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通用8篇)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篇1

——古典诗词鉴赏

管理工程系2011级 工业工程专业一班 学号:2011******* 姓名:***

古典爱国情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爱国诗篇占有很大的地位。他们中所表达的精神仍然很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诗人在这些诗篇中,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从而表达其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有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有渴望结束战乱,祖国和平统一的,有表达年迈力衰仍心想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的等等。下面通过一些脍炙人口诗篇进行了解。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的绝句,将写景叙事融为一体,通过描写江面上的朦胧景色和士大夫的萎靡生活,《后庭花》一般隐喻为亡国之音,表达出诗人对官僚士大夫的讽刺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石灰的“清白”及对应作者坦荡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粉身碎骨”即作者坚定的信念,通过描写石灰,来表现自己不怕艰难、不吝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准备为国家奉献本身的全部,包括生命的崇高爱国情怀。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采用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心忧国家,却又报国无门,国势日渐衰弱,无法挽回。“行人泪”中又何尝没有作者的泪,即便只是想看看长安也没有办法,山一座连一座,遮住了视线。句尾作者借鹧鸪声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虽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首诗,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满腔报国之志、满身有用之才却无处施展,处处受到排挤、压迫,“泪空流”是作者的无奈,“身老沧州”是作者的无力,如今不在年富力强,更加无法一展鸿鹄之志,壮志难酬的悲愤一览无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是爱国诗中的经典之作,先后说明了自己的经历,国家的危难,以及自己的决心。千百年来,无数的爱国志士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汲取力量,激励自身,表达出为祖国捐躯的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诗因其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大都带有沉重,悲凉的色彩,因而这首是为数不多的以轻快明亮为基调的。描写了作者在听闻蓟北被收复后的激动心情,感情炽烈,形象的表达出了作者关心国家、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篇2

一、局部鉴赏

中国园林常被称之为“写意园林”,而“写意”原本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相对于“工笔”在宋代被逐渐广泛运用的一种绘画技法,即,略去“工笔”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 再填充色彩的过程,而直接用毛笔一笔“写”出物象的整个形象来,而体现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就是在园林艺术中恰当地布置那些虽体量有限,占用材料较少,却又具有象征、暗喻,能够触发人们想象的景观,以它们为媒介而引领欣赏者突破眼前景观的时空限制,将审美意向升华到一个层次更高、文化和艺术内涵更为深广的境界之中。这种深厚、韵致的园林意境,往往是通过局部景观的“写意”手法获致的, 因此,对园林局部景观的鉴赏就显得不可或缺。

如,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清末苏州吴县的富商张履谦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此轩为苏州拙政园重要景点之一,倚山临水而建,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 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其中,又以“与谁同坐” 之题额,最为闻名且耐人寻味,赋予了小轩以别具一格的文化和精神魅力。该题额取意自宋苏轼《点绛唇 • 闲倚胡床》 词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置身轩中,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不禁使欣赏者顿生与明月清风共舞,与自然山水共响之超脱境界。除此之外, 与谁同坐,亦或又是三五故友知音,而使之陷入无限遐思。 辅之漏窗两侧一对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俨然一幅质朴而生机的自然图画跃然于白墙之上,却又不局限于有限的自然花柳景象之内,反赋予整个景观以充分生命意态和文化品格的审美方式,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相契合。 此类写意手法,在造园艺术中,虽说调用的空间和物质材料都非常有限,但却创造和体现出了丰富而深远的文化和审美境界。

再如,苏州留园“揖峰轩”。从此轩的品题,就可模糊感受到园居者对于自然山石的尊崇。有这样一个说法,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安徽濡须为官时,听闻当地有一块怪石, 于是差人将该石移至治所,并设席拜石于庭中,还说 :“我盼望拜山石兄已经二十年了”,从此,以品貌特异的山石体现一种崇高生命状态和人格精神就成为中国造园中的一个经典方法。而“揖峰轩”就是园居者通过对小院中山石花木人格意义的尊崇,借以抒发自己对于园林审美更深致的追求。实则后世文人造园亦经常建有“拜石轩”、“石丈轩”来表达对与其相似的审美方式的追慕。如宋代哲学家张载所说 “通万物而为之道,体万物而为之性”,有此种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决定,中国古典艺术常赋予山水花木等审美对象以平等的生命气息和人格意义,并且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这种人格和精神气质上的感应和交流作为园林艺术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从以上对于园林局部景观的鉴赏,可以见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家对园林局部景观的精心设计和更高审美境界的追求,在整个园林中所起的点睛作用,使全园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更加凸显出来。这其中,“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明代书画家陈继儒为友人“清廉山房”所作的园记中有这样一句赞语 :“主人无俗态,作圃见文心”,以概括园林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园林景色的诗情画意,也是对中国古典园林以诗文造园特色的总结,也正是以诗文造园,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诗情画意、神韵独高、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这从以上局部“写意”景观的鉴赏中也不难看出。

二、场景鉴赏

场景,作为一个电影词汇,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而在生活中,则指那些特定的情景。所以,场景是一个时空场域,且在当时的时空状态下,是一个动态的演绎过程,而人总是场内或场外,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其中,换言之,场景,只有相对于人才有意义,才真正意义上存在,而这个“人”,是场内的演绎着也罢,场外的静观者也罢。在园林中,场景无处不在,却又往往需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联想或想象去发现和创造。它可以是身临其境,作为一个体验主体,“神与物游”的场景,亦可以是,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作为一个欣赏主体,“情以物迁”的场景。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所拓开的审美空间,仿佛一幅画,从两个角度去看,会展现出两个画面,“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楼山看风景的人”,“你”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笔者认为,在园林中,似此种效果的场景较多,但尤以“雨境”为最佳。

雨境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造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园林何处无烟雨。在园林中便有较多关于雨境的景致,如 :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芭蕉

——苏州耦园城曲草堂对联

博雅腾声数杰,烟波浩淼,浴鸥晴辉,三万顷湖裁一角艺圃蜚誉全吴,霁雨空蒙,乳鱼朝爽,七十二峰剪片山 ——苏州艺圃博雅堂对联之一

再如拙政园两处著名的雨境景观“听雨轩”和“留听阁”。 因而,要真正体味园林雨境之美,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

一是观其姿。近观或远望皆宜。“细雨垂杨、疏雨戏鱼、 斜雨落花、骤雨垂帘……雨,使风景中的平常物体有了动静之韵、虚实之韵、曲直之韵、藏露之韵,与人的情趣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美妙的境界。”[1](p.203)

二是闻其声。如明代诗人李东阳《听雨亭记》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之描述 :

“静观子既辟北轩作亭……亭之前杂植群卉,而性独爱荷,置二盆池,种者常满。尤爱雨,雨至众叶交错有声,浪浪然,徐疾疏密,若中节会。静观子闲居独坐,或酒醒梦觉, 凭几而听之,其心冥然以思,萧然以游,若居舟中,若临水涯, 不知天壤间尘鞅之累为何物也!”

拙政园的“听雨轩”和“留听阁”便取自雨境之声响。 听雨轩是四面开窗的一个建筑,为相对独立的院落,前后种植芭蕉,轩前一小池。每逢雨天,“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研”(杨万里《芭蕉雨》)。聆听雨打芭蕉,乃园林之一典型生境,胜境。留听阁为体型轻巧的单层阁建筑,亦是四面开窗,以便于观景。阁东有一水池,盛夏时荷花开满池塘,一阵骤雨来袭,拍打在静静地躺着的荷叶和花之上, 动静相宜,不禁令观赏之人为之感动。

这样看来,无论是诉诸于视觉还是听觉,欣赏雨境,贵在审美主体之联想、想象和情感的激发和升华,然后方能体味其中的诗情画意,获得“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之审美愉悦。

三、整体回味

园林的鉴赏,需要审美主体置身其中的欣赏和感受,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需要有适当的审美距离的整体把握, 否则难免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陈望道先生曾说 :“园林的灵魂,具有音乐的意味却又超越音乐”,这种境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化境”。而要有这种类似于音乐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审美韵味,就需要审美主体进行整体的回味。笔者在这里主要从形式层的园林整体空间结构和意蕴层的园林中的虚与实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如明代李渔的半亩园以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为意境一般,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体虽小, 却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有建筑,空间大小、明暗、色彩、 开合、高低对比,富于节奏和层次,整个园子迂回曲折, 深邃幽远。好似入留园要先经过一段狭窄的曲廊、小院, 视觉收敛后再到达古木交柯一带,略是扩大,南面以小院采光,布置小景两三处,背面透过漏窗隐约可见园中山池亭阁,在通过此段小空间的“序幕”之后,绕至绿荫而豁然开朗,整个空间序列安排大小对比、抑扬顿挫、参差错落、曲折多变,宛如一首乐曲一般,从前奏、高潮到尾声, 依次展开,收放自如。这也便是园林与绘画等静态造型艺术不同之处,园林的空间美,就体现在观赏者动态的游赏过程之中,观赏者的视角始终移动的,所以才有“移步换景”之说法,正是因为眼前景致在不断位移和变化中所呈现出来的不间断性和无穷更新的美感,才使园林充满了“可游可赏”动静相宜之趣。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空间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关于虚实、有无的空间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虚”景与“实” 景关系的处理,如同中国书法与绘画中的“留白”一般,直接影响着园林意境美表达,是古典园林含蓄、韵味不可或缺的条件和手法。如对分割空间起到重要作用的山石花木本无定型,被分隔的空间也是相互连绵、延伸、渗透,即使遮挡视线,起到障景作用,同时也使景观藏而不露、含蓄幽远, 使人对有限空间产生无限之感。又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无论是门窗墙榭,或是亭台楼阁,或分隔空间,或借景他处,但又能使空间似隔似离,景物若隐若现,使人目不暇接而又不致一览无余,起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这种突破亭台楼阁内小空间的局限,超越园林四周围墙的有限界域,取消狭小天地中形成的思维空间和精神藩篱,虚而待物,面向无限的宇宙,让视觉感受与审美想象获得充分的自由。

此种美感类似于矗立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看暮色中 “借来”的西山景色,内心所产生的崇高感。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之下,由西山的山峰和玉泉山的宝塔勾勒出的天际线朦胧而沉静,而曾经在丽日照耀下楚楚动人的“西堤六桥”则完全隐没在远处一片苍茫之中,夕阳下的湖面没有了白日里的喧嚣和嘈杂,显得格外含蓄韵致。置身于这样的园景气象和氛围之中,相信每一个有心的观赏者,都会远望而凝思, 暂时忘却所处的眼前具体之景,而不自主对个体生命在茫茫时空长河的位置,对人类生命与无尽的宇宙等终极性的问题,有一些哲学性的思考和遐思。

摘要:本文试图从局部鉴赏、场景鉴赏、整体回味三个角度出发,运用美学相关理论,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鉴赏,以期呈现、发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丰富、充实、幽深、绵远之审美韵味。

浅议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 篇3

关键词:古代诗词;鉴赏;意象;意境;典故;技巧

中国古代诗词,是古典文学创作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高度浓缩的语言文化的精华。由于古代诗词远离当代生活,时间久远,语言的跳跃性很大,意象比较模糊,加上目前的学生对古代诗词读得较少,理解不够,鉴赏能力较弱,所以赏析中国古代诗词历来是广大学生学习中的一道难关。赏析古代诗词,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从题目和关键句入手,把握意象兼顾表达技巧,努力进行整体赏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有些诗词,题目就交代了很多信息。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目交代了内容(对兄弟对亲人的思念)、时间、对象;杜甫的《恨别》中的“恨”,沈如筠《闺怨》中的“怨”,柳中庸《征人怨》中的“怨”,直接点明诗人的情感。有些诗词的题目要么直接表明描写对象,要么透露所写的事情或背景,如陈子昂的《春夜送友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标题的“送”字可以看出是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时的所见所想所感,或表达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或抒发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鉴赏诗词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要重视标题中点明题眼的、精炼传神的字词。

二、赏“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作者所写的景与物,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附着了某些特殊含义。作者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事物(如山川草木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如:月亮往往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用梅花代表着清高孤傲的凛冽之气;用兰代表着幽人独守的从容淡然;用竹代表破石而出的气魄,顶天立地的傲气;用菊代表着清淡出尘的高隐之风和脱离于众艳而独立于寒风中的无畏……

了解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含义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是高亢明快的,还是低沉凄苦的,是豪迈壮观的,还是闲适淡雅的。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主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三、赏“意境”

意境和意象都是解读诗词必不可少的钥匙。具有完美意境的古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应,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因而,作为鉴赏者在欣赏古诗词时也一定要注意对其意境的把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怡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漂泊异乡的游子骑着瘦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惆怅、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赏“诗眼”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特别是关键词语,如反映作者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惜、哀、悲、痛、怒、愤、怨、乐、笑、喜等,这些词语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第三句中的“绿”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将形容词当作动词来用,表示“吹绿”的意思。“绿”字讲明了春天的到来,概括了岸边的景色。最后一句,诗人用一个疑问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情。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低头思故乡,”“思”字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报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写自己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

五、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并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作者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是很有帮助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投降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姜夔《扬州慢》中的“春风十里”引用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六、赏“技巧”

我国诗词浩如烟海,异彩纷呈的原因就是用了不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1)比兴手法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人不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2)对比手法,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将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与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了鲜明的对比。(3)象征手法,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4)渲染烘托,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2.修辞格的运用。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运用醒目的设问、形象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观瀑布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动态的角度展现了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给人一种瀑布从九天落下之感。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远观君山,描绘洞庭湖的秀丽姿容,呈现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君山全貌,但诗人把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颗“青螺”。这种想象是现代人不借助其他工具而无法企及的。

总之,对于古代诗词的赏析,标题、意象、意境、用典及表达技巧的运用是赏析诗词时不可分割的几个方面,对于理解鉴赏一首诗词至关重要。当然,诗词鉴赏还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平时的积累,多读、多背一些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创作风格等加以综合分析,变通运用,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李军民. 鉴赏古诗词[J]. 作文周刊(教师版),2007,(8).

[2]王小忠. 语言分析与古诗词鉴赏[J]. 文学教育,2009,(8).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篇4

一、总目录: 第一章考纲解读

第二章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读诗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古典诗歌的主要类别及相对的高考考点 第四章高考考点分类解析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二节诗歌中的形象 第三节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诗歌的思想情感

二、详解

第一章

考纲解读

考纲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要点: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中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作用)。

3.赏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包括作品整体或具体语句的修辞手法、写作技法、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特点。其中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对仗、用典、夸张、衬托、借代、通感、互文、双关、反语、反复等。

常见的写作技法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方面重点在赋(铺叙)、兴(先言他物),描写方面重点在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工笔与白描、渲染与烘托,议论方面重点在先抑(扬)后扬(抑)、卒章显志,抒情方面重点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映衬、烘托、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音韵与节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及其社会意义,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社会价值、人生观。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或认识的局限性。

第二章

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读诗的基本原则

一、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

1、《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二、语言

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一)、关注词性改变

1、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例

3、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二)、关注语序倒装

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3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4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6《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的花重)

(三)、关注四类语言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鸿雁”指书信。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四)、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1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效果: ⑴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

2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友情

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3叠字 重叠使用词语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4纯用名词组合(列锦)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效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三、读诗及鉴赏的总体要求

1、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2、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

入门。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3、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直奔鉴赏中心话题。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4、读诗流程歌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六看风格与手法; 七看时代与流派。

第三章

古典诗歌的主要类别及相对的高考考点

古典诗歌的主要类别及相对的高考考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分类。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第一节各类诗歌特征及鉴赏方法

一、【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

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

蝶恋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鉴赏示例】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3【“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鉴赏示例2006天津】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4【“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鉴赏示例2007全国II卷】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鉴赏示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6【“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鉴赏示例】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7【“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内容特征: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常用技法:借古讽今、以景衬情,古今对比,化用与用典 【鉴赏示例】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提示:

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

2、今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

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8【“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 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鉴赏示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若个:哪一个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

9【“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 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鉴赏示例】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细读这首词,说说其

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提示: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10【“闲适隐逸诗”的特点与鉴赏】

“闲适隐逸诗”主要是指因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而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1【“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

“生活杂感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得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多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排除以上10类,那么,“生活杂感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等。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高考试题2006全国II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参考答案】(1)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2【“即景抒情诗”的特点与鉴赏】

“即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那种语言明快清新、简洁质朴,内容纯粹于或壮丽山河,或繁华景象,或怡人风物,情感偏重于欢快、欣喜、热爱等简单的情感抒写。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即景抒情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他或用比喻拟人,或用衬托对比,或用白描渲染;或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或是视听结合、抑扬互衬。【鉴赏示例1】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这首诗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②写出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

①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提示:一二句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三四句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第四章

高考考点分类解析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形象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生动地抒写出作者的情感,深刻地反映出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其次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表情达意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与用意。要特别注意诗中有修辞格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

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分析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举例1: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来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举例2: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二【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常见的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最具表现力)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是全诗的关键,其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妙)在哪里?

4、某词富有深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请分析某字或某句在哪一方面的表达效果。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三【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通用的答题思路】

(1)陈述对象或态度:直接指出关键字词,或表明观点态度。

(2)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诗句中乃至在全诗中的含义,包括其表层意义、潜在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等。

(3)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描述该字所在句的景象。

(4)指出用法:指出该词在诗句中的活用现象或修辞手法。

(5)点明作用: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样的主旨,或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古代诗歌“赏析字词语言”通用的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全国卷Ⅰ】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1)陈述对象或态度:是“拳”和“退(2)解释含义:“拳”是“蜷缩”的意思,这里是栖息意; “退”是“越飞越远”的意思。(3)描述景象:鹭鸟在沙滩上蜷缩着栖息,鸿鸟在天空中越飞越远(4)指出用法:形象别致生动而又准确的动词

(5)点明作用: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赏析字词语言”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对平时练习时把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词类和语言风格尽可能逐个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见多自然就可以识广了。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

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雄浑、豪放、沉郁、清新、自然、俊朗、清幽、淡雅、冷峻、婉约、朴实、华美、洗练„„

第二节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形象:也就是诗歌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景、物等诸要素。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形象(意象)有机融合就形成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对意境的分析则包括对诗歌形象、内容、情感的全部把握和鉴赏。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浸润于形象之中的诗歌内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情感。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指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景物形象: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所形成的一种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往往浸染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因素。

事物形象:指诗中所刻画的某一物件(如:松、竹、梅等)所赋予读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灌注着作者的情感、人格、评价倾向,读者从中得到某中生活启示或人生感悟。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常见的提问模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或:分析这首诗的意境)②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有什么寓意?

③诗中塑造了什么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诗中所写形象(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形象(即意象)与诗人的情感综合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意境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200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 山环水绕,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清幽恬静。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闲适自得。

【答案提纲】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雅致情怀。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附录)【古代诗歌中常见形象(物象)类举】

【古代诗歌的常见意境类举】

1、雄浑、开阔

2、高远、纯清

3、庄严、肃穆

4、清幽、明丽

5、深隐、旷达

6、静谧、悠闲

7、空灵、秀美

8、慷慨、豪迈

9、和谐、融洽

10、激越、狂野

a、缠绵、悱恻 b、萧瑟、落寞 c、苍凉、悲壮 d、凄婉、冷落 e、荒凉、衰败 f、凄苦、悲凉 g、痛苦、悲愤 h、低沉、怨婉 i、幽暗、忧惧 j、悲怆、幽怨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

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第三节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

要知识点。表达技巧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主要要掌握:表达方式(写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四大类。

【表达技巧之一——表达方式(写法)】

1、记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倒叙”和“铺叙”(铺陈叙事)。

2、议论: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卒章显志”。

3、描写: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视听(声色)结合、虚实结合(描写的角度);“工笔与白描”(描写的详略)、“渲染与烘托”(描写的用意)。

4、抒情: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在诗歌中运用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古抒怀”“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四种抒情方式。

【表达技巧之二——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铺垫、映衬、烘托、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乐(哀)景写哀(乐)情等。

【表达技巧之三——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运用的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偶、对比、衬托(反衬)、夸张、借代、比拟、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手法。

【表达技巧之四——篇章与结构】

常见的篇章结构特点有音韵与节奏、开门见山、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附录)【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概念解读】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这首诗的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⒉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这幅画面的。

⒊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⒋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一意象的? ⒌对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⒍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⒎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注意两点:A、题目提问的指向:是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抑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艺术手法、表达技巧等)?B、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分析要清楚、细致,要联系诗句中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以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或者某句是实写、某句为虚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包括该表达技巧在语言锤炼、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达主旨等方面的效果。

【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II)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1)】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以“淡磨明镜” 来比喻“平静的水面”,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来反衬“东风忽起”之前的水面的平静。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题目不作要求,可略。

【答题思路(2)】

①判断并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本诗从“动静结合”的的角度刻画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②具体分析运用了该表达技巧的诗句。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③分析该表达技巧运用的效果。全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提纲】

(1)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以“淡磨明镜” 来比喻“平静的水面”,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来反衬“东风忽起”之前的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第四节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考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分析作品的主旨、形象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赋予作品的感情、价值观、人生观;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或认识的局限性等。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常见的提问模式】 ⒈请结合全诗赏析某一(几)句的意思或内容。

⒉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什么诗或表现了什么情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写了什么样的内容)。⒋某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你认为怎样?

⒌这手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或内容,请具体说明。6.本诗某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涉及面较为宽泛,而要做到全面理解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内心感受和写作意图、揣摩出作者赋予诗歌语言之中的思想以及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我们就有必要尽可能

多地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时代的变化以及写作的背景,从而推测到作者当时的心境,结合诗歌本身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要凭借的几个点】

1、借助题目的信息推测诗歌内容的大概范畴。

2、借助对诗人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的一般性特征的全面了解把握诗歌的总的大致的思想内容。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中原、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我们可以从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特点。但切忌生搬硬套。

3、借助序言和注解的信息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4、依据诗歌整体意境评价其思想内容【这是根本】。

5、借助抒情或议论性语句揣摩其思想内容。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通用的答题思路】

1、用自己的话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2、用精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不是氛围)。

3、诗歌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心情。

4、诗歌体现思想内容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答题思路示例】

高考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题要点】

1、用自己的话呈现诗歌描绘的画面。

2、用精练的词语概括画面内容(不是氛围)。

3、诗歌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或心情。

4、诗歌体现思想内容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提纲】

⑶诗歌开头“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山前珠翠绕”“ 殿里笙歌作”,描绘了中原昔日繁盛境况,而如今“荒烟外,许多城郭”“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一片狼烟,满目风尘;昔盛今衰的悲

慨中表达出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而结尾“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则表达了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则是想象“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复习建议】

1、加强诗歌鉴赏综合训练,注意题型的“高考标准化”,注意答题思路、步骤、要求标准化。

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

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篇5

下列哪个《水浒传》角色不是和尚的身份?()A、裴如海 B、樊瑞 C、鲁智深 D、崔道成 我的答案:B 7

佛家把一切扰乱身心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称之为魔。()我的答案:√ 8

吃菜事魔在《宋史》中是对摩尼教的敬称。()我的答案:× 《水浒传》与宗教

(二)已完成 1

最初把《水浒传》定义为英雄传奇小说的是()。A、鲁迅 B、郑振铎 C、胡适 D、闻一多 我的答案:B 2

下列是明朝章回小说中世情小说代表的是()。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金瓶梅》 D、《水浒传》 我的答案:C 3

把《水浒传》归入讲史类的是()。A、胡适 B、孙楷第 C、闻一多 D、鲁迅 我的答案:D 4

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列为四大奇书的是()。A、冯梦龙 B、李渔 C、王世贞 D、王国维 我的答案:A 5

今天研究界一般把《平妖传》归入英雄传奇小说的类别中。()我的答案:× 6

“奇书体”的概念是由汉学家浦安迪先生提出的。()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引言

(一)已完成 1

下列哪个不属于“讲史”的特点?()A、以书史文传为据 B、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 C、歌颂正义、鞭挞邪恶 D、以传奇故事为蓝本 我的答案:D 2

毫无疑问是“说话四家”之一的是()。、讲史 B、说经 C、说铁骑儿 D、小说 我的答案:A 3

说话是在()时期成为了一种技艺的。A、隋唐 B、宋元 C、五代十国 D、两晋 我的答案:B 4

从产生来看,是先有话本后有说话的。()我的答案:× 5

关于宋朝的“说话四家”,很多研究者的说法不一致。()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引言

(二)已完成 1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属于说话中的哪种平话?()A、说经 B、小说 C、讲史 D、铁骑儿 我的答案:A 2

之所以说历史小说久盛不衰的原因不包括()。A、数量众多 B、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C、有经典传世 D、带动民族文化发展 我的答案:B 3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A、施耐庵 B、吴承恩 C、曹雪芹 D、罗贯中 我的答案:D 4

中国古代详尽的历史典籍是促进历史小说创作的根源之一。()我的答案:√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作者是鲁迅。()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一)已完成 1

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是()。A、曹操 B、曹植 C、曹冲 D、曹丕 我的答案:D 2

从史学角度讲的三国是指哪个时间段?()A、公元110年-公元180年 B、公元180年-公元240年 C、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D、公元280年-公元360年 我的答案:C 3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历史时期是()。A、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B、公元203年-公元279年 C、公元220年-公元268年 D、公元184年-公元280年 我的答案:D 4

《三国志》的作者是()。A、罗贯中 B、陈寿 C、裴松之 D、司马迁 我的答案:B 5

裴松之按照陈寿的《三国志》又仿写了一部《三国志》。()我的答案:× 6

《三国演义》是从黄巾起义开始写起的。()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二)已完成 1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A、三国志 B、世说新语 C、三国演义 D、汉书 我的答案:B 2

《东坡志林》的作者是()。A、苏洵 B、苏辙 C、苏轼 D、苏文 我的答案:C 3 “或笑邓艾吃”表现出在()就有了关于三国故事的表演。A、唐朝 B、宋朝 C、南北朝 D、东晋 我的答案:A 4

宋代皮影戏被禁止演绎三国故事。()我的答案:× 5

两晋以来,文人的笔记小说里就记载有三国故事。()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已完成 1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关大王单刀赴会》中关羽的形象有什么关系?()A、完全否认 B、直接选取 C、略有借鉴 D、无法比较 我的答案:B 2

现存元杂剧中大概有多少种说三国故事的?()A、二十多种 B、四十多种 C、六十多种 D、八十多种 我的答案:A 3

元刊本的《三国志平话》是上文下图的形式。()我的答案:× 4

宋代时说话艺术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就很明显了。()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概况

(一)已完成 1 《录鬼簿续编》没有记载的是罗贯中的()。A、籍贯 B、号 C、性格 D、生辰 我的答案:D 2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即嘉靖元年的刻本的全名是()。A、三国志 B、三国志平话 C、三国志通俗演义 D、三国演义 我的答案:C 3

《录鬼簿续编》中认为罗贯中是哪里人?()A、杭州人 B、太原人 C、兴化人 D、东元人 我的答案:B 4 《七修类稿》指出罗贯中是()。A、杭州人 B、苏州人 C、应天人 D、长安人 我的答案:A 5

嘉靖元年本的题署“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中“后学”是一种对先人的敬称。()我的答案:× 6

罗贯中提到“平阳侯陈寿”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我的答案:√ 7

根据贾仲明“与余为忘年交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年矣”等的记载,大致可以推断出,罗贯中是明中期人。()

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概况

(二)已完成 1 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A、嘉靖本 B、叶逢春本 C、志传本 D、毛本 我的答案:B 2

据《录鬼簿后续》一书,没有提到是罗贯中作品的是()。A、《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B、《连环柬》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C、《三国演义》 D、《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我的答案:C 3

现存的《三国演义》的明代刊本有多少种?()A、二十多种 B、四十多种 C、七十多种 D、八十多种 我的答案:A 4

学界可以确定的是,以下哪一本不是题署为罗贯中编次的?()A、隋唐两朝志传 B、残唐五代史演义 C、三遂平妖传 D、说岳全传 我的答案:D 5

现在不能确定罗贯中的籍贯。()我的答案:√ 6

不同的版本系统里面,差异仅仅体现在结构方面,其他方面差别不大。()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

(一)已完成 三国演义中“演”的意思是()。A、表演

B、广、大 C、深刻 D、表现 我的答案:B 2

下列不属于三国演义中有巨大阐释空间的原因的是()。A、时代不同 B、作品阅读角度不同 C、读者群不同 D、版本不同 我的答案:D 3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A、军事主题 B、人才主题 C、悲剧主题 D、历史主题 我的答案:C 4

《三国演义》是大家的一个通俗的叫法。实际上,《三国演义》是对正史《三国志》的演义,所以严格来说应该叫《三国志演义》。()

我的答案:√ 5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众说纷纭,只要从作品实际出发解释皆可。()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

(二)已完成 1

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A、孙权 B、曹操 C、曹丕 D、刘备 我的答案:B 2

《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A、儿子 B、孙子 C、玄孙 D、皇叔 我的答案:C 3

《三国演义》中贯穿着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我的答案:√ 4

拥刘贬曹的后面蕴含着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

(三)已完成 1

罗贯中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中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理想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A、人人平等 B、天下大同 C、复归自然 D、明君仁政 我的答案:D 2

写《三国志》的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A、三国时期 B、西晋 C、东晋 D、南北朝 我的答案:B 3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A、魏 B、蜀 C、吴 D、晋 我的答案:A 4

《蜀书》中刘阿斗被写进本纪中。()我的答案:× 5

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将魏确立为正统。()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

(四)已完 1

《三国演义》中从哪个战役以后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我的答案:B 2

刘备“携民渡江”中,他一开始驻扎在()。A、宣城 B、襄城 C、樊城 D、考城 我的答案:C 3

桃园三结义中不包括()。A、赵云 B、刘备 C、关羽 D、张飞 我的答案:A 4

刘备在举兵过程中打出的口号是“兴复汉室”。()我的答案:√ 5

刘备“携民渡江”是一种作秀行为,表现了他的虚伪。()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思想

(五)已完成 1

长坂坡大败后谁去救了阿斗?()A、关羽 B、张飞 C、赵云 D、马谡 我的答案:C 2

作者把刘备和曹操对比最终是为了表现作者自身的()。A、生活追求 B、写作技巧 C、个人喜好 D、政治理想 我的答案:D 3

“白帝城托孤”发生在什么事情以后?()A、伐东吴失败 B、七擒孟获 C、空城计 D、斩马谡 我的答案:A 4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以算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之一。()我的答案:√ 5

鸡肋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曹操和郭嘉的故事。()我的答案:× 说曹操

(一)已完成 1 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不包括()。A、曹操 B、关羽 C、刘备 D、诸葛亮 我的答案:C 2

《三国演义》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谁对曹操说的?()A、许由 B、诸葛亮 C、杨修 D、许劭 我的答案:D 3

曹操的父亲原来的姓氏是()。A、刘 B、夏侯 C、杨 D、李 我的答案:B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4

曹操的性格属于极端的利己主义。()我的答案:√ 5

曹操就出身来讲,远优于孙权和刘备。()

我的答案:× 说曹操

(二)已完成 1

给曹操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计策的是()。A、郭嘉 B、杨修 C、荀彧 D、司马懿 我的答案:C 2

下列哪一个不是曹操手下的武将?()A、许褚 B、张辽 C、典韦 D、黄盖 我的答案:D 3

荀彧投奔曹操时,曹操说“吾之子房也”,其中“子房”是指()。A、张良 B、韩信 C、许由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D、管仲 我的答案:A 4

曹操行刺董卓没有成功。()我的答案:√ 5

被曹操挟制的皇帝是汉哀帝。()我的答案:× 说曹操

(三)已完成 1

《三国演义》中荀彧的结局是()。A、被逼自杀 B、被曹操斩杀 C、病死 D、被敌军杀死 我的答案:A 2

“借王垕之头”的故事中曹操为什么要杀王垕?()A、王垕叛变 B、平息军队哗变 C、谋士献策 D、皇帝要求 我的答案:B 3

曹操的性格是通脱与残忍的统一。()我的答案:√ 4

曹操身边有很多文治武功都很棒的全才。()我的答案:× 说曹操

(四)已完成 1 《祭魏太祖文》的作者是()。A、陈寿 B、司马光 C、李世民 D、郭沫若 我的答案:C 2

《三国演义》中曹操接见匈奴使者时用谁当替身?()A、崔琰 B、郭嘉 C、汉献帝 D、张辽 我的答案:A 3

评价曹操时说“无容于天地之下,人人得而诛之”的是()。A、司马光 B、罗贯中 C、翦伯赞 D、朱熹 我的答案:D 4

历史剧《蔡文姬》中的曹操还是一个奸雄。()我的答案:× 5

刘知几认为曹操用替身接见匈奴使者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我的答案:√

论诸葛

(一)已完成 1

《诸葛忠武侯文集》是谁收集整理的?()A、王国维 B、王士祯 C、张良 D、张澍 我的答案:D 2

三顾茅庐之时的诸葛亮将自己比作()。A、管仲 B、晏婴 C、百里奚 D、孙武 我的答案:A 3

历史上的诸葛亮享年()。A、54岁 B、44岁 C、64岁 D、74岁 我的答案:A 4

不属于主要表现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情节是()。A、三顾茅庐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六出祁山 我的答案:C 5

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在三十六回出场的。()我的答案:× 6

《三国演义》的写作有七实三虚的特点。()我的答案:√ 论诸葛

(二)已完成 1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向其阐发自己治国见解的文章是()。A、隆中对 B、治国 C、君臣 D、出师表 我的答案:A 2

刘备第一、二次去找诸葛亮的时候没有描写()。A、诸葛亮身边的书童 B、诸葛亮的长相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C、诸葛亮的居住环境 D、诸葛亮的朋友 我的答案:B 3

刘备在三顾茅庐前投奔了很多人,以下哪一个是他没有投奔的?()A、吕布 B、刘表 C、曹操 D、孙权 我的答案:D 4

“三顾茅庐”一章中刘备第一、第二次去找诸葛亮时,诸葛亮本人并没有出场。()我的答案:√ 5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的战略是先打败刘备再去攻打孙吴。()我的答案:× 6

刘备前两次到隆中,根本没有见到诸葛亮,所以对诸葛亮形象没有任何的描写,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没有任何的意义。()

我的答案:× 论诸葛

(三)已完成 1

诸葛亮为了坚定孙权的抗曹决心采取了什么方法?()A、美人计 B、反间计 C、激将法 D、苦肉计 我的答案:C 2

孙策在临死前将国家托付给孙权时,要他外事不决时问谁?()A、张昭 B、周瑜 C、黄盖 D、鲁肃 我的答案:B 3

诸葛亮篡改了《铜雀台赋》是为了证明曹操攻打东吴是为了()。A、周瑜 B、孙权 C、土地 D、大小乔 我的答案:D 4

“舌战群儒”的情节大部分取自历史文献记载。()5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铜雀台赋》的作者是曹植。()我的答案:√ 论诸葛

(四)已完成 1

诸葛亮六出祁山所攻打的是()。A、魏国 B、吴国 C、南越 D、夷越 我的答案:A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哪一篇文章?()我的答案:×

A、隆中对 B、前出师表 C、后出师表 D、治国 我的答案:C 3

下列不属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A、以攻为守 B、司马懿被曹魏冷落 C、南方少数民族的平定 D、刘阿斗的猜忌 我的答案:D 4

空城计的情节在失街亭这一情节的后面。()我的答案:√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话关羽

(一)已完成 1

下列哪一个不是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事?()A、单刀赴会 B、过五关斩六将 C、败走麦城 D、失街亭 我的答案:D 2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关羽“温酒斩()”的故事。A、马超 B、华雄 C、赵云 D、张飞 我的答案:B 3

《三国演义》中曹操派谁去说服关羽归顺他?()A、许褚 B、郭嘉 C、张辽 D、夏侯惇 我的答案:C 4

“关公三事”是指降曹、保嫂、寻兄。()我的答案:× 5

“义重如山”是《三国演义》中关羽最突出的特点。()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我的答案:√ 话关羽

(二)已完成 1

关羽的武器是()。A、方天画戟 B、青龙偃月刀 C、青虹剑 D、丈八长矛 我的答案:B 2 “千里走单骑”是关羽的哪一个事迹?()A、败走麦城 B、单刀赴会 C、过五关斩六将 D、下邳被围 我的答案:C 3

“义释曹孟德”的地点是()。A、华容道 B、街心亭 C、鸟林 D、麦城 我的答案:A 4

颜良是哪个阵营的大将?()A、孙权 B、曹操

上一页下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C、吕布 D、袁绍 我的答案:D 5

“刮骨疗毒”这一情节是正史中有记载的。()我的答案:√ 6

《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了曹操送的战袍并将它穿在外面。()我的答案:× 话关羽

(三)已完成 1

()劝说关羽接受了五虎上将的评价。A、刘备 B、张飞 C、诸葛亮 D、曹操 我的答案:C 2

蜀汉的“五虎上将”中没有()。A、张飞 B、马超 C、关羽 D、姜维 我的答案:D 3

根据《蜀记》中记载,关羽想要娶谁的妻子?()。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A、秦宜禄 B、秦朗 C、吕布 D、张辽 我的答案:A 4

关羽最后的这种悲剧的结局不是性格悲剧。()我的答案:× 话关羽

(四)已完成 1

下列不属于关羽对刘备的“义”的内涵的是()。A、君臣之义 B、兄弟之义 C、知遇之恩 D、朋友之义 我的答案:C 2

最初把关羽神化的是哪个教派?()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摩尼教 我的答案:A 3

下列不属于“义”的内容的是()。A、有言必诺 B、有恩必报

尔雅通识课四大名著课后答案 C、忠君爱国 D、不近美色 我的答案:D 4

宋哲宗给关羽的封号是“显烈王”。()我的答案:√ 5 张飞对待士大夫和下人都非常粗暴。()我的答案:×

东吴才俊(上)已完成 鲁肃向孙权提的建议是()。A、投降曹操 B、杀了诸葛亮

C、占据长江一带并建号称帝 D、启用周瑜 我的答案:C 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是出自()。A、辛弃疾的《永遇乐》 B、苏轼《念奴娇》 C、柳永《八声甘州》 D、秦观《踏莎行》 我的答案:A 3

陈寿《三国志》中“形貌奇伟,骨体不恒,大贵之表”一句是描绘的谁?()A、周瑜、孙策 C、孙权 D、陆逊 我的答案:C 4

历史上的孙权强调“存不忘亡,安必虑危”。()我的答案:√ 5

《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很果敢决断。()我的答案:×

东吴才俊(下)已完成 1

苏轼的词“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写的是()。A、诸葛亮 B、周瑜 C、孙权 D、司马懿 我的答案:B 2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最突出的特点是()。A、和事佬 B、妒贤嫉能 C、勇敢果决 D、奸诈小人 我的答案:A 3

下列哪个人物不是孙吴阵营中的?()A、黄盖 B、吕蒙 C、陆逊 D、秦朗 我的答案:D 4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度狭小,妒贤嫉能。()我的答案:√

历史上周瑜主张让刘备去荆州做荆州牧。()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艺术

(一)已完成 1

以下哪一个不是作者根据史实渲染夸张而写?()A、七擒孟获 B、空城计 C、六出祁山 D、三顾茅庐 我的答案:B 2

《三国演义》一共多少回?()A、八十回 B、一百回 C、一百二十回

D、一百五十回 我的答案:C 3

以下哪一个不是作者虚构的?()A、空城计 B、义释曹操 C、三气周瑜 D、赤壁之战 我的答案:D 4

桃园三结义是虚构的,不是史实。()我的答案:√ 5

提出《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是明代的章学诚。()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艺术

(二)已完成 1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A、官渡之战

B、夷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我的答案:D 2

历史上斩华雄的是()。A、关羽 B、孙策 C、孙坚 D、曹操 我的答案:C 3

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A、陆逊 B、吕蒙 C、张昭 D、鲁肃 我的答案:A 4

《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我的答案:√ 5

荀彧积极主张曹操去攻打江南。()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艺术

(三)已完成 1

面对吕布和刘备联合抗曹,荀彧为曹操出的第一个计策是()。A、二虎竞食之计 B、美人计 C、走为上 D、瞒天过海 我的答案:A

嘉靖本的序和引中都提到了《三国演义》能够广泛流传是因为()。A、通俗易懂 B、结构新颖 C、作者知名 D、内容丰富 我的答案:A 3

评价《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是()。A、毛宗岗 B、蒋大器 C、张尚德 D、金圣叹 我的答案:B 4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的语言通俗易懂。()我的答案:√ 5

嘉靖本《三国演义》前的序是张尚德写的。()我的答案:× 三国演义的艺术

(四)已完成 1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后面是()。A、望梅止渴 B、如鱼得水 C、一言不发 D、死而后已 我的答案:C 2

历史上三国格局变化,蜀国最终被哪个国家所灭?()A、吴国 B、魏国 C、晋国 D、渤海国 我的答案:B 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语出()。A、杜甫 B、李白 C、韩愈 D、刘禹锡 我的答案:A 4

三国演义中的悲剧表现寄托着作者自己政治理想破灭的悲剧情怀。()我的答案:√ 5

段启明先生认为四大名著并不是都包含悲剧性情怀的。()我的答案:×

众说纷纭的启示(上)已完成 1

《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于放纵”,其中不属于孙悟 空取经前的放纵行为的是()。A、闹天宫 B、闹地府 C、闹龙宫 D、闹西天 我的答案:D 2

“魔以心生,亦以心灭”是哪个派系的说法?()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我的答案:C 3

“放心”一词语出()。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我的答案:B 4

胡适认为《西游记》是()。A、滑稽小说 B、刺世小说 C、讽刺小说 D、官场小说 我的答案:A 5

鲁迅不同意胡适对《西游记》的“游戏说”。()我的答案:×6

在明清时期,从心学角度解说《西游记》是比较普遍的。()我的答案:√

众说纷纭的启示(下)已完成 1

“四圣试禅心”中哪一个没有通过考验?()A、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僧 D、白龙马 我的答案:B 2

下列哪一个不符合奋斗精神的主题?()A、孙悟空大闹天宫 B、唐僧西天取经 C、唐僧历经磨难

D、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 我的答案:A 3

孙悟空大闹天宫一直写到第几回?()A、第三回 B、第五回 C、第七回 D、第九回

我的答案:C 4

从孙悟空身上不可以总结出什么主题?()A、求放心之喻 B、反抗主题 C、人性的升华 D、金丹大旨 我的答案:D 5

《西游记》故事本身就含有道家的“金丹大旨”。()我的答案:× 6

《西游记》每个时代的解说者,都免不了用各自时代流行的理念、话语来解释作品,这就与小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的答案:× 7

清代《西游记》的注释本,大多数是由道士或者准道士们做的,他们都是根据《西游记》主体故事西天取经来提升出的解释。()我的答案:× 8

《西游记》故事本身不适合简单化的主题总结。()我的答案:√ 唐僧取经经历的幻化与原旨的蜕变(上)已完成 1 历史上陈玄奘历时多久从天竺诸国取经回来?()A、10年 B、15年 C、17年 D、20年 我的答案:C 2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作者是()。A、玄奘 B、慧立 C、卞机 D、慧聪 我的答案:B 3

下列哪一个不是元杂剧《西游记》的情节?()A、三打白骨精 B、过女儿国 C、过火焰山 D、收白龙马 我的答案:A 4

《取经诗话》中没有出现哪个形象的影子或原型?()A、沙僧 B、白龙马 C、白骨精 D、猪八戒 我的答案:D 5

现在流传下来的西游记元杂剧有十本。()我的答案:× 6

《取经诗话》中已经出现了孙悟空原型的形象。()我的答案:√ 唐僧取经经历的幻化与原旨的蜕变(下)已完成 1 玄奘法师写的书是()。A、三藏法师传 B、西游记平话 C、淮安府志 D、大唐西域记 我的答案:D 2

近代研究者中,从谁开始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A、鲁迅 B、胡适 C、梁启超 D、郑振铎 我的答案:A 3

《朴通事谚解》是哪个国家的一部古汉语书?()A、古日本 B、古朝鲜 C、古越南 D、古巴基斯坦 我的答案:B 4

《朴通事谚解》一书中介绍的西游记平话还未出现道家神祗。()我的答案:× 5

从《大唐西域记》一直到《西游记平话》,西游故事存在一步步魔幻化的倾向。()我的答案:√

横空出世的新主角(上)已完成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所寄托的群众心理?()A、追名逐利 B、超越生死 C、挑战皇权 D、征服自然 我的答案:A 2

《西游记》小说开头写孙悟空的师傅是()。A、如来 B、文殊 C、普贤 D、菩提 我的答案:D

“皇帝轮流做,今年来我家”是孙悟空在什么时候说的?()A、跟二郎神打斗时 B、被太上老君炼丹时 C、被如来佛收拾前 D、大闹蟠桃会时 我的答案:C 4

孙悟空闹龙宫的原因是()。A、龙王得罪了他 B、借武器

C、试验自己的法力 D、开拓自己的势力范围 我的答案:B 5

《西游记》中孙悟空可以说亦佛亦道,也可以说不佛不道。()我的答案:√ 6

不管读者是否能够意识到故事情节隐含的奥秘,在孙悟空的反抗和反抗宣言里,读者都能分享到快意、欣慰,感到振奋。()我的答案:√ 7

作者有意通过描写孙悟空对抗三界的情节来表达人们对于权威的反抗。()我的答案:×

横空出世的新主角(下)已完成 1

“有人想在天国的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一种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却只是他自己的反映。”一句出自马克思写的()。A、资本论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的答案:B 2

小说中对孙悟空的否定态度主要表现在()。A、韵语诗词 B、行为描写 C、形象描写 D、语言描写 我的答案:A 3

《西游记》中孙悟空属于()。A、第二主角 B、配角 C、第一主角 D、反一号 我的答案:C 4

孙悟空形象是作者个人的理想寄托。()我的答案:×5

《西游记》可以看成是复调小说。()我的答案:√

主体原旨与局部意趣的背反(上)已完成 1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是《西游记》第几回的回目?()A、第二十三回 B、第三十三回 C、第四十三回 D、第五十三回 我的答案:B 2

孙悟空抵挡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时去向谁求助了?()A、普贤菩萨 B、太上老君 C、如来佛祖 D、南海观音菩萨 我的答案:D

西游记中要用一万个小儿的心肝给国王“煎汤敷药”的描写其实反映了()。A、达官显贵阿谀奉承 B、明朝社会现实黑暗 C、皇帝宠信道士胡作非为 D、寻常百姓愚昧无知 我的答案:C

“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一句出自()。A、中国小说史略 B、白话文学史 C、中国古代小说史 D、淮安府志 我的答案:A 5

《西游记》之所以没有成为一部单纯的宗教说教书,是因为作者注入了寻常的世态人情。()我的答案:√

西方如来佛所在的寺庙是净因寺。()我的答案:×

主体原旨与局部意趣的背反(下)已完成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游记》中的神佛带有世俗特征 B、《西游记》没有完全摆脱崇敬神佛的境界 C、《西游记》是一个矛盾的作品

D、《西游记》的主题是历经万难总能成功 我的答案:D 2

在朱紫国唐僧师徒遇到的妖怪是()。A、金毛犼 B、黑风怪 C、金角大王

D、蜘蛛精 我的答案:A 3

唐三藏最后把什么给了二尊者来换取经书?()A、锦斓袈裟 B、白龙马 C、紫金钵盂 D、行李 我的答案:C 4

《西游记》中通过孙悟空、猪八戒的嘴巴,对宗教教义甚至取经这一事件,都提出了质疑。()我的答案:√ 5

宗教家是把人变成神,《西游记》发生了一个逆向性的转化,就是将神佛从天上拉回人间来,还给他们世俗人的性情品格。()我的答案:√ 6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篇6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在历史上,斩华雄的是孙坚。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是()1.0 分 A、吕布 B、关羽 C、张飞 D、赵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红楼梦》中曹雪芹第一次从谁那里拿来《石头记》 1.0 分 A、贾雨村 B、空空道人 C、甄士隐 D、疯颠和尚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个不是高尔基写的? 1.0 分 A、在人间 B、童年

。C、我的大学 D、雾都孤儿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鲁迅先生讲,自从()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1.0 分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的《百川书志》最早披露了百回本《水浒传》的存在,最早披露了《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1.0 分 A、李卓吾 B、金圣叹 C、高儒 D、袁宏道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蔡义江经过考证认为畸笏叟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1.0 分 A、朋友 B、情人 C、父亲 D、妻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以下哪一个不是作者虚构的? 1.0 分 A、空城计 B、义释曹操 C、三气周瑜 D、赤壁之战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是对()的描绘。1.0 分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贾探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0 贾珍的父亲是? 1.0 分 A、贾政 B、贾赦 C、贾敬 D、贾敏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蔡义江认为第八十一回是伪作的证据是? 1.0 分 A、贾政让宝玉去读书 B、贾母莫名问宝玉前年的病 C、宝玉不断提过去的事 D、宝玉和黛玉闲聊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2 在武松、鲁智深和()三位作者重点塑造的好汉身上,都有着五代故事影响的痕迹。1.0 分 A、林冲 B、宋江 C、李逵 D、杨志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哪一篇文章? 1.0 分 A、隆中对 B、前出师表 C、后出师表 D、治国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著名学者()也认为,我们了解本国历史时,应该带有一种温情与敬意。1.0 分 A、王国维 B、陈寅恪 C、钱穆 D、鲁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5 “一丛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对()的描绘。1.0 分 A、林黛玉 B、薛宝钗 C、王熙凤 D、李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6 下列故事不属于“弃子”神话原型的是? 1.0 分 A、大雅·生民 B、大雅·公刘 C、四姓害子 D、萨尔贡国王传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7 高俅父子故意引林冲带刀进哪里并强加行刺长官的罪名? 1.0 分 A、白虎堂 B、青龙堂 C、朱雀堂 D、玄武堂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8 下列情节哪一个不是公孙胜参与的? 1.0 分 A、智取生辰纲 B、芒砀山降魔 C、征方腊 D、斗法破高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 “沂岭杀四虎”的人是? 1.0 分 A、李逵 B、鲁智深 C、武松 D、秦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0 最早提出《红楼梦》是讲顺治帝和董小宛的故事的书是? 1.0 分 A、《红楼索隐》 B、《阅红楼随笔》 C、《红楼梦魇》 D、《红楼惊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1 高俅父子对林冲的迫害一共几次? 1.0 分 A、三次 B、五次 C、七次 D、八次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2 《枉凝眉》这首词是写给宝玉和谁的? 1.0 分 A、薛宝钗 B、晴雯 C、麝月 D、林黛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3 唐玄奘在归国,就自己的经历做成了一部()。1.0 分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B、《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 C、《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传》 D、《大唐西域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4 劫获生辰纲,靠的是()的计谋。1.0 分 A、宋江 B、晁盖 C、吴用 D、公孙胜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5 宋江杀人犯法后是谁将他放走的? 1.0 分 A、朱仝、雷横 B、鲁智深 C、李逵 D、戴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6 《水浒传》主要英雄好汉出场时,都有()。1.0 分 A、出场诗 B、出场词 C、出场曲 D、出场韵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7 武松在哪里杀了西门庆? 1.0 分 A、鸳鸯楼 B、狮子楼 C、蜈蚣岭 D、景阳冈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8 《红楼梦》中警幻仙子掌管人间什么方面? 1.0 分 A、功名 B、生死 C、情爱 D、子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认为,《水浒传》最后的写定者,很可能是一位才气纵横的下层文人。1.0 分 A、鲁迅 B、胡适 C、王国维 D、梁启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水浒传》现有的作者表述? 1.0 分 A、罗贯中著 B、施耐庵著 C、无名氏著 D、金圣著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1 醉卧芍药裀的是()。1.0 分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贾探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2 关羽最早是被()给神化的。1.0 分 A、儒教 B、佛教 C、道教 D、摩尼教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3 以下哪一回写的是林冲饱受欺凌的大爆发? 1.0 分 A、豹子头误闯白虎堂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D、林冲棒打洪教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4 贾宝玉和姐妹们组的诗社叫? 1.0 分 A、菊花诗社 B、桂花诗社 C、牡丹诗社 D、海棠诗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5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的诗句。1.0 分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贾探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6 《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 0.0 分 A、儿子 B、孙子 C、玄孙 D、皇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37 《三国演义》中的“奸绝”是()。1.0 分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关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8 评价《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是? 1.0 分 A、毛宗岗 B、蒋大器 C、张尚德 D、金圣叹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9()的《东坡志林》也记载了孩童听三国故事的反映。1.0 分 A、李商隐 B、杜牧 C、苏轼 D、黄庭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0 “义释曹孟德”的地点是? 1.0 分 A、华容道 B、街心亭 C、鸟林 D、麦城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1 叶逢春本、余象斗本、联辉堂本都属于()本系统。1.0 分 A、嘉靖本 B、志传本 C、毛本 D、繁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2 元春在皇宫的职位是? 1.0 分 A、贵妃 B、皇后 C、才人 D、嫔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3 玄奘法师写的书是? 1.0 分 A、三藏法师传 B、西游记平话 C、淮安府志 D、大唐西域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4 下列哪个不是宝玉的大丫头? 1.0 分 A、麝月 B、晴雯 C、芳官 D、袭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5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办法有三种,其中哪一项不是? 0.0 分 A、岗位责任制 B、裁剪人员 C、规定制度 D、领导以身作则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46 花荣在《水浒传》中是哪个寨子的知寨? 1.0 分 A、桃花寨 B、黑风寨 C、二龙寨 D、清风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7 “放心”一词语出()0.0 分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48 流传下来的元刊的五种平话全部都是()。1.0 分 A、说经 B、说铁骑 C、讲史 D、小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9 “寒塘渡鹤影”是()的诗句,表现了她后来冷清寂寞的生活处境。0.0 分 A、林黛玉 B、薛宝钗 C、史湘云 D、贾探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0 金圣叹评价()为“阔人”,是指他性格豁达大度,思想广阔辽远。1.0 分 A、杨志 B、鲁智深 C、武松 D、林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 分)1 宋江这种屡经磨难终有所成的写法,与民间“弃子”类型神话精神暗合。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 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和“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两回后,林黛玉和薛宝钗和好了,不再互相嫉妒讽刺。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 虚拟石头来作记的优点,兼备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之所长。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 《西游记》这部小说,演绎的是道家的“金丹大旨”。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谋士将领们的关系,是作者理想中的君臣关系。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主要与正统观念有关,与作者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没有什么关系。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7 前十三回不是晚起情节,而是水浒故事一直都有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8 《终身误》是写林黛玉的。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 勾栏相当于现在的剧院?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0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是“兰桂齐芳,家道复出”。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1 对于三国时代魏蜀吴孰为正统的问题,后人的观点往往由当时自己的处境和国家的形势决定。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2 金圣叹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是赞不绝口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自己名义写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 袭人形象受到了很多续书作者的更改和一些评点家的讥讽贬低,从形象创作的角度,这个形象是不幸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5 《红楼梦》中青埂峰上的石头就是神瑛侍者?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6 史湘云的原型是脂砚斋?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7 宋代时说话艺术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就很明显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8 鲁迅不同意胡适的《西游记》“游戏说”?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 元刊本的《三国志平话》是上文下图的形式?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 经过长期的演化,《西游记》逐渐由佛教故事转变为道教故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1 后续四十回中的林黛玉曾劝贾宝玉去读八股文?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2 金圣叹有时只重文字上的热闹,有时不大重视逻辑。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3 《水浒传》分繁本和简本,繁本是指描写细腻,文字繁富,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文本?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 对刘备和刘备军事集团,周瑜有着很大的戒备。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的“双星”是白头偕老的意思。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6 面对曹操百万大军压境的局面,东吴一致的意见是与曹操血战到底。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7 《水浒传》中的好汉大多不近女色,抱着宗教式的偏执态度,可能是受佛教的影响。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8 金钏是被王夫人害死的。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 《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还体现在,她说中华文化的综合体现。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 《取经诗话》中已经出现了孙悟空原型的形象?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 《西游记》平话,还是一个佛教宣扬佛法的取经故事。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2 武松打虎情节受到了《残唐五代史意义》中存孝打虎的重要影响。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3 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比武松杀嫂的故事出现的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 空城计的情节是历史事实本来就有的,所以写来才如此逼真。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5 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方面,续书与原著是完全相同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6 《西游记》故事本身就含有道家的“金丹大旨”?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 历史上的周瑜,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一样,是一个心胸狭窄缺乏远见的人。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8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的语言通俗易懂?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 自叙传说的功绩在于,把《红楼梦》跟作者的经历和家事联系了起来,这个联系是有意义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0 袁无涯百二十回本《水浒传》弥补了金圣叹腰斩的七十回本的漏洞。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1 孙悟空是一个自然化育的神猴,它既不属于佛,也不属于道。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2 李逵在《水浒传》中多是作为陪衬人物或笑料人物出现?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 续书里林黛玉死后潇湘馆里有鬼哭这种情节,跟原著精神是完全一致的。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4 李逵和宋江之间,有一种对照和映衬的关系。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5 由拥刘反曹的倾向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要表达一种明君仁政的理想。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6 “舌战群儒”的情节大部分取自历史文献记载?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7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者是李卓吾?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8 属于脂本系统的《红楼梦》大概有二十几种? 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 《水浒传》是一部“愤书”,更是一部“快书”。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0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精髓,不在于他的放纵,而在于他的归心、收心。0.0 分

古典诗词批注式鉴赏刍议 篇7

一、诗词批注式鉴赏的意义

所谓批注, 是我国的传统的读书法。它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疑以符号和批语的形式, 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页侧等空白处, 以帮助学生理解, 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诗词批注式鉴赏, 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知识储备, 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 实现走进文本、融入文本、超越文本阅读教学形式。诗词批注式鉴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诗词批注式鉴赏的方法

(一) 何处批注

北大教授金克木曾说:“不会读, 书如干草;会读, 书如甘草。”在诗词批注鉴赏中, 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把批注选择权交给学生。在平时的常态化训练中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契合点, 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具体来说, 学生可以在以下契合点作批注。

1. 文眼关键点

“诗眼”, 最早见于杨栽《诗法家数》:“诗要炼字, 字者, 眼也。”清人刘熙载丰富了这个说法:“余谓眼乃神光所聚, 故有通体之眼, 有数句之眼, 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映照。”诗眼是个比方, 它是诗中最能展现意趣和诗人情感主旨的关键词句, 抓住了诗眼并加以批注就能提纲挈领洞悉诗人“立言之本”。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学生通过分析就能抓住“逐”和“带”两个诗眼进行批注。“逐”写出春天的柳枝不是被东风吹动, 而是主动追逐东风, 凸显柳枝的蓬勃生气。而在末句柳枝“带”着斜阳和秋蝉, 同样是化被动为主动, 化静为动, 表现了秋日柳树的落魄。两相对照, 形象地呈现了诗人迟暮之悲。

2. 结论碰撞点

学生在阅读鉴赏时发现疑问, 带着疑问再次阅读文本才会让他们读进去, 真正地走入文本, 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质疑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例如在讲授李煜的《虞美人》时,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李煜希望它们早点结束呢?学生在思考中写出见解, 更深刻理解这位“薄命君王、绝代词人”的内心世界。

3. 章法奇妙点

有很多经典的诗词是以精妙的章法取胜的, 鉴赏这些诗词就必须关注诗词的章法。批注章法是对诗词内容深入理解的支撑和有益补充。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 隔句相承, 学生批注前六句, 就能理解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理解他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4. 情感共鸣点

借助情感共鸣点, 学生在阅读鉴赏时就可以探究, 可以甄别, 可以重塑。在讲授李清照《声声慢》时, 女词人那种“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加以批注, 经过认真的思考, 学生就能认识到女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

(二) 何时批注

在诗词鉴赏中, 教师指导学生作批注, 可以安排在学习诗词的三个阶段中。

1. 课前的自由批注

此时, 他们对诗词有新鲜感, 对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想象, 疑问也最多。让学生自由批注, 也就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教师还应依据获得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 课上的专项批注

在诗词鉴赏中, 既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又有情感的感知与传达, 更有技巧的生成与应用, 学生依据一定的批注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思考。在具体的鉴赏中, 可以首先由学生自读自悟, 做好批注;然后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批注, 不断深化批注;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批注。

3. 课后的扩展批注

课后批注是课堂批注的意犹未尽, 也可以是对课堂批注的反思、提炼、总结。学生鉴赏完诗词, 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提高和深化, 此时批注, 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 又能作适当的扩展, 以检验阅读效果,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何种形式批注

1. 符号式批注

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符号式批注较之其他的批注形式则更加直观便捷。在诗词鉴赏时, 用“?”来表示自己不理解、不赞同、有异议的地方;“﹏”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用“★”来表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圈在诗眼等重要的词上, 等等。当然, 批注所用的符号不强求统一, 自己习惯就行。

2. 点评批注

在诗词鉴赏中学生主动地探究文本, 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 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感悟和评价。当发现精妙词句、让人眼前一亮的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可批注上“好”、“新”、“注意”等字样, 也可以随手把见解、疑问等批注在诗词的空白处。

3. 补充式批注

这是以文本为基点, 向外辐射发散, 是对文本的补充、具体化, 使得文本更具感染力、创造性。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首句暗示隐者傍松结茅, 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后三句是童子的回答, 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 意思层层递进, 言约意赡, 令人回味无穷。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的经验、自身的理解去补充完善留白。

4. 质疑式批注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疑问, 学生要敢于质疑, 批注自己的理解。有的疑问是鉴赏中必然产生的, 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研究加以解决, 对于作者有意设置的疑点, 学生要根据创作背景, 整体把握, 弄清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倾向。

5. 感悟式批注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文艺学家尧斯认为:“言语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家独创的, 而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只有在学生内心流淌过的文本, 才会打上学生主观的烙印, 学生才会在感悟、理解、创造和表达过程中提升自我。

三、诗词批注式鉴赏的反思

诗词批注式鉴赏在操作过程中也有缺憾, 比如由于批注式鉴赏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诗词作者之间的对话就会出现不一致, 就会制约着教材内容客观价值的实现;批注式鉴赏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备, 还缺少科学研究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摘要:诗词批注式鉴赏, 是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传统形式。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记录学生自我的思考和感悟, 表现鉴赏者的见识和情怀。在诗词批注式鉴赏实践中, 教师可以从何处批注、何时批注和何种形式批注等三方面着手指导学生作诗词批注鉴赏。

关键词:古典诗词,批注式鉴赏,文字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 1980.

[3]尧斯.汉斯.罗伯特.审美经验论[M].作家出版社, 1992.

[4]邓立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阅读教学改革的启示[J].小学语文教学, 2004.

[5]吴民益.批注式阅读———有效的阅读方法[J].语文报.小学教师版, 2008.

[6]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7]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1.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举隅 篇8

一、要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标准较多,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些分类。古诗的分类有:按格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包含乐府诗;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和律诗。按语言分,可分为五言、七言、杂言。按内容分,又可分为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抒怀诗、讽喻诗等。按风格分,可大体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词主要分为豪放和婉约两大类。语言风格有“清新飘逸”、“沉郁顿挫”、“质朴平淡”、“典雅庄重”、“雄浑”和“悲壮”等。

二、要注意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分析作品的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判断、评价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在:其一,古典诗词的语言力求精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是其主要特点。其二,古典诗词语言有大量的省略跳跃。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没有一个动词,全是名词的排列,读者必须把这些相关景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补充,才能理解。其三,古典诗词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其四,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一定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使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在一个完美的形象中,而这根线往往体现在某一关键性词语或句子上,这也就是古人说的“一篇之骨”或“一诗之眼”。如果抓住了这一“诗眼”,也就等于掌握了理解整首诗词的一把钥匙。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题中的“幽”字,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的“喜”字。

三、要准确理解诗词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诗词的主题多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一首好诗,不论长短,只要作者情真意挚,遵循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就能够描绘出形美意足的境界。为了优雅贴切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怀、意蕴,古典诗词中塑造了众多的意象,如表离别的“柳”“长亭”,表情思的“月”“雁”,表胸怀志向的“修竹”“兰草”等等。只有明白了物外之意,才可能准确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我们要借助语言、意象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进而结合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所渲染的氛围,去体味诗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了和爱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作者仕途上不得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远行,这种抑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作者把不想离别、又不能不离别,都有所爱、都不能得其所爱、又都不能忘其所爱的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感人至深。

四、要学会知人论世

在鉴赏古典诗词的时候,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体常识,掌握有关修辞技巧、意境知识、历史传说以及常用典故外,还要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作家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要结合诗注、传记等资料去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我们在掌握了这些常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风格流派,进行整体的思考、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深刻沉郁,苏轼的豁达超然,辛弃疾的悲壮幽独,都可以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学习擅长中找出根由。要了解、体会他们的诗作,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如辛弃疾因其抗金斗争出生入死,南归后遭到排挤与打击,他的词就较多的是回忆驰骋纵横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这是对作家诗词作品从整体把握的一个途径。要准确地把握具体语句的意蕴,同样要还原到作者生活经历中去。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有人就认为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其实,了解到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所写,就能够读明白这首词所要表达的重点——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如此之深,今日处境的凄凉便不难想见。

上一篇:声现象竞赛测试题下一篇:一件可怕的事作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