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精选7篇)

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 篇1

及2007年发展意见

(市商务局 2006年10月8日)

一、2006年工作的基本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随着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占第三产业“半壁江山”的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步伐,在规模总量、网点建设、增加税收、安置就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走高。截止今年6月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1.2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年初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排第四位,而今年6月末虽然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在全省仍然排第四位,但与第三位的四平市差距越来越小,半年仅差0.6亿元。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年底零售总额可实现121亿元,同比增长14.15%,有希望超过四平市。上半年,全市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同比增长39.8%,增幅提高12.5个百分点,增幅居各行业之首。

(二)纳税额和安置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到今年6月末,全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创造税收10,134万元,同比增长30.54%,占上半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221,379万元的4.58%,占地方级财政收76,074万元的13.32%。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人 数为34,306人,其中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为11,000人,占全市新增就业总人数的32.06%。

(三)网点规划开始编制,新增网点档次提高。为使我市商业网点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具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市商务主管部门于今年5月10日开始委托吉林大学商学院具体负责市本级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中一是要充分考虑江南、江北两个商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建设;二是结合国家商务部提出的“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要求,搞好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三是要把商业、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建设一批集购物、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专业特色商业街;四是考虑江堤内移,超前搞好新开发地段的商业网点规划。这次市区商业网点规划是建市以来第一个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网点规划,国庆节前已完成初稿,10月份将进行专家论证和修改。

今年国庆节前,市区内又有一批新网点投入运营,如:江南郭尔罗斯五金建材城、郭尔罗斯购物广场、商贸世纪城,江北东北商场新楼、瑞丽服饰广场等。这些新的营业网点经营档次较高,对提高城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购物需求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国家对商贸流通业实施的倾斜政策效应开始显现。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对内贸企业实行了扶持政策。在县以下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即在全国范围内在村一级建立“便民店”,在县一级建立大型配送中心。最近,经国家商务部批准,长岭、前郭两县有130个农家店列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范围,每个店将得到5000元的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行,必将有效地改变我市农村传统的“小卖部”式的经营方式,它对于激活农村市场,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拉动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2006年,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开放带动不够,利用域外资金比重较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进一户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由于缺乏外力的带动和影响,因此,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比较缓慢。二是现代流通发展迟缓,传统经营方式仍然居多,抑制了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步伐。

二、2007年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意见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全市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也将持续呈现繁荣、活跃、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继续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从行业自身来看,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网点数量、从业人员、经营业态上都得到了一定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国家为了支持内外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品牌万里行”活动、“科技兴贸”、建立境外中国投资合作区、实施流通企业减债脱困、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建设商务信息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网”、实施“人才强商”等项工程,支持内外贸、对外经济合作等重点工作加快发展。四是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是集游、住、餐、购、玩、乐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就为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五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成果已经逐渐惠及全民。首先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包括低保户在内的工资收者普遍提高了工资,其用于消费的资金增长;其次,农村取消农业税,农业补贴到户,使农民的收入增加,消费欲望也同步增长。这些因素在2007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显现,这就为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市场需求。

从不利因素上看,一方面,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尚缺乏雄厚的基础,网点建设仍处于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功能弱的发展阶段。现有的100多处批发和专业市场特色不明显,影响力较低,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另一方面,从全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所有制结构上看,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目前,非公经济还不够强大,商流、物流、信息流现代化水平较低。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市情,着眼发展,更新经营理念,强化经营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加快自身发展。

2007年,加快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 思路,大力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坚持以开放带动、招商引资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大型商贸集团和富有辐射功能、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大型市场,努力构建我市现代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新格局,为“十一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30亿元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预计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9亿元,同比增长15%。

(一)要尽快研究和制定我市促进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我省也出台了《吉林省促进流通业发展实施意见》。我市应根据国家和省的精神,结合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实际状况,尽快研究和制定促进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意见。就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市场、知名品牌等等,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研究具体的鼓励措施。

(二)做好市本级商业网点规划的论证、修改和正式实施前的相关工作。市本级商业网点规模国庆节前已基本完成了初稿,10月份将进入专家论证和修改阶段,力争2007年上半年正式定稿,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将成为地方性法规。我们要积极做好正式实施前的相关工作,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提高规划在执行中的权威性。

(三)加强和改善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管理及服务。切实加强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管理和服务不仅是商务主管部门 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工商、质监、卫生、畜牧、公安等部门,各相关部门应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商务主管部门,更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既要搞好服务,又要协调好相关部门。当前,要切实加强对畜禽屠宰和酒类流通的管理,建议充实人员,建立执法队伍,加强监管,确保不出问题。另外,要把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纳入工作日程,烹饪、畜禽屠宰、调味品、洗浴等行业要逐步建立起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强化行业自律和管理,从整体上提升经营档次和水平。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目前,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规模小、档次低,现代化程度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因此,要加快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把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商贸集团引进来,以此带动和改造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要把国内外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的战略投资者列出名单,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逐户接触,建立联系,登门拜访,不厌其烦,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落户松原,逐步提高我市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同时,通过对外招商,采取整体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发、利用现存闲置资产。现已闲置的巴特尔、鑫海、鑫河商厦和北方批发城,都地处市区黄金地段或商业集中区,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这些闲置资产分属于金融系统的长城资产经营公司、华融资产经营公司和个人集资者。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做好协 调工作,抓紧研究处理办法。政府要给予减免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其早日发挥作用。

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 篇2

自20世纪末以来, 随着工业社会进程的加快, 地产经济的繁荣发展, 曾经作为郑州市支柱产业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已日渐衰落, 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崛起。进入21世纪, 落后的工业产能和虚高的房地产价格, 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隐患。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经济中的矛盾更加凸显, 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更加迫切。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郑州市, 传统工业发展遭遇瓶颈, 新型工业尚未形成, 而房地产又遭遇高压调控, 经济增长乏力, 因此需要以新的发展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1]。

商贸流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便利大众生活、加快商品流通速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加就业岗位和居民平均收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012年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增加值为990.83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7.85%。随着电子商务和高速铁路及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商贸流通服务业已打破了传统的交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商品交易的总量和效率都得到大大提高, 商贸流通服务业正迎来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春天。因此,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学术界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有的学者认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内涵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产业, 外延包括专门从事商品 (服务) 的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产业以及工农业领域自行开展的购销活动[3]。目前政府部门对于商贸流通服务业也没有具体的界定, 统计部门的统计口径也没有直接对商贸流通服务业明确规定。一般可以将商贸流通服务业概括为为第一产业提供服务的农产品流通业, 为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工业生产数据 (资本品) 流通业以及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的消费品流通业[4]。

结合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从服务业的大门类进行考虑, 主要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四大方面研究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

2.1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 (GDP) 的贡献

我们收集了2005年到2012年郑州市商贸服务业和GDP的数据[5], 计算2005年到2012年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 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2005年到2010年间, 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贡献不断下降, 从2005年的20.69%下降到2010年的16.61%, 而后又有微幅上升, 到2012年, 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为17.85%。总体来看,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郑州市GDP的贡献出现了下滑, 2010年以后, 下滑趋势虽然得到遏制, 但并没有回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 相比2005年, 已经下降了接近3个百分点。

当 , 即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其自身的增长速度慢于整个GDP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 在郑州市, 商贸流通服务业在2010年之前的增速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 在2011年以后才开始超过GDP的增速。总之, 要提高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 必须要保持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

对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组成部分做进一步分析, 以便详细了解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贡献变动的原因, 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2010年以前, 商贸流通服务业中比重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以及批发零售业, 对郑州市GDP的贡献出现大幅下滑, 而占比较小的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对郑州市GDP的贡献波动幅度不大。因此, 导致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对郑州市GDP的贡献出现大幅下滑。2010年到2011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GDP的贡献延续了快速的下滑趋势, 而批发零售业对GDP的贡献开始大幅上升, 并超过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GDP的贡献, 其他两个行业对GDP的贡献也出现微幅上升, 所以, 2011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出现了略微的上升。2011年到2012年, 由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GDP的贡献企稳回升, 批发和零售业对GDP的贡献延续着大幅上升, 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也在缓慢上升, 使得2012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比2011年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

根据公式 (1) 可知, 在2012年以前, 郑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慢于GDP当年的增速。同样的道理, 郑州市的批发和零售业在2010年以后每年的增速都快于GDP当年的增速。在2011年, 批发零售业已经超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成为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虽然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但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还是要快于GDP的增速, 由于这两个行业所占比重较小, 在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中, 对结果影响很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低增长, 不仅拖了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后腿, 也使得其与武汉的差距越来越大。数据显示, 2009年, 郑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21.32亿元, 与武汉的230.66亿元相比下降了约9.3亿元;到2011年时, 郑州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284.94亿元, 而武汉为334.89亿元, 差距已经拉大到近50亿元。郑州市作为传统的陆路交通物流中心, 近年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的低增长使得郑州在与武汉的交通航运中心的竞争中不断处于下风。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长速度, 增加其对郑州市GDP的贡献, 这确实值得决策者认真总结。

2.2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 (GDP) 的贡献率

前文分析了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在GDP中占比的变化, 下文对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进行分析, 即分析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增长所起作用的大小。

计算2006年到2012年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郑州市GDP的贡献率, 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2006~2007年,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在17%以上, 2008年却大幅下降到5.74%, 即2008年郑州市GDP的增量部分, 只有5.74%来自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但2008年之后, 其对GDP的贡献率快速回升, 在2012年已经达到26.39%, 即郑州市GDP的增量部分其26.39%是由商贸流通服务业贡献的。2008~2012年, 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说明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在郑州市GDP的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一步分析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组成部分对GDP的贡献率, 以详细了解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组成部分对GDP的增长所起的作用, 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 在2008年, 各组成部分对GDP贡献率均很低, 其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更是为负值, 由于2008年郑州市的GDP实现了负的增长, 根据贡献率的计算公式可知,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当年是负的增长。同样, 2009年郑州市的住宿餐饮业为负增长。2008年以后, 批发零售业对郑州市GDP的贡献率增速较快。也就是说, 在郑州市的GDP增量中, 有越来越多的份额是由批发零售业贡献的, 到2012年, 这个比例达到了13.77%。其他行业在经济危机后有所波动, 到2012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餐饮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46%、4.50%、1.6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比经济危机以前的贡献率有所增加,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餐饮业也基本恢复到了危机前的贡献率水平。

在本文的研究中, 贡献率反映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在GDP的增量中所占的份额, 因此,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越大, 则其对GDP的增长所起的作用越大。用表示第二年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 其他符号与公式 (1) 相同。

3 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地区就业的影响

商贸流通服务业不仅对GDP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对全市的就业贡献巨大。2012年郑州市全市从业人数为509.09万人,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215.5万人, 其中商贸流通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为142.94万人, 占全市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8.07%, 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66.33%。其中批发零售业吸纳就业人数最多, 为80.68万人, 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5.85%,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分别为3.87%、4.06%和4.31%, 2012年郑州市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如表1所示。

2 012年郑州市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 D P的17.85%, 但其吸纳的就业人数却占全市就业人数的28.07%。其中, 批发零售业对GDP的贡献为7.43%, 对就业的贡献高达15.8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为1.35%, 对就业的贡献却为4.31%。所以, 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结语

本文分别分析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以及就业的影响。总体来看,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经历了逐渐下滑到缓慢回升的过程。但就目前来看, 商贸流通服务业在郑州市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偏低的。

4.1 批发零售业

近年来郑州市批发零售业对GDP的贡献逐年攀升, 已经超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成为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占最大份额的一个组成部分。2012年, 批发零售业对GDP的贡献为7.43%, 贡献率为13.77%, 对就业的贡献为15.85%, 即其对就业的贡献是其对GDP的贡献的两倍有余, 其自身增加值的增长量在GDP的增量中占到13.77%。考虑到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批发零售本身存在着大量的难以统计的地下经济, 因此, 真实的水平或许更高。但不可否认, 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批发零售业这两年的大幅增长。由于电子商务打破了原有交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必将大大加速包括批发零售业在内的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 批发零售业无论在增加对GDP的贡献和对就业的贡献上, 还是增加对GDP的贡献率上, 都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4.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从贡献和贡献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 郑州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2011年以前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由前面的结论可知, 低于GDP的增速会降低下一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GDP的贡献, 而低于GDP的增速和较小的贡献又会降低下一年对GDP贡献率, 使得其在GDP总量中的占比和在增量中的占比不断下滑。由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商贸流通服务业中占有较大比重, 且作为整个经济重要的一环, 若发展滞后, 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转, 拖累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4.3 相对于批发零售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郑州市的住宿餐饮业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商贸流通服务业中的比重并不大, 而且表现较为稳定。对比2012年两者对GDP和就业的贡献, 住宿餐饮业对就业的贡献为4.06%, 大于其对GDP贡献的3.28%, 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为4.31%, 远大于其对GDP贡献的1.35%。因此, 提高住宿餐饮业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 可以促进更多的就业。尤其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对就业的贡献是对GDP贡献的三倍之多。提升居民服务业的市场规模, 将极大地增加就业岗位。

总之, 对于郑州市而言, 在经历了工业和房地产的繁荣之后, 随着传统工业逐渐趋于淘汰, 宏观政策要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靠传统的工业拉动经济已不再能满足今天的发展需求, 而房地产在中央的高压调控下, 存在着巨大风险。短期内新型产业又难以快速形成, 而在经济转型时期, 我们已经看到经济的增速显著放缓,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本文分析的结论可以看出, 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所以, 政府应顺势而为, 加大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政府部门近年来在航空港和电子商务上的工作, 值得我们称赞。航空港的建成, 除了直接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还必将带来极大的溢出效应, 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必将使郑州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行业的增长再次进入快车道。而郑州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将会使郑州批发零售业焕发第二春。批发零售业强大的吸纳就业的能力, 能很好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商贸流通服务业在郑州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商贸流通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环节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 对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商贸流通服务业进行了量化研究。首先分析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郑州市GDP的贡献和贡献率, 结果发现要提高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 必须要保持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而贡献率则由上一年商贸流通服务业对GDP的贡献, 以及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增速与GDP的增速之比共同决定。最后, 研究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 从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子行业的研究中发现, 批发零售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商贸流通服务业,GDP,就业,贡献率

参考文献

[1]孙学敏等.城区产业发展研究——理论、方法和案例.河南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2009—2011.

[2]高友才, 孙学敏等.现代都市圈经济研究.河南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2011—2013.

[3]王春宇, 仲深.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6年省会城市面板资料[J].财贸经济, 2009 (1) .

[4]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 2009 (31) .

渭南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篇3

2011年以来,高新区将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作为“十二五”规划既定的发展目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商贸业运行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1)限上企业快速发展。我区纳入统计限额以上单位共计16家,其中批发业2家,零售业9家,住宿餐饮业5家。前10个月累计完成商品零售额9.2亿元,同比增长25.96%,限上商贸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95.63%,带动全区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2)零售贸易快速增长。批发零售企业是我区商贸企业的主要类型,我区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共计11家,前10个月累計实现商品零售额8.82亿元,同比增长33.84%,高于全区总体增速7.8个百分点,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91.68%。其中高新区通辉汽车销售公司累计实现零售额6157万元,同比增长456.98%,成为全区零售业增速之最,引领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3)餐饮消费增幅较大。全区纳入统计限上住宿餐饮企业共计5家,前10个月累计实现零售额7786万元,同比增长39.19%。其中华都酒店累计实现零售额4324万元,同比增速达到95.86%,同比增速为全区商贸零售企业之最。

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区纳入统计范围商贸企业70家,其中批发业8个,零售业32个,住宿餐饮业30个,累计完成商品零售额9.62亿元,同比增长26.03%,完成全年计划的104%,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经过培育,全年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家,分别为陕西省烟草公司、高新区贸易广场、高新区通辉汽车销售公司和高新商务酒店,全区限上贸易企业增加到16家。预计2012年可追加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2家(渭南市福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渭南佳圣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全区限上贸易企业总数将达到

18家。

推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是加快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创新竞争力的新需要,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为此,高新区采取五大举措,努力实现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商贸发展措施。高新区将以工业服务、商贸物流、现代商务、房地产业等三产服务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化商贸发展环境,提升聚集人气能力,逐步提高商贸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努力促进工业与商贸协同发展,打造工业、三产两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引擎。2)明确部门分工,提升商贸流通业服务水平。合理划分业务范围,进一步明确商贸流通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加大业务培训,建立完善商贸流通等三产项目招商入区、建设运营、服务管理等全程协作推进机制,促进商贸流通业更快更好发展。3)加强统计管理,提高商贸统计工作质量。紧密联系工商、质检部门,加大对区内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企业的排查摸底,加大统计法规宣传,帮助企业认真填报统计报表,加强商贸企业统计监测,确保限上企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为完善商贸流通企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4)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商贸功能布局。结合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分区规划,重点打造贸易广场、中心广场两大商贸流通业集中区,大力发展高端批发零售业、高端餐饮住宿业,结合城中村改造,积极培育发展居民服务、社区服务等个体服务业,逐步建立由点到面、高低互补、层次完善的商贸流通网络,提升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的比重,促进三产快速发展。5)加大招商引资,壮大商贸服务业发展规模。充分发挥新型招商体制优势,加强对已入区三产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渭南国际会议中心、陕西俊言商业中心等商贸项目加快建设。依托烟草局物流中心、陕西兴秦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推动物流产业加快发展;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国际物流等产业的专题招商,壮大全区三产服务业规模。

2011年,渭南高新区高新新房立足“技工贸型高新区高新新房”和“现代都市新区”定位,紧抓经济建设不放松,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商贸市场日益繁荣。

(来源:渭南高新区网站)

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 篇4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和平衡对外贸易都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种种结构性矛盾也很难再久拖不决,经济增长动力已别无选择,只能更多依赖国内、依赖消费。但是,要在如此复杂的局势下加快我国经济转型,还面临许多深层障碍的困扰。在这种大格局下,将目光转向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寻求宏观经济层面新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合理的选择之一。其中,从商品流通领域入手,能否解决或促进解决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思路。众所周知,按照现行统计框架和口径,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服务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行业。但公众不了解的是,在现行国家统计口径之外,第一、第二产业还存在众多生产企业、经济组织自行设置的同样专业化的采购、分销和物流机构,拥有巨额的人财物资源。究其社会分工的性质,也应视为商贸流通服务业,但目前还大都疏于识别、统计与核算,并致使大量商品流通活动难以进入现行政策设计的视野。我国商品流通已具有庞大规模。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7.2万亿元。与此相对应,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4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60万亿元,在商品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达1.2亿人之多。这些数据还将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不断刷新。探寻这些天文数字背后的含义和趋势,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本报告的主攻方向。

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评价不够完整准确,主要表现是偏重于直接影响力(因为比较直观),而低估了其间接影响力(因为比较隐蔽)。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注重测算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如增加值、直接就业、提供利税等等,其间接贡献(外溢效应)却没有真实完整体现在统计数字之中,从而大大低估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和总体贡献。这个研究思路和新的发现,对重新认识现代服务业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商贸流通业影响力,特别是间接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节约社会成本及吸收转移劳动力乘数效应等方面。

我国制造业的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而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趋势也最为明显。第一,流通业影响力可以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第二,流通业影响力可以优化制造业区域分工。第三,流通业影响力可以促使制造业节能降耗。第四,流通业影响力可以提升制造业国际地位。第五,流通业影响力可以强化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注商贸流通服务影响力不断增强趋势,特别是其间接影响力贡献增强的趋势,具有极强的政策含义和战略性启示。以往只是看到了商贸流通领域充分竞争的一面,片面强调其市场性,而忽视了其间接影响力公益性贡献的另一面,因而对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财政支持

“多有亏欠”。为使这种功能得到可持续发挥,应当合乎逻辑地将充分发挥其间接影响力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以使得这种外溢效应得到适当、合理的补偿,使得这种服务能够延绵不断地为社会造福(举一反三,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对各种服务业领域都具有普遍意义)。除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一基础性的新趋势之外,还存在新世纪“经济节奏较量加剧”的新趋势;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的新趋势;商品生产采购销售与提供服务相互融合的新趋势;供应链向金融与商贸融合主导型转变的新趋势;商品流通成本绝对上升和相对上升的新趋势;等等。

其中,动态化的“新财富观”最具有战略启示。按照这种新财富观,就不仅要看我国每年生产了多少物质产品,更要看这些已经被生产出来的产品中有多少是真正处于实际发挥效能的状态,即看“有效产品率”的高低。社会财富存量既定以后,货畅其流,消灭耽搁迟滞、库存积压和断档脱销,努力使所有经济环节和领域趋近于“流畅平滑”、最为经济合理的有效状态,就是社会财富实际效用和总福利的真实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和人民生活得到实惠;反之,则是社会财富实际效用和总福利的虚假增长。假如缺乏动态化的、关注存量效能的“新财富观”,践行科学发展观就仍然是不完整的。

新世纪新主题是“经济节奏的较量”,是经济社会向加快节奏、减少耽搁迟滞的流通领域“投小钱、找大钱”。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储备信息正在取代储备商品,能力储备正在取代实物储备,高昂储备成本有望快速消失。互联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呈井喷新趋势,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商贸流通业的整体面貌,以往被简单定义为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正在向高技术含量和高资本投入的现代服务业转变。高端技术和专业管理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商贸流通服务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大瓶颈。据此推测,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将彻底改变商贸流通服务业的传统格局,引发难以想象的巨大变革,并迅速改变原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金融与商贸业的融合发展,仓单质押、融资担保等等大大增强了商贸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快了资本周转速度,推动了流通创新。大销售商已越加占据供应链的中心地位,产供销和金融呈现出了紧密型供应链战略联盟。目前,类似于浙江物产集团、销售额上千亿元的批发商在我国工业品生产资料流通中有六家,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6家。而金融业加盟,将使商贸业如虎添翼,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将更容易得到金融支持,实现流通创新,并有希望成长为类似于日本商社的综合经济体,逐步形成金融与商贸联合主导的供应链。在新时期大型流通企业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战略要点是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培育、掌控上游制造商,增强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促使市场成交额向现代大批发商集中,从外延数量扩张阶段转向内涵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流通成本动态最值得注意。与产品生产—流通时间结构相对应,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结构也在发生趋势性新变化。主要表现,一是低附加值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下降,流通

成本绝对上升。即在产品最终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绝对超过生产成本,例如煤炭产区的坑口煤成本已经低于后续的运输成本,大品类蔬菜生产成本低于运输成本等。二是高附加值商品生产成本相对下降,流通成本相对上升。即这类产品流通成本虽然没有绝对超过生产成本,但在最终销售价格中的比重,却是上升的。三是在流通成本中,商流成本所占比重下降,物流成本比重上升。四是在物流成本中,仓储和管理成本所占比重下降,运输成本比重上升。流通成本上升,表明实体经济中综合成本的基本结构发生了趋势性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从体制和政策视角看,流通成本还可以划分为经济性成本与体制性成本。前者属于流通领域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必然发生的成本,属于不可避免、需要补偿的合理成本;后者则是由于管理体制和政策缺陷引发的不合理成本。前者是设法降低的问题,后者是坚决剔除的问题。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成本变动趋势最为明显。目前总的情况是,农产品蔬菜价格总会有一时的短期波动,而经营蔬菜的批发商、批发市场和“农超对接”中包含的经营成本、人工成本和生活成本却是刚性的,不但难以降下来,还将继续上涨。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农民“卖难”与市民“买贵”并存,产地菜价大跌,而销地价格依然坚挺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商品实体的空间转移(储运等)难成虚拟,流通电子化降低商流成本的能力,远远大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能力,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减排成本刚性上升势头难以扭转;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生产的相对成本趋低,但流通的相对成本趋高,生产时间较短,但流通时间很长。因此,发展现代流通业,缩短流通耗时,降低流通成本,不仅关系到流通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整体转型。而深化体制改革,彻底铲除流通过程中的体制性成本理应是今后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在上述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从商品流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视角,提出以下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长远的若干前瞻性的战略要点和主要结论:

1、商贸流通服务业深度参与“转方式、调结构”战略。转变发展方式的要害是率先转变调整结构的方式。市场调节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参数调节、商务机制调节和中介机构调节。正因如此,我们发现服务业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种经济调节“机制”。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人格化”、“产业化”表现,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商贸服务机制的调节作用。倘若“调结构”的方式、特别是实体经济中制造业“调结构”的方式不能率先改革,那么十二五规划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诸多目标就有可能再度落空。

2、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先导战略。围绕战略重点,最重要、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就是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大刀阔斧地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在转变职能基础上实施商贸流通服务业相关管理机构重组。

3、商贸流通服务业新思路促消费战略。促进消费增长要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化解”,两手不可偏废,尤其需要根据收入增量有限而购买力存量巨大的突出特点,充分发挥商贸流

通服务业影响力,提供消费便利,改善消费环境条件,加快释放收入–消费能力的存量。鉴于我国已经进入高度依赖国内居民消费的时代,促消费必须理清思路、寻求战略突破。坦率而言,虽然促消费已谈论多年,但仍可发现这种谈论“跑题的多,扣题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权宜之计多,长效机制少”。无论收入增长是高是低,总是个既定的量。因此,促消费贵在出实招。在增收措施既定和收入增长既定条件下还能做什么?这才是出实招、出奇招、可操作的关键思路。实际上,这些年确实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该做的似乎都做了,再煞费苦心也想不出更多更好的“招数”了。但调研发现,我国促消费还有潜力,甚至还有死角。在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增加收入的同时,着眼于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对促消费长期战略还可以具体细化为有针对性的很多“实际招数”。例如,针对城乡诸多购物不便而抑制的消费潜力,实行“消费便利进万家”举措;针对几亿农民变市民的消费新特点、新动向实行“新市民实惠消费”活动;以及“安全诚信促消费”、“节能环保促消费”、“网购实体化促消费”、“高端产品促消费”、“关注农村留守群体促消费”、“反垄断促消费”、“库存(积压)家电产品半价促消费”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将会收到立竿见影的近期实效,而且也是带有战略性的长效机制。

4、商贸流通服务业公共财政支持战略。应明确将“优惠政策促进型”政策思路设定为长期战略而不再是权宜之计,要以财政补贴为后盾,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保民生、促消费、转方式、调结构等多向性影响力。

5、走出“中等规模陷阱”大型企业成长战略。商贸企业经过一段外延式的扩张之后,已经进入相对徘徊阶段,掉入了“中等规模陷阱”。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原有的片面追求外延、粗放、数量扩张的增长势头难以为继,如何突出重围,开创大型化、集约化、内涵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新时期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6、零售业主营业务回归战略。从“自营”到“联营”,从“零售商”到“零售服务商”,在现阶段有其生存土壤,有其优势、特点,否则早就夭亡了,更不可能普遍存在。零售商的服务租费只要大体属于竞争性的行业平均水平,也有其合理性、合法性。但它是市场发育特定阶段的暂时现象还是代表未来的主流方向?目前似不便过早下结论,需要尊重实践标准,持续密切观察分析。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指出它明显存在的硬伤和弊端。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回归主营业务、重建大型企业规模化、高效能、低成本的流通渠道是今后的一项战略任务。假如“开店的不做买卖,做买卖的不开店”成为普遍长期现象,有实力零售商的主要注意力和主营业务发生蜕变,纷纷“自废武功”,则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灾难性后果。放弃自营的主业,就从根本是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售商主要注意力长期大面积不放在做买卖上,的确有不务正业的失职之嫌,就好比工人不做工,粮农不种地,公务员不上班、学生逃学,士兵开小差。零售商大面积普遍“失职”、“塌陷”终非长久之计,需要亡羊补牢、探寻良策。告别卖方市场后,我国应从战略高度,探索在买方市场环境下,推动主营业务回归,重建大零售商自主渠道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营业务为主、提供服务为辅”(也即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新格局,努力使两者保持适当比例。

7、批发业微观基础转型升级战略。突出问题是,“市场大,商人小,秩序乱,隐患多”,工业品批发业依然严重滞后,困扰了国民经济的高效安全运行。这一强烈反差是中国工业品批发业滞后的症结所在,也是长期以来批发体系发展思路“重数量、轻质量”,“重场所建设、轻主体培育”所导致的必然后果。新动向显示,加快摊位商向公司制企业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司化转型的比率有所提高。在成千上万的摊位商中,有相当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已经“发达”起来的个体摊位商认为,像以往那样为了偷逃税款而失去“大生意”,已经远不如堂堂正正开公司更“划算”。要因势利导加速摊位商向公司化转型的进程。

8、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战略。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时机逐步成熟,需要将其纳入节能降耗、提高国民经济质量“总盘子”。将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化流程和大幅度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健全体制机制,理顺利益关系,降低税费负担,增强营运能力。当前尤其要坚决制止各地采用违背物流规律的做法“大办”物流产业的倾向。

9、商贸流通能力向海外延伸战略。就服务贸易中的商贸和物流业而言,我国在海外的商业存在是逆差,是赤字,国际影响力是负数。长期以来,特别是持续的经济危机使人们更深切感到,自主渠道就是收入,自主品牌就是利润,渠道安全才有经济安全。纵观世界,“掌握主导权的的人赚别人钱,不掌握主导权的人送别人钱”。在国际商品货物贸易市场上,我国是举足轻重的头号产品出口国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国,但为什么总是“买啥啥贵,卖啥啥贱”,“剪刀差、里外里”地给贸易对手“无偿献血”?为什么贸易对手不但不买帐,还回过手来威胁对我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指责我是“血汗工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缺乏海外的商业存在,在国内外没有足够强大畅通的自主购销渠道,价格话语权和采购分销渠道这个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

从战略角度看,自主渠道向海外延伸将给我国带来巨大利益。我国需要倒过来思维,以自主渠道、品牌建设为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在下一个30年,应努力实现传统工业资本主导向商业资本主导转变;外资主导的流通渠道损毁正是我国商贸和物流企业“走出去”,抓紧培育自主分销网点来取而代之的重要契机。从长远看,我国巨大的商品输出必须同巨额的商业资本输出相匹配。只有这样的外贸战略和政策才是完整的,服务贸易逆差才有望根本扭转,有巨额效益的商品出口才可望回升。

总体而言,要抓住机遇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批发零售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商贸物流渠道体系网点,实施国外抢滩、国内整合的“两头扩网”战略。我国应顺势走出陈旧的“传统制造业思维”,牢固树立“流通渠道同样是稀缺资源、是经济命脉”的新理念、新思维,充分发挥商贸和物流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抓住战略机遇期扩大我国在海外的商业存在,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变世界的商业版图和国际分工,促成与我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服务贸易新格局。

10、农产品市场反周期调控战略。农产品市场是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在市场信号强烈拉动供给的时刻,政府信号不要加码;市场信号明显减弱的时刻,政府信号应该加码。迄今为止,总是做反了,结果是两头花钱。极为强烈的高菜价信号预示着大宗蔬菜供给注定将接踵而至,这就是市场规律,但主管部门却总是很不合时宜地出台“顺周期”的刺激政策大肆鼓励。违背市场规律的结果,就是“政府加市场”,共同造成极为夸张的放大信号和强烈误导,造成蔬菜种植面积的瞬间叠加。这才是蔬菜过剩的真正原因。而将蔬菜如此大面积过剩、集中上市的责任一概都推给“气候原因”,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殊不知,瞬间叠加的种植、供给,就已经酝酿着下一次农产品供给过剩、价格瞬间大跌、种植面积瞬间萎缩的结局,如此循环不已。

几十年来,顺市场周期调控的政策思路是市场剧烈波动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绝不仅仅是“分散小生产闹的”,事前掉以轻心、浑然不觉,事后仓惶上阵、过度反应的政府调控也很“给力”。在这种场合,政府对市场调控已降低到了菜农、果农的水平。因为,当菜农、果农发现“菜多了、果多了”,大面积过剩了,有关机构才跟着“发现”。要充分认识到:顺周期加剧市场波动,反周期才能减轻市场波动。先行指标设置和监测是关键。政府要做的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将上述农产品先行指标的监测预警下沉、前移,至少提前一个周期,反周期还是顺周期,政府调控的办法、手段和财力大体相同,但由于选择出手的时机不同,结果会有天壤之别。这一切都取决于第一时间对先行指标的跟踪、掌控。当然,稳定市场最终还是要靠制度建设,夯实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我国的政策要点,需要从外在于农民的“他组织”转变为内在于农民的“自组织”,各级政府要从“替农民办实事”的包办政策,转变为自主政策,即促使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办好自己的实事”。

值得进一步观察的其他战略要点是:电子商务与实体商店协调互补战略;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协调互补战略;商贸流通服务业诚信文化建设战略;等等。这些问题也很重要,但还需要跟踪研究,不再赘述。

此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创新项目《服务业深度参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研究》阶段成果

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 篇5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精神,为解决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在资金、成本、人才、市场等方面诸多困难,认真做好我市商务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商贸富市”战略,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利用和优化现有政府和社会各种资源,形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从机制、政策、资金上优化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适应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更替的机制,促进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5月试点期间,完成建设1个中心(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开展6项服务(创业指导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科技应用服务、管理提升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设置20个服务联系点,建立100家以上加盟服务中心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试点成功后,逐步将建设延伸至全市,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队伍日益完善,力争各县、市都有服务联系点,力争受益企业达5万家。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服务体系。

2.坚持服务共享、特色突出。努力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突出的问题,与现有中小企业服务系统有效衔接。

3.坚持科学规范、全面服务。通过搭建平台、集成政策,探索建立固定服务机构及长效工作机制,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组建服务中心。根据商务部对服务中心性质“应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固定场地、人员和经费保障”的要求,在试点期间完成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金华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

中心职能: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和吸引各方力量,构架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

主要功能:公共服务、宣传推广、运营管理、供需对接、质量保障、网站维护、受托工作、政策落实和需求开发。

内部设置:服务中心设正副主任及科室若干,单位独立法人,财务独立核算,经费来源为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收入、服务评价奖励和上级部门下拨的有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补助经费。

地址选择:设置固定场所在金华市区胜利北街530号,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二)搭建网络平台。搭建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按照国家及省里的有关要求,将平台建成与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和服务联系点同步的线上服务中心。在商务部未整体开发模板前,我市先按照6大类服务内容,着重推出具有5大功能的网络平台:一是

各种信息发布功能;二是企业信用咨询等各类信息服务功能;三是企业各种需求与政府、社会等各服务机构、服务商的对接服务功能;四是通过热线电话,为服务中心、服务联系点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商提供服务呼叫功能;五是开设网上商城具有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

(三)开设服务联系点。通过商贸服务集聚区、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行业协会、商业街区管委会等建立服务联系点,方便周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种服务。2012年先选择设置20个服务联系点,今后再进一步扩大服务联系点,并探索建设服务供需对接市场。主要职责:宣传推广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广泛收集企业信息,解答企业日常咨询,指导企业运营各种服务项目,并针对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运用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商队伍开展各种特色服务。每年接受市服务中心的监督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服务联系点的布局,并根据其服务数量、质量和绩效情况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

(四)培育服务商队伍。利用社会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培育服务商队伍。2012年通过公开征集的形式,选择融资担保、创业投资、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品牌设计、会展布置、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力资源培训、软件制作、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法律法规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按照标准和程序选择100家以上,建立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商数据库,供企业选择。

五、服务重点

(一)创业指导服务。以推进全民创业和“婺商回归”为重点,向创业者提供策划咨询、产业政策、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登记注册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和服务,提高企业创业成功率。以经营战略、品牌策划、市场营销、企业内部控制等为重点,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2012年先尝试与市人力社保、工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以及园区合作,开展服务活动。

(二)融资担保服务。突出抓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资源共享。培育民营金融及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利用现有政策,落实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费用补贴。2012年先尝试与金融部门合作,联合担保、典当机构开展服务活动,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三)市场开拓服务。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形象策划、品牌塑造、广告设计、市场调研、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等服务。

(四)科技应用服务(含信息服务)。制定并实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科技创新计划,组织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指导、诊断和鉴定活动,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提升效率等技术改造的方案,组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高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开展各种培训,帮助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方式。2012年先尝试与经信、科技等部门合作,联合电子商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的提升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开展此项服务活动。

(五)管理提升服务(含人才培训服务)。推广应用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提升企业组织化水平。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整合现有培训机构,支持和培育一批培训骨干,建立培训服务窗口,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培训工作实用性。2012年先尝试联合与人力社保、总工会、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贸易学校以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服务活动。

(六)政策法规服务。组织政策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健全政策法律顾问制度。利用电话热线和网络平台建立服务监督和投诉系统,维护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合法权益。2012年先尝试联合与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针对企业维权方面开展服务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制订试点工作的工作目标、政策落实、绩效评估、考核监督和日常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建立和监管工作。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统计部门负责完善行业监测和统计评价体系,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分类统计分析工作,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预警。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推进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标准推广工作。经信、科技、人力社保、农业、供销、工商联、工商、人行、食品药品监督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合力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配套政策。在充分利用试点中商务部补助资金的同时,每年在市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我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服务中心、网络平台、服务联系点建设和其开展的公共服务、公共宣传,支持建立服务中心、服务联系点、服务机构和服务商的补贴、奖励制度。同时充分利用各项政策资源,积极引导各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商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服务,鼓励服务机构和服务商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和改善服务设施、设备。

对政府购买的各种商贸流通服务活动,服务中心有优先受托权。鼓励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将一些事物性、服务性较强的管理工作转交或委托给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窗口,集聚政策资源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

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篇6

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县商贸流通业取得明显发展,为加快“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将是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促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现就我县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应新形势,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战略地位。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二、科学规划,明确“十三五”商贸流通业的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

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三、强化保障,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三)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商贸流通业目标考核体系,把重要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项目,严格考核。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奖,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纳税额较大、安排就业人数较多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奖励,营造全社会大抓商贸流通业的良好氛围。

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 篇7

产业关联更多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不同产业间密切而又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 一般根据不同产业间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向前和向后关联。本部门的生产要素是上一部门的产品, 这样的称为前向联系;若是先行部门的生产消耗是由后续生产部门所提供, 这样的联系称之为后向联系。商贸流通业的前向联系以及革新其产业链应注重发展新方向, 在后向联系以及其产业链的革新中应更加注重政府相关政策和流通环节问题的解决。

一、产业关联的演变

1.向前产业关联的计算方法

产业的向前关联计算中又可以分为直接分配量和完全分配量。完全分配是指m部门单位全部间接分配或者将产出直接分配给n部门的数量大小, 可以从中得到m对n的直接或间接的所有贡献, 既有两者之间的又包含两者之外其他间接产生的贡献。而直接的分配计算则只能从中反映两个部门间的直接分配情况, 表示m部门生产的总产品提供给n部门作为中间产品的数量比例。

直接分配计算模型可以是:rmn=xmn/Xm, m, n=1, 2, 3…。式中, xmn是n从m部门得到的作为中间产品的数量;Xm表示m部门生产的总产品的量;rmn是得到的计算结果即直接分配量。完全分配可以借助直接分配量进行描述, 需要进行模型的改进是D= (I-R) -1-I。式中, I是单位矩阵;D是完全分配量矩阵;R是直接分配量系数。可以用商贸流通业相关联产业的完全分配量衡量其前向的产业关联程度。

2.向后产业关联的计算方法

产业的后向关联计算中分为直接消耗量和完全消耗量。完全消耗量指的是先行部门n在生产单位终产品过程中对后续部门m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消耗的所有直接或间接价值量的综合, 既有直接的消耗量又包含对全部的间接对服务或货物的消耗。可以衡量商贸流通中后向关联的情况。直接消耗量主要就是的生产过程中先行部门单位总产出消耗的后续部门的产品价值量, 体现了国民经济中部门间的相互制约或依赖的关系强弱程度。可以用来衡量某一行业对其上游产业产生的直接消耗, 以及后向直接的产业关联情况。

直接的消耗计算模型可以是:amn=xmn/Xm, m, n=1, 2, 3…。式中, amn是先行n部门消耗m部门总产品的直接消耗数量;Xm表示m部门生产的总产出的量;rmn是得到的计算结果即直接消耗量。完全消耗量可以借助直接消耗量进行描述, 需要进行模型的改进是B= (I-A) -1-I。式中, I是单位矩阵;B是完全消耗量矩阵;A是直接消耗量系数。

二、关键路径的机制识别

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关键路径识别机制氛围扩张和约束两种路径的识别机制。在扩张路径的识别机制中, 因为完全分配量可以反映所有不同产业间由多种分配链编制的网状结构中直接间接的层级关系, 直接的分配量就可以反映不同产业间的单条链的简单直接的级别关系。可以用完全分配量与直接分配量的比值进行分析, 找出在需要发展某一产业的时候所需要间接协同发展的另一些产业, 使得这个比值最大化。以上就是扩张路径问题时需要做出的判断所需的理论模型。约束路径与扩张最大的不同是反映消耗的问题, 在约束路径机制的识别中, 可以用到的理论模型是完全消耗量与直接消耗量的比值进行分析, 因为完全消耗量可以反映所有不同产业间由多种消耗链编制成的网状结构中间接或直接的层级关系总和来描述最大流和最短路径问题。从中挖掘出想要快速发展某一产业的时候应当协同发展另一些产业获得最小的比值。

三、产业关联演变及路径识别分析和优化

1.在分析对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开拓新方向并提高核心能力, 由此可以获得在发展中需要依赖程度较高的上游产业族群, 达到优化产业链的目标。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方向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流通技术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将大数据与现代商贸流通相结合;大力发展培养制造零售商;加强商贸流通的信息化建设, 积极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充分发挥购买者的力量, 代替原有的生产者, 驱动产业链的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业。这些产业与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实际的上游产业相差不大, 说明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在发展战略上是较为合理的, 另外可以不断加大对专用通用设备的制造和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投入, 全面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不断提高劳动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2.商贸流通业本来就有着服务的性质, 并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都会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确定商贸流通的下游产业群族。积极优化农林牧渔等产业和消费品制造业都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 这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的的促进升级作用, 因此可以大力发扬并促进制造业的全面升级转型。同时消费品制造, 资本品制造以及动力生产和资源加工产业都是值得并必须优化发展的下游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依赖商贸流通业作为后盾支撑, 需要商贸流通业引导其不断创新, 因此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是我国继续发展现代服务的重要内容。另一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难题是农村地区流通渠道不完善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将大大推动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 因此不仅是消费品制造还有农林牧渔都将是需要在商贸流通发展过程中产业关联的重要优化内容。因为商贸流通业还具有生产性服务功能, 这种功能将不断推动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关联和机制识别中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都是要大力发展的流通下游产业, 包括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新能源开发、先进的材料研发、先进的装备制造等。

四、启示和建议

1.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产生最大束缚的产业是服务行业。由于服务业对商贸流通行业提供的直接供给具有较大的变动空间, 但是间接的供给又比较简单, 使商贸流通的发展容易受到限制。对商贸流通发展限制较明显的制造行业主要散布在建筑、动力生产、消费品制造、自动化制造、制造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中。

2.由于商贸流通业是作用显著的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特点, 注定很多的产业群都需要商贸流通业的中间作用进行产品流动。比如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大量的农产品需要商贸流通作为坚强的支撑。在传统的商贸流通中离不开处于核心业务地位的消费品制造业, 食品制造、服装生产、印刷造纸等。商贸流通业最重要的就是促进了资源加工业等产业生产的中间产品的流动。服务业对商贸流通业依赖, 同时又给商贸流通业的创新新产品提升了空间。

3.物流、能源动力、自动化、建筑、化工、消费品制造、信息、消费性服务等产业的相关产业群都会给商贸流通业带来强大的供给。这些产业中生产的很多实物产品都作为中间产品被大量需要进行流通;商贸流通业的技术主要是来自自动化和信息产业的供给, 是商贸流通进行智能化创新发展的基础。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物流产业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基础作用, 为所有的商品流通提供良好的载体与技术。更多的中间产品主要来自于消费服务业, 可以进一步开发更多的服务产业群。商贸流通业中的消费空间主要被消费性服务业所支撑并激发, 满足其不同发展时期的消费需求。

4.商贸流通业的前向联系以及革新其产业链应注重发展新方向, 在后向联系以及其产业链的革新中应更加注重政府相关政策和流通环节问题的解决。

5.开采石油、矿石等产业都是传统的初级产业, 这些产业都会对商贸流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扩张, 这些初级的产业对商贸物流的依赖主要是间接复杂的网链, 很大程度上会形成商贸流通发展扩张性强的产业群。服装生产、纺织这两个消费品制造业也是对流通业发展扩张性强的产业。对资源进行加工的产业和营利性的服务业也容易成为以上这种情况,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技术密集, 这些产业的不断革新进步也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在上述的研究中, 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下列几点:第一, 将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关联产业进行拓宽, 突破之前所依赖固有的封闭性路径。向后关联产业积极与服务业关联, 便于进一步的产业革新升级, 为发展多种产业关联提供动力, 不断对商贸流通业进行服务机制的创新;向前关联不断加强与云时代信息社会的融合, 与大数据支撑下的现代物流相交叉, 与时代接轨。第二, 将现今社会先进的流通技术应用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 不断提升整个流通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 与国际先进接轨。第三, 加大投入是不可避免的策略之一, 随着商贸流通业不断向技术密集产业革新, 对其各项配套技术的投入, 例如装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物流配送和智能化技术, 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想多业态发展。第四, 更新发展格局, 充分挖掘商贸流通业的潜质, 将其细致的行业内分工和利于产业集聚的特点发挥出来, 形成多层次商业结构, 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按照合理的规划稳步向前发展。第五, 促进商贸流通业和产业资本两个主导的产业链融合, 其资本相互渗透, 多元化发展, 积极提升商贸流通产业集中度。

五、总结

通过以上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关联演变过程的分析和路径的识别机制研究, 不难发现商贸流通的改革方向, 最终目的不过是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 与国际社会接轨。不断发展新兴现代的商贸流通体系, 推进流通体系的现代化革新, 特别是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不断提高现代化的水平。另外还要加强流通企业间的并购重组, 建立现代的流通企业和企业制度, 提升流通企业的综合素质。加强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秩序, 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案。将商贸流通的不同区域的交流合作, 实现省内区域的互通有无, 加强与国际的交流,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代的商贸流通最需的是人才, 重视商业精英的培养, 培育世界上优秀的商贸人才, 将帮助我国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 带动国民经济的大增长。

参考文献

[1]司增绰, 王雪峰.商贸流通业成长的产业关联演变与关键路径识别—以我国住宿和餐饮业为例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 (2) :18-26.

[2]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 2014, (5) :85-91.

[3]王振海.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与波及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5, (18) :4-6.

[4]文启湘.商贸流通业现存问题与改革走向[J].商业时代, 2013, (22) :17-18.

[5]范荣华.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路径分析——以河南平顶山为例[J].商业时代, 2012, (7) .

[6]黄秀莲.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路径与改善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 2015, (6) :8-9.

[7]王燕, 王哲.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5) :112-117.

[8]卢启程.基于SAM的中国省域产业关联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1) :89-94.

上一篇:公路工程平安工地建设下一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