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面积资源

2025-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森林面积资源(精选7篇)

森林面积资源 篇1

1992年,地球的森林面积减少到350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 激增,到2005年,已减少到160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约为20%。

我国森林状况: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 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

1.66 个百分点,达到 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2%,居世界第 130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居世界第 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 7.95 亿亩,居世界首位。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 34.27%,中部地区为 27.12%,西部地区 12.54%,而占国土面积 32.19% 的西北 5 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 5.8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

森林面积资源 篇2

江西森林保险工作在国家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 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森林保险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省内试点启动阶段。2007年6月, 省林业厅、省保监局和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共同起草了《江西省林木火灾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确定由省财政对森林火灾保险保费进行补贴, 补贴比例为公益林40%、商品林30%, 在26个县启动政策性森林火灾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 当年承保森林面积16.76万亩。二是全面铺开阶段。2008年9月, 省政府决定将政策性林木火灾保险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 当年承保森林面积631.64万亩。三是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4月, 在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 江西被列为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 我省抓住这一机遇, 在总结政策性林木火灾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于2009年10月制定了《江西省森林保险实施方案》, 经省政府批准后下发全省执行。这一阶段实现了公益林全省统保和商品林综合保险两大突破, 2010年承保森林面积8 676.13万亩, 收取保费7 881.83万元, 提供风险保障397.88亿元。

二、主要成效

(一) 森林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 风险保障能力快速提高。

我省森林保险工作启动以来, 特别是我省被列为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后, 森林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 已由2007年的16.76万亩提高到2011年的1.3亿亩, 参保率由0.1%提高到80%以上;风险保障能力由0.43亿元提高到576.74亿元。

(二) 林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提高, 投资林业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这几年, 随着森林保险覆盖面的快速提高和森林保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林农林业生产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的能力。据统计, 去年我省因灾损毁森林资源23.16万亩, 理赔面积23.16万亩;全省火烧迹地更新面积达到52 479.4亩。森林保险有效保护了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者的利益, 增强了林农经营林业的信心, 为林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 林业投融资环境得到优化, 激发了金融部门放贷积极性。

各地推出的贷款+保险的组合形式, 将林权贷款与森林保险捆绑, 既促进了森林保险又保障了贷款安全, 打消了金融部门对林业高风险所带来的生产经营不稳定的顾虑, 又使金融部门提高了对林业放贷的积极性, 做到了银行放心, 林农满意, 实现了银行、保险、林农多方共赢, 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据统计, 2011年, 全省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5亿元, 林业贷款余额达到60亿元。

(四) 政府支农方式得以转变, 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开展森林保险, 通过保费补贴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新型防灾减灾机制, 培育林农市场意识, 让林农以较少的投入获得稳定的经济保障。宜春市袁州区林农李胜平经营的40多亩山林, 去年2月遭受了一场森林火灾, 正当全家一筹莫展时, 保险公司主动送去了2.8万元理赔款, 帮他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提高了恢复林业生产的信心和能力。

三、主要做法

这几年我省在开展森林保险试点过程中, 把森林保险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产品, 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和创新。

(一) 领导重视, 高位推动。

省委、省政府对森林保险工作高度重视, 全省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后, 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召集财政、林业、金融等部门专题研究开展森林保险试点等林权配套改革问题。分管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 研究解决森林保险重大问题, 分解落实部门责任, 审定试点工作方案。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后, 为进一步推动森林保险工作, 分管副省长又专门给省长和常务副省长写信, 建议对全省5 100万亩重点公益林由省财政实行统一投保, 并建议省财政增加补贴资金安排, 保证森林保险所需, 得到了省长和常务副省长的支持。省林业厅厅长和人保江西分公司领导也保持密切联系, 就森林保险有关问题经常协调, 及时解决森林保险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二) 多措并举, 合力推进。

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进森林保险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省级层面, 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保监局和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要求, 各司其职, 团结协作,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在林业部门内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计财处和林业工作总站利用各自优势和平台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也相继成立了“森林保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或办公室, 配足配强力量, 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建立了森林保险进展季度通报制, 并将各地森林参保率在全省的排名情况, 存在的问题, 及时向地方党政领导报送, 及时沟通情况。三是严格考核。我厅把森林保险作为重要指标, 列入各地林权配套改革考核及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 并作为资金和项目扶持的参考依据。人保江西分公司也单独设立商品林保险业务考核指标及奖励办法, 费用率向商品林保险业务倾斜, 促进了商品林保险业务的发展。四是加强协作。各级林业部门与财政、金融及保险等部门通力合作, 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沟通机制、双向工作进度调度机制, 及时通报工作进展, 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森林保险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 舆论引导, 广泛宣传。

各级林业、宣传等部门积极配合承保公司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乡村广泛宣传森林保险工作, 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 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森林保险。一是省林业厅充分利用基层林业工作站贴近林区和林农的优势, 组织广大林业站工作人员上山下乡, 广泛宣传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重要作用和相关扶持政策, 将保险宣传到山头地块、到户到人。二是各地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以及通过发放宣传画册、宣传雨伞、宣传单等方法, 利用横幅、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 广而告之, 鼓励广大林农积极参加保险。据统计, 全省共发放森林保险宣传年历和宣传画6万余份, 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森林保险相关信息100余条次, 培训基层森林保险人员2 100人次。三是利用典型事例宣传引导。2010年我省发生洪涝灾害, 泰和县有1 000余亩林木严重受灾, 由于参保了森林综合险, 尽管只交纳了6 000余元保费, 但得到了近20万元的赔款, 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案例, 在江西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井冈山报》等10余家媒体开展深入宣传, 大大增强了宣传的效果。通过这一系列宣传活动, 使各级政府和林农对开展森林保险热情空前高涨, 森林保险全方位地推开, 成效非常明显。

(四) 创新机制, 完善服务。

森林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借鉴, 为稳步推进森林保险工作, 我们积极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 大胆探索森林保险机制, 创新森林保险投保方式, 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如于都、瑞金等县针对林农分散, 点多面广的特点, 积极推动县、乡 (镇) 或村统一投保;袁州区, 德兴市等地将森林保险与林业融资相结合, 推出贷款+保险的组合形式, 既推动了投保又保障了贷款安全, 做到了银行放心, 林农满意;永新、安福等县鼓励国有林场、林业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率先参保, 形成示范辐射作用, 带动散户林农、小型林业经营者积极参与森林保险;宁都、武宁等县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投保, 受灾后由合作组织负责统一理赔和组织造林。此外, 保险机构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 促进投保。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建立了森林保险“绿色通道”工作机制, 为森林保险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人保财险公司还成立了农业保险专家协作网, 借助其技术优势, 成为我省森林保险专业技术力量最强, 定损理赔水平最高的保险公司。各级保险公司也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 建立严格的服务质量奖惩制度;有的还推出了续保优惠制度, 对无发生森林灾害的种植户, 在续保时给予保费优惠;不少基层保险公司还不定期开展客户回访, 保持与客户的联系, 倾听投保人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从而赢得了客户信赖。

森林面积资源 篇3

摘 要:通过对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成果在系统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定量评价,总结出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幽、灵秀、奇幻、古雅”四大森林风景资源特色,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32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Resources of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Hangzhou

TAO Jing, XIE Zhegen, ZHOU Tianhuan

(Zhejiang 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 Center, Hangzhou, Zhejiang 31002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monomer of Hangzhou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landscape resources,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survey results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summed up the four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of Hangzhou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quiet,witty,fantasy, quaint",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Key words:Hangzhou;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landscape resources; evaluation

杭州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杭州市主城区西湖区西部,2010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2012年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范围涉及西湖区转塘街道、双浦镇、留下街道,自北向南分为龙坞、大清谷、灵山三个分园,森林公园总面积1 775 hm2。笔者于2012年对西山森林公园开展实地调查,在对风景资源分类和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共同发展的策略,旨在更好地发挥森林公园资源保护、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这三大主体功能[1]。

1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杭州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东经120°0′15″~120°3′30″、北纬30°6′45″~30°12′30″,距杭州市中心约10 km,毗邻著名的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区位条件相当优越[2]。森林公园总面积1 775 hm2,其中龙坞分园面积620.5 hm2,大清谷分园面积370 hm2,灵山分园面积784.5 hm2。

森林公园属天目山山脉,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势,其中最高峰为如意尖,海拔537.3 m,系杭州城区第一高峰。土壤以红壤为主,其次是石灰土和粗骨土。水系属钱塘江水系,境内地表溪流有三条,分别为龙潭溪、毛竹溪和大坞溪。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森林公园内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3],据初步调查统计,约有维管束植物86科242属492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1属31种,双子叶植物74科213属430种,单子叶植物3科8属31种。栽培植物223种,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5种。森林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兽类80余种、鸟类150余种、爬行类2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4种。

2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

2.1 调查方法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是在全面了解森林公园内资源分布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区块详细研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综合性的森林风景资源调查[4]。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踏勘结合资料查询以及询问当地村民的方法,先收集地方志、政府工作报告、农业规划、土壤调查报告、水文气象资料、考古资料以及与森林公园有关的规划和文章等相关资料,再携带地形图、林相图等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并向当地村民了解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核实已有记载的资源,记录未发掘的资源,并标识在地形图上。

2.2 分类方法

国外对于风景资源分类的方法有Clawon等[5-7]依照旅游资源特征和游客体验将资源分为三类以及末武直义提出的将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人文资源分为三大类等。国内对风景资源分类的研究有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本》(试行稿)以及1999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等。而笔者认为2003年发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 18972—2003)》[6]中将风景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的方法更为系统并有可操作性,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将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划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3种。

2.3 分类结果

经过分类确定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森林风景旅游资源7大类、17亚类、35种基本类型、82处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表1)。各类风景资源构成中,建筑与设施这个主类风景资源单位最多,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次之,这4个主类的风景资源单体数量分别占风景资源单体总数的31.7%,17.1%,15.9%和17.1%。

3 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3.1 评价方法

国内外对风景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种,而定量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资源要素评价法、特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和综合评分法[7-8]。其中综合评分法是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后求得总分[9]。笔者认为综合评分法可操作性强,能通过分值确定风景资源单体的等级,因此按照综合评分法对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由得分值确定景点的等级。本次评价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层面,每个评价因子分4个档次,每个档次都有评价依据和对应分值[6-7],对资源单体根据每个评价因子的评价依据打出分值,再合计得出该单体资源的总得分,即总得分=资源要素价值赋值+资源影响力赋值(表2)。依据总分值将其分为五级,从高到低级为:得分大于90分为五级资源;得分在75至89分之间为四级资源;得分在60至74分之间为三级资源;得分在45至59分之间为二级资源;得分在30至44分之间为一级资源;此外,得分在29分以下为未获等级资源。五级森林风景资源称为“特品级资源”;四级、三级森林风景资源统称为“优良级资源”;二级、一级森林风景资源统称为“普通级资源”[10]。

3.2 评价结果

经过对每个资源单体的打分测评,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特品级资源2个,占公园资源单体总数的2.4%;优良级资源48个,占58.5%;普通级资源32个,占39.0%(表3)。这说明公园内大多数风景资源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

4 森林风景资源特色评价

根据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单体的评价,可以总结出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4大特色。

4.1 森林清幽野朴

森林公园山林茂密,草木茂盛,有阔叶林、竹林、茶园,森林幽谷中溪水山泉平湖清澈,林径通幽。清幽的森林中又有野朴意趣,林野广袤,鸟类、松鼠等野生动物在自己适生区域中活动,自然风貌,生机盎然。

4.2 山水灵秀多姿

森林公园山体海拔不高,灵秀超逸,保杭城风水。山峰隽永,山顶细圆耸立,以如意尖、西山、鸡笼顶、飞凤山等为代表,登顶可览钱塘江、富春江、杭州古城新貌。山脊似游龙,有十里龙脊、百里如意、大斗飞凤等,脊部游道似梁,陡峭细狭处行走时有惊险感。山谷幽深,藏而不露。大坞盆地秀丽,四面环山,环境幽静,又名“桃花坞”,被称为“世外桃源”,谷中潺潺小溪蜿蜒。森林公园水体有溪流、瀑布、碧潭、平湖。溪流以龙潭溪为特色,上游的白龙飞瀑气势磅礴,中下游碧潭成串。平湖有双灵村板壁山水库(西山湖)、龙坞龙尾巴水库、大清谷碧龙潭,湖面幽远,倒映出一片青山白云。

4.3 溶洞变幻神奇

森林公园西山溶洞成群,风水洞、灵山洞、仙桥洞等溶洞内钟乳石、石笋、石花象形奇特,千姿百态,精妙难以形容,洞的深处曲折幽远,迷幻神秘。风水洞内瀑布、暗河有机结合,营造出秀美神秘、变幻万千的游览空间。灵山洞又名灵山幻境,以高大、雄伟、开阔、壮观著称,洞体高大深邃,空阔显奇,回环交叠,四五个大厅连成一片,洞中有巨型钟乳石瀑布如云如雪,喷薄而降,气势雄浑,还有天梯、风廊、双柱矮厅,曲径通幽。仙桥洞内怪石林立,地势险要,洞内游道上下、绕弯多变,充满险趣,扣人心弦。

4.4 胜迹闻名古雅

森林公园是杭州城区西部群山的精华,其中三处景点是杭州城区的独特名胜:杭州城区第一高峰——如意尖,杭州城区唯一的地质溶洞群——灵山溶洞,杭州城区的唯一自然大瀑布——白龙飞瀑。森林公园美景引人入胜,是历代文人骚客喜游流连之地,自古以来森林公园的龙坞白龙潭一带传统有“龙门八景”,灵山一带有清代以来享有盛名的“湖埠十景”,千百年来留下了诸多历代名人的足迹和其题咏、赋文,人文底蕴深厚,唐宋诗人、文学家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朱熹等留有遗迹。森林公园内舞龙、西湖龙井开茶节等传统习俗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特色明显。森林公园不仅是绿茶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而且大坞盆地是“九曲红梅茶”的原产地。九曲红梅茶是红茶中的珍品,曾获1886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生产技艺已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与西湖龙井媲美。

综上所述,本文对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单体进行了系统及全面的调查、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特色,为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科普教育、旅游开发建设[11]以及森林公园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忠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0,14(1):1-9.

[2]程渭山.浙江省森林旅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邱尧荣.森林旅游资源调查的技术要点与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0 (4):62-65.

[5]CLAWSON M,KNETSTH J L. 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M].baltimore: jones and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6.

[6] 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陈君帜.河北都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与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65-70.

[8]张景群,王志贞.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3 (4):49-53.

[9]姚沅东.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及景点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3,28(4):85-88.

[10] 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

森林资源管理 篇4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二.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 万hm2 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 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 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

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 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 万t 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 万t 左右,年创汇均在1 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然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林业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一切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21 世纪,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周生贤局长曾多次强调,森林资源是林业的命根子,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林业一切工作的核心,怎样强调都应该,怎样要求都不过分。多年来,我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林地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利用管理和森林资源监督等基本政策和制度,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2.1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必然选择

国有林区通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深刻地认识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已势在必行,这是因为,我国森林资源日渐缺乏,天然林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全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居世界5位,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8%,位居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5立米,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1.2%。周生贤局长讲森林资源是林业的命根子,把森林资源提到命根子的地位,是非常准确的,切中林业工作的要害,决不能丢掉命根子,如果把森林资源搞没了,林业也就没命了,离开了森林资源,林业也就不复存在了,大西北、黄土高波的现实就是历史的悲惨教训,我们的森林资源如果没了,就是历史悲剧的重演。所以说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已迫在眉捷,刻不容缓。

2.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客观需要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巨大的涵养水源、增加降水、减缓洪灾、调节径流、防风固沙及以丰补歉等功能。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是长江、黄河等江河的水源涵养林;大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组成的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松花江、嫩江、辽河等东北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这些林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兴安岭林区是东北松嫩平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大兴安岭森林抵卸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使来自俄罗斯鄂霍次克海和南太平洋暖湿气流在此涡旋,这为松嫩平原营造出适宜的工农业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大兴安岭的森林缓解了冬季西北方向的干冷气流降低了风速,从而减缓了呼伦贝尔草原因过度开垦和放牧形成的沙化过程。然而,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恶化,就全国而言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呈加剧的趋势,全国平均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二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三是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化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破坏。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2.3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森林资源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也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林业企业健康发展的经济命脉。就全国而言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剧贫困程度。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二是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由于降雨量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由于不合理开发,长江流域植被减少,土地流失、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泥沙量逐年增加,直接威胁着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保护森林资源通告 篇5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森林防火义务,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二、森林防火期内,林区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林区配备的兼职或专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制止违章用火,消除火灾隐患,及时报告、扑救森林火灾,协助有关机关调查处理森林火灾案件。

三、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烧荒、烧草场、烧灰积肥、烧田埂、烧秸稞、炼山造林和火烧隔离带、使用枪械狩猎、爆破施工、丢烟头火种、烧火驱蜂、驱兽、烧火取暖、野炊、点火照明、小孩玩火、拜坟燃放鞭炮礼花以及烧纸钱香烛等一切野外用火。

四、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因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可以决定采取开设防火隔离带、清除障碍物、应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五、森林火灾扑灭后,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撤出看守人员。森林火灾发生后,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

六、森林防火期内,森林防火区内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责任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在森林防火区内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一)森林防火区内的有关单位未设置森林防火警示标志的;(二)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内的机动车辆未安装森林防火装置的;(三)森林高火险期内,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森林高火险区活动的。

违反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上述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林业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责任人补种树木。

特此通告。

湘潭昭山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森林资源管理学 篇6

1.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现代森林资源及其环境管理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有:

 信息时态:过去、现状、未来  信息范围:点、线(带)、面、域  信息载体: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  信息来源:地面调查、遥感、基础地理数据  信息质量:综合、动态、最小新度  表现方式:个体与总体、量、结构、单位占有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 5.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安排具体生产作业(如主伐、抚育伐、更新造林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调查,一般在生产作业开展的前一年进行。其调查成果直接服务于调查目的,例如:林业上常见的伐区作业设计调查、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等。

6.森林资源信息编码原则

答:1)唯一性:每一编码对象仅被赋予1个代码,在整个系统中,1个代码唯一表示1个对象。

2)简单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以节省机器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提高机器处理效率。

3)可扩展性: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对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4)规范性:在一个信息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保证同类信息的代码长度相同。

5)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地反映分类对象的特点,易识别,便于记忆,便于填写。同时,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空间信息编码应兼顾制图与G IS空间分析。

7.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答: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有三种表示方法:栅格(raster)、矢量(vector)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法。

8.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答: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是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而向对象的特征,它同时支持关系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并对SQL进行了扩充。除了具备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以外,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还提供如下功能:

(1)可扩充数据类型

传统的RDBMS和SQL只支持简单的数据类型,不能根据应用的需要定义新的数据类型,也不具备构造抽象数据类型的能力。此外,关系模式的第一范式要求关系表中每一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分的。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它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并可将这些新定义存放在ORDBMs中供用户共享。它也突破了关系模式第一范式的限制,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包括组合型数据(由不同类型数据值组成)、集合型数据(同一类型值的组合)和引用型数据(指向任意类型记录的指针)。在SQL-3中,这些复杂数据类型又称为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简称ADT)。

(2)可扩充数据模型

运用复杂数据类型可构造出复杂对象,如时间、地点、几何形体和其他多媒体对象,因此,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构造复杂结构、支持复杂对象的能力。

(3)可扩充函数和操作符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不仅提供了复杂数据类型用于构造复杂对象,还提供了用户自定义函数和操作功能。用户可以用SQL或通用编程语言(如c或c++)定义函数或数据操作,如图形的放大、缩小、平移、旋转等,函数的参数可以是基本类型,也可以是复杂数据类型。

(4)支持面向对象的中心概念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支持面向对象的中心概念,包括类、于类、超类、继承等,可实现子类对超类各种特性的继承,并利用继承能建立复杂的类层次结构。在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继承代替了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外部关键字的概念,用户不需要显式地对父表和子表执行连接运算,从而提高了数据查询的效率。

9.地理数据库设计

答:地理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的目的和要求,构造最优的地理数据库模式,建立地理数据库,使之能有效地存储和操作地理数据。典型的地理数据库设计包括三个方面: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10.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多源信息集成的必要性 答:一种数据源常常只能较好地反映森林资源被测对象的某一方面,如地形图能较好地反映地形和高程的变化;遥感数据则能较好区分各种地类,甚至能反映不同林种的变化;GPS能较好确定某一目标的经、纬度;实地测量虽然能较准确测得树高、胸径、坡度和坡向等多种因子,但因地势、成本和效益等原因必须通过其它数据源加以补充。由此可见,森林资源多源数据提供的信息具有冗余性、互补性和协作性。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与建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将可以更好地利用不同的数据源,获取被测目标更准确、更综合、更有效的信息

11.TM、SPORT5、Quick bird、IKONOS遥感图片特征 答:请同学们网上找参考资料。

12.系统的定义,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定义;第二类是从输入、输出角度定义;第三类是用数学方法定义。

13.从功能与结构出发,可以把系统定义为:为了同一目的,一些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与功能,并且与周围环境发生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14.系统的性质有哪些? 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协同性,动态性。

15.管理: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对相关的人和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16.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

17.信息新度:信息的时间价值,使用时间和产生时间的时间差。

18.遥感技术:是指不接触物体而探测物体有关信息的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到的某一时间、某一区域内的平均电磁波辐射水平数值,按其值大小与变化规律来有效地识别地物。

19.数据仓库的主要特点:面向主题、集成性、数据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数据量庞大。数据集市

20.OLAP与OLTP有什么区别?

答:前者主要面向分析、后者主要面向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前者一般以数据仓库的后台,后者一般以数据库为后台;前者主要用于辅助决策,后者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的例子比较普遍,如windows中的注册表,数据库中的表的结构等。元数据可以分为两类: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21.数据挖掘所能发现的典型知识主要包括:关联规则、分类、聚类。

2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遗传算法、粗集方法、决策树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23.模拟图像:是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可以用函数f(x,y)表示。数字图像是用离散函数表示的数字矩阵。

24.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像变换、图像编码、图像恢复、图像分割、图像的理解和识别。

25.模型的分类有很多种,按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来划分,可分为:数据模型和知识模型。26.方法库按照内容属性可分为:知识类方法库和数学类方法库。

27.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的“三库”结构一般指的是: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四库”结构指的是: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28.什么是数据集市?数据集市是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创建的特29.30.31.32.33.34.35.36.定的、面向部门的小型数据仓库。

空间:是表征事物广泛性、结构性和并存性的物质存在形式,通过信息的表达,表现地理景观实体的物理形状、大小、形态和本质。

森林资源空间性的特点:区域性、层次性、动态性、多维性和相关性。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点、线、面。

空间通达性:指空间实体与其他空间实体进行交流活动的方便程度。

系统集成:围绕着某一目标而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的对各相关部分的有机组合的过程,使组合后形成一个新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组合后的实体或状态远远优于各部分的简单迭加。

什么模型?模型是对现实实体的一种近似的描述;是对现实实体的一种简化、抽象和对比;是实体诸多要素及其关系的各同构性质的某一侧面。模型库:是模型的集合。模型库由模型字典和特征参数库两个部分组成。模型字典用元数据表示。

模型库建立包括的内容:对现有模型进行收集、分类;模型在应用层面上的预表达;模型库管理系统;模型库与方法库、数据库、知识库的集成。

方法是得到某种结果的一种算法;达到目标的一种规则。方法库:方法的集合。方法库按照内容属性可分为知识类方法库和数学类方法库。知识类方法库类似于知识库中的规则描述,可采用归纳、推理和演绎等方法来实现。数学类的方法库是计算方法及计算过程的描述。

名词解释:

1.信息:是经过加工并且对主体有用的数据。2.数据:是记录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物理符号。

3.知识:是升华了的信息,表现为各种概念、规则、规律等。

4.信息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普遍应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

5.林业信息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普遍应用的基础上,林业领域发生全面深刻的变革过程。

数字地球: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地球信息场,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地球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检索、决策分析和表达等内容。从狭义上说,数字地球技术主要包括“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 森林:森林是一个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动物。

 林分:林分指内部结构特征相同或相近并与四周邻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它是区分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也是测定森林的基本对象。 树种组成:树种组成是描述林分由哪些树种形成的标志。

 优势树种:优势树种按该树种蓄积占各树种总蓄积65%以上确定。

 林分起源:林分起源是描述林分中乔木树种发育来源的标志。按林分起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林、人工林、飞播林。

 林分密度:林分密度是反映林分中林木对其所占空间利用程度的标志。常用的评定尺度有株数密度、疏密度和郁闭度3种。

 株数密度:指单位面积(公顷、亩)上的林木株数,简称密度。

 疏密度:指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或材积(蓄积)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胸高总断面积或材积(蓄积)之比,用小数十分法表示。

 郁闭度:指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小数十分法表示。

 蓄积量:指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总材积,说明木材材积多少的数量指标,简称蓄积。 森林覆盖率:

有林地面积

森林覆盖率% = 土地总面积

×100%+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  林班:指在林场或村的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土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 森林资源调查: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三类。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

 小班:是指林班内林学特征、立地条件一致,相同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的单位。小班是森林经营的最小单位,也是森林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单位。

 林权: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包括它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

 地类:根据土地的现实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的土地分类。分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  林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类。

 森林类别:按分类经营系统分为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 林相:林相是描述林分中乔木树冠层垂直分布所构成的层次,又称林层。分为单林层和复林层。

 基本图:基本图主要反映调查单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要素和调查测绘成果。它是求算面积和编制林相图及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资料。

 林相图:以林场(或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林相图根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及地类符号。

森林面积资源 篇7

1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各个行业都在加快发展, 森林资源作为基础物质保证, 它能为正常的生产生活提供燃料、木材以及林业产品等, 因此森林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还包含着丰富的资源、矿产以及它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林政管理主要是针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和管理, 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为环境做出了贡献。森林资源建设过程中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能够调解自然环境, 并且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

2 森林资源在林政管理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存在漏洞, 缺乏专门的策略

在当前, 我国大力提供保护森林资源, 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森林保护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现阶段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较大的漏洞, 没有规定统一的措施以及统一的保护方式来具体实施。在《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缺乏具体要求, 并且在其中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这就影响了资源的被保护。

2.2 森林资源在保护与利用中没有明确的界限

通常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 在工作中主要完成保护工作, 提高森林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工作者将保护与利用混为一团, 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明确森林资源发展目标的建设, 这就造成在过度开发和使用中, 出现滥砍乱伐现象,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3 加强林业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增强森林资源总量, 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以及利用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具体工作表明: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 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 要求工作者要增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扩大森林面积, 注重对森林资源的质量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工作者要实施分类经营, 造林设计, 良种造林, 集约经营等措施, 进一步提高对幼林抚育, 提高现代栽培技术,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 促使林业科技在一定范围内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重视对低产林业以及残次林业的保护和改造, 改善林业资源的质量。

3.2 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

现代林业资源生产过程中, 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基础。森林资源的质量以及范围决定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因此, 在加强林政管理工作中, 要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 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将林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保护资源, 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信息, 对整个园林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分类经营。以法律和制度作为具体规范, 在管理过程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组织森林资源利用, 最终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3.3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另外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 需要加强采伐限额的管理, 确保采伐额严格执行, 将具体的名额落实到各个乡镇, 具体做到伐中检查, 伐后验收;严格控制限额采伐, 解决林地逆转问题, 以往在培育, 发展森林资源时, 忽视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明确落实责任, 建立追究制度, 要对违法行为严格追究;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与审批, 杜绝非法占用林地, 毁林开垦的现象发生。另外还需要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最后在林政资源保护工作中, 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采用3S技术, 提高人造森林、以及及时更新残次林建设, 促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通过实践证明, 加强林政管理, 提高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工作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法律, 以技术为支撑, 强化管理手段, 加快农林牧的比例协调发展, 增加林业森林资源的储蓄量, 为实现生态平衡, 保护动植物以及发展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最终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摘要:在当前, 加强林业资源林政管理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采伐利用管理, 合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 依法强化林地管理, 杜绝一切非法破坏行为, 促使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作了具体分析, 根据现阶段我国森林保护资源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详细探究, 最终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政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龙善, 贾传东, 张辉.浅谈如何加强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23) .

[2]李春林, 迟晓庆, 王虎.浅谈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相应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 2012 (26) .

上一篇:中国信息大学:2014级新生军训圆满结束下一篇:中考作文名言警句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