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获奖教案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冰花获奖教案(精选4篇)

冰花获奖教案 篇1

教学设想:

《冰花》是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如何上好起步阶段的阅读课呢?我想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就必须打破以往语文教学的旧模式,彻底摒弃繁琐的分析,空洞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多读感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必须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如教学“惊奇地喊”,教师可引导学生:“小朋友,你们以前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文中的小童感到惊奇时的口气和动作和我们平时一样吗?请边读边表演给大家看。”正如我国著名的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相似块”),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准备和敲击妙语的“打火石”。正是通过结合学生实际来指导朗读,达到了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老师还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但儿童有儿童的特点,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教师必须培养引导他们,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文写的是北国特有的景致——冰花,对于生长在南方的小朋友来说,见到的机会不多,而教师在上课伊始贴出了一朵朵“冰花”,使孩子们对冰花的形态有了大致了解,在学习课文后,教师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做说说,充分发挥想象力。孩子们都沉浸在北国风光的意境中,朗读起课文来,感情自然很投入。教师这样培养、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及创设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这样一种基本理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雪白的纸剪出的朵朵“冰花”,贴在黑板上)你们喜欢它吗?

2导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

【课文的导入应能充分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一朵朵美丽多姿、洁白的纸“冰花”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把他们引入了课文的意境,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把拼音多读几遍。(2)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书声音要响亮。

2、检查交流:

(1)生字会读吗?组词。

(2)检查读文情况,指导读正确。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阶段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此时教师可以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自读活动,但在学生自读前,教师要把要求说清楚,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刚学读书,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及时纠正。】

三、细读课文,用心领会:

1、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自然段?(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喜欢第2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齐读。指导读好“惊奇地喊”的语气。(2)冰花有哪些形状呢?找一找,指导读好。

看着这些冰花,你们想说什么?指导读好“啊,真漂亮!”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通过指导学生读好词句,来体味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和晶莹透亮,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并受到了美的熏陶。】(3)发挥想象,做做说说,发展语言。

① 你觉得冰花还会像什么?想做一做吗?拿出纸、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状,贴在窗玻璃上。

② 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小结。

③ 练习说话,及时评价:“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___________,像_______,像__________,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做做说说,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3、学习第3自然段

(1)美丽晶莹的冰花是哪儿来的呢?引读第3自然段。(2)结合插图交流,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进一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2、让学生回去每天早上都观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诉老师,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种吗?还看到了哪些?及时记录下来。

【语文课堂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等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样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

五、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练读生字并组词。

2、看笔顺图,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指导学生写规范:“这”的第四笔是点,“从”的第二笔是点。都不要写成“捺”。“见”、“他”、“它”、“说”几个字都有“竖弯钩”这个笔画,要写规范。

4、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指导学生写字是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对于生字的笔顺、结构、位置安排等都要通过教师范写来一一落实。学生书写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学生齐读课题)

2、过渡:我先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听一段动听的音乐。

二、讲授新课:

㈠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音乐、图画。

2、师: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清晨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人们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了。伸个懒腰,向窗外望去„„赶快睁开小眼睛,看见了什么?

1、学生自由回答

2、导入:对呀。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他„„(教师范读课文)。㈡第一自然段:

1、打开课本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谁觉得自己读得很美?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3、随机指导朗读:(师:读得美吗?哪个词读得特别美?)

4、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㈢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这是小童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

他一边喊,一边走近了玻璃窗,仔细地看冰花,嘴里说道„„

2、出示第二句话,指导学生读好第二句话。

3、玻璃窗上开出了什么样的冰花呢?

2、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⑵提问: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指导朗读。① “宽大的树叶”

师:想不想欣赏一下。

出示冰花1

出示词组:宽大的树叶

师:这样的冰花你喜欢吗?

指导学生朗读

②“柔嫩的小草”

师: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出示冰花2

出示词组:柔嫩的小草

师:这些小草„„(柔柔的、嫩嫩的)

这样的冰花谁喜欢? 指导学生朗读 ③“丰满的牡丹”

出示冰花3

牡丹1 师:喜欢这个样子的冰花的同学来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

指导体会、朗读“丰满”。

师:多美的冰花呀!我们忍不住赞叹道:„„ 指导读好“啊,真漂亮!”

⑹师:读得真美呀!能把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⑻推荐读得好的学生个别进行配乐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进行想像。⑼师:我看每个同学都想试一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配乐朗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7、师:老师听出来了。小朋友口中的冰花很美,心中的冰花更美。愿意让后面那么多的听课老师一起欣赏吗? 齐读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呀,真是惹人喜爱!(学生齐读:它像„„的牡丹)⑶师:除了这几种,你还能想像出什么样的冰花来? 练习说话,及时评价:“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___________,像_______,像__________,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㈣第三自然段课文:

1、导入:这么美丽的冰花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来看第三自然段课文。2(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课文)

3、小童是问,妈妈是„„(答)

4、师:同桌合作,一问一答。(学生练习朗读小童的问话和妈妈的回答)

5、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一个学生来安排角色。

⑴学生扮演小童问,教师扮演妈妈回答。

⑵男生扮演小童问,女生扮演妈妈回答,教师朗读旁白。

三、复习巩固:

1、过渡:冬爷爷为我们送来了最漂亮的礼物。打开书本,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2、齐读课文。(配乐)

3、师:接受了这么美的礼物,你有什么话想对冬爷爷说吗?(学生自由发言)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小童一起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学生再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

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这么美的礼物,想一想,春姑娘、秋姑娘他们又会给我们送什么礼物呢?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啊,冬爷爷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大家想看吗?(出示课件)

二、引入课题:

1、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冰花)

2、教师简介冰花的形成原因,提问:你觉得冰花怎么样啊?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

冰花》(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渎课文,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练读词语,个别读、领读、齐读,找出这组词语的规律。

清晨

醒来

晶亮的

冰花

惊奇

丰满

送给

柔嫩

3、请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4、出示词语、句子,指名读、跟老师读、比赛读、齐读,找出这一组词语的特点。

(1)看见玻璃窗上结了

真漂亮牡丹笑了笑

冬爷爷时候

(2)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你从哪里来?(课文《4

我叫神舟号》)

都到哪儿去了?(课文《7

秋姑娘的信》)

(3)一朵朵一束束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有几个自然段。

6、学生试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老师和学生合作划出停顿,学生练读。

7、试读第二自然段:

(1)找出难读的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同桌互相练读,再指名读、比赛读。

(2)齐读第二自然段。

8、试读第三自然段:练读小童的问话,妈妈说的话,注意停顿。

9、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他它时说

冰花获奖教案 篇3

一、主题产生

今天天气骤变,马有成一早来到幼儿园,刚走进盥洗室,就大声叫起来:“老师,你快来看呀,玻璃上有冰花,真漂亮。”其他幼儿听到马有成的话后,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韩业达:“玻璃上的冰花真像礼花。”

韩舒宁:“我看像一朵朵的菊花。”

李小鹏:“我家的窗上也有冰花,还有马路的地上也有冰花。”

马佳奕:“我家的窗户上没有冰花。”

历筱厉:“哎,真奇怪,为什么教室玻璃上没有冰花,而盥洗室玻璃上有冰花?”

孩子们议论的非常热烈。“玻璃上的冰花”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时机捕捉者,首先敏锐的捕捉到幼儿的兴趣所在――渴望了解冰花的秘密,同时,迅速判断出生成冰花这一探索活动的价值和可能性:一是正逢冬季,冰花是冬季的一个主要特征,幼儿易搜集有关信息;二是对于冰花幼儿有感性认识,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相关的认知经验的丰富;三是通过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以及探索的欲望。鉴于此,有关“玻璃上的冰花”主题产生了。

二、主题实施

1、了解幼儿对冰花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

马有成:“因为冬天天气太冷了,所以有冰花。”

韩业达:“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教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

韩舒宁:“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还能滑冰。”

史丽媛:“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花。”

崔鹏:“冰箱里也有冰。”

邱月:“妈妈说南极很冷,有很厚的冰。”

马佳奕:“我家没有冰花。”

教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

马佳奕:“因为我家有暖气,暖和,所以没有冰花。”

李小鹏:“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

2、探索冰花的变化,激发幼儿深入探索欲望

我请幼儿及时关注盥洗室玻璃上冰花的变化。快到中午,马有成来“报告”玻璃上的.冰花变淡了,有的地方没有冰花;起床后,有的幼儿来报告他们的发现:“玻璃上的冰花不见了”。我请幼儿讨论:“为什么冰花不见了?”马有成说:“因为教室里开空调,屋里暖和,所以玻璃上的冰花不见了。”“那怎样才能使冰花永远在玻璃上不变呢?”我给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讲述自己所想的办法,李小鹏:“天气冷,不出太阳,玻璃上的冰花就不变。”韩业达:“冰花放在冰箱里就冻住了,不变了。”……我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幼儿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答案。

3、实验验证

针对幼儿对冰花的兴趣,先请幼儿讨论什么地方可以冻冰花?有的说:“冰箱里可以冻冰花。”有的说:“院子里可以冻冰花。”有的说:“教室里可以冻冰花。”他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冰花,有的幼儿选择在室外,有的幼儿选择在室内,有的幼儿选择放在家里的冰箱里。第二天,他们发现,室外和冰箱里的冰花冻好了,而室内的冰花还是水,我请幼儿分析原因,使幼儿知道水遇冷能结成冰的道理。接着,我又引导幼儿做实验,把冰花放在不同的地方,看看冰花有什么变化,孩子们发现放在室内的冰花很快化了,而放在室外的冰花没有化,实验结果告诉幼儿:冰遇热会化成水。

4、表征

幼儿通过探索、实验、交流,对冰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鼓励幼儿用多种表征手段进行记录,马佳奕小朋友画了两块玻璃,一块玻璃上方画了几条斜线,代表北风爷爷,玻璃上画有漂亮的冰花;一块玻璃上方画了太阳,玻璃上画有一串串水珠……由于小班幼儿受绘画技能的制约,他们将自己的表征图讲述出来,教师帮助他们一一记录了下来,从而巩固强化了幼儿对冰花的认知经验。

三、反思

端午日 获奖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缓缓导入:

1、图片导入,这里就是湘西茶峒。这里有着神秘的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就去那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度过端午这一天的。

2、采取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深度旅游”。

PPT:知名学者冯骥才说:“深度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从表面观光走向深层了解。去感受不同地域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

二、整体感知:

刚到就遇到了热情的导游。他会怎么说呢?

PPT:自由朗读课文,设计“湘西边城茶峒端午日一日游”的行程:

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到茶峒,今天您将和我们茶峒人一起过端午节。首先,„„ 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游览项目。

三、精彩回顾:

1、“湘西茶峒一日游”很快就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意犹未尽。回顾一天的行程,把你印象最深的情景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PPT:最让我难忘的是 的情景(用词语或一句话概括)我看到。(用课文内容或适当想象)

2、很多同学都觉得“精彩的赛龙舟”很难忘,现在我们就情景再现一下。班里四组同学,就是四条龙舟。船头、船尾。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桨手,那你就读出桨手所做的事或所起的作用。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是带头的,那你就读出属于带头的的文字。以此类推。那我就是两岸的观众。全船的人员配置也由我来读。希望大家能读出那种热闹欢腾的气氛。找准位置,各就各位,预备,起!

四、深层体悟:

1、既然是“深层旅游”,我们就不能将我们的旅游感受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感,而应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独有的迷人的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 PPT:结合文中相关字、词、句,说一说:这里有一群怎样的人?

2、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3、仅仅只是快乐、惬意么?我们来看看沈从文写作当时的年代背景。再次体会。

4、总结:茶峒人淳朴、热情,没有身份之别,没有尊卑之分。这里安静和平,不受战争侵扰。真可算是“世外桃源”。正像沈从文在《边城》其他章节里说的: PPT:“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沈从文小说选·边城》

五、课堂尾声:

1、要了解边城茶峒,靠这节课、这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向大家推荐《边城》这本书。PPT:因为这里„„ 因为这里的人„„ 因为这本书„„

上一篇:大暑的饮食养生及传统美食下一篇:给长辈的90岁大寿祝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