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历史优秀作文(精选7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的推进,新课改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最大的亮点是在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活动课,并且在学习目标、内容标准之后都设置了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和参考资料,以指导教师更有效地上好活动课。活动课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次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约占课时量的四分之一。它以探究性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学习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活动课内容不作为考试范围,使得好多活动课成了新课程的摆设,如果教学时间紧了,很多的一线教师就把它删掉,成了可有可无的部分。鉴于活动课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怎样上好活动课,让活动课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第一:明确教师角色,是指导而不是主演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师放在主角的位置上,但是活动课恰恰是把有限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只需要提前告诉学生构思和要求,应鼓励学生群之群策大胆的去做,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僵化了,这样给他们展示的舞台,会发现他们的很多平时老师不知道的优点,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通过活动课的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新课程设置的活动课不是孤立的,它一般与本节或本单元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置活动课时不能单纯地为了活动而活动,应该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学完了商鞅变法之后,我让学生组织了一次课堂大辩论,主题是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商鞅本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论辩,有主辩有副辩,在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广泛采用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充分理解了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作用,巩固和拓展了学科知识。
第三:活动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性。
作为活动课除了辩论赛和演讲外,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组织兴趣小组、历史故事专题讲座、历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大联欢、猜历史谜语;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进行纪念活动,观看历史影片,访问革命人物等形式。在学完中国史第四册后,我让学生组织了一次《中国票证》的大展览,学生们按照衣、食、住、行四大类别,负责收集资料,各小组从家庭或其他渠道,收集各种票证的实物或图片,有的是家庭长辈当年记载日常收入的家庭帐本;有的通过访问亲友长辈、中老年教师、等票证时代的亲历者。他们把收集到的粮票、菜票、饭票等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加工整理,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票证时代在计划经济下中国社会的状况,还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成果有了更深的认识。举办《老照片诉说历史》的活动,搜集家庭的老照片,并写出简短的解说词,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学生对活动要有探索的过程
俗话说:“书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须躬行”,活动课应当真正让学生置身活动之中,让他们自己设计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过程,自己搜集材料,整理问题,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学完《新航路的开辟》后,我组织了一次学习探究活动―――――与哥伦布同舟远航。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我和学生共同制订了活动目标:从现实中发掘历史,展现当年哥伦布航海的壮举。我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途径来展现活动形式。通过自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第五:具有课程性和开放性
活动课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教学场所的转移。但是它与传统的课堂有很大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活动课应该有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活动课的内容应该能够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和爱好者的多方面要求,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们的兴趣和特殊需要。活动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而不是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活动过程当作完成预设方案的不变流程。例如,如何评价拿破仑?指导学生们从多个角度选择研究方向,包括拿破仑的崛起、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拿破仑法典》、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等,可以立题20几个。然后分头组织材料,阅读、上网查、图片,以学生们为主体,然后分别写出各种小论文,把好的`论文成集、出板报。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拘一格育人才。
第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合作意识难以萌发,缺乏合作精神,甚至把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对立起来。活动课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合作性。没有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和沟通,就难以完全高质量要求的课题,也难以体现活动课的目标。所以,活动课的上课方式多为小组合作,这种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第六: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任何一门课程,都要让学生获得一定量的知识。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就不能也不可能奢谈能力的培养。当然,活动课给予学生的知识,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活动课的学习,达到活动课的目标,课题的趣味性不可忽视。
一、利用直观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与文字形式的信息相比, 图像形式的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更容易给人们的头脑带来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 很多教师才会想各种办法来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直观化, 以通过直观的画面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效果。在历史课堂上, 利用图像信息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在开讲之前, 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等, 把原本文字形式的信息转化成直观的画面, 这样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 就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这幅五米多长的画卷中, 绘制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牲畜、车辆、船只、桥梁、楼阁等, 生动地展示出了当时北宋的社会风貌, 看着这幅画, 学生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市集, 让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就这样, 在这幅画卷的吸引下, 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地吸引了过来。在一幅画卷的引导下, 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了今天的学习状态;又比如, 笔者在给学生上到《难忘九一八》这课的内容时, 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了几组抗日战争时期真实的历史资料图片, 为了提高效果, 还配上了背景音乐《松花江上》。看着一幅幅反应侵华日军暴行以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图片, 再配上悲怆有力的背景音乐, 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使得学生完全进入到了一个悲怆、愤慨的情绪中, 借助于学生的这种情绪, 笔者用力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课题, 开始带领学生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中。
二、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喜欢历史的人经常感慨, 历史就是由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串联而成。诚然, 如果我们能够用轻松的心态学习历史, 就会发现,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充满各种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与一个个的知识点相比, 这些小故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 用故事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有关古代希腊的内容时, 就在上课的一开始给学生讲了著名的“木马计”的故事, 在讲到拿破仑帝国时, 则给学生讲了“滑铁卢战役”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战争。通过小故事的讲述, 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这样, 学生往往会以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三、利用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诗词艺术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长久以来。诗词都以它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朗朗上口的韵调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历史学科中, 利用诗词来创设教学情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并且与其它学科相比,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诗词化的教学情境更具优势, 因为几乎每一首诗词都是诞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从古至今流传下的很多名句, 本身就是对当时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历史社会的描述和讨论。因此, 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 利用恰当的诗词来为学生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 就在上课之前朗诵了几句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名句名篇,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这些诗句很多学生都很熟悉, 教师在朗诵的时候, 一些学生也忍不住跟着一起念了起来。就这样, 整个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异常。在朗朗上口的诗词引导下, 学生的注意力也纷纷被吸引到了诗词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上, 从而为接下来的内容讲解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氛围。
四、利用知识对比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相似性, 因此,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把相似的内容拿出来进行对比讲解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式。通过知识的对比, 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 也不容易让学生出现记忆思维的混乱。在历史学科中,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具有一定相似性或者对比性的知识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拿出来进行对比讲解, 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内容, 使得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 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从秦汉时期开始的民族冲突与交往的史实, 并简单总结了我国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一些特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今天的内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使得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对比和铺垫中很好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总之,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 用什么方式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效果, 实现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这才是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所在, 才是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郑雁云.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的设置[J].内蒙古教育, 2012年06期.
[2]姜喜兴.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J].吉林教育, 2012年第7.1期.
1. 用音乐感染历史。音乐,尤其是熟悉的音乐,能让学生立刻沉浸于其中,并相应调动脑细胞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利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在讲“巴黎公社”这一段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国际歌》,并配上相关的图片,在那抑扬顿挫,慷慨激扬的歌声中,学生感受到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音乐和史实相结合,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国际主义精神都被激发起来。
2.用游戏活化历史。每个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游戏更能紧紧地抓住学生,让他们参与课堂的同时记住历史。例如,在讲“文字演变”时,我用纸打出马字的七种写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每个小组给七种马字按时间排序,学生兴趣特别高,虽然并不是每个组都排对了,但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
3. 用传奇丰富历史。初中生爱听故事,容易被历史故事情节所感染。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对真实的与课堂有关联的故事拿到课堂上讲,同时,教师在讲历史故事时要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尽力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其乐无穷,具有强大的魅力。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提到了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慈禧一定会勃然大怒,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然战败,但仍然坚持战斗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还有讲戚继光抗倭时,我给他们讲“立正”和“稍息”的来源等故事,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故事听,历史课成了学生一周的期待,在些故事也成了学生一生美好的记忆。
4. 用影视回顾历史。“历”,过也,就是讲述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对于初中生来说,所学的历史知识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距离学生很遥远。拉近距离的最好方法是真实再现历史,影视资料无疑是首选,它可以变“死”为“活”,变遥远为近距离接触,用生动的影像来演绎辉煌的历史。例如,在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有关渡江战役的内容时,先播放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长江上无数的大小船只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冲向对岸消灭敌人,顷刻间国民党赖以生存的长江壑瓦解。播放后,用大屏幕幕放映毛泽东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弘大的场面,波澜壮阔的瞬间,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勇往直前,消灭敌人的英勇精神,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渡江战役这一史实以及诗中体现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思想的认识和体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5. 用短剧重演历史。教室是舞台,学生是编导、演员,教材是剧情线索,小天地可以演出大戏剧。让学生学生身临其境,历史不再是死的,而是生动的、鲜活的、富有生命气息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历史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在学习《和同为一家》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就文成公主入藏编演历史短剧,并选出五名同学组成评委,制定评比规则。一组同学合作编演公主入吐蕃时的一段情景:漫漫征途,从长安远道而来的公主,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唐蕃交界处,举目四望,草原辽阔,故国关山万里,拿出日月宝镜东照长安城,繁花似锦……可一想到唐蕃友好大局,“公主”扔掉日月宝镜,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有的评委评说“公主”惟妙惟肖,情态逼真,其他人马上就有不同意见,作为大唐公主,从小受宫廷文化生活的影响,举止应该雍容端庄,不应是轻率莽撞。有的评委说:“公主”离愁别绪表演不够到位,背井离乡,重任在身,不应有笑容等等。自编自演的历史短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组织、综合、表达能力等,同时让学生理解了和亲在古代中国的作用,也让学生记住了这段历史。
6. 用口诀牢记历史。如,讲淮海战役的领导人:可用碳(谭)素(粟)一(毅)百(伯)瓶(平),即谭震林、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琅琅上口,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这天,隔壁家小王跑来兴奋地叫:“小李,来玩啊!”就这样,我及其他伙伴们一起跟着他来到空地上,小王宣布了要玩的游戏和规则。我们都觉得很新奇,个个跃跃欲试,随即我们就开始了。
小王成了裁判,还把我们分成了两组,我被排在了第一组的倒数第二位。我们组先来,小王来到第一个人面前,把题目告诉了他。第一个伙伴李刚似乎有些紧张,抓着衣角,他听了题目后,看着天,思考了一会儿才转过去,凑在第二个伙伴耳边把话传给了他。在倒数第二个的我可着急了,一面急着能快点到,我一面是好大展身手,我就像有多动症一样,一会儿倾出身子,看看到哪儿了,一会儿原地转着圈。我还祈祷着,希望我前面的伙伴刘明能听清楚一些,说清楚一些,我和他都是关键啊!忽然,就轮到我了,我满脸期待的看着刘明,可刘明说了一句“火星话”根本听不懂。我一脸疑惑地看着他,他也只是摊了摊手无奈道:“我也没听清啊!”我懵了,怎么办呀,该怎么向最后的王晨讲啊?要不?编一个?随后我就转过身子对王晨说了一句开玩笑似的话:“老母猪飞上树!”王晨听了十分不信,但他看了看我后又跑去告诉了小王,接着,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有一次,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跳绳,争取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为班级争光。
跳绳比赛那天,一个一个班的同学,有秩序地来到操场上,准备跳绳比赛。跳绳比赛的规则是:在一分钟之内,尽自己可能地跳最多的圈数,班级平均分最多的胜。
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还带着一点儿紧张,看看同学们,大多是这样。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列同学上场。一位同学站在跳绳的同学的面前,帮他数跳的圈数。跳绳的同学一个比一个跳得快,一个比一个跳得多,时不时有人停下来,喘了两口气后又继续跳起来。绳子转动的速度和数量使我眼花缭乱,但是又不禁感叹场面的壮观,一分钟后,跳绳同学的额头上带着一点汗水。
时间仿佛一根离弦的箭,很快就到我比赛了。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准备比赛。只听见一声口哨声,同学们都跳了起来。绳子带着风,打过地面,发出“啪啪”的声音。操场上的声音又杂又乱,有为自己班级同学加油的呐喊声,有绳打过地面的声音,有同学的数数声。我认为自己不是在跳绳,而是在飞翔,一只小鸟很快飞过重重高大,粗壮的树,举得胜利,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一分钟过得很快,我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一百圈左右的成绩,虽然超过我的人有很多,但这成绩是我自己获得来的,我很满意。
生命是什么?我们人为了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生命只有一次,对所有的生物来说,他是宇宙中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事物。希望,是生命的阳光;梦想,是生命的阳光;永不放弃,是生命的阳光!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少的挫折、多少不幸,在这世界上又有多少事情值得我们生气、值得我们抱怨,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多少人因为困难而放弃,我们是否因为别人轻视的眼神而不肯定自己,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希望,在生命中,那些所谓的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其实都不重要,不值得一提的,在追求中坚持,使生命开出绚丽的花朵。
尼克一出生就患了罕见的`先天性四肢截断症,但他还是和一般人一样能做许多事情;谢坤山因为不幸遭高压电击,失去双手右小腿和右眼,但他还是告诉自己要重新站起来,最后他成为一位名闻遐迩的口足画家;有许多人和尼克一样,一生出来就没有双手双脚,但就在出乎意料之外,他的母亲看到他的第一眼竟然是:“好可爱喔!”,就因为母亲的爱,让他们多彩勇敢的活下去。这些生命斗士之所以会勇敢的活下去,都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命中有一处阳光,给予他们无数的希望。
一、善用修辞手法——增添色彩美
同样是对春景的描写:A.微风吹来,小草出来了,鸟儿鸣叫了,春天来了。B.当一丛丛稀稀拉拉的小草从地底探出脑袋时,当柔嫩的柳枝在徐徐微风中吐出嫩芽时,当第一朵娇艳的报春花在晨曦中贪婪地吮吸着晶亮的甘露时,当第一朵洁白的浮云悠闲自在地飘荡在湛蓝明净的天空时,当羽翼刚长丰满的鸟儿在枝头兴奋地鸣叫时,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告诉我:春,来了。比较AB两句,我们不难看出:B句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后比A句就显得文采亮丽,语言优美。再比如描写春天,我们抓住桃花来写: 一株桃树,托起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粉红,洋溢着青春的光彩(拟人、比喻)。阳春三月,桃花怒放,黄海岸边,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门口有一大片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娇嫩得仿佛吹口气就能化成水似的(比喻)。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拟人)。
试比较以下几个句子。原句:考试成绩好,回家才有好日子过。改句:考试成绩是家长的晴雨表,优秀是晴天,及格是多云,不及格是暴风雨。(用排比的句式用天气的阴晴变化来写家长的脸色,既生动形象,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原句:祝福你。改句:祝福是雪,问候是花,变成雪花飘到你家。原句:祝你一天到晚幸福快乐。改句:一片树叶代表快乐,我就送你森林;一滴水代表祝福,我就送你大海;一根针代表思念,我就送你仙人球。(运用排比铺陈,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
二、引用诗文歌词——增添意蕴美
引用——他山之玉,信手拈来。如:我虽然长得矮了点,但潘长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倒也是真的。引用潘长江的话,在幽默中透出自嘲的味道。
精妙比喻可入诗,浪漫多姿,余味无穷。如:他那双失神的眼睛时常淌出浑浊的老泪,那毫无表情的脸上皱纹交错,乍一看,就像一个既无汁水又没味道的老瘪果子。描写荷花写到:“她千姿百态 ,或含苞欲放,或敞怀盛开,或玉洁冰清,或粉妆脱俗。是啊,夏荷不仅有‘亭亭净植 的美好姿态,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
三、调用“五觉”,使语言丰满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触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视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听觉)。朱自清先生在《春》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如: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我们也当多多模仿。
四、褒贬倒用,使语言“多情”
以褒写贬就是故意用褒扬的文字对反面人物、错误观点、丑恶现象进行歌颂、肯定、推崇,给人新奇感。如雷加贵为拍马者辩解的文章《为“拍马”辩》写到:“我们拍氏家族大都是机灵人,身手不凡。‘拍马学是一门极其复杂、深奥的学科,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七学‘五功‘八术……‘拍术有八:一曰善于掌握时机;二曰适宜单个进行;三曰注意提前量;四曰运用衬托法;五曰巧用先抑后扬;六曰利用曲线恭维;七曰注意轻重缓急;八曰适时更换对象。学问不浅吧,诸位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以贬写褒法,是正话反说。就是故意贬低对正面人物、美好事物或正确见解的评价。“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徐九经那个歪脖子形象,外表的丑,实是刚正不阿的清官。
不仅如此,有时作者在用词上也注意了褒贬倒用。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的“狡猾”一词,朱自清《春》中的“偷偷”。 再如: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我班跳远运动员最“贪得无厌”了,总是“得寸进尺”。
当然,使语言亮丽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文尽言,如现在网上问候,手机短信问候等也较多地注意语言的优美、诙谐,句式节奏的整齐明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元旦喝一盅吧!我托空气为邮差,把我热腾腾的问候装订成包裹,印上真心为邮戳,37度恒温快递,收件人是你。祝你:节日愉快!
把修辞用于作文拟题也能让人眼睛一亮。如:2005年南通市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作文,一考生拟了《生如夏花》的题目;以“亲情”为话题,有的考生直接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做标题,如《为了母亲的微笑》《让我悄悄地告诉你》等,巧妙地引用歌词且能翻出新意,让阅卷者一睹为快,拍案叫绝。“沟通”为话题,考生将题目拟为《我为什么想当差生》《谁染枫林醉》《谁动了我的奶酪》等,运用设问使文章标题奇警醒目,引人思索。《我闻到了阳光》运用通感手法极易开启人们的美感想象力。
总之,要让自己笔下文采飞扬,今后必须广采博学增加语言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向生活学习,向美文学习,多做课外摘抄,多记诵诗词歌赋。在不断的积累中,蕴积知识,训练技法,多多实践,让自己的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穿上华丽的外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多彩的历史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回忆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回忆多彩的暑假07-07
多彩的母爱作文06-10
多彩的游戏作文09-12
《多彩的》优秀教案07-05
多彩的课堂活动作文10-05
“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11-05
我的多彩家园作文11-13
缤纷多彩的四季作文05-29
多彩的夏雨作文400字07-01
以多彩的活动话题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