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志愿服务总结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利志愿服务总结(推荐7篇)

水利志愿服务总结 篇1

2011年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团市委的精心指导下,水利局团委认真落实团市委和局党委的有关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团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团员服务意识,着力培养广大团员青年的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陈地优势,着力推进全局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向前发展。

主要活动情况如下:

1、积极开展“三五”志愿服务活动,选派志愿者参与团市委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每年3.5雷锋日前后组织观影活动,观看电影《焦裕禄》、《生死牛玉儒》、《郭明义》、《雷锋在1959》;每年3.12植树节活动,安排8名以上团员青年参加江滨公园公益林植树活动,大家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并争相“认领”每棵小树,使得活动气氛非常愉悦,增进了年轻团员相互之间的友谊;每年4月初组织志愿者清明节祭扫龙山革命烈士墓活动。

2、结合实际,积极参与系统开展的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合理扩展活动,每年开展志愿宣传教育服务。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保护母亲河、河道绿化的宣传活动,在城防二期、三期工程悬挂宣传横幅等,积极向全市做好宣传工作。在社区分发《家庭生活节能环保小知识》和《水利小知识》等宣传单,现场赠送竹编菜篮,以黑板报、宣传册、电子小报等形式宣传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文明水利,倡导生态水利观念,做绿色公民,切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3、每年参加系统组织的为经济困难职工、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1奉献真诚和爱心。同时积极组织团员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4、围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的实施推进,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爱心捐助、志愿服务活动,在节假日进行走访慰问。

水利志愿服务总结 篇2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总结第七届理事会工作, 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这是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同志高度重视水经会工作, 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多年来, 水利经济研究会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 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希望以换届为新的起点, 取得新的成效和进展。”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广大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第七届水经会取得的成绩

开展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可以为提高水利工程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方法, 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为水利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978年,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 经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等部领导批示, 决定成立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1980年11月3日, 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水经会正式宣告成立。30多年来, 在历届部领导的关怀下, 在张季农、綦连安等老领导的具体领导下, 在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 水经会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针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大力开展水利经济研究等相关工作, 取得了可喜成绩, 得到部领导的肯定,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课题研究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 研究提出了“商品水”概念, 围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后评价以及水价和水利投融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参与完成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水利部1995年度科技项目三等奖;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编著出版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开展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供水系统水价政策、水资源费征收对水价因素影响分析与评估等专题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一些成果已被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调研与培训成效显著。围绕水利多种经营、水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为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性支撑。配合部有关司局就水价改革及收费情况进行调研, 为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意见”提供了依据;参与关于根治太湖水污染的调研、黄委实施调水调沙的调研, 起草的调研报告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近年来, 举办或承办了水利经济、行政许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主题培训班, 促进了水利经济政策法规知识的普及。

三是学术交流与研讨广泛深入。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 为广大水利工作者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水利多种经营、水价、水权与水市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累计达上千人, 提交学术论文数百篇, 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水利经济领域信息、思想、观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促进了水利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四是地方和流域水利经济研究活动有声有色。各地水利经济研究会 (或专业委员会) , 围绕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及专项课题研究。如河北省水利经济研究会组织了对水价问题的研究, 为合理核定水价, 推动全省水价改革提供了依据;珠江水利经济研究会对珠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工程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积极组织或参加了东亚洪水、国际小水电等学术研讨会。

五是学术期刊水平不断提高。会刊《水利经济》是以技术性为主、兼有学术性和管理性的科技期刊, 是全国唯一的水利经济专业期刊,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要刊载水利经济理论、水权与水市场、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工程经济、水利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论文。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后, 刊物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已成为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简报》不定期出版, 已累计出版70多期, 及时反映了水利经济研究动态, 起到了沟通情况、传播信息、交流经验的作用。

二、准确把握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

2011年1月, 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 从战略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 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中央首次就水利工作出台的综合性文件,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水经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号文件, 结合自身特点, 找准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切入点, 调整工作思路, 拓展业务范围, 深化水利经济研究, 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水利与国民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这是对水与水利重要性的深刻诠释。从“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再到“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利地位逐步提高, 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更为凸显。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首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 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迫切要求深入研究水利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围绕加快发展民生水利有关问题开展研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 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 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 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 把维护群众的基本需求与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中的突出位置;要在水利改革中突出民生, 把水利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水经会应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水利、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建设等民生水利问题作为开展水利经济研究与专项调研的工作重点, 及时反映群众需求, 促进人水和谐。

三是围绕实化细化水利投入政策开展研究。为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力争实现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导向明确、操作性强的水利投入政策措施, 包括: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基金延长到2020年;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等。这些政策措施是从根本上改变水利投入规模不足、波动性较大、基础不牢的关键举措。为确保这些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需要逐一对其细化和实化, 水经会应在己有工作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各级财政水利投入增加渠道、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办法、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完善、水利融资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四是围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研究。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这标志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国家的重大战略,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明确“三条红线”, 严格责任考核。维系水的自然循环和水资源承载能力, 需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 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需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和维系水体自净能力, 需要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落实三条红线, 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 让水资源要素在我国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真正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要配套实施一系列措施, 研究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 制定出台一系列标准。水经会要积极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主要指标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围绕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开展研究。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顺、改革滞后仍然是水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有效建立, 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艰巨。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 兼顾效率与公平, 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措施既为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为进一步深化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破解水利改革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水经会应致力于破解水利发展的深层次制约, 增强水利事业的生机活力, 围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资源费、城市供水价格、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污水处理、再生水价格和农业水价等主题, 开展专题研究与实地调研, 认真分析各地实际情况, 形成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调研报告, 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及水价政策出台奠定基础。

三、努力开创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新任务, 水经会要紧紧把握, 明确定位, 创新思路, 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 努力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明确定位, 创新思路

一是定位要准确。作为部直属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水经会要针对水利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与调研;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功能, 组织开展全国或区域性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架起部与会员、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通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与协调作用, 整合各种学术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社会氛围, 调动广大会员参与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思路要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深入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提出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要开阔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视野, 拓展工作范围, 力求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维护好、服务好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统筹安排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各项内容, 抓住重点、触及热点、突破难点、培育亮点, 以点带面, 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全面发展。

三是关系要清晰。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中, 水经会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要处理好与指导司局、挂靠单位、会员及其他社团之间的关系, 积极配合部有关司局的工作, 充分借助挂靠单位的研究力量, 竭诚为会员做好服务, 加强与其他社团的交流。要处理好经济研究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服务社会、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不断提升水利经济研究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处理好近期工作安排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以中央1号文件为新起点, 以支撑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在做好换届工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 抓紧制订水经会发展规划, 有效整合资源, 拓宽业务领域, 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 着眼全局, 突出重点

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水经会要深刻认识水利经济研究与水利改革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找准位置, 把握好发展方向, 利用好发展机遇。既要立足当前抓落实, 又要着眼全局谋长远;既要全程参与, 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又要根据实际情况, 突出水利经济研究工作重点。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致力构建多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机制, 努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要紧紧围绕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 组织水利经济学术论坛, 广泛邀请有关领导、行业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结合区域水利工作特点, 组织召开区域性专题讨论会;探索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借鉴吸收国外新理念。

二是深化课题研究。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要切实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心, 着眼于水利经济研究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水利改革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 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亟待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计提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重大水利经济政策问题开展研究, 努力拿出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

三是积极开展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解题之方, 也是水经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光凭经验办事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要整合好会员资源, 尽快建立起水经会牵头协调、广大会员参加的调研机制。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结合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积极开展重大水利经济政策与专题调研, 统一组织、统一行动, 集中优势力量, 深入调查, 破解难题。

四是搞好宣贯培训。在宣贯培训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从广大会员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理解人的角度来谋划和开展各项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以会刊《水利经济》为窗口, 宣传行业内外优秀水利经济研究的学术思想, 宣传国家水利经济政策法规, 扩大会刊社会影响;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宣传活动, 做好水利经济研究优秀成果、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实施成效等展览工作;为广大会员举办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学习培训班, 提高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及法律素养。

(三) 提升能力, 优化服务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理事会、办事机构和会员队伍建设, 积极构建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网络, 整合和发挥会员的学科和人才优势, 在联系、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 提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外部研究力量, 努力打造核心层强势、紧密层稳定、松散层广博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队伍。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立足社团的服务属性, 转变服务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发布水利经济政策法规信息和展示学术成果;积极组织会员对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为会员提供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咨询等多种服务, 支持会员发展。

三是推进内部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长办公会议等议事规则和制度, 规范学会管理;探索人才选拔、培养新机制, 吸引一批信得过、有能力、想干事、愿奉献的人才参与社团工作;完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四)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作为部直属社团, 水经会的良性运转与发展壮大离不开部有关司局、挂靠单位及广大会员的支持和帮助。指导司局要切实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提高水经会服务能力;有关司局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水经会承担更多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挂靠单位要尽可能地发挥研究与技术优势, 支持水经会深入开展水利经济研究与专题调研;广大会员要主动关心水经会的发展, 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大家群策群力, 创新思路谋发展, 继往开来绘新篇。

同志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做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 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拼搏, 扎实推进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加强档案管理服务水利发展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水利发展档案制度

一、抓好分类整理归档,实现档案管理达标升级

龙口市水务局辖王屋水库管理局、北邢家水库管理所、迟家沟水库管理所、河道管理局、自来水公司、水泥制管厂、钻探安装公司7个下属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抗旱防汛、供水排水、企业经营等多个方面,局属各单位档案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单位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全系统总体档案工作水平。工作中,我们确立了“立足行业总体发展,从基层入手,梯级推进,推动水利档案规范化目标管理总体达标升级”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深入基层指导开展档案工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市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特别是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有利于水利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组织局属单位和局机关各科室将有关档案资料分批移交到局机关综合档案室,对移交的档案重新进行整理、分类,统一管理,做到了门类齐全、归档规范。目前,共组织整理各类文书档案1979卷、科技档案718卷、会计档案713卷,接收各类档案216卷,案卷质量全部达到规范化目标管理要求。其中,王屋水库管理局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省二级管理标准,局机关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省一级管理标准。

二、加强文书档案管理,提升基础化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档案立卷、归档、保管、保密、移交、借阅、鉴定、统计等二十多项规章制度,编写了立卷分类表、档案分类大纲、档案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立卷说明及各类材料归档流程,使全市水利系统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积极推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加强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发布可以公开的电子档案,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对电子文件实行前端控制,保证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并实现双套制管理。结合水利行业实际,把水利档案搜集、整理、归档范围拓展到工程的治理规划、边界水事纠纷、汛期洪水调度、水资源规划、区划、水利科研、调查研究、产权制度改革、抗旱生产、设计立项等方方面面,为领导决策和各项水利建设提供好基础服务依据。将档案管理与文书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参与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和保管等有关工作,努力解决好文件在形成、使用阶段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各种问题,力争使各类文件材料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在年度文书立卷归档工作中,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机关档案案卷的组卷、编目、装订、编制检索工具等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加强库房建设,保证案卷质量。建设了高标准综合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空调、打印机、复印机、消毒机、灭火器等办公设备,完善了防盗、防火、防虫、防潮等“七防”设施,实现了库房、阅档室、办公室“三室”分开,达到了“六防”设施齐全的要求。

三、加强重点工程档案管理,提升范化管理水平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地位的确立,水利重点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近年来,龙口市组织实施了王屋水库除险加固、王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北邢家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这些重点水利工程投资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材料既是各分部工程数据资料的详细记录,又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真实写照。做好重点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管理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是水利部门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工程自身今后的建设管理,又能为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宝贵经验。为此,工作中坚持“建精品工程、创一流档案”的理念,及时与市档案局取得联系,积极配合市档案局做好本系统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法人、招投标、工程合同和监理等责任体系。指导各参建单位做好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实行档案工作与科研、设计、基建、竣工等工作的同步管理,保证了工程档案的完整性,促进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四、创新和完善制度,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干部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它具有准确性、多层面性、储存量大及利用率高等特点。为全面抓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务发展的作用,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档案的查(借)阅制度、收集制度、鉴别归档制度、转递制度、检查核对制度、保管保密制度和送交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制度等八项管理制度。配齐了接收档案登记簿、转递档案登记簿、收发档案材料登记簿、查阅档案登记簿、销毁材料登记簿等簿册。同时,完善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要求管档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二是补充完善档案基础材料。根据近年来上级档案审核整理工作新的达标要求,从全系统抽调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集中对水务系统档案进行审查、整理和完善。重点是抓好 “三龄一历”审核认定。对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以及学历情况进行了逐一认定核实,并对档案中短缺材料进行登记造册。档案整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五字”原则,即收集上坚持 “真”字,鉴别上坚持 “细”字,分类上坚持 “准”字,装订上坚持 “齐”字,验收上坚持 “严”字,保证干部档案的完整和真实。三是严格档案利用程序。有效利用是档案的价值所在。为了确保档案管理使用的严肃性和效益性相统一,我们严格遵循档案利用程序和制度,坚持干部人事档案利用范围必须符合规定,审批手续必须齐全,档案转出时要密封,转入时要查验,接转过程要符合程序。同时,严格了借阅时间,对转出的干部人事档案,要保证材料齐全。四是加大信息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为便于档案查阅,为领导和基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我们加强了干部人事档案的微机化管理,将系统内437名干部职工的人事信息进行了系统整理归档,全部录入计算机,形成水务系统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库,实现了档案信息迅速、准确地查询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在服务水务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秀华.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服务于水利建设事业[J]. 山东水利,2004(03).

水利水产服务中心岗位责任制 篇4

二0一一年岗位责任制

为了全面完成县水利水产局、乡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生产任务,努力改善自我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根据水利水产服务中心和茅田供水分公司的现在体制,特制定以下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办法。

一、目标及任务

1、全面启动并完成当年安全饮水工程。

2、完善集镇管网扩建工程。

3、搞好面上的水利工作,管好现有的水利设施。

4、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宣传。

5、搞好内部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站务公开。

6、按时完成规费征收任务,全年完成水费收入。

二、岗位责任制

1、中心主任、经理

1)负责本中心及分公司的全面工作,搞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单位的自身建设。

2)全面掌握管理范围内的各种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督促检查各项生产任务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每月组织一次工作及民主生活会。

3)协助防汛指挥部组织搞好防汛、抗旱、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

业务工作,负责考核、审批全乡农水资金的使用情况。

4)加强管理、向上争取项目,改善本中心及分公司的办公条件和当月的各项考核。

5)负责本中心及分公司各项经费的审批。

6)负责安排好防汛期、节假日的值班工作。

7)负责河道、水库、塘堰及汛期的巡视并作好记录。

2、财务工作

1)坚持财务制度,严格控制生产成本,遵守财经纪律。搞好发票、单据报销的确审核手续,严禁白条报账、不合格的票据不入帐,未经审批、审核、无经手人的发票杜绝支付

2)

3)

4)按县局及分公司要求,准时报帐及中心、分公司当月结算。搞好档案的搜集整理,做到规范、统一、达标。负责搞好年初的财务预算和年终决算,输好工程决算,每季对中心分公司的财务进行一次公示。

5)制定本中心分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细则,及时、准确地反映本中心分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仓库日常工作。

6)协助副经理搞好集镇用水户的档案管理、安装、维修和水费的回收以及入户费的收取工作,并完成中心分公司安排的其它工作。

7)

工作。

3、副经理

负责汛期安排的一切值班工作并作好记录和安排的其它

1)协助中心主任经理完成全乡水利、水土保持和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和验收,以及规费的征收工作。

2)负责本中心及分公司供水区用水户的日常运行管理、安装、维修及抄表收费工作,以及中心和分公司安排的其它工作。

3)负责协助中心主任经理对全乡的水利设施的管理,掌握工程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及时反映工程进度。

4)

实。

5)协助主任经理编制水利计划,根据中心的业务目负责推广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水利、水保技术的落标,搞好工程设计。

6)

它工作。

4、收费员、办公室

1)负责本中心及分公司的内务和日常工作,协助搞好中负责汛期安排的一切值班工作并作好记录和安排的其心及分公司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2)搞好本中心及分公司的接待和上传下达工作,做到热情、周到、细致、准确无误地搞好内外关系。

3)负责本中心及分公司的清洁卫生(办公室、走道、楼梯、公共场所)。

4)负责水费的收取,做到台帐、发票、现金与用户无误。收费期内早晨7:30上班,下午5:30下班(特殊情况下如用户交纳水费时要继续延长下班时间,不得离岗)。

5)完成中心分公司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管理办法:

1、2、实行考勤考核工作任务挂钩。每月出勤必须达到22天以上。达到基本出勤日并完成单月工作任务计发月工资;未达到基本出勤,转入年终考核计算;无故旷工按比例扣发当月工资,扣留部分进入考核资金。(旷工1日扣30元)。

3、健全考核考勤记录,下乡定任务、定时间,每月中心及分公司职工参加政治学习,开民主生活会,发放当月工资,讨论当月工作情况,安排下月工作任务。

四、工资发放办法

1、执行公司和中心的工资标准。

2、工资的标准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参与当月考核实际=实发工资。

3、年终考核后发放预留工资、补助、补贴及福利待遇。

庙前镇水利服务中心项目承包合同 篇5

项目承包合同

甲方:庙前镇人民政府

乙方:庙前镇水利服务中心

根据当发[2005]3号、当办发[2005]2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服务体制和机制,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更好地服务生产与生活,甲方将以下水利项目发包给乙方,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以下合同条款:

一、发包内容及经费核算

甲方核定2008年用于全镇农村水利建设公益事业费总额为151500元,并实行项目承包,合同管理,量化考核,按绩取酬。

(一)日常工作

1、镇内工程技术服务。负责编制辖区内的水利建设规划,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现场勘察、测量、图纸设计、工程预算、现场放样标证、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验收、工程决算、工程交接等工作。

2、雨量测报。负责辖区内雨情监测,水、旱、涝灾情统计上报。

3、农田灌溉。坚持依法治水,合同开发,科学调度,做好水库、堰塘的蓄水保水、引水灌溉,主干渠道的护渠,抗旱现场技术指导、抗旱决策建议等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完成烟集梅花印泵站维修。二是做好六大渠系维修的验收。三是末级渠建设的验收。四是规范好用水者协会。

2、防汛工作。一是镇管水库的物资、器材、劳力、防汛预案落实,并督办整改到位,以及坝堤的杂柯清除。二是汛期及时了解掌握水位、水情,并及时上报。三是做好天河水库坝脚鱼池消除工作。

3、安全饮水工作。一是管理经营好自来水厂,不能因人为原因造成服务不到位。二是完成250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三是积极申报2008年安全饮水规划。

4、土地整理工作。一是做好项目区内灌渠和排渠、泵站的科学规划。二是协助工程的正常施工(。

(三)其他工作。

1、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2、认真遵守执行镇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的服务进行管理、指导、督促、检查;

2、为乙方开展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及相关的服务条件。

3、监督乙方的服务质量,为乙方制定具体的服务规范,协调村、组、户落实乙方服务方案。

4、会同行业管理部门(水利局)制定水利技术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对乙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

5、按时将预拨经费和年终结算经费拨付给乙方或直达个人帐户,并根据考核情况和合同约定,按比例兑现服务费。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积极配合甲方中心工作,抓好辖区内的农村水利公益性事业服务。

2、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及时提出加强和改进水利设施建设及水库除险保安的实施意见和建议

3、完成承包期内的各个项目的指标。

4、接受甲方及行业管理部门(水利局)的指导、管理和考核,按项目完成情况获取应得报酬。

5、自觉接受政府和财经部门的财务监督,按规定上缴在职人员的养老统筹和医疗保险金(单位部分),按月预支个人服务费,不得挪用或截留。

6、继续享有原水利站的原债权,承担原债务,对原有资产和设施承担管护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7、认真做好本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防火等工作。

三、考核办法

按当办发[2005]28号文件规定,由甲方会同行业管理部门(水利局)共同组织考核,甲乙双方、行业管理部门和服务对象四方签字认可。根据市水利局、镇政府、农村三方面考核结果,按20%、50%、30%算出综合得分。凡是没有服务台帐、没有服务对象签字的,扣除当年服务费总额的2%。不按镇农办的规定参加活动,上报材料的,每出现一次扣0.5分。(具体《考核实施细则》另行规定)。

四、结算方式

1服务项目的服务费由甲方在第一、二、三、四季度分别按承包总额的20%、15%、20%、15%预付。剩余部分由甲方按考核细则,在次年元月份考核后视其完成情况给予拨付。

2、人月平320元的预付服务费,由乙方从甲方预拨服务费中按月支付给个人,年终结算时从本人应得服务费中扣除。

五、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一方违约的,必须承担违约责任。乙方对因技术服务和服务质量问题,造成服务工作不到位,甲方有权扣

减相应服务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经鉴定有责任的,给予甲方(受损方)一定的赔偿。甲方因不按期支付乙方公益性服务费,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按期支付到位的请示。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七、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市行业管理部门(水利局)、镇财政所各执一份。

八、本合同从2008年1月1日生效至2008年12月31日终结。

甲方:庙前镇人民政府法定代表:苏琼

乙方:庙前镇水利服务中心法定代表:曾凡贵

水利志愿服务总结 篇6

黑龙江省水利厅

黑龙江省是全国粮食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现有13个市(地),65个县(市),944个乡镇,8955个行政村,37352个自然屯。总人口3817万人,乡村户数493.9万户,乡村人口1843万人,占47.2%。农业户447.7万户,农业人口169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05亿亩,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9.6亩,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现将我省乡镇水利站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水利站和协会基本情况

(一)乡镇水利站。目前,全省共有乡镇水利站816个,其中独立办公的292个,合署办公的524个;经费由财政全额支付的659个,财政差额支付的64个,自收自支的93个;共有从业人员1664人。

(二)用水协会。目前,全省灌区中成立用水者协会322个,管理斗渠9590条,控制灌溉面积298万亩,涉及农户174643户,协会工作人员1771人,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逐步扩大的态势已经形成,多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乡镇水利站和用水协会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一)乡镇水利站。多年来,乡镇水利站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线队伍,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在抗旱、排涝、灌溉、防汛、水土保持治理和饮水安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截止到2011年,全省水田面积发展到5017万亩,占全省粮食产量的40%以上。乡镇水利站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大旱,干旱面积都在4000至7000万亩,乡镇水利站更为抗大旱夺取农业丰收发挥了直接作用。二是推广水利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成效显著。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技术是农业综合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大农民认可,特别是近几年推广先进节水增产灌溉技术更为农户所接受。全省到目前共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163万亩。三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贡献突出。乡镇水利站对我省5万多处农田水利工程担负着管理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建设任务,特别是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乡镇水利站配合政府组织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发挥了第一线作用。

(二)用水协会。在推行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的实践中,用水户协会发挥了其优点,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在灌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协会代表了用水户的利益,用水户把支渠以下田间工程当作自己的财产,把搞好灌溉当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使管理权更加清晰,做到渠渠有人管、人人有渠管,工程管理、维护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工程的人为破坏现象也不再发生。渠道清淤和建筑物的维护成了协会和用水户共同关心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开

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破解了在取消“两工”后,农民投工农田水利建设的难题。二是改善了政府、水管单位和农民的关系。灌区专管机构与农民用水协会都是为灌区广大用水户服务的性质相同的经济实体,都为农民服务,两者形成合同关系。农民用水协会不但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而且按照灌区专管机构的统一规划和安排部署经营运作,接受专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灌区管理单位在监督协会规范运行的同时,尽力为协会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业务指导,搞好技术培训,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对灌区专管机构能进行有效监督,促使其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水平,更加地为农民服务,灌区和农民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三是改善了灌溉条件。用水者协会实行用水统一管理,通过严格执行放水制度,先下游后上游,每个用水户水权平等,避免了用水户之间的争端,特别是在渴水期,采取先下游后上游的轮灌方式,建立了良好的运行秩序,提高了管理水平。由于协会由用水户自我管理,明确管理界限,受益户自愿修建末级渠系工程,提高了工程配套率,改善了灌溉条件。四是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有利于提高灌区水费实收率。一方面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有利于杜绝用水户喝“大锅水”现象,减少专管人员数量,实行减员增效;另一方面,由于协会是农民自己的组织,用水户信任他们,也有效地解决了水费征收困难、维修经费不足等问题。让农民“用明白水,交放心钱”,有利于保证灌区专管机构水费的按时足额征收。特别是龙凤山灌区按方收费以来,用水户协会作用合用水费收取率达到97%以上。

三、乡镇水利站和用水协会在现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水利站。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大部分乡镇成立了农业中心,将原来的乡镇水利站与林业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站等全并,全省出现了水务局直属、乡镇政府直属和合并站等多种管理形式的乡镇水利站。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农村水利工作开展较好的大多是各县(市)直管的水利站发挥的作用。大部分综合设置的县(市)出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体下滑的局面。由于没有明确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科技推广等工作的具体负责人,直接导致基层水利人员的参谋职能、协调职能、指导职能、宣传职能和落实上级任务职能等作用发挥不明显。基层水利情况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领导,直接影响其决策,进而影响整个乡镇水利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水利站管理不到位。一是乡镇单独管理为县乡两级业务联系、指导带来不便。自乡镇单独管理以来,水务主管部门对乡镇水利单位的业务与技术指导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造成县水务局与乡镇基层水利单位在业务沟通上的脱节,不利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划和全盘实施。二是由于业务主管理部门没有人事管理权,导致水利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水利员岗位轮换频繁,使得乡镇基层水利工作缺乏连续性。有的乡镇甚至出现了占水利编、顶水利岗、不干水利事的局面,大大弱化了水利站的职能。

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非专业人员充斥水利员岗位。基层水利站中,由于技术干部得不到及时培训,业务素质难以提高,致使大部分水利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水利业务技能培训,没有水利工程方面技术职称,难以胜任业务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非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从事水利员工作的现象突出。

3、各乡镇水利站都在乡镇政府办公,归乡镇政府统一领导,没有单独经营水利产业的职责。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归所在村集体所有,而且大部分已变卖或长期承包,水利站已无法对其行使管理权,对水利设施的管理力度相对消弱,影响农村水利工程发挥效益。

4、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无法展开。水利科技推广任务重,特别是节水灌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的保护等一些公益性强的工作尤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5、经费严重不足。我省所有乡镇人员的办公经费标准为每人每年500元,连基层站人员的基本通勤都不够,更保障不了具体工作往来所发生的费用,财政预算更没有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补贴等费用,这些严重影响基层水利单位工作的开展。

6、编制问题。仍有一部分在水利工作多年的职工,由于各方面原因,至今没有落实编制。

(二)用水协会。

1、协会管理水平较低,有待于提高。灌区用水者协会是一项新生事物,成立时间较短,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办公设施条件也较差,由于协会工作人员大都来自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不强,并且没有成型的管理模式,还处在实践摸索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协会向更深发展。

2、末级水利工程尚不配套,工程改造投入大,仅靠协会自身力量很难解决,还需要政府的扶持。

3、用水者协会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渠道。用水者协会是经济自立的非盈利组织,没有利润也就没有资金积累,遇到干旱年份没有水费收入,也就没有工程维护费用和协会人员的工资。组建用水者协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工程配套,而工程配套所需资金往往成为推广用水者协会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工程的正常维护有一定影响。

4、用水者协会运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是经过民主协调、经大多数用水户同意组建的。其宗旨是互助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性服务实体。而很多灌区管理单位把协会办成了灌区的下设机构,有的还和农村组织机构混在起,其运作很不规范。

5、协会登记注册难,法人地位无法确立。一方面从灌区管理机构、用水户协会没有充分认识到登记注册对协会发展的意义,程度不同地对登记注册工作重视不够,寻求注册登记的努力不够,方法不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地方民政部门没有把用水户协会登记注册工作作为农村民间组织管理的一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使得登记注册困难。

现有的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还没有明确地把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一类登记主体提出来,水利部在推进用水户协会登记注册上也没有具体的工作措施。

四、下一步对我省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县级政府要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站,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人员配置与物资调拨全部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员与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负担。各乡(镇)水利站要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因地制宜开展乡(镇)水利规划,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组织指导辖区范围内的防汛、抗旱、灌溉、排涝工作,指导村级水管员或水管组织开展工作,协调农村涉水事务。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等形式对工程维护、用水管理、水费收缴等进行自主管理,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水利志愿服务总结 篇7

关键词:质量管理制度,民生水利,服务管理

近年来,水利部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李晶[2]认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对用水方的严格管理,给加强水资源管理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对水资源管理者的严格要求,使得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理念、制度、手段和能力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可见,新形势对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水利质量管理,将对推进水利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 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研究情况评述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的定义,并参考众多文献,笔者认为,完整的质量应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而人们谈水利质量时,大多往往只想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按照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ISO9001。2000质量标准,具有适用性广、通用性强,对与质量有关的活动进行系统控制的优势,但其核心内容是“使客户满意”。而“使客户满意”这一点恰恰是水利质量管理工作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内容。

对质量管理制度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从最基本的制度概念看,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包括: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法律,法规等。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在水利行业,质量管理制度最典型的就是国务院和水利部颁发的相关管理条例、管理规定等。

笔者认为,质量管理制度是在制度层面上的约束,质量管理体系是在管理层面上的标准。在遵循制度的前提下,按照标准做事,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完整的讲,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不仅应该包括水利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和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监管制度,还应该包括水利行业工作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如图1所示。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书籍、文章很多[3,4,5,6],关于水利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文献很少[7],关于水利工作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就更少;从微观谈得多,如从施工企业或者具体工程谈质量管理体系,从宏观谈得少,如从整个流域或区域甚至整个水利行业谈质量管理体系;从管理技术、方法层面谈得多[8],从管理制度、体制层面谈得少[9]。

1.1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框架体系目前已经逐步完备起来。

1997年水利部根据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和有关规定,制定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承包商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一般认为,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主要有三种类型质量体系:水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监理单位所属的质量检查体系;设计、施工、制造等单位所属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监督、质量监控及质量保证体系三者之间是“三足鼎立” 的关系,三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10]。

1.2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

国务院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强调了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该条例强调将政府质量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以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从而确定了政府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另外,水利部也颁发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11]。

邓海生等[12]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他们认为,质量管理法规体系包括行政法规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两大部分。

1.3 水利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1996年10月水利部成立水利产品质量监督总站,依法承担水利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10多年来,水利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提高水利产品质量、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水利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与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日益凸现。进一步说,目前水利部门虽已开展多项水利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但无论从深度、广度和成熟度上都与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水利产品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总的来看,过去,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而对水利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尤其是水利工作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是个大缺口。这与以往水利行业整体上的“重建设轻管理”、“强调水资源管理而忽视水服务管理”不无关系,在新的形势下,水利工作要更加强调“使客户满意”的意识,要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2 基于民生水利理念和服务管理模式的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理论框架

2.1 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民生水利理念作为导向,从新颖的服务管理视角进行揭示,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入水利质量管理工作中。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科学合理、体系完整、符合实际的水利质量管理制度新框架体系,且能够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新框架体系要为水利质量管理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帮助,并对民生水利的发展起到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推动作用。

2.2 研究方法

a. 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

b. 现代质量管理学。充分吸收现代质量管理学的精髓,比如顾客满意理论、人本质量管理、质量生态链理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等。其实,无论是卓越绩效模式,还是ISO9000族标准,或者是其他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如六西格玛管理等,均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八项原则构成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各种模式的核心。

c. 服务管理的理论。充分运用现代服务管理知识[13],尤其是借鉴现代服务业的管理理论、方法[14]。服务管理的宗旨就是通过有效管理,满足顾客需求,达成顾客满意。民生水利服务管理也不例外[15]。在形成自身的服务管理概念前提下,有效的服务管理是建立在正确的服务管理战略基础之上的;在制定了服务管理战略之后,进而要进行服务分析设计、服务运营管理等,也就是解决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进而如何提供预期服务。其中,还应结合当今管理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沿理论,在民生水利之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另外,还要考虑为提供预期服务,应该有什么样的保障体系,所以还要开展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管理文化方面的研究。

d. 系统工程的方法。系统观和流程观、控制论的反馈方法等。

2.3 新框架体系的建立

具体地说,从民生水利的理念出发,基于服务管理的视角,运用系统观和流程观,准确、全面地重新划分水利质量管理的内容,在现有的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结合水利质量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构建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新框架体系,如图2所示。

新框架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核心部分涉及战略、产品、运营、用户;支持部分涉及人员、信息、文化等。完整地说,新框架体系涉及水利质量管理战略、水利质量管理产品、水利质量管理运营、水利质量管理用户、水利质量管理人员、水利质量管理信息、水利质量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a. 水利质量管理战略。揭示水利质量管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本质,并把服务质量作为战略展开研究。

b. 水利质量管理产品。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管理工作最终是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这里包括服务产品需求分析、服务提供系统设计等。

c. 水利质量管理运营。包括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流程管理与再造等。

d. 水利质量管理用户。包括顾客期望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

e. 水利质量管理评价。包括服务质量的全程管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与提升等。

f. 水利质量管理人员。民生水利是个新课题,但服务人才比较缺乏,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g. 水利质量管理信息。信息管理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民生水利在知识经济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

h. 水利质量管理文化。服务文化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文化,是一种鼓励优质服务的文化。民生水利文化的塑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以上可见,该框架体系是把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渗透到水利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的制度建设创新体系。

3 结 语

尽快建立健全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为新形势下水利质量制度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为水利质量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应用建议。本文从民生水利理念和服务管理视角研究水利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问题,首次将两者与水利质量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a. 紧密结合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特别是符合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的要求。对于水利质量管理工作来说,这不仅仅是要求树立一种新的理念,更是今后水利质量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也是今后水利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方针。

b. 基于服务管理视角看待水利质量管理,重新、全面审视水利质量管理的内容。从而将水利质量管理工作从以往仅强调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利产品质量等,扩展到面向整个水利工作质量管理、面向水利工作质量管理的全过程。

上一篇:教师优秀事迹:立足岗位_创先争优下一篇:春蕾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