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通用7篇)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XX市司法局坚持从实际出发,重点突破、建管并重,大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位推动,着力破解司法所建设难题
近年来,中央、省里高度重视基层司法所建设,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XX市司法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司法所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解决四大问题,高位推动司法所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布局问题。XX市乡镇规模都不大,经济实力总体也不强。在积极争取下,市委、市政府同意按“一乡镇建一所”的标准,规划建设18个司法所,并借鉴公安局、法院的做法,分两个阶段实施。目前,18个司法所都已立户列编,建设到位。
第二,着力解决编制问题。20xx年1月,XX市委第44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听取司法局关于司法所人员编制问题的汇报,会议解决了3个问题:一是明确司法所为市司法局的派出机构;二是明确财政全额拨款;三是明确司法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副科级所长配备问题由司法局提出建议,从现有工作人员中,成熟一个配备一个。随后,XX市编委下发文件,明文规定: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街道司法所核定编制每所4名,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每所3名,共核定编制48名。第三,着力解决保障问题。一是用好上级经费。全市18个司法所每所中央投资6.6万元、省级1万元、市1万元全部到位,用于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二是用足市本级经费。配套资金、启动资金、办公经费全部到位。市政府按每所2万元的标准配套建设资金36万元,并为每所拨付2万元的启动资金。倾斜支持司法所保障经费,按人均1.8万元预算保障到位,超过了省定标准1万元。同时,按照社区矫正对象每人每年2800元标准预算教育管理资金,并按司法所辖区实有人数足额拨付到位。三是用活乡级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各乡镇累计支持司法所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其中夏畈镇投入29万元,司法所建设面积达410平方米,成为全市的示范所。此外,乡镇为每个司法所无偿划拨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以上,帮助解决基本建设、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吃住等实际问题,为司法所工作人员安心基层、认真履职提供了保障。
第四,着力解决人员问题。XX市政府决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20xx年起,分3年将司法所48名工作人员配备到位。两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择优解决现有岗位上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凝聚人心、稳定基层工作队伍;又要招到高素质人才,增添新鲜血液,为此,我们坚持“双管齐下”,解决人员配备问题。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主要是择优录用长期在基层法律服务岗位上的人员,这是进人的主要渠道。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采取放宽年龄、适当加分的方式,让他们参加面向社会的统一公开考试。20xx年至今,已分2批公开招录30名人员,其中有11名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占原在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77.2%,其中包括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表彰的先进人物代表黄河、黄治贤。这批人员的进入,既解决了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后顾之忧,又保障了司法所工作正常运转。二是选调优秀人才。这是进人的补充渠道。两年来,市委从政法部门调入2人,从服务到期的大学生村官调入4人。迄今为止,全市已配备正式工作人员36人,其中:大学法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4人,占94%以上;双学位2人,学士学位21人;有9人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25岁以下14人,25岁至30岁11人,使整个司法所人员队伍呈现出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年轻有朝气等特点,为全面履行司法所职能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
全市18个司法所办公用房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完成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最大的所达到了410平方米,最小的所也在150平方米以上。主要做法是:一是按照市委“勤俭节约,通过建、改、买多条渠道,利用和盘活已有闲置房”的要求,本着拥有产权、便民管用、标识统一的原则,完全新建了5所,购置改建13所。二是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司法行政暨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以及司法所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会议。三是加强督导,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资金使用率,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深入乡镇,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三、建章立制,有效规范司法所内务建设
主要实施了以“五统一”、“四化”为内容的规范化内务建设。“五统一”是:统一司法所名称、标牌和印章;统一工作人员公示牌;统一公开上墙内容;统一规范法律文书;统一添置工作必需的设施设备。“四化”是:一是制度建设规范化。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XX市司法局坚持从实际出发,重点突破、建管并重,大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位推动,着力破解司法所建设难题
近年来,中央、省里高度重视基层司法所建设,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XX市司法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司法所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解决四大问题,高位推动司法所建设。
第一,着力解决布局问题。XX市乡镇规模都不大,经济实力总体也不强。在积极争取下,市委、市政府同意按“一乡镇建一所”的标准,规划建设18个司法所,并借鉴公安局、法院的做法,分两个阶段实施。目前,18个司法所都已立户列编,建设到位。
第二,着力解决编制问题。20xx年1月,XX市委第44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听取司法局关于司法所人员编制问题的汇报,会议解决了3个问题:一是明确司法所为市司法局的派出机构;二是明确财政全额拨款;三是明确司法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副科级所长配备问题由司法局提出建议,从现有工作人员中,成熟一个配备一个。随后,XX市编委下发文件,明文规定: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街道司法所核定编制每所4名,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每所3名,共核定编制48名。第三,着力解决保障问题。一是用好上级经费。全市18个司法所每所中央投资6.6万元、省级1万元、市1万元全部到位,用于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二是用足市本级经费。配套资金、启动资金、办公经费全部到位。市政府按每所2万元的标准配套建设资金36万元,并为每所拨付2万元的启动资金。倾斜支持司法所保障经费,按人均1.8万元预算保障到位,超过了省定标准1万元。同时,按照社区矫正对象每人每年2800元标准预算教育管理资金,并按司法所辖区实有人数足额拨付到位。三是用活乡级经费。据不完全统计,各乡镇累计支持司法所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其中夏畈镇投入29万元,司法所建设面积达410平方米,成为全市的示范所。此外,乡镇为每个司法所无偿划拨建设用地120平方米以上,帮助解决基本建设、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吃住等实际问题,为司法所工作人员安心基层、认真履职提供了保障。
第四,着力解决人员问题。XX市政府决定,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20xx年起,分3年将司法所48名工作人员配备到位。两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择优解决现有岗位上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凝聚人心、稳定基层工作队伍;又要招到高素质人才,增添新鲜血液,为此,我们坚持“双管齐下”,解决人员配备问题。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主要是择优录用长期在基层法律服务岗位上的人员,这是进人的主要渠道。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采取放宽年龄、适当加分的方式,让他们参加面向社会的统一公开考试。20xx年至今,已分2批公开招录30名人员,其中有11名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占原在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77.2%,其中包括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表彰的先进人物代表黄河、黄治贤。这批人员的进入,既解决了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后顾之忧,又保障了司法所工作正常运转。二是选调优秀人才。这是进人的补充渠道。两年来,市委从政法部门调入2人,从服务到期的大学生村官调入4人。迄今为止,全市已配备正式工作人员36人,其中:大学法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4人,占94%以上;双学位2人,学士学位21人;有9人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25岁以下14人,25岁至30岁11人,使整个司法所人员队伍呈现出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年轻有朝气等特点,为全面履行司法所职能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
全市18个司法所办公用房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完成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最大的所达到了410平方米,最小的所也在150平方米以上。主要做法是:一是按照市委“勤俭节约,通过建、改、买多条渠道,利用和盘活已有闲置房”的要求,本着拥有产权、便民管用、标识统一的原则,完全新建了5所,购置改建13所。二是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司法行政暨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以及司法所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会议。三是加强督导,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资金使用率,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深入乡镇,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三、建章立制,有效规范司法所内务建设
主要实施了以“五统一”、“四化”为内容的规范化内务建设。“五统一”是:统一司法所名称、标牌和印章;统一工作人员公示牌;统一公开上墙内容;统一规范法律文书;统一添置工作必需的设施设备。“四化”是:一是制度建设规范化。制定完善了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目标责任、请示报告、内部管
理、公开承诺以及例会、档案管理等制度,并编印成册,相关制度还统一喷绘上墙,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工作程序标准化。制定《XX市基层司法所工作程序》,包括矛盾纠纷排查、司法所调解中心调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司法所报表等程序规范。三是目标管理责任化。围绕如何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分别明确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依法治理、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主要工作目标,实行责任考核。四是档案管理格式化。规范制作了各项业务文书,统一格式,规范填写。所有资料分类装订,及时归档,摆放整洁。通过规范化内务建设,有力推进了司法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树立了司法所良好形象。
四、积极履职,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
天津市东丽区司法局在新形势下, 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 抓住有利时机, 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再上新台阶。
抢抓机遇打基础
一是以创建“五好司法所”为抓手, 大力推进司法所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重视和支持, 制定下发了《东丽区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 区分管领导带队, 多次到各街就司法所建设开展调研, 沟通协调, 司法所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二是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为契机, 大力推动司法所队伍建设。东丽司法局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紧密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区主管领导多次召开社区矫正成员单位协调会, 就如何加强基层司法所队伍建设等问题反复研究探讨, 经过长达6个月的努力推动, 于2013年1月份为司法局招聘公益岗20人 (10月又增补4人) , 3月份招录司法助理员9人, 有效缓解了基层司法所人员不足的压力。目前我区基层司法所干警达到33人, 辅警24人, 每所均达到5-6人。
履职尽责求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 积极抢抓科学发展机遇。司法局经常主动深入区内的两个经济功能区———东丽湖和东丽开发区进行调研服务, 将司法行政职能充分引入, 如协助开发区成立专职调委会, 引进律师事务所, 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助推经济发展。2013年东丽经济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东丽湖是我区刚刚批下街道建制的街, 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 区域内有华侨城、恒大等多个著名企业, 我局多次和这些企业接触, 协助东丽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司法行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这两个区域对司法所建设非常支持认可, 在祖局长的亲自过问下, 2013年8月按优秀司法所标准新建了东丽湖和开发区两个司法所, 现已开展工作。
二是主动为基层街道排忧解难, 谋求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最大支持。金钟街是全区区域比较复杂的街, 又是城市化的重点区域, 近几年, 司法局多次参与金钟街的重大活动, 2012年的欢坨村选举关键时刻, 刘晔局长亲自协调指挥, 配合北方公证处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保证了选举的顺利完成。近期的新市镇分房工作, 我局公证处全程参与, 保证了选房过程的公平公正, 得到了街道党委的充分认可。金钟街主动在新市镇为司法所提供办公场所, 面积达280平方米。
加强管理促规范
一是狠抓干警学习培训, 提升干警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司法所长工作例会, 组织司法所干警学习, 提高干警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强化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组织干警学习法律法规和工作技巧, 有效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是健全制度建设, 强化对基层干警和司法所的考核。以执法业绩档案为基础, 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基层干警、司法所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是建立综合接待大厅, 规范日常接待受理工作。在有条件的司法所建立标识显著, 标准统一, 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 法律援助等功能一体的接待大厅, 规范接待用语, 受理登记等流程, 增强司法行政工作的时效性和功能性。去年9月份, 市委政法委纪检暗访组对新立司法所进行了暗访, 在外观标识、制度上墙、群众接待等方面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自2010年以来,海北中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全州“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7名干警分别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全省法院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中院领导班子连续5年被州委考评为优秀班子,干部队伍连续20多年保持着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的“零违纪”。据省统计局、省委政法委2011、2012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司法执法工作调查报告显示,在工作满意度群众测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群众评价等调查中,海北中院多项指标满意度均列全省法院第一。
多措并举,
强化执法办案第一要务
近年来,海北两级法院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强化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三年,海北中院和门源、刚察、祁连、海晏4个基层法院年均受理各类案件7100余件,年结案率95%以上。
在审判执行过程中,海北法院始终严格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依法严惩影响社会稳定的暴力犯罪、侵财型犯罪和职务犯罪;妥善调处各类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促进和谐稳定;强化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合法债权;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落实涉诉信访责任,全力化解涉诉信访纠纷。
为深入推进阳光司法、民主司法,海北两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对减刑假释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审判,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和案件旁听制度,广泛听取代表和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以公开、民主、监督促公正。全州开通了网络办案系统、OA办公系统、数字法庭系统、诉讼资产网和对基层法院的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审判流程网络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三年来,在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海北法院突破性地实现了“三个100%、两个上升、两个下降”的可喜成绩,即立案审查准确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依法开庭率100%,调撤率、自动履行率不断上升,案件上诉率、执行案件受案率明显下降。同时,全州5个法院在全省率先创建了“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州中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无错判赔偿案件、无重大涉诉信访案件、无超审限案件、无执行积案、无违法违纪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六无”法院创建目标。
创新服务载体,践行为民宗旨
近年来,海北法院以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巡回审判和司法调解为核心,创新服务载体,强化服务职能,全力推进司法为民工作。
为给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海北两级法院在立案大厅实行诉讼流程上墙,在农村牧区、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巡回审判,二审民事案件的巡回审判率达75%。在调解工作方面,海北法院认真开展立案调解、庭前调解、联合调解,深化“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向纵深迈进,案件调撤率、自动履行率逐年上升。
2012年,全州法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74.77%,二审民事案件经调解后自动履行率达85%。巡回审判和调解力度的加大,在方便当事人诉讼的同时,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涉诉信访案件,有效缓解了执行难问题。
与此同时,海北法院认真开展法律咨询、判后答疑、明法晰理等法律服务,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健全司法救助制度,落实救助资金,使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三年来,为困难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44.46余万元,发放救助金25.16万元,并能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厂矿企业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帮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特别是制定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法律服务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深化机制创新,
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近年来,海北以抓规范、强管理、促落实、提效能为抓手,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强化审判管理、规范司法政务、细化绩效考评、深化廉政建设为核心内容的综合管理机制,并狠抓制度落实,切实增强制度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形成了以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格局。
当前,海北中院已制定实施了《加强审判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则》《案件质量评审办法》等20多项制度,形成了审判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并率先在全国法院推行办案法官签订一案一承诺、终身负责制的《公正司法承诺书》,得到了最高法院有关领导的肯定;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州法院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州法院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年规划》及干部年度培训规划,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不断强化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州举办各类培训班13次,参加各类培训1039人次,干警年均参训率达206%,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此外,海北中院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科学设置了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针对档案、车辆与财务管理等司法事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绩效考核考评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司法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为建设好法院文化,近年来,海北中院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党员活动室、法官书屋、廉政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之家、健身房和职工食堂等,其中党员活动室、法官书屋分别被确定为全州党建工作示范点和全省“职工书屋”示范点;还举行了诗歌朗诵、法官宣誓、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学雷锋活动和文明礼仪活动,用身边的人与事感染和熏陶广大干警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适时邀请医师专家开展心理辅导和养生讲座,长期坚持职工工间操活动,用法院文化构筑起广大干警的精神家园,为执法办案注入鲜活的激情和不懈动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人民法院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长效性工作,站在新成绩、新起点上,海北法院戒骄戒躁、务实进取,将坚持不懈地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海北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先行区建设努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全照立
一、做好普法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
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法治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化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把法律交给人民,掌握在人民手中,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变成生动的法治实践。薛城区积极转变法制宣传理念,突出重点、突出实效、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完善普法网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普法,形成全民学法用法的大好局面。
(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切实增强普法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普法内容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和民本精神,坚持需要才是根本的原则,做到紧贴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如针对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宣传普及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产品质量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形式、搭建载体,普法形式呈现多样化
不断坚持法制宣传形式的探索创新,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路子。一是抓活动、造声势,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利用不同主题的各种法制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实行全区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购买了各类法律书籍2万多册,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人员送法下乡、进社区、进企业和进学校39次,使每年全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高潮迭起。二是抓载体、搭平台,夯实法制宣传的基础。为了加强指导、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我们先后搭建起三个工作平台。即:开通了“薛城普法网”;建立了普法联络员队伍;创办了《普法简报》。三是抓联动、求协同,形成法制宣传的合力。区司法局、普法办先后与计生局、国土资源局、老龄委等10多个专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系列活动。四是抓媒体、建阵地,营造法制宣传的环境。我们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与媒体联合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法制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现代传媒在普法中形象化、立体化覆盖的作用。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
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机关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和守法为抓手,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了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特别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学法、用法上,按照学用结合原则,依托区委党校建立了教育培训基地,对村(居)新任“两委”成员和社区基层干部开展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11月,根据省、市普法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分别对村(居)、镇(街)、企业干部及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执法人员进行了普法考试,这也是我区首次将村(居)“两委”干部和镇(街)一般干部及执法人员纳入参考范围。全区应考人员2600人,实际参考人数为2560人,参考率达98%。对于推进全区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在青少年的学法上,积极向农村倾斜,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对全区各类中小学校普法骨干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以及创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逐步构筑以主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四)、精心组织,以点带面,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根据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围绕创建目标,着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确立了创建思路和基调,帮助建立创建组织网络,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在树立陶庄镇许村典型基础上,又确定张范镇大甘霖村、陶庄镇尚马村等10个村为民主法治典型示范村。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深化“两个一”工程向纵深发展,截止目前,全区202个行政村共培养法律大专生219人,法律明白人7.7万人,农民依法自律、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二、发挥法律服务职能,拓宽法律服务领域,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系统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服务“窗口”。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各类法律服务组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服务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积极组织和引导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着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建立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招商引资,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的需求,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二是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代理诉讼、公证等形式,为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思想建设活动做好了法律服务,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了法律服务。
三是服务农村弱势群体。在每个镇街都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发展法律援助志愿者20余名,区法律援助中心优先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为农民维权提供了绿色通道。在的时候,共指派、办理和确认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8起,解答咨询300余人次,化解和避免上访4起,减免收费近20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服务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积极为镇(街)党委、政府、村民委员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当好法律参谋助手的作用,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发生。积极依法公正、公平、合理地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三、深化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农村,因涉及农民切身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依法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年来,我们努力找准人民调解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着力点,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维护城乡和谐稳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调解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区里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公、检、法、司、信访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委员会,各镇(街)、村(居)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健全了区、镇街、村居三级工作网络。
二是加强调解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实行镇街矛盾调解中心与镇街调委会合署办公。镇街调委会均达到组织机构正常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业务工作规范化、服务管理制度化和基础设施标准化的“五化”要求。建立健全了受理、排查、报送、移交、调处、督办、回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了矛盾调解工作流程,使人民调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区镇两级财政把排查调处工作经费按人均0.30元标准(区财政0.1元、镇0.2元)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落实了镇街司法所对村级调解主任的“三权”管理(人事任免建议权、考核奖惩权、工资发放权)。实行了首席调解员和调解员资格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制度。立足于调解员的应知应会和调解技能的提高,每年都举办全区村级调委会主任集中培训班。通过纳入村级“法律大专生”培训计划、观摩法庭调解、交流经验、以会代训等形式,多渠道地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各镇街也按照分层培训的要求对调解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二)、立足长效,规范运作,健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实行“三级”调解网络报告制度和纠纷调解信息反馈制度,规定必须在两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信息。实行了纠纷调解接待日制度,镇(街)矛盾调解中心每天都有专人值班接待,并与“12348”专线值班接轨。在各行政村和各厂企聘任信息联络员356名,做到有纠纷早知道,有矛盾早预防。
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实行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形成了“村周查、镇半月查、区月查”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努力做到对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抓早、抓小”,防止激化,使排查调处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建立了工作台账,对重大纠纷及时进行汇报。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要时段,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集中排查,力争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镇。
三是健全纠纷调处责任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矛盾纠纷管辖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了区、镇街、村居调解中心和调委会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实行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和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调解员的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
(三)、强化措施,创新形式,建立大调解工作格局
一是现场调解。调解员在工作中力争第一时间赶到纠纷事发现场,讲解法律知识,控制双方情绪,以免酿成大的事端,按照调解权限予以处置分流
二是分流调处。对难以处理的矛盾纠纷,按照调处时限和要求,及时进行分流处理,尽最大努力将矛盾化解。村(居)调委会负责涉及村(居)民人身权利、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生产经营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镇(街)调解中心主要调处辖区内有较大影响的矛盾纠纷、所属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村(居)调委会调解未果的矛盾纠纷以及跨村居、镇(街)领导和上级指定调处的矛盾纠纷。对在全区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区属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镇(街)调委会调解未果的矛盾纠纷,跨镇(街)的矛盾纠纷,驻薛单位与本地有关部门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区领导和上级指定调处的矛盾纠纷,则由薛城区调解中心调处。
**素有通渭“西大门”之称,自古商贸发达,商贾云集。近年来,由于310国道建成运营后,对**经济有一定制约作用。市场萧条、企业和个体户经营不景气,市场主体注销歇业多,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难度。我所现有监管人员8名,监管着一镇一乡4处综合集贸市场、24户企业、297户
个体工商户。今年以来,我所把规范化建设作为统揽所里的全局性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全程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促进全面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现将我所规范化建设及各项工作情况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硬件软件齐推进求变创新促规范
(一)自己动手,改善硬件环境。我所是通渭工商系统办公条件较差的工商所之一,多年来,由于办公楼年久失修,使得二楼房面严重渗水漏水,外面下暴雨,屋内下大雨。2001年**镇开始了小城镇改造建设,路面提高近40厘米,水流不畅,又造成一楼房间返潮,导致墙面大块脱落,千疮百孔,凹凸不平,这些“硬伤”造成所内人员思想不稳,情绪低落,心理自卑,工作热情不高,无法安居乐业。今年,我所借全市系统规范化建设东风,按照“六化”目标和“九条”标准的要求,改善基层条件、优化办公环境、规范执法行为、树立工商形象,知难而进,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下决心改变我所的落后面貌,同时以县局建设“法制型、信用型、信息型、服务型”工商为载体,树立“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天职,以提高素质为先导,以求实创新为动力”的通渭工商理念,把规范化建设同工商文化建设、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基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化劣势为优势,以实现规范化工商所为目标,克服经费紧张的情况,发扬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务实进取,求变创新,坚持“硬件狠抓、软件硬抓、硬件不足软件补”的要求,突破硬件,开发软件,实现日常行为规范、工作规范、市场监管规范、行政执法规范、制度建设规范、队伍管理规范、组织建设规范的目的。
第一,成立了由所长担任组长,副所长和各巡查队长为组员的“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详细的《**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部署,所长亲自负责,抓好落实,所员明确责任,细化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二,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压缩一切可压缩的开支,充分发挥全所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实施改建工程。为了节约建设资金,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从所长到一般干部,心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工商所建设中去。从规划设计、材料选购、施工监理、搬运装卸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全所干部的汗水和心血。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在今年规范化建设过程当中,共节约资金5000余元。在房间粉刷中,只请了2名技术工人,其他一切辅助工作都由所内干部充当,仅此一项就节约建设资金1500余元。在线路改造中,更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只花了200元材料费,自己动手整修了全部配电线路,安装了闭路电视,重新铺装了的电话和网络线路,粉刷了院墙、门窗,并且利用企业赞助的2000余块砖,自己动手修建了车库、煤棚,更换了部分地砖;第三,根据“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所的实际情况,将工作机构调整为“一室一队一站”,即综合服务室、执法监管中队、申诉举报站,重新安排了所长室、红盾之家、职工宿舍、小食堂,使职工宿舍、办公区、小食堂三分离。第四,按照“内务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在职工宿舍,统一配备了床单、被罩、窗帘、门帘,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第五,为红盾之家添置了玻璃柜,购置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拉力器等健身用品,购买了图书、杂志、二胡、象棋、跳棋等娱乐用品,充实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全所干部都能在这里乐于生活、安心工作。
(二)集思广益,促进“软件”规范。按照县局“机构场所设置规范”的要求,根据我所实际,我们制定了“软件硬抓,硬件狠抓”的工作思路。一是重新制作了工商所工商徽志,悬挂在所大门的上方;二是统一了办公桌、登记本、记录本、公示牌、工作人员桌牌、胸卡等办公用品;三是依据县局下发的制度汇编,重新收集、整理、修订、补充、完善了适合我所实际的《**工商所各项制度汇编》,包括学习制度、工作职责、内部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党的建设制度六项内容,根据我所工作实际,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并编印成册,按照县局要求,将六项禁令、窗口单位职责分工、联系电话及导向性标志,行政性收费标准、依据,各岗位职责等统一进行了上墙;四是对各类档、册、卡、簿、本进行了统一规范。稳步推进企业和个体户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在E6综合数据库中录入市场主体档案651户(其中正常营业412户,注销歇业239户),按信用等级分类实施监管,其中企业AA类7户,A类17户;个体户A类263、B类34户。重点监管户104户,其中食品经营户90户(A类76户、B类14户),食品加工户4户(A类3户、B类1户),药品经营户10户(A类9户、B类1户)。五是制作了通渭县**工商所机构、党支部、协会岗位职责网络图,食品经营户分布图,市场巡查区域图,首问、首办责任制程序图,执法人员亲手制作了个体工商户收费公示栏,执法人员岗位一览表,12315投诉举报流程图,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图,消费者权益保护流程图,不合格商品公示栏,学习园地,八荣八耻等牌匾,节约所内经费890元。
二、构建三位一体机制,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我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工商所又处在食品监管工作第一线。我所监管着一镇一乡四个集贸市场共有94户食品经营户,工商所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深入探索建立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我所在总结以前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打造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对流动经营户的监管,以便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我辖区市场。对固定食品经营户全部实行了购销台账、索证索票、质量承诺、进货查验等自律制度、有力促进辖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消费者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一)加强监管力度,宣传食品安全。年初,我所就成立了由所长任组长,各巡查队队长为成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到户,层层靠实监管责任,所长与队长、队长与队员、队员与经营户三级共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100份,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十条意见》为总纲,以“六查六看”为手段,以公路旁、学校周边为整治重点,以食品流动经营户为整治难点,结合食品分层分类监管,打造最有力的一道食品安全屏障。共计开展了以清理规范食品市场主体专项执法行动,以“两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市场专项行动,以东关至**中学、梁家渠、六里等零散交易点为主的区域执法检查等。截至目前,我所共查处食品案件7起,没收假冒伪劣商品九大类514件(包),标值1089元,罚款5300元,有力打击了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法经营行为。同时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常识,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市场、进村社、进农户、进学校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截至11月,我所利用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和消费警示10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余份,上报各类政务信息7件,其中定西日报采用1件,市局政务信息网采用1件,县局采用5件。
(二)增强经营者自律,共建食品安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诚信”建设,构架完备的经营者自律机制。积极引导辖区内95以上的食品经营户完善了经营者自律制度,我所帮助经营户按商品类别建立索证索票索引目录,科学管理、方便查找,提高效率,其经验得到县局、市局的肯定。并且在辖区成立了“通渭县食品经营者自律协会**分会”,下设2个食品自律小组,协助工商所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辖区食品安全进行综合治理,把好食品安全的每一道关口。经营者在食品安全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将重安全、讲诚信宣传到每一个经营户,使他们牢固树立自律就是安全,诚信就是利益的思想。引导他们放长眼光,扩展视野,自觉抵制假冒伪劣、树立诚信经商的良好风尚。
(三)完善社会监督,促进食品安全。我所共聘请了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个,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各个村社,依托各村的一会两站,严防不合格食品下乡进村。同时充分发挥“12315”消费申诉举报维权网络的作用,实施了“12315”农资消费维权“村村通”工程。通过设立工商提示牌及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等办法,将“12315”维权网络向乡镇、农村延伸,每个行政村建立了消费者投诉站(点),形成了以“一会两站”为依托的“红盾护农”网络。乡镇有消费者协会分会,村庄有红盾护农维权站和“123l5”维权联络站。“一会两站”建设使农资监管村村有“岗哨”、户户有“耳目”,实现了小投诉不出村,大投诉不出所,在广大村镇筑起了拒绝伪劣、维权护法的牢固防线,拓宽了农村维权的渠道,维护了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目前,我所辖区已建立“两站”42个,形成了红盾护农的高压态势,有效维护了农村市场秩序,促进了社会安定,树立了工商形象,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三、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市场监管行为
我所把强化农村市场监管,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扶持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职责。针对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集登记、发照、日常监管、案件查处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模式。
(一)规范登记注册行为。一是规范市场主体准入行为,严格按法定条件和程序登记,登记办照实行一审一核,专人负责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流通领域专项管理。今年共登记个体工商户户,登记审核审查人员无以照谋私、徇私舞弊行为。二是加大市场运行的监控制度,建立健全经济户口,全面推行市场巡查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握工作主动权。同时,大力开展创建“守信用,重合同”工作,推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诚信建设,实行企业分类监管,为守法经营,诚信发展的企业营造宽松环境,加强对不良企业的零距离监管。我所辖区内已有“诚信单位”4户,“食品安全示范门店”5户。三是积极探索农产品流通规律,围绕农业产品规模化生产、组织化营销、品牌化竞争的发展目标,立足实际,积极培育洋芋市场,发展洋芋产业,目前,我辖区以“通渭县有余洋芋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洋芋经销户已达40户,为活跃农村经济,搞活地方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二)规范征收行为。为了改变“重收费、轻管理”的传统观念,以便将执法人员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监管和服务上来,我们推行“上门缴费”和“阳光收费”。结合实际实行“定费、收费、查费”三分离,推行“统一标准、民主定费、公开透明、全程监控、公示结果”的“阳光收费”措施,有效解决了干部忙于催费、困于收费、疏于监管的顽症。截止11月中旬,全所完成全年“两费”指标的94。
(三)规范市场监管行为。一是认真落实市场日常巡查制度,全面规范市场秩序。为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我所对辖区农资经营户全部实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一留样”,规范了农资经营市场。且以“12315”投诉举报电话为依托,以落实日常巡查制度为手段,建立和完善打击违法行为的有效执法体系。二是探索实行区域监管责任制,划分执法监管责任区,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巡查监管人员对责任区内的监管工作负直接责任,做到“五清”,即:经营户数清、经营负责人的基本情况清、经营状况清、经营地址清和违法违章失信情况清。同时,确定巡查重点,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销售网点集中地、集贸市场及农民投诉比较集中的经营户,进行严格检查,重点监控,严格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并结合企业信用建设,大力推行农资企业分类监管模式,建立农资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力求做到日日有巡查,巡查有重点,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三是针对农村市场偏远分散、农民经营者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缺乏等特点,**工商所坚持红盾护农,服务三农,强化农村市场的监管服务力度。持续开展了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流动执法等贴近农民、服务群众的业务活动。上门为农民经营户送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送工商行政管理服务指导,送商品鉴别知识技巧;现场受理农村各类经营户的登记申请,创新农村市场监管和服务新模式,强化农村市场的综合监管,深入农村市场,开展流动执法检查,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延伸到田间地头,查处造假制劣窝点,拔掉“钉子户”,净化农村市场。同时,方便农村经营者,方便农民消费者,切实为农民群众服务。
(四)规范执法办案行为。一是按照“查案、审核、定案”三段式的要求,我所从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入手,进一步完善立案审批、明确案件主办人、大要案集体讨论和撤案程序等制度,有效地保证执法办案的统一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彻底根治“人情案”和乱罚款歪风。截止目前,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26件,其中千元以上案件7件,500元以上案件6件,罚没款完成全年指标90。无一例复议和诉讼案件。二是开展“以案说法”、“一月一法一考”、“一周一案一评”等有效形式,努力提高执法的质量。全年共计召开案件评查20次,在评查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我所已系统学习法律法规17部,组织考试10次,业务考试成绩均达到了90分以上,摘录业务和政治学习笔记两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人均一篇。通过学习,我所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及时督导密不可分,与全所广大执法人员的辛勤努力息息相关,与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紧密相联。尽管我所在规范化建设及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离县局和市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一定要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学习兄弟所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寻找差距,取长补短,不断深化和完善工作,促进**工商所的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在当前开展的“三项重点工作”中,如何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效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需要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创新深化、改进加强,以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最大程度地提升执法公信力。
一、转变执法理念,强化执法意识
一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公正廉洁执
法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全体民警认真学习讨论***、孟建柱等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公安廉政誓言及有关执法纪律规定,加强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教育,强化广大民警规范、公正、廉洁的执法意识。二是开展执法承诺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全体民警集中签订公正廉洁执法承诺书,分别载入干部廉政档案和民警执法档案。三是开展执法调研活动。各部门针对本部门、本警种执法工作情况开展执法调研活动,对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部署。
二、规范执法主体,强化执法能力
一是强化执法素质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训练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加强执法基本素质培训,组织开展“三项建设”以及《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全员培训。二是强化执法能力培训。按照推行民警执法能力等级化管理的要求,组织民警自学自练,开展执法能力集中培训,充分运用“四川公安网络学校”搭建自学自练平台,通过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网上考试,增强执法培训的实效,实现法律学习培训的经常化。三是强化执法资格考核。推行领导职务晋升和民警岗位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按照各执法警种岗位的特点进行法律知识考试,把法律知识考试作为民警晋职晋升和变动执法岗位的前提条件。
三、健全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管理
一是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运用。刑事、行政案件的办理一律实行“单轨制”,实现警综平台内流转,全面启用文书笔录应用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执法活动开展实时的网上监控、网上审核以及网上考核,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和运用,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二是逐步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对行政处罚量裁标准细化量化,完善行政处罚权适用规则和基准制度;按照《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规定,结合实际探索执法标准化建设,完善执法流程的审核、审批、监督程序,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三是建立奖惩激励体系。按照执法奖励和执法过错诫勉谈话具体规定,制定适应公安工作特色的实施细则和各部门管理执法的科学奖惩激励体系。四是推进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按照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意见》的要求,深入开展执法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积极营造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五是推进执法突出问题的整改活动。坚决整改不如实立案、接处警不规范、行政量裁随意性较大、行政处罚案件执行不到位、涉案财物保管不当等执法突出问题,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执法行为不规范而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
四、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完善法制员制度。切实做好法制员的选任工作,在各执法执勤部门配备专兼职法制员,根据警力情况合理确定人数,提高法制员政治、经济待遇,鼓励和支持民警从事专职或兼职法制工作,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二是完善案件审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案件审核细则,充分发挥好审核监督部门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的作用,落实好内部案件审级制度和执法监督职责,规范案件法律审核工作,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三是完善执法公开制度。积极开展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改革试点,推行“说理执法”;完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行政审批告知制度,实现“阳光执法”。四是完善执法回访制度。认真落实重要执法行为回访制度,完善回访细则,明确回访内容,扩大回访范围和对象,回访程序和方法符合实际操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执法回访评测办法,开展民警执法结果满意度考评,抑制和减少涉法信访和涉法投诉。五是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认真总结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适应执法质量考评机制,改进执法考评制度,建立健全考评办法,简化考评指标,改进考评方式,实现执法考评的科学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对考评的结果与部门目标考核和民警晋职、晋衔、评比奖励挂钩。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落实
今年以来,在xx市委、市政府和xx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XX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推动法治和谐社会的构建
今年初,我局普法工作的重点是:“深化‘法律八进’,开展‘法治八建’活动,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百项亮点工程”之一,为此,在普法工作中我们着力把握“四个融入”,扎实深入开展了“法律进万家”系列活动。一是把法律宣讲融入到文明城市创建中。主办了“法律宣讲进万家”节目,在xx电台播出。自6月17日开播以来,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此项活动每日一播历时半年,将法律宣讲的声音传播到各个乡村、社区,实现了普法教育的全覆盖。另外,在机关开设了法制大讲堂,并定期集中收看《普法栏目剧》,丰富法律学习内容。二是把法律宣讲融入到民主法治示范乡村、社区等创建中。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乡镇、村、社区、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和标准。乡镇村达到“五个一”,社区达到“六个一”建设要求。创建过程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织宣讲团通过广播和现场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先后深入到10个乡镇,130多个村,3个街道办,20多个社区,为近20 万村民、居民送去了法律知识。详细解读《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合同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全民法律知识普及率。三是把法律宣讲融入到各单位重项工作中。全市普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尤其是各执法单位把“法律进万家”活动充分融入到各自重点工作中,在充分发挥普法职能的同时,带动了其他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了整体工作上水平。四是把法律宣讲融入到人才法律素质的培养中。制定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培训,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考试;组建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做到学用结合。强化青少年学法用法。组织宣讲团深入到30多个学校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为15000多名中小学生开设法律讲堂,做到了课时、师资、经费、教材“四落实”。着重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意识,编印了“六五普法”《实用法律知识100问》,为30多个村送去了法律书籍10000余册。
深化法律保障,夯实“平安xx”建设
1、强化人民调解工作,推进社会矛盾化解。认真开展了“调解矛盾纠纷,创建平安xx”活动。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继续开展市、乡、村、组四级联手创“四无”活动。要 求基层司法所组织各调解组织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台帐制度,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四定”方式排查纠纷。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中心工作,以及“两会”、“两节”、“清明”等重要时期,多次大规模组织排查,排查重大纠纷隐患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8件,调处537件,成功率达97.9%
2、落实社会管理责任,提高社区矫正质量。我们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及相关规定,着力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将接收、报到、走访、会见、监督、教育等制度落实到位。我局积极配合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走访联查,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避免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目前,全市十个乡镇三个街道办社区矫正工作的联查已全部完成,实际走访社区服刑人员350人次,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法、制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化”的要求,采取对“两劳”人员摸底造册,建立台帐、建好安帮网络、举办帮教学习班、建立帮教小组、层层签订帮教责任状和加大安帮基地建设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两劳”人员的思想转化。
深化法律服务,切实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律师服务方面,开展了律师服务与企业“对标先进行动”,主动上门义务进行“法律体检”。行动开展以来,共 出具法律意见书20余份,开展“法律会诊”10余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350余件。在法律援助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法律援助渠道,在妇联、残联、工会及全市所有乡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在8个社区、10个村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的需要。今年以来,共接待法律咨询58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8件,真正使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在公证业务方面,加强公证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严把公证质量关,不断拓宽证源,服务经济建设,今年以来,共办理公证事项471件,无一例错证、误证,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在司法鉴定方面,建立健全鉴定质量评估、诚信等级评估等制度,完善鉴定人员回避、出庭、培训等工作规则,确保不出现假、错鉴定。半年来,全市各类鉴定机构共出具鉴定结论317件。
二、存在问题
总结XX年以来的工作,通过全局人员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职业化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和各项工作的深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XX年下半年工作谋划
(一)继续深入推进“法律八进”“法治八建”工作。认真开展好“民主法治示范乡镇、村”、“学法用法示范机关”、“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验收 工作。
(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规范矫前调查评估,抓好日常考核,拓展社区矫正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基地。
(三)创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形式,充分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最大限度发挥“大调解”及时便捷的特点,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进一步抓好法律援助工作。保证每一件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做到程序公正,服务到位。
xx市司法局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基层基础工作为着力点,抓班子带队伍,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XX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转变作风,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活动,牢固树立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思想观念,把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与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稳定结合得更加紧密。结合业务职能,积极开展“爱xx、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各项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力求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制定完善多项制度和工作规范,全体干警干事创业、服务为民的热情明 显提高,全局形成了“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司法行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尽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调组织全覆盖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推动人民调解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截至目前,指导全市司法所建立调解委员会434个,其中乡级调解委员会2 0个,村级调解委员会414个;并配齐配强了专兼职调解员队伍;目前,人民调解员总数达到了1369人,其中村级调解员1279人,乡镇调解员90人;民间纠纷受理率达到了100%,调处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
在村级推行“两调一议”运行机制,在乡镇建立了“联动联防”应急处置机制,为随时掌握各级调委会工作情况,我们多次组织力量深入基层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以社区矫正工作为重点,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完善工作体系,提高矫正质量。工作中,注重社区矫正信息平台建设。坚持24小时对服刑人员进行电子监控,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教育。积极创新管理方法,落实措施,强化工作责任。抓好“政治学习、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外出请销假”四项监管措施落实。并制定了书面 警告、治安拘留、收监执行等惩戒措施。
开展普法宣教工作,强化教育实效
1.全面展开“法律八进”活动。组织法律宣讲团深入农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先后深入鄚州、七间房、吕公堡、梁召、XX桥、出岸等乡镇行政村,大力宣传宪法、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对我市所有中小学校展开法制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关注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安全法律意识。
2.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刑释解教人员落户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行调研,积极为释解人员谋出路、促就业,做好安置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工作
1.强化监督,提高公证质量。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拓宽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638件,其中涉外181件,国内民事393件,国内经济57件,职工安置7件。
2.加强学习,提高律师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律师牢记“三个至上”,认真履行辩护职责,确保辩护工作政治效果、法律效 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大力整顿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健全了工作汇报、执法检查、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为法律服务市场的正规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3.广泛宣传,扩大援助范围。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互商协调机制和反馈机制,使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都能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把对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因工伤、交通、医疗等事故而追索赔偿费用的案件,均纳入了法律援助范围。通过展板展出、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疑问、宣讲典型案例等方式,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工作。XX年上半年共办理援助案件103件,其中刑事案件32件,民事案件67件,行政案件4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我局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司法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年的目标任务,下半年,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抓强队伍自身建设。结合政法队伍职业化建设要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大力加强工作督导,开展阶段考核,在司法系统内形成学、比、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抓实矛盾纠纷化解。以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为出发点,切实加强民调组织全覆盖工作,重点在推进工作规范化上下功夫,在增强调解员能力上提水平。强化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抓严特殊人群管理。进一步探索对监外服刑人员教育、管理、改造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充分发挥电子监控平台的作用,强化政治学习,思想汇报、公益劳动、集中训诫、请销假制度等管理措施,帮助这些服刑人员尽早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抓深法律服务工作。以“强队伍、严机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律师队伍、公证员队伍和基层法律工作者队伍的管理,引导他们坚守道德底线,努力实现法律服务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抓活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协调组织社会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其他执法部门参与到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当中来,推动法制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市场、进家庭,将法制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努力提高公众法律素质和社会法制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违法案件的发生。
在xx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市司法局在XX年上半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1、社区矫正工作确立了以完善管理环节为核心,以集中训诫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抓好环节管理。按照严管和普管要求,我局着重在审前调查、首次谈话、周汇报、月总结等环节加强督导,使每个矫正对象知道如何自觉接受管理。、每月以乡镇或分片或全市集中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一次集中训诫,通过义务劳动、做广播体操、跑步等方法,要求矫正对象正视自己的罪犯身份,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
、完善档案管理。档案是对矫正对象矫正期间的表现,也是管理过程的记录,抓好档案管理既是对矫正工作的促进和完善,也是矫正工作的证明。
2、继续完善“四三五”人民调解体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首席调解员队伍建设。目前已在我市选聘300名有较高法律知识的调解员为首席人民调解员,并建立了首席人民调解员与律师对接机制,行别营乡还建立了调解员例会制度。、自主研发了人民调解工作管理软件,目前使用效果良好。、推行调解员定期补助和“以案定补”的双重经费保障机制。、在行别营乡进行村司法事务室建设试点。、《xx调解》期刊成功完成十六期制作,向各级领导、市直部门、乡镇和调解人员共发放1XX余份。
3、公证工作
截止到8月初,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793件,其中国内民事类公证事项667件,经济类公证事项1件,涉外公证事项125件。接待来访群众1862人次,化解证前证后纠纷5起。今年上半年办证件数和收费数额均比XX年上半年增长25%以上。
4、法律援助工作
共办理援助案件110起,其中刑事案件12件,民事案件98件,重大案件4件,尤其我县某重大交通事故案件,该案件历经xx法院、xx中院及xx省高院的八次审理,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判决,现在该案件所有程序已经终结,赔偿款已经领回。xx日报、xx法制报、燕赵都市报等都对该案件进行了报道。
5、普法宣传工作
截止8月份我局共发送普短信2.8万余条。组织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普法宣传活动,积极解答法律咨询62件,发放《以案释法》、《人民调解法》等普法宣传材料700余份,同时开展了下乡进村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贴近农民群众的法律法规。
6、律师管理工作
XX年及时指导一力、至威两个律师事务所按时、按质的完成了年检工作。并开展了律调对接和律访对接活动。
7、安置帮教工作
上半年,对我市XX年至XX年的刑释解教人员逐个进行了上门核对,及时掌握其行踪,严防漏管脱管。
二、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1、、继续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最大程度地防止重新犯罪的发生。
2、继续完善“四三五”人民调解体系建设。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由于种种原因,xx司法所垂直工作还未完全落实,影响了各项业务的深入开展。
2、司法业务用房项目尚未实施,我局办公条件亟待改善。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提士气、讲效率、干成事、出亮点”的宗旨,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
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扎实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扎实开展了民间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今年来共排查各类纠纷952件,化解率达99%。诉调对接成效明显,调解协议司法确认11件。
全力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我们重新招聘了20余名社区矫正协管员,使协管员队伍更加强大。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今年共有7人在安置基地接受集中管理,效果良好。刑释解教人员均得到了妥善安置,监管率、安置帮教率均达到100%,切实做到了无脱管、漏管现象,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重新违法犯罪。
在公证工作中,开辟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绿色通道,进一步拓宽了公证服务范围,办证数量同比有了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共办理公证870件。
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着力围绕平安泊头创建,开展了“法律八进、法治八建”活动,制定了“法律八进、法治八建”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由相关单位参加的恳谈会,与市电视台联合创办了“公民法律讲堂”栏目。
进一步创新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全力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
我们充分调动律师主观能动性,主动为市政府、各主要职能科局、有关重点企业担当法律顾问,共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0条,为政府依法决策、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开展了强力推进“法律服务进企业”专项行动。共走访企业200余家,新增法律顾问点32个,建立法律联系点25个,从而使强力推进“法律服务进企业”专项行动得以有效开展,为企业提供了周到全面的法律服务。
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服务民生做贡献。
通过健全法律援助制度、规范服务、开展基层援助年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抓好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保障。
我们以机关纪律作风整顿为突破,重点开展了“五讲”“四负责”教育,从而使机关纪律作风出现了极大改善。
二、下一步工作谋划
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整风纪律工作,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相关要求,创建一支守纪律、服从组织,“能打胜仗”的队伍。
扎实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服务全市社会稳定大局上寻求新突破。
1、以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2、不断规范、创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3、进一步加强公证工作,切实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之功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推进法律八进和法治八建工作,加快平安泊头创建进程。
进一步创新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在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上寻求新突破。
1、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
2、提升素质,切实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
3、要继续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专项行动。
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民生上寻求新突破。
【司法局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司法交流材料10-07
规范司法行为自查材料11-23
司法所管理创新工作经验材料10-12
规范司法行为09-18
司法局整顿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09-18
市司法局多举措加强司法行政文化建设06-05
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和要求07-23
司法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整改措施05-28
司法考试成功失败经验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