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护士演讲稿一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换位思考”护士演讲稿一(精选6篇)

“换位思考”护士演讲稿一 篇1

尊敬的领导,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有了春天,就会有花开”。

2005年12月1日,是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结束了五年的医学院校学习生涯,来到了医院。在这里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我被分配到了ICU。在我们自己的监护中心,面对自己的父老乡亲,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那一句句质朴的言语,使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也更加领悟到这身洁白的神圣,ICU的老师们,从最基础的护理记录手把手的教起,每周一次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理论考试,操作考试,让我们象上紧了的发条一样,丝毫不敢怠慢,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甩在身后。新技术,我们争相学习,难做的操作,我们一遍遍练习,就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全面的提高。

五年的大学理论学习,并没有让我进入临床之后“如鱼得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脑出血的病人,在治疗[:http://]过程中,突然出现喷射性呕吐,我一时束手无措,喊来了带教老师,只见她有条不紊的把病人头偏向一侧,立即清理呼吸道,及时通知了医生。下班之后,翻开课本,上面写着: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及时清理呼吸道,这十五个字,字字珠玑。再一次印证了“陆老先生”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

ICU是一个医院抢救,护理水平的象征,它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高度负责的态度,过硬的技术。在这里,我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态度,也学到了原来在学校,实习医院没有的一些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我感谢ICU的老师们,是她们给了我最耐心的带教,最宽容的体谅,最严格的要求,是她们扶持我一路走来,帮助我完成了从一名医学生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六个月之后我转科来到了小儿科。小儿科是个忙碌的科室。当时患儿达到60之多。面对一个个可爱而又被病痛折磨的面孔,我每次在操作时都告诉自己,轻点轻点再轻点,好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少一些疼痛的记忆。几个月之后,失去了当初的新鲜感,整天与药品打交道,有了一些倦怠。直到有一天,一名实习同学问我药品的药理作用,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老师了,整理了一下小儿科的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发现当时上课时很多东西没有理解透彻。小儿科的护士长也经常把我拉到一边,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将人生的经验与我共享,帮助我走出情绪的低落期,重新拾回信心。

神经内科是我现在的“娘家”,特色专科护理的特点,让我的职业生涯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团结,紧张,和谐,有条不紊的工作氛围,老师们每天与我交流她们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我自己的工作旅程。护士长经常教育我们,工作中从细微处做起,换位思考,把病人当亲人。给病人送上最会心的微笑,最贴心的服务,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

这就是我——一个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护士的心路历程。我不敢说我们护士是天使,因为我们既没有天使那么纯洁无瑕,也没有天使那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不曾守护上帝,只是拼命的维护一个个脆弱的生命。我们不是天使,但在平凡中体现伟大,我们不是天使,只愿在付出中收获喜悦。

我要感谢在我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护理前辈们给我播下的种子,让我的工作提早开花,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我要在病人生命的春天遭受料峭春寒时,播下种子,让他们如花的生命再次绽放,因为我相信:有了春天就会有花开。

我要感谢护士这个职业,是她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的去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她让我理解,能获得生命,便当感恩,能呼吸,便当快乐。在支付我生命艰辛的同时,收入着他人的获得生命的喜悦。当我回头看时,看到生命的蓬勃,我庆幸,我能如此贴近生命,去接触,聆听,去感悟!

“换位思考”护士演讲稿一 篇2

一、悟学生之所难

还记得自己学开车那会儿, 心里一直念叨着:以后一定要对学生再温柔耐心一点。原因是我学车的过程中操作并不灵活, 反应迟缓, 常犯错误, 没少受教练的气, 教练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 讲了好几遍, 你还不会。你平时怎么去教学生的啊?”当时真是敢怒不敢言, 教练越说我, 我还越是畏手畏脚, 这样反而走进了一个怪圈。我当时心里多希望教练口下留情, 给我点鼓励啊!其实现在想来, 在开车方面, 教练是错把学员当成跟他们一样优秀了, 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 才无法忍受学员的迟钝, 说了些伤自尊的话, 没想这些话只能适得其反, 因为在情感上如果没有协调好, 不但挫伤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还让其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 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教授了新的知识之后, 总是有些学生不能当堂接受, 课堂反馈很糟糕, “恨铁不成钢”的怒火也会烧的自己不能心平气和。“十个指头有长短, 林中树木有高低”, 如果我们对待学生, 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 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下“换位思考”, 最起码给予尊重, 因为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 那么, 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接受了你这个老师, 下一步应该也不会太困难。所谓“双差生”最不怕批评, 因为他日常接受批评最多, 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他们想一想, 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之后, 每当我面对学生的错误时, 就想一想自己学开车时笨手笨脚的那种窘样, 心中萌生一念:再多一点耐心, 再多一点鼓励, 只有在心灵上有足够的沟通, 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心态, 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几次试验下来, 收获也不小, 我甚至有时候把自己学车时的例子拿出来和学生分享, 毫不避讳自己其实也经历过的遇到困难想退缩的状况, 但是最终能够迎难而上。古语说:亲其师, 信其道, 学其理, 原来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二、预学生之所错

所谓预学生之所错, 主要是在课前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出差错的地方, 及时提醒作强调。此时“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预设做足做透, 教师在借助资料备课以及批改作业时, 时常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为了使学生不再重蹈错误之辙, 教师在课堂上拓展提示易犯错误之处, 警示学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 这样学生在做题练习时方能避错就正, 记忆也特别深刻, 而且不会反复再错,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既拓展了知识, 又提示了学生避免犯错误,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呢?记得在教学中, 有过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 在一次英语小测验之前, 我发现试卷上的书面表达是要求学生写同班同学所做的一件好事和自己的看法, 作文是半开放式的, 让学生自己表达的地方较多, 我一看, 马上就联想到学生会经常写的有关于好人好事的语文作文, 那学生会不会按照中文的思维发出很多感慨, 卖弄文采, 但是表达上又有问题呢, 这样岂不是会弄巧成拙, 让人不知所云而得不到高分?后来测验之前我有意识的提示了一下, 让学生在写作时降低文采的要求, 不要追求什么修辞手法, 学会英式的简单思维, 用所学过的简单英语表达出意思即可, 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删繁就简, 舍卒保車, 直截了当, 不要说半句留半句, 一定要做到:Say what you mean and mean what you say.最后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学生基本没有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表达, 或者是繁复的表达, 相反其他班级的老师反馈出来的学生文章, 有的用了长篇大论描述自己的想法, 表面看文采不错, 但是句式表达上问题比较多, 当然得的分数不会高, 其实,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应该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中英思维有差异;二是学生的中文水平远高于英语, 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还远远不够。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意识到预先好好的备课是多么重要, 不单单是把要教的内容备好就算大功告成, 更是要思考, 换位思考, 预设出学生的问题甚至是错误, 提前让学生避开陷阱, 这样提高了效率, 优化了课堂, 教学才会相得益彰。

三、思学生之所思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苏州, 向一个当地人问路。他说:“你沿着这条路开, 然后向右转, 看到一家超市后再向左转, 到十字路口后, 向前开, 再… …”。我反应不过来, 请他重复一遍, 他就显得非常不耐烦了。其实后来想想, 在问路过程中, 我其实就是一个是学生, 那个当地人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为什么他指的路我就听不清呢?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这个指路人想当然的以为, 我也非常熟悉指路中使用的超市、十字路口等参照物, 但没想到, 这些对我来说全是陌生的。其实, 他这个老师是在用新知识, 来解释新知识, 没有用学生所熟悉的旧知识, 来一步一步做好铺垫。

想想平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 应该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背景知识, 然后再想法设法用浅显易懂的知识, 去做好巩固练习。如我之前在教授牛津英语8B UNIT3 Online travel的第一课时的时候, 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 那课主要是掌握使用电脑能做的一些事情, 重点句型是——What can you use your computer to do? /for?——I can use it to (do) … / for (doing) …刚开始备课的时候, 觉得很是简单, 只要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个句型, 自然就知道后面跟什么形式, 而且自己觉得现在学生家里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 应该能够说的出电脑的用途, 于是信心满满, 在导入之后就抛出这个两两对话操练, 试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有一些精彩的生成。结果出乎我的预料, 学生除了能说出I can use it to chat with friends/listen to music/watch the films/play games /for (doing) …以外, 基本没什么其他的可说了, 之后我只好草草收场, 但是心里很疑惑, 课后换位思考了一下, 想想学生其实知道电脑有很多用途, 如编写程序, 收发邮件, 文字处理, 网上买卖, 搜寻信息等, 但是怎样用英语表达呢, 或者怎样准确的表达呢, 我其实没有做好铺垫, 没有把旧知识巩固好, 也没有把要学的新知识在操练这个对话之前先练熟, 后来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 我及时调整, 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电脑的用途, 把旧知识先列出来, 再出示图片, 引入新知识如词组“编写程序”“文字处理”等, 并且保证学生用英语讲的出, 最后新旧知识合并起来, 再出示重点句型操练, 马上发现学生有的讲了, 气氛很热烈, 并且带动了一些学生发散思维, 迸发出了新的火花, 我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备课顺序改变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更让我觉得教学如同指路一样, 我们教师要学会中途确认学生掌握的程度, 即教师应不时地检测学生, 这应是教师时刻关心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 切不可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一脸茫然时, 教师仍陶醉于自己的教学讲演, 一直往下进行, 孰不知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教学早已分道扬镳。要知道, 问路人没有我们知道的那么多、那么清楚, 我们应该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 复习旧知识, 并能运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 如此滚雪球式的模式, 学生很轻松, 易有满足感, 这样才会有使不完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学两者, 实在是不能分离的, 实在是应当合一的”, 我觉得我们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小事, 不时的进行换位思考, 在教的同时, 其实也是在学, 学习如何更好的教, 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 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 才能更好得理解别人, 进而让自己的付出能够有个好的着力点。因此相信自己只要善于换位思考, 善于学习, 必定会最先找到教学的更好方法, 真正的教学合一, 和谐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

换位思考,可以让教学再和谐一点 篇3

【关键词】换位思考 优化教学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换作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其实在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益处是很大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商业利润将源源不断;同样,老师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讲课也将变得行云流水并且具有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换位思考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协调,知识上的同步,思维上的共鸣,那么必定能优化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那么怎样去换位思考呢?现浅谈几点自己平时的几点反思:

一、悟学生之所难

还记得自己学开车那会儿,心里一直念叨着:以后一定要对学生再温柔耐心一点。原因是我学车的过程中操作并不灵活,反应迟缓,常犯错误,没少受教练的气,教练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讲了好几遍,你还不会。你平时怎么去教学生的啊?”当时真是敢怒不敢言,教练越说我,我还越是畏手畏脚,这样反而走进了一个怪圈。我当时心里多希望教练口下留情,给我点鼓励啊!其实现在想来,在开车方面,教练是错把学员当成跟他们一样优秀了,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才无法忍受学员的迟钝,说了些伤自尊的话,没想这些话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在情感上如果没有协调好,不但挫伤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其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教授了新的知识之后,总是有些学生不能当堂接受,课堂反馈很糟糕,“恨铁不成钢”的怒火也会烧的自己不能心平气和。“十个指头有长短,林中树木有高低”,如果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最起码给予尊重,因为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那么,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接受了你这个老师,下一步应该也不会太困难。所谓“双差生”最不怕批评,因为他日常接受批评最多,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他们想一想,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之后,每当我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就想一想自己学开车时笨手笨脚的那种窘样,心中萌生一念:再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鼓励,只有在心灵上有足够的沟通,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心态,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几次试验下来,收获也不小,我甚至有时候把自己学车时的例子拿出来和学生分享,毫不避讳自己其实也经历过的遇到困难想退缩的状况,但是最终能够迎难而上。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原来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二、预学生之所错

所谓预学生之所错,主要是在课前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出差错的地方,及时提醒作强调。此时“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预设做足做透,教师在借助资料备课以及批改作业时,时常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学生不再重蹈错误之辙,教师在课堂上拓展提示易犯错误之处,警示学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这样学生在做题练习时方能避错就正,记忆也特别深刻,而且不会反复再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既拓展了知识,又提示了学生避免犯错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记得在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在一次英语小测验之前,我发现试卷上的书面表达是要求学生写同班同学所做的一件好事和自己的看法,作文是半开放式的,让学生自己表达的地方较多,我一看,马上就联想到学生会经常写的有关于好人好事的语文作文,那学生会不会按照中文的思维发出很多感慨,卖弄文采,但是表达上又有问题呢,这样岂不是会弄巧成拙,让人不知所云而得不到高分?后来测验之前我有意识的提示了一下,让学生在写作时降低文采的要求,不要追求什么修辞手法,学会英式的简单思维,用所学过的简单英语表达出意思即可,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删繁就简,舍卒保車,直截了当,不要说半句留半句,一定要做到:Say what you mean and mean what you say.最后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学生基本没有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表达,或者是繁复的表达,相反其他班级的老师反馈出来的学生文章,有的用了长篇大论描述自己的想法,表面看文采不错,但是句式表达上问题比较多,当然得的分数不会高,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应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英思维有差异;二是学生的中文水平远高于英语,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还远远不够。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意识到预先好好的备课是多么重要,不单单是把要教的内容备好就算大功告成,更是要思考,换位思考,预设出学生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提前让学生避开陷阱,这样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才会相得益彰。

三、思学生之所思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苏州,向一个当地人问路。他说:“你沿着这条路开,然后向右转,看到一家超市后再向左转,到十字路口后,向前开,再… …”。我反应不过来,请他重复一遍,他就显得非常不耐烦了。其实后来想想,在问路过程中,我其实就是一个是学生,那个当地人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为什么他指的路我就听不清呢?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这个指路人想当然的以为,我也非常熟悉指路中使用的超市、十字路口等参照物,但没想到,这些对我来说全是陌生的。其实,他这个老师是在用新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没有用学生所熟悉的旧知识,来一步一步做好铺垫。

想想平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应该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背景知识,然后再想法设法用浅显易懂的知识,去做好巩固练习。如我之前在教授牛津英语8B UNIT3 Online travel 的第一课时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那课主要是掌握使用电脑能做的一些事情,重点句型是——What can you use your computer to do? /for?——I can use it to (do) … / for (doing)…刚开始备课的时候,觉得很是简单,只要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个句型,自然就知道后面跟什么形式,而且自己觉得现在学生家里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应该能够说的出电脑的用途,于是信心满满,在导入之后就抛出这个两两对话操练,试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有一些精彩的生成。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学生除了能说出I can use it to chat with friends/listen to music/watch the films/play games / for (doing)…以外,基本没什么其他的可说了,之后我只好草草收场,但是心里很疑惑,课后换位思考了一下,想想学生其实知道电脑有很多用途,如编写程序,收发邮件,文字处理,网上买卖,搜寻信息等,但是怎样用英语表达呢,或者怎样准确的表达呢,我其实没有做好铺垫,没有把旧知识巩固好,也没有把要学的新知识在操练这个对话之前先练熟,后来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及时调整,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电脑的用途,把旧知识先列出来,再出示图片,引入新知识如词组“编写程序”“文字处理”等,并且保证学生用英语讲的出,最后新旧知识合并起来,再出示重点句型操练,马上发现学生有的讲了,气氛很热烈,并且带动了一些学生发散思维,迸发出了新的火花,我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备课顺序改变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更让我觉得教学如同指路一样,我们教师要学会中途确认学生掌握的程度,即教师应不时地检测学生,这应是教师时刻关心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切不可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一脸茫然时,教师仍陶醉于自己的教学讲演,一直往下进行,孰不知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教学早已分道扬镳。要知道,问路人没有我们知道的那么多、那么清楚,我们应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复习旧知识,并能运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如此滚雪球式的模式,学生很轻松,易有满足感,这样才会有使不完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我觉得我们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小事,不时的进行换位思考,在教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得理解别人,进而让自己的付出能够有个好的着力点。因此相信自己只要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学习,必定会最先找到教学的更好方法,真正的教学合一,和谐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

换位思考演讲稿 篇4

“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错,你也许会认为哈姆雷特是个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我却读认为他那句“生存;还是死

亡,这是一个问题”深刻至极。

读书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或许两个人的思想会有冲突,但请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一想,涌入内心的埋怨或是愤怒便会消失。正如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谁能说出哪一个绝对正确?不能,所以要容纳对方的观点,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对这部喜剧更透彻的认识。

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有很多误解或是交往中碰到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只考虑了自己,而忘了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有时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我们会有全新的体会。就比如,两位同学之间因为某些原因彼此各种不满,也许在旁观者看来,这只是小小问题。其实,只要是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也就看开了许多,遇到问题只要多想想如果是自己,自己会怎样?如果别人也这样对自己,那么自己又是什么感受?然后再决定自己该如何去做。

突然,想到学校最近的一些事情。有时候,真的无法理解。当同学有时真的很恼火的时候,我总是开玩笑的和她们说:原谅她们吧,她们只是孩子。但是,同学们,你问问自己,现在的我们真的还小吗?我们已经不是那种还需要老师、家长整天在背后嘱咐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年纪了。我们长大了。成长,是什么?成长就是学会更多的替他人想想。

所以,请大家在以后想要随手扔垃圾的时候,想想如果是自己打扫卫生,看到这么多的垃圾,自己会不会很恼火?午休在宿舍或是在教室的时候,想想如果自己很想休息,却有人在大声喧哗,你会不会辗转反侧?和同学闹矛盾的时候,想想自己是对方,对方也像自己这种态度,自己又是什么感受?

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当我遭受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的换位思考却缺少了这一个要素。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我们会发现,这种换位思考并不是真的换位思考,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我们大家今后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别忘了换个位置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那样我们大家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面若冰霜的从那双乞求的手旁走过,今天会多一个果腹的乞丐。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你会有一分“劳动光

荣”思想的支撑。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再见朋友如陌生人一般。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对老师诸多抱怨。

换位思考演讲稿 篇5

前几个月前,买了一身29元的运动服。有一位舍友知道了,惊讶地说:“就29元一身的运动服,能穿吗?你买东西就不考虑它的质量吗?你太奇葩了!”几天前,我买了40多的一双轮滑鞋,这个舍友又说了:“我小时候买的轮滑鞋还一百多呢,你竟然敢买五十都不到的,唉,我都无奈了,你怎么这么奇葩?”

我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以为然。哼,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奇葩,如果你跟我的处境一样的,跟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一样,你或许有资格评论我的行为。你站在你的立场,以你自身的条件来衡量我做事的方法,这不是很可笑吗?还有,我想问一下,什么是奇葩?跟你不同的人就是奇葩吗?难道世界上的人都要和你一样吗?你不认同的是,就说人家是奇葩,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人们总是很自然的,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判断,评价,对待别人,这是人的本性,毕竟人最了解的还是自己。但是,我们存在在这个这个社会上,就必定要与形形色色的人相互依存,与他人的交往是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去对待周围的人。我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是,要知道,别人发自心底的尊重不是来自你的要求,也不是来自你的权势,你的成功,而是来自你对他的尊重。而我们尊重别人的本质,我觉得应该是换位思考。只有你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处境,生活经历……去考虑,懂得人的差异性,你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别人,才能站在这个基础去尊重他。有很有趣的一段话,我觉得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意思:

用自以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换位思考演讲稿 篇6

有时候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行为完美无错,而别人对不起自己,错的都是别人,和自己无关。但是当我静下心来,换个立场,站在朋友的角度看这件事,我发现我也有很多错误。也许在发生冲突或其他事情时,我们真的应该改变立场,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整个事情。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曹植和曹丕兄弟在暗中争夺争霸的继承权,曹植一气之下写道:“煮豆烧豆,酱油当汁。同是釜底烧根,豆在釜中哭,急得互煎。”曹植用豆子糯米比喻手足,勾心斗角。嘿!我觉得这个不能靠他和曹丕。当时谁都不想手里有一点权力,但是曹植和曹丕生活在强大的魏国,他们的父亲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曹植和曹丕之间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已经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已经起了疑心。再加上一些传言,他对曹植和曹丕兄弟产生了怀疑,想看看谁想夺取继承权。曹丕很聪明,看出了一些秘密:一方面向父亲展示了自己的伟大才华,另一方面又想尽一切办法排挤曹植,让他独自掌握继承的权力。

在我看来,曹丕有点蠢。古人云:“兄弟相争,父兵相争。”他没有为自己的利益做长远的考虑,也没有从全局看问题。如果他考虑两个人一起继承曹操的霸权会怎么样?我不认为司马师能轻易夺取曹植的基业。至于曹植,虽然对这些事情很生气,但他并没有站在曹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俩谁敢牺牲眼前利益,做长远打算。那么曹操的霸权就不会这么快落入他人之手。

我最喜欢郭沫若老师模仿《七步诗》写的《反七步诗》:煮豆烧豆皮,煮豆皮灰,煮豆皮珍贵,灰肥田。如果不是生来同根,为什么要自毁?曹植用“豆醪糟”比喻兄弟姐妹,而郭沫若老师则认为:如果站在豆的一边,“就能感觉到醪糟的炒制太难逃脱”,但如果站在醪糟的一边,“也是一种牺牲精神的体现”。

上一篇:先进党员的事迹下一篇:亲情为话题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