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心理工作室介绍(推荐9篇)
姓名:张文新性别:男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位: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职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职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电子信箱:zhangwenxin@sdnu.edu.cn IV.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专业:发展心理学
研究方向:社会性发展
主要研究领域:●儿童青少年的攻击性、欺负/受欺负问题及其控制●社会认知发展●父母、家庭与儿童青少年发展●自我系统的发展●儿童青少年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姓名:高峰强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临朐县
所在系所:心理学系
学历:研究生学位: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吉林大学)
职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 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职务:心理学系主任电话:0531—6187579电子信箱:gaofq_11@163.com 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
专业:基础心理学 研究方向:心理学史、理论心理学
主要研究领域:
1、格式塔心理学派研究
2、行为主义的现当代进展研究
3、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
4、人格心理研究
5、西方学习理论的现当代价值蕴涵研究。
姓名:权朝鲁、性别 男职称 教授
任现职时间:1996硕士生导师
学科及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领域
专业:基础心理学 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姓名:李寿欣男,青岛即墨市人。199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硕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
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1 迷茫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发生在大一的新生身上,因为他们都刚离开自己熟悉的中学,对于新的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因此会产生迷茫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盲目自满和自我陶醉。他们认为自己不管怎样还是一个本科生,自认为跟专科和高职生相比他们还很有优势的。第二,学习方法和目标的迷失。大学是一个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地方。而独立学院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较重,不知道如何安排和支配时间,从而导致对学习方法和目标的缺失。
1.2 厌学心理
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在客观上表现为经常逃课,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非常容易发怒,情绪变化大,对身边的同学会表现出不友好的举动。长此以往,这种厌学心理会越来越重。引起这种心理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从小被父母亲逼迫学习,有的因为某科成绩不好而引起对整个学习有抵触心理。
1.3 自控心理差
母体高校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而独立学院学生在自我约束力方面却比较欠缺。独立学院学生大都家里条件较好,从小父母亲对他们也是呵护有加。正是因为从小有父母亲的管理和照顾,这些学生就缺乏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机会。跨进大学校门后,他们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加上父母为他们给予的经济上的支持,他们在各种诱惑面前很难控制住自己,在娱乐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学习时间不足,就会导致他们的成绩不好,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就会使自己的自控能了越来越差。
1.4 人际交往心理
跟母体学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会在各个方面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从而,在与人交往时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具体表现在与人交际时显得过于拘谨,害怕当众出丑,被动等待别人和自己交流。也有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清高的态势,对自己优缺点认识不足,在交往过程中极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还有的学生功利性较强,和别人交往的目的性太明显,从而脱离了交往是为了增进友谊的目的轨道,走向的是为满足自己的利益的道路,这样的交际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的。
2 在独立学院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途径和方法
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直接面对学生,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的工作。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通过与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在,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共同探讨、恰当解释、积极疏导、多方协商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和行为,达到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能否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否用新的方法去解除心中的困惑。因此,心理咨询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独立学院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构建校园咨询网络
现在许多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也对心理咨询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可是,真正能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接受咨询老师的咨询却不多。他们不敢走进咨询室,主要是因为:一怕暴露自己的隐私,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二是自己认为自己能克服心理障碍,不愿接受帮助;三是对咨询老师不够信任。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这时就需要有一种新咨询方式来敲开这些学生的心门。这种新的咨询方式就是构建校园咨询网络。具体:(1)通过在学校的网站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老师在线与学生互动。(2)公布咨询老师的电子邮箱,让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3)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在上面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为学生们提供进行心理调节的小策略。
2.2 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前面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不高所引起的。心理咨询工作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是引导他们多参加文体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二是通过和学校配合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能体会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三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他们自强、自信、自爱的优良品质。四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并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
2.3 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本校的知名心理咨询师和聘请的知名心理教育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心理问题展开。通过相关的讲座来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缓解学习压力,解决一些心理上和思想上的疑惑。
2.4 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档案,定期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
从学生刚进入大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并对心理测试结果有异常的学生进行建立心理咨询档案,通过联系辅导员及班主任来共同为他们制定可行、有效地心理咨询计划,对这些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并积极对他们进行关怀。
3 改变观念,不断提高及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工作在高校里越来越普及了,大部分高校的现有的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方法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当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需要。因此改变观念,不断提高和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3.1 加强咨询老师素质培养
为提高咨询老师的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来实现:一是加强对他们在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医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二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基础、咨询品德和咨询技术。三是多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3.2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硬件建设,为保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一要购买心理健康测查的统计软件;二要建立网络咨询中心,充分发挥网络咨询的力量;三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敢于走进咨询室。
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手段,心理咨询工作也是保障独立学院实现育人成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本着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心理咨询工作的新途径,使心理咨询工作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为学校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爱新.高校心理咨询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关键词]心理契约 独立学院 兼职教师 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6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85-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其不同于公办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独立学院需要招聘大批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独立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仅仅通过经济契约无法较好地稳定独立学院,而心理契约是独立学院教师对独立学院的期望的心理感知状态和采取的行为,这些心理感知对改善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其对独立学院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契约理论基础
对于心理契约的概念和心理契约的本质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对心理契约内容和心理契约结构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心理契约二维结构说、心理契约三维结构说和多维结构说。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目前心理契约研究所采用的维度结构是二维结构,最早对心理契约维度进行研究的学者是MacNeil(1985),其发现心理契约存在两个维度: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交易型心理契约强调的是合作双方的短期经济利益;关系型契约强调的是双方除了经济利益之外的情感因素。
二、满意度研究
(一)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国外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有如下观点:
国外很多学者研究了性别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得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如Tuntufye S M(1997)认为无论男、女教师对工作满意程度都是正向相关。Sad&Richard E(1991)认为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男教师的更高。但是,Perie M和Baker DP(1997)认为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女教师的高。
(二)当前员工工作满意度评定的主要维度
Mathieu(1991)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得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四个因素: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对领导行为的满意度、对工作责任的满意度、对外在报酬的满意度。我国的吴宗怡和徐联仓1989年对此做了修订。本研究将采用常用的MSQ的短式量表来进行研究。
三、自尊研究的理论探讨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自尊的研究主要是对自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G.Mead研究表明:自尊来源于他人的评价,高自尊的关键因素是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本研究中将引入自尊这一中介变量来研究心理契约怎么样通过自尊来影响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满意度,通过研究得出指导独立学院提高兼职教师满意度的策略,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本研究假设
为了研究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本研究设计心理契约量表、自尊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这些量表都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利于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心理契约、自尊、工作满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根据前文的分析构建本研究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
图1 研究模型
根据研究模型,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独立学院兼职教师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外部满意有正向显著影响
H2a:独立学院兼职教师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内部满意有负向显著影响
H3a:独立学院兼职教师交易型心理契约对一般满意有负向显著影响
H1b: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外部满意有负向显著影响
H2b: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内部满意有正向显著影响
H3b: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关系型心理契约对一般满意有正向显著影响
H1c:独立学院兼职教师自尊在心理契约和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五、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针对我国教育发达地区,如广东、河南、北京、山东、江苏、江西等的独立学院教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邮寄纸质问卷500份,回收了问卷460份,经过初步筛选,排除了不合格问卷31份,最终有效的问卷有429份,问卷有效率为85.8%。
(二)问卷、变量测量
“心理契约”的量表是借鉴了Rousseau and Parks (1993),Robinson、Kraatz & Rousseau(1994)等人的量表,根据本研究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修订而设计出来的。本研究的心理契约量表共设计了10个题项,工作满意度量表根据明尼苏达(1957)满意度量表(MSQ),将我国的吴宗怡和徐联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卢嘉、时勘(2001)等人的量表进行适当修订而得出,共15题。自尊量表根据C.H.Cooley、G.Mead Harter、W.James、Harter和Higgins等人的量表进行适当修订而得出,共6题。由于以上量表都是常用的量表,因此没做信度、效度检测。
(三)结构模型分析
本研究是对心理契约—自尊—满意概念模型之间关系的研究,使用AMOS21.0软件。为了检验模型结构的拟合程度,运用常用的拟合优度检验,为了对前文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运用结构方程的卡方差异检验的方法,心理契约—自尊—满意各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概念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与拟合结果
■
从表1可看出,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拟合优度,除GFI=0.81,AGFI=0.75这两个指标<0.90,不满足拟合优度判断的标准之外,其他拟合优度指标都在标准值的范围内,心理契约—自尊—满意模型整体拟合优度通过检验,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从本研究的三个假设的路径系数验证结果来判断,这些假设的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指标P<0.01,说明三个原假设检验都通过。
(四)变量的相关分析
本文运用SPSS21.0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注:**P<0.01,*P<0.05
从表2中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对自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1、0.502,说明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对自尊有非常大的正向作用;自尊对外部满意、内部满意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479,说明自尊对外部满意、内部满意为正相关。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外部满意有正向显著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403,H1a成立;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内部满意有负向显著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532,H2a成立;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外部满意有负向显著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212,H1b成立;关系型心理契约对内部满意有正向显著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525,H2b成立;交易型心理契约对一般满意有负向显著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502,H3a成立;关系型心理契约对一般满意有正向影响,其相关系数为0.595,H3c成立。
(五)中介变量分析
表3 偏相关系数
注:**P<0.01,*P<0.05
表3的分析结果显示,控制自尊变量后,心理契约—满意模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减弱很多,相关关系由0.436(P<0.01)下降为0.156(P<0.05),当把中介变量—自尊,放入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心理契约和满意的相关系数明显降低。说明自尊是心理契约—满意的中介变量,即H1c成立。
六、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心理契约与满意的关系探讨
独立学院兼职教师满意度,是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对其教学工作、工作环境与条件、工作状态的总体的感受与看法。独立学院兼职教师满意度是独立学院管理水平好坏的重要评价标准。那么独立学院的管理工作如果在交易型心理契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独立学院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短期经济利益,根据表2研究的结果,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内部满意、交易型心理契约和一般满意之间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研究表明独立学院的兼职教师的管理如果只是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关注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那么兼职教师的心理期望值会降低,会产生不合作的行为和抱怨、牢骚等负面情绪。有时兼职教师对独立学院安排的工作可能表面上会答应,但其内心还是有抵触情绪的。不配合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兼职教师的满意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独立学院管理基于关系型心理契约的条件下,独立学院关注的是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的发展等长远利益。如表2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型心理契约和自尊的关系是显著正相关,独立学院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会和兼职教师发展良好的关系,关心兼职教师的个人成长,会让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这样兼职教师的满意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自尊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兼职教师在很多方面会主动支持独立学院的工作,如信息及时传递,这样可以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效率和效益。从独立学院管理层来分析,要关心兼职教工的困难,关心兼职教工的成长,特别是年轻的兼职教工,更要关心其生活困难、学历教育、职称晋升等问题。
(二)自尊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心理契约与满意中起中介变量
如表4所示,自尊在第三方物流与满意中起中介变量,也就是说只有大力提高兼职教师的自尊,兼职教师的满意度才会有所提高。兼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独立学院要通过各种形式,如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分析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心理诉求,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或满足兼职教师的心理需求,提高兼职教师的自尊,只有这样兼职教师的满意度才能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芳.心理契约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稳定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62,98.
[2] 康勇军,屈正良.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契约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2):234-236.
[3] 王文青.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41-242.
[4] 梅红,宋晓平.领导行为、组织沟通有效性与教师心理契约违背的关系——基于高等院校二级学院背景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90.
[5] 赵彭.湖南民办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结构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Macneil, Ian, 1980.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
[7] Mark V.Roehling,1998.The Quest for Justice on the Job:Essays and Experiments.by Jerald Greenberg.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43,No.3,pp.736-737.
[责任编辑:覃侣冰]
[收稿时间]2014-12-27
基金项目]2013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编号:13YB172;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管学院研究课题。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学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我院学工办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了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现将近3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配合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回信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
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领导下,安排专人组织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并及时将心理测试结果给新生进行了回信,并对心理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对筛选出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定期约谈,有效解决或者缓解了他们的心理问题(疾病)。将新生适应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之中,邀请校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给新生进行新生心理适应讲座,引导新生及时适应新的环境,为大学生活的到来做好心理准备。
二、认真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
学院要求班主任认真做好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学院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打造一支人员齐整、信息通畅的信息员队伍,确保学院及时掌握各班学生心理动态。
三、依托心理社团,倡导自我服务
为激发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院心理辅导员老师指导下学院完善了心理健康协会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成员包括各班心理委员、各宿舍信息员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同学。协会内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竞选出调研、策划等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调研组定期调研学生心理情况,并在例会中上报心理辅导员,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寻求解决办法。协会还通过‚心理健康节‛等特色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四、抓好骨干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学院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同时将工作重心下移,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重心下移到班级之宗,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和落实,他们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了提高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专业水平,学院心理健康辅导老师针对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组织了定期的系统培训。培训中,结合实际案例解析,扩展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明确了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指导开展工作的方法及强调保密等工作原则,使他们了解到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系统培训,同学们的个人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为以后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还要求辅导员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目前学院有一名辅导员正在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其他辅导员正准备报名参加相关培训。
五、打造特色活动,浓厚心理氛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动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院在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认真参与新疆大学“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通过制作心理健康展板、横幅、组织学生参加校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设计、心理健康知识漫画展、心理影片赏析、校园心理剧、征文、感恩父母宿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兵承办了2013年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参加学生共约1000多人次,在学院内营造了一种‚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注成长的良好氛围。
六、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院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及时将异常情况向心理健康辅导员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汇报,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甄别、及时疏导、及时咨询和及时转借,并和家长及时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管理、治疗工作,避免了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存在问题
1.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设滞后,缺少一些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心理咨询用品等,建议学校提出标准,便于规范化建设。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没有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缺乏系统理论的学习,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存在定性难、咨询难的局面。
3.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 重点关注特殊群体。我院对于双困生、女生等群体的关注还不够, 这不利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整体提升。
4.部分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学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不够。
(二)改进策略
1.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学理论培训,动员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培训并考取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学院心协骨干成员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的培训,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为更好的发展化学院心理健康协会, 全面建设社团文化, 制定以下一份工作计划:
一、社团自我发展
1、社团活动
(1为增强心理委员的责任感,社团计划将于五月份中旬进行化学院“优 秀心理委员”评选活动。
(2 5月 25日是心理健康日,为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社团 会于 5月 25日前后进行心理健康日的活动。
(3小百灵志愿服务会一直持续进行至考试周。
2、参与性活动
化学院心协会协助校心协举办的一系列活动。
3、协会换届
薪火相传是让协会发展的保障。协会会在六月初进行换届大会。在接下来的 时间内, 我们现任负责人会把活动的策划、举办等工作逐渐让社团成员接触。一 是提高他们的能力;二是为下一任人才的选出奠定基础。
4、社团制度
现阶段心协制度并不完善,致使很多职务的任职人员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改进方式:对于下一届负责人们应进行具体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 分工明确又相辅相成。
二、学院和社团的共同建设
1、学院为各班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心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更 多的理论支撑。
2013,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学工处的领导下,与各分院、各部门紧密配合,顺利完成了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现将一年来心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心理宣传工作方面
本,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是我们宣传小报《心灵世界》改版的第一年,我们克服了编制工作量大增、印刷成本翻倍等困难,坚持改版编发《心灵世界》报纸8期;在教学楼的橱窗张贴了《心灵小憩》宣传栏8期;此外,在3.20心理健康周期间,中心编发了1500份3.20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手册;在5.25活动月期间,中心编发了一期5.25心理健康专刊彩报;在学期初、5.25活动月以及13级新生入学时,中心在天工楼门前的宣传栏布展了心理健康宣传图片4期。
2、心理普查工作方面
今年3月份,心育中心对于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摸查活动,共调查出来3名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育中心分别与这3名学生进行了沟通与咨询;今年9月份,心育中心完成了2580名13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工作,共筛选出重点关注对象77名,并将应重点关注的学生信息反馈给了各分院主管书记。截止12月底中心共约访52名重点关注对象,约访之后进一步确定了10名学生应该长期关注。
3、心理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中心共组织3.20心理健康教育周、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以及12.5心理健康活动周三次大型心育活动,先后组织了“珍爱生命,精彩人生”(2013年3月)、“大学生压力管理与调适”(2013年5月)、“解读幸福密码”(2013年5月)、“职场新人心态修炼”(2013年6月)、“新生心理适应”(2013年9月)、“女大学生健康维护”(2013年12月)等心理健康讲座6场;组织“找寻生命正能量”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3月)、“感恩生命,感恩社会”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11月)、“魅力女生自信成长”女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12月)三场,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开展了“拓展心智促成长,齐心协力做服务”(2013年5月)、组织学生干部开展班级凝聚力建设培训(2013年11月)等户外素质拓展2场;累计发放心理健康小报3000份(3.20、5.25、12.5期间);组织学生观看了“看影视,悟生命”(2013年3月)、“守护心灵,健康成长”(2013年5月)、“魅力女生,自信成长”(2013年12月)系列电影展播三次,共计十余场心理电影;组织举办了“点亮心灯奋力前行”心理健康宣传展(2013年5月);组织了“守护心灵健康成长”现场心理测试与咨询,接受现场咨询学生三百余人。
4、心理教育培训方面
本,心育中心对12级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场户外素质拓展活动(2013年5月);成立了13级班级心理委员,对13级心理委员进行了两期培训(2013年11--12月);组织各分院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各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心理健康常识宣讲、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2013年3月-12月);指导信工院开展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11月);针对实习学生开展一次“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及调适讲座(2013年6月);对艺术学院70余名班级团干进行了一次户外素质拓展(2013年11月)。此外,中心还对在我院参加社区干部培训班上的学员做了一期《心理学视角下的社区管理工作》培训(2013年12月)。
5、团体与个案咨询方面
本学年心育中心在学生群体中分别围绕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凝聚力、认识自我、感恩生命、自信自强等主题开展团体辅导及素质拓展十余活动。在3.20期间开展了生命教育团体、在5.25期间开展了户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12.5期间做了女大学生团体辅导,并开设了一期团体心理拓展选修课,累计参加团体训练的人数达600多人次。在个案咨询方面,中心全年累计接待个案咨询122人(含52名重点访谈对象)。
6、心育教学科研方面
在教学方面,本心育中心承担了12级和13级(第一批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管理工作;并承担了《积极心理学》、《性格色彩学》、《大学生成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四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有共约600名学生学习了相关课程。
在科研方面,本学期心育中心教师成功申请了2013年院级课题一项;承担院级特色培训项目一项;中心专职教师在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篇、专兼职教师所撰写的论文荣获了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和市心理学会2013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
7.心育师资建设方面
本,心育中心组织分院学工书记和辅导员6人次参加了“团体心理咨询实务培训班”、专兼职教师参加了“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和“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心育中心获得了年市心理学会先进团体会员的表彰。
8.心育中心硬件建设方面
本,中心花费近十万元先后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和投影仪等设备,并招标购置了一批沙盘、放松和宣泄设备,预计寒假前能够安装调试完毕,中心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后期心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根据前人研究分析, 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然而不外乎从主观因素看, 档案管理者的职业意识薄弱和档案使用者的利用意识不强是重要的内因。如何调动高校档案工作关系内的不同人群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利用意识, 提高和培养高校档案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别于以往对高校档案意识的研究大多从中观或宏观的层面进行分析, 笔者尝试从微观的心理层面探讨高校档案意识这一主题中涉及的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一、高校档案意识概念
(一) 档案意识及其内涵。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档案意识的表述是从哲学对意识的定义衍生出来的, 即档案意识被界定为人脑对于档案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而在心理学上, 意识被界定为人的觉知状态, 即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心理学认为, 意识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使人们在对经验的背景上, 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 对客观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 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因而, 档案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具体形式, 更多表现为档案意识的主体对档案的觉知状态, 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 1.对档案的主观认识, 即了解程度和理性追求;2.对档案的情感, 即对档案的感受、态度和评价;3.对档案的意志, 即对档案价值的评估、利用和预期。三者始终贯穿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中, 相辅相成。
(二) 高校档案意识主体。
意识的主体是人, 档案意识的主体也是人。档案工作涉及的人包括档案管理人员、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档案者。因此, 高校档案意识主体应包括:高校档案管理人员 (领导决策层、专职或兼职管理员) 、学生、教职工及其他校内外有业务联系的组织机构或人员等。微观层面的高校档案意识研究的落脚点应是高校档案涉及人员心理层面的分析与探索。
二、高校档案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 高校档案意识的文献分析。
说到对高校档案意识现状的表述, 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淡薄”“薄弱”“缺失”“不强”等。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以篇名为字段, 以“高校”或“高职院校”或“大学生”与“档案意识”合并精确检索, 查找从1994年到2015年5月的期刊内文献, 篇名涉及“培养、提升、强化、增强、提高、淡薄、薄弱”等词组, 直接暗示高校档案意识较低的文章有103篇。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 学界对于高校档案意识现状持较为负面的评价, 大多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分析思路, 围绕存在的一些管理宏观层面的共性问题展开论述。
对高校内不同人群档案意识的研究也不少, 分类大同小异, 一般按角色和职业区分进行探讨。谢鹏在《高校群体档案意识探析》中提到:高校中领导群体、部门档案员群体、师生群体三个典型群体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这三个群体大致涵盖了高校档案意识的主体。许多对策也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任务和功利性取向展开论述的。
(二) 高校档案意识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以我院档案查询服务和档案收集工作为例。近年来毕业生回校查档频次逐年增加, 有关基建、资产、财会和校史馆建设等资料是校内查档次数最多的内容。究其心理层面的原因, 高校档案意识薄弱和对档案认识不足是主要表现。“轻档”:无论是学生, 还是教职工, 不知档案做什么用, 或者认为档案与我无关之类的想法的大有人在;“缺档”:即不重视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填写、保存和归档, 或是有档不归、借档不还等情况, 造成档案资料的缺漏;“失档”或“弃档”, 对档案流转的失察, 比如有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意识到档案对其入职的重要性, 对个人档案的去向置之不理, 真到需要时才问“档案去哪儿?”了。以上这些情况直接导致档案资料的不齐全, 常常无档可查, 大有档案用时方恨少的懊恼和悔恨, 更不用说对查档双方造成的心理挫败感了。
1.高校档案的刻板印象从档案部门的定位和工作性质来看, 档案工作与其他党政、教学工作相比, 与人有距离感, 敬而远之, 神秘, 与自己无关, 好像不是很重要等这些认识, 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档案部门的隐形人角色和档案工作者的资料保管员角色在高校档案工作持续边缘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强化, 并已一种固定、僵化的形象植入人们的观念中。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领导、教职工中, 甚至是部分专兼职档案员中也不乏存在这样的观念, 它们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影响人对档案工作的社会推理与判断, 以对档案工作者的某些职业特性来推测档案的价值与性质, 阻碍了人对档案的充分了解和认识, 进而影响对其服务性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其不良后果在收集档案的环节中尤为明显, 不是懈怠应付, 就是归档材料不全或不规范, 长远的负面影响则可能造成高校档案部门发展空间的窄化和功能的萎缩, 甚至阻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2.高校档案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是“关注心灵意义上的认同、归属”, “档案身份认同不仅仅指档案这一客观事物在社会中的价值, 还包括从事档案工作的人的职业技能或条件”。就目前高校档案来说, 档案因其时滞性在学校事务中的贡献率和利用率很难量化和评估, 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实际上就是档案及其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模糊性和档案与社会的心理相容度不高的表征, 从而影响档案从业人员对自我职业价值的肯定和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三、高校档案意识培养策略
高校档案意识薄弱很大程度“制约了社会潜在档案行为的现实表达”, 高校档案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档案工作的进展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重要一环的构建。从心理层面去探索高校档案意识培养的途径应聚焦于如何改变人们对高校档案的刻板印象, 提高档案的社会认同感即“知名度”和档案从业人员的自我价值感。笔者回归到档案意识的内涵, 从档案意识的知、情和意三个层面来探讨培养策略。
(一) 消除刻板印象, 强化正确认识。
消除对高校档案意识的刻板印象, 关键是变信息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为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根据心理学的“接触假说”, 只有增加对档案的接触频率、广度和深度, 才能达到消除档案刻板印象的目的。这需要在档案宣传和档案服务利用上做文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性, 包括行动上的能动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行动上的能动性要求档案工作者走出去, 加强档案部门与校内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与情感联系, 拓宽档案宣传渠道, 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档案知识, 如:把档案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建立档案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联系机制;认识上的积极性意味着档案工作者要克服心理倦怠, 重塑职业形象, 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改进工作方法, 同时对其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空间观念的转变, 改变固守档案馆 (室) 的“守株待兔”, 借助档案与其他事务的关联性, 依托信息化媒介平台, 充分挖掘档案空间的延展性功能。
(二) 借鉴态度转变, 寻求身份认同。
如果说认识是档案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寻求认同则是档案意识情感层面的工作。社会态度转变策略能够帮助高校档案实现自我身份认同, 它包括宣传说服、行为改变态度、群体规范等。也就是说,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 发动高校所有人成为宣传说服中信息的传递者;秉着服务大众的宗旨, 通过展示、讲座、主题活动等吸引公众视线;加强和完善相关高校档案各项工作制度机制建设。这是一个不断强化-教育-再强化-再教育的螺旋式态度转变过程。
认同的更高层次是把档案视为一种需要, 而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 因此激发了解利用档案的动机水平也是档案态度养成的途径。正如孙立新所说:应挖掘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研究, 使人们了解我们对档案的需要, 而不是一味地呼吁社会关心, “只有贡献得越多, 索取的底气才会越足。”因此, 可以从档案形成过程中蕴涵的记录意识、档案形成后的保存备查意识、档案利用时引申出的证明意识三点去发现档案价值, 满足公众的档案需要。这种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需要, 因为档案价值的实现也是档案工作者社会价值和情感依托的体现, 从而获得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三) 把握价值导向, 提升社会意识。
档案社会意识是档案从业人员对档案社会价值和档案功能的认识, 是档案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社会意识是基于档案服务性、工具性价值而言的。对内, 要建立档案与个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心理联系;对外, 档案要积极参与社会、学校事务, 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档案工作者有责任去推动档案社会价值的实现, 开发档案的多元价值, 引导社会各方多元开发利用档案, 从而增强高校作为社会实体的服务导向作用。
四、结语
高校档案工作决不能闭门造车, 需要探索一条把高校档案意识发展纳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路径。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理念逐渐变“以档为本”为“以人为本”, 注重扩宽档案的服务与利用功能, 注重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引导人们用发展的眼光, 开放的态度看待高校档案工作。从档案意识的改变入手去进一步拓宽高校档案的生存空间, 提升高校档案的价值水平, 从而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这些意识与档案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 因档案而得以大大强化进而渗入到整个社会的肌体, 是档案输送给社会的精华养分。”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54.
[2]谢鹏.高校群体档案意识探析[J].兰台世界, 2014 (3) :87-88.
[3][美]S.E.Taylor, L.A.Peplau, D.O.Sears.社会心理学 (第十版) [M].谢晓非,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31.
[4]刘娜.社会档案意识视野下的档案身份认同策略研究[J].湖北档案, 2013 (11) :18-19.
[5]倪丽娟.基于职业认知的档案职业发展审视[J].档案学研究, 2015 (1) :115-119.
[6]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43.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希望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刚刚起步,就已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着重讲授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因为学生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再多,如果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为己所用、付诸实践,那么这个课程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就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应以学生人格及个性的成长为目的,而不能仅以学生考卷上的成绩为评判该课程的标准。要做到助人自助,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及人格的不断成长。
基于以上出发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把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设想: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为基础,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大胆创新,实现教育和辅导的统一,使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步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大力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校教学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心理健康》课程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教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依据及应用
1.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是班都拉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学习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的综合,他研究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如何受到另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运用了观察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心理素质好的同学作为示范,来鼓励和激发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与中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更成熟,他们对未来的设计更为理性。而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要在未来立足社会则多了一分压力。因此,他们对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环境更为渴求,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与中学生学习相比,大学的教育环境与课程安排给了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许多学生渴望更广泛、更全面的学习。我们这门课程的开设及良好的互动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经验,感悟了成长,并体验到了自我实践的快乐。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归属需要视为人的基础需要之一,它包括了个体交友、获得别人的赞同和鼓励、获得社会认同和社会支持等心理需要,这些需要构成了团体中的个体心理基础。这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则构成了团体吸引力和团体内聚力的一个基础条件。心理健康课应以助人自助、促进成长为最高境界,以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应该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第一次上课时,我们把讨论和问卷调查结合,旨在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然后制定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案。方案中详细制定了教学的结构和内容,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最后,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健康的知识,而且还学会了接纳自己以及他人的不完美,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格的成长。学生在许多小活动或游戏中悟到了大道理,从而改变了他们的认知品质,提高了个性品质,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我们还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也要主动和他人交往,从而消除社交恐惧感。
3.人本主义理论。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人是倾向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需要和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老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最核心的态度是真诚、无条件地关注和同感,这些远比教师的教学才能、专业知识、课程设计、教学工具重要。要提倡学生体验性地学习,把智性活动和感知、情感活动相结合。
在心理健康教学中,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从内心把每个学生看成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从而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可信赖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温暖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游戏和课堂活动等形式创造出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处于一种最佳的开放状态,并克服自身的弱点,敢于表达、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体验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不是锤的敲打,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获得了完美。”这正是我们心理健康课追求的境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作业、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和跟踪反馈等结合的方法,评估本课程的效果和学生的变化。从同学们的报告中证实了在课堂上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理论,可以把学生学习知识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和辅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林孟平.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
2012年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院领导及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相关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2年10月15日,由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咨询中心和校心理协会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活动在我校图书馆顺利开展。由于相关组织成员积极宣传,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并且全院学生都认真填写了“心理调查问卷”,本次活动队同学们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2012年5月25日,以“关注心灵,分享感悟,体验成长”为主题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在这初夏时节圆满开展。本次活动在我校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广泛宣传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使我校广大师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陶冶了情操;活动帮助大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进了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三:2012年6月,我院心理协会开展了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本次活动进展顺利,并且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增强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很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四:2012年5月,我院心理协会举办了心理健康电影展。此次活动播放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银行家安迪被冤枉后,在狱中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他的那句:记住,希望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情永不消失。就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坚强的心更教会我们要对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永恒不变的追求。此次电影展活动迄今为止已经圆满结束,活动非常成功,各干事在电影展期间做好了宣传工作,电影放映也有不少同学到来,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勇敢、坚强、乐观的心,更传达了永不言弃的精神,不过电影展期间有不当之处,比如宣传海报被撕,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所有的活动都基本上能按期按时地举行,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相关人员基本上都能在其位谋其职,认真负责好应做的工作,组织内部也本着“分家不分工”的原则相处,大家不分你我地融洽相处,团结一致地为心协的各项工作做出努力。
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大局意识差,缺乏计划性,应该想到的地方没有考虑到位,个别活动准备不够充分等。针对这些不足,也为了在下学期更好的进行各项工作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发展,争取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每次活动要预先布置,做好工作计划,写出具体方案,做到分工明确,事事周密,尽量减少漏洞。
2、要做好定期心理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心理知识,在学院做好宣传心理知识活动。下将主要以新生为主,开展新生心理教育活动。一位著名的财经杂志记者曾说过:评价一个企业不仅仅是看它一天能赚多少钱,或者一年能有多大收益,更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一直生存下去,又多少生机,可以延续多久。换之到一项工作,我们不仅仅是看它一时有多么的辉煌,更重要的是能否找发展方向,使其按自己的特色发展下去,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应当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风格,希望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今后更加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力保该项工作的高质量进行,把活动越办越好,效果越来越明显!。
外国语学院
【学院心理工作室介绍】推荐阅读:
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协会介绍12-18
汽车工程学院学生会心理部四月份工作总结07-07
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志愿者服务队章程10-27
红河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06-11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心理试题07-19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健康调查问卷09-09
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01-08
潍坊医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招生简章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