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培训心得体会

———

桃子溪九年制学校

杨静

很高兴我能与来自湘西各个地区的幼教同仁们一起相聚在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参加(2013)“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心中感到无限的荣幸与感激。能参与此次国培计划的都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们,而此次培训也是国家及其重视学前教育,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国培”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带来温暖!我们置身于美丽而又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中,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自从毕业到现在,虽然天天在学校做为教师给孩子们教学,而这次却找回了阔别已久的做学生的感觉。放下了工作的压力,我能够静心去思考、去领悟。几天培训下来,心灵经历了探索、喜悦、享受。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我觉得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一、是教师必须具备广阔的视野与创新思维。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充分理解与时代和社会的步伐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有了创新的思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与新的教育理念想适应的教学方法。要保持这种视野与思维方式,我们就要学习,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对教育的敏锐性。

当你停止学习的时候,视野和思维就会慢慢萎缩直至被琐事束缚。然后就开始抱怨总有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小朋友的厌学、领导的不理解等等;慢慢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不会再有教学灵感;最后带着厌倦之意,不平之心,投入到工作的黯淡之境。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跟其他工作不同的是我们手里的“产品”是祖国的下一代,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对他们负责!通过了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二、是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热爱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现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一种精神。从一个人的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每个教育与工作者都要首先铸造自己爱岗敬业的信念。

当然,作为教师仅仅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及敬业精神还是不够的。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适当的教学方法等等。但是最基础的还是视野广了才能博学;思维活跃才能举一反三;有敬业精神才能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

本次培训的每一领域讲座的内容都渗透了这一理念。在平时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往往会对任务领域中的核心经验重视不够。讲课教授一针见血的提出这个关键问题,让我猛然意识到什么叫做“以儿童为本。”重视儿童的天真梦想,让他们快乐的游戏。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游戏。很多游戏,很多梦想又来自于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放弃任何框框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当孩子们尽情流露他们的本性时,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救治一些有不良习性的幼儿的良药,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讲师们的这些话将成为我幼教事业上的座右铭。将激励我以饱满的激情完成我今后的工作。

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全力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医德高尚并且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优秀合格全科医生,是卫生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目的。通过培训,使大家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并且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合格全科医生。这样,居民就可以做到小病就近医治,大病早期预防,不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医疗水平,也为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各个乡镇,各个社区都迫切需要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因此,通过对全科医生转岗前的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且提高为医疗事业奉献的精神,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作为牡丹江地区唯一一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基地,承担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任务,通过集中临床知识理论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使学员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目的:第一,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第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第三,培养一批符合城乡基层全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全科医生队伍。

1 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社会背景

全科医学是二级学科,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并列。在国际上,发展全科医学和培养全科医生通常这样:医学生(即经过医学类院校教育含全科医学教育)毕业之后,经过三四年的毕业实践工作后,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成为全科医生,然后在经过注册方可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我国目前的现有医生不低于200万,其中在基层工作有100多万,随着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他们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为以后转变的服务模式做出一定的贡献。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医生在基层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社区医疗服务全科医生资源极度匮乏,要解决这个难题,最主要的就是对现有在职的医生进行全科医学转型教育。由于这些医生长期在社区工作,有很多基层工作的经验,了解基层乡镇以及社区的卫生需要,专业技能却非常有限。正是由于他们对基层深入了解熟悉,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我们只要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就能为基层医疗带来重大的改变。通过培训要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未来发展中的影响力,只要他们通过全科医学的培训,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他们将会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全科型人才,而且还能为促进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2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现状

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发展,目前基层社区及乡镇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大多数是社区医生,这些社区医生主要是由专科医生转岗来的,并且现在仍有众多的基层在岗医疗卫生人员没有接受相应的培训,或者是接受了不正规不全面的培训,而且多数人在学校受教育阶段基本学的都是医疗和护理两大类专业,并且学历普遍不高即主要是中专和少量的大专,从职称方面看多数以初级职称为主,年龄方面多数是中年,青年人员却非常少。

从目前培训情况看,形式不容乐观。很多来自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学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增长新知识、提高新观念、培养新技术的培训,对于很多现代化的医疗理念都处于比较懵懂或者完全不知道的阶段。对于国家制定的新的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不够了解,对从事的行业的发展没有规划,看不清未来的路,因此都很迷茫,存在很多混日子的思想,为了应付考试上岗而学习,完全失去激情。还有一部分学员是被动的,经常是由单位选派来参加培训的,因此,对培训的目的、意义、目标完全扭曲,被动的接受培训,从而丧失积极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全科医生培训的质量,使其达不到目的,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增加了投入没有收到实际客观的效果。因此,要积极调动学员参加培训的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机构以及培训人员耐心引导,只有学员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深刻认识培训的目的,才能更有效的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素质和技能双优秀的全科医生。

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的体会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主要以岗位培养为主,不管是对从事还是即将从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的医生基本都采用脱产的方式进行培训,一般培训期为十个月,集中理论教学40学时,包括临床科室轮转两个部分。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达到全科医师的岗位要求。

3.1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实践培训期共10个月,分为临床基础培训和临床科室培训两部分。临床基础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从理论上对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学员进行讲解。临床科室轮转部分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大纲要求科室中至少4个科室进行轮转。其中内科4个月(必修);急诊急救3个月(必修);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共3个月(选修)。临床技能培训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过程中,为了使学员很好的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也是为了激励和鞭策学员认真学习,因此,要对对学员进行阶段性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的效果不仅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正教学情况,对于普通存在的问题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大家都能很好的掌握。加强学员临床技能培养是为了使学员具备全科医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让学员根据自身层次的不同选择临床轮转的科室和实际,要以整体性临床思维模式来分析临床常见病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转诊等, 切实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阶段,应引导学员主动加强与医院各科医生的交流与联系,这样不仅使自身的知识技能保持与现代医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步发展,而且为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转诊搭建起有效桥梁,为病人从社区-医院-社区的连续性服务提供有力保障[2]。

3.2 人性化的培训管理

参加培训的多数学员都是成年人,大多数都有多年的甚至数十年的社会工作经验,因此,对于这些学员的管理跟对在校大学生的管理是不一样的,这些都需要依靠他们的自觉性、能动性,这就需要注重培训人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于大家都有社会经验,可以为培训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即便大家都是成年人主要依靠自觉,但是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培训管理措施以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对学员全方面进行考核,不仅是对学员的监督和激励,也是对培训效果反馈。从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可以找到培训中存在的好的方法还有不足,好的方法我们要继续保持发扬,不足的地方一定要严肃对待,查漏补缺,找到合理的方式去解决,提高培训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不断调整培训的内容、计划、目标等,不断完善培训工作。对于培训管理人来讲,应该多组织学员参加实践活动或者学术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大家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新的医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家理论结合实践,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了学员之间的了解以及老师与学员之间的感情,这样就可以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本领。

3.3 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保健、社区保健、行为科学、预防科学、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疗管理等,是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新的医疗卫生的服务模式。由于目前的全科医生是由专科医生逐渐转化过来的,而且大部分人员都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医学常识和医学技能,在日常疾病的诊治学习中,着重掌握哪些常见的疾病特征和治疗技巧。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家庭为单位熟悉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初级的卫生保健工作。

对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卫生服务的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的转型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向学员讲解和传授相关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疾病的诊治也是主要使学员掌握那些常见的疾病的发病现象、特征以及诊治的技巧,并不是让学员去掌握罕见的疾病或者是疑难重病。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就是让广大社区或是城镇居民有常见疾病的时候方便就医诊治,而一旦有了突发的疾病或重大疑难病症肯定要去大医院治疗确诊,因此,培训中只有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员的技能,使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顺利转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造福广大群众。

摘要: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工作体会, 针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坚持学以致用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原则, 加强规范管理, 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为适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 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体会

参考文献

[1]张庆芳, 方晓梅, 汤香莲.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有效途径.中外医疗, 2012, (17) .

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3

福建省“十五”以来学前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至2009年全省共有幼儿园7137所,在园幼儿107.72万人,全省幼儿毛入园率达90.5%。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要求。

基于此,福建省教育厅经过调研之后,拟开展小学富余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当中。省教育厅出台了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计划。这份计划充分考虑到了现有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小学与幼儿园不同性质教育机构在文化素质、专业应用、专业技能课程等方面的不同,设置了科学、合理、实用的转岗培训课程模块。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的转岗培训单位之一,承担了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任务。

二、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解读

1.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64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主要课程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转岗教师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其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知道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与常规培养要求,学习安排幼儿园的周课程与一日活动;初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2.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课程,共166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升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能力。主要课程设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包括幼儿园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指导。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转岗教师理解和掌握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特点与方法,以及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通过本模块学习提高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共15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水平。主要课程设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和幼儿园美术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转岗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增强作为学前教育教师所需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环境创设能力,使其具备策划、组织与有效开展幼儿园活动的能力。

4.教育实践课程,共9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保教见习和岗位实习。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转岗教师深化对学前儿童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印证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三、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园真实的情境或幼儿事件为题材,提供转岗教师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转岗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可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转岗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融入案例分析之中,使转岗教师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对理性的认识。

2.尝试教学法。 转岗教师在先试后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中尝试学习,并在尝试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专业应用课程模块更多使用尝试教学法。由于转岗教师是在个人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尝试教学法有助于转岗教师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3.精讲多练法。本次的转岗教师其原有专业背景大多数是数学、语文学科出身,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适宜使用“精讲多练法”,通过精讲多练法转岗教师初步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4.反思教学法。转岗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通过反思教学法转岗教师对本次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制定出自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成长的计划。

5.参与式教学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转岗教师为中心,转岗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培训者与转岗教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转岗教师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此外我们为转岗教师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开展各类才艺比赛、互动交流活动。多重的活动形式,有助于转岗教师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并在展示自我的风采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专业成长带来的乐趣。

四、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转岗教师。就是要尊重转岗教师的身心、能力和背景特点等等。转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就业的过程。转岗教师新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转岗教师有新的热情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需要我们为其新专业成长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

2.重视现场研究。转岗教师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促进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在现场上,转岗教师要善于从现场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作小课题来研究。解决现场中的问题也就是赢得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3.关注平台展示。培训者要为转岗教师搭建不同内容的展示平台活动。在平台展示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寻找策略,为下阶段改进把好方向。平台展示的过程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从中发现潜质教师,为今后转岗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小学富余学科教师经转岗培训合格后从事幼教工作,是福建省政府基于近年内幼教专业师范类毕业生不足、小学部分学科教师过剩的现状,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的重要途径。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工作,促使转岗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等方面有新收获、新发展,培养出能适应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

2012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这个金风送爽,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参加了XXX教育局的培训计划——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在这期培训班上,幼儿园的师们精彩的讲座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每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吮着水分。授课老师幽默的言谈,夸张动人的真实案例,让忍俊不禁!但是笑过之后,留给我的是有感而发的反思,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真是收获多多。下面就是我通过培训后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潘xx老师讲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自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孩子的启发性。其实,人生就是一项自己所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的成绩。工作和生活是一样的,你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是的,幼儿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幼儿教师的特殊职业和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关键在于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应调整过来心态,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二,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

本次培训的每一领域讲座的内容都渗透了这一理念。在平时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往往会对任务领域中的核心经验重视不够。讲课老师一针见血的提出这个关键问题,让我猛然意识到什么叫做“以儿童为本。”重视儿童的天真梦想,让他们快乐的游戏。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游戏。很多游戏,很多梦想又来自于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救治一些有不良习性的幼儿的良药,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老师们的这些话将成为我幼教事业上的座右铭。

三,本次培训对我一次很大的提升。

虽然我之前在幼儿园工作5年,但,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方法,形式已经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导,所规范,虽然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基础,积累了相关的教育经验,虽然我通过几年的幼教实践,已经潜移默化的被学前教育知识所同化,但是本次培训更是在我原有的幼儿教育知识的基础上使我们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次培训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在一日工作中更应该从教育的细微之处入手,在每个活动中让幼儿的有效学习更明显,更突出。

转岗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的实在些,教师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教师转岗培训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也是关乎学生的事,更是关系着这个教育事业的事。这次培训,让我进一步体悟到了:教师,要梦想人生、感悟平凡!

这次教师转岗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培训内容主要为公共课程和小学专业课程两个部分。公共课程由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德育教育、教育科研、小学课程标准、优秀课例等八个教学模块组成,专业课程主要学习小学教材教法、小学课程标准、业务知识及学科教学基本功等相关内容,按照集中培训、在岗自修、见习观摩、综合实践和考核等步骤进行。培训工作由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从全县选拔优秀教师授课,县教研室负责教学的监控与业务指导,县实验小学、龙山小学和南门小学三处培训基地承担部分授课任务及学员的见习实习任务,学员所在地各隶属小学为综合实践基地。下面就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之一。

1.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3.要学会欣赏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二、提升了理论水平,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作为中学教师,我们没有多少小学教学经验,现在,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等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坚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并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认识到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做新时期的教育家。

三、了解到国内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增强了使命感

了解了国内外基础教育的现状,尤其是了解到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基础教育现状,看到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差距,如教材的陈旧、方法的古板、对学生统得过死等弊端,增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更加坚定了以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信心。

四、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

这次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前总以为搞继续教育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所以总觉着耽误时间,不如读读书,备备课,这次,通过听取了报告,真正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提高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学然后知不足,这是我的一个体会。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五、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也要用创新理念武装自己。

转岗幼儿教师培训心得 篇6

在这个金风送爽,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在这期培训班上,幼教专家,讲师们精彩的讲座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们每一位培训学员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吮着水分,学员之间的引领作用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授课老师幽默的言谈,夸张动人的真实案例,让大家忍俊不禁!但是笑过之后,留给我们听课老师的是有感而处的反思,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真是收获多多。下面就是我通过培训后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四平市教育进修学院讲师郑庆红老师讲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自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孩子的启发性。其实,人生就是一项自己所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就是明天所住的房子。工作和生活是一样的,你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是的,幼儿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幼儿教师的特殊职业和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关键在于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应调整过来心态,工作毕竟不是享受,尤其是教师,比起他的职业来说,他的奉献精神要求更多一些,而且在工作中又离不开学习,必须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快乐。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兴趣与信心去准备每一天的课程,做好每一项工作。

二,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

本次培训的每一领域讲座的内容都渗透了这一理念。在平时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往往会对任务领域中的核心经验重视不够。讲课教授一针见血的提出这个关键问题,让我猛然意识到什么叫做“以儿童为本。”重视儿童的天真梦想,让他们快乐的游戏。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游戏。很多游戏,很多梦想又来自于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再现。放弃任何框框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当孩子们尽情流露他们的本性时,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救治一些有不良习性的幼儿的良药,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讲师们的这些话将成为我幼教事业上的座右铭。将激励我以饱满的激情完成我今后的工作。

三,本次培训对我们转岗教师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对我们转岗教师来说,虽然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方法,形式已经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导,所规范,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基础,积累了相关的教育经验,虽然我们都通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的幼教实践,已经潜移默化的被学前教育知识所同化,但是本次培训更是在我们原有的幼儿教育知识的基础上使我们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次培训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在一日工作中更应该从教育的细微之处入手,在每个活动中让幼儿的有效学习更明显,更突出。

幼儿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都较强。针对这一点,教师及时给幼儿适当的精神鼓励,会大大增强教师的吸引力,幼儿对教师依赖情感会更强。幼儿教师要具备一颗博大的爱心,包容之心,对待幼儿要亲切,有耐心,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看似平常,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行为表象的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深处的问题。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已记不清是在家中还是在上班途中,多少次弯腰拾起废旧泡沫,奶瓶,包装盒还有挂历纸,这些材料制作的大树,房子让孩子们在游戏场上流连忘返,再次使我感到耕耘有了收获。

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为科学而全面地总结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规范培训,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我们对“国培计划 (2012) ”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期探索符合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一、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国培计划 (2012) ”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 (云南丽江培训点) 的72名学员进行调查。在初步编制、统计分析、修订问卷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问卷, 最后实施测试。问卷以直接发放的形式, 发放问卷72份, 回收72份, 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二、数据结果及分析

1. 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国培计划 (2012) ”云南丽江培训点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参与“国培计划 (2012) ”云南丽江培训点的幼儿园转岗教师, 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全为女性学员。共涉及8个民族, 汉族、普米族、纳西族、彝族居前四位, 占培训总人数的86.2%, 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民族多样性的特点。参训学员中, 21~40岁的教师占90.3%。可以看出在农村幼儿园, 中青年教师是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主要力量。教龄在6~15年的教师占所调查人数的63.9%, 这个时期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稳定成熟的时期, 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36.1%的教师教龄在1~5年, 正处于新手入职期, 是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也是培训的最佳时期。大多数教师的职称都在小教一级和小教二级, 这两个级别的教师占了66.6%, 反映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普遍较低。90.3%以上的教师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 其中本科占23.6%, 但还有一部分幼儿转岗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试行)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农村幼儿园工作实际, 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建构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 培训课程以培训模块为形式, 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例如, 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模块的专题主要由《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儿童观与教师观和《幼儿园教育真义的多元观照:生命·生活·活动·经验》五个专题构成。培训一共设计了十二个模块。学员倾向前三位的是幼儿保健和急救护理、幼儿园管理及班级管理、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总共占了35.2% (见表2) 。

3. 培训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四个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 其次为跟岗实践, 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见表3) 。

4. 培训专家

培训专家团队由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幼儿园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组成, 为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及课程资源。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 可以看出学员满意度非常高 (见表4) 。当然, 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和培训反馈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三、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1. 培训理念

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 是培训的基本理念。因此,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理念, 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培训, 还要关注其自身的学习理念、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 构建以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为核心、学员为本、自我教育为目标的培训理念。

2. 培训目标设置

培训目标设置应遵循培训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以及面向农村未来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具体如下:

(1) 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 激发热爱幼儿教育的动机, 养成高度的责任感。

(2) 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共性与差异,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3) 熟悉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逐步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4) 具有较强的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价能力。

(5) 掌握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

(6) 能创设幼儿园环境, 会制作、使用幼儿玩教具, 能够设计与组织游戏。

3. 培训需求判断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培训需求的层次, 既有幼儿园集体层面的, 也有幼儿教师个体层面的;二是培训需求的内容, 主要是幼儿方面的理念、知识、技能方面;三是培训需求的阶段, 即培训要解决农村转岗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念缺陷、知识匮乏、技能短板等现有问题, 还要解决他们面向未来幼儿教育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困境。

4. 培训团队组建

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学科专家为主, 专、兼职结合。在实践中, 幼儿园骨干教师以程序性知识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技能等为主, 高等学校学科专家以陈述性、理论性知识等为主。培训专家库的建设要考虑学历、职称、知识能力结构等因素, 构建一个合理的专家库, 是培训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 高效的专家团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

5. 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 又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 还要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农村幼儿转岗教师培训的内容, 必须考虑“农村”和“转岗”两个关键因素, 突出从中小学教育向幼儿园教育的转换, 符合农村幼儿园教育实际, “去难取易”, 清楚明了, 才能“训”之能用。

6. 培训形式

理念、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 主要采用大班集中讲授、互动讨论等形式, 这需要打破培训者高唱“独角戏”, 从而走向“互动”的培训形式, 分享培训的话语平台, 最终实现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与优秀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合作, 采用以跟岗实践为主的形式, 让受训者在观察中学习、体验中感悟、践行中掌握和反思中升华, 从而实现“做中训”“训中做”, “做”“训”完美结合, 最终获得相应技能。

7. 培训考核

转岗教师师幼互动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转岗教师 师幼互动 问题近年来,为尽快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幼教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解决中小学富余教师再就业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分别明确提出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扩充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人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幼儿间的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最终学习了多少、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因此,以转岗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集体教学活动为研究的情景,努力探索其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

1.关于抽样。本研究选取了四川省A、B、C、D四市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每个地区各一所幼儿园,并且每个幼儿园各四名转岗教师。本研究一共有16名幼儿园转岗教师和442名幼儿作为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被试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表 2-1 幼儿年龄及各个班级人数情况表

班级

地区 小班(3—4岁) 中班(4—5岁) 大班(5—6岁)

A市 25 25 44

B市 54 50 34

C市 34 37 50

D市 23 34 32

合计 136 146 160

表 2-2 教师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表

年龄 被试的人数 受教育程度 被试人数

20岁以下 1 高中 无

20—30岁 8 专科 14

30—40岁 7 本科 2

合计 16 合计 16

二、调查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

本研究一共观察到472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得到了表2-3和表 2-4中所列的两种类型的师幼互动行为总体分布及其因参与主体的不同而分为三种,即教师与全班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间的互动。

表 2-3师幼互动行为总体分布情况

教师发起的 幼儿发起的

次数 441 31

百分比 0.93 0.07

表 2-4师幼互动行为发起者及不同的参与者的分布情况

参与者

发起者 集体 百分比 个人 百分比 小组 百分比

教师 311 0.71 126 0.28 4 0.01

幼儿 20 0.65 11 0.35 0 0

从表 2-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教师发起的行为互动的次数明显的多于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的次数。在472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由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数量为441个,占总数的93%,而由幼儿发起的行为互动行为事件数量共有31个,占总数的7%。虽然教师和幼儿同样作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但教师发起互动的行为次数远远多于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次数。而在表 2-4中同样可以发现,在教师作为发起者的情况下,教师与集体、个人、小组之间的互动次数也有着明显差异。其中教师与幼儿集体之间的互动次数最多,达到了71%,然后是个人、小组。而在幼儿作为发起者的情况下,幼儿集体、幼儿个人、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幼儿集体与教师的互动事件有20个,占到了整个以幼儿作为发起者的互动事件的65%,其次是个人。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主题

根据以往研究和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本研究将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分为8种,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分为7种,以下是具体情况:

表 2-5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主题的频次分布

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 次数 幼儿发起的互动主题 次数

约束纪律 54 寻求指导与帮助 9

指导活动 57 告状 1

提问 279 询问 2

照顾生活 2 发表见解 5

让幼儿帮忙 1 请求 5

评价 44 寻求关注和安慰 3

抚慰情绪 1 作品展示 6

询问 3

合计 441 合计 31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中提问活动次数最多;其次是指导活动、约束纪律;抚慰幼儿的情绪的次数和让幼儿帮忙的次数最少。而在幼儿发起的互动主题当中,以寻求指导与帮助为主题的互动次数最多,然后是作品展示。从这可以看出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还是通过提问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纪律的约束也较多,还有就是教学活动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体验。而幼儿发表见解互动行为主题也占不小比例,这说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注意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三、集体教学中转岗教师师幼互动的问题

(一)师幼互动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语“霸权”

后现代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不仅仅是语言,一种话语就是一种调控权力之流的规则系统。”他认为,话语包含着权力,话语言说的实质就是权力的运作,即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种控制性的关系和行为。因此,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发起者这一行为主体是与其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密不可分的。从上面的观察结果的呈现来看,教师不仅在师幼互动行为发起上占有绝大优势,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都牢牢掌握着话语霸权。而教师的话语霸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的分配上。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没有充分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 第二,提问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互动。但是在研究中发现,许多教师会对答案有预设性,对幼儿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错误地回答以及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即便是正确的回答,教师往往会采取忽视、排除甚至批判的态度。

(二)互动的主题:重纪律维护,轻幼儿能力发展及情感交流

幼儿园的常规通常也称作为幼儿园的规则,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虽然已经或多或少会在家庭生活中经历过规则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幼儿园要面对更加全面、细致的幼儿园规则。因此,无论是帮助幼儿迅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还是对于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来说,纪律维护是师幼互动的经常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上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在教师发起的441个互动行为事件中,围绕活动内容提问、指导幼儿分别占279个和57个,二者加起来几乎占去了整个互动事件次数的绝大部分,这说明教师较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幼儿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在面对幼儿在私下说话或者议论时,教师常常将其认为是扰乱秩序,说话的内容都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因此常用成人的视角及标准去要求儿童,用严格的常规去约束。然而,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维持纪律、约束幼儿上,却很少停顿下来与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真正的心音以及关注其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yjrzg/2010-07/29/content_l 667143.htm,2010-7-29.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享前教育的若千意见(国发〔2010〕41号)http://www.gov.crL/zwgk/2010-1 l/24/content_l752377.htm, 2010-11-24.

[2]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3]艾莉森.利·布朗著,聂保平译[M]. 中华书局,2000:36.

[4]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03(1).

endprint

【摘 要】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核心,是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立足于转岗教师在集体教学背景下的师幼互动为出发点,以四川省转岗教师为例,通过观察研究从而得出其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转岗教师 师幼互动 问题近年来,为尽快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幼教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解决中小学富余教师再就业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分别明确提出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扩充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人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幼儿间的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最终学习了多少、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因此,以转岗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集体教学活动为研究的情景,努力探索其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

1.关于抽样。本研究选取了四川省A、B、C、D四市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每个地区各一所幼儿园,并且每个幼儿园各四名转岗教师。本研究一共有16名幼儿园转岗教师和442名幼儿作为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被试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表 2-1 幼儿年龄及各个班级人数情况表

班级

地区 小班(3—4岁) 中班(4—5岁) 大班(5—6岁)

A市 25 25 44

B市 54 50 34

C市 34 37 50

D市 23 34 32

合计 136 146 160

表 2-2 教师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表

年龄 被试的人数 受教育程度 被试人数

20岁以下 1 高中 无

20—30岁 8 专科 14

30—40岁 7 本科 2

合计 16 合计 16

二、调查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

本研究一共观察到472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得到了表2-3和表 2-4中所列的两种类型的师幼互动行为总体分布及其因参与主体的不同而分为三种,即教师与全班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间的互动。

表 2-3师幼互动行为总体分布情况

教师发起的 幼儿发起的

次数 441 31

百分比 0.93 0.07

表 2-4师幼互动行为发起者及不同的参与者的分布情况

参与者

发起者 集体 百分比 个人 百分比 小组 百分比

教师 311 0.71 126 0.28 4 0.01

幼儿 20 0.65 11 0.35 0 0

从表 2-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教师发起的行为互动的次数明显的多于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的次数。在472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由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数量为441个,占总数的93%,而由幼儿发起的行为互动行为事件数量共有31个,占总数的7%。虽然教师和幼儿同样作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但教师发起互动的行为次数远远多于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次数。而在表 2-4中同样可以发现,在教师作为发起者的情况下,教师与集体、个人、小组之间的互动次数也有着明显差异。其中教师与幼儿集体之间的互动次数最多,达到了71%,然后是个人、小组。而在幼儿作为发起者的情况下,幼儿集体、幼儿个人、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幼儿集体与教师的互动事件有20个,占到了整个以幼儿作为发起者的互动事件的65%,其次是个人。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主题

根据以往研究和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本研究将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分为8种,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分为7种,以下是具体情况:

表 2-5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主题的频次分布

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 次数 幼儿发起的互动主题 次数

约束纪律 54 寻求指导与帮助 9

指导活动 57 告状 1

提问 279 询问 2

照顾生活 2 发表见解 5

让幼儿帮忙 1 请求 5

评价 44 寻求关注和安慰 3

抚慰情绪 1 作品展示 6

询问 3

合计 441 合计 31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中提问活动次数最多;其次是指导活动、约束纪律;抚慰幼儿的情绪的次数和让幼儿帮忙的次数最少。而在幼儿发起的互动主题当中,以寻求指导与帮助为主题的互动次数最多,然后是作品展示。从这可以看出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还是通过提问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纪律的约束也较多,还有就是教学活动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体验。而幼儿发表见解互动行为主题也占不小比例,这说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注意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三、集体教学中转岗教师师幼互动的问题

(一)师幼互动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语“霸权”

后现代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不仅仅是语言,一种话语就是一种调控权力之流的规则系统。”他认为,话语包含着权力,话语言说的实质就是权力的运作,即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种控制性的关系和行为。因此,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发起者这一行为主体是与其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密不可分的。从上面的观察结果的呈现来看,教师不仅在师幼互动行为发起上占有绝大优势,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都牢牢掌握着话语霸权。而教师的话语霸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的分配上。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没有充分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 第二,提问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互动。但是在研究中发现,许多教师会对答案有预设性,对幼儿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错误地回答以及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即便是正确的回答,教师往往会采取忽视、排除甚至批判的态度。

(二)互动的主题:重纪律维护,轻幼儿能力发展及情感交流

幼儿园的常规通常也称作为幼儿园的规则,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虽然已经或多或少会在家庭生活中经历过规则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幼儿园要面对更加全面、细致的幼儿园规则。因此,无论是帮助幼儿迅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还是对于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来说,纪律维护是师幼互动的经常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上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在教师发起的441个互动行为事件中,围绕活动内容提问、指导幼儿分别占279个和57个,二者加起来几乎占去了整个互动事件次数的绝大部分,这说明教师较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幼儿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在面对幼儿在私下说话或者议论时,教师常常将其认为是扰乱秩序,说话的内容都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因此常用成人的视角及标准去要求儿童,用严格的常规去约束。然而,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维持纪律、约束幼儿上,却很少停顿下来与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真正的心音以及关注其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yjrzg/2010-07/29/content_l 667143.htm,2010-7-29.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享前教育的若千意见(国发〔2010〕41号)http://www.gov.crL/zwgk/2010-1 l/24/content_l752377.htm, 2010-11-24.

[2]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3]艾莉森.利·布朗著,聂保平译[M]. 中华书局,2000:36.

[4]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03(1).

endprint

【摘 要】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核心,是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立足于转岗教师在集体教学背景下的师幼互动为出发点,以四川省转岗教师为例,通过观察研究从而得出其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转岗教师 师幼互动 问题近年来,为尽快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幼教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解决中小学富余教师再就业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分别明确提出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扩充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任何设计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人际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教师与幼儿间的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最终学习了多少、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因此,以转岗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集体教学活动为研究的情景,努力探索其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设计

1.关于抽样。本研究选取了四川省A、B、C、D四市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每个地区各一所幼儿园,并且每个幼儿园各四名转岗教师。本研究一共有16名幼儿园转岗教师和442名幼儿作为师幼互动行为观察的被试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表 2-1 幼儿年龄及各个班级人数情况表

班级

地区 小班(3—4岁) 中班(4—5岁) 大班(5—6岁)

A市 25 25 44

B市 54 50 34

C市 34 37 50

D市 23 34 32

合计 136 146 160

表 2-2 教师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表

年龄 被试的人数 受教育程度 被试人数

20岁以下 1 高中 无

20—30岁 8 专科 14

30—40岁 7 本科 2

合计 16 合计 16

二、调查结果呈现与分析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主体

本研究一共观察到472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得到了表2-3和表 2-4中所列的两种类型的师幼互动行为总体分布及其因参与主体的不同而分为三种,即教师与全班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间的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间的互动。

表 2-3师幼互动行为总体分布情况

教师发起的 幼儿发起的

次数 441 31

百分比 0.93 0.07

表 2-4师幼互动行为发起者及不同的参与者的分布情况

参与者

发起者 集体 百分比 个人 百分比 小组 百分比

教师 311 0.71 126 0.28 4 0.01

幼儿 20 0.65 11 0.35 0 0

从表 2-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教师发起的行为互动的次数明显的多于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的次数。在472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中,由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数量为441个,占总数的93%,而由幼儿发起的行为互动行为事件数量共有31个,占总数的7%。虽然教师和幼儿同样作为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但教师发起互动的行为次数远远多于幼儿发起互动行为的次数。而在表 2-4中同样可以发现,在教师作为发起者的情况下,教师与集体、个人、小组之间的互动次数也有着明显差异。其中教师与幼儿集体之间的互动次数最多,达到了71%,然后是个人、小组。而在幼儿作为发起者的情况下,幼儿集体、幼儿个人、小组与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幼儿集体与教师的互动事件有20个,占到了整个以幼儿作为发起者的互动事件的65%,其次是个人。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主题

根据以往研究和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本研究将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分为8种,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分为7种,以下是具体情况:

表 2-5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主题的频次分布

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 次数 幼儿发起的互动主题 次数

约束纪律 54 寻求指导与帮助 9

指导活动 57 告状 1

提问 279 询问 2

照顾生活 2 发表见解 5

让幼儿帮忙 1 请求 5

评价 44 寻求关注和安慰 3

抚慰情绪 1 作品展示 6

询问 3

合计 441 合计 31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师发起的互动主题中提问活动次数最多;其次是指导活动、约束纪律;抚慰幼儿的情绪的次数和让幼儿帮忙的次数最少。而在幼儿发起的互动主题当中,以寻求指导与帮助为主题的互动次数最多,然后是作品展示。从这可以看出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还是通过提问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纪律的约束也较多,还有就是教学活动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的交流体验。而幼儿发表见解互动行为主题也占不小比例,这说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注意到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三、集体教学中转岗教师师幼互动的问题

(一)师幼互动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语“霸权”

后现代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不仅仅是语言,一种话语就是一种调控权力之流的规则系统。”他认为,话语包含着权力,话语言说的实质就是权力的运作,即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种控制性的关系和行为。因此,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发起者这一行为主体是与其在教学中的话语权密不可分的。从上面的观察结果的呈现来看,教师不仅在师幼互动行为发起上占有绝大优势,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都牢牢掌握着话语霸权。而教师的话语霸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的分配上。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没有充分给予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 第二,提问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本来是一次很好的互动。但是在研究中发现,许多教师会对答案有预设性,对幼儿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错误地回答以及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即便是正确的回答,教师往往会采取忽视、排除甚至批判的态度。

(二)互动的主题:重纪律维护,轻幼儿能力发展及情感交流

幼儿园的常规通常也称作为幼儿园的规则,指幼儿园保育和教育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虽然已经或多或少会在家庭生活中经历过规则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幼儿园要面对更加全面、细致的幼儿园规则。因此,无论是帮助幼儿迅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还是对于减轻教师们的负担来说,纪律维护是师幼互动的经常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上一部分内容我们知道在教师发起的441个互动行为事件中,围绕活动内容提问、指导幼儿分别占279个和57个,二者加起来几乎占去了整个互动事件次数的绝大部分,这说明教师较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幼儿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在面对幼儿在私下说话或者议论时,教师常常将其认为是扰乱秩序,说话的内容都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因此常用成人的视角及标准去要求儿童,用严格的常规去约束。然而,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维持纪律、约束幼儿上,却很少停顿下来与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真正的心音以及关注其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gov.cnyjrzg/2010-07/29/content_l 667143.htm,2010-7-29.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享前教育的若千意见(国发〔2010〕41号)http://www.gov.crL/zwgk/2010-1 l/24/content_l752377.htm, 2010-11-24.

[2]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3]艾莉森.利·布朗著,聂保平译[M]. 中华书局,2000:36.

[4]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03(1).

上一篇:科普活动总结小学下一篇:院长奖学金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