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精选8篇)

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篇1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防,沉甸甸的两个字,它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可靠的国防能让一个国家自信于自己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不用担心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受制于人。

国防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为国家的利益而服务。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一切国防的共同实质,都是以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为核心的。

当今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发展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的几率越来越小。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同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基本上呈现“小冲突、大战略”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立足于本国的根本利益,加强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调整。当今的中国,首先要明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军事形势,从而对本国国防军事战略进行调整。而国防政策,作为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政治和制度保证。中国国防政策是由中国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透过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可见一斑。

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如下: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虽有共计约230万的现役部队,规模可谓不小,但归根结底,武装部队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是必须具备的。因此,“台独”、“藏独”等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一旦上演,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对其展开迅速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必须被坚决防范和遏止。另外,如遇天灾(例如洪水),为维护社会稳定,军队仍将冲在最前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力求将损失降到最小。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军队建设同国防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好的、组织纪律严明的军队将大大推动国防水平的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整体的现代化气息之中,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也是必须的。并且,不仅要建设好当前的国防力量,还要放眼未来,为中国国防的后备力量储备人才。这要求我们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防教育的普及,让普通群众接触并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支持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升人民群众参军的积极性。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信息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推手。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裁军仍让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古代一对一刀枪剑戟乱舞的肉搏到近现代的各种枪支弹药武器,再到未来的利用信息技术精确控制、立体化作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客观上减少了战争对于人员的需求。军队的数量已降至次要矛盾,而军队的质量上升为主要矛盾。部队的精简更有利于中国国防整体实力的提升。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既不主动积极进攻,也不被动消极防御。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非美国那样的霸权主义。但中国的防御仍是积极的、主动的。比如最近很热的钓鱼岛问题,对于日本嚣张的态度,中国政府及军方的表现就很强硬,不仅外交上绝不口软,也在实践中配合,举办军事演习等,回应日方的示威。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同常规武器相比,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大规模杀伤力,一旦滥用,可能会造成全人类的毁灭,而正常的使用(如核电站的建设)可以造福人类。中国政府早已申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的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种郑重的承诺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作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国对世界和平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对外来侵略等报以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对国民的安全的维护。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国防永远为国家利益服务,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它仿佛一道屏障,保障者国内的安定、和平。正因为有着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国老百姓才能够自由、安逸的生活,而不用像中东等**不断地区的人民一样,为能否活到明天而担心。

那么,如此近乎完备的国防政策,是否真的有必要呢?我觉得有,很有必要。据中国社科院专家2011年所发布《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可知中国2011年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而目前来看,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非但未得到改观,反而变本加厉。中国东海问题、钓鱼岛争端已至白热化程度,原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更是出现了裂痕。中美竞争继续加剧,美国仍寄希望于遏制中国崛起。周边国家中,印度积极谋求军事上的霸主地位,不断加大军费投入,更新武器装备,已给中国造成很大威胁。朝鲜半岛依旧动荡,“无核化”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甚至可能进一步成为开启东亚核武竞争的潘多拉魔盒。南海同样不安宁,各国纷纷觊觎于资源能等利益,对我国不断骚扰和进犯。

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篇2

关键词:节能,新思路,科技,政策,认识

节能, 是指加强用能管理, 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 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 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

发达国家对节能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之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2%, 而一次商品能源平均每年增长3.6%。今后, 我国能源的增长速度, 还将长期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 能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根本制约因素。我们要发展国民经济, 就非依赖于节能不可。

1 科技进步是源动力

推动建筑节能相关技术进步是关键。建筑节能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 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

1.1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1) 对于墙体节能来说, 普遍采用的是外墙外保温体系, 这种体系按保温材料的不同分为EPS保温板、XPS保温板、胶粉聚苯颗粒保温胶浆、保温装饰板、聚氨酯保温材料、墙体保温砂浆等六种;或者几种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保温材料如聚氨酯复合胶粉聚苯颗粒保温体系、胶粉聚苯颗粒贴砌聚苯板保温体系、聚氨酯灌注XPS复合面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等。

按保温层的构造不同又分为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体系、现浇无网聚苯板外保温体系、水泥砂浆后抹灰钢丝网架保温板外保温体系、带防护层预制保温板材外保温体系、胶粉聚苯颗粒预混合干拌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体系等。虽然这些外墙外保温体系还不够完善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但是它们的应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窗户节能主要体现在窗户的密闭性上。其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利用双层窗或双层玻璃, 即通过设置空气间层提高窗玻的保温能力 (其中, 密封中空双层玻璃效果最为显著) ;在钢窗中, 制作和安装质量良好的标准型气密窗, 国际气密条密封窗, 以及类似的带气密条的窗户;采用平开铝窗、塑料窗、塑钢复合窗。

3) 屋面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四种:实体材料层保温隔热屋面、通风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其中实体材料层保温隔热屋面包括一般保温隔热屋面和倒置式屋面两种。

1.2 遮阳技术的发展

目前遮阳多采用热反射玻璃、软百页、布篷等作为临时性可拆除的活动性遮阳。除以上遮阳措施外, 可以利用绿化和结合建筑构件的处理来解决遮阳问题。

1.3 多节能技术混合体系———建立生态住宅示范楼

例如,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立的生态建筑示范楼, 生态建筑集多种技术为一体, 具有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再生能源、绿色建材、生态绿化、智能控制等优点。符合国家提出的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建筑的方向。它的建成对于建筑理念、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次深刻的改革。

2 政策改革是保障

1) 建立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不少国家通过建立各种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专项发展基金来支持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2) 完善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能源效率标志, 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 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 目的是为用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 以促使能效产品能效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进步。

3) 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 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

3 提高全民对节能的认识是关键

我国人民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严重不足, 节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 但很多部门和领导无视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 缺乏节能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 难以从旧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 认为我国能源丰富, 能源供应不紧缺再加上缺乏对全社会的大力宣传, 社会公众对提高能效缺乏了解和认识, 群众节能意识淡薄, 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 致使我国节能工作难以向前推动, 工作长期停滞。由于认识不到位, 宣传跟不上, 公众对节能的认知程度较低, 节能宣传圈内热圈外凉, 未能在广大群众中普及, 制约了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

对节能的宣传这一点上, 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 日本的节能始于危机意识。日本通过具体的活动强化节能信息的传播, 尤其是通过学校教育, 向孩子们提供关于能源和环境的正确知识, 达到从小树立节能意识, 节能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的目的。使节能深得人心, 节能政策一出台便立即得到广大人民的响应, 并演化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节能活动。进而使日本全民节能显长效。

4 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 要使我国节能工作有长足的发展, 就要从“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提高认识”三方面着手。

技术方面, 要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 加快成熟技术成果转化, 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示范。政策方面, 建立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评估认证和节能建筑评定制度, 完善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在提高认识方面, 要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 深入节能意识教育, 向全社会大力宣传, 造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只有通过以上努力, 节能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振利.外墙保温应用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涂逢祥.建筑节能43[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篇3

一、有关法律对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和思考

(一)现行法律对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担保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同条第(一)款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和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都没有对土地(承包地)使用权的抵押做出规定。

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此外,2005年9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十五条明确:“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抵偿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

(二)对上述法律规定的思考。在上述四个法律文件中,最早制定、实施的《担保法》中明确规定了集体所有的耕地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之所以这样规定,其主要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集体所有的耕地,即使在耕地的所有者作为发包方,将耕地发包给承包方,承包方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后,耕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承包方怎么能将承包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当然,《担保法》已经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综上,不管是土地所有权还是集体所有的耕地的土地使用权都是不得抵押的。其次,在耕地上进行农业生产,除了受土地使用者的技能等主观因素影响外,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收入不稳定,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如果集体所有的耕地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承包户以承包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或许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其结果:承包户失去抵押的承包地使用权;债权人(主要是指金融机构)需要将抵押的承包地使用权兑现,才能避免资金的损失;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有部分非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囤积耕地,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在《担保法》实施后制定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是对农村土地和承包土地管理的专项法律文件。这两部法律文件应该却都没有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地)抵押问题做出规定。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承包户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等权利有了规定,但没有涉及抵押权能问题。这是否理解为:从解决农民在承包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的资金不足问题的目的出发,需要将承包地的金融属性释放,以承包地使用权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需要的生产资金,这十分利于农业生产,利于农民取得更多的生产经营收入,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充足的农产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必要的。然而,如果承包户在抵押承包地使用权后,一旦不能偿还借款,将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确实让人纠结。因此,《农村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既没有规定土地(承包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也没有规定不得抵押。事实上,这样的结果是使《担保法》对于土地使用权不能抵押的规定得以延续。

《物权法》一字不差地重复了《担保法》的规定,即耕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不过,《物权法》在这款规定的后面加了一句话,“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对所加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这是因为《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对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这里是指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抵押。有意思的是,既然“四荒”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物权法》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列出,而不必笼统称“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物权 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划为用益物权。承包人没有土地所有权,但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能产生收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价值,其作为抵押物不是不可以的。《物权法》的上述规定给人以遐想空间:鉴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社会上强烈呼吁以承包地抵押贷款,是否应该对有关法律文件中做出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以抵押的规定加以修改。这无疑为改变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预留了空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承包地可以抵押的政策,打破了坚冰,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注入了活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农村的承包地实行“三权”分离,所有权是农村集体的,承包户长期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处置经营权:或者将土地经营权出租,取得财产收入;或者自己经营土地,在需要资金时,通过向金融机构抵押承包地经营权获得贷款,更好地在土地上生产经营。承包户不论在出租承包地经营权期间,还是因无法偿还借款而失去抵押的承包地经营权,都是有一定期限的,不影响其享有的土地承包权。

按照党中央的文件精神,要修订关于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各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紧研究提出规范的、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建立配套的承包地经营权抵押处置机制。

二、做好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政策建议

党中央对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工作的方向已经指明。开展这项工作,涉及上亿的农户和众多的金融机构,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必须做,而且要做好。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取得改革红利,规避风险,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建议金融机构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以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一项短期贷款业务。金融机构的这项贷款,是依据承包户持有的已对承包地确权后颁发的权证而发放,具有普惠性。这项贷款是解决承包户短期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使他们有钱买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支付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提供服务的费用等。因此,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期限应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而定,一般在一年之内。当承包户归还借款后,才能办理下次的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应该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简化办理抵押贷款的手续。

为了具体说明下面两点建议,举一个例子。据一家媒体报道,某县接近70%的农村劳动力外出,闲置的土地较多,当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承包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某人在该县建立了一个花卉种植基地。起初,该人凭借从信用社贷到的20万元联保贷款,承租了80亩土地。随后,他用这80亩地抵押给信用社,获得了50万元的贷款。

在这一案例中,该县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是对的,金融机构顺势积极探索,改进金融服务的思路也很好。但其中有两点值得商榷:第一,案例中的某人将承租的承包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做抵押贷款不妥。因为,借款人不是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他只有依租约使用土地的权利,而不能进行抵押贷款。案例中的借款人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还款,那么,最受伤害的是租给他土地经营权的承包户。第二,仅凭80亩地的承包地经营权做抵押,取得50万元的贷款似乎高了。无论是因管理问题或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产量、质量下降,还是市场需求出现波动,一旦产品收入不能达到预期,借款人有可能无法按时还款,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第2和第3点建议。

2.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户才能以承包地经营权申请抵押贷款。这是一项原则。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采用变通的办法。

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人因故不能亲自办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以由承包人授权其家庭成员,并由村委会书面证明后,由其授权的家庭成员办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人将承包地经营权出租给他人使用(如上面的案例),在承包人的授权下,可由土地的承租人持双方签订的承包地承租合同,向金融机构申请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人一定要在收到租金后才能授权承租人,这样既保证了承包人出租承包地取得的财产收入,也照顾到了承租人的利益。

3.准确评估用作抵押的承包地经营权的价值,依据评估值确定贷款额度。金融机构对承包地经营权的估值,可以通过对承包地经营权出租收益的估值来确定,以当地一亩地一年的租金作为标准,可适当下浮。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金融机构通过土地流转市场将其抵押的承包地经营权出租,收回发放的贷款。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的额度,能够大大减少贷款的风险。同样,对承包户来说,会降低无法赎回承包地经营权的风险。

(二)承包户良好的信用是做好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保证。承包户是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在一定的意义上,承包户的信用程度决定着这项工作的前景。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做好引导工作。一是要使承包户认清这项工作对自身的积极作用,用好这项政策。在分析农民的收入结构时,财产性收入占比低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可以视同农民获得财产收入。因为,承包户从中得到了生产需要的资金,和土地、劳动力、农业技术等生产要素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二是在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中,将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基础知识作为培训内容之一。要讲清承包户能否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其自身的信用具有决定性作用。俗话说得好,“宁失江山,不失约会”,可见信用的重要。承包户在借款、还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还为自己今后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得到金融机构更大的支持打下基础。因此,承包户一定要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使用资金,按时足额还款。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还款有困难,要有宁愿自己“砸锅卖铁”,也要按时还款的理念。否则,自己的违约行为成为信用污点,会逐渐被金融机构抛弃。

(三)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村委会做好以下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配合、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承包地抵押贷款的工作。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也要尽自己的力量。

1.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推动承包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必须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担保法》第三十七条第(四)款规定,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不得抵押。承包地没有确权登记,不能颁发权证。金融机构无法认定承包户究竟享有哪块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就不能办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因此,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不仅仅是抵押贷款工作的基础,更是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的重要工作,是推动土地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环节。财政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2.在对金融机构的工作考核时,要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单列出来,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财政部门对积极开展此项工作的金融机构,按照其贷款额度予以适当奖励。财税部门对此项工作的利息收入给予税收优惠,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工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发布通知,自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中国农业银行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下辖的县域支行,向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各类组织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希望在试点的基础上,能够及早、全面推行。

3.在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工作中,将部分增量及存量直补资金用于增加对承包户参加农业保险的补助,提高对农业生产的保障水平。承包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正常,其有能力还贷款。一旦因灾歉收,得到保险机构的赔付资金,承包户可以按照与金融机构事先的约定,将部分赔付资金归还金融机构的贷款。

4.各级政府以及村委会等,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建立专项基金。当承包户因灾歉收而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时,先由专项基金为承包户无息垫付部分贷款,待承包户次年取得收入后如数归还垫付的资金。

5.在承包户无法按期向金融机构还清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而又需要继续申请此项贷款时,政府出资开办的担保公司应该视具体情况为其担保,为有能力的承包户搞好次年的农业生产开展“自救”,提供一个机会。

可以相信,通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健康地发展。

据有关报道,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12.77亿亩。据有的专家估算,通过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每年将撬动1.3万亿元资金。应该说,这个数字过于乐观了。因为,这相当于平均每亩承包地每年融资1000元,不符合现实情况。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目前尚有许多承包地没有确权颁发权证,即使在已完成确权颁发权证的承包地中,还有一部分偏远地区的承包地缺乏流转的条件,不能开展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因此,每年可以撬动的资金低于1.3万亿元。不盲目乐观,要继续在资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给予农业生产全方位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农业的发展;在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存在不确定性甚至风险的情况下,去除“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难思想,勇于实践,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本文是对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认识和政策建议。对于金融机构进行的其他涉农贷款工作会有不适用的地方,正如俗话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金融机构要相应开展订单贷款、产业链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其他有关部门同样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

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篇4

本文从财政对企业扶持政策的形式,扶持政策的种类,扶持政策的制订、执行及后监管环节等多层面,阐述财政对企业扶持奖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几点思考。

一、财政补贴形式

(一)税收支出。主要表现为扶持新办企业或培育新兴产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规定自投产之日起,一定年限内给予实际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奖励返还)等。

(二)实物补贴。为了引进项目或鼓励投资,以“招商引资”等各种名义先征后返或减免土地出让金。

(三)财政贴息。以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对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倾斜,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积极鼓励的贴息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行。一种是根据企业专项贷款或技改项目实际贷款所支付的息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二是根据企业技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四)现金补贴。奖励的考核指标一般为:技改完成投资额、年销售收入、实现利税额、评为上等级企业、获各级殊荣等,给予一次性奖励。

以上几种类型,或作支出或冲收入,都是政府可用财力 的安排。

二、财政扶持专项资金类型

根据扶持对象的不同,专项资金也就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为扶持工业企业,有工业技改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电子信息化专项资金;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机构研发,有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高新技术贴息资金、中科院专项资金、专利专项资金;为鼓励外贸出口和外贸企业,有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为繁荣市场,鼓励物流服务业发展,有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资金;为鼓励企业产品上档次、创品牌,有创品牌奖励资金;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等,此外,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或培育的特色产业,分别设置专项资金(如制造业、旅游业等),进行方向性、倾向性扶持。

三、浅淡对财政扶持企业政策存在问题的认识。

1、各级涉企专项资金名目繁多不利于管理。因县级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人员较少,对于如此多的各项涉企专项申报、审核、资金监督管理压力表较大,有时疲于应付,可能会造成宣传指导、审核、监督不够到位。

2、涉企专项设立的界线有些模糊。如技术改造中有节能减排、也有淘汰落实产能的,引导资金与产业集群专项也存在交叉等,这对防止项目重复申报很不利。由于专项设置界线模糊会存在错位现象,造成同企业同性质的项目多部门

多层次重复申报。

3、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资金合力,支持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难以发挥专项资金设立所应达到的规模带动效应。

四、如何改进财政扶持企业的建议。

1、加强整合涉企专项设立。涉企专项整合不应是简单的撤或并,相信每一项涉企专项资金的设立都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我们所说的整合是将性质比较相近的专项放在同一份文件、同一申报平台、同一时间点申报发布。这样有利于防止企业重复申报,减少上下级的审核的工作量,同时把专项资金池做大对于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发挥专项资金所带动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作用会更加明显。

2、如有可能市级是否可以效妨国家级、省级将专项资金切块打包到各县(市),各县(市)根据市级提供的项目给予支持。建议市级设立专项应该是三年或五年规划,提前发布下年度涉企专项申报掼并提前更新下年度项目,提前做好项目评审并列入支持储备项目。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篇5

我一直都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渴望与向往,其中深受外公的影响。我的外公就是一位老党员,从小,他就用一言一语影响着我渐渐长大。外公经常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外公经常给我讲党史和革命英雄事迹,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抗美援朝,帮助朝鲜人民建立新家园。讲到共产党党员们竭尽全力的时候,我的心随之颤动;当讲到国共合作产生摩擦的时候,我万分惋惜;当外公讲到内战结束时,中国浴火重生,我满心欢喜。我仿佛明白了很多我从未了解的东西,也了解了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九十五年的旅程,这九十五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变化最巨大的时期,翻开历史,九十五年前的中国是何等贫穷,落伍!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幅贸广阔,山川秀丽的中华大地任凭列强随意瓜分,租界势力范围想在哪儿划,就在哪儿划,有恃无恐的“洋人”胡作非为。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勇敢地与反对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执政党,六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的革命历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它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件件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宏伟乐章。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有失误,也常遭受过巨大的损失和艰难困苦,但是我们的党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镜和逆境的考验。任何困难都压不倒,催不跨,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历史,高瞻远瞩,做出将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决策,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一国两制”政策顺利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洗刷百年耻辱,领导中国人民在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重要成果。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我党九十五年的历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迈向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党的最终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党以发展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兴国为已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按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吸纳各种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我们党吸纳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我们党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信赖。

对党的进一步认识也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清醒的把握,具体说来,一要明确政治方向。这一点要时刻牢记在心,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要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去辨别、去判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二要先做人、后做事。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有着底蕴深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社会公认的做人的标准和道德水准,我们做人、做事,首先应符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健康、向上的标准。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认识世界、尊重客观、有益有利地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沪临重工有限公司

对中国画线条的认识 篇6

一、线条的造型性

中国画的线条有极强的造型功能。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离开了线条这个特有的塑造形象的作用,画面就会失去中国画的精神。

在人物画中它不只是勾画人物的轮廓,更是发挥线丰富的表现技巧,运用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刚柔、疾徐、虚实等不同变化的线,去表现人物的表情、结构、衣服的质感和运动感,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造型目的。

在山水画中,物象的造型,先用线条来勾出轮廓,再用不同的皴、描法以及擦染之后,对物象内部结构与光分布的处理,不是借助透视法、明暗法,而是以本民族独特的表现形式描绘出来,从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夏山图》中可以看出,山的轮廓用长线勾画,山的走势、空间、位置及各部之间,用长披麻皴线条加点来表现,众多披麻皴与点的有序排列,表现出了山的结构、凹凸和受光与背光的效果,用轻重不同的点线在山间留出烟云雾霭,另外,画中远景、近景都是利用短线和点,有重有轻的把握,描绘了山的层次、虚实感觉,使山的雄姿秀态尽收眼底。画家利用皴线有疏有密的排列与留白,描绘山体的明暗部,不仅表现了物象的光分布,而且表现了空气的湿度。

在工笔花鸟画中,飞禽走兽、植物花卉同样需要线来塑造形象,发挥它造型的作用。用韩恍《五牛图》中五头牛均用粗放的含有书法韵味的笔墨画出,风格古朴,造型准确,形态生动,用曲折变化的线条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牛的筋骨和皮毛的质感,这是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中,各种鸟、虫的刻画,线条工细,造型准确、精到。历史上还有很多花鸟画大家用线条的粗细、长短、顿挫等丰富的变化,塑造出形象生动的造型,给我们留下了学习借鉴的艺术精品。例如清代的虚谷、八大山人都是用笔用墨的大师。

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在塑造形象上线条都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虽经千年,历代绘画大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和丰富着线条的表现技巧,使线条的造型作用发挥的更加充分,更加尽善尽美。

二、线条的抒情性

在唐以前的作品中,线条功能主要在服务于“存形”,即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自宋元以后,中国画以人物为主,逐步转为以山水、花鸟为主,由反应社会生活、描绘历史与现实人物为主,转向以描绘自然景物来折射社会生活,以抒发画家感情为主。为了服从这一目的,画家们对线条有了新的认识和创新,使线条有虚实、有曲直、有浓淡、有轻重、有粗细、有断续、有行留等,把以前平直、均匀、细韧的形态变得曲折顿挫、千姿百态,极富情致。

在传统绘画造型中,线条是画家感情流动的痕迹,每一条线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显示某种感情。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是方、圆、粗、细总是一往流利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显现出一种艰涩状态;有时纵笔如“风驰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如梁楷的《六祖撕经图》,画中“六祖”慧能是位高僧,但没有什么文化修养,因此他认为一切文字写成的经文都是虚伪的,所以他就一边撕、一边骂,画家为了表现这一特定的情节,运用短粗、跳动、刚劲、凌厉的线条,不但把“六祖”的动作、表情、衣纹,甚至包括画面上的草木,都通过这种富有变化、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线条画出,给人造成一种激烈动荡的感觉,从而生动地表现出“六祖”那种粗犷激烈、暴跳如雷的性格特征和情态。画家复杂多变的情感,借助这种多姿多变的线条,得到了充分的宣泄,这就是中国画线条发展到高级阶段所呈现的奥秘与难以企及之处。这种抒情性的线条,不是自然状态,而且通过画家在运笔时,靠手腕掌握笔的提按、旋转、平动、摆动、从容、流行等方法和时间运动的疾迟、行留、节奏、涩行与跳动等来刻画各种物象,抒发复杂情感,表现不同个性,有极强的生命力,具备特有的抒情性。

三、线条的韵律美

中国画作品很少是仅用一根线条完成的,它有长短、粗细、浓淡、疏密、干湿等不同的线构成了完整的作品,这些线条中每一小段虚实、浓淡和长短的线条、繁皴密点、简笔勾勒,都是乱中有整,构成了中国画独有的韵味。关于书法线条的音律美,韩天衡指出“粗的线条有壮浑感,细线条有灵秀感;中锋线条有坚实圆润感,侧锋线条有潇洒超脱感,偏锋线条有浮躁薄削感;藏锋线条有含蓄感,露锋线条有生辣感”。他还认为:颜真卿的‘屋漏痕’表现凝重雄浑的旋律;怀素的‘折钗股’表现流畅激越的旋律;黄庭坚的‘一波三折’表现矫健拗执的旋律。在中国画里用中锋、侧锋和拖泥带水法画出的各种轮廓线与按照一定皴法、描法画出的各种粗、细不同的线条,也像‘屋漏痕’‘折钗股’一样,表现出某种旋律。但无论是简是繁,都好像有一条主线在运动,无论是董源使用繁密的披麻皴画的《潇湘图》、还是范宽小斧劈皴画的《溪山行旅图》、还是沈周牛毛皴画的《庐山高图》都能使人感到有一条旋律线在运动,其“主旋律”一看就明白。因为这种旋律线支配着主要轮廓线和画面结构骨架的运动,也就是说,画面的整体特征与结构骨架,依赖这种旋律线来支撑,变化与运动,其它的部分都围绕“主旋律”展开运动。这条旋律线主要体现在轮廓线和主要结构上,比其它的线条看起来显得更厚重、更有力度、更严谨、更突出醒目。顾恺之“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线条,吴道之“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线条,都是形容线条的动感节奏;粗如画沙、细如劈发,形容线条的粗细节奏;“跃如龙飞凤舞,沉如屈铁苍藤”,比喻用线的快慢节奏;“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比喻浓淡干湿的节奏;“密不通风,疏能走马”说的是疏密的节奏。因此无论是飞舞的、悠扬的、刚劲的,还是柔和的,苍古的、清秀的,都能显现出旋律美。

四、线条的运动感

线条的运动感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线在组织和变化上特别注重精神气势,具有运动感,所谓“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就是对这方面艺术成就的赞赏。传统人物画中线的运动感主要体现在线的纵横交错、回旋曲折、驰骋飞舞上。线的美在于运动,运动着的线使我们感到生命的存在。金代画家张禹的“文姬归汉图”用刚健、挺拔、流动的线条并注意粗细、快慢、转折、虚实的变化,成功的表现了蔡文姬在马上,踌躇满志的神态和众人冒着塞外的风沙艰难行进的强烈动势,在这里线飞舞飘动的运动感对刻画大漠漫天的风沙和蔡文姬决心归汉的神态起了重要的作用。

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画面用挺秀绵密,飘洒流动的线条,描绘出行进中文官武将和仙女乐队庄严、肃穆的气势及广袖衣带随风飘动的情景,看后使人顿觉“天衣飞飘,满纸风动”,具有很强的运动感。

当代国画大师黄胄先生是位用线的高手,无论是他笔下的人物、动物、飞禽,寥寥几笔线,就使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尤其在他表现新疆少数民族人物画中那挺拔、飞动的线条,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他的线得益于多年坚持画速写,在生活中练笔墨,练造型,练创作的结果。他对线的运用有别于今人,超越了古人,尤其在当时画坛人物画处于低靡,一味崇古的风气下,是开了一条先河,走出了人物画创作的新路子,耳目一新,成为新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

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篇7

一、国内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概况

到目前,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作为一项惠民工程, 已从京沪广向全国扩展开来。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温州等地均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试点工作和成功案例。以福州市为例, 市政府2012年11月出台《关于福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意见》, 延续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此前相继出台的多项指导性意见, 率先在省直单位的既有住宅中开展加装电梯工作试点。同年, 福州市两会期间, 一些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多次调研论证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 呼吁政府将旧楼加装电梯作为福州市打造和谐宜居、无障碍城市的重要民生工程加以落实。省市两级政府为此多次进行专题调研, 考察旧楼状况, 了解电梯企业技术及因楼制宜加装电梯的具体方案。政府还在行政服务中心专设了旧楼加装电梯一条龙服务窗口, 专门受理和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凡符合电梯加装条件, 住户意见基本一致的楼房, 即可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两年多来福州市已有200多座旧楼受理并审批成功。

京沪广闽旧楼加装电梯的经验和做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继福州市出台政策之后, 2013年, 广东省中山市、韶关市、深圳市, 海南省以及湖北武汉市也相继出台政策, 支持开展旧楼电梯加装试点和运行。可以说, 为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已成大趋势。

二、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相应的居住要求也随之提升, 加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居住在3楼以上的老年居民越来越多, 他们体力不支, 难受攀高之苦, 多方呼吁政府部门能够尽快启动多层老住宅加装电梯这项民心工程。应该说, 这是解决老龄困难、构建和谐社会、拉动经济增长的又一重大民生工程。

1. 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

多层住宅的住户以中老年人居多, 加装电梯是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1.34亿, 占总人口10%以上, 65岁以上老人9400万, 占7%以上。今后较长时期内, 60岁以上人口将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快速增长。居家养老仍是现阶段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 而年龄的增长使上下楼变得日益困难 (有的楼房还住着空巢老人) , 来回爬楼使他们出门购物、锻炼、帮子女照看孩子等活动愈发辛苦, 对加装电梯的意愿日趋强烈。

2. 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老年人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 老龄需求是社会需求的重要方面。老年人的居住条件状况也是其子女关切的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和牵涉着他们的精力。因此, 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关系到很多家庭的福祉康宁。将这一问题纳入民生议事日程, 是贯彻中央提出的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体现政府对老年人居住条件改善的关注和重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3. 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客观要求

目前,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步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 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国内外环境比以往更加纷繁复杂,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将旧楼加装电梯作为民生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能够给电梯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且一部电梯从勘察、设计、报批到安装总费用约需25 50万元, 给为数众多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有明显的助力作用。

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给旧楼加装电梯是一件惠民实事, 但从全国实施情况看, 各地在推广程度和进度上很不均衡, 存在较大差别, 一些共性问题使得这一德政工程的实施不太顺利。归纳起来,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资金筹集难

电梯安装运行主要涉及两笔费用, 即加建电梯费用和运行、保养费。普通电梯设备一般每台为15万18万元, 再建造一个电梯井, 一般需要10万20万元, 这还不包含安全鉴定、建设规费、土建安装、小区电压增容等费用。电梯的日常运行电费和保养管理费用, 需要日常持续地付出。而楼上居民大多是中低收入者, 有的甚至是最低收入的弱势群体, 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2. 达成共识难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按照《物权法》规定, 基本条件是需经专有部分占该栋建筑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 同时规定如果加建电梯后对房间的正常采光有较大影响的, 须取得受影响的业主的同意意见。从各地的实践来看, 大多是有经济条件的住楼层较高者赞成, 低层住户多持反对态度或积极性不高, 各层住户利益难协调。低层住户因电梯使用率低, 用分摊出资方式加装电梯, 除缴纳费用不情愿外, 电梯井还可能会影响采光, 甚至导致物业贬值。

3. 审批办证难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需要经过城建申报、电梯选购、工程实施等复杂过程, 涉及水管、电路、天然气、消防、城建、质监等多个部门, 须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同意, 才能使工程如期进行, 在审批和办证方面需要单位或物业配合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而且因申报、审批涉及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有时需多个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往往会出现审批程序多、时间长的情况, 很可能卡在某一点上难以推进。

4. 安装过程难

加装电梯必须考虑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 以及将对周边相邻建筑采光通风的影响, 还涉及节能、抗震等新的建筑技术要求。由于多层老式楼房的结构、地基墙体承重、建筑材料等都是按没有电梯的房屋要求来设计的, 不一定具备安装电梯的条件。而且一般的加装电梯都是运用传统工艺, 费时费力且电梯占用面积通常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 施工期一般需要一个月或数月, 客观上会给同楼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四、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相关建议

给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体现了对群众呼声和愿望的积极响应, 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笔者认为, 破解上述电梯加装难题, 切实办好惠民利民的好事, 应在政府的统筹推动下, 各方齐心协力、多措并举, 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予以推进。

1. 政府牵头部署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做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 并先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教育实践活动, 要求党员干部到基层、接地气、听民意, 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这一民生工程属于新事物, 涉及人员多、涵盖范围广、协调难度大, 尤其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建议政府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 按照政府组织、试点先行、财政奖补、逐步推开的原则, 统筹考虑出台旧楼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和方案, 明确旧楼加装电梯的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 并对相关职能部门在加装电梯受理审批中的职责权限予以清晰界定, 推动建立权责明确、协调顺畅、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

2. 结合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基础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改造资金的筹措解决。从政府部门角度看, 可从财政和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一是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一定比例资金, 纳入政府年度预算, 专款专用;二是从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拨出部分款项, 用于多层老住宅加装电梯改造;三是对规划报建、项目审批等费用从税收上给予减免, 对物业服务企业运行电梯造成的亏损实施专项补贴等。从物业公司角度看, 可从物业维修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加装电梯支出。从业主自身角度看, 可通过合理确定住户分摊比例, 以自筹方式解决相关费用。另外, 还可借助社会投资等其他合法资金来源。综上, 建议结合本地实际, 采取住户拿一点、财政补一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适当补偿的改造模式, 共同筹集加装电梯费用。

3. 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是路径

从实践情况看, 虽然有的地方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已在政府支持下筹集了改造资金、启动了增设电梯工作, 但仍出现了一楼、二楼住户又提出噪声太大、影响采光等意见, 致使工程停滞的现象。为此, 建议初期采取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办法, 在省直、市直单位住户相对熟悉的既有住宅中开展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因为这些单位的住房多为房改房, 业主一般在同一单位, 相互之间比较熟悉, 以单位的组织协调为突破口, 具备容易形成共识的良好条件。所属单位的领导也应从关心职工疾苦、关注民生的层面加以重视, 积极促成这项利民好事。待在这些单位顺利实施、运作成熟后, 再总结经验全面推开。

民生工程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实现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议政府将给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纳入十三五重要议事日程, 统筹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为老年人的安居、养老提供切实的便利。

摘要:目前对于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而通过合理方式给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住宅改善办法, 体现了政府对民生诉求的回应, 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将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现状、必要性进行分析, 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障碍,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亨利?米修对中国文字的认识 篇8

关键词:象形文字;书法;外行人;敬仰;惋惜

亨利·米修于1931年开始其亚洲之旅,期间逗留中国八个月。亚洲之旅过后,米修写下《一个野蛮人在亚洲》,其中,对中国的叙述占据了较大篇幅。米修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戏剧,音乐,诗等元素的独到见解,却鲜有提及汉字。对汉字仅有的见解也只停留于字面。

日本画上的文字纤细而修长。中国画上的文字则是圆鼓鼓的,实实在在的菩萨样,有着河马臀,矮矮胖胖,一个接一个,稳稳当当,颇有滑稽意味,压得很低,正如低音提琴的最低沉,最扰人心的音调。[2]p190-191

这是米修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此之前,米修读过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作品,但对中国汉字知之甚少。米修在其作品《厄瓜多尔》中提到,“那些人写书,是因为他们乐意。那些不写的人,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受到感动。”[6]p114可见,此次亚洲之旅期间,汉字并未能够打动米修。

米修不识汉字,对汉字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一些外文作品。在《一个野蛮人在亚洲》中,米修提到:“即便中国人要原封不动地表现一件物品,马上他会将其改变形态并简化。例如:象,几个世纪以来,有过八种形态。”[2]p160这个例子便引用自G. Owen的作品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writing第八页。这部作品介绍了汉字的古代形态,商朝的铜刻,大篆,小篆等,给了米修对中国象形文字的基本认识。尽管米修不识汉字,但对汉字的形格外关注和热爱。1925年,米修开始用水彩和中国墨作画。其画作,有着汉字之形,米修赋予其特殊的东方意韵。

1975年,米修写下作品《中国象形文字》。米修晚年作品不多,主要集中在绘画领域。《中国象形文字》是米修晚年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在作品封面上,米修标注了“致Kim Chi”,这个名字应该是米修的好友Micheline Phankim的昵称。《中国象形文字》篇幅不长,共35页。米修以 ‘外行人①自居,图文诗并用,微妙地阐述了一个‘外行人对中国象形文字的神秘感,崇拜感以及对其演变,简化的惋惜。

从语体上看,米修在这部作品中似乎也刻意地在模仿中国古文的语体。米修在之前的作品中用的是严谨的法语句子,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而在《中国象形文字》中,米修用的句子大多较短促,甚至没有完整的法语句子结构,且讲究对仗,是典型的古汉语语体。

各个方向的线条。各个方向的逗号,圈,勾,音符,可以说,高度、水平不一;令人困惑的音符如荆棘。

些许划痕,些许裂缝,些许开头,似乎戛然而止。

无身,无形,无表情,无轮廓,无对称,无中心,看不出任何熟悉之处。

没有明显的简化,统一,普及规则。

既不严谨,精炼,也非朴实无华。

每个字都分散开来,

这便是它给我的第一印象。[1]p817

米修的这番见解,用的言辞看似对中国象形文字的不理解,不认同,实际上却是对它的一种敬仰。在他看来,这些令人困惑的符号是会说话的,它们影射着一些东西。尽管从表面上看,它非常隐蔽,含蓄,让人看不出任何线索。米修把这种‘内行人间的秘密称为“寡头势力”。

艰难而漫长的秘密,难以分享,一个秘密藏在社会中的社会。这个圈,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将会掌握权力。精妙的寡头势力。[1]821

米修在给出见解的同时,还配有中国象形文字的图片,甚至在其画作中,有明显的模仿象形文字的痕迹。他的很多画作远看像是中国象形文字,但仔细看又不是。可见米修也试着破解其中的奥秘,打破这种“寡头势力”。象形文字一开始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很快便开始简化,由形象变得抽象。

消失了,令人心动的古文字。消失了,令创造者满意,令初见者惊叹的精巧符号。

消失了崇拜,单纯,原始的诗意,初见时惊叹中的温柔;消失了虔诚的痕迹,安静的流淌。(智者缺失,以及他们栩栩如生的线条,还有后来智者和誊写人的线条。

这些桥梁被切断了渊源。[1]p823

在米修看来,这种简化是对象形文字的不尊重,是一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导致写实文字的消失。这种写实文字消失在人们使用的语言中,但并没有从古代墓碑,铜器和骨头上消失。之后,经过中国文人的细心重组,复拓和诠释,象形词典问世了。这对米修而言无疑是个大喜讯,所以米修惊喜地说,“找回来了!同时还找回了安静、从容的感觉,亲切的原始书法。”[1]p827

在《中国象形文字》中,米修写下一首长诗来表达他对中国象形文字的认识。全诗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pleine”,意思是“满”。诗的开头便开始阐述米修眼中的象形文字:

满是月,满是心,满是门

满是倾斜着的人[1]p827

这是米修从字面上看到的。的确,中国文字里面有很多带月,心,门和人作为偏旁的。但是很快米修便跳出了字面所见,他不只是看到这些偏旁,一个个文字在他看来就像一幅画,一部内容丰富的剧。

满是灾难

满是小偷,手上拿着所偷之物

满是网

满是真心话

满是聚会

满是生来好运的孩子

...

满是龙

满是游魂野鬼

满是一切存在于宇宙中的东西[1]p829-831

此时,他看到的还有中国的文化习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龙”便是中国文化中的典型元素。米修认为,中国象形文字包罗万象,“满是一切存在于宇宙中的东西”。随后,米修引用了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内容是王之涣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他提到,进化后的文字和古文字最相符的地方在于速度,灵巧性,以及作书法时的身体姿势。一些中国风景画需要握笔从容,如同虎跃。Micheline Phankim曾提到米修喜欢速写各种插图,尤其是动物。米修对老虎尤其感兴趣,在《一个野蛮人在亚洲》的中国部分用较大篇幅描述了他在长城看到的老虎。

是中国令我改变了吗?我一直偏爱虎。以看见虎,我的内心便被打动,很快与其融为一体。

但昨天我去了大世界动物园。我见到了门口的虎(一只英俊的虎),我发现它对我而言很陌生。我发现虎有着痴迷而又偏执的笨脑袋。但每位存在者要走的路如此陌生,因而老虎终究也是有可能到达‘智慧彼岸的。事实上,人们看见它时,它的表情怡然自得。[2]p193

米修认为,文房四宝极为复杂,手要空无,以免阻碍需要传递的东西。就像水一样,最轻盈,同时又最有力道。关于水,米修在《一个野蛮人在亚洲》中曾引用了老子的水的论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无为而治。无为则无所不为……”[2]p185

米修一直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颇有研究,在来中国前,他便大量地阅读了四书五经的译文。米修在《中国象形文字》中用阴阳之道诠释中国书法:“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时阴,一时阳。此即路,此即道。书法之道。”[1]p839

在《中国象形文字》结尾处,米修提到“中国是一个人们对着书法笔迹冥思的国度,就像另一个冥思的国度。” [1]p850这里的另一个国度指的是印度。在《一个野蛮人在亚洲》中,印度部分占的篇幅最大。米修用大量的笔墨阐述印度的佛教和印度人对冥思的热衷,虔诚。米修把中国人对书法的态度上升到印度人的冥思高度,也是对中国书法的高度认同。

米修在文中共引用中国书法作品10幅,依次是公元前12世纪左右的商朝青铜刻章,清朝官员的草书作品,蒋彝作品中节选的书法,戴遂良的书中节选的青铜铭文,蒋彝作品中节选的《曹全碑》,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中的刻文“無”,节选自蒋彝作品中的冯宏章书法《墨戏》,龙门石窟刻文以及一个现代印章。

米修看到的中国书法,中国象形文字,不仅仅是字,而是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灵巧,中国人的精神。年轻时的米修只在中国逗留八个月,却在晚年写下《中国象形文字》,可见遥远的中国对他的影响持续了一生。

注释:

①“它醉心于隐藏自己。从此,这种书法把自己隐蔽起来,成为一种秘密,一种内行人间的秘密。”《中国象形文字》,第821页。

參考文献:

[1]Henri Michaux,Oeuvres complètes Tome III, Idéogrammes en Chine,Gallimard,Collection de la Plé?ade,1998.

[2]Henri Michaux, Un barbare en Asie, Gallimard, collection LImaginaire, 1967, pour la nouvelle édition revue et corrigée.

[3]G. Ow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writing, Oxford, Horace Hart, Printer to the university.

[4]Liu Yang, Henri Michaux et la Chine, ?dition Le Manuscrit,2006.

[5]刘阳,让我迷失在远方——亨利·米修笔下的中国形象[J].外语研究,2002(01).

上一篇:关于xx的整改通知下一篇:人事类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