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完善人格(精选8篇)
论文关键词:人格 人格完善
论文摘要:本研究用卡特有16人格因素童表,封200名邢奎季院的在谈大晕生的人格现状退行了刻拜,并针封大晕生在人漆交往方面、思知方面、情绪方面、意志方面的人格登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退和完善大李生人格的相愿的教育封策。
人格是佃位在透傅素赏的基珑上,通遇典后天服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封穗定的和揭特的心理行乌模式,是一佃人的整住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绝和.人格的各技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截结合成相互哪系的整胜,封人的行属这行翎雌和拉制。一佃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封撰定的特母,因此,形成一佃统一的、协翻的人格和形成一佃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封心理登展和行乌表现的影李是截然不同的。用卡特有16人格因素童表,在邢企子院抽查了20。名季生,封抽查结果退行分析,登现有相古一部分季生在人格上存在缺陷.
1.人格交往方面
在桌群性方面,4%的季生局于低分者,这些季生倾向于生硬、冷酷、多疑、攀群。升物品比封人更喜爱,常揭立做事情,封不同意见不顺和解,按刻板生硬的方式和徊人的华做事。在恃强性方面,12写的被胡查者局于高分者,高分者倾向于展属、揭断李横、不友善、封别人责信通分,统治别人,不怕强榷,主勤且自视很高.在敢乌性方面,9%的季生属于低分者,这些晕生倾向于枪小退编,小心镬懊,喜狱安静,常有自卑感,特别是封异性反愿脸小,甚至不感具趣。在愧疑性方面,4%的被胡查者局于高分者,高分者倾向于刚馒自用,固孰己见,封人不信任,典人交往常斤斤计较,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在世故性方面,7%的季生属于低分者,这些辛生倾向于乌人坦白,易相信人,但有峙皮于被勤状悠,社交上笨拙,甚至封社交回进。
2.认知方面
在德慈性方面,12%的李生画于低分者,低分者倾向于季晋和领悟缓慢、返姚,升事物多采用具位的和刻板的理解.
3.情绪方面
被拥查的季生中,在情绪德定性方面,12%的季生局于低分者,这橄的辛生易受情感的影粤,情绪不程定,易倾序,在困举伶件下,倾向于表现出封挂折的耐受性差,情绪波助明颐,疲倦、烦操,有峙顺得幼稚。在典音性方面,1100的被翻查者局于低分者,低分者倾向于克制、内省,有峙食带修寡狱、抑修、遇分赛懊,爱揭庭,甚至自我赓抑。在爱虑性方面,10写的被调查者局于高分者,高分者倾向于自我内疚,常烦惜自提,甚至沮丧悲祝,感到不如人,有恃缺乏生活勇氛,峙有犯罪感。在擎强性方面,20%的被潮查者局于高分者,表现属常常紧强、典音不安,喜忍封性,常匆匆忙忙而心神不安,峙常感到疲劳、焦虑.
4.意志方面
在有恒性方面,14%的被调查者局于低分者,低分者倾向于意志易勃摇,不赛镇,责任感缺乏,粗浮。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在自律性方面,12%的被稠查者属于低分者,低分者倾向于自制能力低,在有矛质冲突峙葬顾佃性,很少考虑社食要求,常感不能通愿康境.在敢乌性方面,900的季生局于低分者,这些季生倾向于脸小退缩,小心镬读,喜狱安静,常有自卑感.特别是封异性反愿脸小,甚至不感典趣。在敏感性方面,10%的被翻查者局于低分者,低分者倾向于固执任性,注重贵降,有峙颇得冷酷,辫事有退拜性,安于自足,自持其力.17写的被翻查者局于高分者,高分者倾向于敏感善良,易受感勤.但有峙遇分不铸贵除,易感情用事,缺乏耐心典恒心。
乌了完善李生的人格,必须封季生退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桂奋展季生心理素贫,培善健康的和通愿现代社食需要的人格乌目的的教育。人格教育就是要采用祝察和评定的方法了解晕生的`人格特贴,包括它的畏皮和局限性,未用各桂教育和心理季手段及措施改退或梢救其人格的缺陷.促道其人格的畏庭或任势,并培丢现代社食奋展所需要的人格特征,使牵生的人格平衡地登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5.在封擎生淮行人格教育峙,必须妞循以下趁搽基本原则
5.1佃性化典社音化相偏稠的原则伯性化典社音化是人格奋展遏程中互属捕充的雨伯方面,在人格教育中,既要重视季生的社食化,培姜社食登展所需的共同性的人格,又不能忽视季生的相性化,抹投季生的佃性特默。现代社音是一佃多株化的社音,具有揭特佃性的人愿受到鼓黝。
5.2全面渗透性原刘人格教育愿该渗透到教育的各佣方面和各惘康肺之中,因病人格教育是一伯全方位的和丧恃期的熏陶、教育和刻抹的遇程。在拳科教季中;在班级、圈陈活勤中;在班主任工作中;在校因康境建段中,渗透人格教育的内容。我们愿核徒人格教育的角度重新考愿教育者、教育康境、裸程等等。教育者不是教害匠,而是受教育者效仿的榜橄,教育者人格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功典否。因此,教师愿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人格修丢,提高自己的人格水平。在各具住裸程中,教师不住要傅授车阴知截和相网能力,而且要有意俄地培丢季生的人格。
5.3把知教育典行乌训雄相结合的原,人格特征既不是草纯的思想权念,又不是草饨的行扁方式,而是韶知典行乌紧密拼系的综合住,要培丢这桂内在心理和外顾行扁表里一致的结精,‘不谨要提内在思想棍念入手退行知教育,而且要徒外在行乌方式入手退行行乌训雌,只有把过雨桂人格教育方式有钱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退人格的形成登展。
5.4季校、家庭、社音和自我偏同教育的原刘我们不谨要通通家庭教育、季校教育和社含教育来促退人格登展,而且要通遏佰人的自我教育来稠控和建撰人格结精,把外控林化属内控,引向自草、自爱、爱、自强自我完善和自我贵现.在季生人格登展遇程中,这些人格教育形式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相互之要偏稠,教育的操华要具有一致性。否则,音引起不必要的心理冲突,影粤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登展。
6道行人格教育,一涸翻健的尚题是找出人格教育的有效途诬典教育方法
人格教育的途径大致可分扁雨颧:一颧是卑阴的途径,另一颧是非丰尸,的途径。
6.1人格教育的李,途径包括①人格辅斗裸程:这是属展人格教育而卑阴设针的一植裸程,一般要有具有教育典心理科季弃案知截典技能的教师来承据。追桂裸程的特是以培姜季生良好人格品贾或调整季生不良人格乌目的;形式上以季生活勤乌主,教师指等乌辅;内容上充分考虑季生人格登展的贵除需要;在裸程组绒上一般以教季班属草位,整佃裸程的目裸、内容、方法典步赚都是有针剑有系统地段针的.①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一般是浦救性的,它所面升的主要是心理虎于不平衡状慈的牵生或者是虎于担度心理不健康状想的季生。包括佃别咨询典小组咨询。佃别咨询是具有卑知截和技能的心理咨询员,通遇典季生一封一的湃通互勤来带助季生及峙挽脱心理困惑,保持典增造心理健康。佃别咨钧的形式有佃别面谈、雹括咨询、信函咨询等.小组咨询也得困做咨询,是一组季生在咨询教师的指等下,共同针洽、接受刻辣,解决他介,所面晚的颧似的心理困提,小姐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③心理治臻:心理治漆是指递用心理季的理洽典方法,封已经崖生较最重的心理阵砚的季生退行车阴的稠郎,使之恢援到正常状慈。心理治疹往往需要较畏峙阴的周密的治疾皮理,有峙需要辅之以精神莱物。退行心理治康要求具有受遏李妹的、有较高技街的李案人只。
6.2退行人格教育的非李途径包括①在季科教季中渗透人格教育:季科季曹是季生的主牛活勤,季生大圣的心理困提崖生于季晋遇程中,季生的人格品赏也在季曹活勃中得到登展。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组涵的通合于人格教育的内容,把人格教育典季科教季结合起来,在完成常规教季任矜的同峙,贵现培姜季生良好人格品臂的目的.②在各植活动中渗透人格教育:把人格教育典班音活勤、裸外活勤、困陈活助结合起来退行.充分登挥各项活勤的整位育人功能.③康境文陶:季校愿努力刻段良好的物贾玻境典心理康境,来促退季生人格的登展。良好的物赏难境是指,校因康境净化、绿化、美化,季生在季校感到愉快、舒通。良好的心理康境是指,季校中有良好的人降网系、猜枉的社音心理氛氛、良好的班夙典校夙等等。
7在人格教育中,常用的人格教育方法有以下5祖颊型
7.1知法追颧方法主要是依靠季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鹤知活助来速到教育目裸。具做方式有:阴谈、奏街欣赏、拼想活劲、参权贫,知改吏等.
7.2操作法这植颧型的方法主要通遇季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助来速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具佳方式有:游成、工作、浏脸、演谁、片童、唱歌等。
7.3集性衬铃法通遏集住针耸,集思庚益,游通思想和感情,促退阴题的解决。具做方式有:卑题针洽、拼洽、配封衬洽、脂力激藩子。
7.4角色扮演法是一往通遇行属模仿或行扁替代来影粤佣做心理遏程的方法。有以下浅桂形式:哑喇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改史自我、笙重扮演、魔街商店等。
7.5行属改交法这桂方法是通遇奥感等强化手段,建立某桂新的良好行属,或者消除某技不良行属。具做方式有:行属训辣、示花、奥赏、惩词、契约等.
8在擎生心理登展遏程中,翻知活勤的成分典行浦活勤的成分是相互脚系、相互作用的,因此,要使人格教育盈到最佳的效果,愿采用多橄化的人格教育方法。
通遇封邢圣季院季生的人格现状的分析,我们把本校季生人格教育的内容难定属以下残倡方面:
8.1培姜社音交往技能、合作特神和网爱品格人除网系和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裸华,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徐件之一人除网系和楷具住表况属;在人冷交拄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斤、贬低:封人情感弄诚、善良,而不是冷澳典情、施虐、害人;以集做利益属重,网心、奉欺,而不是私字含硕,报人利己,等等。封缺乏人降交往能力的带生,必须培丢他们的巢群、合作精神。(1)鼓姗季生多参加一些集住活勤,例知,参加季校的各桂秒圈活动。也可以李属他们殷五图做咨询,通遏圈做咨询,使各成员互相季奢,互相促退。(2)在教季遏程中,鼓肠生造行合作季晋。即把季生分成四人一姐追行封篇季替,贵践任明合作季晋有利于奋展学生的人除交往能力,有利于李生季晋怎揉聆殆、理解他人,季音接受不同的视,砰惯他人的意兄。合作季曹的成功能增加小姐中每佣成具的成就感。(3)迫行人除网系指等,即困统视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除阴系,指等晕生正难德藏各网系的本赏,并李音庭理人隆互劲中各桂简题的技巧典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典镜争、季音拒绝等互勤技巧以及草重、支持等交往原别;(4)把季生培姜成一佃有效的涛通者,方法有:游涛通技巧的裸程;教给季生通遇撼自己的绿音,在统子面前辣奢等一些具做措施,提高言和非言带的表连技巧。
8.2登展智能,促道人格奋展智能的登展,是其他人格特征形成的前提典墓徒。智能的培荟奥奋是完善人格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适些季生智能水平的具做措施包括:①加强智能,即带助季生封智力的本贫建立科季想娥,并针封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祝察力、祀健力,思维力,想象力,造力等段计刻抹活勤。主要包括通通特珠的教育刻辣活勤封季生退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退解思维、直觉思维、登散思维及刻造思维等各能力的刻妹和培荟,例如: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可以采用雨桂塞本的方法来教季生知何思维,一桂方法是通通揭立训辣程序,在这佃程序里,思维被常作一佃揭立的裸程来教,季生季奢并辣奢一些具胜的思维技巧,比如封事物道行分期,按照不同规则封事物追行排序,封事物或想法退行比较,以及一些推理的技巧。另一技更常用的方法是渗透式教育,这桂方法将网于如何思维的教育融入其他裸程之中,这裸教邮就能在谁授其他科目的同峙也麟授知何思维。②追行早臂心理指等,即带助季生封季晋活勃的本赏建立科季忽试,培姜季生形成铭真价桂的季奢悠度、激登季奢勤概、奏成良好的季臂奢情。例如:扁了激登季生的季晋劲截,要做到(1)注意把外在激扇典内在激肠结合起来.(2)有效的使用目揉。一佃季生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属自己建立一佃有效的目揉,有效的目揉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有助于训勤资源;可以鼓舞人坚持不懈;并有助于任矜的完成。(3)教印封季生保持猜枉的期望。教师封季生的高期望,以及塞于该期望的反精,封于激登季生的季晋熟情具有枉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把教即的期望封季生行乌的精枉影粤棋乌“皮格.乌利翁效愿”。教师愿宜可能多地给予季生猜枉的反债。
8.3培姜健康的情绪人的情赌做脸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居次的.在情绪穗定性、具套性、爱虑性、紧强性方面,都有相常一部分李生存在情赌障砚。情绪是一佃人截艘生存和社含通愿的内在勤力,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地谁,穗定而猜棒的正性情绪状憩,使人心境愉快、安定,精力充沛、通度,身挂舒通、有力;相反,经常波劲而消枉的竟性情绪状慈,则往往使人心境要抑、焦虑,精力涣散、失拉,身做衰弱、冉力。因此,培葵良好的正性情绪,排除不良的负性情褚,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道行情感教育,即教晕生季音性察和表速自己的和他人的情赌情感,季合有效控制、稠娜和合理疏泄消枉情感,并道行相阴技巧的刻笨,如敏感性妹、自表辣、放松副辣等等;。可教给带生一些克服壤心境的具艘方法。例如:(1)想法要猜枉:同檬的刺激,不同的摇知音等致不同的情猪尝人们的想法消枉或歪曲待,常音爱带,,并季合改燮使情绪低落的想法。(2)可以通遇逢勤、撼音染、正难择食、足够的睡眠等具性措施克服真性情绪一佃人的情褚遴中,就音使整佃心身庭于猜枉向上的状慈,封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培荟自主坠强的人格一佃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赏上,其中行勤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揉志。行勤的自觉性是封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难的摇截,能主勤支配自己的行勤,以速到预期的目揉;行勃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辫是非,遥常而又尝械立断地采取决定并孰行决定;行劲的顽强性是在做出决定、执行决定的通程中,克服困举、排除干提、整持不懈的含斗精神。反愿通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愿遴度锐明人的行乌表现偏调有度,主要表现乌:言行一致;属人庭世合情合理,室活变通;既不通分,也不突然。通通阴展贾富多彩的各桂燕型的活动,培姜季生勇敢的品格,鼓局他们勇于挑瑕、敢于承据责任,做事要整持,要有耐心。
“十年塑树, 百年塑人”, 这里的人是指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便是指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优良。塑造人格健全的人是个浩大的工程, 而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更应该注意在教育中完善学生人格。
一、初中历史教育在完善学生人格时要遵循的原则
初中历史教育要想促使学生人格完善必须遵循相应原则, 不可盲目进行。这些原则有哪些呢?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初中历史教育在完善学生人格方面要遵循科学性, 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内容要科学严谨, 这是讲好一门课的前提;二是指教师在完善学生人格时所采取的方法措施是科学的, 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历史学科要求。
其次是情感性原则。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初中历史教育完善学生人格需要遵循情感性原则, 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教师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同时要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
最后是系统性原则。历史是发展着的历史, 是由很多线索串联起来的历史, 因此系统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整体意识, 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系统讲解和概括, 不能割裂历史。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完善学生人格
1.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症下药
初中生活泼好动, 渴望得到家长或者教师的关注, 而且对人对事会有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做事原则, 但由于家长、学校或者社会的忽视, 再加上阅历不足, 使得这时的他们经常无法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或者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针对这种现象, 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以历史事件或者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 对症下药, 有效处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演绎负荆请罪、退避三舍、烽火戏诸侯等历史事件, 让学生体会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意义,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也可以在适当时候播放历史纪录片, 还原历史事件, 使学生直面历史, 课后以影评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不仅使学生受到应有的道德教育, 增长知识, 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3.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期, 这时的他们喜欢和教师或者家长“对着干”, 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说“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 其实这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很需要得到来自外部的认可和关注, 有强烈的自尊心, 如果教师或者家长严厉地批评甚至暴力解决问题, 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从而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针对这一情况, 初中教师在历史教育过程中, 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基础上, 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明白学生想的是什么, 再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行批评教育。但应避免采用只讲大道理的教条式教育, 最好使学生有真正体验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真正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进而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尊重个性 重视能力 更新观念 转化后进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5-112-01
一、关于班级管理中个性教育的思考
由于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素质构成在形成和发展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反映在不同学生身上便形成了学生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当然也都有不足,通常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只是在局部方面的体现,这也正是我们开展个性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班级是由多个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的形成有赖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性方能共建良好的共性,形成了良好的共性又会反过来作用于个性,促进个性的优化。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摒弃把学生放在同一个模子里铸造的做法,强调尊重个性,培养特长,把个别教育与整体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创造异质集体,让每个学生的优点都显现出来,并以此来影响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二、班级管理中进行个性教育的初探
1. 尊重个性,自主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异质班集体,在班内形成“探究、争辩、判断、明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辨别是非曲直,从而突出自主管理。如在学生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不再硬性制定“班规”,而是让学生自己制定自己能做到的在“个人准则”,并学会不断修正完善;在学习中不公布名次,而是让学生自己确立一个竞争对手,设置“标高”,从而学会进步;尝试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当班干部的滋味,从而加强自身修养;民主选举各种小组长,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改变由班主任“包干式”的管理方法。让学生树立自主自立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各种有益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提高自信。
2. 重视能力,培育创新。重视每个学生的能力,就是鼓励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注意使学生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使班级成为学生释放能力的平台,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对于每一个学生,我都建立了“特长卡片”并鼓励学生培养特长、发展特长,并根据学生特点鼓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能力展示的机会。在班级中形成用能力去创造,在创造中展才华的氛围。班级的图书角是学生自己编目、管理的;班级的黑板报是善写会画的同学争着办的;主题班队会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班级里的每一项工作,我都鼓励全体同学参与,各展其能。只有发扬民主,遇事大家商量,集大家智慧,发挥学生个性,才能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三、抓住个性教育中的难点——后进生转化
学生,即使是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多姿多彩的美,教师应当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的扶持与弘扬。对个体个性、基础等明显有别于他人的学生,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如对基础一般,但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应在要求其完成主要学习任务的同时,尽量为其提供一些发展特长的锻炼机会;对于基础较差,对自己与班级同步进步与发展失去信心,或力不从心的学生,应对其适当暂时降低要求,先从他们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事入手,提出一种台阶式进步的学习计划要求;对于学习成绩不错,但有许多不良习惯或偏激情绪的学生,应帮助他们认识到德与才对人生发展所起的相辅相承的作用,并安排一些如卫生、劳动、监督等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克服缺点,实现德与才的共同进步;对于一些学科成绩较好,但却过分自信的学生,应单独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认识到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和科学技术的无穷性,养成一种始终谦虚、求学的品质。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后进生为了满足被认可、被关注、被尊重等心理需要,而做出违反纪律的行为。作为老师应该理解学生,宽容地处理,以谈心为主,在宽松的气氛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里的“宽容”绝不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错误思想、行为的漠视、放纵,而是教师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对待学生的优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最,要用“缩小镜”,真正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反复出现,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尤其是后进生,更可能因为薄弱的意志,懒散的习惯重复犯错。
总之,人的共性和个性不论对个体和社会的存在、发展都起着相辅相承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要依据个性,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教育。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想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姜荣兴. 浅谈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中国教育创新[J].2008.24.
[2] 何伟强,宣红萍.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社会心理机制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2002.3.
[3] 杨化冬,时勘.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J],2001.4
如何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比较分数大小教学反思大官小学:王丹当一堂数学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也许你会这样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在我的这节数学课中,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掌握的得怎么样?还有什么没有掌握?下堂课要给学生强调哪些知识?可能很少这样反思:这节数学课上,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也得到享受了吗?其实这里面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前者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将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后者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生存状态,追求的是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在教学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习题 3/8与5/8哪个大成了学生讨论争辩的一个焦点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产生的,学生主动地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依据,从而自发地想起画、折、涂、比等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真正改变了角色,从一个指令者变为真正的主持人,学生真正充当了主角,分成两派相互对峙,相互辩驳,逐渐明白了道理。在一系列高质量的.对话中得出一致的结论,从而演绎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对话的过程。所谓对话,并非你问我答,而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优质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人的整体生命,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高质量的、坦诚真实的对话正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自由真实的生存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真诚、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对话、争辩,这需要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给学生优先说话权、评价权,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并非只是为了完成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创设学生对话、交流的情境,并从中敏锐的把握、提炼出矛盾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对话,明白事理,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自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教师的课堂反思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追求一种主动的课堂生存状态,师生共同享受课堂教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摘 要: 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健全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受到社会的欢迎。学校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初中语文在人格教育培养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占有很大优势。作者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经验,提出只有发挥身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开发课堂教学资源,作文教学的指导点评,以及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培养方法
“语文是社会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生活文化的有机载体”。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和有效掌握专业知识水平、科学技术等的基础。语文学科在中学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基础地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学生人格的教学培养呢?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来培养学生人格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性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帮助他们模仿行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反馈中,学生一边观察教师和同伴的一言一行,一边进行观察学习,促进自身的心理品质与人格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人格和同伴人格的发展引导着学生同化,因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互动学习中时刻都将他人发出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规模中进行同化,加强和完善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一位教师的形象素质直接影响班级所有学生的综合形象素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起到真正的垂范作用。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人格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内容都提及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人生遭遇和挫折,与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范例。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人格,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中不但蕴含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素质、高尚人格的因素,而且结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呈现给学生的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价值观等,还包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何采取良好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本领知识。只有有一个健康自信的心理,持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才会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点拨学生融入课文,进入作者心灵,品读感悟,滋补大脑,热衷于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使他们深深地爱上语文课。通过介绍名家名著,联系学生个人实际生活,树立榜样,培养学生人格。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作文点评培养学生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点评,不但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在具体的作文训练指导点评中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中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格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不管是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均都必不可少。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如其人”这个切入点,在写作教学中的人格培养方面凸显优势。中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在初中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塑能力,这说明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人是学生自己,每个学生都具有认识自我、解释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改变自我的能力。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以各种方式方法,不同的速度塑造着自己,完善自我良好的人格素质特征。在作文习作点评时,促进学生人格培养,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格
摘要:“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挫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磨练的过程;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挑战自我,在现在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应对挫折、挑战、完善自我正文:挫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失败、失利。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失利、挫败。
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人们对挫折的承受力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同,同一个人对不同挫折情境的挫折承受力也不同。对同一种挫折情境,有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他们往往表现勇往直前,越来越坚强、成熟;有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挫折是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经受的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道防线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人们的行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满怀必胜信心的人,去做一件关系到以后发展的重要事情,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这件事情没有做成。这种打击,使其精神长时间振作不起来,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动机受挫,也叫做心理挫折或欲求不满。
动机受挫是某种动机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欲求障碍或者欲求阻止。造成心理挫折的原因可以来自客观原因,如组织管理不善、人际关系不协调、天灾等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障碍,欲求得不到满足。也可以来自主观原因,如能力不足、知识欠缺、沟通不良、决策失误等。还可以来自心理障碍,把在事实上不具备的欲求目标当作自己眼前应该有的东西加以追求。心理挫折对个体影响一般有两个方面:
第一、心理受挫的大小与个体的动机密切相关。当重要的动机受挫时,感受到的挫折就较大,对个体的打击也较大。
第二、由于心理发展层次不同,认识方法的差异,抱负水准的高低等原因,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重要动机,因而,挫折的感受应人而异。如两个人同时被小偷偷了钱包,一个人可能就受不了这种打击,好像天塌下来了,感到非常痛苦。另一个人却不以为然,破财免灾嘛。面临同样的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由此可见,心理挫折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
人们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动机受挫,上述种种表现是在动机受挫的状态下采取一定的形式表达动机受挫状态。为消除或减轻行为受挫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要及时了解、排除、防止形成挫折源。其次,提高对动机挫折的忍受力。人们对挫折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能处之泰然,继续前进;有的人则一蹶不振,精神崩溃。这种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即遇到挫折时勇于接受挑战,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称之为动机受挫忍受力(也称作受挫耐性)。一个人动机受挫承受力与以下条件有关:
(一)与个人的生理条件有关。如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如何,有无生理缺陷
(二)与个性、以往的经历有关。如性格与修养怎么样,受挫的经验和教训如何?这些都对动机受挫承受力影响较大。
(三)与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有关。如有的人对挫折的反应就比较敏感,有的人反应则比较迟钝。
人们在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漫长的人生之路,无论你怎样设计、安排,失败与挫折总是伴随着你的左右。这是作为“人”,这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以及由他自身和他所处的各种不同的大小环境所决定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哪一个人不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从失败到成功,直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实践证明,每一个人都是失败与成功的聚合体。拿破仑说过:“伟人的一生势必不幸”。
人们在完成自己的目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使需要不能满足的各种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也就是挫折产生的原因,即挫折情境。任何人遭受任何挫折都与当时的情境有关,构成情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生发展中的挫折都是由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其中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挫折的主要根源。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基本看法。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逆境、困难、痛苦、烦恼、生死离别、错误、失败、悲剧?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们?人怎样才能获得潇洒而满意?人生的价值是金钱和地位?还是为他人做出奉献„„对于许多的人生问题有的人领
悟了它的真谛,取得了成功。有的人一生困惑和迷茫,不能领悟人生的精神,而虚度年华。
有些挫折是受个体能力的影响,也就是说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例如,有的人记忆力很强,可以达到过目不忘,有的人则丢三拉四,记忆力很差;有的人能统率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在一个人的能力结构中,有的人擅长理论思维,却拙于观察实验;有的人书本学习能力强,但做事笨手笨脚;有的人书本学习能力太差,而动手能力却很强: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写作能力较差。有的人善于科学研究,而有的人却善于人际关系。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这是客观规律。但是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能力和劣势能力,扬长避短。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符合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的认识方式,错误的思维方式是与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方式。表现为错误的思维方式。最典型的有狭隘经验型思维方式和教条型思维方式两种。
1、狭隘经验思维
2、教条、刻板思维
人生经历的影响:在人生发展活动中,一个人的经历对这个人对于挫折的认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经历的事情多了,遇到的困难的机会也多,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体验,也就锤炼了自己的认识水平。
引起人生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1).外在的客观原因,即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自然条件的制约往往能给人带来不幸的结果.一些无从预料,不可抵挡的自然现象,诸如山洪爆发,火山地震,江河决堤,大旱大涝等.都会使人生的舞台滞留在不利的环境之中.而人们要在不利的环境中取得满意的结果就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努力,即便如此其成功的概率也低于良好自然条件下的努力.与此同时,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也会给个人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人类历史特定的低潮与逆流时期,总是限制甚至毁灭人们的美好追求,使大多数人置身于挫折与不幸之中.例如“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民族的每个成员所带来的灾难。
(2).内在的主观原因,即个人自身条件与认识偏差对人生的限制与阻碍.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二.如何面对人生挫折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在这方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增强自信、蔑视挫折。
人生挫折的发生虽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不同心态的人身上所反映出的心理体验却是情态各异的。所以要战胜挫折,首先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自信心。勇敢和自信是人生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心理基石。有勇敢精神的人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懦弱自卑、缺乏自信的人注定将一事无成。对于勇敢自信的人来说,挫折和苦难更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愈挫愈勇。而缺乏自信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对挫折就可能自甘沉沦,一厥不振。“苦难是坚强者磨行意志的磨刀石,也是懦弱者自甘堕落的滑梯”。高度的自信可以唤起战胜挫折的勇气,调动自身全部的能量与挫折搏斗。在与挫折的较量中,自身变得强大,而挫折则相对地显得藐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样一个信念,“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倘不过的河,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挫折”。
第二,升华目标,淡化挫折。
人生挫折是和人生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多方面的,而且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在实现这些大大小小目标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生挫折。然而,决定人们对人生挫折心理体验强弱的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即他对整个人生的根本的价值追求。人生挫折心理体验的强弱是由他自己认识到挫折对自己根本价值追求的负面影响的大小决定的。一个把个人功利作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人,贫穷和官场失意对他来说就意味着人生悲哀,而以国家民族兴盛为己任的人,则会把名利得失看得如过眼云烟。对于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来说,失恋和家庭的离异便如同人生的毁灭,哀叹着“没有爱怎么活、没有爱多难过!”而一个视事业为生命的人,个人情感的失意便如同玫瑰刺扎了手,虽有一点点痛,但却了无大碍。
第三,发愤图强,战胜挫折。
面对人生挫折,人们无不希望变挫折为坦途、赢得人生辉煌,但要战胜挫折,关键在于自身的发愤图强,努力奋斗。古谚曰:“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乃人生财富”其本意在于引导人们对挫折认真总结,吸取人生教训,科学地调整自己,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这样,挫折就如同“人生的良师”,引发我们变坏事为好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在挫折面前消极忍耐,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那么,苦难永远是苦难,挫折始终是挫折,“失败”这个妈妈无论如何是生不出“成功”这个大胖小子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膜足,《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今中外一切杰出人物,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在失败和不幸面前,他们无不是选择了发愤图强之路,一个个奋起我们当代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华,虽说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但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今后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与不幸。为此大家要立志发愤图强,学会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不在挫折中奋起,便会在挫折中灭亡。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是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也无论你退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你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必须为之长期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样人生的命运将会还报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人生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结伴而行。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善待人生,向往追求成功,但丝毫也不惧怕失败。我们不一定能拥有一个个美丽的风景,但完全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心境,以此去努力和追求,那么在我们的前方将会有坦荡的旷野和蔚蓝的天空。参考文献:
汉代思想家王充说过:“初生意于善, 终以善;初生意于恶, 终以恶。”这句话给我们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启示:一定要让学生在最早的时间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 又显得很单纯, 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我们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完整人格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 有其鲜明的课程特点。思想品德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来说, 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 重视探索学生内心的塑造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这样的内心素质塑造, 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养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 并能够在理想的指引下而不断努力, 以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的形成, 最终使之成为一名博爱、富有责任感、富有爱心、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
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
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层次性的, 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具有多层次的特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他的个体特征, 这些个体差别决定了学生的具体发展方向。而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课程, 其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如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思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 综合起来说就是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这种教育便是一种成才教育, 这种教育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时, 也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适应国家对多规格人才的需求。这样就促使人们摆脱长期以来用分数衡量学生素质的局面,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利于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的培养。所以说, 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 是使学生的人格在承认个体差别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俗话说:“小以小成, 大以大成。”只有这样, 才能既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成人成才。[2]
三、为学生将来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教育毕竟是短暂的, 它只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一个阶段, 在初中教育以后还有很长的人格形成时间, 这就需要思想品德课程既关注学生的现在, 更关注学生的将来。爱因斯坦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在初中这一阶段,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促使他们很容易崇拜一些名人, 而思想品德课有很多历史名人故事,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利用这些故事的感染力来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内在的心理品质。
总之,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思想品德教学充分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人格完善的潜能,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让学生在综合的思想品德知识海洋中, 接受人格教育的感染和熏陶, 最终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发生变化, 逐步建立起适应其自身发展的健全人格。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学科, 在初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在慢慢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不断加强在学生人格完善方面的作用。笔者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人格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展开论述, 希望给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一点启示。
关键词:人文性,熏陶,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段鑫星, 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61-62.
一、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关于人文,人们平时谈的已经很多,但是不是他们都了解人文的内涵?是不是美术教师都很清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呢?美术课的教育教学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价值呢?我认为必须首先认识人文的内涵及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特性。
1.古代对“人文”的定义。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2.西方古代对“人文”的解释。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理论,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由此可见,尽管东西方的学者对“人文”的解释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其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美术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了解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体现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审美感受能力,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2.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体现在它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联。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其次需要学习美术史论方面的知识。
3.具备审美态度,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反映,通过美术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4.积累审美经验,体现在美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和情感可得到充分的表现,进而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三、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人文情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注重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二是能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两者相互依存。为此,我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创设美的情境,营造审美化的课堂,以美的形象(教师仪表大方得体)、美的语言(适合学生心理,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美的作品(名家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优秀习作)、美的课件、美的教学手段等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勤动脑、多动手,就能创造生活中的美。
2.活动激趣,体验人文情感。新的美术课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它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爱玩好动,注意时间短,形象思维较发达。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地模糊学科界线,以跨学科、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营造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体验美术的人文情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适时增加学生习作的弹性,可以让学生用笔画、也可以用一些学生自己喜好的方式表现。这样不仅兼顾了各类学生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深入地体验到美术人文文化的情趣。
3.自主学习,发展人文素养。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在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其不断体验美好的生活、人性的完善和亲情、友情的珍贵,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更为其今后的成长道路树立了正确的道德修养观念和价值取向目标。
四、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当代社会,人们对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开始予以积极的反思,在科学中也开始注意渗入人文精神。正是因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的结合才获得巨大的成功,人们在阅读中,不仅对科学发展的史实了然于心,,而且还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的震撼。现代美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美术文化课程,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这就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并具有文明感、历史感和责任感,也就是我们美术教育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总之,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在美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这需要老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必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主流之一。
【大学生如何完善人格】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人格10-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人格塑造10-02
大学生党员如何发挥05-23
大学生如何自我介绍06-14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06-17
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10-05
用雷锋精神塑造学生人格06-28
大学如何预习10-01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