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3篇)

《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清城中学 潘带娣

【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字词和翻译;

2、诵读课文,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屠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教学方法】

诵读,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狼》是《聊斋志异》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阅读,所以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便于因势利导,将学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思维活跃,对生动的情节、蕴含的道理产生较深切的感受。

其中文章第三、四段描写,精彩生动,值得细细品味。【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温故知新

1、解释加点词。

(1)屠自后断其股()(2)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4)顾野有麦场()(5)弛担持刀()(6)狼亦黠矣()

2、翻译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复述故事

提示: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A设置环境。B添加动静。C加上声色。D安排远近。E配上衬景。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三、复述故事

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 2 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四、细读课文,分析形象。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请用如下句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 的屠夫。这是()描写。

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 的狼。这是()描写。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

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运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五、探读课文,理解主题。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六、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律菲宾和美国在南海军事演习、日本渔船队赴钓鱼岛,面对这些外来邪恶势力的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智慧能战胜一切。愿同学们努力学习,增长才智。在生活的困境中,积极开动脑筋,用智慧战胜它。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册的练习

《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爬山》。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拿起笔, 跟老师听写词语, 看谁能笔下生辉, 既写得正确, 又写得漂亮。 (又弯又窄、山路崎岖、沉静;慢条斯理、洞穿人心、智慧;似懂非懂、自以为是、逞强)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是描写青山的, 第二组是描写父亲的, 第三组是描写我的。) (相机板书:青山父亲我) 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说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青山那里, 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 我学到了智慧。)

二、围绕主线, 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 (1) “沉静”和“智慧”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 (3)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我”和父亲有几次对话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认真读读“我”和父亲三次对话的内容, 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品词析句, 解疑明理

过渡: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父亲的三次对话。

(一) 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 谁来读一下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指名读)

2. 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去掉“格外”行不行?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你的理解。

3. 你还有疑问吗? (学情预设:“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征服自己?)

4. 面对父亲的教导, 儿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

5. 我们刚才采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呢? (出示:联系上下文) 我们理解句子还有哪些方法呢?

6. 小结:“我”和父亲满怀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爬山, 终于登上了山顶, 最终征服了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二) 我和父亲第二次对话。

过渡:父亲身上还有什么智慧?“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呢?让我们走进“我”和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课件出示5、6、7自然段)

1. 同学们想象一下, “我”和父亲登上山顶后心情怎样?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诗句或名言来说说。

2. 父亲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语气?什么是“慢条斯理”?

3. 同学们想想, 这一次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父亲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我明白了爸爸告诉我做事要尽心尽力。)

4. 那作者认为自己尽力了吗?从哪里看出来?“自以为是”什么意思?

5.小结:做任何事, 都要尽心尽力。 (板书:尽心尽力)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三) “我”和父亲第三次对话。

1.“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 父亲的智慧呢?“我”和父亲的第三次对话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出示8、9自然段)

2.“逞强”什么意思?“逞强”也是一个十岁孩子做事的态度, 这时最需要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 用心体会。所以父亲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树林的草地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3. 你想不想跟文中的孩子一起去听听山林的声音? (播放音乐)

4.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

5. 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这段话?

四、朗读感悟, 总结全文

1.在爬山回来途中, 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学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要把学法的指导与语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思考的过程,学与思是相互融合的,让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在有趣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韵味。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让孩子喜欢的。

教学目的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默读课文,了解默读的方法,初步掌握默读的技巧,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背诵课文,学会把心中的感受通过声音、表情形象地表达出来;积累句式和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头尾,制造悬念

1.昨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了《学棋》这篇课文,谁能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可稍做提醒:开始怎样,那后来呢?)

边交流边板书: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2.老师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写了出来(出示第一段和最后段),大家读读。老师有个要求:边读边想,读出你的感受。

自由读。

指名读第一段,有不懂之处吗?

“能手”是什么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出示表格)

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远近闻名,这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来,再读读这一段,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3.正因为如此,(引读第二段的第一句)

4.可结果呢?(引读第三段)

出色的棋手,也叫________,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一读。

那另一个学生呢?成了这样的人,心里________。

再读读这句。

就这样边读边想,读书就成了享受,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故事的大意。这次没有老师提醒,相信这次会读得更好!

5.读到这儿,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酝酿问题、交流问题并归纳问题:为什么两位学生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学始于疑,同样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孩子心中的疑问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材本身上来,对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重点突破,掌握学法

1.这问题第二段已告诉我们了。打开书本,自读第二段,不过,老师提个要求:

出示:默读课文

什么叫默读?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关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后交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边板书:

专心致志也叫

走神________也叫________

3.我们先来看看专心致志学下棋的学生吧!学生把书合拢,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要求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象,想想这位学生学棋的样子,好吗?

想好了吗?谁愿意读一读,读出你的想象!

指名读。

我看见了,多认真的孩子呀!

他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他还可能:他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多啦!

走路时,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多舒服啊!

________,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

是呀!你看他不明白的地方,还有问上几句。

来,一起来在脑中记一记,记住这位认真的好孩子。

面对这样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4.那另一个孩子呢?这一次小朋友还是默读,边读边在脑中想想,行吗?

(巡视时,相机提示:瞧,他的表情在告诉别人,他看到了________!他的眼睛会说话)

大家一起读,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声音告诉大家吧!

对不起,打断一下:你看到美丽的天鹅飞来,会是怎样的心情?再试一试。

人总犯错,错了就改才有进步,可那人——这种人你对他有什么看法?来,再试试!

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就把不认真孩子的形象记下来。咱们再来想一遍,这次老师不提醒,有信心读好吗?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想对他说什么吗?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这个要求是第一次出现,因此,既要让孩子明白默读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技巧。技巧只能在应用中学会,通过两种画面的想象、体会,孩子就能初步掌握默读这一技巧。】

三、扩展延伸,积累句子

1.来!吸取他的教训,记住他的优点,边读边想,把文章美美地享受一次吧!

2.后来,那位没有多大长进的孩子长大了,也有了一个儿子。一天,他送他的儿子去学校了,他反复地叮嘱孩子:儿子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也想送他几句话。(即练习六中的“读读背背”)

出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读读、背背。

《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老汉语言的研读,使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老汉的镇定从容形成鲜明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

《桥》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洪水袭来时,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是人们唯一的生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踩死、淹死的人更多)

师:村民最终获救了,这是在老汉简简单单的四句话中实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至23自然段,找出四个描写老汉语言的句子。师: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老汉的四句话分别是在怎样危急的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划出关键词。

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在怎样危急的情况下说的?

师:同学们,求生是人的本能,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人们惊慌失措,但是有一个老汉却没有独自逃生,那么老汉有没有机会独自逃生?从哪里看出来?

(2)师:如果老汉独自逃生,村民会怎样?

师:所以老汉不能逃,而老汉的出现,居然使原本争先恐后逃命的村民停住脚?为什么老汉能使村民在如此危急的时候停下脚步?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师:因为在村民眼中,老汉是一座山。

师:看着这乱哄哄的人群,望着这汹涌的洪水,老汉心里急不急? 师:所以他用沙哑的声音大声喊道(全班再读第一个句子)。师:排到后面去意味着什么?(板书)

师: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独特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谁来?

第二句:

师: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师:党员的话是什么意思? 师:老汉的话是什么意思?

师:任何时候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配得上党员的光荣称号,然而这时却有人说“党员也是人。”老汉的心情会怎样?(失望、生气、难过、憎恨)所以他冷冷地说!……

第三句话:

师:这句话是在怎样危急的情况下说的?(是在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着舔着人们的腰的情况下说的。)师:刚才还是没腿深的洪水,眨眼的工夫就已经来到了腰际,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那危急的氛围吧!(是在党员挤占逃生队伍的情况下说的)

师:联系下文我们知道他揪出的是他的儿子,但是我想问一句,他希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先走?

师:如果他让自己的儿子先走会怎样?

师:一个党员,在面临死的危险的时候,丢下全村的老百姓,只顾自己逃生去了,老汉看到这一幕生气极了!所以他大声吼道:“引读句子3”,(指名读)

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从哪个动词能看出他的凶?(冲、揪)。师:请你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3——4个)

师:排到后面去意味着更接近死亡?(死亡)可这个小伙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啊!此时此刻,老汉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党员? 师:在老汉的眼里,这个小伙子是儿子还是党员?

第四句话:

师:这句话是在怎样危急的情况下说的?

师:这时的洪水已在不经意间爬上了胸膛,就连木桥也开始发抖,发出痛苦的呻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时间就是生命,哪还有时间废话啊!此时此刻,他是一个父亲还是党员?

师:一个“吼”一个“推”字,是父爱的完美体现。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想把孩子推向生的彼岸。请你们来催小伙子快走。师:容不得多想(指名读)师:请你催得再急一点…… 师:大家一起催……

师:当危难来临时,面对村民和儿子,他是一个党员,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村民)

师:当危难逼近时,剩下他和儿子时,他是一个父亲,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儿子)

师:如果说第一次吼是极其生气的话,那这次吼就是极其(担心)师:可就在这时,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请同学们读课文的21--23自然段。

学习21——23自然段

师: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消失在洪水中——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你们觉得老汉会喊些什么?

师:他到底要喊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但我们相信那一定积蓄了父亲所有的爱,全部的愧疚。

学习24——27自然段:

师:同学们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和他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师: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勇敢无畏)

师:这位可敬的老党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镇定从容地指挥村民逃生,他为村民架起了一座什么桥?(生命之桥)

师:而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密切党和群众的桥梁啊!(板书:桥)

(八)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看看下面的视频……我看见有些同学眼睛泛着泪光,看着这一面面党员敢死队的旗帜,望着这一排排的棺木,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些最可爱的人说?拿出你们手中的笔写下来!

师:像老汉这样大公无私、勇敢无畏、顾全大局的好党员,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应不应该记住他们? 板书设计:

16、桥

死---------生 党员----------群众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行词串

2会写红花水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后两行词串

2、会写火、山、木、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行词串

1、导语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玩了————公园(教师手指黑板引导学生齐说)

2、复习前两行词串的读音

(1) 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哪个小朋友能上来指着图画说给其他小朋友听?

指名2—3个学生回答

(提示句式:来到公园,我看见了——————)

(2) 你们喜欢这些美景吗?

就请小朋友带着喜欢的心情把前两行词串读一读、

3复习生字:小、红、花、水

(1) 过渡:公园美景大家记得不错,那四个生字还记得吗?

(2) 打开公园游览图(一张画着课文插图的纸,在景物与游乐项目的旁边有一个空格前两行学过的词语除“小红花水”外出示在空格中),看看图上景色的名称写完整了吗?

如果没有你们能互相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吗?

(3) 写的时候注意笔顺、笔画

(4) 小朋友写得真不错,看来上节课你们学得很扎实, 我们一起来表扬自己、

二、新授后两行词串

1、过渡:其实,公园里不但景色美丽,还有很好玩的儿童乐园呢、你们想去玩一玩吗?

好,老师答应你们,只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要把这些游乐项目的名称说准确,行吗?

2、新授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在儿童乐园里,你看见了哪些游乐项目?谁能上来指着图画告诉大家?

(2)老师发现有两个游乐项目的名称很难念,你们能把它念准确吗?

师:(拿下“转椅”或“荡船”词卡)谁已经认识了?

生:我已经认识它了,它叫“荡船”。

师:你能做小老师领着大家拼读吗?

生:d—ang 荡,ch—u—an 船。

师:船是一个什么音节?

生:三拼音节。

师:读三拼音节时要注意什么?

生:声轻介快韵母响。

师:请小朋友牢记这个拼读规则,再把船拼一拼。

(指名开火车拼读)

(以此法学习其余五个词语)

(3)去掉拼音后,小朋友还会认得刚刚结识的那些好朋友吗?

(开火车读不带拼音的词卡)

(4)看来,小朋友的确认识这些新朋友了,看,这些新朋友正排着队等我们呢,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3.巩固后两行词串的读音

(1)好玩的东西这么多,你最喜欢玩什么呢?

请小朋友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小照片,把它放在你最喜欢的游乐项目上,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最喜欢——————,你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感觉如何?

(2)哪个小朋友能把自己的照片带上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呢?

(3)老师觉得小朋友真幸福,有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供你选择,可是你们知道吗?在山区有许多小朋友连公园也没去过,更别说游乐项目了,你们愿意把这些好玩的东西介绍给他们吗?打开公园游览图,拿出剪刀,胶水,及词条把图上游乐项目的名称标好。

(4)山区的小朋友如果看见了这幅公园游览图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5)公园又美丽又好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4课内延伸

(1)过渡:读得真好啊,你们愿意到公园去玩吗?

(2)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找到好朋友一起玩,还可以上来跟老师一起玩。

录音机里播放欢乐的音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上面玩,其余学生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按照后两行词串的顺序模拟玩时的动作,一边玩一边说:“转移转转转(小朋友手拉手转圈),小火车呜呜开(一串小朋友排成队作小火车),注意我们快要钻山洞了(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做山洞,其于小朋友作火车开过去),钻出了山洞玩滑梯(用手势表示),一滑滑到荡船边(两个小朋友手拉手荡过来荡过去)骑上小木马,小木马驾驾驾。”

(音乐停,老师说:“小朋友,玩累了吧,回位子休息。”)

(3)小朋友,公园好玩吗?想到真的公园去玩吗?

那老师答应你们,可是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小朋友能把这四个字写好的话,老师就一定带你到真的公园去玩。

三.识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火”

(1)指名开火车读

(2)这个字经常和那些字交朋友成为词语?

指名学生给“火”字扩词

(3)这个字的笔画中有我们没有学过的吗?

没有

那谁能说说这个字的笔顺?

如果学生说对则加以表扬并让其他小朋友跟他说笔顺。

学生开火车书空并唱说笔顺

(4)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边写边说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巡回指导

2.出示生字卡片“山”,“木”,“马”,教学方法如上。

[课堂教学思路]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裘雅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的学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

1、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⑵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讲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⑴ 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⑵ 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基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二、“潮来时”,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看课件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教师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课件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课件。

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移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分析中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大潮这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潮前这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板书: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请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板书设计:

21观潮(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船长》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 镇定自若, 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 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 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目标预设:

1.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讨论学习、观看课件等方式, 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 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2.读中思考, 充分展开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学生的品德境界得到提升, 明白危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 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强化语言实践,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读中体验。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培养情绪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雨果的经典作品《船长》。船长哈尔威在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文中词句或其他词语进行表达。

2. 一位面对死亡镇定自若的船长, 一位忠于职守的船长, 一位舍己救人的船长已经让我们深深震撼, 今天, 我们再次研读雨果给我们带来的这个感人故事, 再次聆听来自船长灵魂深处的声音。

二、咀嚼语言, 感悟灵魂

1. 第一次命令。

(1) 课件出示:“大家安静, 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 其他乘客跟上, 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2) 读一读,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3) 出示第2自然段, 体会当时混乱的场面。大家为什么这样混乱?他们怎么想?

(4) 指导学生朗读“顷刻间……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从“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体会当时的混乱场面。此时此刻, 如果你就在这艘船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所以绝对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此时此刻, 船长只能“大声吼道”, 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听得到, 都冷静下来。

(5) 船长为什么能够这样沉着镇定呢? (经验丰富、敬业精神、非常专业。) 如果你是一名船员, 你会有哪些想法和做法?对这位船长, 你有什么看法?

(6) 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船长的话。 (相机板书:镇定果断舍己救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船上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和各种表现, 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 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与文本对话的逐步深入, 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2. 第二次命令。

(1) 过渡:这是在整个抢险过程中, 船长下达的第一次命令, 后来船长又发出了怎样的命令?找一找。

(2) 课件出示:“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 (指导学生读一读, 揣摩船长的想法, 说说你的感受。) 师加以引导:作为船长, 他的职责是保护乘客的安全, 而此时, 哈尔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

(3) 出示第5自然段, 边读边悟。甲板上的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 (一窝蜂。)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你从这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 (险些把小艇弄翻了;拼命维持秩序;简直像疯了, 乱得不可开交。) (情况紧急, 可能船毁人亡, 千钧一发。)

(4) 分角色读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提醒学生快读, 急促而有力, 争分夺秒。) 从这段话你又看出这是一名怎样的船长? (相机板书:果敢机智关心妇女)

(5) 轻声自读22~25自然段, 思考:命令下达后情况怎样?议答。课文中哪个成语可看出? (井然有序。) 为什么人们会自觉听从哈尔威船长的话?

(6) 船长的第二次命令起作用了吗?有人说男人是怕被打死才守秩序的, 你认为呢?船长会开枪吗?为什么?人们遵守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被船长的言行所感染、所震撼, 没有人会违背他的意愿。)

课件出示:“哈尔威巍然屹立……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出示船长站立船头的图片, 逐渐高大起来。看图片, 听教师范读。学生也跟着音乐朗读一遍, 感受船长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与果断。通过朗读和讨论, 让学生在语言的诵读和思维的撞击中, 对课文内容深刻领悟,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3. 第三次命令。

(1) 过渡:还找出船长的其他命令了吗?课件出示:“快救克莱芒!”这句话体现出哈尔威是怎样的人? (板书:关爱孩子)

(2) 小结:在整个自救过程中, 哈尔威船长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为了乘客和船员的安全, 他临危不惧, 镇定果断。

三、激情诵读, 升华情感

1. 反复吟诵:“20分钟到了, 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 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2. 如果你就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 此时已经被救上了“玛丽”号巨轮, 可回头望去…… (生有感情地读。)

3. 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船员, 你们在船长哈尔威的指挥下, 挽救了所有乘客的生命, 此时你们也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再读。)

4. 如果你就是那个见习水手克莱芒, 在船长的关爱下, 此时也已经脱离了险境, 可回头望去…… (指名学生再读, 反复体会船长的伟大人格。)

5. 出示哈尔威船长图, 逐渐放大!同时播放音乐, 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29自然段。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 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样的疑问呢? (就船长为何不自救进行小型辩论。)

6.船长哈尔威多么崇高, 多么伟大, 大作家雨果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生齐读。) (板书: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师:同学们, 这样的英雄怎能不激起我们的情感, 那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对哈尔威船长表达你的心声吧!学生根据课件提示, 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写出心中想要说的话。 (生交流心里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 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 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四、总结延伸, 提升境界

1. 师总结:面对生死的考验, 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害怕和惊慌, 这是正常的表现。但在船长哈尔威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却是镇定自若、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视死如归, 这就是英雄本色。

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

2. 课件出示“9.1 1”美国世贸中心被轰炸的相关图片和一篇华人亲历者所撰写的关于当时人们有秩序地逃离现场的描述。

3. 学生自由交流读后感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难来临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

4. 布置作业。

(1) 查查大作家雨果的资料, 读读他的有关书籍。

(2) 背诵课文中感人的片段。

设计意图:夯实学生的语文积累, 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总评: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鸟岛,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西皮小岛是个闻名中外的鸟岛。每年春天,天气温暖,湖水解冻,鱼虾成群。到了六月,这里更热闹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板书:热闹)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感受到鸟岛很热闹?(点击: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词语变色)

(1)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2)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多媒体播放鸟岛录像片段,进行说话练习)

填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3)学生自由练说。

(4)指名说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出示夏天鸟岛热闹的情景,利用媒体,借助 “视频”这一手段,给学生对鸟岛的认识带来了感性体验。播放了群鸟在鸟岛上的场面,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抓住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怎样读才能读出鸟儿多,鸟岛很热闹?(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1)指名讲 (鸟窝多、鸟蛋多),你从个词感受到鸟窝多、鸟蛋多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2)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处再请人补充。

(3)“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 ),鸟窝多(),鸟蛋多( )。

【设计意图: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课文。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 ),他们(),随手( ),可是(),因为()。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爱鸟护鸟。

4.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因为——(引读)

5.有感情地读描写人们爱鸟的句子。

6.看图:如果我们也在鸟岛上游玩,这时看到有人去捉鸟,或去拿鸟蛋,你该怎么做?(板书:护鸟)

看,蓝天碧水间,鸟儿飞得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呀!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培养学生爱鸟、护鸟意识。】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总结:只有人们把鸟当作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没有侵犯,没有伤害,和睦相处,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神奇的鸟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当小导游,介绍青海湖鸟岛。

板书设计: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爱鸟护鸟)

鸟蛋多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的第一部份,谁来说说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生:洪水来临时,人们朝木桥拥去。

2、师:下面,老师再把这一部分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回忆:①这是什么样的洪水;②人们为什么要跌跌撞撞地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

3、师配视频朗读。

4、师: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洪水?

生1:这是来势凶猛的洪水。

生2:这是势不可挡的洪水。

5、师:人们为什么要跌跌撞撞地拥向那座窄窄的木桥呢?

生1:因为各个方向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6、师:这座窄窄的木桥是乡亲们唯一的生命桥,在万分紧急洪水来临的危难时刻,一位党支部书记挺身而出,果断地指挥大家顺利逃生,这是一个怎样的党支部书记呢?下面就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8页。

老师把这一部分朗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位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7、师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8、师:课文中的老汉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与老汉有关的词句。(课件出示)

9、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批注感受。师提示:出声地读拿起你的笔边读边画,想想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10、师:谁来说一说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我从“拥戴”这个词感受到这个老汉很受全村人的爱戴。

师:说的真好,我们还能从“拥戴”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生2:我还从“拥戴”这个词中体会到老汉在村民中很有威信。生3:我体会到老汉在之前为村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师:你体会到„„ 生4:我从:“拥戴”这个词体会到老汉平时就一直做好事,为人正直,受到了村民的拥戴。

11、师:是啊!正因为老汉平时就是这样子,他才会受人拥戴,他才会在洪水来临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在木桥前指挥人们逃生,从“拥戴”这个词中,我们体会到老汉很多的品质,我们一起把这句话齐读一遍。[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拥戴的老汉]

12、生齐读“木桥前„„老汉”。

13、师:谁还从哪些话中体会到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5:“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说明老汉临危不惧。生6:“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老汉遇事很冷静。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6: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

师:为什么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呢? 生7:因为他很镇定。生8:镇定自如。

生9:因为他不像人们那样惊慌。

14、师: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像一座大山一样稳稳地站在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老汉的临危不惧:“老汉清瘦的脸上,预备起!”

15、生齐读“老汉清瘦的脸上„„他像一座山”。

16、师: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又写出了老汉 的临危不惧。[板书:临危不惧]老汉的临危不惧和人们的惊慌失措,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人们生的希望的靠山。正因为有了老汉这座靠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生10:第十自然段“老汉沙哑地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从“沙哑地喊话”,我感受到使使出全身的力气喊,他把村民的安危排在了第一位,他喊的声音很大,噪子都哑了。

师:是啊!因为喊的声音很大,噪子都喊哑了,老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里面有三个感叹号,同学们该怎么读它们?

17、指名学生读(谁来读这句话)生1:“老汉„„后边!”

师:你的声音很大,但是想想当时的环境。生2:“老汉„„后边!” 师:同学们,大家来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读? 师朗读:“桥窄„„后边!”问:“老师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大声这么快?” 生3:因为当时时间很紧迫,时间就是生命,不能耽误。师:对,时间就是生命。生4:因为正面临着死亡!师:正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生5:因为当时人们都乱哄哄的。

师:是啊!如果大家要是没有像老汉说的那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啊?

生6:大家要是你拥我挤地过桥的话,那座窄窄的木桥就会坍塌,一百多号人都会有生命危险。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汉喊的话。

18、生齐读老汉喊的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9、师:老汉的声音是沙哑的,但是沙哑的背后却是如此的坚定。可就在此时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请问:这个人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1:他要保住自己的生命!20、师:老汉是怎样回答的? 生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老汉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3:他觉得这个人不配当党员!师:为什么他不配当党员?

生3:因为他想排在前面,他把村民的安危排在自己的后面。师:他不顾村民的安危,还有没有? 生4:因为他贪生怕死?

师:他贪生怕死,想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你可以怎么样啊? 生齐说:“可以退党!”

21、师:老汉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22、师:从“冷冷地”这个词你感受到了老汉什么样的心情? 生1:很愤怒。生2:很生气

生3:瞧不起那些只顾着自己的人。

师:是的,瞧不起,鄙视他们,让我们用鄙视的语气来试着读一读,“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23、师:正因为人们感受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竞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感受感受老汉的镇定,临危不惧,无私奉献,自由朗读!

24、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25、师:好同学,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把这一部分读一读,单号的同学读作者说的话,双号读老汉说的话,老师来读这有的人记得读出老汉沉着、镇定,冷冷的语气。

26、师生一起分角色读课文第二部分:

27、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关键词语,学习了课文的第二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同样的方法,再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老汉是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品质呢?画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语,批注你的感受!

28、生自由读文。

师:好,停下来。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生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我觉得他把生的希望让给老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党员,他是个优秀的党员,还是个优秀的父亲。

29、师:他从队伍里揪出的那个小伙子是谁啊? 生:他儿子!

30、师:此时老汉的心情怎样啊? 生:很愤怒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他很愤怒? 生1: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老汉很愤怒呢? 生2:孔道!师:还有没有 生3:“冲”!生4:“揪”

31、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了老汉的愤怒,你从中体会到了老汉什么样的品质? 生:我觉得老汉是个铁面无私的人? 师:为什么说他铁面无私?

生:因为他对自己的儿子比对其它党员要求还要严格。

32、师:是啊!让我们一起用愤怒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老汉突然冲„„凶得像只豹子?

33、师:这个小伙子被老汉揪出来之后是怎么做的呢? 生: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34、师:为什么小伙子要瞪了老汉一眼,才排到了后面去?想一想? 生1: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

师:是啊!我是你的儿子,你为什么不让我活着呢?还有没有? 生2:小伙子很不服气,他恨老汉,为什么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啊?我们来看一下,老汉把小伙子揪到了哪坐? 生3:最后面!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啊?

生3: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35、师:老汉为什么要把小伙子揪到位最后面呢? 生: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是这样的贪生怕死!

师:小伙子被老汉揪到了最后,那么小伙子之前可能会排在哪里? 生:老百姓的后面,党员的前面。

师:你是这样想的,我们就按他说的意思,小伙子排在了老百姓的后面,党员的中间,他没有像父亲一样站在哪儿啊? 生齐答:最后面!

师:那么父亲把他揪出来,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怎样啊?能像自己一样,站在最后面,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对儿子严格要求的父亲,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老汉的铁面无私(板书),你还找到了哪些话,谁来说一说?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老汉在最后危险的时候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师:看来老汉还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啊!还有没有? 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从“吼”这个字中我体会到他为儿子着想,他非常爱这个小伙子!

36、师:这个“吼”字在这里再次地出现,大家回过头跟前面的“吼”字对比一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面是老汉很愤怒,这里是老汉很着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先走!

37、师:是啊!这不仅是一位严厉的父亲,还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舍己为人,在关键的时刻,让自己的儿子先走。[板书:舍己为人]

38、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老汉的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生齐读“水渐渐窜了上来„„”。

39、师配乐朗读课文第四部分:“突然,那桥‘轰’的一声„„”

40、师:英雄远离了我们,他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直到这里,作者才把迷底揭开,原来老汉是那个小伙子的父亲,是啊!我们的心都为之而辱撼。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根据老师提示的情境,在后面续写一两句话。

[课件出示]:“爷爷,我们想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支书,我们永远想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好!停下来,哪些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说说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

41、指名字上到台上说。

生1:爷爷,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你没有自己去逃命,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座木桥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凝结了您好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严于教子的精神,它是一座以血肉之躯铸成的生命之桥。

师:是啊!同学们,她理解得多么深刻啊!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自己却被洪水吞没了,这是一座血肉之躯铸成的桥,说得真好!

生2:爷爷,虽然你只是一个老支书,但你的心是那样的铁面无私,你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们,牺牲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你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老支书,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师:是啊!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记住这位老支书的!

生3:爷爷,我们想您,您是一个负责任又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先 人后己的党支部书记,爷爷,不要走,我们会永远想念您的。

师:是啊!我们会永远想念这位老支书的。

生4:老支书啊!我们永远想您,愿您一路走好,天黑了,您的勇气会把路照亮,山陡了,您的精神会给它铺平,在人间您是村民们的靠山,在天堂您也一定是人们的老支书——泰山。师:说得多好啊!看来这位同学平时语言积累得很多,老支书在人间是人们的靠山,他的精神永远在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不倒的泰山。

师: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没不了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共产党员的格,俗话说:“爱民如子”,老汉却爱民胜于子。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胸怀可歌可泣。他不愧是令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

42、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以桥为题目,仅仅指的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生:不是。

师:这还是一座什么桥?

生1:这是一座用血肉之躯铸成的生命桥。

生2:这是一座老汉用自己的生命救了一百多号人的桥。

生3:这是生命桥,有了这座桥,村民们才能顺利地逃生,因为有了这座桥,才永远记住了老汉的英雄事迹。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他像一座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一座精神铸就的桥。师:正因为有了这样一座桥,老汉的精神才会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师:一场洪水淹没了一个美丽的村庄,淹没了这座窄窄的木桥,淹没了可歌可泣的老汉父子。下面请同学想想,从这场洪水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1:让我想到了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和最近日本福岛大地震中浮现出来的像老汉这样的英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他们作为我们的榜样。

师:是啊!让我们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在洪水之后,我们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让他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师:说得多好啊!洪水给我们带来反思,痛定思痛,我们一定要重建家园,一定要重建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3:洪水淹没了一个村庄,但洪水也让老汉的这种铁面无私、大公无私的精神浮现了出来。

师:同学们,一场洪水,让我们想到了很多很多,那就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把你所想到的写成一篇读后感。[课件出示]作业:

1、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理解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这节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文。知道这篇文主要写的是谁吗?(小英)一开始,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指名读文第一自然段。

2、【投影出示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3、听老师读画横线的话。

第一遍去掉“默默”,让学生体会“默默”说明了什么。第二遍去掉“总是”,再次体会“总是”说明了什么。第三遍去掉“一角”,体会“一角”又说明了什么。

整个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

4、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

、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的——(生答:痛苦、忧伤、寂寞),他常常会想些什么呢?

6、过渡: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但是有一事却彻底地改变了她,让我们先来看看改变后的小英。

7、【投影出示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这句话这样读行不行:她不再忧郁,她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甚至还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不行)为什么?(走进舞蹈房,更加说明小英敢于正视和挑战自己的缺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英呢?(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

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段吧!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

1、两段。)

8、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是……?(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从哪儿找到答案的?(指名读小英的来信)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二、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

2、指名读学生划出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你有没有感受到小英的变化?哪些变化?(鼓励学生用“先、然后、最后”来说,如:小英先是胆怯、自卑、痛苦,然后变得感动,最后是感激。)是什么让她产生这些变化的?(齐说:掌声)下面就让我们来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3、体会小英的胆怯、自卑、痛苦和无奈。

【投影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地想:。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4、体会小英的感动。

(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这掌声是什么?这掌声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2)从“骤然间”你能读出什么?(掌声响的突然,掌声响的让小英出乎意料)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掌声,小英内心是多么的——(生答:感动)

(3)【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齐读。此时小英在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投影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地想。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读出掌声的突然、读出小英的惊喜和激动)、体会小英的感激。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同学们把要对小英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小英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三、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学到这儿,你心中一定也有许多话要说吧!对于掌声或对于这篇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再次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一齐读读黑板上同学们自己对掌声的感悟。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试验的过程以及作者是如何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了解试验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作者怎么验证蜜蜂有无辨别方向能力并得出结论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生物学家法布尔继续观察、研究《蜜蜂》,板书课题。你们跟这可爱的小动物打声招呼吧。生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

第一組:好像、几乎、大概、推测

第二组:证实、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3.学生反馈写词情况。指名读读,你发现这两组词有什么区别了吗?初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我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 ),为了验证( ),做了一个试验,得出了( )的结论。

二、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生反馈,出示“听说”一词,理解“听说”的意思,感受法布尔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不肯轻信、盲从的态度。

3.练习用“无论……总是”说话。

学习第二自然段:理清法布尔实验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拿出笔做好标记看看法布尔试验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2.生汇报,用“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句式说,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看到这个试验经过你有什么疑惑?这些环节能少一个吗?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做事的严谨、认真、求实的态度。

4.出示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理解“推测”一词,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

5.生汇报,师出示句子:第二段最后一句。指导理解“几乎、大概”,再次感受作者用词准确、实事求是的态度。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作者不仅认真、严谨,还善于观察和思考。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蜜蜂找到家了吗?它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找找看。

2.生汇报。

预设:

(1)第三自然段: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指导学生带着激动的语气读句子。我从这个结果当中思考了些什么?请读读句子,认真思考: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2)第五自然段:有17只蜜蜂回来了。出示句子,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完成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体会叠词的妙用。作者得出试验结果: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的。

三、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法布尔通过试验最终发现________,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个结论让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课件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四、积累好词佳句,引入广阔阅读

1.把你喜欢的本课词语、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本里。

2.课余时间,请阅读下列老师推荐的好看的书:法布尔的《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赶海》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12

关键词:《赶海》,乐趣,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认识叹词,体会所表达的情趣;2.学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运用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朗读感悟,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小作者去,齐读课题——《赶海》。

2.同学们,听(播放大海声音),大海退潮了,这时海滩上的海货可多了,(点击)遇上这些“战利品”,站在大海边,你想填上什么词。出示:

填空:____螃蟹____海鱼____贝壳

学生填写后出示: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也许没去过大海,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3.让我们加大难度,再填一组“战利品”。出示:____海星____大虾____海螺____龙虾(要求填写的词语不重复)

4.(多找几人回答)这时,海滩边的人可多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5.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赶海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呀?

6.小结板书:趣。

(二)感受乐趣

1.都哪些有趣的事呢?让我们赶紧读读文章的第三小节。出示: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还可以同桌交流你画这里的原因。

2.汇报学习成果。

A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大屏幕出示句子)师:说说看,你为什么画这句呀?师:你可真会读书啊!能把这句再读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让我们像他一样,感受一下摸海星的乐趣吧!齐读!

B生: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1)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也三个字概括一下。(板书:抓螃蟹)(2)你们想来表演一下抓螃蟹吗?(3)表演前,谁有什么建议吗?比如两人角色怎么分?一个装螃蟹,一个当小朋友。(教师指导)(4)想演好这只螃蟹可不容易,这是只怎样的螃蟹呢?(东逃西窜的螃蟹)(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知道“擒”的意思吗?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选择哪种?演时得跑得快一些,横着跑呀!

C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说说看吧!生谈体会: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师:发出了疑问“咦”是怎么回事?那“哦”呢?生: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揣摩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它隐藏在里面的感情,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情趣。我们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2)你们见过戏台上的武将吗?对,威风凛凛的。在这里武将指的是_________?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看你们神气的样子,想对我说些什么呢?(3)怪不得我的脚那么痒,“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威武的大虾们,你们已经被我束手就擒了,别再那么神气了,快坐好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抓重点字词的重音朗读,理解文本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三)学习结尾部分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2)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3)这时,如果你站在海边,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4)(音乐)是啊!大海非常的安静非常的美。一路上,海风吹拂着,舒服极了,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课件《大海啊故乡》)

【设计意图:抒情的歌曲为学生创设了心灵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心情的理解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赶海的乐,也享受到了赶海的趣。】

(四)想象画面,拓展练说

师:今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赶海,领略了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其实赶海的乐趣又何止这些?(板书:……)咱们还可以在沙滩上(播放课件)下面就请同学们学着课文这个片段的写法回家后写一写赶海的趣事!也可以写写生活中你们经历过的趣事。

赶海时_______可有趣了!_________

【板书设计】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趣捉螃蟹

捏大虾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5、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6、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

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深入感知内蕴

1.(定格画面:神秘老人送来神笔)

师:有个小朋友也梦想着拥有一支神笔,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诗歌,《假如》(板书课题)

2.深读课文

①指名读第一节,了解神笔马良,明白“我”要给小树画什么。

讨论、交流:“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相机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小树、太阳、云朵图片贴在黑板上,创设情境,体会对小树的爱护之情。)

②小组学习二、三节

A.讨论:“我”为什么给小鸟画米粒?

设计意图:第二节的学习难点在于怎样让孩子感受:在饥饿中等待妈妈哺育的小鸟的可怜。通过第一小节的学习,孩子们已经产生了乐于帮助弱小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看到这些可怜的小鸟,自然会激起迫切想要帮助它们的愿望,从而更进一步地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融为一体的境界。

B.(观看视频:一个残疾的小朋友在屋内,透过窗玻璃看着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而自己却不能走出去一起玩的伤心、绝望。)

想像:西西有一双好腿后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第三节的学习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感受到西西没有腿,内心很痛苦。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残疾人的渴求,从而理解作者想给他画上一双腿,这样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奔跑了,表现了作者对残疾人的关爱。

③全班交流

(相机贴上米粒、开心的西西的图片,体会“我”对小鸟、残疾人的关爱)

④指导朗读

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

(提示:想好每一节要运用什么语气来朗读出作者的关爱,还可以配上哪些动作表达关心。)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

(二)拓展延伸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1.师:如果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愿望吗?

(播放画面提示:被捕杀的青蛙;变黑的小河水;干旱地区的艰苦;失明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

2.学生交流

3.续写课文

设计意图: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三)联系实际,学雷锋

1.师:现在正是三月,是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雷锋,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物吧。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欣赏歌曲《家的奉献》,谈体验

上一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英文倡议书格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