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库管理制度汇编(推荐5篇)
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
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急诊输血除外)
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病人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
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
3、血液从血站领取后必须及时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检查血液质量(如溶血等)等,并逐项填入登记本,分类放入血库专用冰箱。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发时做到耐心、仔细,做好各类检查和登记,杜绝事故发生。
5、接收血交叉配血标本时,双方进行逐项仔细核对,以及标签号是否与输血申请单相符,检查输血申请单上各项所需填写项目是否填写完整,相关手续按规章完成。如有不符即告送标本者按要求办理后方可收入。
6、血交叉标本量应足够做交叉配血试验。
7、收到标本后应置于规定地点,如遇急诊,应立即进行配血。
8、发血时凭配血报告单发血。血液从冰箱中取出,仔细检查血液质量(如有溶血、污染现象或有疑问应停发)。发血时应核对病人、献血员姓名、血型、血袋号、住院号、床号、用血量等,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血。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做好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3、准时上岗,整理工作室内的卫生。
4、检查冰箱的运行情况,记录温度,检查所用的配套试剂的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5、清洁仪器(主要为除尘),按卫生要求处理上日留下的标本及卫生用品并放于规定容哭内。
6、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做好当天输血准备工作。
7、工作内容:血型鉴定(正、反定型);Rh鉴定;配血、不完全抗体检测;标准红细胞悬液的配制。及时向用血科室发血,及时做好相关人员核对并签名。
8、急诊用血按有关规定优先配血。
9、中午下班前,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检查冰箱运行的情况并记录温度;检查试剂、卫生器械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10、整理工作台,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
11、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填写血液制品的领用单,交给指定人员到血站领血并及时入库;抗人球蛋白试验请交给领血同志及时送往采供血机构;处理遗留的工作。
12、进行常规工作。
13、准备次日术中输血的工作,将所需血液提早一夜完成,并储备于专用冰箱。
14、将交叉后原始标本放于专用冰箱内,需保存7天以上。
15、原则上应在完成当天的工作后下班,遇特殊情况与当日夜班协商交班。
16、下班前再次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整理所辖工作区的卫生;与夜班者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后准时下班。
1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8、及时将用血计划,报市(县)献血办,做好有关用血管理工作。
19、及时统计,分析临床各科的用血情况,按规定报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和医务科,并做好本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指导。
输血科(血库)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
1、到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制品,必须及时登记入库,登记时要详细记录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血制品名称、采血日期、制备日期、有效期及登记者的双签名。
2、配血、定型后的血液制品或直接输注的成份,必须逐项记录受、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配血时间、标本号、制品名称、检验者、核对者、取血者、取血时间以及检验收费等内容
3、输血科(血库)台帐统一记录登记本存放指定地方,并保存10年以上。
4、由临床科室反馈的输血反馈单必须登记在指定登记本上。
5、血库专用冰箱、水浴箱、低温冰箱的温度及运行状况24小时内各记录4次。
6、输血用器材必须详细登记试剂名称、批号,有产品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有效期等内容,并有批批检报告。
7、仪器维修、试剂进货、消耗等应有专门记录登记。
8、交叉配血后样本保存7天以上。
输血科(血库)血液贮存、运输制度
1、入库的全血、RBC悬液等红细胞制品温度控制在2~6℃,血小板振荡保存于20~24℃,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血浆在-20℃以下低温冰箱中保存;贮血冰箱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2、交叉管、备血管、血型鉴定管存放在冰箱中.并且保存7天以上。
3、交叉配血试剂、血型鉴定试剂存放在试剂冰箱中,严禁试剂与血液混存。
4、血液运输必须使用专用取血容器。领取血液制品时应核对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检查血液外观及血液有无异常现象,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血液。
5、血液在运输中保持合适的温度,不同血液成份最好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取血容器中。
6、血袋装入取血容器一定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冰冻成份在运输中避免剧烈振荡。
7、血液运到医院后要开箱逐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污损,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输血科(血库)血液发放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安全用血,保证医疗质量。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时,应仔细审查并核对血交叉标本。
3、认真核对献血员血袋的标签:字迹清楚,型号标志明显;血液质量:无溶血、无重度脂血、凝块。无冷凝用细菌生长现象。
4、遵守操作规程,血液正反定型、RH血型、盐水交叉、不完全抗体检测等四项试验缺一不可,并认真填写各项记录,发现问题时汇报上级医师。
5、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观察保存血的外观,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6、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A、标签破损,字迹不清。B、血袋有破裂、漏血。C、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D、血浆呈严重乳糜状或暗灰色。
E、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F、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G、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H、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7、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科(血库)查对及交接班制度
1、到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制品由当班人员负责核查,开箱逐一核对所领血液种类及数量,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以及标签是否污损、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可靠,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2、发血时,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查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库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等内容,床边核对患者姓名、确认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科(血库)均提前10分钟交接班,交接班时明确未完成的任务,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办理用血手续的,由血库当班人员负责查对催办。
6、血库入库登记本登记完毕,由工作人员查对并封存。
输血科(血库)输血告知制度
1、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根据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经治医生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
3、决定给患者输血前,由经治医生负责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经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于病历中保存。
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按照本市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通知患者家属办理用血相关手续。
6、对普诊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生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自体输血。
7、如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医生除向患者作好解释,还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8、输血完毕后的血袋,要求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保存24小时后焚烧处理。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一.血液报废审批制度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制度:
1.三方责任: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3.血液报废程序: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科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4.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4.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4.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4.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并待处理。6.报废血监控:输血科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检验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医务科。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检验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报告科领导、医务科。
(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
(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5)检验科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治疗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
(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处理后(必要时应及时)立即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
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血库。
2、检验科血库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估。
3、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 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血库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5、医务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6、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7、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8、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一、输血前的检查核对,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一项保障措施,科室全体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血液输用前的最后关口。
二、接到输血申请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包括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三、配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血型进行复检,确保袋内血液血型准确无误。
四、血浆融化过程中,必须严格对号,严防血浆标签贴错,造成错输异型血浆。
五、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操作过程,确保配血过程准确无误。
六、输血前必须检测血清学指标,包括乙肝各项指标、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等,确保在发生输血感染疾病时查找原因。
七、血液发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信息资料和血液信息资料,并与取血人员共同进行核对。
八、血液发出前,再次对血液质量进行核对,确保质量合格后方可发出。
九、出现异常情况的血液,不准输血到临床。
十、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血液,如出现冷凝集等,要对取血人员交代清楚,或直接通知临床注意输血温度、速度,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
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应根据医院护理部要求,建立有利于鉴别病人信息的一切措施。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使用条形码的,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不要在采血前贴上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使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的,应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同确认血标本的正确性。若患者不能签名时,则应说明理由,并请随同人员见证并签名。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推荐标签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以避免书写错误。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输血申请单。血标本须不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液),且要做到八不收: 8.1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8.2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8.3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8.4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防血标本被稀释);
8.5 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可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或者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8.6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8.7 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不收;
8.8 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献血者的血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的塑料管中获得。10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放入2~6℃冰箱至少保存1天。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根据血液贮存质量检测规范,做好各项记录。
二、输血科负责质控工作专职人员应每日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反生问题时应及时向输血科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有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本溪市中心血站联系:(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色
四、当血液保存期过期时应该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做好相关记录。
五、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后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
由于人类血液成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份,这使受血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为及时正确处置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制订本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概念: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情况。
二、分类:过敏性反应或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枸橼酸盐中毒;氨血症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肺微栓塞;输血后紫癜;含铁血黄素症;出血倾向;空气栓塞;低温反应;输血后静脉炎。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迟发反应、输血相关反应。即发反应(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反应(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输血相关反应:是指与输血有直接关系,含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反应。
三、输血相关性疾病: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弓形体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庚性肝炎病毒(HGV)朊病毒---新克雅氏病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
四、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患者输血时应先慢后快,输血过程前15分钟输注速度应缓慢,滴速不应超过5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置
(一)凡发生与患者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不良反应。
(二)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减慢或暂停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立即通知医师;
(三)医师应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医师判定为患者疾病引起的反应,可继续输血,但须密切观察。
2、轻微输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输血,但必须密切观察。
3、输血不良反应较重,应停止输血,积极对症治疗。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5、通知采供血机构,封存血袋;立即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为治疗抢救提供有利情况。
6、临床科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输血科,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还应通知医务科,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应通知输血科、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并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送输血科。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
六、输血不良反应调查
(一)轻微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负责;
(二)较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由患者收治科室负责;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由医务科负责。
(三)疑为细菌污染性不良反应的调查由感染管理科负责。
(四)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应积极配合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工作。
七、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做以下核对检查:
(一)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二)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三)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四)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五)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六)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七)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八、疑似输血传染疾病调查处理
(一)查阅当时输血前检测结果。
(二)具体见感染管理科相关制度。
九、输血不良反应评估
(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上报输血科并在病历中记录反应处理过程。
(二)输血科登记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以月为单位向医务科上报。
(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认真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作出正确的反应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并上报医务科。
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1、严格按科室制定的操作规程手册,做好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工作。
2、实验室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验记录,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检测记录,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做好实验数据的登记、保存、归档工作,遵守检验报告签署程序,认真执行拟稿、审核、签发、修改、存档程序。
4、遵守《实验室用电用水安全规定及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5、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着工作服,每周全面清洁实验室一次。
6、实验室试剂应按规定配制使用,试剂瓶应有标签,使用完毕放回原处。
7、污染物要经消毒、灭活后再冲洗和倒弃,使用完的器皿要及时清洗消毒,污染物和非污染物应区分开。
8、严格按按条件和规定,做好标本的保存、登记工作。
9、严格遵守《数据处理控制程序》,做好保密工作。
10、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及聊天。
11、非本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12、发现异常情况,应马上向有关领导报告。
输血科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制度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荡保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4次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输血科领血、发血管理制度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持取血证领取。
2.从输血科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领取。3.科室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液中有明显血凝块;
(3)血袋有破损、漏血;
(4)血浆呈乳糜状(暗灰色)或红色(溶血);
(5)血浆中有大量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有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色;
(8)过期或其它需要查证的情况。6.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7.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8.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天。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具供检查分析原因。
13、输血完毕,及时收回输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于24小时内由工勤人员签收并送回血库。
十四、如有输血反应,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血库保存。
输血前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
一、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二、“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②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
三、“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住院或门诊患者输血总量和次数的增加,血库人员的工作量也日渐增大。血液管理全过程中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否则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误差,由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1,2]。我院于2006年安装了血库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与之同时运行。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在享用其带来的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以促进血库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1 血库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及应用
(1)领血入库:血制品由血站取回后,首先要进行入库。入库界面含血制品条形码、血型、成份、规格、采血日期及失效日期。
(2)备血:含输血者的基本信息,如来源、血型、ID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申请医生等,也包括申请成份及规格。
(3)用血出库:可在备血目录中检索预定输血者,点击后该患者的录入信息即可导入。再需输入对应条形码号及交叉配血结果。
(4)血型检验:含输血者基本信息及血型复检。
(5)库存:指目前库内现有血制品,含血型、成份、入库日期、有效期、入库人、血制品条形码号等。
(6)出入明细:指血制品的操作路径。只要输入血制品条形码,就可检索到血制品的去处,包括库存、出库或报废。
(7)病人退血入库:若血制品已执行出库命令但血制品未离开血库,此时发现相关信息输入错误,在未计价的前提下,可在此菜单下执行退血入库命令,将该血制品条形码退入库存。
(8)磁盘读取入库:本院系统与当地中心血站网络不互联,不支持该功能。
(9)血袋回收:将发往临床的用毕血袋回收后统一进行消毒处理。
(10)用血计价及血型检验计价:可进行相应的检测费用收取。
(11)HIS计价查询:可查询该患者的所有检验费用。
(12)血袋取消入库:在执行入库操作时,因失误造成血制品信息输入错误,在已保存而未出库的前提下,可执行该命令。输入血制品条形码和入库日期,查询到该血制品后执行“取消入库”命令,该血制品条形码可从库存中消失。
(13)血袋报废申请:不合格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血制品通过此窗口进行血制品报废处理。在执行该操作时系统会要求输入报废理由。
(14)血袋报废审批:申请报废的血制品条形码在进一步确认后报废,报废的血制品将永久不再允许入库,以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15)统计:可根据血型进行期间出入库统计。也可进行患者用血明细统计。
(16)字典:可对病人管理、收费项目、成份、规格、交叉配血方法及结果、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相关检验结果等进行编辑。
2 血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体会
2.1 系统的优点
(1)作为LIS的一个分支,可与其实现资源共享,更为便捷地查到患者输血相容性检测的信息。
(2)在操作过程中,根据职责分工不同,设置了不同的操作权限[3,4,5]。工作人员授权级别明确,权限范围具体到对应操作,在有效降低越权操作可能性的同时,防止了误操作对系统的损害。
(3)针对不同的血制品规格,报告单的设置也不相同。如冷沉淀的发血报告单中就没有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而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发血报告单中就详细设置了配血方法和主次侧结果。可依据不同的血制品自动生成相应的报告单,较为方便。
(4)系统提供了操作记忆功能。对血制品的每一步操作都能查询到,实现了操作的可追溯性。
2.2 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部分城市的中心血站和用血单位的工作电脑都外接互联网,血站将血制品信息上传,用血单位在扫描条形码时即可获得该血制品的相关信息,较为方便。但由于我院是部队医院,按照有关规定院内工作电脑禁止外接互联网,所以需要手工输入所有信息,容易造成人为误差[6,7]。若该管理系统升级后能与地方血站管理系统兼容,在扫描条形码时能导入相关信息就会杜绝此类差错的出现。
(2)系统应设置血液预警模块。对于入库超过一定时间(各单位可根据血制品周转情况自行设置)的血制品应提供警示标志。因为血制品在入库时多为手工输入信息,若人为输入错误,在出库复核时就会被发现。为使血制品正常出库,必须重新入库。若原错误信息不被及时清除,时间久了会形成“垃圾信息”,混淆工作人员对库存血量的判断。所以应对超过设定时间未出库的血制品发出预警,避免某一血制品长时间滞留库内。血液预警是对输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保证[8,9,10],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调整血液储备。
(3)查询病人用血明细时,只可检索病人姓名,不支持ID号。对于重名的病人容易判断失误造成差错甚至事故。所以检索词段中应支持ID号检索。
(4)系统应设置试剂管理模块。包括各种试剂和实验项目、生产厂家、试剂批号、失效期、启用时间、启用者等信息。如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系统应发出预警信号,同时相关实验应自行封闭。
(5)系统应设置输血反应模块。用于记录患者输血反应及其相关信息,便于日后查询,并附带输血反应统计。
(6)系统应设置自身输血模块。医疗机关发布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提出推广自体血回输等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所以在血库管理系统中应增设自体血采集及自体血回输模块,以适应临床需要。
血库是医院的重要基层单位,数据信息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血库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基本具备了工作过程清晰,能够有效降低人为误差,从而保证血库作为医院临床输血工作重要环节的安全性。作为血库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处处留心,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与软件编辑人员的交流,提高软件的实用性能,进一步实现血库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共同促进输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伟星.医院血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52-53.
[2]李子民.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3):77-78.
[3]饶美英.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0,(S1):69.
[4]董晓峰,吕毅,王艳,等.医院血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J].卫生管理,2006,27(9):113.
[5]冯骞,谭壮华,吴忠旺.医院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的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9):5990.
[6]李泰环,冯威.基于B/S模式的血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821-823.
[7]秦立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269-270.
[8]梁文飚,唐荣才,栾建凤,等.血液预警与输血链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4.
[9]林琼琳,郑全荣,徐晶心,等.医院输血科加强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11,(3):249-250.
1、统一计划从中心血站领取血液的数量、品种和规格。
2、宣传和指导临床使用成分血,执行临床输血有关规定。
3、定时观察冰箱温度并做好记录,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将存血移置备用冰箱内,或立即报告血应负责人员及时处理。
4、每个冰箱应有登记牌记清冰箱内每袋血的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和存放位置。A、B、O、AB各型血应分开存放,血袋排列应按采血日期先后由前向后排放。每日应有交接班记录交清当日进血量、用血量及储血量。库血储存不得超过规定日期。
5、储血期间禁止开袋,已开袋的血液或血浆应立即输用,已输用过的剩余血液或血浆禁止输用。
6、输血须经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决定,由医师或护士填写输血单,连同病人的血液标本送交输血科作血型交叉配合试验。标本试管应贴上标签,写明病人姓名和病床号,须查对无误。
7、发放血液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共同进行查封,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袋签无污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或污染情况,并与受血者的血液作配合试验无配合禁忌。
8、在病人输血前,负责输血的医师或护士必须再认真查对无误后才能进行输血,并保留部分袋内血液,以备必要时(输血反应)检查。
9、血液出库后原则上不可退还。如出库时间甚短(半小时以内),血液未经开动或做其他处理(如加温、摇动),经输血科医师鉴定同意,方可考虑重新储存。
10、主治医治、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反应须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与输血科、血库取得联系,查明致反应原因。
检验科生化室制度
1、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前打扫干净工作台、地面,并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两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二次。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到指定的地点,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用过的非一次性物品,用500mg/L有效氯浸泡后,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
2、每天收验标本时要核对科别、姓名、性别、标本号、标本数量、质量。
3、每天有专人负责生化分析仪的开机、调试、检测、保养、维护、关机等工作,发现仪器有问题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
4、准备好仪器所用的试剂,及时更换,确保检验质量。
5、审核检验结果,对有疑问的结果要复查,同时及时检查仪器、试剂、标准、质控、标本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6、每天记录仪器的使用情况。
7、做好室内、室间生化质控,每天记录室内质控结果,画好室内质控图,并定期分析质控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时记录处理意见。
医院检验科免疫室工作制度
1、保持免疫室内卫生,每天上、下班前打扫干净所用工作台、地面,并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两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二次。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到指定的地点,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用过的非一次性物品
1、保持免疫室内卫生,每天上、下班前打扫干净所用工作台、地面,并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两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二次。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到指定的地点,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用过的非一次性物品,用500mg/L有效氯液浸泡后,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
2、免疫实验标本放置超过三天的要及时分离,冰冻保存。
3、审核检验结果,对有疑问的结果要复查,同时及时检查仪器、试剂、标准、质控、标本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4、做好室内、室间免疫质控,定期分析质控结果。
5、做好乙肝、丙肝、梅毒试剂的使用登记,记录试剂名称、生产单位、卫生许可文号、批号、失效期。
6、化验单消毒后发出。登记检验结果,统计工作量。
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工作制度
1、保持细菌室内卫生,每天上、下班前打扫干净所用工作台、地面,并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两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二次。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到指定的地点,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用过的非一次性物品,1、保持细菌室内卫生,每天上、下班前打扫干净所用工作台、地面,并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两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二次。将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到指定的地点,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用过的非一次性物品,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后,再由卫生工人负责处理。
2、每天工作前将用过的物品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一次,擦净备用。并准备好当天所用的物品。
3、每天工作前后对无菌间先用100mg/L有效氯空气消毒一次,再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进出无菌间要更换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所换衣服、口罩、帽子要高压灭菌。
4、负责细菌培养、鉴定、药敏、院感、涂片检菌及各种培养基制备及无菌管制备等工作。
5、每天检查工作所用的试剂、培养基、无菌管等物品,防止缺少影响工作。
6、细菌培养、药敏实验要及时,特别是血培养要当日进行。
7、审核检验结果,对有疑问的结果要复查,同时及时维护仪器,检查试剂、标准、质控、标本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8、按照要求做好室内、室间细菌质控,定期分析质控结果。
患者抽血前注意事项
患者状态是影响检验结果的内在的生物因素,包括固定的和可变的因素两个方面。
固定的因素 如年龄、性别、民族等等。可变的因素 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等为外源性的因素。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情绪:有研究指出,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升高
运动:可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升高;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
劳累或受冷、热空气刺激,往往可见白细胞的增高。昼夜生理变化:血钾日均值的变化范围5-10%;血红蛋白8-15%.体位:体位从立位到卧位时Hb下降4%;Hct下降6%;K+下降1%;ALT下降7%;AST下降9%;ALP下降9%;TG下降6%;T4下降11%.饮食(含饮料、抽烟):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中TG增高50%、血糖(GLU)增高15%;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可引起GLU增高;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引起BUN及UA的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TG的大幅度增高。
餐后采集的血液样本,其血清常出现乳糜状,可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
饮料如咖啡可使AMY、AST、ALT、ALP、TSH(促甲状腺激素)、GLU等升高
酒可使GLU降低,使TG、GGT、HDL-CHO升高 抽烟可使血小板压积、癌胚抗原升高
由于人们饮食的多样化,消化、吸收及代谢等的生理功能又各不相同,因此控制这一因素的唯一办法是空腹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标本。通常是早晨空腹采血,但空腹并非时间越长越好,空腹一般指进食后12小时,空腹时间越长,患者处于饥饿时间过久,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
药物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药物众多,每种药物对每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中药方面知道的更少。有些药物可引起一时性的WBC、PLT的减少、ALT的增高或其他检验结果的异常。停药后一段时间,一般可恢复正常。
抽血化验注意事项
抽血化验是看病时常常遇到的一项检查,医生要求病人抽血做各种血液指标的化验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合理用药。那么,抽血化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要向医生问清所开的化验申请单抽血时要注意些什么。不同的化验项目有着不同的要求,少数急诊化验项目如血常规、电介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淀粉酶等因病情急需可随时进行静脉抽血化验。而大多数的生化、免疫、放射免疫化验项目如肝功能、肾功能、两对半、抗“O”、类风湿因子、肿瘤系列抗原、激素类测定、艾滋病抗体等原则上要求早晨空腹抽血或禁食6小时以上抽血。血脂分析、血糖、血沉、血液粘滞度等化验项目由于易受饮食影响,一定要空腹抽血,特别是血脂分析,由于进食后可出现乳糜微粒血症,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故要求禁食12小时以上抽血。许多药物可以影响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所以每天要服药的病人更要问清抽血前是否可以停药化验。
抽血前的晚上应睡眠充足,早晨不宜做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同样可使各种血液指标浓度发生改变,影响测定结果。空腹时有胃部不适者可少量地喝些白开水,但切勿饮用牛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兴奋试验的要带好葡萄糖粉。早晨可提前10分钟到医院抽血中心或门诊化验室,使自己身心调整到平稳状态再抽血为好。抽血时应将化验申请单全部交给医生,以免漏检。秋冬季衣服穿着较多,必须脱去外衣和厚毛衣,以免衣袖过紧造成抽血后难止血。抽血时要与医生配合,特别是儿童抽血时家长要协助医生固定好儿童的手臂。抽血握拳的同时,身体要放松,为消除紧张可与旁人说说话以分散注意力。
抽血后,要用消毒棉球紧压穿刺部位3—5分钟止血,同时放松上捋的衣袖。切勿揉搓穿刺部位,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出现“青紫”。止血后也不要触摸穿刺点,以免感染。偶尔有人因空腹、休息不好、精神紧张等因素抽血后山现“晕针”现象:头昏、脸色苍白、全身乏力、呼吸困难。此时要立即向医生求助,同时自己可平躺在候诊椅上,松开腰带,进行深呼吸,在医生的帮助下几分钟后便可得到缓解。有“晕针”史的人下次抽血时可带些糖果、巧克力等,抽完血后立即含服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最后要向医生问清取化验报告单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得到及时诊治。
医院检验科临检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上、下班前打扫干净所用工作台、采血窗口,并用250mg/L有效氯消毒两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2、采血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巾一带一消毒,采血针必须使用一次性的。
3、工作中要态度和蔼,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
4、工作要认真负责,树立严格的科学态度,严格执行操作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及时准确。
5、检验要及时,结果要准确,尽量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
6、搞好室内卫生,每天上下班前做到地面清、桌面清、标本清。
7、各种废物处理,严格按消毒隔离制度要求进行。
施秉县人民医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的管理,保障广大参保职工的特殊病门诊医疗需求,根据《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对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扩大特殊病门诊病种范围:在原冠心病、高血压三期、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肝硬化、肾透析、肾移植术后等八种病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参保人员的患病情况,将帕金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三种疾病纳入特殊病门诊范围。
二、调整特殊病鉴定办法。参保人员患有上述十一个病种之一需门诊治疗的,由本人填写《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申请表》,并附近期相关病历和医学检查报告,报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符合条件发放《特殊病门诊医疗卡》,申请人取得《特殊病门诊医疗卡》后的次月开始享受特殊病门诊待遇。
三、享受门诊特殊病医疗的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内只可就近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因特殊病的病情恶化需住院治疗的,住院当月或次月不享受特殊病门诊待遇。
四、享受门诊特殊病医疗的参保人员在门诊治疗所发生的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用药目录及诊疗项目》的费用纳入特殊病门诊统筹支付范围。
施秉县人民医院住院病历管理制度
一、住院病人出院后,各科质控组必须对病历进行质控检查,并由检查者签名以示负责,然后在病人出院2天内上交到质控科。
二、质控科收到各科病历后应有接收手续,并在收到病历后5天内提出质控意见并签名以示负责,如不符合质控要求的应在2天内返还科室修改完善。
三、经质控科检查认为可归档的病历,质控科应在每月5号前交到病历案室归档统一保管。
四、病案室收到质控科交来病历后应有接收手续,归档后按“病案管理细则”进行管理。
医保科工作职责
1、在院长、主管院长领导下,对全院住院医保病人管理。
2、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区医保中心医疗保险管理政策、文件和规定。
3、负责对住院医保病人费用、大型检查、治疗、药品、材料的审批使用。
4、负责办理医保病人入出院手续及医保业务,负责对住院医保病人的转院、转科审查。
5、及时将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结算相关资料送医保中心审核,拨付医保病人医疗款。
6、协助人事科、财务科做好本院职工医保参保征缴工作。
7、完成医院交给的指令性任务。
施秉县人民医院处方管理制度
1、执业医师、助理医师处方权由科主任提出,由医务科批准,将本人签字或印模留样于药剂科备查。
2、药剂科无权修改处方,处方有错或不合规定,应通知医师自己修改。凡处方不合规定的药剂科有权拒绝发药。
3、有关毒、麻、限制药品的处方,应遵照毒、麻、限制药品的规定和管理办理。
4、一般处方以7日量为限,急诊处方一般不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5、处方要用钢笔或毛笔书写,项目齐全,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涂改医师必须在涂改处签字,一般用中文或英文书写。
6、处方上数量、剂量单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或国际通用单位书写。
7、药品及制剂名称、使用剂量,应以中国药典及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为准,不准用缩写或其它代号。如治疗确需超过剂量,医师必须在剂量旁重签名方可调配。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8、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戒毒药品处方保留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年,到期登记后由主管副院长批准销毁。
9、医师不准为自己本人及其家属开处方,如有违者,药剂科拒绝调配。
10、医师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出现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严重者应报告院长和有关部门查处。
11、门诊医师不开住院病员的住院处方,若属会诊,应记入医嘱和作会诊记录。
12、药师、医师均需签全名。
施秉县人民医院职工医疗保险补充规定 根据施卫发(2010)28号《关于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经院务会议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补充规定:
一、凡因公受伤、打工受伤、交通肇事、医疗事故、违反操作规程所致意外、打架斗殴、犯罪行为、酗酒闹事、他杀、他伤、吸毒、服毒、自杀、自残、犯罪、性病等患者,不得按职工医疗保险病人办理相关手续,违者承担患者的所有住院费用,并扣发当月劳务费,视情节再作相应的处理。
二、暂不能确定受伤原因的意外伤害的职工医疗保险患者,必须认真填写《意外伤害调查表》,对发现有伪造证件、冒名就医的,必须在患者住院24小时内向县医保局报告,协助县医保局进行调查核实,违者扣发当月的劳务费。
三、对意外伤害住院的患者,出具的疾病诊断书和病历,必须写明致伤(病)的详细原因,对书写不明或故意隐瞒事实不作书写的,导致患者弄虚作假报销医药费用的,由住院医师负责承担报销费用,并扣发当月劳务费。
四、对接诊受伤原因不明的、伤情较重的外伤医疗保险患者,不按规定的时间向医保局报告或未填报《意外伤害调查表》,影响及时调查伤情原因,造成不符合“职工医疗保险补偿政策”规定的医药费用已经垫付,其费用由住院医师承担。
五、不得提供虚假医疗文书和报销凭证,一经查实所产生的虚报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同时视情节轻重,由县医保局责令暂停责任人员三个月至全年的相关处方权。
财务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院的财务工作,教育本科为医疗第一线服务的思想,保证医疗任务完成。
2、贯彻有关财务会计的法令、制度和指示,遵守国家财经纪律。
3、根据事业计划和按照规定的统一收费标准,合理组织收入,根据医院特点,业务需要和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节约行政开支,监督预算资金正确支用。
4、根据事业计划,正确、及时的编制和季度(或月份)的财务计划,办理会计业务,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期限报送会计期报和年报。
5、按时清理债权和债务,防止拖欠,严格控制呆帐。
6、保证现金等国家财产的安全,进行经常的监督和必要的检查,并经常清查库存,克服浪费和物资积压,以防不良现象的发生。
7、负责医院的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人员工作职责
一、认真执行《会计法》,正确贯彻执行各项财经政策、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财会人员要以身作责,奉公守法。
二、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即:
1、敬业爱岗;
2、熟悉法规;
3、依法办事;
4、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
6、保守秘密。
三、依法建账,不弄虚作假,合理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定期作好会计核算工作。
四、正确及时编制财务预算,办理会计业务,按时报送会计报表,并做好全年资料归档等。
五、凡对外采购、开支等一切会计事项,均应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如发票、账单、收据等),须由经手人、主管负责人、领导签字后方能以据实报销。因公出差借款,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出差返回后,不超过一周时间内及时办理结账报销手续。
六、会计人员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制止拖欠,减少呆帐。
七、财务部门应配合有关科室,定期对财产物资、药品等进行经常性核查、监督,及时清查库存,防止浪费和积压。
八、支付实行收支两条线,做到日清月结,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的核定限额。
出纳人员工作职责
一、必须建立健全现金日记账,逐笔记载现金收付。出纳人员应于每日业务终了前结清账目,核对账目,核对账面库存和实际库存相符后,按记账凭证顺序当日交审核人员。
二、支付现金,可以从现金库存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支付(即坐支)。
三、根据每天的需要从银行支取现金。外出人员办事应尽量支票结算,少带现金,以保证安全。每日业务终了前的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定额。法定节假日放假期间尽量少留或不留现金。
四、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五、不准用“白条”顶替现金;不准谎报用途套用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不准保留账外公款(即小金库);不准私人借支公款;不准利用账号替其它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如有违犯,按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负责组织公司经济责任制方案的制定及经济指标考核工作。
●负责提供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的主要财务指标,每月进行对标分析。
●负责组织公司编报各种产品日常效益测算。
●负责组织公司编报资金周计划、月计划及月计划执行情况。
投融资管理 ●按预算做好全年投融资计划。
●组织协调各商业银行和与非金融机构贷款,确保公司资金安全供应。
●负责到期贷款还本付息计划工作。
●负责资金平衡计划工作。
●负责向各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提供评级授信和贷款资料报送工作。
价格与成本费用管理 ●组织公司制定成本核算规程、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制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公司编制产品成本计划和短期预测。
●负责组织公司做好公司费用指标的管理与考核工作。
●负责组织编制月、季、成本异动分析报告。
●负责公司成本费用考核工作,指导公司开展车间班组成本核算。
●监督关联交易价格,规范公司与合资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价格。
税务与关联交易管理 ●负责组织公司对税法规定的贯彻落实及税收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负责组织公司进行税收筹划,提出合理的纳税方案,督办公司减免税业务。
●负责定期组织公司的税收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
●配合稽查、审计、税务等部门以及上级公司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监督公司关联交易协议的签订,降低关联交易引发的税务风险。
资产股权管理 ●制订并规范资产的购置、使用、调拨、损毁、报废、处置等相关的制度、流程。
●对公司所辖资产的使用及维护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定期组织公司资产盘点,编制资产盘点报告。
●制订并规范股权管理等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流程。
●负责公司股权的管理,动态跟进下属公司股权结构。
●参与、监督公司股权收购、转让、重组、清算等事项。
财务绩效管理 ●负责财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司及公司关键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负责制定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负责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负责财务人员培训工作。
项目成本管理 ●负责建立、完善、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
●负责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审计对项目完工进度、项目决算进行审核。
●负责对合同付款及投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与跟踪,及时反映在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
●参与及监督项目的招投标审核工作。
●参与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核,组织项目竣工决算工作、协调开展决算审计。
●负责建立非生产性支出超预算预警机制,对预算外重大非生产性支出的合理性进行监督与审核。
第二部分 部门工作职责 第三部分 财务管理制度 目 录 一、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二、资产管理制度 三、会计核算规范管理制度、四、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五、货币资金管理办法 六、票据及财务印鉴管理办法 七、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办法 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规范费用报销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有效利用和控制资金,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差旅费、车辆使用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通讯费、办公费、报销单据粘贴规范、个人借款、备用金借款的具体管理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本公司。
第二章 差旅费报销管理 一、差旅费定义 差旅费是指员工因工作需要,受企业派遣前往异地洽谈业务、开发市场、协调处理企业事务、开会、学习等活动发生的费用。
二、差旅费范围 差旅费包括城际交通费、住宿费、出差地市内交通费、伙食补助和通讯补助。
三、出差申请单(一)员工报销差旅费必须附经审批通过的《出差申请表》。
(二)出差人员超标乘坐交通工具,需在《出差申请表》中得到领导事先审批。如未在《出差申请表》中填写或信息不完整的,则需另外提交《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申请表》。
四、差旅费标准(一)出差住宿费及出差补助报销标准 1、国内地区(金额单位:人民币元)人员报销层级 北上广深 一类地区 二类地区 三类地区 住宿费 补助 住宿费 补助 住宿费 补助 住宿费 补助 中高层 800 200 500 200 350 180 300 160 中层及以下 600 180 400 180 300 160 260 140 注:层级由公司人力行政部负责认定。
2、国内地区分类:
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
一类地区:直辖市、经济发达城市。包括天津、重庆、厦门、大连、烟台、青岛、宁波、温州、福州、杭州、西安、济南、长春、太原、南京、西藏地区;
二类地区:各省省会或其他类似于省会的地区及包头、唐山、苏州和常州。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康巴什新区、独贵塔拉镇(含七星湖)视同二类地区;
三类地区:其他地级市(或等同于地级市)、旗(县)及以下地区。如内蒙古的临河、集宁、乌海、赤峰、通辽;
杭锦旗、鄂前旗、库伦、达拉特旗等。
3、境外地区(金额单位:人民币元)项目 一类地区 二类地区 三类地区 住宿费 补助 住宿费 补助 住宿费 补助 中高层 2000 800 1500 500 1000 300 中层及以下 1500 500 1200 300 800 200 4、境外地区分类:
一类地区: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法国、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比利时、瑞士、西班牙、英国、希腊、美国;
二类地区:韩国、马尔代夫、伊拉克、也门、阿曼、以色列、巴勒斯坦、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泰国、新加坡、黎巴嫩、土耳其、卡塔尔、香港、澳门、台湾、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波黑、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
三类地区:除一、二类国家(地区)以外的。
凡上述没有涉及到的国家,参照同地区同等经济消费水平国家标准执行。
5、报销职务层级 5.1差旅费报销的员工职务层级仅作为差旅报销时使用;
5.2差旅费报销的员工职务层级划分按公司人力行政部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层级 包含范围 备注 高层 中高层 中层及以下 6、交通工具乘坐标准 序号 职 级 可搭乘交通工具 1 高管 国际航班商务舱、国内航班经济舱、高铁商务座、动车一等座、火车软卧、轮船一等舱 2 中高管 国际国内航班经济舱、高铁一等座、动车一等座、火车软卧、轮船二等舱 3 中层及以下 高铁二等座、动车一等座、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长途汽车 6.1出差人员可在职级类别允许搭乘的交通工具范围内自行选择交通工具,票价实报实销;
6.2出差人员购票时正常支付的订票手续费用,因企业原因退票或改签费,凭正规发票实报实销;
报销退票或改签费,需附经分管领导审批同意的退改签说明;
6.3公务乘机可随机票报销一份人身意外保险费;
6.4企业董事长、总裁的随从人员可参照同行领导层级乘坐交通工具,票价实报实销;
6.5聘请外部专家、顾问、演员和记者等人员搭乘航班出差的,由相关人员发起《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申请表》,审批后方可报销;
6.6出差人员乘坐火车时,购买列车餐车茶座的费用不纳入车船费报销;
6.7出差往返火车站、机场等发生的交通费可入车船费据实报销;
7、员工外出参加会议期间的差旅费报销 7.1由会议主办单位统一安排食宿的,企业不予报销住宿费,每天支付50元的出差补助;
7.2未安排食宿的,按本制度中差旅报销标准报销;
8、员工外出实习、参加非学历培训和进修期间差旅费报销 8.1外出培训人员由培训单位解决食宿的,不予报销住宿及出差补助,仅报销出发地至目的地的往返路途费用;
8.2培训单位不解决食宿的,按本制度中差旅报销标准报销;
9、长期驻外人员差旅报销,不按本制度执行;
10、司机及其他人员差旅费报销 10.1公务车司机出车发生的过路费、过桥费、停车费及燃油费凭票按车辆使用费报销,住宿费按标准报销差旅费;
10.2工伤员工外出看病的,可视同为出差报销差旅费,住院期间不予报销住宿费。补助按照企业差旅费标准的70%发放;
随行护理人员按照其日收入*护理期限*护理人数支付(由护理人员所在单位出具其收入证明,由工伤医疗机构出具医嘱证明或诊断书确定护理时间和护理人数);
内部派出协调人员按照差旅费标准报支费用;
11、员工报销差旅费发票规范 员工报销差旅费时必须提供出差期间目的地真实、有效的住宿费、餐费等发票;
12、境外差旅报销规定 12.1需附境外消费清单;
12.2报销凭证须附中文说明,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
12.3因国际差旅目的地使用货币不同,出差人员按使用的外币与业务实际发生期间的人民币汇率计算各项标准。
13、差旅费报销时效要求 13.1出差人员必须在出差结束、回到企业后的第二个工作日起两周内报销发生的差旅费(节假日顺延);
13.2发票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如超过360天抵扣期的,相关税费由出差人承担。
14、长期外派至项目所在地,不适用本制度。
第三章 车辆使用费报销管理 一、车辆使用费定义 车辆使用费是指公务用车产生的油费、通行费、停车费和车辆保险费等。
二、车辆使用费范围 车辆使用费包括企业公务车辆出车费,私车公用的车辆费。
三、车辆使用费报销管理(一)公务车车辆使用费报销管理 1、企业公务车包括所有权为企业的车辆及长期租赁的车辆;
2、企业公务车使用,需先申请后报销;
车辆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用车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
3、企业签订合同租用的车辆,企业承担的租赁费列入租赁费报支。
(二)私车公用车辆使用费报销管理 1、使用私车办理企业事宜,报销车辆使用费时按公务车车辆使用费报销规定执行;
2、私车公用统一按1.3元/公里的燃油标准进行报销;
第四章 交通费报销管理 一、交通费定义 交通费是指员工因公外出且在企业驻地市内发生的公共交通工具费、出租车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
二、交通费报销范围 交通费报销范围包括市内交通费、包干车辆费、公务车运行费、临时租用车费。
三、交通费报销管理(一)市内交通费报销管理 1、市内交通费包括:企业驻地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费用;
2、市内交通费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报销人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车票实报实销,无需发起用车申请,在预算标准内进行报销,超支不补。
(二)包干车辆费报销管理 1、包干车辆费是指高管、中高管及其他有单独交通费预算的车辆费;
2、包干车辆费实行预算制度,报销人需凭发票报销,无需发起用车申请,在预算标准内进行报销,超支不补。
(三)公务车运行费 1、公务车运行费包括油费、固定停车费、维修保养、保险费;
2、公务车辆加油实行一车一卡(加油卡),加油卡充值统一由车辆管理员负责。油费报销时发起“业务申请-通用费用直接报销单” 列入交通费报支,在预算标准内进行报销,超支不补。油费报销时需附公务车出车记录表;
3、公务车所在办公地固定停车费,由车辆管理员负责,在预算标准内进行报销,超支不补;
4、公务车辆维修保养、保险费,由司机负责,在预算标准内进行报销,超支不补。
(四)临时租用车费 企业组织活动,临时租用车辆的费用按双方签定的合同约定金额进行据实报销,在预算标准内进行报销,超支不补。
第五章 业务招待费报销管理 一、业务招待费定义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应酬费用。
二、业务招待费报销范围 业务招待费报销包括企业自有食堂招待、外部招待两种形式。
三、业务招待费报销管理(一)自有食堂招待业务招待费报销管理 1、企业自有职工食堂,发生招待时一般由职工食堂安排,费用统一由食堂管理人员报支。接待申请人按企业规定填写公务派餐单。具体流程由企业自行设定;
2、企业自有职工食堂,但因特殊原因在食堂外安排招待的,报销业务招待费时,仍需要按照统一规定填写公务派餐单,实行一餐一单;
3、上述方式接待,在报销时需附经审批的公务派餐单、用餐明细清单及正规发票。派餐单是否符合要求由企业业务财务自行判定。
(二)外部招待报销管理 无职工食堂的企业员工报销业务招待费,不需填写公务派餐单,根据实际业务发生情况在预算范围内凭正规发票据实报销,实行总额控制。
(三)业务招待费发票要求 业务费发票出具地、日期须和招待地、招待日期相一致,不能交叉使用。
第六章 通讯费报销管理 一、通讯费定义 通讯费是指因工作需要而产生的固定电话费(含网络)、手机通讯费等。
二、通讯费报销范围 通讯费包括固定电话费(含网络)和手机费。
三、通讯费报销管理(一)固定电话费 固定电话费(含网络)由各企业在核定的预算标准内据实报销,按部门分摊核算。
(二)手机通讯费 手机通讯费由各企业按制度核定标准按月纳入职工工资进行发放,不按报销方式发放。
第七章 办公费报销管理 一、办公费定义 办公费是指因工作需要购买的办公文具、纸张印刷品、报纸杂志费、图书资料费、邮寄费等。
二、办公费报销范围 办公费包括办公用品、文印费、邮寄费、资料费、办公耗材等。
三、办公费报销管理(一)办公费用按预算核定的标准逐月分解报销,一个预算内可以累计使用。报销办公用品时须附从开票系统打印出具的销货清单并加盖销售单位发票专用章,否则不予报销。
(二)企业可安排统一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办公用品进行统一采购,开具一张发票,报销时分摊到各部门。报销时除附发票和加盖销货单位发票专用章的办公明细清单外,还需附费用分摊清单。
(三)构成固定资产的办公及采购支出,按资产购置程序完成报销。
第八章 报销单据粘贴规范管理 一、报销单据粘贴规范管理 员工有义务在系统中及时提交费用报销单据,同时提交真实有效票据。当年发生的费用必须于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报销。对偏离事项酌情处罚。
(一)单据粘贴规范 1、所有发票全部分类粘贴至A4纸上。为提倡节能环保,尽量利用已使用过一面的A4纸(不含机密信息),实物票据粘贴在未使用的一面上,不可双面粘贴;
2、除差旅、用车、交通费报销单外,其余所有单据发票必须平铺粘贴在A4纸上,不能重叠或折叠;
所有原始单据粘贴不能超出A4纸边缘,应在横向A4纸左侧2公分处开始粘贴,空出装订区域;
单据四周必须粘贴严实,不留空隙;
3、所有单据须按报销业务和项目(系统上报账单上的项目,如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分类整理并按照每类单据的时间先后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粘贴在A4纸上;
4、如差旅费:
4.1需先粘贴车船费票据,再粘贴住宿费票据,后粘贴补助票据;
4.2如多地出差,可按出差地先后顺序粘贴,先粘贴A地车船费票据、A地住宿费票据、A地补助票据。再逐一粘贴B地车船费票据、B地住宿费票据、B地补助票据等(注:火车票需单张平铺四周全部固定粘贴于A4纸,勿重叠粘贴,否则极易脱落);
5、如车辆使用费和交通费 5.1车辆使用费需先粘贴燃油费票据,再粘贴过路过桥费票据,后粘贴停车费票据及其他票据;
5.2交通费需先粘贴打车票,再粘贴公交充值票等。各类票据必须分类粘贴,更加便于审核,提高审核效率;
6、增值税认证发票抵扣联不用粘贴 6.1不可抵扣的业务除外,不可抵扣的业务包括职工福利费等;
6.2小规模纳税企业无法进行抵扣的除外,需交于企业业务财务处进行认证抵扣;
7、无需扫描上传报销的原始单据,如差旅费、车辆使用费和交通费报销,可重叠粘贴。但必须确保单据至上而下、从左至右,均匀排列粘贴在A4纸上,不可将票据集中粘贴在A4纸中间或一边,以免造成中间厚四周薄或一边 厚其他地方薄的情况,以至影响档案装订。每张发票必须直接粘贴在A4纸上,不能粘贴在另外的发票上。所有单据确保粘贴牢固,避免传递过程中脱落;
8、所有原始单据粘贴完毕后,将每一份报销单对应的所有票据及支持附件按照报账系统上的报账项目进行顺序整理,再将从报账系统打印的报销单封面粘贴至对应报销单据最上面。每份单据不要用订书钉装订,也不要用回形针,以免传递过程中单据的丢失。
第九章 员工个人借款管理 一、员工个人借款定义 员工个人借款是指员工因公临时性借款,主要用于零星、紧急或专项用途的费用开支。
二、员工个人借款管理(一)员工借款管理 员工借款时,由借款人本人发起《借款单》,经审批同意后,出纳根据审批后的纸质借款单予以支付。
(二)员工还款管理 员工因公借款应在公务结束后的七个工作日内报销且员工借款周期不得超过60天;
有未还清借款的员工报销时必须先冲销借款,冲销后的剩余报销款,方可支付给员工。
(三)管控措施 1、员工个人借款执行“前款不清后款不借”的原则。
2、财务部门每月向本企业负责人提供员工借款催收单,本企业负责人有权根据催收单,责令借款人报销费用或归还借款。若因审批不当或未及时清收而形成呆死账,所造成的损失由企业负责人全额承担;
3、员工未及时报销借款费用或归还借款的,财务部门可在发放工资、补贴及分红等各种款项前,告知人力部门优先扣除其未归还的借款部分。
第十章 考核与评价 一、费用报销人员保证发票真实有效,粘贴、扫描完整规范;
对于不规范粘贴、扫描附件的报销人员全公司通报。
二、当年发生的费用应在当年12月31日前报销,跨报销的费用按报 销金额的10%对经办人进行处罚。
第十一章 附则 一、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审批生效之日起执行。
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资产管理工作,防止资产流失,明确企业资产管理及使用的权责关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及其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业务流程,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 资产管理坚持统一政策、分级负责与归口管理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本着激活“沉没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效益的资产)、优化“呆账资产”(长时间没有被利用或者使用的资产)、培育“高回报资产”的原则,力争通过加强资产的有效管理,实现公司资产价值最大化。
本制度涉及的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第二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一)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二)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根据公司规定,将单位价值2500元以上且符合上述标准的定义为固定资产(低于2500元的电子设备,是否需要列入固定资产由企业业务财务自行判断)。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一)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包括企业自建、外购、融资租赁等。
(二)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经董事会审批同意实施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开展资产新增及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购置工作。
(三)按照《长期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执行固定资产购置审批。
(四)日常固定资产的购置采购金额50万元以下,依据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制度执行;
采购金额50万元(含)以上,依据招标管理制度执行。
(五)固定资产购置必须要与供应商签采购合同,且采购款项必须以公对公方式结算。
(六)各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履行交接验收程序,确保账卡物一致,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保管部门的购置资产信息一致。
(七)各企业自建工程,应及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外购及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经办部门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填制固定资产验收报告,连同有关批准文件、合同、协议、发票等,发起审批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八)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验收管理(一)固定资产交付(送货供应商应备妥发票、产品质量保证书或保修卡、使用说明书、送货单等资料及拟采购的商品)或者完工时,应由申请购置部门会同业务财务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办理资产验收;
在建工程等完工时,必须由公司其他专业部门会同工程部及申请购置部门办理资产验收;
其他需要专门机构检测的设备,如有必要,可请相关部门协助进行检测后办理资产验收,资产验收项目包括:资产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附件资料及机器性能检测等;
如需要调试方可办理验收的(调试一般指大型生产线或机械的组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检查、调整过程),申请部门及供应商调试成功后办理验收手续,验收完毕后填制《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验收单一式三联,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业务财务部门各存一份。
(二)凡在验收中发现问题,应做好记录,并由资产管理部门督促经办人员立即办理退换或索赔手续,并按合同索赔条款处理。
四、固定资产编码管理(一)固定资产编码规则 1、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编码管理,实物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固定资产卡片,并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标识;
2、固定资产在使用前必须先办理完毕入账手续,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并粘贴在固定资产实物规定的位置;
各使用部门必须保证所管理的固定资产标识的清晰、完整。固定资产分配编码填制卡片以后,方能由使用部门领用;
3、编码规则:固定资产卡片编码由系统自动生成唯一编码,至少包括公司账套号-固定资产类别编码-卡片流水编码;
实物资产粘帖的固定资产卡片编码应与系统编码一致;
4、已经编号的固定资产发生盘亏、报废、调拨或者出售等,其编号予以注销,不再使用,以免发生混淆。
五、固定资产使用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实行使用部门负责制,原则上谁使用谁负责。
1、除房屋、建筑物等由资产本身性质决定需由企业或部门管理外,其它各项资产都要确定专门管理人。资产在用的,使用人为管理人;
资产未用、停用或在维修而暂时没有使用人的,由各级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2、各企业(部门)负责人是本企业(部门)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人,对本企业(部门)的固定资产负有全面的管理责任。没有明确资产管理人或管理人难以确定的,由各级资产占有企业主持工作的领导负责;
3、企业内部固定资产使用人变更,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在盘点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变更。
六、固定资产修理管理(一)固定资产大修 1、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计划由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制定,经业务财务部门审核后,报企业负责人批准,列入预算,预算编制细化至月;
2、通过大修理后,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改扩建支出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2.1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
2.2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增大;
2.3使产品质量提高;
2.4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二)固定日常维修 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费用列入当期损益。
七、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一)固定资产处置包括资产的出售、转让、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毁损报废等。
(二)各企业对本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必须经过审批流程审批后方可进行,未经审批不得进行处置。
(三)对于超出本企业审批权限的固定资产处置要报上报公司决策机构审批。
(四)固定资产处置由各企业经办部门根据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连同有关批准文件、合同、协议、单证等,报送业务财务部门办理资产处置手续。资产处置完成后,经办部门应负责催收转让价款。
(五)各企业固定资产发生盘亏时,使用保管部门要负责查明原因,根据资产盘点 表及时填制《资产盘盈盘亏单》,按规定权限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八、固定资产盘点(一)每半终了后的次月资产管理部门与业务财务部对半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每半年要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根据资产使用状态,应将资产分为在用优良资产、在用沉没资产、闲置优良资产、闲置沉没资产、毁损报废资产;
根据资产变现能力,应将资产分为即时可变现资产、年内可变现资产、未来可变现资产、无法变现资产;
实物管理部门及企业业务财务部门要对资产盘点清查结果进行确认,将盘盈、盘亏结果按照资产盘点汇总表上报公司财务部。
1、优良资产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有较高的预期回报率的资产,包括企业在用及准备出售的资产;
2、沉没资产指企业以前购置或拥有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无法创造价值的资产,包括企业在用的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的办公楼、食堂等资产,以及闲置无使用价值的资产;
3、毁损报废的资产指由于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等原因造成了毁坏和损失的资产,以及由于磨损或陈旧,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
4、在用资产指已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生产设备、仪器及试验设备等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已投入使用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存货等;
5、闲置资产指已停用一年及一年以上,且不需使用的,或是已被新购置具有同类用途资产所替代的资产。
九、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一)固定资产的分类 公司固定资产核算按实物形态分为:
1、房屋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运输设备;
4、电子设备;
5、井巷资产;
6、管道资产;
7、其他设备。
(二)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1、公司购入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其成本包括公司为构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1.1外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包括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1.2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1.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应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
1.4融资租入的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较低者进行计量;
1.5接受捐赠的资产的初始计量:
1.5.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1.5.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1.5.2.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1.5.2.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1.5.2.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1.6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应按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1.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1.8盘盈的固定资产的计量:
1.8.1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1.8.2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三)固定资产折旧 1、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部分价值。固定资产被损耗的该部分价值应当在其有效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累计折旧统一选用:平均年限法(二)。
3、企业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以下情形:
3.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3.2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3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及净残值率 序号 固定资产分类 折旧年限(年)年折旧率(%)净残值率(%)1 房屋建筑物 20-40 2.38-4.85 5 2 机器设备 5-30 3.17-19.40 5 3 运输设备 5-10 9.90-19.40 5 4 电子设备 3-15 6.33-32.33 5 5 井巷资产 25 1.90 5 6 管道资产 20 4.75 5 7 其他设备 3-15 6.33-32.33 5 5、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5.1后续支出的资本化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5.2后续支出的费用化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损益。
(二)固定资产减值 会计期末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三)固定资产处置 1、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2、冲销被清理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将被清理资产的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借方。
3、以资金核算收回价款及支付清理费用。
4、将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收益)转入“营业外支出(收入)”账户的借方(贷方)。
第四章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一、无形资产定义(一)无形资产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四个特征的资产:
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2、不具有实物形态;
3、具有可辨认性;
4、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无形资产保管管理(一)公司应配备专人保管无形资产。保管无形资产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二)对接触无形资产中公司核心技术实行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接触公司的核心技术。
三、无形资产使用(一)公司应指定可接触公司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的人员,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二)有权使用公司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的人员每次使用,保管人员均应在登记簿上登记,详细记录使用人、时间、时长、目的、批准人。
(三)出租、出借无形资产,由管理部门会同业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无形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全、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四)公司应定期对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至少在每年年末由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业务财务部门对无形资产进行检查、分析,预计其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无形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按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
(五)对于无形资产的购置、验收、编码、调拨、处置,参照本制度第三章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四、无形资产核算管理(一)无形资产分类 1、权利型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矿产开采权、水权);
2、关系型无形资产(如顾客关系、客户名单等);
3、组合型无形资产(如商誉);
4、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
(二)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公司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1、购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购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其购买价格(含进口税和不能退还的购货税款),以及可直接归属于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支出,包括法律服务费等。任何销售折扣和回扣均应在计算成本时扣除。对于分批取得发票购入的无形资产通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科目过渡进行核算。全额取得发票后一次性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其入账价值通常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
3、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3.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3.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3.2.1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3.2.2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4、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企业应将自行开发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于确认的无形资产,因此,这个阶段发生的支出或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损益。而在开发阶段,则可能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应予资本化。
5、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
5.1如换出资产与换入无形资产不同类,则换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如收到补价,应将补价扣除;
5.2如所换出资产与换入无形资产同类,则换入无形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
6、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应按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确定其成本。
(三)无形资产摊销 1、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2、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3、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4、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无形资产处置 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五章 资产权证管理(一)资产的产权证公司人事行政部管理。
(二)对于资产权证,应建立资产台账、并实时更新台账信息,对权证原件严格进行整理、保管、归档。
(三)对于资产权证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督促管理部门对权证有效期续展。
(四)资产权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商标权证、专利权证、特许权证及其他权属档案资料等。
(五)每季度财务部门与权证管理部门对权证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实物与记录信息一致。
第六章 考核与评价(一)各企业资产每半年盘点一次,资产盘点表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包括资产状态和使用状态);
未按时盘点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处以2000元罚款;
(二)各企业资产账实不符的,对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业务财务部门负责人各处以2000元罚款;
第七章 附则 一、本制度公司财务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审批生效之日起开始实施。
会计核算规范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统一会计核算形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建立规范、高效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企业财务准则(2006)》及其他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管理、核算处理管理,结账、单体报表编制及信息服务管理。
二、管理原则 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会计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本公司的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会计核算规范管理工作。
第二章 会计核算管理 一、会计核算定义 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二、会计核算原则 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配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三、会计主体 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公司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本公司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且每个公司只能是一个会计主体。每个会计主体只能设立一个账套进行会计核算。四、会计科目设置(一)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三)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公司自身特点,满足公司实际需要。
五、会计核算办法 各公司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公司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范围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 会计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三)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公司,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四)各公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五)会计账簿 使用财务核算系统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账簿的记录、核算、更正,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会计账簿,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
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记录、核算,不得私设会计账簿记录、核算。
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各核算主体每个会计结束后的3个月内完成核算系统会计账簿的打印工作,并分类装订成册,在封面加盖公司财务章,存档保管。
(六)会计凭证 列入核算范围内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公司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公司重开。
会计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
(七)单体会计报表编制管理 1、单体会计报表的范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主表及附表)、往来抵消表(资产负债表项目、现金流量项目、利润表项目)、往来款账龄管理分析表(非关联企业)、资产数据核对及统计表;
2、单体会计报表出具时限要求:
每月1日:业务处理截止日;
每月2日:结转、记账截至日;
每月3日:报表生成上报。
(八)财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
公司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设置总会计师的公司,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公司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九)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第三章 结账管理 一、结账定义 结账是为了总结某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状况,据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对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进行的计算总结,是出具报表的前提。
二、结账基础(一)各企业结账前完成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互相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互相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开出的银行存款对账单互相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完成现金流量校验;
出具银行调节表;
出具票据、现金盘点表。
(二)计提各项税金;
计提投资收益;
增值税科目结转。
(三)物资、材料、资产账账一致,账实一致。
(四)完成往来核销;
完成成本结转;
损益结转。
三、结账流程步骤及责任人 结账流程步骤及责任人参照附表《总账业务分工切分表》。
四、反结账 结账后,公司原则上不允许反结账。因监管要求、数据披露、重大差错(金额重大、性质严重)等原因必须进行反结账操作、对当期经济业务进行调整时,应通过填制《反结账、取消报表上报申请表》,企业财务负责人审批同意方可执行。
第四章 附 则 一、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审批生效之日起开始实施。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统一规范各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管理原则 为维护本公司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各企业要确保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
第二章 会计档案管理 一、会计档案的定义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文件合同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或重要文件。
二、会计档案具体归档范围:
(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科目余额汇总表,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如表外业务备查簿)。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重要的文件合同类:融资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保险合同、评估合同、审计合同、公证书、募集说明书、税务稽查报告、税务机关或政府部门出具的减免税文件、各类债券发行的批复和合规文件、其他国家及行业监管(管理)机构出具的重要文件资料等。
(五)其他会计档案类:银行存款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各类资产盘存表,国地税税务申报表,土地证、房产证、会计人员工作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
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一)会计凭证按月装订立卷,会计人员每月将打印好的记账凭证连同原始凭证粘贴在一起,按记账凭证序号排序组卷,不得空号、跳号。
(二)会计账簿按立卷,在会计终了后按各类会计账簿分别整理、组卷。货币资金日记账(含日记总账)和其他账簿要分开单独立卷。
(三)财务报告按立卷,报告要与月度、季度报告分别组卷。
(四)文件合同类按季度分类立卷。
(五)其他会计档案按分类立卷。
四、案卷封面的编制(一)重要的文件合同类和证件类资料不加封面,直接归档原件。
(二)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及其他会计档案封面必须包括的要素:
1、档案名称: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季度、中期或财务报告,其他会计档案等;
2、单位名称:填写立卷单位的全称,并加盖与编制单位名称相符的财务专用章;
3、类目名称:记账凭证,**明细账,现金、银行日记账等;
4、年月:会计凭证填写起止年月,除会计凭证外其他会计档案填写所属 ;
5、数量:会计凭证填写本月册数、册号,会计账簿填写本度度会计账簿册数、册号,其他会计档案填写所属;
6、编号:会计凭证需填写起止编号,其它类会计档案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确定是否编号;
7、责任人:由财务负责人和立卷人签名或盖章;
8、保管期限:见后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9、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填写。
第三章 会计档案的保管和移交要求 一、会计档案的保管 公司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一式两份,一份作为当年会计档案的组成部分归档保管,一份留存财务部门备查。各企业历年会计档案均应编制留存《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公司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两类,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公司纸质会计档案的最低保管期限如下表所示。
序号 档案名称 保管期限 备注 一 会计凭证 1 原始凭证 30年 2 记账凭证 30年 二 会计账簿 3 总账 30年 4 明细账 30年 5 日记账 30年 6 固定资产卡片 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7 其他辅助性账簿 30年 三 财务会计报告 8 月度、季度、半财务会计报告 10年 9 财务会计报告 永久 四 其他会计资料 10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0年 11 银行对账单 10年 12 纳税申报表 10年 13 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30年 14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永久 15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永久 16 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 永久 17 重要的文件合同类 10年 二、会计档案的移交(一)公司当年形成的会计凭证,在会计终了后,暂由财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半年内移交本企业档案部门统一保管,其它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半年内一次性移交。无档案机构的企业,在没有设立档案机构期间,由财务部门承担保管责任。
(二)会计档案移交时,移交双方应按照二级类目、、组织机构、保管期限排列顺序填写《档案移交清单》和《档案案卷目录》。交接时双方逐卷清点核对,履行签字手续,加盖部门印章。《档案移交清单》和《档案案卷目录》分别由档案部门和财务部门按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的保管年限留存备查。
(三)各企业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在本企业保存十年后,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移交保管。
第四章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利用 查询和借阅会计档案必须执行所在公司档案管理相关规定。
第五章 会计档案的销毁 公司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在与企业现行债权债务无任何关联、不存在任何法律纠纷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销毁:1、由本企业档案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提出销毁请示,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拟销毁时间等。2、由所在企业财务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对销毁请示签署意见,由公司内控中心、督审委、财务部心就销毁请示签署意见,并共同派出人员进行鉴定和监销。3、销毁后由参与销毁的各方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
各企业会计档案案卷销毁后,应在案卷总目录和案卷目录上注明该卷已销毁,案卷号永久保存,新收进的案卷不能顶替该号。
经鉴定需继续保存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并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案卷目录的备注栏中分别注明抽出的记账凭证号和新编案卷号。
第六章 附则 一、本制度由财务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二、本制度自审批生效之日起开始实施。
货币资金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资金管理,确保货币资金安全完整,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促进公司货币资金规范操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一)、本办法所指的货币资金是指公司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二)、本办法规范的对象为本公司。
三、岗位管理(一)、本公司的出纳员为货币资金的直接责任人员。
(二)、所有货币资金的收取和支付只能由出纳进行,禁止其他人员直接接触公司的现金和现金支票。
(三)、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四)、本公司应严格履行货币资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对于特殊事项和意外应急事项须临时收付资金,须按审批程序中规定的人员口头同意后先予办理,事后及时补办手续。禁止未经授权操作货币资金,禁止超越权限批复资金。
四、资金计划(一)、本公司的资金实行计划管理。
(二)、各公司于每月23日前将下月资金计划提交至本公司财务部审核,各公司财务负责人于每月24日前将本月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和下月资金计划(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字)报送至财务管理中心;
本公司财务管理中心于每月25日前完成对所属公司资金计划的审核汇总;
每月26日总管理中心召开资金调度例会,对本月资金收支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确定下月资金收支计划。会后由财务管理中心将审定的资金计划下发各公司执行;
每月26日各公司财务负责人根据下发的资金计划,填写《亿利资源集团资金计划》,并录入NC系统;
财务管理中心审核汇总后上报亿 利资源集团资金管理部。
(三)、各公司、各项目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资金计划收付资金。
(四)、资金计划在执行期间,由于项目预算调整、出现无法预测的经济业务等原因,需进行调整的,由本部门提出申请,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常务副总裁审批。
五、支付程序(一)、支付申请:各用款单位或个人需向外付款时,应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是否属于预算内款项或列明预算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并附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文件,参照《重大款项支付流程》、《内部员工公务借款流程》、《预算内费用报销流程》、《对外捐赠、赞助审批流程》等执行。
(二)、支付审批:审批根据第十二条中相应的审批流程中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予以拒绝。
(三)、支付复核:相应的会计人员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主要复核的内容为:
1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
2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全。
3金额计算是否正确。
4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
5支付办理:出纳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支付凭证办理货币资金支付,并按时间顺序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6出纳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支付凭证支付资金后,根据支付资金的种类在审批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或“银行付讫”章,在附件上加盖“附件”章。
六.现金管理(一)、现金的使用范围 本公司及其所属各公司、各项目部只能在下列规定范围内支付现金,除此之外,财务支付款项一律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零星支出。
7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超过结算起点以上的现金支出应报财务负责人批准。
(二)、现金的库存管理 1 本公司的现金限额的核定,由财务部门根据现金支用量的多少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确定,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超出部分应即时存入开户银行。
经批准可以收取现金的机构和部门,当日收取的现金下班之前必须全额交给出纳或存入开户银行。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
库存现金必须全部存入保险柜。出纳违反规定私自在外存放现金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责赔偿全部损失;
未造成损失的,每发现一次对出纳处罚300元,财务负责人处罚100元。
出纳应妥善保管保险柜钥匙和密码,并经常更换密码,不得随意将保险柜钥匙交给他人,否则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出纳负责赔偿全部损失。
单位保险柜在未经财务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凡经发现,一律作为公款现金溢余处理。
(三)、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 1 公司取得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有困难的,应妥善保管,并做好安保工作。
不准坐支、套取现金,不准私自挪用公款和借支私用,不准白条抵库。收入的现金必须入账反映。
对于现金收入,出纳员必须当面点清款项并验明货币真假;
对于当面没有履行点验手续或当面履行点验手续而由于工作失误事后发现短缺或假币的,由出纳员负责赔偿。
出纳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登记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账目要日清月结。每日下班前要盘点库存现金,与开户行核对银行存款,做到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若有差异要及时向财务负责人报告,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财务负责人每月至少要组织抽查盘点一次库存现金,并做好盘点记录。盘点记录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七、银行存款管理(一)、结算范围 本公司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供应商、客户、公司员工等)发生各种结算业务,除按本办法第5.1条的规定可以支付现金以外,一律要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不得直接支付现金或开具现金支票。
(二)、账户的开设:
本公司各企业、各项目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亿利资源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的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业务。
(三)、账户的使用 1 本公司各企业、各项目部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使用银行账户。
本公司各企业、各项目部不得出借银行账号,任何人不得利用公司银行账户办理公司业务之外的收支结算。
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没有资金保证的其他票据,不准签发远期支票。
本公司会计每月必须核对当月的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对调节事项必须查证原始凭证;
对调节不符的事项应查明原因,及时向财务负责人报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八、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一)、本公司对外发生的经济往来,除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结算外,还可采用其他货币资金结算办法,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信用证存款等。
(二)、其他货币资金统一由财务部门管理。
(三)、财务部门应建立明细分类账和台账,确定专人负责及时记账和督促有关业务部门清理。
九、本办法归口财务部管理和解释,从审批生效之日起执行。
票据及财务印鉴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加强本公司票据、印鉴管理,严格结算制度,严密工作手续,保证票据、印鉴的安全、完整,堵塞票据、印鉴使用、管理中的漏洞,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票据是指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票等重要银行票据、单位从外部取得的各类原始凭证及内部自制单据和内部结算凭证,其中,内部结算凭证是指由单位报账员填开的费用报销单、申请付款单和借款凭证等,财务印鉴指各家银行的预留印鉴及领导的各种手章、财务转讫章。
三、具体规定 1、明确各会计岗位职责,规范传递手续,禁止制证、复核两个岗位由一人兼任,加强内部牵制,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稽核。
2.建立银行票据使用登记制度。支票、汇票等重要银行票据经管人员在购买、签发票据时应即时登记《银行票据登记薄表》,登记内容包括购买、签发票据时间、使用单位、开户银行、票据种类、号码、使用内容、金额、经办人员。支票、汇票等重要银行票据发生退票、作废等事项,票据经管人应顺序登记、妥善保管退回和作废的票据,连同《银行票据登记薄》一并归档备查。
3.单位从外部取得的各类原始凭证及内部自制单据送交会计报账时,对经审核合法、合规的应及时编制记账凭证,并在单据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记账凭证经复核无误后,经管人应妥善保管,月末按顺序装订成册交档案保管人归档,并及时编制档案清册。
4.经审核不能报账的外部、内部原始凭证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
5.规范会计内部结算凭证的使用。单位以外部、内部原始凭证报销时应填开“费用报销单”。进行结算入账款项及预付账款时,而暂时无原始凭证的,填开“申请付款单“。因公出差借款或补充备用金的,填开“借款凭证“。
6.票据管理出现过失行为(如票据丢失、毁损等),影响会计核算正常进行并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财务部门将给予相关责任人通报批评、后果严重的给予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
7.各企业应严格管理财务印鉴,因业务需要已刻制多套印鉴的,须将印鉴进行编号管理,建立印鉴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印鉴使用情况。印鉴需进行分离保管,财务专用章由出纳以外的人员专人保管,印鉴的使用须经财务负责人审批。
8.财务印鉴管理人负责各银行账户的管理,包括提现、转款、背书等与银行有关的各种款项的收付管理并负责与银行对账,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使用。
9.对外提供的各类财务文件或对外提供担保需要加盖财务印鉴的,由财务负责人和公司负责人批准方可加盖。
10.对于票据和财务印鉴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以上规定,违法以上规定使用者出现问题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后果严重的给予罚款或承担民事责任。
11.本办法归口财务部管理和解释,从审批生效之日起执行。
财务人员工作交接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财务信息及财务资料的安全、完整,特制订本制度。
二、具体规定(一).财务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负责的工作全部移交接替人员,未办清交接手续和所经办的账务核对不符或由其追索的债权尚未清回的,不得调动和离职。
(二).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应由移交人、接管人和监交人三方共同完成,一般会计人员交接,由本单位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负责监交;
会计主管工作交接财务负责人监交;
财务负责人工作交接由督审委审计后,股东方派人监交。
(三).移交工作必须在账账、账表、账证、账实相符的前提下进行,接收人必须逐项核对清点接收,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必须在移交清册上签名,以明确责任;
移交清册一式四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报送股东方一份。
(四).移交时必须编制移交清册,列明移交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注明起止号)、发票、文件、未了事项说明、个人保管使用的办公用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财务软件用户名及密码、财务软件数据备份及有关资料、实物。移交时必须按照清册逐项移交,所有的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移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本情况及会计核算情况说明 1.1注册资本总额,如有增减变化列明原因;
1.2业务范围、业务特点和主要结算方式介绍;
1.3本及以前的纳税申报表原件及所有税种的填制说明;
1.4会计报表、统计报表的编报种类、编制要点及报送单位、报送时间节点;
1.5其它内部或外部需要填报的表格与资料说明;
1.6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金额、形成原因,到期日、逾期部分的主要原因、目前采取的催收措施以及收回金额预测等;
1.7资产负债主要科目介绍及增减变化原因;
1.8重大的财务收支及财务人员的情况介绍;
1.9对移交的遗留问题,写出书面材料。
2财务档案和资料交接 2.1财务相关印章、证件;
2.2空白及已用发票、支票,相关领购及使用登记簿;
2.3现金、存单、有价证券及保险柜钥匙、密码;
2.4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
2.5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2.6历年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等会计基础档案,上一及以前的会计报表、财务审计报告原件;
2.7上报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种申报、统计报表;
2.8固定资产有关档案;
2.9各种保险有关档案;
3重要文件;
3.1其它财务档案及电子文档。
(五).接替人员应该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单位,应为接替人员重新授权或建立新的用户名、密码,并立即禁用移交人原使用的用户名、密码。
(六).财务工作交接过程当中,凡本规定中未尽事宜应由监、交、接三方协商后,报财务负责人批准后处理。
(七).财务交接工作结束之后,移交人不得保留任何财务数据备份,并对交接报告由监、交、接三方签字之前的财务工作负全部责任;
接管人应对所有交接工作与报告进行核对,并对签字之后的财务工作负全部责任。接替人在继任期间对于交接报告中的未尽事宜有权向移交人追查资料,同时,移交人有义务给予解答和协助。因交接人的原因造成损失的,公司保留追究与处罚的权力。
(八).临时工作交接 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的,要办理临时交接手续。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财务部门必须指定专人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九).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时,应当与接替或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十).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可由受托人代办交接,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十一).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即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未发现所交接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方面存在问题,如事后发现,仍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为由推脱责任。
(十二).移交人员对移交的财务信息和资料有保密义务。
(十三).本办法归口财务部管理和解释,从审批生效之日起执行。
第四部分 业务审批流程 财务业务流程目录 1.公务(个人)借款审批流程 2.预算内费用报销流程 3.月度资金计划内重大款项支付流程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购的采购申请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购询比价审批 6.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报销入账及应付款的支付 公务(个人)借款审批流程 注:网络报销系统上线的公司借款人登录网报系统按要求填写借款单。
预算内费用报销流程 注:网络报销系统上线的公司报销人登录网报系统按要求填写报销单。
说
明
为进一步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更好地为 XXXX 税收事业服务,我们在原有的制度汇编基础上,编印《XXXX 地税局行政管理制度汇编》。
制定制度,贵在执行;执行制度,贵在自觉。希望大家要从我做起,互相监督,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洞头民政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把我局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上地税党〔2021〕 号
中共 XXXX 地税局党组 关于印发《XXXX 地税局行政 管理制度汇编》的通知
:
现将《XXXX 地税局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汇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 XXXX 地税局党组 2021 年 月 日
目录
1、XXXX 地税局局长办公会议制度··················1 2、XXXX 地税局局务会议制度·············2 3、XXXX 地税局党组议事规则·············3 4、XXXX 地税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6 5、XXXX 地税局请示、报告制度············7 6、XXXX 地税局机关干部学习制度···········8 7、XXXX 地税局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9 8、XXXX 地税局干部学法制度·············10 9、XXXX 地税局机关督促检查工作制度·········11 10、XXXX 地税局外出学习调研考察规定·········13 11、XXXX 地税局廉政勤政制度·············15 12、XXXX 地税局诫勉制度···············16 13、XXXX 地税局效能建设服务承诺制··········17 14、XXXX 地税局机关内部效能建设若干规定·······18 15、XXXX 地税局接待工作制度·············19 16、XXXX 地税局干部职工工作制度···········22 17、XXXX 地税局 AB 岗工作制度············23 18、XXXX 地税局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监督管理的规定··24 19、XXXX 地税局行风建设的十条规定··········26
20、XXXX 地税局责任追究制··············27 21、XXXX 地税局首问责任制··············29 22、XXXX 地税局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追究制度·······30 23、XXXX 地税局行政执法监督制度···········35 24、XXXX 地税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36 25、XXXX 地税局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制度·········37 26、XXXX 地税局年度考核暂行规定···········39 27、XXXX 地税局末位淘汰考评实施细则·········42 28、XXXX 地税局考勤管理制度·············46 29、XXXX 地税局信息考评奖励办法············50 30、XXXX 地税局工作计划总结报送制度·········52 31、XXXX 地税局财务管理制度·············53 32、XXXX 地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55 33、XXXX 地税局救灾救济款使用管理制度·········57 34、XXXX 地税局办公用品采购制度···········59 35、XXXX 地税局干部离任公用财物交接办法·······61 36、XXXX 地税局内部审计制度·············62 37、XXXX 地税局车辆管理办法·············63 38、XXXX 地税局探望慰问规定·············66 39、XXXX 地税局公文管理及办理制度··········67 40、XXXX 地税局档案管理制度·············68 41、XXXX 地税局印章管理使用制度···········69
42、XXXX 地税局值班制度···············70 43、XXXX 地税局卫生制度···············71 44、XXXX 地税局保密制度···············72 45、XXXX 地税局政务公开制度·············74 46、XXXX 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75 47、XXXX 地税局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76 48、XXXX 地税局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78 49、XXXX 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前审查制度········80 50、XXXX 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管理制度·······82 51、XXXX 地税局信访工作群众接待来访制度·······83 52、XXXX 地税局信访日常办理工作制度·········85 53、XXXX 地税局信访工作议事制度···········87 54、XXXX 地税局信访干部下访工作制度·········88 55、XXXX 地税局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制度·········90 56、XXXX 地税局信访形式分析报告制度·········92 57、XXXX 地税局信访排查报告制度···········93 58、XXXX 地税局信访处理报告答复制度·········94 59、XXXX 地税局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95 60、XXXX 地税局信访事项不予受理和不再受理告知制度··96 61、XXXX 地税局信访信息报送制度···········97 62、XXXX 地税局岗位职责···············98
XXXX 地税局局长办公会议制度
一、会议时间 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重大问题或特殊情况需要,可随时召开。
二、参加人员 全体党组成员及办公室主任,议题涉及到的有关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可以列席会议。局长办公会由局长主持召开,若局长外出时,则由局长指定的副职领导主持。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记录。
三、议事内容和范围 1、研究贯彻上级有关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和省市民政部门、县领导的重要指示,部署安排全局性工作。
2、研究、议定全县民政工作和局机关、直属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重大事项。
3、研究审议向省市民政部门和县政府报送的重要请示报告以及下发的重要文件。
4、研究确定本局机关岗位责任制和职务分工以及较大的经费开支。
5、对其它重要事项作出审议决策。
6、研究本局管理干部的职务任免、人员调动和奖惩。
四、决策程序 1、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主持召开。
2、会议议题可由局长提出,也可由分管副局长、局纪检组长在调查研究和征求有关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向会议提交。办公室应提前将会议议题、日期通知应参加人员,以便作好充好准备。
3、会议议题在会上经民主讨论后,形成决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时,应进一步协商和调查研究,经深入交换意见后再作决议;对需要立即决策的议题,则按局长负责制的原则执行。
4、会议形成决议后,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在以后的局长办公会议上汇报。
5、会议应有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五、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局务会议制度
一、会议时间 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原则上定在每月第一周周一),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
二、参加人员 局务会议由局长负责召集,副局长、局纪检组长及各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参加,办公室负责记录。局长外出时由局长指定副职领导主持。
三、主要任务 学习传达上级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讨论决定贯彻意见;听取各科(室)长的工作汇报;协调落实有关工作任务、处理督促有关专项工作的实施;审定全局的工作安排和工作总结;研究岗位责任制和职责分工;局长认为其他需要研究处理的事项。
四、议事形式 1、会议召开前做好议题征集工作。需提交会议决策的,事先报告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整理后按议题主次缓急、分门别类拟定,并于前一周周四前交到局长室,征得局长同意后再交会议讨论。提交前,还应及时将会议议题、日期提前通知与会人员,以便作好充分准备。
2、各科室负责人要做好发言准备,主要内容是上月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本月工作计划说明并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以供商讨。
3、与会人员应根据议题的内容发表意见。在反复磋商、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出明确表态; 4、会议由办公室指定专人担任记录,并将上月工作情况和本月要做的工作,以简报形式上报下发,同时负责会议确定事宜的督查和反馈; 5、会议决议按职责范围,由分管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提出实施意见并落实; 6、执行决议情况应列入下一次会议议程,由分管领导、有关科室汇报,并由办公室把各科室执行决议情况整理存档,作为年终考评依据。
五、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党组议事规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保证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形成团结、务实、高效的领导集体,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本党组议事制度。
一、议事范围
1、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会议精神及其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研究贯彻落实的意见。
2、分析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分析研究上级对我局工作指示的执行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和工作部署。
3、决定向上级请示的重大事项和要求。
4、决定本单位职权范围内人事任免、奖惩、人员调动事项;审定本单位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结果;审定本单位和向市推荐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结果。
5、研究管理过程中发生重的大安全维稳突发事故等有关事宜的处置办法。
6、讨论职权范围内党纪政纪处分问题。
7、研究讨论其它需要局党组决定的事项。
二、议事原则
1、坚持集体领导和全局利益的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议、决定和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定和各项工作部署,保证政令畅通。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关系。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局党组内部人人平等,党组书记在集体领导中负主要责任。坚决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方针,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不能搞个人说了算,也不能搞极端民主化。集体讨论决定问题时,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再进行表决,表决结果坚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采用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方式和表决结果应当记录在案。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
-4-认真考虑。如果对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双方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坚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断外,应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再进行表决。
讨论干部任免事项,还应当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向党组推荐提拔领导干部人选和外单位人员调入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3、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议事范围内的问题,必须由集体研究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无权决定重大事项。党组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和支持,加强团结协作,对分管工作和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敢于负责,根据集体的决定独立负责处理,认真履行职责;到基层调查研究、检查工作或参加其它活动时,可以根据局党组会议定的原则发表指导工作的个人意见,但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发表与局党组会议议定的原则相违背的个人意见。
三、议事纪律
l、对党组会议作出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不允许个人擅自改变或各行其是。如有不同意见,或因工作出现新情况需要改变原决定,必须按组织原则反映,或向党组书记建议召开有关会议决定。在集体没有作出新的决定之前,要坚决执行原决定。
2、对于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区别情况追究主要决定人的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不遵守、不执行集体的决定,或未能按照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给工作造成损失的,应当追究责任。
3、对应保密的会议内容和讨论的情况必须严守秘密,不得向外泄露。如因泄露造成重大影响,要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开会时遵守会场纪律,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可进入会场。
四、议事程序
1、确定议题。局党组会议议题,由办公室根据阶段性工作情况或党组成员意见综合列出,报局党组书记审定,最后提前一天发放给党组成员,以做好议事准备。讨论干部人事任免、人员调动、评比先进、奖励、党纪政纪处分等事项由办公室事前理好议题报党组书记审定。
2、会议通知。会议确定后,由办公室根据党组书记的指示发会
-5-议通知,一般在会前 1 天通知与会人员并告知党组会议议题。会前由办公室将出席、请假人员情况报告党组书记。
3、会议记录。党组会议的记录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使用专项记录本,办公室及时整理、妥善保管,用完及时交办档案室保存。
4、召开会议。局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召集并主持,一般情况下每月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或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党组会议必须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党组成员到会方可举行。推荐、提名干部,决定人事任免、评先奖励、人员调动,对违纪处分和其它重大事件的处理决定,一般情况下应到齐,紧急情况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组成员到会方可举行。会议表决应按照议题逐项进行,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成员的半数为通过。会后应将会议决定事项及时向未到位党组成员通报。
五、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一、会议时间 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会议一般可与局长办公会议联合进行,如遇紧急的、突发性的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二、参加人员 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如需要,会议对象可扩大至局中层干部以上。
三、决策内容和范围 重大事项一般包括研究提出本县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创新工作所面临的相关困难、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突发性的紧急事件、本局及下属单位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和奖惩、年度财务计划及主要收支情况、局机关干部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等。
四、决策程序 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会议一般由局长主持召开;会议议题可以有局长提出,也可以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会议提交。
五、会议议题在会上经民主讨论后,形成决议。在重大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的,应进一步协商研究,经深入交换意见后再作决议;对需要立即决策的议题,则按局长负责制的原则执行。
六、会议形成决议后,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在以后的会议上汇报。
七、会议应有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八、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请示、报告制度
一、各级应向直接领导负责,实行按级负责制; 二、按级请示、报告。特殊情况越级请示报告的,事后必须向直接领导汇报和说明情况; 三、遇有重大情况、重要工作及超越本职权范围内的处理事项,应及时请示报告,不得擅自作主或超越权处理; 四、工作是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作出决定前,要请示上级;结束一项工作(任务),必须及时总结汇报; 五、外出学习、出差、参加会议,临行前要有请示归来后要有汇报。
六、重大事项的请示报告要以书面形式上报(人事、财务等)。
七、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机关干部学习制度
为使机关干部的学习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学习自觉性,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特制定以下学习制度:
一、每周一早上为机关干部学习时间,由局各科室轮流负责安排,如遇紧急传达上级精神和重要事件,随时安排; 二、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分散自学在各自的办公室内进行),可以利用理论辅导、组织讨论、外出参观、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学习内容以政治理论和业务工作方面为主; 三、要自觉参加学习,一律不得请假。如遇参加上级会议、接待上级来人、执行突击任务等特殊情况例外; 四、认真完成学习布置的发言、笔记、作业等任务; 五、每年确定若干专题,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原则上每位同志每年应结合本职工作写出一篇调查报告; 六、建立考勤制度。学习考勤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并将考勤结果作为年终对个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
1、每年要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安排实施; 2、学习时间每年不少于 10 次,学习由学习组织者主持,学习内容由组织者安排; 3、学习形式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4、要开好学习交流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发言;不发言的同志要有书面文字材料; 5、一年中,每位学习组成员至少写出一篇体会文章或调研性文章;至少作一次中心发言或专门辅导; 6、要认真做好记录,年底接受检查。
7、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干部学法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使局领导干部的学法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制度。
一、局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法律学习,将法律学习摆上重要日程。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注重提高自身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局领导干部学习法律,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以个人自学为主的方式。
三、局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法律,主要采取专家讲座辅导、集中研讨、交流学习体会等方式进行。
四、局办公室负责拟订领导干部年度学习法律计划及实施方案,报局领导审定后实施。
五、局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一般每年安排 3 次,其中 2 次安排讲座辅导,1 次安排交流学习体会。交流研讨在局领导干部之间或领导干部与专家之间进行。
六、局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的重点 1、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理论; 2、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3、与分管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 4、保密、廉政、防止职务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 5、县政府工作规则、公文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七、局办公室负责法制讲座的组织工作,提供局领导干部学习法律书目,选聘授课(讲座)的专家。
八、参加学习法律的局领导干部范围是:局领导班子成员和科局级干部,各科室、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参照局领导干部学习制度制定个人和本科室室、单位学习法律计划,并根据需要参加局领导干部集体学习法律活动。
九、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机关督促检查工作制度
为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落实本局决定和
领导批示事项,特对局机关督促检查工作作如下规定:
一、督查工作内容 1、县委、县政府和省民政厅、市民政局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2、县委、县政府领导要求本局负责办理的事项落实、反馈情况; 3、县委、县政府办公室有关抄告事项的落实情况; 4、省民政厅、市民政局领导重要批示的落实情况; 5、局党组会和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 6、本局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和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 7、局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8、各县(市、区)兄弟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其它有关单位商请本局给予答复、协办、支持等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 9、各乡镇民政办重要事项请示的批办和落实情况; 10、县人大代表建议、县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 11、其它需要督查的事项。
二、督查工作程序 1、立项。凡属督查内容的重大事项必须立项。立项包括
拟订督查计划、确定督查重点和要点,提出要求及时完成时限。
2、督办。立项后,办公室负责填写《县民政局督促检查单》,对督查内容、时间、方式提出意见。
3、催办。对内容重大的督查事项以及紧急事项,局办公室视情发出《县民政局督查事项催办单》,提出办理的时限要求。
4、反馈。督查落实后,将各科室工作落实情况先向纪检组长汇报,并将督查情况以书面形式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科室要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局纪检组。
5、奖惩。年终时督查工作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督查工作不力,甚至贻误决策的贯彻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给于批评或处罚,年终考核时不能被评为优秀等级。
-12-三、督查工作要求 1、局机关的督查工作在局长领导下进行,副局长或纪检组长要根据职责抓好分管科室和业务范围内的工作督查。全局上下要把督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抓紧抓好,对督查的事项都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务求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督查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既反映成绩,也反映问题,防止形式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要突出重点,分别轻重缓急,急事争力,抓紧落实;要注重实施,严格督查项目的落实时限,凡能落实的,尽快落实,暂时不能落实的,限期落实;较长时间不能落实的,列出计划,分步实施,直至完全落实为止。
3、局办公室是承担督查工作的综合部门,要做好分办、协调、督办、反馈等具体工作,加强和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的联系工作,要注意做好重要事项督查的组织工作,定期将督查情况向局领导作出综合汇报。
4、各科室要切实加强督查工作,要指定专人对督查工作涉及事项认真负责办理。要把督查和业务工作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每月 3 日前要督促检查上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并在前一个月 28 日之前提出下月工作计划,经分管领导审定后,报办公室汇总;每年 7 月 5 日、12 月 15 日前要全面检查半年度、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写出工作总结,每年 12 月 28 日前要提出下年度的工作打算。督查工作要和会议、业务指导、工作汇报、查办及调研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安排,并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提高督查成效。
5、督查工作要分级负责,责任到科室、到人。县委、县政府领导指示,省厅、市局领导批示事项督促检查由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牵头落实;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要求反馈的事项、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决定事项和局领导批示事项的督查工作由局办公室主任牵头落实;局办公室督促检查以查询和催办为主,未经授权,一般不直接处理问题。
6、承办科室和承办人在办理县局决定和领导指示事项过程,应注意内外有别,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四、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外出学习调研考察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调研考察工作,避免借学习调研考察名义变相公款旅游,提高外出学习考察的实际效果,经研究,决定对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作如下规定:
一、实行批次、人次、时限、所到地限额管理。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对局机关工作人员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的外出学习考察要有计划,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严格限制外出学习考察的批次、人次,不准在学习考察期间擅自延长时间、绕道或中途滞留用公款旅游。自行组织的,要坚持“目的明确、人员精干、时间合理、路线经济”原则,在外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周以内。
二、限期提交学习总结或考察报告。要求在外出学习考察结束后15 日内,学习考察团(人)必须写出学习总结或考察报告上报局党组,并同时送纪检组备案。
三、严格实行审核报批制度。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由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组织的科室、单位要填写好《机关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审批表》;属参加上级或县里组织的各类非指令性学习考察或培训,拟参加学习考察或培训的人员要填写好《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外出学习考察审批表》,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外出。
审批权限:
1、自行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 (1)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的,由局长审批。
(2)由各科室(单位)科长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带队的,由纪检组审核,经分管局领导签署意见后,报局长审批。
2、参加上级或县里组织的各类非指令性学习考察或培训 (1)局领导班子成员,由局长审批。
(2)各科室(单位)科长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由纪检组审核,经分管局领导签署意见后,报局长审批。
(3)局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由所在科室(单位)提出意见并报纪检组审核,经分管局领导签署意见后,报局长审批。
-14-《机关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审批表》和《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外出学习考察审批表》须在外出前送纪检组备案。
四、严格财务审核报销制度。局财务室要严格把关。由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自行组织的外出学习考察,报销费用必须同时附有《机关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审批表》;属参加上级或县里组织的各类非指令性学习考察或培训,报销费用时必须同时附有《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外出学习考察审批表》、学习培训通知和纪检组签署的意见。对手续不全的,一律不予报销。
五、本规定中的外出学习考察,不包括各类指令性的学习培训任务。
六、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廉政勤政制度
一、机关干部要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自觉遵守“四个不准”,即:不准以权谋私;不准借公济私;不准索贿受贿;不准收受各种礼金礼品等;要自觉接受各方的监督,做廉洁奉公的表率; 二、每位局机关干部要各司其职,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问题; 三、深入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实行联系乡镇制度; 四、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倾听乡镇民政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自觉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六、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具体抓好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度有目标、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七、严格执行局领导成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涉及须报告事项的,个人应先向局党组报告,并逐级上报分管领导及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并报局纪检组备案。
八、全体工作人员不准参加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不准用公款或利用职务之便,到饭店、宾馆、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安排和参加娱乐活动或举办庆祝联谊活动; 九、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安排好一年二次的党组民主生活会和每月一次的党支部组织生活; 十、实行政务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办事纪律公开,并公布举报电话:63480855,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档案。
十一、局党、政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
十二、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诫勉制度
一、诫勉对象: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 二、诫勉范围: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均列入诫勉范围:
1、缺乏事业性、责任感,业绩平平、工作处于后进状态; 2、违反民主集中制,无事生非,影响团结和正常工作的; 3、在廉洁自律上要求不严,违反纪律或法规,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4、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局和科室布置的工作任务,岗位目标完成较差的; 5、违反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思想意识不健康或生活不检点,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 6、其他应予诫勉情形的。
三、诫勉期限一般为 6 个月,诫勉对象在诫勉期间要自省、自律、勤奋工作,努力改正组织提出的缺点和错误。
四、诫勉前和诫勉终结时,局长或局纪检组长要找诫勉人谈话;凡被列入诫勉对象,一律取消年度各类先进评比资格。
五、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效能建设服务承诺制
为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民政机关良好形象,特制定服务承诺制。具体规定如下:
一、服务承诺部门 办公室、优抚安置科、社救社福科、社会事务及行政审批科、烈士陵园管理站、婚姻登记处、民政执法大队、救助站等。
二、服务承诺 1、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礼貌服务、不讲忌语,办事公正不拖拉。
2、对基层或群众前来办理的事项,应一次性告知所需报审的相关必备材料和工作程序;接到报审后的材料后,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办理或审批。
3、对群众办事手续完备的,要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办结;若手续不完备的,一次性告知办事相关事项和所需的文书材料,让其补齐手续后,尽快给予办理。
4、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都要给一个满意的答复。不得推脱,不能说“不知道”、“不行”等语言。
5、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咨询的事项,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能答复的必须马上答复;需深入调查了解的,必须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疑难复杂的事项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
6、对规定时间内不能办理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告知当事人,取得当事人谅解。
7、对无正当理由违背承诺的,一经查实,视情节给予诫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辞退等处理。
三、投诉与监督 对本机关服务承诺部门的上述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有不满意之处,可向局纪检组长或办公室投诉,电话:63480855、63480899。
四、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机关内部效能建设若干规定
为加强我局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建立(或重申)以下制度,以规范我局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行为,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
一、紧抓学习制度(见干部学习制度)
二、加强首问责任(见首问责任制度)
三、严肃工作纪律 严肃机关工作纪律,严格按照局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规定机关干部日常行为要求,保持在岗、在行、在状态,杜绝“四条禁令”行为的发生。
1、在工作期间,对发生下列行为的,一经查实,除在全局干部会议上通报外,年底考核奖下浮 10%。
⑴连续三天迟到早退的(除特殊情况外); ⑵上班时间上网聊天(包括串岗聊天)、玩电脑游戏的; ⑶值班时无故脱岗的; ⑷聚众赌博的。
2、严格遵守“四条禁令”。对违反“四条禁令”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告诫、扣发岗位考核奖、调离岗位直至辞退或纪律处分。
3、干部去向报告制。工作期间,严格去向报告行为,对外出公务的,及时向办公室报告去向,便于工作的及时联系;因私外出的,应分级向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局长报告。
四、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接待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局公务接待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全县公务接待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公务接待原则:严格执行上级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在公务接待工作中做到勤俭节约、有利公务、热情实在;统一标准,对口接待,分工负责,不搞层层陪同;本着“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公务接待报批制度,先审批,后接待,及时按财务制度报帐。
二、管理职责:局办公室统一负责公务接待工作。
三、接待范围:上级主管部门、市内各县区由副局长带队和市外由局长带队的单位来我局指导、检查、联系工作的方予以接待。
四、接待标准:严格按标准接待,上级机关和兄弟市县来客,符合接待对象的,可按规定宴请一次,接待标准县级控制在 800 元以内,省市级控制在 1000 元以内;工作用餐标准,每人每餐 50-60 元。来客确因特殊原因需高规格接待,或由县领导陪餐接待的,接待标准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市级工作人员午餐一律实行工作餐接待。
五、接待工作必须严格控制陪同人员和用餐标准,由办公室负责陪同人员的通知,用餐标准按级别进行控制。进餐时如需要酒、饮料等,尽量选用本地产品,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六、应遵照“申请—审批—执行”的程序。各科室凡工作需要接待,事先须填写“接待申请表”,由办公室、纪检组长同意后,再填写“接待审批表”,报办公室,经局纪检组核实后呈局长审批,方能接待。特殊情况,请于 2 日内补办审批手续,否则自负。
七、接待费用报销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实行“三单制”审批,即:发票、就餐菜单和“接待审批表”经办公室审核、局纪检室核实后,报局长签字。未经局领导批准,擅自进行接待的,费用自理。
八、接待经费管理:经办人员应将接待费用一个月内与酒店结清,迂期一个月的费用由经办人员自理,局办公室每季度向纪检组汇报一次,每半年度向局党组汇报一次。
九、纪律规定:
1、严格执行《禁酒令》和《六项禁令》规定。
2、严格控制接待标准,特殊情况需超标准接待的,需请示局长
-20-后商定。
3、没有特殊情况,不对下级单位来人和本系统管理相对人进行宴请;原则上不进行异地宴请,确因工作需要的,应事先经局长同意。
十、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21-XXXX 地税局公务接待申请表
申请日期:
****年**月**日
接待对象 情况 被接待单位
事由
带队人员姓名
职务
随同 人员
接待 情况 接待科室
申请人
申请 次数
陪餐人员
审批意见 局办公室意见:
局纪检组意见:
说明:
1、根据《XXXX 地税局接待工作制度》精神,局各单位在执行公务接待时均应事先填写该表,未经批准擅自接待,除费用自理外,并按局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2、本表一式二联,一联随接待发票报销入账,一联留存备查。
XXXX 地税局公务接待审批表 单位 :
接待对象情况 被接待 单
位
领队职级
随行人数
来洞头事由
在洞头时间
月
日至
月
日 接待情况 接待时间
经办人
陪餐人员
工作餐 餐
数
工作餐 金
额
接待科室
宴请金额
接待费用合计
纪检监察审核意见:
单位领导审批意见:
说明:
1、上级机关(市及市级以上)和兄弟市、县来客符合接待对象的,可按规定宴请一次,接待标准县级控制在每桌 800 元以内,省、市级控制在每桌 1000 元以内(包括一切费用),工作餐标准每人每餐 50-60元。
2、本表一式二联,一联随接待发票报销入账,一联留存备查。
中共温州市纪委制
XXXX 地税局干部职工工作制度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办好事、办实事; 二、满腔热情,尽心尽责,态度和蔼,不怕麻烦,不得推诿、拖延或借口不办; 三、无能为力的事,不能办的事,职权范围以外的事,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或暂办不到的事,要及时答复,讲清原因、困难,做好思想工作,取得前来办事者的理解; 四、公正无私,坚持真理,不收受当事人(单位)的好处礼物,不假公济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树立人民公仆的好形象; 五、对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的热点,不能马上办的,要做好安排,尽快办理,能办的要迅速办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不能办的要讲明原因,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
六、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 AB 岗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的有效落实,决定推行AB 岗工作制度。每个工作岗位至少有 2 名经办人员相互替补,A 岗为当日本岗位的业务主办人员,B 岗为协办人员,确保每个工作岗位自始至终有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事。
一、AB 岗工作人员的职责要求
(一)A 岗工作人员因休假、学习、公出等原因离岗时,必须提前向 B 岗工作人员做好工作交代,B 岗工作人员应立即替补上岗,履行工作职责。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交代的,B 岗工作人员应当主动顶岗。
(二)B 岗工作人员在顶岗期间,应做好本职工作,并享有 A 岗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对 A 岗的工作认真负责,并对执行 A 岗工作结果负相应责任。
(三)AB 岗工作人员应加强协调和配合,AB 岗要做好业务交接工作,保证不出差错,不得互相推诿,影响办事效率。
(四)AB 岗工作人员之间要相互传授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支队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 AB 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相互顶岗,顺畅运作。
二、AB 岗考核与督查
AB 岗工作人员执行 AB 岗工作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落实 A 岗、B 岗责任人,明确相应职责。AB 岗位应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
对 AB 岗工作人员因违反职责造成工作失误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 AB 岗工作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工作人员“八小时外” 监督管理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的行为,建立正常健康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树立民政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八小时外”行为规范
1、不准发表、传播有损党和政府及其领导人形象,或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言论。
2、不准参加邪教、宗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不得放纵亲属组织或参与邪教、封建迷信活动。
3、不准赌博、变相赌博、观看赌博或为赌博活动提供条件。
4、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不准借婚丧喜庆事宜之机敛财。
5、不准制造传播下流、庸俗、低级趣味的话语,不准观看或传播反动、淫秽的影视书画和色情网页,不准收听反动、淫秽的电台,不准观看淫秽、下流、不健康的表演。
6、不准参加不健康的营业性歌舞厅、夜总会、KTV 等场所的娱乐活动,不准进不健康的桑拿浴、洗脚屋、按摩室之类的场所。
7、处事待人要文明礼貌,不准辱骂他人,不准组织、参与闹事和斗殴,要遵纪守法,以理服人。
8、不准参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准无节制地参加亲朋好友间的应酬,不准酗酒滋事或借酒生疯,不准猜拳行令。
9、不准穿戴轻浮古怪的衣冠服饰,保持仪表端庄整洁。
10、不准虐待家庭成员,承担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和赡养老人的义务,管好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
11、不准违反市民守则、社区管理制度及居民公约,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不得妨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的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12、不准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临阵脱逃。
13、不准搞庸俗的“社会关系网”,不准借同学会,同乡会。战友会等拉帮结派,不准组织、参与带有封建色彩的一切“结义”活动,-25-不准“认干亲”、“傍大款”。
二、“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
1、局机关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局党组统一领导下建立责任分工制度。中层以上干部由局主要领导负责;一般工作人员由各科室领导负责;纪检组负责全程监督。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要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谈心、交心活动,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
2、局党组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机关人员“八小时外”的生活和社交情况的汇报,并根据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3、机关工作人员要将自己遵守“八小时外”规定的情况,定期向局分管领导报告,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自觉接受监督和管理。
三、奖惩规定
1、机关工作人员“八小时外”的生活、社交情况为工作人员年终考核、晋职、调动的依据,并存入档案。
2、对违反本规定行为、情节较轻的,由分管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的,停职反省,并采取必要的经济处分手段。对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按党纪条规给予处分。
四、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行风建设的十条规定
根据局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关于行风建设中的“十个不准”规定。
一、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要求,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二、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大决策、重要活动及其重要事项安排,机关制度规定等的形成、干部的任免、推荐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党组成员要认真讨论,发表见解,供党组决策。
三、自觉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办事,严禁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谋取私利。
四、严格遵守经济工作纪律,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不准个人经商、办企业,不准在经济实体中兼职和兼职取酬,不准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五、认真执行礼品登记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严禁收受礼金(包括有价证券、信用卡及其它支付凭证等)、重礼品和各种红包。
六、严禁公款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不准用公款为住宅配备电脑,不准用公款为住宅电脑支付上网费用。不准擅自用公款配备、使用通信工具。
七、认真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不准违反规定用公款装修、购买住房,不准违规多占住房。坚决禁止借婚、丧等事由借机敛财。
八、公务活动中要按规定标准接待,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严禁高接远送,不准大吃大喝,不准用公款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
九、不准公费出国(境)旅游或变相出国(境)旅游。不准接受下属单位或地方、部门及企业单位用公款安排的私人旅游活动。
十、管好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严禁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家属、亲友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不准配偶、子女在自己管辖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条文具体事项由局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XXXX 地税局责任追究制
一、责任追究制内容 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或有关制度,给国家、基层、群众、公共利益造成损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办文办事超过规定时限、扯皮推诿、耽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受到群众投诉和上级批评的,由相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承担行政和经济的责任制度。
二、责任追究范围 对具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予以责任追究:
【血库管理制度汇编】推荐阅读:
医院血库管理制度汇编06-18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06-16
血库质量管理10-29
血库质量管理手册10-15
2024年血库半年总结06-08
煤矿机电管理制度汇编06-16
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汇编06-19
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汇编09-24
专用教室管理制度汇编10-21
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