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精选3篇)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周国平先生在“情感体验”《幸福》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周国平先生又写道: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周国平先生对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
而我却在生命的旅途中对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于我苦苦寻觅、苦苦奔波,就像一个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内心因而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人也因此变得消极起来。
生活中的怨言与不满足源于内心充满的欲望太多,以至于被物化的双眼所遮挡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就在儿子在怀中撒娇的喊“爸爸”,就在家人虽离的很远仍联系不断。
夏天的午后,我总是听着窗外的蝉鸣声,避开骄阳,坐在书桌旁静下心来阅读我喜欢的书籍。
我正在阅读的这本书是一本儿童文学《在长长的跑道上》。这本书一共写了十二个儿童故事,书中的故事很生动,许多故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很吸引人。同时也讲述了关于我们的问题:我们该上什么学校?怎么样才算是优秀的学生?作者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每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真谛。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长长的跑道上》和《老虎妈妈》这两个故事。
《在长长的跑道上》讲了凌小成以一分之差没能考进重点中学,而平日成绩不如他的同学却进入重点中学,他很沮丧。他常常因为上课心不在焉,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说错而被同学取笑,因为与同学打架而为学校丢脸,但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给全班同学讲了金刚石形成的过程,最终揭示了故事的真谛:人生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我们人的一生也该像金刚石一样,经得起高温,经得起巨大的压力,不自卑,有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坚硬无比,熠熠生辉......凌小成明白了老师的话。在运动会上,凌小成以坚强的毅力,在长长的跑道上展示了自己优秀的品格。他的毅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虎妈妈》讲了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故事生动、活泼,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作文也很简短,但他却受到了好评。他写的妈妈不像我们平日里那样搜肠刮肚地找妈妈的优点,而是意外地写了妈妈的脾气像老虎一样,他并不是故意贬低他的妈妈,而是通过妈妈发脾气而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虽然事情很小,但感受都是真实的,因此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告诉了我写作文时应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胡编乱造。
我知道读讲演录可能没能很好地了解周国平的文字,不过我觉得在他的讲演录里能够更直接地了解他的思想和人格,也许是现代快餐文化造就了我这样的心理吧。这本书主要是收集周国平先生的讲演内容,书中有关于六个方面的话题:谈人文精神、谈教育文化、谈人生、谈哲学、性爱四讲、言论和访谈。不过演讲毕竟是演讲,很多东西会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所以在书中的很多讲演录里有着重复或特意迎合某一部分人群喜好的倾向,不过整体的感觉还好。
在读完周国平的讲演录后,周国平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我觉得周国平是个很注重灵魂价值的人。他在有关人文的演讲中曾讲到 “我认为,灵魂是人的精神属性的最高层次,是人与动物的最高区别。我说的灵魂实际上是指精神追求,就是人不但要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而这种超出生存以上意义的寻求和体验就构成了人的灵魂生活”,“灵魂的丰富是幸福的源泉,灵魂的高贵是道德的基础”。
周国平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从这三个层次上看他又认为人拥有着三样最为宝贵的东西:生命、头脑和灵魂。生命,是个严肃的话题,然而却很多人没有正视生命。每个人都应对生命怀有尊敬和敬畏之情。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对所有的生命都抱有尊敬和敬畏。在看周国平先生的讲演录,他提到
了社会上对生命冷漠和冷酷的现实时,不时流露出失望与无奈,他作为一位作家和哲人,能做的或许只是呼吁社会,让改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人文的第二个方面是对头脑的尊重,对于每个人来说,也就是要实现他自己头脑的价值,要用他的头脑,要发展他的头脑固有的能力。周国平觉得头脑的能力就是思维的能力,就是智力。他认为人的智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扼杀好奇心的因素一方面是新馆,所谓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另一方面是功利心,凡事都问有没有用,没有用就不再感兴趣。在讲到灵魂时,周国平强调了灵魂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建议人们要拥有心智生活,心智生活能使人获得一种内在自由和充实。
在周国平的文字中我不仅感到他是个注重灵魂生活的人,也是个关注社会,善于思考的哲人。他是学哲学的,对尼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不过我觉得他不是尼采类的近乎疯狂的哲人,他务实多了,站在现实的轨道上,思考着他的问题,研究着生活中的哲学,因而他的哲学散文让人觉得特别亲切。我想他虽然崇拜尼采,但更喜欢康德的生活态度吧。不过看周国平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中,有些也觉得过于偏激和表面化,或许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吧。比如教育问题,他认为取消高考制度是解决目前我国教育问题的办法,而我却不是很同意他的看法。他想到很多问题都要从人的灵魂深处去改变一个人,可对于现实来说是极难实现的,要求所有人的灵魂高尚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吧,但现实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我更偏向于现实的道德与纪律,人总是有一定劣根性的。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推荐阅读:
周国平的语录01-07
周国平的经典语录10-11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作文07-23
读周国平《思想的星空》有感12-27
周国平散文选读后感12-28
周国平教育小论读后感03-12
经典人生感言语录12-24
人生人生哲理02-20
人生:人生无需等待09-24
成功人生智慧人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