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通用8篇)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1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1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艺术修养,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使体、艺教育在我校有效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品牌学校,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我校的艺体特色建设的办学理念为:以“以艺体特色健体、以艺体特色陶情、以艺体特色启智、以艺体特色怡心”为核心,提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素质教育育人方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同时。以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宗旨,以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运动和艺术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运动方法和艺术技能为根本,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通过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体育、艺术特色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打造校园艺体教育品牌,不断提升特色育人水平,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创建目标:

1、加强特色育人工作,重视艺体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艺术、体育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艺术、体育的意识,养成从事体育锻炼和对艺术不断追求的良好习惯,学会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加强学生艺术、体育素养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增强体质。

3、尊重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艺体活动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一项艺体活动、班班拥有艺体特长方面的团队、年年举行艺体活动竞赛周和艺体活动文化周。

4、切实上好音、体、美课,利用活动课时间专门辅导,以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进步。

积极开展艺体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艺体教育新路;立足艺体特色,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艺体特色的创建,以艺体特色育德、以艺体特色益智、以艺体特色强体、以艺体特色兴校,丰富特色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努力打造“艺体教育”品牌。

三、创建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艺术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普及性的原则。广泛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与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关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意加强相关体育、艺术知识和体育、艺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四、项目选择:

本着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和内容。

五、组织机构:

学校领导小组成员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制定计划,确定专人进行指导并组织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2、通过班会、校会、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师生全员参与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3、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体等学科课程。认真制定“艺术、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做到目标任务到位,落实安排到位,方法措施到位,严格规范实施。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艺体教育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有的电教设备,切实上好艺、体课程,做到专时专用,讲究实效。注重把审美教育渗透于其它各学科教学之中。

4、各班成立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种兴趣小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利用课余时间专门辅导,保证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一小时课外活动,每周利用一下午为中心兴趣活动课,分项进行强化训练:集中指导,分组训练,个别辅导,重点培养。

5、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引导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分层分类辅导,力求学生人人会做简单的运动项目动作,人人具备所选项目的简单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让学生的特长更长,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满快乐。

6、积极开展艺体竞赛活动,为学生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展示才艺本领搭建平台。利用小组、班级、学校等各种比赛活动,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通过体育游戏、竞赛,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通过艺术项目参赛参评,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

7、平时,通过作品展示展览、音乐舞蹈、体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在活动中乐于展示自我,大显身手。优秀生、特长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8、抓好目标分层管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分类指导,强化养成训练。注重目标达成检测,以评促学。加强督导、检查与考核。重视艺体教研,分析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措施。

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2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发展艺术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凸现我校艺术教育特色,使艺术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序列化、科学化,把我校创建成为艺术特色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学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贯穿于学科教育之中,又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根据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艺术教育的特殊意义,立足本校实际,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艺术课与文化课并重,树立整体发展加艺术教育思想,以艺术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目标任务

深化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规范艺术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艺术提高审美素养、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体验、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现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

三、学校优势

我校现有10个教学班,21名教职工,领导班子团结,教师事业心强,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教学成绩优良。学校现有音乐、体育、美术院校毕业的专职音乐教师宋若华、专职体育教师李玉光、郑保霞;专职美术教师潍坊市教学能手张金萍。学校多年来重视音体美教学工作,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组确立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资源科研基地”,是青州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确立的“青州市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足球)训练基地”。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机构

1、“艺术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杜长富

副组长:赵光强张金萍赵若奎

2、“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小组

成员:张金萍宋若华李玉光郑保霞张允学

3、设备设施工作组:

组长:党国起

成员:后勤组全体人员及体育组全体人员

(二)健全制度

1、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创建工作制度。

(1)每月领导小组研究艺术教育工作一次。

(2)每学期对艺术教育工作进行检查。

(3)每学期对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考评、总结、表彰。

2、建立学校行政、教导处、大队部、教研组、年级组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1)学校所有领导都要认真学习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掌握基本内容,制定创建方案,并负责督促、检查、验收。

(2)学校教导处负责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及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艺术教育的过程管理,建立艺术教育、教研、教改制度。艺术教育领导小组要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研究,随时参加美术、音乐、体育等任课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

(3)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组织好课外教研、课外活动,巩固和发展学校合唱队、舞蹈队、足球队、乒乓球队、书法小组、美术小组等多个艺术兴趣小组成果。

(4)教研组、年级组在学校行政、教导处的指导下,按方案具体实施。

(5)学校后勤积极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添置设施设备。

五、创建措施

(一)加强创建活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积极向教管办汇报创建工作,争取上级组织的政策、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

2、进行深入广泛的校内宣传动员,使全校师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确保工作取得好成绩。

3、向社会进行宣传,赢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校增购音乐、美术、体育教学设备,配齐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音响、音像等资料。

(三)重视课堂教学,加强改革力度

1、按计划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课时,依据学科和学生年龄特征适时加大文化课程艺术教育的含量。

2、艺术课教师要吃透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考核。严格按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双基教学和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努力优化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撰写一篇经验总结、论文或教学反思。

(1)音乐教师要树立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以创造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并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变力、鉴别力、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音乐课堂中开展竖笛教学。

(2)美术教师以现行的美术教材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眼、手、脑的协同动作,在观摩、临摹、工艺制作、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训练基本技巧,使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低年级开设儿童画课,高年级开设刻纸课。并通过学校的墙报、宣传栏、艺术长廊等设施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创设校园艺术氛围。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利用大自然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素养。

(3)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积极创编韵律操并在学校推广教学,利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开展足球、乒乓球教学活动,培养体育特长生。

(4)我校在全面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同时,继续发展我校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美术小组,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中亮丽的风景线。

(四)优化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特长

1、对艺术教育活动课程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学校从儿童心理特征、认知特征,从班级实际和发展学生个性出发,对全校的艺术教育活动课程进行统一。组建班、年级、校三级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全员参与,自由活动,各得其所。一级兴趣活动小组由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项项有成果,班班有特色,人人学艺术;二级兴趣活动,打乱“行政”班级,让学生自由选择项目,组建年级特长班,由年级组内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辅导;三级兴趣活动由学校在各班选拔苗子,组成舞蹈队、合唱组、绘画组、书法组、足球队、乒乓球队等,由专职艺术教师或具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相应的辅导工作,培养艺术尖子。三级艺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升级流动。

2、定期举办书法、美术展览及汇报表演活动。

每年的“6.1”、国庆等节日,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

3、办好一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

每年的5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为我校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间一个月,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书画展览、歌咏比赛、器乐演奏、体育运动于一体,丰富校园文化。重视学生的普遍参与,强调“在校每一个学生或唱一支歌,或参加一个文艺节目表演,或画一幅画,或参加一项其它艺术活动”,使每一个在校学生都能在艺术节中受到艺术熏陶,展示艺术各人才华,接受美的教育。

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长阳县教育局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宜昌市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现有条件和实际。以器乐口风琴教学为主线,为学生自主发展创设空间,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活动,扎实完成各项任务。

二、实施目标

推进艺术特色创建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特色项目:

二至五年级口风琴教学与学习

四、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1、组建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完善艺术管理网络,定期研究学校艺术工作。

2、加强艺教工作的管理、检查、总结制度,领导小组以定期检查和抽查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每学期艺教老师对任教年级和学科进行质量分析,找出不足,制订措施。

3、每年有艺术活动经费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专用教室、乐器、艺术音响资料有保障,确保艺术课程、艺术活动的开展。

4、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舞台,组织老师考察、观摩、听课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知识和自身素质。

(二)主渠道建设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各年级音乐课的普及率达100%;结合学校实际,完成艺术校本课程的编写,在具体实施中使之完善。

2、成立艺术研修组,开学艺教老师有工作计划,期末有工作总结,能定期开展艺术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确保学校艺术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参加县及县以上层面的培训活动、公开教学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校内艺教老师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艺术课。

(三)艺术活动

校内:

①继续抓好艺术教育工作,各班配备兼职指导教师,通过训练,每学期各班拿出1—2个优秀节目。

②根据艺术教师的专长,挖掘潜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③结合重大节日,每学期学校举办有特色、有主题的文化艺术活动或艺术周,学生参与率高。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

校外:

积极参与县、镇等单位组织的艺术活动,展示学校的艺术活动成绩,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实践机构,落实参与教师,论证、确定、学习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2、前期实施阶段

①、选定学生艺术教育教学对象,建立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和艺术情况档案,根据实验目标制定学生艺术情况评价表。

②、扎实开展口风琴艺术教学,艺教老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学校做好艺术教育特色创建外宣工作。

3、中期实施阶段

①、根据实验目标进行实验,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实验组教师撰写心得、体会。

②、完善前期艺术特色创建资料,对实验学生前期的表现做好评价,艺教老师做好自身前期教学总结。

4、总结阶段

①、汇总整理各阶段的成果资料,进行艺术性教育成果总结性汇报活动。撰写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2

一、选择创建“竹文化”特色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竹子, 清雅、隽秀、高风亮节, 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咬住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而东西南北风”可谓千古绝唱。人们赏竹、赞竹, 不仅在于竹的清幽雅致, 更在于“比德”的意义。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 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 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 四时常伴, 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 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 绿阴摇曳, 瑞音清绝。”张九龄的“高洁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更是言简意赅。这些品质正是学校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学校通过开展“竹文化”活动, 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又与学校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相融合, 学校通过“竹文化”活动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动能和保障。

二、确定了创建“竹文化”特色的三大阶段的总目标

1. 近期目标 (2012年2月~2012年12月)

(1) 成立学校“竹文化研究”活动领导小组, 负责对“竹文化”特色创建进行细化和实施;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领导小组负责在管理、资金、课程、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2) 选择约5种有特色、有文化、有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 (3) 艺术作品的初步布置, 在校园走廊、教室、办公室等多种场所布置的艺术作品中, 逐渐体现“竹文化”身影, 体现学校“竹文化”特色。 (4) 以“竹”为载体, 以“竹文化”为核心主题, 探索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例如, “竹文化”诗歌大赛、“观竹”作文赛、“颂竹”演讲赛、“竹子”绘画比赛、“竹文化”手抄报、“竹文化”摘抄、“竹工艺”创新大赛、竹笛演奏等, 开展系列“竹文化”主题活动。 (5) 通过橱窗、板报展示竹子工艺比赛等, 对学校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 选择部分学生作品进行校园环境布置。 (6) 在拓展型课程教学的基础上, 开始编写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

2. 中期目标 (2013年1月~2014年1月)

(1) 引进约10种有特色的竹子栽种校园, 形成以竹为特色的校园景观。 (2) 通过两年的努力, 营造具有写字、绘画、诵读、写作、演讲、演奏、舞蹈、制作特色的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 制定出适合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培养一支懂竹文化的教育教学的特色师资队伍。 (3) 在“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主题活动的基础上, 尝试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如竹与生活、竹子历史、竹子生态考察、竹子与诗歌、竹与民族文化等探究性活动。 (4) 在以上活动基础上, 逐步积累资料与经验, 继续充实、完善校本教材, 争取获得上级审定通过。在适当的年级开设有一定课时的以“竹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 (5) 利用学校网站, 建立竹文化专题网站, 对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和展示。 (6) 争取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拓展型课程教学展示活动。 (7) 力争举办第一届学校“竹文化艺术节”。 (8) 规划并建成校园“竹文化长廊”。 (9) 继续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竹文化”特色。争创市级“特色项目”。

3. 远期目标 (2014年2月~2015年9月)

(1) 栽种约20种竹子, 在校园内形成点面结合的富有特色的竹丛环境。 (2) 举办“竹文化艺术节”, 建成校园“竹子博物馆”雏形。 (3) 通过系列活动和研究, 学校“竹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规范并制度化,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以竹子精神“虚心、坚韧”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竹文化”中提炼出与校风、学风、教风相融合的内涵, 使之完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成为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灵魂。 (4) 形成内容充实、体例完整、符合学生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 通过上级审核并开始在合适的年级实施该课程。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进入更深的领域, 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5) 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 增强学生的书写能力、诵读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学有特长, 帮助他们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 学会竞争,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 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 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发展。 (7) 形成有固定时间、内容的校内外主题活动, 有较丰富的成果。 (8) 学校特色在湖北省、宜昌市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争创市级“特色学校”。

三、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竹径通幽、竹韵飘香”的校园育人环境

学校重视建设优雅的育人环境, 开发学校每一寸教育空间, 用竹文化环境打造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体验场, 作为校园物质文化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是栽竹成为我校打造竹文化校园的一个部分。选择一些有特色、有文化、有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如桂竹、水竹、窝竹、紫竹等, 保持与学校绿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二是将校园的建筑赋予竹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将学校的两栋教学楼命名为“玉竹楼”和“翠竹楼”。其次是各班学生自主选择吉祥竹, 并以竹名来命名具有竹文化特色的班名。如紫竹班、毛竹班、楠竹班、凤尾竹班、湘妃竹班、箭竹班、孝顺竹班、黄竹班、桂竹班等。最主要是营造了围墙和楼道竹文化的氛围, 分别隐含了“竹立、竹达、竹生”的意思, 校园院墙是“竹志文化”走廊, 突出德香 (隐含“竹立”的意思) , 院墙的文化建设设计独具匠心, 以宣传竹的精神、提炼竹的品质诗词为载体, 每一幅图案的线条全是由竹叶组成, 灵动飘逸, 动感十足, 每一幅图案都包含了竹韵竹品———坚韧挺拔、虚心顽强、劲节向上, 意在于导引学生入校就能够“迈好入学第一步, 规划人生一百年”。“翠竹楼”二楼是“竹艺文化”走廊, 突出墨香 (隐含“竹达”的意思) 。意在创造一个舒展生命、涌动灵性的生态审美环境, 使学生在静态的审美场里潜移默化地受到典雅艺术的洗礼和竹文化的熏陶。“翠竹楼”三楼和“玉竹楼”一楼是“竹苗文化”走廊, 张贴着学生绘制的竹主题书画, 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展示着各班的“竹文化手抄报”展板, 突出书香 (隐含“竹生”的意思)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 对竹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班级特色文化

根据各班实际, 围绕“竹文化”精神开展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制订特色班级创建计划。以特色竹命名班级, 围绕特色主题提出口号, 确立个性化的班风和创建目标, 围绕特色主题全员参与班级文化布置, 全员参与班级特色文化活动, 布置适宜的班级环境, 设置竹编打底的学习园地和班级风采。开学以来, 学校政教处制定了学校班级竹文化建设评比方案, 并从班级布置、班级卫生管理、学生精神面貌、整体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班主任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 一面面班级文化墙熠熠生辉, 一朵朵“班级之花”竞相开放。文化墙上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夺星大比拼”“我是最棒的”“数学PK台”;有展示学生才华的“展示台”“优秀作业角”“我们的新作”“数学周记报”;有分享快乐的“快乐贴吧”“我的快乐齐分享”;有体现班级管理合理化的“班务公开”“温馨提示”, 等等, 各个班级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设计和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特色文化创新氛围。2012年3月2日, 我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对各个班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集中检查评比。通过此项活动, 不仅美化了校园学习环境,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还展现了学生多元、活泼的精神面貌, 把竹子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中, 培养学生具有优雅脱俗、正直谦虚、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勇于突破、不畏险阻等竹子的精神和品格, 推动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

五、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德育与艺术活动

为了让“竹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树立并增强全校师生创建“竹韵”文化特色学校的主人翁精神, 我们将竹文化渗透到日常德育、艺术工作中。一是学校成立并着力打造了“竹苗艺术团”。二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创设了“笋芽讲坛”活动, 该活动是本学期结合“特色学校创建”新打造的品牌活动, 把学生从讲台下请到讲台上, 成为“小老师”, 锻炼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三是在教师中开展“青竹讲坛”活动, 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担任主讲, 以竹文化和教育教学为内容, 一周一次,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了方向和铺平了道路。四是设置“笋芽儿图书角”, 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精致的图书柜, 构成班级的图书角, 并制作了美观、大方、富有个性的图书角标牌, 对图书角进行了精心布置。每个班级图书角管理栏由学生自主设计, 包括图书管理制度、课外阅读统计表、经典诵读统计表、读后感收集夹、借阅登记册、捐书登记册等。五是成立“竹韵之声”校园广播站, 广播站围绕竹文化设计内容丰富的播音内容, 如每周二播放关于竹的诗词歌赋的录音, 周三播放用竹笛、葫芦丝演奏的音乐, 周四朗诵学生写竹的范文, 周五总结当周特色学校创建的成果。广播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 办得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六是构建学校竹文化的展示平台, 定期出版校刊———《竹苗》, 以此主导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七是开展竹文化周活动, 进行竹制品设计制作比赛、咏竹写作比赛、咏竹诗词诵读比赛、竹韵书画比赛等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

六、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各学科特色教学, 将“竹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相关学科中的“竹文化”和书法教学的内容, 使学校的特色教学融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竹诗文的学习, 在科学中重点传授竹子的生长习性, 在品德学科中介绍中国竹子发展历史及竹子精神, 在书法教学中书写以竹管的主题内容, 在校本课程课上开展竹林护养、研究竹生长的探究活动和与竹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教学等, 促进特色建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七、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书法品牌学校

一是以校长为组长的书法课题组教师修编了以“竹文化”为主题的书法校本课程。二是利用校本课程教学时间开设书法课, 根据特色项目教学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形式, 即每周安排一次教学 (时间为2课时) 。书法教学利用校本课程授课时间, 围绕主题开展欣赏、学习、创作、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保证了书法课教学的完整性, 又能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创作发挥的机会。三是每学期举办“竹文化”书法大赛。

八、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大课间特色文化

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另一个亮点是精心打造以跳竹竿为主体的大课间活动。学生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竹竿碰击中, 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既增强了班级的团队精神,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又锻炼了学生身体, 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才能, 让大课间活动突出了竹文化与音乐、体育学科的融合, 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接受了竹文化的熏陶。跳竹竿已经成为实验小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创建了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

如何把竹精神和学校原有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共同的责任。全校范围内开展“如何通过挖掘‘竹’文化, 在学生中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形成学校精神, 把竹子的虚怀若谷、朴实坚毅、生命力顽强和无私奉献, 与学校的校风“自主、活泼、诚实、文明”结合起来, 把“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作为学校每一个人品质修养的努力目标。学校打造竹文化特色, 不单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竹文化的熏陶中学习竹子的精神, 进而树立和弘扬“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的学校精神。为此, 我们专门提炼出“竹子十德”来陶冶师生情操。“竹子十德”即“身形挺直, 宁折不弯———正直;命中有劫, 愈抑愈扬———奋进;外直中通, 襟怀若谷———虚怀;有花深埋, 素面朝天———质朴;一生一花, 死亦无悔———奉献;玉竹临风, 群芳翘首———卓尔;虽曰卓尔, 却不似松———乐群;载文传世, 任劳任怨———担当;质地犹石, 方可成器———性坚;化作符节, 苏武秉持———操守。竹有十德, 十德归一———脱俗。”以此来严格要求全校师生, 成为师生的养成教育目标。

十、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学校的点滴思考

在落实开展“竹文化”特色创建的过程中, “竹文化”给我校带来的新气象, 学校师生也感受到了“竹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原动力。随着创建的不断深入, 我们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一是“竹文化”作为我校的特色文化, 必须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并进行深度加工, 在今后的实践中, 我们应探寻充分发挥“竹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的有效办法。二是作为学校主线的“竹文化”, 在今后的实践中, 怎样与学校课程改革更加有效地整合,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待进一步探讨。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特色 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09-02

随着我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兴起,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各小学开始重视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各种不同种类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在增多,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增多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也成为小学生们钟爱的课程活动,在不同的小学坏境下,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应用也产生了细微差别,根据学校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

一、综合实践活动种类

依据小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阶段,现今我国常见的实践活动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在对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主要以对对象的参观、考查及课堂教学为主,通过主题设定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织参观或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做一个基础知识的基本认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实验等方式的实践过程为主,通过学生自主进行的实践活动对课题对象进行具体细致的了解;在这两个阶段之后就是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知识进行总结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方式便是通过交流沟通、汇报演出、展览、校报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三个阶段的不同形式活动种类的举办实践,使学生自主的在兴趣引导下得到获取知识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增多,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现状问题,这些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很受小学生喜欢,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行为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态度能够直接决定其学习能力及水平的效果。其次,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综合实践课对他们个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实践活动课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水平和习惯对他们实践课后的学习效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有些中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询问与书本进行资料搜集,而较高年级的学生则能够通过实践调查与统计获取知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下,许多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资料,这些不同获取方式能够对小学生共同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最后,许多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方式还需要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式虽然受到许多学生喜爱与学校重视,但总体来说,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受到学校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实践课也都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们渴望得到去校外实践的机会,在家长、学校、教师的综合因素下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便成了问题,对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管理也成了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是能够从学生兴趣出发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能够对学校特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校实力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课程能够改变学生以往只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模式,使小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小学生们普遍都认为,他们在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兴趣自主自发的进行实践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是学校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2.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特色深度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特色发展并不指形象上的外部体现,而是学校内部综合教学力量的体现,通过学校特色实践活动的创立,能够提高学习学生在体育、音乐等全方位素质能力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很好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实践活动项目的内容与主题,使实践活动在已经具有的广度上得到拓展,通过过程的关注达到结果,使每一种特色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从而对学生一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在本文上述的简单探讨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大影响,面对这种现状,依据学校特点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行,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发挥自身特点对学校整体发展起到帮助,各小学应该合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彰显学校个性、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秦栏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篇4

——秦栏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二○一四年四月

发挥体育优势 打造特色学校

——秦栏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王建河

一、学校特色创建的背景

1、学校概况

天长市秦栏小学座落于素有“皖东明珠”之美誉的“孝子之乡”秦栏镇中心,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时名“崇孝学堂”,一百年来,学校曾几迁校址,数易其名。

百年的积淀,丰厚了秦栏小学的文化底蕴,几代人不懈的追求,成就了秦栏小学事业的辉煌!在各界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秦栏小学不断发展,逐步壮大。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秦栏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工作日新月异,连年跨越新台阶,逐步迈进了标准化、现代化优秀学校的行列。

学校目前占地13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155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336人,教职工46人,其中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16人,小学高级教师24人。

学校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为办学目标,按照“常规是基础,德育是核心,质量是生命,科研是先导,以凸现办学特色为突破口”的学校发展思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发展,把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以学校管理、校园环境、课堂教学为途径,五育并重,以人为本,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

2、创建特色学校思路的确立与形成

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感到: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它的竞争主要来自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学校要获得有尊严的生存,没有特色不行,因此,可以这么说:创建特色学校是我们新时期教育的一种新的和必要的追求。我们看到,体育及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活动。

2010年,我校手球队在天长市首届小学生手球比赛中荣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第五名,在收获巨大喜悦的同时,我们又惊喜地发现:小手球以其占地少、规则简、易接受的特点,非常适合我校面积狭小的现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小手球运动特点鲜明,他集跑、跳、投为一体,有速度、有力量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综合作用,激烈的比赛要求队员要在瞬间观察中做出反应,对学生的智力有培养的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仅需要不畏强手,敢于拼搏、不怕困难,而且需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有助于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比赛中的每一次攻防的成功都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在感受一种愉悦的同时,又产生一种成就感,从心里得到无限的满足,由此形成自信,增强自信,又有美育的功能。

我校把小手球运动引进校园,就是把这个运动的多功能性以一种体育文化,纳入到了学校文化的范畴和贯彻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与学校文化结合起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窗口。

二、学校特色创建的实施过程

1、落实组织领导,确保手球运动的蓬勃开展。

我校领导班子对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有着充分而明晰的认识,为加强管理,强化各级职能,保证创建活动有序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协作,详细划分了各自的职责,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及时形成合力,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制定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围绕每学期的主要工作,把各项比赛、活动的指导任务落实到人,创建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使创建工作有序运行。

2、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手球运动的普及。

专业教师是办好手球特色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注重体育教师培训和体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手球教学的水平。

近两年来,我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多次邀请市体育局教练和镇江手球体育中心教练来校指导手球训练工作,并多次与郑集小学、汊涧小学、汊南小学、城南小学、天长一小、滁州腰铺小学开展手球交流活动。

2013年,我校有6位教师参加了天长市手球、篮球教练员培训活动,有2位教师参加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培训。有1位副校长参加了安徽省体育传统学校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为促进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我校多次举行教师手球赛、师生手球赛,我校还聘请炳辉中学手球教练冯吉山老师来校举办手球知识教师培训讲座,不断壮大教练员队伍,逐步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发展目标。

3、突出环境熏陶,打造学校环境文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美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儿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

(橱窗文化)

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两排不锈钢宣传橱窗,东边的橱窗内有我们学校的简介,记载着我们学校百年的辉煌历程。还有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以及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他们正用行动和智慧实践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承诺,他们躬耕不辍,把赤诚留在悠悠杏坛;他们呕心沥血,把深情留给莘莘学子。

转头看望西边的橱窗,内有醒目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建设内容,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还有学校的校名、校徽、校旗、校歌。这是学校的校徽,校徽呈椭圆形,色彩以冷暖色调搭配,红色代表希望,蓝色代表生命,象征小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充满了希望和勃勃生机。标志以校名“秦栏”的音节开头大写字母“Q”“L”为构图元素,抽象成雏鹰起飞和飞跃的“人”,寓示着秦栏小学以人为本,积极向上,奋起高飞,走向世界,为未来的希望之星而不懈努力。

橱窗的反面是各班学生展示才艺的窗口,这些橱窗是学生自己的芳草地,每班一块,每月一换,学生可自由操作,精品作文、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示了学生成长的轨迹,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广场文化)

走进教学楼前红绿相间的彩砖文化广场,中间的图案更是引人入胜:东边的图案象征着辛勤的园丁用双手托起希望之星;西边的图案象征着秦小人大手牵小手,迈向科学的高峰,昭示着秦栏小学“以人为本,着力发展”的办学理念。

抬头望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巨幅宣传画,是我们提炼的手球精神,“和谐合作、拼搏争先”八个大字在手球赛场的背景衬托下,格外醒目。两边墙壁上的手球运动造型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各种优美的动作给学生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会给学生们带来心灵上的强烈感染„„

(走廊文化)

漫步教学楼上的各条走廊,图文并茂的走廊文化是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根据孩子们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内容,一楼弟子规,二楼三字经,三楼手球知识,四楼励志故事。一层一种颜色,一层一个主题,一层一种品位。

(草坪文化)

向东看去,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学校精心营造的校园体育文化草坪,草坪中棕榈挺立、丹桂飘香、曲径通幽、以球和球场的草坪造型错落其间,这是篮球,这是羽毛球,这是乒乓球、这是手球场,巍然屹立的科学峰,三峰并肩,奋发向上,诠释着秦栏小学“和谐合作,拼搏争先”的手球精神。

(墙壁文化)

沿着围墙看去,一幅幅体育特色展板,展示着我校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精彩风姿。展板上既有体育明星,又有我校的校星,既有训练场上的坚持,又有竞赛中的拼搏,这是校园球星周婕,这是校园球星谢雨欣,这是校园球星花静,她们都已被吸收为天长市业余体校女子篮球队队员。图文并茂的墙壁语言,从不同侧面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彰显了学校体育特色,营造了浓厚的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氛围。

4、注重创建实效,丰富学校活动文化。① 推广普及,日常渗透

为使手球成为我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活动技能,迅速在体育课、活动课上进行推广。本着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特色师资优势,按照“2-2-2”的课程编排体制,以“玩-学-赛”方式,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展开普及活动,创建我校小手球特色。

“2-2-2”,就是1、2年级用2年时间培养兴趣,让学生在“玩”中有所发现与认识,让他们经常摸到球,以最基本的体验,熟悉球性、增强球感,并从中得到乐趣;

3、4年级用2年时间学习手球基本技术技能,从基本的传接球、运球、射门技术到封球、断球等,通过多种形式模仿正确的方法、要领,练好基本功。

5、6年级除了刻意进行手球技术强化练习外,经常通过打比赛等多种综合活动使基本技术得以巩固和组合发展。

② 开展大课间健身活动

大课间健身活动是贯彻健康第一,落实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率先将手球活动纳入到活动之中。我们本着健身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的原则,除了广播操、集体舞之外,我们增加手球操以及手球自由练习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各显其能。充分展示校园体育特色文化的现代气息。

为提高大课间活动的质量。秦栏小学隆重举行了大课间手球操比赛。同学们穿着整齐统一的服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旋律,他们或是跳跃,或是旋转,每个动作都活泼自然,整齐优美,充分展示出小学生阳光、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③ 开展小手球班级联赛

为进一步推动小手球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手球学习中领悟到手球运动的魅力,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为期两天的小手球班级联赛活动。赛场上场面热烈,球员们奋力拼搏,竞争激烈,赛场下啦啦队呐喊较劲,场面好不热闹。此项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全校学生走进操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手球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也培养了他们对手球的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在校园内掀起了群众性的手球运动热潮。

④ 组建学校手球队,培养手球特长生。

组建学校手球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一批运动骨干,对学校群众性活动起到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这些队员会成为班级的技术骨干和小指导老师。通过活动,能带动一大片手球爱好者,容易形成阶梯基础,对学校小手球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同时,积极组织手球队走出校门,与兄弟学校切磋技艺,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小手球比赛活动,大力拓宽学校小手球教育的舞台。

5、享受特色精彩,挖掘学校精神文化

为了深入开展手球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升手球特色项目的文化内涵,以手球精神贯穿、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为他们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身体之基,素质之基,思想之基,能力之基。

在不断提高手球运动水平的同时,学校注重提炼手球精神,根据手球的局部特性提炼出了这样一些内容:

“手球是圆的”——要团结、要和谐。“手球是需要传递的”——要相互协作。

“手球比赛是在争抢中进行的”——要有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手球最终是要投进球门的”——要有明确的目标。“手球是讲规则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另外,总结我校手球队屡屡获胜的经验,靠的就是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以及相互支持、团结奋进的合作精神,学校把“和谐合作、拼搏争先”作为手球精神,贯穿全校教育教学过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手球文化已初步形成。“以球健体,以球益智,以球会友,以球促德”目标已初见成效。

三、学校特色创建初见成效

手球特色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在手球精神的引领下,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带动了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

2012年,我校 在天长市第三届小学生手球比赛中荣获女子组冠军、男子组季军。

在滁州市第五届小学生手球比赛中荣获道德风尚奖。

在市首届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荣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冠军。在滁州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中荣获亚军。在市第二届小学生羽毛球赛中荣获第四名。在市第16届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荣获亚军。在市教育系统第21届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

在市首届青少年航空航海模型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

在市第17届书法绘画比赛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在滁州市小学数学第九届课堂教学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在市优质课、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在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7人。2013年,我校

在市第四届小学生手球比赛中荣获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四名。

在市第二届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荣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亚军。在市第三届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在市第17届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荣获男子团体第五名,女子团体第六名。

在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考评中,我校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获13000元奖励。

在市《弟子规》讲故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在市《弟子规》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

在市第二届小学写字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6人。

在市第二届读写风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7人。

在市第二届青少年航空航海模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6人。

在滁州市第四届青少年学生航天航海模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在市第十八届小学生书画竞赛中荣获三等奖1人。

在市“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讲故事比赛荣获三等奖1人。在市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1人。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人。

在滁州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人。2014年,我校

在天长市第五届小学生手球比赛中荣获男子组冠军,女子组冠军。

在安徽省2014年“花样年华杯”少儿手球锦标赛中荣获男子组第五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近两年来,学校也先后荣获天长市文明单位、天长市文明单位标兵、天长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天长市校舍安全工程工作先进单位、天长市弟子规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天长市留守儿童之家养护管理先进单位、天长市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天长市规范化管理工作优秀学校、天长市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滁州市绿色学校、滁州市“红旗大队”、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我校还向炳辉中学女子手球队输送了2名队员,向天长业余体校女子篮球队输送了3名队员,向镇江市男子手球队输送了2名队员。其中1名已参加国家队集训,准备参加今年的青奥会比赛。

现在手球已经成了孩子们喜爱的体育项目,从晨曦初露到彩霞满天,小学的操场内外,随处都可以看到师生们玩手球的身影。他们尽情享受着手球带来的乐趣,手球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最好的伙伴。

手球活动已不再是一个体育项目,手球是一种文化。它的普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也使学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它在锻炼学生的过程中,也造就了教师。当拼搏向上、团结协作、不甘落后的精神融入到教师和学生心灵深处,那么,特色文化就进入了人的精神领域,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我们想努力打造的。

归流河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计划 篇5

深化素质教育,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的发展规律的需要。我校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开展赏识教育,畅导赏识文化,以赏识促和谐,努力创建以赏识、和谐为主旋律,以创建晨风书韵、笔墨飘香和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的特色学校。

1、晨风书韵教育。

每天早晨利用2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用琅琅的读书声开启学习生活的黎明。让学生在读书中找到自信,读出精彩,展现自我,在读书中赏识别人,赏识自己,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高修养。

晨风书韵教育由语文教师组织,低年级采取领读、齐读等形式进行,中高年级采取齐读、背诵、朗诵等形式读书,读书的内容由学校统筹安排,各年级结合年级特点自选书目,以课外为主,兼顾课内。低年级以儿歌、诗歌为主,中年级以优美诗文为主,高年级以美文为主。

学校对各班的诵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要求各班读出质量、读出韵味、读出精彩,及时解决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建立学生诵读情况的检查评比制度,把学生诵读纳入到各教师的业绩考评中,学校每学期都组织读书汇报课展

示、读书量背诵量验收、诵读水平展示、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检验学生的诵读水平,让晨风书韵教育浸入孩子们的心中,让诵读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2、笔墨飘香教育。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汉字的美不仅在于形,而在于神。写好一撇一捺,做个正义的人。写字可以磨炼意志,修身养性。写一手好字,做一个好人。我校开展以硬笔书法为主的笔墨飘香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写出精彩,写出品格,写出美好的未来,写出美丽的人生。就是要让孩子们感知美、书写美、体验美、创造美、欣赏美,就是让孩子们从写字中悟出人生的真谛,让笔墨飘香教育受用孩子的一生。

把硬笔书法课做为校本课程,做到有教材、有课时、有专职或兼职教师。我校订制写字教材,编辑校本教材,根据各年级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把每周三的第七节课定为写字课,保证了写字教学的正常开展。每学期都组织教师的硬笔书法技巧培训活动,聘请专家讲课,组织书法水平高的教师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写字课优秀的教师上观摩课。

给写字优秀的同学以充分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每个班级走廊设硬笔书法展板,每班都可以把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到展板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展板定期更换,学校对各班展板内容进行检查、指导、评比。学校还定期组织全校硬笔书法作品展评活动,评出优秀班级、优秀学生作品,公开表扬、公开奖励,给学生搭建展示、学习、进步的阶梯,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把笔墨飘香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师业务工作考核系列中。学校规定,每次考试都设五分为卷面分,评卷教师根据学生的写字质量酌情评分,纳入总分。学校还通过学生作业、课堂教学、学生书法作品等形式检查学生的书法水平,褒扬先进、互相学习、全面提高。

3、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在自己喜欢做的事上有发展、有创造,是对人性的尊重,更是社会的需求,是对学生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尊重孩子的选择,张扬孩子的个性,做孩子个性发展的铺路石,这个理念的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承认、尊重与赏识。

学校根据教师的特长,成立绘画、声乐、象棋、排球、舞蹈、书法、科技制作、乒乓球、演讲等二十几个活动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参加一个活动小组,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小组里锻炼学习,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张扬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的事。

为保证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做到“三定”。即定学生、定活动地点、定活动时间。定学生是指学校要求

全校每位学生都必须加强一个活动小组,在固定时间内不许更换活动小组,既做到了学生的全覆盖、全参与,又保证了小组学生的稳定性,方便各小组开展工作。定活动地点是指每个活动小组都有固定的活动教室或活动场地。定活动时间是指把每周二、周四第七节课做为各活动小组的活动时间。“三定”方案的执行,保证了兴趣小组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学校加强对活动小组的管理考核工作、通过特色展示,给学生以展现自我、赏识别人的机会,并把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到业绩考评中,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果。晨风书韵教育、笔墨飘香教育、兴趣小组活动是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赏识、和谐主旋律的变奏曲,是我校创办特色学校的主思路,抓住一点,带动全局。努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赏识精神,受到赏识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在2015年末,把我校建成一所赏识、和谐的社会认可、人民满意、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归流河小学

2014年3月

特色学校建设计划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6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级《关于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根据《柳林小学关于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制定本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实施素质教育,督促和落实我校德育工作特色创建方案的执行与实施,促使德育工作特色的形成和稳固,促进校风更加纯朴,促进学生更有修养、更有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打好基础。

二、实行项目小组长负责制。谁负责的项目就由谁保证按学校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执行,谁滞后谁负责,哪个项目出问题,哪个环节出问题就由相关的小组长负责。

三、把创建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评价内容,与学的评优评先挂钩。

四、涉及班级集体活动,要把学生参与率纳入评价,并作为重要内容,各项活动要做到参与率90%以上。

五、凡是班级集体活动,班主任是组织者,是直接责任人,班集体的活动成绩纳入优秀班主任评选范围。

五、各项目负责人每次活动、每项工作都要做好相应记录,要及时表彰做得好的班级和个人。

此制度从2012年9月5日起实施。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7

为了准确定位学校文化,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传承和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多次召开了相关会议, 制定和修订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方案。动员全校师生, 开展了文化寻根之旅。

一、根据学校的文化建设原则, 我们从历史渊源着手, 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定位

新科小学它的前身是“长新小学”的分校, 1965年办成独立学校, 名叫“科甲水”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红卫小学”。1988年重新改名为新科小学。

“新科”是指新村和科甲水两条自然村, 共有常住人口2000多人。新村村民民风纯朴, 齐心团结, 以越姓为主姓。越氏人善良勇敢, 忠军爱国, 在近代广州抗日、解放战争时期, 作出杰出贡献。现年90多岁的越敬派老人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村口牌坊对联“新景丽华怡晚辈, 村风纯朴继前贤”更是凸显了民风“善”之传统。科甲水相传有白沙湖杨氏村民迁入, 祈望子弟中科甲及第, 故名科甲, 村旁小河为科甲水, 后作村名。科甲水村民风淳厚。村中杨氏宗祠门前建有落马台, 宗祠周围坐落大小书塾十多间。相传科甲水有杨氏始祖杨云岫, 生平为人廉慎, 乐善好施, 人称贤吏。生有三子, 长子思孝为乡进士, 次子思恭为乡贡, 三子思聪为宋进士钦赐状元, 自公以下, 七代九进士, 人才辈出, 科甲联翩。近代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杨启荣先生, 他为官清廉, 心系家乡建设, 村的宗祠、书塾在他的倡议下重建。2012年重建的科甲水牌坊题字———“科名兆显甲水源长”无不彰显了杨姓教育子孙后代要行善积福, 上善若水。

新科联社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地, 千百年来, 村民民风淳厚, 学子崇尚的是老孟“性善论”思想。这里的村民“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惟不争, 故无尤。”

二、基于学校的历史渊源, 寻根学校文化

“新”取木也。———《说文》中, 木之始伐谓之“新”, 也就是创新, “科甲”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用“科”这种制度去约束“新”, “新”也要有规有矩, 那么这种规这种矩就是“善”———“动善时, 故能弊而新成。 (老子《道德经》) 。

“人之初, 性本善” (《三字经》, “性善论” (出自《孟子·告子上》) 。善是一种发展, 善是一种能力, 善是一种品质, 善是一种追求。她代表一种本色的人性, 一种道德境界和人生态度。小学是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是的启蒙阶段, “善”是最好的切入点。

我们学校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善”文化教育的切入口:

善读———“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患”

善学———“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善思———“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善行———“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善言———“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道德经》, 围绕人有向善之心, 不断创新赋予人性向善的教育与引领, 使“善”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

……

综上, “动善时, 故能弊而新成”, 新科小学的“善文化”是千百年来新科村民“性善论”思想的传承。新科小学近十几年来生源比较复杂, 相信在“善”文化的引领下, 教育学生做一个“择善而从之, 其不善而改之”的好学生, 全校师生“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扬善举”, 继承、发扬先祖的善念、善行, 六年厚积薄发, 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于学校文化和我校面临的实际, 对教育特色进行了思考

小学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篇8

一、构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

特色学校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办学风格且为全体教职工所认同的文化行为模式。[1]特色学校是指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挖掘自身潜在的办学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确立个性化育人目标和办学思路,通过独特的科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方式,激活学校干部、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使他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校教育整体优化的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特色学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及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体育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选择重点学科之一,体育特色学校具有本土性、独特性、稳定性和普及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凸显了构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

1. 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是落实学生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及保证

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是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重要举措,是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

2. 有助于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与社区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

学校创建和发展特色体育一般与本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区域体育特色相结合,具有本土性,除了师生比较认可外,也有助于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发并支撑其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比赛、体育需求、项目拓展、体育设施、体育文化、体育服务等。[2]如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技能可带到家庭和延伸到社区中,对小学特色体育项目进行改编,便于群众参加;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场地设施。寻求学校与社区合作的适宜途径,从社区中发掘并开发适合发展学校特色的本土项目,促进两者间的融合。多年的实践证明,学校体育特色是发展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推手及资源保障。

3.有助于培养师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师生体质

体育特色学校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师生始终参与构建及投入,构建的项目是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区域的传统积淀、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同紧密结合。体育特色项目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共同锻炼,特色项目所形成的学校体育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有助于全体师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使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4. 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形成广泛的体育运动群众基础

特色学校的普及性特征要求学校在构建体育特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学校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并自觉参与日常的锻炼中,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部分体育尖子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因此,在学校所形成的体育特色得到全体师生及家长的认同,有助于形成广泛的体育运动群众基础。

二、白云区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的成功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国校园足球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截止到2015年8月,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达到5000多所,举办各种比赛10万多次,青少年足球人口不断扩大。白云区永平片清湖小学经过几年的足球特色项目的打造,发展也极为迅速。目前,清湖小学制定了《清湖小学校园足球五年发展规划》,明确相关评价、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提出未来学校五年校园足球发展的目标,为学校足球教育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1. 参加各级足球比赛,提高足球运动水平

从2013年起,清湖小学多次参加从片到区,由区至市级举办的足球比赛,并连续多年获得优异成绩,提高了足球运动水平。如2014年学校足球男女队双双进入市长杯白云区预赛决赛,并双双获得亚军,男队获参加市长杯市级联赛资格。2015年学校足球队获得白云区达能杯第一名,广州市达能杯第六名。

2.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足球苗子

2015年清湖小学女子足球队员代表白云区体校参加广州市足球赛女子甲组获得第六名,女子乙组第四名,其中女子运动员骆倍倍成为白云区唯一一个被伟伦体校挑选代表广州市参加全国足球比赛。为了继续参加全国足球比赛,骆倍倍已经转入伟伦体校读书。

3. 借助传媒力量,提高社会效应

清湖小学善于借助传媒力量,在电视台、各大报纸及网站纷纷报道学校“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校园足球文化节及传播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经验介绍。如2014年清湖小学邀请了广东传媒之星(由全省知名主持记者、广州足球名宿和资深足球评论员组成)共同开展校园足球公益活动,得到广东体育频道“体育世界”栏目、广东电视台竞赛频道“体坛点击”“足球势力”栏目以及网易、搜狐、新浪等报道,并在《广州日报》《新快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现代中小学生报》《白云时事》等各大报纸刊登。

同年3月30日,清湖小学50名球童和家长参加由麦当劳和市足协举办的 “麦”进世界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麦当劳球童选拔广州赛区启动仪式。学校的黄梓贤、杨颂婷、黄迅杰、李建昂等多位学生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清湖小学的校园足球特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4.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寻求更高的发展

清湖小学为了校园足球得到更高的发展,充分利用清湖村的区域资源,与足球俱乐部合作,寻求校园足球与区域足球运动融合发展之路:由清湖村球迷协会牵线,村里面组织了一次由清湖村足球队、清湖村的企业老板联合“传媒之星”足球俱乐部(职业足球运动员退役球员)组成的足球队进行清湖小学足球启动基金筹集活动友谊赛,成立“清湖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基金”。发展基金的成立为清湖小学校园足球的启动提供了资金保障,为引进足球教练到校执教或指导训练奠定了资金基础。

此外,清湖小学还与广州足智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联手,打造清湖小学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系列活动,为校园足球的长远发展做好规划。

三、区域下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的困惑分析

1. 白云区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的现状

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给予了很大力度的鼓励和支持,先后组织了多批“体育特色学校”的评选,但由于种种原因使某些学校在创建体育特色的过程中碰到难以解决的难题,导致许多学校仍处于观望中。一些学校有积极性,但鉴于条件及水平导致不敢开展,一些参加评选的学校或缺乏后续的监督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获选之后却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笔者在对广州市白云区全区4个镇和3个教学管理片的194所小学的调查中发现,能够根据本地体育资源创建了体育特色的小学只有25所,而开展的特色项目也只有篮球、足球、乒乓球、醒狮、武术及棋类六项(见表1)。

2. 区域下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的困惑

区域下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的困惑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学校构建的体育特色项目与区域下体育特色项目能相呼应,但如何寻求两者的融合发展的方法成为困惑之一;学校构建的体育特色项目与区域下的体育特色项目不相对应,如何使两者相互形成积极影响,相互促进,谋求共同发展成为困惑之二;学校或区域背景下有一方未构建出特色体育项目,如何使一方引领另一方先发展起来成为困惑之三。

白云区永平片清湖小学属于第一种情况。清湖小学构建的是足球特色项目,所在区域开展的也是足球项目。清湖小学在构建足球特色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多次参加片、区和市的足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且善于借用媒体的力量扩大校园足球的社会效应,传播校园足球文化。目前,区域下村与校开展清湖小学足球启动基金筹集活动友谊赛,成立“清湖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基金”。两者相互促进,谋求共同发展。但学校体育特色管理制度仍在完善过程中,区域下清湖村的体育管理制度则相对滞后,要达到两者长远有效的发展还应制定适合两者的足球特色管理制度。

白云区江高镇江村小学属于第二种情况。江村小学开展了多年的游泳特色项目,所在区域开展的体育项目是篮球。江村小学有恒温游泳池,面向全体学生,全年开设游泳课,低年级每周一节课,中高年级每周两节课,学期末会有相应的技术考核,定期举办班级比赛。但学校没有专业游泳体育教师,游泳教练属于外聘,游泳特色项目课程开发相对滞后。而区域下的篮球特色项目发展甚好,村里有固定的篮球场供村民使用,村里自发组成篮球队,每年有固定的资金支持篮球比赛,但缺乏专业篮球教练员及裁判员对篮球技术进行指导。

白云区太和镇夏良小学属于第三种情况。夏良小学选择了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啦啦操作为体育特色项目。夏良小学在构建啦啦操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创编了适合全校各年级水平的啦啦操校本教材,开设啦啦操校本课程,组建啦啦操运动队,并多次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啦啦操城市挑战赛和联赛冠军。该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啦啦操特色大课间活动,获得白云区大课间评比一等奖。此外,夏良小学定期开展校际啦啦操比赛,善于借助外力发展学校特色项目,与俱乐部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与媒体合作,让媒体多次报道啦啦操特色项目开展情况。但夏良小学缺乏健全的啦啦操活动体系,不足以影响其所在区域。另外,所在区域并没有发展起特色体育项目,对啦啦操的了解甚少。因此,夏良小学需要制定方案,在学校所在区域下广泛展示和传播啦啦操文化,从而带动区域构建相应的体育特色项目与之相融合。

综上所述,导致区域下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的困惑有以下几个因素:场地设施匮乏;专业体育特色项目师资不足;体育特色项目课程开发滞后;体育特色项目活动体系不健全;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的对策

1. 加大对体育特色学校的经费投入,改善体育特色学校教学条件

首先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来更新体育场地设施,改善教学条件。其次是制定针对学校或学校所在区域体育场地使用公约,解决场地设施紧缺的现象。

2. 合理配置体育教育资源,打造特色体育教师团队

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体育学习发展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打造特色体育项目必须要有专业教师团队作后盾。白云区农村小学大部分是通过外聘教练达到缓解师资不足的现象,但是要让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得到长远有效的发展,必须做到合理配置体育教育资源,打造特色体育教师团队。如太和镇夏良小学,通过外派教师参加培训交流学习,培养学校建设特色啦啦操项目的“造血”能力。

3. 加强区域内外合作交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区内特色学校之间、体育特色学校与无特色学校之间相互开放,开展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交流机制,通过分工,实现师资自由流动和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无特色或特色不明显的学校进行建设。[3]

4. 强化建设监督,建立科学的活动体系及管理制度

体育特色学校与学校所在区域之间建立科学的活动体系,提高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教育行政部门要全程监督和支持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针对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生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体育特色项目的兴趣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为构建农村小学体育特色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农村小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必须充分发挥本校师生的积极性,必须充分发挥村、镇的体育资源,在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形成合力,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玲.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模式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9:633.

[2]王静.农村小学体育对社区特色体育项目的支撑与影响[J]. 高教学刊,2015.6:203.

[3]王政.区位优势对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54.

[4]朱国阳.试论中小学体育特色的创建与可持续发展策略[J]. 体育师友,2014.6:43.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外婆我想对你说下一篇:商务祝福短信60条