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有感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有感(精选4篇)

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有感 篇1

小教英语师范091 0906112006 江红琴

刚进南通大学,就听到李吉林老师的大名,心中暗想是何许人也,后来所有搞教育研究的老师都不忘提及她的情境教育,但我还是我不甚清楚她的这一情境教育法到底是怎样的影响了中国教育界甚至是国外。今天我只是触及到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冰山一角,我就觉得不可思议并深受感染了。

李吉林老师从1956年开始任教,至今已经站在教育岗位上五十余年了,她一生都与孩子相伴。1978年改革开放后,李老师就开始了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情境教学法历经十多年探索,已经发展成为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模式,它开辟了了一条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影响广泛且深远。

李老师总结出情境教育的四大特质,简要概括既是“真、美、情、思”,这四点是情境教育不可缺少的法则。我将从这四方面分别谈谈我的领悟。

第一、情境教育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传统教育主要以填鸭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孩子,我们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不管他们是否有能力接受这些知识,完全忽视他们的主观想法。教育也是生活,我们没必要把很多鲜活的知识打包塞进儿童的大脑里。儿童在小学阶段眼睛是水灵灵的,脑子是活跃的,他们也有很多生活体验,他们觉的很多东西丰富多彩、很新奇,他们会有想尝试的心理。我们完全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世界,让他们在那里自我装点。就像李老师教《萤火虫》这篇文章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花有草有萤火虫的世界,营造这个范围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却能创造出一个儿童喜欢的世界,孩子可以成为花,成为草,成为萤火虫,她们有了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语言。

第二、情境教育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儿童总是有一双发现世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总把他们圈禁在一个封闭的圈里,他们看到的将会越来越少,知觉也慢慢麻木,失去了感知美与体验美的能力。李老师在这样告诉我们的时候,她就已经这样做了,在某个月圆夜,带领全班的孩子去人民公园赏月,看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满满的清辉洒在水中的曼妙。我想这样独特的经历孩子一生都忘不掉,忘不了盈盈月光,忘不了月亮姐姐的倩影,更忘不了李老师带给她

们这样愉悦和美妙的感受。

第三、情境教育追求情,与儿童真情相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儿童总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孩子们的心灵之间。有一个例子让我记忆很深刻:二年级时李老师班上转来了一个孩子,他一年级和二年级都留过一级,所以在同学中是很自卑的。而李老师却在班里养鸭子的活动中,把养鸭子这件大家都觉得骄傲的任务交给了这个不被看好的孩子,让这个孩子体会到了自尊和被关爱的感觉,慢慢地他的成绩变好了,喜欢他的同学也多了。时隔三十余年,当年的那个养鸭子的孩子仍清晰地记得这一幕,可以说,李老师的真情真意照亮着他的一生,也改变了她的一生。

第四、情境教育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儿童时期是孩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无所羁绊,可以尽情联想与想象。在一定的情境中,我们触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体验、有所感受,自然而然就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和联想和情感体验。至今李老师仍然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一个孩子说“我要在蓝天上给李老师打电话”,在那个电话还未完全被大众所知的年代,甚至是过了20年才实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打电话的愿望,孩子却已经有了那样的神奇的梦想。孩子的想象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思维装上对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空间尽情翱翔。

李吉林情境教育有感 篇2

小教091

0906112023 陈菲

阅读了李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的内心被什么东西牵动了,大概这就是李老师笔下的“情”吧。仅仅是读了文章的我就有如此感受,那环绕在她身边的学生又该有多么深刻的情感体验呢?

文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在黑格尔的《美学》中,他指出:“美的要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李老师的情境教育,这种教育中的“美”:情感是内容、意蕴,而课堂就是表现这些的外在形式,通过课堂让学生心中情感的种子萌芽、成长。情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他们彼此的距离感就缩短很多,教育教学也变得简单很多,但是牵引这些的“情”该如何被激发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为这,李老师苦苦探索了18年,18年的时间成就了今天的“情境教育”。同时,李老师这句话显然告诉我们,在教育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情就是一根线,穿起了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不禁想起小学的一堂作文课,老师想让我们写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可是整日被禁锢在课堂的我们所见所闻有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于是,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就带着我们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园。在公园里,我们三五结伴到处走着、跑着,累了就坐在草地上说说话,大家玩得很开兴。偶尔老师会把大家聚到一起观察某个植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看两眼。回到学校后,我们把在公园看到的有关秋天的信息写下来。因为有了亲身经历,所以这次作文我写得得心应手。这个例子再结合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我就倍感其中的内涵丰富。情感让李老师迈出了情境教育的第一步。

我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明晰——按李老师思想的发展轨迹来写的,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是如何从萌芽到茁壮成长,最后欣欣向荣的景象的。李老师提出,情感教育与认知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她通过富有美感的艺术的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实验后,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美”优化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情感。她将其过程进一步概括为“激起探究——引起满足——产生乐趣——形成内发性动机”,这样的理论就为教学提供了方法与依据。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用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形式,还有儿童的认知又是怎样的。“激起探究”这简短的几个字让我们产生很多的思考,其他的也同样如此,经过不断地思考从而越来越明晰情境教育的真正本质或者真正内涵。

这篇文章很吸引我眼球的还有一处就是:李老师在情景课程网络构建中提出“野外课程”。她认为儿童是大自然的骄子,而大自然也是儿童学习中无可替代的资源。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就将学生整日的关闭在学校中,农村的孩子还好一点,可以在田野中奔跑,而城市的孩子们只有每日面对课本、补习班,没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我们的一位任课老师曾担任过某所小学的校长,他有一次很大胆地带着一至六年级的十几个学生一起去北京游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很尽兴,回去的路上个个兴致盎然。而车上的另外一个小朋友是由父母带去的,一路上嘟着小嘴,很不高兴,家长责备孩子太烦人了。其实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硬要像种盆栽一样将他们圈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束缚,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我觉得我的读书时光还是挺有趣的,在小学时老师会组织很多活动、初中时去过江阴的华西村、高中时去过宜兴,这些都是枯燥的读书生活的一丝光彩。所以,学校、老师都应该积极考虑到“野外课程”的开发,不能畏首畏尾,“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应该让他们多去亲近大自然,就像小学课本上说的那样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篇3

——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

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 刘明

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这时,他们已经把小丁丁和小马虎画上了等号。

3、凭借情境。思维和语言是一朵双生花,在课堂上,续编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表达相结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表达的过程。我问学生,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马虎从马虎国回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做了这么多马虎事,他是后悔了,不再做马虎事了,还是继续又做了很多马虎事?他究竟有没有改正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继续用故事引领发问,丁丁从马虎国回来后,决心以后做事不再马虎了,他是怎样改正的呢?请小朋友想想以后的事情,继续编故事。我凭借小丁丁这个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了该如何改掉马虎的坏毛病。

4、拓宽情境。最后的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联系自身,捉马虎。我说:“今天我们看了几幅画得非常马虎的图,也看到小马虎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那么,我们有没有做过马虎事呢?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自己身上的马虎事。”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迸发出激越的思想火花。我相机提问:为什么做了这件马虎事呢?马虎带来了什么后果?将学生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接着,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自己也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以后该怎么办呢?谁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做马虎事呢?”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领悟到了做事马虎的害处,认识到自己应怎样避免做一个粗心的人。在这时,我的教学环节画上一个句号,孩子们似乎仍意犹未尽。

课后,我深深思考这节课,我认为,品德课程的灵魂,在于实现学生真实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认同。通过创设小丁丁这个吸引孩子的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我激发学生真切体验道德情绪与情感,获得“不可当个马虎的人”的真实体会与感知,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意义。李吉林老师在引言中这样写道:鸟是黎明的歌手,呼扇着翅膀去迎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小鸟的歌是会飞的歌。孩子喜欢小鸟,孩子羡慕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总想什么时候长上一对翅膀飞向远方。他们不会像小鸡那样,因为有了一把食,一个温暖的窝,就忘却飞翔。他们连做梦也想变成小鸟,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这是孩子心中的小鸟之歌。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像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读李镇西《爱的教育》有感 篇4

杨文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我们每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展。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李老师的生命在与学生的融合中得以灿烂。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但他却一再强调:不要把我的行为看成崇高,其实纯属个人喜好,我就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使我认识到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时送我的一张贺卡、一封短信都让我幸福无比。平时的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使我的生活变得开心,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

教师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上课不能享受到快乐,那么教师的一生就不会快乐。我努力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李镇西,魏书生,窦桂梅,薛瑞萍,孙双金„„这一个个名字尤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印在了我的心上!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含蓄而明朗的暗示以及暗示之后充满信心的期待。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师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我的心里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于是开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业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细?今天留下了什么遗憾,明天怎么弥补?”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争取每天有一点进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上一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下一篇: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