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精选11篇)

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篇1

为及时准确掌握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照省、市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一、由各乡镇综治委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参加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必要时党政领导参加,充分认识实行基层社会疑难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的重要性。

二、由主管单位或经办人汇报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遵循全面、客观、及时整理报乡镇综治委梳理后报乡镇、县调处中心。

三、司法所(乡镇调委会)要及时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势,调解结果的预见、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进行分析研判。

四、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村(居)、社区矛盾纠纷的总的形势、主要特点;某一时间段突出的矛盾纠纷、重大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形式、成因、调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未调解成功的纠纷走向;某行业、某一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形式或成因;因不同社会利益关系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

五、分析研判工作要遵循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不仅对矛盾有分析、有判断、有前瞻性思考,而且要突出排查调处方法、措施和成效,以充分反映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行成分析研判报告。

六、将分析研判专题报告向有关领导,同级有关部门及下级通报研判情况,并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单位抓落实。

七、分析研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司法所将进行日常记载和统计报表,报送不及时、不认真的在年终目标考核中给予相应扣分。

绥阳县司法局

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篇2

1 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

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 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 工程建设在征地拆迁、水系、水利、道路、施工便道、环境保护等方面影响沿线群众利益, 工程质量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治安案件、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 地方黑势力强买强卖强缆工程等, 这些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将比较突出。包括实施暴力阻工强揽工程引发的矛盾纠纷、欺行霸市强卖施工地材引发的矛盾纠纷、拖欠或克扣民工工资引发的矛盾纠纷、工程施工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如果重视不够, 处理不及时, 很容易导致重大矛盾纠纷。

1.2 交通运输市场因诚信引发的矛盾纠纷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 交通运输市场诚信缺失、信用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并将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凸显。公路运输方面客运班线、客运交通事故、物流利益、公路治超、绿色通道、城市客运、的士公交等;水路运输方面航道航线、安全生产、打击水路三无船舶、执法主体与客体之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新建工程和大中修工程中, 招投标、工程量变更、转包、分包等环节, 都需要尽快健全市场诚信体系。

1.3 就业和物质利益分配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

就业方面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主要表现为:在国际金额危机大环境下, 交通运输企业不断转轨、改革, 相关技术改造及多元化投资主体进程加快, 由此会导致以下问题:燃油税改革、逐步取消二级收费站导致人员转岗分流的问题;税费改革后取代“六费”的成品油消费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基数核定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倒闭或亏损造成失业或下岗人员增加;由劳动条件、经济报酬、环境污染、人身侵权等引发的矛盾增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企业减员增效, 交通行业就业消化能力有限, 一批又一批职工子女进入就业年龄, 就业困难, 生活水平下降。

2 交通运输行业矛盾纠纷预防处置对策

2.1 以“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为目标, 不断完善预防调处矛盾纠纷长效机制

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并结合实际工作,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认真研究和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新方法。成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负责领导协调辖区内的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和应急指挥工作, 大力提高矛盾调解队伍素质和调解工作质量。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治理活动, 并按照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固化相关活动, 确保排查治理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同时, 要加强矛盾纠纷工作研究, 及时分析矛盾纠纷的苗头、倾向、原因、规律等, 做到心中有数, 掌握主动权, 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2.2 以“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为手段, 筑牢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的群众基础

关注并努力改善系统内部弱势群体民生问题,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积极遵照有关法规, 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内的社会保障工作, 全力扩大就业。要妥善安置转岗分流人员, 保证其正常生活待遇;按照规定按时足额发职工工资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把长期聘用人员纳入社保范围;积极开展访贫问苦、关爱慰问等暖人心、聚人心的活动。同时, 要努力帮助交通系统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解决一人就业, 解决贫苦职工家庭的就业问题。要拓展“单位帮”、“他人带”以及“自己找”的模式, 在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既为职工解决就业岗位, 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

2.3以“深化法制道德教育”为抓手, 营造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和政府把依法治国提到了更高的高度, 加大了法制道德教育和诚信建设,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已经成为主旋律。结合交通运输系统实际, 要大力推进普法教育, 加强矛盾纠纷机制、形式和方法的创新, 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性。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主体多, 涉及面广、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和不同年龄段的职工, 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宣传, 在全行业营造法治环境。要不断完善交通建设领域的诚实信用管理体系, 加大对不讲信用行为的处罚, 加大诚信缺失的成本, 使失信者在交通运输市场尝到“恶有恶报”的恶果。

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篇3

为了维护我校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及时有效地解决师生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特制定如下制度:

1、党支部全面负责学校发生的各级各类矛盾纠纷的处理,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教职工的矛盾纠纷由校务成员委员会、教研组具体负责解决。

3、学生的矛盾纠纷由班主任、政教处具体负责解决。

4、各主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此项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单位和萌芽状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部门领导必须积极有效地予以解决,若确实问题严重,主管部门解决不了,部门负责人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领导。

6、各主管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协调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要落实责任,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限和目标,不发生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

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篇4

为了更好地树立学校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消除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加强校园内外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校园,我校特制定该制度。

一、健全机构,规范制度,畅通渠道。学校在校长办公室设立信访办公室,由专职人员具体协调处理全校的信访工作。

二、学校建立多种沟通形式,保证信访渠道畅通。

三、坚持为师生员工排忧解难,将信访工作落到实处。

四、坚持分级负责,协调处理原则。

五、实事求是、按章办事的原则。处理师生的来电来信来访,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为准绳。既要对群众负责,又要符合政策规定。

六、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工作相结合。学校在每项政策出台前,都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宣传解释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群众提出应当且能够解决的问题,都积极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和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的问题,向群众耐心解释,说明情况,讲清道理,求得理解。

七、发挥信访信息功能,为校领导决策服务。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要求、议论热点,是沟通群众与学校领导联系的重要渠道。做到守信用、讲效率原则。校内矛盾纠纷调解领导组

为了更好地树立学校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消除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加强校园内外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校园,我校特成立校内矛盾纠纷调解领导组。

一、校内矛盾纠纷调解领导组

组 长:艾尔肯.阿布力孜(校 长)

副组长:衡新(副书记)

凯尤木.阿不都热合曼(副校长)

组 员:唐努尔(德育主任)

沙拉买提.买买提(副主任)

吐送泥沙(工会副主席)

努尔曼古丽(团支部书记)阿依古丽.阿布拉(妇女主任)各班班主任老师

二、职责:

1、定期召开校内矛盾调解领导会。

2、在分管工作中及时排查解决教师队伍中的思想问题,帮助解决心理、生活中的困惑。

3、坚决杜绝违背师德师风的现象出现。

4、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中(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不良影响,防微杜渐。

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制度 篇5

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主要目的是全力维护辖区的政治稳定,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组织开展学校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是做好学校安定稳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进行排查整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排查本校存在的不安定不稳定因素,并认真加以整改,维护学校安定稳定。

1、建立组织、制度、人员三落实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2、成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及时化解,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发生。

3.定期排查学校内各类矛盾纠纷,建立领导小组——辅导员——班级之间信息双向反馈的畅通渠道。

4.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遵守预防为主、发现调处为次的原则,以说明教育为主要方法,以团结、安全、稳定为出发点。

5.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不推诿,谁先知道谁负责,重大问题必须上报。

6.无论是定期排查,还是问题的发生及处理都要及时、真实地做好记载并做好归档工作。

7.每月对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汇总,填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表,供学校领导查阅。

8、矛盾纠纷排查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

9、矛盾纠纷排查一般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特殊时期每周排查,主要掌握信访老户和重点人员的情况。

10、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台帐。每次排查情况都要填写排查工作统计表。

11、信息员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信息,要进行分析,按照矛盾纠纷的性质、轻重缓急分类处理。

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 篇6

查笔录;(5)证据材料;(6)调解笔录;(7)调解协议书;(8)回访记录;(9)附卷材料。3、调解的简易矛盾纠纷,未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的,应填写《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统一归档。4、应当根据要求及时认真填写月报表、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各类统计报表应按时间、年限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统计档案,妥善保管备查。5、矛盾纠纷调处材料应在调处结束后一周内整理归档。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年度档案的整理存库工作。八、培训制度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负责对本辖区调解人员进行培训。使广大的调解人员明确职责,掌握与调解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调解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群众威信,懂政策法律”的要求,选配好调解人员。调处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实行公开上岗制度。九、考核制度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建设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根据实际际制定对成员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对调处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因调处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上交或激化的单位严格按照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要求,进行处理。十、责任制度以严格的责任制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责任制和分级责任制,实行领导定期接待、包案负责制、直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执行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报告制度,凡事大疑难矛盾纠纷,应及时向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处办公室报告示。建立责任倒查制度,对因矛盾纠纷调解和排查不力,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篇7

为切实维护高速路政系统安定稳定,加速推进“保畅通、保平安、保稳定、保形象”中心目标的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快速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实效。概括总队综治工作有关规定,结合支队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排查重点

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治安问题;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有可能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苗头、隐患;群众比较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排查范围

l、因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2、因宗教、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矛盾纠纷;

3、因住房拆迁、基建施工等引发的问题;

4、因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引发的重大民间矛盾纠纷;

5、其他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排查调处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二)定期排查辖系统内的矛盾纠纷,确定办法,制定预案,做到“底数清楚,防范到位”。

(三)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处,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期,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矛盾纠纷不出所站,大矛盾纠纷不出单位。

(四)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联合调处,落实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订预案,做到排查一件,调处一件,教育一片。

(五)调处结果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漏报,每月2日前分别向支队综治办报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台帐”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分析报告。

(六)对上级组织领导批办、督办的重大矛盾纠纷,要限时调处;未能如期办结,也不说明情况而造成群众越级上访,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四、矛盾纠纷登记制度

(一)各单位综治办应设立专门的矛盾纠纷登记簿、重大矛盾纠纷登记表、简易矛盾纠纷登记表。

(二)各大队每月月底前将受理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分析报表和台帐报送支队综治办,支队汇总后于每月30日将受理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分析报表和台帐报送总队综治办。

(三)对于当事人的申请,调解人员应认真进行登记。

(四)当事人如果是口头申请,调解人员应认真听取当事人对矛盾纠纷情况的陈述,并按当事人陈述的内容进行登记。

(五)在进行矛盾纠纷登记时,要严肃认真,尽量登记当事人的原话。

(六)对于濒临激化的矛盾纠纷或当即可以调解的简单纠纷,可以在稳定事态发展的基础上先行调解后补办登记手续。

(七)矛盾纠纷登记后,应当分门别类归档,妥善保存,以便将来复查。

五、矛盾纠纷信息传递与反馈督查制度

(一)各单位综治办向支队队汇报本单位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二)对易激化、转化或引起上访的事件要及时向省厅或上级汇报。

(三)对重大疑难、易激化矛盾纠纷,在4小时内进行跟踪报告,24小时内写出事件的书面报告,上报支队。

(四)纠纷信息要客观真实,如实反映情况。

(五)对收集来的信息要按报送时间,单位综合后分别进行登记。

(六)对上报的矛盾纠纷,经总队综治办研究作出处理意见或决定。按工作环节反馈落实,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掌握落实情况。

(七)每季度对各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督查出的事项,反馈各落实,各单位要将落实情况及时报厅综治办。

六、矛盾纠纷调解回访制度

(一)对已调结的较复杂的民间纠纷,涉及多方当事人的纠纷、濒临激化的纠纷以及时间长的纠纷要及时进行回访。

(二)对复杂的易反复的濒临激化的矛盾纠纷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回访。

(三)回访时要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影响协议履行的隐患。

(四)了解当事人特别是重点人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反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 反响等。

(五)要及时发现有无新的纠纷苗头。

(六)征求对调解人的意见、建议。

七、矛盾纠纷调处责任追究制度

(一)各大队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严格履行职责,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生群体性事件

或重大矛盾纠纷,应亲临现场处置。要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有效地化解各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

(二)建立相关信访内容台帐,及时受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的内容,实行定期检查考核与半年、年终检查考核相结合,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和工作机制。

(四)要建立倒查制度。对于预防不力、处置不当的,要逐级倒查,分清责任,严肃追究;对于工作不负责任,甚至违法乱纪,激化矛盾而引发重大群体事件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篇8

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速推进平安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快速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信访维稳工作取得实效。经院党组研究,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

1.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听取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部署安排下季度工作;对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进行研究处理,确定调处责任领导、调处责任人、协办人、完成时限。

2.各部室应在参加例会时应同时向院综治办公室提交相关报表和有关材料。

3.做好会议记录,对会议做出的决定进行跟踪反馈,对到时限未调结的纠纷要在例会上通报。

二、矛盾纠纷预测预警制度

1.各部室对工作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的苗头和倾向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提出应对措施,需要由上级部门协调处理的,由院综治办公室汇总后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2.各部室对后勤保障工作需要综治办公室给予支持的,要及时向县综治办反映,办公室能够解决的应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提出应对措施,给予解决。

3.各部室应定期对本部门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进行摸排,汇总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三、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1.每年元旦、春节及重要节庆日和敏感时期作为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重点时期。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要结合实际,抓住影响本部门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2.要坚持边排查边调处。对于集中排查出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要区别情况,进行处理:能够当场调解的简单矛盾纠纷当场调解;一般纠纷按调解程序进行调处;重大、疑难纠纷或易激化纠纷,要组织力量集中进行调处,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对未调结的纠纷,要制订调处方案予以调处。

3.综治办对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要注意积累原始资料,建立专门排查调处工作档案。

四、矛盾纠纷受理登记制度 1.院综治办应当及时受理干警矛盾纠纷的调解申请。当事人申请调处矛盾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承办人负责做好记录。

2.承办人对当事人所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实质性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受理并予以登记;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告知并引导当事人采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

3.院综治办要认真做好来信、来电登记工作。上级和有关方面转来的信件,应当日拆封登记,按信纸、信封顺序整理装订,并按要求填写编号、日期等。来电能即时回答的,即时回答并做好登记记录;不能即时回答的,研究后及时回复来电人。

五、信息报送制度

1.对重大、疑难纠纷应当在发现或受理当日之内上报分管领导,专报应写明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过程、事态发展趋势、调处结果、采取的应急措施、拟办意见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矛盾纠纷;(2)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可能激化为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3)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4)严重干扰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5)可能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矛盾纠纷;(6)其它应予及时报告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

2.院综治办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无论最终是否调处成功,均应在上报的同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解。

六、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反馈制度

1.综治办调处一般纠纷应当在5日内解决,重大复杂纠纷30日内办结。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调处时间,但最长不超过2个月。

2.需要由上级机关协调解决的纠纷,由院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上报。

3.院综治办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应当定期向院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调处工作进展情况。调解成功后,应将调解结果报送;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反馈,由院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胡乐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篇9

一、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也可将内容纳入综治例会一并召开),会议议题是学习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决定重大问题;

2、会议具体日期和议题,由矛排调处中心事先通知各成员;

3、会上安排汇报的单位,会前按要求充分准备,会上要认真做好书面汇报工作;

4、每次例会各成员要按时出席,成员因事不能到会的,要安排有关负责同志到席,并履行义务;

5、每次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矛排调处中心要整理成会议纪要上报下发;

6、临时安排会议由镇政法综治委负责人和司法所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召开。

二、矛盾纠纷管辖责任制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管辖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界定。

2、排查调处工作中的牵头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配合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份内的工作。

三、信息报告制度

1、各村(居)委会、镇直各单位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向镇党委、政府和县综治委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和各类业务信息。

2、重大突发性事件,做到及时报告;苗头性、倾向性的不稳定因素,要做到随时掌握,随时报告;对定期或不定期排查过程中发现没有问题的,做到“零报告”。

3、矛排调处中心对报送的信息要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和县综治委汇报。

四、领导包案制

1、领导包案系指镇领导对重大矛盾纠纷亲自指导调处案件;

2、领导包案的程序是:对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由镇综治办提出领导包案的建议,综治委领导同志审阅后,提交综治委会议研究决定。乡综治办用通知书的形式把责任明确给有关领导同志,并抄送包案单位;

3、领导包案的时间原则上为半年。矛盾纠纷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撤销包案,矛盾纠纷在包案时间内未能解决的,经包案领导和综治委领导同意后,可延长包案时间。

4、包案领导要落实责任部门和联络员,原则上每月至少一次应去包案单位现场指导工作;

5、被包案单位的广大干群应知晓包案的领导,并能了解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

五、目标责任制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要求是: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2、农村出现的矛盾纠纷解决原则上不出镇,各村出现的矛盾纠纷原则上不出村。

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篇10

为实现全线大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广大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结合全线大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

1、会议召开形式和时间:

(1)工作例会。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遇紧急情况需要研究或解决,经报告,由县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决定随时召开会议。

(2)领导小组会议。每半年召开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会议参加成员:

(1)季度工作例会,由县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召开,参加成员是大调解成员单位。

(2)半年领导小组会议,由县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参加成员是县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

3、会议的内容:

总结分析本季度工作开展情况,社会稳定信息;对疑难、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研究和解决;上月纠纷调处办理反馈;交流工作经验,检查工作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4、参加会议成员职责分工:

(1)县综治办:负责传达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报告社情民意信息,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2)司法局:负责将近期的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和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报告街道调处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对预防、调处进行指导,提出建议。

(3)信访局:负责报告近期接访信息,对来访反映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重大来访问题整理、统计、归纳、分析、报告,报告分流处理和督查回访工作。

(4)相关街道、部门:负责将近期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汇总报告,制定预防、调处、疏导、处理矛盾纠纷的措施,对办结的矛盾纠纷反馈。

5、会议的任务:

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篇11

信息报告制度

(一)采取上下结合、条块结合、日常排查与定期集中排查相结合起来,重点排查与普遍排查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对人事编制工作矛盾纠纷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不管单位有无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情况,各科室必须每月汇总一次情况,向局领导报告。同时,报告县委维稳办备案,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

(三)及时准确上报排查调处过程中发现的预警性涉稳信息以利及早防范不稳定事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要情报告制度

(一)凡发生10人以上的集体上访或围攻冲击机关等重大情况,所在部门(科室)必须在事件发生后向局分管领导报告。并在半小时内向县主要领导报告。一小时内向县委维稳办报告。

(二)凡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苗头,所在部门(科室)负责人必须在24小时内向局分管领导及县委维稳办报告原因和处理情况,以后每天报告一次,查到矛盾全部化解。

(三)发生有影响的刑事案件,必须在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向局主要领导报告。同时,向县委维稳办报告。

(四)建立健全重大稳定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科室定期进行排查,并将排查出的尚未化解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按轻重缓急排序,将较为重大的不稳定因素详情向局领导报告。由局分管领导对重大不稳定因素进行挂牌督办。同时,将有关情况向县委维稳办报告备案。

抄告回报制度

(一)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各方参与、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果断、迅速、认真调处。

(二)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下发督办函,责成有关科室限期调处,各科室积极配合,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调处结果。同时向县委维稳办报告调处材料。

(三)要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不得把本部门应该解决、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推向社会、推给上级。

考核督查与责任追究制度

(一)单位党政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按照分工归口负责,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

(二)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失职等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群体性闹事事件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的责任,同时实行“一票否决”。

(三)责任追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采取先就地免职,再调查处理的责任追究方式。

⑴超越或者滥用职权擅自作出有关决定,分割群众合法权益,引发群众大规范集体上访的;

⑵主要领导不及时亲自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不研究解决本单位信访突出问题,致使信访问题频发,维称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的;

⑶对维稳重大突出问题和媒体性上访事件,应到现场鼾而未到现场处臵或处臵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社会影响的;

⑷在群体性上访、越级上访或进京上访前,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造成事态扩大的;

⑸对维稳事项推诿、敷衍、拖延,致使贻误时机造成群众越级、集体上访或进京上访等后果的; ⑹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各级党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或对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推诿、争吵,敷衍赛责,拖延不办,造成不良影响的;

⑺拒不执行信访工作规定,被上级查纠、通报的; ⑻少数信访人缠访、闹访、去省进京上访,稳控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⑼对去省进京的上访,未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到达现场负责处理、劝返,造成上访群众长时间滞留,影响正常工作、生产、社会秩序的;

⑽对非正常上访劝返后,由于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造成群众再次越级上访的;

⑾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及时报告或者隐瞒、谎报,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社会影响的;

⑿侵犯信访人的合法权利,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⒀其他不当或不作为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晋级和晋职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迟报、漏报、不报、督办回执不填报的,坚决予以责任追究。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着力在落实工作措施,谋求工作实效上狠下功夫。

形势分析风险评估会议制度

(一)坚决定期和不定期形势分析会议制度,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部门每月度召开一次,并形成文字材料报县委维稳办。

(二)形势分析会议对排查调处工作做得好的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到位的进行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

(三)认真研究调处急、大、难矛盾纠纷的措施,通过形势分析会议落实责任,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调处时间,督促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督查督办制度

一、督查督办工作由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人。

二、督查督办的主要内容

1、上级转来的领导批示件办理情况

2、本单位重要决策、重要文件和主要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

3、局务会、党支部会议、局长办公会做出的决定执行情况。

4、单位领导交办的事项、文字批示、口头批示和各项临时任务完成情况。

三、办理过程中,督办人员要及时询问承办单位办理进展情况;重大事项的办理情况要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同时向县委维稳办报告。

四、重大事项可直接协助承办单位办结。

五、承办科室对交办的事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办结。对敷衍塞责、拖延不办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重点对象“五包五查”责任制

切实落实“五包五查”工作措施。在重要时期(重大接待期间)单位对重点工作对象做到五包即:“情况掌握、解决困难、教育转化、稳控管理、依法处臵”,五查即:“是否落实、是否掌握情况、是否解决困难、是否教育转化、是否依法处理”。确保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

值班备勤制度

⑴敏感期间,单位要安排好值班,做到每天都有领导带班。值班安排表报县委维稳办。

⑵敏感期间,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原则上上不能外出,急需外出的,要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单位要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臵群众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做到一发生苗头,各方保障能及时供应,事件能按预案妥善处臵。

⑶单位要对照检查,严格执行情报信息报告制度,切实畅通信息渠道,确保上下左右联动,形成情况信息掌控合力,努力提高情况信息的汇总、综合、研判、处臵能力,一旦获取了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的情报信息,要确保研判得准,并要在上报的同时,立即组织协调有关力量,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将问题妥善解决好。

上一篇:质量管理体系改善计划下一篇:县卫生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