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知识(精选8篇)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地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作出报道,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②、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二、新闻(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三、新闻(消息)的写作
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在正文中穿插相关材料)、结语。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引题(眉题)、主题(正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 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 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语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通讯 相关知识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 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人称——我、你(您)、他。
2、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3、记叙的顺序:
A、顺序——即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使事件的来胧去脉清清楚楚。
B、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一般为了突出中心或使事情显得有波澜,或是造成悬念。
C、插叙——一是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4、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始终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作记叙线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A、物线,即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小橘灯》以“小橘灯”为线索。B、事线:即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统领全文。C、人线:即以人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某一特征),如《背影》 D、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挖荠菜》等。E、时线:即以时间为线索。
F、地线:即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
(关于如何找文章的线索: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提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事物名称的。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④有时候用议论和抒情来显示线索。如《我的老师》多次用议论抒情的句子来表达对蔡老师的回忆、依恋、思念之情。⑤有的文章还同进具备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明线和暗线)
5、记叙的详略——凡是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6、记叙的表达方式
A、记叙——是记叙类文章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它主要交待事实,把人物和事件叙述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
B、描写——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离不开描写,描写一般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二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无论什么描写都必须抓住特征。
阅读记叙中的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说明——记叙中的说明是对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待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D、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用以点明事情的意义,提示事物的本质,或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记叙永远是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归纳和深化。记叙文中的议论的特点是:一是关键处议论,二是议论画龙点睛,简明扼要,不可写长篇大论;三是记叙与议论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贴;四是可以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集中议论。E、抒情——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抒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把抒情渗透到叙事当中(间接抒情)如《背影》;也可以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分类——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线索 戏剧常识
A、戏剧是综合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提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B、戏剧的分类——①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以对话为主《陈毅市长》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舞剧以舞蹈为主;另外还有戏曲,它是我国富有民族特点的歌剧,如京剧,黄梅戏,淮剧等都是戏曲。②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又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③根据题材和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又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④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还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C、戏剧文学就是指剧本,它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D、剧本的特点:①必须适全舞台演出。②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E、剧本里还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说明(或舞台提示),写在每一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F、为拍摄电影、电视片提供的蓝本叫影视文学剧本。是介于戏剧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
9、小说的知识
A、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B、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或者叫刻画人物的方法)前面在记叙文的知识点中已提到。(另外,细节描写,概括写和具体写;正面写和侧面写等也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C、关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要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其作用是——通过自然环境提示社会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直接表现中心思想; D、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E、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主题)(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现)F、分类——短篇、长篇、中篇,另外还有微型小说(小小说)
说明文体知识
一、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1、事物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使人们对被说明的事物有一个清楚完整的印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核舟记》等。
2、事理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它所说明的对象比较抽象。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食物从何处来》等。事理说明文有严密的科学性和丰富的知识性。
二、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文无论说明哪一方面的内容,都必须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三、说明顺序:为了很好的说明事物或事理,说明文必须有一定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总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等);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常常采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①举例子——通过举例使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浅显的、容易理解的。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表明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③有较强的说服力。
④打比方——用常见的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说明不太常见、不太熟悉的事物,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⑤分类别——依据同一个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说明。(特别要注意标准的统一,万不可用几种标准去分)这种说明方法还可引用于文章的结构上。
⑥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提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说明的对象能有明确的概念。⑦作比较——选择有外面或内部联系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事物的特征。
⑧诠释——即解说。这种方法类似于下定义。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定义。下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不要求完整。则要从一个侧面解释概念即可。
⑨画图表——用图表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意义,可以清楚直观地说明事物。常见的有课程表,成绩报告单等,复杂一点的还可用函数图象表示事物变化的周期
五、说明语言:从说明方式来看,有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另外说明文的语言还讲究准确性。
议论文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论述的事物或问题所持的主张或基本见解。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论点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式、由一个话题引出论点、生发式等)
2、论据——即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摆事实和讲道理)
3、论证——即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三、常用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证等。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论点。反驳的主要方法有:直接反驳论点;通过反驳敌方论据驳倒对方的论点;通过敌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有的文章也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
五、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立论-——本论——结论)在论证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四种——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对比)。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内涵和要求
(一) 新闻采访的内涵和要求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制作的关键环节和流程, 是新闻业特有的社会活动, 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为了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新闻特性,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访问、分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是挖掘新闻线索、获得新闻事实、整合新闻资源的重要手段, 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 新闻媒体越来越多, 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把握“时间性”这个特点, 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快速采访、快速整合和快速反馈, 否则就会延误新闻的时效。新时期新闻采访还要求新闻记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采访, 必须把握新闻采访技巧, 既要多跑、多深入一线, 又要多问、多记、多看、多想,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二) 新闻写作的内涵和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新闻制作最为关键的环节, 直接决定了新闻的质量和效果。所谓新闻写作, 就是围绕选题, 依托采访, 对已经掌握的新闻素材特别是通过新闻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升华的过程, 是对新闻采访的提炼和升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新闻写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新闻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 必须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所掌握, 才能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鉴别力, 才能对新闻采访获取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分析。新闻记者必须把质量和效率作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最大限度保证新闻写作的优质高效和严谨严密。
二、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联系
(一)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在新闻行业有这样一句话, 那就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 可见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我们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无论是从新闻制作流程, 还是从新闻制作质量来看, 新闻采访从根本上说是新闻写作的第一道工序, 如果不进行采访就开展“闭门造车”式的新闻写作, 根本不可能体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新闻写作需要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和新闻资源, 而这些的获取必须通过新闻采访来完成, 这是重要的材料基础。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掌握深入的新闻事实、详细的新闻资源, 对于撰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能够提高新闻写作的层次和水平, 这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 新闻记者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 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我们说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主要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是对新闻采访主题、新闻采访导向、新闻采访资料的提炼和升华。尽管从本意上说, 新闻采访的过程也是获取资料、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进行新闻写作的“腹稿”或者“勾画”, 但并没有进行升华。因此在新闻写作过程中, 实质上就是对新闻采访的主题、导向、资料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在提炼和升华过程中, 必须要对新闻采访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庞杂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素材当中, 必须通过综合整理和研究分析, 对各类素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主题并进行谋篇布局和组织撰写, 特别是在舆论导向方面, 新闻写作必须要从获取的资料当中进行筛选, 使舆论导向符合主流而不至于偏离方向。只有这样, 才能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新闻稿件。
(三)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互动
尽管新闻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 但本文认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新闻记者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互动性, 才能更好地做好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这种互动性的突出表现就是, 在进行新闻采访之前, 必须要对新闻写作的主题、内容和框架进行必要的准备, 否则新闻采访就会缺乏针对性甚至“无的放矢”;在进行新闻写作之前, 必须对新闻采访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整理, 如果缺少综合分析整理, 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 新闻写作就会缺乏高度、深度和广度。
由此看来,“意”、“情”、“理”是通过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的事物反映出来的。文学是这样,新闻也是这样,新闻意象不同于文学意象之处并不在于“虚”的不同,因为,这两种意象中所传达的“情”、“意”、“理”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与现实生活的逻辑,它们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实”的不同,即新闻意象中的人、物、景、事都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客观存在的,是经得起核实的事物;而文学意象中的人、物、景、事可以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虚构的。当然新闻注定要与虚构绝缘,但作为美学范畴中的意象,并不排斥新闻的参与。没有虚构作为“长袖”,新闻仍然可以舞出妙不可言的“舞蹈”。
请看下面一篇新闻稿:
(美联社汉城2000年8月15日电)在今天韩国电视台直播的画面中,100名朝鲜人悲喜交加,紧紧拥抱着他们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未能见面的南方亲属,他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今天从平壤同时到达这里的这些上了年纪的北朝鲜人被人们簇拥着走进汉城的一个大会议厅,他们的亲属早已等候在那里。哭声和呜咽声立刻充满了整个大厅。
一个68岁的老汉对他95岁的母亲说:“妈妈,别伤心,你的儿子来看您了。”这位母亲的情绪太激动了,一名护士马上跑过来为她量血压。
另一位情绪异常激动的男子跪在地上向他的父亲磕头。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身体虚弱,已经无法做出反应。
人们相拥而泣。他们拍着对方的背相互安慰,递上手帕擦去泪水。待到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亲人们相互讲述各家的往事,并一同翻看老照片。
此次团聚的一幕使人看到,在封锁的军事化的边界两边,数以百万计的朝鲜人在经历着离别的痛苦。
时隔半个世纪的会面,哭声、呜咽声,拥抱、磕头,场景历历在目,那种无法描述的思念之情、离别之痛,还有那渴盼统一团圆的意念无不跃然纸上。这俨然是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回响在耳畔。
在这里,记者给读者所呈现的新闻意象,并没有因为情感的突出而破坏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反而正是由于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凸现,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客观真实。
当然,新闻毕竟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它离不开具体事实的记录,这是新闻立足的基础。我们若说有的文章存在有“象”而无“意”的不足,但其新闻性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的话,下面的有“意”无“象”的新闻则是更不足取的了。
据《海峡导报》2000年8月4日报道,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他说,如果一些可以而且应该公开的事情不向群众公开,那你怎么说代表了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怎么与你同心同德呢?习近平说,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有效防止腐败。现在,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在重大事项,比如工程发包中搞“暗箱操作”的意见很大,这种“暗箱操作”也确实害了一些干部。我们搞政务公开,就是要把群众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作为重点予以公开,让群众满意。
这里不止一次地提到的是“习近平强调”、“习近平说”、“他说”,通篇就只有一个干巴巴的理念——“要加强政务公开(意),而没有鲜活生动的哪怕是具体的一点的一个小事(象),完全是空话、套话。这样的新闻稿不仅没有说服力,更无美感可言,虽然屡见报端头版头条,但读者寥寥。而同样是一篇有关政风的报道,下面这篇就别有风味!
因为出差花费过多而被解除职务的丹麦前教育大臣丽特·比耶雷戈尔夫人,在偿还超支的差旅费后,最近又被提名为新内阁社会事务大臣。
丽特·比耶雷戈尔夫人去年10月间在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时浪费公款,于去年12月20日被解除职务。在这以后,她向政府偿还了5300丹麦克朗(约合1000美元)。这笔钱是她在出差时花费的私人开支,其中包括雇佣一辆小汽车和司机的费用、电话费和邮资。
(《中外新闻选》)
通篇未提一句政风的建设(虚),而是报道了一篇活生生的事件(实),虚实结合达到通向“虚”的良好效果。与之相比,第一篇最大的不同不是报道意图不同,而是“新闻意象”的营造意识不够,当实不实,当虚不虚,给人的印象就是“客里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点:
1.针对性。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便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作为评述对象的社会评论,针对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它往往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或某种思想倾向,有的放矢的发议论、谈看法。
2.时效性。社会评论是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思想动态的分析解剖,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因此,及时地发现有代表性的社会动向和思想苗头,抓住时机,并给与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在考试时,考生只需根据所给材料找到材料所隐含的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解剖,给出正确是非判断,就可以了。
3.单一性。单一性的特点是由针对性与时效性所决定的,即在评述社会现象时,目标比较单纯,重点尤为突出。社会评论通常是“一事一议”、“一理一评”,针对一件事、一种情况或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
4.大众性。社会评论要面向广大读者,在论述方式上也要符合大众的口味。这就要求社会评论一方面要使思想内容与读者接近,评论大家当前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写作形式上要尽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做到为大众所喜爱。
(二)新闻评论写作要求:
一是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这就要求对论据的要求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评论文章的观点是起统帅作用的,由论点统帅论据,而论据材料又是立论的依据的基础,是支撑论点的,论点靠有说服力的论据才能得以成立。
二是要使论据和论点达到和谐统一。论据必须做到:第一,真实;第二,准确;第三,充分;第四,典型。
三是由事入理,理从事出,事理相融。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精心开头,简化结构,紧扣报道。
四是论题具体,一事一议。抓住新闻报道中最值得议论之处,评其一点,分析精当。
三、基层干部如何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一)基层干部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前面我们曾分析过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具有的两个优势,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对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二是选择最佳报道切入点不够准确。
三是投稿经验不足。
四是兴趣坚持不能持久。
(二)快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几种捷径
① 模仿着写。所在大家、名人必经的一条路。
② 虚心请教。不要怕给别人添麻烦。
③ 多与上级机关沟通。
④ 关注报纸专版、专栏的变化。新专栏的开辟,通常还没建立稳定的作者队伍,稿件采用率高,对于有一定新闻稿件写作能力的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⑤争取到上级机关短期帮助工作的机会。
第一部分
新闻 宣传 信息的区别
一、新闻的词源考察
1、中国古代:唐初文人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尉迟枢《南楚新闻》,主要集中为宫廷秘闻。
2、英语新闻一词News,north北方,east东方,west西方,south南方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苏格兰记者詹姆士在1423年首次使用新闻一词。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定义
1、新闻定义之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之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2、新闻报道;新闻是信息;报道是形式,信息是本质。
3、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定义应该表述为: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
4、新闻报道则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的新闻。
三、信息定义:
1、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与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指除了人的生物或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称为社会传播。
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自有新闻传播以来,新闻便担负起传播信息的任务。新闻要传播信息,但又不等于信息。如此所述,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内容,但又不等同于新闻。而新闻也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是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它们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四、什么是宣传
基于特定目的、为影响他人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说服性传播活动。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维尔(1927)认为,“广义的宣传,即是运用种种表态方式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术”,这个定义更为强调宣传的技巧性。美国学者乔伊特(Jowett)在《宣传与说服》(1992)一书中 为宣传下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所谓宣传,即宣传家基于特定意图,通过形成知觉、影响认知和指引行动而试图唤起预期反应的一种有组织的说服性传播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宣传的意图性,过程性和有组织性。宣传是通过大量传递说服性信息而进行的大众说服和大众动员活动,是政府、政党、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乃至社会活动家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
五、新闻的四个特点:
1、陈述事实
2、具有新意(新发生的事实,区别于历史)。
3、报道及时(近来发生的,在第一时间报道)。例如碘盐事件,日本核幅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国,事件发生之后,中央和省级各大媒体都及时发消息,同时采访专家,进行辟谣。
4、公开传播(区别于内部通报,领导指示、小道消息,手机短信,微博等)。
六、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时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广辟新闻信息源 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
(2)增大新闻信息量。现在有些新闻,名曰新闻,实际没提供多少信息,受众收效甚微。空泛的议论代替具体事实的叙述,陈旧的事实代替新鲜的事实,是信息量少的原因。我们在写每篇新闻的时候,都应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给受众较多的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纷至沓来的信息要加以鉴别。不能把道听途说,或“谣言”当作信息。
例:
2011年3月31日,XX经济新闻版头题刊登一篇由实习生和记者联名采写的《XX电网创造世界电网建设新纪录》一文,记者根据XX省电力公司提供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新闻发布会发言稿”重写一稿。发言稿中提及“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十五”末期的23。6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32亿吨,新增电力装机达到4。3亿千瓦,5年完成了过去50多年的电力装机容量,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记者据此认为,XX过去5年完成了过去59年的电力装机容量,时显高于全国水平,因此,他在新闻稿件中引申为“XX电网创造世界电网建设纪录”。这是属于因采访不深入、不细致,简单推理引申造成的重大差错。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应该说,今天增大信息量并不十分困难,发愁的不是没有信息,而是如何在使你眼花缭乱的大量信息中选择信息。在选择时,要用眼睛去辨别,新闻头脑去思考,给受众提供那些新闻价值高的信息,即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有的重要信息在有的消息中一笔带过,不引人注意,如果被具有慧眼的人发现,把它抽出来,进行深入采访,作深层次的报道,信息就增殖了。(6)快速传递信息。
第二部分 报纸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和要领
采访中需注意的问题:
1、亲临现场,深入一线采访,掌握取得第一手材料。仅要写所听、所闻,还要写所见,所感、所想,这样写出的新闻才能鲜活,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从多个角度观察、采访同一事件,杜绝片面性。采访计划生育稿件时,从领导一把手那里介绍的情况,是宏观的,全面的,从基层干部嘴里说出的,是具体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或成绩,收获,让具体执行计划生育户来谈,是具体的感受,比较实在,因此,可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把握你所要采访的事件。从不同角度,多个采访对象采访,也可全面了解事物,客观反映事物的全貌,避免片面性,杜绝假信息。
3、采访方式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不能拘泥于参加会议,或正式的约见访问,采访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一般的采访方式有:直面采访(面对个人,面对群体,座谈会,调查会,视觉采访),书面采访(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采访对象没有时间,在外地,记者无法接近,需补充采访等)。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等。好的线索往往是与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人的闲谈,聊天时无意获得的,如我在采访沈为众这个典型时,就是采访省中医院的医德医风座谈会,完毕后听司机在车上闲谈时随口说的,当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4、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材料准备得越充分,写作时越顺手。
写作,是采访的后期工作,要求将采访所占有的材料充分进行筛选、加工、消化,不要急于下笔,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数,对稿件的中心主题、题材,大致结构,框架一定要充分思索,在脑中成型,即打腹稿,准备充分后才可下笔,写完后还要进行充分的修改。
第三部分 报纸新闻写作
新闻稿件五要素:
(五个W):what(何事)、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why(为何)。
一、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作简要、迅速的报道。它是新闻的主体,报纸的主角,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公开性、叙述性等特征。
消息又称新闻,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消息的特点是快、实、新、短。
2、消息的分类: 动态消息、综合新闻
也有教材将消息分为:动态新闻、经验消息(典型报道)、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和社会消息等种类。其中除了述评消息被我们的教材划入深度报道外,其它都属于消息。
动态新闻:纯新闻,国内外最新动态新闻。一般一事一报,以迅速简洁的方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新动态为特征。内容单一,简明扼要,时效性强,五要素全。
如2011年4月7日XX市XX区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4月8日X报头版发了消息《XX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又对事件发生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跟踪报道,4月9日,一版《XXX对XX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作出批示 全力救治患者做好各项处置工作》;4月10日:二版,《XX疑似食物中毒患者15例治愈出院》;4月11日,头版,《XX区食物中毒事件确认为特大投毒案件》,4月12日,一版,《XX通报崆峒区投毒案件侦破进展》,4月13日,一版,两篇,一篇消息,《XX区投毒犯罪嫌疑人被刑拘》,一篇通讯《为了36名中毒者的安危》。写XX市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中毒患者及XX市委、市政府紧急处置“4•7”案件的全过程。
典型报道:经验消息,某一地区、部门或单位经验或教训。
综合消息:综合、全面、概括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情况、动态、成就、问题的新闻。
述评消息: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报道。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
3、消息的写法
300字、500字、800字(倒金字塔结构,分层次,将最重要的事放于前面)
标题
(提炼文中精华之精华,主旨、灵魂,要求通俗,明白,精炼)若交待不完,可有引题、副题。
例:近三成青少年尝试吸烟(标题)
成年人吸烟率不降
青少年吸烟率也不会下降(副题)
吃保健品 偏爱零食
进餐太快(引题)
“阔”家庭更易走入饮食误区(标题)
导语
用简短话语,概括文章精华,或将最重要的事情先交代出来。
正文
是标题和导语所述内容展开叙述,或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展开、补充,作进一步交待。正文包括背景、主体和结尾)
4、消息写作要领:在写作时可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关键是要写得鲜活、生动,在写作时首先要想到你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是否关心?读者想了解的是什么? 基本要求:
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快的传播各类新闻信息,以满足大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因此,对消息的要求是新、短、快、活。(1)、消息内蕴含的信息要密集、丰富,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尽可能多的信息告诉读者,但一定要有主题,不能杂乱无章,(2)、信息要及时,要讲求实效性,实效性已成为各个媒体之间竞争的主要体现。(3)、消息中提供的信息一定要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4)、消息的语言要求确
切、简
练、朴
实、通
俗。
二、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
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含义和社会影响,以及事件发展展望。重大题材,如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等大问题,经常运用大量新闻材料。如新华通讯社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是一则优秀解释性新闻,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即对诺查丹马斯大预言作出报道。此文导语中先叙述了8、18平静一天过去的事实,然后补充解释了诺查丹马斯预言和日本五岛勉的书,接着用了法国里昂天文台、五岛家乡、英国天文台美国新闻官、北京天文台等专家教授的一系列事实和观点,分析解释了天体正常、预言破产的现实。
2、述评性报道 “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分析评说,新闻综述、新闻展望、新闻分析等均属于述评性新闻。如关于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方面的述评性新闻很多,报纸上经常有。央视白岩松、董倩主持“新闻评论”就属于此类新闻。如《南方周末》2002、10、17《亚洲版“9•11”的符号意义》;《23年视野中的江泽民访美》均属此类报道。
3、特写
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之间衍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既强调要有消息的五要素,及消息的时效性,又要求要有通讯中对人物、事件的描写和讲故事的写法,是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件最能反映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消息是以简洁和让事实说明问题取胜,而特写则以描绘新闻事件中有形象感的镜头取胜。它最大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精悍(一般在500字—-800字之间),现场感强,要有对现场的描述及人物的对话,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它对整个事件的报道不一定要展开,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最能体现该新闻事件特征的细节,或以时间为脉络,或以场景变化为线索展开。
例:XX日报6月9日一版
《XX人的骄傲》
写作特点: 镜头感。(截取、呈现、放大一个片断、一个切面、一个瞬间,甚至一个细节。)
透视感。把新闻事实镜头化后,使读者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体味其中的神韵与精髓,这个片断、剖面应该具备透视全局性或者本质性内容的功能。
现场感。与其它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要情景交融。
采写特写,一定要抓准“镜头”,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特点、动感),要结构紧凑,紧紧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要情景交融地写;要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4、通讯写法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通讯同样要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不能“合理想象”)第二要有实效性,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通讯的内容必须具有一个新闻价值的“内核”,要能够传达为受众所关心的新事实、新观念、新信息。如果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新闻价值——即“新闻眼”找不出来,最好还是不要写。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文体中。可以从头到尾顺叙事实,也可以从尾到头倒叙事件;可以用白描手法再现人物、再现现场,也可以触景抒情、缘事议论。可以用序数将报道分为几个大段来写,也可以用小标题来分割段落;可以写对话体,也可以写日记体。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通讯一旦完成,其结构是完整、严密、不容任意拆散的: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开头、结尾与全篇构成一个整体,一般不能任意舍弃。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通讯造就了许多名记者,他们都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如穆青的激情、质朴的纪实风格;郭梅尼的细腻、清秀,善解 人意的抒情特色;艾丰的冷峻、干练的议论型通讯,皆征服了众多读者。
通讯主要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下面主要讲讲典型宣传和人物通讯。
典型宣传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要注重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领域性,既要讲求广泛性基础上的先进性,又要避免以先进性替代广泛性,整体性,否则,容易事与原违,或使人认为标准太低或可望不可及,脱离实际。
(2)要着眼于人与人之间高尚又普通的情感回归。写人就应该更多地写他的普通,高尚而又有共性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普通人的烦恼、矛盾和冲突中,表现出典型人物与众不同的选择,他的高大也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出来。
(3)把握社会心态,让报道实些、实些、再实些。首先,从认识观念上“实”起,矫正新闻宣传套话、虚话不可避免观点。其次,从检验标准上“实起”,要经得起读者和时间的检验。让读者有兴趣阅读、剪贴,收藏。再次,从每个生产环节上“实起”,选择新闻线索,写稿时要注重实际内容。第四,从新闻源头上“实起”写脚底板新闻,写一线新闻。人物通讯
作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新闻人物或典型人物,发现他们的特殊性格,发现从中所蕴含的时代信息,这一个体对于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世界政坛人物采访,以深入挖掘对方的内心世界而闻名,(先后采访过基辛格、英迪拉甘地、布托、阿拉法特、约旦国王侯赛因、西哈努克亲王,还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她思维敏捷,善于观察,提问尖锐,并以不经剪裁的特点发表对话全文,而其间插入的描写,更是用不多的篇幅就把那些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人物通讯写作要领——故事是最基本、最具生命力的表达形式: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说“新闻学是一门采集故事和讲述故事的学问”。
故事是一种满足人类求知和娱乐需求的很好的形式,也是新闻表达最基本,也是最具生命力的形式。新闻作品的目的是传达信息,在写作时,可以写含有信息因素的故事,也可以写含有故事因素的信息。故事能使信息闪光,信息能补充故事。
一个能够吸引我产的人物,通常会有一些特别的故事和鲜明的个性。而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中,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几个甚至一批人物的故事,因人生事,由事出人,二者紧密纠缠。因此在采访中,对这两方面因素的收集缺一不可,如何中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进入他的内心,采集到他的故事,及其大量生动的细节,这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花很多功夫才能胜任的。其中不仅包含一些采访技巧,还要具备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对普通生活,普通人物的兴趣,和善于理解、包容人的心情,以及学习与批判的精神。
挖掘出新闻人物和故事后,才是成功了一半,如何恰当地把故事表达出来,才能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读者愿意接受你传递的信息,其中有很强的技巧性:(1)讲故事不能平铺直叙。(2)内容要扎实,要使自己表述的内容更接近客观事实。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读者位置,想一想,我对这个事件到底有多少兴趣。
(3)写作时表达方式有讲究,将故事中最精彩的冲突和解决方法以层层推进的手法来表现,真正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或运用倒金字塔结构,将冲突与结局放在开首,保持故事的弹性,同时要有吸引人足以看下去的魅力。
通讯写作常见弊病:(1)、见事不见人 作者着眼于叙述事件物来龙去脉,忽略了事件中的人物。
(2)人物没有个性,这个问题容量发生在以先进人物,典型人物为主角的稿件中。作者惟恐稿件没有深度,就让采访对象说一些在作者看来能体现“高度与深度”的话。其实这些话在生活中是不大会讲的。大千世界和人物内心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高度远非几句豪言壮语能够表达。
一、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含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 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这里,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它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
其实,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虽然感觉不雅,但比较形象。
2、新闻的特征:
真实性(报道真实的事实)、实证性(用事实说话)、及时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
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客观真实; ● 二是广泛传播; ● 三是具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就是以新闻采访为基础,及时、全面、真实地用一种简洁的文本形式向大众传播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写作过程。
如何写新闻?写新闻与学校语文课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顺、叙述清楚、笔调优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实,也不是为了发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面对广大读者,考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负有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为了党国的利益);新闻的体裁也相对分明,写作各有要求。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中讲述的故事与“侃爷”们所讲的故事是有本质区别的: ●新闻故事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报道要求,要有一定的品位。●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
●新闻故事要有内涵,故事是一个载体,它要载着意义。写新闻故事,要让读者思考蕴含在故事中的深刻意义。所以,记者只有弄清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有效地安排文章结构,做引人入胜的叙述。
因此,记者写新闻不仅要问“故事在哪里”,还要问“故事的意义在哪里”,通过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关系的叙述与描写,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三、新闻写作的语言
●新闻语言,是指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点:
●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
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2)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消息于通讯对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新闻语言的六忌:
●忌含糊、忌矫饰、忌堆砌、忌混乱、忌空洞、忌语病
来看下面这条新闻稿件: 龙川江的客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南川市,在2000年4月成功引进外来来投资商苏祖亮女士和乔胜祥先生。在我市石溪乡五里村修建一座装机为5300KW的水力发电厂。其命名为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全工程分为三期,一期为二级站装机4000KW,二期是大坝,三期是一级站装机1260KW。建功立业成后将每年为我市新增发电量2500万KW/年,新增税收50万于元/年,将为我市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前期三年的勘测设计、核算等工作,于2003年4月正式启土全面动工,由
于施工地一期地地质属于泥层极深的田地,二、三期工程地质属于乱石泥沙堆集而成的山体,大大增加了工程难度,延长了工程工期。
2004年8月28日下午6点38分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也就是一期工程成功告杰。公司在2005年5月3日接受了中央水利部用电司副司长,重庆宣传部副部长及我市相关领导的检查。对这一工程建成完工后将对南川的贡献作了明确的肯定。
由于二、三期工程地,地质的复杂性,增加了开挖,修筑的难度和工程量。并且大坝属于全混凝土浇筑的拱形坝,对坝尖要求很严格必须开挖到坚硬的地方。2006年4月25日下午4点钟成功浇筑完最后一仓。同时意为作二期工程圆满完工。
2006年6月20日下午7点30分,全工程最后一台机组在苏总经理按下启动按钮,在工人调试后成功并网运行,这标志着整个工程全面俊工。同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烛声。全公司上下职工都承庆于极度喜悦之中!
该公司招聘了18名下岗失业人员,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为我市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工作问题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而为南川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实,这条新闻无非就是告诉人们,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因此,最后我的稿件是:(2006.7.1)
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投运
本报讯(记者 邓伟)近日,龙川江水电开发公司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
该工程位于我市石溪乡五里村,总装机容量为5300KW,包括一个4000KW的二级站和一个1260KW的一级站。工程于2003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2004年8月28日第一台机组成功上网运行。
据悉,该工程全面投入运行后,将为我市每年新增发电量2500万KW,新增税收50万元,并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消息、通讯、特写等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的新闻体裁。
四、消息的写作
1、什么是消息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实、快、新、短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消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四类。
2、消息写作(先看一则消息)
石溪全民打井解决吃水难
本报讯(记者 邓伟)8月17日,记者在石溪乡五星村1社看见,村民胡仕林、胡立建等正忙着打井。
截至8月17日,石溪乡1.12万亩庄稼受灾,8300群众、17200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今年57岁的胡仕林说起这场旱灾就直摇头,他说:“以前,自己和邻居一直在离家六七米远的水井打水吃,几十年来一直未看见干过,如今,水井早已见底。”
“猪牛吃的水我们就从水库里提,人吃的就到处找,实在没地方了就在沟渠里提从水库渗透出的水。”正从附近石堡丘水库提水回来的周发珍告诉记者。
水库里的水不能饮用,群众面临缺水危险。情况紧急,该乡立即采取措施,发动群众打井,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贴。一时间,全乡掀起全民打井的高潮。仅五星村
就修了大大小小500余口井。同时,该乡还在全乡范围内规划了150口能蓄水20方的水井。
在卫星村8社,记者看到,已修好3口水井,并已投入使用。村民严国怀拧开水龙头,清澈透凉的水流进了水缸。他说:“幸亏乡干部发动大家打井,否则还没地方找水喝。”
目前,该乡规划的150口井已修好56口,解决了该乡大部分群众的饮水问题。
(2006.8.19)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 个方 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我区一小记者对话*** “薄爷爷教我写新闻》、《南川41项目珠三角找“婆家” 我区在穗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暨项目推介会》。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 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与导语相辅相成2、主题集中明确
3、内容充实
4、紧扣主题,精选材料
5、结构层次分明
6、手法灵活,勇于创新
7、流畅自然,生动耐看
(四)●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写作要求:紧扣主题、简短精练、位置灵活、述之有味。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背景和结尾在消息中地地位是:当有则有,可无则无。再看下面这则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对报纸而言,一则消息除了要有标题、导语、正文、结语、背景外,还得有电头。
我们来看看部分通讯员发来的稿件:
第13期
重庆市南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 二〇〇八年六月六日
阻碍市政执法 行政拘留五天
6月5日,区市政执法人员对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的占道经营进行纠章时,一违章经营业主因谩骂、殴打执法人员,阻碍、扰乱市政执法,被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依法行政拘留五天。6月5日7时40分,区市政园林管理监察大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巡查时,发现金佛大道隆化六校(原实验小学)前人行道有违章占道经营业现象,两名执法队员便依法上前去纠正违章,口头责令其立即改正。违章经营当事人张某此前多次占道经营,经
市政园林监察大队对其多次宣传、教育,仍拒绝改正,现场当众谩骂执法人员,说是在专门收拾他,并用手卡住一名执法人员的脖子,用拳击打队员脸部;另一名执法人员上前劝阻,也被卡住脖子,造成两名执法人员头部、手臂等多处受伤。此事引起附近大批群众围观,堵塞了人行道的通行,后经“110”赶到,将涉嫌阻碍执法行为人带离现场移送南城派出所,事态才得以平息。
经区公安局南城派出所调查取证后认为当事人的行为阻碍了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恶劣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监察队)
抄送:重庆市政委、重庆市园林局,区委办、政府办、区级相关部门。
五、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通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如果与消息进行简单比较,我们可以说消息是传递简明信息的新闻,而通讯是把简明信息写成故事的新闻。再说得通俗点,消息就是快速简明地“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而通讯是耐心地“给你讲一个新闻故事”。
具体而言,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时效上说,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 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三)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救人第一搞施救 以人为本抓善后》为例说明)(2007.11.20)
2、●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性质并列式、群相并列式、对比并列式。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
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
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孙远鹏在灾区行中这样描写救援队伍在听闻堰塞湖“溃堤”时这样写道:作鸟兽散。这就很符合当时实际,试想,在首次遇到这样生死攸关时刻,人们的第一表现应该是什么?)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我们的村党支书是大学生 绿叶对根的情义
养殖闯出一片天
7月14日,笔者在大观镇鹅凰村的一个种猪场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几十位养
猪工人有的正忙着打扫圈舍,有的正忙着为猪消毒……这便是养猪巾帼唐珂的猪场。
说到养猪,唐珂庆幸自己找准了方向,从最初的200头种猪发展到现在的700多头种猪的规模,唐珂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看着自己用几年心血建起来的猪场,她感到欣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今年40岁的唐珂原本是农业银行的一名职工,丈夫也在工商银行工作,家里收入还算不错,但天生有股奋斗劲的她不满足于眼前平静的生活,想通过奋斗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2004年底,她毅然辞职,决定利用自己以前学到的养猪知识,建一个种猪场,这一决定得到丈夫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于是,她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银行贷款等,共投资400多万元引进200头种猪,建了一个种猪场。
创业路上多艰辛。在建猪场之初,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引进了种猪后,唐珂从成都请来了专业的兽医和饲养人员。虽然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但她认为仅仅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是不够,自己还必须具有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一边请教专家的同时,还报名参加了乡村畜牧兽医培训班,自费订阅了实用养殖技术书籍,掌握种猪养殖技术和饲料配制技术等。她常常整日整夜蹲在猪圈里,仔细观察种猪仔猪的生长情况,靠自己的吃苦精神和不懈努力,克服了创业路上一个个困难。
2006年,由于其它猪场出现了部分疫病的情况,唐珂的猪场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每头种猪就亏了1000多元,整个猪场陷入了困境。面对巨大的困难,唐珂毫不气馁,坚决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凑足了几十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一心想把猪场搞活。通过艰苦努力,猪场逐渐扭亏为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2007年,唐珂引进了加华和加福两个养殖场,与他们合资建了加系养殖场,到目前为止,加上正在修建的二期工程,猪场占地面积已达400多亩,种猪规模也从最初的200头发展到700多头,年出栏生猪可达10000头以上。正在修建的二期猪场即将投入使用,配套设施相当完善,除设有专门的办公楼外,还有专门的沼气发电设备,利用有机肥进行发电,不但能用来照明,而且还能带动空调,猪场内的温度就能用空调来恒温控制了。她还把有机肥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资源。
随着效益的逐渐好转,唐珂富了起来,但深知创业艰难的她也不忘帮助和带动附近的养殖户、村民致富。遇到有人向她请教养殖方面的问题和技术时,她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他们,还提供出场所免费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只要养殖户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无论多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在唐珂的带领下,村里生猪养殖的农户也逐渐多了起来,谁想从事养猪,她就主动提供品种。遇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时,唐珂还亲自和自己猪场的专家一起到养殖户家里查看情况,指导养殖、防疫、防病等技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谈到唐珂,附近养殖户们都无不感激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唐珂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唐珂为周围村民和养殖户开办科学养猪培训班10余次,召开经验交流会4次,提高了养殖户和村民们的养殖技术水平。看到他们露出的笑脸,唐珂感到自己在创业中实现了理想,在“帮带”中体现了人生价值。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这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区委书记的年夜饭)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
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②●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③●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④●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以广辟渠道纳人才为例,三部分:开明开放抢先机、赛场选马竞风流、政之兴者士先归)(金佛山剿雪记及春节后一组南部片区抗雪灾的通讯)
大观:新鲜事儿多
“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
“现在你们工作的好坏,我们都有资格参与评比了,驻村干部合不合格,都由我们农民说了算。”7月14日,在大观镇半年工作总结会上,金龙村村民代表韦强兴奋地说道。
原来,大观镇为了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对今年的工作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各村增加了由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测评小组,对机关干部半年或全年工作进行民主测评。
这样,机关干部更多地和村民面对面地交流,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很多干部常常下村,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现在,“干部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已经成为大观干群的普遍看法。
“村官”走上机关讲台
7月7日下午,大观镇机关会议室座无虚席,全体机关干部都静静地听着金龙村党支部书记传春元讲授的“治村经”。
刚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传春元,给干部们讲述了他担任十三年村支书以来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的得与失、苦与乐,向干部们交流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农村基层工作最真实的想法:“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次讲座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更加明白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有时觉得我们为群众做的真的太少了。”讲座结束后,一位机关干部颇有感触地说道。
机关干部当“义务清洁工”
“吕镇长,你们又来扫街了呀!”何双全老人边和正在打扫街道的清洁队员们打着招呼,边悄悄地捡起自家店铺面前的塑料袋。
如今,在大观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队忙得热火朝天的“义务清洁工”。今年以来,大观镇狠抓集镇卫生治理,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全体机关干部组成的“义务清洁队”,在每半月的“清洁日”轮流对街道进行清洁打扫,干部的带动让许多群众除清理好家门前的卫生外,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清扫队伍中来。
“现在灰尘没有了,纸屑不见了,垃圾消失了,整个街道焕然一新,大家散步的时候脸上也露出笑容了。”住在集镇上的何双全老人乐呵呵地说道。
六、●写作的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七、●新闻写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面我们说了,写新闻不同于写作为。那么,在新闻写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
1、先搭架子再写文章
2、研究报纸,不要简单模仿大消息、大通讯、大评论
3、一定要跳出本单位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实 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
——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记实
为切实抓好“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学习活动,将大讨论活动和推进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镇大讨论工作稳步推进,太平场镇着力强化“大胆创新超越“本本”、走出太平看太平”,将大讨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针对我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5月30日上午,镇党委书记韦冬元、镇长何毅亲自带队,率全镇所属五个行政村三大长和镇级各部门负责人一行32人,先后参观了大观镇观溪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南城街道南园社区社保服务站和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居委,实地详细地了解和学习他们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随后在东城街道灌坝居委召开现场学习交流会,认真听取了灌坝社区党委书记关于社区工作方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先进工作报告;会上就业局崔志有局长对我镇在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培训科李学武科长对我镇在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和业务指导;镇政府镇长何毅对此次参观学习人员提出要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建设的要求;镇党委书记韦冬元提出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后各村(居)委、镇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要认识到位,工作上要落实到位,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力动态基础信息库,多方位多渠道吸收用工信息,树立灌坝社区为标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年初党委、政府下达到各村(居)委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在我镇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加快率先把我镇建设成为充分就业镇。通过这次活动,我镇各村增强了组织建设能力,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重庆市南川区太平场镇党委、政府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太平场镇干部外出“换脑”
本报讯(记者 孙远鹏)“别人不光是在服务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在服务理念上比我们更先进,更为群众着想。”日前,太平场镇组织全镇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参加“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活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以促进自身工作。
据了解,太平场镇在就业再就业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中,不仅仅是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闭门造车,学习传达文件,而是将20余名村社干部和社保员拉出去,到大观官溪村、南城南园社区、东城灌坝社区等地社保站观摩学习,实地考察就业再就业,以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村工作,并请就业局相关人员讲解就业再就业知识,通过考察学习找差距,谋思路,想办法,添措施。
在南园社区,干部们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对就业工作的介绍,他们将值得学习的东西记在心中,几个人不时交换意见,找出自己村社在就业工作上的差距;还有干部动手丈量起了服务台的高度、宽度这些细微之处。
“我们不仅要加快创建一个人性化的环境,还要进一步提高村级社保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太平场镇社保所负责人陆鑫告诉记者。
4、不要混淆不同的新闻体裁
5、要具体事实,不要空话和套话
6、不要以为自己清楚,读者自然就会明白
韩国朝天椒在庆元乡试种成功 “靠着这小小的红辣椒,按照与业主签定的收购合同,我今年可收入10000元左右,平均一亩地达到2000多元。”昨日,在烈日的照耀下,正在地里忙碌的庆元乡飞龙辣椒种植大户孙成义开心地说。
今年年初,庆元乡党委、政府在研究调整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时,先后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考察,通过论证,该乡的土质和气候都很适宜种植辣椒,多年来,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辣椒的习惯,决定在飞龙村2、3社试种适宜种植、销路看好的韩国朝天椒100亩,成功后将在全乡大规模推广。为了促使辣椒种植尽快形成产业,该乡指定一名副乡长专抓辣椒产业,并成功引进重庆业主李波,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并缴纳一定的收购保证金,由业主和政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目前,辣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据测算,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每亩增收600元以上。
韩国朝天椒“辣了”庆元乡
“快给我称一下,看有多重……”,“不着急,一个一个的来,称了的过来登记……”8月21日,庆元乡飞龙村3社的辣椒收购点热闹非凡,村民们正忙着将一袋袋刚收割的辣椒搬上收购车。
异国辣椒亩产1500公斤
为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今年年初,庆元乡特地引进了一批韩国五星朝天椒,并在飞龙村试种100亩。虽然村社干部告诉村民朝天椒品种特殊,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亩,可是飞龙村的村民们却没有一个能感到心里踏实,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异国辣椒能否在庆元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到了八月,朝天椒进入了采收的季节,村民们看着地里长出的一簇簇小辣椒,笑开了颜。飞龙村3社的村民韦会锡说:“每一窝都要结好几大簇辣椒,一簇上头大概就是二三十个辣椒,这个长势不要说亩产1500公斤,就是亩产1750公斤都是可能的。”
“公司+农户”不愁销路
对于飞龙村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小山村来说,朝天椒的丰收并不意味着就有好的经济收入。朝天椒的销售渠道、市场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为了保障村民能真正得到实惠,庆元乡党委、政府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而是主动谋发展,与重庆盘溪农贸市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协商了收购保护价,每公斤朝天辣椒收购价不低于1.2元。
村民韦会锡说:“我们现在一点都不担心销路,只要你种,就一定有人收。”重庆市盘溪农贸市场的收购员告诉记者,从8月11日辣椒收购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主动上门收购了5次,共收购朝天椒近1万公斤,收购价都在每公斤1.2元以上,有些辣椒收购价达到1.4元。
据庆元乡乡长田云钗介绍,韩国朝天椒的采收时间还有两个月,预计今年飞龙村100亩试种田可产辣椒15多万公斤,村民收益近20万元。
明年全乡推广韩国朝天椒
韩国五星朝天椒大丰收,这让飞龙村的村民乐开了怀,也让庆元乡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庆元乡乡长田云钗告诉记者,飞龙村试种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该乡发展异国辣椒产业的斗志,明年庆元乡将在全乡范围内推广种植韩国五星朝天椒种,预计规模种植500—1000亩,仍然采用政府宣传引导,“公司+农户”的销售模式推动辣椒产业的发展。目前,庆元乡已经与贵州省贵阳市一家农贸市场签订了销售协议,为明年的朝天椒销售铺好了道路。
7、写消息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使用“为„„”、“在„„形成下”、“在„„的领导下”、“在„„基础上”之类的套话,直接把事实讲出来。如实报道了事实,你想说的这些思想应该包含其中。如果读者感觉不到,那就是你硬在给事实穿靴戴帽。
(2)除了导语可以概括一下所报道的事实外,消息主体不应该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要报道具体的事实,禁绝空话。如果你感到这样就没有东西可写了,这个报道便不该动笔,应该去采访。
(3)不要在消息中用第一人称。这说明你还没有跳出本部门的圈子,这样的稿子大多囿于狭小的环境,采用率很低。
(4)不要在报道基层干部的活动时使用“亲自”、“亲临”、“英明”的词汇,也不要“以赤心赢得上级的赞誉”之类的话,不要将“副*长”省略为“*长”。
(5)尽量不出现“他说:‘党的优惠政策激励我继续发展养猪产业,要做出成效,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鼓励”、“真是感谢政府感谢党了。”之类语言。
(6)不要出现“大家说”、“他们说”,这在自然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一定要具体,谁、对谁、说了什么、怎么样,每一点都要交代清楚。
8、写通讯注意的几个问题
(7)标题不要过于笼统,大得无边。一旦这样确定下来,你必须一切从头讲起,不得不面面俱到,难于把握材料。
(8)不要纯自然地把采访的内容全部写进通讯。要适当编排,提炼出积极的主题,十分材料用三分已相当满了。
(9)不能将商业广告性质的企业领导人通讯,作为新闻投给党报。要划清为党报写稿与商业活动的界线。
结语: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
△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解读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
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载体不同。顾名思义, 报纸新闻的载体是报纸, 而互联网新闻的载体是互联网。由于报纸新闻的载体是报纸, 因此不受时间、地点和共组的限制, 而且具有信息量大、报道深入等特点。而且报纸能唤起很多受众“读书的感觉”, 很享受看报的过程, 因此报纸依旧有很多忠实的受众。另外, 报纸新闻还有利于读者查找和保存。当然,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对报纸新闻的写作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网络新闻的载体是互联网, 时效性和互动性较强, 而且新闻比较全面。网络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 让受众体验了全新的新闻氛围, 甚至很多人不是为了了解信息而看新闻, 而是为了互动吐槽而看新闻。网络新闻将大量的新闻进行整合, 满足了网民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信息的需求。但网络新闻在新闻深度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网络新闻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二、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写作过程比较
(一) 写作主体
1. 报纸新闻。
报纸新闻资料的搜集除了通过官方渠道, 从政府各部门发布的一些方针政策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外, 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传统的记者采访的方式。“新闻采访, 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新闻采访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真实性, 要想还原事实的真相, 记者一定要去现场采访调查。报纸新闻的采访过程中, 从信息采集到编写新闻稿到最终传播的整个过程中, 如果没有记者的参与则新闻媒体无法运行, 记者是报纸新闻的写作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说, 一篇成功的新闻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细微的观察和对新闻深度的挖掘。
2. 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的写作突破了记者这一特定的群体。微博、朋友圈、QQ等的兴起, 宣告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为个体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而第三媒体的声音会对主流媒体的声音产生影响。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互动交流性, 以前只能单纯接受新闻的受众也参与到新闻的写作中, 成为“公民记者”。例如2015年4月4日, 一句“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轰炸了微博界和朋友圈, 这简单的10个字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教师的辞职信。一封辞职信引发全民热评, 众多学习“粉丝”团、南方日报、扬子晚报等全国大V, 官媒纷纷转发, 记者反而成了网友的受众。有些时候记者通过对网友所发布的信息, 进行细心地解读发现新闻线索。不过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多元化, 导致网络新闻质量参差不齐, 相关部门和网站必须把好关, 尽量避免假新闻的出现。
(二)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读者最先接触到的信息,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好的标题是成功新闻稿件的开始。报纸新闻中标题和主体不分离, 所以记者需要在标题制作商多下功夫。报纸新闻的标题一般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提要题。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则不同, 它更加注重的是效率以及博人眼球。网络新闻的标题与正文是分开的, 点击标题后进入另一个页面才能看到正文, 这决定了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必须简短、醒目、有创意, 吸引人们的目光。并且网络新闻大多数标题是单行标题, 标题风格相对于报纸新闻更加随意和活泼。针对报纸来说, 新闻的标题体现出的功能是多样化的, 报纸在版面的处理过程中, 对标题进行字体和颜色上的美化, 使得能够突出层次性;而网络的新闻标题在功能上就相对比较单一化。
(三) 语言表述
1. 报纸新闻。
报纸新闻的写作语言最基本特点是简洁、准确, 版面的限制要求语言必须简洁, 语言句式通常为短句, 语言风格偏严肃, 一般运用正式官方的语言, 特别是数字的运用必须准确, 绝对不能出现任何虚假的数字报道, 必须做到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另外, 报纸新闻中切忌出现口语化的表述和掺杂个人感情, 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
2. 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的语言继承了报纸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又发扬了网络语言。由于网络新闻的载体是互联网, 受众是众多网民, 所以网络新闻又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句式更加短小和零散, 多用口语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等。其次, 词语用句新颖有创意。如运用“给力”“duang”等网络词汇。当然官方新闻还是保证基本的严肃性。再次, 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最后, 具有语言多媒体性。报纸新闻是文字传播, 网络新闻则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新闻传播, 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并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新闻的方式。
三、网络新闻写作和报纸新闻写作方式异同
针对报纸新闻的写作和网络新闻的写作两者间存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从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上来看, 网络新闻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超链接能够把新闻写作主题思想和关键词等以此形式进行发送, 并能够对新闻进行分层。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 也是进行的线性写作, 是通过平面排版技术进行发行的, 将版面中的图片文字整合在同一版面当中, 而作为记者的思维模式就会被新闻的主题所固定, 所以只能够按照新闻的主题进行寻找写作的素材以及拟定思路。
网络新闻的写作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受众的参与度。从受众的角度来说, 能够结合自己对新闻的理解进行再次创作, 这样就能够使网络新闻中文字图片和超链接得到了有机结合。所以对网络新闻的写作而言, 其并不是以篇章的形式结构呈现, 而是在超链接的形式结构下呈现的, 在受众阅读的过程中直接进行点击就可以进行查看新闻内容。
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这一发展的趋势也引起了新闻界的学者高度重视。网络新闻的写作和报纸新闻的写作发展在今后将会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主要体现在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将会在竞争上愈加激烈, 在新闻的内容表现形式、传播形式以及对报纸新闻信息反馈等方面造成的冲击是不可小觑的。另外, 两者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报纸新闻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占据着优势, 而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合作也比较多。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 网络新闻与报纸新闻更趋向于一种融合发展的态势, 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的生命力到底如何, 谁也无法估量, 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两者是竞争者关系更是互惠合作的关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也随之兴起, 过去传统的报纸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必须要进行改革并且与网络新闻相融合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网络技术的进步发展使得人们在网络阅读的方式上逐渐形成惯性, 网络新闻和传统的报纸新闻标题以及其他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差异性。基于此, 主要就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在写作过程中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并对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的写作方式及发展趋势加以简要分析, 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新闻,写作过程,比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孙天牧.新闻采访技巧之我见[J].现代交际 (下半月) , 2011 (3) .
[3]苏艳红.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分析探讨[J].新闻传播, 2015 (1) .
[4]李傲.浅谈写好气象新闻的几个要素[J].新闻传播, 2014 (10) .
[5]常擎旗.新闻稿写作的语旨意识[J].新闻传播, 2014 (10) .
如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网络信息时代,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和导向性。人们收听收看新闻、阅读报纸,越来越倾向于信息量大且能快速浏览的媒体,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记者把新闻报道写的短一些、再短些,把时效性强、鲜活的新闻奉献给读者。因此,笔者觉得,短新闻最能符合广大读者的这一要求。那么,要写好短新闻,应注意哪些环节呢?
培养新闻敏感
短新闻之“短”是新闻“新、快、活”的特点决定的。在信息爆炸时代,捕捉新闻要靠速度、要靠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永远是一个“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的“现在进行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养成大事多留心,小事不放过的习惯,凡事在脑子里过一遍,想一下这其中是否有新闻线索,信息是否有新闻价值,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报道,可不可以尝试用新型写作方法进行采写,等等。如此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多看、多问、多想,新闻点就时有出现,有时还应接不暇。
让新闻更有现场感
业界有语“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时下,我们的信息源非常广泛,采访的途径、渠道也多种多样,听会议、看材料、打电话,甚至搜网络,都可以获取新闻素材,掌握新闻事实,写成新闻报道。但是,这些都难以支撑新型写作。因此,在有了新闻线索后,要争取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事实发生的第一现场去做实地采访。实地采访,耳闻多、目睹广、感受深,每次都有很多收获。实地采访写出来的东西及时、新鲜、实际、生动,受众读了,如身临其境,很有现场感。而那些“不着地”的“遥控”和“远程”采访,则会让你心中无底,唯恐挂一漏万,什么都想写上去,这样就越写越长;反之,现场采访,会让你心中有数,就能大胆取舍,做到要言不烦。
短新闻要有充实感
由新闻素材到新闻成品,是一个转化过程。如何将“新型采访”的理念变成一篇篇可读性强的鲜活的新闻,需要基于新闻素材的提炼、打磨等深加工和精加工。要做到下笔有言,言之有物,行文流畅,必须先做到胸有成竹或心中基本有数,此之谓“打腹稿”。在这一阶段,要对所有素材认真研究,细致的筛选,然后再决定取舍。从主题到主体,从文体到篇幅,从标题到段落都反复琢磨。短新闻的主题要单一化,主体要集中化,文体要与内容相适应,构思框架时就要考虑篇短而精。我们反对长而空,更要反对短而空。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才会精当,短而充实。构思出几种框架,甚至列出提纲,然后优选,进入成文程序。
短文要有浓缩感
“新闻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细节矛盾化,人物个性化”,是人们对新型新闻写作的一种描述方式。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努力朝这个方向靠拢,用短导语,短句子、短段落,直截了当,简明扼要。但重要的情节要写细,让人物“出场”,让故事感人。写成初稿后并不就此了事,交给编辑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反复修改,字字推敲,句句雕琢,能用一个字表意的,绝不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话说明的,绝不用两句,进一步浓缩精华,实现文章的短而精。
标题要有新鲜感
“文好题一半”。在新型写作已成大势,读题时代、网读时代、简读时代、俯读时代以及悦读时代为主导的当今,新闻标题更加凸显其重要性。对此,从消息到通讯,从言论到新闻图片,都要花些气力制作标题,努力用最短的文字反映最抢眼的新闻点。首先让标题在编辑眼前一亮,然后才有可能有机会吸引更多的读者的眼球。精心打磨标题,既要虚实结合,也要动静结合,还要点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