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推荐10篇)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师范院校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美术教师, 首先, 应该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园丁。这一点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已要求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 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 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 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美术教育包括造型、绘画、设计和应用。这样看起来要想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 就要让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有探索的精神、有管理组织的能力, 有优良的品质。

首先, 作为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 他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绘画为例, 绘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不经过写生训练, 是无法领略到其中奥妙和趣味。绘画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是艺术家的事。所以, 几乎所的人在小的时侯都拿起过画笔进行描绘, 让一个小学生自由地画一张画恐怕不是难事。一个小学教师在教室里看到许多孩子又涂又画也是司空见惯的。可是, 当学生拿着自己的画去请教老师时, 却发现老师画不上或画得很不好, 那么, 教学就很难继续进行了。某种程度上来说, 形象思维是艺术的、文学的、诗的思维, 是创造的思维。所以, 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他最起码应该具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 绘画应是人人皆应具备的本领。

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一个未来小学教师的绘画基本功呢?以往的传统美术教学对学生产生很多误区。例如,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强调造型的准确, 将技能训练当作是美术教育的全部, 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 必须对美术教学进行调整。首先, 在技巧训练以前, 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介绍一些大师和当代人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 并提出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去查阅, 如学习国画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古代的优美文章和诗词歌赋来增加其文化修养;并在画室中布满从前学生的作品及老师的优秀作品, 总之, 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绘画的情境。让学生走进画室不会脑袋空空如也, 无处下手。在画室授课过程中不是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方式, 而是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 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决定画什么, 当遇到困难时与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 教师以引导学生为主, 给他们提出建议和要求。对他们多多鼓励, 确立一种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素描教学中, 学生首先遇到就是造型准确与否的问题,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造型的准确是相当严格的, 有些学生天生对形的感觉就弱, 过于强调形的准确与否给学生造成极大压力, 严重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即使当学生用巨大的代价换来技巧的时候, 他已经变成技巧的奴隶, 毫无个性可言了。而实际上绘画的含义很多, 画的像与不像并不是绘画的全部。这个时候, 对学生多加鼓励, 增强他们的信心, 并注意“因材施教”, 遇到困难暂时停下来, 可以看书有了感受再画, 而不要刻意追求形准。这样才不会抹杀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 一个优秀小学美术教师还要拥有极强自学能力。在过去的年代里, 一个人从学校的课堂上获得的知识, 似乎可以满足一生的需要。但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化速度加快, 这种观念已经显得十分陈旧了。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观念是终生教育, 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学习化社会”,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了人们一辈子都要持续进行的活动, 成了现代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活到老, 学到老”已成为必要, 也是当今社会对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要求, 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重要课题。对美术教学来所说, 每一名学生只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他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不但要精通所教的美术学科的知识, 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借“它山之石以攻玉”。这样, 他们将来走上教育工作岗位, 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更主要的是他们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才能不被这个信息时代所淘汰。可是, 如何培养他们呢?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如何让学生能够进行终身的学习呢?首先, 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不要细致入微, 传统的教学鼓励老师在备课上要精要细, 这实际上等于喂给学生已经嚼烂的食物, 让学生丧失咀嚼的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提供大的框架, 让学生自己补充血肉。此外, 还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让他们收集信息, 查找资料, 独立探究并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并给予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带领学生参观画展、文物古迹, 扩大视野, 丰富学识, 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氛围, 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第三, 培养他们具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品格也是很重要的。人有人品, 画有画品, 二者相辅相成。先要学做人, 然后才能学画画。一个老师只有拥有一颗赤诚的心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在以往的师范教学中, 各专业老师分工明确, 互不搀和。其结果就是教思想品德的教师只讲思想品德, 教美术的教师又过于注重绘画技巧的训练, 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 事实上这种缺乏联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是相当不利的。在当今这个商品社会里, 充满了各种诱惑, 让他们拥有一个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高尚的, 什么是低劣的。什么是该做的, 什么是不该做的。现在有个别中小学老师有殴打学生、侮辱女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 这除说明他个人品质低劣以外, 还应引起我们这些上级学校的重视, 加强师范生的品德修养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因此, 学生的品德培养只靠思想品德教师, 其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首先想到自己为人师表, 要想塑造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 自己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就是说, 不仅要从知识上、学问上做学生的老师, 而且在人品上、道德上、人格上要成为学生的楷模。所谓教育的示范表率作用, 主要内涵指的就是“为人之师”。要成为“人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纯洁的灵魂, 高尚的情操, 完善的形象, 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甚至连举手投足、衣冠服饰、一颦一笑, 也都应该值得学生仿效。

此外, 还要应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的精神, 只有这样, 他们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 奋发图强。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总之, 要想培养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但重要的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以上笔者所谈到的几点。做为一名美术教学工作者, 只有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摘要:当前,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师范院校做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摇蓝, 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是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着从几方面加以探讨。

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换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育观念;角色转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面对时代的新要求,我们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美育观念,正确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事小学美术教学,有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培养美的情操,真正贯彻执行《美术课程标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可以说,我像大多数教师一样,经历了彷徨,没办法驾驭课堂,孩子累我也累的过程。而现在,我虽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地把握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思维,但基本上也是游刃有余了。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必须把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把握住教学理念这个大方向,大原则,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理可依,有的放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引导孩子对美的叩问

儿童在10岁前都有潜在的绘画能力,像走路,说话一样同步发展。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寻找新意,引导孩子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像我上《蜗牛的新家》,画蜗牛,画房子是孩子最熟悉的题材,不用教他们就可以画出漂亮的房子,可爱的蜗牛。我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家的房子是怎样的, 然后出示蜗牛的图片,启迪孩子展开想象:“蜗牛的壳是蜗牛的家。如果蜗牛的家也跟我们的家一样漂亮,一样温馨,那蜗牛就不会因为爬得很慢而烦恼了。你们能不能给蜗牛建造一个新的家呀?”这样把蜗牛和房子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很轻松地就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幻想的作品。

二、鼓励孩子对美的思索?

有的孩子在刚刚学习画画的时候,往往怕画错,不敢放手去画,因此作品都是呆板,拘谨的。看过这样的一个例子:有爷爷奶奶带孙子去画室学画。老师叫孩子画一个给头顶挠痒的人看看。结果孩子擦来改去,手臂都贴着耳朵了,却始终没有成功。老师问他:“手要到头顶上去呀!为什么上不去呢?”孩子说了一句话:“老师说手是长方形的,两只手一样长”。孩子的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要刻意去教学生画什么,怎么画,而要告诉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美的,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尽情地画,画到一定程度再去指导他们。 在绘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信,经常会问我“老师,我这样画行吗?”“老师,我这里是不是画错了?”这时,我总是肯定地对他们说“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画的。只要是你想画的那就是对的!”这样,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就增强了。近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凭着这样的心态去教学生,学生当然就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创作了。

三、激发孩子对美的热情

美术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从而对学习美术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采取多种方式,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不断去刺激孩子的感官,唤起孩子的内心能感受,激发孩子创作的热情。我上过《好吃佬》这个课题,我先让孩子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美食,再观察人张大嘴巴后看到了什么,脸型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孩子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好吃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以及他爱吃的事物等。最后我还指导孩子给孩子做了一些麻辣烫,烧烤等。整堂课下来,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作品的创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学生所好,创作的题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四、肯定孩子对美的感受

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的作品就摇头“什么乱七八糟的,难看死了!”“画得一点都不像,怎么人比房子还高?”“你看别人画得多好看!”这些话无异于一盆盆冷水,浇灭了孩子的绘画热情。绘画是没有规则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画,不能以“像不像”“准不准”“整洁美观”等标准来衡量他的好坏。此外儿童画也没有可比性,孩子们用心画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临摹,抄袭则不可取。我们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学会倾听,看懂孩子的画。这样孩子才会越画越好,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体会到绘画的成就感和乐趣。小学三年级课文《画杨桃》描述了一个学生把讲台上的杨桃画成了五角形,而被其他学生當成笑话的故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责任并不是要培养多少小画家,而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鼓励其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当学生的看法与教师的想法或经验不一致时,不要先认为学生错了,而要看学生是从什么角度看待事物,教师应该蹲下身子与学生一道,让学生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美术游戏中动手动脑,奇思妙想,启迪智慧,健康发展,我觉得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转变原有的理念

--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中心学校 曾琴

今天,我有幸于9月2日至8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区培计划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在这短暂的一周里,我们不仅体验了大学的校园生活,感受了大学的人文气息,回味了自己的读书时光,还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回顾这一周的学习生活,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用真心、真情的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教师要放的开,注重师生互动,大力利用肢体语言及优美的语言的应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要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精心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优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的、主题丰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把活动作为显线,而知识作为隐线。因此教学中要多采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是否有收获,即活动要为教学目标

服务。设计的活动要呈现一个知识点。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上美术课,要有美术元素在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自然的体现。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还要教孩子的思维。对待学生眼光要放高些,学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给学生更宽、广的一个思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都可以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图图形。换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关于美术方面的东西。要从生活中,理解线条等美术知识,如:头发、树(年轮)等。培养孩子搜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问学生其实也是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示范的作用,要处理好示范的关系,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楼梯,孩子要借助于老师向上爬。

在上欣赏课时,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评述。美术语言要让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赏评述课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经过高度概括、提炼,用最简洁的点线面来表现。点线面的联系,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要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不仅只是用纸、用笔。要理解材料的多样性。

在对待学生作业时要做到:三个不一样,即,与同学画的不一样;与欣赏的画的不一样;与过去画的不一样。学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并不一定要求很高。

教学中强调综合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方式上以自评、同伴评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带给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

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

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

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

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

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须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必须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前段时间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与其说是不愉快,不如说是成长,学习,关于教学,也关于生活,具体的我不想细聊,只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些真正爱我、支持我的家人以及朋友,感恩一路前行有你,感恩你们一直伴我左右,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表达我的感谢。

这期间,退去了几乎一切社会团体,有些是当面说出,有些是直接退出微信群,有支持与理解,当然,也有不理解,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了更多安静、独处的时间。我想安静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也可以说是难得的清闲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亦或是,无聊的时候,我可以开始思考,我可以开始关注到更多和我成长,和我教英语有关的事情中来。我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啊,专注的做一两件事情就行了,再有一点点的爱好就好了。于我,专注做的事情就是专心英语教学,那么爱好嘛,自然就是吃了,说美食,好像大家更容易接受。

扯了半天,终于聊到了主题,那就是今天的后感,关于《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后感。初识这本书,是在高一年级组周书记的桌子上一眼瞄见了这本书,周书记是我校一名非常优秀的英语教师,当时,想问她借来看,但书记说,这书是要教给学校的,于是,也就回来自己买了一本。

看这本书,我想也就是中了标题,向来,我看书,都是看标题先,这可真是符合了我找对象也得看外貌的习惯了,这书的标题,首先吸引了,也没仔细翻,看着书的价格不贵,也就买了回来,自己阅读,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书是前几天已经读完了,我习惯读书做读书笔记,那种看完书,笔记本都用完的感觉,简直不能再美好。不过,现在有点后悔,今天才想起写后感,因为书本的内容已经快要不记得了,怪不得,人家说,读书的反馈,最好在读完书的时候,立马完成,要不然,真的要忘记了。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后感,刚才又迅速翻阅了一下自己做的笔记,有笔记这时候显示了它的优势,帮助我回忆了书本的内容,整体上,我认为这是一本偏理论的书本,书本开篇介绍了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进程,我现在能想起的就是包天仁,因为当时大概是初中吧,一直做这个人主编的一类报纸,时间太久远了,报纸名字也不记得了,只记住了这个名字,然后,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浙江教育界的葛炳芳老师,大概也是和他一样出名的英语教学界的大家。当然,本人见过葛炳芳老师本人,还是非常荣幸的。

然后书本的一些章节还是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讲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老师,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要有不断专研的态度,以及一些具体的课堂、专研教学的防范,比如,合理实用网络,比如,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取一些英文名字,然后就是最后一章节里写到了要善于利用网络,帮助教学。

读完整本书,收获比较大的地方,还是通过这位作者,了解了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史,是如何演变到如今这种形式的,以及现阶段下,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总体上来说还是受益的。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兼任本校高二、高三年级的教学,我始终认为,不管我是自己专研教材、听有经验老师上课、还是阅读相关书籍也好,最终要去做的就是付之于行动,以及专注用心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就如同我经常和我学生们讲的一句话,“我可以接受你暂时不够优秀,但我不可以接受你不努力以及不够谦虚!”这句话同样送给我自己。

努力前行,不忘初心,感恩有你相伴!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是一本集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本书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五部分。旨在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它从教授的对象,教学方法与语言技能,资源世界,教师的管理技能以及教师的个人与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同时也

第一部分介绍了小学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及孩子们如何进行学习。

第二部分就教学方法及语言技能进行了阐述。

这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语音教学、全面身体反应、交流、一任务为基础、以故事为基础、交叉课程等六种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兴趣就有了一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第三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各种最新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及选择教学资源的原则。

对歌曲、韵律诗、游戏、故事等教学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详细介绍了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使用新技术。

第四部分阐明了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课堂管理的技能是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能。

它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协调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是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地顺利地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计划”、“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包括:开展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包括目标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五部分就教师个人与专业发展做了明确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要兼具儿童教师和语言教师的双重身份。文中从语言发展目标及技能和技巧发展目标两方面为我们

阅读《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一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对小学英语兴趣方面的培养。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小学英语教学是主要是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学生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

阅读了此书,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及时记下课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灵感,促进今后的教学。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后,对我启示很大,收获很多,这本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最需要一份滋润心灵的爱心。“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是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淘气包,都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成功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我相信对待学生需要无尽而真诚的爱。

其次,教师更需要一颗能纳百川的宽容心。宽容是一种尊重,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爱,是博大的胸怀。宽容好比是春风,温暖着寸寸心阙。曾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句话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圣者,犯错也在所难免。更何况是小学生呢?现今大多数孩子是家里的“独苗苗”,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从小就养成娇气惯纵。所以,教师更需要一颗能纳百川的宽容心。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实习前我曾感到困惑和压抑。要当老师,除了知识渊博外,说话还需要一定的魅力。但是这段时间我一直有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人们面前说话,我总是紧张,声音颤抖,或者说话太快。所以越接近实习,我心里就越紧张。到了实习动员大会,我院指导老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觉。实习,我们失败了,去成功。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很多释放。

来实习学校认识了穿着统一白色衣服的学生,特别是从第一天开始听到一句认真的老师,我的心已经平静了很多,很自然,接受了另一个身份。拥有这不寻常的8周双重身份的学习生活也开始了。

我教初中三级美术。以前学校有10个微型教育训练,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

一、基础技能课。

第一节课,我抱着敢死的心态,不紧张。声音的自我感觉也比较洪亮,教学内容是基础技术课,这种课就像抱着一种形式一样,目的非常明确。我把我的经验和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结合起来,分阶段教。同学们集中的眼神不断地给我动力和勇气,使我很有真实感。

但是一周有5节反复上课,每个班都有不同的上课反应,活跃或郁闷。这是根据相当考验老师应变能力的课堂上的反应,我也做出了相对的改变。一周以来,我得出了一个小小的结论。

1.声调表情是调节教室气氛的方向盘。

2.不要想一门课。你结束后就结束工作。那是你的事,不要忽视学生。

3.尽快探索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接受能力、美术学习兴趣等。

4.不要总是在简单的问题上玩太多的把戏。

5.学生喜欢实际案例的指导。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用这几点要求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自然,逐渐加强了随心所欲地发挥的能力。而且,换了很多学生的作业后,我发现原来修改作业的作用这么大。让你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时,让我有底气上课前评论分析学生的作业,可以使上课有阶段性、系统化。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作品鉴赏课。

鉴赏课可以说是美术教育中最难掌握的课。水中月,就像雾中的花朵,你知道她的美丽,但很难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

在备课阶段,我尽量想象美好的词句,或者搜索大师幽默的小故事,再现课堂气氛。我使教室尽可能地像我的想象一样完美。约翰肯尼迪。

来到实际教室才发现上面准备的东西,你的语言艺术,你的真实感情会感染学生但是我的感觉好像是把刚刚发现的新闻讲给观众听。我放不下动作,表情,口音等。每节课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都跟着全程安老师的意见比较简洁。她让我注意和学生互动。这种课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说话。而且,声调没有调整好,整个课程都变得平坦了。

我抓住这两个意见反省了一下。的确,在几节课的时间里,我都比较费力地爬上来,尽量把学生带到那位大使崇高的艺术境界。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感情。不要像前面总结的那样忽视学生。接下来,我努力让学生欣赏大师的故事或大师的画。一位男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模模糊糊地总结了达芬奇的画。听起来有点稚嫩,但真的有点佩服和教室气氛也很好。它很容易从他们理解的世界出发,带领同学。教室的.气氛也很好。我还更加注意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声调,适当停止或留下空白可以使教室更有节奏感。

下课几个小时后,我进一步体会,想了一些。

1.课程就像野马,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慢慢地驯服。

2、要感染学生,你必须有真实的感觉。

3.要想教好美术,需要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对学生的爱,守护和引导学生天性的感情。

4.把对学生的爱融入你对艺术的爱。这样你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三、手工制作课。

最后一周是手工制作课,主要是给学生们制作和设计家具模型,因此前面的很多挫折,我很早就准备了这门课。我对中学时代美术课的期待和那时对装扮房子的幻想。搜索了大量精美的手工作品,我也提前做了一些凡品。(威廉莎士比亚、模板、工艺品、工艺品、工艺品、工艺品)我也打算把音乐融入美术课。音乐美术本通。有些音乐就是有无形的力量,刺激着人的感情。

在实际课堂上,效果都很好。我把转换成初中时的幻想陈述或提问放在介绍部分。在课堂上展开了良好的展开,展示样品时学生们的眼睛亮起来了,气氛达到了预期。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我慢慢地推了原本准备好的节奏。钢琴曲,没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出声乐,我也没故意说明。整个课堂情境,轻松流畅。师生能得到较好的交流上完这个课以后,我发现和同学们的感情更亲切了。一部分同学的作品都不错。看着她们的作品,我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奥秘。在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尽全力、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讲方法、抓契机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让人聪慧博学,让人善于思考,它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让孩子爱上读书,与书为伴是教师的期望。可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有意注意时间也短,而且,外面的世界那么丰富多彩,以其更加生动的形式吸引着孩子的眼球,更是难得让他们静下心来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习惯将使人终身受益。为了使一年级的孩子拥有高涨的读书热情和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进行了以下有效尝试:

一、“以讲代读”,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是呀,要让孩子自觉自愿地读书,持之以恒地爱读书,就一定要培养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走近书。当他们爱上读书时,读书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使他们对读书产生更大的动力。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不识几个字,连拼音也拼不起来,怎样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呢?通过调查发现,在幼儿园时,多数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为了引导孩子们,在一年级新学期进行拼音教学的时候,笔者就沿用幼儿园的方法――“以讲代读”,来进行引导。“以讲代读”,就是以教师讲书代替孩子自己读,让孩子用这种方式接触书上精彩的内容。每天一有空,笔者就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寓言故事》等书中优选几篇,读给孩子们听。每当笔者手中捧着书,边读边走在孩子们中间时,他们都会集中精力,个个挺直身子,随着笔者的声音进入书的世界。此外,要让书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还要注重家校结合。于是,笔者就请求家长配合,每天在临睡前给孩子讲一两个故事。

渐渐地,听书成为了孩子们每天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习惯和兴趣同时生成,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拼音读本,交换阅读

在孩子们养成听书的兴趣和习惯后,要将这转变成他们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听”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只要求他们做到耳到、心到;而对于“读”,认识生字较少的孩子需要自己利用拼音看、读、想,这和听故事相比,是一种质的飞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孩子自己刚刚进行“蹒跚学步”式的阅读时,决不能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于是,笔者给孩子们推荐了系列拼音读本。在这些书中,每一本书只讲一个故事,且页数不多;每一页只有几行注音文字,其余的则是精美的插图。由于开始读拼音看书时是很辛苦的,而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弱,这样通过读几句话,再结合图画加以理解,孩子们就娱乐了身心,并得到了休息,容易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读书活动中,孩子们都会感到轻松愉快!要让孩子把这种兴趣、习惯保持下去,就一定要舍得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每周开设两堂晨读课,阅读课;每天午间、回家后,都要保证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睡觉之前再读10分钟书……总之,见缝插针,要求孩子们一有时间就看书。

此外,孩子们读完自己的小图书后,还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换阅读。笔者经常引导孩子:交换一本书,可以学到两本书的知识;交换阅读的次数越多,所学的知识就越多。慢慢的,班级交换小书阅读蔚然成风。

三、展示成果,树立自信

为了激励孩子们持之以恒地读书,笔者在班级的一面墙上设立了“采蜜乐园”,孩子们每读一本小书,就可以得到一个“知识之果”贴在自己的名字后面,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使之主动投入到读书中。

与此同时,笔者还在班级中举办“故事会”,让孩子把自己最喜欢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时间,人人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他们利用空余时间把自己从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着练着,回家后还请家长们指导。《海的女儿》、《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这些广为流传的好故事在孩子动情的讲述下,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景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一个故事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就会想办法找到这本书,自己再细细阅读一番,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结合“采蜜乐园”的成果数量和“故事会”的表现,笔者评定出了“爱读书的小蜜蜂”的金、银、铜奖,且人人参与,人人有奖,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要在读书中获得成功并不难!孩子们自信满满,读书的热情高涨,将读书作为了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立书库,丰富阅读

渐渐的,孩子们的阅读速度快了,知识面也广了,一本小图书用十几分钟就能读完了。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过半以后,笔者发现,他们在课外阅读的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生字词的知识,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班上一部分孩子已经拿着厚一些的书了,甚至有孩子在读厚厚的少儿版《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这让笔者大为惊叹。

此外,也有一些家长问到,接下来应该让孩子们读什么书呢?由于家长选择书的能力参差不一,于是,笔者提议:请家长配合,成立班级书库,选择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笔者的提议得到了所有家长的认同,很快,班级书库的经费就已经到位。笔者和几位家长到书店,选取了如下几个系列的图书:《十万个为什么》、《成长故事系列》、《上下五千年》、《成语、寓言系列》、《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小学生读世界名著系列》……这些书多是拼音读物,有厚有薄,内容有深有浅,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阅读。为了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每一本书的封面内,笔者都贴了一张班级学生名册,在孩子们读了这本书后,就根据自己阅读的喜爱程度选择打上一颗至五颗星,由此,笔者就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倾向,以后书库添书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

如今,孩子们人人都有书,书包里有,床头有书,且个个课间捧着书,午间拿着书。他们都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乐于享受其中。笔者认为,读书的热情、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书籍将成为他们忠实的朋友、良好的老师、可爱的伴侣,温情的安慰者!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有幸拜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本提升教师能力,超越自我的书,是一本受益匪浅,蕴含教育意义的书。此书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读完此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感想: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基础较差,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很沮丧,当我走进教室才发现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于是我便觉得很有希望,对他们要求非常的严格。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只有严格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爱心,要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从此,我不再因为某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边,问他为什么要讲话,此刻讲话合不合适,他也很坦诚地说,他想学习,但是基础太差听不懂。我就对他说,就算听不懂也不能讲话,我们达成了共识。此后他一讲话,我就盯着他,他就不讲了。

教师要很细心,很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现在的班级基础普遍不好,于是我每次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再设计有坡度题目,先运用基础知识再稍微提高能力,最后出一个中档题目做思考题,题目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演排。我也趁机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也纠出他们在习惯上和规范解题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还有不懂的,我再给他们讲解,一遍不懂,二遍、三遍。下次上课时,我针对上次讲课的重点内容出一个题目,让他们当场练习,既巩固了知识点,又提升了他们的解题速度。

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上课谋福利

通过下课和学生聊天,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性格喜好都有所了解,我发现其实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有同学字写得漂亮,但是不喜欢学习,我就让他到黑板上抄题目,并且表扬他的字写得好。有些同学自制力差,一不小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学习,追求更高分数的心理,不断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还有部分同学追求进步,由于基础差,学习相对来说也有些吃力。于是我上课下课不断地鼓励他们,提醒他们要坚持,有时给他们布置任务,并且还要检查。一旦有进步,就表扬他们,并且还给他们订立更高一点的目标。

当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我没想过我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捧读彭兴顺老师的《做卓越的教师》一书,走近智者,聆听教导,在思想的交汇、碰撞中荡涤心灵。

《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以例举鲜活的事例,引用哲理小故事的形式,引发对教师和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全书行文洒脱地叙述了八个专题,即做卓越的、幸福的、会育人的、会上课的、会当家长的、会培训教师的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培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读来受益匪浅。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做老师最本质,甚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爱孩子。”这种道德要求教师要以爱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好。但是,他们不应该选择所有“爱学生”作为一般崇高的师德。他们必须看老师爱学生的动机和方法是否正确,尤其是老师爱的效果。正如敬爱的周总理所说,我们要“爱学生,教好学生”。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怎么办?说说何士德。为此,相互信任现在是人们所说的“热爱生活”的几种表现形式。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

有的老师抱着“善待学生而不是给好面子”的态度,批评和斥责学习和道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甚至变相使用体罚和体罚,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非常叛逆,老师只会让学生更加讨厌老师,让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放荡,失去争取进步的信心。我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厌学,上课经常走神或者做小动作,对作业极度迷茫,甚至根本不做。我多次直接严厉地批评过他。没想到他不悔改,反而变得更加抑郁,看起来无精打采,无动于衷。差点晕倒。之后我冷静下来,回忆自己的言行,才惊讶于自己对他的态度太过极端简单草率。后来我又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揣摩他,抓住他爱赞美的特点,试图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重复他的老问题时,我没有一味地批评他,而是回避了这件事,称赞他爱大脑,声音洪亮。就这样,他入迷了,坐直了,注意力也集中了。他在那堂课上正确大声地回答了问题,课后也做得很好。

所以,经历和教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不应该轻易批评学生,也不应该用抄袭、背罚、体罚等单调的惩罚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情深”,实则表现出“恨”的行为,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做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很贵或者说是在践踏老师。学生会有更挑剔、更受惩罚、更倾向于与老师作对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不尊重态度和行为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胖”的爱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检测教育结果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是,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和评价教育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可以区分不同学校的教育效果,决定学生的入学率。于是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部分老师很大程度上使用了海问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但老师们却不为所动,依然孜孜不倦地收集资料,绞尽脑汁,不断出题,让学生们没日没夜地去做!一定要!一定要!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很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的时候,老师不高兴,甚至发脾气。责备、谩骂、歧视、课业惩罚、体罚等层出不穷。

这种教育只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恐惧,越来越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想象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后可能会感到疲劳。当他们下班回家时,他们可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和看电视。除了上课时间,学生课后还有很多作业等着他们,连周六周日休息日也不例外:背书和作业很多,所以学生真的比大人还忙,还累!学生长此以往还能吃饭吗?知识掌握了吗?这种教育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显而易见。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关注优秀和差的学生,而忽视中间学生的爱”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之分,当然也有夹在优差两端的中学生。有的老师更注重“两头”。由于应试教育泛滥,他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多老师总是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少数有望开学的“尖子生”一直对他们比较关注和照顾,甚至经常开“小火炉”、“改造后进生”都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所以,“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是老师不懈的努力,而“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力一般,不起眼,没有突出的表现,却不会给老师带来麻烦,很多老师往往就此作罢。

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

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

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小学体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但他们的年龄、天性注定他们在接触接受新事物是不会加以区别和选择,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而非自觉性,因而,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他们远离那些对他们有害的.事物,而积极吸收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新知识、新思维。

另一方面,从社会的现状看,现在的孩子们由于生活在良好的、甚至非常优越的条件之中,又接触着更多更先进的思想知识,他们个体的自我性,主观性,都非常强,而且,在一个集体中还有非常大的条件差异。也就是我们常开玩笑说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难就难在,我们不能再用老的“规矩”来束缚新的学生,我们必须与他们一同“成长”。就如同大禹治水,“堵不是办法,只有疏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生硬的体例来压制学生的本性,只会带来更多的反抗、叛逆,使他们不再爱,不再信任他们的老师,只有用和他们同样的心态,随他们一同感受生活和世界,那么我们将在根本上与他们达成一致,在情感上受他们的信任,这样的引导将不是一时一刻,而将是一生的影响,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认为我更能体会和理解他们,更能亲近他们,用他们的视角和心态看待这个世界,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沟通,给他们以最有效,最直接的帮助和关心。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一、善说

善说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一节课时间有限, 教师讲授必须言简意赅, 重点突出, 有的放矢。如若无限地旁征博引, 东拉西扯, 势必挤占学生的时间。“善说”更不是“填鸭式”教学, 与之相反的是美术教师上课所表现的“不善说”, 常常表现为上课缺乏激情, 观点不明确, 言语苍白无力, 授课条理紊乱, 甚至出现低级的专业知识误导。美术教师要做到“善说”, 就得在教学绘画之余多看书, 博采众长, 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平时的集体备课等活动中可向文科老师学习流利得体的言语表达, 向音乐老师学习跌宕起伏的声调音律, 向数理老师学习其富有逻辑的授课过程, 最终形成自身的“善说”特色。

二、善书

“善书”是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善于板书, 能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黑板小天地。就此曾有人提出在当今社会,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书写得好差已显示不出它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忽略, 不善书照样能上好一堂课。笔者对这样的观点持否定的态度, 试问一堂美术课没有精彩洒脱的板书能成其为一堂好课吗?如在水墨画教学中, 一幅雅致的水墨画没有恰到好处的书法相匹配, 是不能成其为一幅精品的。苏少版美术课本第17册的水墨画教学示范中, 郑板桥的《兰竹》, 吴昌硕的《寿者相》, 无一不是精到的书法与绘画完美结合。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既要了解中国书法史, 还要在书法临摹、创作上长期磨练, 书法 (书写) 功底上去了, 一堂好课的基石自然初步形成。

三、善写

“善写”是要求美术教师勤于写教案及反思, 善于写论文, 参加课题研究。善写与否将会是一名教师以后成为“教书匠”还是“教育行家”的转折点。一般来说, 美术教师对绘画都较有兴趣, 相比之下, 写心得写论文就较为被动, 常常是“提笔忘文”, 即使挤出一段文章, 也是中心不明、晦涩难解。美术教师“不善写”主要表现为:1.学生在变, 而教案年复一年的使用, 因循守旧。2.只满足于课堂教学, 课后极少撰写教后感、教学随笔。3.应付检查, 为论文而论文, 任务式、功利性凸显。4.论文切入口大, 多是大道理, 引章摘句、东拼西凑现象严重。要克服上述病症, 关键在于多读书, 尤其是多读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专业学者的著作, 与之“零距离”接触, “面对面”交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 你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总之, 美术教师“善写”的关键就是多读书, 多记读书笔记, 多写教案, 课后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进行整理, 并反作用于今后教学中。而且“善写”也助推了“善说”, “善说”又反作用于“善写”, 使“善写”素材更为广泛。

四、善画

古代文人所说的“书画同源”既是说明书与画一脉相承, 也说明两者有同等地位。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上要“一专多能”。“一专”指的是精通某一画种, “多能”是指其它美术门类也达到一定的水准。在造型表现教学中, “善画”的作用尤为明显, 如苏少版美术课本第15册人物头像的教学示范中, 教者不能对人物五官结构熟练掌握, 并在课上现场演示, 单凭空洞的说教, 教学效果一定不佳。美术教师“不善画”通常表现为:1.专业基本功平平, 课上不作任何示范。2.即使课上示范, 也是费力费劲。3.偶有示范也是临摹多、“泼墨”创作少。4.只擅长某一种画种, 学生观之日久单调乏味, 审美疲劳, 学习积极性随之降低。事实证明, 学生要对美术课产生浓厚兴趣, 对美术教师产生敬佩感, 除了他应有的职业道德外, 专业绘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总之, 要做到“善画”, 必然要有平时的多观察写生, 做到将生活中每一个美的细节都描绘在你的画纸中, “善画”才能变成现实。

小学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师 美术特长生 培养 管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7-02

高中美术对于特长生来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来帮助高中学生进入大学的校门。从更深层面上来讲,高中美术更是一门艺术。美术,用笔记录美妙的事物;美术,用线条诠释曲线的婀娜;美术,用心描绘世界的色彩。学习美术不仅仅掌握了一项技能,更加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既然高中美术这么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同学进行美术的学习,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又如何加强对于学生的管理呢?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出深刻的思考。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简单做下探究,浅谈高中美术教师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体会。

一、“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最早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目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投其所好”。比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有的同学适合讲授式教学,喜欢听教师在课堂上讲,理解能力比较好,而且觉悟比较高,课下自己知道温故知新,当然这一类属于教师眼里的好学生,教起来不费劲。也有一些同学的学习热情,完全是兴趣使然,感兴趣的就好好学,但也就是三分钟热度,不感兴趣的可能就不学。当然这类学生的自控力是比较差的,但是有很大一分部同学具备这样的特性,那么教师就应该融入趣味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同学是爱学但是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像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仔细对学生进行分析,是不是某个部分的基本功不扎实,导致无法学以致用,或者是对于教师授课的方式不太能够接受,比如有些喜欢学习时看着书本觉得有所依托,教师可能觉得不让学生看教材学生会听的更加专心,像这些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像这种可行性很大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媒体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二、“循序渐进”阶段性教学

由于高中美术课程与美术特长生的高考挂钩,美术成绩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经常就是一股脑地把高考常见考题的类型,要求,以及高考阅卷评估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全都告知学生,想一蹴而就。其实这种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先让同学知道考试的重点是什么,然后强化应对重点的技能。但是这种的成效却不是很明显。两方面原因,第一,每年的考试类型大概相近,题目要求有共通之处,教师的教学很容易照搬老套路,缺乏创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首先变化最快就是人类文明,人类总是能在第一时间与时俱进,既然教学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教学方法怎么能如出一辙呢,新课改也是顺应每届学生的改变而做出的调整,这就对教师教学上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妨试试阶段性教学,由简到繁,先易后难,这样就能和学生的发展同步,同学们学起来不会感到特别吃力了,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有适当压力固然是一件好事,压力太大最终过犹不及。

三、“置身其中”情景性教学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与学生置身于一种现实的情境当中完成教学任务。“置身其中”,能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在一种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主观能动性。比如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外写生,如果课堂内容要求训练风景绘画,那么就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写写山,写写水,绘绘树,绘绘花,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用笔记录自然的美好。这种情景教学,课外写生的方法,特别适合高三的同学,一方面巩固美术知识,提高绘画水平,另一方面高考即将来临,减轻考前压力。如果是人物绘画,也可以选择广场,公园,或者是校内一角,还可以在自己的宿舍中完成人物绘画,找自己的舍友作为模特,相互轮流进行。既提高了专业水平,又增进了同学感情。

四、“取长补短”品评性教学

所谓品评性教学就是针对教学作品进行鉴赏,品读,讨论。总结出作品的亮点,也要点评出作品的不足之处,这样更加方便同学们学习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教师选定同一种事物让同学们进行美术描绘,画下自己所看到的。即便是静止的,同样的事物,同学们画出的韵味还是不同的,因为美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味,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感情,可以折射一个人的心理。但是还是可以探讨出每幅作品中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基本功方面,线条的勾勒,黑白灰,高光背光,明暗交界线,投影处理等等,基本功不扎实的同学就要恶补自己的基础能力了。还有就是对物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和对物体的观察能力,能力高的同学自然绘画作品线条更加流畅,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能加丰富,能力需要不断训练,不断培养,才能不断提升,做的不好的同学也不要过于着急,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关于高中美术教师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与管理体会,以上列举了四个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分别是“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循序渐进”阶段性教学,“置身其中”情景性教学,“取长补短”品评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边教学边体会,适当进行创新。高中阶段,同学们自身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加强自我管理,毕竟高考是现阶段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同学们一定把握住这个机会,实现自身的蜕变,高考大捷。为了把这些教学方法顺利实施,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要多多增进感情,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颖.对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的几点心得体会[J].考试周刊,2016.

中小学教师美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本次培训共两天半,我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因为我是参赛选手,所以对此次培训有更深切的体会。首先是温老师的手工课,让我没有半点开小差的机会,温老师用小组合作探讨式进行提问,讨论,让我能结合教学实践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一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一幅立体纸造型作品?在做示范时是要偏抽象还是具象,作品是应该大还是应该精,这些问题都让我有对立体纸构成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第二个培训是综合知识试卷分析,突然就让我找到了我的弱项,理论知识对于一位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得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更准确的把知识交给学生。接下来就是两节公开课,左杰老师的《吊坠瓦猫》让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基本功和对课堂的把控,左杰老师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天的两场讲座拓宽了我的艺术视觉,增加了很多美术知识,知道了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明辨之眼、批判之眼、品味之眼、纯真之眼。下午的

小学体育教师读书心得 篇10

读完《建设理想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这本书,我只是以一名普通的教师身份,根据平时的实践和思考写出来和老师们共同探讨。

在阅读《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以后,让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介绍更是给了我很大的指引作用。其中,不论是实施策略还是具体措施中都重点提到了“自我反思”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对我今后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当前,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如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二是体育教师自身因素,如自我发展需要、教学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自身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反思才能完成。教育学者杜威这样说过:“教师应当对实践进行反思,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性的学术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来改进教学,做‘反思型实践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主动反思,做“反思型实践者”,逐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反思是个体成熟之标志。反思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还要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己的教育信念进行更广阔的探究和反省的能力。即在“反思——更新——发展——再反思——再更新——再发展”这样一个无限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要想成为反思型体育教师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它需要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信念、行为和各种视之为当然的观点,转变那些不正确的假设、信念,修正那些不合理行为,把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向批判反思之门。首先,要将反思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师要进行全面具体的课前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进行计划、安排、反馈、评价与调控,最后在课后对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等。教师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形成对体育教学的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其次,要讲究科学的反思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反思方式,以提高反思的效率。第三,经常记录并剖析“关键事件”,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突变事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第四,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因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审视那些教学中的直觉判断,帮助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而且还可以为自己的实践提供多种可能,增强陈述自己行为的理论基础。要想成为一名批判反思型体育教师,就意味着要在批判反思的过程中,把个人的教学活动、集体的经历以及正规的理论、研究视为同样重要的因素,使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思想更具有合理性。只有在不断的批判与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才会得到持续地发展。为成为一名具有批判反思的体育教师努力!

“教”得是否幸福、愉快,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要创造就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改变。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创造宽松的语言教学氛围,把学生视为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我们只有坚信学生能改变,他想成为好人,想有出息,这样“诲人不倦”才有动力和基础,我们工作才不至于失去希望和信心。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理想的课堂上,我们付出的的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愉快,而且学生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使我们感受着加倍的绵延的快乐;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享受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并应该教给学生的自由。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生成不能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零碎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提高提问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问题的输理和提炼,以少量的关键问题研究和讨论为主要手段,突出主要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天天进学校入课堂,天天面对学生。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中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可爱,知识有意义,学习有价值,从而对生命充满渴望,对知识充满渴求。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有序,人际环境充满关怀。

理想中的体育课堂,跟随新课标是对以往课程进行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盘否定。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非强调要淡化竞技运动,反对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倾向,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想尽办法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练习形式,在低年级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学习动作就是一个不错的增强教材趣味性的策略,曾看到过一篇一年级的“前滚翻”课的教学案例,任课教师通过两个游戏“看天”(低着头看天)和“看谁坐得快”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兴趣盎然中学会了前滚翻。同时,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活泼,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哪个小朋友们能保护好它,跟它成为最好的朋友”与“不能坐在球上、不能随便乱拍”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上好“球类”的第一课,前者更能激发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自觉性。

理想课堂要有老师的精心备课,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看都是接近完美的。这种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很难经常出现的,我觉得理想课堂应该作为教师的一个终生追求的目标存在,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否理想,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就是理想的。

上一篇:我和语文800字高中作文下一篇:水浒传初二读后感7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