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影评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超级工程影评(精选6篇)

超级工程影评 篇1

这一集的超级保姆讲的是来自美国加尼弗里亚的一对夫妻,父亲马克和母亲梅丽莎,他们有四个孩子,其中最大的是5岁的大女儿内奥米,然后是三胞胎,两女一男,都是3岁。主要的问题出现在大女儿内奥米身上,影片中提到内奥米从出生时就一直不让人省心,在与她交流的时候,很难跟她讲一些道理,她就像两三岁小孩一样。如果顺着她的意思来的话,她甚至会闹翻天,一点都不听话,可以说是家里的“混乱女神”。值得一提得是,这三胞胎是体外受孕而成功生下来的,而体外受孕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而能够生出三胞胎的几率则有百分之三,然而这三胞胎比内奥米晚生两年,所以可见内奥米的行为和态度是因为她总感觉自己被忽视了。父母也提到了自从生了三胞胎后,可能会照顾不到内奥米的感受。然而他们都想要得到妈妈的关注,可妈妈只有一个,问题就渐渐出现了。

从观察中可以看到,起初大女儿内奥米不乖乖吃饭,于是妈妈就惩罚她老实呆在床上,并且打她的屁股,她依旧不听话还说妈妈是个刻薄、讨厌粗暴的人,而妈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打她,但最后还是屈服了并在她的坚持下陪她看书。妈妈对于内奥米的这种情况的感受就是觉得她不像是自己的孩子,而且她希望内奥米不要留在自己的家里而影响了其他的孩子。而对于爸爸而言,他管不了内奥米的时候,他就撒手不管,而让内奥米一个人待在屋里。后来在海滩游玩的场景发现,父母和孩子完全没有合作的情况,爸爸妈妈缺少有效的组织,谁在海边都玩不好,以至于在孩子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就得离开。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们集合也成了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总得来说,出现在内奥米身上的问题就是非常不听话,行为混乱,并且为了得到母亲的关注而说出许多伤人的话语。妈妈管教时出现的问题就是在打她的时候又拥抱她,而且最后又妥协了,爸爸则是在管教孩子方面存在压力包袱,没有真正享受做父亲的乐趣。

因此,根据以上的问题,超级保姆提出了一下针对方法:

1.惩罚。要求母亲用坚决的语气跟内奥米说如果她再不听话就要惩罚她坐着,并展示罚坐的地方,结束时向她解释的原因。

2.交流和组织。于是拿出了一个列表,上面写着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相互交流决定各自的任务。最后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3.拉近内奥米和妈妈的关系。通过让内奥米与妈妈展示和分享日记,来加深她们情感上的联系和交流。

总的来说,经过以上的技巧,女儿内奥米的行为的确得到了改善,父母之间懂得合作来

超级工程影评 篇2

他——程理财, 三十年打拼, 现在带领15000多名企业职工, 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 年施工能力已超过300万平方米。山河的阵地遍布黄冈、武汉、新疆、奎屯、天津、广东、湖南、北京等地。企业五次升级, 铸就了湖北乃至全国建筑市场知名的山河品牌。

面对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 山河人又有新思路、新举措, 正在做企业进一步强大之梦, 为此, 记者专程采访了程理财董事长。

记者:30年铸就山河品牌, 总结三十年山河走过的历程, 您认为山河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程理财:坚持诚信立企的理念, 是三十年来山河积淀的最宝贵的财富。当时我们提着36只泥桶做建筑, 条件极其艰苦、设备极其简陋, 坚持诚信, 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后来我们在业内首创“售后服务”, 提倡诚信经营。山河的创业史就是坚持诚信的历史。在今天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企业经营面临更多困难时, 我们仍然坚持诚信是立企之本, 企业之基。

记者:山河辉煌发展的三十年, 是诚信立企最好的注脚。在下一轮发展中, 山河集团有哪些新举措?

程理财:诚信是立企之本, 企业之基, 创新是发展之源, 企业之魂。山河的成长源于创新, 山河的进一步发展依靠不断创新。山河未来的目标是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 区域市场建设有显著突破, 产业结构在市政、房地产、装饰、消防、钢结构以及机电设备安装等诸要素方面有较大发展, 在主板市场重组上市;员工和企业利益分配合理, 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忠诚度明显增强;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山河集团未来发展的愿景是:努力把山河集团打造成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 中国一流的管理型建设集团, 一流的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供应商。前期我们的重点是打造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

记者: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的想法让人耳目一新, 您能谈谈这个想法产生的缘由吗?

程理财: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加剧, 施工企业的利润一再被削薄, 微利成为现实。承包体制带来了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现在的管理是层层分包, 但要做到有包有管还有一段路要走。这就涉及到产业价值链的问题。在整个工程总承包产业链上, 除了最上游的总承包商之外, 还需要诸多优秀的专业分包公司对其提供技术和施工支持,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而在整个建筑产业链,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加强, 产业结构急需调整。施工企业走单纯的建造建筑产品的道路只会越来越窄。这个时候, 就需要实现从建造建筑产品向提供工程建设管理服务转变, 打造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 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 实现建筑业的大生产、大流通, 实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记者:打造工程建设要素“超级市场”, 的确是切合当前建筑业发展形势的很好创意, 请问针对这个“超级市场”, 山河集团该怎样来建立?

程理财:将山河集团打造成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 目前,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抓规划”。这是“最先要做的事”, 就是要把问题想清楚, “想清楚再做, 才能少走弯路”。

李鸿忠省长在“武汉试验区”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湖北要做种子田, 不走粗放发展的老路”。

今后山河集团发展中“最难的事情”, 莫过于思想观念的更新。特级总承包企业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模式?怎样做种子田?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做湖北地区的龙头企业, 首先要转变观念, 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的建筑企业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型管理发展, 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 争做湖北建筑业的特级模范企业。

记者:除了“抓规划”, 打造工程建设要素“超级市场”, 山河集团还需要做什么呢?

程理财:“抓规划”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抓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要制定标准。要对各个生产要素制定一定的准入标准, 比如劳务企业, 要满足组织能力强、具备一定规模、有很好的管理基础等几项标准后才能允许准入。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建立了一种低价、可控的交易方式, 这种交易方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合同范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山河已具备制定相应项目所需的要素产品的标准。山河集团承接项目的标准是品牌开发商、中心城区、5000万以上的标志性工程。承接项目后, 山河就选择相应的具有一定实力的要素产品的专业分包公司, 根据业主的需要, 帮助这些公司建立一种低价可控的交易方式。低价可控的管理是我们配置资源的一个基本要素, 也是所有专业分包公司的一个基本构架。

第二, 实施动态的考核。我们要根据财务、经营、行政、工程管理、人力资源五大中心, 分别从五个方面对各个要素进行动态考核。

第三, 建立战略团队。通过准入——交易——淘汰等环节, 经过反复合作的过程, 逐步和专业的分包公司 (包括劳务企业、机械设备租赁企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材料供应商等) 建立一种有信任基础的、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同时也淘汰一部分管理能力差、不守信用的要素。在一轮轮的交易过程中, 促使这些要素商品不断升级, 来满足不同的业主需要, 最终促成建筑产业链条的优化和稳定, 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产业链条上的不同要素产品的企业加入山河集团。那么, 未来的山河集团就会不断壮大, 专业的分包公司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记者:就您所谈, 这个“超级市场”是一种交易方式, 是建立在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控制基础之上的市场。是这样的吗?

程理财: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其核心思想, 我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批量交易、反复优化、低价可控、高效配置。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 就必须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在激烈的竞争中, 企业在拟定战略时, 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山河近几年提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三大战略思路, 是我们建立“超级市场”的主要指导思想。为此, 集团公司积极推行“三次经营”活动, 把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贯穿于三次经营始终, “一次经营”是提出有竞争力的价格, 让客户满意;“二次经营”是提供增值服务, 一次成活、不二错, 让客户称心;“三次经营”是构建战略合作联盟, 让客户放心。

记者: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形成以后, 届时的山河集团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格局?

程理财: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形成以后, 山河集团将形成五个管理中心, 即财务管理中心、经营管理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工程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还有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部集群;四大战略合作版块, 包括劳务公司、原材料供应企业、设备生产及供应企业、专业承包公司;六大区域市场团队的集约化管理格局。

当我们实现年产值50亿元时, 预计能为国家创造年税收1.5亿余元, 与5~8家年劳务收入在5千万元左右的成建制劳务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 直接产生8~10亿元的劳务收入。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总部管理人员将达到150人, 规模以上的项目经理部50~60个, 其中, 一级项目经理有70人, 项目管理部集群总人数达到1500~2000人。我们预计, 届时, 钢材、混凝土的需求量将达到30亿, 需要塔吊200多台、施工电梯200多台, 仅设备租赁方面就能产生5000万元的年产值。此外, 我们还将与2~3家地基基础、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公司形成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优化资源配置, 将山河集团打造成工程建设要素的“超级市场”。

记者:可以看出, 山河“超级市场”的建立, 人力资源建设是比较关键的因素, 在这方面, 山河将采取哪些措施?

程理财:经过多年的发展, 山河集团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集团公司实行“一管到底”的管理模式, 保证工人工资按时按约发放, 提高工人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并促成这种管理格局的形成。山河集团推行了三年的“十百千”人才计划 (即十一五期间, 着力造就10个全省范围内一流管理水平的项目经理部, 100名懂技术、善管理、富有进取精神的项目管理人员、1000名优秀的作业一线班组长和高技能人才) 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 山河集团总部也在着力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懂经济善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

对于广大基层劳务人员, 山河集团主要是通过开办农民工夜校这种形式来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广大农民工可分批、免费进入山河建设集团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 学习重点是操作技能、质量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卫生防疫等。

超级工程影评 篇3

去年4月,《超级工程》正式立项。历时一年多的拍摄和剪辑,这部针对中国各类超级工程的纪录片最近出炉。拍摄对象包括港珠澳跨海大桥、海中心、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LNG液化天然气船。

从画而到解说,再到音乐和节奏,“都努力向国际化的制片方向靠拢”。纪录频道希望它能以专业的形象进入国际市场。

片子在国内播出后让人有些意外。习惯了以往类似题材宏大叙事的中国观众,看到这样的片子显然有些兴奋。“像BBC拍的”,“很有国际范儿”,这是对这部片子最多的评价。

换掉之前的拍摄习惯

“一定要做一个能走国际市场的片子,”这是央视纪录频道对《超级工程》的一个硬性要求。

去年11月,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去四川参加一个电视纪录片活动,一位外国同行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他发现大部分小国播出的纪录片,“完全都是宣传”,“他说这种片子怎么会被当成纪录片在电视上播出呢?”刘文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起这段插曲,感慨颇深:“中国人都习惯了这种叙事方式。关键是怎么打破这个习惯。”

这是中国纪录片行业的现实,尤其涉及到宏大题材的时候,宣传化的摄制方式已经成为习惯。画面积极向上,解说词煽情歌颂,“其实也确实没有什么收视率,都是自娱自乐。”刘文对《中国新闻周刊》坦陈。

如何尽量寻求国际化、中立、客观的表达,是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的工作习惯导致导演和摄影都有了条框,要寻求改变,的确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作为纪录片《超级工程》的总导演,李炳生于1977年。和绝大多数中国纪录片导演一样,李炳擅长历史和人文方面的题材。然而这次要用纯粹国际纪录片的视角,来拍摄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片子,有很多东西观念上的东西需要颠覆。李炳笑称自己这个团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工作进入到拍摄阶段,李炳自己心里也没底。他对分集导演们提出要求,“寻求陌生化的表达”。一定要换掉脑子,换掉自己之前的拍摄习惯。“基本上部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李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将和各分集导演的合作称为,个“洗脑”的过程。

一开始怎么也拍不到想要的东西,从至请来的摄影都换了好几拨。“不断地推倒重来。”李炳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此外,对细节的把握,也容易流于习惯性思路。

上海中心那一集中有一个场景,是特殊材质玻璃的抗高温试验。这个试验其实是在厦门做的,有人建议不川人队人马跑那么远,在片子解釋‘下这个玻璃勺普通玻璃的区别即可。

李炳不同意,还是专门派了一个队仇到厦门,把不同材质的玻璃在高温下试验的场景一一用镜头表现出来。“和一句话相比,效果显然很不一样,”他想了想,加了一句总结。“这就是和国际纪录片的差距之处吧,细节表现的确很重要。”

流产的高铁计划

“这个片子真的是顶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完成的。”虽然不愿意详述细节,李炳还是忍不住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

作为片子的总导演,除了具体的拍摄剪辑外,他也要负责定选题,以及和拍摄对象的前期沟通,这些环节困难重重。最初,他们想做的项目很多,比如号称中国GPS的北斗计划,还有高铁。

北斗计划是李炳最想做的选题之一。一切都准备就绪,“可能后天这个卫星就要发射厂。”但就在发射的前两天,摄制组临时接到消息,停止拍摄。“本来应该拿到的许可没有拿到。”

选题的标准有四个方面,一是拍摄的工程体量上火,要在国际上排在前列;其次是科技含量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后关注未来和民生;还要“处于正在进行的时态”,中国高铁无疑符合这样的标准。然而高铁出了事故,事情一下子扑朔迷离起来,“很多东西都没有定论,”李炳说。

“这个都是大家知道的原因嘛,它的数据也好,成果也好,都没有定论,所以我们决定把这个先放一下。”刘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希望《超级工程》明年启动第二季的时候,高铁能进入拍摄之列。

最终确定要拍摄五集,但在联系拍摄时又多次遇到问题。“它不像做历史人文类的题材,这个有太多的现实问题。”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

面对媒体的镜头,工程施工方面似乎都有意无意地选择回避,这是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更何况他们拍摄的都是极具野心也颇具争议的巨型项目。比如,上海中心这样的超高层建筑是否有必要,风力发电能否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等等,这些超级工程本身就一直争议不断,

尽管一遍又一遍地沟通解释,告诉对方要拍的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态度绝对中立,然而收效甚微,“大家都不配合,各方面总是有各种疑虑”。

为了尽量呈现客观的态度,片子最后选择不回避现实。比如,解说词一再提及北京的交通问题,配以街道匕车流拥堵不堪的画面;上海中心面临的争议也多次提出,上海地下的软土结构不适合建设超高层建筑等等。然而这部片子侧重点非常明确:解说工程技术,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面临的问题。

片子播出后,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的一次会上,谈到政府如何面对公众的关注,《超级工程》被作为正面的例子点名提出。上海中心到底是否要建,这一直是一个公众关心的问题。“它旁边街道上的一条裂缝都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李炳说,这个片子把所有关注的问题都事无巨细地表达出来,反而起到了答疑解惑和疏解公众舆论压力的作用。

“你把这些东西都掩盖掉,或者不去表达,反而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李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实,他更关心片子本身的创作,这样的效果对他来说有些意外。

“我们要做的不是感动中国”

《超级工程》播出后,观众陳呼很像《伟大工程巡礼》。后者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同类型纪录片,以大量的档案资料、专业的拍摄和解说,记录全球最具野心的王程建筑过程。片子一共一百多集,除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工程外,也包括中国的鸟巢、水立方和长城。

刘文也承认,这类工程题材的片子,有其固定的叙述风格,中国目前没有这样的类型片,借鉴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只有进入它的叙述方式了,你才能贏得更多的观众”。

所以,此次选题方面则有一些创新,刻意避免了鸟巢、长城这种众所周知的“伟大建筑”,转而追求纪录正在进行中的工程。上海中心预计在2014年竣工;港珠澳大桥目前还处于铺海底隧道的环节,完全建成要到2016年……在现场拍摄,完全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是拍摄现实题材的难度之一。而这样的纪录,又恰恰是纪录片本身的魅力所在。

给《超级工程》这组纪录片确定标题的时候,也刻意去掉了“伟大”和“巡礼”这样的字眼。解说词避免用“我国”这样的词汇,目的是避免自我吹嘘的效果。片子中所有穿插的地图,用的都是世界版图,这也是向国际化方向的努力,“希望站在整个人类的平台上来看这些工程,而不仅仅是中国的。”李炳这样说道。“我跟导演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感动中国,”

拍回来的素材有很多感人的片段,素材很好,导演舍不得删掉。总制片人陈晓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海中心那一集,原本有一场是三干人的年夜饭,有好几分钟。大家吃着年夜饭很热闹的场景,本来很长的画面,剪完后就留下了一句话:“三千人吃完了年夜饭就开工。”

北京地铁这一集釆访了一位老工程师,他亲历过上世纪60年代北京建地铁。老人在镜头前声泪俱下。这个镜头很感人,导演自己也很满意。但李炳最后还是剪掉了这个镜头。他用雕塑家罗丹“砍手”的故事来打比方,老地铁专家的感慨的确很感人,但是跟整个片子的解析工程技术的风格不符合,“太跳了。”

超级战舰影评 篇4

由于同属孩子宝公司的缘故,《战舰》在上映之前就被冠上了“海战版《变形金刚》”的名头。从影片简介以及霸气十足的片名——《Battleship》——来看,它确实给了后真人版变形金刚时代的观众一份期盼,那经典的“咔咔嚓嚓”的变形声,似乎又能够在汽车人和霸天虎缺席的重新回响在耳边。我琢磨着这回它们的领袖高喊的口号会是什么。翻译过来,该不会是“舰人,变形出发”吧!

不明白其他人对“变形金刚”这四个字的理解是什么。至少在我看来,它包含了两层含义。变形,指的是从某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两种形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比如从人形到车形,同时还务必附加功能上的转变。当变成人形时能够站立,能够坐下,能够跳跃,能够拳打脚踢,但要移动时只能迈开双腿走路;当变成车形时能够拉客,能够兜风,能够飘移,但就只能滚着四个轮子在地上跑了。至于金刚,就不用多解释了,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金刚都代表着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之人。

《战舰》里的外星飞船,自然毫无悬念地做到了后一点,无论是能量罩发射平台,还是鱼跃式攻击战舰,无论是无敌风火轮,还是嵌入式炮弹,都无时不刻地体现着“大”字。甚至连穿着盔甲的外星佬,都是地球人大上那么一号两号的。这就是好莱坞A级大制作的典型范本,啥玩意儿都大。透过IMAX的大银幕,看着这些巨大的玩意儿被逐一毁坏掉,其中的爽感恐怕还真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

但是在“变形”二字上,《战舰》显然没有抓住精髓,自然也达不到《变形金刚》的高度。当初电影打出“海战版《变形金刚》”的口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外星飞船能够变成海上打炮的战舰,也能变成到陆地上到处肆虐的机器人,或者是个其他的什么形态,总之就应是花样繁多,千奇百怪,奇形怪状才对。但影片从头到尾,外星飞船的外表形态无非就是外太空的团状物,太平洋里的高塔和平台,以及鱼跃式攻击战舰。而团状物但是就是飞船在太空中的自我保护形态而已,就像当初汽车人与霸天虎进入地球之前一样。它与高塔、平台以及攻击战舰之间的关系当然不能算是变形。如果这也算,那我从户外穿着衣服裤子到室内扒个精光也能叫作变形了。如果硬要与变形扯上点关系,那就只能把攻击战舰上移来移去的金属外壳,以及时不时就伸出来扔几个榴弹的移动炮台拿来充数了。

事实上,在我看来,《战舰》跟《变形金刚》没多大关系,倒是更像海战版的《洛杉矶之战》,都是外星人入侵地球,都是与地球人进行正面驳火,更重要的是,外星人的攻击与防御潜力与地球人相比,都高不出多少,双方交火时,并非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而是互有攻防与死伤,这样的平衡设置才能充分刺激观众的肾上腺。这道理跟比赛一样,一边倒的赛事一般都让观众呵欠连天,相反,比分接近、胶着甚至交替领先的比赛则往往让观众看得血脉贲张,神经紧绷,注意力自然也高度集中,看完之后还要大声称赞比赛精彩好看。

但是在两部电影中,外星人入侵的方式还是略有不同的。《洛杉矶之战》中的外星人,落户地球后就着急忙慌地以全面开花的方式,透过步兵展开占领全球的攻击,这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分散了兵力,结果没想到地球人的M16多来几枪就能打爆盔甲,骄傲轻敌造成了最终的失败。而《战舰》中的“老外”,则懂得先安排一批先锋队杀来探个路,同时把海面战舰作为据点,一方面派一小股力量去试探性地打击一下地面建筑,看看反应,另一方面则立即打开保护伞,同时迅速地拉天线,接信号,打电话,通知大部队地球这儿钱多人傻速来。相比之下,后者不仅仅在武器方面先进了些,作战思路也更为科学了。当然,成也先进,败也先进。拥有先进的威胁识别系统(就是那个会显示红色绿色的仪器)的外星人,却被一个搞不懂什么叫“声东击西”的地球人骗得一愣一愣,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电话也没打出去,自己还被干掉了。

超级工程影评 篇5

好吧,这部片子就当一个爆米花,而我吃了它也要吐。所以我要警告别人,别对这部片子期望过大,就像看完头号玩家的,别对妇联4期待太大,特效没什么出奇的。

首先,特效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了解剧情后,你会觉得特效棒棒的。这个一分钱剧情让我吐血不止,差点狗带。开头吓你一跳,之后一个“浑身是水”在一个破小镇里搞事情,一个hero掏出动感光波bbb......浑身是水生气了,然后hero继续bbb……哇塞,b死他了!然后蜘蛛侠干了什么?我说出来你们要笑死。好不容易熬了一个小时,又一个boss来了。妈的,一个“浑身是火”!然后hero继续bbb……蜘蛛侠继续跑龙套。后来hero黑化大反转,我才发现一切都是幻觉……片子里都是幻觉,你这部片子有好评也是幻觉!到最后这个搞事的爱情故事终!于!结!束!了!实在睡点满满。只是,想睡也睡不着!我要睡了。哄的一声!我又要睡了。哄的一声!我要睡着了。哄的一声!我要哭了……

超级工程读后感 篇6

在以前没有看过《超级工程》纪录片,以为工程就是简单的项目建设,对项目没有更好的认识。自从看了《超级工程》纪录片,尤其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这项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让我觉得骄傲。上海新地标的壮丽,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以后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珠港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江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内容细腻,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追随摄像师的镜头,观众能一览打造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的壮举,体验震沉离岸人工岛巨型钢筒的惊心动魄,领略设计及施工中极其严苛的环保要求,对在台风侵扰的施工环境下把控误差的艰辛也会感同身受。纪录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制造的强大,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纪录片中更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等本以为枯燥的内容,在片中浅显易懂的解说下缓缓铺陈开来,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片中没有重重悬念,但当提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超级工程》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这部鸿篇巨制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最后让我们向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致敬!

我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在被这些伟大的超级工程折服的同时,我们也要继往开来,继续发扬前辈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的光荣传统,以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感怀师恩活动方案下一篇:消防安全公开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