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习、大反思、大讨论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习、大反思、大讨论(精选11篇)

大学习、大反思、大讨论 篇1

通过这次关于安全生产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活动,以及这期间对几起事故的学习,我对本车间工作的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我们的安全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有待整改和完善的地方。

我主要负责锅炉车间的检修工作。从日常的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工人的安全意识任然不够牢固,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工作中时常会放松警惕,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完全到位就进行工作。其次,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经验的工人能意识到工作中的危险点在哪,知道如何防护,如何采取安全措施,也能很好的监督他人的工作。所以说提升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是工作的一个重点。另外,检修人员的工作需要与运行人员配合进行。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沟通较少,既造成了检修质量的欠缺,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经过学习、讨论、总结,我提出一些建议。对工人安全意识淡薄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安全教育学习,而且应当是经常性的、深层次的。因为人的安全警惕性经常会放松。刚学习过后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警惕,时间一长就变得松懈。所以开展安全会议,组织安全学习必须是不间断的定期学习,而且要做到行之有效。

在安排工作时,做到合理分配人员。把经验丰富的和经验少的搭配。一来可以帮助技术薄弱的工人提升自身技能,也更有利于工作中互相安全监督,而且能有效提高检修工作的质量。同时,制定完善的责任划分方法,安排好每一项工作时都要把安全责任划分清楚,人人各尽其职,工作质量自然会提升。

进行检修工作前,一定与运行人员做好充分的沟通。不能只是单一的办理工作票。应当对检修设备做全面了解,以便能够做好完善的安全措施。

安全工作管理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既要管理好他人,自己更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好坏。这是对电厂负责,也是对工人负责。管理中绝不姑且将就,该罚则罚。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人人都能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也就更容易了。

从这几起事故分析来看,造成问题的原因中有客观因素,但人为因素更多。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安全意识上的放松。所以,只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任何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得图省事走捷径,才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具体到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工作步骤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这次活动让我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学习到了不少好的建议,我会在以后坚决落实好所有的安全工作内容,并不断改进,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为我厂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锅炉车间

张海军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大学习、大讨论、大反思”活动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我厂47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讨论、总结3.18、4.13、5.5、6.16事故教训,我进行了深入反思,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整改,现将学习情况总结汇报汇报如下:

一、针对车间职工安全思想不够牢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在加强周三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我利用周一安全例会的时间,组织职工深入学习讨论吕梁山公司发生的四起事故,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宣讲的方式教育职工: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是生命,任何事情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

我意识到仅仅依靠教育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更无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我组织车间领导班子积极开会讨论,集思广益,想方设法保障职工的安全,并要求车间领导要人人操心,尽心竭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将安全工作提到政治高度去考虑。

二、对于锅炉车间这样一个大车间,设备人员众多,问题复杂,缺陷、隐患不少。我个人的安全工作压力非常大。当然,压力也是动力。在充分学习四起事故的分析报告后,我认识到车间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员的管理上,我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工作牌制度、复诵制度、上班穿绝缘鞋、戴安全帽、不违章操作等。在设备的管理上做到包机到人,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和检修。在制定相关制度和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我组织管理人员对违章违纪和隐患问题进行排查。虽然车间管理工作相较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还是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运行工上班不能完全按照要求穿绝缘鞋、不玩手机;检修工的设备包机工作执行力度不够,设备仍旧存在磨损和腐蚀问题等。为此,我将继续加大管理力度,想方设法处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三、3.18刮板镏子伤人事故使我意识到复诵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工作过程中沟通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事故。我要求车间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复诵制度,对不遵守复诵制度的行为按照三违进行处罚。当前,车间职工基本都能达到复诵制度的要求。

4.13触电死亡事故让我意识到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必须穿绝缘鞋,即使天气再热、脚味再臭,也必须穿绝缘鞋,因为这是一双保命鞋。目前,还存在个别职工上班不穿绝缘鞋的情况,车间将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加强对个别职工的宣传教育。

5.5起重行车压人事故给我的启示是:任何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监护制度,不得违章操作。事故死亡人员在没有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且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违章作业,最终酿成了一起悲剧。这起事故不仅仅伤害了死者个人,同时也给其亲戚朋友、工作单位蒙受了巨大痛苦和损失,得不偿失。我建议我厂应进一步细化监护制度,从细节程序上规范安全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6.16事故说明:小缺陷、小隐患不处理,最终会酿成大事故。我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将安全缺陷、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力求杜绝缺陷、隐患的蔓延和发展。

下一步,我将继续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努力为职工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锅炉车间

毋军

大学习、大反思、大讨论 篇2

关键词:夏令营中的较量;社会大讨论;媒介行为;大众传播;人际传播

《读者》是推动中国期刊历史进步的名刊之一。师永刚所著的《读者传奇》曾附录了《读者》创办人胡亚权推选的“《读者》创刊2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篇文章”,其中就有《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与其他9篇美文不同的是,《较量》于1993年底曾引发了全国性的关于下一代教育问题大讨论,这是继1980年代“人生意义讨论”后的第二个由期刊刊文引发的社会大讨论,对推动中国素质教育改革有重大意义。《人民日报》曾刊发评论:《较量》大讨论“引申出今日已被普遍接受的素质教育,并被确立为国家规范化的教育思想之一”[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因此,《较量》及其相关讨论是中国期刊史、教育史乃至文化史上较有影响的事件,值得历史地梳理和研究。

笔者查阅已有研究文献和相关史料发现,在对《较量》的传播过程中,各大报刊媒体的大众传播与社会人际传播空前联合,在期刊史上具有典型意义。首先,在“成文—发表—传播”的大众传播阶段,《读者》转载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至为关键。《中国教育报》记者张春铭指出,“讨论的载体,源于《读者》”[2]。《黄金时代》负责首发文章的编辑陈锐军将《读者》的转载比作“核炸弹爆炸”,产生了如核裂变一样连锁式的反应。以《较量》为标志,“夏令营战役”正式打响。[3]《读者》既不是首发期刊,也不是第一个转载的期刊,为什么讨论的载体是源于它呢?解答这个问题或能对期刊的传播效果有所认识。其次,在大讨论阶段,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行。张春铭将这个阶段《较量》所引起的反响分为社会媒体反响和教育界反响,陈锐军对这两种反响分别作了记述。那么以《中国教育报》为首的社会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主体,他们的行为与教育界的传播行为有什么联系呢?这是研究《较量》事件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联合行动的核心所在。1990年代,石中英[4]曾从教育学视角分析了《较量》及其讨论的时代意义,本文则拟从期刊媒介传播的视角对《较量》大讨论的时代价值作出考量,以供学界参考。

一、讨论载体源于《读者》的必然性

1992年8月,全国少工委、宋庆龄基金会与日本合作的 “中日儿童联合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大草原举办。《少年儿童研究》副主编孙云晓对夏令营进行跟踪采访,先后写出并发表系列报告文学作品《微笑的挑战者》《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的启示录》《隐患》。1993年3月,应《黄金时代》编辑陈锐军邀请,孙云晓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中日儿童探险夏令营的启示录》压缩为3 000字左右,以《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为题发表于1993年7月的《黄金时代》。随后,《东西南北》1993年第10期全文转载此文,将标题改为《中国孩子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吗?》。据陈锐军回忆,从1993年7月—11月,《黄金时代》编辑部仅零星收到些许读者来信,但“都不成大气候”[3]。直到1993年第11期的《读者》以《夏令营中的较量》为题转载了《黄金时代》文,以《中国教育报》为首的各大媒体几天内迅速转载并组织专题讨论,大讨论才正式拉开序幕。

为什么讨论的载体是源于《读者》,而不是源于首发期刊《黄金时代》,也不是源于同为文摘类期刊并更早转载的《东西南北》呢?笔者参考1993年时间背景,对比《读者》与《黄金时代》和《东西南北》发现,源于《读者》是必然的。

1.《读者》将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别出心裁

《黄金时代》发表时用的题名为《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东西南北》转载时改为《中国孩子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吗?》,《读者》转载时题名设计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从三者比较可发现,《读者》所用标题定性准确,客观冷静地点明了文章主题,“较量”一词蕴含的意义丰富,与文章所围绕的论点——有差异的教育方式——契合,但又没有表述立场与观点,相比《黄金时代》《东西南北》所用的疑问式标题,少了潜在的预设,多了平和的沉思。陈锐军称赞《读者》改的标题“别出心裁”[3]。在《读者》之后,几乎所有公开发表的文章提到《较量》时也都采用了《夏令营中的较量》这一标题。

2.《读者》的传播范围更广

《较量》一文写的是少儿夏令营,反映的是基础教育问题,核心受众应是广大少年儿童家长与教育界人士。《黄金时代》曾进行一次大型问卷调查,根据3万份答卷将读者定位确定为文化程度为高中、追求上进、18~25岁的青年[5],以广东为腹地的南方青年占主体。由此可见,《黄金时代》的读者群不完全包含《较量》的核心受众,在受众的地域广泛度上也有局限。相反,《读者》的受众涵盖男女老少各领域各阶层,所覆盖的范围超出了《较量》的核心受众。不仅如此,《读者》的发行量还远大于《黄金时代》和《东西南北》的发行量。据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统计资料》公布的期刊发行量,1993年《黄金时代》平均每期发行量为47.8万册,《东西南北》平均每期发行量为34.8万册,而《读者》平均每期发行量高达345.4万册,位居全国期刊第三名,1994年跃居全国第一位。发行量更大意味着所覆盖的读者人数更多,再加上受众覆盖全面这一优势,《读者》的转载必然会将《较量》传播得更广、更远。

3.《读者》的品牌影响力更大

《黄金时代》作为青年类期刊,其鼎盛时期在1980年代,进入1990年代后,青年期刊即“不可遏制地跌出了主流媒体的行列”[6]。而在文摘类期刊中,《读者》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在经历更名事件后其影响力也未见减小,其前身《读者文+摘》上有不少作品在被中央电视台传播后,其影响更迅速扩大。例如,1990年众口皆碑的电视剧《渴望》,其剧本素材就来自该刊1987年第12期刊登的《母亲的情怀》。另外,发表于1992年第12期的《向中国人脱帽》被演绎成电视小品,主持人倪萍还手持当期杂志激动地阐发其爱国主义主题。张伯海曾这样评价《读者》:“它保持住自己的品位,却不曲高和寡,使上百万读者倾心于它;它对世俗趣味绝不曲意逢迎,但并未因此遭受冷落,发行量始终坚挺。它诚心诚意地熏陶了读者,被熏陶的读者诚心诚意地支撑了它的存在。它在提高读者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因为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把它推向不进则退的义无反顾的境地。”[7]

正是因为《读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庞大的发行量与良好的口碑,《较量》才被中央领导层关注,“一位主管教育的中央领导同志在《读者》上看到了《夏令营中的较量》,即指示教育部门的同志,这样的好文章应该多登”[3]。

二、媒体界的大众传播与教育界的人际传播有效结合,共筑大讨论格局

《读者》转载《较量》之后,媒界与教育界立即展开传播,作为反应最为热烈的两个领域,二者的行为有什么联系呢?笔者通过分析几个重要传播节点发现,在教育界人际传播加入后,与媒体的大众传播一起,将《较量》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了。

1.教育界“意见领袖”反作用于大众媒体,使《较量》传播深入专业层面

1960年,约瑟夫·克拉珀在其著作《大众传播的效力》中指出,大众传播产生效果通常通过一系列中介因素发生作用,其中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中央主管教育的领导同志看到《读者》上转载的《较量》后,指示教育部门多刊登此类文章,《中国教育报》随即在1993年11月25日于头版头条的位置转载《较量》,并配以总编辑余家庆的短评《心中沉甸甸的问号》,提出怎样培养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问题[8]。1993年11月27日,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较量》发表谈话并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抓住这个契机,在师生中开展一下讨论,‘《夏令营中的较量》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的教育应当怎样迎接《较量》?”[9]紧接着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遂以“《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的思考”为论题,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开展有关“怎样培养和关心我们的下一代”的征文活动。在这两次传播中,中央主管教育的领导同志和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凭借自己在教育界的社会地位,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由于《中国教育报》具有国家教育部机关报这一特殊身份,这些“意见领袖”的传播反作用于大众传播,经过“大众媒体—教育界意见领袖—教育界大众媒体—受众”的传播路径,使《较量》传播最后深入至教育领域。

2.媒界组织讨论与教育界参与讨论两种传播方式紧密结合,使《较量》普及全社会

《中国教育报》在转载《较量》之后,教育界迅速参与,各大媒体的转播接踵而至且力度极大,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较量》大讨论局面的形成。

首先,就整体来说,教育界在媒界舆论引导的基础上进行人际传播,在群众中普及《较量》。一方面,媒体发表评论,组织专题讨论,通过议程设置始终把握话题走向,告诉受众应该围绕《较量》讨论什么。《中国教育报》征文之余在1994年1月8日与全国少工委一起,邀请北京部分关心少儿健康成长的人士,就《较量》引起的广泛社会反响举行了座谈会,呼吁就此开展一次全民大讨论。[10]1994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深思》,1月28日发表《黄金时代缺少了什么》,2月8日又发表了《给孩子们留些什么?》。1994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隆重推出《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以此为开篇开展“给孩子们留些什么”大讨论,并召开名为“怎样教育孩子做人”的座谈会。1994年1月10日,《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发表《乌兰察布探险,一个沉重之“?”》,第七版转载《夏令营中的较量》,并设专栏讨论《未来忧思——我们的孩子缺了什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蜀报》《半月谈》等报刊也纷纷转载《较量》或发表评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较量》,中央电视台更制作播出四集专题片《学会生存》。据《中国青年报》统计,约有80家媒体转载、报道与《较量》相关事件[11]。另一方面,在媒体专业性、权威性的影响下,各地各级学校师生和教育理论研究者踊跃参与讨论。在《中国教育报》转载的第二天(1993年11月26日),清华附中原校长杨津光便让人把文章打印出来发给所有学生,请家长读后回执。北京22中原校长成春希将《较量》和《心中沉甸甸的问号》打印1 400份发给全校师生,人手一份,要求利用班队会围绕“意志磨练该从何做起?”“假如你参加夏令营,你会怎样做?”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12]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系党总支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教育报》的征文活动。[3]杭州市天长小学还专门召开“为了新世纪强大的祖国”首届德育研讨会,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界和新闻界的有关人士应邀参加。而早在《中国教育报》转载《较量》后,天长小学便已经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大讨论。[13]

其次,就传播手段来看,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借用、相互融合。《较量》大讨论中媒体跟进传播的内容多来源于读者来信。《中国教育报》开展征文后,“短短四个月,编辑部就收到上千篇讨论稿”[14],其中有范基公的《呼唤教育的战斗力》,殷志民的《不妨“将孩子推开”》,吕恢文的《点滴积累重在行为——我的家教观》,范光海的《要教会孩子做家务》,以及辛立洲的《日本野外文化教育与〈较量〉》等。《人民日报》召开座谈会后,陆续刊出会上专家和领导人的发言。上海《青年报》发表了时任国家教委专职委员、党组成员林炎志的文章《战胜历史的报复性格》。对于媒体而言,读者来信是在大众传播中引入人际传播,从而帮助媒体获得大众传播的其他信息与反馈,弥补大众传播间接、弱个性化、无法即时反馈的弱点。而对于讨论参与者而言,他们通过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与更多人进行交流,借用大众传播规模大、公开化的特点优化了人际传播效果。

在媒体界和教育界的共同作用下,《较量》的传播由讨论具体事实到讨论教育思想,由分析问题原因到采取务实对策,由教育局呼吁到社会各界联合行动。1994年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时任全国老龄委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王照华,在发言的最后一部分“努力提高中国孩子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中,专门谈到了《较量》。同年在四川乐山召开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其中心议题亦围绕《较量》而展开。之后,一系列少儿素质挑战项目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三、《较量》大讨论中媒体行为的时代意义

陈锐军认为,“一篇文章能够引发这么大的一场讨论;一场讨论又能够改变整个国家的教育思路,这不能不说是只有1990年代的中国才会出现的奇迹”[3]。从教育的视角看,他认为:“《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的大讨论,在于它拨动了一根弦,当时大家对中国的教育,都有一种感觉,觉得有问题,但是找不到突破口,潜在地积聚了很多能量。正好《夏令营中的较量》给了大家一个爆发的突破口。”而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这篇稿子融合了对教育欠缺的思考,融合了对下一代的关心,也还有两个东亚民族之间的竞争,两个民族这一百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如果只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引不起全国的讨论”[2]。那么,从媒介传播的视角来看,《较量》讨论的时代价值在哪儿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读者》与它产生的传播效果是时代特有的文化现象

《读者》作为将《较量》传播更广的载体,在1990年代有着突出的时代意义。在纸媒发达的年代,《读者》这个发行量全国第三、几乎人人爱读的期刊,它所产生的传播效果是如今难以达到的。一是《读者》如今不再有当时那么大的发行量,也不再是人们手中的主要读物;二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一篇文章、一个话题很容易被数量庞大且快速更新的信息流淹没。

2.由上而下、成系统地组织大讨论是时代特有的传播模式

《中国教育报》作为大讨论中领军的媒体,充分发挥了国家教育部机关报的作用。一是其将《较量》的讨论上升到专业层面,既把握住讨论方向,又具有权威性,使各地各级学校迅速采取行动,组织师生、家长进行讨论。二是其发挥了普通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不仅影响了广大受众,还引起了其他媒体的热烈反响。由此引发的有系统、有方向的大讨论,非一盘散沙,各自为阵;同时,讨论参与者既有教育理论工作者,又有教师等一线教育工作者;既有国家领导人,又有广大学生、家长群众;既有传播者,又有受众。这种由中央领导人指示大型官媒发表文章,再由官媒引领广大受众进行讨论的模式,在今天很难看到。

3.所带来的大规模思想交流的征文与投稿是时代经典的传播手段

以《中国教育报》为首的媒体,采用征文笔会这种纸媒擅长的讨论手段,既达到了解公众思想倾向的目的,又能使公众自由表达情感,并借助媒体将其大面积推广和交流。媒体选择性地发表某些讨论者的文章和言论,也有助于从整体上引导公众展开进一步讨论。与征文、投稿互动相比,今日流行的网评、跟贴等讨论方式往往无人整理,思想深度与完整度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四、结语

《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社会大讨论是1990年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媒介事件。《读者》凭借其期刊品牌优势,以别具匠心的新题名使更多人关注《较量》;《中国教育报》作为国家教育部机关报,在上层领导指示下转载文章、开展征文活动,将传播深入到专业层面,并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媒体一起组织专题讨论,引来教育界和各地群众的广泛响应与参与,使讨论在全社会普及。《较量》所引发的大讨论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媒介传播视角看有难以复制的时代价值,与1980年代“人生意义讨论”相比,其更加深入、更加圆满。《较量》讨论过程中也曾出现强有力的、与《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日报》等主流观点对立的声音。比如1994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在头版整版刊出何平平的《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对《较量》文里的各项数据和社会上正热烈进行的讨论提出质疑。此文好比又一颗重弹,不少媒体转载《杜撰》,有些读者撰文批判《较量》并将其发表在报刊上,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风波,但群众最终仍与主流观点保持一致,这在“人生意义讨论”中不曾有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涉及其他媒介传播问题,因条件限制本文未对此进行讨论,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

参考文献:

[1]四代人,世纪之交的对话[N].人民日报,1995-06-10(05).

[2] 张春铭.“较量”背后的时代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09-25(04).

[3] 陈锐军.“夏令营风波”的前前后后[J].南风窗,1995(9):54.

[4] 石中英.两种教育哲学观的较量[N].中国教育报,1994-07-26(03).

[5] 赖济煌.期刊总体策划的思考[J].编辑之友,1996(01):26.

[6] 晋雅芬.整体滑坡 青年类期刊迷茫前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4-08(09).

[7] 张伯海.期刊思考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87.

[8] 余家庆.心中沉甸甸的问号[N].中国教育报,1993-11-25(01).

[9] 怎样培养和关心下一代[N].中国教育报,1993-11-27(01).

[10]见微知著 迎接挑战——本报与全国少工委邀请有关人士座谈《夏令营中的较量》[N].中国教育报,1994-01-10(01).

[11]中日学生草原夏令营余韵犹存[N].中国青年报,1994-03-17(05).

[12]“夏令营中的较量”在校园内外回响 北京22中展开教育大讨论[N].中国教育报,1993-12-26(01).

[13]《较量》一文引来省委副书记一封信,引发一场大讨论 杭州市研讨如何下一代[N].中国教育报,1994-01-02(01).

大学习大讨论提纲 篇3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告一段‎落,各级各部门纷纷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首先,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意义。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已‎被写入党章,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

二是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医院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 篇4

一、关于医院创建三甲的有关问题

1、进一步统一思想

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院开展高质量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同时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院中医内涵建设,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院适应医改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是我院今年工作的重点,我院对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等系列标准,还有许多细致、艰苦的工作要去完成。同时在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我们也具备良好的条件,一是省中管局、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我院大力的支持;二是这几年医院的快速发展,使我院的基础建设和设施有了显著进步,尤其是******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后,我院的就医条件和诊疗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善;三是近几年,我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医院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进一步强化措施

一是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明确责任部门,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加强督查和考核,定期召开创建工作分析会,向创建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二是院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对自己牵头负责的专业组指导和督查,对所分管的专业组的创建工作情况要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各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责任人要切实増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本部门、本科室的创建工作任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按照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实施方案及标准要求,保质保量、不打折扣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四是全院干部职工要以饱满的主人翁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完成各自工作目标任务,保证创建活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3、进一步逗硬奖惩

将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将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各职能部门为院级考核单位,科室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各职能科室将根据实施方案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加大管理考核力度,及时进行布置、落实、指导,不定期进行督查。各职能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的督查,督查结果必须以书面形式或专题会议形式分析报告,报告要反映出创建工作的专项内容与进展情况。

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结束后,医院应对备检充分、迎检积极,工作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全院表彰奖励;并作为各级干部及全院职工晋级、晋职、调岗的重要依据。

4、强化问责机制

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事关医院发展,凡是对该项工作不重视、工作无进展、未认真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资料准备粗陋仓促、各种记录不规范,医院应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各分管院领导负责分管部门的复评工作,同时负责督导工作组的督导检查指导工作,涉及到多科室多部门的检查项目,交达标办协调处理,特殊事宜报领导小组决定。

二、医院高质量发展

1、高标准定位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来川视察讲话精神,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为重点,推动全院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信任感,不断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取得大转变,进一步提档升质。

2、高起点谋划

进一步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将学科人才建设工作作为高质量医院发展重点工作,在学科发展的同时重点是加强人才储备工作。借助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平台,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及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合理人才梯队。

继续强化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有计划的继续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同时,凡国内有价值的专业学术会议,相关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均要求参加,省内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应按时参加各项学术活动,不定期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讲座。

3、高质量运转

以医疗质量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以新技术开展为手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以提升医疗服务为契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重点,不断提升服务内涵;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院区建设

1、统筹布署,部门联动

******院区建设中,要坚决克服一切困难,形成共识,集全院之力,举全院之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把******院区建成质量一流、设施一流、环境一流的精品工程。

******院区建设作为市区政府重点工程。要求项目负责人各司其责、勇于担当、超前谋划,确保各项工程按计划、按节点完成。根据计划安排,逐步实现部分科室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各项目责任人坚持质量第一、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全施工,高标准、快速度、高质量实施工程建设。

2、倒排工期,强力推进

******院区项目建设推进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对照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力推进******院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个项目如期完工;各项目施工方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务必在规定时间节点前完成施工任务,同时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切实做到文明施工、安全作业;加强对各项目进度的督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3、保障运行,避免重复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5

内容预览:提高服务能力当好参谋助手——“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县政府办樊雪刚按办公室统一安排,我室积极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一是参加了办公室统一的动员会和集中学习;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了科室自身的集体学习、讨论。主要学习了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省市的《决定》、曾庆红副主席到江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县委的《决定》和开展“大讨论、大学习”的通知精神。在认真学习各种文件和各项会议精神后,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开了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我的思想是有了一次大的搅动,为以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理„„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用户才能阅读!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大学习、大反思、大讨论 篇6

当前全国公安机关从上至下正在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 “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这是公安民警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深深认识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要让全体民警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只要全体民警真正解放思想、真正改革创新,就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努力实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发展、新进步,为保护和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发展作出新成绩。我作为一名民警,结合这次的大讨论活动,主要心得体会如下: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作为人民公仆,应当具有无私奉献和牺牲的精神,要以英模们为榜样,从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甘当人民公仆,积极履行好自己工作的职能;要把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把执法活动作为保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真正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认真落实各种执法便民、利民、护民措施,实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促进执法公正,真正做到“公正执法,一心为民”;要从自我做起,自觉保持清正廉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中期情况 篇7

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之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课题调研中期报告

高科航空旅游学院全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认真贯彻活动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鼓励支持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学院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要求,深入落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现将学院上报的调研课题,以及组织调研情况予以简单总结。

学院5月21日,5月28日分别召开两次调研专题会议,就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研讨,与会人员积极发言,并将手中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换查看,相互讨论。

会上余院长、郭院长、罗书记鼓励支持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既讲成绩又讲问题,既摆情况又作分析,通过大调研进一步完善举措,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务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形成高质量胡调研报告,共同为学院发展、为航空服务专业的建设献计出力。同时讲究方式方法,重在提高调研实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从严从实、作风深入,让调研成果真正体现实际、反映实情,为科学决策服务。

通过大家的共同调研,现基本形成初步一致意见,航空服务是民航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直接为旅客服务的空姐的形象和工作态度,对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回头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航空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仪表仪容、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基础、服务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革新能力等也体现了服务质量与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那么,要提高航空服务的质量,就需要我们做好学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的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将围绕怎样培养提高航空服务专业能力,继续调研,确立必须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怎么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市场调研,让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同市场、企业接轨,从而让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满足社会、企业生产一线需求。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认为,在这次“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中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以“大学习”促进本领大提升。学习是提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要坚持“用学习促提升”的理念,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和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做到一职多专、一职多能,为用心工作、把工作做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以“大讨论”促进思想大解放。学习后对标对表,认识自己的不足,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在其位、履其职、行其责,乐于奉献的精神,细心做好每项工作;要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拖拉,不推诿,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创新思想开展自己的工作方式。

兵团特殊作用大学习大讨论答案 篇9

1、如何理解“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科学定位,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是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最重要的纲、最重要的大局、最重要的政治。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安边固疆的稳定器,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兵团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这就要求把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上来,自觉把兵团改革工作放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中把握和谋划。把总目标作为总纲、核心任务、着眼点、着力点,紧紧围绕总目标,服从服务于总目标,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2、兵团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担当?

(1)新疆的地理位置及优势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在中国与15个陆路接壤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与新疆相接,已成为中国大陆进人中亚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中亚国家及俄罗斯是世界上至今未被大规模开发的最后一块资源富集区,这里已被世界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宝库,油气资源富足是其最大的亮点。中亚市场蕴涵的巨大资源潜力及其连接亚欧的地缘优势使这一区域成为抢手“香饽饽”。同时,中亚地区巨大的消费品市场也极具强大的吸引力。而这些重要的世界经济资源大国都与新疆握手相望。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还在于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诸多的竞争优势,蕴藏着巨大商机,可以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前沿地或基地。与我国在中亚等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比,新疆与中亚市场相邻,地理位置近,运输成本低。新疆和周边国家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在商品的需求方面也很相似,因此对周边国家市场的理解程度和运作水平上就有自己的优势,且新疆的商品在这些国家的认同度非常高。正因为有这些优势,内地有头脑的生意人纷纷来新疆办企业、搞商贸,以新疆为跳板,向中亚市场进军。

新疆作为欧亚大陆的重要通商要道,正孕育着无限商机。新疆人对“新”有着更大的期待和准备,在有作为的大时代,渴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大天地。(2)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在中国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型地缘区,随着国家战略重心向西部转移,中国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心已显露无疑,作为“丝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新疆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实现中 国梦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前提。新疆是中亚石油天然气进入中国的大门,与 8 国接壤,有着长达 5600 多公 里的国境线和 6 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连接欧、亚、非大陆距离最近的战略、经济、文化通道;在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开放中有着新疆乃至中国独一 无二的区位优势。新疆是中国西部最为重要的战略屏障; 新疆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能源接替区和能源战略大通道; 新疆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核心 区;新疆更是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晴雨表。(3)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兵团还有一个特殊性: 新疆是兵团的安身立命之本,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甚至可以说兵团就是新疆境内的另一个特殊省区。新疆 5600 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 2019 公里、纵深达3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由兵团 58 个边境团场戍守。兵团的重要性不待言说。兵团不但是戍守边疆维护边境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打击伊斯兰极端宗教分裂势力、维护新疆稳定、传播先进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一支重要力量,这 一重要作用是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但兵团恢复后长期以来中央及新疆地方政府都严重忽视了这支力量。治疆必先了解新疆,治疆必先治理南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疆稳不稳要看南疆稳不稳,南疆稳不稳要看兵团稳不稳。兵团稳则南疆稳,南疆稳则新疆稳。兵团虚则南疆乱,南疆乱则新疆乱,新疆乱则中国乱。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前提。

3、如何解决兵团经济结构不优,吸纳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兵团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三化”发展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兵团劳动力迁移流动,尤其是农业释放劳动力的不断增加,滋生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等非自愿失业劳动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兵团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社会和市场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优化,切实为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提供进入三次产业就业的契机,充分挖掘出产业内潜在的就业岗位,通过扩大就业容量来推动就业。

(1)推动“三化”融合发展,合理调整就业结构

兵团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攻坚期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劳动力、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失衡或不协调,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滋生部分非自愿失业,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调节难以完全抵御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需要通过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就业率。因此,为了实现兵团“三化”融合发展,尤其是就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兵团城镇化发展应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在制定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政策时突出扩大就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三化建设”,发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相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兵团就业结构渐趋合理,充分挖掘一产就业潜力,同时推动富余劳动力实现向二、三产业合理、有序地流动。

(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兵团公共就业体系

在兵团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大量劳动力跨区域、跨产业流动,通过劳动力自主择业的市场化就业方式是解决目前兵团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今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为劳动力自主择业提供帮助,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就业途径,高效对接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3)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增强兵团劳动力与市场匹配度

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就业的内在因素。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占据城镇就业中的有利地位。兵团目前劳动者素质较低,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兵团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需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文化、不同就业方向的劳动者实行分类培训,逐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全方位的提高兵团劳动者素质,实现劳动力素质提高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

4、如何解决兵团行政职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1)针对行政职能不健全

首先,把行政职能法律地位放在“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中审视。兵团的组织属性是“党政军企合一”,不应偏好某一方面。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组织,不是独立的党团、政府、军队、企业的简单组合或有机组合,也不是一个组织的不同方面,而是一个整体组织的多重属性。党政军企四种属性不是简单的组合或有机联系的个体,而是特殊政治使命前提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共同构成特殊组织属性的不同部分,不可割裂而单独存在。其次,兵团法律地位问题仅仅在行政主体资格方面,不应夸大兵团法律地位问题。兵团具有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管理体制。作为党的组织,兵团各级党组织是根据党章等规定设立的,不论是兵、师、团场党委还是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都具有合法地位,按照党章的规定行使职权。再者,师市合一、团镇合一体制下解决了师、团的法律地位问题,兵团各级机关组织目标应远大于政府的组织目标。师、团场建立人民政府后,即可以人民政府的名义开展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取得了明确法律地位和权限。(2)针对管理不规范,完善城镇管理机制。

法官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这是值得我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法官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法官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法官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勇于面对压力,所以法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

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就是要学习新知识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法官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政法事业而有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单位“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 篇11

近期,我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了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我通过深入学习,深刻认识到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兵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进一步增强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兵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打赢兵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现实需要,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兵团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凝聚兵团智慧和力量的有力抓手。

作为一名校长,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今后,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增强“四个意识”,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虽然是一名老党员,但还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让理论指导实践,以高标准严要求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廉洁自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教代会以及“校长信箱”发现并及时排教师之间的矛盾,促进学校领导与教师、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努力形成理解与尊重、支持与合作的工作关系,使教职工都能在信任和关爱中,体验工作的愉快。

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向南发展奠定基础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我校要发展,必须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新疆特色四好老师,争做让职工群众满意的教师。我校要大力建设并强化师资队伍,通过实践研培(校本培训、教研工作)一体;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快教师群体的优化;继续大力培养骨干教师,让学名师、争当骨干教师成为我校的一种新风尚,以此弘扬教育正能量;积极发挥教研组特色,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多渠道培养人,全方位打造人才,使得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深受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的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学习型、创新型、富有特色的教师群体,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力量。也为向南发展输入血液时刻准备着。

三是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继续加强师德建设工作。一方面组织教职工学习《新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把对教师的日常行为管理、思想管理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所有教职工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绝不允许出现有偿家教、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以及强迫学生征订教辅资料等现象,结合兵团组织的全面清查“两面人”纯洁教师队伍专题活动,在我校教师队伍中进行反思和剖析,整改和提高,真正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树人,使大家都满意的好老师。

四是为促进并地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教书育人一定要有与新疆地位适应的格局和境界,我们要有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责任与担当。当前境内外与我们争夺教育阵地、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异常激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多途径影响家长,带动家庭,教育孩子尤其是少数名族孩子树立正确的五观以及人生价值观,不让他们受思想宗教极端思想和“双泛”思想的侵害,而是正确引导教育,为实现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跑好自己的接力赛。

总之,这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担当作为,扎实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兵团特殊作用,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一次学习。“深入成就深度”,通过学习,我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意识更强了,今后我要扎实思想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让我校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一六六团中学:金杰雄

上一篇:新概念第二册笔记l下一篇:研修计划书书写格式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