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成果管理方法(共10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新科技的产生, 测绘工程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我国地形复杂, 测绘工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测绘工程的基本概述、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的要点以及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的分类等进行分析[1]。
2 测绘工程的基本概述
测绘工程是对建筑物或土地的点位进行测量的过程, 测绘的最终结果是一些图形与信息, 这些图形与信息能够为房地产开发商和有关的管理单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现阶段, 测绘工程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在地形、工程勘察、星球等方面的研究。一般而言, 要想发展某个区域, 就必须提前对该地区的地理空间特点进行调研, 以此为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测绘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2]。
众所周知,测绘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同时又是管理密集型行业,这就相应的要求测绘行业的项目经理要同时具备全面的技术素质和足够的管理沟通能力。那么一个项目应该如何管理,项目经理又该如何做。我认为对于测绘项目的过程来说,应该是:谨慎的开始、务实的过程、扎实的收尾;对测绘项目经理来说则应是: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精心组织、合理设计,工程中期运行阶段工艺流程的实时优化、工作过程的严格控制,工程后期收尾阶段的质量控制、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落到实处。
1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公司负责人负责确定项目的定位。项目建安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1 5个工作日内,集团工程成本管理部应完成《项目工程预算费用表》(评审稿)的编制工作(采用费率招标的建安工程,应在收到完整的施工图纸后两个月内完成),项目公司工程部协助。集团工程成本管理部收集整理同类工程成本资料;集团工程成本管理部以该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为标准,初步制订该项目工程预算;a、根据建安工程施工合同或预算,直接确定该项目建安费用;b、分包工程、弱电、设备、环境绿化及室外工程,根据项目定位,参照同类工程费用,结合当地市场情况,经分析比较确定其费用。c、不可预见费:根据工程费用的5%确定。
《项目工程预算费用表》(评审稿)编制完成后,由集团工程成本管理部送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财务部负责编制《项目成本预算表》,包括土地费用、前期费用、工程费用、期间费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等,并逐项予以文字说明。土地及拆迁补偿费:根据已签订的土地合同或协议确定。前期费用:根据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前期费用有关合同确定。工程费用:根据工程成本管理人员编制的《项目工程预算费用表》(评审稿)确定。三项费用,包括财务费用(融资利息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a、财务费用:根据整个项目资金的现金流量预测,计算相应利息(股本金、其他借款及银行贷款利息)。
b、管理费用:根据项目预测销售收入的适当比例或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预测确定。
c、销售费用:根据项目预测销售收入的适当比例计提,项目公司营销策划部协助提供相关数据。
销售收入:根据当时当地市场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计算,项目公司营销策划部协助提供相关数据。
销售税金及附加:根据预测的销售收入,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税收政策、税率等计算。
《项目成本预算表》(评审稿)完成后,由项目公司财务部组织项目公司召开评审工作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备案。
项目公司财务部和集团工程成本管理部应根据相关部门评审意见,在评审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调整后的《项目成本预算表》和《项目工程预算费用表》,报集团财务管理部、总工程师办公室评审。
项目公司财务部和集团工程成本管理部根据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的评审意见,于5个工作日内修改调整《项目成本预算表》和《项目工程预算费用表》,定稿报项目公司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报集团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审定。
《项目成本预算表》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审定后,作为该项目成本控制的标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严格控制执行。
2 测绘项目管理过程
测绘项目的管理主要在于对产品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等影响产品不利因素的控制过程。
2.1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是测绘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协调、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它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工作,企业只有认清形势,建立适应市场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才能赢得社会信誉,赢得企业效益。
2.2 测绘产品质量控制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监控。
质量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发挥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近年来,国家测绘局对质量立法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及一些相应的检验实施细则和规范,从全国行业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
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测绘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虽各有特点和差别,但是共性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国家指令性基础测绘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视验收结果结算经费。质量保证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去监控产品质量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改变监督检验资料保送办法。对一次抽检不合格者要组织复查,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要建立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监督测绘工程监理的科学性、公正性、独立性、服务性的性质,能够很好地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规范工程相关方的生产行为、保障工程质量目标的达到。同时,测绘过程监理通过生产过程的监督,提出工作质量记录、质量报告,既是测绘工程成果验收质量评定的客观依据也是测绘工程合同执行状况的客观证据。测绘工程监理工作中要结合自己行业的技术特点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完善的工作体系。以政府有效管理,规范监理企业和人员的行为,建立、完善测绘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和注册管理相关制度,保障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3 测绘项目的进度控制在于对计划的实施控制。
要确保项目在预定时间、既定的资金及可利用资源范围内完成,一个周全的实施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许多项目超出预算,延误工期,往往是因为没有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一旦计划建立了,就必须严格执行,以使项目工作在预算内,按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
2.4 测绘项目的不利因素的控制在于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有效的应急措施。
主要包括制定相应工程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演练,同时还包括对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控制。
3 结束语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对产品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等影响产品不利因素的有效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要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各道工序的全面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以此拙见,有待于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斌, 刘颖琦, 冯玮.科学管理灵活控制项目本质安全管理——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安全管理小议[A].2008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论文集[C].2008
[2]李琳琳, 曹凯滨, 谢卫民.测绘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北京测绘.2010, (01)
摘要:本文阐述如何利用数字测绘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提高测量精度,保证成果的可靠性。同时指出数字测绘系统的不足之处,为地籍测量完全实现现代化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绘;测绘方法
引言
传统的测绘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业测量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为用图人员提供晒蓝图纸,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和面积等。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地籍图可以直接显示于屏幕,各项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查寻、变更。在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支撑下,工程设计人员可直接在屏幕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等。因此,地籍测绘方法,必然要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革命性变化,变革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地籍测量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先经过数据采集、编码、传输与存储,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图像处理、最后完成显示及打印的工作。目前数字化测量技术已成为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测量及自动控制的最佳手段和可靠保证。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是使用经纬仪配合平板仪、量角器的图解方法,其界址点、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主要受到测量、展点、视距、方向等误差的影响。而数字化地籍测图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自动化程度高,出错的概率小,而且可以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出的地籍图精确、规范、美观。数字化地籍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数字化地籍测绘及产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可以满足客户对数字化地籍图的要求,增强了在地籍测绘市场的竞争能力。省去了手工制图中图廓整饰、展点、草绘、修改、清绘、验收、最终提交成果资料等复杂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了多工序所出现的积累误差,缩短了成图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数字化地籍图可以通过计算机按类别和要求分层储存、分层显示,一目了然。真正体现了地籍图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3、数字化地籍图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通过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4、利用数字化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技术的帮支持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5、数字化地籍图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源,GIS 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的与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及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已在规划、管理、监测、建设和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二、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的分类
目前,数字化测绘已成为绘制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及其他专业图的主要途径。其又可以分为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和对原有地籍图进行室内数字化两种类型。
1、野外数字化地籍图测绘就是通过专业设备和数字化成图软件,在测区作业现场进行全解析法测绘,最终得到数字化地籍图成果。其具有地籍图现实性强、信息完整度和精度高等优点,但投入的软硬件设备都比较高昂,成本较高。
2、将已有地籍图在室内进行数字化就是利用专业软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测绘成果。这种方式优势在于投入比较少,数字化成图周期也较短,但缺点在于地籍图的现实性较差,信息完整度和精度也比较差,最多只能维持原图的表示精度。
三、数字化地籍测绘的作业方法
1、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基础,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随着GPS 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逐渐被高精度的静态G P S 控制和灵活简便的导线网控制所代替,这无疑大大地减轻了控制测量工作的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繁琐和限制。首级控制测量可用静态GPS 技术测定,并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外业细部点的采集如果采用RTK 技术无需做图根控制点,如果采用全站仪,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R T K技术直接加密,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进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采集的界址点、地物点的精度,使测图的精度控制在规程和用户允许的精度范围内。
2、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有:G P S R T K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2.1、RTK 技术。对于无障碍、无遮拦的开阔地,一般建筑物的房角和较容易到达顶部的高大建筑,应用R T K 技术进行测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草图。R T K 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优势在于: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 T K 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只要求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没有误差积累;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
2.2、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对于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则首先利用R T K 测设一组图根点,使用全站仪利用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测量过程中注意绘制宗地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尤其是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所以使用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而对于在十分隐蔽的死角,或无法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量取界址点、地物点与已测点和线的关系距离,利用几何关系来确定其位置。
不论是使用全站仪还是R T K 技术,都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内外业一体化:一是对测绘的对象进行边测边记,记录各种观测数据及各测点的特征代码和相互关系,然后将记录的信息输入微机,利用专业软件将其换为图形,再对图形进行必要的编辑和修正,便得到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籍图成果。二是利用笔记本电脑(内装有测绘成图软件),在测站直接将观测数据进行展点,并根据实地情况对地籍要素(含与地籍有关的地形图要素)进行编辑、注记和绘图。
2.3、扫描数字化作业。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2.4、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可以说,这将是我们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
四、结束语
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可以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局.地籍测绘规范[S].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钟宝琪.地籍测量[M].武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刘述春.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21:247.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造近年来的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对工程地质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传统意义上的勘测方法以及技术条件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些方面的工程需要。就这些问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勘测技术的展开,极大地带动了工程勘测范畴的飞速开展。由于中国工程的不断的飞速发展和开展,地质勘测技术也因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这方面的工程建造项目也因此对地质勘测提出了更加苛刻和强大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一定的山地勘探、工程物探等相对来说十分传统地质勘测技术的基础上,努力的去寻求更多更完善更先进的的新勘测方法,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1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的主要办法有道路测绘法、地质点测法、实测剖面图法等。工程地质测绘是地质勘测中相对来说十分具有基础性质的工作,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能在地质测绘领域中的充分运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目前工程地质测绘的发展方式。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判定观测点位的三维坐标,并且具有十分高的精度,效率也十分高,操作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的简练,特别是在我们不能即时的情况下,更能表现其优势。全球定位系统将观测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中之后,然后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处理,大大减少了工作的时间,充分的提高了效率,有效的大幅度提高了地质测绘的精度。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工程地质制图是我们当代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2 水利工程地质勘测方法
山地勘测:山地勘测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运用机械以及借用人力对地皮实施削土,并且是经过挖坑、挖探井、探槽等手法,勘探地表浅层的地质情况的一种勘探办法。山地勘测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到试验、调查地质情况、取样等地质勘探中,并且这个方法的应用性是非常强的。山地勘测由竖井勘测平和硐勘测两大类共同构成,因为山地勘测所需要的东西十分的简略、技能上的需求也并不是太高、勘测深度较浅等特色,所以这种方法通常都会被用于地表浅层的地质勘探。
3 工程物探
虽然说我们国家的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相对其他来说较晚,但是,我们国家的也同样配备了必要的仪器,在这些之中也包含我们比较熟悉的地震仪、电法仪、声波仪、地质雷达、管线仪、钻孔五颜六色电视体系等,这些就让我们国家的物探技能具有了十分扎实的技术根底。其中很多仪器都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这不光提高了作业的功率,同时也使得数据收集的精确度大大提高,这些对于我们国家的工程物探的开展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研究和开发长达 70 年之久,中间的技术逐渐成熟,在工程物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优点是集成电路,系统操作效果更平稳,与旧的探头相比,其丰富多彩的图片识别程度较高,比旧的使用寿命长,可以承受钻井的影响,也有很大的突破,比以往任何时候重量更轻,降低能量消耗。这一点,使其应用在工程物探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
4 工程地质试验
户外实验是主要有水文地质试验,比如水表面的岩体或结构,如剪切场原位力学试验、灌浆、压实建设等实验。真三轴实验和实验仪器和技能发展。相对来说十分巨大地促进工程地质实验的发展。
同时,软弱结构面剪切场实验,利用工程地质岩体应力测试等试验和高压水栓塞、灌浆记录仪等,灌溉用水等测试,加速促进工程地质实验进行了从定性到定量领域的使用。遥感技术多样化更迅速发展主要在遥感材料广泛、遥感资料为工程地质调查选择的早期单一的空中照片,陆地卫星 MSS 带图片和数据,执行当前块红外航,雷达数据的考验,陆地卫星 TM 图像,HRV SPOT 卫星和雷达卫星图片的图片和数据,CD,拍摄视频材料。此外,遥感资料的分辨率不断细化,遥感的解释图方法是由人工向自动化。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三大集成使用,是现在遥感技术所要进行全面发展的方向。
5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是要和其他勘测手法相互结合使用,主要使用的`方面是工程选址、选线等可行性研究期间。在最近的这些年里,遥感技术在中国工程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岩溶查询、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表象的勘察测试。长距离等线状大型工程地质调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的,并且在各个方面上还不能算的上是成熟,在工程地质勘测方面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发达国家进行相对比较还是存在了十分明显的差距。
6 结束语
为了更大程度上的推进我们国家的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展开,所以就更需要对中国目前的工程地质勘测技术进行更加深刻的发展和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引入新技能并且不断的发展进行技能的创新,我们只有这个才能完成中国勘测工作长远健康的发展。
2.组织协调基础测绘、地籍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和其他重大测绘项目的实施。
3.负责本市乙、丙、丁级测绘资格证书审査和年检的初审工作,负责市级限额的测绘任务登记、地图出版、展示、使用前的样图初审工作。
4.负责永久性测量标志迁建的审批工作,负责永久性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的备案工作。
5.负责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负责测绘单位的行业统计工作。
6.负责保密测绘成果领用和销毁的审核;负责测绘项目立项和开工许可的审批工作。
考核认定标准
第五部分
开发利用
我院实现了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测绘成果、资料文件材料的形成、记录、整理、归档更加合理、有效,促进了生产、技术、经营等各项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档案资料的使用率。使我院档案室能满足单位综合利用的需要。经常及时地与基层单位沟通,了解其所需,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档案资料。我院档案室汇编了多种专题资料,有科研成果汇编、数据手册和图表手册、市场信息、用户反映、国内外同行生产情况介绍、大事记等。真正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测绘成果,坐标转换,测量控制网
0 引言
大地坐标系在测绘及相关产业乃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所采用的坐标系原点、坐标轴方向等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均与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测定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先进的空间观测技术所获取的测绘成果在使用时的精度损失,无法全面满足当今地震、水利、气象、交通等部门对高精度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要求。而且现行参心大地坐标系只能提供二维的点位坐标,并行使用两个国家大地坐标系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问题:坐标系之间转换测绘成果的精度损失,不同坐标系下相邻地形图的拼接误差较大,无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空间观测手段的观测成果,等等。因此,现行参心大地坐标系已不适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地心坐标系的应用日益流行,它可以大幅度提高测量精度,快速获取精确地三维地心坐标。目前利用空间技术所得到的定位和影像等成果,都是以地心坐标系为参照系。空间技术发展成熟与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国家提供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作为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性保障[1,2]。
大地坐标系是测绘的基础,大地坐标系的改变势必引起测绘成果的变化,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控制点成果、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基础地图数据库、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成果等。如何将各种成果转换到CGCS2000坐标系是此次坐标系换代的重要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CGCS2000坐标系对测绘成果的影响,尤其是对CORS网、地形图成果的影响,继而对现有测绘成果转换至CGCS2000坐标系的主要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了不同方法分别进行了可行性和精确性分析,并得出了重要结论,为全国各级测绘部门、勘测部门的测绘成果的转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 CGCS2000坐标系的定义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CGCS2000),作为一个现代地球参考系,它符合国际地球参考系(ITRS)的下列条件[2]:
1)它是地心的,地心被定义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2)长度单位是m(SI)。这一尺度同地心局部框架的TCG(地心坐标时)时间坐标一致,由适当的相对论模型化得到;
3)它的定向初始由在1984.0国际时间局(B IH)的定向给定;
4)定向的时间演变由整个地球上水平构造运动无净旋转条件保证。
CGCS2000为右手地固正交坐标系,其原点和轴向的定义是:原点在地球的质量中心;Z轴指向IERS参考极(IRP)方向;X轴为IERS参考子午面(IRM)与通过原点且同Z轴正交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CGCS2000的参考椭球为一旋转椭球,其几何中心与坐标系的原点重合,其旋转轴与坐标系的Z轴一致。参考椭球面在几何上代表地球表面的数学形状。CGCS2000的参考椭球在物理上代表一个等位椭球(水准椭球),其椭球面是地球正常重力位的等位面。
参考椭球的4个常数是[3]:
长半轴:a=6 378 137.0 m
扁率:f=1/298.257 222 101
地心引力常数:GM=3 986 004.418×108 m3s-2
地球自转角速度:ω=7 292 115.0×10-11rads-1
值得指出,这里a、f采用的是GRS80值[4],GM、ω采用的是IERS推荐值[3]。
2 大地坐标系换代对测绘成果的影响
大地坐标系换代影响的现有测绘成果主要包括:1)大地点成果;2)地形图、海图、航空图和地籍图;3)地方坐标系的成果(控制点坐标和地形图);4)地球空间数据基础数据;5)高程异常和垂线偏差;6)参考于椭球面的观测数据(如方向观测值、方位角、基线、物理测距边等);7)跟踪站、测控站、设备点、发射阵地的坐标。本文对地形图、控制点坐标、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予以重点分析。
2.1 对地形图的影响
坐标系换代对地形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图要素、方里网、图廓等方面。据研究表明,56°N~16°N和72°E~135°E范围内,由1954年北京坐标系转为CGCS2000,引起纬度变化-1.5″~3.0″,其绝对值平均1.3″;经度变化-4.0″~6.0″,其绝对值平均变化2.1″。相应地,高斯平面x坐标变化-77~-18m,平均变化-47.8m;y坐标变化-63~111m,其绝对值平均50.1m。假定人眼的最小分辨率为0.1mm,那么在1:50万甚至在1:10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上,x和y坐标都可能发生看得出来的变化。这意味着,对于系列比例尺的所有地形图,由坐标系换代引起的图廓点、方里网以及图上要素的高斯坐标和经纬度的变化,均需要加以考虑。表1中给出了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线/方里网的平均平行位移量,可以看出,对于1:10万以上相对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平行位移平行量必须给予考虑,并做相应转换处理[2]。
2.2 对控制网成果的影响
CGCS2000通过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坐标和速度具体实现。采用ITRF97框架,参考历元为2000.0,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是在测绘、地震和科学院等部门布设的4个GPS网联合平差的基础上得到的一个全国规模的GPS大地控制网,共包括2518点。天文大地网有20余万点,其中一、二等点和部分三等点(约48000个)已通过与空间网联合平差纳入了CGCS2000,对于未参与联合平差的低等大地网点(10余万点),应通过低等网平差改算到或通过精密坐标转换变换到CGCS2000坐标系[4]。
各省市级的控制网大都是以国家高精度GPS B级网为基准建立起来的,而B级网其参考框架为ITRF93,历元为1996.365,与前述的CGCS2000参考框架不同,因此各省市建立GPS C级网、城市基础控制网成果必须转换到CGCS2000坐标系,具体的转换方法将在下文中予以探讨。
2.3 对CORS系统的影响
目前,国内很多省份、城市都已建成了CORS系统,某些专业也建立了服务本行业的CORS系统。CORS系统基准站的坐标是在联测高精度GPS控制网基础上平差得到,所使用的坐标系是国家大地坐标系或本地坐标系,利用CORS系统的网络RTK成果也相应使用一致的坐标系统,因此坐标系的换代需要对CORS系统进行升级。本文利用广州CORS系统基准站数据计算了CGCS2000坐标系下的各站精确坐标,数据处理软件使用的是国际著名精密导航定位软件BERNESE 5.0,将各基准站的CGCS2000坐标与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求差,坐标分量差值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x方向差值约0.3m,y、z方向差值约0.1米,坐标分量相差较大。因此,国家使用CGCS2000坐标系以后,各CORS系统也必须升级所使用的坐标系,以满足使用CORS系统的各类成果与国家坐标系的一致性。
3 现有测量成果转换至CGCS2000坐标系
国家测绘局在公告我国开始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同时,又发布了《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方案》中要求:各省市已建立的GPS C级网、城市GPS控制网的地心坐标成果需转换到ITRF97框架,2000.0历元,转换后的成果可作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成果;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仍可继续使用,必须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各地方、部门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下建立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原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重合控制点计算模型转换参数,完成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转换。
3.1 控制点坐标转换
1)模型选择
省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4,5]。
2)重合点选取
坐标重合点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但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通过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所选择的重合点,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6,7]。
3)模型参数计算
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相应的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4)精度评估与检核
选择部分重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应选定至少6个均匀分布的重合点对坐标转换精度进行检核。
3.2 城市GPS平面控制网转换至CGCS2000坐标系
城市建立的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城市二等平面控制网,成果精度相当于国家GPS C级控制网,可依照《指南》中的GPS C级网转换方法进行转换,主要通过三种方法进行[1,6,7]:
1)按已公布的ITRF框架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转换
将现有的城市首级平面坐标控制网ITRF93框架1996.365历元下的成果转换到ITRF97框架2000.0历元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转换必须要知道网中所用各重合点的速度场。
2)坐标转换
通过重合点进行坐标转换,采用上述的控制点坐标转换方法进行转换。该方法的难点是需要收集到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与国家、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公布的高等级控制网的重合点的CGCS2000坐标成果,受重合点数量及分布的限制。
3)采用平差的方法将C级网纳入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选择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与国家、省级的高等级控制网重合点,获取这些点的CGCS2000坐标,固定部分重合点的坐标或者进行强约束,对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点观测数据用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如GAMIT或Bernese软件)进行重新处理;或者对C级网点的基线向量用网平差软件进行重新平差,得到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点在CGCS2000坐标系下的坐标[8,9]。如果有原始观测数据或者基线向量文件,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在确定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下CGCS2000坐标成果之后,也可以利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以城市首级平面控制网为基准的各等级控制网的成果转换。
3.3 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建立CGCS2000联系
城市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城市所用的各种测绘成果也大都采用这一坐标系,在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联系时,可通过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关系作为过渡,即首先经过投影变换将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归算到现行参心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再经过坐标转换获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控制点坐标。
选取坐标模型时要同时适用于地方控制点转换和城市数字地图的转换,一般采用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重合点较多时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当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控制点和数字地图均为三维地心坐标时,采用Bursa七参数转换模型。坐标转换中误差应小于0.05m[6]。
4 结语
本文简述了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意义和定义,在分析了CGCS2000坐标系对现有测绘成果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测量成果转换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分别对各种转换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和精确性分析,为全国各城市测量成果的转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它符合IERS标准,符合大地基准的发展趋势,同世界大地坐标系相容,适宜于卫星定位和导航,有利于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当前与未来我国测绘及相关产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大地坐标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俊勇.关于中国采用地心三维坐标系统的探讨[J].测绘学报,2003,32(4):283-288.
[2]魏子卿.关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建议[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26(2):1-4.
[3]国家测绘局.国家测绘局公告.2008年第2号[R].中国测绘报,2008.
[4]李军.天文大地网坐标系统到2000国家大地基准的转换[J].测绘通报,2004,(3):1-3.
[5]杨华忠,李军,汪周平等.我国常用大地坐标系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间的转换[J].测绘科学与工程,2007,27(4):1-6.
[6]程鹏飞,成英燕,文汉江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7]杨元喜,徐天河.不同坐标系综合变换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6):509-513.
[8]李东,毛之琳.基于CGCS2000的地方坐标系统建立方法的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9,11(4):3-5.
一、土地调查的步骤
(一)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勘探、平面测量、修测、图片编辑、建筑现状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与完善等。测量的具体方式是将城镇的地籍调查最终数据按照1:500的比例,对不断变化的土地进行修测与补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全站仪解析法进行测绘,将测点的具体位置明确标注在草图上,并通过相关软件传输到电脑,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土地调查体系。
(二)土地现状的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调查技术路线后,再利用统计学技术分析出待开发土地现状的数据分布、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即将开发的土地进行评价。对于土地现状的分析可以让土地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对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土地潜力的分析技术路线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总体步骤之后,要进行土地的潜力分析。待开发土地的潜力分析通常采取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在土地功能与适宜程度方面进行调查,采用测绘技术得到高精度的结果,将待开发土地以功能进行分区,从多种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功能,并且利用电子技术将土地的潜力展现出来。
二、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技术,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摄像头与GPS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地形测量的变更,解决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并且利用数码摄像头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替代人工绘图不便,减轻工作量。同时,掌上电脑与GPS技术结合,还可以满足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要求,达到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二)“3S”集成技术
“3S”集成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综合而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3S”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土地调查中发挥数据采集、处理和产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的使用,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
(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地理信息系统也在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四)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手段,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其次,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五)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利用计算机将土地利用图和遥感技术的影像图相互叠加,按照类别分层处理影像中待检测出的特征值,并且按照特定的规范,选择出与以上数据对应的遥感信息特征值进行对比,检测出变化的区域。其次,通过近年的土地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系列的土地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案。
为加强我院涉密测绘成果的保密管理工作,确保国家涉密测绘成果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 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等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测绘局对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涉密测绘成果是指有密级的基础测绘成果和相关的专业测绘成果,包括各种涉密的数据、文字、图纸、图片、影象等。其范围按照《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
第二条
涉密测绘成果实行院统一管理。院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室负责涉密测绘成果购买、接收、归档登记、建立台帐、保管和再提供使用。
第三条
本院各二级单位申请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应当具有明确、合法的使用目的和范围,按照管理权限报技术负责、单位负责人、主管领导审批后,由各二级单位的资料管理员到资料室办理相应的登记索取手续。
第四条
各二级单位经审批获得的涉密测绘成果,只能用于被许可的使用目的和范围。项目完成后,按规定及时交回涉密测绘成果,由资料室核对、回收、归档、统一销毁。如还需要用于其他项目的,应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第五条
涉密测绘成果需要进行数据加工的,必须在涉密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上处理、存储涉密
地理信息。涉密计算机的管理严格按照院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条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复制、转让或转借涉密测绘成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留存和对外提供涉密测绘成果。
第七条
需委托本院以外的第三方承担成果开发、利用任务的,第三方必须具有相应的保密资格及条件,涉及测绘活动的,还应具备相应的测绘资质;必须与第三方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第三方承担相关保密责任;委托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回收或监督第三方按保密规定销毁涉密测绘成果及其衍生产品。
第八条 非经制发机关批准,严禁擅自扫描涉密地形图。经批准利用涉密测绘成果加工生产的数据产品,其秘密等级不得低于所用的涉密测绘成果秘密等级。未经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的,不得公开使用,严禁在公共信息网络上登载发布使用涉密测绘成果。
第九条
涉密测绘成果应妥善保管,室内生产场所需完善铁柜、防盗门、防盗网以及摄像监控措施。野外工作传递涉密测绘成果,应当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由专人护送,严禁利用网络、邮件、快递等形式传递涉密测绘成果。
第十条
发生泄密问题或者存在失泄密隐患的,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对泄露国家涉密测绘成果而造成后果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处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或党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
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为切实保障涉密测绘成果的安全,维护公司利益,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涉密人员的管理
为有效地保障本单位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的安全,设置资料室为专门保密机构,承担涉密测绘成果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确定核心涉密人员2人。
涉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涉密人员负有维护测绘成果秘密安全的责任和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应自觉遵守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接受资料室的教育和监督。选拔任用涉密人员,要依照标准及国家测绘局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并报资料室备案。不得使用临时聘用人员。
二、涉密人员管理由项目组织、人力资源部和资料室共同实施,并对涉密人员在岗位情况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宜留在涉密岗位的,应坚决调离。
三、涉密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资料室举办的保密业务培训方能上岗。必须进行保密教育,不断强化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保密观念。
四、涉密人员必须与单位签定保密责任书,履行保密责任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纪律和有关规定。
五、涉密人员辞职、调动,应征求资料室的意见,并视情况进行脱密期管理。脱密期一般为1个月至半年。
第二条 涉密载体的管理
一、涉密载体及密品,必须由单位核心涉密人员统一管理,密件收发、交换、借阅应履行登记签字手续。
二、密件传阅应专夹专人直传,不得横传,并做到当天阅读当天退还资料室,不得在资料室以外场所存放。
三、销毁密件,须认真登记、经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统一进行销毁。个人不得擅自销毁密件。
四、因工作需要随身携带密件、密品外出的,必须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五、对涉密的硬盘、U盘、磁盘等载体,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并视同秘密文件、资料,由资料室统一登记,集中管理。对涉密计算机设备粘贴涉密计算机标识。
六、单位领导参加会议带回的密件应及时交资料室登记管理,个人不得留存。
第三条 涉密成果的管理
一、对涉密测绘成果的生产、提供、使用、保管等情况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凡使用涉密测绘成果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予登记后,方可提供。
二、涉密测绘成果使用后应及时归档。登记清册须存档保存,要求帐物相符、记录清晰。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复制、转让或转借涉密测绘成果,不得拷贝、对外传送涉密测绘成果数据。
三、涉密测绘成果只能用于被许可的使用目的和范围。因使用目的或应用项目结束等原因,须销毁涉密测绘成果的,必须报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批。
四、销毁涉密测绘成果须经专人清点、核对、登记、造册,由本单位主管领导和资料室派专人销毁。对销毁的时间、地点、方式及销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与销毁清册、领导批示一并存档。
第四条 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
一、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应安置在安全保密的场所,并按照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要求,配备保密安全设施。
二、使用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应针对其涉密内容和涉密程度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保密技术措施。
三、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更换或维修,应当在涉密场所进行,并有专人监督。所更换的设备或配件,在未采取技术处理时,不得挪为他用。
四、单位复印机应由专人管理,严禁擅自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图表等。
五、注意在通讯和办公自动化中的保密工作。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电话、传真机上传递保密材料;不得在私人通信中涉及单位秘密;不得利用公用电话以及邮局办理秘密事项等。第五条 涉密测绘成果生产保管场所的管理
一、单位设有库房,资料室,办公室。其中资料室是存储资料的机密重地,非资料室工作人员,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资料室。
二、确保资料室安全,管理人员做到人离灯灭、关窗、加锁,妥善保管资料室钥匙,消除火灾隐患,库房内严禁吸烟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保持资料室整洁、卫生。做到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防强光工作。要经常检查资料保护设备和库房温湿度变化,防止档案材料的破损、老化,及时进行档案材料的修复和补救。
四、入库的各类档案要依档号排放,库房柜架编排顺序号,排列整齐。
五、保管人员要熟悉库藏情况,对库藏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核对,做到帐、卡、物相符。
六、档案出库利用必须认真登记,入库要按原位排放。
七、档案人员调离时,对所保管的档案材料要逐件进行移交,移交清单一式两份,办清手续,方可调离。
第七条 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管理
一、涉密计算机系统或单机,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公共信息网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并且必须设置必要的用户识别密码,做到定期更换。不得在未采取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保密监控管理技术措施的计算机网络内输入、保存和传递涉密资料的信息。非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
二、涉密计算机房,应当设在有利于安全保密的场所,建立和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三、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凡需要在网上进行信息发布的,应当认真执行信息保密审核制度。
四、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种非法信息。
五、在网络上传递信息、聊天或在论坛发表文章以及发送电子邮件时,不得泄露和传播任何涉密信息。
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更换或维修,应当在涉密场所进行,并有专人监督。所更换的设备或配件,在未采取技术处理时,不得挪为他用。
七、对需报废的涉密载体、设备或配件,应当登记造册,经单位领导批准后,送市公文销毁站销毁。
八、任何部门和个人在发现计算机系统泄密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立即上报资料室。
第七条 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制度
一、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前的涉密数据备份和清空工作,须由资料室负责执行;设备部负责本单位涉密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的统一管理,各科室不得擅自处理。
二、涉密计算机需要送外部维修时,应保证储存的涉密信息不被泄露,必须到涉密场所进行维修,并派技术人员在现场负责监督,将废旧的存储介质收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报废前,应进行信息清除处理。
三、如涉密计算机需要报废,须先运用低级格式化命令格式化硬盘,确保拟报废机器硬盘中没有涉密信息留存后,方可交由报废执行单位进行报废。
四、涉密计算机的销毁,经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送资料室统一销毁,各科室不得擅自销毁。禁止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作为废品出售。
【测绘成果管理方法】推荐阅读:
测绘成果检查报告07-18
测绘成果及档案管理07-27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07-25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09-26
测绘技术质量管理体系11-06
测绘工程部管理制度05-30
测绘招投标管理办法06-19
测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1-07
测量测绘技术06-10
测绘检查方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