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当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各类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也在上升,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么来看待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呢?究其原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部门执政不公,造成了“有理访”问题的发生。在执法执纪过程中,存在“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以及徇私情、枉国法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群众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引起的信访案件;另一方面是信访人思想偏激,引发“无理访”案件的发生。部分信访人由于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漠,他们抓住了政府害怕上访的心理,助长了他们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念头。

因此,对待有理访,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晓之以情,动之于法,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最大限度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对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要采取相应的办法,组织研究,重点解剖,切实加以解决,不留后患。对待无理取闹、无理缠访和煽动、闹事上访者,坚决予以打击,决不姑息,制止各种违法上访和无理缠访行为的发生。下面我就如何正确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讲几点意见:

首先必须解决好对信访群众的感情问题。各种各样的调查都反映一个共同的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涉法涉诉信访群众都遭受过伤害和不幸,特别是那些常年上访不止的群众。如果不是遭受到不幸、不平之事,谁愿意抛家舍业、抛妻别子、流浪街头、奔走呼号?!他们的心灵需要安抚,他们的遭遇需要同情,他们的困难需要解决。少数信访人言辞激烈、蛮不讲理,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很可能与当初发生不幸时,受到过度刺激有关。他们是需要社会理解和关爱的人!老百姓来信来访,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一定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诉求,通过信访发现工作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发现影响民生的问题;通过信访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并认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是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根本保证。乡镇党委政府最有责任、也最有能力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一些信访案件特别是陈年积案,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复杂而又敏感,处理起来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加强组织领导,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仅靠政法部门往往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臵,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应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职能作用的同时,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局面。政法委应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把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作为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强化执法监督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部署。政法部门应坚决摒弃目前处于矛盾多发期、各类案件数量大、出现一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所难免的错误认识;摒弃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任务繁重、耗费精力大、一时难以完成的厌战思想;摒弃案件已经走完法定程序、一些问题的解决于法无据、工作手段少的回避心理;摒弃认为信访要求过高、难以满

足、结案标准难以达到的畏难情绪,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第三,必须坚持群众满意标准。这是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根本标准。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今天,我们在“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结案标准基础上,提出群众满意这一根本标准。在大量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上访群众有理或部分有理的占大多数,真正无理纠缠、漫天要价的是极少数。我们绝不能因为极少数人无理缠诉,就对整个上访群众的诉求产生错误判断。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信访群众是考官,政法干警是考生。就绝大多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而言,只要工作深入,措施有力,方法得当,是能够达到群众满意的。如果群众不满意,说明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只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真正把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是能够让群众满意的。即使一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谅解。

第四必须坚持因案施策。这是由信访案件特点所决定的。解决信访案件,必须坚持逐案分析,因案施策,对症下药,增强措施的针对性的实效性。对初信初访案件,要严格实行首办责任制和限期办理制,发现一起、解决一起,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和一次化解率,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初信初访阶段和首办环节,避免形成新的信访积案和信访老户。应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和解决信访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理顺思想情绪统筹结合起来。对依法不足以提起再审或立案的“瑕疵案”,应耐心诚恳地做好安抚解释工作,并视情况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对刑事积案,应组织力量尽快侦破,对时过境迁、短时间内难以侦破的,应让信访人了解办

案进度和难度,同时做好思想安抚工作,以关怀赢得信任,以行动争取理解。对民事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而申请人确实生活困难的,应通过政府救助、社会救济等途径,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无理缠访闹事的,应加强法制教育。对问题已经解决但又反复信访的,应依靠基层组织、信访人所在单位及其亲友等,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少数人利用各种时机闹事,企图通过引发事端、制造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来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五必须严格责任查究。这是正确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时期,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不断产生、部门信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往往与责任查究不严格有关。实践证明,凡是责任制落实得好、责任查究严格,工作进度就快,效果就好。凡是工作责任不落实、查究不到位的,工作效果就差。正确有效地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向有关部门逐件交办,提出办结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应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制,增强执法办案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心。应把办案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坚决实行“谁办的案谁就要负责到底;谁办的错案就追究谁的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适时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于新发生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应逐案倒查,发现在执法环节或信访环节中存在违法违纪、失职渎职行为的,应按照规定严肃查处。对因思想不重视、措施不落实、工作不负责,导致本地区本部门新访案件频频发生、初访初信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重复访多、越级访多,或发生重大信访问题、造成严重影

响的,应依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追究有关单位一把手的责任。

第六必须加强源头治理。这是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治本之策。对乡镇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来讲,要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入手,深入查找执法理念、执法水平、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认真进行整改。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政法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的问题,为保障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执法理念,摒弃就案办案思想,严格办案程序,坚持判前释法、诉讼调解、判后答疑,通过辩法析理,解疑释惑,使当事人自觉服判,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对不服裁判的,要引导当事人依法主张权利寻求救助,依法信访,有序信访,逐级信访,减少和遏制违法信访。徒法不足以自行。政法队伍素质决定着执法办案质量。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执法责任体系、执法质量考评体系、执法监督体系,从制度和机制上预防和减少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文明、不廉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办案质量,力争把每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第七必须长期坚持领导接访制度。领导干部“亲自包案、亲自接访、亲自阅卷、亲自协调、亲自回访”,能够真正解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领导不与信访人详谈,就不知道群众真正诉求;不亲自阅卷,就不知道办案中的问题。因此,应把领导接访作为一项长效制度坚持下去,有力推动信访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少初信初访,如果一开始就由领导接访特别是一把手接访,问题就有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旗人才工作半年调度会,主要任务是:通报2013年上半年全旗人才工作考核情况,总结今年前六个月的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任务。刚才,农牧业局、旅游局等五个单位作了汇报发言,史军同志通报了2013年上半年全旗人才工作考核情况。上半年,在人才工作基础不实、困难较多的大背景下,一些部门还是立足本职工作,围绕各自领域、系统的特点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情况通报中,我们也看出,有的部门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有些部门甚至什么工作都没有做,通报名单上都没有。这些不做工作的单位往往是在怨天尤人,没人力、没财力。但是大家有没有认真思考,基础相同、性质相近,为什么有的部门做的好,有的部门做的不好?今年人才工作在实绩考核中是赋予很大分值的,年底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就工作完成情况要专门向旗委常委会述职。希望大家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做的好的要保持成绩,做的相对较差的要迎头赶上。下面,就今年以来的人才工作和今后人才工作重点,我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布局、合理安排,促进人才工作上轨入道

就前半年工作而言,从整体上看,我们认为,全旗人才工作处于一个上轨入道的态势,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依据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成效。

一是强化管理,人才工作规范运行。上半年,重新修订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规范了领导小组议事、重大事项报告、人才工作联络员、人才信息、督促检查等五项制度,人才工作运行更加科学合理。6月份,我们对人才工作成员单位上半年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从考核情况来看,各成员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特别是在载体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二是科学部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年初,旗委印发了《2013年全旗人才工作要点》,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13年全旗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并对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进行了专题培训。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结合实际抓部署、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如:农牧业局通过开办田间学校、外出深造等有效途径,加大对“土专家”、“田秀才”的培养力度,积极与科研机构对接,加大食用菌生产技术升级,成立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团队——农牧业卫星应用研究团队,与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合作,加大黄河野生鱼的改良研发,建成杭锦白绒山羊良种繁育场;旅游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成了集影视创作、教学指导、实践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乌兰牧骑建设了拉苏荣大师工作室;民政局委托发达地区3名资深社工为全旗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培训。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大家不要小看社工人才队伍,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对老年人服务、关照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者就是从事这项具体工作的,而且这也是一个产业、一项事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支队伍建设好。值得欣慰的是,我旗80名社工人才被市人社局评为社工员,下一步我们要培养评选有资质的社工工程师。

三是注重实效,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构筑人才规划政策体系。去年年底,委托自治区人才发展研究院专家组编制《杭锦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初稿已经完成,现正结合全旗未来发展布局进行修编,近期要给县级领导做专题汇报,争取在10月份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人才规划的大框架下,我们制定出台了1个决定和10项具体办法,形成了“1+1+10”的规划政策体系,规划政策体系对人才如何引进、如何认定、如何服务、如何提供支撑、本土人才如何培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同志们,以上这三个方面的进步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立足实际,再创佳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旗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前一段时间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次会议上,对旗区人才工作进行了排名,我旗位列第三梯队,整体工作仍然是滞后的。下一步,要立足我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在“沙、河、风、光、文、旅”六大领域做足文章。

二、认真剖析、深化认识,正视人才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人才工作认识不够。人人都可以成才,但人人都成不了尖端人才,我们现在讲的人才重点是指尖端人才。大家都知道,神州上太空、蛟龙入深海,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支撑这些项目的都是尖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讲,引进一批尖端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企业、激活一项事业、创新一个领域。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的人才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作为杭锦旗的一员,不要看我们今天站在什么地方,而是要看我们今后会走到什么地方,我们今天的位置虽在鄂尔多斯比较靠后,但是十年以后就未必靠后。停滞与进步,重点取决于人才支撑,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抓好人才工作,让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应。最近旗委云书记也指出,杭锦旗要想突围,人才将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他特别提出,我们要在党政人才队伍中开展“千人计划”,选派优秀党政人才到清华、北大、新加坡、德国去锻炼、去观察、去学习,最近我们在北大举办了一期班,效果很不错。云书记也提出,到清华、北大、浙大等高等院校和深圳、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国外搞人才飞地,柔性引进相关的人才团队,从而引进项目。我认为旗委主要领导对人才工作认识很高、格局很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这些意见,制定出台具体的东西。

二是人才工作载体缺乏。人才载体是研发中心、创新团队、相关企业等承载人才的平台,是人才工程、人才项目、产业园区的落脚点。目前来看,我旗是全市人才载体最薄弱的一个旗区。基于这个现实,3月份,我们与亿利资源集团建成库布其沙产业科技孵化中心,与中科院院士达成合作协议,柔性引进相关专家和团队。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建成农牧业科技孵化中心、农牧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好多同志不明白,在农牧业领域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究竟有什么用?通辽的开鲁县给出了答案,该县与我旗产业结构相近,也是农牧业大旗,他们建有好几个院士工作站,重点研究玉米种子,在全国很有影响力。我们也一样,在农牧业领域要创建几个自己的品牌,有效提高知名度,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一,推进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按照自治区“8337”战略部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我旗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集聚载体和孵化平台,为我旗的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要构建农牧业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平台。要依托资源优势,在沿河地区建立农牧业产业科技孵化中心,引进专家研发团队对农畜产品深加工、黄河野生鱼改良进行研发,年内,要建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要成立农牧业卫星应用研究团队,加大卫星放牧研发成果的运用,辐射更广阔的市场和群体。二要构建优势产业载体平台。立足于我旗的新能源产业优势,建设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研发载体;立足于杭锦2#土资源优势,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进杭锦2#土研发;立足于沙产业资源优势,依托分级沙专业化利用园区,筹建分级沙产业化运用北京专家工作站。三要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助康恩贝药业建成滴丸生产研发重点实验室,引进领军团队从事滴丸生产研发;协助亿利资源集团建成沙产业研发中心及组培实验室,并建成院士流动工作站,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第二,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和引进是人才工作的两翼,缺一不可,在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人才。一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有关单位要于7月底,制定出台高技能人才、教育卫生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文化艺术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等培养办法。二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已出台的一个决定和十项配套制度,涉及到本土人才培育方面的,大家一定要贯彻好、执行好,切实提高本土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三要积极搭建培训平台。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定期组织本土人才进修培训和赴外考察,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同时,要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消除本土人才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岗位之间的流动障碍。四要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参加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并由旗人社局牵头到高等院校、发达地区开展一次“人才订购”活动。

第三,提升人才精细化服务水平。目前直接在旗内服务于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在旗外为我们服务的尖端人才很多,如:与伊泰合作研究精细化学品项目的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博士生导师李永旺研究团队、与蒙西LED合作研究新能源产业的日本博士阿久津仲男专家团队、与亿利资源合作研究沙产业的生态文明国际契约科学家联盟。我们要服务好这些团队和科学家,相关单位要主动对接,主动出去看一看,解决他们在工作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旗委下一步也将出台领导联系专家名录,进一步抓实这项工作。

第四,做好人才品牌工作。大家都知道包头的西洽会,西洽会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洽谈、资源洽谈、产品洽谈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人才交流、洽谈、合作、引进的一个重要品牌工程。为了实现人才品牌化,目前,我们正在与亿利资源集团对接,依托8月份举办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七星湖召开一次全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沙产业人才交流活动,并且要形成长效机制,今后只要召开沙漠论坛,就要举办沙漠科技人才交流活动,力促形成一个人才交流品牌。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一)认识再提高,真正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招商引资工作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头等大事。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要求全县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压倒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任务来抓。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时刻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县委决策,确保完成任务。从目前面上进展情况看,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时至今日,在全县210个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中,还有89个单位没有动作、没有实绩,这绝不是干事创业的态度。为什么同等条件下,有的单位能够完成任务,而有的单位却没有进展?我在这里再次强调,凡是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特别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实绩的单位,不管是乡镇、部门还是企业,不论你有多大困难,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在这件事上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任何价钱可讲,完不成任务是不能原谅也是不允许的。希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抓住当前这段时间,迅速行动,马上出击,想尽一切办法,迎头赶上,不能拖了全县的后腿。

(三)重点再突出,瞄准目标集中突破。先进地区的招商引资都有主攻方向和重点,相比之下,我县在这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重点和热点区域。下步,要讲究策略,找准目标,突出招商重点,实施集中突破。境外,要瞄准日、韩、台、港、欧美及东南亚作文章,抓住这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寻求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的机会,充分利用我县的有利条件,巩固传统贸易,开拓新兴领域,促使他们在我县投资和追加投资,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他们的农副产品出口供应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制造业基地。境内,要把主攻方向放在上海、浙江、广东、福建、青岛、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多路出击,多方招商,力争取得实效。

(四)工作再落实,提高项目成功率。前段我们不管是随(上级市)团还是自己组团外出招商,都谈成了一批意向、协议或合同项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将这些项目进行梳理排队,组织专门力量,分门别类,逐个落实。对有意向的项目,要跟上后续工作,加强联络,诚心诚意地与外商洽谈,仔细了解外商要求,能拍板的争取快拍板,力争把项目谈成。对有协议的项目,要马上召开项目分析会,对外商提出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同外商进行实质性的磋商。对涉及眼前利益的事项,要着眼长远,该让步的让步,该减免的减免,让外商吃上“定心丸”,力促项目尽快签约。对有合同的项目,要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确定专门领导负责,搞好协调调度,争取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尽快开工。要通过脚踏实地、扎实有效的工作,一环扣一环,跟踪抓落实,千方百计使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投资,投资变效益。

(五)责任再明确,严格政策兑现。为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年初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县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这次会上,又以县招商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对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月度考核认定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从县直10个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班子,每月一次对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考核认定。县委、县政府决定,要把招商引资实绩作为考核干部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以招商引资成绩论英雄、排位次、定奖惩。对这些政策,县委、县政府态度非常明确,凡是明文规定的,就要坚决照办。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自我加压,奋发努力,确保工作实效。关于扣留抵押金的问题,这是招商引资的“逼法子”,有助于增强各单位的责任感和压力感,这一点年底一定严格兑现。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抵押金由财政全部返还;对部分完成任务的,按比例扣除;对没有实绩的,全部扣下,作为招商引资基金。各级各部门也要根据各自任务分解量化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搞好考核奖惩。

(六)服务再加强,营造整体合力。一要增强大局意识。经济工作是中心,招商引资又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县委、县政府全部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全县上下要继续发扬“大合唱”精神,树立“一盘棋”思想,携手共进,通力合作,一切围绕中心转,一切为着发展干,努力营造想发展、议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提高工作效率。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政府提速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最近国务院作出决定,取消了若干行政审批项目,我县清理压缩的行政审批项目也已公布终止执行,下步还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压缩。各有关部门要将现行审批项目挂牌明示,履行承诺,限时办结,坚决杜绝一切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有违反,县里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要创新服务方式。要学习借鉴外地“绿色通道”、“首问负责制”、“首接负责制”等先进服务经验和模式,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要在深入开展“包揽式”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营造浓厚的“敬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同志们,招商引资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的长远和未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招商引资尚未破题的单位,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压力感,振奋精神,苦干实干,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旺盛的创业斗志,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奋战45天,确保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为推动全县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同志们:

刚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项目土地报批及供应工作作了汇报,大家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很好的发言。应该说,这次会议的形式很好、效果很好。下面,就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和管理工作,我讲二点意见。

第一,看形势,要迎难而上。

刚才,xx局长对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项目土地报批及供应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可以说,今年以来,自然资源系统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不断规范和繁荣土地市场,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促进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讲,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有”:一是保障发展有突破。认真落实土地供应政策,统筹安排用地需求,确保了全县重点工程、工业项目和民生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复垦整理有实效。认真组织实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项目,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实现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三是增加收益有举措。严格招拍挂出让制度,依法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四是规划编制有成效。高质量的开展成片开发方案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更好地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执法监察有力度。从前段时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卫片执法问题整改的情况来看,整改效果良好,保障了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以上这些成绩,县政府是充分肯定的,这也是大家一直齐心奋战、辛勤工作在自然资源一线上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对大家的辛劳付出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更应重视。目前,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土地制约项目顺利落地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各类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自然资源管理正常秩序。这些问题的产生反映了我们的自然资源利用、保护、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压力日益增大、责任日益重大。

破解这些难题和压力,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保护发展是当前自然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护资源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两者的根本是一致的。我们一定要统筹好两者的关系,既不能以保护资源为由对经济社会发展不主动作为,更要警惕以保障发展为由弱化保护、疏于保护,既要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又要加强监管,严守耕地底线,规范管理秩序。二是改革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法律法规要求严、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越红线,不闯法律禁区。但同时,又要解放思想,灵活运用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破解制约发展难题。三是主动服务与规范程序的关系。主动服务发展是目的,规范办事程序是关键。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改进服务提高效率上来,在规范程序的同时,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总之,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破解难题,努力走出一条既严格保护资源,又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这是我们缓解压力、赢得认可、履行职能,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第二,抓重点,要突出核心。

下一阶段,自然资源工作的重点依然是保障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建设资金的支持。我们常说无工不富,工业发展、城市建设都要落在土地上,没有土地资源,就没有了载体,发展就是空谈。尤其是在目前土地形势尤为严峻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主动服务、大力推进。

一要保重点,争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用地指标紧缺的情况下,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全力保障。要科学合理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工业项目和各类民生工程项目用地。今年,围绕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双赢”的目标,县政府研究制定了《x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县土整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围绕五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特别是今年x亩的增减挂钩、x亩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和x亩的补充耕地任务,强化业务指导,积极主动帮助乡镇深挖土地增减挂钩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的土地指标保障。

二要抓盘活,促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自然资源管理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最大的公共利益。我们不仅要当好自然资源的“保护神”,更要当好自然资源经营的“操盘手”。这是我们加快现代化美好xx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和长远发展所需。下一阶段,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不断健全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体系,依法做好新增国有土地和旧城改造中存量国有土地的招拍挂出让,向市场要效益,向市场要规范,为县级财政解压分忧。特别做好城南新区向道口工业园区延伸的土地统征储备工作,为今后的发展开辟空间。

三要强管理,抓管控,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一方面,强管理、抓管控首要任务还是要强化认识,要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保粮食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重要内容。我县是农业大县,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更要绷紧耕地保护这根弦。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完成好。另一方面,自xx年以来,我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疑似图斑接近x万个(含各类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面积x万多亩;今年一季度,自然资源部又下发图斑x个,面积x亩。违法用地点多面广、数量惊人。同时,我县信访工作中,涉及土地问题的矛盾相当突出,群众在这方面的上访越来越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里既有历史问题,也有政策层面问题,还有监管和执法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涉及大量普通农民群众甚至是困难群众利益。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坚决高质量整改落实到位。基层国土所是第一道闸门,第一个关口。对于各类土地纠纷等基层信访案件,基层自然资源管理单位能够解决的要积极妥善合理快速的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努力把信访隐患解决在首办环节,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7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伟平书记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今天下午, 进行了分组讨论, 各位与会代表积极发言, 热烈讨论, 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还对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 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工作部署上重点突出, 措施具体。伟平书记的重要讲话, 站在全局的高度, 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有关会议精神,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 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讲得很全面, 很到位。同时突出强调了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 对做好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在形势分析上深刻透彻。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所造成冲击和影响的分析, 又有面对冲击和影响的相应对策;既指出了面对挑战所面临的问题, 又提出了面对机遇所采取的措施。三是在会议代表范围上有所扩大。这次会议扩大了参会的范围, 增加了各县县委书记。这个安排, 主要是有利于将中央、省上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直接传达贯彻到基层, 有利于基层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议精神, 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 结合各自的实际, 围绕会议主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认识进一步提高, 任务进一步明确。

下面, 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会议精神, 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10亿元, 同比增长6.1%。粮食总产达到877万吨, 比上年增加53万吨, 增长6%, 实现连续五年粮食总产、单产双双连续增长, 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收入也实现了比较高的增长,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比上年增长15%。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不断显现,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的新的背景下,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 增强危机意识, 充分估计困难, 振奋精神, 坚定信心,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繁荣和谐。

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提出了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 着力把握“三大战略”思想, 坚持“一个基本思路”, 实施“六大行动”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所有这些, 都是在全面系统总结我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基础上做出的, 是指导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 准确把握,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省上考虑, 今年第三季度在庆阳市召开土地流转改革现场会, 请有关方面及早做好筹备工作。

二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上, 回良玉副总理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时指出, “当前的挑战非同寻常、实属严峻, 面临的机遇多年未见、实属难得, 明年的任务相当繁重、实属艰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是三农工作面临调整最大的一年”, 并用“五个堪忧”具体阐述了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和面临的严峻挑战。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在深入分析省情的基础上, 得出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形势“不容乐观”的基本判断。伟平书记也对今年我省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透彻的分析。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 充分估计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 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农村工作, 确定了“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重点, 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了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 加大“六大行动”计划实施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任务、措施。伟平书记在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时明确要求, 要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牢牢把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 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各地、各部门要准确地把握,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上来,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的重要一年, 也是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按照伟平书记上午的总体安排部署, 我着重就几项重点工作再强调以下四点。

(一) 从落实“六大行动”入手,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80元, 比上年增长15%。尽管是多年未有的高速增长, 但在新的一年, 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与全国相比, 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 增加了560元, 我省增加了351元, 虽然是历史上最高的增幅, 但与全国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仍然在加剧。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就业压力迅速加大, 农民工就业会更加困难, 劳务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工资性劳务收入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一些地方占到40%到50%。劳务收入的下降, 必然会对全年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压力, 增收形势十分严峻。因此, 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要以落实“六大行动”为抓手, 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继续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是抓好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今年, 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果菜、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造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新增特色优势作物面积60万亩以上。省级财政今年筹集8500万元, 围绕完善脱毒种薯生产建设这个关键环节, 大力支持扩建原种生产防虫网棚、储藏库、质量监测以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 促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推进我省由马铃薯生产大省向马铃薯生产强省转变。省上将于近期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办法, 准备筹集专项资金, 从良种繁育、无公害栽培、深加工技术开发等方面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搞好产业布局规划,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抓好草食畜牧业发展。根据《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 今年全省共筹措草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 在项目安排上向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倾斜, 重点从品种改良、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等环节入手, 全面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提高草食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畜禽良种生产与供应能力、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检测水平, 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800个, 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三是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 扶持培育3~5个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 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这方面, 省上将于近期出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办法, 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着力搞好小城镇建设, 支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从事个体经营, 拓展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空间。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四是抓好劳务产业发展。要从农民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三个层次上全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继续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全年实现农民工技能培训33.1万人, 培训“两后生”2万人。要积极拓宽劳务渠道,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保障农民工权益, 努力实现今年输转450万人, 创劳务收入330亿元的目标。同时, 要注重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要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扶持。五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扶贫标准调整后, 我省扶贫对象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加之去年有230万农村人口因灾致贫、返贫, 贫困面达36%, 我省面临的扶贫开发任务更为繁重而艰巨。今年, 我们要抓紧开展对全省贫困人口的统计核查, 建档立卡, 确定扶贫对象。同时, 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工作。要完成整村推进500个村, 并以整村推进为基础, 探索“连片开发”的新模式。要做好河西移民的扶贫工作, 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着力改善安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 从推广农业新技术入手,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去年, 我省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这为今年农业生产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大大提高。随着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去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前9个月, 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从10月份开始, 我省马铃薯、苹果、猪肉、棉花等产品价格下滑, 销售困难。特别是去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质量的担忧。这些问题, 都对我们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规避市场风险,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 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有效供给。一要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坚持稳定播种面积, 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单产水平, 强化扶持政策, 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 下功夫着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粮食生产技术, 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3800万亩以上。启动实施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00万吨。二要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今年, 省上筹措1.2亿元资金, 继续在中东部地区41个县实施旱作农业项目, 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 增产粮食10亿斤。准备适当时候在顶凌覆膜搞的好的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力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500万亩。同时, 要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 重点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 全面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突出抓好鲜食农产品、肉类、生鲜乳和禽蛋的质量监管,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全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要提高到98%以上。

(三) 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去

年我省遭受了比较多的自然灾害, 特别是5·12大地震给我省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 这使本来就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恶化。为此, 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村民生, 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一是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搞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引洮供水工程, 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 实施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加快1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二是加快农田基本建设。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抓紧做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分解、扶持政策研究和项目争取, 在适宜坡改梯的县早日启动这项工程。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提高耕地质量,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要办好农村“水、电、路、气、房”几件实事。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26万户, 争取30万户。启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力争年内建设40万户抗震安居房。推广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新建5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要加快推进玉米秸秆资源利用工作, 以丰富的玉米秸秆带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为推动这项工作, 省上已决定, 今年10月份在平凉召开全省秸秆利用现场会。

(四) 从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入手,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既是基础产业, 也是弱势产业,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保护和资金投入。一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去年全省农业四项补贴达19.35亿元, 数额巨大,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央补贴。这些补贴能否落实到每一个农户, 直接关系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首先要确保中央、省上各项补贴的发放和落实, 要按照去年省上出台的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在3月底前, 全面推进“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 坚持公开公平、规范透明, 集中统一、按时发放, 以人为本、方便高效, 封闭运行、确保安全的原则, 切实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扩大范围, 提高标准, 完善办法, 严格落实国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的政策和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二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 省财政将继续加大“三农”投入,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在2008年8.36亿元的基础上, 拟新增1.43亿元, 达到9.79亿元, 增长16.5%。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认真落实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规定, 落实好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政策。三要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近年来, 我省财政支农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投入也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渠道分散的问题。因此,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要在确保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 加强资金整合,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各类金融机构要增强大局意识, 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力度。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 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产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努力规避农业风险。

三、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都进行了全面部署, 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把中央、省上会议精神传达下去, 把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基层, 推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一是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会议结束后, 请参加会议的同志在全面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和部门做好汇报。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 尽快做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

二是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工作责任, 细化工作措施, 狠抓工作落实。要加强协调配合, 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 齐心协力完成好工作任务。要对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 认真解决, 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是认真搞好各项措施的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 层层分解, 责任到部门, 落实到人, 并加强督促检查。特别是要突出抓好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省上将把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省级责任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 落实牵头、协办单位, 实行动态考核。要注重督查与调研相结合, 准确掌握工作动态, 注意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 发挥典型引路和教育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推动工作落实。

在这里, 我还要强调的是, 要注意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就是要切实抓好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确保不再发生大的火灾。要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要切实抓好冬春农业生产, 搞好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力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全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及早发现苗头, 妥善化解纠纷, 防止矛盾激化。要安排好农村困难群众, 特别是地震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让他们安全过冬, 安心过年。

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十分关键的一年, 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抢抓机遇, 扎实工作, 为确保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信访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篇8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上一篇:浙江省2017年中级材料员试题下一篇:咖啡品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