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集(精选7篇)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肖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1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2、《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14、《折杨柳》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15、《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6、《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17、《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18、《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9、《赠崔侍郎》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洛阳因剧孟,托宿话胸襟。
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
君乃輶轩佐,予叨翰墨林。
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
20、《渌水曲》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21、《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22、《赠柳圆》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一本爱的纪念册
诗是生命本真的流动。在诗集《忧伤的情欲》中, 周国平诚实地表达了他对诗歌、自然、爱人、哲学等点滴细微的感悟和思索, 这本诗集也毫无疑问成为了他“感情的日记”[1]。带着诗人的眼睛, 作者很容易发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温暖。诗集中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贯穿在整本诗集中。诗人坐在“困倦的列车”上, 路灯“照亮一棵合欢”, “合欢垂着粉红的长睫毛/用娇羞的吻/为列车里唯一的不眠者/把寂寞驱散”《合欢》) ;“淡淡的晨月/挂在黎明的腮边的/一滴金色的泪” (《晨月》) ……诗人用自己画家的眼睛、敏感的心灵, 在与自然的交互中, 温柔细腻的情感随着指尖如月光流泻, 氤氲缭绕, 对自然的赤子之心溢于言表。学哲学出身的周国平, 在他的诗歌中也没有放弃执著思考人生的灵魂跋涉。“一切终将消逝/只剩下回忆/沉重的/或破碎的”, “一切终将消逝/什么也不再剩下/永远的/永远的” (《一切终将消逝》) 短短的几句诗行, 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不经意间一次次向哲理深沉的回眸, 向生命逼索的诗意。诗集中, 周国平也留下了许多爱的短章。“别问我我不知道/我等待的究竟是谁/我只知道她来了/我一眼能把她认出” (《等待》) , 爱到深处, 诗人的愿望就只想和自己心爱的人, 单独在一起, 远离人寰, 不被世俗打扰;“我把她的小酒窝/吮了又吮——/这么小的小酒杯/能饮一百盅//我把她的小手掌/掂了又掂—-诗人在这里把恋人完全当成了自己心爱的孩子, 对其疼爱之情也许只有用这通俗而热辣的民歌才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周国平在他诗集的最后几首诗中也流露出对女儿的挚爱之情。“女儿是水/在父亲的心里温柔/把荆棘丛生的记忆/温柔成一种倒影” (《女儿》, 1991.4) , 看过周国平长篇散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自白》, 我们知道诗人和雨儿的女儿妞妞在1991年不幸去世, 这首诗表达的正是一个父亲在失去自己最爱的女儿后, 内心那种沉痛的悲伤。
一份“爱与孤独”的哲学
在《忧伤的情欲》这本诗集的扉页前[2], 周国平留下了这样四句诗行:“我走进一个长长的寂寞/在这世界上/谁渴望爱/谁注定孤独”, “爱与孤独”, 这两个在周国平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字眼, 成为我们解读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把关键钥匙。一个热爱诗歌、钟情于大自然, 喜欢思考体味人生, 同时有着炽烈爱欲的诗人, 他的情欲染上的竟是幽幽的感伤, 这其中的原委或许只能在诗人“爱与孤独”的哲学中找到答案。周国平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爱与孤独其实是同一种感情, 它们如影随形, 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时, 我们便愈是怀着强烈的爱之渴望。[3]”与诗人在诗集中多次表达他的爱一样, 在诗集中周国平也多处表露他的孤独。周国平把孤独分为两种, 一种是灵魂上的形而上的孤独, 一种是人世间形而下的孤独 (即孤单) [4], 我本人认为, 诗集中所透露出来诗人的孤独感应是两者兼而有之的。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毕业的周国平已经36岁, 此时他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缔结的一段婚姻, 人到中年, 情感上暂时的空落, 加上长期哲学浸养所养成的敏感多思, 不难想象, 此时的诗人周国平是多么孤单而又容易陷入孤独, 我想这就是他在诗集的开篇所写“我哭了/因为我只有诗”时的心境。与一般人对待孤独的态度不同, 周国平是“怀着孤独, 离开人群, 来到郊外。自然也许能缓解诗人的孤独, 但诗人对情人的渴望与爱恋所造成的孤独却是自然也不能排遣的。爱使诗人的孤独变得温暖, 爱也升华了诗人的孤独”。
一种独特的存在
《忧伤的情欲》这部诗集绝大部分写于80年代, 周国平写于同时代的诗歌既非“朦胧诗”, 也不“新潮”, 他只是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作为诗的底蕴, 表现生命的经验和独特感受, 在语言的朴素与纯净中表达没有丝毫装饰的情感, 同时, 他也能从日常与自然中提炼挖掘出内在的哲理, 使整本诗集既有情的浓度又有理的深度, 这不能不说是80年代中国诗坛的一份独特存在。周国平诗集中的诗大多短章, 略带忧郁、淡泊如月光的语调, 舒缓有致的内在情绪节奏。应该说周国平的诗歌源于他对瞬间感觉的捕捉, 而“感觉的智性、精神化, 以及内省的想象力所形成的诗性直觉燃起的火焰, 却是诗唯一的通道[5]”。他的诗歌没有诗坛的“喧嚣与骚动”, 有的只是面对自然人生的冷静正视与体悟甚至超越, 诗集中所散发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情韵, 诗人对爱与孤独的独到体验, 配上诗人朴素凝练、意境深厚的语言, 读来韵味深长, 别有洞天, 在日益“口语化”、“叙事化”, 情感逐渐风化、越来越读不懂的当代诗歌面前, 它的存在无疑让读者在人心的沙漠中发现一处绿洲的存在, 那里生长着鲜活的生命情韵和清明的理性。他的忧伤是一种“学者式的忧伤”, 他已把它用诗与哲理升华, 他的情欲是一种“透明的情欲”, 那是诗人内在爱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司马晓雯, 陈丽.智者灵魂的跋涉:周国平散文的一种解读[J].江汉论坛, 2006年第6期.
[2]周国平.周国平文集[M].第一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 第187页.
承载着太多的梦想,父亲结束了五年大学生活,等他走出校门,才发现所学的技术在国内暂时还没法应用,最后被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喝茶、看报纸。父亲不愿虚度年华,原本只会俄语的他,在那段时间自学了英语。随后,他离开单位开始了外贸生涯。多年以后,父亲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外贸公司。
每当我写不出作文请教母亲(母亲和父亲当年是同班同学)时,母亲总说:“问你爸爸呀,他当年在大学可是诗歌王子呀。”我曾经对这话很怀疑,父亲是正宗的理科生,况且东北一向不产才子。
一天下午,我为了找英语资料,无意中翻到了父亲的一些东西。在那个纸箱中,有一摞摞的《星星》诗刊,那么多,那么新,仿佛不曾翻阅过。在《星星》诗刊下面,是一本本诗集,顾城、徐志摩、雪莱、海涅……有很多还是俄文的。那本海涅诗集,大概父亲很喜欢,写满批注,纸张也已泛黄,定价不到1元。在诗集下面,出现了几本杂志,仔细一看是叫做《沙洲》的诗刊,最后还剩下几本用牛皮纸包封面的笔记本,里面都是父亲写的诗。看着就觉得父亲的印象模糊了,不再是那个总有电话,开口闭口海关、验货、出口的人了,而是一个怀揣着诗歌梦,穿梭于图书馆与实验室的大学生。
我也终于明白,父亲那支大学时用过的自动铅笔为什么到现在还用,父亲为何一有空就坐下看书,而不像很多人那样看电视、上网。父亲一直有一个文学梦,但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让他别无选择。在大学里短暂陶醉后,生活又迫使他奔波。
父亲只是普通生意人,没有雄厚的资产,但他依然让全家人过得舒适。宽敞的住房,便捷的轿车,都是父亲操劳的见证。父亲常安慰我:“学习放松些吧,你上大学的钱已经准备好了。”在家里有事时,父亲也总说:“交给我吧,最近不是很忙。”在生意上父亲一丝不苟,他总是把每一笔账每一批货弄得明明白白,并且总是告诫手下的员工:“发货一定要当心,不要让海关不明白而截下。验货也要当心,不要把次品弄回来。”
时间不早了,听到父亲熟悉的停车声,看到他背着电脑包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原文:
念家——李白
黄泥直下无青天,【相和歌辞·公无渡河】王建
海上云尽月苍苍。【江上有怀】王适
波涛塞川如叠坂,【公无渡河】王建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 夜】薛能
娼楼两岸临水栅,【江 南 行】张籍
被发奔流竟何如,【相和歌辞·箜篌引】李贺
抓花百树障去路。【春日出苑游瞩】李隆基
网友恶搞篇:
黄泥直下无青天,
海上云尽月苍苍。
波涛塞川如叠坂,
嫖姚家宴敌吴王。
娼楼两岸临水栅,
被发奔流竟何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我形象地感觉到了月亮,让我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让我看到了祖国山河的壮观美丽,让我看到寄托情怀于山水之中的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感觉到朋友分别时的离情别绪,让我看到了注重友情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思乡情怀,让我看到了思念故土的李白。
虽然上面这几首诗写得很生动,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写的那首《行路难》,我被诗人所表现的豪情壮志吸引了。这首诗的内容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描写了:李白的朋友设下盛宴为他送行,爱喝酒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痛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李白连续用了几件很难做到的事情,表达自己一生坎坷的遭遇。诗的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了他的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对苍茫大地始终保持真诚而朴素的生命情怀是诗人远村追寻、张显和始终贯穿的主题。那种深沉的人文思考,那种无法排遣的世俗情结,那种散落于山山水水间的孤独景深和理性光辉,使他的诗拥有一种格外感人的力量,同时赋予诗歌独特的质素与迷人的光华。评论界普遍认为,现代诗人是无根的一群,但远村和多数陕西诗人显然与当下所谓的现代诗人不属于同一个类型,远村是有根的诗人。他的根就在这苍茫的大地上,就在这苍茫大地的无数苍生身上。正如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在序言中所说:“诗人更关注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开始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现实真相的批判。”
我时常想起陕北想起养育我的村河/葬我先祖的高坡羊在崖畔上吃草/狗把鸡撵上了树梢顽皮的孩子一闪而过——《我时常想起陕北》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记忆永远是远村的牵挂,并且激发着诗人蓬勃的诗情,让诗人为这片土地深情而歌。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远村一直热衷于歌颂他的母土,他的组诗《民歌部落》以细腻明净的语言深情满怀地向我们诉说着亲人的故事,任凭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跟随诗人的背影来到故土深处,倾听大地的心跳,情感朴素真诚,感人肺腑,笔法老道精当,直达精神内核,十分难得。
大的骨头最硬挖苦菜的妹子/挖到他的苦根/看到东边的红大隐进森林/———《大》
妹是天底下多情的女子/月上柳梢头/妹梦见一个叫轩辕的酋长———《妹》
这样的诗句令人潸然泪下。正如远村所说的,陕北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男人梦见的就是貂蝉,天底下最好的女子,而女人梦见的是酋长,是天底下最勇猛的男人。诗人以一颗敏感之心,行走在苍茫大地上,在岁月深处努力挖掘出熠熠闪光的部分,并小心地纳入诗行,这种朴素的乡村原生态情怀,最动人心。
远村是从陕北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都市的,所以和其他诗人一样,对故土村庄怀有特别深厚浓郁的情感。远村笔下的村庄虽然贫穷落后、萧索荒凉,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大地的苦难没有使他忧郁消沉,就像聂鲁达歌颂智利的山川、土地、人民,米斯特拉尔歌颂凄美浪漫的爱情一样,诗人满怀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感谢乡村,讴歌故土,热情赞颂素朴醇厚的乡村之美,这种情感是真诚动人的,发自内心的,从而使他的诗歌既自然明朗又意蕴深沉,更洋溢着温暖、向上、阳光的味道。无疑,这正是远村诗歌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有消息传来陕北大地危机四起/下地的种子在黄土中风干/老鼠白天到锅沿上跟人夺食
我从心里否定了传闻,多么好的地方/男人英武得像个骑士女人们生长美丽/民歌的山坡上一群羊啃着青草———《陕北来的消息》
北方的星光照穿地上的葵花/我守护带露的梦乡/我跟树上的阳光一起长大———《北方》
这就是陕北,一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却生生不息地生长着一茬茬男人、女人和民歌。
远村的诗作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语言飘逸灵动,节奏缓慢抒情,结构精巧,视角独特,意象鲜活,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优雅、醇正的美学趣味。他对生活的深沉思考与对生命的深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力度,拓展了诗歌的内涵空间,使他的诗作轻灵舒缓的同时不失厚重深刻,极为耐读。
矢死靡他型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赠给你琼瑶,不仅是为了回报,是想和你永相友好的定情之物啊。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虚词)!不谅人只(虚词)!出自《柏舟》,一名少女爱上河中泛舟的少年,一心许配给他,永无二心,但受到母亲的阻拦,于是最后发出了“之死矢靡它”的誓言,并愤慨叹息:母亲啊,天啊,你们怎么不理解人呢。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首诗原指士兵之间的盟约,生死共存。之后成为无数“有情人”心里的浪漫爱情典范。
挥剑斩情丝型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是中国早期的情歌,大概是:你要爱恋我,就该提起裤腿趟过洧河。你要是不想我,难道就没有别的男人了吗?你也太狂了吧。说得大胆、自信。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诗经》中著名篇章《氓》的结尾,女主人公被弃,先是回忆了言笑晏晏的美好和当初的誓言,最后决绝地喊道:“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正你无情无义不念旧情,就这样一刀两
斷吧。
闺怨缠绵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即使我出于矜持不好意思去看你,你为什么不主动前来呢,连个音讯都没有,真是太过分了。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除了三秋,还有“如三月兮”和“如三岁兮”,初恋的热烈和深情,表达得恰如其分。
为君憔悴型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头发未经梳理,像飞散的蓬草)。岂无膏沐(女子修饰用品),谁适为容?这大概是“女为悦己者容”的最初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