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成长半命题作文(精选11篇)
历史上的抗金名将——岳飞,一生精忠报国,誓死抵抗金兵入侵,成就了赫赫功名。若没有金兵的入侵,岳飞怎能建立不朽功勋,贝后人敬仰。就像上文所说,如没有年级榜,又怎能够成就第一。
独木难以成林----这就是对手的意义。当然,对手不一定就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就像鱼和水。水想要与留住,鱼想要摆脱水,它们是对手,也是朋友。因为鱼离不开水,水也离不开鱼。一个对手,可以激发我们向上的动力,好胜的心。
我们的对手与我们就像鱼和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的对手,也许和我们不是同一个时候的人,但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得以他们为目标,为动力;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认清对手,更要尊重对手。一个好的对手不亚于一个良师。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的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选择余地。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关于半命题形式
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
1.命前半题:如“______是一把双刃剑”、“______之乐”、“______其实很快乐”、“______在细微处”。
2.命后半题:如“走近______”、“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__”、“震撼心灵的______”。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___的一封信”、“一份______的答卷”、“从______中学习”、“当______来临”。
4.命首尾部分:如“______,别再让我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与______”、“______使我们______”。
5.还有命正标题的,如“______——我的特长”。
6.命副标题的,如“乐在其中——记一堂______课”。
二、审题——关于补全题目
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①指向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等等。如“______就是力量”,方便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______的事”,方便写记叙文。“这一刻,我们______”方便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不是说别的文体绝对不可以写)
②暗示作文应表达怎样的中心、抒发何种感情。例如“我依然______”、“有时,我也想______”。
③限定作文的范围,对作文中的人物与事件、情感与道理、时间或空间作出一定限定。如“我这个______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人,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主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选材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具体爱好什么,就需要学生自己去选填了。填题时要充分考虑和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题目稳妥而恰当。
再如“那一刻,我们______”(2008年河北中考题),限制范围的有“那一刻”、“我们”,重点是“______”。考生常见问题是忽略限制范围,忽视了题面对时间、人称等的限制,(强调个人感受)因而造成了跑题。
2.要全面把握命题要求和意图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拟定一个半命式文题,来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式文题,必须全面理解作文提示和要求,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准确定向拟题。
如“在_面前”一题,命题者设计这一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可以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理解了题目的内涵,就不难通过_”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和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突显文章的主旨。
半命题作文有时要提供词语,思考时要准确把握。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词语,也可用未提供的词语。如假如再给我一次_(机会、尝试、失败等)。
3.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选材恰当,真实感人,对于考场作文至关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调动自身生活储存方面,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填补题目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作文要填的词语或短语。
如“我_同桌”,如何填充要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磕磕碰碰,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同情”等词语。
4.要尽量追求新颖独到
填补题目,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题与文让人读后都能为之一振。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如“我生活在__之中”一题,填“家庭”、“学校”、“社会”显得直白浅露,流于俗套;填“集体”、“亲人”、“友谊”,过于平常,失之平庸;而填“麻将声”、“追星族”则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阳光”、“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显得十分深邃。
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拿“_的滋味”这一文题来看,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等,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义,写“幸福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因此,填好题目,既能体现作者精巧的构思,也能彰显其思想的深度,不可忽略。
三、关于选材处理
综合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半命题作文的选材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拘于提示,选材过大
比如:“走近_(伟人、名著、自然、科学……)”。
此题有很多学生选材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按命题人的提示,拟文题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容易写得空泛、笼统,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此类文章可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比如拟“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自我的生活真实细节来写活这些人或事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并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2.选材俗套,情感平淡。
比如温州的作文题目:“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此题选材范围广泛,可写自我的成熟、思索、责任、信心等等,写作时应着重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强化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以去写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可以写对成长教训的总结,去探讨个性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可以写涉世之初的喜悦,从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之中,选取令人耳目一新的素材,在与众不同之中,写出自我真情实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但部分学生选材俗套,总是停留在学习生活这一层面上,没有深入挖掘闪光的新素材,对自我心灵剖析不够,心理描写也不够细腻,造成空洞说教,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3.贪大求全,缺少细节。
比如山东省作文题目:“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请以‘拥抱_’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管拥抱什么,一定要从小处入手,以细节描写出彩,在生动描写之中来突出文章的主题。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但不少考生贪大求全,用散文的笔法,写自我拥抱阳光、拥抱梦想、拥抱春天……只要是文题所提示的,全都“拥抱”了,可是文章没写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使得文章空洞无物。作文之时,可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以此来写活拥抱它的心理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为文章增光添彩。
4.脱离自我,文题不符。
比如作文题目:“_是一把双刃剑”(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
写好此题一定要弄清题意,一定要结合“自我的经历、认识和感受”来谈对某一事物的独到的看法,比如网络、追星、时尚等等。如果写网络的利与害,就可去写自己从上网中学到的新知识,而后由于迷上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最后又深刻醒悟这一过程,以亲身经历来启迪所有的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可有些考生没有理解题意,没有选好材料,空发议论,使得文题不符。比如写早恋、战争、酒、香烟等是一把双刃剑,那就不合适了。
那么,半命题作文怎样才能在命题允许的范围内选好材呢?
第一招: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下手。
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是真实动人的。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大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半命题作文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便于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综合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比如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目“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同时可选自己材料积累丰富的写,比如你占有丰富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材料,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时间”;可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写,比如你平时对生活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就可以写“珍惜所拥有的贫穷经历”。
第二招:从与众不同的视角下手。
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
当你拿笔构思时,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千万不能写!因为别人也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内容,最好也不要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可以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考场上,你花上3~5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比如“我真想_”是个开放性的文题,就是让学生写自己心底最大的渴望,让学生尽可能随意地、自由地抒发心中的愿望。有些学生马上想到的就是“我真想睡觉”、“我真想哭”、“我真想和老师好好说说”、“我真想去NBA”、“我真想成为总统”、“我真想考上高中”等;若想到“我真想说考试真好”,反弹琵琶,明显就会超出别人。
一学生在做“别了,_”这个半命题作文时,其题补为“别了,庙公”。他避开了一般学生的选材范围,没去写“别了,童年”、“别了,哥哥”、“别了,母校”、“别了,同桌”等常见题材,而是选取了一个他人未想、未写而又易于展开笔墨的角度去选材。文章通过写家乡的“神庙”之事,反映了中国农民思想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其选材独特、立意新颖,能以小见大。
第三招:从小巧的切入点下手。
切入点越小越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前文提到的湖北中考题目“走近______(伟人、名著、自然、科学……)”,若写“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等,那样就很容易空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一定要把走近的内容写得具体,如“走近鲁迅”、“走近鸟巢”才能生动地表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第四招:从众人关注的热点下手。
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所以,学生们平时要关注时事,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如果把这些“热点”引入自己的作文,文章肯定能够出彩。
比如,金华中考半命题作文“想起了_”。有的考生积累了2004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材料,以“想起了任长霞”为题目,谈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这篇文章抓住了热点,因而获得了满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选材如果紧跟时代的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一定能吸引阅卷老师的视线,获得高分。
第五招:从行文形式入手。
常规形式:题记、小标题串联式、序号结构式、书信体形式、童话寓言式、日记连缀式、演讲稿形式、散文诗形式、人物对话式等等。
特殊形式:戏剧小品式、合同书式、病历式、庭审记录式、实验报告式、歌词创编式、访谈录式、分镜头组合式、故事新编式、谈话节目式、片断拼接式、说明书式、菜单式、广告式、报告式、几何解题式、论坛竞赛式、光盘播放式、杂文式、说明书式、会议记录式、求职信式、解说词式、语录体式、采访直播式等等。
写 作 导 航 标
半命题作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
1.需要补足前半题。如《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错怪了你》等。
2.需要补足后半题。如《我的______》《我终于______》等。
3.需要补足题目中间部分。如《一个______的人》《记一件______的事》等。
4.需要补足题目前后两部分。如《______教我______》《______“六一”______》等。
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补足题目中的空白部分。填充、补足题目的过程,就是审题的过程。半命题补足了,补恰当了,审题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那么,半命题作文,怎样补足题目呢?
1.题目中的空白处,需要补足的往往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或是文章的中心。例如:《发生在______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可以填时间(早上、中午、晚上、课间等)、地点(教室、家中、路上等)之类的词语;《记一个______的同学》,可以填上“助人为乐、勤奋学习、尊老爱幼、拾金不昧、关心他人”等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
2.要在题目的空白处填上自己最熟悉、最喜爱、印象最深刻的反映内容的词语。如,《我爱______》的题目,因为各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所以各人填的内容应该是各不相同的。爱学习的同学,会填上“买书、字典、去图书馆”等,爱活动的同学,可以填上“踢足球、下象棋”等。
3.看到题目后,慎重填写空白处的词语。空白处填什么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定。但不管填什么词语,所填的词语决定了你要写的内容,所填词语反映的事件必须是你自己的生活体验。千万不可为了追求新意而使自己无话可写。要是你填的反映内容的词语是陌生的,素材又是生涩牵强的,那么任你怎么搜索枯肠也是写不好的。据说,有个同学看到《我学会了______》这个题目,追求新意写了《我学会了洗滑雪衫》,写作时,他拿洗手帕的简单过程来写洗滑雪衫,写了许多外行话,一看就知道他没做过此事,哪来的真情实感呢?
佳作展示台
将“我明白了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范文】
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美德
□天津红桥区芥园小学六年级高 侠
我家的镜台上放着一个白瓷的“大肚弥勒佛”。每当我看到它笑口常开充满宽容精神的模样时,就想起一件事……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我非常喜欢画画,也获过不少奖,同学们都称我是“小画家”,喜欢让我给他们画画。一天,我班的王明让我给他画“变形金刚”,我高兴地答应了。他还拿出十二支彩笔让我用。我看了看说:“九支笔就够用了,那三种颜色用不着。”他就把三支笔放到书桌里了。几天后,我把画和彩笔递给他,他高兴地说:“真像,跟电视里演的动画片没有什么两样,真好看!”看着他那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他看到彩笔的时候,却突然皱眉头:“不对呀,十二支彩笔,怎么只有九支?”我解释道:“有三支用不上,那天就给你的,你再想想!”“不对,我明明借你十二支嘛!”他口气十分肯定。我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他见我不高兴了,便嘟囔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放学了,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了家,放下书包,躺到床上,心里想:“白画画不算,还背个贪便宜的黑锅!”妈妈见我这样子,便关心地问:“怎么啦?为什么不高兴?”我含着眼泪,把事情的经过和心里的委屈全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安慰我说:“也许他记错了,咱侠侠可不是那种贪小便宜的人,别哭了。”我一听又破涕为笑了。妈妈一见我高兴了,又接着说:“咱家彩笔多,你拿三支给他。”“不行!”我立刻皱着眉头对妈妈说,“我根本没拿他的笔,这样不是不打自招吗?”妈妈笑了笑,耐心地说:“人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可我……”“就算你送他的,将他十二色配齐,这也是助人为乐呀!”我只好无奈地点点头,不言语了。第二天,我硬着头皮把三支笔送给王明,他连声谢谢都没说,拿着就走了。我好后悔,早知如此,不听妈妈的就好了。
一天晚上,我正在家写作业,王明手里拿着三支彩笔来到我家。我和妈妈非常惊讶。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今天在家找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三支彩笔,才知道错怪了你,而你却把自己的笔送给我,你太好了。现在,我把它还给你,都怪我,没记性,真是太对不起你了,真是……”“没关系,谁都会有忘记事的时候嘛,侠侠不怪你的。”妈妈说,又转头问我,“是不是呀?”我点点头,舒心地长吁一口气,笑了。王明也傻乎乎地笑了……
我望着镜台上的“大肚弥勒佛”,看着它那大肚皮,不禁想起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对联。是呀,原谅别人,宽容别人,自己也会高兴的。
【细细品味】
开头自然、有趣,由物及事,联想奇妙。
妈妈的语言平实、自然、富含哲理,符合人物的身份。
王明的话多了些,如果少点再有趣些会更好!
首尾呼应,直点主题,印象深刻。
[整体评析]
全文选取一件“小”而“实”的生活小事,来反映永恒的主题——“学会宽容”。事不太大,但在理;文不在深,但见情。全文事理明晰,情动于衷。人物语言鲜活,符合各种人物的身份。事件矛盾冲突鲜明,符合事件的过程。另外,全文朴实、真实,给读者以可信、可读之感。
题 例 演 武 场
【题目1】我是一个_______的同学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该文题的空白处可以填描写性格特点的词语,如“文静、淘气、调皮”等;可以填描写兴趣爱好的词语,如“爱学习、爱下棋”等;也可以填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词语,如“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要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事来反映自己的特点,而且所记的事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题目2】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这个题目是写事的文题。它的前半部分“想起这件事”是前提,后边的补充内容应该是导致的结果。多是情绪上的反应,如“高兴、难过、懊悔、后悔、伤心、委屈、激动、生气”等;也可以是行为的词语,如“想哭、想笑、坐卧不安、吃不下饭、信心倍增”等。注意写这个文题时,这件事简略地交代,重点要写你补充的词语反映的内容。
【题目3】
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想象作文。
(1)《____年后的我》(2)《假如我是____》(3)《飞向____》(4)《____的哭诉》
[创新点拨]
这四个题目都是让你带有想象翅膀,去展示你心中世界的文题。它无拘无束,全凭着你的兴趣、情感、态度去补充内容,去抒写自己的体验。(1)是补充时间的词语,跨度要大,要充满理想,要自信。(2)补充你理想中的官职或职业,或是你崇拜的人物,或是在某件事上得到的启发。(3)填上不是地球的外空间词语,带着神秘的想象去探索未知。(4)多是资源方面的,尽量与环保的内容挂钩。
【题目4】《我给______带来快乐》《_______给我带来快乐》
任选一题,先将两个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后比较选出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这两个题目看似一样,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文题,写作对象不同,文章的着眼点就不同。《我给____带来快乐》是重点写我的行为,《____给我带来快乐》是重点写所补充词语的行为。这两个文题补充空白处,想的视野要宽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还可以是地方。如《我给父母带来快乐》《我给小树带来快乐》《我给小河带来快乐》《我给小鱼带来快乐》《我给小花园带来快乐》等,另一个题目相同。
【题目5】《_______真_______》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创新点拨]
这是补充两部分空白的半命题作文。题目比较开放,一个“真”联系前后词语的关系。前面的词语是对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地方,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事物;后面的词语是补充说明前面的所指对象的状态。如,《这个人真好》《他真行》《这个公园真美》《这个地方真脏》《这件事真巧》等等,写作时,两者都不可忽视,既要记清写作对象,又要写清他(她、它)的状态。
素 材 加 油 站
1.你看这一张白皙而又俏丽的脸儿:两道细溜溜的眉毛;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薄薄的嘴唇,常挂着恬静的微笑。
2.那孩子鹅蛋型的脸庞,白里泛红的面色,像一朵桃花似的美;配上一双清泉般透亮的眼睛,显得文静又聪颖。
3.一个略微向上翘起的、线条优美的小鼻子,仿佛使流露在她容貌间的那种大胆勇敢的神情,变得更加显著了。
4.那张小嘴巴蕴藏着她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儿;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气得你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眼前的,是两只可爱的鸟儿,两个可爱的生命。从未这么近,这么近地接触过鸟儿,印象中只是把它们当作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仓皇挥翅逃跑的种群。不,现在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我只想静静地蹲在草坪上,沐浴着晨露,就这样欣赏生命,欣赏着那些在我们眼中曾经只是一掠而过的背影。它们那深褐色的小脑袋上,嵌着两颗宝石――它们的双眼就那样带着好奇的神情睁着,伴随着小脑袋的转头可爱地眨着。我多希望,我多希望能够有那样一群生灵无时无刻生存在我们的身边,在钢筋和混凝土所充斥着的这个城市里,没有人把它们当作生物来看待了。我宁愿就被路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去陶醉在生命那细微的一举一动中――大自然的唯美。
生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
一年前……
我亲眼看见地动山摇,那一栋栋高楼那样散架,塌陷下去。同样地,我看到了父母们脸上一道道深深的泪痕,我看到了废墟下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带着浑身的血迹,我看到了那只露在残骸外的抖动的手,我看到了屏幕上起伏的代表着生命的曲线。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颗深深地埋藏在我们心底的那颗坚强的心,这便是生命所含的能量――我曾经握着拳把手放在胸口,在烛光前默哀,一幕幕的场景浮现在我眼前,那抬着担架举步维艰却不肯放弃的战士们,那些获救后口中仍带着调皮的心态唱着歌的孩子们――地震却是在我们的新伤留下了一个伤口,但我们会用生命的坚强去弥补它!
外面泼洒着倾盆大雨,但是站在蜡烛前,心中暖暖的。我徜徉在那一幅幅的画里……
或许我们从未意识到,或许我们不敢承认,但是,没错,我们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生命。
心中最爱的生活——像陶公一样,自己种下庄稼:累了靠在山石旁小憩;渴了喝些清爽的山泉,饿了吃点青涩的果子,然后“带月荷锄归”。忽而传来隐约的琴音,幽幽的。于是天地之间便有一丝淡淡的清雅弥漫开来,滋润了我的心田,轻敞开我的心扉。一时间,我仿佛已透明,将这身心展现于自然面前,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避开了世俗的眼光,又返朴归真了一回。
雨幕与重山,是我居于山水的屏障;飞雪与花鸟,送出我醉于山水的信息。我看到这片世外桃源中,有鳜鱼肥的桃花流水,有照眼明的五月榴花;风有凋碧树,雪有冰笋滴,雨有巴山雨,露有滴清响。
于是我明白,树是十里堤,是绿丝绦,伴着和煦的春风,就已是绿杨烟外晓寒轻;花是送香气,是夭艳然,和着醉人的夏风,便是那水上盈盈步微月;水是天地外,是见青山,连着送爽的秋风,变成了山形依旧枕寒流;山是青未了,是资柱石,裹着凛冽的冬风,却看作千磨万击还坚劲。这里,石头还是石头,不过已榆柳萧疏;草儿还是草儿,不过已绿遍山原;太阳还是太阳,不过已红胜过火;鸟儿还是鸟儿,不过已似曾相识;天空还是天空,不过已云破月来;大地还是大地,不过已两山排闼。
――题记
一个人走在林荫小道,一个人看着这朦胧细雨,缠绵一般悠扬的乐曲,激起我遥遥无期的怅惘。静听雨声,翻阅往昔的故事,岁月如烟似梦,该来的来,该去的去,在这片美景中享受片刻的美好。
寂寥的雨巷,幽幽的走过,听自己踏着青石的声音,听细细雨声,一种莫名的惆怅感涌上心头。在此驻足,听你诉说忧伤,听你歌唱这滴答雨声演绎了无数篇章。
独步雨林,折一片嫩叶,写满了树的沧桑和雨夜的苍凉。透过飒飒的风和雨,浸透我心。梦中,不知身在何处;梦醒,停留原地不知所措。隐痛,划过心灵。即使暴风雨来临我也不曾哭泣,让那伤痛随雨水流去。
清晨,让丝丝细雨飘入梦里。细细雨丝斜织着,轻柔地从天空落下。空气中弥漫着生命的芬芳。我在暴风雨下看那昏暗的天空雨的健壮。这是青春的臂膀,听瑟瑟风中雨的心声,那是关于快乐的源泉。
张开双眼,世事茫茫,纷至沓来。我爱它们。世事将我们裹卷,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连这雨也是如此。
在这个雨季,留下了我雨季的短诗,留下了我人生旅程的记忆,留下了儿时的童真。不再是单纯天真的小女孩,将以往的记忆尘封起来,静静地享受此时的美妙。无论何时何地,我无时无刻都感受到雨的细腻,轻柔得像少女的头发,让人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
题目:我战胜了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出自己战胜困难,树立信心的一件事,重点要突出。
(3)语句通顺连贯,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美观。
考题解读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动笔之前,你可以回顾自己做过的最白豪的事(什么时间战胜了什么),从而把题目补充完整。根据题意,你要注意四点:一是选择的事件要与“我”有关,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二是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写多件事;三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突出“如何战胜”这个重点;四是写出真情实感,即心理活动及变化,如“战胜前”和“战胜后”是怎么想的,等等。
在具体的选材上,可以写“我”战胜胆小、自卑等性格,可以写“我”战胜困难、危险等事件,也可以写“我”战胜同学、对手等人物,还可以写“我”战胜狼狗、毒蛇等动物……只要是你“战胜”过的,都可以写。
指点迷津
半命题作文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但写作中也要注意几点:
弄清题意。
有不少同学写作文时为了抢时间,赶速度,对题目提示语句匆匆一瞥,粗略一想,就马上下笔,结果往往会出错。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想一想,用什么词语表达最贴近自己的生活、最能反映自己心理的想法;最后准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员。
补好文题。
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一要容易写作。如“我和××的对话”,若补“小草”就比补“太空”好写。二要内容健康。如“______的滋味”,就可以补充“幸福”“感动”“劳动”等词语;如果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我想是很难得高分的。
选好材料。
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然后将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考场佳作
我战胜了胆小
周小兰
星期六下午,李明穿着军服,戴着军帽,手上还拿着一把玩具枪,看起来挺像军人的。他来到我们中间,拉起几个“哥们儿”就走。
哎!怎么就扔下我一个人啊?我急了,连忙问:“你们干什么去?”
李明说:“去打仗呀!”
“我也去!”我想都没想,三个字就冲出了口。
李明说:“这是男孩玩的游戏,女孩玩这干什么?你们女孩一个个都是胆小鬼。”说完,他们头也不回就走了。
我不死心,偷偷地跟在他们后面,但还是被发现了。李明说:“出来吧。我知道你在我后边。想玩就跟我们走吧。”我“噌”的一声跳出来,终于加入游戏的行列。
我们分成两组,制定了游戏规则。李明喊一声:“开始。”我连忙借花枝的掩护用土块砸对方。忽然,李爷爷出来了,李明说:“快躲起来。”于是,大家都躲起来了。我躲在一块大石头后边,突听李爷爷喊道:“是谁折断了花枝?快出来!”李明小声说:“别出去,李爷爷的拐杖很厉害的。”李爷爷见没有动静,心疼地继续说:“孩子们啊,你们看着这鲜艳的花儿一根根被折断,难道不心疼吗?这片花儿,过路人看了,都觉得赏心悦目!可现在这个样子,过路人看了将是什么心情呢?”
我看看李爷爷,又看看李明,突然觉得对不起李爷爷——他种下这片花,为的是给过路人带来愉悦,可我们却……难道我真的是个“胆小鬼”,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吗?我想起了爸爸常对我说的话——“做了错事不要紧,要勇于改正。”我犹豫了一下,竟不由自主地走了出去,对李爷爷说:“李爷爷,对不起,是我们玩的时候把花枝打折了。”李爷爷看着我,笑了,他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能承认错误就好。”李爷爷又对着树后喊:“你们都出来吧,爷爷不责怪你们了,以后爱护花草就是了!”
李明他们终于出来了,一个个红着脸低着头向李爷爷认错。事后,我悄悄地问李明:“这下,我不是胆小鬼了吧?”李明说:“你不是。”我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
高分解密
习作最大的亮点是立意新巧:乍看起来,“胆小”是见什么都怕,属于生理方面的;而事件反映的则是敢于认错,属于品质方面的。前文的“一个个都是胆小鬼”为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而后文中李明亲口承认“你不是”胆小鬼,让事件有了完美的结局。习作除前后照应之外,对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也特别到位,让读者如临其境。
1.李爷爷开始愤怒地呵斥“快出来!”是因为______;
后来语气平和地请大家“都出来吧”,是因为______。
2.“我”敢于认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呢?
3.在习作中找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词语超市
关于勇敢的: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挺身而出智勇双全血性男儿天勇若怯万夫莫当斩关夺隘敢作敢为勇冠三军
关于信心的:胸有成竹信心百倍自信不疑十拿九稳稳操胜券毅然决然当机立断雷厉风行斩钉截铁说一不二
帮你开头结尾
1.俗话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也有一本与众不同但极其难念的“经”——怕写作文。
2.每个人都存在自身弱点,特别是粗心的毛病,让我丢尽了脸。怎样战胜粗心?这是两年前就引起我重视的问题。
3.我终于战胜了自卑。虽然这中间有许多艰辛,但我更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高兴!
4.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让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去战胜困难吧!
现场操练
精选两道考场真题,请你选择一道现场操练吧!
题目1:我尝到了
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然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题目2: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身处大千世界中,我们时刻会被各种真情所感动。如母子情、师生情、朋友情……请你以“______情”为题写篇作文,写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真情故事。
先请看2008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选题作文,由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组成,命题作文略)
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后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_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前提:认识别具特色的新型半命题作文
2008年的中考,除了陕西省外,还有江西省、广西南宁市等地区也采用这种半命题作文形式。这种新型半命题作文,同一般的半命题作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特殊的半命题作文。一般的半命题作文都没有解说性文字,如山东省半命题作文《在______中学到______》,安徽省的半命题作文《我在______中得到快乐》,等等。而陕西省等地区的中考半命题作文则提供了解说性文字,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半命题作文。这种新型半命题作文,是借助解说性文字,为考生补充完整题目和审题等提供暗示与引领,是一种改良后的半命题作文,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新的半命题作文。
策略:
策略之一:把解说性文字当作朋友
在补充完整题目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解说性文字,通过自己与它的双边交流,使其成为开启自己思维大门的钥匙。把解说性文字当作可以亲近的朋友,领会其用心,读懂其引领与暗示,从而在其引导下张扬个性,展露才情。解说性文字,与半命题相呼应,提供所填词语的范例(如慈祥、疲惫吧、阳光灿烂等),暗示所应补充词语的多样性,并从立意上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如生活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生活的多彩等),但有所限制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如“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这样,就不仅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和表达的单独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生的束缚,还考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而且还着眼打开考生的思路,让他们快速走进题目里。如借助解说性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可选择“慈祥”,使题目成为一个复杂的动宾短语,然后调动我们的积累写一篇叙事或抒情的散文。假设我们受解说性文字的启发,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举一反三,就可用这样的词语来补全题目:自卑、坚毅、熟悉等。然后,在解说性材料的启发下,确定作文的主题,选择自己能较好驾驭的体裁来表达。另外,解说性文字,它同半题相配合,强调了要把握人物脸的特点,了解脸的故事的本质必须用心。当我们视它为朋友,领会了它的用心,就会在“特点”和“本质上”下工夫。
策略之二: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同是九年级的学生,但由于知识经验背景的不同,逻辑思维水平的差异,思想认识的深浅有别,一定要遵循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自己最有把握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文题,然后驾轻就熟,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和文体写作。例如,“难忘那张冷酷的脸”等,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就相当难写,我们绝不能图简便,从解说性文字中“拿”一个词语了事。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想认识水平较高、议论文写作是强项的考生来说,就完全可借“难忘那张冷酷的脸”之题发挥,写一篇杂文。尽管记叙、描写的文体在中考中依然存在着优势,但如果考生对其他文体的学习、把握和运用确有心得,突破思维定式,而采用说明文、议论文乃至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形式来表达,那么,一定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即使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与观点,由于表现形式别具一格,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不过,要有底气作支撑,平时训练有素,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切莫弄巧成拙!
策略之三:与解说性文字平等交流
解说性文字只能是我们补全题目、确定中心的参考,不能以此为尊,盲目崇拜,缺乏平等的对话。“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这只是命题者或所选文字的作者的一家之言,我们应该像阅读课文一样,走出“文本崇拜”“作者崇拜”的误区,对解说性材料能进行个性解读,独立评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我们无法从慈祥感到“生活的温馨”、从疲惫明白“生活的艰辛”、从陌生看到“生活的多彩”,而是“慈祥的脸”让我们感到的是和善、可亲,“疲惫的脸”让我们明白的是困乏、无助,“陌生的脸”让我们看到的是疏离、不安,那就应该相信自己,从中选择一个,按照自己的个性解读,写一篇能充分体现自己善于质疑思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佳作。应该相信命题人和作文阅卷老师,他们会由衷地赞赏敢思考、会思考的学生,赞赏与解说性的文字平等交流,在质疑思辨之后能清楚表达的学生。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即具备相当的质疑思辨、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这个前提作基础,只是凭感觉予以简单否定,那将会使自己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境地。
那是六月初,道路上正装饰着春天的花边,晚霞给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也染红了我的双眼――她要走了。
从我记事起,她就一直陪我玩耍。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几乎没有吵过架,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风朗气清,绿荫似盖。还记得那次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笑着对我说:“生日快乐,炸毛!”我一惊,她怎么知道?!我急忙回忆何时说过自己的生日,可结果却是一片空白。她就是这样,细心到让我惊奇!接着她贼笑着对我说:“让我老白请你吃大餐吧。”“当然喽!”“哈哈,你不但炸毛,还是头肥猪。”嬉笑间我们拐入包子铺,点了屉肉包,即使不是山珍海味,却深深埋在我的心底……
时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回忆被凉风打断了。得知她要去上海的消息,我的情绪瞬间瓦解,慌忙地跑向车站,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她在哪儿?她在哪儿?挤过人山人海的`楼梯,跑过漫长绵延的入口。我骤然停下――她坐在车内,木讷地望着人群。我又急忙趴在窗外,招呼了她两下,虽然各自听不到任何声音。我笑着朝她摆手比心,内心却被苦涩浸润着,她哭了。只见她嘴唇微动,虽然听不到,但我清晰地看出那是――对不起,再别!我的泪水霎时止不住的流了出来,拍着车窗大喊:“坏蛋,你――”“嘟”列车发动,她真的走了。望着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列车,我哽咽地吐出了下半句”你何时才能回来?”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对不起,再别!”短短五个字,却道尽了昔日老友的情谊。我们的故事没有了结局,是啊,真正的离别不是桃花潭水,不是长亭古道,而是千言万语永远道不尽的“再别”。
北方的伏天光阴显得很慷慨,凌晨四点,枕头上已洒满米白色的天光,此夜,无眠。“对不起,再别”这句话会浮现在我眼前,久久不散,又不经悄然泪下了……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忙碌的。早上匆匆一觉便了事了,晚上便一丝不苟地工作。下午,鲁迅先生微笑着,去接待他的文人墨客。他们常常一两点便来了,他们愉快地聊着,从书法聊到作文,从舞文弄墨聊到革命抗战。午夜了,大家也迟迟不肯走,便去看电影。去看电影,鲁迅先生也一定会微笑相伴,他总是等女先生们先上了车,才自己跟在后面。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细致的。不论是寄出还是收起来,不论是书皮还是结绳,都是没有疙瘩、瑕疵的。包得也是方方正正的,一个角也不曾扁一点或歪一点。他做人亦是如此,不曾一点偏心或有一点歪心思。他总是笑着,那么明朗,好使人一看便豁然开朗。
“鲁迅先生是必须要休息的。”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家人也是这样说的,朋友们更是这么劝道。可鲁迅先生如同没有听到一般,没有停下他创作的脚步。他总说;坐在椅子上翻翻书就是休息了。刚校好了《海上述林》的校样、印好了珂勒惠支的画,不久桌上的德文字典与日文字典也摆了起来,《死魂灵》又一次的翻译了起来。
鲁迅先生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的做人、做事不都是一派正正经经的吗?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未来吗?他用自己的格言来警示自己:“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在为这个国家的兴盛付出着、劳动着。他不正是我们最怀念的人吗?爱国爱民、为国操劳,说的便是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吧。
务“契” 就是要求所填补的题目内容契合作文提示和已供题目的语境,填补后的作文题目和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相冲突,填补后的作文题目整体搭配恰当,表达的意思明确完整,合乎情理。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 ,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冬天”等本身算不上“美丽”的事物,都很契合语境;但是,如果我们选用“成功”“前进”“成熟”“鲜花”“掌声”“春天”等本身就含有“美丽”成分的事物,明显地,与“也”这个语境意义不契合了,因为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即表示本来不“美丽”的事物因为某种原因“美丽”了,所以,如果补充本身就含有“美丽”成分的事物,如“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另外,有一种伪契合也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美丽”,都是“也”的逆向思维。像“自卑,也美丽”“羞耻,也美丽”“失足,也美丽”等,这样的命题背离了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也触及到人们的道德底线,所以,即使再契合的题目,也只是伪契合。
求“真” 就是尽量选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内容来作为立意的根据。“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真”的经历体验和切身感悟,才能为你的记叙、抒情、议论等提供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即兴”作文、“即时”作文,特别是在高考考场上,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时间来立意、构思、选材。所以,我们在补充题目时,应该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或情感体验,找出某一个与所供题目最相契合的“写作点”来立意,所立之意必须是我们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当然也是最容易行文的立意。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写出真情实感。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 ,我所追求的”时,我们如何在求“真”的前提下去立意呢?这是一个填充中心语的半命题作文,限制语是“追求”,对象是“我”。毫无疑问,中学生所追求的事物有很多,品质类有勇敢、正直、宽容等,职业类有教师、警察、科学家等,现实类有高考分数、大学、物质生活等,抽象类有进步、成功、梦想等,具象类有礼物、奖品、电子产品等。所以,为这个半命题作文立意是很容易的,但哪一个才能写出彩呢?那就补充你最熟悉或感悟最深的事物,“我所追求的”才会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标“新”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题目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也才能够新颖鲜活;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来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所以容易写出新颖性。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有些立意从新颖性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稍不留神,我们就会陷入“不健康”“不向上”的泥淖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去鉴别,不能为了新颖而“强说新”,不能为了出彩而“挂彩”,更不能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哗众取宠。
比如题目“我就是 ”,填“学生”“青年”“朋友”——浅白直露,味同嚼蜡,而且“青年”“朋友”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亲人”“雷锋”——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浮云”“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那条鱼”“绿叶”“小溪”——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如果补充成“那只猪”“太阳”“北斗星”“天子”——新则新矣,但庸俗无聊,或不自量力,或与世人的道德观背道而驰,令人生厌。如此比较一下,高下立判。新颖的题目、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固然容易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但一味求新求异求个性,就会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 ,快乐源泉”这个半命题作文,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向上。但有些同学为了标新立异而去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旨完全相悖的立意,就显得庸俗不堪了,更有考生居然选择“窃书”“群殴”“恋爱”,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思想问题,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经过务“契”、求“真”、标“新”这几道“工序”,半命题作文基本上能够达到契合题意、立意准确、新颖鲜活了,如果想更胜人一筹,就要在修“文”上下功夫了。
修“文” 中学生写作本质上就是文学创作,所以,我们在补充题目时要有文学意识,或运用比喻,或恰当拟物,或通过象征,或打造意象,或化用名句,去刻意美化并修饰我们的题目。那种只求直白、直接的题目非但不能打动老师,反而会增加撞车的机率。
例如“ 的滋味”这个题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仅仅指简单的味觉,更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因此,可以与之契合的内容很多,如食物类小吃、土特产、早餐等具体的事物,更有失败、成功、被批评、被表扬等抽象化的内心感受,可以说都是契合文意的。但哪一个是你最熟悉的,哪一个让你感悟最深,这就要求我们求“真”了,作为中学生,上面的几种“滋味”都可以写出“真”来,但都是容易撞车的内容,缺少新颖性;这就要求我们求“新”了;除了同学们感受到最多的“滋味”外,那些诸如“地球受伤”“环境污染”“有毒食品”的滋味就显得紧扣时代、新颖别致了;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尽量使之文学化,给人一种真正是文学创作的印象,这样,就更容易打动读者了,也就更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比较而言,“辗转反侧的滋味”“春风的滋味”“拨节的滋味”肯定比“思念的滋味”“被表扬的滋味”“成长的滋味”更容易俘获阅卷老师的心。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常见误区,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1. 立意俗滥,千篇一律。比如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不少同学的题目就拟为“这也是一种美丽”“这也是一种成功”“这也是一种胜利”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美丽”“成功”,就是“胜利”了。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大家都是按照同样的固有思路去补充题目,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
2. 立意过大,泛泛入文。比如2009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站在 的门口。有些考生拟为“站在人生的门口”“站在宇宙的门口”,这些题目的范围就过大了,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而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别说是中学生,就是大作家、大学者,也不敢如此命题啊。
3. 文不对题,率性为文。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全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这个全命题的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写作实际中有意无意地抛开原来的题目,率性为文,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重大失分。要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红线串珠”法来构思、行文。所谓“红线”即行文线索,“珠”即行文材料。具体做法是:填补好题目后,首先备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短语或句子,在选用某一素材前,先对照这个短语或句子,看这个素材是否符合主旨;在运用某一素材后,将这个短语或句子有机地插嵌于这个素材所在段落的前面或后面。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能紧紧围绕这根“红线”来行文了,我们所取之“珠”也就不会游离于“红线”之外了。当然,我们也可将这一短语或句子灵活地穿插在不同的段落中,甚至还可将这一短语或句子演绎成段落,独立成段,分布在文章首段、尾段或其他需要的段落中,使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立意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时做到“务‘契’,求‘真’,标‘新’,修‘文’”,写作时,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来。
【让我成长半命题作文】推荐阅读:
小学生命题作文:清风伴我成长10-15
半命题作文 笑了06-08
半命题作文题目找回05-30
以微笑半命题作文06-19
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10-20
我依然作文半命题作文07-25
依然半命题作文600字09-22
沉重的半命题作文10-12
我心中的……半命题作文11-02
我渴望 半命题作文500字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