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山西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精选9篇)
2012年农业科技攻关计划,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以科技支撑引领经济为战略目标,坚持“稳定粮食、做强畜牧、扩大果菜、发展加工”的思路,强力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板块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以重大项目为主要抓手,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创新、优势区域内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提高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整体水平为目标,制定本项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方向
(一)优势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与特色资源开发研究
本领域重点开展优势作物杂交育种技术应用研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育种新方法,创制特色新种质、新材料,选育适应我省主导生态类区的优势农作物高产、专用、高效新品种。
本年度重点支持:
1、主要粮食、优势杂粮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开发;
2、特色优势作物抗逆、专用、优质基因筛选利用研究;
3、优势经济作物效益育种及商品化产业技术体系开发;
4、山西地方优势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王主任)
(二)主要作物增产、节本、增效技术
本领域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以特色资源条件为基础,以现代科技装备、产品为支撑,研究适宜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效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体系。
本年度重点支持:
1、主要农作物集约化、规模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
2、主要农作物水分高效利用及节水技术研究;
3、设施园艺、经济作物商品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4、主要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5、天然林、人工林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利用研究;
6、名优干鲜果高效产业技术体系开发、集成示范研究。(三)畜禽良种选育、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
本领域以推进畜禽良种选育优化,规模养殖集约化,疫病监测防控精准化,促进畜禽养殖业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以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综合效益,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研究我省优势畜禽品种稳产高效安全生产的技术体系和标准。
本年度重点支持:
1、牛、羊、猪、鸡等主要家畜、禽规模化、规范化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2、安全、优质、专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技术开发及高效利用研究;
3、畜禽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研究;
4、主要畜禽疫病诊断技术及兽用医疗器械开发;
5、高效安全新型兽药生产技术研究。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贮运
本技术领域以实现农产品加工工艺、产后保鲜减损、功能产品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
本年度重点支持:
1、大宗粮油、林果蔬产品产后减损保鲜及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开发;
2、地方名特优传统食品加工技术及农林蔬药特产资源功能产品开发;
3、畜禽肉、蛋、乳制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4、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快速检测监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5、山西醋产业关键技术提升研究。
(五)现代农业综合技术
本技术领域重点开展田、林、畜、水、气生态循环协同技术研究;开展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防止水土流失、有限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开展适合我省农业特点的关键作业设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究;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以加强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本年度重点支持:
1、土壤肥力调控及肥沃土壤技术参数与培育技术研究;
2、高效、安全、环保农药、肥料的研制及开发研究。
3、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
4、养殖小区与规模养殖场清洁技术研究;
5、玉米、马铃薯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装备集成研制;
6、设施农业关键生产环节机具装备的研制;
7、集约化舍饲养殖关键设备的研发;
8、农业科技园区及农村科技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武文刚)。
二、申请须知
(一)申报要求
1、在山西省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并具备科研开发能力和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申报。同一个单位选择一个归口组织部门进行申报。
2、项目负责人应为项目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每人只能主持申报一个项目,不得多报。
3、应用研究类课题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申请或有企业参加联合申请。
4、鼓励重大应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以龙头企业为基、产学研结合组织申报。
(二)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登录申报和报送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单位须登录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报,网上提交
项目申请书,并须将项目简表(见附件1)、项目可行性报告(见附件2)电子版附件上传;同时须通过项目申报系统打印纸质的《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请书》并加盖公章,与相关材料装订成册,一式6份,报送项目组织单位。
2、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和中央在晋单位等组织单位网上审查、推荐项目。组织单位应认真审查有关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行性,审核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关联程度。项目申报材料经项目组织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组织单位需出具项目推荐函,并附上加盖公章的《项目汇总表》一式两份。
(三)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须按A4纸张尺寸印制,按下面顺序装订成册: 1.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书
2.山西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简表(见附件1)3.山西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2)4.相关附件
项目申报需提供:*(1)单位法人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申报单位上年末会计报表(申报单位为企业者提供);(2)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申报项目涉及领域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复印件;*(3)查新报告;*(4)课题联合申请方须提供书面共同申请协议,并在本协议中明确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责任。(5)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其他证明材料。(带*的材料为必需提供)
(四)申报时间及联系方式
网上申报时间:2011年6月15日至8月15日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11年8月20日。材料报送地点: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联 系 人:侯树民 王潇冉 张霞 电 话:0351-4068012,4052368
1、煤矿领域:1)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智能精细探查及治理技术。2) 煤矿重大灾害大数据监控预警技术。3) 煤矿深井煤岩及热动力灾害防治技术。4) 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监测与防控技术。5) 低透气性煤层增透及瓦斯高效抽采利用技术与装备。6) 煤矿突水水源快速判别与治理技术。7) 煤炭智能化安全无人开采技术。
2、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1) 超深井超大规模金属矿山开采安全关键技术。2) 采空区及尾矿库安全治理技术与装备。3)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4) 矿山生产安全物联网与无人化开采技术研究及示范。5)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灾害工程验证与检测技术。6) 全尾砂膏体充填工艺与成套装备。
3、危险化学品领域:1) 化工园区多灾害耦合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2) 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价技术。3) 化学品风险评估与危险工艺安全评定技术装备。4) 大型新型煤化工装置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5) 油气管网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6) 液氯与液氨等高危化工工艺事故的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7) 烟花爆竹生产重点危险工艺和机械设备研究。
4、冶金等工贸行业领域:1) 工矿商贸领域粉尘爆炸事故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2) 熔融金属事故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3) 大型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诊断技术及应用示范。
5、职业病危害领域:1) 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监测预警、防护技术与装备。2) 井下粉尘、高温热害、辐射等评价与控制技术。
围绕我市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重点支持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新品种选育、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技术研究,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社会管理、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
一、主动设计项目
(一)智能成套装备及机器人。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装备制造创新设计、模拟仿真、自检测自学习、自律执行和远程运维等技术研究,突破成套装备制造的智能化系统集成、高可靠性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机器人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变负荷、变惯量、变工况的自适应技术,抗恶劣环境等技术研究,突破工业机器人在交通物流、恶劣环境或精密加工等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实施目标:研制重(特)大机电成套(台)装备、智能纺织印染印刷装备等优势行业特种装备和高性能电梯等。开发交通枢纽物流智能机器人,精密焊接、铸造锻压、涂装抛磨等特种机器人自动化智能系统,实现产业化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跨界大数据智能分析与跨界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语义融合、数据收集整合、数据管理、深入挖掘等支撑健康、金融、制造、环境与过程分析、行为监控、风险评估等跨界大数据开展城市智能管理、城市感知认知、智慧决策等服务的分析方法。研究跨越价值链的数据管理跨界服务设计、评价方法。研制跨界大数据收集管理与分析支撑平台、数据驱动的跨界服务平台,制定相关的跨界数据融合和跨界服务标准,并在产业及相关产业大数据与服务平台中开展城市数据平台与智慧城市运营平台示范应用。
实施目标:突破跨界大数据融合、收集管理、挖掘分析、服务设计等相关的关键技术,研制跨界大数据收集管理、分析支撑平台与数据驱动的跨界城市数据平台与智慧城市管理、决策、运营服务平台,提出1-2项相关技术标准,融合不少于5个领域的跨界大数据,在3个以上大型单位开展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茶树新型栽培模式及茶叶籽全值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茶-油”两用为目标,研发茶树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协同的新型栽培技术模式,研究茶树控根容器大苗生产、品种筛选配置、水肥优化调控、果枝形成调控技术,并开展集成应用、综合丰产及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研究鉴定茶果中主要功能因子和品质特征,研发适宜茶叶籽加工的原料处理、物理压榨、加工精炼、成分提取等技术,并集成示范;研究茶叶籽油精深加工、茶叶籽壳和加工饼粕等副产品的全值利用途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施目标:研发茶树新型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并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建立示范基地,实现茶树栽培方式和产品的革新;创新茶叶籽油精深加工工艺和技术,开发功能食品、日化系列等新产品,建立生产基地,实现茶叶籽全值利用。
申报主体:科研院校、企业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高发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肝癌、胰腺癌、胃癌、肠癌等高发恶性肿瘤,研究早期诊断、复发判断、疗效预测、预防发生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中医治疗或中医联合生物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恶性肿瘤增效减毒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癌症手术脱落微小癌瘤的消除的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目标:研发安全有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新技术,研发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发疗效确切、特色突出、适宜推广的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制定诊疗规范。
申报主体:医院、产学研与临床应用联合申报。
二、工业、农业类重点项目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集成开发技术。
围绕纯电动、混合动力、特种车和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开发,重点支持新构架车型的整车设计,混合动力系统构型,动力总成一体化,动力传统系统匹配与优化,整车电气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等重大技术攻关。
(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及绿色制造技术。
围绕我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水平提升,重点支持创新性强、节能环保、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汽车零配件产品开发及制造技术研究。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湿式制动驱动桥、防抱死刹车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等能提升电动汽车综合性能的核心部件研发。
(三)高性能数控化制造装备及关键基础件技术。围绕我市高性能智能化数控制造装备产业的创新培育,重点支持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多轴联动及复合加工机床、高速及高效加工机床、精密数控机床等面向制造业的高精度、智能化、复合化的主机设备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大型、高速、精密轴承、高性能、高可靠性液压件及系统、高参数密封件、高参数齿轮传动装置、大型精密模具、高强度紧固件等关键基础件开发。
(四)特色产业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围绕我市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智能化、高效化的纺织装备、木工机械、建筑机械、化工装备、印刷机械、超硬材料加工机械等轻工装备开发;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智能化仪器仪表、高端机械通用件、现代五金、制锁成套设备等特色产品开发;面向汽车零部件等特色行业的高效、高可靠性数字化设计、在线检测、自动化装配技术及装备开发。
(五)能源高效利用及装备开发技术。围绕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高效转化及综合利用,余热余能余压利用,高能耗行业、照明产品、典型机电产品、智能电网高效传输、建筑及其他重要工业领域的节能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六)生物医药研制技术。
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国家一类或二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新型药品的临床研究;大品种药物质量技术改进及提升;自动化制药技术与装备;药品一致性评价;重大专利到期产品的仿制;针对欧美等国际高端市场的药品研发及产业化升级等。
(七)污染物减排及环保装备开发技术。
围绕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环保产业水平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绿色化工生产工艺,工业炉窑烟气脱硝,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有毒有害废气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减排,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八)电子信息、新型医疗器械和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片式化、微型化、高性能化、无害化新型电子元器件研发,智能化可穿戴式设备和产品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及产品研发。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和具有诊断、治疗、康复或保健功能的先进适用医疗器械产品设计开发。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
(九)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养殖)技术。
围绕农业品牌创建、农旅结合等农业供给侧改革内容,开展传统名特优农产品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选育、栽培(养殖)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地方特色品种和野生经济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与创制等研究;优质、多抗、高效的粮油、果蔬、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新品种选育和配套种、养殖技术研究。
(十)智慧农业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
围绕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农业经营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开展农业信息化、装备智能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农业大数据在农产品生产、物流、销售与质量安全追溯等环节的应用技术研究;设施农业智能装备与配套机具的研发;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地膜清洁生产、农田残膜回收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生物治理、种养结合、轮作休耕及栽培措施优化等有利于土壤环境改良的技术研究;高效、生态、安全种养殖模式研究。
三、社会发展类重点项目和公益性项目
(一)生态环境技术。
1.五水共治技术。重点支持农村污水处理与管理技术集成示范,河道水质强化净化与水生态修复技术,养殖废水综合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城市节水技术应用及示范,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与治理关键适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重点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及配套装备的研发。
3.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重点支持控煤减煤、降尘抑尘、治污减排、控车治堵、农村废气、生态屏障等技术研究和应用,降低灰霾危害技术研究。
4.地方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地方惠民工程,以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资源、支撑社会安全和康复养老等为重点,组织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科技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发展科技示范模式。
5.其他生态环境技术。重点支持固废与土壤污染、环境污染防治及其土壤污染防控机制研究,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管理监测等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二)人口健康技术。
针对我市重大与高发疾病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或公共卫生研究、先进适宜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及多中心的合作研究,为建立重大多发疾病的诊疗技术规范、公共卫生检测技术标准提供依据。重点支持:
1.重大多发疾病临床转化医学研究。常见疾病、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乙肝、慢性肾脏病及神经精神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预防、早期诊断及防治诊治新技术研究;艾滋病、结核病、超级耐药细菌等重大传染病和其它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新方法、快速传播机制及感染预防措施研究;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研究,个体化治疗新靶发现,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2.医疗新技术、新模式研究。精准医疗研究;微创与介入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智慧医疗的研究示范;免疫治疗新技术应用研究;生物医用材料及移动诊疗装备研发;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干细胞及基因工程研究;重大疾病新型动物模型研究;医养结合治疗模式研究;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的研发、推广与评价。
3.公共卫生及生殖健康关键技术研究。全民健康保健、养护、康复技术应用研究;重点传染病及人兽共患病防控新技术研究;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诊治新技术研究;精神心理障碍治疗新技术研究。4.中医药诊疗与评价技术及中西药创新药物研究。中医经验传承、挖掘与创新;重大慢病的中西医防治策略研究;中医药“治未病”诊疗技术的研究;中医诊疗标准化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三)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
重点支持食品安全技术、“地沟油”源头治理、检测技术及预警机制研究;针对灾害气候、地质灾害、防震减灾、消防及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外来有害生物等监测技术、治理技术研究,为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提供技术支撑。
(四)其他社发领域技术。
重点支持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高端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根据《哈尔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哈尔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选择年度支持重点和方向,制订哈尔滨市201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为项目申报单位和申报人组织申报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提供依据。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出聚焦经济社会重大需求,整合科技资源,优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产品研发,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建设,重点围绕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35条政策的支持方向、我市 “4+6+1”重点产业、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超前部署,引导和推动产业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在坚持顶层设计,重点突破,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前不结题,后不立项原则。对有在研项目,正在执行期内,尚未结题验收,或项目到期后,没有按时进行结题验收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予受理申报项目。
(二)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原则。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原则。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承担科技计划,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原则。对上年度研发投入有增长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给予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企业研发投入增长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三、科技计划设置与布局
2015年度市科技计划按照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和条件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科技政策落实五大类进行布局,实行分类申报和分层次管理。
(一)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1、支持方向
(1)重大高端产品研发及创新链资源整合项目。围绕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35条政策的支持方向,一是突出哈尔滨市具有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的领域,瞄准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围绕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卫星应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
育,优先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要求总投资1亿元以上、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在国家层面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二是重点依托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或主要创新型企业,支持“全产业链高新技术项目”(每个链条须2个以上项目构成),按照主要研究单位或企业带动,市场牵动,配套单位、企业联动的思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关联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抓核心项目、抓链条项目,促进投资项目高端化,产业发展配套化,推动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式发展。
(2)区、县(市)重大攻关项目。围绕区、县(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区、县(市)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解决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探索市、区县(市)协同创新、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思路。
(3)科技成果大篷车区县行科技成果落地项目。围绕科技成果大篷车区、县(市、产业园区)行活动,支持大学大所通过科技成果推介和组织专家实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对在活动中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项目,经专家评估论证后,给予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科技成果在我市加速转化。
(4)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重点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公共突发事件、百姓关注的民
生热点等方面,支持整合现有成熟技术、共同攻关及研发培育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
(5)支持软科学研究。围绕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开展软科学研究,为领导和相关决策部门决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或意见建议。
2、支持领域
突出高端智能装备、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研发及雾霾等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1)电子信息方面。重点研究新型传感器及敏感元件;铁路轨道控制及信息技术;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研发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新型电子器件测试;故障在线检测与诊断;嵌入式软件及软件服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云计算、物联网及其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等技术。
(2)新材料方面。重点研究开发高纯、高强、高韧、耐腐蚀铝合金板材制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铝钢复合板轧制/扩散复合连接;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基体树脂、特种结构胶粘剂及耐磨、耐腐、耐高温涂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焊接;石墨烯等新型功能材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金属可塑材料等技术。
(3)装备制造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服务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特种作业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精密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及装备设计与制造;精密智能量仪设计与制造;先进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及装备设计与制造;数控刀具、精密复杂刀具设计与制造;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设计与制造;精密陶瓷轴承、高速铁路客车轴承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4)新能源与能源装备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寒地LED照明产品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高效光伏转换及太阳能综合利用;大型核电、水电、火电机组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重型燃气轮机、工业燃气轮机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新型高效制氢技术及装备;新型高效大型工业、民用锅炉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5)民用航空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先进民用直升机及配套部件设计与制造;特种飞行器、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与制造;飞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关键配套部件制造;大型飞机发动机轴承、航空航天轴承设计与制造等技术。
(6)生物医药方面。重点研究开发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性疾病等药物,优先支持自主创新药物、替代进口高端仿制药物、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
(7)人口健康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北方常见多发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心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
断、干预等关键技术;优先支持核医学医疗器械、保健康复器材、常见病多发病高效诊治、医疗信息化、智能养老等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
(8)生态环境方面。突出工业燃煤排放综合治理(蒙煤、褐煤燃烧排放、小锅炉燃烧除尘脱硫脱硝等)、机动车尾气净化治理、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等涉及雾霾治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重点研究开发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设备、水质监测与预警、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城镇污水处理、尾水生态处理、中水回用、污水厂节能降耗运行、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污泥稳定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节能设计及材料和工艺、保温隔热承重模块复合墙体及复合楼板成套技术、寒地建筑节能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9)公共安全方面。重点研究开发防灾减灾、重大生产事故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新技术。
(10)现代农业方面。重点研究开发循环农业、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污染物快检、溯源及预警技术、精准农业及物联网技术、新型农机装备、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畜禽(水产)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二)科技创新平台和条件建设
1、支持方向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科研条件创新。
2、项目种类
(1)孵化器申报。共分为新晋国家级孵化器、新认定市级孵化器、市级以上孵化器能力提升、孵化器培育、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类项目。
(2)企业研发机构申报。共分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企业研发机构组建2类项目。
(3)实验动物申报。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实验动物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1、支持方向
围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环境与资源、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项目。
2、项目种类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望形成新兴产
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通过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及投资保障等方式获得支持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
(2)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项目。主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持,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重点支持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技术工程化服务和技术转移服务等。
(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
1、支持方向
支持超前研发和储备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着力解决复合型人才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培养杰出青年人才和后备创新人才。
2、项目种类
(1)杰出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在科技创新或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业绩或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发挥典型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优秀科技企业创办人才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在科技创业中带领创业团队或技术团队取得突出业绩或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企业创办人才,鼓励其在企业发展或技术创新中继续发挥领军作用。
(3)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带动本领域形
成一批创新人才团队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或高层次行业专家,鼓励其率领团队开发共性关键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4)青年后备人才计划项目。主要支持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创业潜能和培养价值的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运用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创新创业,参与重大科技工程或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实践活动。
(五)科技政策落实
1、支持方向
充分发挥科技政策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的作用,重点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并通过后补助的方式给以资助,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2、项目种类
(1)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哈发〔2013〕2号)(16条)。
(2)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哈政发〔2014〕6号)(26条)。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为哈尔滨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项目的知识产权权属清晰。
(3)区、县(市)重大攻关项目要求区县(市)给予先期配套支持。
(4)人才创新项目对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单位有申报名额的限制,并要求申报单位给予50%以上的配套支持。
(5)其它申报要求以各类项目具体申报通知为准。
五、申报时间。科技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全年每天24小时随时网上在线申报。其它类项目申报时间详见具体通知。
六、其他说明
1、以上各类计划申报将在“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网站”发布具体通知。
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领域与基本要求
(一)农林作物新品种
重点支持粮棉油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牧草等农作物新品种的种子(种苗)规模化繁育或中试。
基本要求:应当是2013年以后通过审定或鉴定的品种;应当有明确的技术创新内容。验收时要形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和栽培技术规范或标准;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示范基地。
(二)优势特色畜禽水产品
重点支持地方畜禽、水产品种的规模化繁育与养殖。
基本要求:品种要求通过有关部门的审定。验收时要形成一定规模的品种供应能力,并形成配套的繁育技术体系和养殖技术规范或标准。
(三)新型农用物资
重点支持高效环保肥料、生物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型杀(抗)菌(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源和微生物源防腐保鲜剂、高效专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新型兽药、栽培基质等产品的中试生产与应用试验。
基本要求:新型农用物资必须是2013年以后取得临时生产许可证(证书)。项目验收时产品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取得相应生产许可。
(四)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重点支持农田作业装备、设施栽培技术装备、农作物加工储运设备、林果业农机装备及饲料加工技术装备等的试制与试用,特别是成套化、智能化农业装备及设施。
基本要求:核心技术成果必须是2013年以后开发的新技术。项目验收时需形成规范的产品标准及加工制造工艺规程等,具备小批量生产条件。
(五)食品和农副食品
重点支持营养保健方便食品、乳制品、水产品、豆制品、肉制品、蔬菜加工等新产品开发及其配套生产、质量控制与追溯技术。
基本要求:必须是2013年以后开发的新产品和技术。项目验收时产品需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取得相应许可。(六)现代农业技术
重点支持高效节水新技术、地下水超采治理技术、土壤修复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耕作栽培新模式、精准施肥技术、健康养殖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的试验示范。
基本要求:核心技术成果是2013年以后开发的新技术。项目验收时要形成能够指导用户的技术规程或标准;要达到一定的试验示范规模,建立示范基地。
(七)现代农业信息系统开发
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管理、农业资源数字化管理和农业信息网络化服务等农业信息系统开发和平台建设。
基本要求:有相关领域的研发基础,项目验收时软件系统要获得软件著作权,平台用户数量要到达一定规模。
二、申报要求
(一)基本条件
1、申请单位应当是在河北省境内并于2013年10月以前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单位,注册资金应当大于所申报项目的支持额度,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申请项目应当在其营业执照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
2、申请单位应当享有所转化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
3、应当有省级以上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检测、许可等的科技成果,并出具相关材料;
4、科技成果主要在我省范围内适用,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5、申请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研发条件和转化能力。
(二)优先条件
1、由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企业或入驻企业申请的项目或中试地点在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
2、由企业组织牵头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三)限制条件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2、单纯技术引进、简单扩大规模的项目。
3、已列入往年国家和省其他科技计划并得到科技经费支持的技术或产品。
4、不属于《2016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5、已经列入2016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预算支持的企业。
(四)项目周期
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五)资助额度
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采用直接补助的支持方式,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为30-50万元。
三、项目申报
(一)组织形式
各设区市和定州市、辛集市科技局、财政局为项目推荐单位,负责项目的筛选和汇总,按限定数额择优推荐。推荐单位要认真核实申报材料及附件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并同时加盖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公章正式行文、填写推荐意见。各设区市统筹负责所辖县(市、区,含省财政直管县)的项目申报工作。凡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均可向所属推荐单位申报。
(二)申报程序 请登录河北省科技厅网站(),在“业务大厅”的“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进行注册申请,在线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和上传附件材料。
(三)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和相关附件。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申请单位须认真阅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按规定填写,并在线打印。
2、相关附件在线上传,主要包括:
(1)申请单位法人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扫描)。(2)成果证明。新品种:区试报告,或审定证书,或同等效力的证明;新兽药:安全性评价与药效试验报告、临床试验批文、注册证书;新农药(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田间试验报告与安全性评价报告、临时生产登记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报告、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新肥料:田间试验报告及肥料检测报告、临时生产登记证;机械类:样机检测报告与其他证明文件;仪器类:样机检测报告与其他证明文件;其它能证明成果情况的材料:认定证明、专利证明、或版权证明;鉴定的科技成果需提交鉴定证书。
(3)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等的复印件)。
(4)财务报表。申请单位须提供2014年年度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并加盖财务专用章。
(四)报送纸质材料
推荐单位加盖公章的正式行文推荐文件和汇总表一式4份,项目申请材料一式3份(含1份原件)。
报送材料装订要求:封面、申请书、附件清单(目录)、附件、封底。封面的文字内容按“项目申请书”首页格式填写。申报材料的纸质文件采用A4纸打印并装订,在书脊上部注明申请项目的名称。
(五)报送时间
受理截止时间为2015年11月15日,正式行文推荐文件和汇总表分别寄送河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和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处(各两份);项目申请材料由推荐单位集中报送到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六)各市推荐指标
石家庄9项、邢台5项、邯郸5项、保定7项、廊坊3项、唐山4项、秦皇岛2项、承德3项、张家口4项、衡水3项、沧州5项,定州市、辛集市各1项(各市推荐的项目中,由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企业、入驻企业申请的项目或成果在农业科技园区转化的应不低于70%)。
邮寄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东路159号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邮编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处
邮编:050051
2005~2006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装备制造业
1、数控机床
重点支持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可靠性的专用数控系统各类机床。
2、大型节能装备
大型石油化工过程装备的大型化和高速化关键技术(例如大型真实气体离心压缩机关键共性技术及典型产品开发)。
3、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重点开展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物资消耗的综合资源调度、生产安全控制、重大设备故障诊断、故障预报预警、重大事故预测模型、生产海量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研究;为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组织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开展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
二、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
1、面向重点行业的应用软件。重点支持面向制造业、石油、通讯等行业的应用软件。
—1—
2、嵌入式软件。重点支持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以此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品数字化水平。
3、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建设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当的测试分析与筛选平台,建立相关的产品性能分析试验平台;开发常规集成电路产品的测试软件包以及测试与分析设备的试制。
三、新材料
1、高性能结构材料
高性能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低成本的钛、钼、镁、铝合金及其先进的应用技术产品。
先进陶瓷材料。主要包括先进陶瓷的低成本制备、成形、烧结与加工技术;高温氮化物陶瓷材料的增强增韧和自强韧化技术及产品。
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主要包括新型陶瓷复合结构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环境友好的新型复合材料。
2、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通信用光电子材料、器件和集成技术与产品。主要包括 集成光电子芯片和模块;通信光电子关键器件;光纤制造新技术及新型光纤。
面向信息获取、处理、利用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主要包括GaN材料和器件;超高亮度全色显示材料与器件;超高密度光存储材料与器件;光传感材料与器件技术;新型有机光电子
—2— 材料及。
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1、生物技术新产品
(1)生物技术诊断产品:高覆盖率寡核苷酸芯片、呼吸道疾病鉴别诊断等系列蛋白芯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2)生物技术预防产品:治疗性生物技术疫苗,复制缺陷丙肝病毒减活疫苗,纳米脂质体药物等。
2、新医药与医疗器械
(1)抗肿瘤靶向药物;(2)重大传染疾病疫苗、试剂盒;(3)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新药剂及治疗技术;(4)新型医疗器械。
3、农业生物技术产品
高效农业废弃物高效腐解菌剂、除臭菌剂;生物肥料菌剂和苹果专用肥、蔬菜专用肥;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生物农药。
五、中药现代化
1、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优先考虑已向国家GAP认证中心申报认证的品种和大宗地道药材品种;
2、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重点对我省地产优势药材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开发;
3、中药新药开发:主要支持治疗重大疾病及常见疑难疾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点明确、疗效独特肯定的新药开发;经
—3— 过多年临床证明确有疗效的药物进行二次开发。
4、技术平台:针对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支持新药筛选,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平台建设。
六、绿色果品与食品安全
(一)绿色果品
以我省区域优势特色果品为重点,以提高果业经济效益和果品出口创汇能力为目标,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基本要求,以生产绿色果品为主攻方向,组装集成现有技术成果进行系统开发,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示范。支持重点:
1、苹果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集成现有苹果生产技术成果,研究形成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在我省苹果主产区进行大面积产业化示范。
2、猕猴桃优良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标准示范:引进国内外优良和特异性种质资源,选育适合我省栽培的早、中熟猕猴桃优良品种,研究制订无公害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和有机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并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
3、优质核桃生产技术示范:以优核桃质品种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制订优质核桃栽培技术标准和产品分级包装技术规范,并进行示范。
(二)食品安全
1、猕猴桃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
—4—
2、核桃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
3、大棚蔬菜标准化安全生产示范;
4、饲料添加剂有害成分监测和标准制定;
5、人畜共患疾病新成果推广示范;
6、便携式农产品无公害快速检测设备的研制。
七、高效畜牧业
以提高我省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家畜良种选育与快速扩繁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为畜牧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重点支持秦川肉牛新品种选育与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优质高产奶牛良种选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瘦肉型三元杂交猪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制订和完善肉牛、奶牛、杂交猪生产标准综合体,在生产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示范。
八、主要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示范工程
以增加我省粮食总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围绕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丰产技术,重点支持小麦、玉米种子产业化工程,集成原种繁育技术,杂交制种技术和种子质量控制技术,建立我省规模化的优质小麦和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研究与示范小麦、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建立陕西省小麦、玉米主要病虫害预警系统;研制开发一次性完成摘穗、果实集装、茎杆还田等作业的玉米联合收割机,—5— 进行大田生产应用示范。
九、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专项
1、密集区建设:重点支持省级以上星火密集区;
2、区域支柱产业:重点支持果业、畜牧业等区域优势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特别是采用高新技术,能显著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质量和效益的项目;
3、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科技信息业建设:重点支持在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
110、农业专家大院、农业远程可视系统和远程培训站点建设、星火网站建设。
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1、开展科技文献服务单位的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改善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SNSTL)的网络运行环境;研究陕西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机制、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2、组建“陕西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开展与实验动物平台相匹配的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实验设施、人才培养等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陕西省实验动物管理机构、体制和检查监督机制。
3、搭建陕西省科学数据基础网络平台框架和门户网站,先选择一具在条件、有实力、有能力的基础单位为主,开展试点,再逐步建立我省科技统计数据、地质数据、计量测试数据三个
—6— 数据中心群;研究我省数据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协调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共享监管机制。
4、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库建设;开展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试点;研究和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基地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规章条例。
5、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本项内容2005年暂不涉及,拟从2006年启动)
六、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四)文化科技创新西部行动
1.数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撑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制定基于地理信息图层的文化资源加载与服务集成技术规范,研究基于影像和街景地图的文化资源虚拟展示、文化资源信息大数据商业智能分析技术;研制集成电子商务、电子地图和文化资源展示等服务功能的开放式文化旅游综合服务集成云平台和线上线下虚拟文化商店接入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制定与各类互联网开放接口规范;结合西部行动计划开展应用示范,集成云平台具备千万级在线用户支撑能力,支持主流手机和PC操作系统,电子地图数据覆盖西部各省市,支持与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及电子支付平台的对接。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鼓励具有电子地图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服务企业申报。
2.区域文化资源集成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应用示范
研究线上线下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运营机制,构建区域性文化资源展示、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等内容聚合虚拟文化商店云服务平台;以丝绸之路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走廊为主线,集成区域主要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开办不少于80家虚拟文化商店,开展应用服务示范,提供网上虚拟文化商店、旅游地理信息导引、旅游产品营销、网购、票务、文化演出等一站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支持具有资源覆盖和服务优势的省级区域性文化旅游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3.西部特色文化实景互动展演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挖掘西部城市文化内涵及文化主题艺术表现与特征表达形式,研究城市景观、建筑及室内空间与文化主题大众体验的内在关系;研究交互空间体验和音效、影像与载人装置同步控制等文化创意与空间设计融合的声光电多维空间综合展演关键技术,结合西部城市文化特色及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实景规划开展应用示范,形成可复制的文化主题实景互动展演技术集成解决方案和新业态。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东部具有大型实景展演艺术创意和技术研发优势的企业与西部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运营企业联合申报,共同开展技术集成与西部落地应用示范。
4.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云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媒体交易和智能撮合模型、知识产权在线保护与智能信用评价体系,研发基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众包撮合云平台、专业化媒体超算与协同式创意设计云服务系统。聚集百万级创意设计个人或工作室,开展创意设计领域的众包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年数百万级的创意作品众包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大众定制化创意设计众包服务模式。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面向西部地区,鼓励西部具有创意设计服务优势的网络平台型科技企业申报。
5.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技术研发与国际文化交流应用示范
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对象为高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以及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企业,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两年。
一、农业领域
(一)项目指南 1.种植
(1)作物栽培:主要农作物减药、减肥、减水增效生产技术,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技术,精准种植技术。
(2)农林新品种选育:作物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优异种质材料创制与评价,农作物、林果、蔬菜等新品种选育,良种高效繁育技术,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研发。
(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田污染修复:平原农业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化肥、农药安全使用和减量化施用技术,农田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
(4)农产品贮运:农产品贮运技术工艺与装备,仓储理论与仓型设计,农产品贮运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储粮有害生物监测与综合防控,粮食收后干燥、果蔬食用菌采后减损和贮运技术。
2.养殖
(1)畜禽安全养殖:畜禽新品种选育,畜产品加工及副产品增值利用,肉蛋奶生产全程深度溯源,规模化畜禽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装备制造。
(2)新型饲料:饲料营养价值动态评估与高效利用,新型饲料产品研发。(3)畜禽疫病防控:重大动物传染病应对策略及重大疫病防控、新型动物疫苗研制。
3.食品
(1)冷链食品:速冻米面制品、预制菜肴、蛋奶制品、调理肉制品等冷链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冷链食品专用智能装备。
(2)休闲食品:烘焙、膨化食品、饮料等休闲食品营养化便捷化。(3)发酵食品:发酵奶制品、发酵饮品等发酵食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4.农业装备
大型与专用拖拉机装备,田间作业及收获等主导农机装备智能化与制造技术,农产品产后智能化干制与精细选别技术装备,畜禽与水产品智能化处理装备。
5.互联网+农业
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区信息化,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存储、融合和共享利用技术,农业遥感技术,物联网农业的数据采集、传输和云平台处理,作物生长环境精确预测、农产品信息追溯。
二、工业领域
(一)装备制造
1.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机器人基础问题与前沿技术,工业机器人关键单元与零部件、本体与应用集成技术,服务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及现场局域网系统,基于PLC、PC的控制系统,新型控制系统,智能制造设计、制造过程及装备智能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与智能制造服务。
2.数控设备与关键基础件:高档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与功能部件,高档专用机床,高端纺织行业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与密封基础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先进铸造、清洁热处理、清洁切削及表面工程等先进基础制造工艺。3.先进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高能效牵引传动技术、安全保障技术,多能源驱动城轨车辆关键技术与装备,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装备,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能力保持技术,隧道施工装备、道路养护、城市市政设施施工专用装备。
4.电力装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关键元器件制造及应用技术。
5.3D打印与激光制造:3D打印制造关键技及核心装备,3D打印的共性基础、核心元器件;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术,激光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
6.高端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性能传感器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高端传感器制造、封装、可靠性、测试等关键共性技术,针对智能工厂及智能车间的无线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特种专用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二)电子信息
1.网络通信与智能终端:一体化融合网络、新型光传输与光网络、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综合业务接入设备、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网络终端、数字影音等智能终端和关键部件,计算机终端、外围设备及管件部件。
2.软件开发:系统软件与基础支撑软件;嵌入式软件;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软件;智慧城市系统软件;制造业信息化软件。
3.物联网:物联网标识与编码、通信、数据处理与融合、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技术;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等相关行业的应用。
4.大数据及云计算:大数据存储与处理、多存储模型的融合管理、测试评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应用服务库建设;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和云计算成套系统;北斗导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地理云、地质云、气象云等专题云构建技术与应用。5.半导体元器件与集成电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系统;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混合光电子集成技术,微波与光波融合集成技术,模拟分析与测试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
6.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与协同防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资源测绘、移动互联网安全、网络舆情信息感知与引导、网络系统和产品安全性检测、网络取证;适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信息加解密、量子密码;新型城镇化信息安全智能监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安全。
(三)新材料
1.金属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特殊合金材料,超细及纳米粉体和粉末冶金材料,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深加工,金属材料短流程节能加工,新型细化剂。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档涂附磨具、高精密磨具、高纯超细金刚石微粉及纳米金刚石、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高效节能耐火材料,石墨烯大规模制备,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功能玻璃,高效光谱转化材料,超高温陶瓷,无机纳米功能粉体的可控制备,绿色混凝土材料及外加剂。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新型橡胶材料,新型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用高分子树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微纳尺度高分子材料。
(四)新能源
1.新型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及相关材料;耐震动长寿命大容量动力型氢镍/镉镍/铁镍电池相关材料及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型锌镍电池体系的研究。
2.太阳能光伏和光热: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区域供暖,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
3.风电:大型风电叶片和风电轴承等关键零组件,大型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高可靠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风电场设计与运维。
(五)化工
1.能源化工:精细煤化与石油化工、高效洁净煤气化。
2.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加氢产品,耗碱产品,新型催化剂,新型橡胶塑料助剂,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加工技术,超细功能材料。
3.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发酵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生物催化、生物加工技术及高端产品;绿色生物工艺在化工、制浆、印染、制革等领域的应用;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
(六)汽车及零部件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充换电关键技术,新一代电机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2.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环境信息获取和智能决策控制所依赖的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路/车车协同式辅助驾驶技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网联式汽车节能控制系统,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关键技术。
3.新型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冷藏、环卫、建筑等专用车辆、特种车辆,转向器、减振器、传动轴、汽车水泵、气缸套、制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其智能制造。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项目指南 1.人口与健康
(1)疾病防控:人口生殖健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遗传性疾病治疗;重大、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早期筛查、预警、干预、诊断和治疗;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防治;禁毒戒毒防控技术研究,精准医学相关的基因检测技术、肿瘤精准治疗技术以及干细胞临床研究,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体育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2)新药开发: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大品种药物,复方创新药物和缓控释药物,新型先导化合物,纳米混悬剂稳定剂,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药研发。
(3)中药现代化:道地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原生态种植技术、产地初加工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中药材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信息追溯体系研究;中药、复方中药生产技术集成与创新;中医药保健品、功能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的研发;中药材非药用部分及中药生产废渣的再利用。
(4)医疗器械:新型治疗、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及设备,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高端产品、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
(5)生物药物与疫苗: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重组蛋白药物和抗体药物;多联多价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
2.公共安全
(1)食品、药品安全:
大宗食品、药品安全控制、跟踪、溯源和应急处置技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超市食品安全防控,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预警系统。
(2)生产安全:矿山生产安全与救援,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建筑施工安全,高危行业劳动保护,重点行业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监管,事故应急处置,智能救援设备研发。
(3)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冰雹、雷暴、暴风、暴雨(雪)、沙尘等常见气象灾害的监测及快速预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监测及快速预警。
3.节能环保
(1)节能及能源高效利用:先进储能技术,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分布式能源开发技术,煤炭提质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能量高效转化和传递过程研究,动力系统节能,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和系统集成,绿色建筑节能,交通节能,节能电器与绿色照明技术。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快速高效勘察及预测,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先进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矿山绿色安全开采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复杂难处理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矿山及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尾矿利用技术。
(3)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高效利用技术,大气雾霾防控先进技术,清洁生产与主要环境污染物控制,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废气、废弃物、污泥等的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低浓度有机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与净化,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二次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河道水生态修复,突发性环境污染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4)绿色建筑与智慧宜居城市:现代化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配套构件,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互联网化,绿色高性能建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地方特色生态人居环境与低碳消费方式。
四、国际科技合作 围绕推动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模式,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支持)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难题,打造新兴产业,振兴提升传统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项目技术应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二)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填补空白、解决疑难、实现跨越”的目标。
(三)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公益机构,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企业单位须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同等条件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的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单位应具备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能够提供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四)项目合作外方应为境外设立/注册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外方合作伙伴可以资金投入或技术投入(包括技术指导、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提出的要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发展模式创新不足、技术能力尚未形成、融合新生态发展不足、核心技术/软件支撑能力薄弱等问题,基于“互联网 +”思维,以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模式、强能力、促生态、夯基础”以及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结合,探索引领智能制造发展的制造与服务新模式,突破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网络协同制造核心软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网络协同制造支撑平台,培育示范效应强的智慧企业。
线、控制网络和互联网组成的复杂大系统模型,提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质量指标、评价方法、优化设计方法。研发由制造执行、系统控制、设备监控和网络感知等组成的工业互联网验证平台。针对典型行业,形成以工业互联网系统组成的行业解决方案,对网络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质量评价。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1.2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环境智能感知、工业数据边缘处理、工业实时控制和工业应用服务一体化设计的问题,研究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设计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高效自适应边缘计算方法、可编程边缘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智能算法功能块规范、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法等。研发支持功能块规范的嵌入式系统程序运行环境,开发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实时控制和应用服务等功能的功能块程序集。研发边缘计算节点原理样机,支持多种工业网络智能互联和边缘计算功能。构建多种工业异构网络互联系统,提供离散行业解决方案。考核指标:实现数据驱动的高效自适应边缘计算方法,可编程边缘计算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控制网络智能互联方
考核指标:开发不少于50 种算法的智慧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制具有个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化等模式的制造大数据原型平台,提供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研发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验证数据集,提供流程行业智能化或离散行业个性化的制造大数据解决方案。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
1.4 制造企业数据空间构建方法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制造大数据发展与利用问题,研究制造大数据体系结构,建立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产品服务等大数据模型。研究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集成、更新和演化方法,异构多源制造数据的高效存储和索引方法。研究制造大数据治理方法,包括面向设计/管理/ 制造/服务大数据的关联理解与挖掘、知识演化与推理、智慧要素描述与生成、人机整合与增强、自我维持与安全交互等方法。研制覆盖设计、制造、服务、管理等多业务的数据空间管理系统原型,形成典型行业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构建制造大数据体系结构,建立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制造服务等大数据模型。研发异构多源制造数据的关联挖掘、知识推理、人机协同、自我维持、息物理模型与统一计算框架的标准接口规范,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灵活扩展功能。研制支持个性化定制生产管控的信息物理原型系统和实验验证平台各1 套,具备在不停机条件下支持不少于3 类产品、每类产品不少于5种型号的混线生产能力。形成汽车、3C 等离散行业解决方案。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发表SCI/EI 检索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0 篇。
1.6 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理论与技术(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物理资源与数字世界之间存在交互数字鸿沟,研究智能工厂虚拟重构设计方法,提升智能工厂设计与构建能力。研究面向制造过程的部件、资源和系统等智能生产线的镜像理论。研发智能生产线在虚拟空间的同步重组方法,建立多任务虚拟场景中生产单元分层动态重构、物理仿真和可信性度量系统。构建大数据驱动的制造过程数字孪生仿真平台,实现生产设备离线虚拟组合设计仿真、智能生产线在线实时虚拟运行、生产工艺离线和在线仿真与优化等功能。形成离散行业智能生产线虚拟重构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智能生产线虚拟动态重构方法,实现制造过程的部件、资源和系统等虚拟与物理实体的映射。研制物理实体与虚拟场景动态同步重建技术,孪生仿真粒子数不
考核指标:提出并建立“互联网+”环境下产品个性化设计模式、理论和方法体系,揭示“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机理和演化规律,突破“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关键技术不少于5 项,研发“互联网+”定制设计工具与构件不少于30 项,构建“互联网+”定制设计资源库和案例分析库,完成“互联网+”产品定制设计原型系统,形成面向服装、电梯、盾构机等典型行业和产品的“互联网+”定制设计解决方案并得到应用验证。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
1.8 支持个性化设计的众包平台研发(基础前沿类)研究内容:针对现有研发设计体系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海量个性化需求爆发,双边匹配准确度偏低、设计工具标准和在线流程管理规范缺失等问题,探索“互联网+”众包产品设计规律,研究开放式网络环境下众包产品定制研发设计模式、机理和自组织生态化网络系统;研究精确需求导向的众包产品个性化设计方法与支撑技术,包括多主体在线交互设计技术、设计资源匹配与共享技术、个性化需求分类与异构数据集成技术、基于大数据的设计资源关联挖掘、动态更新、状态反馈及智能推送技术等;构建众包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的资源案例库、设计服务库和使能工具集;研发支持个性
支持设计、分析、制造规划和维护服务等各环节的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原型系统;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典型产品开展应用验证。考核指标:提出基于模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理论框架、模型定义方法和管理体系,制定不少于5 项统一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模型规范和数字化评价标准,突破不少于10 项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与管理技术,实现不少于20 项模型管理软件工具和构件,建立不少于2 套通贯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知识库/数据库/案例库,研发完成1 套复杂产品模型管理原型系统,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典型产品开展应用验证,产品数字化率不低于8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不少于40%。出版专著1 部及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10 项,制定1 项及以上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
1.10 智能工厂设计仿真技术与软件工具开发(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缺少数字化设计仿真软件工具,导致的智能工厂设计周期长、生产过程效能难以预测,无法验证所设计的智能工厂制造能力等问题,研发智能工厂跨领域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工具,实现制造系统软—硬件交互,物理系统—信息系统仿真与设计。研究组成智能工厂关键要素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交互的语义建模方法和可视化组件技术,1化优化的要求。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结合在线学习/优化和大数据的多目标/多任务实时优化方法,研发装置实时优化运行与协同控制一体化技术与工具软件,研究装置实时优化与车间实时调控的智能联动方法,研发多目标/多任务协同的智能车间实时调控与运行优化工具软件与平台。
考核指标:形成结合在线学习/优化和大数据的多目标/ 多任务实时优化混合智能算法库,算法种类超过10 种;开发装置实时优化运行与协同控制一体化工具软件1 套;突破装置实时优化与车间实时调控的智能联动方法,智能车间运行优化单次耗时小于2 小时;开发多目标/多任务协同的智能车间实时运行优化平台1 套,在3 类智能工厂应用验证,并集成到智能工厂管控平台。出版专著不少于2 部。
1.12 智能加工产线的工艺感知与产品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批量零件加工过程缺乏有效的工艺感知技术,制造数据难以同步收集和孤立导致的加工质量建模与溯源困难等问题,开展零件加工生产线数据多粒度同步采集、工艺感知、加工精度控制技术等研究。研究长链条加工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开发面向批量零件加工的产线工艺参数与状态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上下游加工工艺参数的耦合机制分析方法,建立智能产线零件加工精度预测模型;
3征智能提取系统;研究自适应产品定制化需求的生产系统布局、生产工艺流程及路径规划、底层控制设备动态在线调整与动态重组技术,实现工艺变更和产线重组时制造系统关键装备的虚拟定义、原地重组。
考核指标:1)开发产品装配工艺智能生成软件1 套,支持定制化产品装配工艺自主规划和工序自主编排;2)提供柔性制造系统工艺过程场景智能感知硬件设备及场景特征提取软件工具1 套,具有场景特征识别与工件定位识别功能;3)开发面向产品混线制造的生产线关键装备虚拟定义和功能重组软件工具1 套,支持多工序在线协同调度和物料系统动态重组变更;4)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离散制造业进行应用验证;5)制定标准不少于6 项,出版专著不
少于2 本。
1.14 制造企业主导的制造服务价值网融合技术与方法
(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制造业核心企业服务价值链延伸与协同模式创新不足,以及向价值链高端转移缺少平台支撑的突出问题,围绕产品三包期内外的制造核心企业及其协作企业群业务协同的实际需求,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基于业务驱动与资源共享的服务生命周期价值链协同模式与优化机理,重构产品服务生命周期价值网络。研究核心企业主导的制造
5方云平台及业务驱动的多价值链协同模式与协同机制,包括多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多价值链协同形态与运行机理。研究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方法,多价值链企业群业务重构与组织方法,跨企业价值链的多链协同模型,跨企业价值链的多链协同与优化技术等。围绕供应/营销/服务等业务流程,开发面向典型行业的多价值链协同与优化构件,研发支持多价值链协同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形成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协同解决方案,基于第三方平台实现多制造企业为核心的多价值链业务协同。
考核指标:提出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协同模式、方法和技术,突破3—4 项多价值链及链间协同优化技术。研发供应/营销/服务等多价值链协同与优化构件,形成支持多价值链协同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原型及解决方案,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定国家、行业(联盟)或企业标准不少于2 项。基于第三方平台实现不少于3 家核心制造企业及累计3000 家协作企业的供应、营销或服务多价值链业务协同,要求核心制造企业间、制造企业与平台运营企业间无关联关系,协同效率提升30%。成果在汽车、工程机械等典型行业得到应用。
7率不低于30%。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著作权不少于25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相关标准不少于5 项。
2.2 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平台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产品设计适应性差、在线交互能力弱、协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研究环境及制造大数据驱动的产品自适应设计系统架构,研究自适应与在线交互相结合的产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包含设计数据、经验、模型等在内的显性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技术,研究涵盖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主要环节的多源异构大数据分析/融合/冲突消解及协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构建产品在线设计、制造、应用与迭代反馈过程的设计知识库、构件库与工具集;开发数据驱动的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平台并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大数据驱动的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集成方法、模型与系统架构,突破自适应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不少于5 项,研发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集成工具和软件构件不少于20 项,构建不少于2 个行业的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知识库,开发不少于2 套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平台,建立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验证系统,形成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集成解决方案,覆盖需求决策、设计探索、方案设计、参数优化、制造服务、故障预测等完整设计过程,在不少于
9设计资源共享与协同平台。成果支持不少于2 类集团制造企业及所属企业/工厂的全面应用,实现面向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研发设计资源共享与集成,研发设计资源共享比例不低于70%,制定研发设计资源共享与集成的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不少于3 项,形成研发设计资源分布式共享与集成模式。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2.4 智能加工产线工艺全流程智能决策技术与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工厂零件批量加工过程中缺乏制造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导致工艺能力低下、工艺决策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开展工艺能力分析与决策技术研究,开发相关系统。研究零件加工过程数据与机理分析相结合的全流程性能预测方法,研究零件加工过程的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加工产线全流程决策平台;研究产品能耗和效率与设备状态、工艺参数的关联关系,开发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效率、能耗监测与管控技术平台;研究基于零件批量加工数据分析的加工工艺与流程优化方法,开发智能加工产线的全流程智能决策和优化软件系统。
考核指标:1)构建1 套适用于批量零件加工制造的大数据工艺能力分析平台;2)开发智能加工产线加工效率预测
1一套车间级的工业异构网络融合架构及系统;5)支撑采集类、交互类和控制类混合业务流的信息融合与跨网传输,控制类数据传输时延达到毫秒级,在制造车间实现现场级技术验证;6)形成标准7 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4 项。
2.6 面向智能工厂的现场级工业物联网关键设备(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围绕智能工厂行业产线和工艺匹配的管理及各类业务数据实时交换实际需求,开发兼容现有工业总线标准的高速协议转换设备。开发支持时间敏感网络(TSN)的高速以太网网关设备。开发工业物联网新型网关和数据交换设备,可支持多种工业无线网络、双线以太网接入,提升工业物联网的多业务承载能力。开发网络性能可视化分析监控平台,设计易于操作的网络配置软件及标准数据调用接口,实现相关性能信息在终端平台上的图形化显示和网络的远程配置。研究新一代双线以太网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时间同步技术,实现工业现场网络高带宽和多业务承载。
考核指标:1)釆用OPC—UA 架构,Cycle time 小于10us,低于500ns 级抖动;接口带宽大于1Gbps,满足现场监控数据以及音视频监测数据等各种工业大数据传输;支持SDN 和IPV6 技术,实现对时间敏感网络和非时间敏感网络
3抗扰度达到工业EMC 三级,支持冗余配置、安全防护;高可信智能控制系统诊断覆盖率大于90%,并通过安全完整性等级(SIL)3 级认证;PLC 控制具备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功能及自学习能力,指令系统兼容IEC61131—3 等国际标准,具有分布式控制和多控制器协作控制运算能力;控制引擎支持256 个控制任务实时调度,调度周期不超过16 毫秒,每周期PLC 指令不少于10~100 万条;研发1 套智能化过程监控软件平台和在线可视化编程开发调试工具,同时支持最少1 种指令编程方法和1 种图形化编程方法,在流程工业或者离散制造取得应用示范;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 项,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7 项。
2.8 智能工厂管控平台通用架构及开发工具(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生产中的加工制造过程管控平台需求,研究支持云平台的智能工厂管控平台系统的参考模型、集成方法、业务要素与软件架构,开发通用的适应智能加工制造过程二次开发的智能工厂通用管控平台架构及开发工具,研究通用的、开放的、面向对象的工厂管控二次开发语言标准。研究平台的业务功能自适应演化与定制等技术,开发面向智能制造的原材料、设备、产品、人员与MES 系统的双向互通技术,实现生产排程到设备执行的自动下达与数据回
5研究内容:针对长寿命复杂产品运行跨度长、工作工况复杂、运维数据量大、事故后果严重、保障服务困难且成本高等问题,开展面向全生命周期的长寿命复杂产品制造服务融合技术研究,研究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和面向设计制造改进的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信息闭环反馈与融合技术,突破数据驱动的复杂产品状态异常检测、趋势预测与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建立面向全寿命的复杂产品群体维修时机协同优化、目标导向的整机与部件维修策略全局优化、基于状态预测的备件规划等优化模型,研发复杂产品制造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核心算法库和软构件,开展典型行业应用,支撑长寿命复杂产品高效安全运行、产品持续改进和制造企业的业务转型。
考核指标:提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复杂产品制造服务融合技术、方法和模型,突破6—7 项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维修时机和维修策略协同优化、面向设计制造改进的复杂产品服务生命周期信息闭环反馈与融合等制造服务关键技术,开发复杂产品制造服务集成管理平台,提供至少20 种算法与模型构件,在至少2 个行业的企业开展平台应用,设计制造和服务信息集成度提高20%,状态预测和故障诊断准确率提高10%。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
7套高端装备在线互联实时运行服务平台,服务云平台能支持百万感知节点同时在线运行并提供管理服务。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定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标准不少于2 项。
2.11 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集成平台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企业服务化及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需求,面向产品设计、制造以及三包期内外的服务生命周期,研究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集成管理模式。开展产品设计/制造/ 服务业务流程及集成管理、产品服务生命周期设计/制造/服务资源共享、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质量控制、服务生命周期配件管理与精准服务、服务价值链协同与优化、数据驱动的产品增值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设计/制造/服务集成管理系统与服务价值链业务协同系统等,面向制造核心企业构建产品服务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平台。在离散制造行业遴选制造企业及协作企业群开展应用,形成面向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服务集成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突破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服务集成管理、资源共享以及服务价值链协同等不少于5 项关键技术,形成设计/制造/服务集成管理系统与服务价值链业务协同系统,构建形成典型行业产品三包期内外服务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平台,申请相关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5
9不少于5 种;研制云制造平台1 个,提供制造微服务引擎、面向软件定义制造的流程引擎、大数据分析引擎、仿真引擎和人工智能引擎等工业智能引擎功能不少于5 种,提供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仿真计算的算法与模型构件不少于30 种,提供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工业设备、产线和服务接入模型与接口不少于10 种,支持4 种以上主流工业现场通信协议,提供平台开放API 接口不少于200 种;在不少于5 个行业的10 家制造企业实现平台应用,接入工业设备1 万台以上,实现企业设备、产线、业务上云,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或取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不少于3 项。
2.13 网络协同制造系统集成技术与工具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针对支持大规模定制和复杂产品定制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开发及应用实施过程中技术集成的需求,研究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体系架构及其设计方法;构建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标准体系,研发模型定义与管理、数据解析与交换、数据/模型与业务融合等网络协同制造系统集成支撑技术和标准;开发支持智慧企业、智能工厂/车间与智能生产线之间系统的互联互通接口及规范;研制数据接入与分析、业务
1软件,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的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支撑软件,开放式制造资源管理、多主体多目标智能调度、全流程可视化管控等软件与工具,企业数据空间构建及产品数据链/制造数据链/服务数据链/资源数据链集成支撑软件;研发数据驱动的制造企业战略管控、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支撑系统,构建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在汽车制造、家用电子电器、工程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开展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典型离散制造行业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突破产品设计/制造/运维服务一体化、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以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制定不少于7项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与协同标准。研发不少于20 项支撑软件与工具,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开放式架构与支撑软件构件库,构建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典型行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成果在不少于2 类行业的3 家及以上核心制造企业中实现应用,示范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
3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以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等不少于5 类关键技术,制定不少于7 项国家、行业或核心企业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与协同标准。研发不少于20 项支撑软件与工具,申请发明专利或登记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0 项,形成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开放式架构与支撑软件构件库,构建形成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典型行业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成果在不少于2 类行业的3 家及以上核心制造企业中实现应用,示范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方式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解决方案。
3.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
3.1 多品种大批量混线加工智能工厂集成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以智能工厂行业级解决方案为总体目标,研究大批量精密加工柔性化混线生产的智能工厂的设计仿真、运行优化和动态重构解决方案,研究新型工业网络、工厂管控平台的纵向集成应用方案,实现制造单元、柔性产线、生产车间多层次全要素互联、全数字集成、全过程监控,支持全制造流程工艺参数感知、加工精度建模和智能补偿、加工制造质量决策等,并采用制造大数据理论实现智能工厂高效运行,以国产高端数控装备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管控系
5决方案,研究工业网络、多品种加工智能工厂管控平台的纵向集成技术,研究加工工艺过程的感知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生产车间加工全要素互联、全过程监控,支持全制造流程工艺参数感知、加工精度建模和智能补偿、加工精度决策等,以大数据理论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加工智能工厂高效运行,以国产高端数控装备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管控系统为核心,以航空航天复杂结构件加工生产线为背景建立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1)以复杂结构件的加工生产为背景建立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具备完整的设计运行仿真和信息—物理交互能力,支持20 种以上工艺数据在线感知;2)开发适应4 种以上国内外主流数控系统的加工装备精度建模和精度自愈软件1 套;3)开发复杂构件加工精度与工艺过程优化决策软件1 套;4)支持主流工业总线、3 种以上工业无线网络协议转换,支持10 种以上设备单元互联互通和状态监控;5)支持多品种小批量复杂零件加工大数据驱动全流程生产运行优化与决策的智能工厂管控平台。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3.3 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7化配置、流程精细化管理以及企业智能化决策的和精准化服务;实现对年产20 万台套以上规模的多品种混流生产(连续不切换)企业的支持,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30%,精准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形成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制造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
有关说明:由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3.4 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港口机械、海洋工程、地下工程、能源电力等支持复杂产品定制生产的制造企业实现战略管控、智能决策与预测运营的需求,研究复杂产品定制生产方式下制造企业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和整体解决方案。集成本专项技术和软件研发成果,研发模型驱动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一体化集成技术与接口,构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一体化的技术体系;研究智能供应、营销和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与接口,构建用户参与的智能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协同技术体系;研究产品数据链、制造数据链、服务数据链与资源数据链的集成技术与接口,构建制造企业数据空间;形成支持复杂产品
9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技术资源协同共享等技术;开发典型应用案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技术资源,汇聚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专业机构等优势资源,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专业技能培训课件等,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池;构建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应用体验基地;开展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服务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共享互联,支持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考核指标:提出支持众创的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技术资源众创、个性化服务定制等工具3 个以上;以众创模式开发技术资源或产品20 个以上;形成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技术资源池,包括典型应用案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行业技术专家资源等
【2022年度山西省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推荐阅读:
2018山西社科联课题指南11-12
2022年度科技创新总结06-09
山西农业07-06
山西农业发展09-08
2022年度深圳市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管理办法指南06-23
山西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实施办法10-26
2022山西注册会计师报名简章10-19
山西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7-10
江西省申报高级工程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