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总结好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研工作总结好(共8篇)

教研工作总结好 篇1

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教导处

时光匆匆,2006年转眼之间要离我们而去。回顾这一年来的教研工作,我们主要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青年教师为目的,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组织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课堂实践与以教研组为单位理论探究的“双轨”式活动。开展了学习洋思经验、课改新教材、教师培训等系列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人人上好一节课活动

自9月19日起到11月24日止,历时两个月的教研课活动已经结束。此次活动有71名教师参加,活动之前,车校长组织教导处做了认真的布置,由各教研组上报上课运行计划,然后由教导处统一编排运行表,要求各教研主任、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参加同备课组教师听课活动。听课领导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每位教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许多教师态度虚心,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听课学习,这种精神应该大力提倡。经过角逐,我们推选出李婉莹、王庆峰、段祥明三位老教师与车立玲、徐增海、刘艳秋、杨文波四位青年教师的校级公开课。重点展示了校本的优秀做法和洋思先进经验紧密结合以及新课程的实践活动情况,全面贯彻了教育方针,极大地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根据评委的考评,现成绩已经揭晓:一等奖:李婉莹;二等奖:段祥明、杨文波、刘艳秋;三等奖:王庆峰、车立玲、徐增海。

这次活动总的特点是:、教者重视,积极参与。参赛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反复斟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起早贪晚制作课件;许多教师提前进行了演练,并找同行帮助指点,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用了很多的工夫,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总体水平在提高。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方面肯下功夫,课讲的精彩,教法有特色,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易思想体现的明显,讨论法、启发式用的恰当,体现了洋思的教学模式与校本优秀做法的紧密结合。教学目标选的准,落的实;重方法运用,重能力培养,重思想性的挖掘;驾驭能力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均起到了示范作用。3、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李婉莹的课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充分运用启发式,注重调动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明显。杨文波的课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课件与所讲的内容结合的紧密;教师的主导意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好,讲练结合,重能力培养,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热点的结合;整节课充满了辩证的观点,思想性强,学生收获大。王庆峰的课所确定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具体实用,通过教师启发、激励,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笔的过程体验中,将知识理解、消化、运用,教学效果好。段祥明的课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语言富有逻辑性,课件与教学内容结合得紧密,化难为易,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从这课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各有所长,而且有些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说课、教研课及教研活动

根据开学初各教研组的安排,我们开展了同组上教研课的活动。为了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水平,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教研课前的说课活动。他们所选择的教研课

题贴近教学实际,是教材中的重难点,或新增内容,有值得研究的价值。为了落实区教育局学洋思精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洋思经验与我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说课时要体现出来,而后教师进行了研讨,许多教师认为:洋思教学模式有可借鉴的地方,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另外,我们还在校内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每单周二、三、四第七节是语文、英语、艺体科,每双周的二、三、四为数学、理化、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我校各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同科的教师坐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每次教导处都根据当前工作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共同的教研专题,各组结合本学科的情况选择自己的研讨重点,每次教研组长均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发言,收到了实效。尤其是对今年的初一新教材、初二的新教材改革进行探讨。中考试题的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把握、如何进行说课、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专题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8月24日,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召开了全校教师参加的教师培训会,观看了新教材培训录像。会上由车校长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希望。教师听的认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召开教学研讨会。

初一是新教材,教师也是第一次接受新教材。为了使这批学生四年后考上理想高中,必须打好初一的基础,抓好由小学生向初中生角色的转变。而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变事关学生新的学习习惯、新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事关初

二、初

三、初四的发展,甚至能影响他的一生,必须引起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召开了专题教学研讨会,你认为小学与初中差别何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实现这个转变?怎么解决它?为实现四年后的目标,我们初一上学期重点应该抓什么?就你所任教的学科,你准备教给学生哪些课本之外的思想、方法等关键性的东西?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你准备采取哪些措施?针对新教材,你有哪些困惑,你所了解的新课改精神有哪些?并要求发言,与会者谈的具体实际,所以收到了实效。

四、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并收到明显效果。

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教师热情高,积极参与,回校后及时交流研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有7名英语教师报名参加市组织的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今年10月份车校长到省里参加培训,收获很多,回来后召开了全校的教师大会,贯彻了会议精神。11月份王庆峰去省里参加培训,收获很大,推动了我校教学工作。

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课与新课改优秀课差距较大,仍需加快步伐奋起直追,要有危机意识。

2、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讲清楚”的阶段,对学生的“学会”落实的不好,更谈不上教会学生“会学”。落实“三清”工作不够深入。

3、有的教师上课时教学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难点突破的生硬,“台阶”设计的太少,学生难以接受。

4、重知识传授,轻方法指导;重自己的感觉,轻学生的反馈。

5、启发式不具艺术性。多为问答式或自问自答式,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6、有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不具备典型性、系列化,针对性不强,有题海战术倾向。

7、个别教师有贪多求快的现象,落实巩固做的不好。

8、在变“教堂”为“学堂”、变“学会”为“会学”方面仍需下功夫。

9、语言不精炼,平淡、无趣、无感染力,从而导致学生不活跃,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低沉,最终是教学效果不好。

10、师生配合不够默契,反映出平时训练和要求的不到位。学生答题声小,回答问题主动性不够。座姿、注意力、精神状态、紧张程度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治学的严谨和学生对自身要求的严格性仍需加强。

下步措施:

1、学好教育教学理论,尤其要学好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考试说明,深刻领会课改、考改精神,并将其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集体备课,搞好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年轻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尤其要把组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3、多创设学习、钻研的机会,形成人人钻研教学,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局面。加大集体备课力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迅速提高。

4、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设疑质疑,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思路、教方法、教规律、教学法,要变教师的“教”堂为学生的“学”堂,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继续探索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5、全体教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备课、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章节把关、试卷讲评等工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和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 研 工 作 总 结

教研工作总结好 篇2

一、“进学修身”带好研训队伍

教研员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师素质;教研员的理念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员的工作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因此,我校特别注重研训队伍的培养,在教研员中常年开展品读好书及学习交流活动,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为每名教研员配有一台电脑,使之便于浏览各级教学网站,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党支部利用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1.高尚的师德,和谐的师风。

学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廉洁从教活动,弘扬先进教师典型,培养魅力教研员。学校每年都评选“十佳”“创新型”“学习型”“自律型”教研员,使他们不仅在业务上成为师之首席,更在师德上成为师之楷模。

2.先进的意识,超前的理念。

通过政治学习,教研员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意识、超前的教育理念,更要有站准位置、躬下身子的服务意识,懂得“有为才有位”,倾情引领基层教师进步提高。

3.挚爱教研,乐于奉献。

教研员的工作是辛苦的,既然选择了它,就要真心热爱它。学校通过开展“从教路上我精彩”活动,使教研员展示勤学善思、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体现教研员的职业幸福感。

4.公正无私,遵规守纪。

教研员除了教学研究,还要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工作。所以,以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对待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研员还必须严格遵守本校和基层学校的各项规章,严格要求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良好的形象标杆。

二、“振教兴研”创新教研模式

结合区域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我校总结出“两条路线”互动的“教研”模式。中小学教研员紧紧抓住“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项研究,促进四个提高”的工作思路,坚持走“学习-调研-评价-指导”和“研训-互动-示范-总结”这两条路线,加强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学指导,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个中心”: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思路,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两个重点”:一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开创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二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与指导,实现“服务课改、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教研特色。“三项研究”:一是加强新课程理念行为化研究,力求稳妥、有序、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二是加强教研机制的创新,倡导求真务实的教研作风,完善“校本教研”的引领与提高;三是加强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四个提高”:一是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适应课改要求;二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骨干教师知名度的提高;三是促进薄弱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促进教研队伍研究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1.胸有成竹“走下去”:“学习-调研-评价-指导”。

厚重的学识积累让教员们总能胸有成竹地深入基层,对教师进行教研与指导。一年四季,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科组,以教师为本,听课、调研、评价、指导,掌握教学基本情况,并提出教改意见和建议,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及时地得到指导和点拨。他们植根于26所中小学的教学沃土,与基层教师广泛接触,互相切磋,共同成长。

2.齐心协力“拢起来”:“研训-互动-示范-总结”。

教研员们不仅广泛深入各校进行听课调研,还利用每周一校时间进行集体研训。每学期,教研员还固定某校蹲点一周跟踪调研,及时发现基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困惑和实际需求。

一是民主集中——教研问题化。

每学科教研员基本做到每周开展研训活动一次。通过搜集汇总问题,召集学科教师对不同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做到参与、民主、集中,消除教师在业务上自我封闭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与研究能力,也使各科研训活动有了自己的风格。如数学学科的按需分片,求高效;科学学科的一课一备、多问多解,重探究;综合学科的创设问题,整编教材等。

二是互动研讨——问题课题化。

创新载体,选择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作为一段时期内的研究课题。如“教学互动式研讨”:师训部、德育部与科研部联合召开“新教师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会”。会上全体新教师观看班会、听取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组织新教师向各学校骨干教师咨询讨教、竞相辩论研讨互动,使所有教师受益匪浅,有效地调动了每位老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三是示范引路——课题课程化。

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树立典型,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跨校或集中的公开课、研究课、学科教学交流活动等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针对有的教师对教材认识不足、使用不当等现象,教研员亲自上示范引路课,让教师开眼界、学方法、反思自我、不断进步。

四是总结辅导——课程专题化。

教研员在工作中做到了“边培训、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他们注重新教学方法的发现、总结、研究和推广工作,每学期都精选研训中形成的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培训,使各学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 篇3

说实话,学校里平时考评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教学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而在评职称的时候,注重的却是教研的成绩。教学是硬杠子,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似乎教研是分外的事,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了。我觉得最佳结合是注重教学又注重教研,教学是教研的实践和巩固,教研是教学的提高和升华,教学是为教研服务的,这需要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勇于探索的上进心。教学和教研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果教学是位实干家,而教研则是位理论家。没有教研的教学没有深度,没有教学的教研没有基础。一句话: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争取做到教学与教研双优。

有的老师提起教科研就会有重重顾虑: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我们只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为什么要强调教科研的重要性呢?教师搞科研不会本末倒置,影响教学工作吗?经过了这次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讲解,我可以明确地说,教科研工作不但不会影响教学工作,相反,做好教科研工作,还会很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首先,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提高教学。搞教科研是为了更新教学观念,更好地促进教学;以教科研优化教育教学,以课题或专题研究为主导,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立足课堂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用课题研究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二者是不矛盾的。

我们一线教师往往被繁琐的常规教学任务所累、所困,而新时期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我们如何从琐碎中“脱身”,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如像校本培训中专家所讲的那样,要求自己坚持写教育日记,把教学中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以寻求解决的办法,争取把自己的教学能提高一个层次,这样日积月累,当然把教育日记变成论文也就不是难事了。

我认为,教研应该是从常规教学中来,抛弃常规教学谈教研,只能是空口说白话,脱离真相。在实际教学中,边工作边总结,这样也能得出一些经验来。可以自己确定一个研究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改进,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得到真知,一切真理源于实践。当然,研究的方向不能大,应该从实际教学入手,这样才能对教学有帮助,否则只能劳而无功。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如果能够开展的有成效,那就是研究。

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余时多反思,多总结,同科教师多交流,集体备课就是很好的方法。集体备课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引起“头脑风暴”,这样能做到教和研两不误。

教研工作总结好 篇4

21世纪伊始,我国百业俱兴的势头更劲,语文课程改革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之势。繁荣体现在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中对语文本质认识的加深以及对语文教学实践能力训练的增强。然而,在繁荣的背后语文教研也存在不少问题:或失之观念僵化,思维狭隘;或失之行为策略不当;或失之研究态度与动机不纯。这是因为一些教师没有处理好语文教研中的若干重要关系。实际上,如果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等八大关系,就会取得符合课改精神的有较大现实价值的教研成果,就会使语文教研步入专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就会使语文课程改革真正繁荣发展,并最终惠及素质教育。

一 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这涉及到对语文教研最核心理念“语文本质”及由它衍生的相关理念的正确理解问题。在这对关系上,现在的一些语文教研工作常出现僵化、狭隘的错误。具体表现在一些人是“工具派”,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一些人是“人文派”,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性”;还有一些人是“文学派”,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审美”等。这些偏执一端的做法,显然犯了思想肤浅、思维狭隘的错误。而正由于这种肤浅、狭隘,导致语文核心概念不明,学理不清,以致一些教研不仅浅薄,而且与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南辕北辙。因此,搞好语文教研工作首先必须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本质关系”就在于语文的基本性质是“言语形式的工具性”,而这种“工具性”又是附带“人文”的工具性。换句话说,“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言语形式的工具眭,语文课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特征,都基于工具眭,均是工具性的派生功能”。这很重要,因为一方面它是语文课程区别与其他课程的标志,另一方面确立了此属性就会派生出一系列关于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正确理念,像“语文教学是附带人文性的言语教学” “语文教学要加强双基训练”“语文课程应立足于言语形式”,等等。不然,语文教研就会轻视“言语形式”“言语应用”,过分强调“言语内容的人文性”。但这里要明确的是:语文教研强调语文言语形式的工具性,但绝不排斥语文“言语内容的人文性”(当然也包含不排斥“审美性”)。语文教研是既强调“工具性”又强调“人文性”。因为语文里毕竟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轻视“人文性”是不现实的。

二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当今语文教研的一个热点就是“讨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为这牵涉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如何结合才能产生优长”的问题。在这对关系上,现在的一些语文教研也常出现偏执一端的错误,即认为“预设的就是传统的,传统的就是不好的”,或认为“生成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好的”。这些人忽视了一个事实:传统预设有优点而现代生成也有缺点。他们只看到了“生成”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好处,没有看到“预设”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夯实学生知识与理论基础的好处;只看到现代课堂有“生成”,没看到传统的预设课堂实际上也有生成。

事实上,无论在传统教学还是在现代教学中,在很多情形下,预设都是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的。因为任何人在学习中都有“生成不了”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教师指点,而这“指点”就可能是早就预设好了的。因此,对文化素养、语文水平处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科学预设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应该多于即时生成的。不然,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如何发挥?教师完全不预设指导,让学生“低水平生成”,实际上是“忘记了教师的职责”而使学生处于“放养”状态。但是,在这里,我们强调“预设”一点也没有忽视“生成”的意思,相反认为语文教研中要尽可能多地鼓励生成,因为“生成”毕竟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好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和教研中正确的预设和生成关系是“预设和生成共生共荣”。换句话说,预设是为了这一次好好生成,生成是为了下一次好好预设。预设和生成不是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的事,而是共同的事。

三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这是一个关系到语文课程范畴本质的问题。在这对关系上,现在的一些语文教研也常各执一词,争论激烈。一种看法是“语文课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只要仔细研读文本就行”;另一种观点是“生活处处有语文,应走向社会学语文”。前者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文”’,后者是“如果学语文,工夫在文外”。显然这种各执一端的做法是有违语文课程范畴的本质与规律的。

关于这对关系,争论的实质主要在两方面:1)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语文到底是“大语文”还是“小语文”?2)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施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就必须回答这两个问题。

目前就这两个问题主要有两种回答。“有限开放的语文观”的回答是:学校语文是“小语文”,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内文本,有限联系课外,如余应源先生就是坚定的“小语文”论者。他说: “我们要认识和研究的不是与整个生活相连的泛语文,我们的对象是现代学校教育分科课程体系中独立的专门的语文课程中的‘语文’。”另外,王富仁先生虽提出了“大语文” “小语文”的概念,王荣生先生虽提出了“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 “语文科课程”和“具体形态的语文课程”等4个概念,但实际上就语文基础教育而言,他们也是认同“小语文”的。“无限开放的语文观”的回答是:学校语文是“大语文”,要立足课外,大量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学语文,对课内文本可以简便处理,因为“课内文本只是大干世界万千例子中的一个”,大千世界到处可学语文。因此,在具体实施“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时候,“小语文”论者主张要把握课内文本的言语形式,精析课内文本涵容,只是在有必要联想佐证时才适当延伸课外;而“大语文论者”则简化处理课内文本,或日只做“蜻蜓点水”般的处理,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延伸拓展”上。这样的例子在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上是很多的。为此,语文教研者要关注各种关于“语文范畴”的观点,品评不同语文范畴观的优劣,明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小语文”的性质,进而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四 处理好民族视野与国际视野的关系

这是一个既牵涉到语文教研的行为策略(视角)问题,又涉及到语文教研观念是闭塞还是开放的问题。语文教研既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语文教育研究的优秀传统,也要吸纳国际母语教育研究的有益经验和理论,这是语文教研工作者都知道的浅显道理。但在具体的语文教研中由于观念的僵化、视野的狭窄却会发生一些偏向和争执。例如:有的人在语文教研中一味强调西方课程理论,把西方理论一股脑儿地搬过来,津津乐道,似乎不知道我国也有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甚至丑化我国的教学理论。又如:还有一些人在语文教研中一味宣扬儒、墨、道家的教育思想,对国际的教育理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有意抵触,好像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唯一的。这两种做法都没有处理好语文教研中民族视野与国际视野的关系。

怎样才能处理好这对关系呢?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出:要在“广阔的国际教育视野下采用多元对话、多媒体等新理念和形式进行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观点将国际视野与民族视野结合起来,较好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优秀的语文教研成果都表明,要处理好这对关系,正确的态度是:民族视野与国际视野并重。首先,要弄清楚我国的语文教育现象与理论,总结有益的经验,供语文教育运用。其次,对国际上行行色色的教育现象与理论予以“占有与挑选”,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语文素质教育需要的、能促进语文教育健康发展的理论梳理出来,目的也是供语文教育运用。

五 处理好吸纳与创新的关系

这是语文教研的行为策略问题,是关涉到语文教研是价值小还是价值大、是在低水平重复还是有创见的问题。然而,当下的一些语文教研没有处理好这对关系,要么只吸纳不“创新”,惯用“搬运之术”,使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要么只“创新”不吸纳,凭空杜撰,使研究缥缈如海市蜃楼。显然,这都不是明智的教研行为。

语文教研中对待这对关系正确的策略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既大胆吸纳,又勇于创新;在吸纳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吸纳。创新要以中外有益的教育经验为基础,避免“凭空捏造”,使创新丧失根基;吸纳要以创新为目标,避免照抄照搬,“炒剩饭”,以致阻碍语文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吸纳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是:吸纳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吸纳是为了继承与创新,创新是为了在吸纳中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发扬本**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吸纳外**语教育先进理念的目的是“在继承吸纳中促进母语教育的发展创新”。

要注意的是:改革创新不是除旧布新,另起炉灶;改革创新是从旧中立新,在继承吸纳中发展。语文课程改革固然要有“新”东西,但不能丢弃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来创新;不要以为“讲授”就是“满堂灌”,“满堂灌”就是不好的;不要以为改革都是新的,实际上许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传统中都可以找到踪迹。例如:当下流行的“在语文课中言语形式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是语文课独立与其他课程之外的根据”Ⅲ的观点,就是对叶圣陶先生“语文就是语言(口头和书面语言)”观点的推陈出新。就“语文选点突破模式”而言,从“选点突破法”到“选点突破模式”也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另外,还要注意“创新中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与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创新者不可故步自封,而要在平衡“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中不断进步。六处理好自述与引用的关系

这是语文教研的行为策略问题,涉及题材选择和文字表达的方式方法。语文教研最后要落实到教研成果上,任何一种教研成果都离不开材料选择和表述。但怎样选材和表达才合适,当下的语文教研也存在分歧:有的人认为多引用、‘掉书袋”(凡事有出处)好,因为这样才显得学富五车,言之有据;有的人认为多自述、不引用好,因为这样才显得有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仁。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掉书袋”固然有学问,但如果多了而又没有自己的见解在里面,那就成了老生常谈的文章,会被认为是抄袭剽窃;自述原创的东西固然有识见,但如果其中没有一点引用的事实和理论根基,那就成了信口开河,会被认为是胡说。因此,在语文教研里头,正确的选材和表述策略应该是:既要重自述又要重引用,不过要以自述为主,引用为辅。也就是说,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用自己的言语来摆事实、讲道理,只是在自己的言语表达苍白无力的时候才应该引用“经典言论”来佐证一下。

现在的语文教研没有处理好自述与引用的关系,固然与教研者的素质和观念有关,但也与语文教育期刊杂志的导向有关。现在的学院派期刊(特别是大学学报)是非常讲究“参考文献”的,没有参考文献似乎就不是论文了,使得作文者竞相引用,大掉书袋。而一些非学院派期刊(像一些面向基础教育的、面向中小学的期刊)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要参考文献”,只要谈感想、经验就行,这就导致了教研论文简单重复的很多,可以说这些文章中的很大部分是低价值或无价值的。有鉴于此,迫切希望不管是学院派还是非学院派的语文教育期刊都要在“自述为主,引用为辅”的原则之下确立一个“引用规范”,不仅是格式规范,更重要的是自述与引用分量的规范。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自述与引用关系”的正常化,还可以极大地促进科学求实文风的形成。七处理好赞扬与批判的关系

这牵涉到语文教研者的科研态度和人品问题。作为一个语文教研工作者,应该有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不但自己谦虚谨慎、锐意进取,还要为同行的精彩研究喝彩,当然也要对同行研究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善意的中肯的批评,帮同行改正缺点错误。语文教研中往往要引用前人、同代人的观点材料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些观点材料或作正证或作反证,因而难免有赞扬或批评之声。现在语文教研中的赞扬基本是中肯、名实相符的,但有些赞扬动辄“大师”“第一人”“开创者”,近于谄媚。当下的语文教研批评也基本是中肯、实事求是的,但有些批评成了“批判”,火药味太浓,恨不得把不同意见者一棍子打死,失去了学术争鸣的那份儒雅和温和。我这里要举一个非常好的赞扬和批评的例子,就是绍兴文理学院王松泉教授关于“语言派”和“文学派”之争的议论,他说:

“据我所知,有些被称为‘语言派’的,并非反对文学;有些被称为‘文学派’的,也未必否定语言。但若依据‘主要倾向’定要分为两派,那么,我既非‘语言派’ ‘工具论’,因为语文中除了语言因素还有文学艺术,除了工具运用还有个性理念;也不是‘文学派’ ‘人文论’,因为语文中除了文学形象还有逻辑思维,除了人文因素还有科学基础。照我看来,语言与文学、工具与人文,在‘语文’这一范畴中是可以互相弥补、辩证统一的。——从本义出发,从本质着眼,我主张‘语言派’和‘文学派’互相兼容,‘工具论’和‘人文论’辩证统一。究竟是什么派、什么论?一言以蔽之,我是‘语文派’,主张‘素养论’。”

你看这段话多么儒雅。赞扬起来那么雍容,批评起来又那么含蓄,而自己的观点也明确地表达出来。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语文教研的宽厚长者,他为我们在语文教研中处理赞扬与批判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八处理好成功与成名的关系

这涉及语文教研工作者的科研动机和人格问题。语文教研的动机与日的是什么?显然应该是促使教学高效、教育成功,而不是单纯的教研者自己的扬名。然而,现在的学术研究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一项研究三天两头就想出成果,而没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现在的学术研究很多不是顺其自然,瓜熟蒂落,而是定任务、下指标,涩瓜强扭。十年才能出的成果硬要一年出,焉能不导致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现在的科研论文众多,但作文者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有没有一篇足以服人的益世之作?现在的科研课题甚多,但科研工作者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有没有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项目(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无愧于“科研人”。如果相反,那么你就要反省,还要认罪,因为你不仅用科研来沽名钓誉,更可恶的是你浪费了老百姓用血汗换来的纳税钱。而现在真正的“学术大师”不能出现,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太“急功近利、追名逐利”。

这种不良研究风气固然和低俗的人格有关,但也跟功利的社会科研环境即“项目论英雄”(不是先看成果后论英雄)的科研政策有关。有项目就意味着有名利,这招致不管是有科研实力还是没有科研实力的人都对项目趋之若骛。而项目一旦到手,是真研究还是假研究可就由我了,至于项目鉴定终究是可以应付的。如果不信,请科研诸君观察一下自己单位的科研项目鉴定,可以说绝大多数是顺利通过的。但一些通过鉴定的成果是什么成果啊!科研管理者们如果能真正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我国科研中发生的一切,会发现“黑洞之大”,浪费之惊人。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人格高尚、胸襟阔大的真正的教研者应该取这样的态度:个人成名以自己促进教育成功为前提,如果教育不成功(或日自己的研究没有产生较大的实际的效绩),自己成名就应感到羞愧。因为你成名了,可你的实际价值在哪里呢?很显然,在学术界,包括语文教研界,这种“研究没有产生较大的实际价值”的名人是存在的。当然,他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其研究一定是有点价值的,但我取的标准是“较大的实际价值”,也即“能推动社会某些方面进步的价值”。这也许有些高调,但我想作为一种真正的成名标准,不妨高调些。至于用抄袭、剽窃、地位、权势等手段达到成名目的人,那不是“感到羞隗”而是可耻。这种人也是有的,像领导侵占下属研究成果,导师侵占研究生研究成果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我们尤其要注意“抄袭” “剽窃”这两种写作中的痼疾,也许不是为了成名,但在不经意间我们也许就成了“抄袭者”和“剽窃者”。规避的方法是:1)检查一下自己以前是否有抄袭和剽窃的行为或倾向;2)发誓改正自己的错误;3)在以后的写作中,细心谨慎,严格区分引用和抄袭、剽窃的界限。总之,在低层次上,我们远离抄袭、剽窃等不良习惯;在高层次上,我们要有一颗促进语文教育发展的拳拳之心(当然也迫切希望国家有净化学术研究的好的政策出台)。

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5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在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和学校的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中学物理学科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多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抓实常规教研,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我校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实效。现将2011—2012学第二学期中学物理学科进行的工作总结如下:/r/n

一、继续加强科组建设/r/n

今年科组评选专业技术考核优秀,我科组结合教研常规活动考勤和教学常规检查记录,让教师重点谈自己这个学年的教学教研教育的成绩和成果,评选结果符合预期。克服了不管是否认真参与科组教学教研工作,自我提出我要参加职称评定,请给我评优的机会的现象。我科组规定每个教师都有完成科组教研活动和常规教学规范的义务。每人每学期赋100分,科组活动考勤有旷课、迟到、早退的给扣不同的分值。教案每学期检查5次,分为开学初,一个月后,期中,三个月后,期末。工作手册,岗培计划和总结,作业等同样有坚持记录。这样着做法规范了科组教师教研活动和常规教学工作,评优的导向功能得以突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n

二、参加了2012年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专项活动/r/n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2012年物理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有效实施科学备考,使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抓早抓实,确保我校2012年高考和中考成绩不断提高,本学期我们物理学科毕业班教师各两次参加高考和中考备考工作专项研讨。主要有/r/n

1、第4、11周,组织高三的教师參加省、市组织的高考教研活动。/r/n

第6、12周,组织初三的教师參加省、市局组织的中考教研活动。/r/n

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活动,把握高考和中考的命题重点和方向,减小复习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r/n 2、2011年4月3日,初三备课组老师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对初三近三年的试卷进行自测,体会试题的难度。/r/n

三、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充分发挥规范教学的功效。/r/n

在加强高考和中考的备考研究的同时。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努力按要求完成各项常规教学工作,课前按时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完成必要的作业批改,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备课组要研讨备课的时效性,创新备课形式,诊断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薄弱环节,审视平时的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物理学科本学期:/r/n

在第2周,第6周,第11周,第16周,第22周对科组教案进行检查登记,第11周,第22周进行作业检查登记。/r/n

第3周进行期末物理试卷及质量分析会/r/n

第12周进行期中物理试卷及质量分析会/r/n

第22周,组织科组教师集体评卷。科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得到体现。/r/n

四、积极与科组教师交流学案学习经验,关注学校发展。/r/n

1、今年3月17日__22日,我与各科组长到杜朗口学校学习,回来后及时与科组教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有关资料,组织研讨。第16周还与科组做《学案案例》专题学习,让老师根据学习内容撰写一节《某课题学案》发表在物理博客上,共同交流。/r/n

2、第十三周,陈唯伟老师在科组内上学案汇报课,组织科组老师听课探讨。/r/n

3、第十四周,陈唯伟老师在校性调教周,再上学案公开课。科组和教研室一起进行探讨。要求听课教师积把听课评课感想发表在物理博客上。/r/n 4、3月6日,组织科组教师学习讨论学校制定的《各学科教学目标》,认识它的制定依据,明确教师的努力方向。不断改进教学质量。/r/n

五、常与备课组长进行交流,督促他们开展有效活动。/r/n

备课组长要制定本学期的备课组活动计划。活动最少有8次,活动要有记录,活动形式应机动灵活。活动内容应含有:第3、12周完成期末和期中试卷分析,最少一次对一个课题进行集体备课:关心备课组的每次活动内容和活动情况。特别提示备课组长,本学期重点是研讨学案教学,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为下学期做好准备和铺垫。活动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有中心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人有任务,每人要发言,并做好记录,按学校要求(每两周向教导处送一次考勤)送考勤及备课记录。/r/n

六、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专业活动/r/n

1、为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促进中考成绩提升,科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r/n

4月23日,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初三学生参加初中毕业物理实验技能考查。监考老师:陈唯伟、杜焕娃、张娟、黄凡桐/r/n

七、课题研究/r/n

八、问题与思考/r/n

1.部分老师不重视常规教学工作完成,自认为看一下课本就可以上课的现象还有。甚至不是写教案,而是教学过程而已。/r/n

2.听课本的内容不是专业课堂记录,应付现象明显。/r/n

3.备课组活动,常被跑题。/r/n

学校语文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6

为了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我校每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都很丰富:

1、年级组内互相听常态课,2、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并进行汇报展示,3、齐心协力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沙区的大赛课,4、教案实行教导主任督促、教研组长和各年级组组长定期查阅的检查方式,作业则以低、中、高年级段内互相查阅的方式进行检查。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依照学期初的教研计划稳步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期初进行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抓好教学、搞好教研,力求向扎实的常态课中要成绩,通过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快速成长。每位教师手中的《新课程标准》就是老师教授语文课程的大纲、依据,教师不能只一味地埋头教书,而要时时翻阅课标,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方式方法是否正确。

二,语文组进行集体备课和评课环节的展示,从一开始的定课、备课、磨课、评课,到今天的完整呈现,全体语文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展示活动。本学期,我校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坚持学习,积极进取,团结协作,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勤恳耕耘,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教改实验活动。分别对《月球之谜》等多篇课文进行了教学研究。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设计,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布置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论、研讨。再由任课教师反思后,改进教学设计,再执教、组内再听课、再评课,执教老师再改进再指教。一个流程下来,全组教师的教学均有提高。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我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生长。这堂课没有鲜明的闪光点,却处处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质:扎实,实在。以文本为载体,环节清晰。真正将识字、阅读、写字等语文目标落到实处。随后年级组其他老师分别从识字与阅读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的评课客观、用心,从专业的角度对本课进行了分析,使上课和听课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三,本学期教案检查四次,做到定时检查,及时整改,作业检查一次,做到谁检查谁负责,及时反馈,积极整改。在各年级组长、各位语文老师的支持与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检查工作。本次作业检查,要求和以往一样,各班将所有语文作业抱至实验室,采取一、二年级互查,三、四年级互查,五、六年级互查的方式进行。重点检查教师作业布置的项目、形式、数量,作业的批改及二次批改情况,学生作业是否规范,字迹是否工整。优点:

1、各位老师均能按照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作业布置。作业项目设计合理,体现在写字、练笔、积累、阅读紧密结合;布置内容紧扣课文,当天学习哪篇课文,就布置与之有关的抄写、听写及小练笔的作业,做到课上精学,课后巩固。

2、老师们均能做到布置次数与批改次数同步,及时做好二次批改。有的老师会在学生书写较好的地方贴上红花,盖上刻有各类图案及话语的印章,以示鼓励。有的老师会及时通过评语激励学生,如“今天的作业很整洁,希望你越写越好,加油!”“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会成为小小书法家,加油!”。这种形式的鼓励,大大提高了学生书写作业的积极性。

一、二年级的学生较小,对于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老师们会打字头,进行范写,让学生明确汉字的占格。

3、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字迹不工整,铅笔书写用完橡皮有很多橡皮屑,钢笔书写错误时清理不当,造成本子上有黑团,很不美观;有些学生本子内侧页面出现卷角,没有及时铺平。在检查的过程中,各年级的老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借鉴他人的好方法,改正自己的不足,大家都有所收获。教案是教学的前提,作业是教学的成果,两者都做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

每个忙忙碌碌的学期都给教师创造了进步的环境、上升的空间,作为一个年轻的教研组,我们的工作存在着许多缺乏,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不时完善,我们将会加倍努力、勤奋工作,使我们的教学教研工作日趋完美。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挑战新问题,才会取得成绩,唯有埋头苦干,才会看见蓝天。

市第56小学语文组

九年级化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 篇7

本学期即将过去,九年级化学组在校领导的引领、指导下,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化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了学校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教研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的理论学习,使化学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教研组,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们化学组全体教师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师友和谐互助”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常规方面

1.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2.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师友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备课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对于每一次考试都作出详细的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和补救。每次中差生辅导的进度、内容、时间、备课人都是有计划、有落实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加强作业管理。

全组教师尽量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组织完成各次“诊断”性考试的命题、阅卷工作,认真作好考试后的情况分析,根据成绩对教学作及时的调整,并拿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弥补。.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过手训练。

(二)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

1.坚持开展好教研组理论学习活动和备课活动。

本学期间每周一次教研组理论学习活动和备课活动,我们全体教师那学习得真是有滋有味。时而学习“新课标”;时而交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而讨论问题。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

2.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化学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了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

识分析指导教学工作,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3组织好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本学期按学校要求进行了组内听、评课活动,我们全体教师更是每天都有新的话题。一人讲课,其他几人跟着“出谋划策”,大家彼此交流,彼此借鉴。有时针对一个问题,我们会预先设计好几个教学方案,在实践中总结出最好的。一人讲完课,其他几人及时听课、评课。真实的说出自己的听课感受。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

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化学教学成绩名列同学科前茅,好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四 教研组今后的打算

初一历史教研组教研课工作总结 篇8

初一历史组共有4人,虽然人少,但却承担着初一年级共26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因而我们紧紧围绕和践行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初一历史组立足本职,重在平时,紧抓教研,抓好教研。历史课每小周二个课时,我们的教研时间定为每周一和周三,先由组长告知主备人提前三天备课,每周一由两主备人说课(一人一课),然后其余2人补充并共同讨论,最后由组长整理说课,理出本课的线索,强调重点和难点,补充课本上没有但却是中考标准内容考点的知识;周三时4人再次讨论上课当中所遇到和发现的问题,查缺补漏,再次提高。不仅如此,而且在坐班时规定,不准上网、玩手机和聊天,而提倡钻研教材和多提问题,形成了较好的小组教研风气。

自从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公开课以来,我们小组共有一轮1次即5次教研课。顺序依次为组长贾艳霞、王红生、李红霞、郭平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贾艳霞:第一次,讲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成功之处:备课充分,语言流畅,精神饱满,内容分析到位透彻,不足之处:讲得多,学生活动较少。王红生:讲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成功之处:课堂轻松,学生活动较多,知识点讲解较为全面,师生互动良好;不足之处:没有最后的小结,课堂结构不够全面。李红霞:讲课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21课“诸子百家”,成功之处:思路清晰,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师生互动良好;不足之处:有个别小知识讲得过多过全,因而显得重点不够突出,时间也显得紧张。郭平娇:七年级下册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成功之处:讲解条理,重难点突出,采用讲说练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不足之处:语言缺乏激情活力,因而气氛平淡。贾艳霞:第二次讲课内容为七年级下册第12课“明清两朝君主统治的加强”,成功之处:备课充分,讲课详细,故事性强,语言流畅有激情,能启发学生;不足之处,学生活动少,学生显得有些紧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分析4人的优点:贾艳霞,备课充分,讲课有激情,讲解全面而透彻;王红生,思路清晰,讲课简单,注重学生活动;李红霞,面带微笑显得和气,娓娓道来,内容全面;郭平娇,讲解条理,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全面。

通过这几次教研公开课的展示,每人都在众人面前亮了相,优缺点也有所显示,为此我们总结了一定的教研和教学经验与教训,有了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研水平,提高教研水平,努力做到:教师少说多启发,多发动学生,多启发、多让学生活动,进一步深化优化课堂,要求学生写笔记,给予学生记笔记以一定时间,上课不来虚的,多来实际有效的,重实效重结果,以更好地提高课堂及教学成绩,为初三年级的中考服务!

上一篇:恩施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一篇:客房前厅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