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控感知识培训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控感知识培训(精选3篇)

医院控感知识培训 篇1

掌握病区的分区:

清洁区(限制区)值班室;半污染区(半限制区)治疗(换药)室;污染区(非限制区)普通病房。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

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不同区域的拖把如病房、走廊、厕所不得混用并应定点放置,拖把分池清洗,禁止在洗漱池冲洗,拖把及水桶用后要洗干净进行消毒并凉干,拖把不凉干不准隔天再用。要严格区分,固定放置,不得交叉使用。拖把标识(拖把上粘一段相应色不粘胶纸):

治疗室使用——绿色拖把;病房使用——黄色拖把;楼道(公共区域)使用—黑色拖把;卫生间使用——红色拖把。保洁人员不固定,不了解医院、病区区域划分及意义,为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交叉,保洁工具混放混用。如扫地、擦拭床边框、门把手、走廊扶手等同时进行,抹桌毛巾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而是一桌多用。

医院卫生洁具细菌学调查,拖把、抹布比物体表面中含菌种类既多,量又大,作为每日必用的清洁工具不仅达不到清洁的目的,反而成为细菌散布工具;拖把、抹布可用“细菌培养基“来形容,含有大量的细菌,尤其是铜绿假单孢杆菌污染严重,有时可高达30 %.医院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必须按科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操作,如定期清扫病房应采用清洁湿式方法,抹布应作必要的消毒,应该一床一更换;拖把应保持干燥,分区固定使用,否则它们就成了染菌载体,而造成污染扩散。

正确掌握消毒、隔离基本方法 工作人员自身:不了解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方法及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不了解消毒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不知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而是随意配置,浓度过高或太低,即造成了消毒液的浪费,又达不到消毒的目的,还造成环境污染、耐药菌的产生。应在科室护士指导下进行:

(1)地面消毒:

医院地面经常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由于人员的流动量大,如果不能时清除地面污染,极易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①当地面无明显污染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②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通常采用含氯消毒剂(250-500mg/L)拖地或喷洒消毒地面。

③对结核病人污染的表面,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擦洗。

(2)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状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经常进行清洁就可以了。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米--2.5米高即可。应保持无尘和清洁,不允许出现霉斑。

对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擦洗或与2000mg/L--3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处理,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以湿润不向下流为度,一般50ml/㎡-200 ml/㎡。(3)病房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病房内用品有桌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只进行日常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注意抹布必须做到一床一巾。

①用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含有效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②紫外线灯照射:

1)悬吊式或移动式等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米-2米。

2)紫外线灯管必须保持清洁,每周 1次用酒精擦拭一次,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根据物品及要杀的病原微生物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照射时注意不要直接照射到人,以免引起伤害。

③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消毒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不懂的地方多问护士长和护士,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操作。

(4)病室日常消毒:

①患者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②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用清水湿拖,一日一次。有明显污染或被病人血。

含氯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配制时,应注意防护,应戴口罩、橡胶手套、穿防护服或长靴或围裙,在配置的容器中。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宜触及处。消毒纺织品、金属制品,浓度不宜过高,作用时间不宜过长。消毒后应尽快清洗去除残余药物,防止腐蚀与漂白。用于消毒餐具,应及时用清水冲洗。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稀释应用冷的自来水,防其受热分解。现配现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加盖保存。

化学消毒剂使用“七不要”

不要把消毒剂当作灭菌剂处理。不要把器械储存在消毒液中。容器内的消毒液不要装得太满。

不要使用配制较久的消毒液。不要随意在消毒液中加入洗涤剂(中和作用降低)。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不要认为使用消毒液后消毒物品就能达到无菌、可靠和安全。清洁

影响因素

1、责任心:树立良好的职业荣誉感、工作责任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不能粗心大意、怕麻烦、图省事,特别是在无人监督下更要严格遵守消毒和卫生制度。

2、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脏污时随时更换;勤洗手,特别是养成做不同的操作前注意洗手的习惯。

原则

1、湿式清洁。

2、洁污分开:使用前与使用后分开。

3、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一桌一椅一抹布、一房间一拖布,每个拖布清洁面积最好不超过20m2。

4、使用后清洗干净并晾干,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从感染科平时的检查来看许多地方拖把放置不规范,加强管理洗手

洗手的重要意义

1、手是医疗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工具”,90%的医疗护理工作需经医务人员的手来完成。

2、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院感染通常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性感染途径引起,而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1、医院的环境是一个大的贮菌库。外环境中有各种环节造成微生物污染。医务人员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手部会沾染各种微生物。

2、手是最主要的交叉感染的媒体,但由于手部生理结构,其是无法进行灭菌处理的,而化学消毒剂长期使用对皮肤有损伤。只有经常性注意洗手,将手部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才能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指征

1、接触清洁的物品前。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脱手套后 何时需要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有破损的皮肤,及其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后

触摸自己的脸部前

离开病房、医院或诊室前 脱去手套后 接触病人前后 手套的使用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擦手;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

在护理病人后要脱去手套,不要戴同一双手套护理1个以上的病人;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触清洁的部位或附近的物品,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如果要重复使用手套,必须用适当的方法确认手套的无菌及完整性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擦手;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

在护理病人后要脱去手套,不要戴同一双手套护理1个以上的病人,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触清洁的部位或附近的物品,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如果要重复使用手套,必须用适当的方法确认手套的无菌及完整性

医疗废物的概念和分类: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 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5类

1、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塑料制品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

2、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等;

医院控感知识培训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保洁人员50名作为调查对象, 男2名, 女48名, 小学学历19名, 初中学历21名, 初中以上学历10名。

1.2 调查方法

培训前后采用发放医院感染知识调查表的方法调查保洁员对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个人防护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日常工作区域划分、清洁顺序、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消毒液配制方法、垃圾的分类收集、地面墙面及各类物品消毒方法、个人针刺伤的处理方法、“七步洗手法”等。培训前后分别发出调查表50份, 完成后立即回收, 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见表1。

2.2 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 接受能力差

我院保洁员年龄偏大, 其中50岁以上41名, 且大多只有初小学历, 文化水平低, 接受能力差, 不良卫生习惯较多, 尽管反复培训, 但在平时检查中仍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2.2.2 人员流动性大

保洁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较低, 岗位没有保障, 且科室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够, 造成人员不稳定, 更换频繁, 流动性大。

2.2.3 医院感染知识贫乏

不了解日常工作区域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的划分及意义;拖把没有分区, 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保洁工具混放混用, 抹布数量不足, 未做到一桌一用一消毒, 而是一巾多用;消毒液配制不用量杯, 随意倒或不加消毒液;医疗废物混装;自我防护意识差, 不执行标准预防, 接触污染物时不戴手套, 或者一双手套从上班戴到下班, 脱手套后不洗手直接接触清洁物品。

2.2.4 管理不到位

保洁员由保洁公司统一聘用管理, 科室对其缺乏一定的约束力, 因此有的科室干脆不闻不问;而保洁公司管理人员并非医学专业技术人员, 本身就缺乏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不能正确地进行督导, 管理不到位。

2.2.5 工作责任心差

保洁工作大多在无人监督下进行, 再加上保洁人员流动性较大,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3 讨论

3.1 加强培训

系统地对保洁公司管理者及保洁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从卫生学基础知识入手,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现场演示结合有奖问答互动的方法, 使他们能初步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液的浓度及如何正确配制 (在容器上做刻度做标记, 放入固定消毒剂) ;抹布、拖把的处理 (不同区域的拖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 分区使用, 悬挂晾干)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的分类、封口及交接登记等;说明洗手的意义及如何正确洗手;空气、物表清洁消毒和工作流程;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等。对年龄较大、接受能力差者, 进行反复的一对一的讲解。

3.2 提高工作责任心

在岗前培训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突出培养保洁员也是医院一份子的观念, 强调都是为患者服务, 只是分工不同;强化慎独精神, 并提出奖罚措施, 提高责任心, 保证工作质量。

3.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指导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保洁人员工作职责、保洁工作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制度及保洁员安全防护制度, 将保洁员工作质量与各科医院感染考核挂钩。根据各科特点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 各班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3.4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是各类病原微生物密集的场所, 随时可能受到感染, 且锐器较多, 如在工作中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刺伤。平时工作及培训时要充分强调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一旦发生锐器损伤后, 要按照规定紧急处理, 及时上报。上岗前及每年要统一组织进行体检, 相关人员接种乙肝疫苗。配发防护用品, 要求工作时必须戴帽子、口罩, 穿工作服, 必要时戴手套, 穿防护服及橡胶靴子等, 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3.5 加强督导和检查

由保洁公司配备3名管理人员每天对医院各部门进行巡视, 负责对保洁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下班前通报当天检查情况, 纠正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感染控制医师、护士各1名组成, 明确规定小组对保洁人员负有管理责任, 实行科室与保洁公司双重管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病房, 强化对保洁工作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除当面指出不足责令整改外, 还应将检查结果反馈至部门管理人员, 对违反工作程序, 情节严重者, 实施处罚。每次培训后即进行考核, 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再次培训, 直至完全掌握。

3.6 注重人文关怀

尊重保洁人员, 关心他们的工作及生活情况, 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高工作待遇, 奖惩分明。

经过培训, 保洁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 卫生观念改变, 掌握了医院感染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正确的工作流程, 不良习惯明显改变, 洗手后采样合格率达95%, 针刺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知晓率达90%。自从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与管理后, 我院保洁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病房环境清洁、整洁, 墙壁及门窗玻璃洁净明亮, 卫生间清洁无异味, 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洁净、舒适、安全的良好环境, 在提高医院保洁工作质量的同时, 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综上所述, 加强对保洁员的培训与管理, 对预防医院的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医院控感知识培训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2009年165名实习生, 年龄18~22 (20±2.4) 岁, 男生52名、女生113名, 均为大专学历, 其中临床医疗专业35名、检验专业16名、影像专业10名、药学专业8名、护理专业96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在对实习生培训之前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专业基本知识、抗生素的规范应用、职业暴露及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实习生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情况进行培训。在采用传统讲授结合课堂提问、引导、图示、案例讲授等方法的同时, 对基本的操作项目 (如洗手、无菌操作、穿脱隔离衣等) 进行示范, 培训后进行考核。

1.2.2 培训后考核

在实习生实习一个月后, 进行现场提问、操作考核, 并向带教教师了解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培训内容

2.1 医院感染相关定义和内涵

列举实例, 佐证相关法律法规, 引导实习生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内涵。首先列举我国发生的重大的医院感染事例, 由此谈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说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以我国“非典”疫情流行以及发生的院内感染为例, 说明卫生部对应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以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发生的新生儿死亡事件为例, 讲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列举我国发生的因医务人员手不卫生导致的重大的院内感染, 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出台《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重要性。使实习生在理解医院感染概念的同时对法定传染病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2.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问卷调查显示, 实习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基本不了解。由于其内容多而枯燥, 讲解时应以引导为主, 结合相关知识, 列举临床实例, 以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手术切口感染时, 对目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介绍;讲解抗菌药物引起腹泻时, 对二重感染的含义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提示;讲解呼吸道感染时, 说明重症监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 同时讲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概念并由此谈及耐药菌株的发展。

2.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以临床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为主, 如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规范和标准, 以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医院感染的卫生行业规范和标准, 以讲授为主, 辅以图示与课堂提问。如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配以图示讲解, 以加深实习生的理解。

2.4 专业基本知识

根据问卷调查中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了解,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大多数实习生不能掌握消毒器械的正确使用, 不能明确区分高、中、低效消毒剂, 讲解时要以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为切入点, 引导实习生正确理解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如以化学消毒剂戊二醛为例, 因作用的时间不同, 既可作为高效消毒剂达到灭菌的作用, 又可作为中效消毒剂达到消毒的作用。同时从最简单的煮沸消毒开始, 逐步对目前医院常用以及先进的消毒器械 (如紫外线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锅、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进行讲解, 使实习生在了解消毒剂性能以及消毒器械种类和起源的同时, 加深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

2.5 职业防护

首先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被针刺伤为例, 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并对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概念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讲解。

2.6 医疗废物管理

以我国“非典”疫情流行为切入点, 说明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并以图示的方式将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置流程展示出来。

3 结果

2008~2009年实习生岗前培训前后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比较见表1。

4 体会

调查发现, 专科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十分欠缺, 有的内容几乎是空白。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3]。通过岗前培训, 使实习生在上岗前认识到医院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使其能规范自己的从医行为;强化无菌观念, 规范操作规程, 使其认识到无菌操作不仅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从而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 使实习生能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职业防护, 减少职业暴露。

总之, 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治理的工程, 不仅需要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参与[4], 也需要实习生的参与。因此,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院感染学教学, 做好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逐步实现与国际医院感染教育和再教育接轨的前提[4]。

参考文献

[1]靳桂明, 吴明, 魏华.医院感染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411~1413.

[2]章小缓, 张志光, 凌均棨, 等.口腔医学院开设口腔医院感染控制课程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45~8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

上一篇:初中数学培优试卷下一篇:走进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