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总结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友善用脑总结(精选6篇)

友善用脑总结 篇1

——“友善用脑”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在教科室的安排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通过多渠道学习,深入友善用脑的教育教学理念

开学初,我校领导就友善用脑新思维召开了两次全校教师会议。会上校长向教师详细介绍了克里斯蒂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的新方法》一书。学校所有行政就自己对友善用脑的认识作了学习交流。另外通过校园网站进行“友善用脑”相关知识的宣传。还通过各教研组的BLOG平台进行本学科之间的学习以及课堂实践等方面的交流。教科研还创办校园刊物《积翔》,上面不仅有外校学习经验,还刊登了我校骨干教师的一些学习体会。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让友善用脑深入到每个教师的思想中,为他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新思路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打造友善用脑教育教学课堂,把友善用脑落到实处

九月份教科室组织部分教师到外校听课,特别是北京市回龙观小学和东山小学的两节示范课,让我们的教师深有感触。听课回来,我们开展了研讨,就如何打造友善用脑语文课堂进行思考研究。最后,拟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一套新思路,在校内进行放样,听完课后进行课堂优缺点的探讨,论证其可行性,随后其他学科,如英语、数学也进行了实验课例。

三、创小班特色,把友善用脑落实到细处

我校被列为小班化实验学校,对于一年级学校认为更应贯彻友善用脑理念,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每一节课堂,每个班级的文化布置,每一次师生的平等对话,甚至是每一个家庭中。学校召开了一年级家长会,会上就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友善饮食、家庭氛围等方面同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也深受启发。

四、创建班级文化,营造友善用脑校园

学校共29个班级,每个班级都各具特色,有植物园、心愿栏、图书角、作品荟萃等。每个班级都让人觉得舒适、温馨,这些与我们学校花园一样的环境相映成趣,更体现出我校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

如果要说取得的成果,我校谈不上,只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做了一些份内之事。

1、形成了一支教科研的骨干队伍。

我校教研组去年有28人参加教科研活动,本学期报名有38人次,其中本科及在读有 23 人,大专生有 15

人,成员中有多年教科研经验,在教科研上起榜样作用的老教师,如邱巧玲、侯龙英老师,她们不仅有课堂教学经验,而且有丰实的理论知识,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也有我校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也肯花心思钻研,如李小兵、张春花老师,在教科研中起着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工作几年的年轻教师,他们有好奇心,也有积极性,有活力,也有冲劲,他们主动参与,新思维、新方法更易接受,并能独树一帜,如冯雯、丁其贵老师,主动请命,上研讨课,把友善用脑理念巧妙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其中丁其贵老师《基石、途径、土壤》关于小班化教学论文获市二等奖。王丹、吴素菊、赵秋菊在区、市赛课与公开课中渗透的友善用脑理念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他们为我校教科研增添了新血液,每学期教研组成员都配有一本课题研究手册和一本撰写论文学习心得的记录本。

2、形成了语文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的课型

我校在认真学习并通过多次外出听课的基础上,研究拟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课后教师完成一份备课申请表,把自己的设计思路、理念的运用进行描述,并对自己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评价。

课前三分钟:(1)做好课内环境的布置:良好的通风、方便的饮水、舒适的课桌椅、充足的光线等;(2)播放舒缓的音乐(有时根据课文内容准备音乐)课堂上:(1)优美的语言导入,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把课堂分成两个时间段20分钟左右,安排学生随音乐做健脑操;(3)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尽可能激发学生多感官活动。

课堂最后几分钟:(1)让学生静静冥想,回忆所学内容;(2)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记忆网络。

课后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作出合理评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链接。

3、编制了两套健脑操。

第一套,是语文教研组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编成简单,利于缓解学生头脑压力的4节健脑操。

第二套,是英语教研组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表现状态,形成的简洁轻快,利于缓解大脑压力,活跃思维的4节健脑操。(见资料)

4、友善用脑理念已进入了老师、学生乃至家庭中。

通过对友善用脑的知识宣传学习,通过校园、班级文化的创建,我校在建设友善校园,打造科研型教师的轨道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现在不仅班级、校园充满和谐的氛围,而且不少家庭中也为孩子的发展有了新概念、新举措。如父母不再强迫孩子在家里必须端坐在桌前写作业,可以是手上玩着玩具写;背书时孩子可以走来走去,或玩着东西,或吃东西背;不再让孩子一个人学习或游戏,而是让他们和其他孩子多交流。课堂为孩子准备了保温杯喝水;家里面被子大多是卡通画像,墙上也贴满了了孩子的杰作,孩子的饮食习惯也进行了改善,早饭也不再是给孩子一两元钱打发了事了„„

下学期,我校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继续学习友善用脑相关理论知识。对国内外一些研究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学习。进行适当的借鉴,为教师们多配置一些有关书籍、音像资料等。

2、进一步扩大教师的研究队伍。下学期准备调动所有老师积极参加研讨,撰写有关友善用脑实施方面的论文、案例,加大研究力度,推进研究过程。

3、在多学科中进行友善用脑实践研究。除了在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中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在其他学科中进行尝试、运用,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模式。

4、继续做好友善用脑知识宣传,通过家校通、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等渠道和家长沟通,形成学校、家庭一体友善的教育教学氛围。

湖熟中心小学09第一学期“友善用脑”课题研究总结

作为涉农街道的农村学校,面对家长没有时间、方法管的学生群体,面对学校老教师教学无法推进的困惑,曾经茫然,不知解决的方法在哪里,但通过08年7月份,我区与北京市澳罗拉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组织的友善用脑基地启动仪式中,了解了友善用脑的先进理念,而且对科学用脑、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有了更深认识。我校于2008年12月参加了友善用脑子课题的研究,申报了子课题《“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项目。

为保证课题顺利地进行下去,我校先后派老师参加了去北京市海淀区参观学习友善用脑的先进新理念、科学依据、实操办法和重要功效。参加培训的教师把这些先进理念带到学校,同时召开教科研工作会,动员教师参加市课题组的规划项目,最后确立我校的子课题的研究项目为《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有11位教师参加到子课题的研究,确立的题目分别是《“课堂环境的创设”在小学语、数、外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心理环境的研究》、《对教室物态环境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确立之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次研究课题,先后多次开展校内研究活动、参加区级研讨会:

1.2008年9月6日向全体教师通报我校此次参加区课题研究的情况,请参加培训的教师介绍《友善用脑》的先进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从观念上接受《友善用脑》的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认识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提出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会学习”为理念的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

2.2008年9月26日在科学园小学参加同类课题研讨活动。

3.2008年9月28日根据子课题的内容,全面布置工作,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但没有具体的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类型和知觉方式的调查问卷,我们只是根据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观察,科学性不强,希望能得到教科室的指导。4.2008年10月15日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友善用脑沙龙研讨。

5.2008年10月20日参加课题组工作会,及时了解其他学校的研究进展。6.2008年10月30日在天景山小学参加友善用脑课题答辩会及讲座。7.2008年10月31日到东山小学听友善用脑示范课。

8.2008年11月5日结合菜单式讲座,请科学园曹启东副校长来校进行友善用脑讲座。各位教师结合讲座并写出心得。

9.2008 年11月13日组织课题组教师对前一段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安排下一段工作重点。

10.2008年11月19日结合期中质量家长会,进行了友善用脑的宣讲活动。11.2008年12月1日我校贾天春老师上友善用脑示范课《国榷》。12.从2008年12月1日起为期一个礼拜的手指操学习周开始。之前学校根据一些影像资料录制了手指操碟片。

13.2008年12月19日进行了班级环境建设的检查工作。14.2009年1月7日召开总结会,布置下年工作。

附、湖熟小学2009第二学期友善用脑课题研究计划

一、总体工作目标

我校承接“友善用脑”的子课题是《“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制订友善用脑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多方合作,根据实验班级进行跟踪研究,实施课题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实验教师。同时我们运用调查研究法对二至五年级学生学习进行“有善用脑”的前期测定,并根据具体研究结果进行来针对改变学生学习环境,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与安排

每月1-2次“友善用脑”课题组碰头会,讨论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下一步计划的工作等。安排1-2节课题研究课,全体研究组成员共同备课,请专家到我校做具体指导,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度,随时注意积累、整理研究资料,按时向总课题组上缴计划、阶段总结等材料。

三、具体措施 三月:

1、认真研究制定本学期实验计划

具体要求继续进行广泛的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的调查, 尽多的掌握广大家长的教育方法, 特别是教育过程中的错误, 误区。

2、课题小组成员以自己班为实验标本, 进行对自己承担的课题进行前期研究。

3、准备校内公开课,课题组成员每个人都上一节公开课。落实课堂环境的创设在小学语、数、外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心理环境的研究。

4、积累实验素材。

5、月中旬上交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6、定期参加友善用脑培训。

7、骨干教师要根据看友善用脑书写一些心得,并写在学校网站上或自己的博客上。四月

1、全校展示研究示范课。

具体要求从课题组中推选好的研究示范课。重点在班级环境布置上。

2、集体讨论研究内容, 将课堂教学和环境创设结合起来。

3.结合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一些心里有问题的学生,轻松的学习,愉快的学习。五月

1、对期中考试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结合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一些培训,辅导等工作。强调学生的饮食质量,重点研究分析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变化以来成绩变化。

2、进行部分年级的手指操比赛。六月

1、组织子课题研究, 开展子课题研究课。

2、组织一次交流会。

3、对班级文化和班级环境进行再检查。七月

总结研究成果, 交学期自己研究材料。

【正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思想高尚的人谈话”……这些有关书的名句足以证明一本好书如甘泉滋润人心田,如钥匙开启人智慧的大门,如灯塔照亮前行人的道路。有幸在前不久获得一本由陈宾校长在北京参加“友善用脑”教育科学研讨会中带回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初获这本书就被书封面上的几个关键词所吸引:“友善用脑”、“加速学习”、“老师:喜欢你这样教我”、“学生:换个思路你能学得更好”“父母:你能让孩子更聪明”,这些关键词所体现的理念不正是我们教育者、学生、家长所一直追求的境界吗?再打开书本走进书本的深处,我被它全新的理念,言简意赅的文字,简便可操作的程序所深深吸引,在以后的两次“友善用脑”培训中更是获益不少,以往一再困惑我的“老师如何轻松有效地教”、“学生如何快乐有效地学”……这些问题,在“友善用脑”的学习中让我找到了答案,让我看到了教、学的一方新天地。

学习:认识理念开阔思路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富有影响的教育家克兰斯蒂、沃德立实施并推广的加速学习的新的教育方法,它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为依据,以教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它为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师由“主导型”向“指导型”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克兰斯蒂、沃德立把脑科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构建了“友善用脑”所特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我领悟、小组交流和多样的活动达成高效地学习。此时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营造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让孩子在一个个新颖有趣的场景中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时刻保持大脑兴奋处于高昂的学习状态,让他们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轻松地学习。“友善用脑”所体现的教学流程:教学准备——明确目标——分段实施——课堂总结,此中“友善用脑”提出,每个知识点在分段实施时都要有始有终,讲究开头的激趣、结尾的意犹未尽,让学生在兴趣中产生问题,在问题中产生新的兴趣,形成良性的思维循环。此外“友善用脑”的教学策略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运动、音乐、多种感官教学、思维导图、冥想……这些流程、环节、策略虽与我们似曾相识,但“友善用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更为彻底,更为人性化,更为实效。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课堂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状态。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就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个美学的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结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只有课堂和谐,才能有活力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友善用脑”提出的关注人本即要求课堂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关系和谐,平等互动的情景中快乐学习,施教者设法减除不利于学生心理、生理方面的不和谐因素,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身体/大脑的平衡和协调,创造友善用脑的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达到平衡状态时,学生就能聚精会神地工作、有效率地学习、积极地与老师配合。

二、以人为本,所有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当教学质量搞不上去的时我们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为学生生源不理想,教学硬件跟不上等等外在因素上。传统的教育观念、方式中往往是教师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我们在现实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对小学生活、学习充满向往、好奇,带着渴求知识的愿望踏进小学校门,可是随着小学阶段学习的不断深入,原本充满好奇、创造力的孩子们变得被动,原本个性张扬的变得规规矩矩,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变得如此,是什么扼杀了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的天性,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还是我们传统不变的观念?

而“友善用脑”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关注自己,要把观念转变过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老师有了这样潜意识的暗示,那所传递出来的便是积极向上、令人喜悦的情感信号,学生在老师的情感带动下,便会更有信心。老师要学会运用“多感官教学”、“音乐”、“思维导图”、“健脑操”、“冥想”、“喝水”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引领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知识,让差生成为优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以人为本,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克里斯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接受知识的潜能和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教师教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老师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是他们自己在学习,感到课程内容设计属于他们自己的。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学生缺乏主人翁的感觉,经常是老师怎么教,他们怎么学,从而不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可是学生只有把知识转化为适合自己独特记忆方式的形式才会成功地获得知识。只有老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课程内容,并且指导学生怎样做到这一点时,教师才是真正在教学生学习。“当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时,他们能牢牢地记住所学的内容。”

感悟: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一、从“教师是上课者”转为“教师是听课者”

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总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以教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凌驾与学生之上,很少与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听课学生去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太多的去考虑“如我作为学生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吗?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所有的学生有效吗?……”而想的更多的是我们这样上会达到怎样的目标?往往总是教师一厢情愿卖力地教,最后还常抱怨学生不配合,学生素质太差,达不到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

友善用脑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的学习者才能进行真正的教学。首先做理论水平的学习者,以便适应教学的改革。其次是要做好课堂实践的学习者,做好学生的角色,感受学生的心态。好学的老师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把乐学善思的状态传染给学生,并且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相反,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学的老师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状态传染给他们的学生,让学生也会变得不思进取。有效率的老师会身体力行,告诉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样的老师会不断有意识地了解、分析他们的学习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老师自己也应该走进课堂去听课,体会学习。老师把时间花在听课上也许是最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要常以学生的身份和心态去听课,这样就会在听课过程中反思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帮助、哪些因素是阻碍的时候,他们也会自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样就能注意观察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使得自己的学生处于接受课堂知识的良好状态之中。老师能想学生所想,困学生所困,那我们的课堂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从“学生适应老师”转为“老师适应学生”

旧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去适应现有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的学生则成为失败者。教师总是习惯性的用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去安排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预设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总是学生在适应老师,总有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的感觉。

“友善用脑”告诉我们,老师要适应学生,以每个学生为主体,认识到每个人的大脑都天赋各异,老师应该欣赏和充分利用每个人大脑的特点。作为老师要帮助所有的学生为学习做好准备,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学习,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随着课堂状况的发展,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态度,学会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每个老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自己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讲不一定有效。最有效率的老师是懂得帮助学生自己把握和安排学习进程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就可以了。知道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和记忆体系。此时学生只需要为接受课程知识做好准备,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之下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这时在课堂上老师重在做好对学生的诱导、指导、辅导、引导、疏导……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更让我们坚信,适应学生,方法得当,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会有能力学得更好。不再有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的情况出现,不再有学不得法成绩落后的后进生产生。

三、从“压力就是动力”转为“消除压力”

时下,我们学校的教育中真正意义上的为感受自由,为感受快乐的学习实属罕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稍有躁动与喧哗,教师们便扬起“钢鞭”,教室里即刻鸦雀无声。就会时常给学生加压,总觉得学生有压力下才能学好,才能前进。有时还觉压力不够,努力在课堂中,学校内,家庭中制造紧张气氛,渲染紧张氛围。我们总是为学习加上一大堆崇高伟大的意义,加上一大堆学习的规则和限定,加上一大堆“人见人怕”的过分精确、非此即彼的答案,从而使学习过程充满荆棘和布满陷阱,成为学生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却无法最终无法绕出的迷宫。其实这不是智慧,而是无能的高压。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了学生驯服的性格。”

“友善用脑”理论指出:大脑工作的最佳状态是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紧张和压力是学习的最大敌人。也就是我们要学会从传统的“压力就是动力”的观念中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设法通过放松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压力的影响,增加大脑中有益化学物质的比例。将友善用脑的态度、方式、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使用、保护人的大脑,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学习。“友善用脑”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首先从教室环境的改变来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因素。教室环境的某些方面会让有些学生产生压力,然而对另外一些学生却很有帮助。如果教室环境对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压力,那老师就需要想尽一切方法去创造有利于轻松自然的环境。打破传统规规矩矩听课的现状,让学生自由、放松地学习。如:变化改变教室桌椅的摆放,将教室的光线调亮,将教式的气味变得清新芬芳,教室很好的通风……其次从课堂教学中减除压力,如课堂中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做小动作等等,以传统的思维眼光就会认为是孩子们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讲,太随意散漫,而友善用脑则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学生大脑缺氧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但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老师就应该调整自己的方法,通过做脑保健操,听舒缓的音乐,喝水,吃谷类事物补充能量,做深呼吸,说笑话……让学生保持最佳的身体/大脑状态,不再拘泥于听课的形式与姿势,将压力减到最小,并把大脑健康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从“多做笔记”转为“多参与教学活动”

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来强调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乐此不彼地让自己的学生做着这样抄抄写写的工作,尤其年级越高,这样的课堂抄写就越多,而实际则告诉我们,学生长时间在这样的抄写中,习惯了老师地给予与总结,失去了自己思考与总结的机会,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总是被老师所左右。

“友善用脑”指出:宝贵的课堂时间不能用于照抄他人的观点、话语和图表。应该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花在让学生参与教学和进行总结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各种各样的活动代替枯燥无味的抄黑板、抄书、抄投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中自己学习,那学生的学习就会更有动力。

实践:体验快乐提高效率

看完“友善用脑”这本书觉得教师们再也不能像以前这样教,我们的学生再也不能像以前这样学了。立刻行动起来,用友善用脑的教法、学法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去,掀起一场友善用脑课堂实践新革命,先行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才是最睿智的表现。我们也在初试中体验着一些快乐,收获着一些喜悦。

一、巧用冥想,彰显“解放的智慧”。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消隐了,才情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像之鸟不再高翔。

陶行知早就倡导“六大解放”,其最为要著的一条就是“解放头脑”。

而友善用脑理念所提倡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冥想的时间’”,正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小的压力下,运用大脑自动整理和存储经验和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冥想”中放飞想像,开启心智,唤起探究欲、惊讶感,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时空。

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了冥想法让我看到学生的潜质,那是汶川地震后的一节作文课,我想通过这节作文课来激发学生的爱心。在上课开始,我播放了一段汶川灾情实况录像,学生被一幅幅残垣断壁、一具具带血的尸体所震惊,被一个个奋不顾身抢救灾民的军人所感动。接着我让学生听老师的一段配乐朗读,在凄婉的音乐中我用低沉的语调读着“……”,教学进行到这里有的孩子眼眶湿润,有的孩子已泣不成声,我顺势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趴在桌上,让他们想一想此时此刻最想对灾区人们表达些什么?然后写下自己的话,形式不限。只见不到十分钟学生便大多写好,再看学生所写的内容个个饱含深情,爱心无限,这是以前作文中没有出现过的高效率。(欣赏学生作文片断:)我们是一家人 沉重而悲伤的哀乐缓缓响起,我们此刻的心情异常沉重。

死去的亡灵啊!

你们死于那可恶的天灾,那是一场可怕而不可抗拒的噩梦。

霎那间,房屋倒塌,家园毁灭。

遍地尸体,痛失亲人。

但就在这危急时刻,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用爱心为灾民撑起一方无雨的天空。………………

冥想,彰显了解放学生大脑的智慧,在冥想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能最大限度地“钻探”潜智、潜质、潜能。让学生用自己“思想的眼睛”洞悉可能有的最好结果;用自己“思维的触须”生发到学缘的界面,打破头脑中的固有模式,发现新联系,寻觅新的突破,开辟新的路径。

二、消除压力,享受自由快乐的学习。

友善用脑让我们知道: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为感到自由而学习,为感到欢乐而学习。

如在《影子》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将课堂的阵地转移到室外,用诙谐的语言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主探究。上课铃响过,老师走进课堂,目光盯住一个还在讲话的小同学,突然对着学生发问:“谁能找到他的影子?”学生一下来了精神,满教室寻求他的影子。有的在桌子下找,有的过去拽他,问他是不是把自己的影子藏在口袋里去了。几个调皮的孩子甚至踮起脚尖向窗外看,大嚷这个学生的影子肯定躲在教室外。老师对最后一个答案最为满意,竖起大拇指夸奖这几个调皮鬼:“对极了!他的影子就在院子里,我们一起出去抓他的影子好不好?”学生一听更兴奋了,纷纷奔向操场。阳光下,学生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影子。老师让大家排成纵队,前后牵着走动起来,研究自己的影子为什么会变,叫他们说说老师与学生的影子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最后,老师问满脸是汗水的学生们,要不要看看课本上怎样解释的。学生们急于知道所以然,一致拥护老师的建议,一窝蜂似的涌向教师看课文。当学生东倒西歪的如饥似渴地读完课文,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无疑,这是一堂享有充分自由和快乐的教学,它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要想知道影子的相关问题,学生需要耐心地等待老师的下堂课。这种等待无疑是快乐的。老师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无压的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学习,学生没有了创造空间的窄小、局促和压抑,没有了“戴着镣铐跳舞”的木讷、呆滞和无奈。教学的智慧实在没有什么奥妙可言,只要能将教学作为一种和快乐来努力追求的话,就能激活学习的驱动力,体验学习的幸福。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才是产生智慧的沃土。

友善用脑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所传递给我们的新信息也很多,值得我们细细推敲,我所表达的只是一些浅显的认识,要想让友善用脑研究走得更快更远,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快速地加入友善用脑研究的实践行列中,让教、学新境界早日呈现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据《深圳晚报》报道,走进育新学校的课堂,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没有讲台的教室,课桌一改传统“秧田式”为“围坐式”,相向而坐的学生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组6个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或站、或坐、或走动喝水。老师也不再站在讲台上讲解,而是站在学生中间进行引导,并且作为主持人以指导为主的老师在每堂课上的发言不得超过20分钟。

在一节关于“中位数与众数”的数学课上,上课一开始,老师先是给出一分钟让学生静心冥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簇簇围坐在一起的学生,或一起交流、表述、讨论或争论。

这便是“友善用脑”的教学方式。2010年9月,学校开始尝试这种“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新教学模式,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部分老师也反映,“如今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多了,讨论时会提出很多精彩的问题和看法。”

育新学校副校长杨春良告诉记者,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学生自主课堂,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该校一直坚持的原则。自从引入了“友善用脑”的新模式,课堂上再也看不到睡觉的学生了。

据了解,“友善用脑”教学新模式是在2003年首次被北京学习科学学会秘书长李荐引入国内,最先在北京的多所中小学进行试验。运用到教学上,是将原本课堂上的老师讲学生听的“静听模式”转变为“多感官教学模式”,从听觉、视觉、动觉等多方面锻炼学生,而不再是老师在课堂唱“独角戏”。(记者周倩)

上图 学生在自由讨论

这个信息令人感动。

我去过深圳市育新学校。它原名深圳市工读学校,成立于1993年,是一所由深圳市教育局主办、深圳市公安局协办、直属深圳市教育局领导的以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为基础、以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德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为特色的多功能、综合型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工作的难度很大。可是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看来,真的是事在人为。

友善用脑总结 篇2

关键词:“友善用脑”,课堂教学,“五字课堂”

“友善用脑”理念基于脑科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神经、身体、心理的变化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反应, 当神经、身体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有益的神经递质自由流动时, 学习便是一个自然容易的过程。所以教学也应该改善学生的神经、身体和心理条件, 增加有益神经递质, 帮助学生更自然、更有效地学习。经过四年多的教学实践, 我校探索出了在“友善用脑”理念观照下的“五字课堂”教学模式。构成这一教学模式有以下一些要素:

(一) 理论基础

克里斯蒂·沃德的“友善用脑”理念, 理念的核心观点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二) 目标达成

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大脑处于轻松、有氧、平衡的状态, 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突出学科知识特点, 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学会学习。

(三)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引”——导学自学、身心入境;第二环节“品”——组内讨论、合作帮扶;第三环节“探”——参与展示、互动质疑;第四环节“酿”——构建体系、当堂反馈;第五环节“乐”——再生疑问、乐在其中。

(四) 条件支持

首先教师要精心布置教室环境, 将“友善用脑”元素融入环境布置, 如教室通风、植物的栽培、读书角、学生作品的布置等等。

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友善用脑”理念指导下的学情调查, 从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和学习成绩四个方面入手, 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通过调查分析, 归纳学生的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以及影响学生学习快乐度的主要因素, 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情档案, 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分组兼顾到学生的学情做准备。

每个班级学生分成小组, 以4~6人为宜, 对小组长、组员都进行培训。

下面以《观舞记》这篇文章为例, 具体谈一谈我校“五字课堂”上是如何践行“友善用脑”理念的。

一、“引”——导学自学身心入境

“友善用脑”理念认为, 前一天把今天上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可以保证学生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同时也有利于整体把握型的学生学习。所以我校采用了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形式。学生在预习的时候, 我们要求学生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图标在书上或导学案上做标记, 比如疑问用“?”;这是一个新观点用“!”;这是我知道的知识用“△”等等。上课一开始, 就安排小组长对每位组员的导学案进行检查, 简单预习题是否会做, 疑难困惑问题是否标注出来, 也可互查评分。教师对有待进步的小组进行指导。教师采用热身方法、音乐创设等等友善用脑“开场白”方法引出这一节课的内容, 在《观舞记》这篇课文“引”的学习环节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印度的舞蹈, 将学生带到充满音乐与舞蹈的氛围中,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品”——组内讨论合作帮扶

友善用脑理念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发展“学生所有制”, 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和主体”是不谋而合的。

在我们的“五字课堂”上, 小组合作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小组的组建, 除了考虑到成绩之外, 还兼顾到学生的思维类型和认知倾向, 尽可能地组内达到互补, 小组一般由6名学生组成, 按照1-6号进行编排。采用1号带6号、2号帮5号、3号4号竞争的责任帮扶机制。教师不包办代替, 鼓励学生参与, 小组对教师分配的重点任务进行研究, 尤其是对自己上一个环节中的疑问向本组组员提出, 保证本组每一个成员弄懂为止, 这种小组讨论合作帮扶学习,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挖掘了他们的个体潜能, 在兵教兵帮扶中也培养了小组的团队意识。

在这一环节我们尤其关注细节, 如在小组讨论中, 我们倡导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进行讨论, 坐、蹲、站等等姿势, 只要学生感觉到舒服就可以, 允许学生喝清水, 给大脑补养。学生在适宜的气氛中高效地进行着合作活动:在执教《观舞记》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你认为卡拉玛舞蹈的美在哪里?你认为这篇文章语言美在何处?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既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又符合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三、“探”——参与展示互动质疑

友善用脑理念认为,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 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学习。我们主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同样我们也倡导他们用多样的形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 在展示中可以把表演、唱歌、绘画等融入进去, 这样多形式的展示就可以兼顾到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 (有视觉倾向型、听觉倾向型、动觉倾向型) 。

在展示中, 其他小组组员对展示组展示的严密度、准确度、精彩度进行评价。对重点问题的回答给予探究、质疑、辩论、补充。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各位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 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教师适时对各小组的补充发言给予评价, 对知识点及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归纳、点拨, 并用奖励的方式评价、评分, 激励各小组的团队荣誉感。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观舞记》中“飞动的美”进行赏析展示, 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 有的小组采用朗读和品析的方式, 回答道: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表现在神态美, 我们找的句子是第17自然段第2句, 采用的朗读方式是男女生交叉读, 并且合作鉴赏了这一句的语言特点;有的小组竟然走上讲台, 用他们稚嫩甚至呆板的肢体语言展示着“双眉颦蹙”、“小鹿的疾走惊跃”、“莲花的花开瓣颤”等神态和动作。

四、“酿”——构建体系当堂反馈

友善用脑理念认为, 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参照物并且帮助他们获得创造力, 我们倡导用冥想的方式或是思维导图、歌曲、绕口令、舞蹈、模型等方式来梳理知识体系, 通过个性化的东西来构造知识体系。

《观舞记》这篇文章中, 教学重点就是学习这篇文章的语言, 为了检测整节课的效果, 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学以致用。教师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 用文字描写出杨的舞姿, 至少用上一种修辞。在看完之后, 教师紧接着播放两分钟的轻音乐, 学生冥想, 冥想刚才所看到的画面, 学生的大脑得到休息, 心灵安静下来, 构思动笔。

五、“乐”——再生疑问乐在其中

友善用脑理念追求“螺旋式向上获得学习的成功”。我们所要追求的课堂是“为问题而疯狂”的课堂。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把所有问题都解决的课堂, 而是要一个产生新的疑惑问题的课堂。在一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 如果学生产生新的疑惑, 有了更高层次的疑问, 他们就会再去探究, 学生的学习就会永无止境, 学生达到了这样的一个境界, 一定会乐此不疲, 真正达到快乐学习, 学生的认知也会处于螺旋上升趋势。

课堂教学,让学生友善用脑 篇3

小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在课堂上神采飞扬地讲,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听你的课,你讲你的,他玩他的;也有的学生貌似在认真听,实际上不知道在想什么。尤其一些学困生,每节课都“傻傻地”看着你,他们坐得很端正,也不搞小动作,但就是听不进去。你问他问题,他会很认真地告诉你:“不知道。”

我们经常说要“照顾全体”,但是,一会儿叫这个,一会儿叫那个,就是“照顾全体”吗?教师就一个,要面对那么多学生,根本照顾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只是听课者,但他们坐在那儿听没听我们不了解。后来我想,能不能调换一下,让学生去讲课,教师来听,这样,他们就都有的干了。于是我尝试了一次,效果很好。那节课,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我似乎成了多余的。其实,教师不是真的没事干,而是课前经过了精心准备:要制定两个方案——学习方案和评价方案;学习方案要告诉学生干什么,一条一条介绍清楚,每一条都有相对应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就是告诉学生要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的程度越深,分越高。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团队都会很积极地主动去学,因为要为他们最后的讲解作充分的准备,要为自己的团队争得荣誉。

教学效果的提升,得益于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因为他们有着结构复杂、功能奇妙的大脑。每个大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和记忆方式也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大脑,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知识和记忆体系。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切分课堂教学单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互动,画思维导图,用音乐创设情境,做健脑操、冥想等,这些方法让我获得了教学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一、听恰当的音乐——调节学习情绪

研究表明,音乐能够通过改变大脑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来调节人的情绪,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音乐能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课前:我会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音乐的节奏与学生的心跳节奏相当(大约每秒一拍),这能够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课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使用音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教学情境应结合脑科学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在学生整理数据、制图时,我会播放莫扎特的音乐,促进学生创造力和严密的思维逻辑的练习;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我会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后:在复习和反思学习时,可以使用节奏缓慢的梦幻型音乐,有利于知识的回忆、巩固和提高。在每节课快结束时,我经常使用这样的音乐,组织学生冥想,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组织学生画思维导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做脑保健操——激发学习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做健脑操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学生在座位上坐20分钟以上时,大量血液会在臀部和脚部聚集,这时让学生站起来活动,就能促进他们的血液循环;运动可以促进呼吸加深,提高大脑供氧量;交叉运动有利于大脑两侧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效利用整个大脑;一些类型的运动会减少大脑产生的引起压力的化学物质,增加有益的化学物质,进而帮助信息的传递和储存;对动觉型的学生来说,能激发其思维;教师计划和控制下的运动会降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可能性,使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热情饱满。

如中年级学生注意力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之后学生就会出现学习疲惫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组织学生做做脑保健操来恢复身体或大脑的平衡,帮助其保持学习的动力,从而让课堂重获活力。

脑保健操没有固定的做法,形式多样,手指操、交叉拍膝运动、交叉拍脚后跟、划“8”字运动、交叉按摩肩部运动等都是有益的脑保健操。我们在进行长时间教学时,通过脑保健操的形式,可以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久性。

三、实施多感官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觉倾向性

学生主要有视觉、听觉、动觉等几种学习类型。学生的学习是“听到的一点、看到的一些、做过的许多”。因此,学生学习新内容时,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习效率越高。教师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组合参与学习,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

我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实施多媒体教学;落实体验性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去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四、组织学生冥想——整理储存信息

科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给学生“冥想”时间,对学生整理和储存信息大有好处。冥想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回忆整个学习过程,再造事物的形象,将知识和情节联系起来。实践中,我感受到有效的冥想是画好思维导图的基础,有效的冥想有助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与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针对一个教学片段,或者整节课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冥想。冥想时,我会用慢节奏的语言进行引导梳理。伴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学生身体和精神都获得了放松,处于一种有利于无意识整理与存储信息的良好状态。

五、画思维导图——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将思维外化为图,帮助学生梳理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记忆个性化。学生借助他们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自己的思路、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示出来,达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记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总体把握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希望有一支神笔”时,学生们画的思维导图五花八门。有的按课文结构画,也有的把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从整体上画图,如:

尽管有的图看上去不是那么美观,但是每一个图形、每一个符号以及整体布局都是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没有一笔是多余的。这其中,除了课文的内容之外,学生们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喜。学生们画的过程就是他们思维的过程,也是加强学习记忆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

现在,我和我的学生都十分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是因为:

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由讲课者成为了听课者。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团队共同体中完成,每个团队都有自己个性的队名,在团队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个性被发现、被尊重和得以体现的喜悦。

3.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种教与学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尤其学困生,进步非常明显。

现代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尊重所有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允许他们以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快乐地学习,开发学习潜能;要求教师进行多感观刺激,减少课堂压力,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得学生好学、乐学,最终成为快乐的终身学习者。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应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间发挥好组织、促进和支持的角色功能。这样的课堂切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促进了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长沟中心小学,北京,102407)

友善用脑总结 篇4

由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友善用脑高峰论坛暨海峡乡土教育资源开发课题结题会议”于2015年11月19日至20日在福州举行。近300名来自北京、南京、深圳、郑州和福州等地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参加会议。

福建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主任龚守栋,福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林兵武,福建师大福清分校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陈盛,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区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海淀区原教委副主任、特级教师胡新懿,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荐,福建师大历史学院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王坚德,福建省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林斯坦,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旭等领导专家参加会议,龚守栋主任、林兵武秘书长、李荐秘书长还分别致辞并对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与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首次联合举办这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林兵武秘书长宣布陈盛代理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会长职务。

全体代表聆听了全国著名课改专家胡新懿《课程改革与课堂教育》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张宝蓉《台湾小学教育与青年认同》的报告。胡教授从国际教育发展的视角解读了国内的课堂改革,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范式与教育部倡导的改革完全一致。胡教授提出国际教育界十分重视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PISA测试重在能力,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仍是注重的知识,努力教教材,而没有根据课标创新课堂教学。今年教育部已经开始了高中课标的重新修订,2016年将要实施,随后会马上修订初中、小学的2011版课标,新的课标颁布以后将使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重要变化。胡教授在报告中通过实例赞扬了友善用脑课题实验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性,号召大家为了孩子在努力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张宝蓉教授的报告,着重介绍台湾青年复杂的乡土认同心态,指出由于台湾政治绑架,中小学教育中去中国化的倾向给台湾青年造成了极大的内心困惑,这种困惑使台湾青年承受着巨大的心里痛苦。并对台湾当前中小学教育走向进行解析,强调了海峡两岸统一面临的艰巨性。胡教授和张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会议围绕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年会主题,对海峡乡土教育资源开发课题进行总结。对课题研究的优秀教师、优秀管理者、优秀实验学校给予嘉奖颁奖以及对实验校给予授牌。各课题研究小组对研究成果作结题汇报,泉州三中的蔡洪波老师、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吴艺光老师、晋汪季延初级中学的曾清泉校长、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黄瑞娟老师,蕉城区金涵中心小学的陈延洪校长等学校课题研究代表在会上进行专题报告。朱旭秘书长主持了会议,并对讲座进行总结和点评,互动气氛热烈,受到代表好评。

会议还安排了来自全国精选的30多名优秀教师分别在福州八中新、旧校区和福州教育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现场同步授课,优秀教师的优质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好评。多位专家学者、教研员、校长及教师结合进行评课议课,分别从不同视角就各类课型发表了见解,互动交流。特别是授课教师对福建中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优良素质表现和课堂师生默契交流表示赞赏。

福建省学习科学学会秘书处

用脑拿订单读后感 篇5

答案是“用脑”。

身为营销及销售行为专家的孙路弘先生于2006年出版了《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一书,迅速在市场上走红。当本书的销量达到5万册后,读者来信就超过了1000封。本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本书不仅详细分析了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布局以及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教你“用脑”拿到订单,“用脑”去思考。

左脑是利益,逻辑线索,理性思维;右脑是友谊,模糊意识,感性思维。

初读此书,对书中各项观点深感新鲜,于是便下定决心细读一番。一段时间下来,真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说没能全部参悟,倒也领悟了七八分哲理。

书中最核心的思想便是“不怕客户没有钱,就怕客户没问题——问题是需求之母”,读后感《用脑拿订单读后感》。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作者都时刻提醒销售人员不要忘记挖掘客户的需求。在一个完整的销售过程中,从确定潜在客户到确定需求再到进行销售,作者都试图运用左右脑法则来解释问题。

与客户打交道时,作者强调了三个原则,分别是:感性沟通、荣辱与共和关系标志。不得不说作者十分了解中国社会的文化底蕴,只要跟人打好关系,一切就都是那样的易如反掌。

左脑是理性的,右脑是感性的,左脑负责逻辑推理和因果分析,右脑负责图像和记忆。因此,有效调动对方感性,可以通过形象描述的手段强化个人感受,还可以用扩张对方周围的手段来建立感性认同。作者如是说。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总要生活在某个群体或组织间,如何运用人际关系展开交往是右脑所要负责的工作。同样,在介绍7个核心销售技能时,同样需要用脑:行业知识(左脑实力)、客户利益(左脑实力)、顾问形象(左脑实力)、行业权威(全脑平衡)、沟通技能(右脑实力)、客户关系(右脑实力)和压力推销(右脑实力)。

同时本书提供了一张测试表用来测试你的哪项技能更发达。一般说来,左脑能力较容易提高,而右脑能力则不然,需要你有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

左脑实力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死记硬背、训练对数字的敏感性以及逻辑思维来提高,右脑则需要对事务有多种可能性判断的心理准备,在与人沟通时,对方言谈举止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都可以透露其目前的心思。有一部很火的美剧《Lie To Me》就是专门研究心理的电视剧,不过我至今还没看。

当然,本书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案例和方法,作者在2006年7月又出版了《用脑拿订单经典案例实录》,可以说再次引爆了一个高潮。

应该说本书对中国销售人员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独到的思维价值体系加上严谨的推理,使得本书的观点被很多机构采纳。在美国,3亿人口中就有8千万销售人员,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又有多少呢?

友善用脑理念下教育课堂的研究 篇6

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friend about his or her birthday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or her.”。

C英语补充习题中又有这样的一个练习:

与其到时再做,不如把事情做在前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预习作业一布置,学生显然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在班级里讨论开了,我也有些沾沾自喜。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就感觉学生们一脸期待的望着我,那种要表达的愿望溢于言表。我显得有些得意,在得意中我跟学生交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时不时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说着,笑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也似乎正在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可是有的时候用句不恰当的说法“别高兴地太早了”。只见第一组的杜同学,第三组的宋同学,第四组的梁同学和黄同学,他们并未参加大家的活动,而是有些黯然神伤的坐在座位上,我的头脑里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没有做预习作业,所以今天说不起来,也没得说。但是不对,梁同学和黄同学英语学得都不错,他们不会不去做预习作业的啊。在疑问中我让孩子们结束了活动,继续我的课,可是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一直围绕在我的心头。我没有直接去问孩子们是不是没有做预习作业。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或许在班主任那我会有所收获,就这样我询问起了班主任。在班主任那我懊恼不已,刚刚还得意洋洋的预习作业,此时此刻却让我觉得有些揭孩子伤疤的感觉。

A第一组的杜同学,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生病去世,爸爸再婚跟后妈居住,而杜同学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

B第三组的宋同学,爸爸常年在重庆上班,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常年不回家,离婚后再嫁。

C第四组的梁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爸爸妈妈都不要他,法院把他判给爸爸可爸爸常年在外赌博,他就和奶奶居住。

D黄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一直没时间回来。

【反思】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它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存在着重“眼前”轻“长远”,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选择”, 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等弊端。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呼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我们的课堂。生命课堂的提出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彼此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并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师生一起走向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二、课堂研究什么?

课堂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想我们一定得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我们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当我们真正接近每一位学生时,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这样任同一班课的几位教师能够就某一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讨论,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的发展似乎是班主任关心的事情,现在我想我们的任课老师们都应该共同关注,协力解决。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任课老师们说“你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我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班可以怎么做”,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需要注意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或许会多些委屈,但也可因此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有胆识、有毅力。我们是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成为他们的第二“爸爸”或“妈妈”,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是快乐的。

【后续】

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让我再一次重新布置了预习作业“

A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B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在信中回复,这样爸爸妈妈就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

虽说这只是多了一句话的事,但我想孩子会明白的。同时我也通过班主任跟四位同学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务必一定要给孩子回信。过了几日,几位孩子陆陆续续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预习作业做好了,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回信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知道这一次的预习作业布置对了。是啊!或许这一切要做在开头,那该有多好啊!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用心做教育,在友善用脑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这样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能和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江苏】

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因为本单元围绕“Ben的生日”这一主题,从谈论生日的具体日期入手,到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小客人来访、祝贺、送礼等情节,把有关“询问日期”、“邀请”、“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结合起来。既呈现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展示了英语国家“过生日”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过生日”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虑到现在的孩子

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friend about his or her birthday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or her.”。

C英语补充习题中又有这样的一个练习:

与其到时再做,不如把事情做在前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预习作业一布置,学生显然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在班级里讨论开了,我也有些沾沾自喜。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就感觉学生们一脸期待的望着我,那种要表达的愿望溢于言表。我显得有些得意,在得意中我跟学生交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时不时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说着,笑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也似乎正在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可是有的时候用句不恰当的说法“别高兴地太早了”。只见第一组的杜同学,第三组的宋同学,第四组的梁同学和黄同学,他们并未参加大家的活动,而是有些黯然神伤的坐在座位上,我的头脑里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没有做预习作业,所以今天说不起来,也没得说。但是不对,梁同学和黄同学英语学得都不错,他们不会不去做预习作业的啊。在疑问中我让孩子们结束了活动,继续我的课,可是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一直围绕在我的心头。我没有直接去问孩子们是不是没有做预习作业。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或许在班主任那我会有所收获,就这样我询问起了班主任。在班主任那我懊恼不已,刚刚还得意洋洋的预习作业,此时此刻却让我觉得有些揭孩子伤疤的感觉。

A第一组的杜同学,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生病去世,爸爸再婚跟后妈居住,而杜同学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

B第三组的宋同学,爸爸常年在重庆上班,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常年不回家,离婚后再嫁。

C第四组的梁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爸爸妈妈都不要他,法院把他判给爸爸可爸爸常年在外赌博,他就和奶奶居住。

D黄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一直没时间回来。

【反思】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它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存在着重“眼前”轻“长远”,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选择”, 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等弊端。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呼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我们的课堂。生命课堂的提出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彼此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并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师生一起走向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二、课堂研究什么?

课堂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想我们一定得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我们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当我们真正接近每一位学生时,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这样任同一班课的几位教师能够就某一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讨论,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的发展似乎是班主任关心的事情,现在我想我们的任课老师们都应该共同关注,协力解决。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任课老师们说“你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我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班可以怎么做”,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需要注意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或许会多些委屈,但也可因此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有胆识、有毅力。我们是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成为他们的第二“爸爸”或“妈妈”,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是快乐的。

【后续】

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让我再一次重新布置了预习作业“

A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B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在信中回复,这样爸爸妈妈就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

虽说这只是多了一句话的事,但我想孩子会明白的。同时我也通过班主任跟四位同学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务必一定要给孩子回信。过了几日,几位孩子陆陆续续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预习作业做好了,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回信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知道这一次的预习作业布置对了。是啊!或许这一切要做在开头,那该有多好啊!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用心做教育,在友善用脑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这样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能和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 江苏】

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因为本单元围绕“Ben的生日”这一主题,从谈论生日的具体日期入手,到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小客人来访、祝贺、送礼等情节,把有关“询问日期”、“邀请”、“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结合起来。既呈现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展示了英语国家“过生日”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过生日”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虑到现在的孩子

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friend about his or her birthday and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him or her.”。

C英语补充习题中又有这样的一个练习:

与其到时再做,不如把事情做在前面。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作业,“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预习作业一布置,学生显然很感兴趣,迫不及待的在班级里讨论开了,我也有些沾沾自喜。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就感觉学生们一脸期待的望着我,那种要表达的愿望溢于言表。我显得有些得意,在得意中我跟学生交谈起来,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时不时走近学生听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说着,笑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生日礼物,也似乎正在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可是有的时候用句不恰当的说法“别高兴地太早了”。只见第一组的杜同学,第三组的宋同学,第四组的梁同学和黄同学,他们并未参加大家的活动,而是有些黯然神伤的坐在座位上,我的头脑里迅速的闪过一个念头:他们没有做预习作业,所以今天说不起来,也没得说。但是不对,梁同学和黄同学英语学得都不错,他们不会不去做预习作业的啊。在疑问中我让孩子们结束了活动,继续我的课,可是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一直围绕在我的心头。我没有直接去问孩子们是不是没有做预习作业。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或许在班主任那我会有所收获,就这样我询问起了班主任。在班主任那我懊恼不已,刚刚还得意洋洋的预习作业,此时此刻却让我觉得有些揭孩子伤疤的感觉。

A第一组的杜同学,母亲在孩子上幼儿园时生病去世,爸爸再婚跟后妈居住,而杜同学一直跟年迈的奶奶生活。

B第三组的宋同学,爸爸常年在重庆上班,妈妈忍受不了爸爸常年不回家,离婚后再嫁。

C第四组的梁同学,爸爸妈妈离异,爸爸妈妈都不要他,法院把他判给爸爸可爸爸常年在外赌博,他就和奶奶居住。

D黄同学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广州做生意,一直没时间回来。

【反思】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它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潜能,激活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的成长。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似乎存在着重“眼前”轻“长远”,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选择”, 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等弊端。因此叶澜教授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的教学呼唤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规划我们的课堂。生命课堂的提出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是以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极目的。在生命课堂中,师生作为完整的人,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彼此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并真诚地展现着完整的自己,在互动交往过程中触动着彼此的心灵,实现着真正的教育。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意义;进而师生一起走向整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

二、课堂研究什么?

课堂生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想我们一定得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我们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当我们真正接近每一位学生时,就会进入到一种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状态。这样任同一班课的几位教师能够就某一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讨论,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的发展似乎是班主任关心的事情,现在我想我们的任课老师们都应该共同关注,协力解决。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听到任课老师们说“你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我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班可以怎么做”,精心呵护学生的生命使其健康成长。

三、教师需要注意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也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的心灵之中。”人的生命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诠释,应该说人的物质形态的生命是很顽强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往往是很脆弱的,例如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是极为敏感的角落,需要小心呵护,一不小心可能就伤害了它。现实中扼杀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现象很普遍,学生失去了自尊、没有了自信,我们的教学准备再充分,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何谈有效教学。因此说,课堂教学必须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和“促进生命”,课堂教学的原点就是“基于生命”,从生命需要、生命健康需要、生命发展需要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或许会多些委屈,但也可因此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有胆识、有毅力。我们是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成为他们的第二“爸爸”或“妈妈”,给他们更多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是快乐的。

【后续】

那一双双黯然神伤的双眼让我再一次重新布置了预习作业“

A了解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亲人的生日,试着用英语进行表达,其次了解他们的喜好并为他们拟定好生日礼物。

B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在信中回复,这样爸爸妈妈就知道你在关心着他们,爱着他们。”

虽说这只是多了一句话的事,但我想孩子会明白的。同时我也通过班主任跟四位同学的家长联系了一下,让他们务必一定要给孩子回信。过了几日,几位孩子陆陆续续的告诉我:老师,我的预习作业做好了,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回信了。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知道这一次的预习作业布置对了。是啊!或许这一切要做在开头,那该有多好啊!

有人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它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用心做教育,在友善用脑的理念下,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这样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就能和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祖国的花朵,成为祖国的栋梁。

上一篇:竞选优秀团员的演讲稿下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春游》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