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共7篇)
登电集团XX煤矿 二o一一年十月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事故隐患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隐患:是指重大隐患,由郑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B级隐患:是指较大隐患,由登封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C级隐患:是指一般隐患,由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督办.2、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A、B、C级标准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及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情况,d.负责治理的单位和责任人,e.治理的时间和要求,f.治理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g.负责验收的单位和责任人。
4、对于排查出的C级隐患要按矿井“五定”原则(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定落实人、定时间、定资金)进行专项安排处理,由后班带班领导进行跟踪复查验收整改效果。
5、对于排查出的A、B级隐患,做到及时上报,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挂牌督办整改验收;对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发现的A、B级隐患,下达的整改指令书,应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并按分级挂牌督办规定落实挂牌督办。
6、对于上级政府或主管部分排查的A、B级隐患,应落实隐患治理的六项内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整改验收人。
7、在整改A、B级隐患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隐患排出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8、A、B级隐患整改到位后,及时向负责挂牌督办的政府或相关的职能部门(机构)上报整改内容,并申请验收;对验收审查合格的,应及时对隐患进行核销,对验收审查不合格的,应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完成。
9、C级隐患必须由矿长签字认可后,直接安排布臵进行处理,并有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10、A、B级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挂牌督办,由矿长亲自进行安排布臵,落实人员、物资和资金,整改结束后由矿长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申请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审查,合格后及时核销。
11、排查出事故隐患应根据隐患性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认事故隐患的类别(A、B、C级),同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责任人。
12、A、B、C级隐患治理前,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矿长批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必须加强对隐患的监控,并告知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
下应采取的措施,否则,不准从事相关作业。
13、建立A、B、C隐患挂牌、建档制度,实行事故隐患跟综管理,并将验收结果存入事故隐患管理档案。
14、煤矿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办公会议、安全检查和安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研究整改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监控,落实整改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15、因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落实不力导致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近年来, 随着石化企业安全事故的频发, 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已成为防控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 并得到政府部门和石化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国家尚无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现行石化企业参照国家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而制定的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已不能适应现代石化企业对安全管理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本文就现行石油石化企业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进行探讨, 以期能找出一种较为实用的分级方法。
2 石化企业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分析
2.1 由于目前国家尚无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现行
石化企业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是石化企业参照原劳动部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而制定的, 以中国石油为例, 其安全事故隐患分级参考标准为[1]:
(1) 特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 或者中毒 (重伤) 50人及以上, 或者造成一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上和社会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事故隐患。
(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 或者中毒 (重伤) 10人及以上, 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隐患。
(3) 较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2人, 或者中毒 (重伤) 3人以上, 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4) 其它为一般事故隐患。
2.2 国内另外两家国有大型石化企业中国石化、中国
海洋石油的分级标准与此类似, 笔者不再赘述, 现就其分级标准的弊端和不足进行分析:
(1) 安全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谓隐患就有其隐蔽性、不可预见性和难以事前量化的特性[1]。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安全事故隐患存在的必然结果, 而是包括安全事故隐患在内的诸多随机因素组合的产物, 用其中一种因素来预测、判断和量化安全事故发生后的严重程度,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角度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例如, 成品石油库中一般的油罐阀门渗漏, 发生或引发事故后可能造成多大损失呢, 应该划为哪级安全隐患呢?现行标准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因而也就失去了等级划分的意义。
(2) 安全事故隐环等级划分的现实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判断隐患的严重程度, 并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决定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现实中, 石化企业一次较大的安全检查可以查出成百上千个安全事故隐患, 由于无法依照现行的安全事故隐患等级标准“对号入座”, 只能把它们通称为“安全隐患”。在资金、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 企业决策者常常按自己臆断出的轻重缓急来进行整改, 实施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这也是目前石化企业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根据美国杜邦公司一百年的安全事故统计, 96%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因此,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大的安全事故隐患。在现行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中只强调了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结果, 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未做任何表述,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度重视, 新时期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化行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龙头老大, 其产品的高危险性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连续发生的“12.23”重庆井喷事故、“11.13”松花江水体污染事故[2], 更是将石化行业推上了环境保护的风头浪尖, 环境保护已经到了和安全事故防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现行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中着重强调了直接的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 对环境损失未做明确, 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石化行业的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事故在造成的后果、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治理等方面基本相似, 因此, 将环境隐患和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同一系列管理, 对现行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进行扩展、补充和完善,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石化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分级新标准
在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判断一个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安全事故隐患的标准, 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行业标准、企业内部制度、操作规程等的规定。而这些规定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 其中, 国家法律规范、行业标准是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法律底线;企业内部制度、操作规程是对这个底线的提高和补充。因此, 笔者针对现行石化行业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的弊端和不足, 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判断方法, 对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进行了新的设计:
3.1 一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是指企业的作业场所、设
备、设施、员工行为、环境保护等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规定的隐患[3]。
3.2 二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是指企业的作业场所、设
备、设施、员工行为、环境保护等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行业标准中一般条款或地方法律规定的隐患, 以及石化行业十大禁令所禁止的隐患。
3.3 三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是指企业的作业场所、设
备、设施、员工行为、环境保护等不符合地方行政规定或企业内部制度、操作规程的隐患。
4 石化行业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优化方案
4.1 隐患的分级更加具体和清晰, 使正确判断隐患有
了可靠而具体的标准, 现实中, 只要对照相关法律、制度, 就能准确判断出隐患的级别, 大大减少了主观臆断。
4.2 企业的决策者到一般员工都能对所存在的隐患
形成明确的概念, 哪些属于一级隐患, 哪些属于二级隐患, 什么时间整改, 投资的重点放在哪里, 真正实现有的放矢。
4.3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 企业隐患治
理结构的调整, 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方便地对隐患分级进行相应调整, 制定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如将二级隐患上升为一级, 三级隐患上升为二级等。同时也可将质量、健康等QHSE体系控制要求扩展进分级标准中。
5 结论
新设计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分级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总之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积极探索、掌握规律,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使之安全教育工作成为确保安全生产, 强化安全管理的金钥匙, 成为启发、引导和规范员工遵章守纪的关键。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开创安全生产新局面。但该标准较现行标准有相当的变化, 一些政策和机制还不健全, 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并且还缺少一定的实践, 因而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分析了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现行安全事故隐患分级标准的弊端和不足, 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分级标准, 并对隐患内容的扩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隐患,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关键词:高校 统一领导 二级学院 分级管理
1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的弊端
①管理层次过多、管理僵化,资金使用平均主义严重,经费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②二级院系作为办学主体,缺乏足够的财务自主权,缺乏办学积极性与活力。③预算编制不精细,对分配给二级院系的经费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④二级院系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尚未建立或完备,学校缺乏对二级院系财务的监督和管理。⑤尚未形成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考评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⑥在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方面,该收的钱没有收上来,该省的钱没有省下去。
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优势
①分级管理体制下,二级院系成为学校统一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享有对教学、科研、行政事务以及经费的相对较大的管理权,也就是享有了对“人、财、物”的管理权,真正意义上成为拥有一定权利和责任的办学实体,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经费的使用效率,也能够提高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活力。②有利于使二级学院树立“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效益优先”的原则,树立科学的理财意识和经费使用意识,合理地使用和调配资金,把资金用在最需要和最值得的项目上,也能够防止二级院系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增强其勤俭节约的意识,在发挥资金使用自主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3 如何有效实施财务分级管理模式
3.1 分配内容 二级院系作为办学主体,其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人员经费、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自主创收留成等四大部分。①人员经费。人员经费包括基本经费及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两大块。其中,基本经费包括各类人员的工资,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绩效工资、奖励绩效工资、教师超课时工作量等经费;各二级院系招聘的一般都是专业人才,职能部门的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因此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由二级院系自由调配更能体现其使用效益,二级院系对于这项经费应该建立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经费支出要做到预算明确、审批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②教学经费和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二级学院教学经费主要包括公务费和业务费。公务费是指按照学校公用经费定额管理规定核定的经费,包括办公费、邮寄费、电话费、差旅费等;业务费是指实习实践教学经费、专用材料费、文印费、体育维持经费、学生活动经费等。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小型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及期刊订阅、学术交流、科学研究、预备费等,二级学院要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做到严格预算、突出重点、统筹规划、专款专用、独立核算。③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包括各级各类横向、纵向课题经费,二级院系对于科研经费必须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审批,防止出现虚列支出、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虚开发票等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④自主创收留成。二级院系通过开设专业辅导班、合作办学、开展社会有偿服务等方式取得收入,一般学校规定上交比例,其余留作二级学院自有经费,用于学院建设及日常开支,但是这部分经费往往沦为二级学院“小金库”,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政策,使二级学院要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预算和支出审批,防止贪污腐败、挤占挪用行为的出现。
3.2 分配原则及方式 首先要以二级院系的基本情况为依据,考虑二级院系职工人数、学生数、专业性质、专业数、教学任务、学费收缴进度等因素来确定;其次要体现二级院系学科的发展状态,按照其发展阶段来安排资金量的大小,并要给重点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生等一定系数的倾斜;再次要体现不同院系的特点,比如理工科院系、文科院系以及基础学科院系要在定额标准上体现差异;第四,要体现学校的发展导向,重视高校重点学科和品牌学科的建设。
3.3 核算原则 高校要按照“集中核算”的原则,由财务处对核定的二级学院经费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和管理,统筹安排高校各级各类资金。二级学院经费的使用、发放和报销手续全部集中在学校财务处进行,财务处还要负责各二级学院的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处要负责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体现“经营学校、全员参与”的理念。能够在学校层面“大财务”的全局观念下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搞好统筹和资源共享,注重外延建设,保障全局重点项目,有效避免重复购置和资产闲置,杜绝资金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现象;也能够在二级学院层面下放财权,给予其充分的资金使用和调配权,变单纯用财为自我理财,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学科特点,自主安排资金,搞好学科内涵建设,激发起服务社会增加创收的积极性,使各二级学院真正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办学实体,增强其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任义.高校财务分级管理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2,10.
[2]周勇.高校分级管理体制下新的财务问题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
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
第九条
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
第十条
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
第十一条
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安全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
第十二条
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三条
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四条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难度很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B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
C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安全隐患。
D级:班组、项目部安全部门能够自行解决的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安全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安全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
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六条
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班组排查
职能科室
项目职能部门排查
项目部排查
项目部技术评审定级
项目经理确认
ABC级事故隐患上报公司
公司安全、行保部排查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
事故隐患档案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A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B级
一般事故隐患中的C、D级
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
治理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进行整改落实
项目部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
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与不合格
隐患整改复查
销档
第十七条
各分包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第十八条
项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隐患;项目部各业务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分包单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查。
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报。
第二十一条
分包单位对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项目部安全部门。
第二十二条
班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记录。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安全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
第二十三条
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项,安全员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部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分包单位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相关要求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级隐患上报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整改负责人,各分包单位根据主管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进行整改,由项目部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公司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项,安全部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由项目部明确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整改落实。
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责任范围,并根据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
第二十六条
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项目部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项。公司安全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复查。
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应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公司相关部门及安全部。
第二十九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室报告。
第三十条
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
信息报告
第三十一条
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相关业务口及分包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报告。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二条
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各业务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当日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排查出的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于当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长。安全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日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
第三十三条
每周、每月、每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前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统计分析送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四条
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检查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分包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A级、B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项目部提交隐患整改书面通知书。
风险预控管理
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各分包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所有施工活动及区域;
3、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值),确定D值即危险程度,D值大于160为高级风险,责任人为分生管施工生产领导,D值在70~160之间为中级风险,责任人为职能部门负责人,D值小于70为低级风险,责任人分包单位负责人。
4、每季项目部、分包单位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项目部编制风险预控手册,分包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明细清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预控卡,职能业务口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各岗位工种持风险预控卡上岗。
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分部、分项工程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包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讲话(教育)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险及时汇报。
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8、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班组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预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台帐。
三、风险预警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项目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微信、QQ群),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动、反映、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施工生产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季、月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季、月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在高级风险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施工管控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微信、QQ群),单位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和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班前教育记录并签到)。
六、财政保障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根据存在的风险制定安技措施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做到: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对单位安技措施费用投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
七、评审
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行评审,以确保风险预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每年年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工程师对各分包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印发风险预控手册;
2、每月各分管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施工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3、每月各职能口,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包单位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
4、班组每天早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
北京城建七
项目部
2018年
月
日
—
END
一、隐患的等级认定方法和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通常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根据鲁安监发[2006]84号《关于印发<山东省井工开采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公司重大事故隐患和特大事故隐患的认定从其规定。
二、隐患评估分级排查、治理方法
(一)一般隐患项目治理
1.各部门应对存在的隐患项目进行积极整改,其中属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安检办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整改单位根据整改通知书的安排,在整改过程中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然后按通知书要求的内容按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安检办。《隐患整改通知单》由安检办统一管理,安检办应同时建立隐患治理台账。
2.整改通知单为三联,一联安检办存留,另一联送整改单位存留,另一联整改完成后返回安检办。整改通知书由领导签发,由安检办组织检查验收。责任单位根据整改通知上的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将具体整改情况填入隐患整改回执单后按规定时间报安全环保科,申请验收。安检办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责任单位继续整改直至合格。
(二)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监控、治理、管理 1.安检办每年一次组织相关部门排查企业重特大事故隐患。排查结果上报主要负责人审核,由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并由安检办向相关单位下达隐患治理通知单,其中重大隐患项目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其中重、特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报告、监控、治理、管理等应按照《山东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77号)相关规定进行。
2.发现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排除,因规划或者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等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即公司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原因、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等。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并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原因、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等。
3.对重特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4.对重特大隐患项目拖延不改,根据公司有关奖惩制度,对责任部门和部门负责人严肃处理。
5.安检办负责建立重大隐患项目档案,并组织、协调、参加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项目的措施制定、实施、验收等工作。
重大隐患项目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
通风
A级:
1、小煤井与矿井贯通造成通风系统紊乱的。
B级:
1、2、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道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
高瓦斯矿井的每一个采区、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联合布置的采区没有专用回风巷的;
3、采区进、回风巷道没有贯穿整个采区的长度和高度,一条上山、下山风巷分为两段(或多段),其中一段为进风巷,另一段为回风巷的;
4、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
5、采区变电所没有实现独立通风系统的。
C级:
1、局部通风机发生循环风;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拆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的;
2、3、通风系统中出现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的;
一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两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或使用3台(含3台)以上的局部通风机同时各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的;
4、利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工作面不能实现“双局扇、又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的;5、6、7、通风系统不合理或工作地点风量不足的; 巷道贯通未按规定编制贯通措施的; 巷道风速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
8、存在违反《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度》规定的串联通风。
瓦斯
A级:
1、高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及瓦斯涌出异常区域。
B级:
1、2、备的;
3、4、瓦斯检查点的设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
高瓦斯矿井、高瓦斯区、低瓦斯矿井的瓦斯涌出异常区监控中心站瓦斯检查人员数量不足的;
种类通防仪器仪表未按规定配齐的;仪器仪表维修人员未按规定配没有设在调度室并专人值班的;
5、具备瓦斯抽放条件而没有采取瓦斯抽放措施的。
C级:
1、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及瓦斯涌出异常区域布置独头工作面回采的;低瓦斯矿井独头工作面开采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2、3、4、5、6、巷道停风24小时以上不按规定建立正式密闭的;
高瓦斯区域、瓦斯异常区域未编制防治瓦斯措施或执行不严的; 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掘进工作面没有按规定使用便携仪的。排放瓦斯、巷道贯通不按规定执行的;
仪器仪表显示不准确、使用不正常而没有在8小时内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处理的;
7、8、瓦斯超限作业或瓦斯报警后不认真分析的、未采取措施的; 瓦斯检查员未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假检、漏检行为的。煤尘
B级:1、2、3、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安设防尘管路的; 防尘供水量、水压不足的;
符合注水条件的采煤工作面未采取煤层注水措施的,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没有进行短壁煤层注水的。
C级:1、2、3、煤尘堆积超过规定的;
防尘、隔爆设施没有按规定安设的; 采掘作业地点综合防尘措施不落实的。
火灾
A级:
1、2、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 采区或工作面存有火区的。
B级:1、2、3、4、束管检测、注浆、注氨系统不完善的;
不按规定建立井上、下消防材料库或消防器材不按规定配备的; 巷道未按防火要求布置施工的;
烧焊地点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范围的。
C级:1、2、3、井下烧焊未制定专项措施的;不按措施执行烧焊作业的; 一氧化碳超限作业的;
采掘工作面未编制防灭火措施或的按措施施工的。
放炮
B级:
1、井下火药库及火药发放硐室火药、雷管超量储存的。
C级:
1、放炮不执行“一炮三检”制度的;不执行“三级信号”、“三保险”、“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的;
2、放炮拉线距离不足的;高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及瓦斯异常区放炮母线有明接头的;放炮器不符合规定或失爆的;
3、4、违章装、放炮的;
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异常区采掘工作地点不执行停电制度的。
水害
A级:
1、相邻矿井有突水可能,矿井之间的隔水煤(岩)柱被破坏,未建水闸墙隔离的;
2、3、相邻矿井有超层越界开采行为尚未查明开采情况妥善处理的; 开采受高承压水严重威胁的煤层,未采取“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和“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水措施的;
4、5、提高开采上限开采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
开采区域周边采空区内有积水,受开采影响有倒灌的可能,未对老空水进行疏放或在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层中采掘作业的;隔水煤(岩)柱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6、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窖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B级:
1、受承压水威胁的采区或工作面未按规程规定设置防水设施,未完成防治水工程而强行生产的;
2、受老空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进入警戒线、探水线,未按规定探放水;掘进或回采超出批准范围的;
3、受含水层、陷落柱、断层、表土松散等水体威胁的采、掘工作面,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4、5、6、7、受水威胁煤层的采、留宽度不执行设计规定的;
对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封闭不良钻孔未按规定采取不效处理措施的; 图纸、资料与实际严重不符,图纸、台帐超过正常填绘周期一倍的; 矿井涌水量、含水层水位等水动态观测系统不健全或不按规定观测或水位动态自动化监测报警系统出现故障超过10天未恢复正常监测的;
8、防治水设施和有关仪器装备未按规定设置,防治水资金计划与实际投入达不到吨煤一元钱的;
9、没有按规定设立防治水机构或配足地测防治水人员的。
C级:
1、采区以上水仓,容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或清捞不及时,淤积厚度超过水仓高度的30%的;
2、对本矿的老空积水情况及相邻煤矿的开采、积水情况不按规定周期调查核定的;3、4、5、6、7、8、不按规定对水闸门、水闸墙检查维修的; 各类防治水工程未规定要求进行竣工验收的; 避水灾路标不全、位置不当的; 发现突水预兆不及时汇报处理的;
不按规定填绘图纸、台帐或填绘周期超过规定一倍的; 不按时组织水害隐患排查或向集团公司提供错误资料的;
9、的。未制定防治水应急预案或每年雨季前未组织水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运输
B级:
1、2、斜巷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不按规定设置的; 运输安全设备、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
C级:1、2、3、的;
4、5、斜巷运输信号装置不按规定设置;声光信号不齐全有效的; 斜巷各摘挂车场无躲避所或位置不当及有障碍物影响出入的;摘挂斜巷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不正常使用或不起作用的; 小绞车不按规定固定;制动装置失效的;
使用不合格、磨损严重的联接环和肖子;超挂车辆;不使用保安绳安全间隙不符合规定的;
6、规定的;7、8、9、在行人巷道内架空线吊挂高度连续20M低于1.8M的; 保险链(绳)、连接装置不按规定设置或不起作用的; 电机车闸、灯、铃、撒砂装置等安全设置不定的; 电机车、人车、矿车与巷道的行车、行人安全间隙连续10M达不到
10、轨道质量严重低劣,连续3个接头扣件不全、内外错和高低差严重超过规定;连续3搭轨道的铺设不符合规定的;
11、一处矿车3辆无防脱销装置的;运送物料不使用专用车盘的;
12、运输巷两侧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规定的;
13、斜巷人车防坠器不灵活可靠,不按规定进行试验的。
机电
A级:1、2、3、矿井主要泵房排水能力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 主扇风机备用风机起不到备用作用的; 矿井未使用双回路供电的。
B级:
1、回路的;2、3、4、提升系统存在有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严重缺陷的; 主、副井绞车及提人绞车不按规程规定设置各种保护装置的; 排水系统、设施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采区泵房供电线路单C级:
1、主提升装置各种保护试验失效;立井罐笼防坠装置不按规程规定试验、各种闭锁不起作用;没有按照规定及时进行技术测定的;
2、提升钢丝绳磨损、断丝、锈蚀埋单超过规程规定未更换或未按规定检验和检查的;3、4、5、主要排水设备提引水装置不起作用的; 主扇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换机运行的;
压风机(包括风包)安全阀、压力表、断水、断油、超温、超压保护安设不全或不起作用的;
6、承压锅炉本体和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或压力表全部失效,常压锅炉做承压锅炉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各种保护、闭锁装置不按规定设置或不起作用的;
7、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制造、使用、检修、改造等方面违反国家规程规定的;
8、9、井下下使用的高低压开关操作机构失灵或闭锁装置不起作用的; 井下隔爆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气)出现失爆的;
10、皮带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设置不全或不起作用的;
11、检漏(包括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保)、接地、过流三大保护和电动机综保不按规定使用、保护不起作用或没有按规定进行试验的;
12、井下未使用阻燃电缆和皮带或接头不合格的;
13、不按规程规定进行井下电气作业的;
14、机采面采煤机与运输机无停开闭锁装置;煤层倾角15度以上采煤机无防滑装置的;工作面转载机上安装有破碎机时,未设置防止人员进入的安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不起作用的;采煤机内、外喷雾水压不足的;
15、耙装机固定卡子不齐全有效或稳绳固定不合格;未使用封闭式金属挡绳栅栏和防耙斗出槽的护栏;耙装机无照明的;
16、机械传动装置防护不全或横过皮带、溜子的行人地点未设置过桥的;
17、矿灯的闭锁、保护装置不起作用或不使用双光源矿灯的;
18、架空乘人装置保护装置设置不齐全或不起作用的;
19、不按规定制定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不按计划检修的。
顶板
B级:
1、据的; 开采的煤层无矿压观测资料,设计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无科学依2、3、采区无设计方案、采区设计、作业规程生产的; 新采区、新工艺工作面投产未经集团公司验收的。
C级:
1、综采(放)工作面泵站压力达不到30MPa,普采工作面(泵站额定压力20 MPa)达不到18 MPa的;抽检初撑力时有相邻两架或3棵及以上达不到规定要求和合格率低于70%的(综采、综放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达不到24 MPa,普采工作面单柱初撑力,¢100mm达不到11.5 MPa,¢80mm达不到12 MPa,普产工作面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100mm达不到6.5 MPa的,¢80mm达不到10 MPa,综采(放)工作面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达不到11.5 MPa,);
2、超前支护、端头支护不按规定支设或支设不合格的;断层处、顶板破碎处控制不力的;
3、4、工作面缺柱或缺梁超过5%或出现空顶作业的;
工作面出现5棵失效支柱;5条及以上顶梁不铰接或损坏;一处3棵及以上支柱钻底达100mm未穿鞋;3处及以上支柱顶梁空肩或足顶不实未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的;
5、6、工作面后部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未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的; 高瓦斯矿井或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拖后放顶3m未回撤;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拖后放顶线6米未回撤或回撤后支密集截柱的;
7、8、支架顶梁与顶梁接顶不严密或相邻两架错距超过侧护板高度2/3的;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过断层、过老空、跨巷道、托伪顶开采及收尾不按措施施工的;
9、高档普采工作面上伞檐超过1m时,凸出宽度超过0.25m未处理或面前不按作业规程规定支设临时支柱的;
10、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巷道高度,综采(放)工作面达不到1.8m,其他采煤工作面达不到1.6m;人行道宽度小于规定要求及巷道连续3m严重失修的;
11、溜头、溜尾未按规定打压或支设压柱不合格的;
12、工作面倾角大于150时,液压支架未采取防倒、防滑措施或工作面倾角大于250时,工作地点上下未采取安全、可靠、有效防滑、防矸等措施的;
13、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域的采煤工作面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
14、架棚巷道不使用前探梁、联棚器、抗棚镢;连续3架及以上棚子背顶不实或严重歪斜不正、棚腿高吊的;
15、锚喷巷道不按措施规定使用前探梁;一处有3棵及以上锚杆失效;抽检锚杆角度低于750或锚固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16、前探梁、架棚、锚杆支护不及时,出现空顶作业的;
17、遇有地质构造、围岩破碎、压力大未及时改变支护方式或加强支护的;巷道过交叉点、贯通以及处理巷道高冒时,无安全措施或不按安全措施施工的;
18、巷道三岔口、四岔门口等特殊地点未采取锚杆、锚索等特殊加固的;
19、锚喷巷道锚杆的间排距连续3组超过规定;喷浆厚度连续20m达不到设计规定;巷道成型较差、连续2m出现0.3m以上的片帮、工程质量严重低劣的; 20、裸体巷道不按规定进行临时支护或不打顶板岩性厚度探测眼的;
21、巷道支护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
22、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未按规定对顶板进行监测的。
其他
B级:
1、2、C级:
1、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数量不足的;
“三下”开采设计未报批或未按批准的采、留比组织生产的。
【关键词】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制度;问题
我国将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其病情确定护理等级。分级护理制度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是确定临床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目前,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级别分级比较模糊;护理级别的划分未考虑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及临床护理工作量;護理级别不能随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等等。对此,本文对分级护理标准的要素指标构成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分级护理标准,减少护士工作量,为进一步量化分级标准奠定一定的基础。
1 分级护理制度的概述
建国初期,我国护理技术比较落后,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护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1954年,张开秀和黎秀芳两位护理工作者提出了“三级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这个护理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护理模式,其对象依次是危重病员、重病员和轻病员。这种护理模式护理提高了实施救治和护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护理质量。随之,“三级护理制度”很快在全国得以推广。这项制度实现了中国护理事业质的飞跃。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同时将病人的护理级别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等四个级。这标志着分级护理作为一项护理工作制度在国内各级医院普遍采用。长期以来,分级护理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保障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08年,《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护理级别仍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分级护理由医师根据病情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指出应根据病情变化及评估结果及时变更护理等级。由此可见,分级护理制度已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趋于完善。
2 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的各分级护理的具体内容
分级护理的内容主要是指各级别种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讲,特级护理的护理主要内容有:首先是设立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变化特征;其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护理措施,并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再次是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最后,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发生。一级护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变化;第二,制定护理计划,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第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作为二级护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每l-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然后按护理常规护理;最后给予病人需要的帮助。作为三级护理,适用对象主要是病情较轻的病人,护理内容主要是:每日巡视病人2次;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满足病人需要。
3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医生和护士之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认识不一致。由于我国没有对临床医生进行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医生不能很好地界定特级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经常依据感觉或经验确定护理级别。部分医生对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不够清楚,导致医嘱下达不规范,给护理工作及病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护理级别与病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出入。分级护理制度规定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在实际过程中,当护理级别与病人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不能与病人的实际护理需求相一致。这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再次,分级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不同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的掌握尺度不一致,使得护理级别下达不规范,导致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从而导致病人得不到相应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分级护理不合理容易带来医疗纠纷。分级护理划分不当,致使护理措施实施不能到位,易引起一系列的医疗纠纷。除此之外,目前分级护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人力资源浪费和收费不合理的现象。护理分级的不合理性,不仅造成护理收费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目前,我国分级护理制度在具体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要求医学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现行的分级护理制度内容,及时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分级依据,使护理服务能更好地体现病人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且还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医院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16.
[2]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
[3]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征求意见稿)》,卫医疗便函[2008]25号,2008,2:53.
[4]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0(1).
[5]杜艳丽,李亚洁.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8,23(8).
[6]崔燕平,于丽莎,于燕波.运用护理工作量统计进行护理人员数量调配的尝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11-02
湖北省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分级挂牌督办办法07-25
优质护理分级管理制度10-26
不良事件报告分级制度05-27
安全风险分级管制度10-12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10-29
分级授权管理办法11-23
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09-19
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10-29
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