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省、市及我区关于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力争年11月15日前在全区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基本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通过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逐步建立具有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范围

(一)单位范围

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财政差额拨款)以及经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范围。

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列入实施的单位范围。

(二)人员范围

1、纳入实施范围的单位中,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都应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人员范围。

2、事业单位经批准使用的临时人员,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人员范围。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方法步骤

按照年我区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准备阶段(8月1日前)

1、组建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教育、卫生、房管、市容等专业技术人员较集中的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设岗办成员由人事、教育、卫生、房管、市容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采取脱岗方式集中办公。办公室设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制定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方案,对全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组织实施工作做出布置安排,加强对全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与组织协调。

2、全面动员部署。召开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动员会议,对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区各级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在全区动员会议之后召开专门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本系统、本单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有关问题要及时梳理归纳,深入分析研究,切实掌握开展这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前做好设岗准备工作。同时,要加强学习宣传,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区领导在全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文件,使广大职工了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和方法要求,深刻领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在局门户网站上设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专题,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文件上网宣传。

3、组织专题培训。全区动员大会结束后,组织区属各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吃透文件精神,全面、准确地掌握政策规定,明确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为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1、制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区各级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所属类型和国家、省、市、区有关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规定及行业指导意见,结合本单位的人员编制、工作性质、职责任务、人员结构等相关情况,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主体岗位,确定各类、各级岗位的数量和内部结构比例、最高岗位等级设置,研究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南昌市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和《南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

2、上报核准单位岗位设置方案

范文网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按《实施意见》规定的程序上报市人事局核准。主管部门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审核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范围,岗位类别、等级划分,结构比例等级设置是否合理,岗位设置工作程序是否合适,报送材料是否齐全等。

3、制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按照不低于国家、省、市、区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要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经主管部门审查,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并报市人事局备案后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4、开展岗位聘用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篇2

一、南乐县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后人员聘用现状

2010年3月, 南乐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拉开帷幕。经省、市统一部署, 该县对各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对全部事业单位按照性质进行了分类, 并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将单位划分为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工勤技能类, 按规定的结构比例进行了科学设置。并在全县范围开展了岗位设置后的人员聘用、竞争上岗、签订聘约、调整兑现岗位工资等配套工作。基本建立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岗变薪变、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岗位管理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实施, 都不能一蹴而就, 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或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 我们发现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后, 事业单位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部分单位岗位设置不合理。

尽管该县开展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业务骨干培训班, 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仍有部分单位对岗位设置工作理解不透彻, 前瞻性不强, 没有把政策用活、用透、用好, 没有“按需设岗”, 仍然进入了“因人设岗”怪圈。

2. 一些单位存在混岗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行政股室工作;二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三是人事手续编制在这一个事业单位或事业股室, 但实际却在另一个事业单位或事业股室工作。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各单位受编制限制, 行政人员相对偏少, 要开展工作, 只能借用事业单位人员。二是由于各事业单位对行政机关依附性强, 自主能动少, 各事业单位法人大多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三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不是这一两年形成的惯例。

3. 某些政策规定, 不利于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设置, 就县一级事业单位来讲, 最高级别是正科级, 但绝大数事业单位的级别为股级。这些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岗位设置的最高等级是不能够超过九级职员的。再比如, 在岗位设置中, 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除有行业规定外, 县 (区) 属事业单位高、中、初的比例为0.7∶4∶5.3, 乡 (镇) 事业单位均为0.5∶4∶5.5, 对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来说, 按照比例控制, 要设置高级别专业技术岗位, 一般是达不到比例要求的。尤其是对人数往往就几个人的事业单位来说, 专业技术七级 (副高级最低档) 的岗位是设不上的。那么, 在这些单位聘用的人员, 只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原地踏步, 看不到职务晋升的希望, 显然不利于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新的不平衡出现。

主要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上, 首次聘用时, 大多单位对岗位的具体条件, 都是文件规定的最基本的条件, 主要以聘任时间长短为主, 这样的话, 聘任时间长的同志大多能聘任到较高一级的岗位上, 出现了现有岗位聘任人员占据了位置, 即便工作能力不是太强。使有能力的年轻同志受岗位的限制不能聘任, 出现了新的论资排辈, 不能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的真正作用。

三、改进建议

1. 尊重历史, 平稳过渡。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后,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少数超编人员无岗位可聘;二是不同类别的人员有超有缺;三是单位现有专业职称、技术等级人员数与岗位设置数不一致。虽然政策中规定了3年的过渡期内可采取退二晋一、退三晋一或者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 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就南乐县情况来看, 工勤人员超岗严重, 三年过渡期内, 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难度很大。造成工勤人员多, 是历史的原因, 是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我们要尊重历史, 平稳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 维护事业单位的整体稳定。

2. 做好宣传, 强力推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 仍要继续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 宣传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 解读改革政策, 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取得社会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参与, 让岗位设置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还是重点开展业务培训班, 要让所有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工作负责人参加培训, 只有他们对业务熟悉、精通后,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

|轻松阅读·东鳞西爪|DONGLINXIZHAO

古今重阳的“数字崇拜”

□刘京

有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重阳敬老节”, 现代人都把它当成“吉祥之日”对待, “九九”不就是“久久”的谐音吗?其寓意不就是希望每个人活得长久吗?但在民国之前的2000多年里, 重阳节可不是这个意思, 在它被命名为避灾日、重九节、菊花节、茱萸节、登高节、赋诗节等数个名称中, 就是找不到“敬老”元素。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就对“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 遭此两重阳”迷惑不解, 从陶渊明到李清照, 咏菊花、赞登高、颂重阳的诗词可谓不胜枚举, 但几乎没有像李白那样哀叹重阳和菊花的。这是为什么?闲翻《旧唐书》, 找到了答案。原来唐明皇李隆基对重阳节所有风俗都要亲自体验, 登高游宴、赏菊赋诗、射箭、放风筝等一样不落, 玩这么多项目, 一天肯定不够。于是他就颁下圣旨, 将重阳节提前到农历九月八日开始、十日结束。李隆基发明“三天小长假”显然为自己, 但全国的老百姓也跟着沾光, 还推动了旅游 (登高) 、饮食 (游宴) 、花卉 (赏菊) 、体育 (射箭、放风筝) 、文学 (赋诗) 、健身等行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 旷达不羁、傲视世俗的李白不可能不高兴啊, 他哀叹的理由也许就是想换个角度来创作。

也许唐明皇实施“重阳节三天小长假”制度, 是借玩耍之名行“拉动经济”之实。雅士们可不管那一套;酒是节日必备的, 重阳不是九月九吗, “九九”不正是“菊酒”的谐音吗?正好, 借着谐音就把重阳命名为“菊花节”, 并顺带将白天“赏菊花”、晚上“饮菊酒”

才能顺利的开展。

3. 完善政策, 规范管理。

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完成后, 重点工作将转向聘用管理, 但关于聘后相关后续政策还不完善, 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规范的解决办法, 没有完善的一系列政策做保障。应加强岗位聘用后续管理工作, 通过健全与岗位管理相配套的各项制度, 加强聘后管理工作, 推动事业单位搞活用人制度、转换用人机制。

编辑冯玺玲

纳入此节风俗。雅士们的这一“数字崇拜”, 不仅令菊花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四大名花之一, 而且就连带头造反的狂人黄巢也收敛了杀气, 并情不自禁地咏唱“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这位老兄最后还是被砍了头, 借菊花抒发雄心壮志的“励志警言”在当时遭人讥讽, 却流传了千年……

因此, “数字崇拜”这玩意, 人类文明化之前肯定是没有的。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事干的时候, 便琢磨数字的谐音了。但从古人将“九”和“九九”置换成“菊”和“菊酒”, 便迎来菊花及菊花诗词等盛况空前的景象看, 古人搞“数字崇拜”多少还饱含了一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哪像现代文明人搞“数字崇拜”, 不是冲着自己“发”, 就是梦想着自己“尊”。所以, 虽然立“重阳敬老节”很有必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 敬老并不是只喊几句空口号和请老年人在这天吃一顿、打打牌或钓钓鱼、聊聊天就可以的。■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对策

2006年,人事部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后,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至今基本完成。目前大多实现了岗位设置正常化管理。在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实施岗位管理就是要打破身份管理,有效地解决身份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实现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就是要逐步建立规范、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协调健康发展。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后的弊端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推进实施以来,在全国各地各种类型事业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弊端和矛盾,主要有:

1.1存在因人设岗问题

正常情况下,组织结构设置是先设计岗位,然后再配置岗位上的人。从组织结构需求的原生态来考虑,组织就是一些人为了一个目标一起来做一些相关的事情,那么,进行组织结构设置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事情和这些人如何很好地组合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岗位设置管理的出发点是“因事设岗”,即事业单位根据其工作任务和发展需要,对其职能、工作进行规范评估和分析,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由于岗位设置工作的主体、对象重叠,有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过程中将“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作为前提拟定设岗方案,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在竞争上岗实施中往往以资历、工龄、学历等为硬条件使得年轻优秀人才难以竞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因人设岗现象,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1.2不利于优秀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表面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实中,新进的人员一般都是来自毕业起码都是本科学历的人员,甚至于硕士、博士生。按照这种设置要求,新进的刚毕业本科、硕士、博士生到单位后,享受的档次自然很低,而且会长期处于低档状况。原因是这种设置造成低档次偏重且过多,而中高档的晋升空间过于狭窄,导致受聘人员长期处于低档层次。这种设置表面具有科学性,但其考虑现实状况的整体性、人性化不够合理,而且现有的职称晋升评审也需要在第一级岗位聘满多少年才符合参加评审条件,因此这种聘任管理办法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

1.3“双肩挑”人员占有的岗位使岗位职数明显短缺

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内设机构负责人往往需要,有的专业职能科室还必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管理岗位负责人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部分专业岗位与管理岗位“双肩挑”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即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又担任着管理岗位的负责人,使得事业单位本来就少的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职数更加短缺。

1.4考核管理存在走过场,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

一是考核条件过低问题。虽然一些岗位聘用资格条件符合要求或较高,但聘用后,在年度考核时却出现偏低现象,时有存在。成为进门槛高、考核门槛低的倒挂现象。一些竞聘到高档位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着高待遇;却因考核条件过低,工作积极性大不如从前,工作任务量轻松,没能干出更好更大的工作成绩。这种现象严重阻碍和破坏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二是考核形式走过场。在另一方面,一些单位考核条件设置适中,甚至于很高。但是在年度考核中,却是走走过场而已。对于完没完成任务或做没做出工作业绩,完全不去追究。实际上,考核就是走形式、走过场。这对整个单位来看都是和谐的,但不利于单位整体工作出成绩,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2.对策与建议

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的难点、矛盾的焦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岗位竞争上岗聘用条件设置要合理

岗位设置后的管理工作关键在聘用环节,竞争上岗聘用条件的设置是重中之重。在设置岗位聘用条件上,应注重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不要设置太高过于离谱,那样没有人符合,反而成了摆设,空着职数成资源浪费,引发人员不满。二是不要简单地按上级文件的基本条件照搬照抄,要按照实际设置岗位聘用资格条件到一定的高度,最好具体化,以便能激发人员去按实力拼搏,使职工形成奋斗的目标。三是设置岗位聘用条件的目标要发展一头,关注中间,激励落后。发展一头是要设置好高档位,并保留高档位一定的空间;关注中间是要让大多数人员进不了高档但能享受到中档;激励落后是要减少设置低档,鼓励低档人员进入中档。四是设置聘用条件内容以普通化、大众化为主,但要体现行业上的专业技术技能特长。比如,发表的论文、具体的业绩、获得的奖励或荣誉称号、因某项工作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等等。这种特殊性条件能展现本行业的水平和个人的能力与优势。具有这样能力和优势的人,被聘用后,在今后工作中更能够发挥其个人能力与优势,有利于本行业的工作。这能体现公平,也有利于长远发展。

2.2建立能上能下的聘用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后的考核管理往往是很难的问题。难就难在没有出口。因此建立合理的考核方案是岗位设置管理正常化后工作的重点。最合理的聘用、考核倒挂现象应该是聘用门槛底,而考核门槛高。这种聘用、考核机制能使能者上、庸者下;能者晋升,庸者降级,起到激励作用。由于聘用门槛相对较低,在竞争聘用时具有相应职称资格条件的人均可以参与竞争,竞聘上后享受相应档次的待遇。但是考核必须按照相应档次以上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要高于进入门槛,甚至有特殊的考核要求。例如第一个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年终奖50%,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降低档次使用。将这个档次重新进行竞争上岗。例如,一个单位有5名副高级岗位,将副高级职称的岗位设置为五级1个、六级2个职数,七级2个,拿出来由5名副高级职称资格人员竞争上岗。五、六档的聘用资格条件不很高、而且之间差距不大。经过竞争聘用后,3名副高级职称人员被分别聘用到五档、六档,剩余2名副高级职称人员可以直接聘用到副高七档。聘用后的年度考核中,针对副高五档和六档,特别是副高五档,在年度考核内容上就可以比聘用资格条件要求更高,制定合适的、量化性的考核条件,严格按照量化指标对相应岗位等级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如果聘用到副高五档人员第一年度考核不合格,扣发50%年终奖,第二年考核仍不合格,即连续两个年度考核不合格,则应该取消该人员五档资格,然后将五档拿出来,由其余4名副高级职称资格人员重新竞争上岗。被取消五档人员可能重新竞争到六档,也可能回到七档,甚至于降到中级八档。同样地,副高六档、七档的考核也可以采取类似方式,二年一轮,重新评估、竞争上岗。只有这样建立健全聘用门槛低,考核门槛高,根据考核结果做出惩罚和奖励,特别是连续三年考核不能完成相应岗位等级任务的人员应该降低岗位等级聘用,才能使聘用到高等级岗位的人员有工作压力和动力,并可以疏通出口,从而激活整个队伍,形成奋发向上的活力,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才能为单位创造出更大的业绩,推动单位整体发展、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张强民,男,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管理局人事劳动教育科科长,工程师,政工师,从事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及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 篇4

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纵深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关于赣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市办字[2008]9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和对象

1、除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外,全县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所有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其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均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类别设置

2、本办法所称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性质等需要设置的具体工作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三类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岗位等级、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担负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3、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动态管理的原则,在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职责任务、机构规格、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控制标准为:

(1)主要依靠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上述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根据工作需要,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4、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其管理业务岗位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完成的,可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5、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设置及比例确定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6、管理岗位共分10个等级。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4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七至十级职员岗位。现有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七至十级职员岗位。

7、事业单位领导及中层领导岗位数量,依据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设置;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岗位结构比例按照精简、合理、高效的原则,根据编制员额和工作需要设置。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8、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一至七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一至四级(一级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由省控制),副高级岗位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9、按照全省1:3:6的总体控制目标,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县属事业单位0.6:3.4: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按全省总体控制目标执行: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十三级为员级岗位,不受职数限制。

10、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按《江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及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赣人发[2008]13号)执行。

11、每个事业单位应根据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一个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0%。

12、副高级岗位主要设置在单位的主系列,辅系列一般不设置副高级岗位,根据工作任务确需设置副高级岗位的,必须严格控制。辅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等级的设置。

13、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14、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5、按照全省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

16、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以工勤技能为主体岗位的事业单位和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医疗卫生等领域,对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与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辅助岗位上设置,其他领域原则上不设置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各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具体结构比例按《江西省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试行)》(赣人发[2008]14号)执行。

(四)特设岗位设置。

17、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一种非常设工作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

(1)承担国家级或省、市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确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符合国家和省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3)其他确需设置的。

特设岗位的设置由单位申请,经主管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首次岗位设置时暂不设置特设岗位。

18、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按照行业指导意见及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没有颁布本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经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无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参照的,由政府人事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9、事业单位三类岗位通用的基本条件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及技能条件;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

20、管理岗位基本条件: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此外,各等级岗位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2)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3)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的人员,大专、中专毕业生分别在十级职员岗位工作三年、四年以上人员,具备九级职员岗位任职条件。

(4)十级职员岗位,须中专和大专毕业见习期满。

(三)专业技术岗位。

21、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按照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专业技术五级、六级、七级岗位必须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必须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必须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2、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一级岗位设置的具体条件和审批程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3、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一般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省人事厅核准。设置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数量应相应减少。

24、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具体任职条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省、市规定的各岗位等级基本任职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以及岗位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制定,经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执行。

(四)工勤技能岗位。

25、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是:

(1)一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

(2)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技师等级考评;

(3)三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高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4)四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本工种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工作满5年,并通过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5)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应在学徒期满已转正定级,或者是具有职高(不含两年制职高)、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且在工勤技能岗位工作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6)普通工熟练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确定为普通工岗位。

(五)岗位转换。

26、因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转换聘用的需符合新聘岗位基本条件。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审核权限

27、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主要步骤为:

——功能定位。梳理本单位机构编制、职责任务、在册正式人员等基本情况,按照本方案和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由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本单位的主体岗位类别。

——岗位拟定。根据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对本单位的职责、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梳理归并成若干工作板块,设定相应功能部门,拟定三类岗位的数量、内部不同等级的数量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明确主系列岗位。

——编制岗位设置方案。根据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构成特点,确定不同岗位的名称、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依据、拟设置岗位的数量结构、实施办法与步骤、组织领导及岗位设置说明等。

——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填写《寻乌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连同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县人事部门核准。审核、核准岗位设置方案时,单位需提供下列材料:机构编制部门下达给本单位的机构编制“三定”方案;本单位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的任职通知;本单位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花名册;已审批的《江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6年工资套改审批表》。

(2)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主要步骤为:

——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具体岗位,确定岗位等级,明确岗位任职条件、职责任务和岗位薪酬等。实施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案的政策依据、指导思想、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范围、已核准的岗位情况、各岗位具体任职条件、岗位聘用的方法步骤以及具体措施、组织领导等。

——编制岗位说明书。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明确本单位三类岗位不同等级的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工作要求及标准、任职条件和相关待遇等,经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程序,研究制定本单位不同等级的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聘用、聘后考核的主要依据。

——征求职工意见。通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会,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增强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透明度,落实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集体讨论通过。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提交单位领导集体讨论通过。

——实施方案审核与备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人员集体研究通过的实施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后实施。

(3)组织实施岗位聘用。

28、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岗位设置方案按照以下权限核准:

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县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县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岗位设置核准表,经主管部门、县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29、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在工作性质、职责任务以及机构规格、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相同的情况下,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进行捆绑,统一组织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0、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核准后,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未经市人事局批准不得突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有关管理权限申请变更:

(1)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出现分设、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事业单位增减编制数额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31、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按岗聘用的有关规定,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内,根据工作需要自主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择优聘用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政府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32、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任职条件要求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一般不得低于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

33、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基本程序:

(1)公布已经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包括具体岗位及其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

(2)组织动员单位工作人员应聘,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审核。主要步骤为:

——开展竞聘上岗或业绩考核,根据竞聘或考核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岗位与等级。

——召开单位领导人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受聘人员,明确其具体岗位与岗位等级,并在单位公示。

——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34、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的核准权限:

(1)承担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人员,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聘用。

(2)县属事业单位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和市人事局备案后,由单位聘用;其他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由单位聘用。

35、事业单位应按照省、市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的有关规定与聘用人员签订《江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对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

现已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单位,要根据省《实施意见》、行业指导意见以及本方案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3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应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采取积极措施,使本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结构比例的,超过部分人员可按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岗位,保证在编在岗的正式人员都能上岗,但只能进入相应职务岗位等级中最低的细分级别,以后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逐年逐步到位。

3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职的,须符合兼任岗位任职条件,并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兼职人员应在聘用合同中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类别,要同时使用两个具体岗位数,履行两个岗位职责,完成两个岗位工作任务。

38、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39、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核验收,按规定程序报市人事局备案确认。

审核、确认需提供以下材料:确认申请;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聘用合同文本;《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拟聘人员符合岗位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和公示结果;工作总结报告。

40、经政府人事部门确认,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按照工作人员新聘岗位等级,从确认的次月起对调整、晋升岗位等级的聘用人员审批兑现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审批兑现工资应提供的主要材料为:政府人事部门核准、确认的《寻乌县事业岗位设置聘用核准表》、《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人员备案表》及审批工资所需的其他材料。

41、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聘)用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有关规定执行。

4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纳入日常管理后,出现空缺岗位,原则上首先消化单位内部落聘、低聘人员。无超岗情况的,须通过内部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聘用人员的聘后管理,建立健全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对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聘用人员调整岗位、晋升岗位职务等级和进行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七、组织实施

43、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实行按岗聘用制度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乡(镇)、各单位都要高级重视,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扎实推进,稳慎实施,妥善处理好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确保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44、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认真解决,妥善处理。

45、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通过职工代表会等组织形式,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在实施工作中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严格查处,追究相应责任。

46、要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有条件的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尽快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47、为便于统一部署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负责,县直相关部门组成的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人劳保局。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力度。要全面掌握并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严肃人事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确保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向岗位管理的平稳过渡。

48、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2008年年底前,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均应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附:

1、寻乌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类别设置表

2、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

3、寻乌县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表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篇5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无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无锡市委办公室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 年 12 月 31日

无锡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8‟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对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参照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必须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三)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全市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本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五)全市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设置原则

(六)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规范设岗。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岗位设置权限、程序和经核准的结构比例、最高岗位等级设置岗位。

2、按需设岗。事业单位应当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内,按照单位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确定本单位所需岗位的名称、类别、职责、任职条件、任务和岗位等级。

3、精简效能。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单位的社会功能定位和公益目标任务,立足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服务效能、提升竞争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等综合因素设置岗位。

4、动态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社会事业发展、单位功能调整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适时对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说明书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岗位设置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要。

三、岗位类别及其比例

(七)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八)事业单位应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并确定相应的主体岗位: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九)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十)事业单位类别及其主体岗位和岗位结构比例的确定,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按职能分工,分别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四、管理岗位设置

(十一)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从事社会公共事务或单位内部机构和人员组织、管理、协调、调度等事务的工作岗位。

(十二)管理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单位领导岗位的设置,按 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本实施意见设置。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的设置,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确定。

(十三)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和省、市有具体政策规定外,原则上不单独设置管理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已聘用的工作人员中,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十四)相当于厅级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的管理层级原则上不超过3个;相当于处级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的管理层级原则上不超过2个;相当于科级及科级以下的事业单位设置领导岗位的管理层级不得超过2个。少数规格低、规模小、人数少的事业单位,一般只设1个领导岗位层级。

(十五)管理岗位分为一至十个等级,我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原则上设四至十级,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级至十级。

(十六)管理岗位的数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

五、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十七)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

(十八)全市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原则上按1.2: 4.3: 4.5控制。

各行业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由市人事局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单位的功能、规格、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实行分类控制。

(十九)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十三个等级,我市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设三至十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五个等级,即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三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二十)我市事业单位中确需设置一、二级岗位的,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十一)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分别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二十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六、工勤技能岗位设置

(二十三)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二十四)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二十五)工勤技能技术工岗位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级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二十六)工勤技能岗位数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技术工勤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5%,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

七、特设岗位

(二十七)特设岗位实行雇员制,其数量和等级,应根据单位事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和所聘用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本实施意见的程序和管理权限确定。

(二十八)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规定的程序核销。特设岗位的设置由用人单位申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

八、岗位基本条件

(二十九)事业单位各类、各等级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其基本任职条件为: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三十)管理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各等级管理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是:

1、三级、五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三十一)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按照行业指导意见的要求和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岗位责任、工作量、知识技术含量、承担的风险以及准入条件等因素,制定任职的具体标准。

2、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三十二)各等级工勤技能岗位任职的基本条件:

1、一级、二级技术工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技术工勤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评;

3、新参加工作的工人学徒期、熟练期和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九、岗位设置程序

(三十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编制岗位设置方案。根据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标准,按照行业特点和单位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对单位的职责、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编制各类、各级岗位的数量和岗位等级设置方案,确定不同岗位的名称、类别、等级和不同岗位之间及其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

2、岗位设置方案核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后,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

3、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拟设定岗位的工作性质、职责权限、工作目标和任务、岗位等级、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和管理的主要依据。

4、制定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事业单位依据人员聘用制度规定,根据经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制定岗位设置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十、岗位设置审核权限

(三十四)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审核:

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

2、市属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

3、市(县)、区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按照人事隶属关系报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

4、市(县)、区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经主管部门及市(县)、区组织人事 部门审核汇总后,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

(三十五)出现下列情形之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需要进行调整的,应按照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1、事业单位合并、分立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十一、岗位聘用

(三十六)事业单位应按照本实施意见和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或变更)聘用合同。新补充聘用工作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三十七)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在所兼岗位结构比例限额之内,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三十八)对于本市已明确不再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直接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可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规定直接聘用。

(三十九)对于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的人才,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可按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四十)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流动,应具备任职岗位规定的基本条件。其中,对于由专业技术岗位或工勤技能岗位流动到管理岗位的,应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程序。

(四十一)对专业知识有特殊要求且周期比较短的专项科研项目或管理项目,可用项目聘用代替岗位聘用。

(四十二)对下列人员的岗位聘用,应当经聘用委员会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认定。未设立聘用委员会的,由所在地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对其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认定:

1、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2、经省人事厅批准实行“以聘代评”的单位中,直接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

3、聘用到专业技术二、三、五、六、八、九、十一级岗位的。

(四十三)全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59号)和《江苏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苏人通„2006‟322号)的规定,兑现聘用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

十二、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四十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核准的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四十五)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进行。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规定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四十六)对于不按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违反本实施意见造成不良后果的,由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四十七)各市(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具体实施办法,按照人事隶属关系,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核准后组织实施。建立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篇6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印发《xx县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为做好我镇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组织实施工作,结合我镇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适用范围及对象

1.全镇公办教育单位,包括各独立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小学、中心幼儿园、教学点和中心学校。

2.经县级及以上组织、人事、编制及财政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教育事业单位在册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3.首次设岗对象为全镇2011年元月1日前各独立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小学、中心幼儿园、教学点和中心学校在职在编的工作人员(不含2011年元月1日及以后新招人员)。

二、岗位类别设置及比例

1.全镇教育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2.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根据干部人事管理的规定和权限确定。

“双肩挑”人员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一是股级及以上教育单位的班子成员,且具有副股级及以上行政级别;二是具有专业技术主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双肩挑”人员的岗位聘用须报市人社部门审批。

3.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非教师岗位。以教师岗位为主体,确因工作和实际需要可经上级部门审批后适当设置非教师岗位(如专职医护、财会等)。

4.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5.经市人社局核准,我镇首次岗位设置时,管理(“双肩挑”人员)、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岗位(127人)的设置比例为:10:113:4。

三、岗位等级设置及首次设岗控制数 1.管理岗位(“双肩挑”人员)等级分为3个等级,即七级至九级,分别对应现行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股级正副职)。涉及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参照下条。

2.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分9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十一级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首次设岗层次比例,执行如下控制标准:高级岗位五级0人、六级0人、七级1人,共1人;中级岗位八级16人、九级25人、十级46人,共87人;初级岗位十一级11人、十二级11人、十三级3人,共25人。其中,高级岗位五级和六级、中级岗位八级和九级、初级岗位十一级等规定的数量为绝对控制数,其余为相对控制数。

3.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首次设岗技术工岗位一级控制数为4人。4.管理岗位(“双肩挑”人员)、2011年取得副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已聘用的人员按规定进入相应岗位,但不占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限定职数。

四、岗位任职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 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职业素养;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任职条件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受聘校长岗位的人员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岗位基本条件,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热爱岗位基本条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团结同志,作风民主;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任职经历;一般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身心健康。

(三)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应包括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准入条件。1.专业技术五级岗位资格条件

(1)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已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专业技术六级岗位任职五年以上(首次设岗时要求在七级岗位任职十年以上,所有人员任职年限一律计算到2010年12月31日止,并按足数即周年计算,下同)。(2)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2.专业技术六级岗位资格条件

(1)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已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专业技术七级岗位任职五年以上。

(2)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3.专业技术七级岗位资格条件

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具备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首次设岗时要求2011年元月1日前已聘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专业技术八级岗位资格条件

(1)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已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九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外(首次设岗时要求在十级岗位任职六年以上)。(2)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5.专业技术九级岗位资格条件

(1)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已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在十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2)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6.专业技术十级岗位资格条件

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首次设岗时要求2011年元月1日前已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7.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资格条件

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具备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首次设岗时要求2011年元月1日前已聘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8.专业技术十二级级岗位资格条件

除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外,师德师风及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具备助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已聘用助员级专业技术岗位。

(四)工勤技能岗位任职条件 一、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首次设岗时,要求2011年元月1日前已聘任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职务)。

五、岗位竞聘原则

1.坚持精简效能、以编定岗、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2.坚持人岗相宜、责权明确、合同管理的原则。3.坚持公开透明、合理竞聘的原则。

4.坚持首次岗位设置不减人不减薪的原则。

六、岗位设置的组织和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浅析 篇7

一、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由国家机关设立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 主要提供教育、医疗、科研、体育等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自身业务的特点和需要, 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以及与单位内部其他岗位之间关系的管理过程。长期以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办法, 存在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实际上的身份终身制、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当前事业单位的在岗位管理方面因人设岗、岗位管理制度推行缓慢、岗位设置工作整体质量不高等的普遍问题。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各类人员的分类界定, 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用, 落实对各类人员的聘期考核制, 同时, 还能够落实管理干部的任期制。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不光是落实国家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的需要, 也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重要基础;不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不光是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需要, 也是建设优秀人才队伍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1. 对岗位设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负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人员甚至单位负责人, 未能对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进行充分认识, 没有认识到岗位设置管理对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换、对人员聘用及考核管理的落实、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建设优秀人才队伍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造成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滞后及不合理。同时, 由于未能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等进行深入了解, 导致事业单位优化岗位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重要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无法实现。

2. 编制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

在岗位设置与编制管理方面, 机构编制动态管理的滞后性及结构的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编制在事业单位成立时便已确定, 但随着单位的发展和扩大, 单位编制却未能及时调整, 因此导致人岗不匹配的现象出现;某些单位用工量增加, 导致岗位设置总量远远超过制定的编制数量;不同类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设置不够完善, 如部分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为处级或副处级, 却缺少科级和副科级机构的设置, 这就使得科员岗位人员缺乏晋升渠道及发展空间;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虽实行了总量控制, 但却不能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对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及管理岗位的编制数量进行明确规定, 导致“因事设岗”变为“因人设岗”。

3. 因人设岗现象明显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全面开展工作分析, 未对岗位性质、工作特征、胜任人员要求等进行明确, 致使工作中经常出现岗位与职责不匹配的现象, 职级高的岗位与职级低的岗位在工作内容上并无较大差别。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设置工作过程中常以“如何安置现有人员”为前提开展岗位设置工作, 加之缺乏岗位设置管理政策的规范和指导、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人情岗”等特殊岗位的出现, 这种因人设岗的现象, 使得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作用被削弱。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应在有效的工作分析、劳动定员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实行。

4.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现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仅仅停留在宏观管理上, 还未出台分区域、分行业、分岗位的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 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办法过于陈旧, 竞聘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对事业单位人员的管理办法较为陈旧, 缺少契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国家要求实施的聘任制度和岗位设置办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岗位聘用也没能遵循公正择优的原则, 在实际中高工龄高资历往往就代表了高等级, 论资排辈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双肩挑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职能上的需要, 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既是专家带头人又负责管理职能, 从而导致双肩挑问题的产生。三是工资待遇与实际工作不符。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高薪低效、高职低能的现象, 如一些高职称的人员从事后勤工作, 工资高但工作能力水平不高, 吃大锅饭, 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 甚至影响事业单位合理的人才流动。

5.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难点问题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看似简单, 实则艰巨复杂。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范围广, 政策性强, 面对情况复杂。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难点问题在于对岗位结构比例的控制作为岗位设置工作的核心要素之一, 岗位结构比例的控制共包含三个层面, 分别是岗位类别结构比例、同类不同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同类同职级岗位中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岗位结构比例标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结构比例标准。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 严格区分不同岗位类别

严格区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术人员等岗位类别, 合理确定不同类别岗位的比例关系。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性质及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教育、科技、卫生等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 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人才交流、救助减灾等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 应保证管理类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0%;物资仓储、园林绿化等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 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0%。

2. 分类核定事业单位编制数量

以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为基础, 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员的岗位, 在岗位设置原则的指导下核定人员的编制数量。确定岗位类别结构比例, 综合考虑单位规模大小、效益情况、工作性质等因素, 合理划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 突出主营业务岗位, 兼顾其他类别岗位, 适应单位发展需要。最后确定单位每类岗位的层级结构比例。

3. 严格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因事设岗的原则。事业单位应通过工作分析和定员管理, 明确各类岗位的职能性质、特点、任职要求、人员数量。按照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的思路, 对岗位进行设置。从而使得管理类岗位能够增强单位的运转效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能够符合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立足于专业要求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工勤技能岗位立足于提高操作技能, 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需要。

4. 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重点应该从事业单位人员的保障、岗位聘任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各类人员聘期业绩评价和考核机制, 逐步形成各类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其次, 坚持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聘任结果公开及个人自荐、群众推荐、领导集体决定相结合的方式。再次, 完善人才评价制度, 调整职称评审的资格和条件, 降低对学历和资历的限制, 全面考核竞聘者的综合素质。最后, 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职务等级晋升制度等。

摘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各项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分别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意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从而提出针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事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若干问题思考.《人才资源开发》, 2013 (10)

[2]郭妍.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管理实务》, 2010 (06)

[3]应玲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市场》, 2011 (05)

[4]孟毅芳.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理论探索》, 2009 (02)

[5]沈有梓.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考.《攀登》, 2009 (03)

事业单位现行岗位管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管理

一、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与当今形势的不适应。2006年国家人事部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全面开展人事制度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现行岗位管理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深刻

有些单位一把手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人事改革的认识不够充分,不能真正将职称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导致某些岗位在分类上不清晰。由于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了解不深入,加之对岗位设置、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正确,造成部分单位将岗位设置当作一项机械化任务去完成,聘用合同、岗位绩效等制约的管理措施跟不上,从而未能达到优化事业单位岗位体系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目的。

2.岗位设置不合理

当前事业单位编制实行了总量控制的管理办法,但尚未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工作性质进行明确分编,没有明确各类岗位的编制数,使得“按需设岗”变成“因人设岗”;而随着单位规模的发展壮大,相关编制未能及时予以调整,出现了“人多岗少”、“岗多人少”的现象。现存的岗位与工作内容不匹配,高级岗位和低级岗位人员工作任务相同,更有甚者出现了工作任务和岗位等级倒置的现象,加之岗位设置管理缺乏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出现“人情岗位”、“特殊岗位”等因人设岗现象,岗位设置管理的科学作用被大大削弱。

3.人员聘用不科学

由于现行聘用工作政策和机制不完善,部分单位采用领导安排或论资排辈的方法,使得岗位聘任工作缺少科学性、严谨性,导致大量有真才实学的骨干不能发挥所长;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才,严重打击了积极性。矛盾最为突出的当属专业技术岗位,论资排辈和福利化、人情化的泛滥,导致岗位聘用的竞争作用荡然无存。所从事岗位工作与得到的岗位待遇不成正比,高薪低效、高职低能现象和“后大锅饭”情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员工能力的发挥。

4.聘后管理不到位

许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终身聘任”的管理模式,在进行职务聘任时,只是按照职称资格比照工资待遇执行,而不考虑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从而使得职工将职称作为获取待遇的手段,而忽略本职工作;在业绩考核时,考核方法不科学,流于形式,考核标准与工作职责内容不匹配,考核结果难以真是放映工作成果,无法作为是否继续聘用的依据。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应引起各类人员的重视,并应深入领会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的沿革及内容,认真考虑单位和个人未来的改革发展方向,提高认识,端正观念,确立聘任制度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淡化身份管理,科学设定聘用等级及岗位要求,深化岗位管理。岗位管理不是简单的与薪酬对应,最重要的是通过岗位管理来实现岗位设置、聘任等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为有真才实学的职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肯定员工的能力和价值。

2.明确岗位设置要求

做好岗位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岗位设置要按照单位三定方案中的主要职责,结合单位具体的实际,向主要的业务方向倾斜,适当的考虑辅助业务岗位设置数量,只有做到两类岗位的比例优化才能实现单位的有效运营;还要适当的考虑人员梯队结构,岗位设置要体现出对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指标等多方面的内容,详细分析岗位特点、职位要求和工作责任,合理确定岗位层次和结构比例,并随时经行优化调整,做到有事有岗有责,合理区分规范岗位、职务等级,形成阶梯效能。

3.健全岗位聘用制度

在日常岗位聘任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并执行聘期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竞争机制。合理优化奖励制度,对贡献突出的员工可在绩效考核结果基础上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完善人才评价制度。重点创新职称评审、业绩评价制度,完善综合评价办法。建立量化评审办法,真正做到能者、优者上;力求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和避免人情、权钱交易等“暗箱操作”。

4.做好聘后管理

聘后的管理管理工作应当以聘期制为前提,以规范的聘用合同为基础。严格聘用行为和程序,破除人员和职称的“终身”聘用。在完成岗位的首聘工作后,严格按照对应岗位等发放薪酬,对于业绩较突出的职工,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考核制度和标准,做到考核指标与工作内容紧密衔接,使考核成为一种激励机制,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可以得到奖励或升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惩罚或降职、甚至解聘。

参考文献:

[1]崔阳.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思考.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2,13

[2]李海岩.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当代经济, 2011,11月下

【临沭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上一篇:斯巴达300观后感下一篇:窗的话题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