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养老保险认证报告(共6篇)
需认证的五类人员:
一、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
二、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护理费的工伤职工
三、按月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
四、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员
按月领取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即福利养老金)的人员
第一步、卸载软件 第二步、安装新软件 第三步、数据导入 第四步、个人认证
1、导入数据的人员认证
2、在导入数据外的人员认证 第五步、数据备份 第六步、数据导出 第七步、数据上报 第一步、卸载软件
一、进入控制面板
有两种进入控制面板的方式,您的电脑采用下列的哪一种方式都可以:
1、开始——控制面版
2、开始——设置——控制面版
二、卸载程序
进入控制面板之后双击“添加删除程序” 单击“北京待遇认证单机版” 单击如下图所示的删除按钮
提示“是否删除您计算机上的 北京待遇认证单机版”—选择是 系统自动运行后又会回到原界面,卸载程序就完成了
第二步、安装新软件
1、安装软件
打开我的电脑——U盘——待遇认证单机版安装程序
一直点击下一步,最后一步点击关闭
开始——程序——北京待遇认证单机版——北京待遇认证单机版
所属区县:通州区
所属网点:通州区张家湾镇网点
所在认证机构:选择相应的村
保存
2、新建用户
用户登录:
用户名:123456
密码:123456
点击确定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登记
用户名输入各村协管员姓名(实名制)
登录密码自行设定
点击选择管理员
保存
关闭
退出系统
以后再登录必须以新名字登录 第三步、数据导入
待遇认证——待认证数据导入——导入——我的电脑——U盘——单击选择相应村委会——打开——提示导入成功——关闭
第四步、个人认证
1、导入数据的人员认证
输入要认证的人员身份证号(左上方身份证号处)——查询——待遇认证——待遇认证方式:本人认证——待遇认证结果:继续享受——认证——提示保存信息成功——确定
(已经认证的人员将会显示出来)
2、未导入人员的待遇认证:
认证信息登记——输入带星号的内容(必填)——保存
第五步、数据备份
每天工作完成之后,都要进行数据备份
方法:
系统管理——数据备份——选择路径——本地磁盘D——备份——提示备份成功——关闭
第六步、数据导出
4月20日、5月20日、6月20日、7月10日进行数据导出,之后的两个工作日内上报社保所U盘。
待遇认证——认证数据导出——选择时间区间——查询——导出——选择U盘——确定——提示成功——关闭
1 基本判断
1.1 门诊统筹探索取得成效
1.1.1 有效扩大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面,制度效益明显提升。
2009-2011年多数重点联系城市参保人员门诊待遇享受率逐年上升。基本医疗保险评估入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居民门诊受益率2011年达49.47%。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享受门诊保障,参保意愿明显增强,制度受益面显著扩大。
1.1.2 探索基层首诊和按人头付费,机制效应初步显现。
多数城市先后实行基层首诊定点,探索按人头付费,部分城市如淄博还对双向转诊进行探索。三年来,多数城市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分布情况有所改善。参保人员有序流动、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合理利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1.1.3 不断完善门诊统筹政策,总体保障效果良好。
多数城市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达50%以上,实现了国发11号文件提出的相关要求。门诊服务利用明显增长(见图1),门诊看病难、看病贵有所缓解。
1.1.4 加强医保经办能力建设,管理服务成效明显改善。
各市积极完善信息系统,增设门诊统筹就医与结算功能,普遍实现了实时监控和即时结算;针对门诊统筹特点完善定点服务协议,明确管理重点与考核要求;优化经办流程,发挥街道(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参保和就医结算的可及性与便捷性明显提高。
1.1.5 重点联系城市积极探索,较好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东部地区凭借经济与管理优势,依托良好的基层网络,先行先试,并向更深层次的机制探索和逐步规范的管理服务迈进;中西部地区克服经济不发达、政策模式难借鉴的困难,不等不靠,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门诊统筹贡献了宝贵经验和参考模式。
1.2 各地情况参差不齐
在启动时间上,既有国家出台政策前已开展门诊统筹的城市如东莞,也有2012年方全面实施的如长沙;在保障水平上,既有上不封顶的如珠海和东莞,又有超过200元即不予支付的如柳州和南充;首诊定点管理方面,多数城市实行基层首诊定点,也有一直未实行的如厦门和玉溪,甚至还有执行后又转回自由就医的如咸阳;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面,既有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的城市如珠海和东莞,还有截至调查时仍仅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如玉溪。
这种筹资与保障水平悬殊、管理与服务基础差异巨大的状况,对规范门诊统筹乃至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形成极大挑战。
以门诊统筹的保障广度和深度为纵轴,以基层首诊定点等机制建设情况为横轴,对14个重点联系城市进行考察,其大致分布见图2。
1.3 机制建设任务艰巨
门诊统筹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集中体现。从目前情况看,保基本成效显著,强基层初战告捷,而建机制仍任务艰巨。
在付费方式上,按人头付费受到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的消解,付费方式与标准也比较粗放,远未达到按人头风险调节的层次;首诊与转诊方面,基层首诊制的推行严重受制于基层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双向转诊则囿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难以畅通;在考核机制上,几乎所有重点联系城市的医疗保险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都是两张皮,影响考核效率与效果。
2 评估分析
2.1 政策设计与制度效益
覆盖人群:各市普遍将城镇居民纳入门诊统筹,不少城市还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探索。14个城市可分为五类(见表1):
保障范围:多数城市如柳州、沈阳等,门诊统筹主要指普通门诊,门诊大病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已纳入保障范围。在咸阳等市,除普通门诊和门诊大病外,还有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特殊政策。厦门则经由通道式制度设计将所有疾病统一纳入门诊保障。
保障水平:启动之初各市普遍较为谨慎,政策制定相对保守。放眼到三年范围看,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起付线:各市普遍调低起付线,东莞、珠海、长沙、玉溪和南充甚至未设。除厦门外,2011年最高者为沈阳300元,其次是柳州和石家庄200元。支付比例:政策规定的支付比例多分布在50%-70%,最低者玉溪为20%;实际支付比例差距较大,最高者东莞57.1%,低者尚不足10%。封顶线:东莞、珠海不设封顶线;厦门门诊与住院执行统一标准,加上大病保险后最高额度达31万元;其余城市多在200元-900元,最低者为柳州、南充和玉溪200元。各市支付封顶线为次均门诊费用的1.6-1099倍,最低者为沈阳。
2.2 医疗管理与机制效应
基层网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建立,服务能力较强。多数中西部城市则相形见绌。不同地区间基层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差异成为各地门诊统筹发展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多数城市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性质的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仅葫芦岛和珠海为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占据半壁以上江山。调研中看到:一边是不少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缺乏服务动力,一边是珠海这样的民营医疗机构积极行动。珠海启动门诊统筹时,基层医疗机构到处动员居民签约,比医保部门还要积极。
首诊定点:多数城市选择了或选择过基层首诊定点,探索守门人机制。没有选择或者退出基层首诊定点的原因,多数系因基层服务能力有限,厦门则因依托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能够通过通道式制度设计有效提供门诊保障而未选择基层首诊定点。
双向转诊:淄博将双向转诊纳入协议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开展跟踪服务,比较有效地建立起了转诊激励机制。到2011年底,享受双向转诊政策2.6万人次,其中定向转诊1.7万人次,1.2万人次享受住院报销待遇提高优惠;定向转回社区9700人次,9000人次享受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优惠。但面上的探索仍较有限。
注:1此处指门诊统筹覆盖到了职工普通门诊费用,各城市均已有针对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的保障办法。2此处制度统一是指制度统一设计,所及人群适用同一个办法,不同人群的政策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在职人员缴费标准与来源不同于居民,而非不同人群适用不同文件。3沈阳市2011年已出台开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文件,2012年4月实施。
结算管理:多数城市选择按人头付费,额度分布在20元-100元,中位数为40元。各市基本是大部分费用按月结算,同时预留10%-15%到年底根据考核情况再行总结算。预算额度执行刚性上,各地严宽不一。
实施门诊统筹后,多数城市的医疗服务利用与费用分布情况有所改善。门诊统筹还较好地发挥了基本医疗保险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既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全科医师制度建设以及一般诊疗综合收费改革,还推动了公共卫生服务。在珠海等市,以前不少居民健康档案流于形式,门诊统筹后这些沉睡的档案被激活。
2.3 基金运行与保障效果
筹资情况:各市门诊统筹人均筹资额分布在20元-160元(见表2)。门诊统筹启动初期各地按总筹资的30%左右进行谋划,但实际运作逐渐偏离了这一标准。居民医保总筹资逐年递增,而多数地方门诊统筹筹资额度基本稳定,使得门诊统筹筹资占比不增反减,2011年芜湖和石家庄门诊统筹筹资尚不足10%。
结余情况:多数城市门诊统筹出现较高结余,当期结余率普遍在70%以上。而放眼到三年看,当期结余率呈一定下降趋势,说明各市在努力调整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化解过多结余。
参保人员满意度:珠海调查显示,大部分参保人员对门诊统筹政策认知度较高,对社区医疗的满意率为86.6%。咸阳问卷调查显示,居民不选择基层定点的主要原因是对其信任度不够。即便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珠海,也有部分群众缺乏对其医疗、服务能力信任,宁愿放弃报销70%的待遇而到大医院就医。
不过,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参保人员特别是困难家庭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低廉价格、便捷服务和医疗质量表示认可;社区医疗服务对老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有较强吸引力;对基层服务的不信任更多地来自参保职工,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评估入户调查数据也支持这一判断:低收入人群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就医(见表3)。
普通群众对门诊统筹的认可和需求是我们坚定推进和扎实完善这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3 问题剖析
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保障相比,门诊统筹面临着更多的基础建设与体制机制协调问题。目前门诊统筹保障模式不一,发展方向尚不清晰,一些现有政策之间也存在矛盾。
3.1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制约基层首诊制的推行
(%)
这是门诊统筹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首先,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尚未形成。目前,一些城市的基层医疗机构仍处于建设过程之中,不能有效支持门诊统筹基层定点需要。其次,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条件有待提升。不少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较低,且不能像国外一样利用独立的检验检查中心的设备,与高等级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也尚未形成。再次,基层医疗服务队伍建设面临困局。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留不住、进不去的现象同时存在。珠海市2007年曾面向全国招生48人,经系统培训后输送到农村基层,而目前留在村镇的仅剩两三人;在石家庄市某区,按照5+3模式规范化培养的家庭医生,2012年计划有30多人分配到该区,但因编制已满不能到位。
由于上述限制,有的已实行基层首诊定点的城市又转而放弃。咸阳将基层首诊转变为自由就医;石家庄门诊定点范围由一级医疗机构扩大到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门诊统筹使基层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但离看好病还有不小差距。国务院明文要求到2020年全国各地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可见基层医疗质量的普遍提高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3.2 保障相对有限,影响门诊统筹的吸引力
3.2.1 筹资标准偏低。
几年来门诊统筹筹资占居民医保总筹资额度的比例不增反减,2011年过半城市不足20%(见图3)。筹资不足使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相对保守,转而造成部分参保人员远离社区门诊。
3.2.2 基层用药受限。
基层医疗机构面临基本药物质量偏低、数量不足、配送不及时的问题,有的城市财政对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偿也不能按时到位。
3.3 对参保人员需求考虑不足,政策设计的针对性有待加强
一是对不同参保人群对社区的依附性差别考虑不足。在各年龄段人群中,老年人对社区粘附性最强,而老年人又多发大病、慢性病,一般社区难以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门诊统筹设计与各类人群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对于参保人员的就医选择意向考虑不足。城镇居民多年来已习惯自由就医,若无足够吸引力,改变就医模式面临较大阻力。三是对城乡居民自由参保的选择性考虑不足。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度竞争严重损失了基本医疗保险效率,城乡分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城乡政府补贴标准不一,保障水平低,参保人员流失,不敢强推基层首诊,门诊保障有限,住院率畸高,基金更吃紧。
3.4 结算办法与相关改革不完善,影响医疗保险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一是门诊统筹结算办法仍比较粗放。付费方式的选择与相应的监控方式不够配套,付费标准也未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签约人群的年龄与健康状况差异。各市在探索按人头付费的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人头统一定额与定点人群结构间的矛盾。二是付费方式与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不兼容甚至相冲突。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后,缺乏有效激励,医务人员干多干少、质量好坏一个样,付费机制无从给力。三是基层医疗机构考核“两张皮”。几乎所有重点联系城市的医疗保险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都是分别进行。以珠海梅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按照公共卫生划片该中心服务人口为4万人,卫生部门仅考核这4万人的服务;门诊统筹定点签约11万人,按照医疗保险考核办法,医疗保险考核分量要占整个考核的50%,但没有执行。四是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缺乏有效对接。这一问题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预防服务和产前检查上。健康管理无法高效实施,部分服务重复购买。
3.5 基本医疗保障发展定位不清晰,整体保障绩效有待提升
一是基金支付能力面临约束。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不少城市已逼近基金支付能力极限,而门诊统筹本身还存在比较明显的资金结余过多、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的问题。二是各保障板块兼容性差。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内部构成日益复杂,各大保障板块的相容性较差,政策繁琐,管理失衡,甚至相互冲击。三是制度长远发展方向定位不清。门诊统筹也是循着“中央制定原则,地方具体探索”的方针发展,相对多样的保障方式与机制设计对信息统计、管理规范和制度整合提出巨大挑战。
4 几点建议
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医疗卫生基础,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政策完备、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门诊统筹保障办法的条件还不成熟。门诊统筹应当本着积极探索、分门别类、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一方面,要在完善现有政策设计与管理服务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对医疗保障未来长远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具体建议如下:
4.1 科学设置门诊统筹的当前与长远发展目标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标,以及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十二五”规划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部署,门诊统筹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当前是大病必须保,慢性病重点保,普通小病酌情保;未来则走向由健康守门人把关的门诊全面保障。
大病必须保,就是完善可在门诊进行的大病特殊治疗保障方式,选择确有实力的定点医疗机构团购医疗服务,参照住院支付政策,提供高水平的有力保障。
慢性病重点保,就是对一些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选择具备开展慢性病管理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购买服务,确定不同于门诊大病、又优于普通门诊疾病的支付政策,提供性价比较高的适度保障。
小病酌情保,就是对门诊普通疾病,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酌情选择保障方式,或依托较好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提供首诊定点、融合健康管理的全方位守门人服务;或暂按较低的保障水平,提供自由选择式服务。
同时,做好医疗保障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每个统筹地区至少建起两个规范化运作的门诊统筹基层首诊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由健康守门人把关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保障体系。
4.2 完善门诊统筹医疗服务范围管理
普通门诊:对门诊小病以及健康人群实行基层首诊定点,并开展一般健康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只支付基本药物费、一般诊疗费以及健康管理费。制定基本医疗诊疗项目目录,超出目录的诊疗费用不予支付。将与健康管理相关的预防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前提是参保人员必须同意基层首诊定点。
门诊慢性病: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实行准入式保障,选择具备开展慢性病管理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实行定点诊治,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基本药物与慢性病治疗药品费用、一般诊疗项目费用以及慢性病健康管理费用。或者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但支付比例要低于门诊大病。
门诊大病:参照住院医疗服务范围和支付政策执行,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
4.3 坚定不移地把基层首诊作为门诊保障的发展方向
参保人员方面:通过机制设计鼓励基层定点。一是通过增量待遇来引导,如在社区签约给予更高的支付比例,未来可结合基层定点的健康管理,给予体检和有条件的疫苗注射。二是基层首诊一年一定,既给参保人员自由选择权,也鼓励医疗机构竞争。三是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就医下沉,酌情降低转诊住院起付线,增加下转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下转费用不计入基层医疗机构总额预算指标。
医疗机构方面:一是建立高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联系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实行专家基层坐诊,提供短期进修培训,举办专题讲座。二是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明确转诊流程,确保参保人员在基层就医后,如有实际需要能够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诊治。三是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医疗设备等资源共享。
4.4 切实发挥门诊统筹对医疗资源的配置优化作用
4.4.1 完善门诊统筹结算办法。
引入参保人员健康风险调节系数,依据签约人群情况,将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结合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打包,集中向基层医疗机构购买服务。
4.4.2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考核办法。
将其与门诊统筹定点机构考核办法进行整合,探索医疗保险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归并,由几大部门进行联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使之成为基本医疗保险与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对接的制度性保障。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健康管理费用,其相应的政府公共卫生补偿资金划归医疗保险基金,用于居民门诊统筹。
4.4.3 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支持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通过医疗保险基金购买与支付杠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支持非国有资本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形成民营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有效竞争,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4.5 通过整合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绩效
一是扩大门诊统筹在基本医疗保险中的比重,确保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筹资中有不低于20%的部分用于门诊统筹,并应逐步提高。
二是加大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力度,避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序竞争。统一未成年人、全日制学生以及老年人群门诊统筹筹资标准,劳动年龄段人群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则适用更高缴费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研究合作项目报告[R].2012.
[2]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评估报告[R].2011.
——以横县为例
一、调研背景
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在我国尚未实行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之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十分严峻,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中,除了一句“全覆盖”外,对于农村和农村老年人的保障只字未提,现在的城镇老年人养老也是一个问题,已经给当下的年轻一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想要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只有3%,城乡社会保障覆盖比例为22:1,城乡人均社会保障比例为24:1,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仍旧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这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更是如此。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经宣布,就已经在全国各个农村开展起来。一开始,首先选取福山与招远作为试点,然后逐步推行。可以说,目前横县的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横县农村目前的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十分浩大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横县农村之前的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几乎为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对于横县农村来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实用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暴露一些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就在于在问题的暴露之前将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让横县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进而达到制度的不断优化,寻求一条更适合横县农村的养老保险政策。
二、横县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范畴
(一)横县农村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水平与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保障为主,集体(含乡镇企业、事业单位)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二)横县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011年以后,横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范畴从横县县百合镇的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来看,我县自2011年到现在的养老保险几乎也是属于全覆盖的范围,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也有了提高。人们开始逐渐的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横县县具体的养老保险实施策略情况如下:
(1)从0岁到60周岁期间,个人自愿缴纳一定金额的社会养老保证金 从孩子尚未出生起一直到60周岁以前,农村的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每年缴纳一定金额的社会养老金,这个缴费金额一般不做具体的限制,因为横县各个镇的发展情况不一样,一般根据每个镇的发展状况统计一个基数。当然也有最低与最高的缴费金额,最低是农村上的最低生活保障领取的标准进行累计然后进行分摊,确定余下的缴费年限。最高标准不得大于最低标准的十倍。2011年,百合镇每年每人最低的缴费金额是300元;2012年,百合镇每年每人最低的缴费金额是600,也就是缴费金额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及各个镇的经济发展来确定。这部分的人需要缴费到60周岁,60周岁以后根据个人的缴费水平享受每年的养老金,期间政府会补助个人享受金额大约为40%,打个比方说,如果一个人到了60周岁以后,每年享受100元,则其中自己缴纳的水平是60,另外的40是由政府补助,这个比例只是一个大约数。
(2)从2011年开始,已经到了60周岁的老人,无需缴纳,每年享受养老保险补助。
在2011年的时候,我县到了60周岁的老年人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免费领取,以百合镇为例,2011年老人每年享受550元的社会养老保证金。
(3)个人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如果没有到60周岁就去世,那么其个人的养老保险金可以由家人全部提出或者是直接国际到家人名下。
(4)个人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金,从60周岁开始领取,如果在70周岁之前去世,那么其养老金可以由家人继续代领到70周岁。
(三)横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特点
横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采取的是个人缴费为主、集体缴费为辅以及国家政策相关扶持的基金筹集方式。
第二:建立农村个人账户,实施储备的积累,个人账户包括农民的个人储蓄以及集体、政府补助。
第三:采取自愿的方式,个人最终领取的养老金总数与个人的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年限有关。
第四: 为了方便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动,农村人口无论是经商还是务农,均
采用统一的保险制度。
第五: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的普及问题上有推动协调的责任。
三、横县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为横县新型养老保险实施的时间不长,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不过结合我国早期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在实践中遇到的阻碍,横县新型养老保险在实施中可能会暴露的一些问题还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一)新型养老保险虽然比原来的普及程度高,但是仍存在参保率不理想的情况。
横县的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90%以上,到目前为止,未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畴的仍然很多。不得不说一点,从横县农村到城镇打工的农民工所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既没有被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有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我们镇上的老年人的参保意识并不高,这也是有多种原因的,一是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对现行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和国家补贴为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意愿;二是收入水平较低,大部分农民还在温饱线徘徊,按照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缴费,有较大的经济压力;三是农保开展初期,政府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强制农民参保,导致农民对农保失去了信心。再者,养老金管理不规范以及严重缺乏,我国农村的养老基金增值主要依靠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初期的有效运行,主要是由于银行利率较高的缘故。但是随着银行存
款利率的下降,应付利息与银行存款利息严重倒挂。我们显的农村养老保障基金主要是靠国家补贴以及政府支助,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源于镇上的企业,横县的企业发展不足,很多企业还需要政府的扶持,所以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资金缺乏也是参保率不高的一个原因。
(二)横县农村的县级政府财政问题
政府的养老保险的财政问题一直是中国财政的大问题,先不说原来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巨大的财政缺口。新型的养老保险体制也将会存在巨大的养老保险的财政缺口。
目前横县的社会养老保险仍然以个人缴费为主,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到了60周岁的老年人,则完全依靠政府补助。横县的老龄化已经很严重,政府在以后的实施中每年都须有有大量的财政支出。而我国目前的农村政府普遍的都是属于“吃饭财政”。这在横县来说,情况更加严峻。我们都知道,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就是税收。而横县是一个农业为主,只有很少部分的企业,各家各户都是种植茉莉,政府的税收来源很少,因此财政自然而然就会紧张。
横县城镇人口少,绝大多数的都是农村人口,在一个几乎没有税收来源的政府,若干年后面对人口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其财政负担不言而喻。
(三)农村养老保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商业保险,却缺乏商业保险的运作机制
总的来说,政府社会养老保险金的资金保管方式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保管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今年年来,由于政府财政短缺以及非营利组织
的改革,政府已经很少给非营利组织补贴。但是社会养老保险不同,政府每年都需要补贴其金额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而且,非营利组织的行政办公费用与人员的工资都来源与非营利组织资金的利润,但是养老保险金不是这种情况。横县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收入,一部分用来支付目前农村虚领养养老保险金的之处,还有一部分用来资金的投资。
就目前社会上普遍的资金运作方式来看,横县政府的可以将养老金交到国家银行,虽然安全,但是利率很低,这对于巨大的财政支出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还有一种方式送给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虽然盈利高,但是风险也大。就养老保险金的性质来看,既应该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又应该增大其利润,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也给政府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该首先考虑的就是资金的增值利率,这对于资金利润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市农村保险资金的实行办法中,其缴费期的利息是复利率2.5%,但是一旦养老保险金进入领取期,仍然以以前的规定计算,也就是按照复利率的8.8%来计算,这就增加了给付风险。
四、关于横县养老保险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养老金与养老服务的替代功能,提高制度保障的有效性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居民城镇化趋势的加深、农村子女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家庭养老方式将逐渐淡化,广大农村居民社会养老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我们在为农村居 6
民建立养老金制度的同时,应该同步关注农村老年居民的其他生活保障和其他生活服务的需求。在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和推广阶段,我们可以尝试提供养老金与养老服务的替代功能,若农村居民放弃部分养老金,则由政府提供等值的养老服务,由农村居民自愿选择,可以小规模起步,这样既不会在短期内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也不会损害农村老年人领取养老金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而且对有限的养老资源是一种合理配置。如果能够实现养老金与养老服务的互换,将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安排。在现实情况中,养老制度安排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而养老服务制度安排则由民政部门提供。如果两者需要互换,则需要一个依托机构或组织来实现两者的衔接,或者两个部门内部设置衔接转化系统,即建立实现养老服务功能互换的平台,以满足养老金与养老服务的互换工作需要。
(二)横县各县政府应该采取弹性资金投资方式
因为横县是茉莉之乡,基本上每个县都有很多冷库,冷库在每年都会大量集资,而且一般的集资方式都是民间筹款,利息比银行的高出将近0.7倍。政府可以将养老保险金用于这方面,然后规定风险分摊原则,或者是以政府扶持的名义,给予资金支持,然后第二年连本带利收回。这样下来,每年的资金总数都是十分客观的,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又可以支持横县农村生产一体化建设。
总结
为全面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精细化管理,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赴x市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前往x县、x县等地听取了各地城乡居保局工作情况汇报,深入x县x镇、x县x乡等地劳动保障所及农户家中,详细了解基层工作及群众反映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下辖十八个县(市、区),总人口926.7万人,农业人口737.6万人。截至到2016年12月底,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2万人,待遇领取人数98万人,基金累计结余29亿元,完成民生工程指标数的106%,参保率达到99%,续保率达到98%。2009年和2010年,x县,x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2011年,信丰县、x县被列为全国第三批新农保试点县,并同步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
二、各地工作特色亮点
(一)突出工作特色亮点,着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一是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扣代缴工作。x市确定了x县、x县、x县等地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扣代缴试点。x县在夹湖乡和程龙镇开展代扣代缴试点,共完成9953人,代扣成功率达到95%以上。x县在贡江镇、沙心乡、梓山镇开展代扣代缴试点,共完成2.8万人,托收保费331万元,代扣成功率也达到了95%以上。通过代扣代缴方式,进一步减轻了基层业务经办人员的工作量,优化了参保经办流程,增强了参保缴费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杜绝了基金安全隐患,维护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搭建关口前移服务平台。x县、x县在人口相对集中,便于城乡居民办理城乡居保业务的农村副食品店、小超市、小诊所及劳动保障所设立“助农存取款服务站”、“三农服务点”,参保居民可在服务点查询个人账户的收支情况,并代缴保费和领取养老金。县城乡居保局及农信社派出专人到服务点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业务指导。目前便民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便民服务点pos机布置与行政村占比达到113%,这一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三是做好待遇领取生存认证工作。各地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生存资格认证工作。在技术层面,如x县、崇义县开展了人脸识别认证,信丰县自行开发认证软件,x县将生存资格认证列入每年财政预算,按每个资格认证对象6元/年的标准予以经费保障,宁都县组织对象拍照比对方式,这些认证方式有效杜绝了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发生。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扩面征缴工作。一是建立“特殊群体”扶助互助参保机制。在重度残疾人代缴最低标准100元的保费基础上,将城乡低保常补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已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一女户、二女户以及贫困计生家庭等纳入“特殊群体”范畴,由县(市、区)政府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帮其代缴或再次补助。如x县为“五类对象”代缴最低标准100元保费,连续代缴15年,代缴人数达1.8万人以上,约占符合参保缴费人数的16.7%;
x县对“三属”(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人员代缴保费,并将农村已扎二女户夫妇的代缴标准由原来的100元/人提高到300元/人。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是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效的根本保证。x县、x县、x县以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出台了绩效考核办法。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扩面征缴、养老金足额发放、经办能力建设、业务管理等方面,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情况进行考评。考核办法明确了目标任务,严明了奖惩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广泛持续、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x县专门印发社保卡的宣传海报,张贴于各乡镇劳动保障所和农信社营业网点醒目处,并利用《x手机报》、x电视台等媒介宣传社保卡的主要功能和使用须知,还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潮,通过“送戏下乡”并穿插有奖知识问答形式开展宣传。x县开辟宣传“绿色”服务通道,专门开通电话专线和城乡居民政策宣传qq工作群,向全县公开,确定专人负责,利用通讯、网络宣传政策,协调解决、解答各种参保疑难问题,共接待来访1000多人次。
(三)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着力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一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做到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二是建立定期对账制度。每月定期将上月发生的收支情况与金融机构、财政部门进行逐一核对,做到日清月结。三是部分县区与银行签订基金存储协议,实现基金收益保值增值。x县经反复协商,签订基金存储协议,所有基金账户的活期资金均按基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社保基金优惠利率。并科学测算存量资金,合理确定存储方式,在预留养老金发放资金后,将当年的个人缴费收入和省、县财政补助收入资金及时转存3至5年定期存款。
三、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
调研中,x市本级、x县以及x县等地反映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保扩面征缴难度大。一是年轻人参保意愿不强。城乡居民中已经达到或接近养老金领取年龄的人群已基本参保,但45周岁以下人员参保积极性不高,认为离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较长,对未来政策变化持观望态度,导致参保意愿不强,多缴多得的激励效应不明显。二是养老保障水平偏低,且未建立正常调整机制。目前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80元,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二连调”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目前的基础养老金难以保障老年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广大参保居民反映强烈。同时基础养老金尚未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三是受其他养老保险制度影响。我省将城镇大集体企业职工、小集体企业职工、手工业联社职工、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五七”工、家属工等群体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应保对象相应减少。
(二)生存资格认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丧葬补助政策,死亡人员家属不主动报告,多领养老金现象难以杜绝。建议在省级层面明确丧葬补助金制度,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丧葬补助金。二是全省尚未实现与计生、社保、民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难以及时了解掌握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情况。建议完善城乡居保待遇领取机制,出台生存认证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许多县(区)农村户口领取待遇人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少数家庭因外出,长年举家在外,异地生存认证工作较困难。四是目前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集中的认证方式进行,基本依靠村协管员,且全部为手工操作完成,手续繁杂,认证方法原始,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群众和工作人员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建议省厅统一使用更高效的生存认证技术手段,引入人脸识别、指纹、虹膜、掌脉等高科技认证方式。
(三)基层经办服务能力总体薄弱。目前全省各地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队伍,但是相对工作强度和广度,基层平台尤其是村级劳动保障平台还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城乡居保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工作人员流动频繁,队伍缺乏稳定性。由于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人权、事权、财权都在乡镇,因此城乡居保经办人员流动频繁,造成了工作的无序性和衔接困难。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等政策,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推动经办机构队伍建设;
第二,由各县人社系统进行统一招录,选派素质优良、业务娴熟的经办人员,确保各乡镇至少有一名固定干部专属从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二是工作经费不足,部分县区缺乏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后,乡镇劳动保障所和村级协管员在原有工作职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业务,工作量剧增,年人均服务参保人次超过万余次,但与此同时经费并没有随同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随着制度全覆盖、工作常态化后,基层经办队伍工作经费紧张,待遇水平偏低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基层经办人员思想懈怠、队伍不稳、人员流失、业务停滞等现象,影响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加强与财政沟通,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长效机制,按参保人数或基金征缴规模由地方财政给予一定的工作激励经费,更好保障基层经办人员的待遇,同时强化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励补助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
情况报告
梁雷
2012年月日
镇人大主席团:
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我镇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请予审议。长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 新农保“)试点工作继县9月21日召开全县‘新农保工作动员部署会后,于9月23日,我镇就召开了长寨镇新农保试点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此项工作。会上,还邀请县人力资源保障局社保办公室主任杨崇林到会指导,并为与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讲解。会后,镇人民政府根据《长顺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安排镇村(居)干部逐组入户进行宣传、发动,登记工作。截止2012年3月20日,完成60周岁以上2322人。(其中:农业1889人、居民433人)现价段我镇县域总人口为31648人,符合参保条件总人数
为12149人(其中16-59周岁应参保9978人)2011年县下达我镇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任务为3645人,应缴费人数1474人、应征缴城乡养老保险基金16万元,到3月30日、完成参保人数3192人、(其中:居民774人、农业人口2418人)占县下达参保指标的88﹪。866人已缴费,共计征收参保金216400.00元,超额完成县下达征缴任务。到目前共计发放60周岁以上1261人养老保险卡。
一、主要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及时成立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及督查组,制定长寨镇新农保工作实施方案下发至各村,并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把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各村的年度考核内容。同时,配备信息录入人员16名。
2、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发放宣传单,书写宣传标语,培训包点镇、村干部,再由他们去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群众等方式,扩大宣传,积极鼓励老百姓参保。截止目前,我镇书写永久性标语2条,发放“至老百姓公开信”30000余份、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证1200余本。
3、完善体制,积极推进。首先要求开好“三个会”,即:镇村干部大会、村组干部会和村民大会,积极宣传“新农保”工作。(2)实行挂片干部负责制,要求挂村领导带领挂村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3)是严格上报表制度,每周各村把工作情况上报镇社保所,由社保所进行统计和排名,并在下一周进行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严格执行排名末位约谈制度。(4)实行目标责任倒逼管理,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部分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尤其是16—59周岁之间农民朋友的参保率比较低。
2、在外务工人员信息不健全,一时无法发动外出务工人员参保。
3、我镇一些边远村组农户经济条件不太好,农民收入跟不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镇新农保参保率。
4、部分村干部对新农保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相关政策理解不透,不能及时解答群众的询问,影响了工作成效。
5、目前我镇缴费窗口只有一个、希望县社保局和县农行能多增设到三个缴费窗口。
三、下步工作打算
2013年11月, 国际和社会保障协会 (ISSA) 秘书长:汉斯·霍斯特·康克勒伍斯基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社会保障论坛中指出“当前扩大覆盖面, 仍然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 (ISSA) 会上也做了题为“中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增加公平性, 适应流动性, 保持可持续性”的演讲, 他提到社会保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并强调中国把不断增强公平性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理念和工作重点, 努力实现对各类人群的全覆盖。
1 养老保险的分类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最重要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 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而建立的一种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 我国的养老保险分为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1.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是社会保险中的一个险种, 基本养老金主要用于保障广大退休职工的晚年基本生活, 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以前, 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 是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1】33号) 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 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参加的职工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缴费比例为20%, 其中, 8%计入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待遇。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 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强制的储蓄模式, 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 有三条筹资渠道。“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部按时确保支付, 个人账户养老金充分体现个人缴费积累的程度 (也就是多缴多得) 。这意味着中国广大农村居民在年龄达到60周岁后都将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1.3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011年7月1日, 我国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是覆盖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 其实施的操作规程、缴费档次与新农保一致。至此, 我国实现了各类人群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然而, 我国目前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是一个呈自我封闭并缺乏协调性的残缺体系。这样城乡断裂的保障状况, 一方面损害了城乡居民的利益, 侵蚀了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影响了城乡居民缴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特别是跨区域的灵活就业群体的流动, 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因此, 寻求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各险种之间关系转移、接续的模式和途径,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
2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体险系接续的障碍因素
利益冲突是影响社会养老保障关系转移、衔接的重要矛盾。现行的制度之下, 缺乏一个统一的利益协调机制, 从而导致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使各地市财政“分灶吃饭”, 独立核算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数额, 并由各地方政府最终承担养老金的发放义务。一方面,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 以及统筹账户的基金不能“自由流动”, 导致各地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入设置户籍等种种门槛, 并引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问题;另一方面,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所需支付的养老保险金额相对要高, 为了避免支付较高水平的养老金, 部分地方出于“地方利益保护”动机, 设置了种种限制以减少甚至禁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转入。如此种种, 急需决策层设计出最佳的可行方案。
3 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方案及路径的探寻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业内专家指出:三大养老保险相互转移符合目前人口流动的社会趋势, 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出了不少见解。
1) 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认为, 我国未来人口流动是双向的, 如农民进入城镇打工, 城镇居民到乡下养老等等, 养老保险制度双向衔接是对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当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被保险人的信息要全国互通, 换算指标也要科学。2)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寅苏说, 让人口自由流动起来是重大的社会进步, 三大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可使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养老的后顾之忧得到缓解, 对于打破城乡社会福利壁垒, 促进劳动力资源整合有很大意义。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陆铭教授认为, 养老保险城乡转移使得保障能够异地携带, 对促进人口跨地区流动, 提高劳动力水平和推进城镇化进程都有促进作用。4) 平安养老保险董事长杜永茂表示, 国家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互不打通, 是一种碎片化的状态, 实施三大保险制度之间的顺畅流通, 无疑能够打通各项制度之间的壁垒, 堵塞部分人群同时参加各种保险, 多领国家养老补助的漏洞。
2014年2月21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和2月24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暂行办法》, 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 新办法表明我国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 政策在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它将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架起桥梁, 让更多的参保人能够便捷流动。
《暂行办法》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即可自由衔接转换, 且无论如何转换, 都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累计计算权益。两个文件的出台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重要措施, 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社会保障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的实际行动, 也是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重要任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转换的实施, 必将使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内的融合度更高, 制度之间的衔接性更好, 使亿万参保群众从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中获益更多。
4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主体及实施办法
4.1 设计理念
主体是指在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流动的农民工, 以及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当一个人参加了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时, 尽可能引导到能够领取到较高待遇的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都参加, 尽可能引导其向职工养老保险转接) 。
4.2 何时办理接续
由于就业不稳定, 大量农民工经历“进城—返乡—再进城”, 有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经历“就业—失业—再就业”, 如果没有政策安排, 养老保险的累积就会有问题, 权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暂行办法》规定在参保者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 办理接续, 以避免频繁接续带来的成本。
4.3 具体实施办法
累加起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超过15年的可以在职工养老保险领取相应的待遇。同时, 把新农保或是城居保的权益累加过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不满15年的,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里结算。同时, 把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及利息全部转移进来, 合并计算个人账户权益。
4.4 归集关系
首先, 参保人员必须达到现有的法定退休年龄 (例如:男, 现在退休年龄为60周岁) ;其次, 由参保人自己确定。1) 是领取城镇职工的待遇, 还是城乡居民的待遇, 并且确定领取地社保机构。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职工养老保险, 参保者要向领取地的社会保险机构提出申请, 并填写《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 然后出示社保卡和居民身份证, 按规定办理。3) 职工养老保险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同样要填写《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 出示社保卡和居民身份证, 同时还要出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参保缴费凭证。
4.5 待遇的领取
参保者在办理待遇领取时, 社保机构除了结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本身应该领取的待遇外, 还要凭灵活就业人员开具的参保凭证把职工养老保险的权益加进去, 待遇领取地的社保机构应与凭证对应的社保机构进行联系, 获得参保者更加具体的参保资料, 把所有的权益累加起来, 进行退休待遇的测算。
4.6 重复缴费要清退, 重复领取待遇要归还
对重复参保缴费时段, 保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因为重复缴费信息只有在办理制度衔接手续时才能发现, 所以要先转后清, 由转入地社保机构清退, 无论哪个制度领取待遇, 只退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缴费时段相应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本金, 政府补贴、利息部分和个人账户金额合并计算待遇。核定重复领取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金额, 通知参保人退还, 参保人退还后, 再将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 (扣除政府补贴) 退还本人。
5 结语
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了养老保险制度过去条块分割、城乡断裂、碎片化的状况, 确保了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制度, 但是, 仍有为数不少的人游离在这个保障体系之外,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相互转换的政策出台, 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增强各类人群的参保积极性必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扫清障碍。
【居民养老保险认证报告】推荐阅读:
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研报告06-06
关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社会调查报告10-20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理流程11-0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汇报12-07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如何计算10-21
镇召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07-21
镇巴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06-24
龙里县举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发仪式06-28
长丰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问答10-13
青岛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经办规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