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官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人,做官(共9篇)

做人,做官 篇1

做事做官先要做人,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时下有人感叹:“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人怎么写,大家都会说简单,不就一撇一捺吗。但从古至今,历史上不是有许多人到了最后仍然没有明白做人的道理。以至于成为历史的罪人,社会的败类。最起码的做人都没有做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品有问题,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出现问题。

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出现偏差,继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就比方说,现在的锒铛入狱的曾经权倾一时的高官,之所以有如此的下场,就是因为思想出了问题。想当初,刚入官场的时候,一生正气,意气风发,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豪情壮志,在这样的思想激情的指引下,也曾经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同时也收获了太多的荣誉。正因为做出了成绩,官途平坦,可以说是平步青云。随着职务的提升,按说思想境界也跟着得到升华。但随着职务的不断升迁,思想却变得落后,更加注重权利,更加注重名利,更加注重所谓的品位。整天忙于在酒席上觥筹交错,声色犬马。忽视了学习,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逐步跌进了权利的漩涡。将曾经的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抛之脑后,忘却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忘记了权利是人民和老百姓所赋予的,为官者和老百姓就如同舟和水,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胡锦涛同志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提到:“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来讲,更显著地体现了这一点。得民心者得天下,革命先烈们没有一颗为民谋幸福的信念,就不会赢得今天的地位。因此,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永远不变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优良品德。在工作中要做老实人,本分做人,踏实做事,公正为官。总而言之,学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时刻筑牢思想防线。

偶有感想,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说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工作习惯了,每谈及办事总是托人情,找关系。问其为什么怎样?老外这样讲,这是入乡随俗。这似乎是调侃的话,但也从中听出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出当今社会许多职能部门、服务单位的为民服务的意识在淡化,推及到工作人员的素质出现了问题。的确是这样,去相关单位办理事情,明明在其业务范围内的事情,且可以办妥的,却需要群众跑几趟,在为民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相当不好。从大的方面反映出整个部门的形象。

我个人认为,为官者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时时注重学习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忘勤俭节约,其中值得讲的就是要懂得孝顺、懂得感恩。因为只有理解你的权利是人民所赋予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清正廉洁,脱离权利的诱惑,才能做到公正、正义。要做到不贪图名利、不贪图虚荣、不贪图荣华富贵。要活得坦荡、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做人是做官的前提 篇2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修身?

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底线就是雷区,不可触碰。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领导权,拥有影响力与决定权。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势必扩散消极影响力,从而决定权越大、传播的负能量越大。遵纪守法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领导干部更不能例外。

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所有的大错都从小错日积月累,所有的大问题都从小问题引发。有权力的地方必然有诱惑,常在诱惑河边走,如何才能不湿鞋?明知悬崖危险,我们不能寄望于最后的悬崖勒马,最好的办法是不去走那条通往悬崖的小路,凡事按制度和规定走,用权皆做到于法有据,如此,方可行走在正道上。

读书明理,陶冶情操。“多点书卷气,少点烟酒味”,在《政府工作报告》开始提及“全民阅读”的今天,对领导干部而言,阅读更应成为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阅读不仅能使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才干,更重要的是能让人静心、凝神,留出思考的时空,养成思考的习惯,而思考是把知识转为智慧的唯一办法。

反躬自省,每日三问。自省,就是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年之后再成长的前提。时时有内省之心,有了错误就能够及时发现,就有改正的可能。否则,就可能出现温水煮青蛙的局面,在浑然不觉中质变。

谨慎交友,砥砺同行。人们通常习惯于把自己的错误归罪于大环境。其实,对个人发展而言,小环境也很重要。朋友圈就是小环境。选择和谁同行,就选择了行走的方向,与谁一直同行,你就会成为谁。可叹的是,有不少领导干部其实是交友不慎被拖下水。因此,选择君子之交,就能最大限度洁身自好。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还有必要主动结交一些好朋友。比如,多结交专家学者朋友,就让自己有了“智库”,可以时常学习讨教;结交忘年之友,或增长智慧,或感染活力;结交田间地头之友,心系民间,感知疾苦等。

做官与做人 篇3

做官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官煞生扶用神的组合,跟修养品德行为没有直接的直接的关系,因为当官者承担着管理社会,有着所谓选贤任能的职责,因此人们对当官者一厢情愿要求和想像的特别高,社会出现的达官贤人更多时候是出自偶然,也基本是天命所为,也就是民众整体上的生的逢时。总体而言,社会是进步的,文明是发展的,因为这是众人的要求。

任何一人、任何制度都无法阻挡民主文明的潮流,这话很有道理,有人说是卡扎菲失败的根源,其实老卡是很了不得的人物,打出来的江山,一点也不睬美国人等大国的指手划脚,时常反其道而行之,什么主义也不尿,也算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只可惜老卡没有与美为敌到底,改变了本来面孔,亲美媚美,对美抱有幻想,美看中的是其石油,结果老卡上了当。古巴,委内瑞拉不是令美恨之入骨,其领导人照样逍遥自在吗?

做人与做官不同,不需要天命和好的八字组合,做人要有个性,做人要长久,要保持家庭和名誉是必须要有修养的,不能坑蒙拐骗,必须认真过好每一天。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良心,讲诚信,要有约束,有信念。

做官、做人、做事能够保持一到致的那是极品,经常是毫无关联,甚至是背道而弛的,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可以是你早日走出误区,心情舒畅的,现实中的人都是以人的官阶来评价做人的成败,其实是件很悲哀的事情,说白了还是官家的人实惠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这是在旧社会,新社会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且速度是火箭式的。除非你有许多的外来财,还可能把这三件事情捆在一起的,但这已经不是极品中的原味!

签名档

我相信你就是最棒的!

做人做官做事 篇4

怎么做人?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未想明白,这样的人,无论做事还是做官毫无原则可言,他的生必然是浑浑盘噩的;有的人虽然想明白了,却不能坚持到底,终落得个晚节不保、抱憾终身。历史上诸多有识之士都深谙做人、做事、做官的密切关系。古训有“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古楹联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要,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明代高攀龙曾说:“吾立身天地间,只思量做一个好人,乃第一要义”;清人郑板桥叮嘱其弟:“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皆是小事,首要是明理做个好人”;郑培民同志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如此这般,都诠释了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和内涵,都蕴含着“做人是做事做官的根本,做事是做人做官的基础,做官实质也是在做事’’这一朴素的道理。所以我们说,做人、做事、做官三位一体,互为关联,互为作用,而衔接这三者并贯穿于其中的则是沉甸甸的“责任”。

一、以德为先、以诚为本、以善为贤地真诚做人,擎起简单笔画“人”的责任。

“人”字结构很简单,只有一撇一捺,但真正写好却非易事。大凡那些连自己这个“人”字都写不正的,多半是缺乏真诚。在工作生活中,不能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品行端正的人、宽厚善良的人。殊不知,真实坦诚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品行端正是做人的道德

1根基,宽厚善良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大凡那些连自己这个“人”字都写不好的,多半是没有责任感。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责任”是一个很厚重的概念,是检验一个人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和道德尺度。对党对国家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帮助是一种责任,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一种责任,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一种责任,忧人所忧、乐人所乐是一种责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是一种责任。总之,你扮演的角色越多,你承担的责任就越多;你所处的位臵越高,你履行的责任就越重。若放弃了责任空谈做人,是一种可悲,是一个人的不幸;放弃了责任空谈做官,则是一种罪过,是人民的不幸。做人不负责任,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而做官不负责任,则有愧于人民赋予的权力,有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神圣的称号。反过来说,诸多责任都是建立在真诚做人基础上的。只有你真诚做人,责任才会成为你真诚做人的约束,责任也才会一点一滴地渗透在你的做人中,并时时处处折射在外。古人云:“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足可见真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而一切与做人有关的优秀品质都是以真诚为基础的。我们的党员干部,只要立足于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无论待人处世,还是为官从政,不能仅仅把真诚挂在嘴上、责任写在纸上,而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行动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

二、以小为基、以细为要、以实为重地真心做事,让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彰显做人的责任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周恩来同志曾说过:“关注小事,成就大事”。但我们身边有些人不屑于做小事,一心只想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甚至嘲笑那些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小事的人,对埋头做小事的人说三道

四、指手划脚。殊不知,芸芸众生中能做大事的人实在是太少,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平凡的事。因此,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身居要位的高官,必须改掉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眼高手低的毛病,注重小节、细节和环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每一件小事都做深、做细、做实,方能成就大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高站位虑事、高水平谋事、高效率办事、高风格处事,才能时时处处从党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需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所思,急群众所难,帮群众所需,排群众所忧。对一些关乎群众呼声、关注群众需求、涉及群众利益的,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我们真心去做,并尽力把它做好了,那我们做的小事也成了百姓的大事。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孟子也曾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职责范围内、能力范围内,兢薪业业、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实

每一件好事,那就是对党、对人民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做事,就在于能以小为基、以细为要、以实为重地真心做事。只有真心做事的人,才不会因为是琐事、小事而不愿意为、不屑于为,才不会因为是棘手事、惹人事、出力不讨好的事而不会为、不敢为,我们也才能透过桩桩件件的小事看到他做人的品格和境界,才能通过他做事的认真和执着看到他做人、做官的责任。

三、以民为本、以正为先、以廉为源地真情做官,用为民、务实、清廉诠释做人的责任

古往今来,为官之道,各式各样;为官之术,五花八门;为官之招,千奇百怪;为官之容,千姿百态。千古流芳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名垂青史者有之,烟消云散者有之。有幸步人仕途的为官者,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不要愧对手中的权力和肩上的责任,做一名人民满意、群众认可的官。为此,就要以民为本、以正为先、以廉为源地真情做官。所谓真情,就是要对事业有真情,对人民有真情。纵观古今,大凡能流芳百世、为百姓所称道者,其做人必是清清白白、做事必是为民务实、做官必是一身正气,其为官之道中也必定饱含真情。因为只有对事业、对人民满怀真情,才能在龋龋独行中矢志不渝,才能在格格不入时坚定信念,才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不愧对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辜负党的信任,不负于群众的期望。但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把手中的权力当作

做人做事做官之感 篇5

-----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清白做官

做人难,做事难,做个好官更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的确,人生不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要参与竞争。就拿这次读书品书的活动来说吧,参与是我们做人的态度,竞争是我们做事的方式,参与竞争是为我们今后为官的一种谋略。

人生在世,终其一生都在做人做事。从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再如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是赔了本。抛开表层现象,发掘问题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人”做好了,做事才可能有正确的动机,做官才可能为群众所称道。

古人云:“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学做人开始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何做事,做官。因为,做人、做事、做官互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依助,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最终你想做一名为群众所称道的好官肯定是不可能的。

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主要因素,做人的方向错了,做事也就自然一事无成,做官也就会一败涂地。

当然做人与做事,是需要统筹兼顾的,光会做人,不会做事也不

行。因为人的基本生活资源需要通过做事获得,人的各种素质在做事中形成,人的本质要在做事中展现,人的潜能需要在做事中开发,人的价值更要在做事中实现。

不做事,做人就没有了内涵;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获往往就越大;做事越少、惰性越大,收获就一定越小。所以,为人处世,不但要懂得做人,更要学会做事,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在做官为官的道路上无往而不胜。

说起做官,其实我还未够资格,因为我从来没做过。但我想,做官与做人的大原则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做官比做人的要求更高一些。

孙中山曾说:“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好士兵不是好士兵。前者强调的是脚踏实地的做人。后者强调的是远大的理想。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作为一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就应该做到身在兵位,胸怀帅谋,提笔为帅,放笔为兵的的情怀。

简而言之,只有脚踏实地做人,才能更好的实现远大的理想,也只有胸怀远大的理想,才能更加一步一个脚印干好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做官做到千里之外 篇6

春秋时苏秦曾身佩六国相印,他大概要算那个时候做官做得最远的人了。今天人们的步伐早已超越了古人,中国人、外国人,同是天涯宦游人,却有着不同的故事和传奇。

在中国做官的外国人

同文馆第一任总教习:丁韪良

1869年11月,美国人丁韪良是中国第一所教授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官办新学堂同文馆的第一任总教习,这个职位相当于校长,他一做就做了34年。不过在做总教习之前,他却是一个失败的传教士。

1850年,22岁的丁韪良在美国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往中国传教。他花了10年时间,学会了汉语,通读《四书五经》,认认真真地传教,可是每年招收信徒超不过10人,本职工作确实很失败。然而丁韪良总结教训后得出结论,如果要成功传教必须先要通过新型教育来传播西方科学和文化。于是他努力在北京官场赢得好感,还帮助清政府解决了一些外交纠纷。从此后他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甚至恭亲王也对他异常客气,当清政府设立同文馆,聘请西学教习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丁韪良。

丁韪良的薪金每年是一千两银子,后来又增加了五千两左右,他很是满意,就不再做神父,一门心思在同文馆担任国际法和政治经济学教授,做好总教习工作。丁韪良将同文馆视为中国新学的萤火虫,他努力“让千百万有志学生,像他们钻研古文那样,严肃认真地学习现代自然科学。”为此他引进各种西方学科,制定了一个八年教学规划,要求前三年学外语、地理和西方历史,第四、第五年学数学,第六年学机械、微积分和航海术,第七年研究天文、地质和矿物学,第八年则是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法。虽然由于宗教在这所学校里被严禁传播,成了他一大遗憾,但是他也认为:“中国的命运系于教育振兴。科学将激励中国的活力,不消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就会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

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

1882年北洋海军要聘请总顾问,各国都想借此控制中国海军,又要抵制其他国家在华势力的扩张。经过斗争,加之李鸿章较早前对琅威理就很认可,英国人获得了成功。而琅威理后来的表现,却不像是英国人的内线,反而如同忠心耿耿的清政府的海军军官。

在北洋海军期间,琅威理的头衔是副提督衔北洋海军总查,负责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琅威理治军非常严格,认真按照英国海军的条令训练,为海军官佐所敬畏。由于丁汝昌是陆军军官,不熟悉海军事务,日常训练多由琅威理组织,他办事非常认真,对于纪律要求很严格。在他的影响下,军中流传着“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的说法。在其任内,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平达到了顶峰。1886年5月,醇亲王巡阅北洋后,为了表彰琅威理训练有功,请示中央后赐予他提督衔。

然而就是这个提督的名称酿下了矛盾。1890年2月,北洋舰队南下避冻,琅威理率“定远”、“镇远”等舰在香港维修。可是没过几日,“定远”管带刘步蟾忽然降下提督旗换升总兵旗。琅威理很生气,说:“丁提督离职,有我副职在,为什么撤下提督旗?”刘步蟾早就看他其实只是顾问,没有实权,对他的严酷管理和暴躁的作风不满,没有理会。琅威理几个月后亲自找到李鸿章,出于主权考虑李鸿章反而支持了刘步蟾的做法,琅威理,深深感到耻辱,当场提出辞职。琅威理的辞职一度引起了中英外交的纠纷。但是真正的影响是琅威理走后,北洋海军的训练和军纪日益松懈。后来英国人赫德幸灾乐祸地说:“琅威理走后,中国人自己把海军搞得一团糟。”

北京奥运顾问专家:范克高夫

比利时人范克高夫和中国结缘是在1980年,当年他代表一家比利时公司,孤身一人冒险来到中国同中方谈判电站设备生意,在这次谈判中,范克高夫为公司争取到了向中国出口两台30万千瓦水力发电机组的合同。看到中国的潜在机会很多,范克高夫长驻了下来,但是业余生活比较枯燥仍然让他感觉单调。他住在北京饭店,四周却只有饭店东边一条专为外国人之间服务的小街可以去闲逛,以至于当建国饭店开业的时候,范克高夫等外国人争相流传着一个重大新闻—建国饭店里有一个酒吧了!在1982年的一天,精通六国语言、闲来无事的范克高夫帮朋友为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辅导外语,没想到教着教着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后来,范克高夫就娶了位温柔、美丽的中国娘子,成了中国人的女婿。

此后,范克高夫与很多国内机构和外国团体都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他是欧盟商会政府采购组主席,北京美国商会、欧盟商会、瑞士商会等多家公司的顾问,自己还和妻子在中国办了一家顾问咨询公司。因为贡献突出,在20多年中,他曾获得中国颁发的上海白玉兰奖、北京长城友谊奖、国家友谊奖等荣誉。中国申办奥运会后,范克高夫这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比利时同乡,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友,自称是北京的“说客”,主动担任北京市聘任的首席奥运顾问专家。2003年,北京遭遇“非典”,很多人的工作都陷于停顿状态,而范克高夫却一直配合北京市奥组委坚持工作,甚至将筹备会议设在自己的家里召开,还成功说服了许多国外专家克服“非典”恐惧,来到中国帮助奥组委开展工作。

在外国做官的中国人

日本重臣德川光国的宾师:朱舜水

一个失意的中国人来到日本,却成了日本重臣德川光国的宾师,而且还深深影响了日本儒学的振兴,传播经世致用之学,成为日本历史上影响重大的外国人,这个人就是朱舜水。

明末清初,学问深厚、素有大志的朱舜水一心想要驱除清兵,匡复明室,为此他联络了多方力量,包括郑成功。但是屡屡失败,为此他异常痛苦,甚至要跳海自杀。1659年,为了躲避清军追杀,他以60岁高龄留居日本,此后23年直至去世,朱舜水一直留在日本。日本当时正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德川家的后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听说朱舜水的品格和才华后,特意请日本朝廷批准,聘请朱舜水为自己的宾师,并请他到江户讲学。

朱舜水力主反佛,引起了德川光国的共鸣,他下令废佛寺997座,又令340余名僧徒蓄發还俗。在朱舜水重史思想的感染下,德川光国设立彰考馆开始编写《大日本史》,倡导朱舜水提倡的大义名分、忠君爱国和借古鉴今、以振纲纪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以后竟成为尊王攘夷、尊皇倒藩的明治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

讲学也是朱舜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既培养了很多学者,也影响了水户学派等重要的日本学术流派。朱舜水还擅长工艺技术,他设计经营了源光国的后乐园,布置了西湖堤、小庐山、蓬莱岛等一些富有中国情调的景点,园中的中国式石拱桥,也是由朱舜水亲自设计并教授给工匠制造方法的。梁启超曾说:“舜水不独为日本精神文明界之大恩人,即使在物质方面,所给他们的益处也不少。”

越南抗法军事顾问团顾问:陈赓

1950年1月,越南胡志明主席前往中国寻求帮助,并特别点明,希望将陈赓派到越南指导抗法斗争,陈赓也不负所托,仅仅在越南待了不长一段时间,就帮助越南取得了边境战役的胜利。

胡志明和陈赓早年在广州黄埔军校相识,胡志明一直戏称陈赓为阿东。此番陈赓前来,胡志明特意在自己的住处—一座密林间的茅草高脚屋与陈赓共进午餐。饮酒中,胡志明朗诵中文诗赠陈赓:“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美人来。”陈赓一听,摆手道:“不妥,不妥,我这模样哪能称美人?”胡志明大笑道:“改两字,‘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里英雄来’。”

胡志明对越南同志推荐道:“陈赓同志是一名优秀将领,曾在万里长征中指挥过多次战斗,常常是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接受任务。我们要认真采纳他的意见和学习他的经验。” 当时在胡志明率领下,新成立的越南正规军急于想打破法军对中越边界的封锁,以便获得中国的物资、人员支持。但是新成立的越军能否打赢这一场仗,仍然是个疑问。陈赓经过和武元甲等越南将领的沟通,决定攻打东溪较弱的法军以吸引敌援军,利用解放军常用的“围点打援”战术获得突破。

1950年9月,陈赓指挥越军攻克东溪法军,起初顺利,但是不久遇到敌人的顽抗,进展困难。武元甲很着急,一度要命令停止进攻,陈赓大怒,对武元甲说:“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下去,我就卷铺盖走人!”胡志明了解后,命令武元甲按陈赓方案继续打下去。经过七昼夜连续激战,在陈赓的帮助下,越军全歼了法军两个精锐兵团3000余人,解放了高平,并乘胜攻占了七溪。闻听此讯,越南北部边境的那岑、同登等地的法国侵略军纷纷撤离。当时的西方新闻报道道:“这是法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武元甲对于陈赓也深感佩服。

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

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人中,现在级别最高就是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了。陈健出生于上海,长期在外交部工作,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之一,还曾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中国驻日大使等要职。陈健负责的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又称大会事务部,是联合国第一大部。陈健虽然以前做过驻日大使等要职,但是自从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后,也遇到了不少新问题,颇伤脑筋,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无休止的会议。

冗长的会议是一个突出问题,虽然陈健手下有约1200名工作人员,人数占到联合国总工作人数的1/7,但对于应付繁多的会议而言人手仍然不足。各国外交官经常为了在最后一分钟达成对本国有利的协议,常常把一个短会拖成一个长会,把一个长会拖成一个遥遥无期的会。这样的文山会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各国外交官非常繁忙,联合国经费也耗费很大,算下来一年的会议经费能占到联合国预算的17%。

做人,做官 篇7

做人做事做官有很多不可想不能想、不可为不能为、不可有不能有的“名利事”,倘若想之为之有之则事与愿违,而不想不为不有则愿遂事成。以下这“十忌”,是从一个个教训和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总结出来的,它像一块块警示牌,提醒着人生路上该怎么左转右拐,以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和经受考验。

一、霸气、傲气、神气是折戟沉沙的“滑铁卢”。

人应该大气但不可以霸气。大气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气势不张不扬;而霸气则行事张扬霸道、专横跋扈,霸气十足的人让人畏惧。人应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傲气之人往往自命不凡,目中无人,傲慢而狂放,当一个人沾染上了傲气就会飘飘然,就会看起来很嚣张。傲气十足的人让人远离。人可以得志但不可以得意,得意容易忘形,得意忘形便是一种神气。神气的人往往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人的思想可以高人一筹,但言行切不可以高人一等。霸气、傲气、神气的人无形中高人一等,拒人千里之外。“三气”往往是一个人失败的先兆。

二、自私、自负、自满是故步自封的“绊脚石”。

自私的人整天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小算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来考量取舍,只顾自家一亩三分地,只扫自家“门前雪”,有时甚至是斤斤计较、锱铢算计。自私的人让人厌恶,自私者没有朋友。为人等于为己,帮人实质帮己。自私者会在一时一事上占到便宜,然而失去的是长远;得到的是“蝇头小利”,失去的是“大局大利”。自满和自负是孪生兄弟,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自己的盲目认知、错误认知,是轻别人重自己的思维和心理,是自以为是的“两张面孔”和“两副表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自负和自满的人都这个德行。“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自负自满是“拦路虎”,是做人的“违禁品”,是一个人裹足不前、止步于成功的开始。

三、虚荣、虚伪、虚假是进步前行的“障碍物”。

虚荣是一种幻觉,它贪图的是表面上的荣耀,是自尊心的放大和扭曲;爱慕虚荣的人往往希望通过快捷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甚至不择手段。虚荣是一种面具,很多恶行都因虚荣而生,又为满足虚荣而动。虚荣的人必定会有一些虚伪的表现和虚假的言行,虚假流于表面,而虚伪却深入内心。虚荣、虚伪、虚假都是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共同特点是说假话、办假事、戴假面具。“时穷节乃见”“板荡识诚臣”,假的就是假的,它最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最经不住危难的考验。虚荣、虚伪、虚假的人或许可以一时走得快,但绝对走不远,它是一个人进步前行的“障碍物”。

四、浮躁、急躁、暴躁是功败垂成的“加速器”。

当下社会,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躁,缺乏平和之心、平静之状、平淡之态,“慢一点、静一点”成了一种稀缺。当看到人家成功或者提拔重用时,“羡慕嫉妒恨”之外,焦躁不安、心神不定;当自己遭遇到一些不顺、不公或不利时,沉不住气、静不下心,耐不住寂寞、挡不住诱惑、坐不住冷板凳,“猴子屁股坐不住”。现在很多时候,不缺心中添把火,但缺心中洒点水;不缺干劲,但缺韧劲;不缺激情,但缺沉稳。浅水喧哗,深水沉静,欲成大事,得学会沉稳。急躁、暴躁缺失的是理性、理智和沉稳,带来的是一时冲动,造成一世追悔。很多事情就因为没有“控制住自己”“把握好自己”而酿成不可收拾的结果,或前功尽弃,倒在了成功前的“一米线”上。

五、斗气、赌气、撒气是英雄气短的“催化剂”。

人要学会争气而不斗气、消气而不赌气、鼓气而不泄气。你争我斗伤的不仅是面子,还有里子,相互拆台往往两败俱伤、共同垮台。人可以红脸但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翻脸。斗气、赌气、撒气,说白了都是在发泄内心郁积的一种不满、不平的情绪,有的拿人出气,有的则拿事说人,指桑骂槐者有之,“撂挑子”“卸担子”者有之。如果说,不敢发脾气是一种懦弱的话,那么把脾气压下去则是一种修养。有时发脾气的那一刻,也许就成了命运转折的那一瞬。世间只有回不去的,没有过不去的,忍一忍就过去了,让一让就没事了。内心的“气”发出来可能会一时痛快,但带来的也许是对自己深深的伤害。人与人、人与事可以较真,但千万别较劲。斗气是在较劲、“掰手腕”,赌气有时“堵”的恰恰是自己的路,撒气倒霉的恰恰是自己。

六、放肆、放纵、放任是身败名裂的“致命伤”。

不顾场合、不管对象、不分情况,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这迟早要出事。一个人,说话要说三种话,即有思考的话、有分寸的话和有选择的话。如果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甚至口出狂言,那么说之前你是话的主人,说之后话是你的主人,覆水难收。人生最大的懒惰在于放任。任性,就是性子放任,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任性的人迟早要付出代价。人可以放下但不可以放肆,可以放松但不可以放纵,可以放开但不可以放任。现实中,雷人雷语频现,因言惹祸者不少,甚至因此掉入陷阱、落入“圈套”、惨遭“秒杀”,导致身败名裂。

七、无数、无事、无牌是庸碌无为的“安眠药”。

心中无数、脑中无事、手里无牌,这样的人终归干不好事、干不成事。有的人对实际情况不作调查研究、不作分析研判,心中无数主意多,情况不明决心大,习惯于凭经验、想当然,拍脑袋拍胸脯,结果胡乱决策、瞎折腾,工作盲目蛮干;有的则脑中不装事、眼里不见活儿,整天不想事、不记事,空空洞洞地成了一个“思想懒汉”;有的有想法没办法,有思路却找不到出路,特别是面对矛盾、问题和困难时没招没术,无牌可出,结果即使心有余也力不足,无济于事。

八、媚俗、世俗、庸俗是自甘堕落的“迷魂汤”。

人可以随俗但不可以媚俗,媚俗是一种讨好、取悦、迎合和迁就的行为,是尊严的迷失或放弃,媚俗者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随波逐流。有作为的人是追波逐浪而不是随波逐流,懂得示好但绝不一味地讨好。世俗是残留在人身上一些不良、不好的习气,贪财、势利、见利忘义等,都是世俗的表现。在这样一个世俗社会里,要知世故而不世俗,虽不可能超然脱俗,却不可沾染世俗低俗。保持一份清高、一份矜持,这或许是屏蔽风险,防止被“拉下水”、被人“围猎”的一道“防火墙”。

九、门客、门臣、门附是为官从政的“绞索架”。

为官从政,“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臣、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这既是历史教训,又是现实告诫。门客、门臣、门附是什么?就是封建人身依附那一套,谁是谁提拔的,谁是谁的人,谁是谁的主子,谁是谁的嫡系,等等。甘做“家臣”“走卒”“伙计”和“马仔”,整天削尖脑袋找靠山、攀高枝、抱大腿、进圈子,整天想尽办法拉关系、找门路、拜码头,这都是在政治生态不好、各种“潜规则”盛行情况下走形变样的为官从政行为。随着各种“潜规则”被打破和政治生态的净化,在靠山很有可能成为“火山”、圈子很容易画“圈”为牢的情况下,再搞门客、门臣、门附那一套不但不行了而且很危险,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不但不灵了而且会出事。为官从政者,就是要横下一条心,让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回归正常、理性和本真,做到干干净净、简简单单、清清爽爽、规规矩矩,团结而不结团,同志而不同伙。

十、不知足、不知耻、不知畏是败走麦城的“通行证”。

做官要知足,“官帽”总是有限的,总会有个“头”。如果不知足就会把当官看得过重,会沉湎于当官路线图的设计,会为每一次的升降去留而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为每一次的不如意不如愿而焦虑、抓狂、耿耿于怀,甚至无法释怀、失落失衡。从现实看,这种失落往往是人生观价值观蜕变滑落的开始。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耻。无知不可怕,只要加强学习,就会从无知到“有知”;可怕的是无耻,更可怕的是还不知耻,如果无耻还不知耻就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来。人要懂得害怕,知道敬畏,敬畏百姓、敬畏法律、敬畏舆论、敬畏人生,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知道底线在哪里、边界是什么,明白出界意味着出局、越线等于越轨,也就意味着败走麦城的起步。

领导干部做人与做官的思考 篇8

百色市2010年处级干部“新任处级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专题研讨班

田林县政协兰丽色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这是普遍的观点。如何做人、怎样做官是一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冷静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从人品、党性、观念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略表浅识。

一、先做好人,后做官。

如何做人、怎样做官?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古今文人志士一致认同的,那就是先做人后做官,说白了就是要先做个好人,才可能成为一个好官。这个“好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当前时期,其基本要求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不难想象,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能做好官吗?我们所熟悉的领导干部郑培民同志讲过:“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郑培民同志这么说,也这么做。他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个人的私利,成为新时期道德的楷模和世人学习的好榜样。而胡长青、成克杰等等一大批腐败堕落分子,他们之所以成为人民的罪人,最根本的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发生了扭曲,私欲膨胀、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把私利放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成为受世人唾弃的罪人。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做好人是做好官的基础,做好人的根本

就是要修身立德。领导干部要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带头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坚持把人做好,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从政宗旨;坚决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等“缺德”和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1-

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才是为官的崇高境界。

二、真抓实干,做人民满意的好官。

官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很多人想当官,这不足为怪。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一个人确实拥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本领,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会把他推上领导岗位的。座在领导岗位的人,应该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做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官,不愧对手中权力和责任,不愧对人民的期望和信任。做官要有一身正气,还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道,坦坦荡荡,以民为本,视民为根,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雄厚的实

力和高人的智力,才能适应充满竞争、复杂多变的社会,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加强学习,博览群书,扩大视野,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凭真才实学开创事业,靠超强智力走向成功。

二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强化宗旨意识。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公仆

观,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能否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认真履行职责,这是干部自身素质高低、党性强弱、表率到位与否的重要表现。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是用来为百姓谋福祉的,要做到权大不忘责任大,位高不移公仆心。

三要以民为本,反哺民生。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爱民、亲民、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体察民情,聆听民声,尊重民意,关心群众疾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围绕群众是否需

要、是否满意、是否拥护来进行,要按照群众的意愿,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臵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做到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徇私情,照章办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同时,要自觉地把自己臵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在权位、名利、美色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的优良品质。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国际风云的冲击下,领导干部切要受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挡得住歪风,经得住考验,做到善始善终。

五要造福于民,鼓舞人心。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在历代朝

王中,只有当朝皇帝英明能干,致力为民造福,才能国富民殷,天下太平,受人敬畏;如果当朝皇帝昏庸无能,贪图享乐,背离人民,就会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直到灭亡。“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鼎盛时期无不是保民安民使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更体现了他们以民为贵的从政理念。在新时期,我们党总结出了“关注三农,以民为本”执政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中的宝贵财富。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真心实意察民情、释民惑、解民难,为民办实事,要愿抓、善抓、敢抓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最起码的工作要求。

三、强化观念,淡泊名利,超越自我。

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谨慎为人处世。“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人的成长

进步不可能一帆风顺 ,当遇到挫折和坎坷的时候 ,最可贵的是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审视自己,认真查找原因,冷静处理问题。要做到顺境不狂,逆境不慌;得势时不盛气凌人,受挫时不悲观失望。

二要常怀感恩之心,淡化“做官”心态。在组织人事上要确立个人服从组

织安排的态度。对职务调整 ,不要总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考虑, 认为自己条件具备 ,也不能光看到自己的贡献、付出 ,还要多看看自己的成长进步 ,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培养和帮助。如果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总是埋怨组织不公平,怨天尤人 ,牢骚满腹,心理就会失衡 ,就会平添烦恼 ,一蹶不振。领导干部要淡化“做官”的心态 , 任何时候都要以组织需要为第一需要 ,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这是一种境界和精神 ,是一种美德 ,并不代表进取心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讲 ,淡化“官念” ,才能强化官德 ,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只有这样 ,才能不为名利所累 ,不为权势所困 , 不用勾心斗角,不必损神劳体 ,不用张罗应酬 ,不用心力交瘁,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去为人民服务。要相信组织 ,只要个人素质具备 ,胜任工作 ,时机成熟,组织会给每个人提供合适的位臵的,人民群众也会信任你,赋予你权力的。

三要维护正义,敢说公道话。要把敢说真话作为追求,把不说假话作为底

线,这是做人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对正确的事就要坚持,错误的事就要纠正;正义的就应支持,非正义的就应反对;好人好事就应表扬,坏人坏事就应批评或斗争。作为领导干部,不坚持正义,不说公道话,不与邪恶作斗争,就是失职,就会失信于民。原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同志一生忠诚于党,爱民如父,申张正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成为新时期人民英雄的楷模,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事实证明,只有主持公道、坚持正义、维护人民利益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不敢说真话、贪生怕死、甘当老好人、是非不清的人,在群众中是没有威信的,是不受欢迎的,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维护正义、说公道话关键在一个“敢”字,敢于说出真相,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当然,说真话、主持公道也要讲艺术,要有建设性,否则就是毫无意义的大话。

四要树立远大理想,不计较个人得失。领导干部在事业上要有远见,要有

明确的发展目标,具备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才能积极进取,永不止步。但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大局意识,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如果被个人利益蒙蔽眼睛,就会把集体目标变为个人目标,把进取心变为野心,把雄心变为贪心,最终就有可能误入歧途,害人害己。生活上要学会放弃,懂得“知足常乐”,不应得的东西绝不强求。要充分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名利面前保持一果平常心,踏踏实实、轻轻松松地生活。

五要辩明是非,慎重交友。人们常说“近朱者赫,近墨者黑。”是有一定

折理的。因此,交友慎重是关键。一个有文化、道德品质高尚的朋友,会积极地影响你的人生,带给你快乐地生活,帮助你取得成功。相反,那些庸俗堕落、假情假意、心胸狭窄的人,有可能成为你前进的绊脚石,甚至会毁坏你的人生。作为领导干部,社交广泛,经常接触到社会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因此,在交友时,要擦亮眼睛,讲究诚信和质量。只有胸怀大志、党性强烈、讲究诚信、重视友谊,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甘同苦的人才能交,要远离两面三刀、心口不

一、以利益为目、腐败堕落的人。

六要积极调整情绪,保持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根

本,也是能做好官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个心态扭曲、体弱多病、萎靡不振的人,能为民作主、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吗?能推动经济发展、国家进步吗?所以,领导干部要有平常的心态、健康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有能力组织实施惠民工程,当好百姓的父母官,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而保持身心健康,必须要做到:一是要善于调整情绪,有个良好的心态,宽阔的胸怀;二是广交朋友,加强谈心交心,去掉思想包袱。

三是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

七要尊重他人,爱护下属。俗话说“欲取先予。”这句话颇具人生哲理。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手握大权的领导干部更不能以权压人,摆官架子,得理不绕人,不分场合大发脾气,随意践踏他人的人格。要学会掌握感情投资的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上多关心和帮助他人,创造轻松愉快地工作环境,让下属产生强烈的感恩思想意识,从而努力工作,主动完成任务,以最好的成绩作为报答。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个人都不愿受冤枉,领导干部更不能随便冤枉别人。在对待“问题”干部,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的方针。但执行起来,真正完全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领导干部对在工作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次失误,都要做充分调查和详细了解,并采取灵活的方式加以解决,注意保护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总之,做官是一时,做人是一世,做人与做官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

宋朝做官的规矩 篇9

官员不入酒肆

在宋朝,尽管京城开封餐饮业很发达,大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因为宋朝有一个老规矩,“官员不入酒肆”,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

据《归田录》记载,宋真宗时代的太子谕德(太子的老师)鲁宗道,有一次老家来了客人,因为家里酒具不齐备,只好换了便装,领着客人到仁和楼酒店招待,混迹于士绅豪客之间,躲躲闪闪。恰好这天宋真宗有急事召见他,当他迟迟赶到宫里时,宋真宗劈头就责问:“何故私入酒家?”还说:“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倘不是鲁宗道实话实说,请罪态度又好,差点儿丢官。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宋朝还有一条老规矩,就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意思是当权者不得向各地索要地方特产和美味佳肴,旨在防止横征暴敛。

《邵氏闻见录》记载,宋仁宗有一次病了,皇后想找江淮一带的特产糟白鱼给皇帝补身子,但寻遍京城,一无所获。愁眉不展之际,恰巧宰相吕夷简的夫人到宫中给皇后请安,皇后想起吕夷简是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家里也许有,便对吕夫人说:“上好食糟淮白鱼,祖宗旧制,不得取食味于四方,无从可致。相公家寿州,当有之。”吕夷简家果真有,吕夫人回去后,赶紧把糟白鱼送至宫中,了却了皇后的这桩心愿。可见,一个不显眼的老规矩,只要执行得好,就能管住哪怕是至高无上如皇帝的嘴。

不得杀上书言事人

宋朝执行时间最长、执行效果最好的老规矩,便是那个人人熟知的宋太祖的誓词:“不得杀上书言事人。”

据陆游《避暑漫抄》说,建隆三年,宋太祖秘密安排人刻了一块碑,立于太庙寝殿的夹室里,用销金黄幔遮盖,取名“誓碑”。凡有新皇登基,均得去太庙,焚香跪拜,默读誓词。誓碑上刻字三行:“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誓碑的核心内容是“不得上书言事人”,尽管这条誓词不过是制度与法律之外的一则祖宗家规而已,但他却比任何政策法律都执行得好,宋王朝前后三百余年,的确鲜见对文人和批评朝政的人开刀,甚至多次因为这条老规矩而朝令夕改,刀下留人。

宋神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希望通过改革,来实现宋王朝的崛起和振兴。但当他的“熙宁变法”措施在全国铺开之后,却遭到了一些士大夫的反对,特别是苏东坡这种“意见领袖”的反对。

当时,苏东坡在基层工作,耳闻目睹新法的执行情况。特别是“青苗法”在执行中严重走样,损害了百姓利益,导致民怨沸腾,因此,他多次上书提意见。然而,宋神宗求胜心切,听不得半点不利于新法推行的指责,苏东坡的意见,让宋神宗内心非常不快。于是,嗅觉灵敏的御史李定、舒亶纷纷弹劾苏东坡,说他的诗文中有讥谤皇帝、攻击新法之语,苏东坡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在被捕入狱的百天时间里,李定、舒亶们还不断向宋神宗提交苏东坡诗文中的“罪证”,最后几乎按罪当诛。就在屠刀即将举起之际,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最后只好强压内心的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苏东坡也因这条老规矩,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说明人要有敬畏之心。

宋朝这些老规矩之所以一以贯之,倒也不是这些祖宗的规矩就果真比政策法律还威严,宋朝皇帝在自己需要时,改变祖宗规矩常常是毫不犹豫的,像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和宋神祖的“熙宁变法”,都是对老规矩的改弦更张。

上一篇:消防管理考核下一篇:如何管理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