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精选7篇)
—2010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党风廉政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院各项工作能否健康有序进行。2010,我院党总支紧紧围绕《甘肃联合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通知》、《甘肃联合大学对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意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展了班子作风、机关作风、党风党纪和师德师风为内容的 “四风“建设,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机制,明确责任
我院党总支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学校党委、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学院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小组,以总支书记任组长,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党总支具体组织和实施,党政团学各负其责,党支部组织落实,教职工共同参与。明确了院每位领导在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使全体班子成员对廉政建设工作心中有数、责任明确。院党总支书记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担负政治责任,对本级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及班子其他成员和党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院领导班子根据工作分工,分别担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直接责任,对分管范围内党员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对出现的问题敢管敢抓。各党支部书记负责各支部及系部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强化教育,增强廉政意识
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学院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党风廉政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增强大家的廉洁白律意识和为人师表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把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与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党员、教职工的廉政教育,引导全体干部和党员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自觉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意识。特别是院领导能够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循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领导干部八个方面作风要求自己,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自己,提高廉政勤政意识。二是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学院机关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学校《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工作要脚踏实地,善于学习和思考,敢于争先,勇于创新,提高效能,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对教师,则要求大家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自觉遵守教学规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染和带动学生学习成人成才。
三、完善制度、规范运行
学院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学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办法》。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主要工作任务,对全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职责清晰,措施到位。我院主要负责人不仅身体力行,自重、自警、自省、自励,而且对工作人员也严格要求,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所以我院广大教职员工也能够自我约束,任劳任怨,竭诚为学生们服务,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
同时,为了规范工作、强化责任、促进公平。在贯彻落实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学院根据实际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职工综合成绩评测办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了院学生工作小组、院实习就业工作办公室、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到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提高学院整体的内部管理水平。
四、落实三项制度,防微杜渐
1、坚持集体领导制度。严格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好源头关。院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坚持原则,严格操作程序,广泛听取有关人员意见,最终把关和确定都要通过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杜绝了因个人独断造成学院工作重大失误的发生。在学院,事关“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以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决策必须经过党政领导班子的商议决定。除此之外,党政联席会负责对学院各项主要工作做出决策,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人事工作、学生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申报各级科研和数学奖项、改革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研究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等。班子成员作风正派,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把党的宗旨、党的优良作风落实到学院的各项实际工作中,调动了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
2、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院党总支认真落实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班子成员依法依纪行政。按照学校规定,学院负责同志每向全院教职工进行述职述廉,并进行民主测评。通过教职工参与监督的途径,切实发挥民主监督对预防腐败的作用。支部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教育教师党员将 “廉洁”与 “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学院每学期都召开学生座谈会,对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征求学生意见,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3、坚持实行党务院务公开制度。通过召开院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学生干部会等各种会议形式,及时通报学校和学院的重要事项。根据涉及的不同内容、对象,采用书面张贴、口头宣布、飞信通报、邮件公布等形式,及时把应公开的内容向全院师生公开。在组织发展、国家桨助学金评定等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上进行公示,实现了条件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了公平、公正,提高了办事的透明度,得到了师生拥护。
五、履行职责,做好监督
学院领导在工作中坚持 “一岗双责”,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职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白律的各项规定,加强了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一是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对各种评先评优等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程序,是否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监督;二是加强对国家桨、助学金评定过程监督,确保评比过程符合国家政策,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手续完备。三是严格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开展领导听课和公开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们爱岗歇业,促进了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2010年,学院被评为全省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院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对党员干部廉洁白律的教育缺乏创新,单位惩防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总支的监督能力、监督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继续建立健全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管理 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积极按照上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总体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认真贯彻中纪委、省纪委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学习,吃透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
元月13日至15日,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元月20至21日,省纪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要求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贯彻落实,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的体制机制,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抓好组织管理和组织纪律的执行,严格遵守组织制度;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增强党的意识、责任意识。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吃透精神;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工作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落实,通过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促使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完善教育机制,着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去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爆发了挪用扶贫资金的特大扶贫系列腐败案,涉案总金额达830万,此案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全省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举一反三,认真分析发案原因,吸取发案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教育、法规法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案件事故警示教育,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宣教机制。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讲廉政党课,把新制度、新规定的宣传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做到“了解全局性制度、熟知本部门制度、精通本岗位制度”,把遵守制度转化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崇尚清廉、鞭挞贪腐的政治氛围。
(三)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支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转变职能。
今年,省办将按照省纪委部署,贯彻落实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意见,纪检组长在党组中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重点抓好查办案件和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对纪检监察的“三转”工作要高度重视,要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水平。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的工作各部门要不推诿、不扯皮,认真做好对接。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注重上下沟通,按照省纪委指示向党组汇报工作进展,及时反映实行统一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实际妥善处理。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强化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的监督,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任务,做到善于监督、敢于执纪,切实承担起组织赋予的监督责任。
(四)完善责任追究制,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省纪委明确指出:谁要收送红包,谁就准备丢官帽。因此,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对重大案件和责任事故的“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对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党纪政纪处分。纪检部门要转变办案方式,注重快查快结,立足抓早抓小,发现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要早提醒、早做工作,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查案创造有利的条件。各业务部门要自觉接受并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不留隐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纪不纠、整改不力甚至有案不报,有案不查等严重破坏纪律和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就要曝光一起,并追究领导责任,以严厉的惩治手段彰明显反腐败工作的坚定性和严肃性。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制度建设始终处于根本性的地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局性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堵住“权、钱、人”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进而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完善制度,深化制度改革。
发挥制度建设基础性作用的前提是保证制度建设本身科学、合理。制度的制定既要适应扶贫业务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制度自身简便易行,防止朝令夕改。为保证制度科学有效,应该着重把握好两点:第一,要体现系统配套的原则。即:既要重视基本制度建设,也要重视实施细则和操作程序的完善配套;既要重视大额扶贫移民资金的风险防控,也要重视重大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调控。要定期做好制度的清理、修订和完善工作,努力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彼此协调、不留空白。第二,要体现创新属性的要求,要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实现反腐倡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统一;要及时把成熟的措施和办法转化为更加具体的制度,实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上下互动和深入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扶持方式、新知识与制度建设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移民资金风险防控网络。例如,去年省办对14项扶贫移民管理制度,20项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统一,并下发了《实施办法》.全省各级扶贫移民部门要依据《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细化本单位的专项管理规定和项目实施方案,使项目、资金的管控更加规范合理。
(二)完善服务,严格规范扶贫移民资金管理。
从2013年全国扶贫系统发案情况看,案件又有反弹,这也充分暴露出个别地方仍然存在风险控制不力、管理松弛、制度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要想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必须把握好以下四点:一是要认真做好扶贫移民资金的分配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扶贫移民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将扶贫移民资金进行分解.并将资金分配原则及分配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要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各级扶贫和移民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要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对擅自改变规划和年度计划;违反规定改变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未及时拨付资金或履行项目报账,造成资金滞留或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益;违反资金分配、拨付审批的程序;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资金的行为要及时指出并依法依规坚决查处。三是要实施有效监管。每年省办将通过绩效考评对上一年扶贫移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评,通过聘请第三方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四是严格奖惩措施。对扶贫移民资金的考核检查情况,省办将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全省,并以此做为下一年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公开透明是公信力的关键所在。要想扶贫移民资金的使用更加民主,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就必须执行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主动公开“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和扶贫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各级扶贫移民资金的分配要在网上接受群众监督,要从资金的申报、审批、验收各个环节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听取贫困群众、库区移民的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塑造廉洁高效的扶贫移民队伍
加强作风建设,既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重大而紧迫的现实工作。2012年底,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新一届领导集体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于2013年6月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此次活动充分表明了中央对作风建设的高度重视。应当说,扶贫移民系统的作风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作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少数部门和单位在扶贫和移民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仍然随意性较大,帮扶重点产生偏差;个别单位存在项目资金拨付迟滞,贫困群众的满意度有所下降;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多,在反腐倡廉工作创新上还有差距等问题。因此,全省扶贫移民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抓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作风建设作为改进和树立扶贫移民形象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通过抓领导带群众、抓机关带基层、抓党风带行风,促进队伍作风转变,全面推进全省扶贫移民系统的各项工作。
(一)抓领导带群众,树立领导干部的表率形象。
抓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领导作风对身边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整个单位的党风、行业作风也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央颁布的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严格执行。作为领导干部,做到行动要先于一般干部,标准要高于一般干部,要求要严于一般干部,时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第一,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对各项廉政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听得进,记得住,做得到,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第二要做科学决策的表率。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凡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扶贫移民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杜绝违规操作。第三,要做厉行节约的表率。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简化公务接待,严禁党员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变相公款旅游、公车私用;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高档消费等,继续抓好“红包”治理工作。
(二)抓机关带基层,树立基层至上的理念。
对基层而言,领导机关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运行方式,都具有导向性。因此,领导机关特别要严格自律。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形象,才能有号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一是要有服务意识。要贴近贫困群众,服务基层贫困村,多做为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扶贫移民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有务实精神。要杜绝形式主义,不制定脱离实际的工作目标,不实施脱离实际的扶贫移民项目,不提出脱离实际的工作要求。今年,省办将重点对扶贫移民项目安排、规划实施、资金监管、质量监控、安全监督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制度化的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三是要有效率观念。扶贫移民工作要有计划、有安排,指导基层扶贫部门工作要统筹兼顾、井然有序。要加强横向联系,遇事多商量、不推诿,保证扶贫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三)抓党风带行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扶贫和移民系统的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监督检查、量化考核和责任追究。“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主动关心、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在工作部署、监督检查、落实制度等方面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班子成员要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各项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和表率意识,主动协助党组(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敢管、能管、善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坚持“一岗双责”,自觉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主动协助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通过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促进党务、政务公开和行业作风建设,保证各项业务和权力的规范运行。
(本文为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书记、主任章康华2014年2月19日在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调动了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安徽省在重点县项目申报立项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竞争择优遴选重点县,部分重点县也通过公开竞选、竞争择优方式选定项目区,使各县乡村都能够公开公平地参与项目竞争,充分调动了县乡各级政府和村组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初步统计,2009年以来通过重点县项目实施共实现新增灌溉面积83.21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4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94万亩,项目区农田灌溉保证率普遍提高到80%以上,除涝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9326万公斤,受益人口391万人。
三是提升了农业节水能力。据统计重点县项目实施共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6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61万亩,实现新增节水能力16800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减少了跑冒滴漏现象,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直接降低了供水成本,减轻了农民用水水费负担。
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标准的提高,为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作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预计项目实施可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亿多元,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约350元。
五是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工程建成后,随着防洪排涝、灌溉节水效益的发挥,项目区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工程设施得到了配套完善,通过对灌溉渠道的硬化处理和排水沟道的清淤疏浚,减少了水土流失,净化了水质,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水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做法和体会
安徽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体经历了民办公助—重点县专项工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省里及时跟踪指导,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省财政厅、水利厅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责任,两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重点县高度重视小农水项目建设,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总体上讲,各地积极性高、工作力度大,政策落实到位,进展较为顺利,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和制度。按照集中财力、整体推进的原则,全省项目建设主要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各地项目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水源、骨干沟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同步推进,发挥了工程的整体效益。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群众参与、齐抓共管是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为抓好项目建设,各重点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协调督查。各项目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项目村组落实自筹资金、筹措劳务、协调施工环境。各重点县通过层层签订工程建设责任状,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县财政和水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县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和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二,确立基本原则是前提。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确立并严格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重点县遴选总体原则:即坚持突出重点、粮食优先,集中财力、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示范引导的原则遴选重点县。二是项目申报基本原则:省里每年印发项目立项申报指南,明确项目申报的总体原则、申报审批程序、建设范围与内容、资金补助标准及使用范围、资金整合要求等,指导各地规范申报项目。三是重点县竞争立项原则:建立竞争立项机制,省里每年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县进行综合评审,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遴选项目县。四是公告公示原则:对拟定的重点县名单,省里每年在有关网站及媒体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是基础。2009—2012年,各级财政共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30.55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26.97亿元,县级财政投入3.58亿元,同时不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特别是2010年以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变、部门配合、各记其功”的原则,各重点县以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每年整合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公示制,要求重点县在工程建设前后,对项目工程受益范围、工程总投资、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目标、管护责任人等要在项目区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严格按照工程定额、工程进度审核拨付资金,做到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四,强化工程建设和管理是根本。重点县工程建设,严格参照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管理。严格把好三关:一是项目公示关。项目实施前,将项目建设地点、内容、规模、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施工单位选择关。要求各重点县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择优遴选工程施工企业,并严禁工程违法分包、转包。三是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关。要求各地对工程大宗材料设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或是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大宗材料设备的品牌范围,切实把好材料入口关。此外省里每年对重点县工程建设质量及进度进行督查。各重点县也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控,切实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
五,搞好工程建后管护是关键。为构建小农水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切实保障小农水工程的功能和效益发挥,按照“建管并重”原则,规定小农水项目完工验收后,要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要按照“谁建、谁有,谁用、谁管”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和管理责任。此外积极开展小农水工程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努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2013年在全省选择260个管护组织开展试点,其中省级试点10个,市级试点39个,县级试点211个,逐年推广。争取从2013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立充满活力的小农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
六,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是途径。在重点县建设中,安徽省始终注重发挥小农水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集中投入、规模推进的总体安排下,注重突出核心区理念,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要求每县每年至少建设1个工程技术先进、配套设施齐全、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其中从2010年起要求凡是大中型灌区内的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申报必须与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等骨干工程相结合,从水源到地头系统规划,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各类水利工程的综合建设效益。目前安徽淠史杭灌区、茨淮新河灌区内各县均已实现了重点县项目与干支渠节水改造、渠首灌溉泵站改造项目等同步规划,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同步建设实施,既保证了项目区灌溉水源,也有效促进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
——市建设局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市建设局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八个一体化”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工作全局,以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为契机,围绕“工程建设精细化、行业管理科学化、效率效能高效化”的“三化”目标,突出重点,推进城乡建设“三个一体化”。
一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着眼于城乡基础设施衔接互补,不断完善市政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供水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第三水厂三期工程和供水环网建设。目前第三水厂三期工程已完成土建总量的40%,年内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直饮水项目。
二是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大力建设“绿色昆山”,力争全年新增绿化面积1200万平方米。目前,框架道路绿化按计划实施。加强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和清水通道沿线排污口监管,确保不发生影响饮用水安全事件。继续推进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实施30个自然村落的整治和30个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进第四年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污染源截污纳管,提高城乡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
──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和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经验,分析利弊,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十五”期间我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村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农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九五”期末增长近1倍;粮食总产实现6.5亿斤,比上年增长4.8%,比“九五”期末增长58.5%;畜牧业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增长25%,比“九五”期末增长1.8倍,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3%;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449元,比上年增长5.9%,比“九五”期末增长94.3%。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格局。以“绿丰”集团为龙头,全县A级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0万亩,比上年增长33%,比“九五”期末增长60%;以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鹅孵化企业为龙头,黄牛、大鹅发展到4.8万头、18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3%、80%,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3倍、8倍;以存明、忠辉等木制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长85.7%,比“九五”期末增长2倍;以哈中药六厂为龙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比上年增长20%,比“九五”期末增长4倍。
新农村建设工作迈出坚实一步。借助省、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共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1634万元,其中省、市投1234万元,县投400万元,完成了8个村建设任务。硬化道路22.3公里,67142.8平方米;安装路灯109盏;建村级畜牧服务站8个,购买畜牧医疗器材8套;建村卫生所6个,360平方米,购买医疗器材6套;扶贫牛386头、貉225组、鹅雏18万只;为8个村20个自然屯购置了村村通广播设备;水泥板护砌边沟13950延长米,更换石棉瓦栅栏13950延长米。
农业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果。全县共推广节水灌溉、大中棚育秧、大豆垄三栽培、水稻超稀植等新技术38项,面积80万亩,新技术推广比“九五”期末增加13项,面积增加30万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由“九五”期末的37%提高到44%。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县累计投入1.4亿元,完成大小农田水利工程287项,比“九五”期末增加投入6000万元,新建工程110项。巩固扩大了“普九”成果,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7%、0.58%,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16万平方米;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实现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38%;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70%;打井村屯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农村改革实现新进展。深入推进免征农业税及各项配套改革,精简乡镇行政和事业人员615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兑现“两补”资金2163万元。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
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层次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优质服务面狭窄;农民素质偏低,科学种田意识差;“一事一议”困难较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迟缓等等。
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机遇期,条件极为有利。一是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建设生态型新农村的良好条件。二是通过推进“稻、牧、林、药”四大产业,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潜力巨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中央和省、市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为我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四是县委、县政府决心大,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热情高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空前浓厚。五是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为建设新农村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其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前来参观考察兄弟市县的好评。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我们自身的有利条件,全县各级干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奋力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拼搏斗志,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县委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实施新政策、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把我县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实施“168”工程。即,推进新农村试点镇1个(浓河镇),面上重点工作10项;建设通乡通村公路6条;完成省市确定的新农村试点村8个、第三批省市确定的扶贫开发试点村8个和第二批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提档升级的建设任务。
1、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1个典型示范镇(浓河镇)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镇内主次干道硬化12条,4000延长米和商服综合楼、政府办公楼置换工程建设;完成镇内二期排水工程1260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实现美化、亮化、香化、净化。
2、6条通乡通村公路分别是:乌祥路32.7公里,大通河路8.9公里,乌拉浑旅游路12.6公里;桦树村至大兴村6.6公里,通河镇至城西村0.9公里,通河镇至城乡村1.2公里。
3、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8个典型示范村为大林子村、城西村、富强村、小古洞村、红旗村、柞树村、三合村、四马村具体建设任务,按照上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4、第三批省市确定扶贫开发的8个重点村为解放村、水田村、红旗村、青山村、大兴村、老站村、向阳村、二道河子村,具体建设任务:每个村硬化道路2公里,每个村建1处畜牧服务站和卫生所,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线入户率达到80%。
5、第二批省、市扶贫开发8个重点村也就是浓河村、民生村、和平村、桦树村、建兴村、永乐村、依山村、西北河村,提档升级的主要建设任务,主是重点在环境整治和绿化、香化、美化上下功夫。
6、面上10项重点工作:①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16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4所),面积8428平方米;②扩建县卫生院,新建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8个村级卫生所,逐步实现村级卫生所达标;③农村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0%和75%;④绿化村屯27个,彻底消灭光腚村屯,新建生态园林村10个;⑤村屯基本消灭“三大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达到净化标准;⑥完成城镇建筑工程18项,面积18万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66%;⑦新打人畜饮水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饮水难问题;⑧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⑨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450人,专业协会发展到25个;⑩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200人,农村大病救助达到311人。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和开局年,要完成上述任务指标,必须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推进以“稻、牧、林、药”为主的四大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绿丰”龙头企业,全县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5万亩,培育万亩基地8处,连结农户2.5万户。围绕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孵化企业,黄牛发展到5.2万头,大鹅稳定在200万只。围绕存明、忠辉等木业企业,全县林木基地发展到10处,面积1.5万亩。围绕哈中药六厂,中药材种植发展到1.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以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烤烟发展到4000亩,“两瓜”发展到1万亩,蔬菜发展到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5万亩,试种万寿菊1500亩,食用菌发展到1000万袋,特色动物养殖发展5.5万头(只)。二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建设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社会办学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和用工单位岗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县劳转办由临时机构改为独立常设机构,各乡镇也抽调专人,单设劳转办,为发挥其对农民工进城的管理、维权和服务作用,重点解决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全力营造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的良好环境。今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三是借助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资源优势,全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的办法,大上农副产品加工业。每个乡镇至少新上1个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一是打抗旱补水大小井80眼,建临时泵站30处,启动全县补水井1.12万眼,确保全县60万亩水田正常用水。二是完成浓河镇新建堤防7.6公里,东部涝区堤防达标一期工程42.3公里。三是争取二甲沟水库立项;清淤整修农田水利工程3条,15公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8处;新建水利工程2处。在农机化建设上,新组建农机合作社1个,农机专业协会8个,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秋整地面积达到40万亩。在农技推广上,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和深窄密、专用玉米通透栽培和大垄覆膜、水稻新基质育苗、大棚育苗和钵体旱育超稀植等10项先进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大棚育苗达到70%。在良种良法上,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上,严格执行省市标准化规程,种植业标准化面积达到50万亩,养殖业标准化普及率达到50%以上。在水产养殖业上,精养和驯化养鱼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和2.5万亩。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五个加快”。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要认真搞好3条通乡公路和3条通村公路的勘查设计,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高质量全面完成通乡公路54.2公里,通村公路8.9公里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农委、水务局、扶贫办要认真抓好全县20个村屯自来水入户工程的规划设计,按标准、按时限完成管网入户任务。三是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县建设局,认真搞好农户新建住宅的调查摸底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农户按照新农村住宅设计图纸建设安全节能型住宅。县信用联社要积极争取贷款规模,妥善开展新建住宅贷款业务,力争农村砖瓦化率达到66%以上。四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气等清洁能源,重点加快户用沼气建设。无论是新农村试点村还是提档升级的村,每个村都要发展5户沼气利用示范户。五是加快环境整治建设。2006年是我县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年。各乡镇、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净化、香化活动,以消灭粪堆、柴草堆、垃圾堆为重点,彻底解决村屯脏、乱、差问题。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上,突出抓好三个发展。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寄宿制学校、适度集中办学为突破口,全面完成16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任务,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普九”成果,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适用人才,构建农村助学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以新建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级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完成农村低保2200人、大病救助311人的目标。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有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和图书阅览室。要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四)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树立文明村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尤为重要。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乡村基层五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致富群众的主心骨,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倡导文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村务、财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完善议事内容,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生活陋习。正确处理农村矛盾,建立基层化解矛盾机制,努力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稳定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今年全县要重点推进六项改革。一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提供示范引导、政策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创新运行机制,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性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深化县乡财政管理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方式,挖掘乡村自身潜力,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基层政权和组织正常运转。继续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严格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粮食主销区工商资本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构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落实补偿政策,搞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五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善资产运行质量。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规范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六是深化农村合作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并在税收和信贷上予以扶持。今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必保发展到25个以上。
三、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统一协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乡、村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力争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有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愿意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进而把建设新农村的这项任务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加快全县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三是明确责任,包扶到位。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包扶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指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包扶责任,吃住在村屯,工作在第一线,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既要突出省、市确定扶持的16个重点村和典型示范村,又要兼顾面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创新上下齐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县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屯的包保责任制。县直部门要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明确包保任务,落实包保责任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无论是重点村的建设项目,还是面上村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到人头,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及时给予督促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按时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四是政策倾斜,多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凡涉及新农村建设收费的,原则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资金,取得上级部门最大支持;二是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予以支持;三是全面开展农村住房、农机购置、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对新建住房采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设计的住房标准,县里将给予适当奖励;四是鼓励引导吸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五是积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励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五是勤查猛促,跟踪问效。新农村建设是2006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和科局领导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或降职使用。为此,县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督办检查力度,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情况,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按时限、按标准顺利完成。
为确保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稳步、有序推进,我乡坚持把推进重点难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针对村情、选情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的重点难点村,制定以下措施,确保村“两委”换届工作平稳推进。
一是成立换届工作指导小组。针对重点难点村存在的问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换届工作指导小组,由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乡纪委、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民政所等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对重点难点村的换届工作进行全程指导,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法、稳步、有序推进。
二是对全村矛盾进行排查化解。为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管理区干部对重点难点村矛盾进行摸排,发现矛盾后积极化解,确保村两委换届工作稳定进行。在重点难点村党支部换届期间,对全村党员逐个走访、了解情况,并让每个党员签订了《换届选举纪律承诺书》,之后在村公示栏对全村的正式党员和因病、外出工作等原因不能到会的党员进行了公示,下一步将进行村党支部换届工作。
三是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由乡换届工作指导小组及管理区领导指导村干部梳理村内债权债务,委托第三方财务审计公司对村里的财务进行离任审计,并将财务审计报告在村内进行公示,以消除党员群众对村两委的猜忌与误解。
四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村内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页、播放扫黑除恶录音等形式,广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在村委会设立扫黑除恶举报箱,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举报村霸等黑恶势力,乡派出所加大对社会治安案件的查处力度。同时乡纪委加大对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存在违规违纪的人员依据其不同的情形给予了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开除党籍等处分,警示全体选民严守换届纪律,保障村两委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五是对党员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村内显著位置张贴换届选举公告、《致广大党员的一封信》、《换届纪律承诺书》、悬挂换届宣传标语、在村广播中播放换届宣传录音、现场播放换届选举警示教育片等,通过以上多种宣传方式积极营造浓厚的换届选举氛围,对党员群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一、示范建设, 全面推进
1. 农机装备增长迅速, 结构优化
近年来, 余姚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无论是传统的粮食种植业还是经济作物种植业、养殖业均有了较快的发展, 加之受劳动力日益紧张、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 涉农企业、农户对各类农业机械的需求量迅速上升。而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 更是进一步激发了这些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机械的投资积极性。2007年以来农机总动力年增长幅度保持在5%以上, 2009年达7%以上。2007年全市新增各类农业机械1 312台套, 其中特色农业机械372台;2009年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 026台套, 其中特色农业机械1 359台套。从中可以看到余姚市不但农业机械总量增长迅速, 特色农业机械的发展尤为迅猛, 彰显了传统粮食生产机械以外的农业机械的广阔发展空间。而且通过新增机械的性能及参数等可以看到余姚市农机装备结构有了很大的丰富与优化, 如2009年新增的水稻插秧机, 农户及服务组织均选择了高速乘坐式;耕作拖拉机由以往的手扶与29.4 kW以下轮式拖拉机并存变为35.3 kW以上的轮式拖拉机一枝独秀, 最大功率达到了70.6 kW, 进口拖拉机也由农户开始应用;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播种流水线建立水稻、蔬菜育秧基地, 发展水稻、蔬菜工厂化育秧服务;蔬菜移栽机械、鱼塘水底增氧机械、农作物秸秆处理加工机械等各式机械开始得到推广应用。这些高性能先进农业机械的应用显示了余姚市农业领域全面推进机械化的良好发展势头。
2. 农机化重大新技术率先应用示范
余姚市农业产业众多, 各具特色, 因此余姚市农机部门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做到因地制宜, 重点突破。在水稻种植业中主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在宁波地区率先建立了水稻育秧工厂2个, 服务面积333 hm2, 并引进播种流水线设备。由于注重技术的总结与完善, 加上近几年的水稻育秧质量优异, 抗灾害性气候能力强, 深受农户欢迎, 高质量育秧保障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 2007年全市机插1 000 hm2;2009年达到了6 200 hm2, 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25%, 核心种植区达到了70%以上;2010年有望突破1 267 hm2。机插推广面积及增幅一直位居宁波各县 (市、区) 之首。在蔬菜生产领域, 引进了台湾产蔬菜播种流水线, 建立蔬菜育秧工厂1个, 2009年育秧服务面积超过了667 hm2, 育秧机械化实现后又率先于2008年利用农机化项目资金引进了井关蔬菜移栽机, 进一步实现蔬菜移栽机械化, 2009年余姚市新增移栽机11台。
3. 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保障示范区建设
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在促进余姚市农业发展的同时, 对余姚市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余姚市做到发展与安全两手抓, 坚持农机安全生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以“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为立足点, 认真落实工作措施, 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农机安全村106个, 省级农机安全村7个, 省级农机安全镇 (街道) 9个。全市农机交通事故3项指标连续5年实现“零增长”, 无农机作业死亡事故。2007年余姚市成为浙江省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市, 2008年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为余姚市的农机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4.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农机化发展主力军
由于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可以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而经营农机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对于余姚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加速余姚市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尤其是对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余姚市在政策上对此予以重点倾斜扶持, 如对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农机数量不限制, 农机作业实施补贴, 农机库房建设实施补贴, 新购插秧机单机作业面积超过要求的以及购置植保机械开展统一植保的实施追加购机补贴10%, 对合作社人员送外技术培训等。在政策的有力促动下, 农机社会化服务力量发展迅猛,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正逐渐成为余姚市农机化发展主力军, 全市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的9家发展到2009年的28家, 其中以粮食生产服务为主 (占90%) , 还成立了38个农机专业服务队, 实现了在粮食主产区镇镇有农机服务组织。一些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已步入良性轨道, 无论是自身建设、服务质量还是服务规模均处于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前列, 全市入社社员数超百人以上的合作社有4家, 30%的合作社通过了宁波市规范化验收, 目前已拥有全国示范性及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各1家, 宁波市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同时为了确实保障农业机械的工作性能以及农时生产, 又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维修服务能力, 政策上专列农机维修规范化建设补助资金, 技术上送维修人员进农机生产厂家受训, 目前全市已建立农机维修点79家, 其中全国农机示范维修网点1个, 宁波市级示范性维修点16个, 当前所推广机械已基本能在市内得到维修保障。
5. 强化政策扶持, 促进示范建设
农机化的发展近期内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因此余姚市在农机化示范推广中也紧紧利用这一有效举措, 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农机项目建设、国家农机购机补助等政策资金, 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本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参谋, 出台项目配套政策, 安排建设农机新项目等, 从而集上下合力, 加大示范建设力度, 如对当年度作业效益好的追加购机补助, 要求乡镇相应配套农机购置补贴;设立农机作业风险资金;为新颖、先进机型的及早引进推广争取扶持资金等。2007年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415.6万元, 带动社会投入737万元;2009年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 747万元, 带动社会投入2 821万元。而且在扶农政策的带动下, 余姚市一些企业开始逐渐转向投资农机行业, 如生产耕作拖拉机、园艺机械、植保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等, 为余姚市农机化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
6. 加强培训, 提升全市农机技术水平
农机示范化建设需要农机技术支持, 因此余姚市在抓农机管理部门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农机户、农机服务组织的技术服务, 拓展培训项目、抓好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对象, 保障和推进示范区建设。如联合生产厂家开展培训, 送服务组织、维修点等人员进企业培训, 利用网络开展农机远程教育, 培训结合技能鉴定等。由于培训内容新、方式活、实用性强, 深受农户欢迎。2007年合计培训各类人员5 293人次, 2009年合计培训各类人员9 450人次, 为余姚市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分析不足, 正视问题
1.本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及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高, 制约了示范区建设的深化和提升。如榨菜的种植、收割, 杨梅的采摘、保鲜等, 机械应用基本上还是空白。
2.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农机化发展。余姚市农机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不高, 影响了农机的推广应用步伐。
3.农机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内容有待提高与拓展。服务内容大多限于粮食生产领域的产中环节, 延伸能力低。
4.某些方面管理体制制约了发展。如农机合作社业务管理归属农机部门, 但政策制定却归属农业部门;乡镇基层农机人员存在多头管理, 削弱了一线的指导服务能力等。
三、总结经验, 以期提升
1. 政策支持、财政保障是关键
农机示范区建设是为了探索农机化发展路子, 为全面发展提供示范, 因此在探索总结阶段需要政府政策、财政的支持。如余姚市对机插技术推广实施作业补贴, 为鼓励提高机械使用效益出台补贴追加政策, 对新引进机械由政府出资购置进行推广适应性试验, 对平安农机建设给予扶持等。这些政策和财政支持使余姚市涉农企业、农户乐意致力于从事农机事业。
2. 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是方向
不同的地理区域及其主导产业作物品种赋予各地示范区应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和方式。余姚市把建设重点确定为:水稻生产主攻机插技术推广, 蔬菜生产主攻机械育秧及移栽技术, 特色机械推广主推茶叶生产机械及喷滴灌机械等。由于方向明确, 上述几项技术及机械的推广均走在了宁波乃至全省前列, 显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 项目带动、促进推广是途径
农机示范化建设需要资金保障, 更需要技术支撑, 特别一些新机械、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所以通过项目建设来带动新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条有效途径, 如余姚市就是利用项目建设了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 推广了水产养殖中的水底增氧技术, 引进了蔬菜机械化播种移栽、激光平地等先进技术, 从而有力拓展了余姚市农机示范内容。
4. 多点示范、辐射带动是载体
【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推荐阅读:
突出重点以党组学习带动队伍建设11-10
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突出重点10-11
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工作定位11-25
突出重点 狠抓监管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05-29
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6-04
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09-22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