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的论文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水北调的论文(精选8篇)

南水北调的论文 篇1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 物流管理学号 1408100407姓名方媛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南水北调的提出以及过程

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1972年,中国在汉江兴建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基础。

1992年,江泽民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的实施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几十年的调研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2008年底举行的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工程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自第三次建委会召开以来,一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东线南四湖至东平湖段、济南市区段、刘老涧二站,中线天津干线、黄河北至漳河段以及黄河以南陶岔枢纽、湖北兴隆水利枢纽等工程24项,相当于前6年开工项目投资的总和。沿线各省市配套工程规划多数已经批复,北京、天津配套工程正全面建设。

2011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努力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质量优、效益好、惠民生的放心工程。目前部分工程已经建成并持续发挥效益,中线京石段工程已累计向北京市应急调水7.75亿立方米。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建设目标,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2014年通水。截至2011年6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两条线建设者共计8万多人,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85869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设计总土石方量的64%;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1694万立方米,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混凝土总量的44%。

二、投资

在规划的50年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总投资将达4860亿元人民币。2002年至2010年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近期阶段,总调水规

模约200亿立方米;2011年至2030年为中期阶段,调水规模约增加168亿立方米,累计达到368亿立方米左右;2031年至2050年为远期阶段,年总调水规模约增加80亿立方米,累计达到448亿立方米左右。截至2010年底,南水北调工程累计下达投资1150亿。主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98亿元,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35%。2011年底,南水北调实现开工项目34项,共完成投资57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1376亿元,占已批可研投资的60%,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640亿元以上。

三、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是继三峡库区移民之后,我国最大的移民工程。征地移民管理体制为“建委会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

与”。按照工程建设规划,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移民征地涉及搬迁人口约44万人,生产安置人口57万人。

从2009年8月完成试点移民搬迁开始,至2012年5月,河南省16万多人的移民搬迁全部完成。2012年9月,湖北完成18.2万移民搬迁安置。至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4万多人的移民工作全部完成。

为解决北中国缺水问题,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半个多世纪,建造丹江口库区工程,数十万移民为此搬迁安置。2014年实现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北送。

2010年,干线征迁完成征地43万亩,搬迁人口1.3万人,生产安置6.1万人。截至2011年2月,累计征地85万亩,完成88%;累计搬迁人口7万人,完成74%;生产安置18万人,完成70%,满足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需要。

南水北调具有四个工程:东线工程、中线工程、穿黄工程、西线工程

1、东线工程

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整条东线将于2013年建成通水。

2、中线工程

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公里。

3、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56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根据2004年6月份价格水平,核定工程总投资为31.37亿元

4、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五个“世界之最”

——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7.8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万立方米。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规划区人口4.38亿人。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除70余万人的洪水威胁。

南水北调的论文 篇2

采风活动自始至终体现了“策划为先、创新为基、内容为王、情感为魂”的基调和意识, 做到了总体策划与分项策划、前瞻性策划与后续策划、即时策划与重点策划、前方策划与后方策划相结合,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全媒体参战, 消息、通讯、言论、深度报道、述评、现场新闻、诗歌、图片等十八般武器并用, 为地市党报围绕“世纪工程”搞好宣传、服务读者、打响品牌,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超前策划, 围绕“世纪工程”做文章。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 被誉为“世纪工程”, 举世瞩目。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地, 南阳日报作为地市级党报, 如何为“世纪工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除了常规的领导活动和工程筹建

找文件、看材料、听汇报。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在现场, 所以记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懒、不能投机取巧, 必须沉下去, 只有深入现场, 才能抓到活鱼。有一年, 笔者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 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参与了“零点特别行动”, 在普天同庆、万家团圆的大年夜, 来到中平能化集团一矿下井, 切身感受煤矿工人的辛苦, 并把所见所闻及心中的震撼、矿工的诉求写成《矿长拜年》的特写。又如, 在外人看来, 煤矿工人是傻大黑粗的形象, 事实上, 现在的煤矿工人有知识、有技能,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井下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已大为改善。为了改变人们的传统看法, 笔者来到中平能化集团六矿大学生班作业的自动化工作面采访, 看到整个采面只有3个人 (传统开采需要几十人) , 用电脑控制综采机, 整洁、轻松、安全。笔者采写的《只有3个人的采面》这一现场新闻见报后, 让社会各界人士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了直观印象, 展现了现代化煤矿的新风貌、当代煤矿工人的新形象。

谨言慎行不逾矩。有关煤矿安全的新闻报道同其他方面的报道有所不同, 不论是舆论监督还是正面报道, 都应谨言慎行, 不可轻举妄动, 要做到不顾此失彼, 不越位, 不违背常识、情理和法规等, 报道要留有余地, 要把握好分寸。像明知有危险偏要往前冲的冒险蛮干行为不宜作为英雄壮举大肆宣传, 而诸如某某人带病上班、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等有悖人文关怀、不合乎情理和安全法规的新闻报道也不应频繁见诸报端, 这样的舆论引导只能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混淆视听, 与宣传外,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彰显南阳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报道怎么做, 时间节点和报道角度如何把握……一系列问题考量着南阳日报的决策者。

精心策划, 谋定而动, 不打无准备之仗。针对如何做、做什么、何时做, 以及采风活动线长点多的特点, 南阳日报首先确定了兵团作战和策划为先的思路。召集各路精英反复论证, 总体策划方案几易其稿。最终, “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同。这是基于南阳是中线渠首的特殊地位, 也是基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南阳考察时对南水北调的关注, 更是基于中线渠首数十万移民乡亲为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而作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

总体策划为采风活动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 急需解决分项策划问题。渠首段必须围绕水源地深度策划报道, 充分展现移民乡亲为大家、舍小家的调水情、环保情、奉献情等。进入南阳市区乃至北上途中, 既要做好干渠沿线的文章, 更要选准节点城市进行重点策划, 并与沿线受水区14个大中城市党报联动, 将新闻做大、做精、做深、做新、做活, 增强报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众所周知, 南水北调的成败关键在水质, 难点在移民, 重

以人为本思想和安全第一的理念背道而驰。

讲究写作方法。煤矿安全新闻报道专业性很强, 涉及很多专业术语, 除了有关专业人员外, 一般人很难理解。煤矿企业报的受众主要是煤矿工人这一群体, 而煤矿工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 记者写作时一定要注重采用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力求让矿工明白, 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遇到专业术语要简明扼要地解释清楚, 遇到安全法规、举措、案例等要深入浅出地解读, 要尽量选择口语化的语言, 注意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善于讲故事, 用故事的情节、细节感染人。笔者写的一篇《井下睡觉的经济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某矿职工郭某在井下睡觉被“零点特别行动”人员发现, 进行严肃查处, 并让其进“三违”人员学习班, 学习期间只发生活费, 经考试学习过关后, 还要请其妻子来矿配合帮教, 在丈夫的安全保证书上签字。郭某因此损失2900元, 失了票子、丢了面子, 痛悔不已, 工友们风趣地说:你井下睡一觉, 比住星级宾馆还要贵!这篇煤矿安全新闻报道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易于被煤矿工人接受。

总之, 新闻工作者要让党和人民满意, 煤矿安全新闻报道要有度、有理、有利、有节、有方,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影响人, 让更多的煤矿工人成为本质安全人, 让煤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编校:赵亮%点在干渠建设。采风团成员围绕中线渠首集思广益, 首先策划了“水”系列和“渠”系列两组系列报道。“水”系列重点围绕“水之源”、“水之美”、“水之韵”展开;“渠”系列从“渠之首”、“渠之歌”、“渠之情”、“渠之利”入手, 每篇3500字左右, 包装组合, 重磅推出, 形成舆论强势, 把丹江口库区天蓝水碧的良好生态、南阳人民的调水深情、数十万移民的奉献情怀、移民干部爱岗敬业的精神、渠首璀璨丰厚的楚汉人文底蕴, 以及难能可贵的渠首精神等, 展现在世人面前, 确保渠首段报道一炮打响。

不过, 任何策划, 只有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才能获得成功。2010年10月26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征地拆迁全面启动, 这无疑是启动“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的最佳时机。于是, 枕戈待旦的采风团成员, 踏上了南阳新闻史上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万里长征”。

即时策划, 烹制色香味俱佳的“大餐”。“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 既是对南阳日报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一次检阅, 也是增强宣传报道创新力和感染力、实现新闻“三贴近”原则的充分体现和有益尝试。

采风活动得到了南阳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 并进一步扩展了报道团队的阵容, 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全媒体联动。因此, 步调一致、即时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沿线14个大中城市中, 哪些需要重点报道, 哪些需要三步并作两步走, 反复论证后, 南阳、郑州、安阳、北京被确定为四个节点城市, 予以重点策划, 讲究厚重和深度, 把其做成色香味俱佳的新闻大餐。对其他10个城市, 则因地制宜、因时而宜, 抓特色、抓亮点、抓动态, 使其成为一道道快餐, 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对四个节点城市的策划报道, 做到了浓墨重彩、有声有色。在南阳市区, 综合报道了膨胀土试验段、跨白河倒虹吸工程及南阳段沿线的征地拆迁工作;重点策划了中线干渠穿城而过对“水城”南阳城市景观、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下子拉近了市民与南水北调工程的距离, 营造了万众一心支持南水北调的浓厚氛围。报道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干劲和热情, 短短50多天时间内, 就完成了永久性用地的征迁移交任务, 创造了令省领导褒扬的“南阳速度”。

河南省省会郑州是第二个节点城市, 报道该如何做, 除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外, 还能做些什么, 答案是即时策划。于是, 有了《“绿城”郑州对“水城”南阳的情谊》, 有了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办、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王树山的专访, 有了省政府移民办原主任李连栋揭秘16.2万库区移民迁安决策背后的故事。这些即时策划围绕调水,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并做到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厚度与深度相交融, 报道的可读性、贴近性、权威性也得到大大增强。

第三个节点城市安阳, 既是中线工程河南段最北端的受水城市, 又是殷商文化的发祥地和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因此, 跳出安阳说调水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报道既站在一定高度, 对河南段进行小结, 又不偏离调水主题, 把南阳与安阳两座城市联系起来, 让新闻可看、耐看。从无私奉献的渠首精神, 到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 再到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 河南人的这四种精神体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方方面面, 每种精神都拥有杰出的代表。于是, 《“国家行动”塑造时代英雄》这一报道, 把四种精神和其新时期的践行者紧密联结在了一起, 成为河南人宝贵的精神品牌, 提升了河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北京是第四个节点城市, 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的终点, 与渠首遥相呼应, 必须重点策划。因此, 在报道干渠进京3年建设不扰民的同时, 我们又即时策划采访了在京的南阳知名人士和南阳籍老领导, 如中科院院士王光谦、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赵延年等, 然后逐步扩展到首都文化新闻界的领导和专家, 如中国科学报社总编辑、中科院机关党委书记郭曰方, 中国记协国内部兼学术部原主任阮观荣,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人沈凤生等。接受采访的领导和专家, 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决策的论证过程和重要意义、宣传渠首和南阳的必要性、媒体在“世纪工程”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等侃侃而谈, 给人以启迪和极大鼓舞, 也把采风活动推向了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 利用南阳在京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暨移民迁安宣传工作座谈会的时机, 南阳日报与北京日报现场洽谈“联姻”,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就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移民迁安宣传达成合作意向。

后续策划, 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创新, 是新闻宣传与时俱进、永葆活力的源泉。“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 即是南阳日报新闻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并把其很好地体现在了新闻策划实践中。

采风活动围绕南水北调这一举世关注的“世纪工程”展开, 主题之大、路线之遥、时间之长、影响之广, 均创下了南阳新闻史上的多个第一。针对这一活动, 南阳日报自始至终坚持大员上前、后方保障、读者互动, 创新性策划、立体化作战、组合式报道, 达到了职能部门配合、全市媒体参与、市主要领导满意、沿线城市党报联动、国家及省南水北调办领导肯定、中央及省级媒体关注及社会各界称赞的良好效果, 成为南阳日报策划为先、开放办报的样本。然而, 南阳日报的决策者对此仍并不满足。2010年12月4日, 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但其所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发酵, 读者对“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的寄语、感言短信仍如雪片般飞来。南阳日报抓住时机, 后续策划接踵而至, 而且一个比一个精彩。

在南阳市委宣传部主持下, 我们邀请各界代表进行座谈, 围绕刊发的200余篇 (幅) 报道谈得失、说感受, 议策划、论创新, 把座谈会开成了新闻策划高层论坛。南阳日报不惜笔墨、不惜版面, 对各界代表的真知灼见予以集中刊发。与此同时, 南阳日报对采风活动的所有报道进行梳理、精编, 以结集出版。对读者发来的5000余条互动短信和沿线干群的留言、题词, 进行分类展出, 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在此基础上, 南阳日报组织大家及时对采风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总结,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撰写综述类报道, 供全国及省级新闻核心期刊采用, 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对此, 《河南报刊审读》撰文肯定南阳日报的“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组织形式新、思想观念新、报道内容新、采编方式新、取得效果好, 这是落实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关于破解新闻宣传“四难”要求的具体体现。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阵痛 篇3

南水北调,是国家为改变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而实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中线工程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但主要的水源则来自陕西南部的汉江和丹江。

为了完成“一江清水送北京”的使命,近年来,陕南水源涵养区人民在保障水源水质和水量安全等方面不仅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不得不承受着经济迟缓发展的阵痛:黄姜产业停顿了,冶炼企业关闭了,投资项目撤走了……

为了在岩石密布的山上种下一棵树,当地人要事先在岩石上炸一个大坑,然后培土种植,好似花盆中栽花一样;为了减少群众砍伐林木,陕西在水源地推出了以电代燃生态工程规划;为了控制污水排放,2010年前,安康市将在县级以上城镇全部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

一个又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生计都难以维持的情况下,还要为保护水源地投入一笔又一笔巨资,于是,有人提出质疑:这些钱应该花吗?

当然应该!用康市水保站站长张仁芳的话说:“治理和保护是硬道理!”

不过,作为一项推动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南水北调自然不能忽视水源地人民的发展权益。为此,相关专家及“两会”代表都呼吁:尽快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资源补偿机制,使水源地群众为南水北调做出贡献,也能因此而受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篇4

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多年平均调引长江水380~480亿m3,将缓解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供水区内,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和外交中心,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河北、河南则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西北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纵横供水区内的京广、陇海、京浦、焦枝、京

九、兰新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区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供水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也可以避免一些地区长期开采饮用有害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源性疾病,遏制氟骨病与甲状腺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均调水量380~480亿m3,有效利用水量300~350亿m3。东线调水量按40%提供工业和城镇用水,60%为农业及生态用水;中线调水量的65%供工业和城镇用水,35%为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西线供水量中工业、城镇与农林牧业及生态环境各50%。按照工业产值分摊系数法推算工业及城镇供水效益,按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测算农业及其他供水效益。综合各项效益,按目前价格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年均经济效益约600~800亿元。

【生态与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的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保护 水源质量 措施及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

论文摘要:从中线水源质量现状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保证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1地理及自然环境

1.1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分布于湖北、河南两省境内,行政区域隶属于两省6个县市,水域面积750km,其中湖北省境内约占水库面积的50%,其回水长度汉江177km,丹江83km。

1.2自然环境

丹江口水库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的综合性水库,由汉江和丹江组成,简称汉库和丹库。丹江口水库总的趋势由西北向东面倾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lO00mm,其中5~10月份占70%~80%,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5亿m,正常蓄水位时库容为175亿m,水量较为丰富。

2水环境状况

2.1水环境质量

(1)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为汉江和丹江及主要支流,而汉江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75%以上,汉江全长1577km,干百年来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资源,根据30多年来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特别是对近10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水质除个别项目个别汀段超过地丧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外,其余都达到了II}类以上标准,I~III类水河长占90.3%,丹江I~III类水河长占93.2%。

(2)目前丹江口水库是丹江口市的生活饮用水源以及河南、湖北两省的部分工业、农业灌溉用水。根据近年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丹江口水库水质达I~II类的监测断面占86%,HI类的监测断面占10%,IV类的监测断面占4%,可以看出总体水质是优良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巨大的库容有超强的自净能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想水源地。

2.2水环境监测

(1)承担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是长江委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动工兴建开始,为了研究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长江委就在汉江中上游的各个江段开展水质监测分析,196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后及时增加了坝上等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为了调查水污染情况,先后多次对水库流域内8个县市进行了污染源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基本资料。另外为了了解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和底质情况,进行了3次普查采样分析,从入库站白河至大坝下游老河口,从丹江荆紫关至大坝,在汉江和丹江干流以及污染较大的8条支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如今长江委在丹江口水库内已设置了十八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项目达50余项,由于丹江口水库涉及三个省,又开展了省界监测任务。每月向国家提供水环境监测资料,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向国家提供“全国水环境状况通报”信息。

(2)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特别是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评价以及环保设计工作的需要,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的水环境监测,对水库周边及其支流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水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并开展了库区的生物监测,从而进一步摸清了水库流域的水环境现状。几十年来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做了大量的水质调查、监测以及评价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分析积累了详实可靠的水环境资料,为水源地水质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存在的问题

(1)点源污染增多,对库区造成潜在的威胁。

根据多年来监测资料表明,丹江口水库因其水量丰富、库容量大、稀释自净能力强,多年来水库水质一致处于I~II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地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不断增多,一些库区支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库区造成了污染的隐患,比如库区支流神定河,其上游即是因汽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十堰市,她是丹江口水库坝上流域最大的工业城市,占库区污染负荷的70%左右,虽然近年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据监测结果,神定河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氨氮、COD、BOD、粪大肠菌群等超标,这说明生活污水的污染仍严重,市区70%的城市污水由神定河排出流入汉江,成为丹江口水库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虽然人库水量比例很小,但其径污比很大,且有污染加重的可能;再比如支流老灌河,在丰水期水量大时,污染较轻,但进入枯期,水质污染明显加重,水质都达到了Ⅳ~V类。

地方污染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屡禁不止,这与地方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及周边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人们环保意识淡薄,致使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比如2000年汉江上游旬河及丹江上游铁河的氰化物倾入事故等等,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运行机制。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开始,作为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状况,水库及上游涉及河南、湖北及陕西三个省,水资源管理、监测部门重叠,监测断面重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了省与省间的矛盾,地方与地方间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系统间的矛盾,由于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协调,发生污染事故时,缺乏应付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

(3)水环境监测布局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丹江口水库范围大,面积广,静库面积达750km,有主要支流20余条,现在有一些水域监测是空白,不能满足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水库全流域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则代表性不足,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有一些水域监测又重叠,各地方、部门的监测方法、监测能力差异较大,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不能对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水事纠纷等问题有效的解决,所以没有真正起到对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作用。

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3.1依法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由于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范围大,各地方、部门着眼于本地区利益,很难顾及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虽然近年来各地方在南水北调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上认识得到了一些提高,但涉及地方利益时,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经济,重效益,轻环保的思想,光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流域机构,在行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我国新《水法》已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明确规定了流域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了流域管理,既然国家已明确了法律地位,流域机构就要承担起责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使管理工作纳入更具体的、科学的、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统一管理轨道。因此,结合丹江口水库的特点,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制定保护水源区的相关法规,比如制定“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措施,从政策上、行政上来约束影响水环境的行为,制定法规是为了有法可依,所以,流域机构要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并强化法律责任,确保一库清水向北流。3.2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

(1)应采取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流域与区域、省与地方、f:游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具体可成立一个流域机构与各有关地方行政部门组成的“水源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水源公司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定期进行会商,对以前的监测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经验交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部署。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2)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对丹江口水库及主要支流实行控制,进行定期常规监测及眢界监测,对水库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库口设置重点监测断面,按照各河段具体情况制定出水质保护目标,根据河流上游来水量、排污口排污量以及水质标准制定出水库的纳污总量,进行宏观总量控制,对各主要支流及排污口进行监督监测,发现超标,则利用协调委员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3)地方水资源监测部门要加强对进入各级支流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水质水量的控制监测,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对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河流及水域,要通告其上游城镇,对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单位,要通告其主管领导,限期整改,在限期内仍未达到标准的,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3、3加强入库河流监测,控制水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有的还没有开展监测,有的由各地方水利部门监测,有的是流域机构监测,有的是环保部门监测,甚至有的监测断面重叠,一个监测断面几家在监测,检测信息互相封闭,这都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入库河流的水质监测,就是要科学地规划,合理的布局,严格控制进入各级支流的废污水总量,切实当好水资源保护的耳目。丹江口水库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但它也承载着一定的污染压力,主要是支流及上游河流。因此必须加强入库支流的水质监测,对神定河、老灌河、旬河等进行常规水质监测,支流神定河的径流量虽不大,但她是十堰市的一条排污河,十堰市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点就是神定河的治理,现在治污的重点正在转向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2002年十堰市的环境统计显示,神定河年排放污水38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1600万吨,生活污水22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完工后的总设计能力是l6万吨/日:老灌河也是一条污染较大的河流,这些河流都需要进行常规监测,以确保进入库区的水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3.4建立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为了确保持续优质的水源,不仅要及时地获取水源区内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而且要对未来的水质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区的水质,为此,就需要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1)充分利用流域机构具有水质水量的优势,水质水量并重。根据上游水资源量及水质分布情况,一方面对水量做出预报,另一方面对各监测站点的水环境检测信息统一分析、统一评价,并进行变化趋势研究,统一分析研究各支流对工业、城市废污水、农田灌溉退水等进入水源区时,会对水源区的水环境质量带来多大的影响,对未来做出预测。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利益保护之嫌,通盘考虑,协调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

(2)为了及时掌握水源区水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水源区内各机构的监测站点,可象水文测验一样向流域机构及时提供水环境监测信息,此为公益性的工作,流域机构作技术上的指导,这样根据各种监测信息,统一分析、评价水质成果,减小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最后根据对未来做出的分析成果,定期发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环境状况通告”,及时地与各地区、各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未达标的水域及河流,监督各地方、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对水源区水环境污染的隐患。

4结语

综上所述,丹江口水库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水资源,其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决定着调水的成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兴建的前提。我们要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减少污染负荷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控制点源污染,并依法采取行政手段,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同时,也要协调各地方、各部门,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共同保护好水源区的水资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百年大计,其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不仅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在当前已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丹江口水库范围大,水源广,污染事故肯定会出现,这需要我们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科学的监测手段。对于水源区水资源的管理,要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要积极地、认真地作好水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资源。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泊,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湿地 效益类型多样。水库来水90%源于汉江10%来源于丹江。依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在对该生态系统理化指标检测、生物资源调查和实地考察基础上,主 要从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和释放O2、控制侵蚀、保护土壤、参与营养循环等方面 对丹江口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毗临处;域跨鄂豫两省。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兴建的综 合开发和治理汉水流域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分为湖北境内河南境内两大库区,蓄水174亿立方米,目前为亚洲库容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库区水面最宽处在李官桥一带,东西宽为20多千

米;最窄处在关防滩一带,两岸夹峙不足300米;库区水位最深处在湖北丹江口与河南淅川之间台子下的省界江心,深达80多 米。

丹江口水库的枢纽工程由拦江大坝、发电站、升船机和两个灌溉引水渠渠首四部分组成,大坝高为162米,混 凝土大坝坝高97米,大坝总长2494米(其中混凝土坝长1141米),设计蓄水水位157米,相应库容为174亿立方米,泄洪能力为9200立方米/秒,电站装机6台,单机容量为1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为40亿千瓦时。升船机经过改造升级后一次可载重300吨级驳船过坝。两个引水渠渠首分别是位于河南淅川的陶岔(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设计流量为 500立方米/秒)和位于湖北的清泉沟隧洞,设计流量为100立方米/秒。这座水库是目前中国功能最全、效益最佳的特大型水库之一,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

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直达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调水13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将使丹江口市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给丹江口市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防洪

自水库建成几十年来,共拦蓄、削滞汉江,丹江上游发生的上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59次。解除了武汉、襄阳等23个县市1亿多人口及1860多万亩耕地的洪水威胁,其抵御暴洪的能力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发电

装机6台,总容量为90万千瓦时的强大电网。担负着华中电网主要的调峰电量和调频、调相、负载备用,事故备用等任务。不仅解决了武汉襄樊等城市的工农业用电,还为豫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工农业用电提供了有力 的保障。航运

在水库建成后,水库上下1000十千米的河道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其中从武汉到襄樊由原来的季节 通航变为全年通航,大大改善了鄂西北、以及豫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灌溉

从水库引水渠首引水,年均引水9亿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360多万亩。其灌溉效益已达5亿元以上。这 使昔日“水贵如油”的豫西南湘鄂“三北”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养殖

水库形成了700平方千米的水域和众多的库汊,为发展淡水鱼类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已成为 一个集国有、集体和私有等多种养殖并存,年产1000万千克以上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丹江口水库野生鱼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特产。旅游

水库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一望无际,自然风光优美迷人。正在成为集旅游观光、疗 养度假、水上娱乐、生态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水库七大污染源

来自企业的污染。虽然目前受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区淹没范围和高程等未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库周城镇规模较小,工业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基本上没有上马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库区周边的工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但汉库沿岸的水泥厂、化肥厂、化工厂、电冶厂、铁合金厂等厂区周围烟雾、粉尘较大,弥漫天空,大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来自城镇和农村生活的污染。不少库区周边的县、市将污水甚至垃圾排到附近的支流中,给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库区上游,广大农村和无排放水系统的乡镇所排放的畜禽养殖、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与各支流相通的河沟中。

来自肥料和农药的污染。据调查,目前十堰市每年化肥施用量已达每亩28.65公斤,农药使用量为2000吨。库区上游其他县、市也是如此,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在逐年增加。当地的一些水资源保护专家认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尤其在暴雨期发生的地面产流、径流会淋溶土壤中的氮、磷,冲刷积存于土壤中污染物,随水流汇入库区。包括农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面源,都对库区水质构成一定影响。

来自养殖业的污染。近年来,渔业在当地有很大的发展,在库区投饵和天然网箱养殖面积不断增大。再加上周边许多渔民网拦库湾养鱼、投饵成鱼网箱和鱼种网箱等,养殖的鱼所排出的大量粪便及投饵散失的饵料,对周围的水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畜禽养殖业也是如此,2000年时库周畜禽就已达到300多万头(只),其粪便总量年近600万吨,其中大部分未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丹江口大坝泄洪

来自漂浮物的污染。每年秋汛上来时这种污染最为严重。如果上游普降暴雨,上游城镇各类垃圾、苞谷杆、树枝、碎草等就会被冲入水库。受回水顶托,加上越到下游流速减缓,这些漂浮物就会不断累积,造成大面积水污染。

来自船舶的污染。随着丹江库区航运、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类船舶数量不断增加,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油污等数量也呈递增趋势。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这些船舶的含油废水、石油类物质、生活污水、垃圾等都直接排到水库中。

南水北调的论文 篇6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的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输水配套工程建设已提到议事日程,为确保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通水、同步发挥效益,良好的输水管材相当重要,通过对比,超高分子耐磨管在该工程城市中心输水系统中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输水管材一般分为金属管材、非金属管材和复合管材3 大类,目前我国长距离输水工程常见的金属管材有钢管、球墨铸铁管等;非金属管材有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玻璃钢管、硬聚氯乙烯管(PV C-U)等;常用的复合管材有钢塑复合压力管和各种钢骨架塑料复合管。

输水管道管材的选择要从多方面考虑。南水北调中收尾阶段的市政工程管道建设也相当重要。超高分子耐磨管与钢管的复合管道是该工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分子耐磨管良好的耐磨、无污染、硬度好、防腐、防震等特性,在该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环保和实用效益。

其中,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SR PE),即超高分子耐磨管的钢塑复合管材。此管材是以低碳钢丝绕焊成型的网状骨架(内侧为线形经线、外侧为环状纬线)为增强相、以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热塑料树脂为基体,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而成,其力学、水力、卫生、防腐、密封、安装、抗震等性能优越,最大缺点是耐温性能较差。

南水北调的论文 篇7

1.1 土方回填施工缺陷

在进行土方回填时, 由于压实不均造成局部干密度没有达标, 另外在原状土与回填土交界处由于不均匀沉降都会造成混凝土面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称为沉陷裂缝, 常见于渠底, 表现为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现30°~45°方向发展, 往往出现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 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

主要预防措施:1) 回填前要对原基面进行彻底清基, 将腐质物进行彻底的清除;2) 渠道回填部位一定要压实均匀, 且要达到最大干密度, 无法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必须采用人工夯实, 尤其对渠道与建筑物交叉部位回填要进行严格要求, 必要时将土方做成台阶状, 以利于回填土与原状土的连接;3) 渠道高填方段要预留足够的沉降期后才能进行衬砌;4) 对坡面局部超挖引起的松软基础在铺砂前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或地基加固处理;5) 铺设保温板时要注意连接牢固, 铺设平整, 不得产生局部下沉;6) 要做好坡面排水、防水工作, 对基础有渗水或地下水的部位要做好排水设施, 及时排除积水, 防止浇筑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 对浇筑成型后的坡面要及时安装路缘石, 防止雨水从顶部灌入混凝土底部。

1.2 衬砌混凝土施工缺陷

1) 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导致混凝土内外干缩程度不同而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后一周左右或混凝土养护结束后一段时间产生, 表现为纵横性的, 无规律的, 分布不均的裂缝;

2) 混凝土浇筑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振捣不均匀或漏振、过振, 运输距离过长, 造成水泥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 水泥混凝土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 这些因素不仅会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 还会造成水泥混凝土有较大的收缩, 致使水泥混凝土微观裂缝迅速扩展, 形成宏观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

1) 把好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关, 尽量选用干缩值较小, 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子的粗细度、含杂量要达到设计要求;

2) 拌和混凝土时, 要做好各种用料的数量和水灰比的控制, 满足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3) 混凝土运输要满足规范要求, 因客观情况运距过长时, 混凝土必须进行2次搅拌;

4) 应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使混凝土不过振、漏振或欠振, 不出现露石、蜂窝、麻面等, 要求机械振捣出浆, 随抹随光, 严禁2次上浆;

5) 衬砌成型后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应及时用磨光机抹面压光, 消除表面起泡, 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 无磨痕, 在磨光机抹面压光时应使其对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压力, 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消除混凝土初凝过程中产生的表面裂缝;

6) 衬砌完成后应及时切割伸缩缝, 切缝深度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切割伸缩缝应在衬砌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MPa~5MPa时进行。

2.3 养护方面的缺陷

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在凝结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此类裂缝常出现在混凝土表面, 形状规则长短不一, 互不连贯, 裂缝较浅, 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4h~5h左右出现, 当外界气温高, 风速大, 气候干燥时易出现。

主要预防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尽量晚拆模, 拆模后要立即覆盖, 并及时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 水源无保障或温度较低时宜采用喷洒养护剂养护, 养护期应以水泥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 即7~28天, 最好能长些。

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裂缝处理前均应根据裂缝的宽度、裂缝的分布数量和材料的不同特征,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裂缝要能保证结构原有的整体性、防水防渗漏、抗冻、保温等功能, 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与施工条件的许可。处理方案还需经设计单位批准。主要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3.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处理方法, 它适用于稳定的、表面的、缝宽较小的裂缝。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 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到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 通常可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此种方法即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又可以达到防水目的。

3.2 凿槽嵌缝法

此法适用于中等宽度裂缝, 即将裂缝切成深2cm、宽15cm~20cm的凹槽, 或人工将裂缝凿成宽10cm、深5cm的V形槽, 在槽内湿润后铺涂预缩砂浆或丙乳砂浆抹平。深进裂缝和贯穿裂缝可按照厚度沿裂缝条状切除, 宽度为20cm, 然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浇筑时, 在混凝土中按设计要求添加适量膨胀剂。

3.3 灌注法

灌注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 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整体, 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3.4 拆除重新浇筑混凝土

当混凝土严重损害时, 应将损坏的单块板拆除掉, 然后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

4 结论

渠道衬砌混凝土板裂缝是相当普遍的难题, 从施工角度来看, 主要受土方回填的质量、削坡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控制, 切缝时间的掌握以及养护等因素的影响, 但只要经过因地制宜改进设计, 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衬砌裂缝是可以预防的。实践证明, 以上裂缝处理措施投资小, 施工简单易行, 效果较好, 可以广泛采用。

摘要:南水北调是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 但由于施工中影响因素众多, 尚难完全避免出现一些施工缺陷、从而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甚至结构性裂缝。这不仅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外观质量, 更为甚者将会影响整个渠道的寿命及结构安全。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 有设计原因、施工原因及环境原因, 只要我们在施工中抓住主要环节, 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就能有效降低裂缝产生的几率, 从而保证衬砌质量。为此本人结合近几年来在南水北调的工作经验从施工方角度谈几点关于渠道衬砌裂缝成因与处理的看法。

关键词:南水北调,渠道衬砌,施工缺陷,裂缝

参考文献

[1]崔宏才.渠道混凝土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河北水利, 2007, 8.

[2]李安国.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篇8

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也是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问题。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沿途土地的利用和风景景观的影响,国家是有规划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南水北调这个工程是什么样的。

这个工程所涉及的河流达到三四十条,工程所走的线路要么是从河流上跨过去,要么是从河床下潜过去,因为它要求绝对封闭,不能与其他的水系混合起来。也就是说,遇到河流需要穿过,则要么架高架桥,要么打涵洞。另外,工程沿路都要把底部的土硬化,否则土地的盐碱会进入到水里面,就满足不了生活用水的要求。既然要动土,必然会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影响。世界上有许多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像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也是这样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肯定会受到影响。但要说成灾难,还远远达不到那样的程度。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政府和科学家对工程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已有考虑。比如在东线,江苏和山东两省就制定了—些治污方案,水质得到大规模改善,再加上人工湿地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所以,工程对环境有影响是不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处理。

其实,我们现在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还有没有水可调?现在全世界都在说水资源危机,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北京和天津的生活用水大部分还是来自周边地区。南水北调工程还在建设,还未投入正式使用。因此在考虑生态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南水北调工程本身有没有水,这会成为较长时间内的一个大问题。如果没有水怎么调呢?如果把南方的水全调过来,汉水流域的用水就有问题了。原先人们还有过一个设想,即在重庆渝东的开县有3条长江支流,水量非常充沛,这个设想就是打400千米到500千米的直线隧道,从开县把长江支流的水引到丹江口去。这个工程浩大的方案且不说可不可行,但它反映了大家的一个担心,就是丹江口的水资源是很紧张的。

上一篇:科技赛事开幕式致辞下一篇:就业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