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五-7.妈妈睡了(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杆”等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的做法。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识记、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装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船、玩具泥象、小卵石、秤或相应的替代物品。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是不是想问曹冲是谁,为什么要称象,他是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问题?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是曹操的儿子,那么曹操是谁?学生自由交流。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这里的“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3)读第2句话,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4)教师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的?官员们看到象后有什么反应?(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2)读第1句话,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的高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思考: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的内容。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当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时官员们是怎样说的?他们的办法行吗?(先引导学生把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3.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4.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1)从“才七岁”体会曹冲的年龄。(年龄太小了)(2)请学生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的步骤。(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工具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石头的重量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1)“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 分小组讨论: 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下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来做秤。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通过曹冲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并组词语。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结合课文展开想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重点:学习生字、读背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两首古诗豪迈的意境。难点:根据古诗的内容展开想像,并把想像的画面表达清楚。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夜宿山寺》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背诵出《静夜思》?指生背诵。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3.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4.出示课题:夜宿山寺,生齐读课题,随课题教学生字“宿、寺”。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文。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及时在书中圈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多读几遍。3.同桌互相检查正音。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中生字:危、辰、恐、惊。
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去掉拼音读——齐读。(师生及时评议)5.交流古诗朗读。(1)指生读诗,他生评价。
(2)指生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自由朗读全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出示前两行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引导学生想像画面,理解诗意。
(1)理解“危楼、星辰”的意思,感受楼的高。
(2)说说: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体会楼的险。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像到的画面。3.指导朗读。(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
4.课件出示后两行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引导理解诗意。
(1)理解“高声语、恐惊”的意思。
(2)站在这高楼上,我们觉得很危险,诗人是怎么想的?(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四、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像画面。2.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3.师生配乐合作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危、敢、惊”,生读准音,观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3.展示作品,生生评议。
第二课时 《敕勒歌》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2.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敕勒歌》。
二、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古诗的朗读。3.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似、庐、笼、苍、茫”,指名读字,他生评议。(2)开火车读——男女生分读——同桌赛读——齐读。(3)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怎样又快又好的记牢呢? 4.开火车抽读词语卡片。
四、再读古诗,感悟意境。1.师范读后,指名朗读。2.班级开展古诗朗读比赛。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的意思。(1)自己朗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地方。
(2)小组内质疑,他生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派代表结合自己的想像,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4.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描绘出的草原风光,让学生再说说后一句画面。
五、在意境中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配乐读——展示读。2.小组展开竞赛,试着背诵古诗。
3.小结: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阴、似、野、苍、茫”,生读准音,观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重点指导:“野”和“茫”。3.展示作品,生生评议。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高百尺 摘星辰(高)天苍苍(天大)野茫茫(地广)不敢 恐惊(怕)风吹草低见牛羊(牛羊成群)景象壮观
州
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涌、峰”等生字,会写“州、峡”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情感与价值
了解祖国神州大地之伟大,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祖国神州大地之伟大,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揭题
1.让学生集体背诵一段《三字经》。(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背了)
2.简要介绍“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歌谣。(出示题目:神州谣)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师范读课文。
2.领着学生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4.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耸、浓、峡、繁、荣。
(2)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5.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以小组共同汇报)
6.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都可以。
7.进行“组词比赛”,自由选择,进行扩词训练。(出示:峰、民、齐、州、荣)
8.多媒体出示儿歌。
三、再读儿歌,提出要求
1.我们不仅写字要认真,读儿歌也要认真才行,那你们能认真地再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2.学生齐读儿歌。
3.指名读。
4.有感情地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看谁的反应最快。
2.“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看哪列“火车”开得快。
3.把生字藏到词语里面,你们还认识吗?
神州、歌谣、涌现、山峰、海峡。
陆地、友谊、浓雾、整齐、繁荣。
二、再读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儿歌。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你读完儿歌,知道了什么?
3.多媒体出示资料:《伟大的祖国》。
教师简单讲解: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4.你都知道哪些省市?哪些民族?
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5.指导朗读。
带着你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读课文。
师生轮流朗读。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
三、写字教学
1.教师指导书写。
州、民、谊、奋、岛、峡、族、齐、华、岛。
2.生书空、练写。
3.交流写字情况。
四、拓展作业
1.朗诵儿歌给同学听。
2.认真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神
州
谣
神州——中华
民族——情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是学好句、段、篇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不足之处] 识字方法还不够灵活,有几个字是死记硬背的,学生不能掌握。
1.学会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2.积累与人和自然有关的优美句子。背诵《十二月花名歌》。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重点:认识7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子。背诵《十二月花名歌》。难点:学会查字典;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儿歌: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呀跳,够不着。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生试读,找出不认识的字交流。(3)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查字典)(4)引导学生回忆音序查字法的方法,了解音序查字法用在认识字却不知其意时。引出新的查字典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认识部首(1)引导学生认识部首的含义。
(为了查字典方便,字典把部首相同的字归为一类,把这个相同的部首放在这一类字的前面,称为部首)(2)引导生找到字典的“部首目录”,熟悉常用的部首。(3)生观察儿歌中的这些字,说说它们的部首是什么。(三)学习部首查字法
(1)师以儿歌中学生不认识的“狐”为例,指导学生试按照课文中教授的几步方法,逐步练习部首查字法。
(2)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确定部首;在“部首目录”中找到部首及所在的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部首再根据除掉部首后的笔画数找到相应的字和在正文中的所在页码;到正文中找到字)(3)开展竞赛,完成书中练习,巩固部首查字法。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生借助拼音读熟。(2)指生读句子,他生正音。(3)引导理解句子的大意。
(4)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读熟练流利。(5)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二、我爱阅读。
(1)生借助拼音读熟儿歌。(2)指生朗读,师生评价。(3)开展竞赛朗读,引导生读出情感,能熟练背诵。(4)交流:说说你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知识?(5)你还知道哪些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
一、我会写的生字
识字斤、折、挑、根、独、满、容、易
采、背、板、椅、但、傍、清、消
由、术、吐、注、课、铅、笔、桌、拿
坏、松、扎、抓、祝、福、句、幸
之、令、布、直、当、第、现、期、轮、路
二、要求背诵的课文
背诵语文园地五短文《走山路》。
三、口语交际:《合作》
四、本单元训练要点:
1、量词的运用
2、看偏旁知字意
3、积累词语
语文阅读中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标题的作用
(1)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题目若是一个人或一件物品或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2)语带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表明写作对象;
(4)概括文章内容;
(5)揭示(暗示)文章中心(含蓄地或形象地);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学写田字格中10个汉字。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借助图画,引导学生想象,感知古诗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1.看图识记“楼、层”。
(1)出示“楼”的图片:这是什么?它有几层?(2)谁能用这两个字说句话?
要点“楼”左右结构,过去房子是用木料做的,所以用“木”字做偏旁。“层”是“尸”加“云”组成,半包围结构。
2.看图识记“瀑、布、川”。
(1)出示“布”:谁会读?你能组哪些词?(2)你见过的“瀑布”是什么样的?
(3)“瀑”可以拆成哪两个部分?这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 要点:“瀑”由“氵+暴”合成,表示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来,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4)出示图片:观察“川”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要点:“川”是象形文字,本义是河流。(5)熟读生字“川”。
(6)出示词语“名山大川”。呈现画面,帮助学生感知词语,熟记词语。3.看图识记“炉、烟”。
(1)出示“香炉”的图片。看,这是什么?谁会用“炉”扩词?(2)再观察香炉上方的烟。认识“烟”,用“烟”组词。(3)这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异同点?
要点:都是“火字旁”,一个右边“户”,一个右边“因”。4.会认的字还有“依、欲、遥、尽、穷”。(1)借助拼音认读。
(2)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板块二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1.尝试自读。
(1)请你自己朗读古诗,一句一句地读正确。(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指导朗读。
教师先一句一句地领着学生朗读,再引导朗读整首诗,包括诗的题目、朝代、作者。
(1)读五言诗时,注意读出“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出“二二三”的节奏。
(2)抓住韵脚“流、楼”“烟、川、天”,指导学生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押韵合辙。
3.师生对读古诗。(1)师引读生接读诗句。(2)配音乐、手势表演读。
提示:仄音,手向下;平音手外拉。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3)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谁来试试?
板块三 想象理解,背诵古诗 1.《登鹳雀楼》。
(1)诗人王之换在傍晚时分登上鹤雀楼,他看到了什么? 提示:引导用完整语言描述画面,尝试背诵前两句。(2)练说:()的落日()的黄河。
(3)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你想让诗人怎么做呢? 提示:练说,你想要……就要……。或你只有……。才能……。尝试背诵后两句诗。
2.《望庐山瀑布》。
(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请你联系诗句,想象仿佛看到香炉峰上的怎样的景象?试着用完整的话描述。熟读背诵这句诗。
提示:抓住“生”,想象烟云冉冉上升景象。
(2)出示插图。你看这瀑布像什么?在诗人眼中,它又像什么呢? 提示:指导学生做“挂”的动作,体会瀑布的壮观。
(3)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诗人怀疑它是什么?熟读背诵这两句诗。提示:突出“三千尺”是极度夸张。
板块四 表达训练,迁移运用 1.以诗人的角度说美景。
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练习用“我站在……,看到……”的句式来描述。
提示:同学之间可以先互相交流。2.用导游的身份介绍。
游客来到庐山脚下,你作为导游,如何结合诗句,介绍此处美景呢?引导练说:“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
提示: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能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巧妙植入。
3.拓展阅读。
利用学得的方法自主学习《山行》这首诗。用一两句话跟同学们交流。提示:交流的要求可简单些,重在把话说完整、通顺。鼓励学生背诵这首诗。
板块五 结构分类,学写汉字 1.观察字形结构,找出特点。
“楼、依、烟、炉、挂”5个字为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教师边示范写字,边提示“木、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烟”字中的“大”最后一“捺”也要变成“点”。“挂”的右边是两个“土”,第一横和第三横要短些,第四横最长。
2.教写“尽、层”2 字。
这2 字中都含有“尸字头”。注意“尸字头”写法要领:横折稍斜横稍长,两横平行框略扁,主笔长撇要舒展。
3.教写“照、川”。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会写字
一 二 三 上 口 目 耳 手 日 田 禾
火 虫 云 山 八
十二、会认字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一 二 三
四 五 上 下 口 目 耳 手 足 站
坐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
对 云 雨 风 花 鸟 虫 六 七 八
九
十三、比较组词
日(日头)
上(上去)
人(大人)耳(耳朵)
田(水田)
下(下来)
天(白天)
目(目光)
四、反义词
上——下 大——小 今——古 站——坐 天——地
五、好句积累
1、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4、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5、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汉语拼音
单韵母:a o e i u ü
声母: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二、会认字
爸 妈 马 土 不 画 打 棋 鸡 字 词 语 句 子 桌
纸 文 数 学 音 乐
三、好句积累
1、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2、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刨刨土,捉捉虫,青草地上做游戏。
3、数学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做对了,走过桥,做错了,过不了。想一想,算一算,快快乐乐过了桥。
4、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十四不是四十。
5、小剪刀,手中拿,我学奶奶剪窗花。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鸭,剪条鲤鱼摇尾巴。大红鲤鱼谁来抱?哦!再剪一个胖娃娃。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汉语拼音
韵母: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ɡ、enɡ、inɡ、onɡ
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ɡ
二、会认字
妹 奶 白 皮 小 桥 台 雪 儿 草 家 是 车 羊 走 也
三、好句积累
1、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2、一只船,扬白帆,漂啊漂啊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学校玩一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
4、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桥东走来一只羊,桥西走来一只羊,一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会写字
了 子 人 大 月 儿 头 里 可 东 西 天 四 是 女 开
二、会认字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的 船 两 头 在 里 看 见 闪
星 江 南 可 采 莲 鱼 东 西 北
尖 说 春 青 蛙 夏 弯 地 就
冬 男 女 开 关 正 反
三、比较组词
了(好了)
人(人们)
天(天上)
四(四个)
子(叶子)
大(大家)
头(里头)
西(东西)
四、多音字
子
zi
叶子
子
zǐ
子女
五、反义词
凉——暖
落——升
小——大
东——西
南——北
是——否
弯——直
冬——夏
上——下
男——女
正——反
开——关
顽皮——安静
六、词语搭配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
弯弯的谷穗
顽皮的雪人
七、好句积累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会写字
水 去 来 不 小 少 牛 果 鸟 早 书 刀 尺 本 木
林 土 力 心中 五 立 正
二、会认字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多 少
黄 牛 只 猫 边 鸭 苹
果 杏 桃
书
包
尺 作 业 本 笔
刀 课 早 校 明 力 尘
从 众
双 木 林 森 条 心 升 国 旗 中
红 歌 起 么 美 丽 立 午 晚
昨 今 年
三、比较组词
小(小鸟)
刀(小刀)
木(木头)
五(五天)
少(多少)
力(力气)
林(树林)
正(立正)
四、反义词
远——近
来——去
有——无
多——少
大——小
明——暗
升——降
静悄悄——闹哄哄
五、好句积累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4、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会写字
在 后 我 好 长 比 巴 把 下 个 雨 们 问 有 半 从 你
二、会认字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三、比较组词
巴(尾巴)
下(下雨)
门(门口)
把(手把)
不(不要)
们(我们)
四、多音字
长
cháng
长短
zhǎng
长大
五、近义词
常常——经常 好像——好似 好看——漂亮
六、反义词
前——后 长——短 黑——白 左——右 好——坏 弯——直
七、好句积累
1、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3、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马儿怎样跑?四脚腾空仰天叫。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摆摆头。
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会写字
才 明 同 学 自 己 衣 白 的 又 和
了 长 山 儿 四 我 心
二、会认字
睡 那 海 真 老 师 吗 同 什 才 亮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蓝 又 笑 着 向 和 贝 娃 挂 活 金
哥 姐 弟 叔 爷
三、比较组词
同(同学)
自(自己)
学(学生)
月(月亮)
白(白的)
字(写字)
四、多音字
觉
jué
觉得
jiào
睡觉
着
zhe
看着
zhāo
着急
zhuó
着陆
五、近义词
洁白——雪白 希望——盼望 快活——快乐
六、反义词
宽——窄 洁白——乌黑 柔软——坚硬
七、词语搭配
蓝蓝的大海 黄黄的沙滩 雪白雪白的浪花
小小的海螺 小小的贝壳 彩色的项链
金色的项链 洁白柔软的云 哗哗地笑着
八、好句积累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2、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3、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类
一、会写字
竹 牙 马 用 几 只 石 多 出 见 对
妈 全 回 工 厂
二、会认字
群 竹 牙 用 几 步 为 参 加 洞 着
乌 鸦 处 找 办 旁 许 法 放 进 高
住 孩 玩 吧 发 芽 爬 呀 久 回 全
变 工 厂 医 院 生
三、比较组词
用(用处)
几(几个)
石(石头)
出(出去)
月(月儿)
儿(儿子)
后(后来)
山(山上)
四、多音字
几
jǐ
几个
jī
几乎
五、近义词
参加——参与 到处——处处 许多——很多
渐渐——慢慢
六、反义词
放进——拿出 升高——下降 许多——很少
回来——出去
七、词语积累
碧绿碧绿 粉红粉红 雪白雪白 蔚蓝蔚蓝
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乌黑乌黑
八、好句积累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3、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4、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5、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一年级必背必默古诗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年级必背必默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
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一年农事了(le liǎo),农民们要休息一下了(le liǎo)。
(2)下了一场(cháng chǎng)雨后,操场(cháng chǎng)旁边的小树长高了。2.读拼音,写词语。
Sìjì chuīfēng nóng máng huàféi xīn kǔ Guīlái
yìnián dài yuèguāng
3.用“”画出能和括号外的字组成词的字。(胡
蝴)蝶
(麦
卖)苗
(桑
嗓)叶(古
谷)子 颗(立
粒)4.反义词连线。
(水
虽)然
1.夏季里,,/采了蚕桑又插秧。/
勤耕作,戴。
2.秋季里,稻上场,/谷像
。/身体虽
,心里喜洋洋。
春季里,春风(), 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作者描写了春季里的哪些景物?用“△”标出来。
下列诗句中描写夏天景色的是()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田家四季歌
字词大转盘 1.(1)liǎo le(2)cháng chǎng2.四季 吹风 农忙 化肥 辛苦 归来 一年3.蝴 麦 桑 谷 粒 虽
4.暖—冷 轻—重 晴—阴 肥—瘦 笑—哭 课文小密林 1.农事忙 早起 归来 月光
2.黄金粒粒香 辛苦 阅读小花坛 1.吹
2.春风 花 草 蝴蝶 麦苗儿 桑叶儿 思维点亮台 ②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9.竹节人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分组,分别带着不同的任务去读课文,然后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可能也排除了。尽管如此,宇宙生命之谜并未揭开。本课重点是教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10.宇宙生命之谜
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问题,然后汇报,教师评价指导,使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物院,共提供了四份材料。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学生分组,然后各小组选择要完成的任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筛选相关信息。汇报后,教师点拨指导。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先说一说自己觉得给生活带来美好的活动,然后范文引路,学生练习,完成后交流提建议。
语文园地
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思路,理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
诵读、品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作者及滕子京简介
1、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后封给他的谥号。
在朝廷做官时,多次上书议论国政,要求改革时弊,任副宰相时曾针对当时的政治时弊,提出了十条改革意见,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吏治,推选法制,减轻徭役等,并先后颁布了具体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不幸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就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
2、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的进士,两人的友谊也从此开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的推荐,滕在泾州做知守,再在庆州做知守,在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万贯,终于被贬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惹出祸来,便借“作文”之机,写出自己的理想,以规劝好友。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录音,细听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注意字音
滕(ténɡ)谪(zhé)
日星隐曜(yào)浩浩汤汤(shānɡ)
淫雨(yín)
薄雾冥冥(bó
mínɡ)偕(xié)
樯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兰(zhǐ)
心旷神怡(yí)
3、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俱”,都、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4、朗读指导。
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得无异乎”应读出疑问语气。
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下的写景文字,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来。
第四段“至若”领起,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应读得高亢嘹亮,节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写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此乐何极!”一句把喜悦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楼也,则有……”应读出超脱、挥洒自如的情味来。
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带来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注意三句疑问句,语调应上扬,“噫”一句,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5、学生大声练读,尝试表情朗读,力求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6、分组按要求诵读。
○诵读叙述写作缘由的段落(第1段,标志性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诵读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衔远山……气象万千”;标志性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指代什么?)
○诵读描写阴雨天气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诵读描写天晴时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诵读描写由阴雨天引发的情绪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抒写天晴时喜悦心情的句子(“登斯楼也……”)
○诵读议论抒怀段(标志性词语:“嗟夫”)
四、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作者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作者认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从空间上写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然后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晨昏之间的万千气象,然后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句小结。接下来,作者转写登楼览物之情,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荡漾,金光闪烁,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块温润的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欢喜啊!
第五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忧虑,唯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唯恐国君有阙失。那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表达了对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
2、学生根据提示,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册第一、二大题。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任选几位同学根据背诵要求。
二、精段阅读
第一段
1、第一段的叙述交待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讨论并归纳: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二段
1、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第二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具体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讨论并归纳:胜景、大观;“衔远山……气象万千”。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一段哪里照应?
讨论并归纳: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照应。(补充孟浩然、李白、杜甫的诗句)
5、第二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过渡启下引出了哪些文段?
讨论并归纳: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三、四段,其中“异”字可以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第三、四段
1、朗读第三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
因己而悲。
2、朗读第四段,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三、四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的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三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悲;四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第五段
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地方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古仁人,由“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看出作者同意古仁人的观点,作者以此作结是希望滕子京能做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7、出自本文的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三、揣摩写作意图
结合有关资料,再次明确本文的写作意图。
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来规劝好友滕子京,希望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无论“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背诵导入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自然段的特点与第3自然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2、第3、4自然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个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文章的内在联系也被破坏。
3、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句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三、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
四、布置作业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七、补充有关岳阳楼的资料
1、唐代名人笔下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2、最长的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言,问谁领会得来?
3、写岳阳楼的对联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五-7.妈妈睡了】推荐阅读: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识字教案-语文园地07-01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10-1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2-13
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一分钟》教案09-09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9-17
部编版二年级第八单元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