23《周亚夫军细柳》教案(精选4篇)
教案
导入新课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作品简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题目解说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où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
持节诏zhào将军
从属车骑 jì 介胄zhòu
作揖yī
称chēng谢
嗟jiē乎
曩năng者
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体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学习第一段
【3】大:大规模,大举。【4】入边:侵入边境。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6】军霸上:驻军霸上。【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9】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
政长官。
【10】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
北岸。
3、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4、问题探究
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 3 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小结: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上:指汉文帝。【2】劳:慰问。【3】军:军营。
【4】已而:不久。
【5】 之:到,往。
【6】被:通“披”,穿着。
【7】彀(gòu):张满弓弩。【8】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9】持满:把弓弦拉足。【10】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11】且:将要。
【12】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13】闻:听从。
【14】诏:皇帝发布的命令。【15】居无何:过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18】壁门:营门。
【19】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20】约:规定。【21】按:控制。【22】辔:马缰绳。【23】徐:缓慢地。【24】揖:拱手行礼。【25】介:铁甲。【26】胄(zhòu):头盔。【27】为动:被感动。
【28】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9】谢:告知。【30】去:离开。
3、翻译: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直骑马进去了,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 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4、问题探究
(1)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明确: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怎样?汉文帝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样? 明确: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3)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明确: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4)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第二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情形,为什么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劳军的情形?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6)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明确: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7)“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小结: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既:时间副词,已经。
学习第三段 【2】嗟乎:叹词,啊。【3】曩:先前,从前。【4】固:一定。【5】虏:(被)俘虏。【6】而:被侵犯。
3、翻译: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4、问题探究
(1)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2)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
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
样评价的? 明确:①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②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小结: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课文总结: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主题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2、上自劳军
慰问
劳其筋骨
使……劳累
3、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4、居无何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拓展练习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阅读感悟
【1】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2】军
①军霸上(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②请以军礼见(用)【5】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6】上
①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②受上赏(形容词,上等)【7】令
①将军令曰(动词,下令)②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8】入
①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②直驰入(动词,进入)【9】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②天子为动(介词,被)【10】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
3、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5、文言句式
1.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法点拨
学习本文前,要注重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尤其是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如:持节、按辔徐行、揖、拜、式车,等等),在此基础上完成“思考与练习三”;要重视朗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本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学习中应了解本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同时,对课文所蕴涵的人文思想也应加深了解和认识。
自主探究
积累整合
1、给下面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汉字。棘门诏书()持兵揖()...介胄之士().嗟乎()g?u()弓弩按p?i()徐.行n?ng()者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军:.
②上自劳军劳:.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胄:.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④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领悟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分为诵读指导、疏通字词、复述课文、分析人物、学真人,写真人。深度挖掘课文、学生讨论分析了周亚夫的真将军,以及汉文帝的真明军和司马迁的真史官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就教学环节和创新进行反思。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环节,是选用的《杨家将》的“抖银枪,出雄关,跃战马,踏狼烟。旌旗指处贼丧胆,管叫捷报一日三传。”唱词,让学生想到岳飞、戚继光、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形象。初步让英雄的人物形象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再引入本文的主人公周亚夫,导入新课。
二、一读,说字词
(一)诵读指导诵读课文,要求读音、句读正确,并能传情达意。有抽读、点评、示范读、齐读等诵读方法,教师又对学生诵读方法指导:诵读课文要把握字音、节奏和重音,读出的人物感情,听起来才会传情达意,引起共鸣。这样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指导了学生诵读,也给下文的疏通文意做了扎实的准备。
(二)、检查重点字词重点字词翻译环节,首先是学生设疑、释疑,在解决这些字词的基础上,老师就文中的重点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点知识,进行了检测,达到了疏通文意,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又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理解语文是一门靠积累而提高的学科,只要你循序渐进的积累,你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学会整理知识。
四、二读,通文意复述课文环节。重点让学生复述在营外、先驱至、文帝至、壁门士吏、文帝至营中,文帝在细柳营看到的`、听到的与霸上棘门军有何不同。通过同学们的复述,看到文中的“五奇”,进一步疏通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下一步人物形象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神态、心理和性格,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笔下,情节曲折回环,跌宕起伏,起落无端,奇变莫测。之所以“奇”,是因为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个环节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了课文情节的“五奇”波澜起伏,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五、三读,析人物在前面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环节的重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周亚夫之真首先老师设疑再读课文,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周亚夫将军“真”在何处?刻画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在文中画出体现周将军品质的词或句子,简要批注,3分钟后推荐小组代表发言)请用“我们组认为周亚夫真在,从文中,用了写作手法”。
通过学生的讨论,辩论交流。最后明确周亚夫的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等性格特征,教师板书。理解文中群臣、将士、文帝的侧面烘托的作用,刘礼、徐厉将军的霸上棘门军的对比衬托作用。本环节的讨论辩论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周亚夫将军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文中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作用。教学方法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2)汉文帝之真学生在理解了周亚夫将军的“真”,重要的是因为还有一位“真明君”,文帝的“真”又是如何体现的?环节过渡自然,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汉文帝的心胸开阔、知人善任。这个问题较简单,文中有汉文帝直接的语言描写:“嗟乎,此真将军矣!”通过理解探讨,诵读指导,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了对汉文帝的真明君形象的理解,也更加衬托出周亚夫将军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这个环节教师通过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诵读指导,理解汉文帝的“真明军”形象。
(3)司马迁之真以上两位人物的鲜明个性,正是由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教师设疑鲁迅先生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什么从文学和史学方面都给了它极高的评价?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司马迁的直笔写史的真性情。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并理解作者的真性情,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周亚夫和汉文帝的真性情。
教师总结升华:作者在塑造了周亚夫将军的军纪严明、忠于职守和刚正不阿的人物形象。将士、群臣和文帝的侧面烘托,徐厉和刘礼将军的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司马迁的高超叙述手法,更让周亚夫将军的真性情熠熠生辉。
教师总结并写板书“真”,概括了本文的主旨,板书简洁明了。
5、总结拓展:学做真人老师设疑通过文中人物的分析讨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你有了什么感想?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老师升华总结,说真话不容易,做真事不容易,做真人更不容易。但一定要坚信:不管在任何困难和阻力面前,都要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也许那时那刻,你可能会被误解,内心委屈,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纵观历史长河,我们记住的永远是那些内心纯正的“真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不忘初心”,学真人,做真事,说真话,吐真情,永远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本环节从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升到学真人,做真人的高度,让学生的内心得到了提升。
六、作业布置:学写真人让学生读《史记》,从中任选一位,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人物的真性情。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运用正侧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作业布置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的人物形象,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刻画的写作手法。
创新反思
本课的创新之处主要有:
1、复述课文总结“五奇”,让学生理解了环节的跌宕起伏和奇幻莫测,位人物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物形象分析总结为周亚夫的“真将军”,汉文帝的“真名君”,司马迁的“真史官”形象,教学流程清晰简洁,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板书“真”不仅概括了文中的三位人物形象,而且概括了主要人物周亚夫的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和刚正不阿的形象,文中正侧面结合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突出了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1.注释字义,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鼓励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句意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显示意义。
四、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写的是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军营慰问军士的事。这周亚夫,可真是厉害。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可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司马迁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这“细柳”也因此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嗟乎,此真将军矣!”文帝这样赞叹,还“称善者久之”,了不起!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出示)
1、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汉武帝元封三年,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始广泛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受到宫刑。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毅力,继续《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书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文学名著。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101)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杰出的传记文学。《史记》原称《太史公书》,到了唐代才称作《史纪》。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通过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和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从班固《汉书》起,历代所谓“正史”在体裁形式上都是承袭《史记》的。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劳军的记实。
三、朗读课文,疏通句意
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课文中的生字词。
(1)读准字音:棘门(jí)彀(gòu)弓弩(nǔ)诏(zhào)按辔(pèi)揖(yī)胄(zhòu)曩(nǎng)
2、师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语气。
重点语句朗读节奏示例:(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已而/之/细柳军(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3、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4、结合文下注释,疏通句意 提示: a重点实词 彀弓弩(张开)
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军中闻将军令(听从)
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将军亚夫持兵揖(行礼)使人称谢(告知)b.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c一词多义(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2)军 ①军霸上(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②请以军礼见(用)d.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5、指名翻译,师生纠正错误之处。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五、探究: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3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6、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内研讨交流,师抽查并点评)
六、拓展延伸
周亚夫治军方法有何现实意义。
七、作业
1、归纳整理文言词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