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表述教学法的结构
运用表述教学进行教学,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经过精心加工编排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 点、难点进行充分的感知。然后把这些感性知识,运用语言、操作、画图等方式,进行比较集中的有序的表述。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新教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练习。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概括地说,表述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感知阶段→表述阶段→自学阶段→练习阶段→讲解阶段。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表述教学法五个教学阶段,做一些简要的介绍。教材内容:菜店运来豆角140千克,运来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多少千克?(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4页例3)
第一,感知阶段。向学生出示图(1)
(附图 {图})
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萝卜的重量是白菜的几倍?你能把萝卜的重量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
出示图(2):
(附图 {图})
启发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图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出示图(3)
(附图 {图})
提问:把这幅图与前面两幅图进行比较,哪些内容相同?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谁能根据这幅图编出一道 应用题呢?出示所编的题目:
食堂买来30千克白菜,买来萝卜的重量是白菜的4倍。买来白菜和萝卜一共多少千克?
接着指导学生以题为主,题图对照,进行深入分析。
(1)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2)最基本的算法是什么呢?(或者问,只用一步把问题算出来,该怎么算呢?或者问,知道了哪两个 条件,就可以把问题直接算出来呢?)
(3)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用一步计算把问题直接算出来吗?
一、通过数学小故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引导学生进入这门课程。那教师在这方面就要下一番功夫,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程, 我认为, 孩子年龄小, 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 思维能力更跟不上。我的做法, 上课就利用讲故事的方式, 把数学问题融入故事当中, 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有意无意的学生就把问题解决了。比如, 在讲解分数时, 我不说是学习分数, 我和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狐狸和狗熊分西瓜, 狐狸当然比狗熊聪明, 它把西瓜分成八份, 然后我把画好的一个大西瓜张贴在黑板上, 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就开始讲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把对分数的认识就解决了。然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画画比赛, 如把正方形分割, 把圆分割成多少份, 看谁分割的又均匀又快。然后让学生进行涂色比赛, 同学们兴致勃勃, 都动手做了起来, 这样及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又丰富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 激发兴趣和美感, 引发学习激情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 典型的, 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景, 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 兴趣怏然的投入到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 更应该把它们领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通过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新。亲自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 培养问题意识, 孕育创新精神
在知识形成的关键点上, 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 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连接点上, 在数学变式的发散点上,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 通过观察, 思考, 探究等栏目, 提出恰当的, 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的启发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使他们经历观察, 试验, 猜测, 推理, 交流, 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对小学数学教师又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
四、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在感悟中创新, 在小学教学中, 更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能通过图像, 文字, 声音动画的表现, 来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和兴趣, 调动他们的思维, 使感觉, 知觉, 思维, 想象, 等心理活动都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形他们求知的内在动力, 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悟, 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步入教师行列这些年, 笔者在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一路摸索前行着, 成长、发展着. 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办好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深深的领会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个人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定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留出一点空间。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留给学生预习的时间
预习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一些接受速度较慢的学生,课始预习,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揣摩老师讲课的方式,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有些教师舍不得在课的开始留给学生一些预习时间,总是从一开始就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学习若缺少了思想上的准备和求知动力,一部分反应速度慢的学生也许就会落下前进的步伐。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课前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课内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 克,面饼:65 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 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 克±10 克等实际问题。这样课堂参与率和认知效果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教学时间,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二、教师要在课内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刚上班不久笔者意识到孩子们上课都非常的活泼胆大,大多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有一次我发现好多学生都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长叹气,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就是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那些学生也无心听讲……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是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处理转化。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更可喜的是也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不能抛出问题后就希望立即有学生举手回答,反应较快的总是优秀学生,他们在学困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便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老师不能误认为全班都懂了,于是接着进行下一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学困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失去了自信心,落下了跟班前进的步伐,差距无形中扩大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古人云,静思出智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些问题,一两分钟解决不了,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领悟。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学生?因此,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思,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数学的奥秘。
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 - 8 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 减去 8 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①被减数是17,减数是差是多少?②17 比8 多多少?③8 比17 少多少?④8 再添上几就是17 ?⑤17 减去多少与8 同样多?这样既让反应较快的优秀学生得到了踊跃发言的机会,又让学困生能从中领会到其要表达的意义。这是教师直接讲解无法取得的效果。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经历了思维上质的飞跃,体验了静思的价值。
四、教师要留给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教师上课时不能把上课时间填充得满满的,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學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怎能在自由的黄金时间里静心作业?其效率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大部分学生是不乐意的。其实在课结束前适当留点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其效果是很好的。首先,学生会感谢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因此,作业会很认真;其次,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适当指导;再次,教师可以有时间个别辅导学困生,让他们赶上集体前进的步伐。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内在动力的关键因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法源源不断地给予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小学生一般都比较顽皮淘气、活泼好动,他们大多喜欢无拘无束的玩耍,而对于比较难的数学学科则兴趣不足。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异天赋,有的只是浓烈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在教学导入阶段就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有效引发学生兴奋点,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昏昏欲睡,东张西望,而是跟随着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逐渐改变数学教学低效的局面,为小学生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建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生活中的情况与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有机关联,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一般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的过程,简单但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例如,在进行“24时计时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大家都知道1~12点,我们的表盘上也只有12个数字,那么过了中午的12点应该是几点呢?我们生活中常常说下午1点对不对,那么12之后应该是什么呢?”教师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下午的1点实际上就是13点。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90年8月调到漳河中心小学,先后在校办工厂、学校食堂任会计,3月正式走上讲台。在这的从教生涯中,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最近连续五年都是全镇同年级第一。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课题是我们教师经常思考探究的一个问题,它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自己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在座的各位老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对各位的教学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跟大家共同商讨,有谈的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谅解。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例如,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使其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写字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时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随时纠正,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再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再奖励一个“笑脸”或一朵“小花”,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牵引写的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毛病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如:“如果你独立完成作业,思路肯定是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的最漂亮!”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课堂上或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即使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一)精心预设学生情况,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脚手架”。
预设,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的思维状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思考与设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哪些知识自学即可,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再次,要分析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需要的生活经验,适合选用哪些生活情境。
(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防止机械接受学习和机械探究学习。例如,教学《统计》前,我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统计本年级各班男、女学生的人数,统计自家每月水、电、煤气的钱数等比较熟知的数据,让学生初步尝试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方法,感知、体验统计的意义、价值与其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统计愿望和兴趣,课内再引导学生认识并制作统计图、表。这样,课内与课外“学”与“导”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有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合作试一试(合作、操作、探索)――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交流)――用某某同学的办法小组合作再多测出几个不同的圆周长,作好记录(再合作、再操作、再交流)――你觉得每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吗?大胆说一说可能有什么关系?(设疑、交流)――通过观察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你想的一样吗?(自主探索后,进行交流)――最后归纳出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关系,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变抽象于直观,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困惑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以前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安排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将相遇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相遇”等数学概念,同时理解“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等概念,理清思路,轻松解题。之后,我又安排了“相背而行”的演示,以直观形式告诉学生:虽然这次是两个人按相反方向行走了,但还是求相距的路程,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运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我就经常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三、培优辅差,要持之以恒
1、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方面,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学困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记忆力不强,就更别提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了;另一类则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可能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效果不好,但是潜在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学困生更是如此。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学困生,要消除他们的不良反馈心理,教师就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会赏识。平时要多关心、多照顾、多理解,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不断提高。
教师应通过研究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同时家长资源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学生在家中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与督促。在教学中,我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如:四年级从龟山转来的冯甜甜,基础特差,但学习态度端正,属一类学困生,针对这一情况,我为她制订了一份帮教计划:(1)课堂上多关注她,生活上多关心她,帮她认清自我:不是自己脑子笨,而是学习不得法,功夫不到家,消除其对学习生产的畏难、惧怕心理,从而激起她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2)让两名自告奋勇的学生当她的小老师协助我,用课余时间为她补习。(3)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很主动地请了辅导老师为其辅导家庭作业,巩固所学新知。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在四年级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冯甜甜终于分别取得了六十几分和七十几分的好成绩,家长非常满意。黄宇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由于家长的宠爱、娇惯,学习上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上课睡大觉,一到下课就来了神,每次考试30分左右,属于第二类学困生,对待这类学生我的方法一般是课堂上我是严师,要求同学们做到的他必须做到,眼睛时刻盯牢他,不给他偷懒的机会,课后我们是朋友一起谈心、玩耍。记得有次放学他的作业没完成就准备开溜,我叫住了他,要他完成作业再回家,他及不情愿地回到桌位上,磨磨蹭蹭地不肯做,我知道他的“懒病”又犯了,就给他家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在这之前我们就经常联系,家长多次要求老师对他儿子更严一点),得到了家长的配合。我对他说:“黄宇,快做作业,有不懂的问我,做完了回家”,他居然还是不动笔,并且嘴里嘟哝着:“已经放学了还把我留下来,我就是不做”。给他讲道理他不听,真是一头犟牛,这时我也来气了:“黄宇,你不做也行,但作业不完成我是不会让你回家的,楼梯口有间黑屋,你就准备到那过夜吧。”他还是无动于衷,见用话吓唬无效,这时我站起来拿上教室门锁,边往外走边说:“我要回家,没时间陪你了,你就在教室里睡觉,明天我来看你,没完成的作业明天还要补上哦”。然后装着关门、锁门,这时他终于忍不住哭了:“老师,你别锁门,我做”。从那以后,他的“懒病”彻底根除了,再也没犯过,每天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五年级两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均得了九十几分的好成绩。
2、对待优生,严格要求,创造条件使他们“尖子更尖”。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特别是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看题不要就题论题,要归纳综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和容易情绪化的特点,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感情的投入。 在上课之前,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了解每位学生,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更加关心和爱护,采取相应的方法帮他们化解疑难,使他们逐渐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并及时肯定,使他们逐渐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在留作业的时候,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独立完成;在平时测试的时候,适当降低试题的难度,重视考查基础性的题目。 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培养其自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我的新朋友DDD电脑》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调查电脑在教育、科研、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生通过调查和访问,不仅获得了更为全面的电脑知识,而且激发了对电脑的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使用语文教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应该不被教材和参考资料所局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或者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和重组,这样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三斤珍贵的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真实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但是结尾部分让人预料不到,往往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组,隐去结尾部分,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应该开放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安排,合理展示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 要关心和热爱学生,营造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对学生进行肯定,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给学生以更多的发言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最后,要注重课堂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四、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应该养成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做好课堂的准备工作,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明确自己的不足,以便在课堂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可以从字、词、句的理解入手,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可以从文章题目和课后思考题入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重视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学生语文水平,通过其作文就能够看出来。正因为如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做好作文的教学工作。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作文,其优美的文字、恰当的表达、良好的构思都值得学生揣摩,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掌握其写作方法、文字表达技巧等,以便将来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好每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中心思想。 还要引导学生对词汇、优美句段、表达方式进行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六、重视课外阅读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仅仅依靠课文远远不够, 还必须重视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对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应该达到的阅读量做了规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同时它对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因为如此,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课堂导入模式
谈及课堂导入模式, 首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在这个年龄段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 凡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模式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化、问题式的导入模式就是这种学习需求的最实用的具体体现。比如, 笔者在讲《校园的绿化面积》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时就采用了情境化的方式。笔者把用摄像机拍摄成的校园绿化面积图制成了课件, 配以刚健有力、朝气蓬勃的校歌在课堂导入时播放出来, 学生看到的是学校的景色, 听到的是熟悉的校歌, 学习情绪顿时振奋起来, 当画面渐渐切换到学校的草坪、花圃中的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时, 笔者要求学生计算校园的绿化面积。可以想象, 学生在这样情境中的学习, 其效果自然是比较理想的了。课件导入不仅能创设较为逼真的学习情境, 而且由于课件中的多功能, 能够对教材内容中重难点加以回放、闪烁, 以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 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格外牢固。问题式的导入模式也是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疑惑, 思维也就能够全方位地打开。学习《找规律》 (同上) 时, 笔者采用的就是问题式导入法。根据例1, 笔者在学生回答了“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以后, 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考虑到这个问题答案的?请前后桌的学生交流看法。问题的提出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交流解题角度, 而这正是找规律的核心。课堂导入模式还有许多, 如情境导入中还有故事情境、激励情境、活动情境等。注重课堂导入模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让他们能够更为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学”是主要方面, “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 在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执行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剂良方妙药。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教师也改变了自己的角色, 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比如, 笔者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上) 时, 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 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讲解这道题时, 笔者没有按照传统的讲法, 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 看看能有几种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再进行讨论, 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 最后全班探究, 得出了4种不同围法的结论。对比传统教法和新课标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 从表面看起来同样达到了教学目的, 但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中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学生在这一过程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 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达到的境界。
三、实行多元评价结合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提倡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并且特别指出,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实行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评价主体的多样性方面, 即将评价主体从原来的教师独家评价扩大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这样的评价有力地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多种评价, 笔者将课内评价、课内外作业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结合起来, 避免了单方面评价对学生的不公正。课内评价要重视即时评价, 因为在评价中主要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即时评价能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次讲正、反比例的量时, 笔者发现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不仅能用数学关系式正确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而且能对有关正、反比例的判断结果做出了有说服力的说明, 反映了这个学生的思考很有条理性。笔者当即给予了表扬。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课外作业的评价。笔者认为, 学生课外作业一般是在家里完成的, 完成的质量好坏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笔者喜欢采用聊天式评语, 觉得聊天式评语没有一副板着面孔训人的架势, 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亲和力。在学生的作业本上, 笔者常这样写:“非常开心地看到你全对的作业, 这说明只要你认真, 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对你来说并不困难, 恭喜你!”、“这次作业只错了一题, 我知道你是作了努力的, 希望你继续加油哟!”、“不要灰心, 错得多一点, 正好暴露了问题。有问题可以打电话问我, 或者发信息给我, 我会帮你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生主观能力性的唤醒,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当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就是学习的人不如想学习的人,想学习的人不如乐于学习的人。所以说兴趣才是小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设计课堂教学是优化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和重要环节。教师就好比是“一个木桶”,学生好比就是“一个杯子”,木桶里边的水就代表着教师所具有的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资源,逐步建立自己的资源库,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学生们所掌握的信息量。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学数学领域当中所谈及的抽象、描述性的内容,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的话,肯定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直观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利用课余的时间,用多媒体当中的幻灯片、影音、图像等,资源丰富的手段,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一些关于数学知识内容的小游戏,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参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
利用多媒体来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突出数学知识当中的重点,解开数学难点。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有些知识重点不易突破,重要的因素还是小学生写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全面、不具体。所以,教师想要达到知识传授的目标,就必须要采取学生比较乐于愿意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正是学生所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具有声情并茂、动画兼备的优点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直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全等”这一节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三角形,并使之两个三角形重合,并用电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这样才令更加容易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电脑演示之后,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创设出来的情景模式,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概念化成具体的形象,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概念。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制作课件,不仅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参与的强烈意识,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和优化。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主动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众所周知,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达到最佳结果,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反,单调无味的课堂学习氛围,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关键一点在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多教师都不会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达不到情感的交流。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不占用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教学领域中翱翔。
在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发现寻找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从自身的经历中吸取经验与教育,可以锻炼小学生们的独立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智力以及意志的发展。小学生一般心理好奇心比较强烈,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当他们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时,他们心中会升起一种成功的喜悦和兴奋,这样会更加激发学生心中的积极主动性,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满足小学生们心中的好奇心与积极性,给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机会,这样可以增强小学生们心中的成就感,满足小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积极主动性和明确学生学习的动机。数学教师要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接触数学知识内容中存在于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能够亲自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观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通过社会实践,来获得生活上的体验,将小学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课堂的气氛融洽,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最终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能帮助学生学习日后的高深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就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联系实际;作业
小学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教学质量过关,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更加明显。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
一、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对于学生的作用甚至比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大。”虽然这句话讲的过于片面,但是也充分说明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才能够更顺利的教学生知识。例如,“一件外套88元,一件长裤78元,一件短袖57元,一件短袖48元”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仅仅只问学生一件外套加一件短袖多少钱,这样的问法学生听多了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不想做题的想法,对于学生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可以试着改变问法,比如,“夏天小明想买一身衣服得花多少钱”或者“由于天气变凉,妈妈想给小明买一身秋装得花多少钱”这样的问法避免了以前那种单一的形式,夏天一身衣服就是短裤加短袖,秋天就是长裤加外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灵活地思考问题,不仅仅局限在一件物品加另一件物品的价格这种定向思维中。这样的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提高教学质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对于学习知识来说也是一样的,小学生的思维简单,又是面对复杂的问题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上课时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场景、熟悉人和物品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在生活得到实际的应用,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将会投入更多的经历学习数学。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尽量不要选取鸡下了多少个蛋,鸭下了多少个蛋等,这种离现在学生生活较远的情景作为切入点,尽量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可以见到的场景,比如,“妈妈第一天买了8个苹果,晚上回来哥哥吃了2个,小明吃了1个,姐姐吃了2个,第二天妈妈又买回5个,请学生算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例子很简单也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几乎每天要接触到水果,这样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也让学生明白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教学质量------安排合适的作业
作业是加深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课后自我检验的一种良好方式,与此同时,作业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认为教师在安排学生作业时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方法,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比如,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安排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可分为好、中、一般等层次,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较有难度的作业,学习态度稍差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基础题型,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业安排给不同的学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按照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若分类标准有强、中、弱,那么,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有难度的题交给学习能力强和中的学生,让他们在基础水平上再上一个档次,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题目,保证让他们将基础学会,在考试和各类测验中可以顺利通过。这样在作业中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题型可以使学生学会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也是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体现。
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是学生愿意与数学教师接触,更愿意与数学接触;还可以把新旧知识建立关系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旧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丰田华侨学校 简佳丽
作为英语教师,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所要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学生学习策略的贫乏、外语语境的缺失以及他们对该学科的认识的偏差等等,都是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的沟坎。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有效训练和评价,关注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1、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充分拥有合作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全体参与合作学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教学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个组员发挥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任务内容设计成简单和复杂的不同层次,成绩差点的学生完成简单点的任务;成绩好点的学生完成复杂点的任务。这样,就把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这样也有利于课堂的组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2、面向全体,把好起始关,打下扎实的基础,减少两极分化 学校家庭连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每一个英语老师都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学习困难生要亮绿灯。教师若想在短时间内消除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是不切实际的,若我们总想着让他们一步登天,只会使自己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英语学习发兴趣和自信心。“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孩子插上翅膀,也可以让一个孩子坠入地狱”。后进生缺少的不是严厉的批评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习后进生以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当然,教师更应该不遗余力为帮助后进生赶上其他学生而亮起一盏盏绿灯,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联系优先,帮助他们有计划地追赶其他学生的脚步,要求他们把每天的基础知识理解透、掌握好,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给予帮助。
3、重视日常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一、巧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措施中实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学习比赛时都有强烈的必胜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新的知识,也可以在学习中学到了,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二、趣味化教学
趣味教学时适宜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小学生都有一颗童心,所以趣味教学会比较的适合他们。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了学习兴趣后就努力的主动,这样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就能够轻松很多,学生也能够学到不少的知识。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己去探索,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趣味教学是扎住学生的心理去制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有一两好的学习环境。
三、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松愉快的氛围能给人放松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激情。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为了建立良好、和谐的学习气氛,首先,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心境良好。教师自己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会有很多感情成分的参与,教师的心理状态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其次,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人都有爱和尊重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可以大大提高人的自尊水平,学生也是如此。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理想化。教师的爱心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所以一定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源地,教师一定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员、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他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不利于学习的行为,并且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他们才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益,因此搞好课堂教学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师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好小学数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明确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课堂管理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学生在学习时,教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教师运用好课堂上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数学是学习的主要科目,所以学生必须要学好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 重视情境创设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从中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产生学习的需要, 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
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
2. 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 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大胆提出猜想, 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例如我们学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 针对生活中的密铺现象, 我让学生对各种图形进行了密铺。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 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 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1) 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 我先问学生你知道“循环”的含义吗?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许多优美的图片。学生看后立刻明白了循环就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紧接着新课教学特别顺利, 效果特别好。 (2) 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地把握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 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我在每上一节课时都动脑筋设计本节课的每一道练习题, 而且力求拓展练习既紧密联系生活又为下节课做铺垫。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 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 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 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了即可用得上, 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深钻教材, 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 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 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知识不是智慧, 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第三, 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 即有效知识;第四, 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 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为确保每节课所授知识的有效性, 我们年级组几位老师经常坐在一起探讨教材, 学习教材, 钻研教材。如果有疑惑的地方还可请教别的数学教师。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本学期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单元, 我们年级组决定, 每人上一节图形的面积计算, 其中我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我们通过自主探求, 小组合作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将抽象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自己推倒出来, 并会计算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特别扎实。从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四、注重剖析、反思
嘎洒中心小学
陶淑华
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本学期的复习备考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本班复习备考工作,争取使我班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特此制定备考计划如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情况分析来看,我班学生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上课习惯较差,二是计算能力较低,三是数学分析能力较弱,四是差生与优生之间差距较大。所以,本学期打算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抓,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班级数学成绩。
二、教学改进措施
首先,纠正学生上课习惯。抓好课堂40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上学期情况来看,我觉得我班学生上课的习惯较差,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容易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发言时插嘴等,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首要抓的就是上课习惯,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努力抓牢例题,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例题,从而能举一反三。
具体做法:阶段性进行例题测试,将一段时间内每节课所讲的例题出一张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一方面检测学生上课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测试让学生知道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得高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及增加上课认真听讲的动力。
其次,加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纵观考卷,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计算,包括口算、计算以及填空、应用题中的计算,所以,本学期我将重点抓计算能力。
1、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充分利用口算本,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是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二是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三是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四是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
再次,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最后,拉近差生与优生之间的差距。我班有一些基础特差,成绩很低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成绩才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本学期我想发动学生的力量,成立一些学习互助组,希望由优生带着差生共同进步。
具体做法是:在班上选拔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辅导员,通过他们开展中差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将学优生的优秀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将全班分成八个左右的小组,每一个小组由一个辅导员任组长,他既是学生,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自己既要带头学习,但又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为提高各辅导员的积极性,还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比,根据小组上课表现和作业得星数评选出优秀辅导员,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工作
新课程下的质量观与以往的质量观是明显不同的,是科学的、发展的,只有确立了与之相应的质量观,才能有相匹配的行为实践。新课程的质量观是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也是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且有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
它的体现远远超出以往仅盯的分数,它更应涵盖精神品质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能为学生将来幸福生活奠基的基本技能和态度素养。而且我认为必须确立育人为先的理念,育人是我们面向大众教育的重要目的,切实目的。人育好了,自然教学质量提高了,从长远来看的,教育质量才能提升。还要树立进步即成功的理念。
一、培养良好习惯, 受益终生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 终生受其累。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 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 勤动笔的习惯。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结合数学教学和农村孩子的特点,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务工,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而小学生, 他们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 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 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因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 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 书写整洁, 自我检查的习惯, 以及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并要持之以恒。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学习的情感动力, 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要使学生会学、爱学,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 黑板加粉笔, 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 学生的地位消极被动, 教学氛围沉闷,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新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录像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采用动画引入, 生动形象的画面, 伴以美妙的音乐, 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四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 最后结果怎样呢?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 你能猜一下, 最后谁能得第一? (小狗) 为什么呢?这样生动的画面和富有悬念的问题瞬间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三、深入钻研教材, 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永远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农村小学更为突出。要提高农村教学质量, 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下工夫。
我认为,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全、精、细, 教学目标要明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必须目标明确,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循序渐进, “导”和“学”有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 弄清要讲的这节数学课的重、难点, 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该准备什么教具, 训练学生哪些能力, 要向他们渗透哪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等;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配套的例题、习题。这样, 老师在上课时才能按照既定目标, 把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 并能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 在备课时, 我发现“小数乘法”共分三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 小数乘以小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 我找出了这三种计算在方法上的共同点:把小数因数扩大成整数,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于是, 在讲课时我着重讲清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 并让学生牢固掌握其计算法则, 以后联系乘法交换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推导出后两者的计算法则, 顺利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小数乘法的方法。其次, 教学方法要科学化。教法制约学法, 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 教法就不同。我在课堂中会用各种教学方法, 比如讲故事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等等。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自己做一做, 量一量, 摆一摆……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上扎扎实实地下一番工夫。
四、关注特殊学生的发展
在农村, 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 他们被迫留在家乡, 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这些孩子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 纪律涣散, 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老师要特别关注他们, 给他们更多的关心, 更多的鼓励。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生活和学习中, 担起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关注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的变化。让他们不觉得孤单无助, 对生活和学习有信心, 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稳步地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 想要提高农村的教学质量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定期归类、整理“错题本”
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好错题。先把做错的题目和错误的解法写在“错题本”上,用红笔标注改正,然后分析并写出错误原因,接着把正确的解法规范的写出来,最后写出易错点、解题技巧、规律等。例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时。课题:倒数的认识。错题:①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②因为和的乘积是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辨析:概念“混淆”,对概念中的“互为”没有理解清楚。概念中的“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言的,不能分开,要说谁是谁的倒数,或者谁的倒数是谁,不能说一个数是倒数。正解:是的倒数,或者的倒数是。
针对这个出错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描述倒数的概念,如0.24×4等,每个算式让学生用三种说法来说。
“错题本”利用效率
要想使“错题本”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必须掌握“错题本”的使用技巧。为此教师要监督学生利用好“错题本”,督促学生经常翻阅“错题本”,在空闲的时间再做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解题思路、知识点的印象,必要时把“错题本”里的错题汇总成一张试卷,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前再做一遍。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建立的“错题本”不同,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互换“错题本”,互相学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时。课题:找规律。题目:第6个图形是什么?第7个图形需要的木棒数是多少?
辨析:没有掌握分析方法,不知道从哪里突破。这道题中第1个三角形用3根棒,第2个平行四边形用5根棒,第3个梯形用7根棒,第4个平行四边形用9根棒,从规律来看,除了三角形之外,平行四边形、梯形循环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序列为偶数,梯形的序列为奇数。所以第一问第6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对于第二问木棒数的规律为:对3×n-(n-1)整理为2n+1(n为三角形的个数),根据这一规律得出第7个图形所需棒数为2×7+1=15(根)。
通过以上错题的讲解,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明白每道题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到位,学会全面审题,学会将每一道错题均转换例题,充分发挥错题的应用价值。并且在以上过程中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有助于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定期进行综合讲解
教师可以定期从学生的“错题本”上选择重点突出、有典型意义的错题,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障碍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分数应用题》时。课题:分数应用题。题目:六年级2班和4班共有160本图书,其中2班的图书数目是4班的,问:2班、4班各有多少本图书?辨析:没有掌握用学过的知识做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讲解。第一种方法,运用转化法即以分数乘法的意义把这道题转化成比例关系来解答,2班是4班的,转化成2班和4班的比是3:5,2班:160×=60(本),4班:160×=100(本)。第二种方法,根据单位1已知和未知来解答,根据题意2班是4班的,把4班看做单位1,那么2班的本书是1×=,一共有1+=,4班:160÷=100(本),2班:160-100=60(本)。
“错题本”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有利措施,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首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建立题本。例如,针对对不同的题型、知识点分类整理,用不同颜色笔进行标注,课题、题目、辨析、正确的解题过程等都要清晰、一目了然。其次,要知道学生善于利用“错题本”,督促学生定期整理、翻阅、交流“错题本”,并定期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检查。最后,教师要定期对学生“错题本”上的错题进行综合的讲解,对有典型意义的错题进行集体讲解,使学生对重点的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
结束语
“错题本”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错题本”也是教师的反思依据。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建立利用“错题本”的开始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好监督、鼓励作用,才能使学生善待错误。并且教师还能够应用“错题本”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教学过程中的薄弱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借助于“错题本”,则能够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详细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自然每一个错题也就变成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推荐阅读:
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12-26
小学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2-07
新坝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07-16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09-20
教师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论文11-09
浅谈小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1-12
浅析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01-06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09-22
小学提高教育质量方案07-07
提高教学质量方法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