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初步整理(推荐8篇)
作文题解读:
一、“回到”——为什么要“回”?
1、走歪了
2、走不通
3、迷路
二、“原点”
导语给出四个解释:“起点”“源头”“中心”“根本”,后面的省略号意味着对“原点”的理解有开放性,考生可作合理的自由理解。
1、“起点”
①、直线:出发点、目的点、初衷点【“改革的起点”(审视)】 A、主动回到:现实的迷茫——回到梦想的起点
B、被动回到:人生磨难(天灾、人祸、挫折、失败)a为什么被回到原点?(药家鑫)b被回到原点怎么办?(史铁生)
②、圆圈: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生死观】
体现人生哲理能写出好作文。如:李娜捧起圆的金杯,应有回到原点的心态。
2、“源头”——历史、文化、道德、精神家园的源头 ①生活的原点:安逸、自由自在、祥和 ②教育的原点:培养人的健全人格 ③历史的原点:乡村、城市怀旧文章 ④文化的原点:岭南文化(2号卷)
3、中心
①生活的中心:物质还是精神、情感
②市场经济下经商、企业的中心: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塑化剂、瘦肉精)还是以诚信为本,追求质量,为人民服务
4、根本:人性、文学艺术、婚姻„„
5、省略号:开放性„„
对导语和标题的把握:
一、导语
1、导语是作文的提示而不是要求
2、可根据导语写,也可不根据导语写
3、可写一点,两点,也可全写
二、标题
1、“回到”和“原点”必须在文章中出现
2、无“回到”内容在四等打分,表达在三等打分
3、无“原点”内容和表达在四等打分
4、可有所侧重
5、允许“暗合”写法(如没出现“回到”两字,但“回到”的意思明确)
6、允许正反向立意,无优劣之分
A、必须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好 B、回到远点不好,原点是回不去的 C、不要回到原点,要冲向终点
整体上看:
1、标题:动宾结构(单
一、简洁、明了)
2、审题没难度
3、写起来有难度(原点虽无处不在,但学生关注少,生疏,备考材料不足,因为学生习惯“多走一步”)
4、写好更难
5、区分空间很大,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水平,和新课标写作本质契合,可考查学生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
标杆作文解读:
1号卷:议论文25+23+10=58~60 生活的原点是情感而不是物质。立意深刻,语言瑕瑜互见。排比句式精彩:
①学生埋头苦读„„父母拼命赚钱„„白领日夜加工„„
②太多的欲望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渴求,太多的渴求给我们带来了太大的压力,沉重的负担让我们只顾埋头前行„„
③当家变成只供休息的旅馆,当朋友变成只是过节时互相问候的对象,当家人变成同一屋檐下的“室友”,当关爱只意味着给钱,当成功只意味着升职,当我们把一切的情感„„ 语言瑕疵:
①却快要连回家的路都忘了(语序不当)②谨记追逐名利,拼搏奋斗的目的(“追逐名利”与“拼搏奋斗”词语色彩不同)③是多少物质都无法遮盖的(“遮盖”一词不恰当)
2号卷:散文25+24+10=59~60 文情并茂,精彩的描写 两个“原点”:地点(实)+人情(虚)两次“回到”:人回(实)+梦回(虚)
3号卷:议论文20+22+8(材料丰富)=50 结构层次清晰,但叙多论少,独立见解少 反面材料(三聚氰胺、黑心棉、地沟油),没有指出这些行为“偏离原点” 材料不准确: ①“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此语非“子曰”)②“李启铭‘我爸是李刚’的狂妄”(据说李启铭不是在“狂妄”状态下说这句话的)
4号卷:议论文19+20+8(材料丰富)=47 “道德的原点”具体指什么?
“回到道德的原点”对个人很重要(没体现为什么很重要)“回到道德的原点”对社会更重要(没体现“更”重要)结构不匀称
5号卷:记叙文20+20+7(立意)=47(另有一篇记叙文测试文专家打50分,已发至公邮。)残疾——浮躁——开始接受——践行——成熟 故事幼稚、肤浅,无冲突、波澜 结尾好!(“妙”云:我们要找出一篇满分的记叙文来,还没找到,但肯定会有的)
6号卷:议论文20+16+6(材料)=42(吃透评分标准,与3号卷对照看高低)
刘邦、项羽对比论证好!田径运动员勇气体现在哪里? 第十五次高考,价值何在? 结构不匀称
7号卷:议论文16+18+4=38 东拉西扯,松散,但不离题。
8号卷:议论文17+15+3=35
①抓住军人的根本是为人民服务(张恩广)②抓住企业的根本是诚信企业(马云)③抓住国家的根本以人为本(泰国总理)
体验肤浅,认识幼稚(总理“大部分时间在田间”——总理的办公室在田里?!)语句不通顺(如①②③)
比喻水平低(诚信是熊熊焰火的引星,没有他,只有冰冷的柴枝,诚信是阿里巴巴大厦的基石,没有他,只是废石一堆。)(“妙”云:你看,这个“他”还是单人旁的“他”)
9号卷:记叙文16+16+3-3(错别字)=32 结构不当,详略不当
10号卷:议论文12+15+3-2(错别字)=28 把“回到毅力的原点”写成“论毅力”,开头结尾穿靴戴帽,有套作嫌疑,勉强在三等打分。
11——14号卷:略
1 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是在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以项目区为单元,进行的工程总体布局设计以及将工程建设内容落实在具体地块,按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进行的单项工程设计。初步设计是施工图设计的重要基础,初步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存在技术问题较多,将会给施工图设计阶段造成很大困难。土地整理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基础工作不扎实,基础分析欠严谨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水资源状况及现有灌溉水源、蓄水工程设计基本要素、涉及项目区灌溉面积、引水流量、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及存在问题等资料,是进行项目初步设计、保证项目初步设计科学性、经济合理性的最基础资料。如辽宁某地项目区内径流量由降雨形成,由于受大区域地理、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6.00mm,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9月,区内虽有河流经过,但因没有控制性拦蓄工程,径流水无法利用。因此,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就需要对项目区水源的河川径流、地面径流、地下水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项目区灌溉面积和用水定额进行科学计算[4]。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项目设计报告应着重围绕项目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来阐述,所有的基础资料收集、基础分析均应围绕该因素来展开,做到“基础分析—找出主要限制因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顺序,使条理清楚和逻辑紧凑合理。但由于个别设计人员为了能多、快、好、省地完成设计任务,只跑几天现场,没能对项目区进行仔细地现场勘查,缺少对项目区情况全面充分的了解,不能准确地找出项目区的限制因素;加之不重视对基础资料及与初步设计相关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这样就不能提出解决项目区限制因素的设计方案,而且在设计中还会有技术漏洞,无法进行下阶段的施工图设计,影响项目实施。
1.2 目标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由于一些设计人员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为了单纯追求规划图的美观使设计方案与实际脱钩,硬性把道路、沟渠规划成“田成方,路成林,渠相连,林成行”的模式,改变了某些原来自然形成的合理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农户的出行而且加大了投资成本。同时,有些土地整理中的土地规划设计按照标准田块统一规划,打破了原来农地的分配方式,土地整理后,土地权属纠纷就会出现,成为影响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的项目土地平整土方量较大,就是未能结合项目区实际,特别是一些项目区地面平整度和田面宽均已满足机耕、灌溉的要求,但在设计中形而上学的一味按方田建设要求,打乱原有田块布局,加大田面宽度,增大了移动土方量。若项目2m宽的泥结石生产路面可行,就不必非要设计成4m宽的砂砾石路面。陈爱琳[1]调查的湖北省随州市和仙桃市已完工和正在建设中的4个土地整理项目中均出现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其中都存在着设计目标过于强调理想化而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拆旧路而建的新路之间仅隔几米,耕作层的表层土无法得到利用,且为农户后期的耕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1.3 土地整理施工后效益不高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基础工程。一个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的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土地生态环境。然而,土地整理毕竟是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强烈干扰。它不但大规模改变地表景观结构,也使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发生了变化;并且我国大多数地区土地整理目标仍主要是扩大耕地数量,补偿因非农建设占用的土地,尚未进入以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和土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阶段。因此,许多项目区按照规划方案施工后,未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建立在比较完善的生态与种植结构上的,但是现实中土地整理后大部分农民仍然延续以往的种植方式;加之整理后仍然采用小农生产的模式,短期内无法实现耕作的规模化,农民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加,体现不出土地整理的高效益。
1.4 公众参与度和交流的广泛性不够
土地整理项目最终受益的是农民,最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也是当地的农民,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没有主人参加的规划是不成熟、不成功的规划。公众参与最早源于美国的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物质建设规划、数理模型规划到社会发展规划等几个阶段,公众参与也随之从“象征性的参与”向“有实权的参与”转变。现在公众参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各项规划逐渐从政府本位向公众本位转变,土地整理规划也随之重视公众的参与了。我国的土地整理经过几年的发展日趋成熟,公众也逐步参与其中,但参与层次不够高。但有的土地整理项目设计人员只是走过场式地与个别的乡镇、村干部交流一下意见,不能将具体方案落实到广大农户中,没能听到广大农民的意见和真实想法,没能充分征求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使项目设计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2 对策
2.1 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必须遵守土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条例等规定以及土地整理的相关技术规程。例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考虑几十年一遇的洪灾和涝灾。规划设计时,不能只满足于解决一般的农田灌排问题,还必须根据地形的情况,考虑到灾害时的配套工程建设,以解决特殊年份出现的沟渠积水倒灌农田的情况和小型抽水机无法从支渠提水至田间的情况,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配套建筑物,如涵、闸等设施。
2.2 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应结合现状因地制宜
在土地整理初步设计阶段不能忽视了项目区实际的地形、地貌、权属关系、地面建筑物等重要因素,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和技术条件、以及土地的适宜用途和项目总体布局,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各项工程设施和生物措施的位置和用地规模。不能为了追求规划图的美观而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硬性把道路、沟渠规划成“田成块,路成网,渠相连,林成行”的模式,规划时应参考村、组的界线,设计上可以不存在明显的界线,但在单元划分上应考虑,规划应尊重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能利用原有设施应尽量利用。有些道路是农户长期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存在一定合理性。规划中若在原有的路、沟、渠附近修建同样的设施,应首先考虑利用原有的设施,这样既方便农民,符合他们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又节约了成本。例如,项目区的田间道与主要居民点相连,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设计成6m宽的田间道比设计成4m宽的也许更适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
2.3 强化生态保护,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的建设对土地整理提出了新要求,土地整理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土地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景观生态环境必须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土地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维护土地生态环境。在土地整理中不能仅立足于短期、单纯的地块合并,其调整、改造还需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进行综合的项目规划设计,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景观,促进生态平衡。
2.4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尊重民意
土地开发整理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建设活动,农民满意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土地整理项目应让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全过程。在土地整理立项阶段,应向公众公示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具体位置、项目的性质和实施时间;在项目规划形成阶段,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到规划的调研中,把公众的意愿带入规划草案当中,使规划方案尽可能与公众利益一致。规划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愿,不能让公众参与成为形式,在规划方案确定阶段,应组织公众参与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的讨论,吸收农民群众合理建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召开公众听证会,以听取公众意见,修改和完善初步设计规划方案;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实施阶段要强化公众舆论监督的作用。
2.5 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纳入规划体系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与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标不谋而合。近年来的实践已证明,通过改造旧的村庄、加强农田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规划设计除了要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加快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字上下功夫,彻底改变当地农业生产条件,选用新的耕作模式,改变农民旧有的生产方式,完善农村新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2.6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行使对设计单位的监督职能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单位进入土地开发整理领域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确定,土地行政部门主管资质认定和业绩考评,要有进有出,优者存,劣者淘汰。对一些技术水平差、不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多次因为本身设计缺陷进行变更的设计单位,要给予告诫。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因地制宜,做到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技术上可行、社会经济效益高,使土地整理项目真正造福当地农民群众,使土地整理项目真正成为惠民工程。
2.7 引入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研究
土地整理作为落实我国土地政策,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耕地总量平衡,解决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土地供求矛盾,协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任何项目都存在着风险,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也不例外。由于土地整理涉及到不断变化的、且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日益繁杂的人类社会系统,都可能导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预期结果出现重大出入。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计划中引入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土地整理规划会遇到很多风险,如土地整理制度的不完善性和不确定性引起的制度风险,缺乏足够的资本启动的资金风险,以及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可能出现的进度、质量、安全风险等,因此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引入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理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中的土地整理已成为重中之重。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初步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整理,初步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爱琳.浅述我国土地整理的现状及发展[J].云南农业,2009(8):55-56.
[2]詹长根,莫国莉,雷激,等.浅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规范化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06(2):39-40,41.
[3]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关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施的状况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S1):169-170.
关键词:设计方法论超级整理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思考整理
真正现代意义的设计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方法运动”,这一运动开创了所谓的“设计科学”。显而易见,设计研究和设计方法研究相比设计活动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在国内,至今很少见到系统化、科学化的设计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和设计教学等领域。因此,除了根据国情和设计发展的现状大力开展设计研究之外,科学的借鉴和学习国外的设计研究成果对于未来架构本国的设计理体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本知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于2009年出版了自己的首部著作《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的中文版本。佐藤在此书中富有独创性的提出了“超级整理术”这一概念。他将“整理”这一司空见惯的行为归结为一种“术”,并为其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使之成为完成设计目的、达到设计目标所不可或缺的方法。笔者认为佐式“整理术”是针对设计行为、设计过程和设计认知活动所提出的较为完整和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论,是十分值得借鉴的设计理论。
以雷特尔为代表的第二代设计研究学者曾提出: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与设计问题的“拥有者”(客户、消费者等)之间多利益方协调的过程。佐式“整理术”便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而发展形成的理论。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联结商品和消费者的沟通设计。其整理术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空间”整理术、“信息”整理术和“思考”整理术。“空间”整理术可以帮你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并且学会辨别重要事物,为下一阶段的“整理”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信息”整理术的学习可以让设计者学会导入观点,并且找出终极“远景”,便于解决设计中的难题。最后一个阶段“思考”整理术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一个环节,需要设计者具备很精确的沟通能力,将不可视的思维意念转换成信息文本,一旦设计者能够掌握“思考”整理术的方法技巧,很多设计问题将迎刃而解。以下篇幅将分别详细阐释三类整理术的方法及意义。
一、“空间”整理术
空间整理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二是帮助设计者学会辨别重要事物,养成设计从“整理”入手的好习惯。“空间”整理术是最适合初次尝试的整理术。学会设定优先排序是掌握“空间”整理术的核心手段。“空间”整理术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物理空间的整理和虚拟空间的整理。
(一)、物理空间的整理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的确,迅速发展的消费文化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我们在购买一件物品的时候往往对其用途和性能并无真正了解,导致大量物品闲置并充斥着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可大多数人都会把工作摆在首位而疏于对空间和物品的整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能够在一个没有杂物、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比如我们在整理随身公文包的时候,可以将所有的物品一字排开,然后按照重要性排序,这样就会发现其实名片夹和电话号码簿是可以精简的物品,因为其功能已经被手机兼容。也许类似的整理方法在最初会让你有所不适,但最终你会发现具备“舍弃”的勇气对于设计而言的重要性。
(二)、虚拟空间的整理
办公空间的整理除了真实物品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就应该是计算机虚拟空间了。我们时常抱怨“我就是找不到重要档案!”或者“桌面的图标怎么又满了!”等等。其实这些问题也是因为疏于整理导致的。档案夹的命名是虚拟空间整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整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泛用性较高的命名法。比如若采用“档案-1的名称,那么此系列档案数量只能增至9个,一旦超越便会混乱,不如采用“档案-01”或“档案-001”的名称。
二、“信息”整理术
经过“空间”整理术的训练,便可基本掌握佐式整理术的方法和思路,下一步需要掌握的便是整理术的更高阶段——“信息”整理术。佐藤可士和认为:掌握“信息”整理术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导人观点。具体方法有两种。
首先,需要设计者能够退一步观察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比如:观众对于某电视广告的播出没有留下很深刻印象也没有对广告所宣传的商品产生想购买的动机是否真的因为广告设计上存在问题?当我们退一步思考时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电视广告并不适合作为该产品宣传的媒介,而应该改成户外广告和纸质媒介的广告。
其次,要抛开自以为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因为个人主张太过强烈,有时会偏离项目原本的目标。如果因为对方给出的信息不足就妄加揣测,往往不能解决客户的难题。话虽如此,突然舍弃自我,站在对方立场,确实难度很大。因此,不妨试着站在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者邻居等不相干的第三方立场上去思考客户的项目。这样一来,就能帮助客户找出“远景”目标,顺利的导人观点,甚至把客户存在的某些缺点转化成优点。为了阐述观点,佐藤先生举出了明治学院大学品牌形象项目的例子。当时,明治学院大学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欠缺独特的魅力,在高校的激烈竞争中没有优势。因此,校方委托佐藤先生担任艺术指导更新学校的视觉形象系统。经过多方的详细调研,佐藤先生尝试将学院的一些消极影响转化为正面的印象。如“保守”其实可转化为“谨慎”,而“欠缺存在感”可转化为“不盲目追求流行”。这样一来,便扬长避短,既帮助客户找到了“远景”目标,又找到了设计的切入点。
尽管如此,“信息”整理术在设计过程中所能解决的问题仍然是有限的。因为客户在面对设计方时,往往没有明确的思路,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追求的“远景”目标,那么类似的问题就需要运用“思考”整理术来解决了。
三、“思考”整理术
“思考”整理术是整理术学习的最高阶段,也是最难掌握的整理术。设计者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绪,便可明确的传达最重要信息。然而,真正掌握“思考”整理术并非易事。佐藤先生认为将思绪信息化是学习“思考”整理术的重点,包括三方面的要领。
(一)、要从整理对方言论做起。客观缜密的检视客户思绪,将其置换成语言,并且反复练习。如果认为很难迅速将其思绪置换成文本,可以先列出关键词,积累至一定数量之后再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一系列观点。
(二)、建立假说,善于向客户提问。在初步整理出客户的言论之后,不妨试着问问对方的诉求与假设是否吻合。若假说不妥,便可根据客户反驳的内容再重新整理,在反复揣摩之后使得对方的诉求点清晰化。然而在国内设计界,设计方和客户沟通时往往一味的讨好和附和对方,或者只是认真聆听,却很少直言想法,更不要说反复提问。其实这样的做法恰恰失去了了解客户内心想法的最佳时机,并非高明之举。
(三)、来自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自由联想法”。弗洛伊德认为造成心病的原因是人们长期压抑形成的情绪,唯有认识这些情绪,才能找到病因。因此要与对方进行自由的谈话,对方讲述内心的想法,治疗者进行解释,不断反复进行,从而进人患者的“无意识世界”。
佐藤先生另外指出:在思考整理术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驾驭语言的力量,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也是件重要的事情。不是轻率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而是根据情况整理出想要传达的要点后再说,才能得到圆满理解。
佐藤先生的超级整理术虽为一家之说,其有效性也未必能够包涵所有的设计领域,却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论。优秀设计方法论的提出对于设计界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特别是对于目前的中国设计界,系统的构建设计理论体系对于本土设计实践和设计教育而言意义重大。著名艺评家高名潞先生曾说:中国的当代艺术需要建立起一种方法论意识。这不光是对艺术家而言要有创作的方法论,对批评和理论以及策划也都需要一种方法论。同样,创新性的设计实践也需要大量优秀的设计理论提供支撑点。中国的设计界也十分需要这样的“方法论意识”!
初 步 设 计 初 步 设 计 说 明
目录
一、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三)建设规模与任务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二、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二)总体布局
(三)平面设计
(四)立面造型设计
(五)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六)建筑消防设计
(七)建筑节能(八)环保设计
(九)建筑装修
三、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四)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
(五)本工程初步设计所
(六)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
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七)荷载
(八)结构选型
(九)主要结构材料
(十)结构计算分析
(十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确定的问题
四、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给水系统
(四)排水系统
(五)雨水系统
(六)消防系统
五、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三)供配电设计
(四)电力、照明设计
(五)自动控制
(六)防雷与接地
(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八)电话管线系统
(九)有线电视管线系统
(十)计算机宽带网络
初步设计说明
一、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计划文件:玉发改备(2012)1号
2、怀化中房房地产开发公司玉屏分公司贵鑫中天广场项目设计要求。
3、贵州黔美基础工程公司 提供的地质勘察初勘报告。
4、铜仁市、玉屏县规划局划定的规划控制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审查通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5、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及《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概况
水畔铭城项目位于玉屏县城区,地块西侧及西北侧为舞阳河,东北侧为司法局住宅楼,东侧及东南侧为中山路;地块总用地
面积20613平方米,西南-东北最长约296米,西北-东南最宽约77米,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向最大落差2.2米。
贵鑫中天广场项目总用地面积20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883.28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120410.56平方米 ,地下部分16472.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8652.79平方米,容积率5.84,密度41.98%,绿地率25.3%,整个小区总户数553户,小区总停车位504个。
2、根据合同,本院负责贵鑫中天广场项目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设计内容。
总用地面积:20613㎡ 总建筑占地面积:8652.79㎡ 总建筑面积:136883.28㎡ 总建筑密度:41.98% 容积率:5.84 绿化率:25.3%
根据玉屏县城市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本着有利城市改造
(三)建设规模与任务
(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和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代民众精神文明和
物质物质文明的指导思想,依据地理位臵特点展开区域规划。综合考虑玉屏人文、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等诸
多因素,协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提倡顺其自然又改造自然,充分利用基地的每一寸土地,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引导开发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步行街商业广场,力求打造玉屏县中心地带的人文、景 观、商业文化中心。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臵自然资源,优化用地配套建设各项设施。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人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强调因地制宜,自由式布局,在造景的同时尽量利用原有的地理环境。
根据玉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及要求,将船型地从西到东块依次划分为:绿化公园、星级宾馆及步行商业街区,综合各功能及内在联系,可把该地段定位玉屏县高档的集休闲、娱乐、购物、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商业中心,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带动老城区周边的发展,使老城区重新焕发蓬勃生机,并成为老城连接新城的一面新的旗臶。
二、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 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版 0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0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0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版)0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3、《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14、《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版)
1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8、规划用地红线图
19、甲方提供的方案设计要求
(二)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贵鑫中天广场项目用地为不规则多边形,西北侧为河滨路及舞阳河,东南侧为中山路,项目中部设有一条9米宽的紫气路连接风雨桥和中山路。
(三)平面设计
贵鑫中天广场设计依据市场住宅样板及甲方要求,正确定位定级。设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当今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最新设计手法和最新技术手段。
住宅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不同档次、不同面积的套型。同时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避免户与户、楼与楼之间的视线干扰。住宅各户型均有生活阳台,主卧室均设有转角飘窗,提高采光和观景效果,提升生活居住质量。
1#楼为26层高档旅馆,设有疏散楼梯两部,电梯5台(其中客梯4台,服务用电梯1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 2
层层高5.4米,四至二十六层层高均为3.3米;2#楼为28层商住楼,设有剪刀楼梯一部,电梯两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四至二十八层层高为3米;3#楼为24层商住楼(3#楼由三个单元组成,其中两个单元24层,一个单元23层),4#及5#楼均为18层商住楼,设疏散楼梯一部,电梯两台,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上部住宅层高均为3米。地下室层高4.2米。
空间的构成源于建筑的功能,来源于环境的限制,来源于对地形的充分利用。坐落在已经形成本土特色建筑环境中的风雨桥畔,结合了新与旧的统一与和谐,强调风格一致又有所创新,是现有建筑环境的点缀和延伸。竖向块体的连续突起及阳台栏杆栏板的变化组合,加上竖向百叶窗的点缀,凸出了建筑视觉的层次感与活跃感。挑阳台、大玻窗的设臵,使得建筑更富有现代气息,凸显周边建筑特色和当地文化,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剖面设计:该项目地下一层为附属用房及停车库,利用住宅楼
(四)立面造型设计
(五)剖面设计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梯、电梯部分与上部连通,并于关键位臵设防火墙及防火门划分防火分区,层高4.2米。
(2)所有疏散楼梯均直通室外,建筑设计符合消防规范要求。(3)、本工程的疏散距离,疏散走道及首层疏散门宽度以及出入口的数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各层层高:地下一层为4.2米,一层层高4.8米,二层层高4.2米,三层层高5.4米,四层及以上旅馆层高为3.3米,住宅为3米。顶层电梯间升高1.5m,电梯机房层高3.0m。
(六)建筑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总平面 每栋建筑四周均有道路,可供消防车环绕,总体布局满足消防扑救要求。详见总平面图。
3、建筑防火设计(1)地下室面积为16472平方米,防火等级一级。考虑设臵正压送风及机械排烟系统,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相邻防火分区间用背火面耐火极限>3h的防火卷帘和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墙分隔.并在合理位臵上留设乙级防火门,以便联接两个防火分区。地下室共设有与住宅共用的防烟疏散剪刀楼梯间13部。所有楼梯间的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为乙级防火门。
七)建筑节能
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2、一般说明: 1)本工程外墙采用内保温做法,具体构造及热工指标见相关详图
及节能设计报告书;施工要求、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未注明
窗台、挑檐、勒脚、女儿墙、变形缝等节点保温做法参见国标
02J121-1的说明及构造详图;2)、楼面、外墙、屋面等按节能大样图施工.3)、外窗采用铝合金普通单框双玻璃6~12mm(推拉),建筑外窗及阳台气密性等级为6级。外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3、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外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聚苯颗粒保温沙浆)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耐碱破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厚度5mm
第2层: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厚度40mm
第3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分户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聚苯颗粒保温沙浆)
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耐碱破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 厚度5mm(吉首精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畔铭城教师公寓C、D栋住宅
初 步 设 计 第2层:聚苯颗粒保温浆料, 厚度20mm 第3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4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内墙类型1: 普通砼空心砌块(单排孔)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
第1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第2层: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单排孔), 厚度190mm 第3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八)环保设计 本建筑内所有卫生间均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再排至城市下水道。本建筑的雨水经雨水管会合,均直接排至城市下水道。
亨利柯尔为主等四人在海德公园筹办。
水晶宫设计者:帕克斯登 爵士 Paxton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普金(Pugin, 英国建筑师)是这样运动的美学观念的最早先驱。
①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的艺术理论
反对工业化,后又提出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 是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
②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最有影响的人物,实践者
红屋:莫里斯的新居,莫里斯和韦伯共同建造。此次运动的第一个实践作品;哥特复兴式。
莫里斯公司的产品受到上层人士的欢迎,认为现代生产方式破坏了社会平衡,机器生产实际上是一种罪恶,出产的东西太贵。
③麦克默多(Mackmurdo)这场运动的最大胆的设计师
1、《雷恩的城市教堂》封面设计
2、成立世纪行会,世纪行会出版的刊物:《木马》、《工作室》(《工作室》影响最大,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精神传播到了欧洲大陆和美国。)
④艾什比(Ashbee)
1、设计大量的金属器皿和饰品,其简练明朗的造型体现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追求的质朴统一的特性,有流畅的曲线和有机的整体。
他最终认识到:现代文明建立在机器之上。
2、成立手工艺行会
二、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起源于 法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爆发前淡出视野,名字源于1895年萨穆尔。宾在巴黎开设的“新艺术”画廊。
创新特征:优越性、兼容性、可操作性、局限性
常用曲线,甚至直接模仿自然的植物花草纹样
①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六人集团,巴黎中心一个重要的设计组织之一,其中成绩最为卓越的一位——奇玛特(Guimard),最有影响的作品——巴黎地铁站入口,新艺术运动时期极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②美国的蒂法尼,专长于玻璃设计
③西班牙的高迪: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古埃尔公园、圣家族大教堂。
他的设计极度夸张、波浪起伏、强劲有力,极富表现力。
④比利时的探索 自由美学社,为比利时的中坚力量。
中心人物:维克多霍塔(Victor Horta)
代表作: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内部设计,塔赛尔旅馆入口
(新艺术运动的标志性作品,1893年)
凡。德。威尔德(Henry Ven de Veld)⑤德国青年风格派
《青年》颇具影响力的杂志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最早也是此派的代表,《吻》是青年风格派走向现代风格的典型作品。
①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中心人物:苏格兰建筑师麦金托什(Mackintosh)他的事业始终和妻子麦克唐娜一起。代表作:高背椅 1902--1903 ②维也纳分离派 常用小方格为元素
中心人物: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另:霍夫曼(Hoffman)、莫瑟(Moser)、奥别列奇(Olbrich)维也纳制造联盟
③美国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 中心人物:路易斯。沙里文 Louis Suilivan 其最出色的作品:1885年与艾德勒共同设计的保证大厦.他提出著名口号:形式追随功能
他的学生赖特 Wright 作品:流水别墅,联合教堂
二----1 新技术语言
19世纪维也纳托纳家具公司,主人米歇尔。托纳,发展用了蒸汽弯曲木料的新技术,代表作14号椅,1895年
四、现代主义运动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穆泰修斯(当时德国讲求实事求是精神的中心人物)的倡导下,于德国创办,凡得费尔德是创办这一联盟的积极协助者。
代表人物:彼得。贝伦斯,德国人,被誉为第一个真正的工业设计师。
最辉煌的事业从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开始。
代表作品: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车间、交流电风扇、电水壶
受贝伦斯影响的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柯布西耶
又名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强调功能是决定设计优劣的首要因素。
①荷兰风格派 1917年,将抽象艺术推广到生活的视觉领域。
《风格》杂志(封面重要),体现抽象艺术风格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Mondrian)、凡。陶斯伯(Van Doseberg)、万顿吉罗(Vantongerloo)、奥德(Oud)、里特维尔德(Rietveld)
里特维尔德(Rietveld)的代表作品:
红蓝椅1919年、荷兰乌德勒支住宅(风格派建筑的代表)
②俄国构成主义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
影响:包豪斯抛弃表现主义艺术方式,转向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Malevich)罗金柯(Rodehenko)李茨基(Lissitzky)塔特林(Tatlin)——构成主义思想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塔
③包豪斯
诞生于德国魏玛。
分为魏玛时期 1919--1925、徳绍时期1925---1932、柏林时期1932---1933。7月。
三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迈耶、密斯凡得罗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upius),包豪斯的奠基人和创始人,继任凡得费尔德当选为魏玛工艺美术学校校长。
1919年3月下旬,任包豪斯校长。(魏玛艺术学院+魏玛工艺美术学校)
魏玛时期 优秀学生:马歇尔。布鲁尔(Marcel Breuer)徳绍时期(学校搬迁至德绍)
新校舍,是现代建筑设计功能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1930年,先锋派建筑大师密斯。凡。得。罗(Mies Van der Rohe)接任包豪斯校长
密斯。凡。得。罗代表作:巴塞罗那椅、巴塞罗那馆
四--1装饰艺术运动 Art Deco 二十世纪2、30年代,流行于法国,是具有承前启后的设计运动,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质。
Cassandre 的海报《诺曼底号》
此运动影响到美国高层建筑:纽约克莱勒斯大厦 1929年 金茂大厦、和平饭店
柯布西耶的新精神住宅
代表人物:Ruhlmann Lempicka Cassandre Paul Colin Lalique Eileen Gary 四--2 美国第一代职业设计师
流线型:罗维(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过、“可的斯波”电冰箱)、蒂格(为柯达公司)
盖茨(未来型双层客车)
德雷福斯(人机工程学,《人的度量》)
厄尔Earl(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Fuller 福勒(生态设计,设计了“戴迈克逊”泪型飞机,省燃料。)
五、战后
①德国现代设计
乌尔姆设计学院
系统设计理论
拉姆斯:SK4唱机(白雪公主棺),1956年
布劳恩公司
②战后美国设计
有机设计:查尔斯。伊姆斯、沙里宁
伊姆斯美国一对夫妇,开发新材料新技艺,胶合板椅。
沙里宁:郁金香椅,1956年
③瑞士两种字体
《平面设计》,无衬线字体,1954,通用体,universe
1961,Helvetica
④战后的意大利
代表者:庬蒂 Ponti,创办“金圆规奖”,《多姆斯》杂志 奥列维蒂公司:“情人”打字机,邵特萨斯设计(意大利激进设计)
吉杰阿罗:尼康F4相机、德国大众汽车
卡西那 Cassina家具公司
⑤北欧设计
芬兰:阿尔托、Iittala、Arabia、Nokia、瑞典:宜家 IKEA 创始人Kamprad 1943 沃尔沃、哈苏相机、利乐包装
丹麦:PH灯、家具设计(瓦格纳的中国椅、孔雀椅)、B&O电子公司、乐高、伍仲设计了悉尼歌剧院
六、60年代反叛设计思潮
①波普艺术 Pop Art 夸张、变形
汉米尔顿的拼贴画《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别致,如此动人》,1956年,POP的来源
时装设计方面设计师:Mary Quant(中性打扮)Westwood 其他:穆多奇的儿童纸板椅
②意大利激进设计
邵特萨斯创立曼菲斯Memphis:博古书架、手套型椅
七、后现代主义设计
突破传统、娱乐化、戏谑化
①解构主义
Frank Gehry盖里 的 Guggenheim Museum Bilbal, Disney Concert Hall, Zaha Hadid ②绿色设计
④高技派
罗杰斯设计的高科技研究
八、现代主义大师
①勒。柯布西耶 出生于瑞士。法国籍。
代表作:新精神住宅、萨伏依别墅、钢管皮革躺椅、朗香教堂
新建筑的五个特征: 底层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屋顶花园
②密斯。凡。得罗(德国):巴塞罗那椅、巴塞罗那馆。提出“less is more”
③赖特(Wright)美国:流水别墅Kaufmann House 1936 Johnson Wax Headquarter
关于文字
课程第一节讲的是视觉构成要素之一—文字,其中详细的介绍了文字的概述,文字的演变及特点等等,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尝试临摹各种字体,感受不同字的写法,发现他们的区别。对字体的审美趋势是由繁到简,变得更加唯美,单纯,简单,几何。之后完成了姓名黑体,宋体书写、对父母一句话拼贴、个人签名设计和对DESIGN等线体和罗马体的书写及创意设计字体,最后是方正字体。在这些对文字的练习中,宋黑字体的书写要对文字的结构了解非常透彻,比如横竖撇捺的长短粗细,点的大小弧度,笔画之间的位置等等都要认真考虑。还有英文等线体罗马体的书写,同样要考虑很多发面,特别是曲线的弧度,这个要把握好才行。最后还要保持画面整洁,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画面效果。在老师评讲我们对字体设计的作业时,我们要注意文字的识别性,字体与具体形的结合,手绘要细致,创新要多方面考虑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看到其他同学好的作业,感觉自己的作业和好的作业的有一定的差距,吸取经验教训,希望也可以做的很好。
关于图形表现
课程第二章是视觉构成要素中的图形表现,讲到很多表现手法,比如:影绘法,线描法,平涂法,晕染法,粘贴法,吹制法,拓印法。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别人对图形的表现,感觉很有意思,之后我们也做了对图形表现的作业。做这些作业让我感觉到,留心观察生活很重要。在对图形表现的时候,喜欢到处看一些小东东,一直在思考着这个用来搞某个图形表现不错吧。就是这样,我可以用西红柿皮对雨伞进行表现,用塑料袋对风扇进行表现,用蛋壳对小提琴进行表现……这都是我从生活中观察,思考得来的。也就是从这样的观察中让我感觉到了生活中的乐趣,设计中的乐趣。我要把我观察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制成一个素材库,相信它对我以后的设计会很有帮助。
关于色彩表现
课程第三章是视觉构成要素中色彩表现,老师主要给我们看的是色彩图片。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色彩,我想深入了解下色彩心理学,给以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设计初步对你说
像初生婴儿那样看世界,掌握观察之道,注重生活元素的观察与搜集。我们要用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和方式去留心观察生活。时时保持对生活细节的热情与敏感度,带着发现的心态去感受生活细节……
近20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筑学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因此, 面对一直没变的建筑教育体系, 我们对此需要有新的反思。传统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或者说是否需要在建筑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 让咱们的建筑教学也能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直以来,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 对建筑学学生的专业培养, 以及学习兴趣的引导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实践却一直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设计技法上的培养。作为一名在建筑学教育一线的工作者, 有必要思考《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实践的改革, 探讨出一种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筑初课程的教学模式, 应从过去的强调对于传统的建筑表现技法上的培养, 转变为应重视建筑观念、设计方法, 兼顾表达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由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与过去的教学模式不同, 暂将其称为空间建构模式。本文对该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 教学目标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 作为建筑设计系列的起步课程, 对于学生专业引导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初步》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入门、线条训练、水墨渲染、色彩渲染、形态构成、建筑画临摹、建筑施工图抄绘等。但目前我们遇到的问题是, 按照该大纲的教学内容规定, 教师往往也只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 或者是教师给出样板, 学生照着画。并且我们在教“初步”课程的时候发现, 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 一些学生感到难, 并且感到作业量繁重, 甚至于失去学习建筑学的信心, 经常不到教室上课。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约束学生, 但是近年来, 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拓宽了学习面,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入手, 培养学生的空间理解力和创造力,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1 因材施教
大纲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标准, 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大纲是统一的, 但是学生却各不相同, 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再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按照大纲的要求, 初步课程中强调对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 我们训练学生不仅仅是绘画技法上的训练, 更需要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对电脑设计软件的熟悉与运用。
2.2 思想的表达
初步课程的大纲与教材侧重于“画”, 即建筑技法的表达。然而一个建筑师的培养不止于“画”, 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表达。因为建筑设计工作的实质就是处理现有的信息然后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所以, 我们一开始在对于学生初步课程的教学中就介入了“构思-体验-讲演-画图-制作”全过程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
2.3 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大纲多是临摹, 而建筑师应擅长于“创造”。因此, 从初步课程开始就应该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是继“授业”而后的一种教育体制。应该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 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2.4 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不仅仅指的是专业知识的掌握, 更多的也是对于建筑师所应具备的综合专业素养的训练。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于自己的设计作业设计思想进行讲解阐述, 并对其表达能力进行评价作为成绩组成的一部分。
3 教学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止于图面表达, 更多的是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 对学生达到构思———讲演———画图———制作等多种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就训练画图而言, 我们将任务布置成设计或调研两大类。例一, 训练图案:平面图形构成作业;例二, 训练建筑施工图:通过布置对教学楼或宿舍楼的测绘作业训练建筑制图的规范表达;例三, 建筑渲染:通过对教材上作业范例进行抄绘练习, 掌握基本的渲染方法。后期组织学生外出采风, 对建筑及其环境进行调查、拍照等, 再进行构图———排版———装帧, 成为展示图。例四, 建筑体验调查:对某一步行街道做沿街立面分析, 并针对其合理性及不足之处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
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学生每完成一项作业, 教师便对其进行评价并展示优秀作品, 这种评价体系可良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2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
教师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建筑师的职业素质。专门设计了“信息处理一条线”即:预习———课堂笔记———复习———读书报告———综述———专题报告--讲演。同时教师也展开专题讲座, 内容涉及从建筑知识的入门到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针对每次作业的体会, 做简短的专题讲演, 比如色彩原理、建筑构成体验等等方面。这样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信息处理的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实验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化为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提出任务书之后, 学生能够感到强烈的主管能动性, 并立即活动起来。同时在完成作业且评析之后, 我们还联系兄弟院校, 进行同届学生作品参观交流活动。在其他院校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面前, 使他们产生紧张的状态, 激发他们的努力改变现状的渴望,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目的。
结束语
《建筑初步》课程作为建筑学的启蒙课程, 过去传统的“从绘画入手培养建筑师”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建筑学教育的需求。因此, 我们才需要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建筑初步的教学方式, 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 旨在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建筑技法,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起步课程, 对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兴趣的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应针对过去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应转变教学思路, 重视对学生建筑观念设计方法, 兼顾表达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建筑初步,教学改革,建筑学
参考文献
[1]唐飚, 陈蕾.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 2007.8.
[2]赵剑峰.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 2009.3.
【关键词】建筑;场地;绿色设计
My initial experience of civil construction green design
Zhou Fu-tao
(Shaanxi dawn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Ltd Xi'an Shanxi 710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the influx of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towns, the rapid growth of a large urban renewal and buildings, giving the inevitable impact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civil construction green design as a subject be discussed.
【Key words】Construction;Site;Green desig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环境污染以及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建筑产业的资源消耗与交通和工业领域的耗能并列,我国目前比较落后的材料、技术和粗放的生产方式以及普遍提高的居住舒适度要求,使得建筑行业的能耗总量逐年攀升,据统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7%,因此,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对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这些年的深刻体会,行文探讨,恳请读者诸君不吝斧正。
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的含义
(1)所谓“绿色建筑”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等。
(2)民用建筑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是指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 场地与室外环境
场地规划与设计应通过协调场地开发强度与场地资源,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与可持续运营的要求。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并应做到场地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另外,场地规划应考虑室外环境的质量,优化建筑布局,并进行场地环境生态补偿。
2.1 场地选址注意事项。
2.1.1 建筑场地应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废弃地。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垃圾掩埋场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的场地,应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与再利用评估,根据评估和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采取相应的场地改造或土壤改良等措施。
2.1.2 场地的选择还应安全可靠,应避开可能产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段;应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如果不能避开上述隐患时,采取相对应措施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者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2.1.3 我们在做场地规划与设计时,应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当需要进行地形改造时,采取合理的改良措施,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应保护和利用地表水体,禁止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并且保持地表水的水量和水质;另外,还应合理规划和适度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
2.2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2.2.1 应合理进行场地和道路照明设计,室外照明不应对居住建筑外窗产生直射光线,场地和道路照明不得有直射光射入空中,地面反射光的眩光限制应控制在相关标准范围内。建筑外表面的设计与选材应合理,避免大面积玻璃表面产生光污染。
2.2.2 建筑规划布局应营造良好的风环境,保证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和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气流对区域微环境和建筑本身的不利影响。另外,建筑布局尽量避开冬季不利风向,可以通过设置防风墙、防风林带以及微地形等挡风阻隔冬季冷风。
2.2.3 场地设计时宜种植高大乔木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广场等提供遮阳;建筑物表面宜为浅色,地面材料的反射率控制在0.3~0.5之间,屋面材料的反射率控制在0.3~0.6;采用立体绿化、复层绿化,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设置渗水地面,优化水景设计;另外,种植设计应符合场地使用功能、绿化安全间距、;绿化效果及绿化养护的要求,应根据当地气候及场地种植条件,选择易养护的乡土植物,不应选择易产生飞絮、有异味、有毒、有刺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植物。
3.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
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绿色优化设计主要针对室内空间的热工环境设计。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常常是在建筑建成之后就形成了,很难靠用户使用之后的个人行为去改善,因此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屋里环境,主要针对通风、采光、保温隔热和防噪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人们在室内空间工作和生活,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空气新鲜,干湿度适当。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加速室内热量的散发,带走人体皮肤热,便于人体热平衡的保持。根据风压通风原理,设计中尽量使门窗开口分别处于正负风压区,尽量使气流穿过房间的中部,并且减少室内涡流区,严寒、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自然通风设计应兼顾冬季防寒要求;在建筑功能允许的条件下,加设天井或者中庭,形成“烟囱效应”,来满足相应室内空间的采光和通风需求,改善建筑内部的微气候;另外,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设计时可采取可直接通风的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局部设置下沉式庭院,或者地下室设置通风井、窗井。endprint
3.2 不同的建筑朝向会对室内的采光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建筑平面布局中考虑经济性与舒适度相互协调的原则,在追求最佳、适宜朝向的基础上,接受可采光朝向,尽量不要选择不利朝向。天然采光时宜避免产生眩光,可采用采光井、采光天窗、下沉广场、半地下室等来改善室内天然采光效果。
3.3 建筑物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墙体设计时严寒、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的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等部位的外保温层宜闭合,避免出现热桥;严寒、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外窗设计时,宜避免大量设置凸窗和屋顶天窗,外窗与幕墙与外墙之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用密封材料嵌缝;屋顶设计时屋面选用浅色屋面或热反射型涂料,平屋顶可设置架空通风曾,坡屋顶设置可以通风的阁楼层。
3.4 通过建筑布局可以减少对噪声场地内部建筑的干扰,但沿街建筑依旧会受到噪声干扰因此需要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优化防噪。
沿街建筑,或位于其他噪声源比较明显的位置中的建筑,可将对噪声不敏感的房间,比如厨房、卫生间或公共交通空间等置于噪声来源一侧,敏感房间置于背向噪声源一侧;或者结合阳台或者室外挑板,作为建筑与外界环境的缓冲,同时丰富了建筑外立面,也对噪声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与建筑结合的隔声构建,建筑裙房和外墙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形成声屏障,并赋予景观与美学意义,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
3.5 此外,绿色节能技术以及绿色建材的选用亦对建筑的绿化设计有很大影响,设计中绿色建材的优势直接体现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首先绿色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其次,从生产过程看,绿色建材的生产加工过程短,可以减少施工环节与周期,降低废弃料材料形成的污染。
4. 结语
【建筑设计初步整理】推荐阅读:
初步设计批复12-26
初步设计申报流程11-03
初步设计审查报告11-04
小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23
关于加强初步设计管理的意见10-28
建筑工程审计时资料整理要求06-13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整理10-28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的教学设计12-12
中南大学建筑企业管理学考试整理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