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共7篇)

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1

区“十二五”林业工作主要包括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与抚育,机关义务植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相关工作,林业规划建设,森林防火,林业行政许可等相关工作。

一、抓好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抚育工作

(一)根据《XX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的统一部署,2012年-2015年我区完成广深高铁、清平高速、盐排高速3条共10.3公里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改造、管护及封育任务。

(二)2013年,我区继续投资建设夹门山隧道口附近和盘山公路沿线生态景观林改造工程,改造总面积17223平方米,栽植苗木约1100株。

(三)2014年,完成盐排高速(段)生态景观林建设,改造提升绿化景观全长约1.6公里。

二、组织机关义务植树造林工作

为充分调动市民植树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区生态环境。我区每年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XX市全民义务植树管理办法》,动员全区全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并且积极组织区、直机关单位参加机关义务植树活动。

(一)2011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望桐新路两侧举行,共种植树苗601株,种植面积达22.5亩,种植树种包括凤凰木、小叶榄仁、木棉和大叶紫薇。同时,2011年,区在“大运”绿化提升行动中组织街道共植树4.2947万棵。

(二)2012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梧桐山仙池公园开展,共种植凤凰木、黄槐、大叶紫薇等1000余株,种植面积达7000平方米。

(三)2013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梧桐山风景区莲塘站梧桐绿道旁开展,种植了大叶紫薇、黄槐、凤凰木、宫粉紫荆、木棉、火焰木等6种乔木树种1000余株,种植面积达6000平方米。

(四)2014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梧桐山风景区莲塘站梧桐绿道旁开展,共种植无忧树、红叶乌桕、水翁、铁刀木、木棉、大叶紫荆、紫荆等7种乔木树种850株,种植面积达6000平方米。

(五)2015年义务植树活动,采用协办“我和小树共成长——亲子共种‘祈愿树’活动”的形式,参加植树的人数为1080人,树苗720棵,种植面积6800平方米,主要种植树种为国庆花。

三、开展薇甘菊和其他有害物生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2013年-2014年薇甘菊防治工程防治总面积为3765亩,目前已竣工验收,并已完成结算审计与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二)2014年薇甘菊防治项目总面积为2036亩,目前已竣工验收,并已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三)2015年区薇甘菊防治工程服务项目防治总面积为7376亩,包括全区林地范围内(不含已纳入市政公园管理的林地范围)区域,并将布心山公园纳入本次薇甘菊防治范围,防治面积较2014年增加了1584亩,采取三次人工连续清除的防除方式,目前已完成第一次清理工作。

(四)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服务项目。该项目在全区林地范围内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监测、统计、汇总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并形成相关报告文本,项目总投资约18万元,目前已完成9月及10月监测工作。

(五)区2015林地红火蚁防控服务项目。该项目在全区林地范围内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分别在8月、10月、12月开展三次“地毯式”普杀,并在完成三次普杀后根据红火蚁滋生情况进行最后一次查缺补漏消杀,项目总投资约18.5万元,目前已完成第二次普杀工作。

四、中幼林、生物防火林抚育及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工作 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我区森林安全,我区每年开展中幼林、生物防火林抚育及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工作,“十二五”期间,中幼林抚育面积471204平方米、数量为62339株,生物防火林带抚育长度为192.5公里,居民小区及林边防火带清杂83公里、面积为747300平方米。工作列表略

五、开展其他林业工作

(一)完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委托专业单位编制了《XX市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通过了市城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省林业厅批复了我区上报的“规划”(成果质量评定为优),并以区政府名义出文,获得了区政府的批准实施

(二)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我区于2014年年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此次调查将城市1亩以上乔木的森林纳入调查范围,范围扩大,森林覆盖率增加,截止目前,已完成外业调查、内业数据整理以及初步调查成果。

(三)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工作。按照《广东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林业生态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办积极推进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创建工作,目前,《区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工作方案》已制发,总结汇报片摄制、外业调查及自查报告均已完成,正在进行申报工作。

(四)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工作。根据《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2015年)》及《广东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操作细则(2015年)》要求,完成了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正在进行下一步工作。

(五)裸露土地复绿工程。2013年,我区下发了《关于明确区土地裸露防治职责分工的通知》,全区各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辖区裸露土地防治工作。我局完成的复绿面积为60694.89平方米,确保了全区无大面积、无新增的裸露土地。

2014年,由我局负责治理的裸露土地按照环水局提供的区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153块裸露地块的所属街道、面积、xy坐标等卫星图片资料,对上述裸露地块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和比对,确定需要复绿具体地块,现已完成勘察相关工作,并按照《关于明确区土地裸露防治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各司其职,做好辖区裸露土地防治工作,确保全区无大面积、无新增的裸露土地。

六、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安全

我区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共有17个,分别是:黄贝、清水河、翠竹、东晓、东湖、莲塘等六个有林街道办事处和梧桐山风景区、仙湖植物园、翠竹公园、东湖公园、围岭公园、布心山公园、罗芳公园、红岗公园和银湖山郊野公园、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银湖旅游中心。“十二五”期间,各责任单位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森林防火工作的指示精神,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火警过火面积都在省政府规定的控制指标以内。据统计,2011年全区共登记12宗,过火面积2130平方米;2012年共登记森林火警6宗,过火总面积约910平方米;201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2014年共登记森林火警3宗,过火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2015年共登记森林火警2宗,过火面积约为1080平方米。起火原因均为乱扔烟头、孔明灯掉落、小孩玩火或起火原因不明等。由于火情发现及时,施救措施得力,没有造成大的森林火险和人员伤亡。

(一)从制度入手,打牢森防工作基础。修订完善《森林防火预案》,使森林防火工作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预防”二字上下功夫。每年积极召开森林防火会议,总结当区森林防火工作,部署下一工作,并对当年辖区范围内无山火发生的责任单位及各联防武警部队提出表彰。

(二)及时补充森防物资,随时做好处置森林火灾准备。2011年添置了2台森林防火专业水泵,微型防爆电筒80个;2012年购置了2台森林防火专业水泵,10台背负式消防水泵,110个微型防爆电筒;2013年购置了47个森林消防水箱,2套森林防火背负式消防水泵等;2015年根据各有林街道办事处与辖区有林公园通过现场踏勘上报的消防水桶放置点,因地制宜,选取了设置点分批放置,第一批已放置了19个,并将在森林消防水桶中灌装化学灭火剂,同时发放了300个简易式水基型灭火器。

(三)突出森防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预防上下功夫。2011年组织全区六个有林街道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通过省森防办订购了森防宣传日历10000张、漫画10000册;2012更新及新设立宣传警示牌共计40块,派发《森林防火条例》及宣传资料6000多份、森防宣传环保袋15000个,悬挂宣传标语横幅45条(幅);2013年印制防火宣传的盒装纸币10000盒;2015年印制宣传毛巾9500条,帽子1000顶,纸袋4000个。

(四)加强防火培训,提高处置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森林防火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我区积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市、区森林防火知识、林业执法、实战等相关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扑火队员森林火灾扑救实战能力,真正将森林火灾知识和实战扑救结合起来,确保扑火队伍在遇到火情时能够拉得出、上得快、扑得灭,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奠定基础。同时,2014年10月17日,组织全区护林员、园林所相关人员在区小坑水库开展护林员森林防火安全业务培训,旨在学习灭火工具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如何运用,如何加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火场上的救火经验。

(五)开展森林防火演练。2011年大运森防工作纳入了大运安全保障工作,我办高度重视,制订了专项应急方案,并于大运会前组织位于体育周边的黄贝街道办和莲塘街道办进行了贴近实战的演练,加强大运森防值班,大运期间,黄贝街道办和莲塘街道办在体育馆周边山林实行动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了大运期间我区森林安全。大运期间,全区没有发生一次森林火警。2013年11月份,我区在清水河银湖山郊野公园成功举行了一次森防演习,参演单位(人员)包括市森林消防专业大队、武警消防大队、全区林街道护林员、清水河街道办民兵、区园林所等共计150人,参演消防水车8台,通过演习,提高了我区处置森林火灾的能力。

(六)建立全方位巡护体系的方式,针对隐患地区及时发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限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有林街道办事处严格落实巡防制度,区森防办注重加强与辖区内的风景区、郊野公园、市政公园的联系,形成了重点防护与经常防护相结合,居民自防与军警民联防相结合,责任防护与全民共防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安全巡防体系,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隐患。

七、林业行政许可与新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方面

2012年受理林业行政许可项目6宗,2013年未受理林业行政许可项目,2014年受理林业行政许可项目2宗。根据国家、省、市新下放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取消、停止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告,经清理,目前由我区实施的林业行政审批事项包括:占用、征收、征用林地许可,临时占用林地许可,采伐林木许可,并已全部制定实施办法。

八、“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已建生态景观林的抚育工作。

(二)积极组织机关义务植树工作。

(三)继续做好中幼林、生物防火林抚育及居民小区及路边防火林带清杂工作。

(四)继续推进林业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包括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广东省生态林业区创建工作、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暨林地变更工作等相关工作。

(五)继续做好全区薇甘菊、红火蚁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工作。

(六)高标准做好森防各项工作。

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2

云南省“十二五”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结构定位为“六园区九大产业”的产业构架。其中, 六园区包括滇中林业产业加工园区、滇西南林浆纸林产化工工业园区、滇西特色林产品工业园区、滇东南林业产业工业园区、滇西北非木质林产品工业园区、滇东北竹藤产业工业园区;九大产业包括特色经济林、林浆纸产业、林化工产业、竹藤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非木材产业、观赏苗木产业。

2、产业发展预期目标

到2015年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 建设科技含量较高集约经营的林业产业基地1亿亩。建设木本油料、林浆纸原料、林产化工、竹藤林、珍贵用材林、观赏苗木等基地项目。

2) 提高林业产值, 调整产业结构, 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 000亿元。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率调整为5:3:2。

3) 提升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重点培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六大产业园区建设, 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滇中、滇西南、滇西、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六大产业带。

3、产业发展任务

1) 六大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资源互补、生态发展”的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集中打造集中林产品加工、研发、物流、商贸、信息为一体的基础先进、配套完善、交通发达、产业集聚的林业产业园区。着力推进以昆明为核心、辐射周边及全省的六个林业产业园区建设。

滇中林业产业加工中心, 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观赏苗木培育及林产品会展交易、投融资、信息服务等, 面积1万亩;滇西南林浆纸林产化工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林 (竹) 浆纸和松香等林化产业, 面积2 000亩;滇西特色林产品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产品精深加工, 面积2 000亩;滇东南林业产业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木材加工和观赏苗木产业, 面积2 000亩;滇西北非木质林产产品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 面积2 000亩;滇东北竹藤产业工业园区, 重点发展竹藤产品和非木材加工产业, 面积2 000亩。努力把云南建成全国一流的林业产业生产基地和面向西南重要的林产品加工中心和贸易中心。

2) 发展林业九大产业

(1) 特色经济林产业

搞好规划和良种繁育, 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 促进产业化经营, 强化科技支撑, 转变发展方式, 认真抓好良种选育和种苗质量, 坚持标准化栽培与管理, 努力推动以核桃、油茶、澳洲坚果、油橄榄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发展。

到2015年建成木本油料基地5700万亩, 产值达385亿元;到2020年, 基地达到6 600万亩, 产值达570亿元, 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

(2) 林 (竹) 浆纸产业

积极改造中低产林地, 大力发展以思茅松、桉树为主要树种的纸浆原料基地林建设。坚持以木纤维为主, 以竹、麻、蔗渣、桑条等非木材纤维为辅的原料供给模式, 加快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林 (竹) 浆纸一体化产业新格局。

到2015年建成林浆纸原料基地1 260万亩, 产值达150亿元;到2020年, 基地达1 700万亩, 产值达530亿元, 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林纸基地。

(3) 林化工产业

发展以思茅松、云南松、橡胶等树种为主的林产化工基地林建设, 深度开发松香、松节油、紫胶、白蜡、桉叶油、山苍子油及其深加工产品, 提升竹 (木) 炭、活性炭等生产与精深加工水平,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和生物农药产业。

到2015年建成林产化工原料基地1 800万亩, 产值达40亿元;到2020年, 基地达2 300万亩, 产值达100亿元, 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林化工基地。

(4) 竹藤产业

加快以龙竹、巨龙竹、麻竹、沙罗竹、筇竹、方竹、杂交竹等竹种为主的竹藤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开发竹食品、竹建材、竹藤制品, 培育和加快引进竹藤加工龙头企业, 做强做大竹藤产业。

到2015年建设竹藤产业基地950万亩, 产值达50亿元, 到2020年, 基地达1 700万亩, 产值达120亿元。

(5)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

适度开展野生动物人工驯化繁殖饲养, 重点扶持具有旅游观赏、科学试验、医药用途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 以科技为依托, 大力开展技术成熟、许可准入、商业价值高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产品精深加工。

坚持适度发展, 加强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监管, 到2015年驯养繁殖数量达500万头 (只) , 产值达40亿元, 2020年达到1 050万头 (只) , 产值达90亿元, 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

(6) 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

发挥我省森林资源比较优势, 以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优势和特色资源为依托, 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林业基地为载体, 着力发展森林生态观光、野生动植物科考、森林休闲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科考科普和生态旅游村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加快推进七大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到2015年森林生态游客人数达6 900万人次以上, 实现生态旅游收入90亿元;2020年突破1亿人次, 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40亿元, 把我省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7) 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

加快发展珍贵用材林, 积极推动木材制品深加工, 着力开发人造板及其二次加工和高档家具等产品, 加强技术改造创新, 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木材高效利用。

到2015年, 建成以西南桦、柚木、沉香、榧木等为主的珍贵用材林基地300万亩, 实现木材加工190万m3, 产值达110亿元;到2020年, 珍贵用材林基地达1 000万亩, 实现木材加工达到230万m3, 产值达200亿元。

(8) 非木材产业

加强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工培育力度, 合理开发以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松花粉、有机野茶、古茶、草果、石斛、森林种质资源等为重点的非木材林产品, 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 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建立林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到2015年实现非木材产业总产值60亿元左右, 2020年达到70亿元左右, 使我省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明显提高。

(9) 观赏苗木产业

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三门峡市;林业、园林局;基础条件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34-2

1 科技基础条件现状

(1)全市林业和园林系统,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只有三个——市林业工作总站、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各自开展了园林植物引种、林木新品种繁育、林木种苗良种化体系研究、名优品种生产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等等工作。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研机构拥有了一批苗木繁育基础设施,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观测资料和文献,鉴定、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林木种质资源和各类标本材料。目前正在搞局域网建设。

(2)科技队伍齐全,全市科技活动机构人员103人,其中拥有高中初级职称技术人员57人,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基本齐全,先后开展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0多项。

(3)拥有科研室所办公场所约1200m2,办公设施齐全,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设备,但人均拥有量较低。专业研究室缺乏。

(4)人才队伍面临断层,仪器设备严重缺乏,缺乏必要的试验场圃和专业设备。三门峡市没有组培室,植物标本室、缺乏经济林果树种的采穗圃、良种基地和品种资源圃等等,乡土园林植物的数据库没有,新优经济林果树的科技开发和推广缺乏资金和动力。

(5)很多基础条件的建设由于投入少,一直没有开展。如林业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利用,需要低温库收藏或常温库保存树木种质,或者设立采穗圃,优良苗木种子园,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我市目前还没有。在科技文献资源方面,馆藏林业和园林方面的文献资源总量不足1391册,馆藏图书寥寥,缺乏各类数据库。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条块分割、单位所有,行业封闭,缺乏共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导致有地方特色的深度研究课题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难以突破,科研层次停留在观测、借鉴和实用技术等层面,制约全市林业和园林业的创新和发展水平。

2 规划编制思路

2.1 规划目标

围绕三门峡市建设林业大市、林业和园林强市的目标,引导和支撑林业和园林业的特色优势,提升林业和园林在经济发展的地位和比重,形成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中独具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要创新发展,要在包括新优植物材料、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技术、节水、集水、雨洪利用等节水技术、园林新技术新材料上有突破,在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和繁殖推广应用上有突破,在核桃产业体系的发展上有系统的突破,在林产品(核桃、大枣、花椒、仁用杏、黄连木、文冠果)深加工、林农复合经营的技术和模式上有突破,在科技信息传播、科技成果市场转化上有突破。

2.2 规划原则

(1)体现特色,突出特点。按照我市资源的特色,依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突出优先构建核桃产业、园林节水技术、新优乡土林木花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

(2)突出共享,制度先行。

(3)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2.3 规划实施步骤

(1)宣传试点阶段(2011-2012年)

加大林业和园林科技基础平台的宣传力度,形成共识。选择试点,重点扶持,建立示范性、开放型、服务型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整体实施阶段(2012-2015年)

全面实施项目,基本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框架,建成运营通畅、服务规范、高效并与省内院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对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基础平台,形成规范、开放、共享、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初步锻炼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队伍。

(3)反馈提高阶段(2015年)

对实施结果进行系统的绩效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并协作提高运营水平。

2.4 规划主要任务和内容

2.4.1 规划主要任务

(1)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现有的种子圃、示范园、野生林木花卉资源、观测数据、文献资料等进行数字整合、重组和优化,新建不同类型研究基地,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

(2)建立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突出共建共享的主旨,制定、完善与平台建设相适应的技术标准、规则、规范,明确平台建设中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和完善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和平台评估监管办法,推进共享方式的创新,创造资源公平使用的制度环境。

(3)提高专业人才与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充实一批对基础设施能精巧维护、开发、操作,具有共享意识的技术支撑服务人员,关注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和进步,凝聚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科技基础条件运营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2.4.2 规划内容与投资估算

(1)2011-2012年实施与省市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仪器设备、基地设施、数据库共享及专业协作网建设。

借助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实现省市内高端仪器的成果、数据互联共享、农林科研基地的适地共用,并与国内外网络顺畅连通。建立相应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仓库、地理信息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可视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管理与多媒体数据库)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同时,制定相应的共建、共享、协作机制的保障制度、措施和办法。

需网络计算机和技术协作费40万元。

(2)2011-2012年实施建设和完善三门峡市林业科技服务信息网,引导林农、林企和科研单位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根据有关的数据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库设计规范、数据质量与质量控制标准、数据交换与数据安全标准等五个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市级林业和园林科技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能够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分发、自动或半自动智能决策,可直接提供或获得便利的信息服务,建成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和知识系统,广泛提供专业化、知识化、一站式信息服务。

需网络计算机和技术协作费20万元。

(3)三门峡市林业生物物种资源主要是树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科学利用(引种、繁育和推广应用)建设。

2012年通过增设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替代资源研究为主的采穗圃(核桃、黄连木、文冠果、樱桃)、种子圃、树木园、野生花卉园、林业科技示范园等研究试验基地与服务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繁育推广基地,增装低温库、添置测试检测仪器、健全运营管理体系。2014年全面完成三门峡市主要树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任务,与国家和省种质资源库相通相连,建立种质资源数据信息检索查询系统,逐步形成信息共享中心。

同时开展经济林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与利用研究;2011-2014年开展文冠果和黄连木良种快繁技术;2011年-2013年开展黄连木综合开发技术;2012年开展地被类植物优良无性系开发技术;2013年开展新优花卉新品种栽培繁育技术;2014年开展特色花卉产业开发技术;2014年开展速生、优质、高产、抗逆强的林木新品种的试验推广。

以上各項目作为林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首要内容,需资金(包括圃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工资、标本制作等等)720万元。

(4)三门峡市林业资源数据库、土壤资源数据库。

建立林地土壤标本实物陈列馆及市级土壤资源数据库,整合在研项目数以及最近5年的土壤分析数据及河南省土肥网数据,实现土壤资源数字化管理。

当前重点开展林业动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森林资源动态更新预测模型技术;基于网络技术的林业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技术。

2015年开始实施,需资金70万元。

(5)豫西地区野生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在三门峡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调查的基础上,筛选、编制野生植物名录(含野生花卉名录)与视频资料,建立三门峡区野生植物数据库。

2016年开始实施,需资金160万元(含野外台站建设)。

(6)数字化工程建设。

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与国家省市同步实施行业数字化工程建设,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性能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提高数字化水平。

2013年实施,2015完成,主要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参加国际交流。预算费用150万元

(7)林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建立林业和园林科技信息网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基地等设施;推动县乡林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的覆盖县乡村的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基地;选择有合作共享基础的科研院所,协作开展黄连木、文冠果、黄土半干旱区造林等的开发、测试和实验;逐步形成社会化、网络化技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

2011-2012年实施完成县乡标准化林站的建设和人员培训、研究试验与示范基地的选择和建设。需资金180万元(含林站改扩建和信息化设备购置费)。

(8)核桃产业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

调查研究总结卢氏、灵宝发展核桃产业、苹果产业的综合经验和民间技术成果,统合民间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组建核桃产业专家顾问团,搭建市县乡核桃产业技术、管理、科研推广、技术培训等的服务体系和核桃的采穗、嫁接、繁育、生产管理等的服务团队,建设核桃种子圃、采穗圃、核桃科技示范园、核桃加工基地等核桃产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展高产丰产核桃的适生良种优选与技术集成示范、核桃精深加工及先进配套装备研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实施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标准化、加工国际化、销售品牌化,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2011年开始实施,2013年完成,需资金(主要是会议费、培训费、考察费和多媒体制作费)65万元。

3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实施的保障机制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组织措施。

(2)落实法规体系,强化制度创新。

(3)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实施验收评估。

各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要设立项目组,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或课题组责任制等方式,严格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主管局委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和评估监测,开展立项评估、预算评估、验收评估,绩效评估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地顺利实施。

(4)积极争取对科技基础条件的投资。

(5)在行业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4

林资发〔2011〕92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

《国务院批转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3号,以下简称国发3号文件)是指导“十二五”期间全国森林采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系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现就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森林采伐管理的重大意义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入推进林业各项改革和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法实行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对于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采伐管理作为森林资源经营和保护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考核目标、落实责任主体,依法实行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不断提升采伐管理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确保森林保有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如期实现“双增”目标,推进林业各项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认真做好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并规范管理

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同级人民政府,依据森林资源的实际,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国务院批准的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各编限单位并报我局;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采伐限额由各森工(林业)主管部门分解落实到各森工企业局等单位。在分解落实过程中,省级林业(森工)主管部门经我局核定后,只能预留不超过5%的采伐限额,其余采伐限额必须全部分解落实到编限单位,不得层层截留。

国务院批准的“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每年采伐胸径5厘米以上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商品林采伐限额有节余的,经认定后,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向以后各结转使用,具体办法由我局制定;公益林采伐限额不允许结转使用。国家级公益林中的一级公益林禁止采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海南、新疆和建设兵团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集体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划为商品林的天然林除外。因自然灾害、建设工程占用征收林地和森林经营保护等特殊情况确需采伐天然林的,经我局批准后,可以占用所在编限单位或省级预留的人工林采伐限额。其中,采伐天然林500立方米以下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于下1月31日前汇总后报我局备案;采伐天然林500立方米以上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我局单报单批。

三、深入推进采伐管理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是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转换森林资源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化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开展以森林采伐管理改革为重点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试点工作。各地要在总结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以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为核心内容的试点工作,系统总结符合当地森林资源实际的可持续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

根据森林经营方案,采用科学方式,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森林采伐是培育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已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的单位,要严格执行森林经营方案;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要抓紧完成方案的编制,将森林资源培育和采伐利用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各地要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抓紧编制省、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力争在5年内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的编制,省级规划报我局备案。

四、全面加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采伐管理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十二五”期间要严格执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产量。其2011、2012、2013年的木材产量分别为:内蒙古森工集团110.0、110.0、110.0万立方米,吉林森工集团146.0、131.7、117.5万立方米,龙江森工集团140.0、114.7、89.4万立方米,大兴安岭林业集团72.0、64.3、56.5万立方米。同期,内蒙古岭南八局的木材产量分别为17.0、14.8、12.6万立方米;吉林四个森林经营局的木材产量分别为19.7、18.1、16.5万立方米。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的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要全面停止主伐。

各级森工(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发3号文件确定的木材产量和采伐类型组织木材生产,严禁超采;要加大伐区调查设计管理力度,提高伐区调查设计精度;我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严格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对伐区调查设计不符合规定和抽检不合格的单位,一律不得核发采伐许可证。森工企业局在特殊情况下,确需跨采伐作业的,跨日期不得超过10日,并要经省级森工(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我局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认定。

五、严格规范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

低产低效林改造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低产用材林改造技术规程》、《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等标准认定改造对象。集体的低产低效林改造,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实施;已经承包到户的,必须经承包人同意后实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监管,做到“五个确保”:确保改造对象认定准确,确保不出现乱砍滥伐,确保不改变林地用途,确保不造成水土流失,确保林地利用由低产低效提升为高产高效。

六、大力加强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

各地要依据《全国木材(林业)检查站建设规划(2010-2015年)》,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现有木材检查站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木材运输检查机制。要理顺木材检查管理体制,木材检查站应当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不得下放管理权限;全国实行统一的木材运输证和木材运输管理系统,木材运输证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发。要将木材检查站的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凡无经费保障的,应当予以撤销。各地要根据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布局、规模和数量,对新建扩建年消耗林木蓄积10万立方米以上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报我局备案。

七、不断强化采伐限额监督检查的执行力

建立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各省级林业(森工)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我局报告上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我局每年对各地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国务院并通报全国。建立检查结果新闻发布制度,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各地要加大对检查结果反映问题的整改力度,依法处理违法事项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对存在问题严重的,要对其行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我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监督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特此通知。

县林业局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5

宜居坝上中心城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张北建成生态宜居坝上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分类经营、分区实施,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林业科学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把张北建设成山、水、草、林、园为一体的生态宜人坝上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按照全县东南部沿坝、中北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和现有“两带一网一片”格局,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到以林业项目为载体,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实施低质林改造项目工程,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张北坝上高寒区千亩城乡用苗基地,完善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三、发展目标

2011——2015年5年期间,计划安排工程造林面积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30万亩,全县实有林地达到184万亩,“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被率达到31%。

四、规划项目

(一)加强林业工程建设:一是围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风固沙功效,以大西湾、大河、单晶河、海流图、两面井、公会等6个西部乡镇为重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十二五”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万亩,匹配荒山造林10万亩。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在沿坝的战海、三号、大囫囵、白庙滩、小二台、郝家营、油篓沟、台路沟8个乡镇和坝头林场,5年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

(二)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充分开发利用全县现有60万亩沙棘工业原料林资源,2012年前引进沙棘深加工项目1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年创产值5000万元。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在2011——2013年发展种植文冠果、药材等基地达到2万亩。

(三)加快低质林改造项目建设:为使全县现有的30万亩成、过熟林的低质林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2011年积极向国家、省林业局申报低质林改造项目,争取实现当年申报、当年立项实施,以每年改造2万亩的目标,投资1亿元,分5年实施,到2015年完成低质林改造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利用更新的木材,投资4000万元,建高密度板加工企业项目1个,实现年产值万元。

(四)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一是投资3164万元,经过2011——2013年3年的创建,将安固里淖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投资4亿元,到2014年将桦皮岭省级森林公园和西郊森林公园建设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建设张北坝上高寒区千亩城乡用苗基地:结合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从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建立“千亩苗圃”项目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面积1000亩乔灌、林草、观叶、观花、常绿、落叶的城乡绿化种苗基地,年产各类苗木100万株,年产值达5000万元。

(六)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一是在2011年——2012年,投资500万元,建设完成县级森林消防指挥中心1个,规范化的的森林消防器材库8个,实现森林消防全覆盖。二是投资100万元,在2012年前,建设完成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1个、森防基层站18个,聘用观察员36名,实现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十二五”期间,全县林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张北秀美山川”和“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目标,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依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新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长量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二)依托工程造林,强化生态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面协调发展。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坚持

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继续着力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城镇、村庄、道路、河渠两侧等人口聚集区,启动一批县级重点绿化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

(三)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建设。针对全县林业产业尚处弱势的情况,通过建立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林

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突出抓好灌木加工业、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等产业项目的发展,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特别是要加大对现有林下养殖、沙棘加工林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为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技推广。要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意识,把落实好封山育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抗旱节水配套技术、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模式技术、林下经济模式技术、林木害虫防治技术等推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极大地发挥林业科技推广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绿化成效。

区林业局的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篇6

一、工作总结

(一)森林增长工程再创佳绩

在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中,按照总体要求,重点挖掘荒滩、荒山等可利用资源,推进林业血防造林、石质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造林;结合森林防火开展森林间伐、修枝、清除林下杂草等森林抚育工程,提升森林质量。XX年共完成人工造林6100亩,其中:林业血防工程造林3000亩、石质山造林5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100亩,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造林2500亩;完成森林抚育6000亩。

(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

积极制定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方案,加大义务植树宣传力度,组织发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造林绿化。3月12日上午,四大班子领导、区检察院、区法院、全体机关干部近300人在山口乡百子山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红叶石楠树木2000多株,活动期间全区共完成义务植树2万株。

(三)林业重点绿化工程成效显著

积极做好“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工作。围绕长江岸线治理建绿色长廊8公里。围绕美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村庄绿化,提升绿化档次,扩大绿化面。

(四)涉农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配合各级部门对近年来各项林业政策补助兑现、中央、省财政项目资金情况进行回头看完成全面自查和专项重点稽查。通过自查,我局在资金申请过程中,不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等问题;在资金拨付过程中,不存在资金滞留、拨付不及时、年度结余资金较多等问题;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以及超规定范围使用资金等问题。

(五)森林防火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防火令”,全面建立森林防火责任体系,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和单位领导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部门全力抓,确保森林防火责任落在实处。

二是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在各主要路口、醒目处制作大型森林防火广告牌3个、宣传标语35条、宣传警示牌129个。各乡镇制作宣传横幅近百条,同时利用防火宣传车宣传文明祭扫、文明旅游,宣传防火条例、XX市森林防火禁令及封山育林通告,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加强值班和督查力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重点时段每日循环督查制度,确保火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各乡镇在重点路口均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点,全天候值班值守,确保明火不上山,全区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卫星热点及林火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

(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开展。

积极配合市林业局开展“绿盾XX”检疫执法行动,开展集中整治3次。森防技术人员深入摸底排查,宣传林业检疫法规政策,圆满完成产地检疫工作。突出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全面完成13800亩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清理枯死树1000余吨。创造条件,创新方法,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完成综合治理2000亩(其中设置松褐天牛诱捕器20个),目前综合治理效果较为明显。

(七)林政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开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顿。以省厅临时占用林地清理工作为契机,加大我区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使我区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二是加强采伐限额管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要求,坚持限额管理原则,绝不出现超限额采伐现象。完成“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上半年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5份,执行采伐限额1205立方米。

三是对全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进行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原料来源和销售检查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木材经营加工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认真做好林权抵押贷款服务工作,加强政策宣传,简化林权抵押手续,积极为广大林权人办理林权抵押。上半年已办理林权抵押2宗,贷款数额450万元。五是积极主动为各木材加工企业做好服务,签发木材运输证、森林植物检疫证各21份,共计900m3。

二、XX工作安排

(一)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林业项目,把争取项目作为林业工作的主抓手,争取前期申报的“木本油料高产栽培示范园项目”、“杨树大径级材培育技术示范项目”、“杨树近成熟材逐步更新改造项目”、“林农复合(林下经济}持续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等获得批准实施。

(二)提前谋划,扎实做好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对我区范围内适合造林条件的`小班地块进行调查摸底,制定相应的造林计划,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造林绿化任务。

(三)继续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格按照松木枯死树清理计划,大力推动松材线虫病枯死树清理工作。

(四)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林权流转的有效形式和经营方式,推进林业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林政管理工作,强化森林采伐利用和林地保护管理,加大力度扶持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和苗木花卉企业,坚持凭证采伐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依法规范征占用林地的上报审核审批工作,配合省、市组织开展对已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跟踪检查和未批先占林地的管理工作。

(六)继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大森林资源管护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加大防火期宣传,积极申报防火隔离带项目保证防火物资储备充分,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警的发生,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年度森林受害面积不超过有林地面积的0.01%,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

(七)加强招商引资,盘活林业资源,积极编制林业项目,向外推介,提高林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城郊林业的优势,发展林业观光旅游,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林业,以及木材等林产品深加工业。

区林业局十二五期间林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篇7

为推动全区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颍东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林业计划执行情况

(一)林业建设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区林业发展围绕“生态兴区”目标,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进程,强化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林业发展支持支撑体系,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圆满完成 “十一五”各项林业发展目标。全区有林地面积由“十五”末的15.1万亩增加到1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4.8%增加到15.2%;林木蓄积量由84万立方米增加到100万立方米。全区林业总产值1.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7000万元。

1、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造林,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提高全区人民的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意识,林业生态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全区共实施人工造林0.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0.2万亩、长防林0.3万亩;实施绿色长廊线路绿化320公里;实施农田林网建设5万亩;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450万株,建设群众性义务植树绿化基地2个,创建市级花园式单位10个。积极鼓励、引导群众承包造林,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办林业的积极性。全区通过林地流转从事造林经营面积达10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30家,外地投资商、个体老板、返乡农民工等民营资本从事林业开发风生水起,社会资金投资林业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在森林经营上,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对公益林切实加强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在商品林发展上,重点培育以杨树、经果林为主的速生用材和经济林基地,加强低产林分改造,提升森林质量。大力实施“兴林致富”工程,加强林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兴林,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全区有90家林业经营大户被省林业厅授予安徽省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

2、林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林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是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主导,大力发展一产。第一、人工造林加快,资源基地初具规模。97年以来,颍东区以退耕还林、绿色长廊建设、长防林和荒山荒地造林等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在颍河、茨淮新河大坝,徐阜、阜淮铁路、城乡干道和乡村主干道两侧,三湾洼地等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全区共完成各类工程造林6.5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2万亩,长防林1.1万亩,退耕还林2.4万亩,公益林1万亩,大幅增加了森林资源储备,全区现有有林地10423公顷,活立木蓄积100万立方米。第二、花卉苗木基地建成,生产体系初步健全。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区苗木花卉生产已形成规模,发展成基地,主要有郁琳洁的阜阳市大京九菊花园、刘海新的兰江绿化苗木公司、贾栋梁的阜阳市新华良友花木有限公司和袁寨杨树育苗基地。第三、多种经营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以枣庄八里湖“太阳红”石榴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石榴远销上海、江浙等地大型超市,经济效益可观。树下散养数千只土鸡,实现了林禽结合综合开发,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第四、林农复合经营形成规模。颍东区结合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林牧结合,以短养长”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行林农复合经营,目前全区林牧草发展500亩、林药发展3500亩、林渔藕发展150亩、林菜发展4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以木材加工为主导,大力发展二产。我区木材加工企业约200余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1家,即阜阳市金木工艺品有限公司;中等规模5家,有东方红建材城,永顺装饰有限公司,颍东建材大市场,光明装饰,凌云装饰总汇,顺和木材加工厂。

三是以园林绿化旅游为主导,大力发展三产。我区三家花卉苗木公司都具有园林绿化设计建设资质,已经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设计工作,承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插花镇的董可庆在茨淮新河租地100多亩,建成森林人家乐园;新华办的碧翠湖生态百果园占地272亩,初步形成了集休闲游玩、垂钓、狩猎、餐饮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3、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

在森林资源保护上,全区有省级生态公益林1万亩。“十一五”期间,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全额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措施,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防治网络建设,打击各类破坏林木、林地及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适时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格审核和规范管理林地征占用行为,加大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缴和使用监管力度,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持续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4、林权制度改革强力推进,主体改革全面完成。

2007年我区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在枣庄镇开展林权改革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在全区有林改任务的十个乡镇全面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林改工作中,成立区、乡、村三级林改工作组309个,成员909人。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放思想,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动林改不断深化,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截止2009年底,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应勘界宗地数4130,实际勘界4130宗,勘界率100%;应勘界面积24685亩,实际勘界集体林面积24685亩,到户率100%;发放林权证0.28万本,发证面积24685亩,发证率100%。在配套改革中,全区建立林业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一个,成立林草药专业协会一个,成立了颍东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2009年12月,区林业局对各乡镇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存在问题做了认真整改,全区以明晰所有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10年3月份顺利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

(二)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林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存在着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匀,林业发展结构和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是林分质量总体不高,生态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是林业经济总量不大,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林业产业结构不均,在木竹产品加工利用上缺少龙头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四是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林业的发展的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是林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林业项目支持支撑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是林业改革步伐不快,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七是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为我区下一步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区林业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跨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我们长期奋斗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二五”林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质量提升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走现代林业发展之路,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生态颍东,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兴林富民,使林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颍东崛起服务。

(二)基本原则

“十二五”林业建设与发展以加强生态保护为着力点,以优化林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出发点,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培育高效林业,强化林业生态功能,全面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全区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颍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林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上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区指导,分类经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原则。

三是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处理好保护、发展和利用关系的原则。四是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和全民搞绿化的原则。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谋求发展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区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林木蓄积量、林业总产值、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到以下目标:

(1)有林地面积达到17.6万亩;(2)森林覆盖率达到17.2%;(3)林木绿化率达到20.1%;(4)林木蓄积量达到120万立方米;

(5)林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林农的林业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6)林分质量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二)总体任务

1、成片造林面积:2万亩,每年0.4万亩;

2、四旁植树:600万株,每年120万株;

3、完善农田林网:30万亩,每年6万亩;

4、建设万里绿色长廊:500公里,每年100公里;

5、林木育苗:0.5万亩,每年0.1万亩;

6、现有林培育:5万亩,每年1万亩。

四、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工程

“十二五”期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是:继续实施林业项目工程建设;加强名木古树资源的保护;加快城镇绿化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森林生态功能,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重点抓好以下内容:

1、大力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区要承担1万亩的项目工程。要充分利用沟河堤坝宜林地、低洼地和低产林改造等,坚持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原则,在抓好各行政区划交界处及偏远地区的林网建设的补缺补差、完善提高的同时,每年要重点抓好3--5个5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林网综合治理片示范点,全面提升我区农田林网建设水平。

2.城镇绿化:“十二五”期间,城市建成区和乡镇所在地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65%。认真抓好城镇绿化规划、设计,实施好颍东区三条阜城进出口道路绿化。新建完善沿济河绿化景观带、商品住宅小区休闲广场等城区森林景观工程建设。抓好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工业园区绿化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建设与绿化规划、设计、施工三同步。

3.绿色长廊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建线路绿化500公里,提升区境内高速、铁路、国省道绿化品位和档次,提高在建铁路、高速、国省道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强沿路线两侧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抓好区、乡、村公路网绿化工程建设。

4.古树名木保护: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通过调查、认定、养护及管理各项措施,对已经调查、建档和挂牌的古树名木严格加以保护。

(二)林业产业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加快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着力推进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由资源导向型向生态平衡型,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贸工林一体化,由粗放经营向符合市场规律的集约经营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具体涉及生产基地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和林产加工业建设等三大工程。

1、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定向培育、集约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大力抓好速生丰产用材林、名、特、优经济林、花卉和种苗四大基地建设,实现基地培育与林木加工一体化。

(1)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建设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基地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万亩。要按照实行人工造林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利用现有宜林地、低洼地、荒滩荒地,采伐迹地等荒废地,全面实现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基地、人造板等工业原料基地,同时要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广泛推广中耕、施肥、浇水等营林措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2)经济林基地建设。我区经济林树种、品种较多,生产历史悠久,名特优产品丰富,经济林生产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民收入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名特优经济林0.1万亩,培育0.1万亩。重点是在枣庄镇发展山核桃500亩,培育500亩新华新建梨、李为主的经济林基地300亩,培育300亩。乌江、正午等新建柿、葡萄为主的经济林基地200亩,培育200亩。

(3)花卉观赏苗木基地。阜阳处于南北过渡带,自然条件优越,种质资源丰富,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十二五”规划新增花卉种植面积500亩,使总种植面积达1000亩,产值达到8000万元。要充分发挥大京九菊圃等特色花卉品种优势,采取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和培育本地优良品种资源的方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逐步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促进全市苗木花卉生产上档次,努力提高产品知名度。

(4)种苗基地。每年1000亩,累计完成 5000亩。以袁寨杨树基地、兰江苗圃等为良种基地,通过实施林木良种繁育工程,构建普及全区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2、生态旅游产业建设

要充分发挥我区森林生态资源的优势,依托阜口路旅游景观带、袁寨阻击战、程文炳宅院等各种名胜古迹,运用灵活的体制和机制激活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促进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建森林生态观光示范点3处,森林旅游人家5处,持续增加旅游收入。

3、林产加工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区林业工业,要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企业增效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运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本,壮大林业产业综合实力,推动全区林业工业化进程。

1、杨树板材加工业。“十二五”期间,颍东计划新建年加工大径材能力在3万立方米的板材厂2-3个。

2、杨树板皮加工业。目前我区杨树板皮加工厂5家,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不佳,“十二五”期间,规划对这5家板皮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

3、木质工艺品加工业。以金木工艺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扩大产业升级,规划“十二五”期末,林产工艺加工企业发展到3家,年产值达到3亿元。

(三)林下种养殖业发展工程

进一步强化扶持和引导,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开展立体经营,实行长短互补,提高林地使用率和产出率。我区目前已有立体林业发展的典型,林牧、林药、林渔藕、林菜等多个林农复合经营点,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既解决了林农争地矛盾,又促进平原林业持续发展。

为做大做强养殖业,促农增收要在规模化、产业化上下功夫,依托茨淮新河、颍河资源优势,给足政策优惠,加大帮扶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让养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让特色养殖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区要新建一批示范户,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发展。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科学养殖,与企业合作,推动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养殖能手,带动农户发展特色养殖,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林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一)林木良种繁育工程体系

为适应现代林业建设需要,加强全区林木种苗生产和服务管理,以林木良种选育繁殖为中心,以培育我区重点工程造林和城镇生态建设用苗为重点,缩短种苗繁育周期,提高种苗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由现在的60%提高到80%,培育林木和绿化种苗面积5000亩,合格苗率达90%以上,一级苗木率达85%以上。

以袁寨杨树育苗基地、新华良友花木有限公司、兰江绿化苗木公司、大京九菊圃等为依托,采用现代育苗技术和方法,培育高质量的苗木花卉基地,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提升我区种苗繁育水平,全面推进全区营造林的建设质量。

(二)资源保护体系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林业建设快速发展的主要时期,全区资源保护将继续加大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乱砍滥伐的破坏森林行为,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根据我区林业发展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抗灾减灾能力,能够基本控制大面积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蔓延。“十二五”期间,建立颍东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以此为龙头,形成区乡镇机防队、防治公司、专业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防治模式,逐步实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施工、设计、审批制度,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险业务,进一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显著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防和突发应急除治能力,使我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森林防火。森林防火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能力,特别要抓好午季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3、森林公安。森林公安是国家公安机关的组成部分,担负保卫森林资源安全,维护平原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林业生产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森林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林业发展总体目标和维护林区治安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基本思路,坚持“从严治警、政治建警、科技强警”的战略,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健全护林防范体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人民满意的森林公安队伍。

(三)科技支撑体系

在稳定现有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镇林业工作站。形成以区林业技术推广站为中心,区、乡(镇)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骨干,覆盖全区各个自然村的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十二五”期间,计划重点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科技示范园1个;通过试验、示范,以林业生态示范科技支撑项目为带动,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实现工程建设从主要依靠投资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

实现我区林业“十二五”计划的奋斗目标,领导是关键,各乡镇办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真抓实干,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格奖惩。继续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抓出成效,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林业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二)创新体制,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环境。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积极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按照森林主要用途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逐步改变现行的造林投入和管理方式;鼓励各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及时办理权属变更和相关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力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和个人投资发展林业,参与林业建设,稳定“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允许业主对依法拥有林木和林地自主经营,并允许继承和转让;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推进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大力营造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三)科技兴林,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

大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林业技术,提高林业建设科技含量;加强林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稳定林业科技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搞好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认真搞好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林业发展水平;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设计、实施、验收与林业技术推广要同步进行;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科技支撑资金不低于总投资的3%。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区林业建设向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高起点、高成效、高水平方向发展。

(四)依法治林,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装备现代化建设;抓好林政稽查队伍和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工作 ,提高控灾减灾能力,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五)强化投入,保证林业发展资金来源。

要在继续稳定“十一五”期间对林业投入渠道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对林业投入。要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林业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保证及时拨付;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投入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利用群众自筹和股份制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优势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促进林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林业的扶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稽查和使用或效益的跟踪检查,强化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取得成效。

(六)强化协调,切实搞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上一篇:犯罪心理学典型案例下一篇:cnc程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