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推荐13篇)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1

1、留守流动家庭活动室活动室设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按时对留守家庭开放。

2、活动室设立专柜存放留守家庭档案。通过建立档案,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3、活动室陈列、展示留守儿童的优秀作品(绘画、手工、作文等)。

4、利用活动室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为使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可在活动室组织、安排丰富的活动。诸如: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开展活动。选取优秀感人的作品进行表彰、展示。

5、不定期组织召开家庭教育培训。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等多种方式,指导代理家长、监护人获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6、活动室开放时间为周三、周五下午放学后,周末及寒暑假根据需要增加开放时间。

牛庄乡留守家庭活动室安全管理制度

1、对留守家庭要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

故的发生。

2、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易造成事

故的器械和玩具进入活动室。管理人员对来参加活动的儿童要进行检查,发现后要及时查收,并进行批评教育,严防事故发生。

3、留守儿童活动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活动室各项规章制

度,爱护活动室内的所有设施、财产,损坏公物照价赔偿。

4、留守儿童要牢固树立安全观念,严防触电等事故发

生。

5、安全工作要切实做到“六防”:防火、防水、防电、防中毒、防跌伤、防意外事故。

牛庄乡留守家庭活动室活动制度

1、留守儿童必须讲文明,有礼貌。

2、留守儿童必须爱护活动室内的所有设施、财产,损

坏公物照价赔偿。

3、留守儿童进活动室时严禁穿奇装异服,严禁染发,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带耳环。

4、留守儿童活动期间必须有组织纪律性,牢固树立安

全观念,严防触电等事故发生。

牛庄乡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接收、清点、登记、保管统一配置的书橱、少

儿图书和体育活动器材,并做到图书摆放整齐,活动器材分类清晰。

2、每次活动后必须对图书和体育器材进行清查、核对。如有损耗或遗失,要及时登记、说明原因,并根据情况予以补齐。

3、负责做好室内外坏境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干净整洁。

4、负责做好安全工作,每次活动结束要注意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5. 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借阅图书和器材工作。借阅或归还图书资料和体育器材时,要及时登记或注销。手续要简便、完善。

6、完成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牛庄乡留守家庭活动室关爱活动制度

1、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摸底

登记造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情况、家长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和临时监护人的详细情况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组织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开展温情呵护“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找留守儿童谈一次心;陪同留守儿童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督促留守儿童给在外的家长写一封汇报信。

3、开展“代理家长”结对帮扶活动。利用家长学校,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临时监护人、代理家长的教育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育人水平。

4、充分利用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的资源,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知识讲座及文化体育活动。

5、利用节假日及特殊节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为

留守流动儿童做好事、办实事活动。

牛庄乡留守家庭“爱心妈妈”职责任务

1、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及家庭基本

情况,引导纠正其思想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给予留守儿童亲情关爱,帮助其健康成长。

2、开展双访活动。访班主任、访临时监护人。每学期

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及在校表现情况;与临时监护人联系沟通,了解留守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

3、坚持经常联络。每月与留守孩子进行一次见面或沟

通交流;每月帮助孩子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每学期与留守孩子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学校家长会;每两月进行一次家访。

4、明确帮扶内容。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表

现、学习情况、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思想、身心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亲情关爱。

5、教育留守儿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穿着整齐美观、朴素大方,不打架骂人,不说脏话粗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进网吧和游戏厅,不做有损于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事情。

6、教育留守儿童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做到关心国家、关心学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教育留守儿童遵纪守法,爱护庄稼、花草和树木,节约水电,讲究卫生。

7、教育留守儿童勤奋简朴,自立自强。积极参加力所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篇2

农村山区留守儿童调查

缺少父母的监管 5年来,笔者走遍了附近的山区农村小学,经调查发现:父母双双在外务工的占51.2%;父亲一方在外务工的占86%;单亲家庭在外务工的占100%。以上数据表明:多数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语言成人化、老年化。由于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个性突出、行为自由、不愿受约束、纪律观念淡薄。有些男孩特别顽皮,他们在家看电视没有节制,痴迷游戏,上课无精打采,不做作业,污言秽语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少难度。

缺少家长的跟踪辅导 农村山区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据笔者调查:小学没毕业的占40.7%;小学毕业的占27.9%;初中毕业的占22.1%;高中毕业的占9.3%;爷爷、奶奶文盲的占85%;半文盲的占15%;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农村山区不少孩子的家长没能力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更令人担忧的是家长们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重现实不重视将来,重视打工挣钱而不看重孩子的长足发展,造成部分学生人生目标缺失。对孩子学习上的关心,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家长们常常只注重孩子们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家长最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写完作业了吗?”有不少孩子撒谎说:“写完了!”至于孩子写没写,做没做,家长很少翻阅一下孩子的作业,这部分孩子到校后,就借口说:“作业忘在家中。”老师考虑路上安全问题就不再追究了。这样久而久之,这部分孩子就认为:家长不看我的作业做没做,老师拿咱也没办法。从此,就养成不做作业的坏习惯。相反,城市中的孩子们,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他们既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结果,也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许多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常常亲自检查,并帮助孩子们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家长们关注孩子们的程度不同,结果当然也不同。

缺少父母心理的爱抚 由于农村山区的孩子们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不能同孩子交流,因此,农村山区的孩子们缺少父母的爱抚,导致了孩子内心忧郁、少言寡语,脾气暴躁、任性、自闭。山区农村的单亲家庭占11%,而且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不善于和他人交流,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了一个不愿轻易提起的自我封闭的世界,这将不利于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缺乏丰富的课外生活 由于受经济的制约,农村山区孩子的课外生活相当单调,放学回家,几乎处于无目地的游玩状态,他们不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部分学生也不做家庭作业和温习功课,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爷爷奶奶的管教又跟不上,他们把书包一放,就跑出去玩,玩的内容也十分单调,很少有先进的、提高智力的、积极向上的游戏。

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力求经济发展平衡,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大量在外务工人员。如果国家把部分重点项目安排在中小城市,分布比较均匀的话,将会减少在外务工人员的数量。如果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再进一步抓好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让更多的人就近务工,增多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间,将有利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监督。这样也解决了春节期间每年一次的国人大迁徙问题,缓解交通压力,节约更多的资源,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降低能源和减少污染。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我国交通部门解决了28.3亿人次的客流量。如果经济发展基本平衡,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将会节约多少能源?如果将节约的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山区小学,用来改善农村山区小学的办学条件,那么农村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幸福指数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家庭教育也有促进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 在加大对农村山区小学孩子家庭教育的同时,还要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山区小学工作,提高教师待遇,达到城市和农村教师待遇基本一样或农村略高于城市,在晋级、职称评定时要向农村山区小学教师倾斜。教育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山区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将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基层小学。为农村山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把职称评定与是否在农村教学挂钩,更多的比例放在农村山区一线教师身上,增强农村山区小学的吸引力。

目前农村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平均在40岁以上,老、中、青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师资力量不足,一师多职、包班、长年停留在一个年级的教学现象已相当普遍,尤其缺少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专业的体育、美术教师。新分配的大学生由于农村山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待遇低于城市等根本留不住。所以,造成教育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另外教师年龄偏大,跟学生之间代沟较深,交流较为困难。因此,采用城乡教师交流的方法,为农村小学注入新鲜血液,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弥补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农村山区小学的教育同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要培养具有新型文化知识的农民,必须投入较大的教学成本,给山区农村教师更多进修的机会,努力提高师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在农村山区小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搞好山区教育。学前教育也要有大的改变,教育部门应培养大批优秀的幼儿教师到农村去,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同时解决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和看管问题,为众多家庭解决教育难题。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来规范学生行为,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集中管理学生,培养更多的心理辅导员来辅导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各级政府都要关心农村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要把关心教育留守儿童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让更多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山区小学倾斜,确保孩子们就近上学,解决孩子们的奔波和安全问题,减少农村山区家庭的费用支出,解决小学生涌向城市上学的问题。

增强家长教育意识 目前,山区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在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态度上也存在问题。部分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让他们识几个字,长大了学点技术,能赚钱就行,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这种教育观念迫切需要转变,我想建议这些家长,不论你外出多远,都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家庭经济的压力,变为培养孩子坚韧奋发向上的动力,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孩子。学校和各级政府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对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辅导培训。教育孩子应从点滴做起,要言传和身教相一致。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参与适当的家务。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讲卫生、能干事、不懒散的好习惯,做家务也是孩子拓展知识面的好机会。关爱和体贴父母,可能始于给父母倒一杯水;培养井井有条的好习惯,或许就源于整理自己的书包、床铺。

结束语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3

l、组织留守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安排,严格的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2、组织校外实践活动,一定要严格审批制度,从严组织、精心安排、防患于未然。必须事先报告主管部门,制订好活动方案、安全预案等,并明确安全管理措施和责任人。经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外出。

3、参加活动前要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地方、严禁组织学生前往。

4、留守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组织者应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每班必须配备至少两名教师组织好学生开展活动。

5、组织留守学生校外实践活动,途中要注意车辆交通安全,严禁超载带人带物。留守学生集体活动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状态应当保持良好,严禁无证、无照人员驾驶,严禁明伦超载运行。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类型 篇4

——灵岩初级中学

黄晓明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批出现,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

1、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类型

(1)单亲监护型

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5.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

(2)祖辈监护型

父母均外出打工,子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祖辈监护的占39.5%。主要特点:在监护的过程中,一般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很少从精神、道德上进行管束和引导;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是文盲,因而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智力上都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

(3)亲朋监护型

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类型。这种类 型约占留守儿童的10%。主要特点: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

(4)自我监护型

孩子自我管理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这种类型约占5%,一般情况下孩子年龄在14-16岁,多为初中或高中学生。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监护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单亲监护人无论是父亲或母亲、祖辈,还是亲朋好友,都把监护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上,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二是监护人精力不够。由于忙于生产、生活,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三是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特别是祖辈,由于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明显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现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身心发育、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

(1)思想品行问题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 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

(2)安全防卫问题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3)身心发育问题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 极等畸形心理。

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还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这里仅从学校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针对学生的品行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治。

(1)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要改革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孩子喜爱和向往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他们身心变化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经常与监护人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督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交流和沟通,抚慰他们的心灵和感情:发动教师、团员、少先队员和其他学生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变革学校现有的教育模式

重新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变革学校现有的教育模式。要建立心理健康与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要建设“家庭式”学校,成立亲情服务部,开通家长热线或建立“心联心”网站,以便于家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及时沟通:要优化教育 内容,增加农业和科技实用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们初中毕业时能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热情,农村教育应“兼顾学生的升学教育和技能教育”;要突破陈旧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强留守儿童的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使之自尊、自立、知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整体素质;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留守儿童,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3)建立制度化的家访

家访的数量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以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起学校和家庭对留守儿童相互支持的培养模式: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段时期的跟踪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探讨相应的矫正措施,并对有关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及时进行总结,使之形成经验;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现状,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置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4)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

根据留守儿童群体的特点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可以在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校中校”或“一校两制”的管理方式。不少外出打工家庭富裕了,愿意投入,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寄住条件较好的学校。针对这部分家庭的需求,可以适当允许有条件的学校放开一定的收费政策限制,改善学校的寄宿条件,安排专职生活指导教师、学习辅导教师 进行全方位的关爱、管理和教育。

走访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家庭手记 篇5

2013年12月15日上午,走西口、小黄歌、老玉米、宝宝一行四人走访了小想想家和康诗玉家。我看到小的面色比上次好多了,她的妈妈说,孩子一直得吃激素药。小想想比我们在三月份见到时,胆子大多了,她多次抢过相机要给在座的各位照相,还拿小狗玩具吓唬我。小想想患血小板降低的一种病,2013年3月萤火虫为小想想发起了网络募捐和现场募捐活动。

从小想想家出来,小黄歌正好到楼下,由于时间紧张,他没有去看小想想。我们直接从金安苑出发到碱滩镇蒲家庄村康诗玉家,康诗玉的奶奶知道我们要来,早早就清扫干净了院门前的卫生。小诗玉比以前壮了,长的更帅了,他说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也不错,几门功课都是A。我们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和专家建议的治疗方案,孩子的母亲说,如果孩子喝的饮料多了或者吃其它一些零食后,眼睛就会肿起来。康诗玉单亲家庭的孩子,患肾积水,父亲在2013年5月去世,2013年6月,萤火虫在网上发起募捐活动,受到百度张掖吧、金张掖网、新浪微博的网友的资助,7月16日,萤火虫携手张掖几家公益组织发起现场募捐活动。

中午,走西口、老玉米、宝宝三人到西洞走访了高新月、舒婧、何睿杰家。本来萤火虫何永飞老师要带我们去,但是他家里有事,我们来不及等他,就直接到西洞去找几个学生家。到了高新月家的院门前,我们喊了半天才一个女孩来开门,我还以为她就是高新月,结果她是高新月的堂姐,她说高新月家在后院子里住,我们经过一天窄窄的夹道,看到一个小门,我用了好大的劲才把门拉开。

高新月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由70多岁的奶奶照顾,奶奶还种两亩多地,2013年9月,萤火虫何永飞老师走访高新月家后,萤火虫决定发起一对一资助她的活动。10月9日,福建的卓先生开始一对一资助高新月,每月500元。已经资助三次,崔红山经理也一对一资助高新月,每月200元,目前已经资助三次。

离开高新月家后,我们准备去舒婧家走访,萤火虫何永飞老师打来电话说,今天正好是舒婧母亲的周年忌日,不知道我们去合适不合适。随后,老玉米联系了舒婧的爸爸,她爸爸说,参加亲戚们都走了,家里只有他们父女两人。

舒婧同学是单亲家庭,母亲在一年前去世,但是舒婧勤奋好学,再失去母亲的呵护的情况下,任然取得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2013年10月31日,经萤火虫何永飞走访后,萤火虫决定发起一对一的资助活动。现在正受到福建卓先生的一对一资助,2013年11月5日,第一次资助500元。另外北京一位匿名网友资助100元。

下午2点多,我们三人在驾校门口与萤火虫叮咚一家人、二中的冰馨老师会合,一起去看望张娟同学。萤火虫叮咚一家人给张娟同学当场资助了500元,二中冰馨老师给孩子买了一件新棉衣和外套、字典和一些书籍,叮咚还带了号角唐长老、号角紫遇等网友送来的衣服等。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96-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离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地方,而选择机遇更多,赚钱更多的城市,但是由于农民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城市中的相关政策,导致外出打工的农民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与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交流,所以相应的家庭教育成为了现如今教育界的重要难题,这不仅关系着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还关系着今后农村整体的人口素质。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留守儿童在最开始时是属于生理和心理都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生理快速发展的同时,心理也会随着发生一些变化,对外界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意识逐渐强烈。渐渐地会对学校或长辈等一切权威性事物产生怀疑,进而产生矛盾,并且由于缺少父爱母爱,会使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最后随着儿童上学之后,会将生活关注的重心从家庭转变到学校,一些儿童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要远远好过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上学之后的知识面和眼界也会比之前广阔,并且会受到学校教师和同学的影响,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来说都是不可代替的重要教育组成部分。家庭一直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道路,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孩子在没有接触到更多世界的时候,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养成的性格和习惯就是什么样子。比如一个家庭整天都是抽烟喝酒,乌烟瘴气,孩子必定会有样学样,今后也会变成父母的样子。如果一个家庭的学习气氛浓郁,父母一直保持着一个高素质形象,那么孩子必定会受到影响,逐渐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果孩子从小父母就很少陪在其身边,那么就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甚至还会导致孩子严重缺少父爱母爱,最终性格畸形,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的教育对儿童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去城市中打工,以获得更好的经济生活水平,这就导致了我国每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男方外出打工和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的现象是最多的,根本原因就是我过依旧保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并且儿童大多数年龄很小,相比起父亲的教育来说,孩子更加需要的是母亲的教育和陪伴,所以有一部分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在家中照看家中事物,但是随着经济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得情况是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孩子留给家中的长辈照看,但是无论再亲近的长辈也代替不了父母。

由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在日常交流中,都用电话维持,父母在通话过程中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状况,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才不会重走父母的老路。由于父母一般都是在外省打工,电话费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之一,所以每次通话不能了解孩子更多的状况,导致父母对孩子的生活情况和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这也就会导致父母与孩子渐渐疏远。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进行照看,但是爷爷奶奶并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这也就间接的阻碍了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2]。

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制度原因

导致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如今的社会制度。随着农村人口的逐渐增加,农村经济生产量早已经满足不了人口越来越多的需求,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却一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以谋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和发展,最终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二)家庭内部原因

一般到城市中打工的农村文化水平都不高,基本保持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本身在家庭教育方面就没有什么力度和作用,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一般是由祖辈照顾,这个年龄段的教育能力更加低下,这就会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家中没有人为其辅导。再有就是家长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能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现如今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爷爷奶奶进行看管,但是爷爷奶奶由于年龄问题,并且也不具备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所以大部分时间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都是通过自学或者等待开学问老师,这极大限度上的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3]。

五、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一)家长提升自身素质

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就是父母或长辈的个人学历和整体素质不够,导致家长就算想辅导孩子学习都有心无力,所以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对策。家长在学习中如果实在无法辅导孩子,可以将生活作为切入点进行影响教育,家长在外出打工期间要与孩子勤做沟通,不光对孩子的学习方面进行关心,对于孩子的生活方面,情感方面都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多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优化学校教育

学校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学校不仅有着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责任,还有教会孩子做人道理的重要职责,学校本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只有优化学校的教育,才能够拟补孩子缺少的家庭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应的关注和了解,保证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具有更好的素质水平和知识涵养[4]。

现如今却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以求的更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多,数量逐年增加。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就成为了教育部门和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都不到位,有一些甚至没人管,其根本原因就是社会制度的原因和家庭内部原因,只有将家长的个人素质进行提升,并且优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苏州:扬州大学,201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篇7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关键阶段,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表现得不均衡,城市家庭教育的水平要比农村高得多,而我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孩子的基数也比较大,可以说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关乎着农村教育,同时也关乎着整个中国的教育,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国家的教育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村孩子家长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薄弱这些现状,要让家长弄清家庭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更快地提高自身素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家庭教育。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后进的局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所了解到的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中觉得,要提高农村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注重爱心感化孩子的过程

一个孩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想当好这个老师,就必须记住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家长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会对家长充满爱,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听家长的话,接受家长的教育、引导。假如有一天,你听到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爸爸,您歇会儿吧!”时,你定会感到幸福无比。

然而,家长的爱都是无私的、全面的,不仅要爱乖巧、聪明的孩子,更要疼爱顽皮的孩子。当然,家长对学生的爱,决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而应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之愈深,教之愈严。去年我教二年级时,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孩子家长跟我说:“你班上有一个学生看中了我孩子的玩具汽车,就偷偷藏了起来,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家长。”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说?”他说:“老师啊,你不知道,这孩子的家长脾气暴躁,我怕他打孩子。”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就找到那个孩子的家长,向他了解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对他那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告诉他只有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后,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才能接受,并告诉他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品优、阳光、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位家长按照我说的做了,效果果然很好。这件事使那个犯错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所提高。面对一群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又调皮的孩子,遇上这样的事做家长的又能怎样呢?只好利用休息的时间尽可能地和孩子聊聊天、做做亲子游戏,消除孩子对家长的畏惧感,努力使他们尽快地把家长当作自己的保护伞和可以信赖的朋友„„我在家里常常这样想:八九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应该有一种宽容之心、疼爱之心。我相信:只要家长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孩子就会与家长拉近距离。试想一下,家长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怕自己呢?保持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不是更好吗?说句实在话,只要家长的内心里把孩子真正看作是个孩子,教育起孩子来就会轻松多了,而且效果可能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二、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就要留意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针对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对孩子进行婉转、科学、正确心理疏导,以孩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事为抓手,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孩子的进步会很大,家长做起工作来也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教育重在培养,贵在坚持。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把孩子的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及家长的我,深知对孩子平时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午间,我发现班上一个孩子在从食堂回教室的途中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我回到教室就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还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这次表扬后,课间擦黑板、打扫包干区、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结果,教室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也可以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孩子拿笤帚扫地,尽管扫得不是很干净,但是家长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时要去表扬孩子爱劳动的行为,鼓励孩子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一定会越做越好。此外,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家长应经常提醒孩子洗头、洗澡。如果孩子怕洗,家长不是去批评孩子,而是应该跟孩子讲清讲究卫生的好处那些埋着头的孩子,而且自己带头去做。这样,我相信今后孩子一定会很勤快地洗头、洗澡。平时家长也可以不定期地检查孩子的手、书包及房间卫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既要讲究人卫生教育、又要注意环境卫生,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面貌整洁一新,看着孩子充满童真的笑脸,家长的内心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幸福之感。渐渐地,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养成了;那么在学习、劳动等到方面孩子也会有突出的表现,使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肩负起教师的职责,要清楚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随时会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父母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父母必须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对孩子所提的任何问题要有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分量,才会让孩子尊重,才会让孩子感到骄傲,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将知识的甘露洒向孩子的心田,才能轻而易举地去开启孩子心灵的闸门,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能激励孩子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登攀。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但又是十分稚嫩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工作繁忙挫伤孩子猎奇的心理、好问的习惯和求知的积极性,而应该积极引导和开导,全心呵护和精心照顾。

孩子有爱听好话、争强好胜的特点,为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我常用比赛的形式,树立他的竞争意识。如在家里开展家长和孩子进行猜谜、朗读、讲故事等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使孩子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热情。

小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所以在家时,家长也可应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有意识地去训练集中注意力学习、做事。如孩子完成了家长所布置的任务,家长可给孩子一定的承诺,如陪孩子去玩,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等激励性措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去学、乐于去学。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则需要有耐心、细致爱心和宽容之心,用“我的孩子准行”、“我的孩子真棒”、“我的孩子最聪明”等话语勉励孩子,使他对学习充满自信、全面发展。

四、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由于农村人口多、企业相对较少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家庭的隔代教育现象较为严重,爷爷、奶奶对孩子过溺爱,具体表现在老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生怕孩子不听话、发脾气、惹是生非。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在家里难管理,在学校难教育的尴尬局面。面队这些现象,我经常于接送孩子的老年家长交流谈心,及时告诉他们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成材的事例,使他们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要严爱有度。孩子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对孩子教育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不管有何种理由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有机结合,使孩子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交流经验材料 篇8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个人社会化的开始,家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角色的扮演在这其中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长方面

父亲代表着社会规范的权威,母亲起着引导情感的作用,父母通过直接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和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许多个人特征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就已深深的打上了它的烙印,家庭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行为与价值观,通过教养方式形成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教育期望影响孩子的学习成就感。另外,家庭在儿童教育上有许多天然的优势。可见,子女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其教育和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许多研究表明,家长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特别吃力,不知道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意识到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离开了家庭教育是完全不科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应将子女的健康和发展放在首位。.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家长们应自觉的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书,给自己充电,甚至于孩子一起学习课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实际行动远远胜过口头说教,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为孩子做好模范和榜样。.父母多与子女交流,多与子女的老师联系

父母把孩子放在家中,托别人照看,虽然通过电话联系,但毕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更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兴趣、关心则更少。正如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所言: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来和孩子谈谈,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情况,关心他们在生理、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多给孩子帮助,让子女感受到对他们的疼爱和关心。父母还应多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请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家庭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与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血液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的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形的爱。培育新一代人,教育是关键。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因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改变学校教育理念

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原来由家长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学校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关键期,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要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上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

2.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据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有计划的培训。要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要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指导父母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合作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和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对数学学习非常有天赋,但是缺乏父母的督促,加之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和溺爱,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一边吃东西、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使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就会使数学学习收效甚微,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农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造成留守儿童无法形成良好家庭作业习惯的原因

1.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责任心不强

一些学生只顾着放学后贪玩,把作业抛之脑后,当天的作业留到第二天早上上学前,马马虎虎完成作业,或者提前到学校照抄别人的,导致学生的作业质量下降。

2.注意力不集中,一心多用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能一鼓作气完成所有数学作业,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抬头看几眼,再写点作业;在课堂上的作业,一边玩弄橡皮和笔,一边写作业,听到感兴趣的话题,再聊几句。这些现象都与学习环境有关,不良的家庭作业习惯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不认真审题,不动脑筋,正确率低

由于受到作业环境和贪玩心理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审题,只想快点写完家庭作业后出去玩,造成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一種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知识有限,到学校也不敢主动问老师,就会导致照着答案或者其他同学的作业抄写下来,慢慢就会形成马虎应付的学习态度,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就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4.完成数学作业后不检查,错题不及时纠正

在城市上学的孩子,完成作业后都有家长进行检查和纠错。而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没有能力检查他们的作业,因此,留守儿童的作业检查成为很大的难题,老师成为检查作业的主要实施者,使学生认为完成家庭作业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对与错不重要,只要能按时按量完成老师的任务就行了。

二、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家庭作业习惯的培养方法

1.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首先,规定统一交作业的时间,对于数学家庭作业,第二天早上上学必须统一上交作业,数学课代表要养成清点作业数量的习惯,把没有上交作业的学生名字记下来交给数学老师,老师要对这些学生询问,并让他们在课代表的监督下及时补交作业。其次,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适当布置作业数量,对于比较难的作业,数量稍微少点,以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量而不进行深入思考,对于简单的数学题,可以多点,既巩固了数学基础知识,又逐步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定期对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对认真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时存在哪些不足,督促自己及时弥补这些不足,养成良好的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的习惯。

2.创造良好的做作业环境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家庭作业习惯,主要就是缺乏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自己独立的书房,书桌就是饭桌,饭桌距离电视比较近,因此就会使学生不自觉地打开电视,在家庭中,爷爷奶奶虽然不能检查孩子的作业,但应该监督孩子用心完成数学作业,在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中,要在一旁监督他们不能做与写作业无关的事情。在学校,教师要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引导,不能在课间写作业,因为课间环境比较吵闹,不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影响数学作业质量。

3.建立有效的检查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家庭作业的检查,爷爷奶奶通常都是有心无力,只是简单问一下作业完成情况。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检查机制,这是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农村学校,通常都是以村为单位,学生分布比较集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划片分组,选一位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要要求不认真完成作业或错题非常多的学生重写,不仅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还能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题。同时,数学老师检查学生作业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错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再次订正,加深印象。

良好的数学家庭作业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选择合适的引导方式,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家庭作业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波.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J].新教育,2014(17):54.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夏扉教授 篇10

夏扉教授

6月12日上午,聆听了夏扉教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讲座,她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的语言和魅力,课堂气氛轻松,在快乐中学习。从广义的教育出发,着重讲述了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及其重要性。引用了蔡元培、陶行知等名家的教育名言;列举了美国爱德华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缔造了家族辉煌的传奇;而朱可家族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家族臭名昭著等实例。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11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一线教师,关于农村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我想深刻的谈一谈。我们都知道现阶段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家庭教育的含义是大多数家长所不了解的,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家长,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生养上,过分的重视了物质上也就是生理的养育,而忽落了在其他方面的教育。我认为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不应该再局限于家庭长者对子女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教育,而是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以亲情为基础,在教育活动中使其受到积极的影响。

目前,家庭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农民工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了,尤其是贫穷地区,因为经济原因多是夫妻同时外出打工,子女的教育大都落在爷爷奶奶身上,这样更是因知识等原因使问题更加严重了。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子女尚年幼,大多在2-12岁

首先,子女在2-4岁这个阶段,农村的教育情况和城市不同,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只有小、大两个班,在这之前的孩子大都交给爷爷奶奶来带。可是,在农村这个年龄段的爷爷奶奶也是要参与农业劳动的,因为知识水平、时间等原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更不用说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和其他方面的培养了。

其次,子女在5-12岁这个阶段,这时孩子大都已入学,父母好像都以为可以天经地义的去为子女的以后打算,为他们去赚钱。还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好一点的是夫妻有一个在家照顾孩子。可是由于农活太忙根本没时间来管孩子的学习,能顾上孩子的生活就不错了。

二、子女青春期,大都在子女已上中学

在孩子的这个阶段,父母大都认为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你要好好学习,要取得好成绩,要考大学等。他们是孩子要什么就尽量满足,根本不去关心孩子学习是否辛苦,能不能完成他们下达的目标,只是认为他们为孩子苦孩子就应该如何了。结果,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都是自私自利,学习不好就去和社会上的小混混学坏,更可恶的是还有各种理由来欺骗父母,等到父母发觉已经是后悔晚已。

三、家庭比较富裕

在农村,这种家庭里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可是这种家庭的父母大都在外做生意之类的,要么把孩子带在身边,要么把孩子放在家里让爷爷奶奶来带。带在身边的有好机会去接受好的教育,但多是因为父母没时间管理过早的接触了城市的生活而变质;在家留给爷爷奶奶的,再不是因为祖辈去劳动没时间了,而是时间过多,又有物质的保证过分的溺爱了,这种孩子长大后多是温室的宝宝,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

一、受文化水平所限,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成长缺乏系统规划,家庭教育随意性大。

在中国广大农村,6岁以前的幼儿教育几乎处于自然成长的状态,幼儿园教育时间短、科学性差,尤其是乡村生长的孩子,大都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当然,这与农村的社区教育条件不完善有关。孩子入学后,家长就又认为学习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就是配合学校接送孩子而已,因此,学多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表现出更多的盲目性。保这一切水汽自然的态度,形成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传承性和习惯性。所谓传承性,是指农村家长模仿自己的生活教育经历而形成的对子女教育的过程。在我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认为,我从小的学习就没人管,靠自己,孩子也一样。农村人常说是不是那块料,不是那块料,即使“施肥”了也没有收获;是那块料,风吹雨打都不怕,一样成材。这是唯心论的观点,反映了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无知性和盲目性。

在孩子上学以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课业不能辅导,逐渐形成不关心子女学习过程,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心态。虽然,家长的文化素养在逐渐提高,但随着孩子的学习要求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辅导能力呈递减趋势。由于家长无力关心孩子的功课和孩子的学习过程,因此,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

二、家长过分重视金钱,认为有了物质保证孩子就会学习好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里也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了,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看到别人家庭富裕就认为自己对不起孩子,不能给孩子幸福的生活,认为不给孩子留下多少多少钱就是没进到做父母的责任。最近几年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地方越来越多,物价上涨,农副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农民收入不高,大多数农民都

外出打工。特别是那些家里有孩子的年轻父母大多认为自己的父母年龄还不是很大,可以帮自己照顾孩子,就夫妻全去打工。这同样带来了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同时,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有的孩子认为学习并不是很重要,将来可以向父母一样去打工赚钱,这又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无端的阻力。

三、隔代教育软弱无力

许多孩子的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原居,由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代管,由于老年人的局限性,比如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很多老年人是文盲或小学毕业)、自身的生活经验方面、经理、体力方面都难以承担地起对隔代人的教养。他们在对待孩子的管教上主要表现为管吃、管住、管穿衣等生活方面,而思想教育上没有约束力、控制力,对孩子的放任结果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难以养成。虽说外出打工的父母希望通过自己经济状况的改善来提高子女接受教育的程度,对子女学习也有较大的教育期望值,但时空上的距离无法使子女感受这一点,无法将自己的教育思想通过长一辈在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中产生影响。更多的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由于家长的不协作,造成互相隔离、缺少交流的结果,使孩子受教育的信息不能畅达。

四、社区文化氛围的影响

农村人民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社区教育工作开展不利,当以金钱为主的思想占主流时,大多数人不能清醒的认识,而是盲目随从。另外,由于经济的原因,农村社区工作体系不完善,仅仅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民工外出劳务上,不能在农民再教育和社区文化生活上开展有利的活动以至农民不能对女教育全面认识。从以上原因,经分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家长观

现在的农村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学校的教育水平,关注学校的发展,真正了解学校教师和学校建设的其他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应将孩子学习的好坏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拿钱和每天督促孩子上学。但是,目前,家长只是拿钱和进行督促等简单化的、原始的家庭教育,依然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家长的真实家庭教育思想的写照。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搞好现有的农村基础教育,让新一代的农民子女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人,使他们在未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上,不重蹈覆辙。

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农村社区的影响面向主要是村、村之间的互动影响,这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比较大,也就是说,在农村近距离的环境影响要大于远距离的影响。尤其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时期的家庭教育,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辍学学生的发生多数受其周围学生的影响,同样家长那种金钱至上的观点的大范围形成也是这种影响力造成的。所以,要大力提倡社区教育,开办家长学校,从真正提高家长个方面素养出发,踏实的做好社区教育工作。

三、对农民进行再教育,向农村家长宣传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让农民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利用只是改变自身处境,在这个过程要让农民认识到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同时也要向父母宣传迎接终身教育的挑战,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仅有教育子女的朴素感情和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好要根据孩子身心的发胀特点,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位子女医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适应终身学习的社会。

在对农民父母的再教育中,要让父母明白对孩子的教育金钱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要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去学习、去做人。明白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成功要看孩子会不会做人,而不是他将来是否有钱和我为他留下了多少钱。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12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留守儿童多数是由祖辈照顾,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对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父母的外出打工,问题出现在这种隔代教育中,父母没有达到监护人的责任,在心理上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伤害。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留守儿童是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获得一定的家庭收入,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受到很多的限制,不能将孩子带到城市生活,只能交给祖辈或者亲戚照顾。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造成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极度的缺失。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上,家庭教育相对具有早期性,是早期对子女的教育。父母是关键的角色,却在留守儿童中没有担负起这个责任,只考虑家庭收入,不仅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对于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2.中国的留守儿童已经超过了5800万人,有的和父母一起,有的留守在家。父母作为监护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承担起责任。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就我校和附近学校调查:农村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学生达88.6%,城镇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学生达58%;初中以上文化隔代监护的祖辈中只占10%,小学文化占60%。随着父母的外出,在农村中祖辈所扮演的角色从辅导者逐渐转变成引导者,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祖辈和子孙之间的感情成为重要的原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在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的情况下,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就本镇附近学校每年学生辍学率都没能控制在3%以下,离县城较远的初中辍学率更高,有的达到10%,令人担忧;这中现象表明了在监护责任不落实下,儿童的防护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伤害,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有些行为会超出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二、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中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监护人的照顾或无人监护。留守儿童没有想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心,由于严重的缺失父母的关爱,和祖辈不愿交流,久而久之会变的性格内向。有自卑的心理障碍,没有其他儿童的那种强烈的自豪感。儿童还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心理感到孤独和失去保护,有的会自暴自弃或丧失信心,这样家庭教育也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的是不理解父母,对父母的外出打工产生怨恨心理。大多数的孩子和父母感情疏远,产生隔阂。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教育的时间不足,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的方法不当,由于父母远离孩子,对孩子没有进行很好的教育和教导。由于对孩子不了解,教育的方法就会欠妥。不能用很好的方式去教育儿童的心理健康。很多农民工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往往忽视了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本身监护力的自身素质不高和能力有限,这种做法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2.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是和祖辈的亲友一起生活,监护人文化水平大部分偏低,没有能力去教育孩子。在学习上也没有人辅导,学习的自觉性又差,没有很好的习惯导致学习状况一般。没有良好的道德和思想上的教育,往往留守儿童是非不分,得到行为差,没有正确对待事物的能力,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教育的缺失,在与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没有考虑儿童的心理和他们承担的心理压力。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是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留守儿童,造成孩子心理上伤害。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1.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心理咨询的服务,在学校和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展开。学校要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帮助解决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要完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担负起教育儿童的责任。能够让孩子很好的学习,与人沟通。监护人要多学习心得教育方法和策略,保证正确的引导留守儿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长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能够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学校等留守儿童集中的地方,让他们尽量在学校。基层组织要通过网络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给予留守儿童很需要的帮助。政府部门应该分担当地教育部门的问题,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上也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让留守儿童能够很好的和父母取得联系,在生活上,尽量的提供帮助,心理上好好沟通,耐心的辅导学习。

3.根据本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要形成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交谈的制度,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要更多的和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将孩子的信息反馈给家长,老师要做好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好交流的平台,不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改变以前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临时的监护人,更要改进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让孩子形成一个很好生活和学习方式。

结语: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并给解决,不让压抑的心理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会各方面要照顾留守儿童,父母在外面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社会也应该分担一些责任。要建立留守儿童学校,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上的自立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只有无条件的适应,希望我们在提高社会经济环境的同时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段倩.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2(01)

[2]董士昙,解永照.农村留守儿童与犯罪—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3)

留守家庭活动室管理制度 篇13

名: 学

院: 班 级:

前言:

此次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为调查人~~~和被调查人部分留守儿童;实践的主题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寒假;地点为泗阳县乡镇。先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摘要: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乡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变家庭贫困现状,走上了进城务工的艰难之路,然而孩子却留在了家乡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共同生活,其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成为一个独特。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原因 对策 建议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通过县妇联的调查显示,在全县49331名儿童中,有12037名留守儿童,占24.4%,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多达41.5%。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学习成绩差、亲情饥渴等问题。

(一)留守儿童单亲、隔代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

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三)留守儿童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最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以上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闷不乐,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情绪波动大。

三、成因思考

留守儿童诸多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因:

(一)重票子不重子女。

父母外出打工给农村家庭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这是好的方面,可他们往往忽视了子女成长问题,重票子而不重子女。缺少父母的监护,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是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需要与家长交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老师不能全方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离开父母的教育,远离了他们的威严,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抓住空档,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违反校纪校规。没有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没有家长的保护,孩子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二)重养育不重教育。

调查走访中了解到有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只知道自己以前吃尽了苦,现在子女要穿着“客气”点,吃的好一点,是理所当然的。祖父母对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他们只求物质上尽量全方位的满足,口干喝饮料,肚饿吃零食,对心理和精神需求关注极少,缺少思想上的管教与引导。此外,祖孙两辈年龄相差50岁左右,祖辈们文化程度不高,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从智力上更承担不起对孙辈的教育重任。

(三)重课内不重课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老师谆谆教导,总希望学生多学点文化知识,将来适应社会。可他们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重课内不重课外。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及相关单位领导已有清醒认识,但至今仍未想出好办法,未出台相应的管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特殊群体的得力措施。所以,对待留守儿童,学校需要进行特殊的教育和管理,做到真正因材施教。

二、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营造留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中,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三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要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

2.留守儿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有条件的家长可将孩子接到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学,若要分开应尽可能的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确定合适的监护人。

3.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多方协作,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三)以群团组织为载体,形成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

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可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募集救助资金,在假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也逐渐意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四)以明确责任为基础,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1.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把农村村部、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建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和寄宿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

2.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留守儿童的制度。

以村级组织为阵地,建立县联系乡、乡联系村、村联系户的三级联动关爱留守儿童机制,重点扶持留守儿童较多的村,通过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等形式,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3.要强化对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督查,建立奖惩机制.参考文献:1.泗阳县妇联对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

2.《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010年1月

3.墨香榛子;《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原因分析》;2011年5月

上一篇:4s店年底财务工作总结下一篇:记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