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精选8篇)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篇1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是中央电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管理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用户工作环境管理、网络病毒防护、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补丁管理、性能监视、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常用工具,初步具备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

计算机网络,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服务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常用工具,初步具备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课程内容新、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采用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授与实验统一考虑。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

3.对于重要概念、关键技术、部署方案等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如条件许可,应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1.了解:知道有关概念、方法和背景;

2.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判断;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实际操作和应用。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其中授课时间为50学时(含面授、录像学时)实验课时为22学时。

二、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的配合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文字教材负责阐述全部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录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内容

教学内容

序号 1 2 3 4 5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概述

用户工作环境管理

网络病毒防护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

授课学时 实验

(含录像学时)2 10 6 10 6

学时 2 5 4 6 7 8

补丁管理

性能监视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

合计 6 4 50 3 0 22

四、考核

本课程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两种考核方式,笔试由中央电大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上机操作由各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电大完成考核,未通过上机考核者不得参加笔试。开放教育的学生应严格执行该课程的有关考核文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概述(2学时)

教学内容: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内容

·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功能简介

·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网络安全体系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基本内容

·理解: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功能

·理解: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理解:网络安全体系 用户工作环境管理(10学时)

教学内容:

·活动目录与域

·桌面管理

·软件分发

·用户帐户的安全保护

教学要求:

·理解:活动目录和域的概念

·掌握:构建活动目录和域

·理解:组策略的概念和功能

·掌握:实施组策略的方法

·掌握: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的桌面环境

·掌握:使用组策略管理软件分发

·掌握:使用组策略保护用户帐户的安全 网络病毒防护(6学时)

教学内容:

·网络病毒的类型和攻击方式

·网络病毒防范的常用方法

·常用防病毒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配置防病毒软件

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病毒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网络病毒的类型和攻击方式

·掌握:网络病毒防范的常用方法

·理解:常用放病毒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掌握:配置防病毒软件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10学时)

教学内容:

·防火墙的功用

·入侵检测的功用

·常用防火墙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配置ISA Server防火墙

·配置入侵检测

教学要求:

·理解:防火墙的概念和功用

·理解:入侵检测的概念和功用

·了解:常用防火墙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掌握:ISA Server防火墙的安装和部署

·掌握:ISA Server防火墙的入侵检测功能的实现 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6学时)

教学内容:

·系统容错和灾难恢复简介

·不间断电源

·数据备份和还原

·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

教学要求:

·了解:系统容错和灾难恢复的重要性

·了解:不间断电源的概念和管理

·掌握:数据的备份和还原

·掌握: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的方法 补丁管理(6学时)

教学内容:

·补丁管理概述

·补丁管理技术

·配置WSUS服务器

教学要求:

·了解:补丁的概念、特性

·了解:补丁管理的发展趋势

·了解:补丁管理技术

·掌握:配置WSUS服务器实现集中的补丁管理 性能监视(6学时)

教学内容:

·性能监视的含义和重要性

·性能监视的常用方法

·配置任务管理器

·配置系统监视器

·配置性能日志

·配置警报

教学要求:

·了解:性能监视的含义和重要性

·了解:性能监视的常用方法

·掌握:配置任务管理器

·掌握:配置系统监视器

·掌握:配置性能日志

·掌握:配置警报 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4学时)

教学内容:

·网络故障概述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网络故障维护的常用工具及测试命令

·网络故障分析与检测方法

·局域网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故障的含义和重要性

·了解:常见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掌握:网络故障维护的常用工具及测试命令

·掌握:网络故障分析与检测方法

·掌握:局域网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第四部分 实践环节(实训)

实训1:用户工作环境管理(5学时)

目的:掌握利用组策略管理用户工作环境的方法。

内容:创建活动目录和域,部署组策略,利用组策略实现桌面管理,利用组策略为用户分发软件,利用组策略保护用户帐户的安全。

要求:能够创建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特定的用户部署组策略,能够使用组策略管理用户的桌面环境和软件环境,能够使用组策略保证用户帐户的安全。

实训2:网络病毒防护(2学时)

目的:掌握网络病毒防范的常用方法,能够安装和配置防病毒软件。

内容:通过侦听、跟踪或关闭端口等方法防范网络病毒的攻击,安装和配置一种防病毒软件。

要求:掌握网络病毒的常用防范方法,能够熟练安装和配置一种防病毒软件。

实训3:防火墙与入侵检测(5学时)

目的:能够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内容:安装ISA Server防火墙,配置防火墙客户端,建立访问策略和发布规则控制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访问,配置入侵检测。

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配置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功能和入侵检测功能。

实训4: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4学时)

目的:掌握系统容错与灾难恢复的方法。

内容:数据的备份与还原,使用“安全模式”、“上一次正确的配置”、“目录服务还原模式”等方法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

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备份和还原数据,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恢复失效的操作系统。

实训5:补丁管理(3学时)

目的:能够配置WSUS服务实现补丁的集中管理和部署。

内容:安装和配置WSUS服务器,配置WSUS客户端,实现补丁的管理和部署。

要求:能够在内部网中部署WSUS服务器,集中管理补丁的部署。

实训8:性能监视(3学时)

目的:掌握常用的性能监视指标,熟练使用性能监视工具。

内容:配置系统监视器,配置性能日志,配置警报日志,配置任务管理器。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权利下放

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 教学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和教学运行模式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教学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用现代教育和管理理念替代传统理念, 构建一套先进、科学、高效、和谐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如何进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如何下放管理权限, 明确二级学院管理目标和任务, 发挥其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 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 教学管理权利集中在学校, 院系缺乏管理自主权

目前, 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学校或者其职能部门教务处, 教务处是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和指挥中心, 院系只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和配角, 缺乏决策自主权, 院系的教学管理责大权小。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 主要负责对各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 为教学做好服务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 教务处对该下放的权力目前还未充分下放, 致使教务处事务性的工作仍然很多, 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监督、控制和服务工作。而各分院面对两级管理还未形成一套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仍然按照老办法老经验进行管理, 管理效果及效率仍然低下;另一方面, 学校教务处林林总总的教学教务工作纷纷下放到分院, 使下属分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应接不暇, 工作压力相当之大, 难以适应学校教务处不断变化的规章、要求。

(二) 行政管理和经验管理倾向严重

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 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还时常占主导地位, 许多高校的校级教学管理者是整个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 他们依据行政权力和经验进行教学管理。院系的教学管理者、教师成了教学管理的客体, 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他们的教学管理权利不是被剥夺, 就是流于形式。

(三) 教学管理方法过分强调统一性

传统的教学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教学管理整齐划一, 不考虑学院、专业的不同特点, 也就是说不考虑矛盾的特殊性。这种教学管理虽然能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整齐化, 但是缺乏管理弹性, 也会使学院的教学管理者胆小甚微、循规蹈矩, 教学管理缺乏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

(四) 教学管理缺乏民主性

学校是教学管理最上层的实施者, 作为下层的院系应该维护学校教学管理的权威, 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教学管理缺少民主氛围。教学管理缺乏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活跃民主氛围。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促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敢违背上级的要求, 致使教学管理过于呆板。形成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及上下级之间的畅通的交流渠道。

(五) 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却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待遇、职称评聘、职务升迁、工作繁杂压力大等原因, 造成教学管理队伍流动性太大。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教学秘书的配备不齐全, 有的学院办公室一个人兼任教学秘书等所有秘书工作, 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对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创新性思考, 只是像机器一样按上面的指令在运转, 结果教学管理人员成了办公室各项事务的杂工。长此以往, 教学管理人员长期靠经验工作, 轻理论研究, 创新意识淡化, 不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解决途径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适当下放权利, 把教学管理的重心部分转移到学院, 使学院能有部分独立的教学管理权利,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更大的自由度。“集权与分权是管理中的一对矛盾, 一般来说集权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 但过于集权不但会降低效率, 而且会抹杀基层的个性与活力。分权有利于组织的民主化, 有利于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 而过度分权容易导致组织失控。[1]”

(一) 学校应该在人、财、物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给学院部分权利

学校应该给学院一定的用人权利, 如在不同岗位人才的引进方面, 学院能做到细化、专业化, 而且更加有针对性, 甚至细化到学院需要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才。然而, 学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只不过是从大的宏观方面考虑到是哪个专业需要的人才。给学院一定的自主权利并不是说学校放任不管, 而是应该在宏观方面给予学院一定的指导和监督。

在财、物等方面也应该给学院一定的权利。无论是日常教学管理中, 还是在教学竞赛中。学院可以运用属于自己的资金进行教学方面的奖惩, 如可以举行经常性的教师、学生讲课大赛, 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可以给予物质奖励。从而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 能更好地调动老师、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师范学校教师、学生的从教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也应该适度放权。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有自己不同的办学特点, 统一高度集权的教学管理, 会使学院的教学管理没有活力, 只是被动的服从式的管理。具体的业务由院系自己管理效果会更好。学院在进行教学活动或者教学管理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学校应给予学院权责, 让学院独立解决发生的问题。如果学院没有权限, 凡事都要请示学校, 那样的教学管理何谈活力和生机?何谈管理出效率?学院应该有权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制订不违背学校制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这样就不必事必请示报告了, 减少了许多请示、审批环节, 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 转变管理观念, 增强管理的民主氛围

长期的集权式的教学管理, 容易使校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形成官僚作风, 不利于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无论是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 都应该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即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同时, 学校应该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管理讨论会, 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现代教学管理将反思、反馈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内容。反思、反馈的民主化和权利应该交给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让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发现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所在, 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的修正和调整, 同时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集中。否则长期的集中管理使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过于呆板, 上级的要求不敢有丝毫违背, 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敢向上级反应, 不利于相互沟通。教学管理应该形成一个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和谐民主氛围。

(三) 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 学校应该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职务升迁等方面给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的优惠政策, 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鼓励, 使教学管理人员踏实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做到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其次, 在管理人才引进方面应该尽力做到人尽其才,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学历、素质方面的要求。再次, 应该增加院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 按人员做更细致的分工, 改变一个学院一个秘书的局面, 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教学管理创新思考。最后, 应该给院级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教学秘书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 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

总之,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走改革创新之路, 应该建立校、院、系三级分权、分级管理模式。按照“明确目标, 分清责任, 简政放权, 重心下移, 使院系成为真正的教学管理主体, 实现学校与二级院系的两级教学管理”的总体思路, 学校应该简政放权, 主要做到宏观指导、调控与服务, 赋予学院在许多教务管理方面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其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和工作自由度, 发挥院系教学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创造性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2]

参考文献

[1]闵维方.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北京:人面教育出版社, 2002.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 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16-03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小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为确保自身教育质量,我们着力于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教师执教潜能,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良好实效。近十年中考成绩都稳居武昌区第一名、武汉市前列。本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探讨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因校而异”的。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系。

1.推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各个学科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落实等问题,教研组长制定了本学科的教学规范,并汇编成册,发给全校每一位教师。利用教研组集中活动的时间组织学习、宣传,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为了能够摸索出一套“轻负担、高效益”的有武珞路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研组进一步推进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把“讲一听十”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公开课,听十节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以及“教学能手”的选拔活动等都纳入其中,并与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相结合。

2.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是指备课组长不仅仅只负责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更重要的是对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活动是否落实到位、效果如何全面负责。由于我校规模较大(拥有四千余名学生、两百余名教师),但教导处的人手有限,仅靠教导处的检查与督促,有些工作落实有困难,而备课组长身处一线,与老师们时刻战斗在一起,备课组长的管理到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力量也就加强了。对本备课组的考勤情况,教学进度,备课、讲课、听课、议课情况,教辅资料使用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备课组长都要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

3.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在实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教导处制订了备课、上课、阅卷、监考、考勤、作业批改等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把查备课、查教案、查作业批改、查考勤、查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责任下放到备课组长、年级组,教导处进行抽查,使问题发现得更及时、更准确。

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核心问题有两个:一要抓教师教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二要抓学生学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何抓好这两点,在我校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手段,其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校在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主要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量化表》、《期末综合考核奖发放方案》、《中考奖发放方案》、《“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教学评价制度。

1.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就是看教师的敬业尽职情况。教学常规指的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看教师以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课外活动、总结、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等。

2.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3.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课堂效率高不高,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是不应表扬的,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4.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三、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为此,我校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系统,如图1所示。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包括资料订购、作业布置、课堂讲解、课堂纪律、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评教评学”的整个过程更加客观、公正、民主。这种“评教评学”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利用“教学例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的“三长”会议)对组长反馈,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加大了反馈力度,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副校长

绩效管理教学大纲 篇4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课程代码: 总 学 时: 36学时 学 分: 2分 适用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管理学基础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现代公共管 理的前沿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难题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绩效管理已成为改进和评 价政府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绩效评估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所采取的政府治理方式,也是公众利益和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在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进一步树立与落实,政府绩效管理问题也引起广 泛的重视。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绩效,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政府来说,深入研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要达到的培养目的

通过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讨论和实验,使学生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一般工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绩效管理的能力。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绩效管理的整体结构框架。2.使学生掌握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3.使学生掌握绩效评估的实际操作方法。

4.学会将绩效管理与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现代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意义(6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主要内容:现代组织绩效管理要义,组织绩效整合管理三大核心问题,三层四维关键绩效整合战略管理框架,绩效管理系统定位及流程设计。【教学重点】深刻领会组织绩效及其管理的实质意义;能够从实际出发学会检核分析组织绩效整合面临的核心问题;重点理解和清楚把握“三层四维关键绩效”战略管理框架的理论逻辑关系; 熟悉绩效管理在整个HR体系中的系统定位、基本流程和配套建设要求。【教学难点】现代组织绩效管理要义;组织绩效整合面临的核心问题;三层四维关键绩效”战略管理框架。

【作业布置】绩效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现代组织实行绩效管理的意义有哪些?论述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第二章:三层次绩效目标整合管理基础(3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于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精义,组织使命及价值导向的 愿景目标设置,目标管理(MBO):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基于标杆超越的目标管理。【教学重点】认真领会目标管理在现实组织运营管理中的精要含义和战略意义;清楚了解组织领导的特殊使命,懂得如何检核和确认组织使命并基此设置总目标;熟悉并熟练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知晓标杆管理与目标管理关系,充分理解其特殊意义、主要类型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基于自我控制的目标管理精义;目标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标杆管理与目标管理关系。

【作业布置】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在现实组织运营管理中的战略意义有哪些?目标管理的基本流程有哪些?论述标杆管理与目标管理关系?

第三章:四维绩效协同战略管理框架(3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于“平衡计分卡”(BSC),以BSC打造“战略中心 型组织”的基架,基于BSC的绩效战略管理流程,关于BSC导入实施问题。

【教学重点】熟悉关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和方法提出的背景、基本思想及发展趋势: 深刻领会战略中心型组织五项基本原则,熟练掌握BSC 战略图、标度盘和计分卡的设计技法 ;了解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整合战略管理基本流程及相关实施问题。

【教学难点】平衡计分卡理论;战略中心型组织五项基本原则;BSC 战略图、标度盘和计分卡的设计技法。

【作业布置】什么是平衡计分卡理论? 在BSC 战略图、标度盘的设计中应注意哪些环节?

第四章:绩效考评系统5W问题检核(3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于绩效考评基本问题的阐释,检核问题之一:绩效考评究竟考什么?检核问题之二:绩效考评为什么?问题检核之三:应该如何进行绩效考评?检核问题之四:绩效考评谁考谁?检核问题之五:绩效考评时机和频度如何把握?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绩效考评在组织绩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应具备的实施条件; 在总体上能够熟练把握和检验组织绩效考评系统的5W 问题;重点掌握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考评效度和信度以及360度绩效考评法等关键概念或方法。

【教学难点】绩效考评的内容;绩效考评的程序;绩效考评的维度。

【作业布置】绩效考评究竟考什么?绩效考评为什么?应该如何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谁 考谁?绩效考评时机和频度如何把握?

第五章:关键绩效指标选择和确定策略(7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于关键绩效指标(KPI)要义;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基于BSC框架的KPI选择和确定策略;KPI设计程序及实施问题。【教学重点】掌握KPI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战略管理意义; 掌握KPI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基于BSC 框架的KPI选择和确定策略;了解KPI 设计程序及有关实施问题。【教学难点】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 关键绩效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

【作业布置】关键绩效指标的内容包括哪些?关键绩效指标设计过程中有哪些环节? 第六章:绩效考评常用操作技法解说(5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于绩效考评技法分类,员工个人绩效考评常用技 法,团队绩效考评操作技法,绩效考评系统的有效监控措施。

【教学重点】清楚了解绩效考评技法在三个系列上的分类情况;熟练掌握有关个人绩效考评的员工比较法和行为量表法; 熟悉团队绩效考评操作要点以及各种类型群体和团队绩效的考评重点; 对于考评者主观偏误及其矫正对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难点】绩效考评技法的分类;个人绩效考评的方法;团队绩效考评的方法。【作业布置】绩效考评技法的分类有哪些?应如何进行员工个人绩效考评? 第七章:绩效管理实践(9学时)

【教学内容】通过对员工个人考核表格的设计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工具的设计和应用,应注意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与 技巧,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清楚了解绩效管理实例分析与示范,教师选择工商企业组织、政府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的某一个典型绩效管理实例进行深入地分析,展示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为学生模拟绩效管理流程做一个示范。

【教学难点】多元实践:学生分成小组模拟不同组织类型员工绩效考核基本流程。实验内容和步骤:

(1)小组各成员共同确定对什么类型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比如可以对老师上课情况的考核进行设计,或者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个现有的实际考核表进行改进。(2)讨论确定具体的考核方法并说明采用本方法的理由。

(3)小组各成员合理分工,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在计算机上完成表格设计。(4)提交本小组的工作成果并对本小组的最后成果进行讲解。

(5)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提问和质疑。

【作业布置】请对所在学院教师设计一份绩效考核模型。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要求:绩效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互动,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帮助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实践要求:理论课程讲授完毕,学生要独立完成案例的阅读、分析,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能以专业思维对现实案例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

3、作业要求:布置适当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题。使学生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基础上,提高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使作业能够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4、考试要求:以平时考查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在题型上以问答和案例题为主,尽可能避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由笔记、作业、课堂提问、考勤情况以及期中考试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李宝元编著:《绩效管理原理、方法、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教学参考书目:

1.方振邦编著:《战略性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2.付亚和、许玉林主编:《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2.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3.卓越主编:《政府绩效管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4.石金涛.《绩效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帕特里夏.基利等著,张定淮译校:《公共部门标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李中斌等编著,《绩效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8.颜世富.《绩效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萧鸣政.《现代绩效考评技术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郭京生.《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11.迪恩﹒R﹒斯彼德.《绩效考评革命》.东方出版社,2007

12.徐耀武《绩效管理55个关键细节》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六、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通过播放短小精干的电视教学录像提高学生对《绩效管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

网络营销教学大纲 篇5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 分:4 学 时:60

一、课程内容简介

《网络营销》是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并适应实践的需要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经济学科。该学科以经济学、电子商务、营销学为基础,同时也涉及电子技术学科、特别是网络系统。

设立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分析,掌握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实践的理论素养和营销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讲究实效,既保持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更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以实例为引导、以实训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际技能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出电子商务产品技能型人才。

1、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网络营销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为其他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程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教学重点:元件及函数的运用。

2、课程教学难点:结合网站制作产品原型图。

四、课程教学内容

01-认识网络营销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的含义,并了解、分辨出网络营销的方式方法

2、重点难点

理解网络营销的概念

掌握网络营销的常见方式和手段

3、教学内容

1、营销与销售

2、网络营销是个啥

3、网络营销PK电商PK互联网

02-网络营销:SEO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SEO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网站SEO分析,提供优化方案,并完成优化实施

2、重点难点

1、了解搜索引擎及SEO的概念

2、掌握SEO中Meta标签的写法

3、掌握SEO的常见方式和手段

3、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概述

2、SEO及具体优化方法

03-网络营销:SEM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SEM的含义,能够完成关键词分析、部署与投放,提升转化率与综合效果

2、重点难点

1、了解SEM的概念

2、关键词推广类基本操作

3、关键词、创意、的写法

3、教学内容

1、SEM是个啥

2、SEM要做什么

3、SEM怎么做

4、账户优化

04-网络营销:博客营销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博客营销定义,能够借助博客展开线上营销活动

2、重点难点

1、了解博客与博客营销的概念

2、掌握博客营销的思维与方法

3、掌握博客营销的内容编辑方法

3、教学内容

1、博客与博客营销

2、注册与资料设置

3、博客定位

4、内容、标签与链接

5、效果分析

6、更新与维护

05-网络营销:邮件营销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邮件营销,在邮件营销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掌握邮件营销的技巧,学会分析数据。

2、重点难点

1、了解Email营销基本概念,受众分析、挖掘。

2、了解邮件列表获取,内容设计,标题设计,Html邮件制作,发送工具选择的技能。

3、掌握邮件数据统计与分析,邮件营销技巧。

3、教学内容

1、邮件与邮件营销

2、邮件营销受众

3、邮件营销列表的获取

4、邮件内容设计

5、邮件标题设计

6、Html邮件制作

7、邮件发送工具选择

8、邮件发送

9、邮件数据统计与分析

10、邮件营销技巧

06-网络营销:论坛营销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论坛营销定义,能够借助论坛展开线上营销活动

2、重点难点

1、了解论坛营销的概念

2、掌握论坛营销的思维与方法

3、掌握论坛营销过程中的帖子内容编辑方法

3、教学内容

1、那些基础事儿

2、受众与平台

3、标题设计

4、内容设计

5、帖子维护

6、数据分析

07-网络营销:网络广告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广告的概念,并能够策划、投放网络广告。

2、重点难点

1、了解网络广告的概念

2、掌握网络广告构造过程与思维方法

3、掌握网络广告投放原则与效果评价

3、教学内容

1、网络广告基础

2、网络广告的策划

3、网络广告的投放

4、网络广告效果分析

08-网络营销:分类信息营销

1、教学目的

熟悉和运用变量

2、重点难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类信息平台,了解分类信息平台的价值,掌握在分类信息平台发布信息的技巧。

3、教学内容

1、了解几大主流的分类信息平台

2、掌握在分类信息平台分布信息的相关技巧

3、了解分类信息平台的更新与维护

09-网络营销:微博营销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微博营销的概念,获取微博营销技巧,并且学会利用不同的工具分析微博的数据。

2、重点难点

1、了解微博营销的概念

2、知道微博活动有哪些类型

3、学会使用不用的营销工具

4、了解如何建立微博矩阵

3、教学内容

1、微博的起源和发展

2、微博营销初探

3、如何开通微博

4、微博装修设计

5、微博认证

6、标签设计

7、微博内容设计

8、微博营销工具

9、微博活动策划

10、微博客户管理

11、微博数据分析与效果监控

12、微博营销技巧

10-网络营销:微信营销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微信营销概念,能够借助微信公众号展开线上营销活动。

2、重点难点

1、了解微信营销及其的概念

2、掌握微信的使用和其功能

3、掌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

4、掌握营销活动的要点

5、掌握数据分析的要点

3、教学内容

1、微信营销概述

2、微信营销入门

3、营销内容策划

4、增粉与综合服务

5、营销数据分析

11-网络营销:问答营销

1、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问答营销概念,能够借助百度知道及其他问答平台展开线上营销活动。

2、重点难点

1、了解问答营销及其概念

2、掌握问答营销的要点

3、教学内容

1、认识问答平台及问答营销

2、问答营销的具体实施

3、问答营销的效果反馈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PPT电子教案,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分析、习题训练、缮制单据等方式,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察

本课程是考察课,采用期末作业提交的形式 2.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和作业占60%;

(2)考勤成绩:20%(2)期末成绩:占20%;

七、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网络营销2》,商玮 段建,人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篇6

摘要: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学科体系、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尚处实验性阶段,一些学校的艺术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处于盲目状态。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的早日建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音乐教育现状等问题的调查分析和比较论证,对现有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梳理,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析,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早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

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通才教育等理念的渗透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文件的颁布实施,使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得到了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延伸。

一、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1.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多年来,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对教学管理模式做出了许多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种:

(1)教学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管理过程与组织方式所做的简要表述。

(2)教学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管理过程、组织方式和基本结构的分类类型。

(3)教学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管理的活动方式和基本结构,是可以去做的标准样式。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管理模式基本是在第三种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l)理论性。任何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育管理理论是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

(2)整体性。教学管理模式是对教学管理过程、全部组织方式和全部结构的分析与归纳。

(3)操作性。教学管理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间桥梁,起着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的中介作用。

(4)稳定性。教学管理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后,经过总结、分析和归纳后而形成的处于理论和实践中间的中介方法,所以比实际情况更具有稳定性。

(5)示范性。教学管理模式是在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管理过程、组织方式和基本结构进行反复研究而构建的一种范本、一种方法,可以推广,因此具有示范性。

(6)简明性。任何一种教学管理模式都必须对所建立的教学管理理论框架、管理活动方式和组织结构进行本质的、有特色的简明扼要的表述。

3.教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管理模式有多种分类,本文仅对教学管理模

式进行二种最基本的分类:(1)从教学管理理论分类:经验性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和科学型教学管理模式。(2)从管理层次分类:宏观教学管理模式,中观教学管理模式和微观教学管理模式。

二、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构建科学教学管理模式的一般构想 根据模式理论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应属于微观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的范畴。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采用或部分采用科学型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校并不多见。而要实现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如何构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之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建立科学统一、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

根据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调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发展规划,建立统一的、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是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这样,会使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通畅、有序,更加有利于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实现。

2.制订全国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纲要

《2001艺术教育规划》指出:“力争经过3~5年时间,推出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课程”。同时,要“重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教材”。编写统一的自成体系的普通高校音乐教材,制订全国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是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工作,统一自成体系的高校音乐教材及全国性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制订,是有效地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

3.构建科学统一的课程体系

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进行成功的音乐教育,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上下齐心协力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课程内容应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类型。笔者认为,可以按以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l)音乐欣赏;(2)基础音乐理论知识教学;(3)技能教学;(4)音乐美学、音乐史;(5)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艺术活动。

4.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001艺术教育规划》中指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包括:(1)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2)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3)加强普通离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科研管理,提高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4)利用高校师资流动机制,实行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5.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

《2001艺术教育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

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及艺术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开发并推出若干套艺术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提供丰富多采的工具,建立国家艺术教育资源库,以国内现有的教育网站为平台建立艺术教育网站,卫星网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进行传输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快速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的电子课件等。”

6.应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是实施高校音乐教育并使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要更好地发挥高校音乐教育育功能,应该建立音乐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结论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复杂的过程,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以及更多有识之士和优秀人才不断参与研究、实践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粗浅的、不成熟的探析。在此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首先,教育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要求。其次,对旧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全盘否定,要吸取其中合理、科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发展,以达到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篇7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重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是采取以学校为主,学院为辅的管理方式,学校一级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全校的教学组织与运行、教学规划与决策、教学控制与评价等多项主要职能,而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一般是遵照学校的管理指令,负责执行。在此过程中,学院一级的教学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多是事务性的工作,这就导致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陷入了强力引导被动执行的局面。要打破这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营造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氛围,就必须从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入手。

1 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目前不断扩大的高等教学办学规模,使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猛增,给高校的内部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尴尬局面是:高校教学管理对象庞杂、事务性工作繁多。由于校级职能部门管得过细,学院一级又疲于应付,高校的教学工作依然存在压力大、效率低、信息滞后、教学资源浪费等问题。下放校级教学管理的权力,调整管理权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适应这一需要,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改革。一方面要突出学校的调控和监督作用,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另一方面要适当的赋予学院一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发挥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满足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使得单一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每个学院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在学院层面根据自身特色做出的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兼具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如果此时权力还过多的集中于学校职能部门,就会造成学院失去创新发展的活力和积极性。实行校院两级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打破全校一盘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减轻学校对于各种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从宏观上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

1.3 学校管理效率提升的需要

学校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具有全局高度的管理,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从琐碎的事务性管理中抽离出来,从宏观把握整个学校的教学运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应分级负责、互相协作,共同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学校一级要主动适应社会改革和教学发展的需要,将管理重心下移,调整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责权关系,激活基层学院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校协调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2 我国高校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以校级为主,院级教学管理自主性不足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学管理权限都集中于校级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基本是被动执行。这样一来,一方面,学院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其功能和优势也就无法得到体现,没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工作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学院的主动性在长期的被动执行教学管理任务的过程中被消磨,在教学管理模式中习惯于被动的执行,不能根据学院的特点有效发挥自主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2.2 校院两级责权不平衡

管理学认为:责权相等是管理的重要原则,也是高校施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保障和要求;权力分配体系是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构建的灵魂。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表现出责权不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赋予学院的多是责任而非权力,责权不平衡,从教学管理的工作要求来看,学院一级的工作范围大,责任重,一方面要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同时还要负责学院自身的发展,而目前责大于权的状况是高校内部权力失衡的一种表现,学校只是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了学院,依然将诸如财务权、人事权及学科建设决策权等过分集中于学校一级。这种“只交责任,不交权力”的做法制约了各个二级学院的积极性的发挥。

3 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

3.1明确责权,理顺校、院两级在教学管理中的关系

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目前学校方面对于教学管理工作仍然管得过细过死,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顺畅的开展,学院方面仍然存在依赖心理,遇事缺乏独立决断的意识,二者的关系没有被完全理顺,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势必影响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学校和学院作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主体,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不同的,只有明确双方的责权,做到教学各环节紧密衔接,在工作中各负其责,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杜绝责权不分、上下推诿的现象,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中要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的责任和权力,学校要真正放手,把管理重心下移到学院,学院要抓具体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重在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细则并组织实施与落实。

3.2 职能转变,强化学校的宏观管理和监控职能

转变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能是推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方面。其职能转化包括由微观管理转化为宏观管理,由过程管理转化为目标管理,由集权管理转化为分权管理。在进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具体运行中从过去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发挥组织、协调、指挥教学管理的职能,通过监督、评估等手段,了解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学校的教学情况,并建立符合现代化教学活动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教学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将微观管理、过程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院,由学院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管理细则,促进学院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另外,学校除了要保证从宏观上监控教学管理活动的进行,还应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学院给予激励,使教学管理评价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只有通过校、院教学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才能够保证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

3.3 完善制度,保障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推行

教学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则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明晰校、院间的职责关系,必须树立起教学管理的绝对权威。一旦制度颁布,就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同时从各种评估机制、督导机制和反馈机制来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而不致使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流于形式。作为制度的执行人,学院一级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更要在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同时遵守制度,使教学管理活动在有序的制度环境中稳步推进。

网络管理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所以,提高我国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教学管理,坚持把教育教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

一、我国目前小学教学管理的状况

(一)较多的小学存在部分老师工作不够扎实稳定的现象

我国目前有很多小学老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不够扎实稳定,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不能按照要求备课,也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导致课堂的针对性不强。还有很多小学老师年龄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教育观念落后,无法顺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不能够坚决执行学校的质量管理体制,课堂监控体制过于形式化

我国目前很多小学的质量监控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这样会受到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干扰,使得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过于形式化。

(三)评价体制不够健全,监控反馈体制不够完善

很多小学的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完善,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对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和教材的使用监控有限。还有,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体系也不健全。对教学质量的质量监控只是单纯地研究评价标准,对于反馈信息的跟踪研究和落实解决不够,从而导致不能够切实处理和解决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信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思想不够先进,不够重视教学质量的管理

很多小学的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不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还存在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对教育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是小学教学质量不能够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部分小学老师的课堂效率太低,缺乏创新意识

学校的管理层对于老师教学的常规检查不是很完善,导致老师的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可以想象,如果老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那么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很多老师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标,对学科性质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课堂呆板无趣,缺乏创新。

二、提高教學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

(一)提高老师整体素质和能力

1.充分发挥老师的长处

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特长,要做到有所创新和突破,扬长避短,体现出教育教学独有的风格和魅力。我们首先应该在老师当中开展以人为中心、发展特长和培养兴趣的教育观学习,还应树立学生和老师个体的“双特长”教育理论和管理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强化老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教养

注重加强和培养老师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促使他们由职业型到事业型的转变。首先要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让老师们树立高尚的教师观,真正做到有素养、有教养、有修养。另外应该加强老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规范师德,树立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师德风尚,随时为学生提供活教材,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3.不断强化老师的能力

学校应不断强化和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高低决定老师的文化素质高低。老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切实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还要熟练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教学活动。

(二)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的常规管理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

所谓的教学流程就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脉络。如果把教学看作教学工作的中心,那教学流程就是重中之重。应坚持在常规中进行改革,在改革当中建立新常规,不仅要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强化学校的常规管理。学校的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规范和指导的任务,逐渐将管理目标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化。

2.对教学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我国现有的小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是:干部业务管理能力不强,整体教学效益低下,“三轻三重”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老师教研教改的意识不强,教学方式过于保守、老旧。很多学校用检查代替管理。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明确一点就是,教学管理制度是重要保证,只有保证制度完善健全,才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切实树立新型人才标准以及观念

1.制定新型教学评价制度

首先,老师必须具有朴素大方、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热爱生活的阳光形象,能够和学生平等、和谐、友好相处,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再者,必须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中,改革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应不断更新知识,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不断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从而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最后,应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不断研究和学习,从而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高素质人才。

2.制定正确质量观和人才观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应该看通过接受教育是否真正学会自我求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改变,学会思考、交流、合作、动脑,能够掌握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是否学会共同生活,与人合作,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能力和态度;是否学会独立生活,发展健全人格,不断增强责任感、判断力、自主性,从而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

三、结语:

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不断强化师资力量,切实规范教学管理,才能够使我国的教学质量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凌飚.透视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小学教学质量需要什么样的管理[J].基础教育课程,2010(11).

[2]王宪奎.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方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9).

[3]郭兰英.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探析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途径[J].教师,2011(22).

上一篇:面纱毛姆经典语录下一篇:学校老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