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精选8篇)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篇1

1、狭义的课程定义:指一门学科,一组学科和一组教材。

2、广义的课程定义:指学生在学校依据教育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3、更为广泛的课程定义:指的是整个教育环境和学生在与环境中各项因素交互作用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课程类型:

1、第一种分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第二种分类: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

3、第三种分类:

(1)分科课程(学科课程)

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以一门、一门学科为单位的课程。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

优点: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便于教师教学。

缺点:学科之间割裂、缺乏学科间联系,不符合儿童整体认识世界的特点。(2)合科课程

将相关的学科科目加以合并而形成的新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经验的发展,打破学科间的割裂。

如社会科涉及地理、历史、公民教育等。自然(科学)涉及天文、植物、动物等学科。

优点:增加教学科目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减少分科课程所造成的知识的支离破碎。

缺点:在合并过程中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状况。(3)核心课程

在学校课程的科目中选择一门学科作为核心,其他学科与此核心相配合而安排的课程。

如以语文为核心,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围绕语文科的内容来设计和组织。优点:学生获得的是较为完整的知识,符合儿童整体认识世界的特点。缺点:设计和实施课程较难。(4)广域课程

将课程依其性质分成若干大类,减少过分细化的课程。如学校课程分成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

优点:避免传统的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盲目性,便于学生获得统合的知识。缺点:不易设计。

课程表现形式:

1、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标与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所订定的指导原则与纲要,以此作为选编教材、进行教学与评价的依据。属理想课程层次。

2、课程表

3、教材:--儿童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之一。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图表、影片、幻灯片、录音带、磁盘等等。

课程编制基本依据:(小学课程:儿童、社会、学科)(1)儿童中心论(2)学科中心论

(3)社会中心论(4)情境中心论 例如英语:

课程的结构:

1、小学课程结构的第一种分类:

小学课程根据各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工具类、知识类和技艺类课程三种。

工具类:语文、数学、外语 知识类:自然、社会

技艺类:体育、艺术、劳动技术课

2、小学课程结构的第二种分类:

必修课: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品德与社会、探究型课程等。选修课:拓展型课程

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例如校园活动、少先队活动、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上海:基础型、拓展型、探究性课程

教学的语义分析:

一个维度是历史时间,另一个维度是文化背景。

主维度是文化背景,选择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两种。

一、汉语中教学的语义分析

1、教学即学习(商

十九世纪末)

2、教学即教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3、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 杜威“学生中心“)

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苏联

凯洛夫)

二、英语中teach的语义分析

teach和learn两个词来表示。teaching-learning

教学活动逻辑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2、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明释指教师的解释说明)

3、用易于学生知觉的方式(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

教学活动的构成:

人(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知识、技能、人格――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物质媒介――教材等――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1.教师主体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2.学生主体说(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3.双主体说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地位仍然在教师之下)(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学生双重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1.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直接性、强烈的交互性、情感性 2.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3.处理教学中师生人际关系的要求

符合法律要求、符合职业道德要求、服从教学任务完成的要求 教师方面:

(1)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人格、权力,坚持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3)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地帮助学生。

(4)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于好的期望和信赖。学生方面:

(1)学生应尊敬教师。(2)学生应理解教师。

(3)学生应尽最大努力是自己达到教师对其各方面要求。

教学设计模式 1.原始生活模式

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分化出来。口耳相传,干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示范、模仿、练习。2.传授与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对书本知识进行传授与学习。

近代之前――分散、个别的方式进行教学,以阅读与记诵为主。近代开始―― 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

教学目标:“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理想。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

教学程序: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

教学目标:“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念这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必须包含较近的目的,这个较近的目的可以表示为多方面的兴趣。”德行、兴趣、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知识是培养德行、兴趣最直接的基础。教学程序:

清楚(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系统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其继承者将此发展成“五步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3.活动教学模式 现代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在于培养儿童灵敏、慎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即创造性思维。(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连、强调做中学。)

教学程序:(从思维五步法推演出来)

人的思维过程: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教学的五个步骤:

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其教学的一般步骤为:

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4.我国学校的教学模式

凯洛夫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1~2分钟):准备。第二环节(3~8分钟):查阅学生的家庭作业。第三环节(5~10分钟):讲解新课的课题目、宗旨和确定与已学过的内容的联系。

第四环节(10~20分钟):讲述和说明新教材。第五环节(10分钟):巩固新教材。第六环节(5~8分钟):详细地布置新的家庭作业。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形成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5、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

(1)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学习过程是发生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在活动,其过程主要有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2)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教学过程应促进和增强学生内部的这种学习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与学生的学习阶段相对应,也即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适当的教学活动(他称其为教学事件),这样,教学过程也就有九阶段: 教学事件:

1、引起学生注意

2、告知学生目标

3、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

4、呈现刺激材料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出作业

7、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

8、评价作业

9、促进保持和迁移

6、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1)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认识 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学习就是依靠发现”。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发现的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象数学家、科学家那样,自我思考、探究、亲自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

(2)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假设

评价、验证,得出假设。

7、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一节科学课的实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表述中的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学生的行为,学生应该)

2、行为动词:写出、列出、辨别、比较……

3、行为条件:(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册;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

4、表现程度:(用以评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教材:

教学材料指教学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

学生所用的工具书、杂志、其他图书;学具、各种教学辅助材料等等。

教学组织:

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型式分三种:

1、班级授课制。

优点:提高效率,增加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忙”的水平。

缺点:难以适应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方式和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2、小组教学的组织型式

优点:个性化,增加小组内增加小组内合作学习、互相激励的能力 缺点:分组要科学,教师配备不足,不一定适合个人发展

3、个别教学的组织型式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结合采用小组和个别教学方式。

二、教学组织的应用

1、班级规模

学习目标的类别、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课堂密度小

三、座位排列方式 秧田式

优点:让众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做笔记,有利于集体讲授。

不足:活跃带(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及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明显比坐在非活跃带(后排和两边)的学生多。此外,学生的人际交往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受到限制。马蹄型和新月型

优点:学生在座谈时能够看见其他人,有利于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使学生的交流完整起来。教师处在“U”型的缺口对面,与学生目光接触频率也提高,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讨论研究。不足:使课堂问题行为增多。

方形和圆形 优点:学生的交流形式和交流机会增加,适当的安排可以鼓励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减少不必要的约束。

不足:学生容易左顾右盼、扭身体,教师位置要适当,不然容易妨碍对课堂的监控。模块型

适合于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

优点: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走道开阔不至于相互干扰。

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

一、教学行为的分类

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分类及具体方式: 课堂教学行为类别

教学行为的具体方式

呈示行为

语言、文字、声像、动作 对话行为

讨论、问答

指导行为

阅读指导、练习指导、活动指导

二、教学行为的选择要求 总要求:适合 适合教学的开展

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目标、教材的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学习的环境、教师的条件和素质等。

呈示行为策略:讲述、板书、声像、动作 板书

一、板书的功能:

1、配合讲述等行为,向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视觉通道的信息。

2、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和结构。

3、为识记、保持、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

4、为师生将注意集中于共同内容提供了现实载体。

二、表现形式

要点式板书、总分式板书、对比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条式板书、图解式板书

三、维度分析

1、板书的布局

2、板书形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

3、板书形式与学生特征的匹配程度

4、板书的适时性

教学对话策略:问答、讨论 问答:

一、问答行为的功能

1、诱发学生参与教学

2、提供线索

3、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

4、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二、问答的维度

发问(问题的难度和认知水平、问题的清晰度、发问次数)候答时间(发问后候答时间、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叫答(按一定规则叫答、自愿回答)

理答(积极反应、消极反应、转问和探问、再组织)

指导行为策略:练习、阅读、活动 练习:

一、练习的功能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

2、教师对学生指导可及时告知学生练习的成绩,并给予合理评价。

3、实施教学管理,使教学正常运行。

二、练习指导的维度

1、学生对独立练习的准备程度

2、练习中问题类型安排的合理性

3、教师对独立练习的监控

4、独立练习的常规

评价类型功能:P336(1)诊断性评价

又称为准备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进行,是为了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2)形成性评价 又称为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了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活动。日常检查、作业等。(3)终结性评价

又称为结果评价。如期中、期终考试、毕业会考等。

成绩评定:

1、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

2、评定的方式

具体分为:日常检查,考查、考试和测验。最常见评定方式是考试和测验。

3、考试试题的类型

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4、学业成绩评价的结果形式(1)评分制: 绝对评分:百分制、五级记分制、两级制 相对评分:标准分数、等级分数(2)评语制

家庭作业

练习型家庭作业 准备型家庭作业

拓展型和创作型家庭作业

教学方法原则

一、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联系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 联系当前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学的方式: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参观

模拟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象、电视、电影、多媒体技术 语言直观:语言的描述

四、因材施教原则 个别教育、集体教育

个别化教育--小组教学、小队教学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六、巩固性原则

七、启发性原则

八、可接受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师生进行有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种种方式。又有学者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种类

二、主要教学方法

1、讲授法(口述教学法)优势:有助于理论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言语的发展和语言逻辑思维的发展。

弱点:不利于直观形象思维、及思维独立性的发展。教学速度:快。

2、谈话法

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教学,在启发式教学中经常使用。

优点:有助于儿童独立思维的出现,有助于儿童口头语言表述能力、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弱点: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的面狭窄

教学速度:慢

3、讨论法

以小组方式,围绕着某个问题,形成小组的意见,然后交流,最重要的在于:组成小组。

优点:有利于儿童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交流、倾听)的提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思维能力。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的范围更为广泛。

弱点: 讨论过程可能偏离讨论主题,很难有效组织。

教学速度:慢,费时多。

提高讨论的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准备:

1.讨论主题明确,并有可讨论的空间(即不要都是事实性问题)。

2.小组的成员安排:仅有一个领袖人物;将善于表达的同学对面和安静地聆听者安排对座;将两个善于表达的同学安排在拐角处相邻的位置,对“被孤立者”的安排。

其次,注意调整讨论中教师应有的行为:

1.保持良好的心态:允许,接纳学生发表言语(哪怕嘈杂)2.随时关注每个小组产生的争论、沉闷等状况,适度给予指导。3.深入到每个小组,参与讨论,成为其中一个平等的成员。第三,注重讨论后的交流: 以“某小组,请派出你们的代表”的口气鼓励发言,要求总的观点的表述,与倾听。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的类型:分段型/双节型……

优势:有助于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儿童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掌握基础知识。

弱点:有时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反而会阻碍儿童的独立思维能力。

教学速度:适中

5、演示法

演示的种类:实物/模型/图片/示范性实验……

优势:满足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

弱点:不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言语水平的发展。

教学速度:适中,偏快

6、参观法 优点:(科学课最需要,但很少用)直接为儿童提供直接经验,有利于调动社会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有利于补充学校资源不足,有利于儿童。弱点:局限于安全与经费问题,不利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

7、练习法

练习法的种类:按目的分为预备性(学习新知识前)、训练性(新课内容完成后)、创造性(安排一节课的后半段)练习的过程:

开始阶段—老师明确练习要求(如课文朗诵前,分角色,注意点)。

中间阶段—完成练习过程,练习≠书面练习。

结束阶段—老师对练习的反馈和小结。:

优势: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动作能力和技巧,巩固知识。

弱点:过于机械的练习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速度:中速偏慢

8、实验实践法

方法:制作小报……

优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局限性:注意器械操作的规范性,并要求学生按规范步骤操作。缺点: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9、发现法

参考第五章中相关的内容: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10、情境教学法

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活动――教育活动――教师的教的活动――学生的学的活动

教学的观点: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的任务在于:(1)教养任务;(2)教育任务;(3)发展任务。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理论提出教学主要同时完成两种任务: A――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上达到高质量;

B--在学生的发展上取得重大进步,这里特指“一般发展”,即指儿童个性的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篇2

关键词:教师口语课程,精讲,勤练

《教师口语》是师范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学习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 它既是一门研究应用语言学科, 又是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使之在未来的教学及其它工作中能熟练、灵活、得体地运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初步掌握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教师口语对培养学生口语技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 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表现出与其他非口语课程的特殊性, 这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有效地多说多练, 让嘴巴动起来。

一、理论的讲授必不可少——精讲

用以指导学生实践的汉语言发音要领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理论讲解来实现。《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 教师口语是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的。课程的三个部分要求各不相同, 它们逐层深入, 有自己的课程结构, 与其他学科也有很多的联系。在这三部分中, 普通话训练是基础、前提, 它贯穿本课程的始终;一般口语交际是普通话训练的继续和深化, 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教师职业口语是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表达, 是一般口语交际的提高和扩展。在这三个部分中都有很多重要的理论内容能够直接指导学生的口语实践, 比如第一部分的发声技能的知识, 第二部分的听话、说话技能的专业知识, 第三部分中有更多的指导实践的理论内容, 如语音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音量如何调节, 如何清晰、流畅地表达,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口语的表达, 等等。没有这些理论为学生奠定实践基础, 学生的实践是很难进行的。

二、具体的实践是教学的侧重点——勤练

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下进行多次反复的不断训练,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正确操作。从根本上说, 口语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即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学能力仅靠教师讲是学不会的, 最主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反复练, 靠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领悟。只有在经常的不断的语言实践中训练, 才能逐渐加强思维的深度、广度及严密的逻辑性, 才能逐渐做到表达的准确流畅、灵活多变、恰当得体。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过程, 应该是通过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并掌握这种技能以熟生巧的过程。1993年5月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试行) 》指出, 教师口语的“教学要把训练放在突出位置。教师要注意理论指导, 注重示范, 辅导学生反复练习。课外训练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组织保证, 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训练, 并注意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 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创造良好的教师职业语言环境”。在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 创设情境。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是需要一定语境的, 训练学生的口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情境, 使他们在设定的情境中进入角色, 展开表达训练。如模拟教师讲课、记者采访、发言人答记者问等, 这种训练方式学生很感兴趣, 练习热情也很高。由于这种训练临场性强, 在模拟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都能得到极大锻炼。如在假设一次家长会场的情境, 在家长会上作为教师需要与不同的中学生家长展开对话, 又具体假设为三个家长分别是学习成绩优、中、差的三个家长。这样的情境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可以联系到学过的理论展开与三位“家长”的对话。实践证明, 利用短剧进行角色表演, 不仅可以锻炼语言技巧, 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是培养和提高成教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2. 规范的示范性。

教师规范的示范不仅可以在普通话的发音上, 还可以在教师态势语等方面给学生以示范。从语音的准确规范, 讲授过程的志足、言文、情信、辞巧, 到教态的自然、大方、富于变化, 无论是作朗读、朗诵、演讲或表达各种情感和语调的演示, 还是组织学生练习, 对其实践进行评价, 口语教师都是在作示范。好的示范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敬佩,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实践欲, 为搞好口语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也为寓德育、美育于口语教学中开辟道路。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都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同样, 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

3. 有针对性的指导。

不同地域的学生、不同发音面貌的学生都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上的指导, 因材施教。学生所讲方言的语音各具特点, 由于学生语言表达各方面的基础参差不齐, 不同教育对象、不同专业的讲授要求和技巧各有侧重与差异, 教师的职业用语必须规范、简明、意切, 因此口语教学就要针对学生的方言特点和表达基础, 有重点地讲练、辅导。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组, 比如n、l发音混淆的分为一组, 平翘舌音混淆的分一组, t、q发音混淆的分为一组, 这样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每组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 教师进行单独的发音指导训练, 如讲解n的发音时告诉学生这个音的气流是从鼻腔出来的, 而发l音时, 气流从舌两边出来, 让学生自己边练习边体会。

4.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借助现代化的影音设备, 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源, 如关于普通话中的轻声词语、儿化词语、朗读篇目等都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让学生学习规范的发音, 避免出现语音语调上的错误和缺陷。还可以结合教学进度播放影音, 将抽象化的理论教学、程式化的单调训练与感性化的审美欣赏紧密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规范的资料, 让学生训有依据、练有榜样。

5. 普通话机测后带给学生的难度。

教师口语课程在训练的措施上应有所改变。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训练思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给学生一个讨论的题目, 分成正反两方, 进行辩论的方式, 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的能力。机测施行后势必给学生过普通话的级别造成一定困难, 但是有效的课堂训练也能逐渐克服某些学生的语音问题。比如通过让学生多听标准的普通话录音, 包括字、词和朗读篇目, 让他们了解机测时要求他们需要达到的是什么样的语音调值等。

虽然说教师口语课程的教授需要更多的实践, 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 如教师口语课程的课时缺少, 学生人数众多 (合班) 。这使得在具体的实践训练环节, 教师们顾了理论而顾不上实践, 顾得上第一编的授课却没时间顾及教材的第三编, 或者是顾得上部分学生的语音指导, 却又疏于其他学生的语音指导。虽然存在种种问题子, 可是教师口语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永远应该指导教师在教学上以实践和训练为第一要任, 让学生多说、多练、多讲、多演。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2]国家教育委员会示范教育司.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重点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课程 教学重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等相较上个世纪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针对性开展教学。同时,相比以前的教材和教学重点,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弄明白现阶段的教学指导思想,从而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展开教学。

1.1深钻教材,摸清学生实际,定准教学起点

由于教材内容每年都有变化和微调,教学方法和学生掌握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揭示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哪些知识有横向关联。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教学生充分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性及学习材料的关系,并据此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2优化教学过程,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为中心,教学过程是知识线、能力线、协调方法线的统一体。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三维的优化组合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知识线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线是教师对应教材思路由学生学习活动与获取知识互相作用下构成的一条隐性思路。协调方法是教师调节两线顺利延伸,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组合。三维结构式教学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教法环环相扣,教与学一一对应。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传统的数学课堂已经不能担当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还会从很多方面影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人的思维其实和弹簧一样,给它足够的压缩空间,它必将迸发出足够的弹性动能。我们的传统课堂,往往强调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及方法的接收,而忽视学生“异类”思维的产生,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产生依赖思想,淡化思维创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课堂,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让新课改的思想生根发芽,让自主性学习充斥我们的课堂。

2.1改善课前预习传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预习,是我们许多教师在教新课之前,都要求学生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预习。有些学生的预习就是看看书,大体知道本节的内容。至于怎么学,重难点是什么,并不知道。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自觉预习、目标预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性学习的思想意识。

2.2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的习惯

学生自主性探究习惯的养成,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自主学习空间,逐步引导学生层层探究。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

2.3进行课后练习,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课后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时间最长的时候,如何激发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自主性学习是相当关键的。针对一些实践性强的内容,根据新学知识,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他们想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后练习,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受教育的最佳阶段,他们可塑性强,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但是不足的是缺乏经验,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给他们成长和学习阶段注入一种类似于优良性格的气质,这些都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成为他们卓越人生的开始。

3.1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

环境影响着学习的数量和质量,而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又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觉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利用这种觉察去创设、去发展能引起学生关心和探索的情境,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说话风趣,使人兴奋的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悬念,积极开动脑筋。而紧张得令人害怕的课堂情境,会使学生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因此,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3.2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生解题时遇到挫折,主观愿望得不到实现是常有的事。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就会产生焦躁颓丧的情绪,致使主体一事无成。这种现象若出现在重大的考试中,则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抗挫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3要帮助学生培养面对考试的良好心理素质

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前思想工作。考试前老师要教育学生:第一,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平时的目标可以定的高一些,但对本次考试的目标要低一点,要低于平时成绩;第二,如果考试比较难,要想到觉得难的不只是你,大家都一样,这样,心理就会放松些;第三,遇到难题,应跳过去做其它题目,不要盯住不放,否则会影响其它题目的解题时间,造成紧张的情绪……

4、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对思维和逻辑发展,对良好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是极为有利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文元.用数学知识内在魅力吸引学生[J].文理导航,2010(6)

[3]赵建丽.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2010(6)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篇4

许多刚刚接触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同学,一拿到文字教材,心里就产生一个疑问:这么多内容,十四章呐,还要求联系实际来学习,我们有这么多时间吗?中央电大还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开发了网络课程,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顺利完成学习的任务呢?

虽然我们中央电大的老师很少和同学们直接见面开展教学,但大家这种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在本课程的论坛上,我也不时读到这样的帖子,给我一个感觉,需要和大家交换一下看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对于没有相应理论知识基础的同学来讲,过多的教学资源所承载的过多的学习内容,实在不可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开展学习。

如何促进我们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的重点开始。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如下三个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重点学习要求在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课程与教学论的重点学习内容存在于各章节之中

三、要重视与我们生活实践直接相关的学习内容

关于第一个问题,这是本课程的一种追求。我们知道,在文字教材的前言中也提到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原来就是由课程论和教学论这么两个学科的知识,整合而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看主要就是这些年国内外都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促进了对于新的学科理论的需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态度,决定了本课程理论的发展,也提示我们要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积极关注实践的新动向,不断反思既有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关联中,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寻求新的认识和问题解决之道。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0日发表了湖北广水市杨寨镇中心中学朱建明教师一篇文章。这是应政府就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问计于民”的一篇征文,题目叫《实施新课标要依据学校实际》。文章提到: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老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新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之间的碰撞,仍旧让一些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具体分析,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有如下困难:一是新课标部分教材没有原来教材好教。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仅注重结论,更关注过程,要学生体验感受,所以新教材大都没有现成的结论,而教材的叙述又多为探究过程。二是教案及教学参考书的意见与现实情况的矛盾。翻开手中的教案,里面涉及到教具、多媒体、师生互动、探究活动等内容,但不少教师所处的现实环境是没有教具,没有多媒体,如何教学?如何探究?很多教师只好还是按老套路上课。

作者随后建议: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务实一点。首先,关于多媒体应用的问题,如果有,用于教学当然好,但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不用也没关系。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还是很有用的,如图片、小黑板等。其次是关于过程教学即探究活动的问题。学生的很多探究活动是粗放的,应尽量使用现有的东西。如讲“声能传递能量”这一内容时,教材用的是一个去底的罐头盒扎上橡皮膜,有的学生则将此改为将书卷起对着点燃的蜡烛说“声能传递能量”,效果很好。因而,应根据学校实际,解决好实施新课标过程中的困难。

这个例子对我很有启发。因为我们课程教材中有的章节(如第十二章第三节讲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应用,有的提法就只可以在实践经验的反馈下得到补充和修正)正好就涉及到这些问题,但作为课程教材,可能还不能大量地吸收这些来自实践的有益的经验和意见。必须由我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的信息统一起来。这是我们课程学习成功的一个关键,希望大家一开始就充分重视起来。

第二点,为什么说我们所强调的重点学习的内容,其实就存在于每一章节之中呢?这首先是针对一种“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来讲的。因为我们课程提供给大家的还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的体系,不存在一些人所期望的会有哪些章节可学可不学的问题。千万不要以考试的局限性来裁定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同样,不能以为重点学习的含义就是学的越少越好。因为有一个重要的道理,必须首先弄明白:重点是存在于一般之中的。没有相关的学习,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重点学习。学习重点的意义就在于它会诱导我们去全面学习课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对于自己有益的主要的知识信息所在。在我们的考核中,也要体现这一点。所以大家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好这门课程。如果不抓紧平时的全面阅读教材,想像在期末会有老师来给一个帮助考试的“总复习”,那就等于是放弃了学习,最终是要失望的。

这里有必要再提示一下全部课程学习内容结构。

第一章 绪论 是对学科概念性的综合认识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讲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三个基础

第三章 课程设计 介绍了课程设计的概念、取向和主要模式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行为取向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理论和新课程目标的分析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讲了内容选择依据和教师如何来做

第六章 课程组织 课程类型的分析及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与类型

第七章 课程实施 研究取向、影响因素及新课改实施策略

第八章 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管理基本模式及我国校本课程开发实例

第九章 教学过程 讲了要素、矛盾与动力,基本阶段,教学规律和原则

第十章 教学模式与方法 介绍常见的和国内外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 包括班级授课制、个别辅导、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第十二章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其教改应用

第十三章 教学艺术 介绍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及导课、结课艺术等

第十四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综合分析概念与功能、对象与分类、模式与方法

我们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就是这样。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内容,但这个主要内容的线索,也就是重点内容的提示,还是很重要的。

第三点,是我们今天这场活动的重点,就是我们要强调一下,本课程的实践运用价值很强,因而我们要充分重视活学活用,也就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层面的信息,将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专门进行必要的深入的学习,并且加以运用,以课程学习促进实践的发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兴趣,二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三可以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可以提高学习的能力水平,引导我们深化学习更多的东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平时大家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来设想、解决这个问题。本学期,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缘,也就是我们要关注国家教育事业上面的一件大事。年初,以总理为首的政府部门专门就我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教育部数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了20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专题,其中,涉及到课程设置、实施等方面与本课程直接相关的话题。同学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围绕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强化有关内容的学习。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

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第三小学的李云彪老师在2009年2月2日《中国教育报》上就如何减轻中小学过重学业负担问题就发表了一篇很好的言论,题目叫《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把“减负”落到实处》,讲道:

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业负担是多么沉重。虽然政府一直在呼吁“减负”,结果却事与愿违,从对某校教学周课时的统计得知,现在小学生每天在校的平均自习时间不足1课时。衷心希望《规划纲要》能够关注学生课业负担,切实解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首先,要减轻时间的负担。庞大的课程结构与繁多的学科分支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学科多、自习少的课程结构已经困扰教育多年,使教师在教学之余没有指导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更没有辅导学生作业的时间,有时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只能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弥补,可又苦于没有时间讲解。学生成绩出现问题,家长只能通过校外辅导、请家教等手段补救,这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形成校内不补校外补的恶性循环,学生的课外时间被种类繁多的补课填满,失去了自主性。

其次,要减轻教材内容和降低部分学科的难度。新课改后很多教材的内容篇幅增多,同时,社会关注的热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社会倡导的诸如国学教育、国粹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地方教育等内容不断填充到学生的课程中,不同学科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形成了学校课程结构混乱、课程内容饱和的局面,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庞杂,任务繁重,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自主性,造成主观能动性的缺失。

从长远发展来说,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是具有自主性、创新能力的人,但如今学生失去了自主时间与自主选择,学校培养出的往往是缺少主观能动性、主观意志力与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人,这和基础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大大制约了教育执行力。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自主时间,让学生得到自主和谐的发展,国家应该规范课程内容,减少学科分支,合理布局课程结构。

再其次,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有效划分安全责任。为了达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目的,学校要保证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然而,现在学生一旦在学校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发生安全问题,学校往往会陷入重大责任中,产生很大损失。而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对于中小学生安全到底应该怎样负责任,由谁来认定责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只是把责任一味推给学校,现行教育下这种对学校的安全责任的追究体制大大束缚了学校活动的开展。所以,对于如何划分学校与学生的安全责任问题,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矛盾协调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享受社会的阳光,呼吸和谐自然的空气,放手实践。

总之,解决基础教育中的“减负”问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以成绩论成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就能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

这里介绍的例文,也是作者参与规划征文的一个成果。对于我们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同学来讲,当然,这也是一份新鲜的学习的教材。如何通过别人的实践经验,作为简接的经验知识补充到对于自己直接实践体验的认识过程之中,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这应该是本课程最为重要的问题了。

有同学经常在网上提问: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通常,提出这样问题的同学,可能只是希望老师能够指定一些重要的章节,好多下些功夫。这也可以理解。但在我看来,这样做可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对于学习的误导。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有一些新的认识了呢?因为在我看来,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其实就是要努力去做到将教材和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大家是否同意这个看法呢?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篇5

§4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并利用定义证明函数是否具有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2.掌握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偶)函数、周期函数的图形特征,并加以合理地应用.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偶)函数、周期函数的概念.难点: 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偶)函数、周期函数的概念.Ⅲ.讲授内容

有界函数

定义

1设f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若存在数M(L),使得对每一个xD有

f(x)M(f(x)L),则称f为D上的有上(下)界函数,M(L)称为f在D上的一个上(下)界.

根据定义,f在D上有上(下)界,意味着值域f(D)是一个有上(下)界的数集.又若M(L)为f在D上的上(下)界,则任何大于(小于)M(L)的数也是f在D上的上(下)界.

定义2 设f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若存在正数M,使得对每一个xD有

f(x)M,(1)则称f为D上的有界函数.

根据定义,f在D上有界,意味着值域f(D)是一个有界集.又按定义不难验证: f在D上有界的充要条件是f在D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1)式的几何意义是:若f为D上的有界函数,则f的图象完全落在直线yM与yM之间.

例如,正弦函数sinx和余弦函数cosx为R上的有界函数,因为对每一个xr都有sinx1和cosx1.关于函数f在数集D上无上界、无下界或无界的定义,可按上述相应定义.的否定说法来叙述.例如,设f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若对任何M(无论M多大),都存在xD,使得f(x0)M,则称f为D上的无上界函数.

§1.4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例1 证明f(x)1x为(0,1]上的无上界函数.1M1证 对任何正数M,取(0,1]上一点x0

f(x0)1x0,则有

M1M.故按上述定义,f为(0,1]上的无上界函数.

前面已经指出,f在其定义域D上有上界,是指值域f(D)为有上界的数集.于是由确界原理,数集f(D)有上确界.通常,我们把f(D)的上确界记为supf(x),并称之为f在xDD上的上确界.类似地,若f在其定义域D上有下界,则f在D上的下确界记为inff(x).

xD

例2 设f,g为D上的有界函数.证明:

(i)inff(x)infg(x)inf{f(x)g(x)} ;

xDxDxD

(ii)sup{f(x)g(x)}supf(x)supg(x).

xDxDxD

(i)对任何xD有

inff(x)f(x),infg(x)g(x)inff(x)infg(x)f(x)g(x).

xDxDxDxd上式表明,数inff(x)infg(x)是函数fg在D上的一个下界,从而

xDxDinff(x)infg(x)inf{f(x)g(x)}.

xDxDxD(ii)可类似地证明(略).

例2中的两个不等式,其严格的不等号有可能成立.例如,设

f(x)x,g(x)x,x[1,1],则有inff(x)infg(x)1,supf(x)supg(x)1,而

|x|1|x|1|x|1|x|1inf{f(x)g(x)}sup{f(x)g(x)}0.|x|1|x|1

单调函数

定义3 设f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若对任何x1,x2D,当x1x2时,总 有

(i)f(x1)f(x2),则称f为D上的增函数,特别当成立严格不等式f(x1)f(x2)时,称f为D上的严格增函数;

§1.4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ii)f(x1)f(x2),则称f为D上的减函数,特别当成立严格不等式f(x1)f(x2)时,称f为D上的严格减函数;

增函数和减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严格增函数和严格减函数统称为严格单调函数.

例3 函数yx3在R上是严格增的.因为对任何,x1,x2R,当x1x2时总有

x2x1(x2x1)[(x2x12)234x1]0,即x1x2.233

例4 函数y[x]在R上是增的.因为对任何x1x2R,当x1x2时,显然有[x1] [x2].但R上不是严格增的,若取x10,x212,则有[x1]=[x2]0,即定义中所要求的严格不等式不成立.此函数的图象如图1—3所示.

严格单调函数的图象与任一平行于x轴的直 线至多有一个交点,这一特性保证了它必定具有反 函数.

定理1.2

设yf(x),xD为严格增(减)函数,则f必有反函数f定义域f(D)上也是严格增(减)函数.

设f在D上严格增.对任一yf(D),有

xD使f(x)y.下面证明这样的x只能有一个.事实上,对于D内任一x1x,由f在D上的严格增性,当x1x2时f(x1)y,当x1x时有f(x1)y,总之f(x1)y.这就说明,对每一个yf(D),1,且f1在其都只存在唯一的一个xD,使得f(x)y,从而函数f存在反函数xfyf(D).

1(y),现证f1也是严格增的.任取y1,y2f(D),y1y2·设x1f1(y1),x2f1(y2),则y1f(x1),y2f(x2).由y1y2及f的严格增性,显然有x1x2,即f1(y1)f1(y2).所以反函数f21是严格增的.

例5 函数yx在[—,0)上是严格减的,有反函数(按习惯记法)yx,x(0,);yx在(0,+)上是严格增的,有反函数y2x,x[0,+)。但yx在2§1.4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整个定义域R上不是单调的,也不存在反函数.

上节中我们给出了实指数幂的定义,从而将指数函数

yax(a0,a1)的定义域拓广到整个实数集R.下面证明指数函数在R上的严格单调性.

例6 证明:,y=ax当a>1时在R上严格增;当0

设a>1.给定x1,x2R,x1x2.由有理数集的稠密性,可取到有理数r1,r2,使x1r1r2x2,故有

ax1x sup{ar|r为有理数}arar2sup{ar|r为有理数}ax2,1rx1rx2这就证明了a当0a1时在R上严格递增.

类似地可证.ax当0

由例6及定理1.2还可得出结论:对数函数ylog严格递增,当0

奇函数和偶函数

定义4

设D为对称于原点的数集,f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若对每一个xD,有

f(x)f(x)(f(x)f(x)),ax当a>1时在(0,)上则称f为D上的奇(偶)函数.

从函数图形上看,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则关于y轴对称.

例如,正弦函数ysinx和正切函数ytanx工是奇函数,余弦函数ycosx是偶函数,符号函数ysgnx是奇函数(见图1—1).而函数f(x) sinxcos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因若取x04,则f(x0)2,f(x0)0,显然既不成立f(x0)f(x0),也不成立f(x0)f(x0).

周期函数

设f为定义在数集D上的函数.若存在>0,使得对一切xD有f(x)f(x),则称f为周期函数,称为f的一个周期.显然,若为f的周期,则n(n为正整数)也是f的周期.若在周期函数f的所有周期中有一个最小的周期,则称此最小周期为f的基本周期,或简称周期.

§1.4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例如,sinx的周期为2,tanx的周期为.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篇6

A卷

I.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nd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1.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reading is to learn language, namely vocabulary, grammar, etc.()2.Classroom management is the way teachers organize what goes on in the classroom.()3.If students get enough chance to practise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do not need to learn grammar.()4.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lassroom routin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5.A good primar school English teacher need to develop competence in at least three areas: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nd the good teaching material for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y do teachers ask questions in class?

2.What basic components should a lesson plan have?

3.What are the overall objectives for Level 2?

4.What makes a good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II.

Read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and the teacher’s behaviour.Are the teachers motivating learners or demotivating them? What are the reasons hehind these behaviours? If you do not like any of these, can can you improve them? Situation 1: The teacher is showing a very exciting cartoon and the purpose is to ask children to pick up what is being said in the cartoon.The children get so excited that they stand up and move with the music.The teacher gets very angry and she says:------再有一个人起来我就关掉了,不看了。

Situation 2: The teacher is going to start a game.Pupils get very excited and they put up their hands high and start shouting “me, me”.The teacher stops this by saying:-------谁叫呢?再叫,5轮不叫你。OK,开始,大家不许说话,只许做动作。

Situation 3: Some pupils are making a lot of noise and some are playing with each other.The teacher suddenly stops talking and the games she is organizing.She waits silently and says: III.------我还在等一个人。

Case analysis.A teacher plans to teach the name of six animals today.When she walked into her classroom, she put six animal cards upside down on the board.She told the children that there was one animal on each card and she asked the children to guess what they are.Why does the teacher use teh cards to start her class and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do so?

小学英语教学法

B卷

I.Multiple choices.()1.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listening and drawing activies? A.Kinesthetic learners B.Spatial learners C.Individual learners D.Visual learners()2.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n’t belong to affect objective? A.Confidence B.Motivation C.Patriotism D.Communicative()3.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ammar items do the overall objectives for Levels 1 and 2 involve? A.the present participle,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past perfect B.the imperative mood, the simple present,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C.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simple future, the passive voice D.the simple present,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simple future()4.What’s the requirement for vocabulary learning at the primary level? A.600-700

B.400-500

C.1000-1100

D.700-800()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hildren are not good at analyzing language rules.B.The sooner the children begin to learn English, the better they will learn it.C.Children know what they want.D.Children shouldn’t be given too many restrictions.I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principles for good lesson planning?

2.Explain Howard Gardner’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3.What should be the overall aim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基础教育目前正处于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在新的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基础教育课程的内容和结构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 更加注重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突出了生活化、综合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课程结构方面, 更加注重学科整合, 开设了艺术类、实践类、科学类等多种科目,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呈现了结构均衡和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了尽快适应课改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新要求, 高师的基础教育专业必须加快对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小学教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成都学院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 主要是建立在教育学与数学的基础上, 结合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多种相关领域的成果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师范类的学生通过学习此课程, 可以学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掌握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 并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 在此过程中, 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可以说,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学生今后教育实习工作的效果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对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和推动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 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等多种因素, 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养出现先天不足的现象, 为适应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围绕高师院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展开分析, 希望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

一、高师院校基础教育专业学生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应该具备的素质

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社会对师范类学生和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的中小学和高校也相继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 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这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1. 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优化知识结构。

人们常说,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良好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强、应用范围广、既抽象又要求准确性的学科。数学教学的主要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是衡量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只有教师的教学效果良好,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数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实习与科研相结合, 将自己培养成具有扎实的知识底蕴、严密的知识结构的小学教师。

2. 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重要指导思想, 不仅关系到今后学生就业后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 对学生自身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新课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逐渐取代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思想,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的课程体系更加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感受, 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要站在了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新课标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能够摈弃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 将自己培养成新时期下新理念、高素质的小学数学教师。

3. 充分发挥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的“新”体现了一种先进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这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必须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指导者和实施者, 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创新教育。只有教师作为带头人打破传统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 以敏锐的洞察力、敢于尝试、开拓进取、创新求异, 不断创造出新知识, 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因此,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认真研究和灵活运用数学教学策略, 挖掘自身的潜能, 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为今后成为新课标下的合格小学数学教师而努力奋斗。

4. 加强对课程的敏感程度, 培养自身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快速发展,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实施者, 其自身的地位和专业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成为衡量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新课改的实施强烈要求教师具备课程生成能力。为此, 高师院校数学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到小学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小学教师必须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环境的要求, 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不断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课程的敏感程度, 增强对课程理论的自我构建意识, 做好课程的研发者和实施者, 希望将来能够成为跟上时代发展的优秀小学教师。

二、高师院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初始课程就是“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这门课程的开展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基础, 也是服务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整个过程的重要课程。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地, 不论是从其特有的示范性出发, 还是从教学本身出发, 都对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次研究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分析, 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所贡献。

1. 教学内容:

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内容标准和课程目标作为研究对象, 让学生了解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分析各种教学案例,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观摩课让学生观看新课程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录像, 让学生适应新课程下的新教学方式。另外,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内容来源于小学数学实践教学, 最终也要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在选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开发建设方面, 要保持其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分析和利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可以适当融入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和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 增加基础教育所倡导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案例, 对重复性、操作性不强的理论知识进行删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 让学生自主地在平台中查找资源和交流信息, 加深学生对小学数学内容的掌握, 以便学生尽早掌握更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

2. 教学方式:

高师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发源地, 其本身的教育就具有示范性和教学性两种特征,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方面也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过程, 发展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案例教学法是师范教育中常用到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也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专业性和示范性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在类似于真实情景中学习, 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 还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尽早习惯教学实践中的各种不可预期性, 对他们将来走向就业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3. 教学评价:

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评价有了新的要求, 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 还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多方面潜力、学习过程、态度、参与程度, 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业考试、见习效果、教育实习等方面综合起来, 通过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和挖掘学习潜能, 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 鼓励学生与他人多多交流合作, 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 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重要科目, 需要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 不但要负责编写、修订课程和学习指导书, 还要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另外, 师范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给予教师进修和在职培训的机会,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和见习, 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适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入小学调查研究, 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各种素质, 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认真构建和设计小学数学专业化培养模式, 通过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 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在原有的教材教法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对培养更多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很大的作用。当前,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 只有不断投入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积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使得这门课程更加完善, 才能对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海杰.论师范院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2) .

[2]梁宇, 邹循东.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2) .

[3]王安平, 李小飞, 冉庆鹏.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4, (22) .

[4]潘小明.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教学研究, 2011, (06)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问题;措施;探索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各门学科都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少的地方,还沿用着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还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符其实的,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跟上迅猛的教育发展趋势。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在改变其原有面貌的基础上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严格的,这些新文章必须要经过仔细审核才可以加入学习课本,这些内容的扩充使语文教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贴近生活,拉近了小学生与大自然间存在的距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改革备受教师与学生的喜爱。除此之外,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在编改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有部分小学也开始逐步尝试加入其中,并且对编写成果加以使用,为展开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限制于成绩的好坏与学历的高低,更加侧重于人才的实用性,所以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高学生的运用实践能力做为重点教学内容。教材文章中分别配有预习内容以及课后思考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目标性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收集相关内容材料并加以分析;学校还设置了部分教学实践课程,这对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在现在的教学体系中,大部分教师依然在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观念陈旧并且机械式的教学过程,严重的忽略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本质,课堂气氛压抑再加上学习内容的乏味无趣,容易导致小学生的求知欲受到大幅度的挫伤,这样以来,教育便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2.教学策略形式化

当前的社会现实让校方更注重的是升学率以及学校排名。教师在学校施加的压力之下,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必然也是针对于考试重点进行深度分析。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毫无创新可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讲解为主,全体学生以听记为辅,这样严重的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监督的作用,学生才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可以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把书本的理论知识教于学生,那么学生所接受的也不过是乏味无趣的文字符号,这样不但会减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策略形式化的存在是小学语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绊脚石。

三、小学语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改进措施

1.增强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

创新是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教师是课程学习中的主导者,所以教学效果要达到创新的目的,必然得要求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掌握一些课本最表层的东西,这样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受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开拓思维,把课堂内容做成幻灯片或者是小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这样一来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把学习内容加以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为目的,这样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这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政策相违背,不利于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发展,针对这种教学状况,对教师的教学结构及目的进行了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下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是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它做为陪伴学生终身的教育学科在整体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部分成就,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陈旧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提升自己修养及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其对学习的积极性及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孔瑞平.打造高效灵动的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2010年07期

[2]段继承.提高有效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科学课堂[J].吉林教育,2010年14期

上一篇:描写我们的生活作文下一篇:区科协办公室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