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申请书(精选10篇)
参考文献
[1]杨惠基;《听证程序概论》, 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朱新力;《外国行政法律强制制度》,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胡建淼;《行政强制法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马怀德;《司法改革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我与丈夫张某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几年后感情便出了问题,另有所爱的丈夫提出了离婚。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同意离婚。我们协商,孩子归我,他出抚养费;房子归我,他搬出去。协商好后,我们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然而,写在离婚协议里的条款,张某一项都不执行。离婚半年了,张某一分钱的抚养费都没给过。请问:这种情况下,我能请法院强制执行离婚协议吗?
答:
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法律对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仅限于以下几类: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仲裁机构的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据行政法规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决定。凡不在前述列举范围内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都无权介入执行。
申请执行人:***,男,1973年7月22日出生,汉族,湘潭市人,住湘潭市*****。
申请执行人:***,女,1973年7月22日出生,汉族,湘潭市人,住湘潭市*****。
被申请执行人:***,男,1973年7月22日出生,汉族,湘潭市人,住****。
被申请执行人:***,男,1973年7月22日出生,汉族,湘潭市人,住*****。
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执行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纠纷一案,经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湘高法刑一终字第****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现被申请执行人拒不全面履行生效判决书,为此,特申请贵院给予强制执行。
申请事项:
1、请求法院执行被申请执行人***赔偿申请执行人经济损失等人民币****元,由被申请执行人***赔偿申请执行人经济损失等人民币****元;
2、请就法院执行被申请执行人***加倍支付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元,被申请执行人***加倍支付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元。即按人民银
行同期贷款利率计付的利息的双倍(暂时计算自年月 日起至年月日止);
3、被申请执行人支付本案的执行费。
事实与理由:
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执行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纠纷一案,已由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湘高法刑一终字第****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判决内容如下:
一、……;
二、……;
三、……,即“判令由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等人民币53767元,由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等人民币13441.6元。”;
四、……;
被申请人***、***至今都没有支付给申请人一分钱的赔偿金。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之规定,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此致
**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申请人:
被申请人:
请求事项
1、请求贵院依法执行XXX号判决书确定的上述被申请人的义务;
2、由被申请人承担本案的执行费用。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XX(以下简称“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周礼(以下简称“被申请人”)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于2013年X月X日经XXX人民法院判决,并出具了(2013)X民初字第XX号判决书。内容如下:
一、被申请人XX在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7日内偿还申请人XX()元。如果被申请人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二、本案受理费XX元,因适用简易程序XX元,由被申请人XX承担。
现判决已生效,被申请人未在判决书指定期限内履行上述给付义务。被申请人拒绝履行判决确定义务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申请人之合法权益。为此,申请人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6条之规定,特向贵院提出上述执行申请,请贵院依法支持。
此致
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
二○一三年月日
附:
申请人周中平,男,1968年3月29日出生,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初中文化,居民,住祁东县洪桥镇街道太阳升居委会周家村民小组11号。
被申请人唐东宝,男,1962年10月11日出生,汉族,住湖南省祁东县双桥镇林星村12组。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执行(2017)湘04民终129号民事判决书所判决的事项,即对被申请人唐东宝劳务者致害责任纠纷一案,所判决唐东宝赔偿周中平42575.00元;被告承担案件受理费864.00元,合计43439.00元,由被申请人予以强制执行。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周中平与被申请人唐东宝劳务者致害责任纠纷一案,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5月8日作出判决,判决被申请人唐东宝在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支付申请人周中平赔偿责任款42575.00元及案件受理费864.00元,合计43439.00元由被申请人唐东宝负担。本案判决书现已产生法律效力,被申请人唐东宝至今尚未履行清偿义务。据此,特依法向贵院提出上述申请,请予支持。
此致 祁东县人民法院
第一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 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管辖法院。
[解读]本条是关于作出征收决定的人民政府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管辖问题的规定。
征收具有强制性, 表现在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该决定具有执行力, 当行政相对人拒不履行义务时, 作出该决定的政府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政府所在地、被征收人户籍地和被征收房屋不一致的情况, 为了防止法院之间推诿扯皮, 必须明确征收非诉执行的管辖法院, 实现责权统一。鉴于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若干解释》) 第89条规定,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 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 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基层人民法院认为执行确有困难的, 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执行;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其执行, 也可以决定由下级人民法院执行。《征收执行规定》第1条规定征收的非诉执行原则上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符合《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专属管辖原则。考虑到基层法院在人财物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现状, 征收拆迁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基层人民法院对于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很难进行公正的司法审查。征收的非诉执行管辖法院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决定, 其中包括高级法院作出规定提级管辖和异地管辖, 防止管辖法院在审查中不负责任, 从制度上对法院和政府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
第二条申请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除提供《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及附具材料外, 还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 征收补偿决定及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二) 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
(四) 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
(五) 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 加盖申请机关印章, 并注明日期。
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应当提供的材料及申请期限的规定。
征收补偿决定应当包含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即唇齿关系, 被征收人拒不履行义务, 政府依法申请法院强制实现行政行为。同时,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必须审查行政相对人权利落实情况。人民法院审理 (包括审查) 行政行为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为此, 需提供一些必要材料。综合上述内容, 《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 向人民申请强制执行, 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 执行申请书。人民法院应当坚持“不告不理”的原则, 政府未依法定程序, 法院不宜主动采取强制性手段介入政府的“中心工作”, 政府不应把法院看成是政府的职能部门, 政府和法院享有同等的宪法地位。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申请机关负责人签名, 加盖申请机关印章, 并注明日期。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政府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应当在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申请。
(二) 专户存储账户和补偿金额。先补偿后拆迁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一个亮点, 申请强制执行时, 必须按照市场评估价及补偿安置方案的规定, 准备足够的补偿金。
(三) 产权调换房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 征收时必须满足被征收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的选择权, 在提供足额补偿资金的同时, 还需提供符合补偿方案或者“公平补偿”原则条件的产权调换的房屋。产权调换房屋应当符合“就近安置”和“等价有偿”原则。
(四) 周转房。如果属于“回迁”的期房安置, 还需要提供周转用房, 确保被征收人不至于流落街头, 以体现民生保障原则。
(五) 征收补偿决定。征收补偿决定是法院据以强制执行的依据和法律文书, 是征收中核心的法律行为。
(六) 相关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包括:1.《征收与补偿安置方案》30天征求意见材料;2.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材料;3.征收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4.入户调查情况和评估报告;5.住房保障的有关材料;6.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7.无照房屋的调查、认定和处理情况;8.“住改非”的有关材料;9.营业执照、纳税情况核实的有关材料。
(七) 征收补偿决定送达凭证、催告情况及房屋被征收人、直接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没有送达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但是在实践中, 被征收人躲藏或者拒不签收法律文件, 让征收工作人员很无奈。公证 (见证) 留置送达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4条规定, 政府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 应当催告被征收人搬迁。
(八)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材料。征收强制执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就征收补偿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前, 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精确的分析和全面的评估,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为有效预防、避免、控制群体性事件、自焚等自杀事件、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事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1.反对旧城区改造的被征收人;2.住房困难户;3.相邻权受到建设项目影响的人;4.被征收房屋的抵押权人;5.被征收房屋的承租人;6.被征收房屋的所有权人与经租人;7.被征收房屋的出售人与买受人。对社会稳定风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群众反映强烈, 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 评估为A级;群众反映较大, 可能引发一般群体性事件的, 评估为B级;部分群众意见有分歧的, 可能引发个体矛盾纠纷的, 评估为C级。评估为A级和B级的, 评估主体要制定化解风险的工作预案。
(九) 申请强制执行的房屋状况。被执行房屋是否影响公共利益实现, 是否存在天然气、水电影响强制执行, 强制拆迁是否违反比例原则等。
(十) 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及与强制执行相关的财产状况等具体情况。与被执行房屋是否存在所有权关系、共有权关系、抵押权关系、承租权关系、继承权关系、相邻权关系。
第三条人民法院认为强制执行的申请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齐全的, 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 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 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 裁定不予受理。
申请机关对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强制执行立案为形式要件审查及对不予受理裁定救济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56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 应当在五日内受理”。根据法院“立、审、执”分离原则, 非诉执行包括立案庭立案阶段、行政审判庭审查阶段和执行局执行阶段。立案庭立案阶段的审查标准为形式要件审查, 行政审判庭审查阶段为明显重大排除标准, 执行局执行阶段为形式要件标准。具备《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要件的, 立案庭应当在接到申请后五日内立案受理, 并通知申请机关;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材料不全的应当限期补正, 并在最终补正的材料提供后五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形式要件或者逾期无正当理由不补正材料的, 裁定不予受理。
《征收执行规定》第3条第2款重申了《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是对行政强制法的彻底贯彻。人民政府对不予受理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对受理法院是一种监督, 也防止上级法院久拖不决, 兼顾了公正与效率。
第四条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执行的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解读]本条是关于房屋征收非诉审查期限的规定。
作出是否准予执行裁定应当区分两种不同情形:1.具备法定执行条件的,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7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体现了人民法院支持合法的行政行为, 兼顾公正、注重效率的原则;2.不具备法定执行条件的,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不予执行裁定。关于审理期限延期问题, 《行政诉讼法》第57条规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征收执行规定》第4条将审理延期的规定推而广之应用于征收非诉审查期限的延期, 是一种创新, 具有积极意义。在人民法院作出不予执行裁定之前, 政府可以完善征收程序、补充征收材料、通过非强制程序解决搬迁问题, 政府有实现行政目标的余地。但是, 《征收执行规定》第4条却忽略了《行政强制法》第57条和第58条规定的区别, “一刀切”地规定三十日作出裁定, 似存遗憾。
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 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
[解读]本条是关于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规定。
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 需要根据《征收执行规定》第2条规定提交一些材料, 对于材料的真实性, 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 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通过上述职权活动, 人民法院可以审查征收补偿决定是否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是否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是否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是否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是否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是否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是否超越职权;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也可以在审查期间, 做执行和解工作, 通过非强制的方法实现政府的行政目标, 符合和谐社会要求。
第六条征收补偿决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三)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 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
(四)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五)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
(六) 超越职权;
(七)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予执行的, 应当说明理由, 并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
[解读]本条是关于人民法院不予执行情形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2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根据《征收条例》的规定, 在征收方案既定的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 征收部门提请政府依法作出补偿决定。根据《行政强制法》第34条的规定, 人民政府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后, 被征收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搬迁的, 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对该补偿决定进行司法审查, 其标准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进行: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三) 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此乃称为明显重大违法排除审查标准。对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有形式审查、明显重大违法排除审查与合法性审查。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 下级服从上级决定了下级对上级的审查系形式审查;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决定了不具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审查系形式审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审查系合法性审查即实质审查。为了便于理解, 笔者将行政行为区分为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和合法行政行为。无效行政行为在三种标准的审查中都应否定其效力;可撤销行政行为在诉讼审查中必须撤销或确认违法, 在非诉审查中维护其效力;合法行为在三种标准的审查中都应当维护其效力。根据《征收执行规定》第6条规定, 下列情形属于明显重大违法:
(一) 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根据《征收条例》的规定, 作出征收决定应当具备七个要件:1.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2.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期限不少于30天;3.旧城改造多数人反对的, 应当进行听证;4.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5.属于公共利益;6.遵循公平补偿原则;7.具有足够的专项补偿资金;8.满足被征收人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选择权;9.在征收方案规定的期限内无法达成协议才能作出征收补偿决定。不具备上述证据材料, 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就属于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 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征收补偿决定的做出应当依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其下位法的规定, 不能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以及其他与《征收条例》规定相违背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 明显不符合公平补偿原则, 严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或者使被执行人基本生活、生产经营条件没有保障。公平补偿原则包括纵向不低于市场评估价, 横向被征收人之间不存在厚此薄彼。对社会保障家庭的被征收人保障了基本居住条件, 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的被征收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
(四) 明显违反行政目的, 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征收条例》第8条对公共利益界定做出了明确规定。不符合公共利益的项目不能动用征收权, 打着公共利益旗号进行征收的, 人民法院不予强制执行。
(五)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法律通过把规则程序化, 可以使国家及其权力行使机关的行为合法化, 从而有效地进行社会控制。“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公正合理行使的规范体系, 其巨大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至今为止, 中国的行政程序法尚未出台, 只是在单行的行政法中对程序进行规定。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正当, 通常又译为“正当法律程序”或“正当程序”, 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正当程序将会导致行政行为违法。我国房屋征收补偿的正当程序包括:1.征求意见公告, 组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政府常务会议讨论;2.依法评估;3.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收决定公告;4.协商补偿;5.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征收的细化工作程序大约有几十个步骤, 其中许多并非法定程序。
(六) 超越职权。征收补偿决定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辖区属地原则依法作出, 包括区政府、旗政府、自治州政府。除此之外, 开发区管委会、乡镇政府、征收部门无权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七) 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不宜强制执行的情形。
第七条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定。
[解读]本条是关于申请机关对不准予执行裁定救济的规定。
本条是对《行政强制法》第58条第2款规定的重申, 该款规定:“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法院不准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 可以通过向上级法院申请行政复议行使救济权。被执行人在起诉期限届满后丧失刚性救济权, 只是在法院审查听证中享有陈述和辩解的权利。通过复议权的行使, 对防止受理法院推诿、不作为是一有效制衡和监督。
第八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 应当在五日内将裁定送达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 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申请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 保障征收与补偿活动顺利实施。
[解读]本条是关于人民法院准予执行裁定送达及建议的规定。
不属于《征收执行规定》第6条规定情形的,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五日内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在五日内将执行裁定送达给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征收的实际情况, 向申请强制执行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提出司法建议, 确保征收目标顺利实现及补偿中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例如, 哈尔滨某征收项目中有11户“钉子户”, 针对其中的4户国有土地上房屋作出征收补偿决定, 而后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但是, 法院在执行中发现有两户存在上千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和5户集体土地上房屋尚未协商搬迁, 法院于是建议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 对违法建筑进行处罚, 责令限期拆除, 而后依法申请政府强制执行;建议按照《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村委会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收回土地使用权, 而后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条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 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裁执分离的规定。
2011年5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法明传[2011]327号明传通知《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下称“紧急通知”) 规定:“鉴于目前有关征地拆迁的具体强制执行模式尚待有关国家机关协商后确定, 各级人民法院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 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凡涉及征地拆迁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 必须事前向地方党委报告, 并在党委统一领导、协调和政府的配合下进行。同时, 积极探索‘裁执分离’即由法院审查、政府组织实施的模式, 以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资源和手段优势, 共同为有效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环境”。制定该“紧急通知”时, 正赶上《行政强制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理通过的前夕, 本以为最高立法机关能够采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执分离的立法建议, 遗憾的是并未如此。最高人民法院考虑到征收的强制执行难度很大而许多法院的执行力量非常有限, 难以担此重任, 于是规定由法院作出准予执行裁定, 由政府强制执行。事实上完全实行裁执分离并非上策,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 人民法院作出执行裁定后, 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的, 视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 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法院率先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通过司法拘留这一强制执行措施的威慑力达到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的目的, 比起政府组织现场强制拆除效果好、风险小、成本低, 值得推广。
第十条《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房屋拆迁裁决的, 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精神办理。
[解读]本条是关于拆迁裁决强制执行的规定。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但是, 此前已经颁发拆迁许可证的拆迁项目, 仍然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办理, 拒不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 由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补偿安置裁决, 被拆迁人拒不搬迁的, 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参照《征收执行规定》办理。
在广义的“拆迁”工作中, 还包括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违法建筑的拆除。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 国土部门作出“责令限期交回土地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县级政府作出“收回土地决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6条规定, 规划执法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上述具体行政行为都具有执行力, 作出的机关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 按本规定执行。
[解读]本条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其他司法解释与本司法解释效力关系的规定。
《若干解释》第88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行政强制法》第53条规定, 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规定的申请期限为3个月, 缩短了申请期限, 值得政府重视。
“紧急通知”第5条规定“凡涉及征地拆迁的强制执行案件, 相关法院在执行前必须报上一级法院同意后方可实施”。部分地方法院迫于信访的压力, 对于正当合法的征收强制执行申请也不受理, 以需上级法院同意为由进行推诿和“打太极”, 本规定是对“紧急通知”部分内容的纠正。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精神生卫法;刑事强制医疗;普通强制医疗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64-02
人是社会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对待和关怀,在法治国家和法律世界中尤其如此。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出现过很多精神障碍者得不到治疗或者遭受虐待的情况,而正常人甚至也会莫名其妙的或者仅仅因为上访而“被精神病”。对此,世界各国纷纷在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方面设置了严格的法律程序,以保护他们的宪法权利。2012年3月以及12月,全国人大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是先后通过了新《刑事诉讼法》和《精神卫生法》,其中专门设立了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和普通强制医疗程序。所谓刑事强制医疗,是指2012年3月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所谓普通强制医疗,是指2012年12月通过的《精神卫生法》规定,针对严重精神障碍者,当已经发生伤害自身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险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行为时,强制入院治疗的程序。两部法律在鉴定制度、处理程序以及救济程序等方面都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仍有很大差别,这是合理的,还是立法之缺陷,本文将作深入探讨。
一、刑事强制医疗与普通强制医疗的区别
(一)适用对象不同
《刑事诉讼法》的适用对象是有严重犯罪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具体而言,《刑事诉讼法》第524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犯罪程度,但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与刑事强制医疗不同,根据《精神卫生法》第30条第2款“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二)决定主体不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2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申请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案件,由被申请人实施暴力行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由被申请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申请人居住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刑事强制医疗案件的决定主体是人民法院。《精神卫生法》规定的普通强制医疗的决定主体则是医疗机构和监护人。根据第30条第2款规定“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以及第29条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该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所以一般而言,普通强制医疗的决定主体是医疗机构。
(三)制度性质不同
刑事强制医疗具有司法性质。具体而言,从决定主体来说,是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从审判组织来看,是通过合议庭进行审判;从启动程序来说,或者由人民检察院或者直接由人民法院启动;从证据搜集来看,由作为一般侦查机关的公安机关侦查;从审判中的组合来看,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律师三方组合,等等。普通强制医疗则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首先,就行政性质而言,《精神卫生法》第6条规定“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第8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普通强制医疗一般的决定主体是医疗机构,而医疗机构是服从卫生行政部门检查监督的,所以普通强制医疗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区别,在具体程序方面,二者也存在着很多不同,比如,刑事强制医疗采用检查监督、司法审判、律师援助的模式,而普通强制医疗则采用医疗机构精神科医生单方面决定的方式;前者采用向人民法院进行复议的方式请求救济,而后者则可以重新委托独立的精神科医师重新鉴定推翻原来的决定,等等。
二、刑事强制医疗和普通强制医疗区别之评析
(一)学者的疑惑与批判
针对上述区别,有些学者认为存在立法上的冲突以及不合理,主要观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为什么刑事强制医疗需要司法审判,而普通强制医疗就只需要医疗机构的决定[1]?人身自由是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之一,人身自由的限制,一般需要严格的程序要求,并且需要在存在冲突或者特殊保护的情况下,得由中立的第三方的主持与裁判,这是宪法对人权保护的最基本要求。所以,二者应该都经过中立的第三方,即法院的司法审判。
其次,当今世界,就大陆法系而言,比如德国,虽然很多保安处分都具有行政法的性质,也就是说它采用的是二元主义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由中立的司法机关进行判定。就英美法系来说,比如美国,无论是民事收容还是精神健康法庭,都体现着对精神障碍者保护的司法化。所以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却在最基本的《精神卫生法》中规定了普通强制医疗的行政性质,这无疑是我国人权发展的倒退。
再者,为什么刑事强制医疗适用的范围如此狭窄,仅仅包含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对于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如何处理?
(二)立法背后的合理分析
首先,人权保障和经济基础应该相互适应。我们国家存在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现实国情、司法体制以及法律传统,所以这就决定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不能是理想的、不能脱离社会和国家的大背景独立存在,也不能超出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医疗资源来说,我国是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国家,尤其是在精神卫生方面的资源投入仅仅占卫生总投入的1%[2]。面对我国不断增加的精神障碍者,加上我国人口基数之大,国家很难投入足够的资金来保障他们的权利。
其次,刑事强制医疗和普通强制医疗的互补,已经使法律得到了协调和完善[3]。虽然,两部法律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总体而言,现在的立法选择是合理的。具体来说,就适用对象来说,如果限制责任能力精神障碍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524条的情形,完全可以因为不符合刑事强制医疗要求的必须是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者这一条件,但是却符合“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行为”而由公安机关强行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普通强制医疗[4]。
再者,我国强制医疗的二元模式不仅符合国际法的要求,而且还是对大陆法系二元主义的一种创新。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保护精神病人和改善精神病医疗的原则》,其中第20条规定,任何国家可以将患有精神病的罪犯,由法庭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根据合格而独立的医疗意见送入精神病院[5]。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是由“法庭或者其他主管机关”决定,而不是仅仅由法庭决定,说明国际法会考虑到各国的现实国情和司法体制,我们国家就是采用了由法庭和医疗机构决定的二元模式[6]。
(三)完善建议
其一,考虑到没有中立者或者监督者的裁判或者决定多半情况下会演变成单方面的暴力或者腐败,所以可以借鉴刑事强制医疗的司法性质中反映的监督理念,在普通强制医疗中引入“听证制度”[7]。应该由主管机关,最好是卫生行政部门召集相关人员,包括与被申请人共住一个小区的群众,以及相关医学、法律专业人士进行[8]。
其二,可以借鉴美国的精神健康法庭审判模式[9],在刑事强制医疗的合议庭审判中进行必要改革。应该规定合议庭组合不仅包括主审法官,还要包括一名精神执业医师和一名普通陪审员,而不是美国通行的两名都是精神执业医师,这种合议庭组合可以保证法官通过法律、精神执业医师通过医学、普通陪审员通过常识共同判断,以保证裁判的合理性[10]。
三、结语:立法选择与国情基础
立法不是理想的,而是基于国情的选择,所以尽管《刑事诉讼法》和《精神卫生法》对强制医疗规定迥异,而且这种差异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在我国当前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过度的考虑人权和立法的完美会直接导致法律被架空,这是立法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应该在承认当前立法的前提下,在某些可以改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完善,比如在刑事强制医疗合议庭审判中引入一名精神执业医师,在普通强制医疗中规定“听证制度”等。
参考文献:
[1]王永杰.新法的冲突与协调——以《精神卫生法》(草案)与新《刑事诉讼法》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2).
[2]黄雪涛,刘潇虎.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bb31b2acfc789eb172dc8b1.html,[2013-05-12].
[3]汪海燕,王迎龙.如何完善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J].学术界,2012,(10).
[4]范肖冬.对未危害社会安全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强制医疗措施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09,(5).
[5]方志坚.强制医疗:防卫社会还要保障人权[N] .检察日报,2003-08-20.
[6]卢建平.中国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问题研究[C]//王牧.犯罪学论丛(第六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29.
[7]刘俊荣,肖玲.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医疗的伦理审视——兼评中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中的非自愿住院医疗制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8]李娜玲.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法律思考[J].人民司法,2012,(1).
[9] 陈卫东,柴煜峰.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的性质界定及程序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10]陈光中,王迎龙.创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 促进社会安定有序[N].检察日报,2012-04-11.
被申请人: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心支公司,住所地南通市**号,负责人:杨**,职务:总经理。
申请执行根据:
(20xx)开民初字第0232号民事调解书
申请执行标的:
一、强制执行被申请人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中心支公司给付申请人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理赔款计人民币40959元;
二、强制执行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自20xx年11月25日起至实际给付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双倍计付);
三、本案的执行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申请执行理由:
申请人诉被申请人保险合同纠纷一案,经贵院主持调解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由贵院于20xx年11月1日作出(20xx)开民初字第0232号民事调解书,由被申请人于20xx年11月25日前给付申请人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理赔款计人民币40959元。前述履行期间届满后,被申请人并未依约向申请人履行给付款项的义务,现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向贵院申请强制执行,恳请贵院早日执行完毕!
此致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从3月1日开始,广东省广州市恢复婚检。这一作法引起社会关注。记者了解到,恢复婚检和广州市的“人口出生缺陷干预”政策有较大关系。
2011年1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意见》,把新生儿出生缺陷重点病种的筛查时限,从婚姻登记前3个月及婚姻登记后1个月内延长至怀孕3个月内,实际上是通过延长免费婚检的时间限制,把婚检与产检结合起来。
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广州市和全国一道推行自愿婚检,取消了强制婚检。据广州市2011年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取消强制婚检之前,广州的婚检率约在93%左右,取消之后仅有7%,部分区甚至只有4%。同时,新生婴儿中地贫儿(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儿童)的比例最高时候超过了17%。
为扭转婚检率过低的局面,广州市从2007年率先实施免费自愿婚检。在免费婚检的项目中,提供包括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蚕豆病)等广州地区常见遗传病的检查,这些项目一人的费用约为200元,即一对夫妻可享受约400元的免费服务。
免费自愿婚检推出之后,婚检率有一定回升,但在婚检率最高的2010年也仅仅为45.3%,很少有地方超过50%。
“如果当时做了孕检,就不会这样遭罪了!”一位何姓母亲告诉记者,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地中海贫血,需要定期输血、除铁,需要等待干细胞移植。
广东省地贫防治协会会长、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介绍说,人口出生缺陷带给社会和家庭的沉重压力不言而喻,目前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成本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极其庞大的,每月上万元费用,终生必须依靠治疗。
据了解,广东省是地贫大省,每9个广东人中有1个地贫基因携带者,每年广东省都要新增地贫患者3000人左右。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也达到1/750。
李春富表示,要预防重症地贫儿出生并不难,但婚检应该是第一道关。
因此,有广州市人大代表提出“把好新生婴儿出生第一关,保障人口的整体素质”,呼吁重视婚检。也有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推行免费婚检,并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强制婚检。
婚检率与出生缺陷率到底有没关系?恢复强制婚检在现阶段是否有必要?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
“强制婚检太麻烦。”广州市民黄小姐说。但她同时表示,如果怀孕,肯定去做一个详细的孕前检查。
据记者了解,在取消强制婚检9年以后,在医务工作者中倾向赞同强制婚检的不少。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赖永洪认为,实行婚检最大意义在于让现阶段不适宜怀孕的妇女及时知情,避免新生婴儿出现缺陷。
“恢复强制婚检在现阶段还是很有必要。”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南方医院的高护士看到过太多的贫儿家庭的痛苦。她认为,在市民婚检保健主动意识不高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是必要的。
针对广州市恢复强制婚检的做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解志勇认为: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婚检率在逐渐降低,每年有大量的先天缺陷儿童出生,不进行婚前体检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广州市强制婚检的做法是对以前的法律规定的修正,也可以说是实践对理论的修正。实行起来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不应该由一个部门统一婚检;婚姻登记者只要是在正规的医院进行了相应检查,都应该得到承认。此外,强制婚检还应该是免费的。因为出发点是为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人口素质,所以财政理应埋单。
(摘自《人民日报》本文作者:张彦春)(图片201205-51-1)
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销量未见明显复苏的现今,服务已然成为行业中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但是在无限机遇面前,拥有特色以及差异化服务将是企业赢得服务市场的最大竞争力。近期,福田雷沃重工推出了雷沃旋挖钻机1 000 h内强制保养服务,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强制服务,不仅保证了设备的实际操作性能,同时更标志着福田雷沃重工在服务领域的再次突破。
在1 000 h强制保养服务推出之前,福田雷沃重工总结发现行业内大部分旋挖钻机出现故障是由于保养不及时造成的,为了降低因保养问题而产生的故障维修次数,福田雷沃重工开始与用户探讨延长强制保养的可能。福田雷沃重工最终确定在不增加整机价格的基础上,为每台售出的雷沃旋挖钻机标配“一杆一斗一保养”,即一根钻杆、一个钻具和一份1 000 h的强制保养。其中1 000 h的强制保养,包括分别在250 h、500 h、750 h和1 000 h的4次强制保养。
为确保强制保养的效果,福田雷沃重工通过400客户呼叫服务系统,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客户工程施工情况及钻机使用情况,并随时监控钻机工作进度及时间。同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客户关怀项目,如机手及工程信息服务等。
新疆地广人稀,走进沙漠进行施工的旋挖钻机身影并不多见,且施工和服务的难度也较大。而不是因为维修的不便利,福田雷沃重工认为更要对设备负责,对用户负责。
2012年4月,用户胡建国购买了一台雷沃FR630D型旋挖钻机前往新疆施工,并且选择了雷沃旋挖钻机的1 000 h强制保养服务。7月初,胡建国的钻机工作超出了200 h。由于施工地点比较偏远,距雷沃旋挖钻机最近的乌鲁木齐驻点服务站超出了2 000 km,本来250 h的保养用品费用只需要2 000元左右,而从施工地点到驻点服务站的来回车辆费用却要将近5 000元,这给雷沃服务工程师的强制保养服务出了一个“难题”。最后,考虑到客户的利益,雷沃旋挖钻机乌鲁木齐驻点服务站决定对其进行上门服务。7月6日,雷沃旋挖钻机服务工程师王东召、赵令坤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8 h赶至胡建国的施工工地。服务工程师冒着酷暑,对客户钻机的各项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实施了250 h强制保养。对于福田雷沃重工的服务,胡建国很是感动,他表示,“福田雷沃重工的服务让人敬佩,工地距离很远,但服务人员却不辞辛苦按时、保质给钻机进行保养,我很感谢他们。”
【强制申请书】推荐阅读:
强制执行申请书-样式09-15
强制执行申请书附民06-18
强制执行——评估拍卖申请书12-29
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申请书01-31
如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05-28
导游强制购物12-12
论行政强制执行09-22
税务稽查强制执行10-07
行政强制法简介11-30
强制性学习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