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展经典诵读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园开展经典诵读(精选10篇)

校园开展经典诵读 篇1

活动教改实验报告

原平市青年街小学 电话号码:***

书籍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它可以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升气质、塑造心灵。巴金老人说过:阅读能使你“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有鉴于此,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小学生阅读名著的内容和数量作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却实在不容乐观。为进一步规范诵读内容、时间安排和诵读效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本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诵读中华经典为载体,以班级为单位,以“晨诵、午读、晚阅”三读为主要方式,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营造“教师人人诵经典,学生个个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传统的经典诗文中获取知识,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诵读活动,培养教师读书意识和学生的读书习惯; 2.通过读书,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

3.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三、诵读要求: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生和幼儿全员参与诵读活动。1.教师拟定读书计划。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读书活动计划,明确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及效果预测。

2.倡导教师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充分利用假期、周末和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和洗脑。3.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走近经典、品味名著,提升个人素养”活动。

4.加强读书成果交流展示。可以利用每周例会时间,让教师轮换交流学习体会。

5.建立月读书制度。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有价值的书,提倡“不动笔不读书”,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做笔记的好习惯。

6.组织教师开展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7.充分利用朝读课、阅读课(中小学语文课每周必须有1-2节读书交流活动)组织师生共同朗读经典美文,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取安排诵读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增加容量和深度,小型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型学校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前幼儿:以《三字经》为主;

小学低段:

一、二年级以《三字经》、《古诗词100首》中前20首(详见“古诗词100首小学各年级诵、写、记必读篇目”)为主要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教师启发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全文。

小学中段:

三、四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100首》前60首为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诵读篇目的内容,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在教师指导下书写诵读经典内容。

小学高段:

五、六年级以《名言警句》、《古诗词100首》为主要内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会背诵经典读物中的名言佳句,会向别人转述经典读物中的至理名言,在与人交流或写作中能够引用一些名言佳句,并能发表一点看法、体会。个人自觉的书写诵读经典内容。

中学除以上安排的内容外,各校可根据情况增加诵读篇目:如《百家姓》、《千字文》和中学要求诵读的诗文篇目。

四、活动时间安排

1.在语文朝读时间由语文教师每周调节10—20分钟组织学生全员诵读。

2.每节课前2分钟诵读10—20句。

3.课外活动由班主任(语文教师)组织或让学生自行组织进行经典吟诵。

4.各班在黑板右下角开辟“每周一诗”或“今日经典”栏目,由教师或学生轮流摘抄经典诗文,3——9年级学生备一专本摘抄积累这些经典诗文和名句;

5.双休或节假日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安排相应诵读任务,动员学生家长配合学生诵读,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优秀诗文诵读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余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主要措施:

1.营造氛围,形成特色。镇中心学校决定,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作为全镇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各学校要营造诵读中华经典的文化氛围,将其成为学校教改特色和亮点之一。利用教室、橱窗、走廊、楼道、图书室、展板进行经典诵读的环境渲染。各班在班级黑板上设置读书小专栏,如“诗词荟萃”、“经典展示”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学校利用每日广播播音时间,设置“中华经典欣赏”小栏目,示范朗诵推荐的篇目。2.加强领导,全面实施。此项工作由教导主任领导,语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按照诵读内容及要求、活动时间安排抓好落实。各班围绕镇中心学校下发的实施方案,制定详实的计划,将诵读内容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同时,班主任要配合语文代课教师选好课前领读主持人。中心学校要求,从三年级起,动员每个学生添置一本笔记本作为“中华经典积累本”,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建立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3.开展竞赛,展示成果。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为促使诵读经典活动卓有实效,各校要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诵读比赛活动巩固落实。一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班级诵读展示活动,评出每周“诵读能手”。二是组成学生课外活动诵读兴趣小组,在教师或小组长指导下采用两人赛、小组赛,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的诵背,让灵活而富有变化的方式激发起学生背诵的积极性。三是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师生同台诵读(书写)经典大赛”活动,展示师生的风采。学校设置个人、班级奖项给予鼓励,以此激发师生们的诵读热情。

校园开展经典诵读 篇2

一、诵读的前提,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诗词的由来都是有着一定的背景,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就可以从故事入手,给学生讲清诗词的由来, 这样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这首诗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先从课前谈话入手:你们在课余时间钓过鱼吗?你们知道钓鱼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于如今的小学生来说,多数都没有钓鱼的亲身经历, 因此,也就无从谈起。在学生沉默的时候, 教师再以讲故事的口吻说道:“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他钓鱼的时候,有个过路人向他问路,可是,他只是摆摆手,不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儿垂钓》,读完以后, 你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回答别人的问话了,你们想知道吗?在这里,在教师故事的引领下,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为提高诵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 作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在教学时,我发现班里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抑扬顿挫,声音极有磁性。在教学时,我就让这位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在榜样的带领下,其他学生的诵读兴趣也自然被激发起来,他们跟着这位同学低低地、有节奏地读了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片诵读的浓厚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诵读的关键,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要想让学生达到有感情诵读的目标, 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的目标。 对小学生来说,诵读的关键就在于先把古诗词读通、读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感情诵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中难以读准的生字较多,因此,在诵读之前,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诗句内容上,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做好正音工作。比如“宿”“疏疏”“径”“寻”等字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读通句子。如此一来,只有读准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诗,才能为学生的高效诵读奠定基础。

诗词诵读同时也很讲究的就是抑扬顿挫,读出节奏。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诵读,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七言诗的停顿要求先划出节奏符号。 “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在学生划分出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这种节拍抑扬顿挫地读,为了使学生的诵读更有感情,教师还可以借助画面,放飞想象,通过摇头晃脑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就这样,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跟着节奏走,跟着感觉走,时间长了,学生定会读得越来越入味,越来越有感情。

三、诵读的根本,读出美感

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开展诵读活动的根本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诗词,大都具有画面感和情谊感强的特点,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赏析,品味中感受到语言美呢?我主要引导学生就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品味。 在学生读完全诗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句诗写的美,有学生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有学生认为作者题目《游园不值》中的 “值“字用得好,在语言品味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读出了诗词的美,这种美只沁学生心脾,起到了“诵读有度,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 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就构成了一首精美的诗词。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 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一段给人以孤寂、凄凉、寒冷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诵读,当音乐声响起,配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词,学生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出了一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独自在江面上钓鱼”的画面, 这样一来,情景、人、环境气氛,高度合一, 在有感情诵读中,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诗词深处,走进了作者内心,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岁月。

校园开展语文国学经典诵读的认识 篇3

一、诵读经典为人格塑造奠基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国学中的思想以及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必备教材。经常诵读经典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孝敬长辈,懂礼貌,讲礼仪,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古籍经典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为人之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人格塑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见的处事告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图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高尚品德都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经典诵读的功效与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对于语言的敏感,如水到口,冷暖自知。”经典中的儒家人文思想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为儒家的仁爱、宽容、孝悌、诚信与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将伴随学生的吟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貌,直至塑造他们追求理想的完美人格。

二、诵读经典为审美情趣奠基

中华古诗词,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源远流长,意义深刻隽永。春秋儒学、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无一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传承着中华儿女正能量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经典国学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思想之博大,意境之深远,感情之豪放,韵律之优美,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

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施政理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博大胸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明智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情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审美情趣……诵读这些经典,如同在与最优秀的哲学大师和智者对话,如同耳濡目染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不断提高诵读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

学生虽暂时不能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意义和精髓,但是能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话,会对他们一生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目前,笔者认为由老师和家长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名篇佳作来朗读和背诵是有必要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他们获得文学的审美熏陶。

三、诵读经典为写作提升奠基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语文教学需要来看,古诗选入课本作为启蒙教育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形中给学生教会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是开启孩子们心智的钥匙,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节选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古文等,以诗会、朗诵会等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受益终生。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在文章创作中下笔如有神,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可见,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诗词的调子,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自悟其义。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脑、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丰富,作文的创作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

总之,在诵读中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学生迅速吸收国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把学生的思想引向经典诗文的广袤田野,让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扎根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对学生来说,诵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语言,陶冶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提高道德修养,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对教师来说,通过理解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有重大意义。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学校层面,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初步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特色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建书香校园,办特色教育,创学校品牌。

书香校园 经典诵读 篇4

开展《书香校园 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永定区教育局的安排,湖雷中心小学全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通过开展“书香校园 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使阅读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经典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在时间上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古诗文诵读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另外,学校还开展教师经典诵读——读书月活动,每位教师在一个月中读1—3本有关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并撰写20页的读书笔记,至少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体会,并在月末开展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演讲比赛。

总之,经典美文诵读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本我校将把此项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以此活动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弘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开展经典诵读 创建文明学校 篇5

创建文明学校

—梅州市中小学“阅读名著 诵读经典”现场会汇报材料

梅县程江镇中心小学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我校为了继续深入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在2008年开展“三礼”(即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2009年在市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开展“百小尊百老”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于2010年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深入开展,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强化落实,务求实效

为使诵读活动扎实而有效开展,我们不断丰富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生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 “四重”、“三实”。

“四重”即:

(一)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宣传栏、班内黑板报、红领巾小广播等渠道,向师生宣传诵读经典的意义。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网站、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阅读名著,诵读经典”的目的、要求和意义,自觉配合学校做好此项教育工作,达到亲子共读的目的。

(二)重视硬件建设。我校利用创强的机会,充实图书室的图书、报刊。2009年4月,2010年5月,市关工委分别给我校赠送了价值5000元和3000元的图书,这给我们很大的鼓舞。现在我校已有两个图书室,两个阅览室,拥有图书将近40000册。为开展诵读经典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学校现在已把诵读活动纳入了学校教学计划,把它当作语文教学的常规工作。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各语文老师做好导读工作,上好每周一节的辅导课,具体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时,结合我校开展的“三礼”教育和市关工委的“百小尊百老”教育活动,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孝道书籍等传统美德经典名篇,鼓励学生讲美德故事,抄录传统美德格言名句、诵读古诗词、《弟子规》等内容,使中华传统美德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达到读中悟,悟中从的教育效果。

(四)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诵读经典。如利用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进行诵读经典名篇,内容从易到难、数量从少到多、循序渐进。

三“实”即:

(一)工作措施扎实。学校成立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对诵读活动作了具体周密的部署,制定《程江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各班结合本班特色,相应地制定了任务明确、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诵读活动。同时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指导学生以读背古、诗文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圈、划、批、点做记号的简单读书方法。每学期要求每位学生读五本书以上,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摘录在采集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学间相互交流不同形式的读书记录,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还对各班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确保诵读活动顺利施行。

(二)形式上求真务实。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1.集体读书活动。每星期三、五的早读课为全校诵读古诗词,班会课读《三礼教育手册》,思品课诵读《弟子规》为内容诵读活动,老师下班指导,师生共读,共享读书的乐趣。2.分级组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经典诵读的征文比赛、“我爱读书”的黑板报、手抄报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展览”、《弟子规》书写活动等等。以赛带读,以赛促读,激励学生诵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师方面,学校向他们推荐读书篇目,鼓励老师们写读书笔记,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放在学校网站上发表,在教学上要求教师们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通过这种活动,让师生共享阅读快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评价机制落实到位。为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来,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例如:把“优秀读书笔记”、“阅读之星”“读书积极分子”的评比;每个月把学生的诵读体会的优秀文章发表在学校网站,并发送给梅县教育信息网发表,刊登在学校的《梦圆》文集;“元旦”“六一”节对所有诵读活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进行颁奖等等一系列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让身边的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学生诵读经典,体验读书带来的乐趣。二、三个“促进”,成效显著

通过诵读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各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促进了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阅读名著,诵读经典,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信心得到培养,记忆力得到提高,心智得到启迪。因为久读经典,学生在阅读中不但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精神受到熏陶,而且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好学品质,更加自觉地热爱学习,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604班的刘娜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诵读“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要珍惜时间,那段日子,我上课学生精力特别集中,老师表扬了我,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501班的李诗仪同学说:“我读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明白了读书需要眼、脑、口并用,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再读书时我用心多了,上课发言积极也多了。2010年7月,在毕业班终端质量考查中,我校的语文成绩比去年前进了七名,排全县第五。全镇考入高级中学的学生比去年多出30位学生,有66名,居城区学校第一名。

(二)促进了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开展“阅读名著,诵读经典”活动,为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古诗词、《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历史文人的故事、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等。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不但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道德素养得到提升,逐渐改变着自己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达到读中悟、悟中从的效果,现在很多学生都说,读了:“衣贵洁,不贵华。”同学之间穿着不再进行攀比,每天都衣着整洁。403班的王律可同学说,以前我都比较挑食,学校开展了“三礼”教育,在家庭礼仪里面告诉我们不要挑食和偏食,现在诵读了“对饮食,勿拣择”后,更加觉得挑食偏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好,以后不再挑食和偏食了。601班的张俊煌同学,是个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通过参加全校性吟唱《游子吟》和《弟子规》后,他有责任心了,懂得感恩,学会分担家庭责任,能帮繁忙的父母做一些家务,甚至照顾奶奶,给奶奶捶背、揉脚。他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孙子都能力所能及地照顾奶奶,自己作为子女不应该忙于生意,忽视父母的存在,也应该抽时间照顾好父母,让父母安享晚年。诵读经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影响了家长,提高了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素养、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了,奏响了和谐社会的美好乐章。

开展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6

配乐诗歌朗诵《春江花月夜》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帷幕;随后大家欣赏了歌曲《明月几时有》,优美的旋律带领大家感受到了千年以前那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随后,业务科代表的《兰亭集序》、气象台职工的《滕王阁序》、枞阳县局的《声声慢》等一个个精彩节目,博得现场掌声阵阵。最后,一曲歌伴舞《气象之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活动形式多样,为全体气象职工献上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全局职工从学习中感悟中华经典文化的源远流长,纷纷表示一定会学经典、用经典,真正的将经典融入行动、融入工作。

★ 一年级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 五年级经典诵读活动学期总结

★ 开展阅读活动总结

★ 开展勤俭节约活动总结

★ 班级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 开展读书活动总结

★ 开展七一活动总结

★ 开展重阳活动总结

★ 开展元旦晚会活动总结

借鉴传统诵读法开展经典阅读 篇7

一.可以培养阅读能力, 增强语言能力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 是经过了漫长历史的积淀, 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诵读的内容相当广泛, 内涵深浅不等。先秦的文本语意比较难懂, 如《道德经》《论语》, 但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绝大多数文本语言节奏感强, 音韵和谐, 语流通畅, 易于诵读。如“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入学后有计划地诵读经典, 可以在诵读中增加识字量,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语言能力。古文的语言以凝练、丰富、言简意赅见长, 诵读日久, 自学古文能力便渐渐提高, 为后期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学生诵读优美的文化经典, 让这些范文润物无声地潜入脑中, 语言积累日益丰富。

二.可以培养记忆等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品质

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时, 主要使用语音编码;而处理汉字信息时, 还同时使用图形编码。汉字是表意文字, 形声字占绝大多数, 具有图形编码的特征。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主要使用左脑, 而处理汉字信息是左右脑并用。汉字具有促进左、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 通过汉字来开发儿童智力, 事半功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如果平均每天背诵五十字, 一年以二百五十天计, 两年内就可背诵二万五千字。每天花二三十分钟时间诵读, 或听赏配乐诵读作品, 还能促进心境平和, 提升静定能力。而心理品质的改善对人的学习的作用更加重要。

三.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促进人格养成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 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 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习惯。“童蒙养正, 幼儿养性”, 习惯培养要朝夕模仿, 然后才能积久成熟, 进而转化为自成方圆, 并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调查表明, 小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 可促进班风、校风好转, 讲礼貌, 讲卫生, 尊老爱幼等基础文明素养也可得到逐渐提高。

诵读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先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博爱尚贤、仁义礼智、诚信和平等等美好的品格追求, 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会心有所悟所动而回应、而共鸣、而践行。长期经过经典文学的审美熏陶, 学生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 身心自然健康。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格教化当是经典诵读最大的价值。

经典诵读以诵读为核心, 实际是继承古代传统诵读的方法, 这些方法看似机械, 却仍然是富有智慧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蒙学的背诵记忆法

古代蒙学, 往往采用一日一句或一日四字方式。前一天学的, 第二天要背出来, 写出来, 日积月累, 用两年时间掌握2000到3000个常用字。《三字经》800字, 《千字文》1000字, 《百家姓》600字, 三本书大约2500个字, 相当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一至四年级的识字总量。教学中主要是采用读和背, 即背诵记忆法。这种方法适应儿童的记忆特点, 注重记忆的稳固和技巧的熟练, 对字词义不进行讲解, 也不讲解汉字知识, 对字词义的掌握就是通过读、背、写。“口而诵, 心而惟”, 通过眼、口、耳三种器官, 独立地阅读, 进而“熟读成诵”。“熟读”是“成诵”的准备, “成诵”是“熟读”的结果。“熟读”可采用多种阅读方法, “成诵”要借助于反复朗读, 最后脱离文字, 凭记忆朗诵。

2.诗文的涵咏教学法

古人品鉴诗文, 主张熟读成诵, 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 通过朗诵, 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 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 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如李白的《静夜思》, 语言自然朴实, 情味深厚, 但其中明月与思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特点, 没有行役羁旅的经历实难有深刻的理解, 也不便解读。熟读成诵, 随年龄增长、阅历渐广, 理解便会自然加深。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字面的意义并不深奥, 但蕴含的人生道理也并不是少年儿童能方便理解的。然而, 这并不影响儿童诵读这些诗歌, 涵咏法完全可以搁置深奥而暂取诗文之声形, “不求甚解”。我们不要求学生字字明意, 句句通晓, 而是通过讲解大概的意思, 让学生粗略感知、熟读成诵。古人吟诗, 或摇头晃脑, 或如痴如醉, 或心驰神骛, 其实也是一种涵咏。人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诵读的价值。

3.习经的讲诵教学法

讲诵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诵读以达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目的。曹魏名儒在教授弟子习经时, 就让学生先读百遍, 使其义自见, 然后再稍作讲授。弟子熟记和背诵是首要的步骤。新课程标准借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这种成功的经验, 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 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古代语文教学偏重于“读”, 现在偏重于“讲”。重“讲”能够节省时间, 能够加速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重读”, 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加以点拨, 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 即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更牢固的、可靠的, 才可能是”真知”。讲诵法重视儿童自己读书、自己体会和感悟的做法, 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看, 还是从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文能力来看, 是有教育学意义的, 也是值得借鉴的。

指导现代学生诵读当然要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础上进行, 即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第一, 使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的声韵调及语流音变, 熟练掌握诵读的基本表达手段———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第二, 尽可能正确深入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进入角色与情境之中, 激发共鸣。第三, 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新诵读的具体方法, 维持和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这里包括描述目标、保证时间、家长配合、多媒体辅助、故事引导、配乐、表演、定期评比、开展竞赛、读写结合等。

作为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 要想使经典诵读活动在学校或班级教育中发挥更重要、更长远的作用, 还需要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或班级的工作规划之中。要构建以经典诵读为途径或特点的校园文化, 搭建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平台, 制定详实的经典诵读的计划, 引导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 使知行合一, 使内省养成。如此, 经典诵读才不致于流于形式, 才真正起到传承文明、浸润人生的作用。

摘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培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有着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应将其纳入语文教学和学校教育之中。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 并将经典诵读与推广普通话、与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

诵读经典诗文 打造书香校园 篇8

一、营造走近经典的环境文化

学校把书香校园建设纳入学校持续发展的议事日程,借助新教育实验的良好势头,在认真总结过去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制定了营造书香校园的新教育实验活动计划、组织机制等。学校投资数万元购买了新教育实验文库推荐的经典图书,充实了学校图书室、各楼层流动书箱、各班图书角。学校悬挂了“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诗文经典,打造诗意校园”、“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生活因读书而充实”等充满睿智与聪慧的读书标语,表达了师生读书的信心与决心。为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能寄寓诗意,学校将格言牌匾布置在教室、过道、走廊上,把名人诗句运用到草坪、花圃的自我介绍牌上。学校橱窗、板报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书香小报、名人名言、经典诵读征文、经典书法作品展、“小书虫”简介等,吸引学生、教师、家长驻足流连。学校建立了“小螺号”广播台,开设了每日一诗、名著推荐、美文欣赏等栏目,每周还播放一首由古代诗歌谱写的歌曲。诗歌、散文等经典作品,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让经典载着学生穿越历史,犹如在他们的心田播下美好的种子,使其终生受益。走进洋口小学,这里溢满书香,你仿佛在经典图书的殿堂中徜徉。

二、构造品赏经典的教研文化

为了切实推进新教育实验,引领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学校注重经典诵读的教学研究,以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首先,建立经典诵读的组织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语文教师为成员的新教育实验研究组织。语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经典诵读的组织安排,确保说课、上课、评课正常运行。

其次,构建诵读经典的教学模式。学校为了打造经典诵读高效课堂,构建了经典诵读“四激”激趣、激疑、激活、激智的教学模式。此次活动以校本教材《大海的变化》一文中的《观沧海》和《春江花月夜》两首古诗为内容开展教学研讨。先由执教者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试讲,然后对他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执教老师再重新设计教案,正式在学生面前将教师集体教学智慧形式丰富、充满活力的经典阅读课呈现给学生。

第三,开展诵读经典的同题磨课。教师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引导他们人情人境,将经典与图画、音乐有机结合。低年级老师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诗的理解,又促使他们背得快,记得牢;高年级老师还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对学生已熟练背诵的古诗还要求默写,并评选“诵读之星”予以鼓励。灵活的诵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突显诵读经典的活动文化

自从新教育实验启动后,学校搭建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做到课内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促进了师生的发展,塑造了学校品牌形象。

1.“三板块”诵读活动:

板块一:学生阅读。学校统一安排阅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古代诗歌作品,并要求他们记好读书摘录卡。通过阅读,让童心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板块二:教师阅读。学校运用制定计划自主读、交流共享展示读、合作探究深入读、撰写体会实践读、网络推荐共同读、聘请专家引领读、评估导向激励读等形式诵读经典,提升了教师的理念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板块三:亲子共读。学校要求星期日、节假日开展“一日三读”活动,即晨读古诗、午读经典、亲子共读,从选书一直到读后交流,形成一个“选书——读书

聊书——再选书——再读书……”立体循环的过程。家长与孩子一块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

2.中队主题诵读活动:学校各中队以“诵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华夏文化”为主题,以学校“一月一节”活动为契机,开展读经典、说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等主题中队活动。活动开启了学生心灵之窗,增强了读书活动的效果。

3.“晨诵、午读、暮省”诵读活动:新教育提倡每一个学生养成“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幸福的、完整的、有效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中午行政人员轮流巡查各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每月学校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使诵读经典活动正常有序。

4.“海娃读书节”系列活动:为了加速新教育实验进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之进一步领略中华经典的魅力,4月8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海娃读书节”活动。主要内容有经典诵读比赛、书签制作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明星”小报展示等。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华,也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

中心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9

自XX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校严格遵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在全体师生中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切实做到了全员参与,全心投入。现将近两年来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

一、围绕一个核心!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最终目的,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切实发挥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下的经典诗词特有的艺术感染能力、思想启迪效果,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感,让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成为弘扬文化、承续传统的过程,更成为学生素质成长的过程。

二、发挥两大功效!

、让读书成为习惯!

2、用经典唤醒灵魂!

三、集合三方力量!

、学校的职责!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使家长、学生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我校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同时,我校还积极创设诗意盎然的环境,如在校园的墙壁、专栏、楼梯上张贴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由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冶的基础上浸润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性情,开拓着学生的视野。

(2)成立机构,组织落实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规划,安排师生全员读书活动,指导活动开展,督促检查各项活动落实情况,评核活动成果。

2、社会的支持!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与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以及社会群体的支持密不可分。我校切实做到与当地乡党委政府密切联系,在学校遇到场地、设施、资金、技术等方面难题时,都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克服,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也在适当的时间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到我校的活动当中,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3、家长的配合!

在每学期开学的家长见面会上,我校切实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并在经典诵读活动要求中对家长也做了一些时间、次数、质量等方面硬性要求,在为了孩子成长的共同利益下,家长们都能欣然接受,并也较好的落到实处,为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个监督反馈的作用。

四、形式四个结合!、经典诵读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我们首先要在语文课堂上加强经典诵读工作的尝试练习,尤其侧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上。此外还可以加强与音乐课的联系,利用音乐课教学生唱古诗,并在课前、集会时吟唱,让师生感受音乐美,并在歌唱中进一步识记诗词。并把这种吟唱用到集会、课间、路队,取代以前单纯的唱歌形式。

2、经典诵读活动要与课余时间相结合!

经典诵读形式为每天三个时段,分别为晨诵,即早操前10分钟,各年级晨诵要以编写的诵读教材为主,达到背诵的要求。午读,即中午上课前20分钟,师生共读整本书,1—2年级跟读,3—6年级默读;晚读,即晚饭后30分钟,亲子共读,要求家长陪孩子读、帮助孩子读、指导孩子读书。

3、经典诵读活动要与竞赛活动相结合!

(1)利用升旗仪式进行班级诵读,红领巾广播站开展诵读展示。各中队以主题班队会、宣传阵地、学习专栏、书画、手抄小报、读书笔记为平台,以每月的纪念日和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诵经典、讲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活动。

(2)每月同级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读书成果,展示读书笔记、手抄小报、书画作品,教导处、大队部进行评价考核,促进全校读书活动持续发展。

(3)学经典,画经典。学校定期举行“学经典诗文,展书画才华”活动。“诗如画,画如诗”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将书法和绘画与诗词进行整合,让师生对经典诵读歌唱后再写一写,画一画。通过书画表现诗词意境,感受诗词的意境美。既陶冶情操,促进师生的全发展,又能加强学生对书画的理解。

(4)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活动展演。学校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的内容,通过情景再现、小品、快板等形式,将识古诗文、音乐、表演等结合在一起,让师生学习接受艺术和中华文华的熏陶。

(5)举行“诵读中华经典,感悟做人道理”等主题征文比赛、“亲子诵读比赛”、“经典故事演讲”等活动。

4、经典诵读活动要与兴趣小组相结合!

我校在兴趣小组工作开展“对话古诗改古诗”活动。在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结合评时的作文教学,将诗文中的故事扩写、续写出来。让古诗文的情节更具体生动,这样即练习了写作,也识记、感知了古诗文。

五、收获五种幸福!、学校德育内涵丰富之幸福。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学生道德品质提高之幸福。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之幸福。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教师文化底蕴提高之幸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5、书香文化校园建设之幸福。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我校师生的文化品味,促使了我校和谐建设进程的加快。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他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开展经典诵读 篇10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沉积着中华民族的精魄,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积极行动,以开展“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忠贞爱国、孝亲敬长、行为高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引领学生践行忠孝雅诚,弘扬民族精神,营造书香校园,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成立 “忠孝雅诚”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学校是 “忠、孝、雅、诚”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主阵地。为有效践行忠孝雅诚,弘扬民族精神,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该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他们组成了整个“忠孝雅诚”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小组,由教导室牵头主抓 “忠、孝、雅、诚”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确保活动见成效。

二、以活动为载体,升华内化学生“忠孝雅诚”道德品格。

(一)以课堂为阵地引领“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有效开展。

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能启迪人的智慧,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素质,对一个人一生的扬帆远航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该校三年级至六年级全体师生以《“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作品》一书为蓝本,充分利用晨读、课间、活动课、课外活动诵读“忠孝雅诚”经典诗文作品,让经典诵读之声溢满校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本学期开始,该校将《“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作品》一书纳入教学计划范畴,成为三年级至六年级每周班队必上课,从时间上保证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从每一篇作品、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中明白一个道理,领悟一种精神,养成一生受益的品质。学生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感受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呐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该校还坚持运用快乐学习方法,让广大学生轻轻松松读经典:做到学校与家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人人是老师,处处皆教室,从而在全校形成了浓郁的诵读经典之风,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智慧的开启、文化的积淀、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升华、素质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竞赛为舞台引领“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走进学生心中。

为调动广大师生的经典诗文诵读的积极性,开展“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本学期,该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四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每月评选一次本班的“经典诗文诵读小明星”;在各个班级的黑板报上开辟“经典诗文诵读园地”,每周更换一次;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手抄报评比。

我校在11月6日成功举行了全校性的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14名选手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吴芳同学获得第一名,将代表该校参加全镇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经典诗文作品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随着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我校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了学生的的道德品质。有学生诵读岳飞的《满江红》后,后在日记中写到:“以前,我和班上的同学一样,喜欢追星,我们学习了抗金英雄岳飞的诗词后,了解了像岳飞一样的无数的英雄人物,我觉得他们才是真英雄。我长大了要去当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有学生在作文中说:“我们出生在新社会,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不需要我们像岳飞那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建设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中国人永远不再受别人的欺压

三、以文化环境为依托,营造以“忠孝雅诚”为中心的良好育人氛围。

“环境会说话”,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道德规范意识。

本学期以来,该校切实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注重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该校的教学楼道文化按“学而有礼”、“学而有趣”、“学而有乐”、“学而有法”、“学而有识”、“学而有思”、“学而有获”的顺序层层提升;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精髓,如:忠、孝、雅、诚、仁、善、义、廉等张贴名人名言。多方位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愉悦、和谐、健康的环境,用环境净化心灵,文明言行,陶冶情操。

“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该校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这些经典诗文中,提高了孩子的见识、胸怀、品格等方面修养,可以使他们从小打下坚实的精神文明的烙印,可以从中汲取大量的精神营养,使其健康成长。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

上一篇:力量训练的要求有哪些下一篇:商务局主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