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篇1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

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

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 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 通过感受与体验

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

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 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 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 四二拍 节奏多变

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 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8、用“lu”哼唱歌曲旋律 难点重点范唱

9、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10、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 可分组练唱

11、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 感受“do re 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

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 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 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b 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 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

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

学生轻声跟唱 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 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巩固歌曲演唱 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 鼓乐〈〈滚核桃〉〉 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苏南吹打、粗吹、细吹、绛州鼓乐、威风锣鼓、非洲鼓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歌表演:〈〈敲起我的小木鼓〉〉 〈〈伊唷勒啦〉〉

3、听:〈〈非洲鼓魂〉〉--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以语言般的节奏 为人们传递着不同信息 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 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4、再听:滚核桃(鼓乐)--集中了”花鼓戏“的精华 表现秋收时节

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 置于房顶凉晒的场面

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檫、挑、敲、碰等”花鼓戏“ 击奏法变化多变 听来情趣盎然 饶有风味

将农民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

要求:说说演奏者运用了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

想一想

你还能用鼓表现出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

5听:〈〈黄河留下威风鼓〉〉--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 歌曲采用了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

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 又展示出当代中国人激情彭拜的精神风貌

要求:听完全曲

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 面面鼓里有传说 年年岁岁打下去

日子越打 越红火“这一段 跟着录音唱一唱

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

教学后记:通过学唱歌曲、听音乐

使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学生边唱边动(跺脚、击鼓等)课堂气氛热烈

第二单元 溯流探源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剧《北风吹》、钢琴独奏曲《向阳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

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苏北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 感受民歌特点

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

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2、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 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和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 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

3、民歌进行创作的情景

4、能在聆听、演奏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 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 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辩别 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5、能较流畅地演奏口琴曲《快乐的流浪者》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 感受民歌特点

了解音乐知识”夜歌“、越剧、歌剧 教时安排:四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听:北风吹 唱:小白菜 动:听一听 比一比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 感受民族风情

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4、复习民歌的特点: 民歌起源于劳动

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

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 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 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音乐语言简明洗练 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有多种体裁和形式

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

5、学唱河北民歌《小白菜》 听:先感知歌曲《小白菜》、《北风吹》《青羊传》的旋律特点 再找出歌剧作品中的相似旋律 唱一唱

再听歌曲《北风吹》 学生轻声跟唱

再听歌曲《小白菜》 感受旋律的忧伤、凄凉的

再唱歌谱体会一下 然后唱歌词 分组练唱

结合录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完成作业

在乐谱相似的地方画上记号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听:《向阳花》 唱:《李玉莲调》《夜歌》 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旋律的特点来判断是哪个地域的民歌 了解三种不同的变换拍子

以整体艇长发学唱歌曲让学生喝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之情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4、听歌曲《李玉莲调》的录音

让学生观察找出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

再听

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分组练唱

5、听唱歌曲《夜歌》 了解歌曲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拍子:四四拍、四五拍、四三拍 频繁的拍子变换

使歌曲更具摇曳、动荡的感觉

老师带领学生朗诵歌词 然后以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让学生和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 分组巩固练唱

6、听《向阳花》--钢琴独奏

找出与歌曲《李玉莲调》相似的旋律 再听

启发学生发现与感受其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听:《梁山伯与祝英台》 唱:苏格兰的蓝铃花〉 教学的重点、难点

弱起节奏、一音多字的演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巩固上节课歌曲

4、听:《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从远古始终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

分别作为音乐情景逐步展开的线索 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在聆听主题时 学生可轻声哼唱

着重感受旋律富有起伏性的特点 感受乐句之间的衔接及语句的特点

哼唱主题音乐

进一步感受乐曲委婉、清丽的特色

相像音乐旋律的变化与动人故事情节发展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 听范唱:感受苏格兰民歌的清丽流畅 语气轻柔婉转

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再听

学生可轻声哼唱

重点练唱一音多字的演唱

6、分组练唱 互相点评

教学后记:通过歌曲的学唱 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中外民歌 通过比较演唱

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了解 弘扬民族精神

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

第三单元 滔滔多瑙河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幽静的山谷》、《我的小提琴》、《土拨鼠》 唱准弱拍

掌握八三拍、八六拍得韵律感 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 领略其独特魅力

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爱尔兰风笛》、《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 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3、欣赏《爱尔兰风笛》《水上音乐》、《戏谑曲》《小提琴协奏曲》

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铜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 并能听辩主要乐器的音色

能用简单的乐器和着《水上音乐》伴奏

大致了解作曲家巴赫、亨德尔、贝多分、门德尔松生平及代表作

教学的重点、难点、1、唱准弱起节奏

掌握八三拍、八六拍的韵律感

2、能听辩主要乐器的音色 教时安排:三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瑞士山歌、孤独的木羊人 唱:幽静的山谷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3、听:瑞士山歌--在瑞士山区

牧人们常常用号角或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

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递各种信息 久而九之

他们竟发展出一种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真假声交替的约德尔法

要求: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 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

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 形成了奇特的效果

再听:孤独的牧羊人--叙述了一个人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 曲调生动活泼

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欢快 旋律活泼跳跃 大跳音程频频出现 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 充满活力

要求:说说歌曲中有哪些角色?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 再听

学生可轻声哼唱

4、学唱《幽静的山谷》 听范唱

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什么?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表现出什么? 再听

学生可哼唱旋律 再唱歌谱 轻声学唱歌词

注意一音多字的演唱 听唱结合唱准歌曲 分组巩固歌曲的演唱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听:爱尔兰风笛 唱:我和小提琴 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 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爱尔兰风笛--是一种民族乐器的名称 是凯尔特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爱尔兰风笛的皮囊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细管 这根细管是像笛子一样有出气孔的

双手通过控制那根细管上的气孔改变音高

要求:先让学生观察图片 了解相关文化 再听赏曲例音响 交流听赏的感受 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再补充听赏其他用爱尔兰风笛演奏的作品

4、学唱:《我和小提琴》 听范唱

感受歌曲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

再听

学生哼唱旋律 再唱谱 学唱歌词 分段练唱

注意唱准弱起节拍 分三组进行表演唱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听:戏虐曲 水上音乐 唱:土拨鼠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听;戏谑曲--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 巴赫一生的作品浩如烟海

他本人比较喜欢这首《戏谑曲》

初听

要求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 再听乐曲

要求学生说出弦乐器在哪一音区演奏 乐曲采用了怎样的速度

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 是一部管弦乐组曲

据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 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

要求:学生在老师提示下听赏乐曲 对不同的片段

作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可跟着音乐踏步

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4、学唱:《土拨鼠》 听:学生一面熟悉歌曲 一面跟着音乐拍一拍

再听

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 并说说共分几句 学生唱谱

师生接龙演唱歌曲旋律

看谱

结合听觉印象

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分组练唱

加上力度记号 如何来表现歌曲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 唱一唱

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 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评价

第四单元 动感拉丁舞 教学目标

1、在歌唱、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 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 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试分析 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3、感受拉丁美洲特有乐器排箫、钢鼓的音色及表现手段 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的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歌唱时注意控制音量

在努力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另一个声部

教学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听:美丽的塞林托 唱:拉库卡拉查 东:完成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墨西哥民间乐曲 八六拍

具有摇曳之动感

并能演唱热情奔放的墨西哥歌曲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歌曲

3、听:美丽的塞林托--这首民间乐曲 八六拍 具有摇曳之动感

表现了明朗愉快的心情 切分节奏贯穿全曲

给人以活泼、俏皮、幽默之感 旋律进行多为级进式

乐句间的连接均为大跳音程 热烈而奔放

要求:听听、唱唱乐曲主旋律 体验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的典型节奏型

借助歌词进一步了解器乐作品在塑造形象时常用的手法

4、学唱歌曲:卡拉库拉查 听范唱

使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活跃、欢快 具有舞蹈之动感

再听

学生可跟音乐律动 自由表演

轻声哼唱旋律 在哼唱歌谱 学唱歌词

注意反复跨越记号的运用

分组练唱 完成旋律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听:安第斯排箫 钢鼓音乐

唱:鸟儿多美丽 教学的重点 难点

乐曲听赏重点是聆听乐器音色 掌握三拍子的韵律特点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安第斯排箫--排箫是高原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其演奏手法多样:有时用来演奏旋律 有时像低声吟唱 有时又像在模仿风声

听:钢鼓音乐--钢鼓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打击乐器 它由与西方音价相同的十二个音所构成 然后它与一般乐器不同的是 它并非以音价顺次排列 而是依据音响原理而排列

要求:先听赏作品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

然后再了解乐器的历史及其风格

4、学唱:鸟儿多美丽 听歌曲

让学生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感 并可进行律动表演 再听

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唱歌曲两边 学唱高声部 分组练唱 再唱低声部 分组练唱

有条件的班级进行二声部合唱 结合录音范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多种表演方案 在交流中相互评价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听:感受拉丁舞 唱:第一天去上学 教学的重点、难点 强拍弱位置演唱 一音多字

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

4、感受拉丁舞;探戈舞曲 夏夜桑巴舞曲欣赏

5、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听

感受歌曲活泼 欢快的情绪 再听

让学生找出难的乐句

或自己最喜欢的乐句进行练唱

采用分句教 唱和整体教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曲 对歌曲中较难把握的节奏重点练唱 分组进行练唱歌曲

再引导学生通过视唱歌谱 学习分析旋律的构成

为我的创造练习中的创编旋律作铺垫和技法指导

教学后记:通过欣赏、歌曲的学唱 让学生感受到外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了解到了什么是动感拉舞、探戈舞、夏夜桑巴舞等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第五单元 灿烂阳光下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

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 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 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

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 表达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3、有思考地聆听本单元的曲目

分辨作品在表现形式、情绪、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4、自信地参与本单元”我的创造“"露一手”等音乐实践活动 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以增强旋律创编和随乐演唱的自信心与表现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 掌握顿音的演唱 能创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听;在灿烂阳光下

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教学的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顿音记号 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歌曲:金色童年是一首歌 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快乐的气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 我们漫漫张大了

那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侯的样子吗?请你说说小时侯的一件趣事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 童年是最富诗意的 童年的门梦是金色的 童年是一首歌 歌声愉快、悦耳 童年

就像一阵风儿轻轻地吹过

金色的童年就像那首永远唱不完的快乐歌 再听歌曲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高兴的

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加上歌词学唱 分组练唱

加上跳音记号以后的效果 使歌曲更加活泼、欢快 一起有表情地演唱

巩固演唱

男女生接口唱或独唱

想表演的可以加人动作进行表演

4、欣赏《在灿烂阳光下》 听 歌中唱了些什么

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边说边和同学示范拍手游戏 让我们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游戏吧

学生们可选择小时侯玩的游戏选一个进行表演 分成两组 边玩边唱歌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唱:花季雨季 教学的重点 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唱准大跳音程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前面学过的歌曲

4、听: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是一首叙事性强 旋律优美 对比鲜明

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第一部分描写新社会农村的夜景 明月当空

孩子们围坐在丰收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

第二部分叙述旧社会的痛苦生活

曲调起伏较大表现了一种悲愤控诉的情绪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 音乐把人们又带回了现在 夜晚还是那么宁静

但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却让孩子们深思

5、学唱歌曲:花季雨季 听范唱

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轻快、活泼 再听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哼唱旋律 唱准大跳音程的音准 分段学唱歌词 分组练唱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听:初升的太阳 唱:七色光之歌 歌声与微笑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出波音记号的效果 唱准二声部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初升的太阳--草原上的人们渴望美好生活就像渴望出身初升的太阳一样 它歌颂自由、阳光 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乐曲 马头琴独奏

要求:学生听辩乐曲的段落结构

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不同音乐段落的内心感受

了解马头琴的知识

4、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充分展现了少先队员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情

再听

学生轻唱第一声部歌曲 分组练唱

再唱第二声部歌曲

有条件的班级二声部合起来 完整地演唱全曲

5、听唱:歌声与微笑 让学生欣赏感受 通过画面

语言等创设情境 让学生心中产生幸福感 从而更好地领会歌曲的内涵

可采用请个别学生表演、小组演唱、领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

第六单元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 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分别用欢快、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同一首歌》 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3、积极参与“我的评说”、“我的创造”、“采集与分享”等综合性表现活动 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与同学、老师的友情 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 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唱准二声部

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涵

教学安排: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听:让世界充满爱 唱:幸福快车 教学重点、难点 节奏明快 旋律起伏较大 不易唱准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上节课歌曲

3、听:让世界充满和平听童声合唱

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 及歌曲主题的内涵

可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 然后展开讨论

学生可跟着一起歌唱

4、学唱歌曲《幸福快车》 听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富有动感 再听 学生律动

表现歌曲的情绪

可做“开幸福快车”的游戏

学唱歌词 分段练唱 分组练习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听:梦幻之风

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声部音色的和谐同意 准确把握乐曲的弱起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梦幻之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在给学生介绍班得瑞乐团

再听

并跟着音响哼唱主旋律

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我的创造”活动

4、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用啦模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以手提示弱起

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分组练唱歌曲

连续的大跳使歌曲富有动感 充满勃勃生机

咐点音符的多处运用 重点练唱

有条件的班级学唱二声部 感受和声的效果

第三教时 唱:同一首歌 采集与分享

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四拍可以照二二拍演唱 以取得宽广流畅的效果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幸福快车 真善美的小世界

3、六年级的小学生活令人难忘 我们将要告别校园 告别同学

告别亲爱的老师

让我们高唱《同一首歌》 重温有友情 共享欢乐

听范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情 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再听

注意旋律中的变化音 重点练唱

高潮部分的大跳音程的不易唱准 重点练唱

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 看那一组表演得最好

有条件的班级可进行二声部的练唱 结合范唱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采集与分享:

收集有关“和平与友谊”主题的歌曲在毕业典礼上与同学们分享

5、音乐糊

学习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和故事 了解世界都维也纳

6、听辩与展示

教学后记: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唱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 师生间的亲密友情 从而懂得珍惜

为自己能生长在真善美的小世界而感到幸福

?? ?? ?? ??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篇2

1.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询问家长搜集童年趣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聊一聊童年趣事。(板书课题:童年趣事)

2.咱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

3.师:看了这组图片,你们都笑了,为什么笑?

二、聊趣

1.师: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看屏幕:

下面这些事是童年趣事吗?先读一读再判断,说出理由。

2.师:看来呀!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精心选材,只有情节丰富、波澜起伏的事才能吸引人,只有亲身经历、有情感的趣事才能打动人。(板书:精心选材)

三、写趣

1.师:选取了有趣的事,怎么把有趣的事说具体呢?前几天,我班上有一个叫栋栋的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视频,播放后讨论:

你们笑了,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深刻?(学生交流,体会有趣)

3.猜结果。

师:就在这时,“咚咚……”敲门声响起了,猜猜看,下面会发生什么?学生想象。

师:把出乎意料的想象写进作文一定会很有趣。

4.师:到底谁来了?后来亮亮把这段有趣的经历记录了下来,谁来读一读。

出示教师的下水文:

星期六早晨,我在写作业。妈妈对我说:“栋栋,妈妈去买菜,你在家抓紧时间写作业,字要写认真。”“嗯。”我随口答应,心里窃喜:“哈哈,自由喽!”

妈妈一走出门,我立刻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拿起桌子上的香蕉,掰开,塞进嘴里,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耶,我玩会儿电脑吧!”我一阵狂喜,该我大显身手了!我打开电脑,进入游戏,一会儿就把“敌人”全消灭了。

“咚咚咚……”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一惊。坏了,老妈回来了。我关掉电脑,急跃而起,猛一转身,不巧踩到我刚才扔的香蕉皮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一瘸一拐地去开门,心里忐忑不安,这回得挨打了。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楼上的邻居来串门。唉,做贼心虚可苦了屁股喽!

5.师:品一品,这个片段中哪些细节描写把有趣的地方写得具体生动呢?

【预设一】

生“:站、伸”写出了栋栋的动作。

师:除了这些动作,这里还写了其他动作。(教师圈画)

师:“站、伸、拿、掰、塞、扔”这一连串准确的动词具体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形,还写出了小作者的心情。追问:什么心情?

【预设二】

生:“关掉、一跃而起、转身、踩到、摔”写出了小作者紧张的心理。

师:假如没有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那么这件事也就不会显得那么有趣了。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栋栋在写“贪玩”这个片段时抓住了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进行细节描写,具体生动,一波三折。所以我们写童年趣事时,过程曲折,注重细节,就会吸引人。(板书:描写具体)

6.师:今天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一件童年趣事。

出示习作要求:

(1)从生活中选一件有情有趣的事情写下来。

(2)把有趣写具体,用词要准确。

(3)题目自拟。

7.师: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小事,昨天回去和爸爸妈妈聊过吧?说一说你经历过什么有趣的事?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课上就写最有趣的那个部分。想一想,你准备写哪个片段呢?准备怎么写具体?(指名交流)

师:(指板书总结)刚才的讲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抓住语言、动作,或者抓住心理活动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下面,请拿出练笔纸,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写下记忆中最有趣的那个片段,力求一气呵成。(时间8分钟)

8.学生写作

四、评趣

1.师: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通过增、删、调、换等方法就能把文章修改好。给你两分钟,请你用学到的方法改一改自己写的片段。怎么发现问题呢?轻声朗读,对感到别扭的地方加以修改。

2.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习作。(指名读)

差一点闹笑话

今天体育课上,老师要考一分钟跳绳。我因为体育成绩不好,而跳绳却是我最拿手的体育项目。(师:听出问题了吗?关联词不准确,“因为……而……”应该换成“虽然……但是……”)我焦急地等待老师叫我,想让自己好好露一手。(师:这段话写出了小作者急切地想露一手的心情) 终于轮到我了。

“预备,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飞快地跳了起来,可是没过多久,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师:把这句再读读,你会发现啰嗦。把“可是”去掉)又过了一会儿,我才明显感觉到裤子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滑。我感觉到同学们都在盯着我,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不停地念叨,一分钟快点到,快点到……(师:心理活动描写真实细腻,比较成功)

“停!”听到老师的命令,我松了口气。好险呀!差点闹笑话。(师:此时小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我伸长舌头,拌了个鬼脸。

3.师: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趣事写完整,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清楚,再加上题目,那么一篇精彩的习作就在你手中诞生了。

4.总结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值得我们回忆,这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的童年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充盈着感动的情怀,用心记录它们,我们将收获与众不同的快乐。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篇3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麋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重点掌握沛的写法。

3、了解麋鹿不平凡的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增强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师:幻灯片、录像 生:课前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徐老师这学期任教我们502班的思想品德,上次学校抽测我们班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徐老师很为大家感到高兴,你们的表现真棒!(大拇指手势),今天我们将在这里一同上一节语文课,希望大家的表现更棒!

我们先来玩个歇后语的游戏,好不好?老师说上半句,同学们接下半句。

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2.八仙过海--

3.秃子打伞--

4.狗捉耗子--

最后一条:姜太公钓鱼--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姜太公是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传说,他有一头奇怪的坐骑,谁知道叫什么?

2.它为什么叫“四不像”?学生简介。

3.其实“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麋鹿的一篇课文。(板书:17.麋鹿)

提示“麋”的写法。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6’)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

(1)有同学已经读好了,那请你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屏幕出示字词:

沼泽 觅食 繁殖

销声匿迹 惨遭厄运 颠沛流离

悄无声息 遁入草丛 繁衍后代

(2)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不是都读对了?

(3)指名读。

(4)齐读。

(5)提醒“沛”的写法。

(6)提问:有些词语的意思你可能不太理解,我们到学习课文时再去体会。

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识呢?

据学生回答板书: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4.小结:对,这篇课文就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指板书),生齐读。

三、教学5-7自然段

1.“立体”的追溯,知其“经历”。

(1)过渡:早在3000多年前(屏幕出示:3000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这种奇特的动物了,下面让我们寻着时光的隧道,去追寻麋鹿那一段段传奇的经历吧。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时间的词,并想想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放音乐)

(2)学生自读

(3)你画出了哪些有关时间的词语?

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示:

3000多年前,1865年、19、1967年前后、1986年)

(4)这段时间麋鹿有哪些经历?

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归纳一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销声匿迹、盗往欧洲、惨遭厄运、流落国外、回归故乡)

(5)同学们,这就是麋鹿3000多年传奇的经历,让我们在朗读中来感受这3000多年的传奇吧!

(6)引读。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后来……到1967年……1986年8月……

2.“立体”的思维,体验“多元”。

(1)你看,她静静地伫立在黄海滩涂上,回首往事,沉思的眼神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他那3000多年的传奇,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他那一段段非同寻常的经历。用心再去读一读5-7自然段,看看哪段经历吸引着你,牵动着你的心,画下来,放开声音读读。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并与生交流。

(3)全班交流。

A.3000多年前的历史。

理解“销声匿迹”。

3000多年前就一点踪迹都没有了,现在怎么又出现了呢?这个问题,史料上没有记载,看来麋鹿的经历的确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许,有一天这个答案能在你们手中揭开,我们期待着。

麋鹿还有哪些经历牵动着你的心?

B.出示1900年经历的文字。

▲指名读。

▲屏幕出示:我仿佛看到了 ,似乎听到了 ,我的内心 。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又似乎听到了--?你的内心--?

▲生全班交流,师生即时点评,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同学们,这斑斑的血迹,声声的哀鸣似乎在控诉侵略者的罪行,也在向世人讲述着中国那段黑暗、落后、屈辱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浸满血和泪的文字。

▲师生齐读这段经历

C.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从此,她们开始了流落国外的生涯。(点击出示第六自然段)快速读一读,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读第六小节。

▲指名谈感受。

▲可是,一开始的情况却是怎样的?

▲是啊,当我们为那18头麋鹿的留下而庆幸时,想到那些在国外死去的麋鹿,不禁有着太多太多的难受。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把第六小节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

四、教学最后一节和第一小节(7’)

1.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他们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2.(多媒体显示新生活画面,师读)

在一个天色微明的清晨,你看,这群精灵出现了……

3.这就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自由生活的一幕,

(屏幕出示:1、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1)指名读。

(2)麋鹿又一次回归了自然,它是属于大自然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但是,在1967年前后,(屏幕出示:2、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屏幕闪烁:放养、饲养

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你明白了吗?

4.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幸福的家园,他们能够在这里自由快乐地生活,对我们,对麋鹿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篇5

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一、课题:

2、做酸奶

二、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

四、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动手做酸奶。

讲解酸奶制作的方法,注意要点:温度,时间,高温消毒三者都要顾及。加热后冷却到30—37度保温8小时左右。

2、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3、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4、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流感、非典、爱滋病……

5、巩固学习

提问: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一、课题:

3、馒头发霉了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一、课题: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二、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的形状、大小不相同。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

4、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单元名称:我们的地球 课题: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 展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 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

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

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二、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

三、布置预习

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

课题:2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

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

2、制作地貌模型。

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

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

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4、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

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

二、巩固练习

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课题:3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准备:

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

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

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

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 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

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

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

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先做里面,再做外面。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二、巩固练习

说说地球内部构造。

一、课题:

4、火山和地震

二、教学目标: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

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

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 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

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

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

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 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

3、巩固

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一、课题:

5、地表的变迁

二、教学目标: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

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

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

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

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

做模拟实验。

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

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

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 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

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6、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

单元名称:物质在变化

一、课题:

1、我们周围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蜡烛燃烧和熔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的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四、教学准备:

蜡烛、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烧杯、干抹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

2、研究物质的变化。

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体,让我们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仔细观察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给蜡烛加热。预测: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仔细观察燃烧蜡烛是有什么现象发生,将观察到的加热和点燃蜡烛的现象写在活动记录上。

最后,比较蜡烛熔化、凝固和蜡烛燃烧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异类音义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异类生成了新的物质,证据

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寻找。

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学生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水的三态、铁水变成钢锭。

讨论研究后把结论填在书上,并说出你的证据。

4、学生选择实验,在观察比较中判断她们属于哪一类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器材做实验。

通过着部分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各组观察实验和活动中交流,对物质的变化有

更全面的认识。

一、课题:

2、铁钉生锈了

二、教学目标: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

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 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四、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

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

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

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

(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

(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

4、了解防锈的方法。

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

5、巩固

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怎样防止铁的生锈?

一、课题:

2、变色花

二、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性。*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四、教学准备:

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

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

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

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

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

5、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6、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 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

一、课题:

4、洗衣服的学问

二、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

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四、教学准备:

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

除它们吗?

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

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

学生动手洗衣服。先说说该怎样洗衣服呢?

创造两种实验条件,学生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5、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单元课题探索宇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3、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5、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6、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7、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8、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三、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4)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中国来查阅古代天象记录。

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

(1)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

介绍望远镜:人们发明了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

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3)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

(三)总结宇宙的特点。

(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宇宙的整体形象。

(2)讨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宇宙有多大?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里有什么?我们处于宇宙的什么部位?宇宙里有没有和地球一样的文明?

(3)总结:人类正逐渐向宇宙的深处进军、探索,现在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测器等手段进入到宇宙空间,接近遥远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苗奥秘。然而,浩瀚的宇宙总让人感到神秘和无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吧!

(四)课外练习

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研习报告。

太阳第大家族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既的事实,提出问题: 出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彩虹桥)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呢?白天、黑夜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天与黑夜。(板书:白天与黑夜)

2、我们知道白天称为昼,黑夜称为夜。你知道一昼夜要经历多长时间吗?(24小时)

3、白天、黑夜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生:白天黑夜依次出现、交替出现、更替出现

4、白天黑夜的不断循环变化,我们称为昼夜交替也称为昼夜更替。

5、在同一时刻,美国和中国是不是都是白天或者黑夜?

6、关于昼夜交替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关于白天、黑夜,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研究那些问题? 生: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为什么有时候白天长,晚上短;有时白天短,晚上长。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你的问题有非常有研究价值)

7、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二、逻辑推理,提出假设(一)依据事实,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地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为白天,没有照亮的一面是黑夜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我们的模拟器材,太阳小,地球大,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才能让白天和黑夜轮流交替,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怎样才能让白天和黑夜轮流交替,好,你们小组先讨论再用模拟器材做一做,待会来汇报你们的想法。(课件出示: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1)小组讨论(2)你们的想法是什么?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注意边展示边汇报)猜测: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二)分析猜想,去除臆想

师:通过讨论我们发现有多种解释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哪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猜想(教师指板书):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课件出示

师:课件出示我们知道太阳运行的速度是每秒250千米,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亿千米。太阳围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约需要43天。太阳绕地球一圈才出现一次昼夜现象,你们认为可能吗?(不可能。)

其实,古人在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曾经也这样认为——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形成了白天和黑夜。也就是地心说。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地心说”

师: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家对这一说法的解释?课件出示

师: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我们一起看第二个猜想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课件出示

生:地球绕太阳一圈才出现一次昼夜现象,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地球要整整绕太阳转动一周,才能出现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而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是一年,也就是说我们一年的时间才能出现一个白天,一个黑夜。(这位同学讲的真好,谁来复述一遍。)师:你们认为符不符合实际呢?(不符合。)

师:其实,在16世纪,波兰科学家也是这种想法。它就是日心说。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日心说” 师: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家对这一说法是怎样解释的?课件出示 师:那我们再来看下一个猜想: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几种方式:大家想一想、用地球仪试一试。(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师:那么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我们知道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东方)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让我国的东方最先看到太阳?

教师:我们以我们国家为例,用红色代表居住在我国东方的小朋友,蓝色的代表住在我国西方的小朋友。

教师:看如何让东方的小朋友最先看到太阳。请同学们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做一做,看一看。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

生:自西向东

师:是的,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请看大屏幕地球的自转视频 你认为地球的这种运动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可能)

师:这样看来,只有一种猜测存在可能: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变化。

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可能是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变化。那你能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设计实验,揭示昼夜交替的原因吗?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如何做这个实验?

师:在做模拟实验时我们应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注意安全 师:出示温馨提示(注意的事项)(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红色标记为观察点,慢慢的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四对比辨析,总结提升 1.小组汇报交流。(结和实际现象解释)

2.教师总结:原来太阳光照射着地球,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师: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家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看视频)师:好,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请同学们动手找一找

课件出示:当我们国家是白天时,你知道哪些国家是黑夜吗?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在早晨,又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处在黄昏呢?

生:我发现,当中国处于白天的状态时,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处在黑夜的状态。

生:还有阿根廷和巴西呢。

生:我发现,在中国西边的国家此时正处在早晨,比如沙特阿拉伯和索马里。

生:此时,太平洋中间的一些小岛正是黄昏的时候,比如美国的巴尔米拉岛。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同一时刻,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相同吗?(不相同)

师总结:所以同一时刻,由于地球的自传,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

1、为什么夏天白天长,晚上短。冬天白天短,晚上长?

2、地球上有没有,只有白天没有黑夜的地方?或是只有黑夜没有白天的地方

单元名称:假设与实验

一、课题:

1、假设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

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如假设与证据。

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

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表现二者的相似形。

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

一、课题:

2、实验

二、教学目标:

知道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两个基本实验类型。

知道蒸汽回产生动力。了解米虫的生活习性。

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

知道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内容。知道验证因果假设的实验步骤。

重视公平的价值,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装水的瓶和半瓶水、水杯、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科学。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一些现象并对此进行探究。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2、了解有些实验是模拟的,有些实验是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

举例给学生听有关蒸汽的例子。(1)蒸汽火车,会“叫”的水壶。(2)米虫喜欢

呆在哪里?启发学生认识到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比不同的事物,一种是

对比不同 情况下的同种事物。

3、学习如何假设,了解假设可以有多个,而且可以多次验证。

如何假设呢?一般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表达。在研讨“蚂蚁是怎样

凭自己留下的气味回家”的方法时,积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

只要有合理因素就可以。

4、动手实验模拟和对比的乐趣。

用一只瓶子里面装有大半瓶水旋转瓶子或猛烈震动瓶子看见瞬间产生的旋流。

引导学生包旋流和龙卷风的图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做抽纸实验。揭示:物体有一种特性,原来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

的状态。

5、了解雷迪的实验,并懂得控制条件。

引导学生讨论解雷迪在实验中的控制条件。几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引导学生做乒乓球落地反弹的实验。思考反弹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需要控制的条件是什么?知道学生反复实验得出数据和结论。

6、巩固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备课[范文] 篇6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教学第115——117页及练习二十四的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圆的画法及圆同圆中直径,半径的关系。

教学用具:

圆规、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动画展示五彩缤纷的世界,提出问题,从中能发现什么数学图形。

2、关于圆你有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①认识生活中的圆。

拿出你找到的物体上的圆形,只给大家看看,(如:我的茶杯底座是圆形……)②画圆

1、你能用你现有的工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吗?(方法越多越好)

2、生介绍(请大家看一看这是我用××画出的一个圆)

3、提出疑问你觉得用什么画圆既简单又快捷方便?

4、再次画圆,你能画一个更大的圆吗?

5、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的圆,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吗?(画一个一样大的圆)

6、思考:怎么样才能画出一个一样大的圆?指生交流。

③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师出示并做介绍各部分名称,让生观察直径与半径的特点。

2、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在指定的圆片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找一找直径和半径,说说理由。

5、应用:画一个直径为四厘米的圆。

④圆的特征

1、拿出你的圆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并记录。

2、全班交流。各组可发表不同的意见。

3、字母公式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上的1——3题。

四、小结。

质疑并小组内交流

五、作业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篇7

《天有不测风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中的第二课。根据课程标准对本主题的阐述: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的精神的可贵, 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形成相应的能力。这一课教材共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天灾之中有人祸”“天灾无情人有情”。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安排了“大自然的另一幅面孔”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视频资源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故事, 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自然灾害就发生在身边, 它的危害不容忽视;意识到自然灾难的无情, 初步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 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知识与技能: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4.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活动, 意识到自然灾害的可怕,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通过电视、网络等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但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经济、生活、生命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尚不清楚。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难点:自然灾害的种类。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 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并能选取自然灾害中的一种, 进行较为深入的资料搜集。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 (播放视频、图片) 欣赏美。

师: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春天, 百花争艳, 万紫千红;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 枫叶似火, 硕果累累;冬天, 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看着这些美景, 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感受自然的美丽。]

2. 感受大自然的另一副面。

师:大自然并不总是风和日丽、和蔼可亲的。她常常会摆出另一副面孔, (课件播放部分自然灾害) 有时狂风大作, 巨浪滔天, 洪水泛滥;有时会吞噬人类的财产以及生命;有时疾病流行……看着这些, 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灾害很可怕的影像。]

二、教学活动一:感受地震

1. (播放地震视频)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地震在顷刻间使得一幢幢矗立的高楼夷为平地,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停止了呼吸……)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的不可抗拒性。]

2. 师:这个统计表记载了汶川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自己读一读。 (出示统计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感受汶川大地震的危害深重, 感受到了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破坏性和毁灭性。]

[“感受地震”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 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为核心,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影像资料,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从而实现“以点带面” (“点”指地震, “面”指其余的自然灾害) 的课程设计思路,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三、教学活动二:你知道吗?

1. 师:

伴随着人类的仅仅是地震这种破坏性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吗? (出示: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记录的相关文字资料。) 从这些红色的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这份资料认识到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它是不可抗拒的, 必须正确面对它, 了解它, 才能正确应对。]

2. 师:

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内, 依次派生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火灾五大类。 (课件出示自然灾害分类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初建自然灾害的分类概念。]

3. 师:

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自然灾害调查统计表, 分组交流。待会儿, 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在全班就你们印象深的自然灾害选择两三个在全班作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的自主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切感受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所造成的损失, 认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 还培养了学生看新闻、搜集信息的学习习惯。]

4. 师点评。

(洪水、干旱、地震、火灾, 灾难无法抗拒, 家园瞬间被毁, 生命被无情地夺走。不论是哪种自然灾害都是让我们认识到其危害无穷。)

[“你知道吗”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自然灾害的种类之多, 危害之大, 从而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自然过渡到教学活动三。]

三、教学活动三:减灾“我能行”

1.师:古往今来, 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此起彼伏, 连续不断。自然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是人类难以避免的。千百年来, 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求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 居安思危, 防患未然, 尽量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设计意图:让学生齐读, 认识到防灾减灾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

2.师:看这份真实的报道: (指名读)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 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 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 全部冲到操场, 以班级为单位站好, 仅用时1分36秒。从11岁到15岁的学生, 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 老师们站在最外圈, 四周是教学楼。学生无一伤亡, 老师无一伤亡。桑枣中学的安全和叶校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2005年开始, 桑枣中学的叶校长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桑枣中学的学生是按照平时学校要求的和他们已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

3.师:听了这份真实的报道, 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从中获得的启示, 认识到只有掌握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才能将灾害降低到最小化。认识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4.师:由此可见, 面对天灾, 掌握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是何等重要啊!因此, 了解一些地震自救方法是必需的, 快速浏览一下课本内容。 (学生读书上第48页的“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文字资料) 如果现在地震, 结合我们所处的环境, 我们该怎么做? (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进行实地防震减灾演练, 既强化了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救能力。]

[“减灾我能行”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看汶川地震中一份真实的报道, 明白面对天灾掌握自救的知识和正确的自救方法是何等的重要, 并能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防震减灾演练, 让学生明确防灾减灾不是纸上谈兵, 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四、教学总结: (课件出示) “正确面对, 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 (齐读)

苏教版六年级音乐 篇8

1,选出下列各组中字音有误的一项并加以改正。(4分)

(1)A,阳夏B,伛偻C,觥筹D(

)(

)

(2)A,颓然B,鸿鹄C,恂恂D,霏霏(

)(

)

(3)A,间令B,霪雨C,阴翳D,嗟乎胆(

)(

)

(4)A,顿踣B,山肴C,社稷D,间左(

)(

)

2,古诗文默写。(10分)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陈涉世家》中表达陈胜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4)《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暖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5)《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厌弃尘俗和对大自然向往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是: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

”意思相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云龙浑身透出一股粗犷自信的气质,虽是粗布土军装,但站在军装笔挺的晋军将领中,仍给人鹤立鸡群之感。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在这样美好的天气里,同学们来到邻水大峡谷,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D,宿迁自然资料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4,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语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3分)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①句的修改:

②句的修改:

③句的修改:

5,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6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2)?王然出涕日

古义:

今义:

(30去国怀乡

古义:

今义:

6,写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4分)

(1)身被坚执锐。一同一(2腹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二、阅读理解(50分)

㈠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1题。(14分)

岳阳楼记

汪曾祺

岳阳楼值得一看。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有没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一开头就写道:“庆历四年眷,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虽然范记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修建了岳阳楼,好像他这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其为人传诵者,是“——,——”这两句名言。可以这样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名言而名闻天下的。这大概是滕子京始料所不及,亦为范仲淹始料所不及。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夫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解,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一篇《岳阳楼记》和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其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到处写字的“道州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间人。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目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项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子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阍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前。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成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和杜甫的“昊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吕洞宾的绝句“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脾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很有点仙气,但我怀疑这是伪造的(清人陈玉垣《岳阳楼》诗有句云:“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他主张岳阳楼上当奉屈左徒为宗主,把楼上的吕洞宾的塑像请出去,我准备投他一票)。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渡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湘行二记》,有删改)

7,结合上下文,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诗句填上第三段中所空缺的句子。(2分)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岳阳楼值得一看”的理由。(至少写出两条)(4分)

9,文中“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一句应该怎样理解?(3分)

10,“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你能再举一例来证明这句话吗?(本试卷中的材料不得引用)(3分)

11,文中所提到的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文中提到的洞庭湖、太湖也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两个。请根据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再写出两个属于五大淡水湖的湖泊名称。(2分)

㈢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12-15题。(1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加点字词。(4分)

(1)此人——为具言所闻(

)(2)各复延至其家(

)

(3阮论魏晋(

)

(4)此中人语云(

)

13,翻译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想一想自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到渔人进入桃花源期间,桃花源外的世间发生了哪些战争?请至少写出三个战争的名称。(3分)

15,陶渊明在无力改变黑暗现实的情况下,营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状况,有人称他笔下的桃花源为“乌托邦”。请结合以下这则材料,简要说明“乌托邦”的意思。(2分)

材料链接: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出生在湖南凤凰一个美丽而又闭塞的小镇上,这里民风纯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镇受到城市文明的影响,民风发生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尔虞我诈。这让沈从文先生很痛心。面对已经不复纯朴的民风,他只能在他的小说中用文字去塑造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风景秀美、民风纯朴的湘西世界。因此。人们把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称为“鸟托邦”。

㈢阅读《哀溺文》节选,完成16—17题。(6分)

衰弱文

柳宗元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既寻常。其侣日:“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日:“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日:“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永:永州。氓:百姓。绝:渡。寻常:长度单位,两寻为一常。去:丢弃。怠:疲乏,困乏。蔽:蒙蔽,引申为看不清简单的道理。

1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

17作者想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㈣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毗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日:“何为不去‘地?”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夫子:即孔子。②式:通“轼”,车前横木。③一:或。④而:乃,即指你。⑤去:离开。⑥识:记住。

18,找出【甲】文中能表达下列成语含义的句子。(4分)

(1)尸横遍野:

(2)十室九空:

(30f顷家荡产:

(4)颠沛流离:

1 9,下列各项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2分)

A虽鹏狗不得宁焉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使子路/问之

D,曩,与吾祖居者

20,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1,翻译句子。(4分)

(1冷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什么?“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为什么仍不搬家?【甲】文中蒋氏的乡邻为什么要“号呼而转徙”?你认为在文中所述的社会里,老百姓要想活命唯一的出路是什么?(3分)

三、写作(40分)

第五单元中,我们欣赏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美景;我们跟随吴均一起领略了富春江到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我们和范仲淹一起神游了气势磅礴的洞庭湖和江南名楼岳阳楼;我们还同欧阳修一起陶醉在秀美的琅琊山风景中,醉翁亭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其实,人、事、物都可以成为让我们流连、品味的美丽风景。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1)A(2)C(3)B(4)A

2,(1)另0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无可奈何花落去(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醉翁之意不在酒

3,A

4,①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句去掉“不被淘汰”中的“不”。或将末句改为:“将来走人社会才不会(致于)被淘汰”③句将“处心积虑”换成“沤心沥血”等带褒义或中性色彩的词

5,(1)古义:妻子与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古义:离开今义:离开……到某地

6,(1)“被”同“披”(2)“要”同“邀”(3)“属”同“嘱”(4)“具”同“俱”

二、阅读理解(50分)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1)岳阳楼结构精美;(2)登楼可观赏洞庭湖的美景;(3)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9,因为有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才有了岳阳楼的宏大气魄;因为有了岳阳楼丰富的人文内涵。才使洞庭湖名声大振。(言之有理即可)

10,示例: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的这句话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座右铭。(言之有理即可)

11,鄱阳湖、洪泽湖、巢湖。

12,(1)i羊细地说出(2)邀请(3)更不用说(4)告诉

13,(1№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再也没有出去过。(2)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4,示例: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垓下之战;赤眉起义;绿林起义;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

15,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但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空想社会。

16,一个永州的百姓在船沉落水之时舍不得丢掉身上携带的钱财而被淹死。

17人生应有正确的取舍态度。为人不能贪,更不能为了一时之利而损失长远的利茄。(言之有理即可)

18(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2)今其室十无一焉(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4)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19 B

20,C

21略

22(1)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妇人之舅、夫、子均死于猛虎。(2)苛政猛于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推翻封建制度。

三、写作(40分)

上一篇:简要介绍航天飞机下一篇:小学英语作文我的家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