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高中观后感(精选9篇)
方枪枪一开始是想当好孩子 就像于倩倩那样 但是他努力争取了 却没有得到 他一次次的问 为什么他没有小红花 但是到后来 他从得不到 到转变叛逆 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当他进小黑屋的时候 喊得是孔院长 结果孔院长才是最可怕的 到最后他逃出来发现原来大人的世界 也是需要戴小红花的 看起来很美。
影片开场就是在一个鹅毛大雪的夜晚,阴森的古宅,配有幽暗的音乐,似乎一开始就预示着观众整部影片的压抑基调。果然,我再看整部影片的时候就是沉浸在单调、乏味、压抑的心情里。影片描述的方枪枪,被迫送进全托幼儿园,这个没有受过规范教育的他,在这个加饭、上厕所,一举一动都有规矩地方感到完全不适应,也不断的因为没守规矩而遭到批评。方枪枪决定改变,那一朵一朵小红花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诱惑。他努力像其他人那样,去努力迎合老师的要求,然而他依旧不能得到老师的满意,依旧受到批评,甚至适得其反。
看到托儿所里那一条条规矩,我不止是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觉得那完全就是在演我们曾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童年,我们不一定是方枪枪,但我想每个人都会在这部影片里找到自己。影片不只是在说幼儿园,它折射出的是一种体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体制之中,这其中有快乐又压抑,有恐惧也有泪水。
在这个幼儿园里 权利在其中诱导和教育孩子们走向这个权利系统所要求的模式,而本片中小红花便是既定的社会控制体系对个体抛洒的诱饵,看似美好的集体主义荣辱观成为压抑个人意识的手段 这一切的确是看起来很美。围墙很高,如同制度,如同教育。导演在叙述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秘密痛苦。电影里那诡秘的笑是如此可怕,因为“我”被这个笑声包围,而束手无策。既然她要吃我们,我们就联合起来反抗吧。反抗过了,才知道反抗的徒劳。他们是大人,他们是老师,而“我”只是个任意给他们提供笑声源泉的小孩子。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跟着他们一起笑,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好笑的。因为这就是社会规范,因为在一步步走向成人世界,他们在压迫这我,我也将必然重复着他们,到我长大的时候,我的笑声会跟他们一样,那样才能和谐。这样看上去很美。
其实,这一切本身也是充满了矛盾的。一方面方枪枪似乎很可怜,他被约束,他适应不了约束而反变叛逆,是各种规范让他找不到自己,是体制害了他。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如那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同时也是带人走向成熟,走向文明的必要工具。在一个只有几个老师的全托幼儿园里,若不是这些规章要求、奖惩制度,这幼儿园怎样维持正常运转?而社会同样如此。我们虽被约束,却也深深体会到规矩带来的好处,比如他带来的秩序、效率,以及自由。想要完全自由的人,是得不到自由的,就像影片里的方枪枪,后来的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守规矩,他叛逆,他胡作非为,导致的结果是他被禁闭,并且没有人再与他说话。老师这么做的初衷不是想剥夺他的自由,而是为了更多孩子的自由。
一、镜头语言的应用:特写与全景
影片的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和镜头语言的出色运用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对主演方枪枪大量的面部特写更是对完整细腻地表现其丰富多变的内心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因为不是一部纯粹讲述热闹无忧童年的片子, 影片一开始对幼儿园环境的交代就选用了冷色调, 皑皑白雪下的幼儿园寂静无声, 幽暗沉闷。幼儿园老师的衣服颜色都是清一色的暗色调, 发式古板统一, 表情严肃僵硬, 眼神迟钝冷漠。孩子们的衣服也是统一的制服, 颜色沉闷单调, 孩子们活泼热烈的性情被严严实实地捂在了这身颜色近乎成人化的衣服里, 透不到一丝空气也见不到一缕阳光。
对幼儿园环境的介绍就给整部影片定下了沉重压抑冰凉的基调。而后的对幼儿园孩子生活的详尽刻画则多使用大的全景镜头, 在表现宏大热闹场面的同时, 通过已经在孩子们心里被妖魔化了的幼儿园老师的刻板要求表现出秩序井然的幼儿园生活, 旨在反衬出在这种热闹和规则化的封闭世界里, 被群体排斥被老师漠视的一个心智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天真男孩的孤独与无助。在其他小朋友都争相听老师的话, 事事循规蹈矩为争得一朵代表服从乖巧赞美与骄傲的小红花时, 拥有一朵属于自己的小红花也是方枪枪的梦想。当他委屈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不解地问老师为什么自己没有小红花时, 我们知道, 方枪枪也是想做乖孩子的, 并且一直在努力。而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威的李老师却不这么看, 孩子在她的眼里不再是孩子, 她始终以成人的标准在要求着孩子们, 犯错误是不被允许的, 就算你为此做出了努力只要离标准还有一毫米也不算达到要求。方枪枪渴望得到一朵小红花的愿望是如此强烈, 以至于把捡到的一朵小红花当作宝贝保管起来。但是单一并且僵化的标准最终也没能满足他的愿望, 李老师最终陷入了与方枪枪不可收拾的混乱和抗争的轮回中。在众多的与李老师的对手戏里, 方枪枪都是没有过多语言的, 影片用尽可能多和长的面部特写告诉了我们所有他想说的话以及想说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的情绪。这是一场压制与反压制, 教条和个人的绝地抗衡, 冰凉的基调和干净的画面就像是一幅幅忧伤隽永的油画, 透着凛冽的刺痛和深深的惋惜。而就是这些暗自涌动的不安情愫把每个看上去很美丽的嬉闹画面串连起来, 幼儿园的短暂喧闹和老师无知漠然的笑声把方枪枪的自尊单纯美好和快乐的可能活活地掩埋, 在无知的时代逐渐成长为一曲命运的悲歌。
二、精致与细腻—主流叙事方式的回归
作为第六代的多产导演, 虽然其作品早在上世纪就在国外电影节上有不俗反映且获奖无数, 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传承及地区差异, 张元的作品因为“边缘化”色彩浓重没有得到审片方的认可而甚少有在全国公映的机会。继《妈妈》获奖10年后第一部通过审查的院线电影, 是1999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大奖的《过年回家》, 张元也开始从纯“地下”的拍摄方式逐渐转变为“地上”, 个人风格也和市场需求逐渐融合。从其最满意的作品《北京杂种》随意的纪实风格, 到《看上去很美》唯美的画面和细腻的特写情节处理, 张元的叙事方式开始从粗犷走向精致, 剧情从零散走向统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看上去很美》可以算作一个诗意的回忆录, 虽然这个诗意的美感因为教化侵蚀不再那么浓烈, 但始终是一部近乎理想化的作品。张元这么说他自己的这部影片:“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孩子的世界, 这是被成人忽略的一个奇妙世界。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童年, 但不是每个人都记得, 就算记得也往往支离破碎, 王朔帮我们回忆起来了。我希望通过这个电影帮大家找回那些逝去的记忆。”[1]在张元和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做客新浪网聊天时, 他又如此介绍自己的这部作品:“我故意虚化了年代, 也把整个背景环境虚化, 我不是那么刻意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空间, 有的时候, 既是像在真是里面的, 又像在梦里, 所以我就制造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 我希望制造一个像寓言一样的故事。”影片的小主人公方枪枪始终生活在张元制造的梦幻里, 他无时无刻不渴望自由, 无时无刻不渴望被接受被爱护。当他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眼巴巴地望着那块贴满小红花的黑板时, 幻想着自己的名字后面也一朵一朵地贴满了小红花, 顿时笑出了声来。一个人在坐旋转木马时, 那种近乎昏厥的快感似乎就要接近自由。自方枪枪被父亲强拉着来到幼儿园, 马上就遭遇了李老师追着剪辫子的惨痛经历。作为一个新同学, 他没有得到应有的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不会自己穿衣被老师和同学当堂耻笑, 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方便也常被作为典型批评……所以, 象征地位和荣誉的小红花永远都没有他的份。他成了不被主流所接受的边缘小朋友, 挣扎了许久之后终于在没有看到任何救赎的光芒闪现的情况下不甘心地做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边缘小朋友。欺负北燕和别的小朋友, 打架, 骂粗话, 公然地反抗老师, 甚至逃跑……但这样的他只会加速地成为老师的眼中钉, 小朋友们的污染源, 他几乎也同时被这个群体公然地孤立和放弃了。
把社会体制和时代弊端对人性的恶劣影响加在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身上似乎是一件不太合适的事情, 但是影片中方枪枪的遭遇始终是从孩子的角度去揣摩和表达的, 张元用一个孩子的世界引导我们反思成人的国度, 不能不说是耐人寻味。故事发生的时代与导演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有着很高的吻合度, 对于出生在文革初期精神极度单调统一, 社会步调惊人地一致的张元来说, 方枪枪的遭遇就是他们整代人的遭遇, 童年的阴影幻化为成人世界的暴躁和愤懑, 勇敢和迷茫, 似乎为类似于《北京杂种》里的都市边缘人物的异类和狂躁找到了一个足以不循规蹈矩的有力理由。
正如片名所暗示的那样, 童年的时光只是看上去很美, 包括那些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小红花越多, 他们被扼杀的天性越多, 他们的人生就越发可悲。我们需要乖孩子, 但不需要以能自己穿衣吃饭, 饭前便后自觉洗手, 不尿床这些原始的且几乎可笑的规则作为尺度, 把一心向上但暂时缺乏进步能力的孩子扼杀在并不温暖的摇篮里绝对不应该是我们的本意。无论何时何地, 请不要扼杀童心, 因为我们还需要用最初的心, 做永远的事。
摘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童年, 用孩子的心来感受世界, 童年的经历也只是看起来美好。走进方枪枪的内心世界, 方可体会到成人所给予他的世界的无理和虚妄。哭泣也好, 叛逆也好, 社会的规则从一开始就有了, 无论顺从还是反抗, 人生总会打上它的烙印。
关键词:边缘,镜头语言,回归,体制
参考文献
Although the average reader spends more than 4,000 pounds (5,890 euros, 7,760 dollars) on books in their lifetime, 55 percent admit they buy them for decoration and have no intention of reading them.
Topping the list of unfinishable fiction is “Vernon God Little” by DBC Pierre, which 35 percent said they could not plough through, followed by Rowling’s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at two (32 percent).
“Ulysses” by James Joyce (28 percent) was at three and Salman Rushdie’s “The Satanic Verses”—which prompted Iranian spiritual leader 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to issue a fatwa, or death sentence, against him in 1989—is at number six (21 percent).
The non-fiction list was led by the memoirs of former British Cabinet minister David Blunkett (35 percent), followed by ex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Clinton’s 1024-page autobiography “My Life” (30 percent).
Real Madrid star Beckham’s “My Side”, the fastest-selling autobiography of all time in Britain, comes in third (27 percent).
The survey also found that only 24 percent of people find time to read every day, with 48 percent saying that they were too tired to do so.
Researchers commissioned by television news service Teletext interviewed 4,000 people.
英国本周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比尔·克林顿、J·K.罗琳和大卫·贝克汉姆的畅销书名列英国人觉得“最难读完的书籍”排行榜。
尽管英国普通读者一生中花在买书上的钱超过4000英镑,但其中55%的人承认,他们买书的目的是为了装饰,并不是为了读书。
名列小说类“最难读完的书籍”排行榜之首的是管区基地司令皮埃尔创作的小说《小弗农·戈德》,35%的受访者说他们无法读完这本书;位居其后的是罗琳的《哈利·波特和火焰杯》(32%)。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位居第三(28%),萨尔曼·拉什迪的《撒旦的诗篇》名列第六(21%),1989年,拉什迪因此书遭到伊朗精神领袖阿亚图拉·鲁和拉·赫梅尼判处死刑。
英国前内阁大臣大卫·布兰奇特的回忆录名列非小说类“难读”排行榜之首(3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长达1024页的自传《我的人生》紧跟其后(30%)。
皇马俱乐部球星贝克汉姆的《我的立场》排行第三(27%),此书曾创下英国传记类图书有史以来的销售最快的纪录。
此外,调查发现,只有24%的受访者每天会挤点时间看书,而48%的人说他们太累了,根本不想看书。
刚到幼儿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方枪枪最初的反映是恐惧和哭闹。孩子在陌生环境前所表现出哭闹情绪应该是正常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这时候幼儿教师所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爱的抚慰,而影片中的李老师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相反她严肃的表情以及语气让枪枪对这陌生的幼儿园表现出更多的不安与恐惧。李老师强行剪掉枪枪小辫子的一幕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的这一做法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她强行的方式极不尊重幼小的枪枪,反而加深了枪枪恐惧感和不停哭闹情绪。李老师以不哭闹为条件,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而此时的方枪枪并不理解小红花就是能够为个体带来利益的社会评价、社会肯定,根本不予理睬。所以当李老师给他小红花的时候他立刻将其扔在了地上。
生活进入轨道,一次他拉不出大便,他稚嫩地问道:拉不出来会不会扣小红花?也可见班里小红花的奖励意识已经在枪枪的头脑里逐渐加深了。方枪枪为小红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的大便,但却没有能够得到小红花,因为他既不会自己穿衣服,还总是尿床。在小红花榜前,唐老师宣布小红花得主时,方枪枪稚嫩地质问: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老师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时大便、饭前洗手才能有小红花。方枪枪答:没有人告诉我,不算。这是方枪枪最初的呐喊,虽然稚嫩,但他内心的本能已经在告诉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规定时间以外来接孩子,巧的是这位爸爸是幼儿园的上级领导。他注意到了小红花榜,发现方枪枪还未有小红花,而自己的儿子也不多,便以领导的姿态说:要加强对这位小朋友的帮助啊。一旁的李老师为讨好上级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红花的就是其子与方枪枪。方枪枪的第一朵小红花就这样产生了。李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方枪枪一脸迷惑,他不懂,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得不到的小红花?从此,方枪枪不再为小红花而奋斗了。这也意味着小红花对规范枪枪的行为习惯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刀切甚至有些半军事化的教育方式继续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学,一切的活动都在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方枪枪的眼里,李老师已不在是老师,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枪枪为自己的发现既紧张又兴奋,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朋友中开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动。李老师发现孩子们一举动后十分恼火,大喊是谁想出来的,然而由于误传方枪枪迅速摆脱了被批评的困境。方枪枪发现,所谓“做错了事,就要受惩罚”的定律并非那么灵验,而貌似强大的李老师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至此,方枪枪彻底改变了,他变得不再驯服,而是到处惹事生非。老师们知道,对方枪枪这样的孩子,最大的惩罚就是孤立他,于是让他关禁闭。可经过数天的禁闭,方枪枪回到群体中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并未好转。可见孤立孩子是不理性的更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谈及影片中另一位年轻老师唐老师,在枪枪刚来时,她总是微笑着,亲切和蔼的对待枪枪,枪枪感受到唐老师的亲切对待后亦所表现出对唐老师的喜爱之情。他偷偷地跑到办公室去看唐老师以及冲唐老师微笑的细节不难看出他是喜欢唐老师的。然而,李老师的教育方式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最后都未能改变枪枪1走向反抗的心路历程。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何会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机来对抗成人所构筑的规矩城堡?问题就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老师们教育孩子们怎么举手,何时洗手之类的生活要求时,看上去是要让孩子们生活得有方有圆,貌似很美!而老师们也无非是把孩子们视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而已!不但扼杀孩子的活泼本性,而且压制他们的差异化个性。一
刀切式的教育,不仅摧毁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更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得到抑制,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有了心理阴影和行为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更为深刻的教育反思需要付诸于此。
看上去很美。的确,只是看上去?? 童年时光、幼儿园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美丽可爱的老师,这些在大人眼中看上去很美,小红花,看上去很美。但我们看过影片后,却为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做着老师眼中“美”的行为而感到悲哀和痛心。一个个本来富有个性和童真的孩子就这样在统一化的训练中变成机器人一般。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七十年代时的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件件琐碎的事情。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早晨起床后齐刷刷的站在茅厕里等待老师的一声令下然后蹲下。每一个拉出来的会得到一朵小红花。不仅如此,在院子里排队走路也会放一根绳子小朋友们抓着绳子走才显得整齐,加上孩子土黄色的园服,沉重的、安静的步伐,不禁让我想起牢狱里的犯人。才五六岁的年纪,天真烂漫的年纪,就被驯服的跟小绵羊一样听话。是不是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童年的确很美,孩子们向往得到的小红花也很美。可这美的背后却也蕴藏着教育的落后。儿童都希望被认同,被夸奖,所以我们今天也提倡赏识教育。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赏,其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赏识的标准错了小红花就成为一种负面的教具了。片中的小红花是一种奖励它的背后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就会得到小红花,不按老师要求做的、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本来活泼好动就是孩子的天性却成了坏孩子的标准。那不是对儿童天性的抹杀么?
作为影片中的小主人公方枪枪,那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是那么清澈最后也迷茫忧郁了。就这样一个活泼好动、敢于追求自由的孩子,因为留小辫、经常尿床、敢于表达,却被老师定义为坏孩子。不仅关他禁闭,作为老师居然还让其他小朋友孤立他。影片的最后是方枪枪独自在夜幕降临时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天空??任凭老师怎么呼喊他。这样的结局真的很意味深长。我在想,这个孩子的将来会是怎么,或许他会讨厌老师、厌倦学校,或许是不会再敢于表达自己,总之,幼儿园的这段生活给他带去的是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多是思考我教学以来是如何对待孩子们的,有没 有对哪个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当下的幼儿园是怎么对待孩子们的,是不是还有像影片中的某些不好的方法。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我们现如今的幼儿园发展进步是肯定的。教育理念也在朝着自然主义教育在发展。就像我们幼儿园的园训“让孩子像小花一样生长”,是说让我们的孩子想花儿一样自由、自然的、按其发展规律去生长,这与以前幼儿园的小学化和一刀切做法显然是科学的。同时,每一朵小花又是各不相同、争奇斗艳的。有的可能是路边的小野花很不起眼,但却默默无闻很善良;有的可能是富贵的牡丹很惹眼;可能有的一辈子都不会开花,却也有它独特的美。因此,每个幼儿也是各不相同的,都有其个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并针对不同的幼儿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孩子变成一个样子。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民族、未来的希望也会随之覆灭的。
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其自然、自由生长,像小花一样,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时,我们老师是太阳普照着花儿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容,那不仅是看上去很美,其实真的也很美。篇二: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影片《看上去很美》为我们讲述了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看上去很美》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影片中教师们半军事化的教育方式。由此引发了我诸多感想„„ 刚到幼儿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方枪枪最初的反映是恐惧和哭闹。孩子在陌生环境前所表现出哭闹情绪应该是正常的自我心理调节方式,这时候幼儿教师所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爱的抚慰,而影片中的李老师却没有关注到这一点,相反她严肃的表情以及语气让枪枪对这陌生的幼儿园表现出更多的不安与恐惧。李老师强行剪掉枪枪小辫子的一幕给我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的这一做法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她强行的方式极不尊重幼小的枪枪,反而加深了枪枪恐惧感和不停哭闹情绪。李老师以不哭闹为条件,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而此时的方枪枪并不理解小红花就是能够为个体带来利益的社会评价、社会肯定,根本不予理睬。所以当李老师给他小红花的时候他立刻将其扔在了地上。
生活进入轨道,一次他拉不出大便,他稚嫩地问道:拉不出来会不会扣小红花?也可见班里小红花的奖励意识已经在枪枪的头脑里逐渐加深了。方枪枪为小红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的大便,但却没有能够得到小红花,因为他既不会自己穿衣服,还总是尿床。在小红花榜前,唐老师宣布小红花得主时,方枪枪稚嫩地质问: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老师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时大便、饭前洗手才能有小红花。方枪枪答:没有人告诉我,不算。这是方枪枪最初的呐喊,虽然稚嫩,但他内心的本能已经在告诉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规定时间以外来接孩子,巧的是这位爸爸是幼儿园的上级领导。他注意到了小红花榜,发现方枪枪还未有小红花,而自己的儿子也不多,便以领导的姿态说:要加强对这位小朋友的帮助啊。一旁的李老师为讨好上级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红花的就是其子与方枪枪。方枪枪的第一朵小红花就这样产生了。李老师的这一做法让方枪枪一脸迷惑,他不懂,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得不到的小红花?从此,方枪枪不再为小红花而奋斗了。这也意味着小红花对规范枪枪的行为习惯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刀切甚至有些半军事化的教育方式继续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学,一切的活动都在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方枪枪的眼里,李老师已不在是老师,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枪枪为自己的发现既紧张又兴奋,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朋友中开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动。李老师发现孩子们一举动后十分恼火,大喊是谁想出来的,然而由于误传方枪枪迅速摆脱了被批评的困境。方枪枪发现,所谓“做错了事,就要受惩罚”的定律并非那么灵验,而貌似强大的李老师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强大。至此,方枪枪彻底改变了,他变得不再驯服,而是到处惹事生非。老师们知道,对方枪枪这样的孩子,最大的惩罚就是孤立他,于是让他关禁闭。可经过数天的禁闭,方枪枪回到群体中所表现的言行举止并未好转。可见孤立孩子是不理性的更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谈及影片中另一位年轻老师唐老师,在枪枪刚来时,她总是微笑着,亲切和蔼的对待枪枪,枪枪感受到唐老师的亲切对待后亦所表现出对唐老师的喜爱之情。他偷偷地跑到办公室去看唐老师以及冲唐老师微笑的细节不难看出他是喜欢唐老师的。然而,李老师的教育方式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最后都未能改变枪枪1走向反抗的心路历程。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何会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机来对抗成人所构筑的规矩城堡?问题就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老师们教育孩子们怎么举手,何时洗手之类的生活要求时,看上去是要让孩子们生活得有方有圆,貌似很美!而老师们也无非是把孩子们视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而已!不但扼杀孩子的活泼本性,而且压制他们的差异化个性。一 刀切式的教育,不仅摧毁了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更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得到抑制,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有了心理阴影和行为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更为深刻的教育反思需要付诸于此。
学本0901 09950116 沈丽篇三: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电影<<看上去很美>>鉴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工程b班 2010022b29 易杨
电影讲述了在几十年前的幼儿园生活。主人公方枪枪是个典型的叛逆者。他不愿意顺从幼儿园已然形成的制度。在幼儿园,一切都是统一的,早上起来都要去拉屎,加饭举右手,加汤举左手„„这是一种消灭个性的制度,象征着专制,禁锢着孩子自由的灵魂。方枪枪在这里孤独,压抑,没有快乐,希望生病能不上幼儿园。他也曾努力去适应这里的标准,早上使劲拉屎,在孩子们面前难堪地学穿衣,可他依然没有得到李老师的喜爱,没有得到一朵象征荣誉的小红花。于是他就一直游离于制度之外,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小红花是这个幼儿园评量一切的标准,得到小红花就是好孩子,得不到小红花就是坏孩子。方枪枪也渴望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有朵小红花,当他在小红花板面前羡慕地流连时,窗外是李老师冷冰冰的双眼。李老师是幼儿园最大的黑脸角色,印象中的她总是凶着一副脸,以“扣你一朵小红花”为威胁。但是在一个表现不好的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时,是园长亲自接待进来,当听说这个家长是某某官员时,李老师的脸立马就笑了起来,拼命说他孩子的好话,连本来没小红花的孩子也特意被挂上了一朵。这不禁让人,啼笑皆非。确实,到底该笑,还是该哭呢?
如果说幼儿园是一个政治体系的话,方枪枪则是这个体系的反叛者。既然不能适应这里的标准,既然不能融入这个体系,那就公开反抗它,自由的思想在他心里流淌。他把李老师看作妖怪,并联合其他小朋友捉妖;他和南燕偷跑出去玩;他欺负其他小朋友,骂人。当然,方枪枪的反叛是失败的。他因为骂老师而被关了禁闭,并被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孤立起来。当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时,他只能一个人坐在屋子里,默默地望着窗外,就像在冬夜,别的小朋友熟睡时,他一个人望着窗外的雪花,看上去很美的雪花。方枪枪很孤独。禁令解除,方枪枪被准许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很想和他们说话,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没人理他。当小朋友排着队朝前走时,方枪枪朝后跑去,一个人躲在幼儿园高大院墙的阴影下,石头上,睡着了。专制太强大,自由枯萎了。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存在很多禁忌,而在作品中表达政治是最大的禁忌。本片导演张元说,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它。于是,聪明的张元在孩子们身上打起了主意,借儿童片之名,拍了一部政治片。在影片中,张元尽量掩饰自己的意图,把儿童片拍的煞有介事,但影片的音乐出卖了他,把他的意图明确地表达了出来。显然,张元不想隐藏的太深,他怕观众看不明白。影片的音乐阴冷,怪异,压抑,凝重,让人发抖,让人害怕,让人喘不过气来,表达的是对影片中那个专制世界的不满与恐慌。这与一般儿童片中欢快明亮的音乐大相径庭。
网上还有解释,说张元把幼儿园安置在皇宫,是另有深意。皇宫巍峨,是权势的象征,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就是权势的子民。只不过,他们在巍峨的皇宫和高大的院墙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古代把官和民的关系比作牧羊人和羊,张元难道想把现今的这种关系比作幼儿园和孩子?这是一个危险的比喻。
这部电影之所以没成禁片,与影片中表现的年代有很大关系。虽然张元刻意淡化时代背景,没有悬挂毛主席头像,也没有唱《社会主义好》,但影片中人物的着装还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影片批判的对象就成了那个时代,与今天无关。这是张元另一个聪明的地方。
直到电影结束,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整个电影就在方枪枪倒在石头上,另外有其他孩子在找他叫他,就这么结束了。当电影片尾放出来时,我们似乎都有点不敢相信,大家都发出:这就没了?的疑问。的确,这就没了,剩下的就自己去想吧!看上去很美,真的很美吗?篇四:《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真的感觉懵懵懂懂,不知道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些什么,片子的内容与《看上去很美》这个名字有什么关联。美吗?看上去美吗?实际上美吗?这个美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正说还是反讽?
看了这个没有结论的结尾,或者说缺少一个完美结局的结尾,心里总有些放不下,是在担心方枪枪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挨吗?说不清楚,或许是吧。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方枪枪,一个父母无暇照看的孩子,一个寄宿制幼儿园的插班生,一个挺有个性、挺可爱、挺有办法、挺有思想的孩子。可爱的同时还有几许悲凉吧。一个花蕾尚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被摧败了。
站在老师的角度: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给了老师真正的换位思考的机会。难得。当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们带来那些伤害。剧情中,老师装扮大猩猩导致孩子们最终把老师当成妖怪这一戏剧性冲突,深刻且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按照老师的行为标准,老师所做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出格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教育孩子。但是,却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向孤独的深渊。事与愿违。
站在家长的角度:方枪枪的爸爸一直没有出现正脸,仅仅有几句话的交代,他的妈妈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现。方枪枪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缺席是一大诱因。方枪枪从刚进幼儿园的不适应,到经过努力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手,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得到老师一个尊重、关爱的眼神,但是老师拒绝了。尽管他学会了,依然要等到明天才能得到小红花,因为老师总是拿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求一个插班生达到其他老成员的标准,尽管努力但也无法得到老师的认同,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经对他另眼看待了。班级里也有不会穿衣服的孩子,但是方枪枪总是被盯着的。在努力失败之后,他开始捣乱了,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果然奏效,一次次地与老师过招,一次次“赢得”老师的批评,一次次的满足幼小心灵被关注的渴望。这样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寂寞,没人搭理。即使得不到表扬,得到批评也行呀,总之我得让老师注意到我的存在。老师在一次次地被激怒后,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关禁闭,再加上幼儿园
园长的看家本领——孤立。方枪枪终于被推进了他最害怕的深渊——没人搭理的境地。其实,方枪枪作为一个家庭里的“孤儿”,在被父母无情地“抛弃”的时候,他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但很遗憾?? 方枪枪——一个被父母抛弃的精神世界的孤儿,一个被老师厌恶,被同学孤立的孩子,他的未来在哪里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但什么时候爱的阳光才能照耀在他的心上? 这部电影当中,让人揪心的仅仅是方枪枪吗?这样一群寄宿制的小小孩,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孩子:那些被外出打工的父母放老家的农村留守儿童;那些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玩电脑、打麻将、逛街做美容的孩子们,虽然父母每天都在身边,但是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无人问津的。身为父母,把孩子带到世界上,就要勇敢地承担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而这责任绝仅仅是吃饱穿暖。身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蹲下来,不仅仅是身躯,还有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视角。在这里,没有资格谈论社会,但真的希望社会生活的节奏慢一些,压力小一些,简单一些,让这些背负着养家糊口责任的父母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有心情来陪伴孩子一同长大。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只要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你一定会有时间来做它。”身为父母,或许我们有一百个理由来推诿责任,但是担负起父母的责任只需要一个理由足矣——因为我是孩子的父亲母亲。看上去很美,写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这应该是一句讽刺。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被童真童趣逗得笑出声来,看上去似乎很美;但是,电影播放完毕,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无比沉重,无不为小枪枪的明天忧心不已,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什么时候能让孩子们的生活由内而外的美,和谐一致的美,纯真纯粹的美?需要家长、老师、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坚信,终有一天,会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过上美好的生活,并为之努力。篇五:《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是张元导演的一部电影,改编自著名作家王朔的同名小说。影片《看上去很美》反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前教育的影片(普遍认为是80年代,但作者王朔说是在一九六一至一九六六年之间),讲述了一个北京军区幼儿园里的故事,描写了小朋友方枪枪寻求尊重和理解以及学前儿童心理成长变化的故事。影片反映了很多当时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部艺术作品,但对于一位敢批判敢说真话的作者、且极具经典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像这么优秀的作者的作品其大部分内容的真实性是不可置疑。影片引发我许多关于幼教的思考。每个问题的思考我都想从贬褒两个角度来谈。
首先,我说说教师、保育员和孩子人数上来说。一个班级,至少50多的孩子,只有2名老师和2名保育员。很多人会觉得这个班的孩子太多老师保育员太少是很难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我起初也是这么想,但后来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我觉得对于在上世纪60年代(或80年代)来说,这已经是极为优越的环境了。我想起了上学期的见习,我们被安排在省机关幼儿园,我所在的中一班有40多个孩子,一个主班,一个副班和一个保育员,别的班级也是这样。怎么说省机关幼儿园也是海南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却也是孩子多而幼师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特别是海南的的幼儿教育发展缓慢。虽然说近几年来我国特别是海南学前教育受到重要关注,实际如何还得让时间去考验。
幼儿园是方枪枪生命里第一次和外面的世界交手。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有种统一的标准正统治着所有的小伙伴们,就是贴在每个人名字后面的小红花,方枪枪愤怒了:不会自己穿衣服就得不到小红花吗?尿床是我自己能控制的吗?这是什么道理?方枪枪嚎啕大哭,他孤独,他不懂这世界的规则,然而渐渐的他发现,在周围的小生命之间,有一种自由的情感正悄悄的奔放着,在那个灵魂主宰的内心世界,他无拘无束。于是方枪枪开始散发生命的热力与无穷的幻想,他脱下女孩的裤子给女孩打针,把小红花当成礼物送给他钟情的女孩……“老师是吃人的妖怪!”,方枪枪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她,而她又告诉了他,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没有睡觉的孩子们开始行动了……那一天和今天一样阳光灿烂,对于长大的我们来说,现实的生活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轨迹,我们沿着这轨迹往前赶,生活正常的令人麻木,因为你,和我,早已经掌握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方法去面对现实,甚至在这种方法运用久了之后,你可能已经想不起来到这世界的最初,你曾经怎样的挣扎过,而就是这平常的一天,对于《看起来很美》的小主人公方枪枪来说,却是那么的不一样,他和你一样做了一晚上的梦,所不同的是,当他在幼儿园的集体宿舍醒来,他发现自己又尿床了,怎么办?方枪枪知道自己将再一次得不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他哭,他恼,他要造反,他是老师眼里的坏男孩,对于他来说,幼儿园是他面对的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也是第一次,他打算用行动去挑战这个世界。
但是即便方枪枪是最勇敢的斗士,他在旋转木马上看到的永远是被屋檐遮挡的天;他发动的“起义”被坚决镇压,他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关禁闭”“被孤立”,他颓丧地看更多的小朋友被一个一个“吃掉”然后变成听话的会吃人的小妖怪,他无力反抗;集体外出时他又逃队了,这次没人告他的状,偶然获得的自由令他欢欣鼓舞;幼儿园外面却是更大的幼儿园,他看见一群成年男女迈着整齐步伐在路上茫然行进;他惊愕每个人胸前都佩戴比幼儿园的小红花还要鲜艳夺目的大红花!他终于疲惫了万分沮丧的伏在一块大石凳上,不再理会小朋友们“方枪枪,方枪枪……”的呼喊。
这确实不是给孩子看的片子,恰如导演张元所说这是部成人儿童片,看过后才深有感悟:在进入幼儿园时,我们孩时的一些天性就已经在慢慢的被磨灭,回忆起的也是经打磨后的乖小孩该有的表现和童真,影片中在音乐与背景映衬下让人产生那幼儿园好似监狱的错觉,这监狱里关押的是孩子们的童真,生产的是标准的“祖国花朵”……
多么的沉重啊,不是么!
原著/监制:王朔
编剧:宁岱
主演:董博文 饰 方枪枪
宁元元 饰 南燕
类型:剧情
出品人:李博伦管仲连
联合出品: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喜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映日期:2005年9月
剧情
方枪枪是个一直由奶奶带着的3岁男孩儿,一下子被当军人的爸爸丢进了幼儿园这个集体的环境里。生存的本能使他仔细地观察这一新环境并尽可能迅速地溶入这个新的社会里。慈眉善目的唐老师让他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小朋友们一个人一个性格,方枪枪试图接近他们、了解他们,本能地寻找着自己的盟友。他很快就和陈南燕陈北燕两姐妹成了朋友。
这个有着几百个三四岁孩子的幼儿园,是一个建立在奖惩体制下的集体主义小社会。孩子们为了得到成年人的赞许和同龄人的羡慕、认同,都努力遵守幼儿园的各种纪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小红花。得到5朵小红花,即最多的小红花,是方枪枪的最大愿望,为此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克服了各种各样的个人习性,但他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对于方枪枪来说,障碍越大,欲望则越强烈,他明里暗里都在使劲儿——
但一个突发事件让方枪枪变了,变得内向了,也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他更愿意和比他稍大一点儿的陈北燕一块儿玩,两人一块儿编故事,背着小朋友给他起外号、画像,一起篡改幼儿园的游戏和游戏规则……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方枪枪变得有些平庸,但看起来他乐在其中。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怪梦,第二天醒来,他开始告诉别的小朋友李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大妖怪。每个人都相信了方枪枪,并把方枪枪当成了他们的英雄。方枪枪和陈北燕成了孩子头儿,享受着其他孩子们的拥戴和尊敬。在李老师和园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识破了方枪枪的谎言,孩子们都不再理他,甚至他的好朋友陈南燕也在躲着他,他被孤立了……
导演阐述
电影《看上去很美》讲的是一位名叫方枪枪的小孩子由于家中暂时无人照料被送进了幼儿园开始了寄宿生活。作为一名新生,年纪又那么小,根本就不能自理,也没有各种符合规矩的“条件反射”,他总是跟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却屡屡遭到班主任李老师的嫌弃。
李老师被一种“光环效应”蒙蔽了双眼,只看到好学生于倩倩的各种优点,对于倩倩甚是喜爱与赞赏,但是对新来的方枪枪所犯的错误是无比的厌恶,即使方枪枪做得很好了她也不会去奖励他。再说,李老师的做法真的很不恰当,在上课的时候,她模仿了行为怪异的大猩猩,吓到了小朋友们,于是就被方枪枪造了“李老师是妖怪”的谣,最后她知道了小朋友们的想法,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平时表现很不好的一名同学抓了出去训骂。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极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绝对不应该有这样的做法,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操守!!
我发现,影片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是用斥责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这也是不恰当的做法,只有唐老师她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与孩子平视,尊重孩子。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书中提到,当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而且这样做更容易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更容易了解孩子。
幼儿园的院长面对方枪枪对老师说了脏话的问题时,也采取了不恰当的惩罚措施,她竟然让李老师命令其他孩子不要理会方枪枪,孤立他一个月。这是没有人性的做法,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得到的是友谊支持,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会造成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严重的问题。
在来看老师家长同学们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他们的特征往往是比其它小朋友更懂事,更听话。而所谓懂事是指他们最能听从家长老师们的教导,最先学会家长老师教他们的东西,比如片中的余倩倩同学就是典型的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她天天能得五朵小红花,穿衣拉屎洗手什么都很听老师们的话,在老师们心中,这样的孩子就是最优秀的。(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已经被老师们制定的规则驯化,童心从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剥离,)而显然,方枪枪同学这方面很不尽人意,在班里绝大多数同学都会自己穿脱衣服的时候他愣是怎么也学不会,老师要求他们每天拉出屎来就可以得到奖励,他偏怎么也拉不出来,还不愿洗手,再加上经常尿床,一天下来总是一朵小红花也没有得到。于是在老师眼里,他就是个落后份子,我想若是还有班级间的什么评比,老师们一定最怕这样的孩子拖后腿了,实在是怨之还有余,更不用说喜爱了。虽然有很多老师也会尽全力帮助那些学习困难,或多动的孩子,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未必好。
确实是这样,在我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孩子,考试倒数第一。他并不是一个品德不良的人,相反,他为人善良,乐于帮助别人。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跑的快。代表我们班取得了男子一千五百米赛跑的冠军。但是,他有很多小毛病。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不爱学习。除了在我的课上很安静,其他老师不停地向我抱怨,什么影响上课呀,影响考试成绩呀,。我也不断地找他谈心,甚至连续一个多月陪他回家,在路上,给他讲一些道理,给他补课。我尽我所能,把所有我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甚至期末时还给他一个“进步奖”——虽然他并没有什么进步,但我为了让他能有一个新的起点,对自己有一些自信。有很多次,我觉得我已经感动了他,他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犯错了。可没过多久,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在班里依然是老大难。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他在班里大喊一声:我不上学啦。就此离开了学校。我去过他家几次,也没能在劝说他回到学校。后来,我想,让他回来,继续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吗?很长时间没见他。后来在一个集会上,他在卖衣服。看到我,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我也无言。还能在说什么呢?这就是教育的悲哀,我无力挽回一个学生的前途。这是我教学生涯中花费精力最大的一个学生,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是我的无能吗?是我没有尽心吗?是我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吗?似乎都不是。
有时我在想,也许,将来他会成为一个长跑选手,发挥他的特长。但是,他的机会被谁剥夺了呢?又有多少像他一样的学生失去了机会呢?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发挥所长呢?
【看上去很美高中观后感】推荐阅读:
儿童文学《看上去很美》观后感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