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共11篇)
.也
⑴同现代汉语“也”。例: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④曹公,豺虎也。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这谓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①余闻之也久。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例: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篇三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骚》: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6、《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17、《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19、《吉诃德的时代》:针对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泛滥,社会公众受小说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把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的身上这一现象而写,希望作家们能够正视大众心态,用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教育民众,结束中国的堂吉诃德时代——公众愚昧的时代。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
26、《察今》:旨在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作者认为,古今时世不同,事物在变化,必须明察当今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主张世变时移,因时变法,不能盲目依从古训。
高考语文必考重点知识归纳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合从缔交
(“从”
通“纵”)
2、制其弊
(“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
(“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
(“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
(“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8、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
(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
(像用包布)
(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
(向西)
(向东)
(向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
(引,招致)
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
(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
(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伏尸百万
(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固定词组】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知识,趣味记忆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极大的兴趣, 使人神经兴奋, 激起学习动机, 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 易于记忆, 并能牢固保持。因此,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知识尽可能形象化、趣味化。我在从事化学教学的过程中, 采用了编选歌诀、利用谐音、联想记忆、形象比喻等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此, 我将所采用的方法及点滴经验叙述如下, 期望与广大的教育同仁共同探讨。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 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读起来朗朗上口, 利记易诵。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 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 以防倾倒过多。再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操作要领, 我将其编为歌诀:“实验开始先通氢, 空气排尽再点灯, 由黑变红就撤灯, 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后通会爆炸, 先停后撤会氧化, 由黑变红即变化, 云长脸上笑哈哈。”三国时的关云长脸为红色, 这儿的“云长”指刚刚被还原出来的铜单质。像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实践表明, 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记忆,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 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黑色金属“铁、铬、锰”可谐音为:“铁哥们”, 磁铁能够吸引的金属为“铁、钴、镍”可谐音为:磁铁能够吸引“铁姑娘”。再如, 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贴锡铅统共一百斤。”
三、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 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 先通气后加热, 实验结束时, 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 (分解反应) 、“合二为一” (化合反应) 、“取而代之” (置换反应) 、“相互交换” (复分解反应) 。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 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抓住问题特征, 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 对比联想, 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 (不同)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化合物) 。”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 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 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 可记为:“纸 (织) 上染了肥油。”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教师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 教师可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横、二放、三慢竖”等。
六、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如记忆一氧化碳性质的谜语是:”左侧月儿弯, 右侧月儿圆, 弯月能取暖, 圆月能助燃, 有毒无色味, 还原又可燃。”记忆生石灰, 熟石灰及其变化关系的谜语是:“无水则生, 有水则熟。”
七、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 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 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 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 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就可以理解了, 也易于记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 把飞行能力强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 把飞行能力弱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 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这样较易记住。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考 ; 盐类水解题型 ;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93-01
在高中化学当中,盐类水解始终是比较重要的知识,在历年的高考当中,盐类水解的题型都占有很大的比例。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类物质当中,一些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这些弱电解质进一步促进水的電离,提高水的电离度。在近十年的高考当中,每年都有涉及到盐类水解知识的题目,是高考化学当中最大的热点题型之一。经过归纳和总结,发现在高考化学当中,盐类水解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盐类物质对水电离的影响问题
例1:在pH值为9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当中,如果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分别为A摩尔每升和B摩尔每升。求A和B之间的关系。由于氢氧化钠是强碱,有抑制水电离的作用,因此水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相等,都是10-9摩尔每升。而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有促进水电离的作用,因此,水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为10-5摩尔每升,因此,A和B的比值为10-4,也就是A=10-4B。
例2:在室温下pH为12的某溶液当中,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是多少?此种题型应当分来年高中情况考虑。如果溶液为碱溶液,碱性物质中的氢氧根离子会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水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2摩尔每升。如果溶液为碱性的盐溶液,由于溶液中的弱酸根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对水的电离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2摩尔每升。
例3:在pH为4的氯化铁溶液和pH为10的碳酸钾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分别为a1和a2,求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氯化铁溶液当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4摩尔每升,在碳酸钾溶液当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10-4摩尔每升,而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数量相等,因此在两种溶液当中,水的电离程度是相等的。
二、溶液蒸干灼烧后固体产物的判断问题
例1:将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由于氯化铁的水解程度较大,而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和氯化氢之间发生可逆反应,由于水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对溶液进行加热的时候,水节平衡会发生正向移动。当溶液蒸干时,氯化氢挥发,得到氢氧化铁。进行灼烧之后,氢氧化铁发生分解,最终得到的固体产物为氧化铁[1]。
例2:在氯化铝、碳酸氢钠、硫酸镁、高锰酸钾这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加热蒸干灼烧,最终能够得到原有物质固体的是哪种物质?这种题型主要是对各种物质和固体的热稳定性进行考查。氯化铁容易水解,在加热蒸干后,氯化氢挥发,得到固体氢氧化铝,灼烧后生成氧化铝。碳酸氢钠和高锰酸钾的固体加热会发生分解。而硫酸镁中的镁离子虽然能够发生水解,但在加热灼烧之后,生成的硫酸不挥发,因此仍会生成硫酸镁,且不易分解。
三、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
例1:在一升水当中分别放入一摩尔的氯化钾、氢氧化镁、碳酸钠、硫酸镁,并且进行充分搅拌,哪种溶液中的阴离子数量最多?由于氯化钾和硫酸镁都是强电解质,完全溶于水,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水解,都是0.1摩尔每升。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氢氧根离子浓度小于0.1摩尔每升。碳酸跟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因此阴离子水量最多,答案为碳酸钠
例2:在物质量浓度相同的氯化铵溶液、硫酸氢铵溶液、醋酸铵溶液、碳酸氢铵溶液当中,哪种溶液中的铵离子浓度最大?在溶液当中,铵离子和水、氨水和氢离子之间存在可逆反应。硫酸氢铵在水中电离,产生大量氢离子,使反应左移,因此硫酸氢铵溶液中的铵离子浓度大于氯化铵溶液。而醋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水解为碱性,会使反应右移[2]。因此,硫酸氢铵溶液中的铵离子浓度最大。
四、酸性强弱的比较和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问题
例1:将滴有甲基橙的饱和醋酸钠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由于醋酸钠的水解作用,溶液呈碱性。而甲基橙在pH值为0-3.1之间为红色,在pH值为3.1-4.4之间为橙色,在pH为4.4-14之间为黄色,因此滴有甲基橙的饱和醋酸钠溶液为黄色。而水解过程吸热,因此在加热时溶液的碱性增强,因此溶液为黄色不变。
五、双水解应用于离子共存问题
例1:在以下四组离子当中,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哪组?①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钾离子。②铝离子、氧化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钠离子。③亚铁离子、铵离子、硫酸根离子、硫离子。④铁离子、硫氰根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在第二组中,铝离子和氧化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都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在第三组中,亚铁离子和硫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在第四组中,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同时也和碳酸跟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3]。因此正确答案为第一组离子。
六、水解生成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和其他物质的反映问题
例1:在氯化镁酸性溶液当中,为了除去铁离子,可在加热搅拌的同时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什么?在酸性氯化镁溶液中除去铁离子,加入的试剂应当调整pH值,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同时不能混入新的杂质[4]。综合这些因素,应当加入的试剂是碳酸镁。
在历年高考化学当中,盐类水解题型都是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应当对盐类水解题型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才能更好的备战化学高考。本文所归纳总结的六种题型,是高考化学当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出现的题型。本文通过一些列举例,对这些题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国忠. 高考盐类水解题型归纳解析[J].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19(02):56-58.
[2]冯玉.高中化学新课程总复习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孙建明.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章琳.化学高考试卷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的分析研究[D].扬州大学,2013.
1.概念:一种物质被氧化,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注意:该处的“一种”是广义的“一种”,非就是一种,可能是多种。有被氧化、还原的物质即可)
2.特征:有化合价的改变。
3.实质:有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形成离子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形成极性共价键,统称电子转移)
4.关系:
⑴氧化和还原的关系:
是一个反应的不同对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不是两个孤立的反应。像“买和卖”一样。
⑵和四类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注意: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的转变等)
⑶和有机氧化还原的关系
有机的氧化是除氢或加氧,还原是除氧或加氢,若从化合价(氧化数)的改变看,和无机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致的。
⑷几个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做氧化剂→表现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还原产物
5.表示:
⑴单线桥法 例:
⑵双线桥法 例:
第二片:规律
1.守恒规律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各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电子守恒。
2.先后规律
氧化、还原性强的氧化、还原剂,优先被还原或氧化,如在FeBr2和FeI2的混合液中滴入氯水,因还原性I->Fe2+>Br-,所以,I-最先被氧化,当Fe2+部分被氧化时,溶液中肯定没有I-,Br-一定还没有被氧化。
3.价态规律:
⑴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注意:非价态愈高氧化性愈强,价态愈低还原性愈强)。
⑵不同物质的同种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生成物往中间价态靠拢(注意只靠近,不交叉。也有叫归中规律的)如:H2S+H2SO4(浓)=S+SO2+H2O,氧化产物是S,还原产物是SO2。另:浓硫酸可以干燥SO2(二者硫元素无中间价态,不反应)。
⑶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一般可以向相邻价态歧化(也有叫歧化规律的),如:Cl2+2NaOH=NaCl+NaClO+H2O.条件不同时,也有可能其他歧化方式。
第三片:对比
即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对比,其常见标准有:
1.依据化学方程式。方程式所有物质中,氧化剂氧化性最强,还原剂还原性最强。
2.依据反应条件。和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不同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条件要求愈高,如:浓度、温度、压强等(不包括催化剂),其还原性(或氧化性)就愈弱。反之,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愈靠前,还原性愈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愈弱,Fe3+氧化性强于Cu2+,是正常价态的对应离子)。
4..依据元素周期表。金属的还原性:同周期原子序数愈小(靠左)、同主族原子序数愈大(靠下),还原性愈强,。非金属的氧化性:同周期原子序数愈大(靠右)、同主族原子序数愈小(靠上),氧化性愈强(对应阴离子氧化性愈弱)。
5.根据电化学判断。
⑴原电池中:
①负极还原性强于正极,
②正极优先放电的阳离子氧化性强。
⑵电解池中:
①阳极优先放电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②阴极优先放电的阳离子氧化性强。
第四片:配平(1)
1.原则:遵循三大守恒。
2.步骤: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3.方法:十字交叉法。
附:例题:NH3+O2=NO+H2O,
⑴先正确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及1mol的该物质得失电子总数:
⑵交叉电子得失总数目为对方系数:→4NH3+5O2=NO+H2O,
⑶调整氧化还原产物系数:4NH3+5O2=4NO+6H2O,
⑷最后调整非氧化还原元素系数,该反应已平,无需调整。
①若得失电子有公约数,要约掉再交叉,例:2H2S+SO2=3S+2H2O
②若系数出现分数,要扩大相应倍数,例:8NH3+6NO2=7N2+12H2O
③化合反应和归中反应要从前往后配,而分解反应及歧化反应要从后往前配,具体方法和前面一样。例:3S+6NaOH=2Na2S+Na2SO3+3H2O
④部分氧化还原的反应,应先配平氧化还原部分后,再加上未被氧化还原的。例:过量的铁粉和稀硝酸的反应,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⑤多种元素变价的反应,一定注意是1mol的该物质得失电子总数。
例:
如果是生成多个价态物质,按照要求,按一种物质处理。例:一定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Fe2+和Fe3+之比是2∶3,其方程式的配平如下:15Fe+52HNO3(稀)=6Fe(NO3)2+9Fe(NO3)3+13NO↑+26H2O
第四片:配平(2)
⑦化还原的离子反应,先配电子守恒、再配电荷守恒(有时根据反应环境补充H+或OH-等相关离子)、最后配质量守恒。
例: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⑧复杂的离子反应,亦如此。例:Cu2S使酸性K2Cr2O7溶液褪色3Cu2S+5Cr2O72-+46H+=6Cu2++3SO42-+10Cr3++23H2O
⑨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关键标对C元素的化合价(氧化数),方法完全一致。例:碱性条件下乙烯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MnO2,同时被氧化为乙二醇的离子方程式。
3CH2=CH2+2MnO4-+4H2O=2MnO2+3HOCH2CH2OH+2OH-
很明显,标对化合价是解决配平的根本出发点,至关重要,通常的标价通常是:先标金属后标非金属(因金属只有正价,有负价的一定是非金属),非金属内部的标价顺序及标价为:,后标的非金属都是以化合价代数和等于O进行计算而得(计算得的数值0、分数、带_的都无所谓)
1、过氧化钠的颜色:淡黄色,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2、Na2O、Na2O2: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例都是2:1.
3、钠与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融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呲呲的声音,最后溶液变红。
4、工业上制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
(1)俗名:碳酸钠:苏打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
(2)溶解度:碳酸钠大于碳酸氢钠
(3)相同条件下,溶液的碱性:碳酸钠碱性强。
(4)与酸反应:碳酸氢钠更加剧烈。碳酸钠慢,
(5)稳定性:碳酸钠非常稳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7)用途:碳酸钠:制玻璃、肥皂、纺织、洗涤剂。碳酸氢钠: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灭火器。
6、将钠投入到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在与盐的溶质反应。
7、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必须先用稀盐酸洗净,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8、Na、K保存于煤油中。用多的钠、钾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金属钠着火可用沙子盖灭
9、不能使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有强碱、水解生成强碱的盐;不能使用橡皮塞的试剂有:强氧化性试剂、溴水、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 CaO
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
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
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
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
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颜色反应
8、“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地沟油成份是含有有毒物质的油脂,可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1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
12、古人精制砒霜过程为:“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13、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朱砂.HgS
14、《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15、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蒸发、结晶、溶解
17、《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8、《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20、《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21、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22、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2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
24、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 27、856年英国传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译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万物皆以六十四种元质配
合而成,如金银铜铁养轻淡炭等皆是元质,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现代之“原子”
28、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
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在《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碱剂”或“石碱”是指草木灰
29、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硝石和臭粉 KNO3、NH4HCO330、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方以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是指的硫酸
31、《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氨水、碘酒
32、《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33、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制得水煤气
34、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记叙药物730种,其“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硝酸钾
35、我国医“山居多瘿”,也提到“海藻治瘿”“瘿”的产生与环境土质或饮用水的碘物质缺乏有关
36、“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37、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雾有云就有胶体。
38、《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39、鉴别《新修本草》: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应。
40、“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41、“滴水石穿、绳锯木断”前者化学变化后者物理变化。“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4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4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4、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
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45、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碳酸钾
46、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47、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8、,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是指硝酸钾不能撞击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烟”字的诗句,“烟”实则为“雾”
50、《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下列
51、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
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52、石穴之中,所滴皆为钟乳”,该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氢钙溶液
53、《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化学腐蚀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3.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7.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高考物理必备基础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方计划如下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要坚持做到一个不落,有所侧重。
一个不落是说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小要点,因为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基础,时间也足够长,所以一定要全面复习,高三物理教材上每句话都要思考。但这并不是要把所有知识一视同仁,而是应该按照考纲对那些基础的而又比较难的章节多下些功夫。
物理学中更难学的还是力学,因为学生很有可能混淆不同的概念,毕竟物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一直比较抽象。所以,同学们做题的视乎有时候甚至是运用到自己的想象力。情况不同,对力的分析也不一样。对于这些比较难的专题同学们就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
另外,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阶段,尽量将自己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因为考卷上的题目大部分会涉及到不同的知识,这时候我们的物理综合能力就显得和重要了。不会因为某一个知识点不知道就解不出题目。
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二、怎样答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有何特点?
1.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
2.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
3.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孔孟学说。
4.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二、对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认识?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新儒学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同时,“罢黜百家”并不是要消灭其他各派学说,而是把儒家思想作为其统治的主导思想而加以扶植。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 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
2、实用类
(1)考点内容: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
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
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
(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 议论 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
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
(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推荐阅读:
高一化学必考知识点整理11-30
9上化学知识点归纳07-18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01-01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01-09
高考化学论文07-27
全国卷高考化学09-17
化学高考备考方案09-25
高考复习指导化学05-29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备考06-10
高考化学模拟题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