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共12篇)

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 篇1

一、园林树木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笔者根据调查发现,园林树木学的教育过分注重书本教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加之园林树木的种类纷繁复杂,学生需要对大量植物的特性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记忆掌握,大量的重复记忆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疲惫”状态,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学校在园林树木教学方面投入不够。随着园林树木学在园林专业中地位的提升,许多学校开设此类专业,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在这些刚性需求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园林树木教学自然而然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根据相关调查,部分高校甚至存在实践教学课达不到全年课时的四分之一的情况。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实验基地建设不足,在仅有的实践教学课中,存在着课时利用率低、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同时,在课程学分的分配方面,多数高校也把重心放在考试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忽视实践课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所学所知肯定会脱离实际。

3.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目前,相当数量的高校存在着闭门造车的现象,没有将园林树木学的实践教学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完全脱离社会进行教学,没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课本内容长期不进行更新,而园林树木的新品种却在不断出现,这一正一反就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无法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会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毫无用武之地。在这种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升上去。

二、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及模式。园林树木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园林的树木特性,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教学内容及模式转变与否是学生是否能够学懂、学透自己专业知识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一定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同时配合教学模式的更新:可以定期播放与园林树木相关的影视、音乐;甚至可以探讨以园林树木为主题的诗词;还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指定的园林树木进行调查研究,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合作、演讲等方面的能力(见表1)。另一方面,笔者觉得高校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课的户外活动课时,让学生脱离枯燥的课堂,回归到大自然中,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可以对园林树木进行近距离的研究,其学习成效必定远远大于观看书本图片。

2.培养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园林树木学教师队伍对提高园林教学质量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高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尽量将大班教学划分为小班教学,这样教师才有机会照顾到班级上多数学生,学生才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互动,更加近距离地在课堂上接触到样本植物。同时,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园林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讲授授课知识,定期进行优秀教师会谈,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促使教师之间的共同进步。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园林树木专业的实验室,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物质条件,同时也要完善实验室的配套设施,引进最新的园林品种,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接触到最新的品种,学习到最新的内容,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高校企业联合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将送到企事业单位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高校、企业可以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让学生在体验实际工作时学习知识。一方面,高校要把学生送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实训,让他们学习和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体验单位的企业文化,这样的培养才能与时俱进,为学生在找工作时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中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高校做兼职教师。这些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园林专业的工作,对企业动态和人才需求必定相当了解,实际生产经验肯定强于高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学校里没有的东西,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努力方向。这样的培养模式下,相信学生必定能成为综合性人才。

三、结语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一定要分析现有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对上述讨论的园林树木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进行试点教学,实时跟进教学效果,不断创新、充实新素材与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相信通过上述改革,必定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让高校获得好的口碑,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正做到高校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秀丽.“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31(1):52-55.

[2]王晓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1).

[3]田治国,杨艳.“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林业教育,,33(3):43-45.

[4]刘海林.实现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34(5):52-55.

[5]姚发兴.植物学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1(1):108-110.

[6]陈模舜,李钧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生物学杂志,,20(3):43-45.

[7]于晓南,张启翔.“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8(2):62-64.

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 篇2

一高校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定位

新世纪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上课 (教) 那种简单的程序化劳动, 而是怎样将教师上课 (教的过程) 与学生学习 (学的过程) 更好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更愿意学、更容易学。

教与学作为高校实施育人计划的关键环节, 是高校生存的最根本任务。

“教”是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过程, 是高校教学任务的前提, 衡量“教”的质量有以下七个原则: (1) 是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联系; (2) 是否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机会; (3) 是否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是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 是否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5) 是否强调了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6) 是否给予了学生较高的期望; (7) 是否尊重学生多能力和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学”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第二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 不断总结新经验, 并及时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二如何处理好高校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通过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及近两年的实践教学经历, 综合教育界资深教授的教学经验, 再集合当代大学生的特殊社会属性及园林工程的课程特点, 归纳出以下几点方法使大学学生更愿意学、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1. 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给学生上课, 不是单一方向的讲授和接收过程, 在课堂中和课外时间, 教师要肩负起同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责任, 并要做到对学生的提问或建议做出及时的反馈, 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对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际案例分析

园林工程作为一门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专业课程, 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在传统理论教学过程中, 运用实际案例植入的方法, 使复杂枯燥的理论在实际案例中分解简化, 易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明白该专业的具体用途以及自己应当具备的能力, 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 适当地尝试模拟实际项目的开展, 鼓励学生亲自主持与开展, 使学生提前体会整个园林行业的运行模式

借鉴已有学科的教学案例 (如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 , 组织本专业学生参与到模拟项目开发过程中去, 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各自的角色, 通过参与整个模拟项目的运行和实施过程, 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将来要从事行业的流程和任务, 从而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又能锻炼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的组织和自我组织能力, 更能调动学生对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结论

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殊社会属性及当代大学的教育特色,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去学习相应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并赋予学生自学和要学的动力。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真正做到一切为学生着想, 始终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 侧重实践内容的讲解与分析, 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发挥, 使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真正实现快乐教学, 快乐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主编.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4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3]李海峰.中美在线开放课程的对比与分析——基于教与学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1) :58~64

[4]徐萍.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4) :92~93

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风水;天人合一;应对措施

1 前 言

风水理论是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园林规划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将风水学应用到园林规划中也是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就将风水问题考虑在内,从而形成了最古老的景观设计规划雏形[1]。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园林艺术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当今的中国,传统信息浓厚,且风水问题深的民心。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科学的将风水问题与园林规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形成“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日益增强的精神文明需求。

2 传统风水理论的概述

园林绿化规划中植物风水学的运用是指我们在应对城市建设、住宅施工、坟墓选址等工程项目时,利用施工场地自身的环境特点,如,建筑物周围环境的自然形态、方位及流泉的形式、精气龙脉的吉祥程度和阴阳调和的优劣等作为参考依据,尽可能寻求地理环境好的园林规划方案[2]。风水理论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依据相关资料显示,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初,我国就建立了完善的风水体系,并将其分为了“形势宗”和“理气宗”两个派别。“形势宗”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寻龙捉脉”,既是通过对山川地形的研究,寻求与龙、穴、砂、水相配的地理环境,并对该地段出现的风水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应对。然而“理气宗”由于带有浓厚的占卜巫术成份,单纯的注重时辰的吉凶占卜与禁忌,使得其理论体系十分的空洞,逐渐被人们淘汰。所以“形势宗”则成为当时风水理论的主流,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体系,使得其在科学领域和美学领域都有很高的实用性,图1为风水吉凶方位运程示意图。

3 植物风水学的形成过程及基本理论

3.1 植物风水学的形成

在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确立后,我国的风水理论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早期的风水指的是对村庄、住宅、宫殿以及墓地等地址的选取、朝向和布局,是为了寻求绝佳圣地而兴起的一门学科。此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西方国家对生态平衡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其兴起的主要原因则是:工农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当地的环境、能源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所以,生态平衡受到了西方各界人士的关注[3]。与此同时,很多西方学者在进行生态平衡建设时,都希望结合人类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哲学等知识,将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与生态平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得风水文化受到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我国,风水学对于植物的种植、规划以及选择而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绿化区域进行植物种植前,不仅要结合绿化区域自身的风水问题,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和颜色,同时还需要结合五行理论,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化区域的风水价值和观赏价值,增加植物的成活率。综上所述,生态园林科学是促进我国植物风水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2 植物风水学的基本理论

就目前而言植物风水学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根据现在的科学观念来分析,植物风水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具有相对完善科学理论。比如,在风水学中有让植物“生旺”,以增加住宅财气之说,在当代园林绿化种植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只有为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才能有效的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当地居民的活力,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风水学对绿化区域的植物选择和种植,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如清《相宅经纂》中说道:“东种桃柳,西种桅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门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等,说明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吉凶,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4]。再有就是,“大树压门,无女少男”、“大树挡门,六畜不存”等说法已深入民心,如果再将水木种植在住宅之前,不仅会给居民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同时还影响着整个住宅内的采光效果,增加室内的阴气浓度,阻碍房间内的空气流通。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并非所有的风水学学说都是迷信的观点,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绿化区域自身的环境特点,因地制宜,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整个园林的观赏价值,促进该区域的生态平衡。

4 风水理论对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1)在我国古老的风水理论体系的支撑下,我国的园林事业取得了很高的观赏价值,园林规划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设计理念,枕山、环水、面屏等设计思维影响着整个园林的设计布局。例如,枕山需要枕在龙脉上,山势蜿蜒起伏,才有生气,方可达到兴旺发达的目的;对小环境进行园林规划时,主张“负阴抱阳”的观念,既是需要使整个规划区域处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自然环境中,进而使整个园林处于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灵兽”模式之内,以增强园林自身的观赏价值,为观烧人员创造一个怡然自得的环境[5],图2为运用风水理论进行园林规划后的示意图。

(2)风水理论为我国古典园林的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表现为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时,通常重视的是对山川树木进行适当的改造,以促进该区域的审美价值,而不是待环境遭到破坏之后在对其进行弥补。也就是说,风水理论为园林设计工程师提供的是追求设计方案和谐的設计理念,以提高整个园林布局的均衡和优雅程度作为最终的设计目标。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园林设计所带来的审美价值。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始终保持“虽为人做,宛若天凯”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的探寻风水学与园林规划设计的有关内容,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园林规划和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我们只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施工工艺,结合“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此外,我们还需要对施工场地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作出综合的分析,最大限度的完善每项设计方案,进而优化整个园林的资源配置,在保障园林质量安全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俊红.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的要求[J].中国园艺文摘,2011,(4).

[2]史丽娜,李璟璇.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12).

[3]于希贤.人居环境与风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3,10.

[4]李玲,王衍祯.城市更新中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及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11~13013.

[5]黄金凤.彰显地域文化的徐州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62~65.

少教多学的心得体会 篇4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在教学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凋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导向下,在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平台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形成和构建了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文化。这项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其中“先学后教”是就教学关系和教学顺序而言的,“少教多学”是就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而言的。

“先学后教”是我们国家具有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它类似于经济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改革智慧和行动策略。

先学后教之“先学”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超前性。先学即学生的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是对学生独立学习后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三是差异性。从时间上讲,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进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从效果上讲,每个学生由于基础和能力不一样,同样的内容,先学的效果和理解的深浅也不一样,这种差异是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

读《教与学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5

物理组 廖仲权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皮连生教授主编的《教与学的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

本书有三大特点,体系新、内容新、形式新。并且根据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从这三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在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一个良好的教师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路途是很漫长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尽快的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在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章节中,我学到了加涅的学生素质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构成部分以及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为三类:先天的、习得的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根据加涅的学生素质观,我们了解到了,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教育应当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我们应当根据习得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而智慧技能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上,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学生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动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发展除了年龄特征之外,还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个别差异。学生在认知、性格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才能对每个学生对症下药,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能常常遇到特殊学生,如智力超常学生或者学习困难学生。在遇到这样的学生时,我们应当首先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热爱他们,坚持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并且逐步使特殊学生正常化,使他们不孤立,不脱离集体,从而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

学习阳明心学的体会 篇6

我想先说一说我在接触阳明心学之前的一些个人经历,主要讲的是我在心理学方面获得的帮助。我能在一开始接触心学的时候就有很强烈的亲近感,主要归功于我的那段经历。

可以说,正是一段心理咨询的经历,帮助我走到现在修习阳明心学的路上。在三年前,我参加了我们市的一个心理咨询师体验班。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静坐冥想,或者说是半催眠的状态下,收获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体验,主要就是理清了个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打通了“心”与“脑”的链接通道,从那时起我对世界的看法有了转变,个人的精神气质,家庭关系,工作状态,都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分清心和思维不是一回事,是心学入门的第一个障碍)

在那段时间里,我首先接触的一个观念就是爱的秩序,如果爱的秩序混乱,人的`情绪状态就会固化在一个混沌之中,感到处处不如意,体验不到幸福和真正的喜悦。最让人感到舒服的爱的秩序是什么呢?这里的排序是,第一位是自己,接下来是配偶,亲人,朋友,事业。

正如阳明先生讲到的,有我的一点灵明,才有世间万物的感应,所以出发点是自己,配偶是自己的另一半,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的基础,有了基础,孝顺父母,教育子女,都能更顺畅。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对他们的爱是自然的事,这也是良知的一种体现。工作和事业只是我们修行的途径,关键还是修好自己。(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载体,而不是人生本身。这个次序清楚了,就很容易理顺了)

初次听到这样的新概念“爱的秩序”的时候,我感到豁然开朗,从此,我不再纠结于别人的眼光,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一段时间,我暂时放下了一些曾经在乎的事情,专心做回自己,可以说真是打开了一扇心门。(“心即理”是人与世界的相对位置,这个位置定了,才能谈到其他)

以上是我接触心学前的经历,下面说说加入阳明心学群以来,我对一些概念的体会。

其一,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概念强调的是以“心”感知万物,用心观察万物。以前看待事物会受到外物的诱惑,或者他人情绪的干扰,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就随之波动;现在对待事情能以平稳的心态看待,就是能稳住自己的心绪,并尽量保持觉醒的状态。关于心的感应,我想分享一段小说里的描述:

科幻小说《三体》中一段描写,说的比较有趣,写的是一只蚂蚁,爬在一个墓碑上,从它的视角看,就是凸起和凹陷的一些路线,它并不能感知到全貌,(即使看到全貌也不能辨识出这是墓碑,它并没有这样的概念)。

其实很多概念,名词都是人特有的思维辨识的结果,是心体落在事物上的感应。

用这样的感知方式去观察事物,观察人,我感到了人的渺小,就像一个蚂蚁走在世间,并不知道它自己在经历什么,我也感受到了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是从自己的经验经历得到的,放下自己原有的经验,以“空白”的心态感知万物,就会有全新的视角,也会进入“无我”的状态。(这就是不自欺的“心有敬畏”)

人的一般状态下,监察功能并不能总是起作用,但要时常感知省察,就不会偏离太多。而这种省察,不是用脑,是不虑而知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时常要省察自己是否有私欲攀附。所谓“私欲”,我的理解就是基于“人道求有”的自己判断,就是主观意愿,有时事情本来是一个样子,经过观察后形成感知,再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就变成了自己特有的“认知”,这种认知时常会偏离事物的原貌。

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 篇7

一、注重班干部的培养: 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伍,增强班级凝聚力。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开始我是让每个人都担任一定的职务,主要是让学生自由竞选,试用一段时间,在每个人都从事过某一职务之后,把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好学生确定为主要的班干部,其他人则负责专项工作,如关灯、锁门、调桌椅等。

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本班的班级口号是“不甘平庸,勇争第一”。这样使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在班内以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包括学习方面、纪律方面、礼仪方面等等,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竞赛主要是增强他们在小组内的凝聚力,让他们感受学习竞赛的力量与约束感,这种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好的方面,比如他们可以在小组里受到约束,尤其是当他们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提示语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另一种方式,配合年级和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进行集体意识的培养,效果比较明显。有艰苦的付出,才有了喜悦的收获,这既让他们感受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自豪,同时也有主人翁精神的自豪。在各种比赛中,我们建立了班级相册,记录了同学们参与每次活动的情况。 三、 工作中注重言传身教。 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见到地上有字纸,我会弯腰捡起,中午,我会亲自拿起拖把,把教室拖干净。我觉得,教育的机会有很多,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抓住生活中的随机的内容,用他们亲身的体验去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更深刻得明白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

四、坚持做到说话算数。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注重诚信教育。其实诚信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广,不容易把握,所以我定位在说话算话的层面上。当然,这也要老师的率先垂范。教师的话语和行动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他们,所以我谨言慎行,更多的时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要求自己先做到。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心得 篇8

比如在P15页“通过倾听在学习”中提到的“斯泰尔的研究”和“有效倾听的十个要点”,斯泰尔关于人的倾听效率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良好倾听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的研究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教学中提问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运用一定要简洁明了,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精炼、到位的语言有助于他们听清老师的要求。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光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孩子参与进来,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认识。

再如在P49页“逻辑——数理智力的学习过程”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要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制定决策的技能……”,上述对于数学和科学教育的一些建议与我们的新《纲要》提倡的理念是相符的。新《纲要》在科学领域指导要点中就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孩子们的问题常常会出现在生活、游戏以及交往活动中,因为利用他们生活中他们遇到的或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即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所以说,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很重要,这里有一个教“知识”还是教“智慧”的问题。我们应该让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再如在P50页“创设逻辑——数理智力的学习环境”中提到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主动学习方法包括:开放式提问、讲数学运用到真实世界中、提供观察与调查的机会、用具体物体展示他们的理解”等等。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与数学有关联,如果老师做个细心的敏感的观察者,及时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引导幼儿开展探索学习,那样的效果一定会优于我们现在所参考的领域中的预设内容。当然,它的系统性也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方面。在太仓市学科带头人观摩研讨活动中展示的“跑步比赛”和“小乖乖上超市”,就是两个非常好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生活的内容。活动简单有效,幼儿积极投入,学得轻松快乐,成为了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又如在P83页“理解动觉智力”中提到的“……仅凭视觉和听觉通道来理解和记忆信息是不够的,实际上,这些个体对信息的理解和保存有赖于触觉或运动通道,并且必须通过操作或体验,才能完成对信息的理解和保持……”这里的观点与“多通道感官参与理论”不谋而合。确实,特别是对于在幼儿园学习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那些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而不愿意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之前在“幼儿丝竹欣赏教学”的课题实践中获得的一些成功案例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还如在P120页“图形表现方式”中提到的“利用图表、图片或照片给学生提供另一种感觉形式来理解和交流他们所学的知识。”虽然书中提到的流程图、视觉化提纲对于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在教学上不适用。但是从理念上来讲,我们也在经常性地运用这“图形表现方式”。最显著的该是音乐活动中图谱等视觉符号的运用了。如打击乐的节奏谱《狮王进行曲》、《春绿江南》;如歌唱活动中的图谱《春天里来》、《小鸟小鸟》等等,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抽象的节奏型和歌词具体化,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教师必学的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心得 篇9

学校办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观念。学校校长能够根据学校实际,追求发展,讲求策略,观念到位。在各校的查、听、访、中,我发现多数学校的办学思想围绕“以人为本”做文章。他们都把师资建设放在学校管理的最重要位置,凝聚教师合力,形成精诚团结的团队合作精神,努力拼搏、挑战自我、乐于奉献的精神,关爱人人的平民精神。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力量,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群好老师,有一群好老师,必然创建一所好学校。

习惯决定文化,师德决定一切。集镇外四所小学在师资紧缺老化且学科根本不配套的窘况下更注重师德建设,发掘教师潜力,从建章立制入手,狠抓落实,以树立正面典型为主,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提炼这四校校长的表态发言可归结为:像鹰一样蜕变,想要生存,想要更好的活下去,必须把旧的、不良的习惯彻底抛弃!重新开启新的生命周期!无论这过程有多么的痛苦,为了蜕变重生,他也是值得的。

办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艰难探讨的过程,是根据实际,细心挖掘,深入思考的结晶。很多学校注重将办学思想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品牌。例如官渡口小学的“花园式学校”,火峰小学的教师幸福氛围营造,水田垭小学的人文和谐团队,马家村小学的教师书法规范化,茅坝小学刚柔并济+责任感=茅坝的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注重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实现可持续和个性化的发展。体现的是老当益壮品质,典范的选出体现的是一种在在团队中的感召力,更能凝聚教师合力,努力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翡翠晶莹 瑕斑难免 农村小学有效课堂任重道远。

园林花卉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丰泽小学

杨俊英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我校投入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活动”的教学改革。在初步尝试“学案导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体会。

1、读书自学,独立完成导学单。

导学单发下后,每位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及导学单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静心动脑,读书自学、自主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带入下一环节。

2、小组合作、交流解疑,完成导学单。

通过独立自学,同学们解决一些问题,也形成了一些疑惑,带着疑惑进入小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是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扶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由教师全面掌控,小组长负责组织,如果组内解决不了的由组长反馈给老师。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完善导学单。

教师通过学科组长反馈的信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的疑惑点,布置展示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分工合作把本组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等,展示到黑板上,并做出精彩的讲解与点评。

4、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辩、精彩的展示表现,思维比较活跃,心情比较兴奋,这时需静下心来,回过头去,梳理知识,反刍消化,清理过关。此过程可自我回顾反思,也可小组内生与生互查互改导学单,互相帮助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形式要灵活,可全测,也可抽测,可书面、亦可口头,不求形式。

5、评价导学单

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要及时收交导学单,老师及时把握学生完成导学单的情况,纠错如何,知识归类、规律提升、方法总结如何;反思如何,给学生导学单评定出相应的等级。

课后老师要对课堂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书写到导学案反思栏内。“学案导学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要在导学单“导“的环节要多下功夫。

2、某些内容采用此法把课时拉得太长,耽误以后课业的进行。

3、学生合作交流还有待深入细化,帮扶要具体。

园林心得体会 篇11

走入拙政园放眼望去,树木花草层层叠叠,一大片荷花池是我的最爱,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荷花池开满了白的,粉的荷花,像一个个荷花仙子伫立在水中,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像在跳舞。荷花池旁有一个“香洲”,其形状像一个石船,共有两层,内铺木地板,窗镶花玻璃,我真希望这条石船有一天能开起来啊。荷花池中心有一座“荷风四面庭”,并通过曲折能看到一对对鸳鸯在水面上悠闲地游来游去,他们时而互相整理着羽毛,时而低着头像是在窃窃私语,真是动物界的神仙眷侣啊!远香堂位于荷花池旁,因为荷花盛开时,在这儿都能闻到花香,故此得名。拙政园一年四季都很漂亮,春天紫藤花开,夏天荷花飘香,秋天红叶似火,冬天银装素裹。

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拙政园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王献臣所建,其子一夜豪赌,将园子输给徐少泉。后经几次修缮,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和特色。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首,他的园林风格为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被世界所认可。

园林小品设计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观念得到了更新,人们在不断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还渴望有一个舒适、和谐的外部环境。园林艺术小品作为一种形式早已渗入了园林规划设计之中,并且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外部环境,而且对提高园林的艺术气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单、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例如一樘通透的花窗,一组精美的隔断,一块新颖的展览牌,一盏灵巧的园灯,一座构思独特的雕塑以至小憩的座椅,湖边的汀步等,这些小品一般都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入内的内部空间。它们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需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精心琢磨并能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1.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的作用

园林小品虽属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但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浓的确胜过其它景物。一个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对提高游人的生活情趣和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广大游人所喜闻乐见的点睛之笔。总结起来,园林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作为与外界景色的纽带

组景园林小品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能在各个不同角度都构成完美的景色,具有诗情画意。1.2 具有审美价值

观赏园林小品作为艺术品,它本身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之成功的布置,本身就是园林环境中的一景。运用园林小品进行空间形式美的加工,是提高园林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小品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其它园林要素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1.3 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渲染气氛园林小品除具有组景,观赏作用外,还把桌凳、地坪、踏步、标示牌、灯具等功能作用比较明显的小品予以艺术化、景致化。一组休息的坐凳或一块标示牌,如果设计新颖,处理得宜,做成富有一定艺术情趣的形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园林环境更具感染力。构思独特的园林小品与环境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环境宜人而更具感染力 2 园林小品的类型

基于艺术家创作思路的无穷无尽,现代园林小品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各书分类有所不同,现将园林小品按功能、造型分为以下三类:

2.1 园林建筑类小品

园林建筑类小品是指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展示、导游、装饰、服务及管理等作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包括:园椅、栏杆、园林展览牌、园林景墙及窗门洞、园灯、瓶饰、垃圾箱、饮水池、洗手钵、日规、鸟浴等。

2.2 园林雕塑小品

雕塑泛指带有塑造、雕凿的物体形象,并具有一定的三度空间和可观性。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园林小品雕塑来源于生活,它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园林鲜明而生动的主题、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尽管那些石鱼、石龟、铜牛、铜鹤的配置会受到迷信色彩的渲染,但大多具有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园林环境的艺术趣味。2.3 园林孤赏石小品

我国园林历来将石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景材料,其造型千姿百态,寓意隽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欣赏石,不在石的形似而在神似,欣赏它们千姿百态的意趣美。所谓“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因此在园林环境中,石的艺术地位是显而易见,不可估量的。园林环境中小品设计和环境的关系

园林小品是构成园林环境许多形体单元的一部分,园林环境又是园林小品广阔的背景空间。优秀的园林小品可以烘托出优美的园林空间。任何一个极小的园林小品都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的总体效果。因此,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在此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论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3.1 构思与布局

构思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任何简单的模仿都会削弱它的感染力。在艺术意境的创作上达到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才是园林小品的最高境界。有了立意,园林小品的布局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无论是用于点景还是组景在空间布局上都要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在位置上要彼此呼应顾盼、距离避免均等。园林小品的摆设、背景的选择都要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协调一致,另外人流的走向,空间的开阔封闭都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园林小品的设置如果不看条件,不区别对象,同环境不协调,其艺术的感染力是难以发挥的。3.2 比例与尺度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依据,正确的尺度应该和功能、审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相协调。园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很难定出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艺术意境要求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则决定于与环境配合上的需要。在小品设计中不必模仿抄袭普通小品的比例和式样,而应有所创新,如能创造出具有适当内涵和韵味的比例,取得神似的效果,也会别开生面。

3.3 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与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和质感是园林小品材料表现上的双重属性,两者相辅共存,只要善于去发现各种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利用它去组织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其艺术感染力。

3.4 多样与统一

园林小品设计要统一于总体艺术风格,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小品的设计既要有变化,有自己的风格,又要统一于整体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小品的形式有所不同,根据功能、性质和景观要求,来处理构图,小品设计应因地制宜和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多样统一的前提。3.5 功能与技术

园林小品绝大多数均有实用意义,除艺术造型美观上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在园林小品设计中应注意在满足了装饰要求外,更应满足技术与功能方面的要求。4 总结

园林小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景物虽小却妙趣横生。综上,园林小品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园林小品的设计是功能与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要符合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原则。

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其功能和形式是多样的,形成了设计方面灵活性特别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无规可循,“构园无格”。在设计的大小和形式选择上,无论是椅凳还是雕塑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在现代艺术领域,艺术家的构思空间是无限的,小品设计应向科学、艺术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

在空间的组合中,要特别重视对空间的组织和利用,将环境和小品巧妙的布置为一个有机整体。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小品的布置一定要与建筑营建、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相结合,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要紧密配合,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游人对于环境这个可以感知的客体,是许多形体的单元组合而成。这个整体的现象与每个单元是分不开的,所以只有使每个小局部都达到美,才有整体美。因此,对于园林小品一定要精心进行艺术加工,才能标新立异,在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林小品虽然不像植物那样在园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们具有特殊的优势,形态长存,不随季候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恰当地运用园林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还对园林景观做有益补充。笔者认为,园林小品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要点。

巧于立意耐寻味

园林小品不仅要有形式美,还要有深刻的内涵。只有表达一定意境和情趣的小品,才能具有感染力,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因此,园林小品的设计要巧于构思。

根据构思不同,园林小品可分为预示性园林小品、故事性园林小品、文艺性园林小品三类。

预示性园林小品一般设置在绿地入口位置,游人一见便可预知公园的性质及内容。例如在韩国科学院一方形小院内,设置有一座呈几个学者姿态的雕塑,来者一望便知这里是“学府”。

故事性园林小品是把历史故事、传奇故事、寓言等巧妙地做成雕塑等,使游人在欣赏雕塑艺术的同时受到教育。例如武汉东湖的“瞎子摸象”等寓言雕塑,天津海河公园的“司马光砸缸”等故事雕塑等。

文艺性小品则把文学、艺术、书法、诗词等经典作品雕刻在各种石材上增加游兴,使文艺与自然风景结合起来,令游人在游园过程中得到艺术与文化的熏陶。

造型新颖跟时代

园林小品具有浓厚的工艺美术特点,所以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切忌生搬硬套和雷同。

无论哪类园林小品,都应体现时代精神,体现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既不能滞后于历史,也不能跨越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小品必须是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观的记载。

人工自然成一体

作为装饰小品,人工雕琢之处是难以避免的,而将人工与自然浑成一体,则是设计者们匠心之处。如在自然风景中、在古木巨树之下,设以自然山石修筑成的山石桌椅,体现自然之趣。近年来在广州园林中,常见在老榕树之下,塑以树根造型的圆凳,似在一片林木之下,自然形成的断根树桩,远看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极其自然。

体量合适有分寸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之点缀,一般在体量上力求精巧,不可喧宾夺主,失去分寸。如园林灯具,在大型集广场中,可设置巨型灯具,以起到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庭院、林荫曲径旁边,则只适合放置小型园灯,不但体量要小,而且造型要更加精致。其他如喷泉、花台的大小,均应根据其所处的空间大小确定其体量。

功能技术要相符

园林小品决大多数具有实用功能,因此除满足艺术造型美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例如园林栏杆的高度,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有所变化。又如园林坐凳,应符合游人休息的尺度要求;又如园墙,应从围护要求来确定其高度及其他技术要求。

地域民族风格浓

园林小品应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园林小品的形式,应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尤其是在旅游城市,建设新的园林景观时,更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园林小品设计需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能局限于几条原则,应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园林装饰小品在园林中不仅是实用设施,且可作为点缀风景的景观小品。因此它即有园林建筑技术的要求,又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一般在设计和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1、巧于立意

园林建筑装饰小品作为园林中局部主体景物,具有相对独立的意境,应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才能产生感染力。如我国园林中常在庭院的白粉墙前置玲珑山石、几竿修竹。

2、突出特色

园林建筑小品应突出地方特色、园林特色及单体的工艺特色,使其有独特的格调,切忌生搬硬套。如某以“陶瓷”为主题的居住小区,在草地上散置日常陶瓷制品,贴近生活,又独具环境特色。

3、融于自然

园林建筑小品要求将人工与自然浑成一体,追求自然又精于人。“虽有人作,宛如天开”则是设计者们的匠心之处。如在老榕树下,塑以树根造型的园凳,似在一片林木中自然形成的断根树桩,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又如某屋顶花园中建筑结构柱处理成树干的形式,使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4、注重体量

园林装饰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陪衬,一般在体量上力求与环境相适宜。如在大广场中设巨型灯具,有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林荫曲径旁,只宜设小型园灯,不但体量小,造型更应精致。

5、因需设计

园林装饰小品,绝大多数有实用意义,因此除满足美观效果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要求。如园林栏杆具有各种使用目的,对于各种园林栏杆的高度也就有不同的要求。

园林07—2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全流程下一篇:四季-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